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文档 > 课本 >

北京老人教学设计

成考报名   发布时间:09-21    阅读:

北京老人教学设计(一)
北京版小学五年级语文第九册《北京老人》教学设计

北京版小学五年级

语文第九册《北京老人》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认读6个字。

能力目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感受。 情感目标:产生学习北京老人关爱他人的好品质的愿望。摘录自己喜欢的语句。

教学重点:

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感受。

教学难点:

理解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恰当含义,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自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

1.边读课文,边借助字典及课后认读字表认识生字词语。

2.了解文章内容。

二、再读课文,看看作者回忆了北京老人的哪几件事?有什

么感受?

1.边读边划。(用不同的标记)

2.画出你不理解的词或句子

三、交流。

1.作者回忆了北京老人的两件事。

一件事是:五年前我初到北京,一位北京老人耐心为“我”指路,知道“我”迷失方向后,主动把我驮回车站,使我深受感动。

第二件事是:另一位北京老人看见我在公共汽车上屡屡给别人让座,始终没有坐稳当,主动给我让座的事情。

2.作者的两次感受:

(1)那个美丽的秋日,被冷风吹的感觉竟然十分惬意。

(2)可车刚启动,……被认可的感动。

四、理解作者的两次感受。

1.什么是惬意?被冷风吹着应该是冷的,为什么作者却感到十分惬意?

2.作者被什么感动了?

五、感受老人的品质。

把你最受感动的句子找出来,读一读,说说你为什么受感动?

六、读第三段,体会一下作者的感受。

作业:摘抄使你受感动的语句。

北京老人教学设计(二)
孝心献老人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社会对老年人的关爱。了解老人所作的贡献。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能激发学生热爱老人,孝敬老人的情感。

能力目标:能联系实际,做到尊老敬老。

教学重点:

1、了解老年人的需要,尊重老年人的意愿。

2、关注老人的晚年生活,做到尊老敬老。

教学难点:

为什么要尊重老人、孝敬老人。我们该为老人做些什么?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

1、调查了解你家中或身边的老人过去如何工作和生活的,了解他们现在需要什么?

2、搜集一个有关孝敬老人方面的故事。

3、查找有关社会对老人关心的措施、政策,以及老年人的节日。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一)欣赏歌曲,引出话题

①同学们,看着这幅美丽的夕阳图,让我想起了一首歌,你们想听吗?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课件播放:《夕阳红》主题曲)

②这是中央电视台《夕阳红》栏目的主题曲。它把夕阳写得很美,其实这里的夕阳实际上就是指——

③这节课,就让我们随着优美的音乐一起来聊聊“老人”这个话题。

板书课题

(二)认识社会现状,了解老人贡献

1、社会老龄化

①同学们,你家有哪些老人?我们一个国家究竟有多少老人呢?请你来猜一猜?

究竟有多少呢?请看大屏幕!(课件出示:人口数据)

②看了这组数据,你有什么感受?

③再来看幅图,(课件出示:我国老龄人口增长趋势图)请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随着时间的推移,老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越来越大,2020年以后,老龄人口将逐步超过婴幼儿人口。这意味着现在我们的社会已经趋向于老龄化,这不仅是我们一个国家的问题,而且也是全世界的问题。因此,“关爱老人”已经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

2、社会关爱老人

①近几年来,我们国家为广大老年朋友做了许多实事。课前,同学们进行了调查,你知道社会对老人有哪些关爱呢?

②补充认识《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课件出示《老年人权益保障法》)

3、了解贡献

①同学们说了很多,你看,我们国家乃至全世界制定了那么多关爱老人的措施,还从法律的角度去保护他们,

他们曾经为我们的家庭和社会做了些什么呢?你能来夸一夸你身边的老人吗? ②现在,我们的爷爷奶奶老了,他们现在在做些什么呢?

③是呀,尽管他们年纪大了,尽管他们所做的事是那样平凡,但他们还是努力地为家庭和社会贡献着自己的一份力量。

(三)走近生活,激发情感【北京老人教学设计】

自古以来,孝敬老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我们的生活中流传着许多感人的故事。谁来讲讲有关孝敬老人的故事?

