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文档 > 课本 >

鲁教版八上物理

成考报名   发布时间:07-29    阅读:

鲁教版八上物理(一)
初三物理知识点(鲁教版)

物理初三上下复习提纲

(山东科学版)

课本目录

八年级上册

八年级下册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走进物理 声现象 光现象 透镜及其应用 质量与密度

力和运动 压强 浮力

简单的机械、功 机械能及其转化

八年级上册

第一章走进物理

一、长度的测量:

1、长度的测量是物理学测量,也是进行科学探究的基本技能。长度测量的常用的工具是

图1

2、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主单位是,常用单位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 (μm),纳米(nm)。 3、单位换算:

1 km=103m 1m=10dm 1dm=10cm 1cm=10mm 1mm=103μm 1m=106μm 1m=109nm1μm=103nm 单位换算的过程:口诀:“系数不变,等量代换”。

4、长度估测:黑板的长度、一只新铅笔长度1.75dm、手掌宽度1dm、墨水瓶高度6cm 5、特殊的测量方法:

A、测量细铜丝的直径、一张纸的厚度等微小量常用累积法(当被测长度较小,测量工具精度不够时可将较小的物体累积起来,用刻度尺测量之后再求得单一长度) ☆如何测物理课本中一张纸的厚度?

答:数出物理课本若干张纸,记下总张数n,用毫米刻度尺测出n张纸的厚度L,则一张纸的厚度为L/n 。 ☆如何测细铜丝的直径?

答:把细铜丝在铅笔杆上紧密排绕n圈成螺线管,用刻度尺测出螺线管的长度L,则细铜丝直径为L/n。

☆两卷细铜丝,其中一卷上有直径为0.3mm,而另一卷上标签已脱落,如果只给你两只相同的新铅笔,你能较为准确地弄清它的直径吗?写出操作过程及细铜丝直径的数学表达式。答:将已知直径和未知直径两卷细铜丝分别紧密排绕在两只相同的新铅笔上,且使线圈长度相等,记下排绕圈数N1和N2,则可计算出未知铜丝的直径D2=0.3N1/N2 mm B、测地图上两点间的距离,园柱的周长等常用直测量)

C、测操场跑道的长度等常用轮滚法(用已知周长的滚轮沿着待测曲线滚动,记下轮子圈数,可算出曲线长度) D、测硬币、球、园柱的直径圆锥的高等常用辅助法(对于用刻度尺不能直接测出的物体长度可将刻度尺三角板等组合起来进行测量)

☆ 可以用几种方法测硬币的直径?(简述)

①、直尺三角板辅助法。②、贴折硬币边缘用笔画一圈剪下后对折量出折痕长。③、硬币在纸上滚动一周测周长求直径。④、将硬币平放直尺上,读取和硬币左右相切的两刻度线之间的长度。 6、刻度尺的使用规则:

A、“选”:估算被测物体的长度,选择合适量程、分度值的刻度尺。 B、“观”:使用刻度尺前要观察它的

C、“放”用刻度尺测长度时,尺要沿着所测直线(紧贴物体且不歪斜)。不利用磨损的零刻线。(用零刻线磨损的的刻度尺测物体时,要从整刻度开始) D、“看”: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

E、“读”:在精确测量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F、“记”:测量结果由和组成。(也可表达为:测量结果由和组成)。 7、误差:①定义: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做误差。 ②产生原因:测量仪器、测量方法。

③减少误差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选用精密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 ④误差与错误区别:错误不该发生能够避免,误差永远存在不能避免。 四、时间的测量:

1、单位:国际单位:秒(S) 常用单位:时(h) 分(min)

2、测量时间的工具: 古代:日晷、沙漏、脉搏等现代:机械钟、石英钟、电子表等

第二章《物体的运动》

一、参照物

1、定义:为研究物体的运动假定不动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2、任何物体都可做参照物,通常选择参照物以研究问题的方便而定。如研究地面上的物体的运动,常选地面或固定于地面上的物体为参照物,在这种情况下参照物可以不提。

3、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来观察同一个物体结论可能不同。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4、不能选择所研究的对象本身作为参照物那样研究对象总是静止的。

练习1、诗句“满眼风光多闪烁,看山恰似走来迎,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其中“看山恰似走来迎”和“是船行”所选的参照物分别是船和山。

2、坐在向东行使的甲汽车里的乘客,看到路旁的树木向后退去,同时又看到乙汽车也从甲汽车旁向后退去,试说明乙汽车的运动情况。分三种情况:①乙汽车没动 ②乙汽车向东运动,但速度没甲快 ③乙汽车向西运动。 3、解释毛泽东《送瘟神》中的诗句“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

第一句:以地心为参照物,地面绕地心转八万里。第二句:以月亮或其他天体为参照物在那可看到地球上许多河流。 二、机械运动

1、 特点:机械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 2、 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⑴比较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路程长则运动快。 ⑵比较相同路程通过所用的时间,所用时间短则运动快。 Ⅰ、速度:

