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文档 > 课本 >

描写残疾人走路样子的段落

成考报名   发布时间:06-03    阅读:

伸出爱的手——走进残疾人
描写残疾人走路样子的段落(一)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

《伸出爱的手——走近残疾人》教学实录

广西宾阳洋桥镇廖平小学:廖幼华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教材可以分为4个话题:1让爷爷奶奶高兴——体会家庭成员间的亲情;2、伸出爱的手——关心、爱护、帮助残疾人;3、我的邻里乡亲——正确处理邻里关系。4、大家的事大家做——知道一些公益劳动。整个单元教学旨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德意识。我所选取的教学内容《伸出爱的手》其相关的课程标准是“对弱势人群有同情心和爱心,尊重并愿意尽力帮助他们。”其内容分为“走近残疾人、如果我是他、生活中还有这样一些人、社会是温暖的大家庭”。通过上一阶段的学习,学生基本能够理解和建构起关爱亲人的概念和行为规范。这个话题正处于从关爱自己的亲人,推及关爱社会上需要关心的人的推广阶段。

二、学情分析:

当今学生的生活环境和条件较优越,生活在被父母宠爱的环境里,自我中心的意识较强。在他们的生活中不容易体会到由于残疾而给生活带来的一便和困难。同时,由于学生年龄小,孩子中突出存在自私、以自我为中心的思想状况,不懂关心他,缺乏关心爱护弱势群体的意识。

三、教学目标:

(一)认知目标:

1、知道残疾人也需要人们的关心和帮助。

2、懂得做人应该有爱心和同情心,懂得怎样去关心和帮助残疾人。

3、了解社会对残疾人和困难群体的关怀活动和相关政策。

(二)情感目标:

1、体会残疾人在生活中的不便和困难,以及他们为克服困难所付出的努力。

2、愿意关心和帮助残疾人,尊重他们的劳动和生活。

(三)行为目标:

1、做人要有同情心和爱心、关心爱护弱小的东西。

2、不讥笑捉弄残疾人,努力做到尊重并尽力帮助残疾人。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1、在体验中感受并理解残疾人生活中的不方便,发现并敬佩残疾人比正常人更强之处。

2、体会残疾人对“尊重、平等”的渴望,树立为残疾人提供“无障碍”生活的意识。

五、活动准备:

1、CAI课件;

2、自强自立的残疾人资料;

3、残疾人专用设施的图片或资料。【描写残疾人走路样子的段落】

4、纱布

六、设计理念:

以学生社会生活为主线,以学生对“残疾人”的最初感知为基点,采用“点面结合、体验感悟、小组合作,信息交流”等策略,帮助学生深入了解残疾人,并在情感与认知的双重推进中,帮助学生获得品德与社会性的发展与提升。 残疾人是社会生活中的弱势群体,需要人们去了解、理解他们,更需要全社会的人去关爱他们。所以,我们在把握本课题“走近残疾人“题义时,重点抓住“走近”二字,课程目标锁定在:“了解残疾人、理解残疾人、关爱残疾人”这三个环节上。

本教学设计兼顾可操作性,进行了大胆尝试,颠倒了教材次序,主观上希望更有利于课堂教学,更符合学生实际,和更有利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设计中坚持“还课堂于学生”的教学理念,立足于学生的“学”,在开放性教学中,结合学生的个人知识、直接经验和真实体验。

七、教学活动:

(一)身边话题,破冰导入:

1、课件出示《千手观音》图片,由《千手观音》,引出“残疾人”的话题: 师:同学们,我想考考大家,2005年中央电视台春节晚会上,有一个节目《千手观音》获得了“最受观众喜爱节目”一等奖和晚会特别奖,你们知道《千手观音》的演员都是什么人吗?

生:他们都是聋哑人。

师:是的,这21位演员都是因为先天或者是后天的原因导致听力、言语障碍的残疾人。

2、补充资料,激发兴趣

师:我国13亿人口中,残疾人有多少呢?廖老师查了资料,中国大概有6000万残疾人!他们是这样一个特殊的群体。

(播放残疾人的图片:肢残人、聋哑人、盲人„„)

3、揭示主题——走近残疾人

师:这个特殊的群体,他们的生活是怎么样的,我们了解吗?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近他们,走近残疾人!

