首页 > 实用文档 > 课本 >

成语××上前

成考报名   发布时间:04-27    阅读:

《包含-”前”-字的成语》
成语××上前 第一篇

1▲鞍前马后 △ānqiánmǎhîu △典故:马前马后。指追随左右。 △例子:~跟你跑,出生入死为你干。(王树元《杜鹃山》第五场) 2▲巴前算后 △bāqiánsuànhîu △典故:思前想后,反复考虑。 △出处: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九:“劳生忧忧,巴前算后,每怀不足之心,空白

了头,没用处,不如随便度日的好。” 3▲跋前踬后 △báqiánzhìhîu △典故:跋:踩;踬:被绊倒。本指狼向前进就踩住了自己的颈肉,向后退又会被自己的尾

巴绊倒。比喻进退两难。 △出处:《诗经·豳风·狼跋》:

“狼跋其胡,载疐其尾。”唐·韩愈《昌黎集·卷十二·近学解》:“然而公不见信于人,私不

见助于友。跋前踬后,动辄得咎”。 △例

子:无事之时,望影藏匿,~,日不聊生。(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滦阳续录》) 4▲车在马前 △chēzàimǎqián △典故:大马拖车在前,马驹系在车后,这样,可使小马慢慢地学拉车。比喻学习任何事物,

只要有人指导,就容易学会。 △出处:《礼记·学记》:“始驾马者

反之,车在马前。” 5▲承前启后 △chãngqiánqǐhîu △典故:承:承接;启:开创。承接前面的,开创后来的。指继承前人事业,为后人开辟道

路。 △出处:明·朱国祯《涌幢小品·曾

有菴赠文》:“公承前草创,启后规模,此之功德,垂之永久。” △例子:至于青年之急待攻击,实较老年为尤甚,因为他们是~的桥梁,国家的绝续,全在

他们肩上的。(鲁迅《两地书》一一)

6▲惩前毖后 △chãngqiánbìhîu △典故:惩:警戒;毖:谨慎。指批判以前所犯的错误,吸取教训,使以后谨慎些,不致再

犯。 △出处:《诗经·周颂·小毖》:

“予其惩而毖后患。” △例子:唐总理~,实不欲再当此任,只是需款甚急,又不好不硬着头皮,出去商办。(蔡东

藩、许廑父《民国通俗演义》第十回)

7▲踟蹰不前 △chíchúbùqián △典故:迟疑不决,不敢前进。 △出处:宋·郭茂倩《乐府诗集·陌上桑古辞》:“使君从南业,五马立踟蹰。” 8▲踌躇不前 △chïuchúbùqián △典故:迟疑不决,不敢前进。 9▲大敌当前 △dàdídāngqián △典故:面对着强敌。形容形势严峻。 △例子:~,自然以收揽民心,合力御侮为顶要的事。(高阳《清宫外史》下册) 10▲毒手尊前 △dúshǒuzūnqián △典故:泛指无情的打击。 △出处:《新五代史·唐臣传·李袭吉》:“至于毒手尊拳,交相于暮夜;金戈铁马,蹂践于明

村。” 11▲顿足不前 △dùnzúbùqián △典故:停顿下来不前进。 12▲风前残烛 △fēngqiáncánzhú

{成语××上前}

△典故:比喻随时可能死亡的老年人。也比喻随时可能消灭的事物。 13▲风前月下 △fēngqiányuâxià △典故:指良辰美景。 △出处:唐·刘禹锡《洛中逢白监同话游梁之乐因寄宣武令孤相公》诗:“借问风前兼月下,

不知何客对胡床。” 14▲负驽前驱 △fùnǔqiánqū △典故:背着弓箭在前面开道。比喻迎接的礼度极为尊敬。 △出处:《史记·司马相如列传》:“至蜀,蜀太守以下郊迎,县令负驽矢先驱。” △例子:我们的斗士,只有对于外敌却是两样的:近的,是“不抵抗”,远的,是“~”云。

(鲁迅《伪自由书·观斗》)

△典故:蹈:踏上;前辙:先前车轮辗过的痕迹。重新踏上先前车轮辗过的痕迹。比喻不吸 15▲复蹈前辙 △fùdǎoqiánzhã

取教训,重犯错误。 △出处:《后汉书·窦武传》:“今

不想前事之失,复循覆车之轨。” △例子:文帝阴灵,白日显现,故此炀帝也觉寒心,不敢复蹈前辙。(清·褚人获《隋唐演义》

第三十九回)

