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文档 > 课本 >

善文化的阐述

编辑:  成考报名   发布时间:09-26    阅读:

善文化的阐述(一)
善文化演讲稿

篇一:“善文化”--与人为善,与己心安 演讲稿

与人为善,与己心安

各位朋友,今天我要演讲的题目是《与人为善,与己心安》。今年是我工作的第四年,一路走来,从学生到教师再到如今的岗位,身份在不断改变。一路上虽不能说是荆棘密布,但也是历经坎坷,从浮躁到慢慢变得平静,总是努力在调整自己的心态。

这些年来,风云变幻,多少事物不复当年模样,只是有些东西在我们内心的最深处,恒久不变,一直指引着我们前行。与人为善,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嘉善这座地嘉人善的城市赋予了它更饱满的生命。我庆幸生活在这流淌千年的河边,听着流传千年的故事成长。

曾看到过一个朋友的个性签名,说“做人什么叫成功?就是别人在可帮你可不帮你的时候选择帮助你,这就是你的成功。”这句话的确也没错,但是我认为,当你可帮人可不帮人的时候,选择帮助别人,这才是你的成功,也应该是我们生活中的常态,是我们新时代共青团员共同的价值观。

失败教会了我们感恩。人生就像愤怒的小鸟,每当你失败,总有几只猪在笑。可是我们更应该看到,每当我们失败,总有人伸出手来拉我们一把,不论是陈年老友亦或是萍水相逢,一个坚定的眼神就能让我们忘记忧伤。感谢那些无私帮助过我们的人,因为你们,我们走出了心灵的荒漠;感谢那些批评教育过我们的人,因为你们,我们逐渐走向成熟;感谢那些在我们生命中出现的对手,因为你们,我们才能更快得进步;感谢那些给我们制造困境的人,因为你们,我们才变更坚强。生活教会了我们宽容。生活本就艰辛,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难处,都有身不由己的时候,我始终相信人心向善,得饶人处且饶人。尊重别人的独特之处而能有一种兼容之心是一种宽容;承认别人的长处而常怀赞赏之意是一种宽容;了解别人过失的起因,并给予原谅,常留信任之心是一种宽容;体察别人的痛苦和难处,而抱同情之心,并及时伸出援助之手,是一种宽容„„霍懋征给偷窃学生的一支钢笔是一种宽容;麦克劳德的两幅解剖画体现了校长韦尔登的宽容;苏霍姆林斯基的三朵玫瑰是他对一个摘花小女孩的宽容;四块糖果是陶行知对同学王友的宽容。宽容使我们少犯一些低级的错误,使我们更能看到真相;宽容让我们更能触及别人的心灵,产生心灵的共鸣。

成长教会了我们慈悲。慈爱众生并给与快乐,称为慈;同感其苦,怜悯众生,并拔除其苦,称为悲,二者合称为慈悲。很小的时候,我们就会学着电视里的画面,双手合十,说一句“我佛慈悲”,可是那时候我们不懂。如今我们再也不会这样做了,可是却懂得了慈悲。岁月是把无情的刀,刻下了回忆留下了成长的足迹。80后的我们也许没经历过大苦大难,但我们见证了汶川的地动山摇,舟曲的石沙天降,生命如此脆弱,成长教会了我们慈悲。张爱玲说,因为懂得,所以慈悲。历经成长的我们逐渐懂得了世事无常,历经成长的我们逐渐懂得了天高地厚,历经成长的我们逐渐懂得了虚怀若谷,所以我们变得慈悲。会为别人的痛苦而不安,会为别人的感动而流泪,会为别人快乐而大笑。

纵然我们在善文化的熏陶下,不断成长,然而与人为善非朝夕之事,需要持之以恒,待之以诚。与人为善不是为了听一句感谢,也不是为了得到什么,更多的时候只是为了与己心安。很多时候,我们看到别人需要帮助,如果我们帮了,那么很快就忘记了;如果我们能帮却没帮,那我们一定会常常想起,不能心安。

与人为善,与己心安,不问付出,只求无愧于心,年轻一代的我们,应该背负起善文化传承的重任,愿大爱无疆!篇二:善德文化演讲稿

牛房圈村善德老人善行天下

在2010年度“善行天下——第三届首都慈善”晚会上,***村一位老人的名字跃然出现在获奖名单中,他就是我们村无私奉献的爱心老人***。

***今年81岁,已入耄耋(maodie)之年,是一名退休工人,他的家境并不宽裕,每月1300元的退休金除了维持着老两口的日常生活,还得给老伴抓药治病。走进老人的家,令人惊讶

的是,屋里除了一台17英寸的彩电之外,就再也没有什么像样的家具了。这台彩电是夏老获取外界消息的重要来源。即便是在这样的生活环境下,夏老还是一直坚持着自己行善的信念。每次在电视上看到国内或者国外出现灾情的新闻之后,夏老都会想办法将自己的一点心意寄到灾区,向远在他乡的灾民送去一丝丝温暖。

