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文档 > 课本 >

鲁教版初中化学教材电子版

编辑:  成考报名   发布时间:09-22    阅读:

鲁教版初中化学教材电子版(一)
九年级下册化学鲁教版电子课本

鲁教版初中化学教材电子版(二)
鲁教版初中化学教材分析

鲁教版初中化学教材分析(下)

一、教材总体框架结构:

提起新教材,大多数同行起初的感觉都是新教材知识零乱、分散,难于整理成章。给人这样初次印象主要还是教科书的编写呈现方式栏目比较繁多。如“实验探究”、“活动天地”、“交流共享”、“多识一点”、“在线测试”、“长话短说”、“挑战自我”、“单元练习与实践”等。这样设计主要目的是转化学生的学习方式,由被动接受学习转化为自主探究式学习。也是新教材与旧教材相比变化最大的地方。其实新教材形散而神不散,它始终围绕“从生活走进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从事实到理论,从理论再到事实”两条主脉络纵横向,全方位的展开教学的。

1、在充分考虑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还把学科知识的内在联系与学生认知发展规律紧密结合起来。充分体现各知识点由浅入深,由近及远,由简单到复杂,不失时机的引导学生从身边的化学现象入手学习有关物质结构和变化的知识,然后运用所学的化学知识解决社会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即贯穿“从生活走进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的改革思路,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2、在处理化学理论性知识与具体事实性知识间的关系时,基于初中生学习现状,为了分散教学难点,促进学生对基本概念的理解,本着理论性知识与事实性知识穿插编排的形式,将分子和原子、物质组成的表示、金属活动性顺序等知识分别与水、空气、金属等内容相结合,分层次、分阶段地呈现有关概念,使概念理论的学习建立在具体的事实和情景基础之上,同时通过概念理论的学习又加深学生对物质及其变化的深刻理解。

二、教材内容的安排特点:

在内容方面,新教材力求选择对学生发展最有价值的化学知识,主要突出了以下四方面:

1、紧密联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

遵循“从生活走进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的思路,新教材注重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将化学知识的学习与社会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起来。但这种联系不是简单地罗列一些生活中与化学有关的物质或现象,而是精心选择那些学生熟悉的、并蕴含多种知识生长点的物质或现象作为“生活原型”,从这一原型出发,不断发现和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将化学知识的学习融入有关的生活现象和解决具体的社会问题之中。例如,关于分子、原子的学习,不是单纯以分子、原子的知识为选取内容的线索,而是以学生熟悉的水为原型,从解释水的三态变化自然引出分子运动的有关知识,从水的电解出发认识分子和原子的在化学变化中的行为,认识化学变化的本质,从中发掘出分子、原子知识的生长点,凸显了理性与感性的水乳交融关系。

2、重视化学基本观念的主导作用

所谓化学基本观念,简单地讲就是学生通过化学学习所获得的对化学的总观性的认识。化学基本观念不是具体的化学知识,它是在具体化学知识的基础上通过不断地概括提炼而形成的,它对学生的终生学习和发展都将发挥重要的作用。重视化学基本观念的主导作用是革除传统教科书内容的“繁、难、偏、旧”,实现删繁就简、化难为易的重要方法。基于这一认识,本教科书特别强调化学基本观念对一般具体知识的统率作用。

依据课程标准,在初中化学课程中要形成的基本观念主要包括:元素观、微粒观、化学反应与能量、物质分类、化学的社会观、化学的价值观等。本教科书在选择内容时,优先确

定这些化学基本观念,以此为核心选择那些能形成和体现这些基本观念的具体知识内容,并在每一单元中都突出基本观念的主导地位,引到学生将具体化学知识和概念的学习与基本观念的形成有机地融合在一起。

例如,“微粒观”的主要内容包括“物质都是由原子、分子、离子等基本微粒构成的,微粒很小,微粒是运动的,微粒间有间隙,微粒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力”。在教科书中,围绕这一基本观念,分别从不同的章节、结合不同的知识内容,如水的三态变化、水的分解、氯化钠的溶解、木炭的燃烧、氢气的燃烧和爆炸、中和反应、食品中的有机物等,使学生通过不断的学习循序渐进地建立起这一基本观念。

3、突出化学学科的思维方式

化学既研究物质宏观上的性质及其变化,也研究物质微观上的组成和结构,宏观与微观的联系是化学不同于其他学科的特点,也是化学学科最具特征的思维方式。微观结构决定了宏观物质的性质,宏观物质的性质归因于微观结构,培养学生对微观化学世界的想象力应是初中化学课程的重要目标和内容。传统的化学教科书忽视了这一学科特征,没有将微观的与宏观紧密联系起来,学生难以完成从宏观到微观、从微观到实践的抽象,导致学生化学学习的困难和死记硬背。