16▲各奔前程 △gâbânqiánchãng △典故:奔:投向,奔往;前程:前途。各走各的路。比喻各人按不同的志向,寻找自己的

前途。 △例子:三爷,年月不对了,我们应当~!(老舍《四世同堂》三十四) 17▲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 △gârãnzìsǎomãnqiánxuě,mîguǎntārãnwǎsh

àngshuāng △典故:比喻不要多管闲事。 △例子:然而也有经过许多人经验之后,倒给了后人坏影响的,如俗语说“~”的便是其一。

(鲁迅《南腔北调集·经验》){成语××上前}

18▲顾前不顾后 △gùqiánbùgùhîu △典故:形容做事或考虑事不仔细周到。 △例子:一听见有人告诉了,把我吓昏了,才这么着急的~了。(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六

十八回)

19▲观望不前 △guānwàngbùqián △典故:不前:不敢上前。事情尚难确定时,怀着犹豫不定的心情,观察事物的发展,暂不

前进。 △出处:《史记·信陵君列传》:

“名为救赵,实持两端以观望。” △例子:接连又得知弟浣密书,教他切勿入朝,入朝必死,他越加恐惧,~。(蔡东藩《五代

史演义》第六回)

20▲光前绝后 △guāngqiánjuãhîu △典故:比喻事情做得干净利落,不留痕迹。 △例子:小人的事都在节级肚里,今夜晚间只要~。(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六十二回) 21▲光前裕后 △guāngqiányùhîu △典故:光前:光大前业;裕后:遗惠后代。为祖先增光,为后代造福。形容人功业伟大。 △出处:南朝·陈·徐陵《欧阳頠德政碑》:“方其盛也,绰有光前。”《尚书·仲虺之诰》:“垂

裕后昆。”宋·王应麟《三字经》:“扬名声,显父母,光于前,裕于后。” △例子:似这般~,一灵儿可也知不?(元·宫大用《范张鸡黍》第三折) 22▲裹足不前 △guǒzúbùqián △典故:裹:缠。停步不前,好象脚被缠住了一样。

△出处:秦·李斯《谏逐客书》:“使天下之士,退而不敢西向,裹足不入秦。” △例子:我们不能做有名无实的党员,不能总在困难面前~。(杨沫《青春之歌》第二部第二

十九章)

23▲好汉不吃眼前亏 △hǎohànbùchīyǎnqiánkuī △典故:俗语。指聪明人能识时务,暂时躲开不利的处境,免得吃亏受辱。 △例子:~,且让他一步,再作道理。(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十七回) 24▲后浪推前浪 △hîulàngtuīqiánlàng △典故:江水奔流,前后相继。比喻后面的事物推动前面的事物,象后浪推动前浪一样,不

断前进。 △出处:宋·文珦《过苕溪》诗:

“祗看后浪催前浪,当悟新人换旧人。” △例子:长江~,世上后人超前人。 25▲花前月下 △huāqiányuâxià △典故:本指游乐休息的环境。后多指谈情说爱的处所。 △出处:唐·白居易《老病》诗:“尽听笙歌夜醉眠,若非月下即花前。” 26▲兼程前进 △jiānchãngqiánjìn △典故:加快步伐,一天走两天的路程。 △出处:《三国志·贾逵传》:“乃兼道进军,多设旗鼓为疑兵。” 27▲阶前万里 △jiēqiánwànlǐ △典故:远在万里之外,犹如近在眼前。比喻相隔虽远,却象在眼前一样。 △出处:《资治通鉴·唐纪·宣宗大中十二年》:“卿到彼为政甚善,朕皆知之,勿谓其远!此

阶前万里也。” 28▲锦绣前程 △jǐnxiùqiánchãng △典故:形容前途十分美好。 △出处:元·贾仲名《对玉梳》第四折:“想着咱锦片前程,十分恩爱。” 29▲捐弃前嫌 △juānqìqiánxián △典故:捐弃:舍弃;嫌:仇怨,疑忌。抛弃以前的疑忌或仇怨。指重归于好。 30▲空前绝后 △kōngqiánjuãhîu △典故:从前没有过,今后也不会再有。夸张性地形容独一无二。 △出处:《宣和画谱》:“顾(顾恺之,晋代画家)冠于前,张(张僧繇,南朝梁代画家)绝于