1998年,黑龙江、松花江一带洪水泛滥成灾,当时68岁的***硬是步行5公里,来到镇政府将自己省吃俭用的500元钱捐了出来。

2008年5月12日,一场突如其来的大地震顷刻间将汶川变成了一片废墟。从新闻中看到一个个无家可归的身影,一个个痛心无助的眼神,****哽咽了,先后三次将自己仅有的2500元积蓄全部捐给了灾区。

2010年4月14日玉树地震,同年8月7日发生在舟曲的泥石流,无情的将一个个家庭拆散,让众多孩子失去双亲,****第一时间伸出援手,送去一片来自老者的温情。夏老当时说,“我真想去和他们一起扛过这艰难地时期”。***最终还是没去成,因为他已经80高龄了。 去年,***被百善镇评为“健康老人”,刚领到的1000元奖金还没有捂热乎,他便捐给了西部母亲水窖工程。

04年的印尼海啸, 05年的越南洪灾,无不牵动着***的心。无论是南方还是北方,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只要有需要,他都毫不犹豫的伸出援手,将自己的爱心传递到每个角落。 要问老人为何能够如此的大爱无私,为何要帮助素不相识的人。这还得从**老年轻时,一段火车上的经历说起。当时他在昌平工业局跑业务,在一次出差去南京的火车上,他生病了,又拉又吐,身体十分虚弱。列车员却忙前忙后,又是给倒开水,又是搀扶着找厕所,悉心照顾他,那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关怀,让老人刻骨铭心。从那时起,老人就一心想要报答列车员的救命之恩。可是偌大的中国要找到恩人谈何容易,于是,他便下定决心要用感恩之心去帮助社会上每个需要帮助的人。

在后来的工作期间,他不顾家人的阻挠,将福利分房的指标让给更加困难的同事,他还将大部分工资寄给越南驻中国大使馆,支援越南战争。

退休后,他知道,每逢开春,北方的好多地区都会遭受沙尘暴袭击,为了能够减少沙尘暴给大家带来的痛苦,老人决定采取种树的方式防风固沙,于是他托本村的村民去张北种了两颗树苗。当得知其中有一颗树成活后,夏老欣慰的说:“哪怕这棵树只能挡住一粒沙子,我也算是为大家尽了一份力了”!

他心系民族危难、他情系他乡人民,他无私奉献,他无怨无悔。

他是一名炎黄子孙,他身上流淌着中华民族的血液,他传承着中华民族的优良美德,他用行动诠释了什么叫大爱无疆。

他是一名已入耄耋之年,子孙环绕的长者,他历经了时代的沧桑巨变,体验了岁月的时光轮回,永远不变的是他那颗温和、仁慈、真诚,善行天下的心。

他是一名党员,他在中国共产党培育下成长、成熟。52载的党龄诉说着老人的忠诚,一颗感恩的心坚定他为人民服务的信念——勇往直前。

他就是这样一位善行天下,无怨无悔的爱心老人——****。篇三:诚善演讲稿

吸收诚善的阳光,做品行健康成长的少年

尊敬的老师们,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今天我很荣幸能在我们“戴小”首届诚善文化节的开幕式上发言,在这里我要感谢老师们对我的青睐以及同学们对我的支持。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吸收诚善的阳光,做健康成长的少年。

入校即可见的山石上刻着你我都认识的两个字“诚善”;走廊两边是你我都能读懂的故事——它的内容诠释着诚善的至理;班级里黑板报,标语,都洋溢着你我都能感受到的诚善气息,

聪明的你肯定懂了:学校苦心营造的诚善文化就是为了我们啊!而如果你还不懂这些暗示,没有关系,校训“诚善”直白地告诉我们:要做一名讲诚行善的小学生!