本教科书内容的选择不回避微观,而是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平,尽可能将宏观与微观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本教科书力图通过形象化的微粒模型、拟人的卡通画等方式,使学生建立起微观粒子行为的表象,引导学生从微观本质上认识和思考宏观的现象和变化,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可以说,突出化学学科的思维方式,引导学生从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视角认识物质,是本教科书在内容选择和呈现方面最突出的特点。

另外,在学习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等化学符号时,本教科书也是从宏观与微观相联系的视角,通过实物图片和微观模型图片引导学生进行抽象思维,深入理解化学符号所表示的意思,建立起宏观、微观和符号间的内在联系,而不是孤立地让学生记忆这些符号。

【鲁教版初中化学教材电子版】

4、加强科学过程和科学方法教育

将科学探究作为义务教育阶段化学课程的重要内容,是本次化学课程改革最突出的特点。它要求教科书内容的选择一定要重视科学方法教育,体现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将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作为学生学习的对象,而不是直接告诉学生现成的知识结论。

本教科书主要从三个方面来加强科学过程和科学方法的教育:一是设计专门的主题介绍科学探究,使学生对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有一个基本的整体认识,如第一单元第二节“化学之旅”;二是结合具体的化学知识的探究过程,学习有关的科学方法,如观察、实验、实验变量的控制、测定、记录、数据处理、分类、科学抽象、模型化、提出和验证假设、获得结论等,将科学方法的学习与科学探究活动的开展、科学知识的获得紧密结合起来,教科书中大量的探究活动都采用了这种形式;三是选择一些能够体现科学探究过程和方法的化学史料来实施科学方法教育,如第三单元第三节“认识原子”,就是通过介绍人类发现原子结构的史实,教给学生研究物质微观结构的思维和方法。

三、教学过程中的突出特点:

在教学过程中,明显感觉与老教材最大的不同点表现在,新教材始终遵循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顺应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发展和提高。

1、以问题为中心组织教学内容

有思考性是教学的生命力所在。教学内容的组织必须激发学生积极思考,引导学生通过高水平的思维来学习,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全面提高科学素养。而思维总是在一定的问题情景中产生的,问题是思维的源泉,更是思维的动力,保证学生深层次认

知参与的核心是问题。为此,本新教材注意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创设能引发问题的情景、事例,以问题为中心组织教材内容,通过问题启发探究、深化探究、反思探究,把问题的解决与新知识的学习紧密结合起来。

例如,教材中“导致钢铁锈蚀的因素”探究活动的设计,首先,根据学生的日常生活经验,提出了导致钢铁锈蚀的多种假设,引导学生思考哪些因素可能影响钢铁的锈蚀;然后教材给出了验证不同假设的实验方案以及相应的实验现象照片,在此基础上,教材提出了3个逐渐深化、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对实验方案和实验事实进行深入思考,从而获得有关的结论。这种对问题不同层次、不同时机、不同方式的精心设计,使得教学过程充满思考性和对智慧的挑战,有利于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对知识意义的建构。

2、强调学习情景和探究活动的真实性

现在心理学认为,学习与产生学习的情景具有高度的一致性。只有真实、可信、能进发问题的学习情景,才能为学习者提供一个参与讨论、实验、亲身经历活动的机会。虚假的学习情景必然导致虚假的探究,从而挫伤学生探究的积极性,而且对学生知识的理解和观点的形成也毫无益处。教材非常重视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实际生活出发,创设真实、生动、能引发学生思考和活动的学习情景,以促进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同时,为避免让学生在教材安排好的步骤中进行“活动”,教材重视探究活动的开放性,强调探究结果的“悬念性”和真实性,将学生多样性的探究活动作为宝贵的教学资源。例如,在“影响蜡烛燃烧的因素”、“质量守恒定律”、“中和反应”等探究实验中,教材不再规定学生必须做哪些实验,而是提供多种选择,允许学生自主设计实验,自主完成实验;在探究结果部分,教材给各种不同答案都留出思考和讨论的空间,使学生在思维的碰撞、交流中不断完善自己的观点。在这样的探究活动中,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发现”,真正体会到了探究的乐趣。

