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文档 > 课本 >

语文加课堂

成考报名   发布时间:09-26    阅读:

语文加课堂(一)
如何构建语文课堂互动平台

如何构建语文课堂互动平台

河南省唐河县源潭镇二初中 

      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诸多能力的主渠道,中学语文教学要实现有效教学,就必须要有新理念,更要有新突破,为此必须构建中学课堂教学互动平台。这里我仅从师生互动的角度作一些探讨。

一.构建互动师生关系的意义

1、“互动”可以营造课堂民主、和谐的氛围。

“互动”促使师生的角色都发生了变化。教师不再是知识的传授者和管理者,他们抛开教参所限制的条条框框,摘下了师道尊严、神圣不可侵犯的严肃面具,俯下身子,平等地参与学生的研究。成为发掘资源的向导、寻求真知的组织者、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学生也不再是无奈的听众、教师的配角,而是地位相同、人格相等的对话者、学习的伙伴。师生形成了真正的学习共同体,在民主、和谐的教学情境中,敞开心扉,平等交往,达到互动互学的目的。

2、“互动”可以使学生由“我要学”变为“要我学”。

课堂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主阵地。新课程的教育理念要求教师实现由重“教”向重“学”的转变,由重“结果”向重“过程”的转变,由重“传授”向重“指导”的转变,由重“模式化”向重“个性化”的转变。如此以来,学生拥有了学习的主动权,由“我要学”变为“要我学”,成为课堂的主人。他们在教师营造的有巨大吸引力的情感场中,主动动脑、动口、动手,探究自然的奥秘,思考人生的真谛,感悟事物的本质,认识生活的道路。

3、“互动”可以促进师生的情感交流。

良好的师生互动关系具有爱生尊师、心理相容、教学相长等特点。教师对课文的情感影响着学生,学生对课文的感受感染着教师。师生心意相通,互帮互学,投入了热情,投入了个性,投入了情感,投入了整个生命。他们一起赏美景同陶醉,与英雄共悲欢,为美文齐击节。教师、学生、作者的思想感情在互动中彼此交融。

4、“互动”可以让课堂生动起来。

没有了课桌椅的羁绊,没有了课堂里的正襟危坐,没有了一问一答式“绳索”的牵引,学生活动在自由的时空里,飞扬着自主学习的激情,享受着自我表现的喜悦,创造着五彩缤纷的生活。在对话、讨论、操作、质疑、表演、诵读、辩答等师生共同的活动中,人人各抒己见,既可认同,也可争辩,共同体验着学习语文、用语文的快乐,感受着生命成长的意义,享受着自我实现的满足,分享着彼此的知识、思考、见解、情趣。

二.构建师生互动关系的策略

1.合理利用多种媒体,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把多媒体技术引入语文教学课堂,一改过去“一本书+一张嘴+一支粉笔”的单调的教学模式,可以极大丰富教学内容,提供足够的资料,增加课堂容量,给语文学习带来高效、逼真的语言学习环境,使语文教学形式多元化,以此激发学生语文学习的强烈愿望和自主性。多媒体运用创设了互动学习的氛围,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现代语文教学应该是在教师指导下的以“学”为主的教学结构,即“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的“三主”课堂教学,多媒体进入课堂,图文并茂,声情并举,将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有机结合,为教学创设了互动、和谐的教学情景,实现了师生、生生互动,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我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充分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教学效果良好,尤其是CAI课件让学生动口、动手、动脑,教师教学自如,受益匪浅。

2.巧妙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亲自体验。

教师应以平等的心态创设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无拘无束的环境中自主学习。教师要解开束缚,建立教学民主,增进师生情感的沟通,消除学生的心理重压,教师要尽可能以一个朋友的身份参与到学生群体中去,让学生敢说、敢问、敢辩、敢写,使他们在无拘束无压力的课堂上自由地学习。

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激励者和点拨者,即教师在课堂中既是积极参与者,又是导学者;既课程的开发者,又是学生潜能的发现者。教师通过平等地参与学生活动,并贡献个人意见与经历,使师生关系更加密切融洽,使学生消除对权威和失败的畏惧心理,使学生积极参与、思考、交流。

在课堂上,教师应精讲少讲,腾出1/3到1/2的时间,让每个学生主动学习,思考,操作和讨论,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运用个别学习,小组学习、大组讨论、学生执教和情景表演等几种教学组织形式。此外还根据具体的实际需要选择和组合运用多种形式,从而扩大学生在单位时间内有主动活动的空间,释放每个学生的精神活力,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在有限的课堂时间中,充分发挥出教学效益。

3.主张多向互动合作,积极尝试自主学习途径。

多向互动合作指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师生互动合作,即生生互动合作和生师之间的互动合作。它是学生学习过程自主性发挥的独特表现。教师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促进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在教学中,应让学生的提问成为教师的资源,从而实现多向互动合作。此时,我们教师应当考虑学生在学习中会发现什么问题?怎样去解决问题?该怎样选择有价值的问题共同研究,探讨?在课堂上,我注重让学生提“两种问题”,一类是学生自己弄懂了用来考别人看是否能懂的问题。另一类是学生自己不大理解,不懂或是有不同的看法的问题,用来请教同学或老师,而教师并不着急去表态或解答,而是留给学生思考余地,师生共同商量着解决。这样,教师不仅是教者,也是学者,思者和听者。

长久下去,学生就真正意识到师生一起学习,不是靠老师的权威性,不能有依赖思想,而应该是师生一块参与,师生都是学习者,自己也可以参与把握和控制课堂教学。这样使学生敢于说,善于学,有利于师生相互了解,彼此沟通。作为教师在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应该做恰当的鼓励和点拨,进行多向互动时还应提倡生生之间两两互动或小组合作学习互动,包括组内异质的小组合作学习和组内同质,组间异质的小组合作学习,合作的内容可以是互相检查对方活动,互相表达自己的看法,互相讨论问题解决,互相竞赛巩固认知,共同操作发现新知等。

4.力求培养创新精神,努力形成师生互动的教学目标。

“迎接未来科学技术的挑战,最重要的是坚持创新。”素质教育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显然,要想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必须从课堂教学抓起。只有让学生在课堂中活起来,才能使他们充满渴求知识的激情,思维活跃,勇于探索。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应成为课堂上师生互动的教学目标。