这些诚善文化中留给我印象最深的是《郁离子》中的一个故事:济阳的一个商人过河时船快要沉了,他看见一个渔夫就拼命呼救,并许诺:如果渔夫救了他,就给渔夫100两银子。待渔夫救上商人,商人却说没有这回事。后来商人的船又沉了,有人欲救,渔夫说出了商人赖账的事,别人愤怒于商人的言而无信,说:“世上还是少一个这样的人好一些!”便撒手不管,结果商人丢了性命。

故事结束了,一句话却回荡在我的耳边:“世上还是少一个这样的人好一些!”由此可见,言而无信在古代就是被人唾弃的恶劣品质,何况现在?因此我们要遵照我们的校训,讲诚信、做善事,要让诚善像一粒种子一样,播种在我们心田里,随着年龄的增长让它茁壮成长、枝繁叶茂。

二年级那个不懂事的我一转眼变成了六年级的少年,五年来“诚善”融入了我学习、生活的点点滴滴。在学校能够及时、认真的完成老师交代的事情;能够和同学和睦相处、互帮互助;在家中,能够做到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为父母减轻负担,同时记住父母的生日及纪念日,为父母献上一份小孝心。在社区,能够爱护社区环境、帮助需要帮助的人,为社区的建设出一份力。一直以来诚善的校训指引着我,严格规范自己的一言一行,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证明:我就是一名讲诚行善的戴小学生。

一词诚善,让我懂得了真理;一个选择,让我改变了品行,一个坚持,让我看到未来。去年,我被评为戴埠小学第一届“诚善之星”。这是学校对我过去言行的肯定,更是对我今后生活的鞭策。我将继续在课堂之善、课间之善、善待同学、善待老师、善待家长、善待自然、善行社会、用餐之善、善待学习、善待作业、善待家庭这十一项的日行一善中,再接再厉,更上一层楼。

同学们,作为祖国的未来和花朵,我们应该怎么做?学校用诚善文化为我们铺了一座彩虹之桥,让我们到达胜利的彼岸。未来是光明的,我们应当向着诚善的光明奔去;花朵需要阳光,我们就应当吸收诚善的阳光,健康成长。我们可以没有金钱,可以没有荣誉,但不可以没有诚善,它是根本的做人之道,也就是我们最大的财富。我们面对诚善,应该毫不犹豫地拥有它,绝不能避开它,拒绝它。同学们,不管你以前是什么样的,从现在开始,让我们一起朝着诚善前进,吸收诚善的阳光,做品行健康成长的少年!下一届“诚善之星”说不定就是你哦! 我的演讲完了,谢谢大家。

善文化的阐述(二)
善文化

善文化是构建和谐校园和社会的基础

体育组: 冯强 五千年的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其中,“善”文化贯穿古今而不衰,它渗入在各民族人民的日常生活之中,融化在每个民族成员的血液之中,成为我国各民族共有的精神财富和精神支柱。我们常说“56个民族56朵花”,每朵花一样开放在祖国大地上璀璨艳丽、斑斓多彩。在这种异彩缤纷的民族文化中有着一个共同的特质,那就是“道”、“善”的精神追求,这已经成为我们中华各民族共同生命的最高境界。

老子说过: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就是说,最善的事物莫过于水,有水就会有万物,水是生育万物之母,她滋养了人类,也滋润了自然界的所有事物,但从不争名夺利,不求后报,只作奉献。老子以水为喻的这种思想也同样是佛教和如家的经典的核心内容之一。

在这个特殊的年代里,人们歇斯底里地“破私立公”结果,“公”没有立起来,“私”却慢慢地疯狂了起来在今天的某些领域不是表现的特别鲜明吗?那些贪官污吏、不法恶商几乎每天都会在媒体上被曝光,成为我们进行现代化建设的一种不可轻视的破坏力量。人,总是私心杂念和七情六欲的,这是人的天性,是不可否认的。因此,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曾有多少的贤哲、大师教导人们从善戒恶,遏制“私心”的膨胀,甚至历代的帝王们也都强调“善事”,用各种法规戒律遏制“私心”的恶变,而不是消灭“私心”只是把“私心”限制在不伤害他人和社会利益的范围之内,并在一定程度上要调动其有利于促进社会发展的某些积极因素。老子以水喻“善”并不是说水善而无恶,它不会伤害人类和自然界的一切生物。它在施惠于人类时候,也会给人带来灾难。我们没有忘记和无视洪水泛滥给人类造成的灭顶之灾的历史和现实。但是关键在于人们是怎样对待“水”的.大禹治水的传说,我们耳熟目祥,它告诉人们只有善于疏导,谁的“善”之本性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和张扬,而使其恶的一面受到制约和消释;如果因为它有恶的一面就去堵截,不去疏通、导流,那只有百害而无一利。同样,教育人遏制“私心”,“主善行道”使人们的心像水那样的清静而湛然,无色透明、清澈不浊,若心灵之“善渊”,空虚清明。,这样,就能做到人与人之间有益相处、人与社会有益相处、人鱼自然有益相处。一句话,就是做好事,说好话,有益于社会、有益于自然。