(出示板书:走近残疾人)

【设计意图:残疾人,是一个庞大的社会群体,“残疾人”的话题,对于孩子们来说,既陌生又熟悉。为了引起学生对这个生活在他们身边,却又往往被大家忽视的特殊群体的关注,老师适时地抓住2005年春节联欢晚会上的亮点《千手观音》作为突破口,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的目光迅速转移到了残疾人的身上,话题也由此顺利展开。】

(二) 体验感受,理解残疾人:

1、交流对残疾人的最初感受:

师:下面,我们就来参加一个体验活动。

课件出显:根据故事梗概:一位耳聋又瘸腿的盲老大爷问同学到实验小学的路怎么走?有的同学笑话他、学他的样子走路,有的同学不耐烦了不理他,有的同学一直送他到学校。请几个同学随机表演小品《问路》【描写残疾人走路样子的段落】

一生表演盲老大爷,四生演路人,其他学生观看

师:看小品时,你有什么感受?你平时遇到过类似情况吗?你是怎么做的? 生1:可怜;

生2:悲伤;

生3:艰难;

生4:痛苦;

生5:当没看见,不好意思过去帮忙;

生6:帮助他们„„

师:看得出,同学们都很同情残疾人。当我们欣赏那蓝天白云的时候,当我们聆听美妙动听的音乐的时候,当我们坐在这宽敞与整洁的教室学习的时候,大家可曾想过我们 身边还有这么一群特殊的人, 他们是怎样生活的呢?咱们开展一个模拟体验活动,亲身感受一下。

2、亲身体验肢体残缺人的生活——体验单手穿衣。

师:先脱下校服;规则:只用左手穿衣服,右手不用穿袖子,穿不上时可以用下巴,可以用牙齿帮忙,一定要拉上拉锁。

师:再用两只手以最快的速度穿上衣服,看谁穿得快?

生:(全体学生进行活动)

师:两次穿衣有什么不同?你有什么感受?

生1:第一次穿衣非常麻烦,第二次穿衣很快。我感到失去一只手的残疾人生活很不方便。

生2:我用一只手很难穿上衣服,也系不上拉锁,可是用两只手穿得又快又好。我觉得残疾人真不容易啊!

师:其实生活中还有许许多多的残疾人,他们不是一次体验,而是终生如此。残疾人面临着许多的不方便,正常人看来轻而易举的事情,他们却要付出艰辛的努力。让我们一起——伸出爱的手,共同关爱残疾人。(板书课题:伸出爱的手)

【设计意图:残疾人,是一个庞大的社会群体,“残疾人”的话题,对于孩子们来说,既陌生又熟悉。为了引起学生对这个生活在他们身边,却又往往被大家忽视的特殊群体的关注,本教学环节设计从学生日常生活所见及小游戏情境体验作为突破口,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的目光迅速转移到了残疾人的身上,关爱残疾人的话题也由此顺利展开。】

(三)拷问心灵,体验学习

1、体验残疾人的生活

师:请同学们观看72页书,阅读后四人小组说说体会:他们的生活会怎样?说说你的所思所想?想象一下他们的生活情景?

生1:他们的生活过得真艰辛

生2:残疾人的生活真不方便

生3:残疾人的生活真不容易啦

生4:他们的生活真不是人过的日子

生5:残疾人的生活虽然过得很不方便,但是他们依然顽强地生活着,我很佩服他们„„„„„„„

师:是啊,残疾人的生活相对我们常人来说真的太不容易了,但是他们依然顽强地生活着,你们愿意体验一下残疾人的生活吗?真正地走近残疾人的生活吗?体验一下他们的喜怒哀乐吗?让我们尝试一下,然后再说说你们的感受。

2、学生扮演盲人角色

师:请大家闭上眼睛,我们来体验一个双目失明的盲人。要特别强调的是:希望每个同学都怀着真诚的心认真感受盲人的世界,一定不能随便睁开眼睛,能做到吗?

生:能!

师:好,现在,你的眼前是什么?

生1:我的眼前是一片黑暗;

生2:我什么也看不见,站都站不稳;

生3:„„

【描写残疾人走路样子的段落】

师:请大家继续闭好眼睛,慢慢地站起来,走几步,这几步和你平时走路有什么不一样吗?

生1:我以前是放心大胆的走,现在就不敢走了,怕撞到什么,简直寸步难行; 生2:我平时走路那太容易了,可现在这几步我走得很不容易,要用手和脚摸索着走,很小心。

生3:„„

师:很好,请大家睁开眼睛,坐下来。

师:刚才每位同学们都是很投入的在换位体验,接下来,我想再请每组派两位同学来进一步参与体验,谁来试试!

(学生两人一组上台)

课件出示要求:两人一组,一个蒙上眼睛体验盲人,从前面出发,走到后面绕过桌子再回来,另一个同学跟着。其余的同学是观察者,要不动声色,仔仔细细地观察他们的一举一动,待会一起交流发现和感受,明白了吗?