三.构建师生互动关系应把握好几个方面

1、必须摆正学生的主体地位

众所周知,教学过程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的双向活动过程。教师的教学活动,都是针对学生的,教师把已有的学识、能力传授给学生。可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因素。作为语文教师,要想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发挥学生这个主体因素的积极主动性,那么必须明确这一点。教学中,必须摆正生的主体地位。这样能更好、出色地完成语文教学任务。一旦离开学生这个主体因素,过分强调语文教师的自身因素和责任感,那也只能是徒劳无益的。当然这也不是全盘否定教师无须自身素质,那也是片面的,语文教师只有将自己的主导作用落实到让学生主动学习上,把学生看成学习中主体因素的积极对象,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再加语文教师自身丰富的学识水平,运用自如的教学技能,学生会对语文发生浓厚的兴趣,从“要我学”变成“我要学”,会感到学语文其乐无穷矣。

2.必须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兴趣,是人们积极探究某种事物或进行某种活动的倾向。人们通常走这样一条成材之路:兴趣—爱好—钻研—成功。兴趣是获取知识,扩大视野,丰富精神生活的一种心理现象,它积极推动学生去探求知识。由此,语文教师要使学生要对语文产生兴趣,就必须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有一外国人如是说:教师的艺术表现在使学生能透彻、迅捷、愉快地学习知识技能,千方百计地培养学生兴趣,使之愉快地学。是呀,教人未见意趣,学生自不乐学。一个学生对某一学科产生兴趣时,总是积极推动而且心情愉快地学习。因此,在这方面我主要满足学生精神上的愉快。学生的性格各异,学生的文化层次参差不齐,而各类的学生都渴望成功,因为成功是最足以使学生感到满意,继续学习的一种动力。我对学生学习中的进步充分肯定、多加表扬、鼓励。有一年,我执教初三年级的语文,每次语文课上,我总发觉一男生特别专心听讲。一次,我表扬了该生的学习语文的积性,以后,该男生更是认真、踏实,后来在一次考试中取得了九十九分的好成绩。他尝到了成功的喜悦。总之,一个教师对学生经常批评、斥责,学生必提不起学习的兴趣,甚至于产生对立情绪,或自卑心理,其离成功越遥远。

3.必须给予学生自由创造的空间

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真正落实,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被压抑,这是当前师生业务关系上最突出的问题。为此,教学活动的设计和展开,应努力体现开放性。应在教学活动中提倡探索,鼓励创新,保护学生的求知欲望。课堂教学中可采用“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等等。应改变传统的听话就是好学生、教师的话就是真理的观念和做法,提倡真理面前师生平等,使学生敢于各抒己见,逐渐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需要指出的是,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不是教师的退隐,反而需要教师更好地发挥主导作用。没有教师的教育创新,没有教师创造力量的充分释放,也很难谈得上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过程,从本质上说是教师创造带动学生创造的过程,因此,充分发挥教师的创造性,并通过教师的创造带动和提升学生的主体性,才是正确的道路。

总之,在课堂上搭建起“师生互动平台”,才能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他们真正学会“学习”。当然,教师是新课堂改革下课堂创新教学的设计者、指导者。教师只有不断创新、上下求索,才能使学生焕发出无限的创新活力。

语文加课堂(二)
如何做好语文的课堂导入

如何做好语文的课堂导入

导入是一堂课的开始,它是一堂课效果好坏的关键,是课堂教学环节中的重要一环,是课堂教学的前奏,在一堂课中,新课导入得好,能激发学生的情感和学习兴趣,收到先声夺人、引人入胜的教学效果。因此,导入新课要讲究艺术和方法,为课堂教学创造一个良好开端。初中语文课的课堂导入,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问题导入法

有针对性地设置一些恰当的问题导入,这是教学中常用的一种导入方法,心理学上认为:思维过程通常是从需要应付某种困难,解决某个问题开始,概括地说,思维总是从某个问题开始。根据这个原理,新课的导入,教师要有意识地设置一些既体现教学重点又饶有趣味的问题,诱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创设逐疑探秘的情境,激发学生的思维。如在教《为你打开一扇门》时,可以设置这样的问题来导入:课文题目的“门”是指什么门呢?你们见过这样的“门”吗?怎么样才能这个“门”打开呢?这样就能引起学生去探讨课文的兴趣。

二、讲故事导入法

故事对学生具有很大的吸引力,因为它有生动的情节、丰富的内涵。通过生动形象地讲述故事或事例来感染学生,从而顺利、生动地导入新课。如《天上的街市》导入就讲述牛郎织女的故事,《皇帝的新装》可以让听过这故事的同学来讲一下等等。通过故事,吸引学生注意力,不仅顺利导入新课,又扩展学生的知识面。

音乐导入法是指先让学生听音乐,再让学生从音乐中感受到我们所要学习的有关内容。如在上《水调歌头》时可以先放音乐版的给学生听,并要求学生学会唱,这样学生学会了唱歌,课文也就能够背出来了,也 加深了对这首词的理解。

四、直观导入法

初中生还处在青少年时期,偏重感性认识,思维正处于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时期。根据这种心理特点,在教学中,应大胆采用直观教具导入。这种方法是利用实物、标体、模型或挂图等直观教具,引发注意力,激发兴趣。直观教具可利用现成材料,也可自己制作。如学习《七根火柴》一课时,就可以直接拿着七根火柴进课堂导入新课,引导学生理解红军对党的一片赤诚。《核舟记》一课,又同样可以拿几颗随地可拾的桃核导入新课,普通的桃核,激发了学生对古代艺术的赞叹。

五、情感导入法

语言是表达感情的主要手段。在教学中,教师用优美、生动的语言,通过富有感情的朗诵,会把学生带进教材内容的情境之中。心理学家用大量的实验结果表明:一旦学生对学习失去感情,则学生的思维理解、记忆等认识机能会受到压抑阻碍。强烈的情感,能提高学生学效果。因此,语言感情对一堂课的导入是很重要的。如:学习古诗歌的时候,我一般的做法是自己有感情地朗读一遍或先放朗读录音给学生听,感染学生,然后转入正课。