课件出示"马鹏飞"事例(树立榜样,强化感受)

(1)下面让我们走进2008年全国十大真情人物马鹏飞,一起来感受他的孝心故事。这个故事让你最感动的是什么?

(2)这些事他坚持做了多少时间?师过渡:表达孝心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最关键的是要看有了这份心后,有没有行动。

从一个个感人的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到他们都有着一颗——孝心(板书)

(四)联系自我,畅谈感受

①他们的故事如此感人,你平时又是怎么对待你的爷爷奶奶的?

②的确,你的一份礼物,一声问候,一份好的学习成绩都能给他们带去快乐。那么,你知道我们的爷爷奶奶最需要的是什么?你来说说看?

让我们来看一个生活片段,看完了你就知道了。(课件出示:公益广告《常回家看看》)

③你说我们的爷爷奶奶最需要的是什么?

④学生读26页的故事:“重阳节的礼物”,并听歌曲,再次感受老人渴望亲情,需要关心。说说你在重阳节这天送老人什么礼物。(课件播放:歌曲《常回家看看》)

(五)提升认识,活动导行

孔子有句名言: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除了要关爱我们的爷爷奶奶,我们更要爱别的老人。这一点,我们班假日小队的同学做得很不错,他们利用休息时间特地去看望了敬老院的老人们,一起来看看。(课件播放:敬老院照片)

③相信参于这次活动同学一定有很深的感受,我们来采访一下。

④同学们,像这样的孤寡老人还有很多很多,我们能为他们做哪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呢?

⑤你想为他们做些什么呢?

⑧反馈,点评

(六)制作卡片,感情升华

请同学们拿出自己精心制作的孝心卡,在上面写上你最想对老人们说的话。

结语:最美莫过夕阳红,温馨又从容,夕阳是晚开的花,夕阳是陈年的酒„„夕阳的幸福需要朝阳的回报,让我们用一颗真诚的敬老之心、感人的助老之行,影响社会,使所有的老年人永远幸福安康!

板书设计:

【北京老人教学设计】

教学反思: 孝心献老人

《品德与社会》学科是让儿童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感受世界,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会。从中不仅获得理智上的满足,而且要在心灵、情感的充盈中得到精神的体验。新课程指出:“只有源于儿童实际生活的教育活动才能引发他们内心的道德情感、真实的道德体验和道德认识。”《孝心献老人》这课就是让学生懂得自己作为晚辈,承接了长辈的养育之恩,要懂得回报,要了解老年人的需求,尊重老年人的意愿,孝敬老人。在教学中,我始终关注着学生的情感体验,并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创设情境,环环相扣,层层深入,从了解到关心,从关心到尊敬孝敬,把学生的情感体验推向高潮,让他们在自主感悟中自育自悟。

1、根据学生实际,灵活使用多媒体重组教材。

为了更好地实现这一课的教学目标,我灵活地处理教材,把多种教学资源引入课堂,如老龄人口的增长趋势图、《夕阳红》主题曲、《常回家看看》公益广告、去养老院的照片等等。通过生动的画面,多方面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提高教学实效。

2、创设充满渲染力的情境。

人的情感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不同的情境会产生不同的情感。儿童的情感带有很强的情境性,学生容易受具体事物、具体情境的支配。为了唤醒、培养学生关爱老人的情感,我联系实际,创设贴近生活的充满渲染力的教学情境,充分运用多媒体、模拟活动等手段,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如:上课伊始,利用《夕阳红》的乐曲渲染气氛,给学生营造一个宽松、自由的学习空间,便于学生提早进入学习状态。

3、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

学生的情感是在一次又一次的体验和一次又一次的感悟中不断发展深化的,他们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成长。从一上课的欣赏歌曲,了解贡献到观看公益广告,制作孝心卡,整个过程我都积极引导学生进行情感体验。如在学生畅谈自己是如何对待爷爷奶奶的之后,用公益广告《常回家看看》告诉孩子们,老人不仅需要丰衣足食,更需要家人的陪伴。只有努力将学生的情感体验贯穿于整个学习过程,使学生的心灵产生情感的激荡,才能进一步提高学习的实效性。因此,无论是看录像谈感受,还是在小组讨论中,学生都在体验着,感悟着。【北京老人教学设计】