生:明白了。

生:表演„„

师:我还要请一个同学,单独一组,来体验。

(师指名上前,给他蒙上布,等别人出发了再允许他出发。)

【设计意图:对于孩子来说,只有真实的体验才会有真实的感受。本教学环节的设计在活动方式的选择上,主要是学生的自主性,通过”三个游戏”的情境模拟,令学生在活动中体验,通过实景表演,使学生身临其境,以实现“身历——体验—

—悟理——导行”的目标。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不同的残疾人在生活中的“看不到”生活像常人一样——“难”!这是一次有益的生活经历,让学生在思维上形成记忆——理解残疾人,进而为学生形成关爱残疾人的责任和义务创设可能。】

(四)平等对话、交流体验“感悟”

师:刚才我们体验了做一个盲人的苦和乐,下面我们召开一个交流会,说说你们的切身体验和感受。

1、采访“盲人”

师:告诉我们,你最深的体会是什么?

生1:我觉得真的很容易,可对于盲人来说却很难,每一步都要小心翼翼,不然就会摔跤,还可能受伤。

生2:我觉得非常困难,非要同伴提醒,不然我都走不回来。

生3:我也觉得很不容易,刚才要不是韦辰雨扶着我,我差点就被椅子绊倒了。 生4:我刚才走的时候,真恨不得拉开布,看看往哪走。

2、采访协助者

师:你是怎么做的呢?

生1:我一直挽着他的手走,还告诉他不要碰上椅子。

生2:我有时扶、有时不扶,我想让他自己试着走走,如果他方向错了,我就提醒他,把他拉回来;

师:哦,你是在关键的时候伸手去帮助他的。

3、采访单独体验者

师:刚才有一位同学是一个人走的,你是什么样的心情呢?

生:我觉得很着急,因为到处都是椅子、我怎么都走不出去,没有人帮我,我只能自己摸索。

4、采访观察者

师:其他的同学刚才观察得很认真,你们发现了什么呢?

生1:我觉得盲人走路真的很艰难。我刚才看到那一个人走的同学,真的很想冲上去拉她一把,我觉得残疾人很需要我们的帮助。

生2:我想到盲人在真正的生活中要比我们今天遇到的还要困难,如果路上有坑 或者有车开过来,还可能会有生命危险。

生3:我觉得所有的残疾人在生活中肯定都很不便和困难,需要我们帮帮他们。 师:是啊,不同的缺陷给残疾人的生活设置了一道又一道的障碍,就连类似走路、穿衣、洗脸这些再简单不过的事情对于他们都很不容易,需要他们付出很多很多。

【设计意图:此教学环节让学生谈体验感受,说出真实感觉——残疾人要像常人一样生活——“难”,让学生检视自我,纠正偏差、坚持正义,增强社会责任感】

(五)交流提升,尊敬残疾人

体验残疾人的生活
描写残疾人走路样子的段落(二)

体验残疾人的生活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残疾人的生活,体验感受他们生活的诸多不便。

2、让学生看到我们社会为残疾人所做的事情。

3、使学生建立主动帮助残疾人的思想意识,并能够主动帮助生活有困难的人。

4、 通过换位体验、资料搜集、讨论分享、讲故事等活动,使学生体会到残疾人在生活上有许多困难,社会给予残疾人许多关怀,帮助残疾人是每个公民的 责任。

教学重点、难点:

1、体验残疾人的生活和自我感受。

2、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培养学生心中有他人和社会责任感。

教学过程:

一、谈话交流,了解残疾人。

师:同学们看,这是我们人体的什么器官?它们各有什么作用呢? 生1:我知道眼睛可以帮助我们看清周围的事物,欣赏美丽的风景。 生2:耳朵可以让我们听到大自然美妙的声音和人的谈话。

生3:手可以帮助我们写字,脚可以帮助我们走路。

„„

师:如果我们缺损了其中的一两样,会怎么样呢?