实验,并不只是理化课堂上才有的。一名成功的语文教师,还应当是一名实验员。用实验导入,让学生亲眼看到所发生的一切,所产生的现象,可以诱发学生探索的兴趣。如:学习《斜塔上的实验》一课,根据课文内容,我事先准备了两个大小不一的球体。课上,我先叫一学生到讲台上做个实验,让学生把两个球举到同一高度,然后同时放开,并问学生发现了什么问题,这样课堂的气氛就活跃了起来。学生纷纷把自己的发现说了出来,我简单地归纳了一下,就此导入了课文。又如《松树金龟子》这一课,根据松树金龟子的发音的原理,我也采用实验导入,我让学生用手指在光滑的桌面来回摩擦,然后解释说这就是金龟子的叫声,这样就诱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因此,实验导入新课不愧是一种“催化剂”。

七、直接导入法

直接导入法,是一种开门见山,直接入题的导入方法,如:《天上的街市》,教师可直接讲:今天,我们学习郭沫若先生写的诗--《天上的街市》,接着就板书课文标题及作者。

八、多媒体导入法

现代媒体技术的发展。为语文课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可运用多媒体教学技术来增强教学的趣味性、直观性。如讲《三峡》一文,我们可以用投影仪放映《三峡》中壮丽的景色,放映三峡一年四季不同的景色,让学生更多地了解三峡。又如在上《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巍巍中山陵》,《凡尔赛宫》时,我们均可以通过多媒体的方式把

这三个地方以直观的形式展现在学生的眼前,这样就能够“化静为动”“化虚为实”“化繁为简”强化视觉,增强学习效果。以多媒体的课件来导入新课,确实能增强学生学习语文课的趣味性与直观性。

在语文教学中设计课堂导入,要做得好也并不是容易的事,我认为导入还必须要注意一定的艺术。

一、要有针对性,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可接受的程度,采用不同的导入法,不能生搬硬套,要灵活机动,不刻板,不单一。如一些课文,既可用“语感”法,又可用图示的直观法,还可用多媒体导入。这就要根据实际需要,采用最佳的方式方法,真正做到既扣“文笔”,又扣“心弦”。【语文加课堂】

二、要明确“导入”与“整个课堂”的关系,不能让“导入”淹没整个课堂的教学。“导入”只能是“导火线”。时间方面亦应控制在 5分钟左右,不能太长。

三,对于可供操作的导入,为保证课堂质量,要精心设计,有时还需预演摹拟,做到“万无一失”。

总之,一名好的语文教师,选取导入方法时要实事求,深刻体会当前教学的指导思想,精心设计导入,灵活的掌握,充分发挥导入“导火线”“催化剂”“润滑剂”的作用。同时,还要明确,应将教学过程各个环节处理好,使之成为一个紧凑的、有机的统一体,课堂教学才能取得成功。一堂课的成功,必须注重导入新课的艺术。新课导入可起到【语文加课堂】

事半功倍的作用,教师在教学中应重视新课的导入,只有通过形式多样的导入方法,才能提高我们的教学效果。

语文加课堂(三)
给语文课堂教学加点

给语文课堂教学加点“味精”

----试议成长记录袋在语文教学中的妙用

【语文加课堂】

常熟市练塘(实验)中心小学 瞿 锋

《语文课程标准》倡导:“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评价理念,“建议加强形成性评价,提倡采用成长记录的方式,收集能够反映学生语文学习过程和结果的资料。”。鉴此,我在本校浓厚的教改氛围中,运用“成长记录袋”进行语文学习评价,发现它可以给语文课堂教学不时地加点“味精”,学生学习的兴趣得到了有效的激发,学生持续进步的浪头一浪高过一浪。下面,是我对运用“成长记录袋”的一些认识:

一、让成长记录袋成为学生推销自己的平台

学生先天就具有争强好胜的特点,渴望得到老师的表扬与肯定,渴望得到同伴投来赞赏、羡慕的目光。成长记录袋为他们实现了这一愿望。每当同学捧起沉甸甸的果实,那神情就像一位初出茅庐的作家拿着自己第一次出版的作品一样,格外自豪。这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也奠定了基础。

要让学生拥有推销自己的意识,就要让学生形成自我效能感。林崇德教授认为:“所谓自我效能感就是个人对自己在特定情景中是否有能力完成某种行为的客观判断和期望。这是学生发展的重要因素。”一旦形成自我效能感,便会产生强大的内驱力,激励和鼓舞学生走向成功的彼岸。我认为重要的首先是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树立学生的自信心,激起学生的责任感,引起学生对成长记录袋的重视。我设计了一张表格:我是闪烁的小星星。让学生用充满童趣的语言来给自己做一个介绍,同时配上一张自己最漂亮的照片(也可以是自己画的卡通画),这也是学生对自身的一种认识,一种肯定,一种追求。此外,还请学生写上自己最喜欢的一句名人名言,及自己的格言,用来鼓励、鞭策自己,唤起学生自我意识的觉醒。应该说,学生对此的反应很强烈。从他们书写的认真劲可以看出,从心底里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二、让成长记录袋成为激励学生前进的催化剂

评价不是为了给出学生在群体中所处的地位,也就是我们平常说的甄别,而是为了每一个学生在现有的基础上谋求进一步的实实在在的发展。建立成长记录袋就是要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让他们看到自己的长处和进步。强调学生个体现在与过去的比较,使学生能够真正体验到自己在进步。

因此,我设计了“我是一个进步者”一张表格,它是以单元自我评价形式呈现的,里面包含了知识和技能、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内容。在一个单元学

有了自评,还得有互评,可以是同伴评,家长评,教师评。让同伴直接参与评价,更能体现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况且对学生的情况了解的最清楚的是他

周围的同伴。这样做,一方面满足了学生的心理需求,另一方面教师能更真实地了解学生在班中的学习情况,学习表现等,以便于进一步对他的学习进行调控。关于家长、教师的评价,不求数量只求质量,不求形式只求效果。将平常的口头表扬化为书面表扬,学生会有新鲜感,容易诱发学生在字里行间感受成就感。再说,表扬次数过多,学生反而不吃这一套,偶尔的一二次评价,反而会激起学生学习的动力。俗话说:物以稀为贵吗?我想道理是一样的。