物理意义: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公式:v=

t= t

v

从图象中可以看出匀速运动的物体速度 v是个恒量与路程S时间t没关系

单位:国际单位m/s ,常用单位km/h ,换算:1m/s=3.6km/h 。 速度图象:见图一

分类:(根据运动路线)⑴曲线运动 ⑵直线运动 Ⅱ、 匀速直线运动:

定义:快慢不变,沿着直线的运动叫匀速直线运动。 Ⅲ、变速运动:

定义:运动速度变化的运动叫变速运动。

平均速度:v=

s总

图一

t总

求某段路程上的平均速度,必须找出该路程及对应的时间 物理意义:表示变速运动的平均快慢 平均速度的测量: 原理:v=

t

方法:用刻度尺测路程,用停表测时间。从斜面上加速滑下的小车。设上半段,下半段,全程的平均速度为v、v1、v2

则 v2>v>v1

常识:人步行速度1.1m/s ,自行车速度5m/s ,大型喷气客机速度900km/h 客运火车速度140 km/h 高速小汽车速度108km/h 光速和无线电波 3×108m/s 实验中数据的记录:

设计数据记录表格是初中应具备的基本能力之一。设计表格时,要先弄清实验中直接测量的量和计算的量有哪些,然后再弄清需要记录的数据的组数,分别作为表格的行和列。根据需要就可设计出合理的表格。

某次中长跑测验中,小明同学跑1000m小红同学跑800m,测出他两跑完全程所用的时间分别是四分十秒和三分二十秒,请设计记录表格,并将他们跑步的路程、时间和平均速度记录在表格中。 解:表格设计如下:

第二章《声现象》

1、定义: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声音的发生: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就停止。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但并不是所有的振动都会发出声间。振动的物体叫声源。

2、声音的传播需要物质,物理学中把这样的物质叫做声的介质。(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例:登上月球的宇航员面对面交谈,需要靠无线电,因为月球上没有空气,所以不能传声)(2)声间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 声的传播速度:V气<V液<V固。

3、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简称声速。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 常温(15℃)下,钢铁(固体)中的声速约为5200m/s,液体中的声速约为1500m/s。 空气中约340m/s,25℃时约346m/s。声在不同温度下的传播速度:V高>V低(指温度)。 4、回声是由于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而形成的。

回声:(1)区别回声与原声的条件:回声到达人的耳朵比原声晚0.1秒以上。(2)低于0.1秒时,则反射回来的声间只能使原声加强。(3)利用回声可测海深或发声体距障碍物有多运

5、双耳效应:人有两只耳朵,而不是一只。声源到两只耳朵的距离一般不同,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时刻、强弱及其他特征也就不同。这些差异就是判断声源方向的重要基础。这就是双耳效应. 乐音是物体做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噪音是物体做不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 6、音调:声音的高低叫音调,它是由发声体振动频率决定的,频率越大,音调越高。

7、响度 :声音的大小叫响度,响度跟发声体振动的振幅大小有关,还跟声源到人耳的距离远近有关 8、音色:不同发声体所发出的声音的品质叫音色【鲁教版八上物理】

9、当代社会的四大污染:噪声污染、水污染、大气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

10、物理学角度看,噪声是指发声体做无规则的杂乱无章的振动发出的声音;环境保护的角度噪声是指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起干扰作用的声音。 11、减弱噪声的方法: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 12、声的利用:可以利用声来传播信息和传递能量。

13、声间等级的划分 :人们用分贝来划分声音的等级,30dB—40dB是较理想的安静环境,超过50dB就会影响睡眠,70dB以上会干扰谈话,影响工作效率,长期生活在90dB以上的噪声环境中,会影响听力。

第三章《光现象》

1.光源:定义: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分类:自然光源,如太阳、萤火虫;人造光源,如篝火、蜡烛、油灯、电灯。月亮本身不会发光,它不是光源。

2.规律: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光传播速度也由介质决定光的传播速度:V固<V液<V气<V真空。 例如:光通过镜片,镜片就是介质;光进入水里,水就是介质。

光在水中的速度:2.25×108m/s,光在玻璃中的速度:2.0×108m/s ,光在冰中的速度:2.3×108m/s ,光在空气中的速度:3.0×108m/s ,(真空是2.998×108m/s ,空气中是2.99×108m/s)光在酒精中的速度:2.2×108m/s。

3.光线是由一小束光抽象而建立的理想物理模型,建立理想物理模型是研究物理的常用方法之一。练习:☆为什么在有雾的天气里,可以看到从汽车头灯射出的光束是直的?答:光在空气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光在传播过程中,部分光遇到雾发生漫反射,射入人眼,人能看到光的直线传播。☆早晨,看到刚从地平线升起的太阳的位置比实际位置高,该现象说明:光在非均匀介质中不是沿直线传播的。☆远处驶来的帆船,先看到船帆后看到船身 4.定义:光从一种介质射向另一种介质表面时,一部分光被反射回原来介质的现象叫光的反射。

5.反射定律:三线同面,法线居中,两角相等,光路可逆。即: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于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光的反射过程中光路是可逆的。