另外,学生探究活动的实施还受教材内容的难度、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探究场所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为使学生真正参与到探究活动中来,教材中探究活动的设计注意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循序渐进,从部分探究到完整的探究,从模仿探究到独立的探究,逐渐增大探究活动的开放性程度。如“海水„晒盐‟一节”中,“那些因素影响固体物质的溶解限量”的实验探究活动,在第1个探究活动中,告诉学生实验的操作步骤,学生按照给定的步骤进行实验、记录现象、获得结论;而在第2个探究活动中,只给出探究的题目,让学生模仿第1个实验自己设计方案,独立地进行探究。这样就可以避免由于探究活动的跨度太大,造成学生探究的困难,从而使探究活动流于形式。

【鲁教版初中化学教材电子版】

3、重视引导学生对学习活动进行反思

没有反思,就没有知识的内化和能力的形成。学生只有把自己作为建构的对象,不断进行自我反思,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主体性学习。教材非常重视引导学生对学习活动进行自我反思,如第一单元第二节“化学之旅”中就把“对探究活动进行反思”作为学习化学的基本内容和方法,明确写进教材之中。在设计每一节的内容时,教材都通过“交流共享”、“在线测试”、“长话短说”等栏目凸显反思评价这一内容,通过问题引导学生对探究过程、探究方法、探究结果等进行及时反思,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丰富和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鲁教版初中化学教材电子版】

另外,教材还多采用第二人称“你”,以对话的方式提出问题,如“你同意这样的观点吗?相信你有更好的想法。”“如何用实验证明你的猜想?”“如果当时你在现场,你会怎么想呢?”“你认为可能的原因有那些?”------这样的对话营造了一种平等、合作的氛围,丰富了学生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有利于学生自我反思意识和能力的培养,从而促进学生的自我发展。

4、内容呈现符合学生的学习心理

教材内容的呈现方式上,依据学生的学习心理,以科学探究活动为线索,通过具体的栏目来引导学生学习。相对于纯文本的叙述,栏目更能体现学生的方向性和阶段性,它与文字叙述和图片融为一体,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充分体现了教材与学生“对话”的能力,有利于实现学习方式的多样化,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鲁教版初中化学教材电子版】

四、教材中探究活动的设计分析:

将科学探究作为义务教育化学课程的重要内容和学习方式,是本次化学课程改革最突出的特点,这对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它要求化学新教材的编制要尽可能以科学探究的方式组织和呈现教材内容,让学生通过亲身经历和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来学习科学知识,培养科学方法,形成科学态度和价值观。鲁教版教材中设计了大量的科学探究活动,对这些探究活动进行分析,为教师和学生开展探究活动提供有效的资源支持和方法指导。

1.教材中探究活动的设计思路

教材首先在第一单元“化学改变了世界”的第二节“化学之旅”中,从三个方面介绍了科学探究活动的基本步骤:“从问题开始”、“通过科学探究解决问题”、“对探究活动进行反思”,从而使学生对科学探究活动有一个整体的认识。教材并不是以文字、图表的形式简单地陈述科学探究的步骤和方法,而是以“影响蜡烛燃烧时间的因素”系列探究活动为例,配合文字、图片设置了“交流共享”、“活动天地”、“实验探究”、“多识一点”等栏目,让学生在科学探究的活动中,学习“科学探究”,增进对科学探究的理解,培养和发展科学探究的能力。在后续的章节中,教材结合具体的内容设计了丰富多彩的探究活动,引导学生按照科学探究的方式学习化学。概括起来,教材中各种探究活动的编排设计上基本上是按照以下思路进行的:

首先,通过少量介绍性文字和图表、图片使学生具备一定的知识背景,或使学生置身于某种科学问题的情景中,唤起学生进行探究的愿望;然后通过形式多样的活动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实践,使学生在自己亲历的过程中获得知识结论,满足个人的学习需求;接下来,在交流和讨论中,让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了解别人的观点,通过反思和评价,总结归纳出正确的结论。同时,教材还针对学生的学习实际,将相关的知识或注意事项以栏目或直线框的形式加以介绍,既丰富和扩展了学生的知识面,又为学生进一步的学习和探究提供了支持。在重点知识介绍或探究活动之后,会有相应的“在线测试”栏目,针对所学的知识及时进行强化;在每一节最后还有“挑战自我”栏目,有的是让学生进行更深层次的探究,还有的设置了一些综合性和难度较高的习题,以促进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全面理解、掌握和应用。

例如,教材中“质量守恒定律”部分的学习过程就是这样设计的:

(1)以文字和图片的形式,创设问题情景:“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镁的质量是否与镁条的质量相同?”“通电时,水变成了氢气和氧气,水分子变成了氢分子和氧分子,在这个过程中,原子的种类和数目有没有变化?”这些问题能极大地引发了学生探究的欲望。