生1:如果眼睛有损伤,就看不到美丽的世界和缤纷的色彩了。

生2:如果手和脚有残缺,我们就不能做运动、做家务、学习和做游戏了。

师:在我们的社会中就生活着这一种类型的人,他们是——残疾人,同学们,你们知道吗?我国有6000多万残疾人,他们在生活保障,文化学习平等参与活动等方面都存在着困难和障碍,需要我们的关爱和帮助,需要全社会的理解和支持。(出示残疾人图片)

二、体验感悟,理解残疾人。【描写残疾人走路样子的段落】

师:当我们欣赏那蓝天白云的时候,当我们聆听美妙动听的音乐的时候,当我们坐在这宽敞与整洁的教室学习的时候,大家可曾想过我们身边还有这么一群 特殊的人,他们是怎样生活的呢?咱们开展一个模拟体验活动,亲身感受一下。

(一)模拟活动,体验残疾人生活

老师共准备了3项体验活动,分别是体验肢体残缺人的生活——单手穿衣;体验盲人的生活——盲人走路;体验聋哑人活动——传话。请每名同学报名参加一项体验活动,

模拟活动一:体验肢体残缺人的生活——单手穿衣。

师:我们来尝试一下单手穿衣。请把你外套脱下,然后把你的左手放在背后, 请用你们的右手把外套穿好,在活动中,左手始终不能离开你的后背。

学生在模拟活动时,教师应随机采访:

师:一只手穿衣,你有什么感受?

师:看来同学们都体验到了,正常人容易做到的事情,对残疾人来说并不是那么容易。

模拟活动二:体验盲人的生活——盲人走路。

师:请参加体验的同学先把自己的一件物品放到讲桌上来,然后回到座位上,请同桌帮忙蒙上眼睛,再从座位上走到前面拿回自己的物品,再回到自己的位置。听下面的同学注意不要出声,静静的看他们走路的样子,一会要把你看到的样子讲给大家听。

师:说一说刚才“盲人”同学是怎么走路的?你觉得他为什么会这样走路?采访“盲人”:蒙着眼走路,有什么感觉?

模拟活动三:体验聋哑人活动——传话。

【描写残疾人走路样子的段落】

师:请参加体验的同学到台前来,面向大家站成一排,排头同学讲传出示的悄悄话内容往下传,传的时候只准做动作,不准说话。最后一名同学说出你认为的悄悄话内容

师:任务完成的怎么样?为什么会有这样?当你不明白他的意思时,心情怎样?当别人不理解你的意思时,你想干什么?

(二)交流体验活动的感受

师:参加了刚才体验了活动,相信同学们一定有很多感触,下面就请大家和小组同学说一说,你有什么感受?然后再写下来。

三、讨论明理,关注残疾人

我们都感受到了残疾人生活的艰辛,和身体健康的人相比,残疾人在生活中的确会遇到许多困难,那他们在生活中经常会遇到哪些困难和障碍呢?大家讨论一下吧!

【描写残疾人走路样子的段落】

(学生讨论并汇报)

师:你们身边有残疾人吗?我们应该怎样帮助他们呢?

(学生发言)

四、背景资料:

我们党和政府也一直关心着残疾人,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党和政府历来关心残疾人,重视残疾人事业的发展,制定了一系列法律法规保障他们的合法权益,在全社会开展过一系列送温暖、献爱心等助残活动。全国人大常委会于1990年12月28日通过,并于1991年5月15日起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其中规定:每年5月的第3个星期日为全国助残日。

五、结束语

在我们周围有许多残疾人,他们虽然身体残疾,但仍然有着美好的追求,面对身体的残疾,他们没有悲观失望,而是自强不息、顽强拼搏,成为了生活的强者。我们要学习残疾人身残志坚的精神,在生活中尊敬、关心和帮助他们,让我们共同美好快乐的生活在这片蓝天下。

掌声
描写残疾人走路样子的段落(三)

家长进课堂教案及反思 (2009-12-11 15:35:41)转载▼

标签: 杂谈

教学内容:《掌声》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小英的情感变化,领会内涵。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通过学习,联系生活,懂得人与人之间需要尊重、鼓励,要主动关爱别人,特别是对身处困境的人;同时也要珍惜别人的关心和鼓励;正确的看待自己。

教学过程:

一、 揭题导入,检查预习

来跟老师一起来做一个游戏,伸出你的左手,再生出你的右手,现在左手右手相互撞击。让我们的掌声欢迎各位家长的到来。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掌声》这篇课文,伸出手跟老师一齐板书课题。 (生 书空,并读课题。)

师:我们先来复习一下上节课所学的字词,

齐读 开火车读

二、整体感知,概括大意

师:词语大家掌握得不错了

师: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谁来说说?

生:课文讲了一个叫英子的女孩,她很自卑,故事课上同学们给了她热烈的掌声,后来她像变了一个人似的。

师:这个同学说得既简练又明白。大家看,刚才你们的概括中说清楚了谁,发生了什么事,结果怎样了,就把课文的主要内容说清楚了。

师:是啊,同学们,文中英子由一个文静、自卑的女孩,变成了一个活泼、自信的女孩,就是因为故事课上那次掌声(再次简练地梳理课文主要内容并板书:自卑自信),那掌声真有这么大的魔力吗?能改变英子?