6.分类:⑴镜面反射:定义:射到物面上的平行光反射后仍然平行条件:反射面平滑。应用:迎着太阳看平静的水面,特别亮。黑板“反光”等,都是因为发生了镜面反射。⑵漫反射:定义:射到物面上的平行光反射后向着不同的方向,每条光线遵守光的反射定律。条件:反射面凹凸不平。应用:能从各个方向看到本身不发光的物体,是由于光射到物体上发生漫反射的缘故。

7、光的反射作用⑴有利:生活中用平面镜观察面容;我们能看到的大多数物体是由于物体反射光进入我们眼睛。⑵有弊:黑板反光;城市高大的楼房的玻璃幕墙、釉面砖墙反光造成光污染。

第四章透镜及其应用

1.通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变。

2.凸透镜能使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会聚在焦点(F)。

3.凸透镜焦距越短,会聚作用越强(光线通过后偏折得厉害)。 同种材料制成的凸透镜,表面越凸,焦距越短。

4.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5.测焦距:

(1)将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

(2)调节凸透镜与纸屏的位置,直到纸屏上出现最小最亮的光点。 (3)用刻度尺测出透镜中心到光点的距离即为焦距。 二、生活中的透镜

1.照相机: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凸透镜,暗箱中的胶卷相当于光屏.当物距大于两倍焦距时,它能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投影仪:投影仪上有一个相当于凸透镜的镜头。当物距稍大于焦距时,它能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放大镜:放大镜本身就是一个短焦距的凸透镜。当被观察的物体在其焦距以内时,它能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2.凸透镜成实像时,物体和实像分别位于凸透镜的两侧;凸透镜成虚像时,物体和虚像分别位于凸透镜的同侧。 3.平面镜成像与凸透镜所成的虚像有何异同:

不同点:平面镜是通过光的反射成等大的虚像;凸透镜是通过光的折射成放大的虚像。 相同点:都是由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的交点组成,都不能用光屏来承接。而且都是正立的。 三、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1.实验时点燃蜡烛,使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目的是:使烛焰的像成在光屏中央。

若在实验时,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在光屏都得不到像,可能的原因有:①蜡烛在焦点以内;②烛焰在焦点上;③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不在同一高度;④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稍大于焦距,成像在很远的地方,光具座的光屏无法移到该位置。 2.凸透镜成像规律

一倍焦距分虚实,两倍焦距分大小,实倒虚正。 物距等于像距( u = v = 2f ),成倒立、等大的实像。

照相机:物距大于像距( u > 2f ,f < v < 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投影仪:物距小于像距( f< u < 2f ,v > 2f ),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放大镜:物距在一倍焦距以内( u < f ),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鲁教版八上物理(二)
鲁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汇总

专题三:知识点汇总

1. 在物理学中,我们把_____________________叫做机械运动。 2. 物理学中,物体运动的快慢用_________表示,公式为____________,在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________,常用的单位是_________,两个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物体沿着_______且快慢________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我们常见的物体的运动速度都在________,这样的运动叫变速运动,我们常用___________来描述物体在某一段路程或某一段时间内运动的平均快慢程度。

4. 声音是由___________产生的,声音靠_________传播,一切_____、______、_______物质都可以作为传播声音的介质,声音在介质中以_________的形式传播,声音不能在______中传播,声音在______、_______中比在气体中传播的快,声音在15°C的空气中传播速度为______m/s,合________km/h. 5. 声音的三个特性为:

_____:指的是______,它是由________决定的,频率越快,__________; _____:指的是_____,它是由________决定的,振幅越大,__________; ______:指的是_______,它是由________决定的,不同物体,____不同. 6. 物理学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频率,它的单位是_______,

大多数人能够听到的频率范围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超声波,____________叫次声波,大象的语言声音对人类来说是_______. 7. 声的利用:声可以传递__________,列举两实例____________________ 声还可以传递__________,列举两实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从物理学角度看,_________________叫做噪声,我们利用_________来划分声音的等级,符合为_______.0分贝是_______________,为保护听力,声音不能超过________;为保证工作和学习,声音不能超过_______,为保证休息和睡眠,声音不能超过___________.

9. 减弱噪声的途径有三条,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举例说明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是_________传播的。举例说明有哪些现象用到了光的直线传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光在真空中的速度为______,光在其他介质中的速度比真空中的速___. 12.光的反射定律:在光的反射现象中,______、_______、_____都在同一__________,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___________两侧;反射角__________入射角。在反射现象中,光路是__________.

13.反射的两种类型:________和________.我们能从不同方向看到本身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光在物体表面发生______反射的缘故;在教室里,

因反光从某个角度看不清黑板上的字,这是由于发生了__________.两种反射都遵循_____________.

14.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是______像,像和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________,像和物体大小__________,像和物体的连线与镜面___________.

15.光从一种介质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____,这种现象______. 16.光的折射定律: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或其他介质中时,折射光线向_______方向偏折,即折射角________入射角;光从水中或其他介质中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_______入射角,当光线垂直射入另一种介质时,_____________,在折射现象中,光路是___________.