(2)以“活动天地”栏目的形式,首先让学生回答“在水的电解过程中原子的种类和数目有没有变化”,然后让学生选择正确的“水的电解反应的微观图示”,并在此基础上推测“化学反应的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增大/减少/不变)”,最后引导学生通过设计实验来验证自己的推测,并给予必要的方法指导。

(3)以“实验探究”的栏目,先让学生从“盐酸与大理石反应”、“氢氧化钠溶液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白磷在空气中燃烧”三个反应中确定一个作为研究对象,然后选择实验仪器和药品,确定操作步骤进行实验,通过观察和分析实验现象获得相应的结论,并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分析结论的正确性和可能导致结论错误的原因。

(4)以文字的形式给出正确的结论----“质量守恒定律”。

(5)以“交流共享”的栏目,引导学生开展讨论,让学生根据“原子在化学反应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特性”来解释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守恒这一事实,加深学生对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

(6)以“多识一点”和“在线测试”的栏目,对“质量守恒定律”进行巩固和拓展。

可以看出,整个教学内容以科学探究的方式展开,它并不是把现成的结论直接告诉学生,而是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创设生动活泼的学习情景,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和提出问题,做出假设和猜想,设计方案,并通过观察、实验、阅读、思考、讨论等活动,获得对知识的理解。

2.教材中探究活动的形式及呈现方式(由于时间关系,此部分可简单介绍)

教材中丰富的探究活动是以多样化的形式展开的,有实验探究、讨论探究、调查探究、演示探究、联想探究等,而最主要的探究形式是实验型、讨论型、调查型三种。

教材充分发挥不同探究活动形式的作用,让学生在各种活动中体验、感悟、升华、获取直接经验,在灵活多样的“做科学”的探究实践中逐步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这些探究活动在教材中主要是采用丰富多彩的“栏目”的来呈现。栏目相对纯文本的叙述更能明确学习的方向性和阶段性,与文字和图片融为一体,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充分体现了教材与学生的“对话”功能,有利于指导和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有的栏目包含了多种形式的探究活动,如“活动天地”、“实验探究”,而有的栏目则主要呈现一种形式的探究活动,如“交流共享”。

(1)活动天地

活动天地是教材中出现次数最多的一个栏目,其目的旨在通过各种活动如观察、识图、比较、讨论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地参与学习,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有关的知识和技能,并培养学生科学的情感态度。该栏目比较重视科学探究活动基本要素的训练,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该栏目中学生的探究活动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

①观察思考,如上册P5观察化学变化的现象,下册P35观察铝粉燃烧;

②实验操作,如上册P25物质的称量,上册P26仪器的连接与洗涤,上册P34净化黄泥水,上册P38水在直流电作用下的分解,上册P107二氧化碳的制取;

③调查研究,如下册P50收集食品包装袋上关于食品成分的说明,分类填表;

④方案设计,如下册P81“设计几种方案将酸性废液调至中性”;

⑤分类比较,如上册P2“仔细观察教室中的各种物品,哪些是由天然材料制成,哪些是由人造材料制成的?用人造材料制成的物品占多大比例?”;

⑥家庭小实验,如下册P69“自制电池”;

⑦绘表识图,如上册P63认识空气质量日报,上册P106寻找图像中的信息(CO2含量的变化曲线),上册P124绘pH变化曲线图,下册P14绘制溶解度曲线;

鲁教版初中化学教材电子版(三)
新版鲁教版初中化学教材的教学建议

新版鲁教版初中化学教材的教学建议 今年泸州市初中化学学科使用新版的鲁教版教材在内容选取和编排上都有

了一些改变。根据我市大多数学校的具体情况,结合教学原版教材的体会,我们

对新版教材的教学做了研究、思考,在教学计划和教材处理上作了如下设想:

说明:

1.新版鲁教版初中化学教材的教学建议供教师们在本期教学中参考。

2. 化学实验基本技能训练(二)这一课时可以调整到化学实验基本技能训练(一)

一起教学。

3. 第五单元的“到实验室去:探究燃烧条件”,可以放在第六单元进行。

4. 将下册第七单元内容提前到上册完成,教学时按教材顺序进行 。

5. 本学期实际教学时间按18周算,每周4课时教学时间就能完成教学任务。

6. 教学时可以采用学案导学法。 泸州市教科所 文 华【鲁教版初中化学教材电子版】

2012年9月11日

鲁教版初中化学教材电子版(四)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教材分析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教材分析

鲁教版九年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化学实验教材,经过多年的实践,把本人对该新教材实施过程中的一些感受和体会做一下几个方面的总结,若有不妥之处,请各位同行给予批评指正。