后,而道子(吴道子,唐代画家)乃兼有之。” △例子:祖孙三代倒做了三朝元老,真可以算得“~”的了。(清·吴趼人《痛史》第十六回) 31▲快意当前 △kuàiyìdāngqián △典故:快意:爽快舒适。指痛快一时。 △出处:《史记·李斯列传》:“快意当前,适观而已矣。” 32▲恇怯不前 △kuāngqiâbùqián △典故:恇怯:恐惧畏缩。恐惧畏缩,不敢向前。 △出处:《宋史·杨琼传》:“及闻清远之败,益恇怯不前。” 33▲驴前马后 △lǘqiánmǎhîu △典故:比喻一切受人支配。 △出处:宋·释道元《景德传灯录》:“今时人例皆如此,只是认驴前马后,将为自己,佛法

平沈此之是也。” 34▲马前卒 △mǎqiánzú △典故:旧时在马前吆喝开路的兵卒差役。现在比喻为人奔走效力的人。 △出处:唐·韩愈《符读书城南》诗:“一为马前卒,鞭背生虫蛆。”

35▲名列前茅 △míngliâqiánmáo △典故:比喻名次列在前面。 △出处:《左传·宣公十二年》:“蔿敖为宰,择楚国之令典,军行,右辕,左追蓐,前茅虑无,

中权,后劲。” △例子:去年弟在京师,听说二公子中了秀才,且~,颇为学台赏识,实在可贺可贺。(姚雪

垠《李自成》第二卷第十七章)

36▲前不巴村,后不巴店 △qiánbùbācūn,hîubùbādiàn △典故:指走远道处在无处落脚的境地。也比喻处境尴尬或生活无依靠。 △出处: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二回:“小人子母二人贪行了些路程,错过了宿店。来到

这里,前不巴村,后不巴店,欲投贵庄借宿一宵,明日早行。” 37▲前车之鉴 △qiánchēzhījiàn △典故:鉴:镜子,为教训。前面车子翻倒的教训。比喻先前的失败,可以做为以后的教训。 △出处:《荀子·成相》:“前车已覆,后未知更何觉时!”汉·刘向《说苑·善说》:“前车覆,

后车戒。” △例子:~,请自三思。(清·陈忱《水浒后传》第二十五回) 38▲前程万里 △qiánchãngwànlǐ △典故:前程:前途。比喻前途远大,不可限量。 △出处:唐·尉迟枢《南楚新闻》:“此儿可谓前程万里也。” △例子:哥哥荣任是美事,家中自有兄弟支持,不必挂怀。~,须自保重!(明·冯梦龙《东

周列国志》卷十一)

39▲前度刘郎 △qiándùliúláng △典故:度:次,回。上次去过的刘郎又到了。泛指去了又来的人。 △出处:唐·刘禹锡《再游玄都观》诗:“种桃道士今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 40▲前俯后仰 △qiánfǔhîuyǎng △典故:身体前后晃动。形容大笑或困倦得直不起腰的样子。 41▲前赴后继 △qiánfùhîujì △典故:前面的冲上去了,后面的紧跟上来。形容不断投入战斗,奋勇冲杀向前。 △出处:唐·孙樵《祭梓潼神君文》:“跛马愠仆,前仆后踣。” △例子:波涛汹涌的海浪,奔腾着,咆哮着,没有尽头。 42▲前覆后戒 △qiánfùhîujiâ △典故:比喻先前的失败,可以做为以后的教训。 △出处:汉·刘向《说苑·善说》:“前车覆,后车戒。” 43▲前歌后舞 △qiángēhîuwǔ △典故:原指武王伐纣,军中士气旺盛,后用作对正义而战的军队的颂辞。 △出处:《尚书大传·大誓》:“师乃慆,前歌后舞。” △例子:云南革命军,自河口至蒙自、江那,市井不惊,民安其业,庶几孟津观兵,~。(章

炳麟《革命军约法问答》)