自先秦始,儒、释、道三大文化构成了中华民族文化的主体,在后来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各民族文化的交合和互动,又形成了各民族在重“道'的基础上,把“仁”“德”“善”三者融合在一起,形成了中华民族文化传统的共性特质,使其内涵更加丰富、深邃。他们殊途同归,铸造者中华民族的精神世界。“仁”“德”“善”三者都是以有益于人类社会发展和进步为最高境界的。儒家主张“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就是说,大学的根本宗旨在于阐明完美、光明的德行,在于使人民收到感化而成为新人,以大道道德上的完美无缺的理想境界。释家强调人的完善是“见性”,它认为宇宙万物都是由因缘和合而成,无常无我,人的完善是对任何显存的现实的超越,以慈悲之心怜悯众生,关怀人的世俗生活,尤其关怀人的欣慰的善恶价值,积极劝善惩恶。释家认为,要达到此目的,必须摈弃一切俗念,止恶修善。足见,儒释道三家的理念是有相同之处的。事实上,在我国各民族群众的日常生活中,这种理念和思想无处不由、无视不在。例如,藏族人民以注重“和善”为核心的伦理思想,要求人与人之间相互关心、相互帮

助、以诚相待、和睦共处;在对待任何事情上要秉心正直、诚实恭让,处处为他人着想,时时力戒私欲等方面,都与道家主张的“善”,儒家的“仁德”是相通的。儒家的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德不孤,必有邻的思想,强调要跟有仁德的人住在一起,如果选择的住处不是跟有仁德的人在一起,怎么能说是聪明的选择呢?只有有道德的人,才是不孤立的,必定会有与其相互往来和合作共事的人们。在藏族群众中脍炙人口的萨迦格言无不闪烁着“善”的精神,“德”的光影。他教会人们“要使自己有幸福,首先利人莫忘记。助人为乐真君子,不是君王胜君王。”个人是群体中的一份子,个人的幸福是寓于在群体之中的,没有大家的幸福,个人也不会有幸福的。与人为善,至善如水,才是我们做人的最高境界。藏族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真理:凡舍己为人必有大德,有大德者必“不孤”。故事说的是古代一位国王的儿子因对其父王不关心百姓疾苦,只顾自己享乐的行为十分不满,整天沉默不语,只念“嘛尼”度日,其父王问他为什么?不管百姓的疾苦和灾难的,这一点上我就不高兴。后来,国王,国王接受了儿子的意见,并将王位和所有财产分给了百姓。在儿子做国王的日子里,为民除害,施惠于民,人民群众衷心拥护他,使一个衰败的国家走向了民富国强之路,甚至使他已经使命的双眼恢复了视力,失去的“如意宝"也原原本本地回到了他的手里,充分体现出做好事,说好话,佑众生的“善”必有善报的思想。事实上在藏族、蒙古族、土族,乃至伊斯兰民族文化中也无不洋溢着“善”的思想。他们都在强调人生在世,任何东西都不是自己的,名誉金钱也是身外之物,要取之有道,得之有理,用之有度,不可贪而无言。只有知道满足,才不会遭辱身之祸,只有廉洁自律,才能心静神怡,免遭亡身之灾而终身天年。

今天,我们进行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相联系的,民族传统文化中的“善”文化,正式我们取之不尽的精神养料;我们今天提倡的幸福、健康长寿,都无不与善德有着密切的联系。我们常说的心宽体胖,就是指一个人品行端正,与人为善,光明磊落,他心里就没有鬼,没有担惊受怕的事,心底坦然,即使是遇到烦心的事,也能以乐观平常的心态去对待,而不至于心神不定,更不会胆战心惊,神不守舍,所以他才能“心宽体胖。这种思想在伊斯兰民族文化里也十分突出,例如纳天课构件

老子说道是宇宙的本源是自然规律,是人类社会须不可离开的东西。因此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在这四大中,人居其一,他们的关系是,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而道则按照自己的样子行事,即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是说宇宙的本源”道“首先生出一种混而为一的元气,接着由这种元气产生