一、 教材总体框架结构:

提起新教材,大多数同行起初的感觉都是新教材知识零乱、分散,难于整理成章。给人这样初次印象主要还是教科书的编写呈现方式栏目比较繁多。如“实验探究”、“活动天地”、“交流共享”、“多识一点”、“在线测试”、“长话短说”、“挑战自我”、“单元练习与实践”等。这样设计主要目的是转化学生的学习方式,由被动接受学习转化为自主探究式学习。也是新教材与旧教材相比变化最大的地方。其实新教材形散而神不散,它始终围绕“从生活走进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从事实到理论,从理论再到事实”两条主脉络纵横向,全方位的展开教学的。

1、 在充分考虑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还把学科知识的内在联系与学生认知发展规律紧密结合起来。充分体现各知识点由浅入深,由近及远,由简单到复杂,不失时机的引导学生从身边的化学现象入手学习有关物质结构和变化的知识,然后运用所学的化学知识解决社会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即贯穿“从生活走进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的改革思路,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2、 在处理化学理论性知识与具体事实性知识间的关系时,基于初中生学习现状,为了分散教学难点,促进学生对基本概念的理解,本着理论性知识与事实性知识穿插编排的形式,将分子和原子、物质组成的表示、金属活动性顺序等知识分别与水、空气、金属等内容相结合,分层次、分阶段地呈现有关概念,使概念理论的学习建立在具体的事实和情景基础之上,同时通过概念理论的学习又加深学生对物质及其变化的深刻理解。

二、 教材内容的安排特点:

在内容方面,新教材力求选择对学生发展最有价值的化学知识,主要突出了以下四方面:

1、 紧密联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

遵循“从生活走进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的思路,新教材注重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将化学知识的学习与社会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起来。但这种联系不是简单地罗列一些生活中与化学有关的物质或现象,而是精心选择那些学生熟悉的、并蕴含多种知识生长点的物质或现象作为“生活原型”,从这一原型出发,不断发现和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将化学知识的学习融入有关的生活现象和解决具体的社会问题之中。例如,关于分子、原子的学习,不是单纯以分子、原子的知识为选取内容的线索,而是以学生熟悉的水为原型,从解释水的三态变化自然引出分子运动的有关知识,从水的电解出发认识分子和原子的在化学变化中的行为,认识化学变化的本质,从中发掘出分子、原子知识的生长点,凸显了理性与感性的水乳交融关系。

2、 重视化学基本观念的主导作用

所谓化学基本观念,简单地讲就是学生通过化学学习所获得的对化学的总观性的认识。化学基本观念不是具体的化学知识,它是在具体化学知识的基础上通过不断地概括提炼而形成的,它对学生的终生学习和发展都将发挥重要的作用。重视化学基本观念的主导作用是革除传统教科书内容的“繁、难、偏、旧”,实现删繁就简、化难为易的重要方法。基于这一认识,本教科书特别强调化学基本观念对一般具体知识的统率作用。

依据课程标准,在初中化学课程中要形成的基本观念主要包括:元素观、微粒观、化学反应与能量、物质分类、化学的社会观、化学的价值观等。本教科书在选择内容时,优先确定这些化学基本观念,以此为核心选择那些能形成和体现这些基本观念的具体知识内容,并

在每一单元中都突出基本观念的主导地位,引到学生将具体化学知识和概念的学习与基本观念的形成有机地融合在一起。

例如,“微粒观”的主要内容包括“物质都是由原子、分子、离子等基本微粒构成的,微粒很小,微粒是运动的,微粒间有间隙,微粒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力”。在教科书中,围绕这一基本观念,分别从不同的章节、结合不同的知识内容,如水的三态变化、水的分解、氯化钠的溶解、木炭的燃烧、氢气的燃烧和爆炸、中和反应、食品中的有机物等,使学生通过不断的学习循序渐进地建立起这一基本观念。

3、 突出化学学科的思维方式

化学既研究物质宏观上的性质及其变化,也研究物质微观上的组成和结构,宏观与微观的联系是化学不同于其他学科的特点,也是化学学科最具特征的思维方式。微观结构决定了宏观物质的性质,宏观物质的性质归因于微观结构,培养学生对微观化学世界的想象力应是初中化学课程的重要目标和内容。传统的化学教科书忽视了这一学科特征,没有将微观的与宏观紧密联系起来,学生难以完成从宏观到微观、从微观到实践的抽象,导致学生化学学习的困难和死记硬背。

