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文档 > 课本 >

赶考西柏坡

编辑:hongyaping  成考报名   发布时间:04-17    阅读:

  赶考西柏坡

  赶考,一种与隋唐的科举制度同步出现的社会现象,千百年来,成就了多少仁人志士的梦想.下面是www.chinazhaokao.com中国招生考试网小编整理的赶考西柏坡,供大家参考!

  赶考的西柏坡

  莫壮才 赶考西柏坡

  赶考,一种与始于隋唐科举制度应运而生的社会现象,千百年来,成就了多少仁人志士的雄才大略,也曾留下了多少让后人刻骨铭心的历史悲歌和隽永心怀的绵绵眷恋。然而,笔者在西柏坡,却读得有生以来一种深切地震撼并长怀心头上的赶考、一种承载着民族振兴时代使命与历史凝重的赶考。

  西柏坡,一个位于太行山东麓、滹沱河北岸柏坡岭下的小村庄,因为它曾经是中国共产党人夺取革命胜利的最后一个农村指挥所而闻名于世。但更能让后人崇仰的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用睿智、务实和胆魄,在这里从容应对历史赶考以及这种赶考所孕育的“西柏坡精神”。

  在当年中共中央大院的西北角,有一间显得修长、面积莫约百余平米的房间。这是一间由中央工委自己动手建造的普通大伙房,后来因为中国共产党在这里召开了具有重要历史意义和深刻影响的七届二中全会而成为历史的永恒。会场中间挂有毛泽东、朱德同志的相片,墙两侧是八面鲜红的党旗,一张藤椅和在它前面一张长桌,就构成了会议的主席台;主席台下边是数十张参差不齐、工艺粗糙的椅子、凳子;主席台对面的墙上是一张由当年中央军委作战室参谋刘长明绘制、现已有点发黄的敌我战略形势图。光阴荏茬,半个多世纪弹指一挥间。但这里,风物依然。它们总是不改初衷地向人们诠注着中国共产党人那段与时俱进赶考的历史:

  小至一个人,大至一个政党、一个民族,从诞生的第一天起,就必定会面临各式各样的考试,从容赶考并得高分是它生存的前提条件。中国共产党作为一个与自己的民族同呼吸、共命运的政党,首先遇到的考题就是争取民族独立,推翻压在中华民族头上的“三座大山”,把四万万同胞从水深火热之中解放出来。面对这样一个关系到社会、经济、政治的重大考题,中国共产党人前仆后继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探索和伟大实践。其间,毛泽东同志先后奉献出来的《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中国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答卷,从理论上破解了中国的基本国情、争取民族独立主要依靠力量、中国革命方式乃至革命的发展道路等重大现实问题。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不但具有坚定的理论创新勇气,更以超凡的胆识、务实的作风以及百折不挠的毅力从事和领导中国革命的伟大实践。尽管推进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中,有过严重挫折、有过严重失败,并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但是,能够告慰历史、告慰人民的是,中国共产党人赢得了这场赶考,从理论与实践上实现了马列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的结合,缔造了中国工农红军,创建了以井冈山为标志的农村革命根据地,找到了中国革命的发展道路:建立农村根据地、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革命的胜利。

  与发展着的社会相同步,时代总是赋予赶考新的内容。抗日战争爆发,处在危难之中的中华民族又一次给与自己共命运的中国共产党人出了一道考题:众志成城,共赴国难。中国共产党人不负众望,发出并率先垂范地建立最广泛的抗日统一阵线,以民族大义为重,与国民党再度合作,改编中国工农红军,开赴抗日前线。八年抗战,血与火交融,中国共产党始终作为抗日的中坚力量,高高地举起抗日大旗,紧紧依靠人民、发动人民、组织和领导人民,把抗日的熊熊战火从平型关很快燃烧到晋、冀、鲁、豫等广大地区以及大江南北。创造了许多抗日经典,如敌后武工队、吕梁英雄传、铁道游击队、平原游击队、狼牙山五壮士、地道战、地雷战、沙家浜等至今依然脍炙人口,让人肃然起敬。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浴血奋战,付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终于赢得了抗击倭寇的胜利,又一次赢得了赶考的高分。