三、研读品赏,解疑悟情

师:让我们一起回到那节故事课,走进那次掌声。请你默读课文,想想文中掌声几次为英子响起?是在什么情况下响起的?请你划出描写掌声的句子。(生默读课文,划下句子。) 师:掌声几次为英子响起?生:两次。

师:谁划下了这些句子,读给大家听。(生读划下的两次描写掌声的句子)

师:我们先来看写第一掌声的句子,我把同学们说的句子打在了大屏幕上,看着屏幕再来读给大家听。(课件出示描写第一次掌声的句子,少了“终于、一摇一晃。”)

(有学生举手)

师:你有什么事?生:老师,你屏幕上少了“终于、一摇一晃”。

师:没有“终于、一摇一晃”读着也很通顺,少了不行吗?(课件“终于、一摇一晃”颜色变红)

生:齐“不行”。

师:那好,谁先来说说“一摇一晃”为什么不能少?生:少了“一摇一晃”就不知道她走路的样子了。

师:为什么英子走路“一摇一晃”?

生:因为她小时候得过小儿麻痹症,腿脚落下了残疾,所以走起路来“一摇一晃”。

师:你是从哪里读出来的?能读给大家听吗?(生 读第一自然段描写英子走路样子的句子) 师:是啊,英子是个残疾人,所以走起路来“一摇一晃”。“一摇一晃”准确地写出了英子走

路的姿势,所以这个词不能去。大家理解的真好,带着你的理解来读读这句话。(读出自卑的语气)(生读带有“一摇一晃”的句子。)

师:再说说“终于”为什么不能少?

生:少了“终于”就看不出英子走得很难了,就跟平常人一样了。

师:哦,你是说英子不是一下子走上了讲台,而是经历了一个艰难的过程。请你像刚才那个同学一样,联系上文体会体会,划下让你感受到这一艰难过程的词句,也可以在旁边写写自己的感受。(生读、划,写感受。)

师:谁来说说你划出的句子?

生:我划的是“全班同学的目光一齐投向了那个角落,英子立刻把头低了下去。”我感到此时英子心里很害怕,不知道该怎么办好。

师:体会地不错,谁还划下了这个句子,也来谈谈你的感受。

生:我从“英子立刻把头低了下去”感觉她很自卑,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难受。 师:你们都体会到了英子的内心世界,谁来读读这个句子,读出英子的害怕、自卑。 (生 读这个句子)

师:还有哪些句子也让你感受到了这一艰难的历程?

生:“英子犹豫了一会儿,慢吞吞地站了起来。”

师:你能抓住里面的一个词谈谈自己的感受吗?

生:“犹豫”。我从犹豫感受到英子不知道是上去好呢?还是不上去。她拿不定主要,左右为难。

师:是啊,她心里十分矛盾,不知道该不该走上讲台。她正在进行这激烈的思想斗争。带上你的体会来读读这句话,读出英子的左右为难。(生读“终于”这个句子。)

生:我从“慢吞吞”体会到,英子很不情愿走上台,但是她又不得不走上去,因为同学们都在看着她,老师也在看着她。

师:你说的真好,英子虽然不情愿但最终还是战胜了自己,慢吞吞地站了起来。这需要多么大的勇气啊,带着我们的理解来读读这句话。

生:我从“眼圈红红的”也感受到英子很不情愿,心里很害怕,她都快急哭了。

师:英子都快难为的哭出来了。英子从“立刻把头低了下去”到“犹豫”到战胜了自己,再到“慢吞吞地站起来,眼圈红红的”向讲台走去,经历了多么难熬地一段历程,把我们的体会放进这个句子再来读。(生一遍一遍读“终于”这个句子,感情渐渐投入进去了。)

师:同学们,看到战胜了自己,正慢吞吞的,一摇一晃的,眼圈红红的向讲台走去的英子,三读(不知是在谁的带动下,骤然间响起了一阵掌声。)

就在小英刚刚站定的那一刻„„

就在小英不安的那一刻„„

就在小英最需要鼓励的那一刻„„

师:你是英子,得到掌声有什么感受?