本教科书内容的选择不回避微观,而是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平,尽可能将宏观与微观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本教科书力图通过形象化的微粒模型、拟人的卡通画等方式,使学生建立起微观粒子行为的表象,引导学生从微观本质上认识和思考宏观的现象和变化,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可以说,突出化学学科的思维方式,引导学生从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视角认识物质,是本教科书在内容选择和呈现方面最突出的特点。

另外,在学习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等化学符号时,本教科书也是从宏观与微观相联系的视角,通过实物图片和微观模型图片引导学生进行抽象思维,深入理解化学符号所表示的意思,建立起宏观、微观和符号间的内在联系,而不是孤立地让学生记忆这些符号。

4、 加强科学过程和科学方法教育

将科学探究作为义务教育阶段化学课程的重要内容,是本次化学课程改革最突出的特点。它要求教科书内容的选择一定要重视科学方法教育,体现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将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作为学生学习的对象,而不是直接告诉学生现成的知识结论。

本教科书主要从三个方面来加强科学过程和科学方法的教育:一是设计专门的主题介绍科学探究,使学生对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有一个基本的整体认识,如第一单元第二节“化学之旅”;二是结合具体的化学知识的探究过程,学习有关的科学方法,如观察、实验、实验变量的控制、测定、记录、数据处理、分类、科学抽象、模型化、提出和验证假设、获得结论等,将科学方法的学习与科学探究活动的开展、科学知识的获得紧密结合起来,教科书中大量的探究活动都采用了这种形式;三是选择一些能够体现科学探究过程和方法的化学史料来实施科学方法教育,如第三单元第三节“认识原子”,就是通过介绍人类发现原子结构的史实,教给学生研究物质微观结构的思维和方法。

三、 教学过程中的突出特点:

在教学过程中,明显感觉与老教材最大的不同点表现在,新教材始终遵循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顺应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发展和提高。

1、 以问题为中心组织教学内容

有思考性是教学的生命力所在。教学内容的组织必须激发学生积极思考,引导学生通过高水平的思维来学习,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全面提高科学素养。而思维总是在一定的问题情景中产生的,问题是思维的源泉,更是思维的动力,保证学生深层次认知参与的核心是问题。为此,本新教材注意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创设能引发问题的情景、事例,以问题为中心组织教材内容,通过问题启发探究、深化探究、反思探究,把问题的解决与新知识的学习紧密结合起来。

例如,教材中“导致钢铁锈蚀的因素”探究活动的设计,首先,根据学生的日常生活经验,提出了导致钢铁锈蚀的多种假设,引导学生思考哪些因素可能影响钢铁的锈蚀;然后教材给出了验证不同假设的实验方案以及相应的实验现象照片,在此基础上,教材提出了3个逐渐深化、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对实验方案和实验事实进行深入思考,从而获得有关的结论。这种对问题不同层次、不同时机、不同方式的精心设计,使得教学过程充满思考性和对智慧的挑战,有利于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对知识意义的建构。

2、 强调学习情景和探究活动的真实性

现在心理学认为,学习与产生学习的情景具有高度的一致性。只有真实、可信、能进发问题的学习情景,才能为学习者提供一个参与讨论、实验、亲身经历活动的机会。虚假的学习情景必然导致虚假的探究,从而挫伤学生探究的积极性,而且对学生知识的理解和观点的形成也毫无益处。教材非常重视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实际生活出发,创设真实、生动、能引发学生思考和活动的学习情景,以促进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同时,为避免让学生在教材安排好的步骤中进行“活动”,教材重视探究活动的开放性,强调探究结果的“悬念性”和真实性,将学生多样性的探究活动作为宝贵的教学资源。例如,在“影响蜡烛燃烧的因素”、“质量守恒定律”、“中和反应”等探究实验中,教材不再规定学生必须做哪些实验,而是提供多种选择,允许学生自主设计实验,自主完成实验;在探究结果部分,教材给各种不同答案都留出思考和讨论的空间,使学生在思维的碰撞、交流中不断完善自己的观点。在这样的探究活动中,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发现”,真正体会到了探究的乐趣。

另外,学生探究活动的实施还受教材内容的难度、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探究场所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为使学生真正参与到探究活动中来,教材中探究活动的设计注意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循序渐进,从部分探究到完整的探究,从模仿探究到独立的探究,逐渐增大探究活动的开放性程度。如“海水‘晒盐’一节”中,“那些因素影响固体物质的溶解限量”的实验探究活动,在第1个探究活动中,告诉学生实验的操作步骤,学生按照给定的步骤进行实验、记录现象、获得结论;而在第2个探究活动中,只给出探究的题目,让学生模仿第1个实验自己设计方案,独立地进行探究。这样就可以避免由于探究活动的跨度太大,造成学生探究的困难,从而使探究活动流于形式。