44▲前功尽弃 △qiángōngjìnqì △典故:功:功劳;尽:完全;弃:丢失。以前的功劳全部丢失。也指以前的努力全部白费。 △出处:《战国策·西周策》:“公之功甚多,今公又以秦兵出塞,过两周,践韩,而以攻梁,

一攻而不得,前功尽灭。” △例子:皇上叫你去带兵,或是打土匪,或是打洋人,打赢了还好,打输了,岂非~,自寻{成语××上前}

苦恼。(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四十九回)

45▲前古未有 △qiángǔwâiyǒu

△典故:自古以来未曾有过。 △出处:宋·徐度《却扫编》卷下:“而邓枢密洵武真以少保领院而不兼节钺,前所未有也。” △例子:太祖长子术赤遂于其地即可汗位,可谓破~之纪载矣。(鲁迅《三闲集·“吾国征俄

战史之一页”》)

46▲前呼后拥 △qiánhūhîuyōng △典故:前面有人吆喝开路,后面有人围着保护。旧时形容官员出行,随从的人很多。 △出处:元·无名氏《赚蒯通》第二折:“想为官的前呼后拥,衣轻乘肥,有多少荣耀!” △例子:放学了,同学们~地走出了校园。 47▲前倨后恭 △qiánjùhîugōng △出处:《战国策·秦策一》:“苏秦曰:‘嫂何前俾而后卑也。’”《史记·苏秦列传》:“苏秦笑

谓其嫂曰:‘何前倨而后恭也?’△典故:倨:傲慢;恭:恭敬。以前傲慢,后来恭敬。形容对人的态度改变。 ” △例子:帝有葛仙翁笑诞:“猴子是何~?”(明·吴承恩《西游记》第五十一回) 48▲前门拒虎,后门进狼 △qiánmãnjùhǔ,hîumãnjìnláng △典故:比喻赶走了一个敌人,又来了一个敌人。 △出处:明·李贽《史纲评要·周纪》:“‘秦败三晋之师于石门。赐以黼黻之服。’前门拒虎,{成语××上前}

后门进狼。未知是祸是福。” 49▲前目后凡 △qiánmùhîufán △典故:目:细目;凡:概略。《春秋》的一种笔法,一件事在文中重复出现,对前者详加说

明,后者概略叙述。 △出处:《公羊传·僖公五年》:“秋

八月,诸侯盟于首戴。诸侯何以不序?一事而再见者,前目而后凡也。” 50▲前怕狼,后怕虎 △qiánpàláng,hîupàhǔ △典故:比喻胆小怕事,顾虑太多。 △出处:明·冯惟敏《朝天子·感述》:“磊落英雄,清修人物,前怕狼后怕虎。设谋,使毒,

只待把忠良妒。” △例子:他明白,上了年级的人都是~,事事有顾虑。(周立波《暴风骤雨》一) 51▲前怕龙,后怕虎 △qiánpàlïng,hîupàhǔ △典故:比喻胆小怕事,顾虑太多。 △出处:明·冯惟敏《朝天子·感述》:“磊落英雄,清修人物,前怕狼后怕虎。设谋,使毒,

只待把忠良妒。” △例子:要改革就不能~,要大胆创新,努力实践,才能取得成功。 52▲前仆后继 △qiánpūhîujì △典故:仆:倒下;继:接着,跟上。前面的倒下了,后面的紧跟上去。形容斗争的英勇壮

烈。 △出处:唐·孙樵《祭梓潼神君

文》:“跛马愠仆,前仆后踣。” △例子:~人应在,如君不愧轩辕孙!(清·秋瑾《吊吴烈士樾》) 53▲前人失脚,后人把滑 △qiánrãnshījiǎo,hîurãnbǎhuá △典故:比喻吸取人家失败的教训,小心谨慎,免得再失事。 △出处:明·叶盛《水东日记》卷七:“仁庙素苦足疾,中官翼之,犹或时失足。汉顾赵曰:

‘前人失脚,后人把滑。’” 54▲前人栽树,后人乘凉 △qiánrãnzāishù,hîurãnchãngliáng △典故:比喻前人为后人造福。 △例子:俗语说得好:“~。”我们守着祖宗的遗产,过了一生,后来儿孙,自有儿孙之福。

(清·颐琐《黄绣球》第一回)