  随着抗日战争的胜利,光明的中国和黑暗的中国两种命运的决战这样重大的考题,又一次摆在中国共产党人的面前。中国共产党的政治抱负、实现政治抱负的坚定实践,以及这种实践对民族和社会的划时代贡献,使历史和人民又一次共同选择了中国共产党。

  中国共产党人从容应对中国两种命运的决战,使中国革命战争的形势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对敌战略反攻的条件已经具备。在即将取得全国胜利、自已将成为执政党的时刻,毛泽东等中国共产党的先辈们想的更多的是,如何应对成为执政党后可能遭遇的各种赶考。

  于是,在许多场所,毛泽东反复告诫党内同志,我们决不做李自成,我们一定能够跳出周期率,并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发出掷地有声、现已广为流传的赶考誓言:“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中国的革命是伟大的,但革命以后的路程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务必使同志们继续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毛泽东这一赶考誓言,源于中国共产党人领导中国革命的伟大实践,源于夺取全国胜利后可能出现的问题以及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的深刻思考,是集体智慧的结晶。它历史地成为中国共产党成为执政党之后的生命源泉—“西柏坡精神”。

  中国共产党人赶考,总是与民族的命运血肉相连。早在七届二中全会之前,就已着手土地改革问题。因为他们深刻地认识到,中国最根本的问题是农民问题,农民最根本的问题是土地问题。实现耕者有其田,是千百年来中国农民的亘古梦想。

  在西柏坡西岸边,有一块较为平坦的坡地,它见证了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召开的第一次全国土地会议。这个在全国解放前夕召开的会议,诞生了中国共产党第一个土地法规--《中国土地法大纲》。这个闪烁着马列主义思想光辉的划时代文献,吹响了彻底推毁封建性及半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的战斗号角,先在占有全国人口37%的解放区直至解放后在全国在掀起了轰轰烈的土地改革运动,成为几千年历史上一次翻天覆地的社会大变革,千百年来中国农民的梦想终于在中共产党领导下得以实现。美国人韩丁在《翻身—中国一个村庄的革命纪实》一文中,对《中国土地法大纲》做了这样的评价:中共发布的土地法大纲,在中国内战期间的影响,“恰如林肯的《黑奴解放宣言》在1861年至1865年美国南北战争期间的作用。”

  中国共产党为人民谋利益,从封建的生产关系中解放出来、翻身做了主人的广大解放区的农民,由此衷心地感激共产党,拥戴共产党,纷纷加入解放战争的行列。据史载,三大战役支前民工高达880余万人次,手推车140多万辆。其中,淮海战役有220万民工开赴前线,支前大小车辆40多万辆。时任华东野战军司令员陈毅将军对人民的支持做了深情的表白:“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

  西柏坡纪念碑,位于西柏坡制高点,是1993年河北省国防科工委为纪念毛泽东同志诞100周年而捐建。纪念碑为六面体,浅红色花岗岩贴面,碑体顶部是三面党徽托起的三杆枪,它象征着中共产党领导革命武装,用枪杆子打出新中国的丰功伟绩。拾级而上,邓小平同志亲笔题写碑名“西柏坡”三个字格外醒目,就象他人家那样坚韧不拔。碑文是江泽民同志于1991年9月21日为西柏坡的题词:“牢记两个务必,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品嚼题词字行间的深刻内涵,我们领略到中国共产党后来者赶考的决心和睿智。我们还看到,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继承了先辈们赶考的政治秉性,面对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面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进程中出现的各种情况和考验,果敢地做出并实施了符合我国国情和顺应人民要求的“五个统筹”的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战略决策。在这个决策框架下,一项又一项利民、惠民的政策措施相继出台和付诸实施,如构建和谐社会、给进城农民工与城市居民同等待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免除农业税并对农村实施“少取多予放活”的方针、八项住房措施确保普通百姓居有其房、倡导“八荣八耻”等。所有这些,使人们坚信:西柏坡的赶考在继续,这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赶考。秉承中国共产党人在革命与建设中形成和保持的“实事求是、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的政治品格,在人民这个最具权威的考官面前,当代中国共产党人一定能考得高分。