出阴阳二气,再由阴阳二气亲和交流,产生第三种物质,即和气,和气则生万物。可见,只有阴阳二气的亲和激荡达到平衡,才能构成和谐的统一体。人类和谐的根源

、家庭的和谐,人生的和谐。这就是说”道“是时间和空间的一个”大和“体其核心就是和谐。可以想象,一个民族一个地区,乃至一个国家,如果失去了善的本性,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人与自然之间,没有”善虽不吾与,吾将强而附。善的精神和态度,就必然会出现相互吞噬,尔虞我诈,贪婪横溢,民不聊生的悲惨景象;因此老子说:“天地相合,以降甘霖,人莫之令而自均。如果天地不相交,阴阳不相合,暴风骤雨必至,天灾人祸必来,万物必殃,哪会有天降

甘霖,滋润万物,哺育众生,大地五谷丰登,民富国强?正因为如此,我们中华民族历来都十分重视”善“的教化,不论在各民族的历代古典中,还是在各民族的民间传说、故事、格言、谚语中,都无不洋溢着”善“思想和观念。荀子就说过:“见善,修然必以自存也,见不善,然必自省也,善在身,介然必以自好也.他教导人们见到善的东西要认真学习,还要有条理的反省、检查自己;看到不善的事情也要反省自己,改正自己的不足;自己有了好的德行修养,一定要珍惜它,并坚定地保持和坚持下去;自己不良的品行,像被玷污一样感到厌恶一定摈弃它。 儒家实现人的完善是“尽性”,它强调道德是人的本性、本质,认为人的完善也就是德行的完善,德行的完善,就可以达到天人合德的境界。从而会“从心所欲,不逾矩”。到家则是强调实现人的完善,在于“保性”,宇宙万物都是自然的存在,自然存在本身就是完善的存在。人的完善,就要保持自己本性的纯真、个性的独立,在与大道的同一中获得精神自由。佛教认为要实现人的完善在于"见性“。所谓”见性“,就是宇宙万物都由因缘和合而成,无常无我。人的生命价值”就在于对人的本性的觉悟,只有觉悟了这一本性,人才能也必然会实现生命的永恒与不朽。儒道释三家的文化冲突与互补,共同构建善的伦理思想,增强了善的道德感染力。今天,我们要进行各方面的社会变革,实现社会的全面进步和发展,就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社会矛盾和问题,文化建设显得十分重要。我们必须发掘和弘扬中华民族的“善文化,善于从传统中吸取新的营养,比如在各民族的家训中就有劝人为善的名言警句,它是前任向后人传播修身、治学、做人、处世道理的基本形式。

善文化是构建社会的基础因此更是一个学校和谐发展的基础。我相信并坚信只要学校每位老师做到“善”,学校的未来将更辉煌。

参考文献:善文化是构建社会的基础

、【善文化的阐述】

20112年1月8日

善文化的阐述(三)
附小善文化建设实施方案

阜师附小善文化建设方案

【学校概况】

江苏省阜宁师范附属小学位于盐阜革命老区、美丽的射阳河畔,创建于1954年。学校2000年被省教育厅评为“江苏省实验小学”。多年来,我校坚持弘扬“至善”文化,以人为本促进学校发展,办学特色日益彰显,办学品位不断提升。学校积淀成“固本创新、追求尽美”的学校精神,“天下大事、必作于细”的校训,“为生命成长奠基,为学生明天教育”的办学理念和“回归理性、关爱人性、彰显个性”的办学思路,致力于打造“会学习、会研究、会合作、会生活、有思想、有本领、有爱心、有幸福”的“四会四有”的智慧型教师团队工作,形成了“自主、开放、有效”的校本教研机制,逐步达到“校园数字化、教师专业化、学生个性化、学校特色化”的办学目标。学校先后荣获“盐城市电化教育特色学校”、“江苏省电化教育示范学校”、“盐城市教育工作先进集体”、“江苏省平安校园”、“江苏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先进集体”“江苏省平安校园”、“江苏省绿色学校”、“江苏省体育传统项目学校”等荣誉。

【善文化阐述】

善,本义“吉祥”,做形容词用有“完好、共同满足、吉、美好、善良、慈善、应诺、慎重、高明、熟悉”等义项,做动词用有“擅长、修治、羡慕、认为好、赞许、友好”等义项,做名词用有“好人”义。还有“好好地;多;常;易”等义项。“善”具有深刻的伦理学、哲学和佛学内涵。中国传统伦理有丰富的劝善内容,如《太上感应篇》等。《吾思/圣神贤》诗曰:深思熟思,必有奇思。信师行师,自可名师。圣学博学,方成绝学。知善致善,是为上善。性勿恶,形勿舍。省勿止,神勿折。

