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文档 > 评课 >

教科版高中物理必修一课后习题

成考报名   发布时间:07-30    阅读:

教科版高中物理必修一课后习题(一)
高中物理必修1教科版教材习题参考答案

高中物理必修1教科版教材习题参考答案

教科版高中物理必修一课后习题(二)
教科版高中物理必修1知识点复习提纲

教科版高中物理必修1知识点复习提纲

专题一:运动的描述

1.质点(A)

(1)没有形状、大小,而具有质量的点。

(2)质点是一个理想化的物理模型,实际并不存在。

(3)一个物体能否看成质点,并不取决于这个物体的大小,而是看在所研究的问题中物体的形状、大小和物体上各部分运动情况的差异是否为可以忽略的次要因素,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2.参考系(A)

(1)物体相对于其他物体的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简称运动。

(2)在描述一个物体运动时,选来作为标准的(即假定为不动的)另外的物体,叫做 参考系。

对参考系应明确以下几点:

①对同一运动物体,选取不同的物体作参考系时,对物体的观察结果往往不同的。

②在研究实际问题时,选取参考系的基本原则是能对研究对象的运动情况的描述得到尽量的简化,能够使解题显得简捷。

③因为今后我们主要讨论地面上的物体的运动,所以通常取地面作为参照系

3.路程和位移(A)

(1)位移是表示质点位置变化的物理量。路程是质点运动轨迹的长度。

(2)位移是矢量,可以用以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一条有向线段来表示。因此,位移的大小等于物体的初位置到末位置的直线距离。路程是标量,它是质点运动轨迹的长度。因此其大小与运动路径有关。

(3)一般情况下,运动物体的路程与位移大小是不同的。只有当质点做单一方向的直线运动时,路程与位移的大小才相等。图1-1中质点轨迹ACB的长度是路程,AB是位移S。

C

B B

A 图1-1

4)在研究机械运动时,位移才是能用来描述位置变化的物理量。路程不能用来表达物体的确切位置。比如说某人从O点起走了50m路,我们就说不出终了位置在何处。

4、速度、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A)

(1)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它等于位移s跟发生这段位移所用时间t的比值。即v=s/t。速度是矢量,既有大小也有方向,其方向就是物体运动的方向。在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m/s)米/秒。

(2)平均速度是描述作变速运动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一个作变速运动的物体,如果在一段时间t内的位移为s, 则我们定义v=s/t为物体在这段时间(或这段位移)上的平均速度。平均速度也是矢量,其方向就是物体在这段时间内的位移的方向。

(3)瞬时速度是指运动物体在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速度。从物理含义上看,瞬时速度指某一时刻附近极短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瞬时速度的大小叫瞬时速率,简称速率

5、匀速直线运动(A)

(1) 定义:物体在一条直线上运动,如果在相等的时间内位移相等,这种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

根据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质点在相等时间内通过的位移相等,质点在相等时间内通过的路

程相等,质点的运动方向相同,质点在相等时间内的位移大小和路程相等。

(2) 匀速直线运动的x—t图象和v-t图象(A)

(1)位移图象(s-t图象)就是以纵轴表示位移,以横轴表示时间而作出的反映物体运动规律的数学图象,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图线是通

过坐标原点的一条直线。 (2)匀速直线运动的v-t图象是一条平行于横轴(时间轴)的直线,如图2-4-1所示。

由图可以得到速度的大小和方向,如v1=20m/s,v2=-10m/s,表明一个质

点沿正方向以20m/s的速度运动,另一个反方向以10m/s速度运动。

6、加速度(A)

(1)加速度的定义:加速度是表示速度改变快慢的物理量,它等于速度的改变量跟发生这一改变量所用时间的比值,定义式:a=VtV0

t

(2)加速度是矢量,它的方向是速度变化的方向

(3)在变速直线运动中,若加速度的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同,则质点做加速运动; 若加速度的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反,则则质点做减速运动.