我想,品德与社会课都应尽可能地以学生的现实生活为基础,以学生直接参与的丰富多彩的体验活动为主要形式,以生活性、实践性、活动性、平等性来构建课堂教学实施策略。只有这样,才会有利于学生构建真正属于他们自己的知识和能力,形成内化的道德品质。当然,我的教学设计中还有许多的不足,很多的地方值得推敲,我将和我的孩子们在教育情境中共同融入自己的生活世界,用心去感悟生活、用心去体验生活。

你的家中现在有哪些老人?

生:爷爷奶奶

生:外公、外婆。

师:今天我们就聊聊《孝心献老人》这个话题。板书:孝心献老人

二、回顾付出,感悟真情

1、师:爷爷奶奶现在年纪大了,可他们也年轻过呀?你知道他们年轻时是做什么工作的?

生:我爷爷年轻时是修自行车的。

师:在平凡的岗位上也做出过很大的贡献。

生:我爷爷曾经是单位里的领导。

师:哦。能力非常强。

生:我爷爷以前是部队里的军人。

师:哦,原来为我们保家为国。

生:我的爷爷以前是环卫工人。他虽然不是什么领导,但他的工作也很认真的。 师:是呀,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好工作,这就是一种贡献。

2、师:看来咱们的爷爷奶奶努力工作为社会做出了许多贡献。那么,现在他们为家庭做出了些什么呢?

师: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是怎样照顾我们的,哪件事最让我们感动呢?我们来交流一下 生:我发烧的时候,奶奶给我买水果很让我感动。

生:我要读书了,我外婆特地从厦门赶到温州来照顾我这件事很让我感动。

生:我奶奶本来星期天自己有事的,但一听说爸爸妈妈有事要出去,而她不放心我一人在家,大老远从上陡门跑来照顾我很让我感动。

生:我晚上发烧,爷爷从家里把我背到医院,很让我感动。

北京老人教学设计(三)
老人教案

《老人与海》教学设计与感悟

北京市昌平一中 李春霞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经历及写作的相关背景

2、整体感知,体味老人的心理描写,探究其结局意义,感悟其精神内涵。 3、培养学生正确的面对挫折的态度,使其积极面对人生的坷坎。 教学重点:整体感知,体味老人的心理描写,感悟其精神内涵。

教学难点:体会老人身上的“硬汉”与“脆弱”并存的心理特点,理解一个真实英雄的复杂心理。

第一、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提问:你所了解的人物中,你认为谁的一生最为不幸 ? 二、 展示海明威的经历:

训练拳击的时候意外伤到了左眼,视力下降,从那以后他左眼的视力再也 没有恢复过。

• 1918年第一次经历枪林弹雨,一战中,海明威腿上身上中了两百多片碎

弹片,左膝盖被机枪打碎,被迫手术换了一个白金膝盖。他在米兰的医院里住了三个月,动了十几次手术,大多数弹片都取了出来,还有少数弹片至死都保留在他的身上。那时,离他十九岁生日还差两个星期。 • 1920年在玻璃上行走割伤了脚,在船上摔倒内出血。 • 1922年被开水严重烫伤,几乎烫熟。 • 1925年一只脚的韧带被撕裂。 • 1927年瞳孔被他的儿子戳伤。 • 1928年被玻璃砸成脑震荡。 • 1929年腹股沟肌肉撕伤。

• 1930年食指被拳击击伤,车祸撞伤了胳膊。 • 1935年鱼叉杀到自己的脚。

• 1938年踢门导致大拇指受伤,玻璃划破了他的脚,那只坏眼的瞳孔再次

受到重伤。

• 1944年脑震荡两次。

• 1945年交通事故撞断了3根肋骨,破了膝盖。 • 1949年被一头狮子抓得皮开肉绽。

• 1950年在船上摔伤,头部和腿部重伤,一根动脉被割断,第五次脑震荡。 • 1953年从汽车上摔出肩膀重伤,扑火被严重烧伤;两次飞行事故,颅骨

开裂,两节脊椎粉碎,严重内伤,肝脏,脾和肾损伤,肩膀和胳膊脱位;并且被汽油烧伤,并且第六次脑震荡。 • 1958年撕裂了韧带,扭伤了足踝。 • 1959年再次严重车祸。