第 1 页 共 7 页

学校实施“善”的教育,就是要让心灵从身体、自我的限制中走出来,一次次的用身心去证明、体验善的境界,在生活中、在自己的生命中,让自己整个身心远离恶的包围、进入善的圆融世界,让一个人的心灵彻底质变的过程。

学校打造善文化,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思考。

1.善文化理念 学校善文化建设坚持“厚德至善,乐学博爱”的理念,通过善教育,打造善文化,让师生存善心,行善举,做善人。

2.善文化定位

“善”是美好的象征,意为品质淳厚、心地仁爱。以“善”、“爱”、“乐学”、“友谊”、“感恩”等主题元素为资源,紧扣我国源远流长的“善文化”,在全体师生中积极倡导存善心、行善举、做善人。

3.善文化目标 让充满生机的校园里处处洋溢着“善”文化的浓厚氛围,让全体师生存善心、有善念、行善举、做善事、成善人、扬善学。

【善文化的阐述】

存善心,是指具备一颗善良之心,相信我心本善、善心永驻; 有善念,是指拥有善的信念,不为名利所动、不被功利所驱; 行善举,是指躬行善的举止,一言一行、待人接物应避恶从善; 做善事,是指多做善的事情,不以恶小而为之,不以善小而不为; 成善人,是指以古今善者为榜样,成就仁爱之心,成为厚道之人;

【善文化的阐述】

扬善学,是指将中华民族的善文化弘扬传播、发扬光大。

4.培育善的精神 善不仅要求在学生身上,而且在学校领导、教师、家长身上更要体现出善的思想,善的行为,善的文化。

第 2 页 共 7 页

学校对学生的善提出四个层次的含义:一是不做坏事;二是做好该做的事;三是经常做善事;四是制止别人做坏事,帮助其改正。同时对教师提出“善点”,对家长提出“善导”,对学生还提出学习上的“善学”;对每个人提出“善孝、善待、善行”的教育理念。 善点:即善于点拨、点化、点燃。教师应用教育智慧点拨学生成长知识、点化学生行为思想、点燃学生成功人生。 善学:即善于预学、独学、对学、组学、群学。让学生培养预习学习的习惯,独立自主的学习能力,并且能与同学进行有效的两两对学、小组学习和群体学习。 善导:即善于引导、教导。家长对孩子要和蔼的循循善诱,要正确的行为引导孩子,正确的思想教导孩子,拒绝怒骂、体罚等粗暴教育方法。 善孝:百善孝为先。孝除了回报父母的养育,对父母的肯定,尊重父母的指令意愿行事之外,还要做好自己,立身扬名,让父母为之骄傲,不为儿孙所苦所累,担惊受怕,此乃大孝也。 善待:善待别人,就是善待自己。善待同学善待亲人善待自己,善待每个人,善待生命,善待大自然。 善行:日行一善,善行一生。让所有的学生、老师、家长能日日做一件小小善事,日月积累,使人心存善念,与人为善,善行一生。

【善文化建设措施】

一、建立善文化建设领导小组 为了充分挖掘善文化资源,构建以“善”为主题的校园文化,学校建立以校长为组长,以有关成员等为组员的善文化建设领导小组;组建善文化建设工作小组,明确专人具体负责带领语文老师搜

第 3 页 共 7 页

集、整理善文化教育资源(从家长、学生、教师中征集),编辑善文化校本教材;学校将善文化教育纳入学校工作。各类计划制订和实施过程中都要贯注善文化教育,积累善文化资源,学生管理要“以善定规,以善导言,以善立行”,课堂教学更要循循善诱,在实践中发掘和光大善文化。