17.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后,被分解成各种颜色的光,在白屏上形成一条彩色的光带,颜色依次_____________,这个现象说明了_________。 18.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属于看不见的光,它们的主要应用有(各举两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 凸透镜指的是____________的透镜,对光线起_______作用。凹透镜指的是____________的透镜,对光线起_______作用。

20.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试验中,焦距指的是_________到__________的距离,用字母____表示;物距指物体到_________的距离,用______表示,像距指_______到________的距离,用_______表示。

21.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22.近视眼成像于视网膜_______,需配戴_________来矫正。远视眼成像于视网膜_______,需配戴_________来矫正。

23.物体所含_________叫做质量,通常用字母______表示,在国际单位中,质量的单位是______,常用的单位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换算关系:1t=_______kg.物体的质量不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变化而改变,因此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

24.物理学中把_____物质的_____叫做密度,用符号___表示,计算公式为_______.国际单位为_____,常用单位为____,他们的换算关系为_____.

25测量密度的原理是__________,质量用_________测量,液体和形状不规则固体的体积用_____来测量。

26.当一定质量的空气温度升高时,体积变______,根据公式________,可知温度升高,空气的密度变________;温度降低,空气的密度变_______.

鲁教版八上物理(三)
2013鲁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复习提纲

八年级物理(下)复习提纲

第六章 力

第1节 力及其作用效果

1、力的作用效果: 力可以使物体改变运动状态(使运动的物体静止、使静止的物体运动、使物体速度的大小、方向发生改变); 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

物理学中,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符号是N。

2、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叫做力的三要素。力的三要素都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3、在物理学中通常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表示力:在受力物体上沿着力的方向画一条线段,在线段的末端画一个

箭头表示力的方向,线段的起点或终点表示力的作用点,在同一图中,力越大,线段越长。有时还在力的示意图旁边用数值和单位标出力的大小。

4、一个物体对别的物体施力时,也同时受到后者对它的作用力。也就是说,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相互作用力在任何情况下都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不同物体上)。 力不能脱离物体而存在。

第2节 弹力【鲁教版八上物理】

1、弹性:物体受力时发生形变,不受力时又恢复原来的形状的特性叫做弹性。

塑性:物体变形后不能自动恢复原来形状的特性叫做塑性。

弹性限度:弹簧的弹性有一定的限度,超过这个限度就不能完全复原。

弹力是物体由于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

2、测量力的大小的工具叫做测力计。 弹簧测力计原理:弹簧受的拉力越大,弹簧的伸长就越长。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跟受到的拉力成正比。 弹簧测力计结构:弹簧、挂构、指针、刻度牌、外壳。

弹簧测力计使用:使用前:①观察它的量程(测量范围),加在它上面的力不能超过它的量程。

②观察分度值,即认清它的每一小格表示多少牛。

③检查它的指针是否指在“0”刻度,测量前应该把指针调节到指“0”的位置上。 测量时:注意防止弹簧指针卡住,沿轴线方向用力。

读数时:视线与刻度面垂直。

第3节 重力

1、万有引力:宇宙间任何两个物体,都存在互相吸引的力,这就是万有引力。

重力: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做重力。

地球上所有物体都受到重力的作用。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

2、重力的大小通常叫做重量。

物体所受的重力跟它的质量成正比,它们之间的关系是G=mg。

符号的意义及单位:G——重力——牛顿(N)【鲁教版八上物理】

M——质量——千克(kg)

g=9.8牛/千克(N/kg)(在要求不很精确的情况下可取g=10N/kg)

3、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应用:重垂线

4、重力在物体上的作用点叫做重心。形状规则的物体的重心在它的几何中心。

第4节 摩擦力

1、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当它们做相对运动时,在接触面上产生的阻碍相对运动的力叫摩擦力。

2、摩擦分为滑动摩擦和滚动摩擦,滚动摩擦比滑动摩擦小得多。

3、滑动摩擦和滚动摩擦既跟作用在物体表面的压力有关,又跟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滑动摩擦力的方向跟物体相对运动方向相反。

我们应增大有益摩擦,减小有害摩擦。

增大摩擦的方法:增加接触面的粗慥程度,增加压力,变滚动为滑动;

减小摩擦的方法:减小接触面的粗慥程度(使接触面光滑),减小压力,使两个互相接触的表面分开,变滑动为滚动。

4、摩擦力产生的条件:两物体相互接触,接触面粗糙,接触面之间存在压力,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的趋势。

第5节 二力平衡

1、二力平衡:物体在受到两个力的作用时,如果能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那么这两个力相互平衡。

2、条件: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在同一条直线上,这两个力就彼此平衡。

第6节 牛顿第一定律 惯性

1、维持运动需要力吗?

亚里士多德:如果要使一个物体持续运动,就必须对它施加力的作用。如果这个力被撤销,物体就会停止运动。 伽利略:物体的运动并不需要力来维持,运动之所以会停下来,是因为受到了摩擦阻力。

2、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的时候,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即:一切物体

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的时候,运动状态不会发生改变)。

牛顿第一定律是通过分析事实,再进一步概括、推理得出的。

3、惯性: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特性叫惯性。牛顿第一定律也叫惯性定律。

说明:惯性是物体的一种特性。惯性不是力,只有大小,没有方向!

物体惯性大小只与质量大小有关,与物体是否受力,运动快慢均无关!

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惯性!