《成语》
成语××上前 第二篇

1描写春天的成语:春暖花开 春光明媚 春深似海 花红柳绿

2.描写夏天的成语:烈日当空 骄阳似火 烈日炎炎 酷热难忍

3.描写秋天的成语:秋高气爽 秋风习习 秋雨绵绵 秋色宜人

4.描写冬天的成语:冰天雪地 鹅毛大雪 千里冰封 寒冬腊月

5.描写花儿的成语:万紫千红 姹紫嫣红 花团锦簇 百花争妍

6.形容花香的成语:芳香四溢 芳香扑鼻 沁人心脾 香飘十里

7.形容时间短暂的成语:白驹过隙 稍纵即逝 阪上走丸 昙花一现

8.描写燕子的词语:体态轻盈 动作轻快 乌黑光亮 活泼机灵

9.好的学习态度:不耻下问 一丝不苟 精益求精 学而不厌

10.不好的学习态度:三心二意 一知半解 马马虎虎 囫囵吞枣

11.与“三国”有关的成语:三顾茅庐 七步之才 望梅止渴 空城计

12.描写诸葛亮的成语:雄才大略 神机妙算 料事如神 才华横溢

13.形容祁黄羊的成语:唯才是举 大公无私 公私分明 知人善任

14.形容公仪休的成语:清正廉洁 两袖清风 以身作则 聪明机智

15.描写叶欣的成语:身先士卒 临危不惧 舍己为人 舍死忘生

16.描写人物高尚品德的成语:拾金不昧 助人为乐 见义勇为 尊老爱幼

17.关于爱国的成语:以身许国 碧血丹心 精忠报国 忧国忧民

18.赞美医护工作者的成语:白衣天使 玉洁冰清 救死扶伤 处变不惊

19.关于合作的成语:齐心协力 同舟共济 万众一心 众志成城

20.赞美母亲的成语:勤劳能干 任劳任怨 含辛茹苦 吃苦耐劳

21.形容雨大的成语:倾盆大雨 大雨如注 大雨滂沱 瓢泼大雨

22.形容小雨的成语:和风细雨 春雨绵绵 烟雨蒙蒙 淅淅沥沥

23.形容注意力集中的成语:专心致志 聚精会神 全神贯注 目不转睛

24.关于鸟的成语:笨鸟先飞 倦鸟知还 莺歌燕舞 鸟语花香

25.形容瀑布的成语:一泻千里 飞瀑流泉 滔滔不绝 雄伟壮观

26.形容黄河的成语:浊浪排空 惊涛骇浪 波涛汹涌 气吞山河

27.描写树木茂盛的成语:郁郁葱葱 枝繁叶茂 绿树成阴 枝干粗壮

28.描写景色的成语:青山绿水 湖光山色 江山如画 桃红柳绿

29.关于水的成语:清澈见底 涓涓细流 波光粼粼 碧波荡漾

30.形容说话流利的成语:出口成章 能言善辩 滔滔不绝 口若悬河{成语××上前}

31.形容说话不流利的成语:吞吞吐吐 结结巴巴 欲言又止 支支吾吾

32.形容心里害怕的成语:提心吊胆 胆战心惊 担惊受怕 心惊肉跳

33.形容高兴的成语:兴高采烈 欣喜若狂 得意洋洋 喜上眉梢

{成语××上前}

34.描写神态(表情)的成语:愁眉苦脸 呆若木鸡 嬉皮笑脸 满面春风

35.含动物名称的成语:狐假虎威 鸡犬不宁 蜻蜓点水 莺歌燕舞

36.形容名气大的成语:家喻户晓 众所周知 驰名中外 举世闻名

37.描写黄河艄公的:勇敢智慧 镇静机敏 技艺高超 艺高人胆大

38.与“眼”有关的成语:眼疾手快 头昏眼花 眉开眼笑 挤眉弄眼

39.成语中的近义词:恍然大悟(茅塞顿开) 循规蹈矩(墨守陈规) 大雨如注(倾盆大雨) 呆若木鸡(瞠目结舌) 滔滔不绝(口若悬河)

40.成语中的反义词:枝枯叶落(枝繁叶茂) 循规蹈矩(推陈出新) 鲜为人知(众所周知) 声色俱厉(和颜悦色)