二、构建校园文化平台

(1)打造校园文化环境。 在一进校门就能赫然看到“向善、求真、尚美”的校训;学校南门左侧开辟为艺术墙,设计“善”的标识,体现“善”文化教育的核心理念;在教学楼每层走廊墙壁上悬挂以“善”文化为主题的图片、书法作品宣传语(由老师、学生、家长、教育专家及社会知名人士书写);把校园右侧的围墙开辟为以“善文化”为主题的文化墙;在教学楼1—5楼每层楼梯口分别起一个能够反映“善”文化特点的名字:“知善”、“行善”、“乐善”、“至善”。学校的“善文化”长廊悬挂着“择善人而交,择善书而读,择善言而听,择善行而从”,“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等善言善语;让教师、学生一进校门就能感受到“善文化”的芬芳扑面而来。在门厅两侧的教学楼的墙壁学校精心撰写了《孟子〃滕文公》上下篇章的精彩片段,雕刻了一面“百体百善”书法墙。同时学校赋楼房以“善”名,标“善”念于校园,给教学楼、办公楼等主体建筑及主干道起一个能够反映“善”文化特点的名字,如知善楼、行善楼、本善楼、立善楼等等。在校园的醒目处,科学设计标识出一些浓缩的体现“善”文化教育的核心理念,诸如“存善心、有善念、行善举、做善事、成善人、扬善学”等口号,“继承善的传统、推行善的教育、弘扬善的文化”等标语,让充满生机的校园里处处洋溢着“善”文化的浓厚氛围,使校园真正变成了师生们学习文化、养成道德、提升思想

第 4 页 共 7 页

的“善园”。

(2)构建“善文化”教师队伍。

硬件上的打造旨在给学生一个轻松接受“善文化”教育的氛围,教师队伍的博雅则为学生成长提供了更为便捷之路。

学校教师文化以打造“善文化”为核心,进而使教师具有高尚的职业理想和信念、高品位的职业境界、强烈的责任心和使命感、先进的教育思想、强烈的自我发展意识、踏实而严谨的工作作风和独特的个人魅力。学校重视对教师队伍的培养,从提升教师的教育观念到教师的行为文化的塑造,尤其是“善文化方面”的培训要纳入校本培训计划。学校将定期面向全体教职工开展“善文化”讲坛活动,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等多种形式,让教师更直接地聆听或直接感受善的真谛,加深对“善文化”教育的理解。学校要求全体教职工关心善文化,阅读有关善的著作,如《大学》、《论语》、《学记》、《师说》等,并要求每位教师完成一定数量的研究学习心得。

三、构建新颖的课程文化平台 中国的善文化源远流长,善格言警人警世,善人、善事、善举枚不胜举。因此,筛选善历史、善典故、善格言、名善人,搜集新善举、新故事;编写既有地方特色,又切合师生实际的《善文化教育读本》,把善文化教育纳入学校课程体系,要求教师们深入挖掘善的哲理,并及时深入地加以讲解,对学生进行有意识地启迪和引导,使每一位学生都真正理解了“善”的核心内涵。讲授“善”的知识、倡导“善”的观念、传播“善”的文化。

四、充分实施活动课程

以“活动教育”为核心,激发学生学习“善文化”的兴趣,是实现传统“善文化教育”与德行教育整合的有效手段。学校将以“为善教育”研究作为学校核心德育课题,进一步在活动教育理论的指

第 5 页 共 7 页

善文化的阐述(四)
善文化培训心得体会

学以致用——善的力量

又一次参加了吴春荣老师的精彩培训后,我从中汲取了两个关键词:修炼、大爱。于我而言,不是君子,也非小人,对自己的评价,只是一个“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普通人。我本来就有一颗向善的心,老师所讲的很多内容,对我而言只是一个补充的过程,观念原本既有,多与少的区别,且平日里也经常有感有悟于各种箴言哲理。所以,训练之前,知道成功的人都有自己特殊的坚持,却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还没有成为那样的人,带着这个困惑,我参加了训练班,来“领教”这位教授。最后,我的收获源于——“修炼、大爱”。

平日里的三分钟热度、三分钟感悟,在这里找到了合理的解释。好的品质和性情是人人都向往的,却不是一日之功,即便是佛也需要修炼身心。以前的我经常会有好的开始,好的创意,却因为懒惰、忽视、不理解和各种不尽人意的困难而没有很好的坚持,没有把它重复执行成制度;也没有认真地反馈,反复的推敲,已达到精益求精;以至于工作、生活、甚至教育孩子都没能做到有效的言传身教,达到预期的目的。没能踏实的做好每一件事,更多的追求表面的东西,讲求客观的困难是症结所在。通过学习,我体会到了,人不可把物质欲望看的过重,那样的话,进步会有止点。一点一滴好的积累,一时一刻爱的沉淀,久而久之,很多事情便顺其自然。心中有大爱,一切也就