第七章 压强

第1节 压强

1、压力:垂直压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压力。压力并不都是由重力引起的,一般压力不等于重力。

把物体放在水平桌面上时,如果物体不受其他力,则压力等于物体的重力。

研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因素的实验结论是: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和受力面积有关。

压强: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压强。压强是表示压力作用效果的物理量。

压强公式:p= ,其中:p——压强—帕斯卡(Pa); F——压力—牛顿(N); S——受力面积—米(m)。 22FS

2、增大压强的方法:增大压力、减小受力面积、同时增大压力和减小受力面积。

【鲁教版八上物理】

减小压强的方法:减小压力、增大受力面积、同时减小压力和增大受力面积。

第2节 液体的压强

1、液体内部产生压强的原因:液体受重力且具有流动性。

液体压强的特点:(1)液体内部朝各个方向都有压强;(2)在同一深度,各个方向的压强都相等;(3)深度增大,液体的压强增大;(4)液体的压强还与液体的密度有关,在深度相同时,液体的密度越大,压强越大。

2、液体压强公式:P=ρgh。

说明:(1)公式适用的条件为:液体。(2)公式中物理量的单位为:p——Pa;ρ——kg/m3;g——N/kg;h——m。(3)从公式中看出:液体的压强只与液体的密度和液体的深度有关,而与液体的质量、体积、重力、容器的底面积、容器形状均无关。

第3节 连通器

3、连通器:上端开口,下部连通的容器叫连通器。

原理:连通器里装同一种液体且液体不流动时,各容器中的液面高度总是相同的。

应用:茶壶、锅炉水位计、乳牛自动喂水器、船闸等。

第4节 大气压强

1、马德堡半球实验证明:大气压强是存在的,大气压强通常简称大气压或气压。

2、大气压的测量——托里拆利实验。

(1)实验过程:在长约1m,一端封闭的玻璃管里灌满水银,将管口堵住,然后倒插在水银槽中放开堵管口的

手指后,管内水银面下降一些就不在下降,这时管内外水银面的高度差约为760mm。

(2)原理分析:在管内,与管外液面相平的地方取一液片,因为液体不动故液片受到上下的压强平衡。即向

上的大气压=水银柱产生的压强。

(3)结论:大气压P0=760mmHg=76cmHg=1.01×105Pa(其值随着外界大气压的变化而变化)。

(4)说明:

①实验前玻璃管里水银灌满的目的是:使玻璃管倒置后,水银上方为真空;若未灌满,则测量结果偏小。 ②本实验若把水银改成水,则需要玻璃管的长度为10.3m。

③将玻璃管稍上提或下压,管内外的高度差不变,将玻璃管倾斜,高度不变,长度变长。

3、标准大气压——支持76cm水银柱的大气压叫标准大气压。

标准大气压=760mmHg=76cmHg=1.013×105Pa,可支持水柱高约10.3m

4、大气压的变化:大气压随高度增加而减小,大气压随高度的变化是不均匀的,低空大气压减小得快,高空减

小得慢,且大气压的值与地点、天气、季节的变化有关。一般来说,晴天大气压比阴天高,冬天比夏天高。

5、大气压的测量:测定大气压的仪器叫气压计。气压计分为水银气压计和无液气压计。 大气压的应用:活塞式抽水机和离心式抽水机。

第5节 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1、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在气体和液体中,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强越小。

2、飞机的升力:机翼的上下表面存在的压强差,产生了向上的升力。

第八章 浮力

第1节 浮力

1、浮力:是由液体(或气体)对物体向上和向下压力差产生的。

称重法:F浮=G-F

物体在水中沉浮的条件:(1)物体下沉:浮力小于重力

(2)物体悬浮:浮力等于重力

(3)物体上浮:浮力大于重力

第2节 阿基米德原理

1、阿基米德原理:浸入液体里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它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

2、公式:F浮 = G排 =ρ液V排g。

从公式中可以看出:液体对物体的浮力与液体的密度和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而与物体的质量、体积、

重力、形状 、浸没的深度等均无关。

3、适用条件:液体(或气体)。

第3节 浮力的应用 轮船:采用空心法增大排水量。

排水量——轮船按设计的要求满载时排开的水的质量。

潜水艇:改变自身重量来实现上浮下沉。

气球和飞艇:改变所受浮力的大小,实现上升下降。

轮船从海里驶入河里,所受到的重力不变,受到的浮力不变,排开水的体积变大。

轮船从河里驶入海里,所受到的重力不变,受到的浮力不变,排开水的体积变小。(海水密度比河水密度大)

第九章 简单机械 功

第1节 杠杆

1、一根硬棒,在力的作用下能绕着固定点转动,这根硬棒就是杠杆。

支点——杠杆绕着转动的点;动力——使杠杆转动的力;阻力——阻碍杠杆转动的力;

动力臂——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阻力臂——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

当杠杆在动力和阻力作用下静止时,我们就说杠杆平衡了。

2、杠杆的平衡条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或F1L1=F2L2

3、杠杆的应用 省力杠杆:L1>L2 F1<F2 省力费距离;

费力杠杆:L1<L2 F1>F2 费力省距离;