41.出自历史故事的成语:完璧归赵 退避三舍 三顾茅庐 闻鸡起舞

42.出自寓言故事的成语:狐假虎威 画蛇添足 井底之蛙 守株待兔

43.表示“看“的成语:东张西望 冷眼旁观 察言观色 左顾右盼

44.形容水流很急的成语:一泻千里、水流湍急 飞流直下 奔流不息

45.表示“色彩”的成语:五颜六色 五彩斑斓 五光十色 五彩缤纷

46.赞扬人学问大的成语:才高八斗 学富五车 著作等身 才华横溢

47.“×而××”式成语:轻而易举 望而生畏 取而代之 死而后已

48.“××如×”式成语:大雨如注 力大如牛 挥汗如雨 一贫如洗

49.“不×之×”式成语:不毛之地 不惑之年 不白之冤 不速之客

50.“不×而×”式成语:不劳而获 不言而喻 不翼而飞 不胫而走

《成语的使用》
成语××上前 第三篇

高三语文复习二轮(成语的使用)

教学导入:

成语是长期使用流传下来的具有固定形式的词语,是一种表意丰富而又精炼的语言形式,是一种深奥的学问和文化。成语大部分是四字,也有三字、五字、六字、七八字乃至十几字的。高考对成语的考查以前有考查成语结构、词义、出处和补充完整等形式的,现在多考查其使用情况,一般以辨析成语的含义、使用范围为主,所选词语大都来自日常生活,偏怪成语出现较少。语言素材多来自报刊杂志。

教学重点和难点:成语的误用类型与分析。

教学内容:

成语的准确而灵活的使用往往使语言生色,但用错了就会造成语意晦涩难懂,甚至“弄巧成拙”,把语意表达错误或成为相反的意思。所以加强对成语使用情况的辨析,有助于我们更好运用成语。下面我们来看看常见的成语用错类型:

一. 不辨感情色彩,造成使用不当。

① 由于公司管理不善,现在出现了上亿元的巨额赤字,不得不宣布倒闭;但全体职员表现出少有的凝聚力,都希望公司能卷土重来。(“卷土重来”指失败后组织力量,反扑过来,含贬义。应该使用“东山再起”或“重整旗鼓”。){成语××上前}

② 李明克服了一贯懒惰的毛病,处心积虑改善学习方法,终于成为班上的尖子生。(“处心积虑”指蓄意已久,千方百计地策划谋算,含贬义。用“想方设法”。)

③ 在高三复习阶段,我们对学过的知识要穿凿附会,不能片面理解。(“穿凿附会”指把不关联的东西生拉硬扯在一起,硬说有关联,是贬义词。应用“融会贯通”。)

二. 不求甚解而致误。

这一类错误往往是对成语理解或了解不仔细深入,所以使用时胡乱凑合着用,结果文不达意。这类错误包括:

1. 望文生义。只看到字面上的意义,牵强附会,曲解成语的本义,造成风马牛不相及的毛病。

① 英勇的民主战士们奋勇冲向囚禁革命者的监狱,但几次冲击,就是牢不可破。(“牢不可破”的“牢”是牢固的意思,并不是监牢的意思。)

② 县领导冒着滂沱大雨到机场去迎接这位白首空归的老华侨。(“白首空归”的“空”是空手,学无所获的意思,并不是空中的意思。)

③ 我们的每一堂课都很重要,但李华却坐在座位上默默无闻,简直是虚度时光啊。(“默默无闻”的“闻”是闻名的意思,不是听课的意思。)

2. 关键词理解错误致误。对于有些成语,由于用的甚少,关键词是别的意思,并不是通常词义,若对之把握不住,容易造成错误。

① 这一段时间失窃现象严重,邻里们商量,准备采用开门揖盗的办法抓住窃贼。(“开门揖盗”的“揖”是拜请的意思,这是一个贬义词,理解成“缉拿”的意思了。)

② 由于他不重视使用标点符号,写作文时文不加点,所以行文不通顺。(“文不加点”的“点”不是标点的意思,而是墨点的意思,“加点”就是涂改之意。)

③ 我要去复习了,难得听你这些不刊之论,还是做点有意义的事吧。(“不刊之论”的“刊”不是刊载的意思,而是削除、更改的意思。)