我设计了一份名为“评价坊”的表格,是学生、教师、家长之间一个互动的平台,互相评价的平台。此表随意性大,操作性强。学生之间可以多次自由选择评价对象,并不定期地进行填写,从而让学生在同伴、家长、教师对他的评价中,都能看到自己的闪光点,感觉到自己的进步,激发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一个阶段以后,让学生互相浏览各自的“评价篇”,从中找到自己学习的榜样,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唤起学生成功的渴望,激励他们健康成长。

三、让成长记录袋描述学生参与学习的轨迹

成长记录袋是一种质性评价方式,关注学生学习与发展的过程,与课堂教学活动关系十分密切。因此,本着促进学生学习与发展是成长记录袋应用的出发点与归宿这一理念,我设计了一份表格:“我是遨游的小鱼”。主要分四个板块:个体独立学习、合作交流、全班交流、作业设计。四者具有联系性和分割性,即可以作为一个整体,来展现一堂课的学习情况,也可以是几堂课或几篇课文的分散组合。学生可以自由选择项目来填写。(表格如下)

(表一:我是遨游的小鱼)

个体独立学习 学习内容:

●我在学习中发现的问题:●我已解决的问题:●我对课文的初步感受: 合作交流 学习内容:

●我重点提出的问题:●我积极参与交流的问题:●我对问题的理解:●我帮助其他成员解决的问题:

全班交流 学习内容:

●我的独特发言:●我的精彩表现:●值得我学习的地方:

作业设计 学习内容:

●你结合自己的收获或疑问,设计的作业是:

可以看出,这张表格不但描述了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参与轨迹,更教给了他们进行自我学习与合作学习的方法,促进了他们良好学习习惯与学习品质的形成。在使用中我进行一定的指导,引导学生及时填写。学生填写也不必每节课或每天都要,只要认为值得写就写,也可以一周一至二次。

一张表格,并不能完全反映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好多精彩的教学片断值得让学生用文字描述下来。于是,我想到了让学生以“我的成长故事”为题的故事形式描述自己在学习过程中受到教师肯定的、受到表扬的,自己有所成就的学

习成果。如:自己最为满意的一种解决问题的方法或解决某问题产生的最佳答案,一段描述自己帮助别人或别人帮助自己的文字,一段自己在课堂学习中行为表现的描述性评价,和自己的最优发言等 。当然,有成功也会有失败。教师要引导学生回过头来观察、反思,要鼓励学生敢于面对失败,敢于反省自己的学习过程,从而发现自己的不足,写出反思记录,形成追求进步的愿望和信心。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态度和对学习负责的精神,让学生学会学习。

(表二:我的成长故事)

今天的你学习有收获吗?相信你有。你愿意与大家一起分享吗?请你把令你兴奋的、难忘的、后悔的……一个个小片断写成一个个小故事告诉大家。

四、让成长记录袋成为衡量学生语言积累的砝码

学生在语文教育中要获得的最基本的东西是什么?首先当然应该是语言积累。如果学生脑子里没有词、句、段等基本的语言材料,没有相应丰富的词汇、多样的句式段落储备,说话、习作又怎能做到用词确切,表达流畅,语言生动呢。所以我特地为学生准备了一本“采蜜集”,让学生课后积累语言。

实施过程中,我注重发挥学生的自主选择,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为积累的对象所吸引,产生读、背的需要和欲望。光让学生进行书面摘录还不行,还没有达到真正意义上的积累。关键之处还是要让学生进行识记,让学生将自己学习的收获加以归纳整理,存入自己的语言仓库,并与已有的知识建立联系,为今后的运用作好准备。因此,我在让学生摘录优美的词、句、段后还进行了小检测:通过摘录,我能( )A、全部记住。B、记住一部分。C、还没来得及记。以此来督促学生积极地去识记。

学生在对语言博闻强识的过程中,一般要经历理解、感悟、鉴赏的复杂过程。就比如在阅读课外书籍过程中,学生通过熟读成诵,一定会从阅读对象的内容信息中引发自己的感想,悟出自己的收获。所以,我在“采蜜集”中设计了“自由发挥”这个小栏目:读了( )后,我想:( )A、讲给爸爸、妈妈听。B、概括主要内容。C、给故事续尾。D、写一篇读后感。E、给课文绘制一幅插图。

五、让成长记录袋成为学生体验生活的渠道

语文来自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学习语言只有同生动多样的生活联系起来,那学生的语言才真正是活的语言。著名教育家杜威曾说过:“每一个儿童来到学校的时候,除了怀有获得知识的愿望外,还带来了他自己的情感和感受的世界。”学生对于在学校中、社会上所看到的,所听到的,往往会凭借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去对其进行评价。学生在旧知与新知的“碰撞”下,就会形成新的见解,新的感悟,从而丰富自己的文化内涵,丰富自己的情感与态度,形成一定的正确的价值观。认识到这一点,我认为应着眼于引导学生融入现实生活,培养学生运用语

文的兴趣和能力,让学生参与实践,去接触活生生的事物和现象,去描述自己的所思所感。

有了这样的想法,“我是小小评论员”随即产生。这份表格主要是让学生对班级内、校园中、社会上你所看到或听到的的现象,进行一番简短的评论,重点是要写出自己的看法。想不到这个举措在学生中大受欢迎,学生的热情很高。翻阅他们的表格,真像一本教科书,内容包罗万象,评论头头是道,学生对各种现象的反应呈现出多元化。

实施下来,感受颇深。往小处说,给学生创设了一个发表见解的平台,就像学校的教学论坛一样,学生各抒己见,纷纷对学生在校表现品头论足,体现了教育的深刻性。在描述中,既锻炼了学生遣词造句的能力,又培养了学生辨别是非,解决问题的能力。往大处说,引导学生做社会的有心人,开阔学生的视野,在就事论事中,培养学生学会思考,学会处事,学会做人。

在探索使用“成长记录袋”进行质性评价的同时,我也在思考:

1、成长记录袋反映的是学生的成长过程,记录的是一段时间以后的发展结果,可以说是路途漫长。那如何保证学生的使用兴趣,保证学生持之以恒地记录下去,还将不断探索。

2、成长记录袋的内容都是由我一人设计,可否考虑让学生参与进来,使之成为决策者之一。或许,他们想到的就是他们自身存在问题的地方或自己不断在进步、想得到别人肯定的地方,这样可能更能激发学生兴趣,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3、每个学生在认知方式、认知发展和能力等方面都存在明显的差异。那如何让成长记录袋真正成为每个学生都乐于接受的事物,是否也应该考虑到“因材施教”的原则,采用“分层操作”的做法,还将不断探索。

语文加课堂(四)
如何让语文课堂出彩

让语文课堂充满活力之浅析

【语文加课堂】

艾崇仙

(2009年6月论文)

镇沅县九甲乡中心校 邮编:666506 联系电话:0879—5866141

摘要:为适应时代要求,提高学习效率,应努力使语文课堂充满活力,本文从五个方面论述如何让语文课堂充满活力。一是广闻博采,用自己的知识魅力使课堂充满活力。二是用自己的情感魅力让课堂充满活力。三是精心设计、努力优化教学思想。四是启思导学,积极改进教学方法。五是让学生的错误成为再生资源。

关键词:教师 语文 课堂 知识 情感 思路 方法

科学技术瞬息万变,教育教学理念在不断更新,为了祖国的未来,为了下一代的健康成长,教师们也在不断的学习。全国上下在呼吁“减轻孩子的负担,提高学习效率”如何提高学习效率呢?恐怕最重要的就是从课堂入手,吸引孩子们用最少的时间,掌握最多的 知识。那么如何使语文课堂充满活力呢?

一、广闻博采,用自己的知识魅力使课堂充满活力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更新换代异常迅速。当教师的“道”不够“精”、不够“深”的时候,不能以一桶水来浇灌无数朵花的时候,学生势必会对你产生怀疑,势必会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教师必须善于接受和消化新观念、新知识,认真钻研业务,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必须积极探索教学方法和教学艺术,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必须勤奋好学,孜孜不倦,努力做到学识渊博,业务

精良,既有精深的专业知识,又具有广博的相关知识,还具有坚实的理论功底和较强的业务能力。只有这样,讲起课来才能深入浅出,旁征博引,成竹在胸,得心应手;才能使学生产生敬重感,自觉自愿地接受教育和指导。当学生在好教师的引导下遨游知识的海洋的时候,他们会感到浩瀚无比、缤纷绚丽,定会激起他们刻苦奋进、扬帆前行的豪情壮志。

二、用自己的情感魅力让课堂充满活力

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出发,情感在学习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它是信念的催化剂。热爱学生,尊重学生,信任学生,严格要求学生是教师道德威信形成的根本保证。只有以良好的感情,崇高的道德去关爱学生,才会激发学生积极向上的力量,受到学生的尊敬与爱戴。只有发自内心的真情实感去打动学生,感染学生,学生才会在情感上与教师产生共鸣,才会“亲其师,信其道。”对学生要了解他们的爱好、才能、个性特点和精神世界,并一视同仁,把每个学生视为自己的孩子,让每个孩子都能享受到教师的阳光雨露。要树立教育好每一个学生、注重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观念,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的人格和个别差异,促进学生主动和谐地发展。尊重学生的人格和创造精神,与他们平等相处,用自己的信任,关心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创造欲。具有同情心,和蔼可亲,乐于助人,对学生有耐心,态度怡人,情绪稳定,自我控制,相信学生能更好,了解学生,公平,与学生同乐,既是学生的朋友,又是负责的老师。

三、精心设计、努力优化教学思想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精心设计教学思路,以自己的发现,感悟为契机,从课文中选取关键性的语句或问题作为切入口,奇峰突起,优化课堂组织过程。

1、重视课堂导语,结束语的设计

导入新课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是一堂课得以成功的重要条件。一堂课,如果没有成功的开端,教师会讲得索然无味,学生也很难进入学习状态,课堂教学的其他环节也就很难进行。因此,良好的导课语是一堂好课的必备条件。介绍一个故事、一副对联、欣赏一幅插图、设置一个悬念、演示一个实验,好的导语会像磁铁一样吸引学生强烈求知、课堂引入就会掀起一个小高潮。如:在教学《普罗米修斯》一文时,我是这样导入的:“同学们,喜欢看电视剧吗?喜欢当演员吗?现在有机会了。‘九甲小学电视台’想拍一部神话题材的电视剧,内容都确定了,就是今天我们要学的《普罗米修斯》,演员就是你们。愿不愿意?”同学们高兴极了,有的甚至认为真的要拍电视剧。我接着说:“同学们,要想演好戏,就要把课本读熟,情节弄明白,剧中的人物是哪些,是些什么样的人?都要了解得清清楚楚,谁读得最有感情,体会得最深,就可当主角。”这样,同学们读书的积极性真正被调动起来,整节课,同学们熟读课文,积极动脑,加动作,编台词,以课文为基础,又有所创新,学得很积极。

一篇好文章自然要一个引人入胜的开头,更需要一个精彩的结

尾,古人用“凤头”“豹尾”喻之。一节课的结尾也非常重要,只是未引起教师足够的重视,往往采取千篇一律,草草结束的办法。起如爆竹,结如鸣钟。其实我们可以尝试以点评课文、课文续写、排演课本剧等方法结课。比如教学《生命 生命》一文时,我是这样结尾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让有限的生命体现无限的价值。下面请结合课文谈谈你将怎样做,才能使你的生命更加光彩有力?以片言只语表达自己的阅读感受,从较新的角度切入、用语简洁优美。这一训练既活跃课堂气氛,又可带动学生深入研读课文,提高鉴赏能力,从而获得兴味盎然的学习效果。