等臂杠杆:L1= L2 F1= F2 不省力、不省距离,能改变力的方向。

等臂杠杆的具体应用:天平。许多称质量的秤,如杆秤、案秤,都是根据杠杆原理制成的。

第2节 滑轮

1、滑轮分定滑轮和动滑轮两种。定滑轮在使用时,轴固定不动;动滑轮在使用时,轴随物体一起运动。

定滑轮实质是个等臂杠杆,定滑轮不省力,但它可以改变力的方向;

动滑轮实质是动力臂为阻力臂二倍的杠杆,故动滑轮能省一半力,但不能改变力的方向。

2、滑轮组:把定滑轮和动滑轮组合在一起,就组成滑轮组。

使用滑轮组时,滑轮组用几段绳子吊着重物,提起重物所用的力就是物体重的几分之一。F=

物体升高“h”,则拉力作用点移动S=nh,其中“n”为绳子的段数。

绳子段数的判断:在动滑轮和定滑轮之间划一横线,只数连接在动滑轮上的绳子段数。

3、斜面:使用斜面时,斜面高度一定时,斜面越长就会越省力。

第3节 功

1、做功的含义:如果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移动了一段距离,这个力的作用就显示出成

效,力学里就说这个力做了功。

力学里所说的功包括两个必要因素:一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二是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 不做功的三种情况:有力无距离、有距离无力、力和距离垂直。

2、功的计算:作用在物体上力越大,使物体移动的距离越大,这个力的成效越显著,说明力所做的功越多。 物理学中把力与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的乘积叫做功:功=力×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

公式:W=FS 符号的意义及单位:W——功——焦耳(J)F——力——牛顿(N)S——距离——米(m) 功的单位:焦耳(J),1J=1N·m。

注意:①分清哪个力对物体做功,计算时F就是这个力;

②公式中S一定是在力F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必须与F对应。

③功的单位“焦”(牛·米=焦),不要和力和力臂的乘积(牛·米)单位搞混。

第4节 功率

1、功率: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叫做功率。物理学中,用功率表示做功的快慢。

2、公式:P=符号的意义及单位:P——功率—瓦特(W) W——功—焦耳(J) T——时间—秒(s)

3、功率的单位是瓦特(简称瓦,符号W)、千瓦(kW)1W=1J/s、1kW=10W。

第5节 功的原理

3、功的原理:使用机械时,人们所做的功,都不会少于不用机械时所做的功,也就是使用任何机械都不省功。

说明:①功的原理是一个普遍的结论,对于任何机械都适用。

②功的原理告诉我们,使用机械要省力必须费距离,要省距离必须费力,既省力又省距离的机械是没

有的。

③使用机械虽然不能省功,但人类仍然使用,是因为使用机械或者可以省力、或者可以省距离、或者

可以改变力的方向,给人类工作带来很多方便。

④我们做题遇到的多是理想机械(忽略摩擦和机械本身的重力)

理想机械:使用机械时人们所做的功=不用机械时对重物所做的功 FS=GH

第6节 机械效率

1、有用功:对人们有用的功,有用功是必须要做的功。例:提升重物W

总功:有用功加额外功的和叫做总功。即动力总共所做的功。 31G nWt=Gh。 额外功:并非我们需要但又不得不做的功。例:用滑轮组提升重物W额=G动h(G动:表示动滑轮重)。 有用

W总=W有用+W额, W总=Fs

2、机械效率:有用功跟总功的比值。用W总表示总功,W有用表示有用功,η表示机械效率:η=W有用 W总

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减小机械自重、减小机件间的摩擦。

说明:机械效率常用百分数表示,有用功是总功中的一部分,有用功小于总功,所以机械效率总小于1。

3、斜面的机械效率:η=Gh 式中:G物体重,h物体被升高的高度,F拉力,s物体沿斜面上升的距离。 Fs

G总h 式中:G总=G物+G轮 物体加滑轮和绳子的总重量,h物体被提升的高度, FS4、滑轮组的机械效率:η=

F拉力,S绳的一端所走过的距离

第十章 机械能及其转化

第1节 动能

1、能量:物体能够对外做功(但不一定做功),表示这个物体具有能量,简称能。单位焦耳,简称焦,J。

2、动能: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叫做动能。

3、动能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和物体运动的速度有关。质量相同的物体,运动的速度越大,它的动能越大;运动

速度相同的物体,质量越大,它的动能也越大。

第2节 势能

1、势能: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统称为势能。

2、重力势能: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的能量,叫做重力势能。

重力势能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和物体的高度有关。物体被举得越高,质量越大,具有的重力势能也越大。

3、弹性势能:物体由于弹性形变而具有的能量叫做弹性势能。物体的弹性形变越大,具有的弹性势能越大。

第3节 机械能及其转化

1、机械能:动能与势能之和称为机械能。动能是物体运动时具有的能量,势能是存储着的能量。

动能和势能可以互相转化。如果只有动能和势能相互转化,机械能的总和不变,也就是说机械能是守恒的。

2、动能和重力势能间的转化规律:

①质量一定的物体,如果加速下降,则动能增大,重力势能减小,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

②质量一定的物体,如果减速上升,则动能减小,重力势能增大,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