师:掌声是一种特殊的语言,不需要解释人人都能听懂。但是却会给人们带来莫大的勇气,所以小英在以后的来信中说,生读(我永远也忘不了那一次掌声„„)

四、创设情境,升华情感

师:在掌声里,我们看到英子的泪水流了下来。掌声渐渐平息,英子也镇定了情绪,开始讲述自己的一个小故事,多么感人的故事,她的普通话说得很好,声音也十分动听。故事讲完了,读:

(生 读第二次描写掌声的句子)

师:同学们,这热烈的掌声仿佛在对英子说:

师:(教师范读英子变化的段落)从那以后,英子就像变了一个人似的,不再像以前那么忧

郁。她和同学们一起游戏说笑,甚至在一次联欢会上,还让同学们教她跳舞。你有看到了你个怎样的英子?

生:活泼,开朗,自信。

师:这样一个活泼,自信的英子甚至还会去做什么?

师:后来,英子还代表学校参加了“奥林匹克物理竞赛”,由于她的学习成绩十分优异还被北京一所大学破格入取,这么大的改变都是因为故事课上那次掌声。这么多年过去了,英子始终不能忘记大家的掌声,在她的来信中这样说:(生读英子的来信。)

师:同学们,人生的旅途中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其中充满着艰辛和坎坷,这时更加需要相互的配合,真诚的鼓励。

让我们把这段话轻轻地告诉自己(引读第七自然段)

让我们把这段话真诚地告诉我们身边的朋友(引读第七自然段)

让我们把这段话告诉全世界的人(引读第七自然段)

这段话是作者对掌声内涵的概括,更是作者发自肺腑的呼唤。让我们把这段话记在心中 同时付诸于行动。

师:老师这儿有一首小诗,我想把它送给同学们,希望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让掌声陪我们快乐地成长,自信地生活。

师:(深情朗诵一首小诗,多元解读掌声。)

掌声是一首美妙的歌,

能唤起人们的勇气!

掌声是一轮早晨的太阳,

能给我们带来一缕阳光!

掌声是一把钥匙,

可以打开勇气的大门!

掌声是闪闪的星星,

能把孤独的黑夜照亮 !

师:这掌声的力量是神奇的,它包含内容的太多太多。同学们,请不要忘记把我们的掌声送给那些需要的人。

教学反思:

首先,我关注了学生多种方式的阅读。上课前,学生听磁带范读课文,整体感知了课文内容。接着我又引导学生通过默读、自由读、感悟读、齐读等多层次多角度地读,让学生充分地接触文本,在阅读中感受英子的心理变化过程,突出了教学重点。

接着,我让学生通过对比品读的方法,从小英先是自卑——活泼的变化,让学生感受掌声的作用,从而教育学生更加关爱残疾人。

本节课,我不光引导学生理解,也提示理解的方法。比如在理解重点词“犹豫”时,孩子先说出了它的本义,我又引导学生说出了这个词的引申义,然后联系上下文理解这个词用得准确。又如,上课伊始,我让学生边读、边思考、边画出描写英子神态动作的词语,边体会,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又掌握了一种阅读的好方法。

本文的教学难点是通过语言和动作的描写来体会英子的心理变化。那么在突破难点时,我是这样去抓的:

1、让学生在朗读中感受。

如本节课重点指导第一次掌声时,学生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上,通过抓住英子动作神态来多角度的读,感受到情绪的变化和同学们对英子的鼓励。

2、在阅读中感悟。

整节课,以两次掌声为线索。通过抓住英子掌声前后的变化和人物动作神态,学生在阅

读中感悟到两次掌声的不同含义。懂得要尊重、关爱别人。

3、在体味中升华。

整节课我注重了对学生关爱他人美好情感的熏陶、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引导,通过过渡语、小结语、评价语和激情语潜移默化的渗透,让学生的情感与文本产生共鸣。

描写乞丐的段落
描写残疾人走路样子的段落(四)

描写乞丐的段落

1、正走到阶梯的中间,突然一个小乞丐冒了出来,我被吓住了。只见脏兮兮的手上捧着一个塑料杯子。那杯子不大,却十分的干净,连一枚可怜的硬币也没有,只是拿着它的小手在微微的颤抖着。

2、正当我扭回头来的时候,只见一双老茧横生的手,颤颤巍巍的捡起一个烟头,在我没看到他脸之前,我竟想到了一个相当熟悉的人物――[三毛"但更确切地来说,应该是[老三毛"才对。描写乞丐的段落

3、那天,我在公交站一边等车一边看书,一个乞讨的小姑娘进入我的视线,她有10岁左右,穿的很破旧,4、乞丐低着头,靠墙坐着,看不出任何表情。他,是在沉思,在回忆,还是在后悔,一切都令人费解,只能看见他身前用来乞讨的破旧不堪而又古老怪异的黑色帽子。他的衣服似乎一辈子都没有换过,原本洁白的上衣现在已成黑色的,短小得衣不蔽体,像几条破烂的布条拼成的。