  2006-6-11于海口 赶考西柏坡

  注:发表于《今日海南》2006,7期

  v莫壮才 赶考,一种与始于隋唐科举制度应运而生的社会现象,千百年来,成就了多少仁人志士的雄才大略,也曾留下了多少让后人刻骨铭心的历史悲歌和隽永心怀的绵绵眷恋。然而,笔者在西柏坡,却读得有生以来一种深切地震撼并长怀心头上的赶考、一种承载着民族振兴时代使命与历史凝重的赶考。西柏坡,一个位于太行山东麓、滹沱河北岸柏坡岭下的小村庄,因为它曾经是中国共产党人夺取革命胜利的最后一个农村指挥所而闻名于世。但更能让后人崇仰的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用睿智、务实和胆魄,在这里从容应对历史赶考以及这种赶考所孕育的“西柏坡精神”。在当年中共中央大院的西北角,有一间显得修长、面积莫约百余平米的房间。这是一间由中央工委自己动手建造的普通大伙房,后来因为中国共产党在这里召开了具有重要历史意义和深刻影响的七届二中全会而成为历史的永恒。会场中间挂有毛泽东、朱德同志的相片,墙两侧是八面鲜红的党旗,一张藤椅和在它前面一张长桌,就构成了会议的主席台;主席台下边是数十张参差不齐、工艺粗糙的椅子、凳子;主席台对面的墙上是一张由当年中央军委作战室参谋刘长明绘制、现已有点发黄的敌我战略形势图。光阴荏茬,半个多世纪弹指一挥间。但这里,风物依然。它们总是不改初衷地向人们诠注着中国共产党人那段与时俱进赶考的历史:小至一个人,大至一个政党、一个民族,从诞生的第一天起,就必定会面临各式各样的考试,从容赶考并得高分是它生存的前提条件。中国共产党作为一个与自己的民族同呼吸、共命运的政党,首先遇到的考题就是争取民族独立,推翻压在中华民族头上的“三座大山”,把四万万同胞从水深火热之中解放出来。面对这样一个关系到社会、经济、政治的重大考题,中国共产党人前仆后继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探索和伟大实践。其间,毛泽东同志先后奉献出来的《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中国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答卷,从理论上破解了中国的基本国情、争取民族独立主要依靠力量、中国革命方式乃至革命的发展道路等重大现实问题。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不但具有坚定的理论创新勇气,更以超凡的胆识、务实的作风以及百折不挠的毅力从事和领导中国革命的伟大实践。尽管推进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中,有过严重挫折、有过严重失败,并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但是,能够告慰历史、告慰人民的是,中国共产党人赢得了这场赶考,从理论与实践上实现了马列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的结合,缔造了中国工农红军,创建了以井冈山为标志的农村革命根据地,找到了中国革命的发展道路:建立农村根据地、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革命的胜利。与发展着的社会相同步,时代总是赋予赶考新的内容。抗日战争爆发,处在危难之中的中华民族又一次给与自己共命运的中国共产党人出了一道考题:众志成城,共赴国难。中国共产党人不负众望,发出并率先垂范地建立最广泛的抗日统一阵线,以民族大义为重,与国民党再度合作,改编中国工农红军,开赴抗日前线。八年抗战,血与火交融,中国共产党始终作为抗日的中坚力量,高高地举起抗日大旗,紧紧依靠人民、发动人民、组织和领导人民,把抗日的熊熊战火从平型关很快燃烧到晋、冀、鲁、豫等广大地区以及大江南北。创造了许多抗日经典,如敌后武工队、吕梁英雄传、铁道游击队、平原游击队、狼牙山五壮士、地道战、地雷战、沙家浜等至今依然脍炙人口,让人肃然起敬。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浴血奋战,付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终于赢得了抗击倭寇的胜利,又一次赢得了赶考的高分。随着抗日战争的胜利,光明的中国和黑暗的中国两种命运的决战这样重大的考题,又一次摆在中国共产党人的面前。中国共产党的政治抱负、实现政治抱负的坚定实践,以及这种实践对民族和社会的划时代贡献,使历史和人民又一次共同选择了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人从容应对中国两种命运的决战,使中国革命战争的形势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对敌战略反攻的条件已经具备。在即将取得全国胜利、自已将成为执政党的时刻,毛泽东等中国共产党的先辈们想的更多的是,如何应对成为执政党后可能遭遇的各种赶考。