3、动能与弹性势能间的转化规律:

①如果一个物体的动能减小,而另一个物体的弹性势能增大,则动能转化为弹性势能;

②如果一个物体的动能增大,而另一个物体的弹性势能减小,则弹性势能转化为动能。

第4节 水能和风能

鲁教版八上物理(四)
鲁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期中试卷

2012—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八年级物理试题

第Ⅰ卷(选择题,共30分)

1.敦煌曲子词中有词一首,“满眼风光多闪烁,看山恰似走来迎,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其中,以船为参照物的一句是

A.满眼风光多闪烁; B.看山恰似走来迎; C.仔细看山山不动; D.是船行。

2.实验小组的四位同学,分别用一把分度值是1mm的刻度尺,先后测量物理课本的长度,下列测量结果中,记录正确的是

A.25.81; B.25.82dm; C.25.82cm; D.25.816cm。 3.下列关于速度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体运动的路程越长,它的速度越大; B.物体运动的时间越长,它的速度越小;

C.速度大的物体通过的路程一定比速度小的物体通过的路程多; D.物体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越小,速度越小。

4.水中游得最快的旗鱼速度可达108km/h;陆地上跑得最快的猎豹,每秒可跑40m;空中飞行最快的褐海燕,每分钟能飞行5km;则

A.猎豹最大; B.旗鱼最大; C.褐海燕最大;

D.三者一样大。 5.有一种专门存放贵重物品的“银行”,当人们存放了自己的贵重物品后,要用仪器记录下自己的“手纹”、“眼纹”、“声纹”等。以便今后用这些细节独有的特征才能亲自取走物品,防止被别人领走,这里的“声纹”记录的是人说话的

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三者都有。 6.关于声的知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A.声音借助介质以波的形式传播;

B.利用超声波清洗钟表,说明声波可以传递信息; C.“高声大叫”中的“高”实际是指响度大;

D.在城市道路旁设置隔声板,是为了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7.控制噪声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下面关于控制噪声的措施的说法,正确的是 A.道路旁植树是阻断噪声的传播;

B.城市道路旁的隔声板是防止噪声产生; C.摩托车的消声器是防止噪声进入耳朵; D.工厂用的防声耳罩是防止噪声的产生。

8.如下图所示的四种现象中,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是

9.在风平浪静、清澈见底的水里,很容易观察到“水底的鱼儿在白云中穿梭”的景象,而起风后,在水面不同的位置都会看到水面上到处是波光粼粼。对观察到的“鱼”、“白云”和“波光粼粼”三种现象的下面几种解释,正确的是

A.鱼和白云都是镜面反射形成的,波光粼粼是漫反射形成的; B.鱼是镜面反射形成的,白云和波光粼粼是漫反射形成的;

C.鱼是折射形成的,白云是镜面反射形成的,波光粼粼是漫反射形成的; D.鱼和白云都是折射形成的,波光粼粼是漫反射形成。 10.在下图所示的光现象中,属于光的折射现象的是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70分)

二、填空题(本题共5小题,各题每空2分,共30分。)

11.如图1所示,用刻度尺测量某一木块的长度,则测量结果的准确值是________________,估读值是________________,该刻度尺的分度值是________________。

图1

12.唐诗《枫桥夜泊》中的“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诗句中体现出的物理知识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两点)

13.桥在河里的“倒影”和“立竿见影”的影,前者是由光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引起的;后者是由光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引起的。从岸上看到游泳池的水比实际的浅,这是由于光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造成的。

14.小聪同学身高1.65m,他站在竖直放置的平面镜前2m处,他在镜中的像高为__________________m,像与他相距__________________m。若他向平面镜靠近,像的大小将____________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15.入射光线与平面镜的夹角为40°,则反射角为_________________;若入射角增大10°,反射角将增大_________________;入射光线垂直照射平面镜时,则入射角为_________________。

三、作图与实验探究题(本题共4小题,第16、17题各4分,第18题14分,第19题6分,共28分。)

16.暑假,几位同学到野外游玩,到了一个岩洞洞口时,带的手电筒出了故障,里面黑呼呼的,还有“呜„„呜„„”的声音传出,好奇的小勇想进去看看,但又有点怕,聪明的小慧将包里的小镜子举在手上说“我可以让洞里面变亮!”

(1)请在图2中画出小慧是如何使洞里面变亮的。

(2)岩洞里的“呜„„呜„„”的声音是什么原因产生的?_____________________。

图2

17.小明同学在湖中乘船游玩时,发现水面下某处有一只青蛙(如图3所示),他用激光灯照射到了这只青蛙。请你在图中画出小明在照射青蛙时的入射光线、折射光线和反射光线。

图3

18.小聪同学用蜡烛、玻璃板、刻度尺等器材做如图4所示实验。

(1)实验目的是研究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规律。在实验中关键的问题是设法确定像的位置。仔细想想,实验时的具体做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们这样确定像的位置,凭借的是视觉效果的相同,因而可以说是采用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科学方法。

(2

该实验中_______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用平面镜替换玻璃板。

(3)从这些数据,你可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二组数据略有差别,称为误差,这是实验过程中允许的,导致误差的原因可能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举出一个可能原因)