5、他穿得很干净,就是有点破旧罢了,背上则背了一个乌龟壳样式的背包。他背对着我,这正好让我看见那个书包的拉链坏了,里面整整齐齐的废纸都露出一个小角。描写乞丐的段落。一个大帽子[管"住了他那稍长的头发,只见他又捡起了一个烟头,有验收了一遍,又装进了他的口袋--

6、突然,我闻到了一股恶臭,随之而来的是一位看似年过古稀的老人,真是[未见其人,先闻其味"呀!他漆黑[发亮"的脸被乱发遮着,身上的破布袋很沉,压得背都驼了。他一步一跛,来回的巡视着路面,寻找可用的东西。走到邮局前面,他不再低头寻找,而是打开了手中那破烂不堪的袋子,用那布满了像河沟一样皱纹的黑手在里面翻找着,从里面翻出一个透明袋,然后,一只手颤颤巍巍地伸进袋里,我看见那袋里是一个个吸过的烟头,短的有一到两厘米,长的也不过是五六厘米。他挑了一根短的出来,点燃并吸了起来。可能是站累了,他蹲了下来,可一只手却还紧紧地抓住身边的破布袋,怕它[不翼而飞"。他望着穿梭在自己面前的行人与车辆,眼里满是孤独与羡慕。

7、涂中,我看见旁边好多路人都在围着一个乞丐,我急忙叫妈妈停车,并把目光转移到了那个乞丐身上。这个乞丐很可怜,他的左腿是瘸的,走起路来一瘸一拐,必须在人的搀扶下才可以行走,我便对他产生了同情之心。

8、我缓缓移动着步子,忽然,我感觉自己的脚下沉重了很多,我低头一看,是一个头发已经近似花白,而且衣衫褴褛,全身上下已经脏得不成样子。从她那含糊不清的口音里,我得知她是向我来要钱的。

9、我惊呆了――这真是一个让人难以置信的真相!在这个世界上,有多少残疾人用自己的汗水默默地造福社会,他们中间有大名鼎鼎的千手观音、体育健儿,也有在小区里默默无闻、一瘸一拐的卖报人,而这个身体健全的人却为了金钱不惜出卖自己宝贵的尊严。我突然感觉到,那些残疾人的形象多么高大,而天桥下的[乞丐"才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残疾人"。

10、我开始打量起面前的这位沦落人来。他只有八九岁的样子,应该是一个活泼可爱的小学生啊,他的同龄人也许正在父母的怀抱里撒娇;也许正在甜甜蜜蜜的数着自己的压岁钱;也许--可他,却这么孤孤单单的一人在凛冽的冬风中乞讨。他的身影在来来往往的人群中显得更单薄了,他的躯干在冬日的肃杀中显得更渺小了,可是又有多少人愿意为他停留?他是那么直挺挺地看着我,眼神里满是祈求。

11、一身破烂肮脏的衣服,一根暗淡无色而又光滑的拐杖,体弱多病的身子正哆哆嗦嗦地向捐款箱那儿走去。

12、在大街上,处处都见到乞丐,以乞讨为生的乞丐,他们穿得衣衫褴褛,头发乱糟无章地生长,仿佛几十年未剪过一般。每一次我走过,都不会理睬。不只是我,我的父母、亲属,甚至全市都没有人理会他们肮脏的身影。

13、在一个风雨交加的日子里,一个老人映入了我的眼帘,他坐在台阶上,面前摆着一个铝箱,里面装着极少的钱币。一阵风吹来,老人不由得抱紧了身子,借此让身体暖和一些。瘦弱的脸上,那一双凹下去的眼睛,仿佛凹得更深了。

14、那天,看见一个老婆婆,穿着睡衣,睡衣很脏,躺在肮脏的地上,手缠着纱布。全身都破破烂烂。但她的眼,有说不出的沧桑,眉目之间流露出的悲伤,势不可挡。皱纹一条比一条深。完美地嵌在了老人脸上。

15、那人大约十七、八岁的样子,衣冠整洁,双膝跪地,黄色的头发遮住了大半张脸。手中端着一个缺了口的破瓷碗,面前摆着一张纸,纸的四角用几个小石块压着,上面写着:因家父得病,无钱治疗,故外出乞讨,请各位好心人帮帮忙。路人看了反应不一,有的说:[这孩子真的很可怜哪。"然后扔下几毛钱匆匆离去;有的人一脸轻蔑:[哼,一看就是个骗子";有的人撇撇嘴,有的人朝地上吐唾沫,更多的人像是什么也没有看见,径直从他面前匆匆走过。