2、突破常规,选好突破口,教出新意

教师顺着课文段落先后,从段首依次分析至篇末,这种教法虽有普遍适用的价值,但是一味拘守,也会淹没某些课文的特色,还可能使学生的思维形成定势,难以生动活泼地发展。教学环节是课堂教学的组成部分,如果一堂课是一串项链的话,那么一个个教学环节就是项链上的一颗颗珠子。在现实教学中,我们不求也不可能每颗珠子都发光,只求某一颗珠子能出新意,出亮点。《自然之道》这篇课文是以作者一行人在海岛上所闻、所见、所做、所想为线索,描写了小海龟群离巢入海被食肉鸟啄食的惊心动魄的冲突场景。揭示了大自然万物都有生存之道,躲避灾难之本能的秘密。我在教学时是这样突破的: 初步接触课文,就感到文中有几处关键性的句子:一是向导说的话“叼就叼吧,自然之道,就是这样的”和“向导一边走一边发出悲叹:如果不是我们,这些海龟根本就不会受到伤害”。二是我们很快明白:

“我们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到底从哪个句子着手比较有利,我进行反复分析,如果一开始就抓向导的话,那么学生还没有理解课文内容,在此基础上就要揭示自然之道的道理,脱离学生实际,而且这样设计对学生而言,难度很大。于是我从我们的感受出发,抓“我们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这个关键性的句子,从“我们干了一件什么蠢事”、“为什么说这是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从“这件愚不可及的蠢事我们明白了什么?”找准突破口后,我按照这个思路设计教学过程,应该说这条主线比较清晰的,也能符合我们班学生的实际,教学下来,还是比较可行的。

3、面向全体学生

课堂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承认个体差异,因材施教。要使每个学生的基本素质得到全面发展,个性特长得到培育。因此,课堂教学不仅要传授知识,训练技能;还要培养能力,发展智力;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审美情操和非智力因素,发展学生健康人格。要使每一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生动、活泼、主动的发展;要为学生获得终身学习的能力、创造的能力以及生存和发展的能力打好基础。

4、尊重学生,以人为本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又是自身发展的主体。课堂教学既是学生的认知过程,更是学生生命活动过程。学生的主体性,包括其学习的积极性、自主的意识、自理的能力,以及学生的创造性和潜能受到充分的尊重和开发。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面向每一个学生,照顾每一个学生,承认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殊性,相互之间的差异性,真正

语文加课堂(五)
如何让语文课堂焕发新意(1)

如何让小学语文课堂焕发新意

新化县上梅镇白羊坪小学 谭文娟

江泽民主席多次强调“: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语文是一门内容十分丰富工具性很强的学科,教好这门学科,教师一方面要对学生进行语文基础知识的传授,指导他们学习语言知识、文学知识、语法常识等,另一方面要对学生进行生存质量、精神培养和指导,让他们在这个丰富多彩的社会里能拥有灿烂的人生。因此,语文教学既要教学—教知识,又要育人—育人品。除了培养学生语文的工具性功能外,还要培养语文的人文性功能,即进行民族精神教育、励志教育、创新教育等几个方面。其中创新教育则是教育学生要拥有创新意识和探索理念,创新是人类进步的源泉,没有创新,人类就不会进步。那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及能力呢?

一、教师要更新理念,转换角色

近年来,语文课程改革蓬勃进展,目的是发挥学生的潜能、发展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培养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人才。但是,在我们的教学中还存在着两种情景:一种是传统的教学方法根深蒂

固,以教师为中心、课堂为中心、教材为中心,教师讲授知识,学生接受知识的“满堂灌”的旧课堂,这样的语文课枯燥、沉闷、课堂效率低;另一种是实行新课改后,教师将传统的方式“一刀切”,彻底抛弃旧方式,将课堂开放无“度”,片面提倡探究式学习,用提问法、讨论法、表演法等方式,把语文课上成了不伦不类的美术课、音乐课、活动课等等。

这两种课堂情形都是与《语文新课程标准》格格不入的,要实现语文创新教学,首先,必须转变教师的理念,用新课程武装自己,把握住课程改革的“度”;其次,要转变教师的角色,教师不再是课堂的唯一主角,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指导者,不能站在高高的三尺讲台上,而应该走下讲台,走进学生中,成为学生的朋友。

二、设臵情境,开启智慧

情境往往会起到渲染环境、烘托气氛、突出主题的作用。在语文课堂上,合理而恰当的情境设臵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课堂效果。具体可运用以下几种方式:

(一)多媒体的充分利用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达,如果语文课堂恰当地使用多媒体教学,向学生展示一幅幅精美绝仑的画面、一首首激情澎湃的诗歌朗诵、一曲曲动人的美妙音乐等等。运用多媒体比老师空口讲解要生动得多,也更容易吸引学生的兴趣,将学生带到一个个具体的情境,身临其境,【语文加课堂】

更加深了对生活的理解。如学习小学五年级老舍的《草原》这篇课文时,如果按照传统的教学形式授课,课堂就比较沉闷,因为我们班的孩子都来自农村,没有一个人亲眼看到过草原的景色,学生无法切身的感受草原那种蓝天碧草,让人沉醉的美景。如果利用多媒体,制作几张内蒙古草原的图片,以及一段他们招待客人的视频,让学生有个直观生动的感知,学生的热情就高涨起来了,对内蒙古草原的风土人情充满了无限的向往之情。,老师再因势指出,写景一定要能抓住景物的特点来写,才能让读者如临其境。当然,是否要用多媒体教学,还得根据实际情况来定,不能让多媒体唱主角,让学生成为一个单纯的看客,失去了思考的空间,这样反而会弄巧成拙。

(二)充分发掘学生的才能

虽然不能把语文课上成艺术课,但适当地突显学生的才能,也能巧设情景,让课堂充满活力。比如在上马丁〃路德金的《我有一个梦想》时,如果老师按照传统的字、词、句、篇、单、段落结构、主题思想的思路讲解,这堂课就会讲得干巴巴的,没有新意。如果能够把本堂课当作一个真实的演讲现场,那效果就不同了。主题不限,学生把这当作自己的一次演讲,有的畅谈自己的理想,有的评议当下的时政热点,有的讲述自己看过的一本有价值的书等等。通过设臵亲身演讲的情景,学生对演讲的要求以及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有深刻的体会,下课了还意犹未尽。将艺术和语文教学结合起来,充分创设情境,既有利于