3、 重视引导学生对学习活动进行反思

没有反思,就没有知识的内化和能力的形成。学生只有把自己作为建构的对象,不断进行自我反思,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主体性学习。教材非常重视引导学生对学习活动进行自我反思,如第一单元第二节“化学之旅”中就把“对探究活动进行反思”作为学习化学的基本内容和方法,明确写进教材之中。在设计每一节的内容时,教材都通过“交流共享”、“在线测试”、“长话短说”等栏目凸显反思评价这一内容,通过问题引导学生对探究过程、探究方法、探究结果等进行及时反思,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丰富和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 另外,教材还多采用第二人称“你”,以对话的方式提出问题,如“你同意这样的观点吗?相信你有更好的想法。”“如何用实验证明你的猜想?”“如果当时你在现场,你会怎么想呢?”“你认为可能的原因有那些?”------这样的对话营造了一种平等、合作的氛围,丰富了学生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有利于学生自我反思意识和能力的培养,从而促进学生的自我发展。

4、 内容呈现符合学生的学习心理

教材内容的呈现方式上,依据学生的学习心理,以科学探究活动为线索,通过具体的栏目来引导学生学习。相对于纯文本的叙述,栏目更能体现学生的方向性和阶段性,它与文字叙述和图片融为一体,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充分体现了教材与学生“对话”的能力,有利于实现学习方式的多样化,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四、教材中探究活动的设计分析:

将科学探究作为义务教育化学课程的重要内容和学习方式,是本次化学课程改革最突出的特点,这对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它要求化学新教材的编制要尽可能以科学探究的方式组织和呈现教材内容,让学生通过亲身经历和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来学习科学知识,培养科学方法,形成科学态度和价值观。鲁教版教材中设计了大量的科学探究活动,对这些探究活动进行分析,为教师和学生开展探究活动提供有效的资源支持和方法指导。

1.教材中探究活动的设计思路【鲁教版初中化学教材电子版】

教材首先在第一单元“化学改变了世界”的第二节“化学之旅”中,从三个方面介绍了科学探究活动的基本步骤:“从问题开始”、“通过科学探究解决问题”、“对探究活动进行反思”,从而使学生对科学探究活动有一个整体的认识。教材并不是以文字、图表的形式简单地陈述科学探究的步骤和方法,而是以“影响蜡烛燃烧时间的因素”系列探究活动为例,配合文字、图片设置了“交流共享”、“活动天地”、“实验探究”、“多识一点”等栏目,让学生在科学探究的活动中,学习“科学探究”,增进对科学探究的理解,培养和发展科学探究的能力。在后续的章节中,教材结合具体的内容设计了丰富多彩的探究活动,引导学生按照科学探究的方式学习化学。概括起来,教材中各种探究活动的编排设计上基本上是按照以下思路进行的:

首先,通过少量介绍性文字和图表、图片使学生具备一定的知识背景,或使学生置身于某种科学问题的情景中,唤起学生进行探究的愿望;然后通过形式多样的活动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实践,使学生在自己亲历的过程中获得知识结论,满足个人的学习需求;接下来,在交流和讨论中,让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了解别人的观点,通过反思和评价,总结归纳出正确的结论。同时,教材还针对学生的学习实际,将相关的知识或注意事项以栏目或直线框的形式加以介绍,既丰富和扩展了学生的知识面,又为学生进一步的学习和探究提供了支持。在重点知识介绍或探究活动之后,会有相应的“在线测试”栏目,针对所学的知识及时进行强化;在每一节最后还有“挑战自我”栏目,有的是让学生进行更深层次的探究,还有的设置了一些综合性和难度较高的习题,以促进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全面理解、掌握和应用。

例如,教材中“质量守恒定律”部分的学习过程就是这样设计的:

(1)以文字和图片的形式,创设问题情景:“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镁的质量是否与镁条的质量相同?”“通电时,水变成了氢气和氧气,水分子变成了氢分子和氧分子,在这个过程中,原子的种类和数目有没有变化?”这些问题能极大地引发了学生探究的欲望。

(2)以“活动天地”栏目的形式,首先让学生回答“在水的电解过程中原子的种类和数目有没有变化”,然后让学生选择正确的“水的电解反应的微观图示”,并在此基础上推测“化学反应的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增大/减少/不变)”,最后引导学生通过设计实验来验证自己的推测,并给予必要的方法指导。