(5)移去蜡烛B,并在其位置上放一光屏,则光屏上不能接收到蜡烛A的火焰的像,这说明平面镜成的是__________________像。

【鲁教版八上物理】

图4

19.为了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小明同学进行了如图5所示的实验。 (1)请在图中标出反射角的度数。

(2)小明想探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他应这样操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果让光线逆着OF的方向射向镜面,会发现反射光线沿着OE方向射出,这表明: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光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

【鲁教版八上物理】

图5

四、综合题(本题共2小题,第20题5分,第21题7分,共12分。解答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的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

20.小聪同学在乘长途汽车旅行时,注意观察公路旁边的里程碑,并将观察结果记录下来。

(1)从记录数据可以看出,汽车做的_________________(填“是”或“不是”)匀速直线运动。

(2)这辆汽车在该同学观察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是多少km∕h? 21.一辆长30m的大型平板车,匀速通过一座长70m的桥时,所用时间为10s,如果它以同样的速度通过一隧道时用时20s,则这一隧道

有多长?

鲁教版八上物理(五)
鲁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复习提纲

第一章 物体的运动

一 运动的描述

1 在物理学里,我们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2 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参照物 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

二 运动的快慢

1 速度 物体运动的快慢程度

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v= ts s—路程—米(m) t—时间—秒(s) v—速度—米每秒(m/s) 2 匀速直线运动 物体沿着直线快慢不变的运动 (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 变速运动比匀速运动复杂,只用 v= 计算平均速度 ts三 长度、时间及其测量

1 测量某个物理量时用来惊醒比较的标准叫做单位

2 长度测量是物理学最基本的测量之一 测量工具最常用的是刻度尺,更精确的选用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等。

3 时间的测量 国际单位之中,基本单位是秒,常用工具是秒表

4误差 测量时,受所用仪器和测量方法的限制,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总会有些差别,这就是误差。 误差可以减小,但不能被消灭。减小误差的方法有:多次测量取平均值、选用精密的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等

第二章 声现象

一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1 声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 声的传播需要物质,物理学上把这样的物质叫做介质。

3 声速 声速的大小跟介质的种类有关,还跟介质的温度有关,15摄氏度空气中的声速是340m/s。

二 声音的特性

1 音调 振动越快音调越高

频率 每秒振动的次数叫做频率 是描述振动快慢的物理量 单位赫兹,简称赫,符号HZ

人们把高于20000Hz的声音叫做超声波,因为它超出了人类听觉的上限;把低于20Hz的声音叫做次声波,因为它低于人类听觉的下限。

2 响度 声音的强弱叫做响度。 物理学中用振幅来描述物体振动的幅度,物体的振幅越大,产生声音的响度越大。

3 音色 不同的物体发出的声音具有不同的特色叫做音色。 由发声体的材料结构决定

三 噪声

噪声是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强弱等级用分贝来表示。

噪声的控制

四 声的利用 见课本 了解

第三章 光现象

一 光的传播及基本性质

1 光源 自身能够发光的物体 分类:自然光源和人造光源

2 光线 为了表示光的传播情况,我们通常用一条带有箭头的直线表示光的轨迹和方向,这样的直线叫光线。

3 光的直线传播 光在同种均匀的介质中是直线传播的

4 光速

8 真空的光速是宇宙间最快的速度,用字母c表示,真空中光速c=2.99792m/s≈3×10m/s

8空气中的光速比真空中略小,但也用c=3×10m/s表示。水中光速约为真空中的3/4,玻璃

中的光速约为真空中的2/3。

二 光的反射

1 在物理学中,把垂直于镜面的直线ON叫做法线;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i叫做入射角;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r叫做反射角。

在反射现象中,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都在同一个平面内,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这就是光的反射定律。

在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2 漫反射

凹凸不平的表面会把光线向着四面八方反射,这种反射叫做漫反射。漫反射仍遵循反射定律。

三 平面镜成像

1 像 在镜子中看到的是物体的像。

虚像 不能显示在光屏上,不是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

实像 能显示在光屏上,是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

2 成像的画法 以镜面为底点作物点的垂线,并延长,像点和物点与底点的距离相等。

四 光的折射

1 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偏折,这种现象叫做光的折射 2 折射特性 折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

折射角小于入射角(由空气射入其他介质时)

当光垂直射向介质表面时,传播方向不变

五 物体的颜色

1 光可以被色散,颜色依次是红橙黄绿蓝靛紫,这说明白光由各种色光混合而成 2 光的三原色 红、绿、蓝 按不同比例混合,可以产生不同颜色的光

3 物体的颜色 透明物体的颜色由通过它的色光决定 不透明物体的颜色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

六 看不见的光 (红外线 紫外线 了解)

第四章 透镜及其应用

第五章 质量和密度

●【往下看,下一篇更精彩】●

最新成考报名

  • 论语十则高中
  • 壶口瀑布课文
  • 劝学原文高中
  • 施氏食狮史原文
  • 再别康桥原文朗诵
  • 关于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 三峡 三峡文言文
  • 书戴嵩画牛 书戴嵩画牛文言文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