发挥学生的特长,又有利于语文课堂的教学,寓乐于教、事半功倍。

三:张扬教师个性,发挥人格魅力

自古以来“身正为范 学高为师”,教师不仅要传道、授业、解惑,而且教师是学生的榜样,是学生模仿的对象。俗话说:教师必须为人师表,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是学生的标准。特级教师斯霞说:“语文教师如能具备一口普通话、一手好文章、一笔好字的基本功、有比较丰富的自然常识和社会常识、并能懂得一些心理学和教育学,那么上起课来就能得心应手,教学质量的提高也就有了保证。”教师必须以人格魅力吸引学生,以专业水平促进教学。

有位文笔很好的语文教师,经常在报刊和杂志上发表文章。在他的语文课堂上,他就把自己发表的文章拿出来给学生欣赏,有时请课代表朗读他的文章,有时放录音。他并不要求学生怎样去写作文,但是他班上的学生语文成绩每次都是全校第一,而且有几位学生的作文也在报刊上发表。这得益于教师的言传身教,身教甚至重于言教,教师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有什么样的教师,就有什么样的学生!所以,教师必须用教育学、心理学的专业理论知识提高自己的教学技能,用语文素质、道德修养严格要求自己,成为学生的楷模!

四:重视课堂导入 激发学生兴趣

教育家于漪说“课的开始,其导入语就好比提琴家上弦,歌唱家定

调,第一个音定准了,就为演奏或者歌唱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一堂优秀的语文课离不开老师新颖、别致的开场白。如果语文老师一进教室,开口就能把学生的注意力迅速集中的话,将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使学生尽早进入学习状态。

(1)课前一支歌:全国特级教师魏书生主张每节课前五分钟唱歌,而且要求唱歌时,心思必须集中,眼睛必须注视着黑板的正中点。他说这样一来可以集中学生的思想;二来吸引了上课的兴趣;三来提高了学生的精神,学生上起课来也精神抖擞;

(2)课前趣味小知识:课前五分钟,教师要求学生讲一个趣味故事或笑话,或者智力游戏或者是目前最热门的话题等等,时间要求不超过五分钟,目的是引起学生的兴趣,顺利过渡到课堂学习;

(3)演讲法:特级教师魏书生的课堂前几分钟就经常采用演讲法或“口头作文法”,要求学生动口,内容不限,只要讲就可以了。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演讲能力,又积累了作文的素材和语文知识,同时也提高了语感能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要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学生喜欢上语文课,才会爱乌及屋,语文能力才会得到提高。

五:水滴石穿 提高写作能力

怎样上好作文课?这是许多语文教师头痛的问题。有些学生高中毕业都无法写出一篇象样的文章来,这也是语文教育的一个缺失。其實,写好作文,全靠平时积累,积少成多,水滴石穿。优秀的语文教师分

语文加课堂(六)
如何打造快乐的语文课堂

长沙市2011年小学语文优秀教研论文评审

浅议如何打造快乐的语文课堂

杨拥华/长沙县榔梨镇 金托小学/410129

摘要:做人做事,快乐是最重要的。孩子的本性是什么?那就是向往快乐,追求快乐。如果我们的教学顺应了孩子的本性,那么我们的课堂能不生机勃勃、充满快乐?“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孩子们动起来了,课堂活起来了,知识在他们的主动建构下自然洋溢活性因子。快乐学习的支柱是学生的探究、发现、成功、对话。在这样的课堂里,孩子们才会乐得其所,学有所获。

关键词:快乐、自主、乐趣、成功

语文教学是语文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构建充满活力的语文课堂,营造宽松自由的学习环境,促进学生自主性的发挥,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打造一个快乐的语文课堂。如何打造快乐语文课堂?下面谈谈我的想法和做法。

一、创设生动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兴趣盎然中学习。

我认为,一堂好语文课应上得学生“小脸通红,小眼发光,小手直举,小嘴常开”。只有当教学触及到学生情感的琴弦,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兴奋起来时,学生才会表现出这种神态。教师走进课堂的首要任务就是要调动学生的情绪,让学生想学、愿学、乐学。

1、精心设计导语。未成曲调先有情,“导语”是一堂课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第一座桥梁,好的导语往往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为顺利实现教学目标创造有利条件。例如教《画风》时,我是这样设计导语的:咱们一块儿去旅游,根据老师的描述把你看到的和听到的用笔画出来。学生边听边根据自己的想象作画。老师接着描述:你们闻到了吗?没有?赶快深呼吸,闻到了吗?这是什么香味?你们听到了吗?远处传来了什么声音?多好听啊!赶快把这些让人陶醉的香味和美妙的声音画下来。学生质疑:声音、气味看不见,摸不着,怎么画?教师随机引出有三个小朋友却能画风。简单的几句话就唤起了学生强烈的好奇心,使他们急于想通过阅读,寻求答案。

2、创设情境。语文教学是一门艺术,它应艺术地展现作品中所描绘的那种意境。语文课文都充满了生活情趣,要让学生体验这种情趣,教师就得努力创设情境,充分发挥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使他们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在教学《白鹅》一

文时,我在教室里挂上丰子恺的白鹅图,在黑板上也画上白鹅,课件中把白鹅厉声叫嚣、大模大样走路、吃饭做成动画效果,仿佛把孩子带进了养鹅场。课一开始,就把孩子的心给牵住了,他们的学习兴趣一下子被激发起来。在整堂课,我以“好一个高傲的动物。”这句话贯穿每一个环节,让孩子体会白鹅的高傲、从容、架子十足。这样教学,学生就会入情入境,内心不断掀起情感的波澜,与课文产生共鸣,从而理解、感悟语言文字。

只有当教师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才会如饥似渴地学习丰富广博的知识。正如孔子所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每个教师都应是一名出色的演员,以丰富有趣的语言、真诚的情感进入每个角色,使学生学有兴趣,学得快乐,学有成效。

二、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我做主,我快乐。

英国教育家斯宾塞在《教育论》中就已指出:“应该引导儿童自己进行探讨,自己去推论。给他们讲的应该尽量少些,而引导他们去发现的应该尽量多些。”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也曾说过:“我认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