16、马路里,一个貌似乞丐的老奶奶,头发头三种颜色,黄,白,黑。而被他乞求的车子里的人,头发只有黑白两色。他视而不见,还朝外吐了口水。老奶奶一拐一拐地走了,连残留在衣服上的口水都懒得擦了。呵~在他们的世界,自尊早已无影无踪了。又或许,在心里的某个被重视却又被忽略的角落。

17、很脏,乞丐很脏,很狼狈。也许他们的心比任何人的心都要干净。只不过被看似肮脏的外表所掩饰,也许不是掩饰,而是被忽略。

18、更令人注意的是他手里的那个塑料奶茶盒子,那破盒儿在他手里不停的颠着,从别人的神情来看,对他更多的不是同情,而是一种微微的尴尬,人人都看得出来,好像如果那乞丐要不到什么,是不会离开的。我再也不想看那种令人不爽的场面。

19、顿时,我的心软了,看着他那可怜巴巴的样子,我把手伸进装钱的口袋。但是,母亲曾经说过的话清晰的回荡在我的耳际:孩子,你知道吗?有些乞丐是不能去可怜的,可能他们白天去乞讨,晚上说不定去哪里逍遥呢。

20、不要认为乞丐与众不同。他们是人,七情六欲,悲欢离合,酸甜苦辣,他们也有。但这丑陋的世界,让他们封存了那颗心,任谁,也融化不了。如果,说真的有什么与中不同的话,或许,他们比很多人都干净。

描写残疾人的句子
描写残疾人走路样子的段落(五)

1、太阳晒得墨黑的清瘦的脸上,有一对稍稍洼进去的大大的双眼皮儿眼睛;眉毛细而斜;黑里带黄的头发用花布条子扎两条短辫子;衣服都很旧;右裤脚上的一个破洞别一支别针,安详的坐在轮椅上。

2、人无完人,金无赤足,我们常人有太多的向往,残疾人和我们一样有太多的向往。他们身残志坚,他们的成功要比我们常人艰难的多,这些精神可佳的残疾人,在满是荆棘的人生之路上奋勇向前。为了远大的志向,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他们在前进中有的成功了,有的失败了,当然成功者我们翘起大拇指,失败者我们要鼓励,让他们在不平坦的人生之路上努力向前行,3、表演开始了,主持人首先出来进行自我介绍。我们知道他叫小雨。接下来聋哑姐姐们表演舞蹈节目。她们虽然听不见音乐的声音,但是还是跳得那么整齐优美。我想那一定是她们下了很大的功夫才练成这样好的舞蹈。

4、盲人:伸出手就能够看到阳光,还能闻到小草在成长。(因为手能感觉阳光的温暖,就象在心中看到一样,小草也是芬芳的,给人希望)

5、她一瘸一拐地向我走来,以前对她的凶残,一点一点地映在脑子里。描写残疾人的句子。那一记耳光,扇得响亮!

6、我们身边的残疾人男男女女,老老少少。他们有的乐观向上,有的自怨自艾,有的笑对人生,有的对人生充满怨恨。无论哪个残疾人,我们要伸出援助之手,让他们体会到生活是美好的,让他们体会到亲情、友情、爱情的暖流,让他们更好的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残疾人也曾失望过、沮丧过、也曾泪流满面、出过血和汗。()他们也曾迷茫过,他们感谢身边无私奉献的好心人,他们为身边的好心人一直默默地祈福。给予总比索取好。我们要真诚的和残疾人交朋友,真诚帮助他们,真诚地呵护他们。残疾人有时郁闷,有时痛苦、有时懊恼。我们千万别抛弃他们,要用真心和他们交流,让他们觉得自己生活在阳光之中。

7、聋哑人:微风拂动树叶,悠然落下,我仿佛听到那声音,很轻,很轻。(一个聋哑人就是那样安静的倾听世界)

8、四肢不健全:尽避她行动不方便走路一瘸一拐但是她还是帮助养老院的老人们移动轮椅让所以看着她的人都为她潸然泪下。

●【往下看,下一篇更精彩】●

最新成考报名

  • 论语十则高中
  • 壶口瀑布课文
  • 劝学原文高中
  • 施氏食狮史原文
  • 再别康桥原文朗诵
  • 关于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 三峡 三峡文言文
  • 书戴嵩画牛 书戴嵩画牛文言文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