7、用电火花计时器(或电磁打点计时器)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A)

1、实验步骤:

(1)把附有滑轮的长木板平放在实验桌上,将打点计时器固定在平板上,并接好电路

(2)把一条细绳拴在小车上,细绳跨过定滑轮,下面吊着重量适当的钩码.

(3)将纸带固定在小车尾部,并穿过打点计时器的限位孔

(4)拉住纸带,将小车移动至靠近打点计时器处,先接通电源,后放开纸带.

(5)断开电源,取下纸带 (6)换上新的纸带,再重复做三次

2、常见计算:

ABBCBCCD(1)B,C 2T2T

BCDBC(2)aC 2TT8、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A)

(1).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vt=vo+at(减速:vt=vo-at)

(2).v图2-5 vtvo此式只适用于匀变速直线运动. 2

22(3).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s=vot+at/2(减速:s=vot-at/2)

(4)位移推论公式:St202

2a(减速:St202

2a)

(5).初速无论是否为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质点,在连续相邻的相等的 时间间隔内的位移之差为一常数:Δs = aT2 (a----匀变速直线运动的 加速度 T----每个时间间隔的时间) 9、匀变速直线运动的x—t图象和v-t图象(A) 10、自由落体运动(A) (1) 自由落体运动

(2) 自由落体加速度

(1)自由落体加速度也叫重力加速度,用g表示.

(2)重力加速度是由于地球的引力产生的,因此,它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其大小在地球上不同地方略有不,在地球表面,纬度越高,重力加速度的值就越大,在赤道上,重力加速度的值最小,但这种差异并不大。

(3)通常情况下取重力加速度g=10m/s2

22(3) 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vt=gt.H=gt/2,vt=2gh

专题二:相互作用与运动规律

11、力(A)

1.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⑴力不能脱离物体而独立存在。⑵物体间的作用是相互的。

2.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

3.力作用于物体产生的两个作用效果。

⑴使受力物体发生形变或使受力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4.力的分类⑴按照力的性质命名:重力、弹力、摩擦力等。

⑵按照力的作用效果命名:拉力、推力、压力、支持力、动力、阻力、浮力、向心力等。

12、重力(A)1.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

⑴地球上的物体受到重力,施力物体是地球。

⑵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

2.重心:物体的各个部分都受重力的作用,但从效果上看,我们可以认为各部分所受重力的作用都集中于一点,这个点就是物体所受重力的作用点,叫做物体的重心。

① 质量均匀分布的有规则形状的均匀物体,它的重心在几何中心上。

② 一般物体的重心不一定在几何中心上,可以在物体内,也可以在物体外。一般采用悬挂法。

3.重力的大小:G=mg

13、弹力(A)

1.弹力⑴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会对跟它接触的物体产生力的作用,这种力叫做弹力。

⑵产生弹力必须具备两个条件:①两物体直接接触;②两物体的接触处发生弹性形变。

2.弹力的方向:物体之间的正压力一定垂直于它们的接触面。绳对物体的拉力方向总是沿着绳而指向绳收缩的方向,在分析拉力方向时应先确定受力物体。

3.弹力的大小

弹力的大小与弹性形变的大小有关,弹性形变越大,弹力越大.

弹簧弹力:F = Kx (x为伸长量或压缩量,K为劲度系数)

4.相互接触的物体是否存在弹力的判断方法

如果物体间存在微小形变,不易觉察,这时可用假设法进行判定.

14、摩擦力(A)

(1 ) 滑动摩擦力: f=μFN

说明 : a、FN为接触面间的弹力,可以大于G;也可以等于G;也可以小于G

b、μ为滑动摩擦系数,只与接触面材料和粗糙程度有关,与接触面

积大小、接触面相对运动快慢以及正压力FN无关.

(2 ) 静摩擦力: 由物体的平衡条件或牛顿第二定律求解,与正压力无关.