事实正是这样:我们不能把世上所有的知识都教给学生,正如我们不能带领他们走遍世界每个角落一样;但我们却能把掌握知识的方法教给学生,正像我们能指点他们迈向我们尚未走过的道路一样。因此,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孩子在自主中学习,使学生成为学习的行动者——我快乐,我要学。

1、交给孩子选择权,唤起自主意识。“选择”,是人的主体能动性的一个重要表现。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运用选择机制,不仅有利于发展学生整体素质,也十分有益于激发学生兴趣,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培养举一反三的应用能力,从而促使他们更自主地学习。一篇课文中,有许多使用确切妥贴、生动传神的好词佳句,不同的学生自然会不同的喜好。所以,我经常让学生挑最喜爱的词句来品赏、交流,读读背背。

2、留给孩子质疑的时间,激发孩子自主学习的兴趣。疑是追求新知的开始,是创新的萌芽。学生多方面的疑,也许是来自老师教学的“遗漏”,也许是学生自读自悟中的“疑惑”,也许是教材中的“空白”或“欠缺”,不管什么样情形,都是学生内化语言文字过程中的一种自觉思维火花的闪现。引导学生质疑解疑,可以促进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中来,激活学生思维及养成求知的兴趣。老师应给足学生质疑的时间,及时抓住闪光点,给予鼓励,并组织其析疑、解疑,还要教给学生质疑的方法。应从一年级开始就非常重视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引导孩子从课题、从词句等小范围处去提出不懂的问题。教师在学生质疑解疑中起到“中介作用”,引导学生处理疑难问题。浅显的问题要学生自己解答;重点的问题组织学生合作探

究解决;难点的问题引导帮助解答;有争议的问题,引导学生读书讨论,最后教师讲解评价。如教学《乌塔》时,学生针对课题进行质疑:乌塔是一座塔么?乌塔是个什么样的人?我抓住学生提出的问题组织大家去读书,去思考,去解决问题。这篇简单的课文就在质疑课题、分组合作学习、对话朗读练习中学完。实践证明,在课堂教学中注重激励学生质疑解难,不仅能提高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悟能力,更重要的是,它能激发学生自主学习,使学生由一个被动者变为一个主动探索者,在语文学习中找到快乐。

三、“以读为本”,使学生体会到语文学习的乐趣。

在读的过程中,一方面是课文的丰富的内涵对学生的熏陶感染,一方面是学生以自己的全部经验对课文作出的多元反应,培养了语言的想象力,形成了良好的语感。学生在读、疑 、思、悟的基础上,动手查一查(资料)、画一画(场景)、演一演(故事内容);动脑编一编(课文后续),谈一谈(读后感想)、评一评(同学作品)等多种形式的练习,在轻松有趣的游戏中潜移默化地积累了知识,锻炼了语言能力,拓宽了思维能力。

四、尊重每一位学生,让学生品味成功的喜悦。

热爱学生, 平等的对待每一个学生,让他们都感受到老师的关心,良好的师生关系促进了学生的学习。教师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应该仔细注意学生的一言一行,尤其是要注意观察那些学困生的言行。教师应该有一双善于发现学生的“美”的眼睛,留心学生某一方面的优点、亮点,引导他们参与学习,发挥他们的特长优势。教师的冷淡、责怪、不适当的批评,往往都会挫伤学生的自信心,而一旦丧失自信心,那么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就会大大削弱,当然对语文学习也就提不起兴趣了,更谈不上快乐。所以,作为语文教师应努力创造条件让学困生在语文课堂上获取成功,尝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让这一部分课堂上的弱势群体动起来,使课堂真真实实地活起来。如何有效提高弱势群体的学习积极性呢?我在教学实践中尝试了分层教学,即经常让一些成绩较差的学生回答一些很浅显的、在书本上很容易找到答案的问题,做一些简单的习题和练习作业,如果答对了、做对了或者答对了、做对了其中的一部分,就立即加以表扬。然后逐步加大训练难度,提高训练要求,让学习困难生在不断的训练中获取点滴的长进,体验成功的快乐。另外,对于学困生我还经常作出一些激励性的评价。例如:“其实你很聪明,只要多一些努力,你一定会学得很棒。”“这个问题你说得很好,证明你是个爱动脑筋的学生,只要努力,你完全能学得好!”“你的看法很独特!”“你的分析很有道理!”诸如此类的评价,不但承认了学生的进步,而且强化了学生的进步,并使学生在心理上也感受到进步。由此喜欢上语文老师,也喜欢上语文课。

五、巧设课后作业,让课内与课外形成良性的循环。

得法于课内,得益甚至是成就于课外。这是语文教学最终的目的。一次语文课堂教学的结束,并不是学生学语文的结束,而应该是一个新的开始。因为,教材提供的只是一个范例,我们的课堂就是力求以一点带一篇,以一篇带一组,因此让学生带着课堂的精彩以及快乐的情绪继续学习语文,巧设课后作业形成课内课外的良性循环显得至关重要。

六、结语:让学生做语文课堂忠实的“回头客”。

也许学生无权选择是否来学校接受教育,但学生有权选择是否喜欢上你的课。所以我认为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有必要清醒地认识到“学生就是上帝”,当学生在你的课上体验到语文的魅力与学习的快乐时,他就会成为你课堂忠实的“回头客”。

每节课都让学生有快乐的回味,就是下一节课最好的开始。语文快乐的源头有很多,令学生回味的可以是老师的轻松幽默或一则引人入胜的小故事;可以是老师的声情并茂或一次针锋相对的交流辩论;可以是老师的真挚赞赏和鼓励或一场紧张却兴奋的小组竟赛;可以是老师的平等和蔼或一回有情景设置的朗读表演„„

总之,最关键的就是要找到教学目标和学生最喜闻乐见的教学形式的切合点,让学生享受语文,快乐地学语文,让语文课堂因快乐而有效。

●【往下看,下一篇更精彩】●

最新成考报名

  • 论语十则高中
  • 壶口瀑布课文
  • 劝学原文高中
  • 施氏食狮史原文
  • 再别康桥原文朗诵
  • 关于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 三峡 三峡文言文
  • 书戴嵩画牛 书戴嵩画牛文言文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