于是,在许多场所,毛泽东反复告诫党内同志,我们决不做李自成,我们一定能够跳出周期率,并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发出掷地有声、现已广为流传的赶考誓言:“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中国的革命是伟大的,但革命以后的路程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务必使同志们继续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毛泽东这一赶考誓言,源于中国共产党人领导中国革命的伟大实践,源于夺取全国胜利后可能出现的问题以及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的深刻思考,是集体智慧的结晶。它历史地成为中国共产党成为执政党之后的生命源泉—“西柏坡精神”。 中国共产党人赶考,总是与民族的命运血肉相连。早在七届二中全会之前,就已着手土地改革问题。因为他们深刻地认识到,中国最根本的问题是农民问题,农民最根本的问题是土地问题。实现耕者有其田,是千百年来中国农民的亘古梦想。 在西柏坡西岸边,有一块较为平坦的坡地,它见证了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召开的第一次全国土地会议。这个在全国解放前夕召开的会议,诞生了中国共产党第一个土地法规--《中国土地法大纲》。这个闪烁着马列主义思想光辉的划时代文献,吹响了彻底推毁封建性及半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的战斗号角,先在占有全国人口37%的解放区直至解放后在全国在掀起了轰轰烈的土地改革运动,成为几千年历史上一次翻天覆地的社会大变革,千百年来中国农民的梦想终于在中共产党领导下得以实现。美国人韩丁在《翻身—中国一个村庄的革命纪实》一文中,对《中国土地法大纲》做了这样的评价:中共发布的土地法大纲,在中国内战期间的影响,“恰如林肯的《黑奴解放宣言》在1861年至1865年美国南北战争期间的作用。” 中国共产党为人民谋利益,从封建的生产关系中解放出来、翻身做了主人的广大解放区的农民,由此衷心地感激共产党,拥戴共产党,纷纷加入解放战争的行列。据史载,三大战役支前民工高达880余万人次,手推车140多万辆。其中,淮海战役有220万民工开赴前线,支前大小车辆40多万辆。时任华东野战军司令员陈毅将军对人民的支持做了深情的表白:“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 西柏坡纪念碑,位于西柏坡制高点,是1993年河北省国防科工委为纪念毛泽东同志诞100周年而捐建。纪念碑为六面体,浅红色花岗岩贴面,碑体顶部是三面党徽托起的三杆枪,它象征着中共产党领导革命武装,用枪杆子打出新中国的丰功伟绩。拾级而上,邓小平同志亲笔题写碑名“西柏坡”三个字格外醒目,就象他人家那样坚韧不拔。碑文是江泽民同志于1991年9月21日为西柏坡的题词:“牢记两个务必,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品嚼题词字行间的深刻内涵,我们领略到中国共产党后来者赶考的决心和睿智。我们还看到,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继承了先辈们赶考的政治秉性,面对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面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进程中出现的各种情况和考验,果敢地做出并实施了符合我国国情和顺应人民要求的“五个统筹”的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战略决策。在这个决策框架下,一项又一项利民、惠民的政策措施相继出台和付诸实施,如构建和谐社会、给进城农民工与城市居民同等待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免除农业税并对农村实施“少取多予放活”的方针、八项住房措施确保普通百姓居有其房、倡导“八荣八耻”等。所有这些,使人们坚信:西柏坡的赶考在继续,这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赶考。秉承中国共产党人在革命与建设中形成和保持的“实事求是、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的政治品格,在人民这个最具权威的考官面前,当代中国共产党人一定能考得高分。 2006-6-11于海口注:发表于《今日海南》2006,7期

●【往下看,下一篇更精彩】●

最新成考报名

  • 论语十则高中
  • 壶口瀑布课文
  • 劝学原文高中
  • 施氏食狮史原文
  • 再别康桥原文朗诵
  • 关于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 三峡 三峡文言文
  • 书戴嵩画牛 书戴嵩画牛文言文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