• 1961年7月2日海明威遭遇最严重也是最后一次伤害:受尽了消瘦症、

皮肤病、酒精中毒、视力衰退、糖尿病、血色沉着病、肝炎、肾炎、高血

压、精神疾病等等的折磨他在他那支最心爱的英式双管猎枪中装了两法由著名军火厂商提供的性能良好的漂亮子弹,然后用它们把自己的整个脑袋炸飞了。

一生好几次,大难不死,绝处缝生,但要饱受疾病、痛苦的折磨。但是这样的经历并没有阻碍海明威成为一代文学巨匠。 三、

介绍海明威:

欧内斯特·米勒尔·海明威(1899—1961),是美国当代文学中最著名的作家之一,也是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美国富有传奇色彩和独特个性的杰出作家,通常称他为 “迷惘的一代”的代表。“新闻体”小说的创始人。1954年度的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北京老人教学设计】

代表作:长篇小说《太阳照样升起》(1927)、《永别了,武器》(1927)成为表现美国“迷惘的一代”的主要代表作。30、40年代,他塑造了摆脱迷惘、悲观,为人民利益英勇战斗和无畏牺牲的反法西斯战士形象《第五纵队》,长篇小说《丧钟为谁而鸣》。

这样的一个经历上饱经沧桑,身体深受病痛折磨的人,是什么支撑他活了下来,而且在世界文坛上有如此辉煌的成绩,或许我们从他的小说《老人与海》中找到答案。 四、 五、 六、

学生朗读课文,并在你感受深刻的地方写下旁批 师生共同交流旁批 作业:

1、填表格

斗鲨过程

2、思考:你在老人身上学到了哪些精神?(4点以上) 3、仿照例句,给老人写一段颁奖词

第三课时

一、导入:一个优秀的作家可以通过他塑造的人物来反映整个国民的性格,鲁

迅与海明威这位作家可以堪称国民灵魂的塑造大师,鲁迅善长通过指出缺陷,改造国民,如他笔下的阿Q,看客形象反映出国民的劣根性:封闭保守、冷漠麻木 ,引起人们注意,达到改造的目的,而被肯尼迪总统称为是本世纪(20世纪)最伟大的作家之一的,美利坚民族的精神丰碑的海明威则恰恰相反,他是通过画出优点,影响国民,今天我们就来看看他在《老人与海》中给我们塑造了一个怎样的榜样! 二、复习巩固,研习课文: 1、

检查作业1,看表格的完成情况

【北京老人教学设计】

2、

我们书中节选的是《斗鲨》这一情节, 这位老人用了三天两夜的时间终于征服了一条1500磅的大马林鱼,而在他返回的途中却五次遭到鲨

鱼的袭击,在经过七个回合的顽强搏斗后,最终老人带着一个巨大的鱼骨架回到了岸边。看得出来,大家在看到最后都感到有点遗憾,因为斗鲨的结果最终是以老人的失败而告终,

提问:找同学说说这样的结局是否在你的意料之中?

二者的实力十分悬殊,结合表格和课文,说说老人的处境和鲨鱼的特点? 老人:

年老体衰 精疲力竭 武器简单 孤立无援(孤军作战) 双手受伤

鲨鱼:凶残强悍、成群结队

教师总结:也就是说,在如此强大的对手面前,老人的失败是我们所有人意料之中的,课文中的老人其实也 想过会是这样的结局,可以说这是一场人与自然搏斗的惊心动魄的悲剧,老人已经知道难逃失败的命运,但他仍然要和鲨鱼搏斗,老人每取得一点胜利都付出了惨重的代价,最后一无所有。 3、

提问:你是否赞同老人的行为?我们该如何看待老人最后的失败?