大小范围: O<f静≤fm (fm为最大静摩擦力,与正压力有关)

说明:

a 、摩擦力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同,也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反,还可以与运动方向成一定夹角。

b、摩擦力可以作正功,也可以作负功,还可以不作功。

c、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间相对运动的方向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

【教科版高中物理必修一课后习题】

d、静止的物体可以受滑动摩擦力的作用,运动的物体可以受静摩擦力的作用。

15、力的合成与分解(B)

1.合力与分力 如果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它产生的效果跟几个力共同作用在物体上产生的效果相同,这个力就叫做那几个力的合力,而那几个力叫做这个力的分力。

2.共点力的合成

⑴共点力

几个力如果都作用在物体的同一点上,或者它们的作用线相交于同一点,这几个力叫共点力。 ⑵力的合成方法 求几个已知力的合力叫做力的合成。

a.若F1和F2在同一条直线上

①F1 、F2同向:合力FF1F2方向与F1、F2的方向一致

F2②F1 、F2反向:合力FF1F2,方向与F1、F2这两个力

中较大的那个力同向。

b.F1、F2互成θ角——用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1 图1-5-1 平行四边形定则:两个互成角度的力的合力,可以用表示这两个力的有向线段为邻边,作平行四边形,它的对角线就表示合力的大小及方向,这是矢量合成的普遍法则。

求F1、F的合力公式:F=两个共点力2F12+F22-2F1F2COSθ(θ为F1、F2的夹角)

注意:(1) 力的合成和分解都均遵从平行四边行法则。

(2) 两个力的合力范围: F1-F2 ≤F≤ F1 +F2

(3) 合力可以大于分力、也可以小于分力、也可以等于分力

(4)两个分力成直角时,用勾股定理或三角函数。

16、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A)

1.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状态

(1)一个物体如果保持静止或者做匀速直线运动,我们就说这个物体处于平衡状态

(2)物体保持静止状态或做匀速直线运动时,其速度(包括大小和方向)不变,其加速度为零,这是共点力作用下物体处于平衡状态的运动学特征。

2.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条件

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条件是合力为零,亦即F合=0

(1)二力平衡:这两个共点力必然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2)三力平衡:这三个共点力必然在同一平面内,且其中任何两个力的合力与第三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即任何两个力的合力必与第三个力平衡【教科版高中物理必修一课后习题】

(3)

若物体在三个以上的共点力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通常可采用正交分解,必有: F合x= F1x+ F2x + ………+ Fnx =0

F合y= F1y+ F2y + ………+ Fny =0 (按接触面分解或按运动方向分解)

19、力学单位制(A)

1.物理公式在确定物理量数量关系的同时,也确定了物理量的单位关系。基本单位就是根据物理量运算中的实际需要而选定的少数几个物理量单位;根据物理公式和基本单位确立的其它物理量的单位叫做导出单位。

2.在物理力学中,选定长度、质量和时间的单位作为基本单位,与其它的导出单位一起组成了力学单位制。选用不同的基本单位,可以组成不同的力学单位制,其中最常用的基本单位是长度为米(m),质量为千克(kg),时间为秒(s),由此还可得到其它的导出单位,它们一起组成了力学的国际单位制。

17、牛顿运动三定律(A和B) .惯性:保持原来运动状态的性质,

质量是物体惯性大小的唯一量度 牛顿第一定律2.平衡状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3.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即

1.内容: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与所受的合外力成正比,

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加速度方向与合外力方向一致

牛顿运动定律

牛顿运动定律

的应用

2.表达式: F合= ma 3.力的瞬时作用效果:一有力的作用,立即产生加速度 4.力的单位的定义:使质量为1kg的物体产生1m/s2的加速度的力就是1N 1.物体间相互作用的规律: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2.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同时产生、同时消失,作用在相互作用的两物体上,性质相同 3.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与平衡力的关系 1.已知运动情况确定物体的受力情况 2.已知受力情况确定物体的运动情况 3.加速度是联系运动和力关系的桥梁