(3)以“实验探究”的栏目,先让学生从“盐酸与大理石反应”、“氢氧化钠溶液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白磷在空气中燃烧”三个反应中确定一个作为研究对象,然后选择实验仪器和药品,确定操作步骤进行实验,通过观察和分析实验现象获得相应的结论,并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分析结论的正确性和可能导致结论错误的原因。

(4)以文字的形式给出正确的结论——“质量守恒定律”。

(5)以“交流共享”的栏目,引导学生开展讨论,让学生根据“原子在化学反应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特性”来解释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守恒这一事实,加深学生对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

(6)以“多识一点”和“在线测试”的栏目,对“质量守恒定律”进行巩固和拓展。

可以看出,整个教学内容以科学探究的方式展开,它并不是把现成的结论直接告诉学生,而是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创设生动活泼的学习情景,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和提出问题,做出假设和猜想,设计方案,并通过观察、实验、阅读、思考、讨论等活动,获得对知识的理解。

2.教材中探究活动的形式及呈现方式(由于时间关系,此部分可简单介绍)

教材中丰富的探究活动是以多样化的形式展开的,有实验探究、讨论探究、调查探究、演示探究、联想探究等,而最主要的探究形式是实验型、讨论型、调查型三种。

教材充分发挥不同探究活动形式的作用,让学生在各种活动中体验、感悟、升华、获取直接经验,在灵活多样的“做科学”的探究实践中逐步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这些探究活动在教材中主要是采用丰富多彩的“栏目”的来呈现。栏目相对纯文本的叙述更能明确学习的方向性和阶段性,与文字和图片融为一体,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充分体现了教材与学生的“对话”功能,有利于指导和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有的栏目包含了多种形式的探究活动,如“活动天地”、“实验探究”,而有的栏目则主要呈现一种形式的探究活动,如“交流共享”。

(1)活动天地

活动天地是教材中出现次数最多的一个栏目,其目的旨在通过各种活动如观察、识图、比较、讨论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地参与学习,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有关的知识和技能,并培养学生科学的情感态度。该栏目比较重视科学探究活动基本要素的训练,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该栏目中学生的探究活动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

①观察思考,如上册P5观察化学变化的现象,下册P35观察铝粉燃烧;

②实验操作,如上册P25物质的称量,上册P26仪器的连接与洗涤,上册P34净化黄泥水,上册P38水在直流电作用下的分解,上册P107二氧化碳的制取;

③调查研究,如下册P50收集食品包装袋上关于食品成分的说明,分类填表;

④方案设计,如下册P81“设计几种方案将酸性废液调至中性”;

⑤分类比较,如上册P2“仔细观察教室中的各种物品,哪些是由天然材料制成,哪些是由人造材料制成的?用人造材料制成的物品占多大比例?”;

⑥家庭小实验,如下册P69“自制电池”;

⑦绘表识图,如上册P63认识空气质量日报,上册P106寻找图像中的信息(CO2含量的变化曲线),上册P124绘pH变化曲线图,下册P14绘制溶解度曲线;

⑧情景模拟,如上册P3“设想你来到一座与世隔绝的荒岛上,没有了化学的产品,你的生活会是一个什么样子?”。

(2)实验探究

“实验探究”栏目旨在通过具体的实验活动,使学生体验科学探究过程,获得有关的知识技能,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该栏目中的实验活动根据具体内容分为不同的层次和类型。有的是通过实验形成结论,如上册P78“氧气的化学性质”, P93“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有无变化”,P133“氢氧化钠的性质”;有的是通过实验增进对知识的理解,如P119“测量溶液的pH值”;有的探究性实验开放性程度较低,仅要求学生按照既定步骤完成实验操作记录现象或数据,解释并归纳获得结论,如P125“盐酸和氢氧化钙能否发生化学反应”;而有的探究性实验开放性程度较高,要求学生自己设计方案,独立进行操作,记录现象或数据,解释归纳获得结论,如上册P15“影响蜡烛燃烧时间的因素”,下册P16“粗盐的提纯”等。

(3)交流共享

该栏目主要针对学生感兴趣的问题,为学生提供进行讨论、交流、合作、表达的机会,营造师生之间的人人参与、平等对话、真诚沟通、彼此信赖的学习情景和教育氛围。交流讨

●【往下看,下一篇更精彩】●

最新成考报名

  • 论语十则高中
  • 壶口瀑布课文
  • 劝学原文高中
  • 施氏食狮史原文
  • 再别康桥原文朗诵
  • 关于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 三峡 三峡文言文
  • 书戴嵩画牛 书戴嵩画牛文言文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