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也就是说从世俗的角度看,他是失败了,但是从精神上来看,他却是个成功者,因为无论环境如何艰苦 ,他都永不放弃,虽屡遭厄运,却从不服输。他捍卫了作为人灵魂上的尊严,是人类进取精神的象征。一个胜利的失败者,一个失败了的英雄。 • • • • • • •      

瑞典诺贝尔授奖委员会的评价: 勇气是海明威的中心主题。

《老人与海》写的是一个老人,

展现的却是一个世界。

这个老人,从他在海明威笔下诞生的那刻起就在影响着全世界的人们, 《老人与海》48小时内卖出530万本,销量排名第一

1986年法国《读书》杂志推荐的理想藏书 影响历史的百部经典之一

美国历史上里程碑式的32本书之一 1952年当年获得普利策奖 1954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老人与海》是中国读者中阅读最多的诺贝尔获奖作品,是海明威的经典之作。 论讨:

4、

海明威笔下的这位享誉世界的老人除了勇气之外,还有哪些地方值得我们学习?请大家结合文本来讨论一下。 (同学们讨论、回答)

教师引导:老人身上不仅有这么多伟大的地方,也有平凡而又真实的一面(面对鲨鱼时,他心里也有胆怯,有逃避,但当它们来时,他仍不放弃),那是一种平凡的伟大。就是这样的一个平民英雄让我们感到亲近,让我们感到了作为人与自然斗争中的自豪,让我们在遇到困难时相信自己也能成为他那样的英雄。 • • • •

一个普通的老人, 一个失败的英雄,

一座不朽的精神丰碑!

它使美国“迷惘的一代”早日摆脱了迷惘, 它开启了美国个人英雄主义的时代,它让世界人们懂得了该如何面对困境!他感动了美国,也感动了世界!

请大家分组交流课下写的颁奖词,每组选出一位来读。(用投影展示) 与海洋上最凶猛的杀手搏斗,他没有胆怯,却有着无与伦比的勇气;失去了最得心应手的武器,他没有放弃,而是选择了继续;他一次次的战斗,一次次的胜利,即使收获的果实被一点点掠去,他仍绝不放弃。他的勇敢,他的毅力时刻激励着我们:无论有多大困难,一定要坚持下去!

——李依

当上天给他发下最残酷的人生试卷,他选择了从容、冷静地面对,当凶恶的鲨鱼对他的胜利成果发起进攻,他选择了坚强、勇敢地迎击。 蓝天、大海、血路,一同谱写出一位老人的英雄气概,他,捍卫了人类的尊严,也赢取了世人的尊重! ——赵婉妹

• 身处险境,却临危不惧;筋疲力尽,仍要斗智斗勇。坚韧的意志,给

予他无限的动力,执着的信念,让他重新鼓起勇气,这是一个年势已高的老人,更是一个坚强勇敢、“打不败”的硬汉,他用行动向人们诠释了生

命的真谛:困难面前,永不言弃! ——段连喜 • 累过、痛过,却从未想过放弃;孤独、无助,却永远不失信念。他只

能被消灭,但绝不能被打败,因为有了你,我们才会更加勇敢、自信,即使前途充满险阻,即使生命受尽摧残,我们也会坦然面对,坚持不懈! • ——陈玲、李泾、杨旭 6、拓展:

感动不是目的,学习才是关键,老人只是文学作品中的一个形象,结合现实生活,说说由这位老人你可以联想到什么(人、事、语言)?(困难可能是自然,可能是社会,可能是自己)(海明威、诸葛亮、苏轼、残疾人)

5、

北京老人教学设计(四)
29_老人与海的教学设计

北京老人教学设计(五)
老人与海鸥教学设计

老人与海鸥教学设计

●【往下看,下一篇更精彩】●

最新成考报名

  • 论语十则高中
  • 壶口瀑布课文
  • 劝学原文高中
  • 施氏食狮史原文
  • 再别康桥原文朗诵
  • 关于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 三峡 三峡文言文
  • 书戴嵩画牛 书戴嵩画牛文言文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