物理(必修一)——知识考点归纳

第一章.运动的描述

考点一:时刻与时间间隔的关系

时间间隔能展示运动的一个过程,时刻只能显示运动的一个瞬间。对一些关于时间间隔和时刻的表述,能够正确理解。如:

第4s末、4s时、第5s初……均为时刻;4s内、第4s、第2s至第4s内……均为时间间隔。

教科版高中物理必修一课后习题(三)
高中物理受力分析专题练习教科版必修1

受力分析

正确的受力分析有以下几步:

第一步:隔离物体。隔离物体就是把题目中你分析其受力的那个物体单独画出来,不要管它周围与它相关联的其它物体,这一点很重要。

第二步:在已隔离的物体上画上重力和其它已知力。因高一物理初学时分析的都是地面上的物体,重力是已知力,要把它的作用点画到已隔离物体的中心上。另外,物体往往是在重力及其它主动力的作用下才产生了与其它物体间的挤压、拉伸以及相对运动等,进而才才产生了弹力和摩擦力,所以必须先分析它们。

第三步:查找接触点和接触面。就是查找被分析物体与其它物体的接触点和接触面。弹力和摩擦力是接触力,其他物体对被分析物体的弹力和摩擦力只能通过接触点和接触面来作用,这就是说寻找物体所受弹力(拉力、压力、支持力)和摩擦力只能在被分析物体跟其他物体相接触的点和面上找,所以要查找接触点和接触面,而且要找全。每个接触点或面上最多有两个力(一个弹力、一个摩擦力)。

第四步:分析弹力(拉力、压力、支持力),在被分析物体与其他物体的接触点和接触面上,如果有弹性形变(挤压或拉伸),则该点或面上有弹力,反之则没有。在确定弹力存在后,弹力的方向就比较容易确定了,它总是跟接触面垂直,指向受力物体 ,弹力的方向,有三种情况:一是两平面重合接触,弹力的方向跟平面垂直,指向受力物体;而是硬点面接触,就是两个坚硬的物体相接触时,其中一个物体的一个突出端(点)顶在另一个物体的表面上(如梯子一端支地,一端靠墙),这时弹力的方向过接触点跟接触面垂直(如梯子靠墙端受的弹力跟墙垂直,靠地端的受的弹力跟地面垂直)。如果接触面是曲面,弹力的方向和曲面垂直,沿过接触点的曲面法线的方向。三是软点接触,就是一个柔软的物体通过一个点连接到另一个物体表面上(如用绳或弹簧拉一物体),这时弹性形变主要发生在柔软物体上,所以这时弹力的方向总是沿着绳和弹簧的轴线,跟弹性形变的方向相反。

第五步:分析摩擦力、摩擦力分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它们的产生条件是两物体接触处不光滑,除挤压外还要有相对滑动或相对滑动趋势,因此分析接触面上有无摩擦力,首先要看接触面是否光滑(这是题目中的已知条件),其次看有弹力没有(不光滑的有弹力的接触面上才可能有摩擦力)。然后进行有无摩擦力的判断:接触面上有相对滑动时有滑动摩擦力,其大小f=μN,方向跟物体的相对运动方向相反。接触面上没有相对滑动但有相对滑动趋势时有静摩擦力,它的大小和方向总是跟迫使物体产生相对滑动趋势的外力等大反向。对静摩擦力不好判断的是物体何时具有相对运动趋势及运动趋势方向,比较简单的判断方法还是假设法:设想接触面是光滑的,看这时物体是否还能相对静止,若还能相对静止就是没有运动趋势,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就是此时的相对运动方向,这个接触面上有静摩擦力,方向跟相对运动趋势相反。要注意,静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总是随使物体产生运动趋势的外力的变化而变化,使物体保持相对静止。静摩擦力有最大值