变得无所谓,然后,一切进入良性循环:理解——信任——和谐——更加理解——更加和谐——更加信任。还有相互吸引的法则,只要你想这样,肯定发生奇迹。

老师讲述的很多很多向善的东西和至善的理论,当然都给予肯定,以前我在临床科室工作,和各种病人直接接触,我深刻理解每个病人都需要被理解、被重视,你的一个眼神、一句问候、一个微笑都可以化解他身体的不适。现在根据医院发展需要,我有更换了一个岗位,我要及时转换身份,主动适应工作,多学习,热情对待公司员工和客户,一心向善,我又学会了修炼自己,我深信我投射出去的终有一天都会反射回来,终有一天我会使自己成为一只雄鹰,让飞翔成为自然,去更广阔的天空翱翔。

齐丽娟

2015年1月25日

善文化的阐述(五)
善文化

课题:校园善文化 第一章 善待他人

第三节善待老师

时间:

课时:第一课时(共两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领会 “一日为师,终身为父”“亲其师,信其道”的道理。

2、怎样善待老师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验老师的辛苦,学习老师的无私奉献精神

教学重点与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理解老师

教学难点:从情感体验,启发学生以自己的感受理解体验老师的感受,促进学生道德认识升华。

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展示:老师的一天

学生发言回答,引入新课

二、学生小组讨论:老师在一天中都干了什么?

三、小组讨论:作为学生,我们应该怎样对待老师

【七嘴八舌】

教师小结:要正确理解老师,善待老师,看到老师的主流是好的,理解老师有缺点也是正常的。不要要求老师太理想,太完美,相信老师也时时处在不断的提高之中。要理解、原谅老师偶尔的失误,并在这

老师辛辛苦苦,尽心尽力地教导你,无论如何不该对老师不满,而【善文化的阐述】

“亲其师方能信其道”。对老师,应当尊敬他,感谢他。多看老师

二,关键是自己要做个好学生。没有哪个老师是愿意与学生搞僵的,没有哪个老师是不喜欢好学生的。做为学生,应当主动与老师沟通,

多亲近老师,多主动向老师请教学问。一个老师回答得不理想,可多向几位老师请教,一次没听明白,可以多请教几次。主动向老师提出疑问,跟老师展开讨论,学习得才扎实、透彻。

三,要主动地帮助老师调解好与同学的关系。一个充满爱心的教师,会把爱洒向每一个需要关怀的心田,能在课内课外和学生和谐沟通,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有时师生关系紧张,老师心里也不畅快,也很

想改善。但由于关系不睦,很难坦诚沟通。这时,同学的规劝,同学

【小品表演】

《老师的“管教”》。之后让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学会站在老师 的立场来思考问题。体验老师的内心世界,让学生懂得老师的良苦用心。【善文化的阐述】

期望: 在学习生活中,我们要时时处处尊敬老师,善待老师

【善文化的阐述】

善待老师,才会有一个快乐、幸福、成功的学生时代。为你一生的发展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

在配乐诗朗诵《老师恩》中结束教学。

课题:校园善文化 第一章 善待他人 第三节善待老师

时间:

课时:第二课时(共两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领会 “一日为师,终身为父”“亲其师,信其道”的道理。

2、怎样善待老师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验老师的辛苦,学习老师的无私奉献精神

教学重点与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理解老师

教学难点:从情感体验,启发学生以自己的感受理解体验老师的感受,促进学生道德认识升华。

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

利用一个小故事导入新课

二、学生小组讨论:听了这个故事,我们有什么感想?

三、小组讨论:1.如果你是这个学生,你怎么想,怎么办?

【七嘴八舌】

2.如果你是这个老师,你怎么想,怎么办?

小结:有志不在年高,有学问不在身高。小刘老师是华师大的高材生,来教你们是完全胜任的甚至可以说是高射炮打蚊子。她对你们说愿意

把你们当作弟弟妹妹来对待,这是仁者的胸怀,你们也可以把她当姐姐。但是,当她走上了三尺讲台,担任起教材和你们之间的桥梁的时候,她就是一名光荣的老师,她是知识的引领者,是你们学习的组织者,还是你们学习困难时候的解惑人。她可能存在初为人师的羞怯,也可能缺乏一种威严,但是这些都不能成为你们不敬重老师的理由

比海洋广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加广阔的是人的胸怀。

渲染气氛,师生同唱《每当走过老师的窗前》中结束教学。

●【往下看,下一篇更精彩】●

最新成考报名

  • 论语十则高中
  • 壶口瀑布课文
  • 劝学原文高中
  • 施氏食狮史原文
  • 再别康桥原文朗诵
  • 关于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 三峡 三峡文言文
  • 书戴嵩画牛 书戴嵩画牛文言文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