3. 不理解成语的出处而致误。一些成语典故,它们的意思与出处关系很紧密,若不了解出处,就很容易把意思弄错。 ① 今年初上海鲜牛奶市场燃起竞相降价的烽火,销售价格甚至低于成本,这对消费者来说,正好可以火中取栗。(“火中取栗”出于法国作家拉·封登的寓言《猴子和猫》,比喻冒着生命危险替别人做事,自己一点好处得不到。)

② 世界杯开赛在即,门票销售异常红火,简直是洛阳纸贵。(“洛阳纸贵”出自《晋书·文苑传》,比喻作品风行一时,广为流传。)

③ 陈非在激烈竞争中被推选为班长,我们全寝室的人都弹冠相庆。(“弹冠相庆”处自《汉书·王吉传》,形容坏人得意,准备登台,他的同党互相祝贺。)

4. 不知语意轻重而致误。

① 这个过去的垃圾班,如今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被评为市优秀班集体。(“天翻地覆”语意太重,应该使用较轻的词

语,如“显著”。)

② 如今高考竞争激烈,可谓你死我活,惟有勤学者才能占据有利地位。(“你死我活”太重,应用适者生存。)

③ 你这真是高瞻远瞩啊,开学就提前准备好了,因此这次考试取的了班上前三名的好成绩。(“高瞻远瞩”太重,应用先见之明。)

5. 意义弄反。

① 进入高三,已经有三次月考了,但他屡试不爽,学习信心受到很大打击。(“爽”是差错的意思,理解成了舒服、舒爽) ② 这次运动会他深孚众望,一个奖牌也没拿着。(“孚”是诚信的意思,理解成了辜负的意思)

三. 语境不当。

1. 范围用错。

① 成都五牛俱乐部一二三线球队聘请清一色德国人作主教练,其雄厚财力令其他甲级球队望其项背。(“望其项背”只能用于否定句)

大学毕业的他与高中时代的他决不可相提并论。(“相提并论”用于表不同人的比较,应用“同日而语”)

2. 对象用错。

① 古人中不乏刻苦学习的楷模,悬梁刺股者、秉烛达旦者、闻鸡起舞者,在历史上可说是汗牛充栋。(用于指书多) ② 百货大楼里服装、家电、工艺品种类繁多,美仑美奂。(用于建筑方面)

3. 循环使用。

① 桂林山水甲天下,奇山异水巧夺天工。(应用于人工,“天工”与桂林山水循环)

② 这次画展的作品,大都是山水画,画家笔下的景物生动形象,真可谓山水如画呀。(用于指自然的景物。作品本身就是画)

4. 搭配不当。

① 他出身于音乐教师家庭,小时侯耳濡目染,受到了很好的熏陶。(“目染”缺少搭配)

② 他眼疾手快,飞镖再快,也逃不过他的视线。(“手快”缺少搭配)

5. 不合情理。

① 中英两国一衣带水,应当加强文化交流和政治对话,消除杂音。(“一衣带水”指仅仅隔着一水的邻国,英国却不只隔着一水了)

② 这些完成了义务教育的初中生,如今登堂入室,很快就成为我校高一新生了。(“登堂入室”指人的学问和技能达到很高境界,高一新生是不可能的)

四. 语意重复。

① 教育改革如今取得很大成果,高校年年大幅度扩招,普通高中的教学改革热潮也正方兴未艾。(“方”与“正”重复) ② “9·11”事件后,美国政府打着消灭恐怖主义的幌子,意图推行霸权,一直以来与美国政府作对的伊拉克第一个首当其冲成为美国对付的目标。(“首”与“第一个”重复)

③ 这件事不能长期拖延下去不做决断,悬而不决对谁都没有好处。(“悬而不决”与前一分句重复)

五. 学生每个人找三个成语,让同桌造句,然后看看成语使用是否正确。

  • ·关干雨的成语(2016-04-27)
  • ●【往下看,下一篇更精彩】●

    上一篇: 描写雪的一段话

    下一篇: 春雨段落

    最新成考报名

  • 论语十则高中
  • 壶口瀑布课文
  • 劝学原文高中
  • 施氏食狮史原文
  • 再别康桥原文朗诵
  • 关于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 三峡 三峡文言文
  • 书戴嵩画牛 书戴嵩画牛文言文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