=

N,当外力大于或等于最大静摩擦力时,相对静止破坏,物体开始滑动。

把分析出的所有弹力、摩擦力都隔离体上,就画好了被分析物体的受力图。

把受力分析的方法总结起来,我编了几句顺口溜:受力分析不真难,掌握方法是关键。分析对象先隔离,已知各力画上面。接触点、面要找全,推压挤压弹力显。糙面滑动摩擦、欲动未动静

摩现。隔离体上力画全,踏平门槛展笑颜。

望同学们多做一些受力分析题,多做方法自然熟练,熟能生巧。

力的正交分解法

把力沿着两个经选定的互相垂直的方向分解叫力的正交分解法,在多个共点力作用下,运用正交分解法的目的是用代数运算公式来解决矢量的运算。在力的正交分解法中,分解的目的是为了求合力,尤其适用于物体受多个力的情况,物体受到F1、F2、F3…,求合力F时,可把各力沿相互垂直的x轴、y轴分解,则在x轴方向各力的分力分别为 F1x、F2x、F3x…,在y轴方向各力的分力分别为F1y、F2y、F3y…。那么在x轴方向的合力Fx = F1x+ F2x+ F3x+ … ,在y轴方向的合力Fy= F2y+ F3y+ F3y+…。合力F

F22

FyxFy,设合力与x轴的夹角为θ,则tan

F。在运用正交

x

分解法解题时,关键是如何确定直角坐标系,在静力学中,以少分解力和容易分解力为原则;在动力学中,以加速方向和垂直加速度方向为坐标轴建立坐标,这样使牛顿第二定律表达式为:

Fy0;Fxma

例.物体放在粗糙的水平地面上,物体重50N,受到斜向上方向与水平面成300角的力F作用,

F = 50N,物体仍然静止在地面上,如图1所示,求:物体受到的摩擦

y 力和地面的支持力分别是多少?

解析:对F进行分解时,首先把F按效果分解成竖直向上的分力和

F 水平向右的分力, 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如图2

N

所示。F的效果可以由分解的水平方向分力F

x

和竖直方向的分力Ff x y来代替。则:

FXFcos300,FyFsin300

图1

G 由于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时所受合力为零,则在竖直方向有:

图2

NFsin300G NGFsin300

则在水平方向上有: fFcos300

1

对物体A进行受力分析

A、B、

C三者都 静止

【教科版高中物理必修一课后习题】 【教科版高中物理必修一课后习题】

A、B、C三者都静止

大环光滑

A沿墙壁向下滑动。

2

空中飞行

的足球【教科版高中物理必修一课后习题】

(A静止,A质量大于B的质量)

测验题

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6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小题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

1、如图所示,物体在水平力F作用下静止在斜面上,若稍增大水平力F,而物体仍能保持静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斜面对物体的静摩擦力及支持力都不一定增大

B、斜面对物体的静摩擦力不一定增大,支持力一定增大 C、斜面底部受到地面的摩擦力为F,方向水平向右 D、斜面底部受到地面的摩擦力为F,方向水平向左

2、如图所示,物体B的上表面水平,B上面载着物体A,当它们一起沿固定斜面C匀速下滑的过程中物体A受力是( )

A、只受重力

B、只受重力和支持力

C、有重力、支持力和摩擦力

D、有重力、支持力、摩擦力和斜面对它的弹力

3、把一木块放在水平桌面上保持静止,下面说法中哪些是正确的( ) A、木块对桌面的压力就是木块受的重力,施力物体是地球 B、木块对桌面的压力是弹力,是由于桌面发生形变而产生的 C、木块对桌面的压力在数值上等于木块受的重力

D、木块保持静止是由于木块对桌面的压力与桌面对木块的支持力二力平衡 4、在力的合成中,下列关于两个分力(大小为定值)与它们的合力的关系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合力一定大于每一个分力; B、合力一定小于分力;

C、合力的方向一定与分力的方向相同;

D、两个分力的夹角在0°~180°变化时,夹角越大合力越小

5、如图所示,恒力F大小与物体重力相等,物体在恒力F的作用下,沿水平面做匀速运动,恒力F的方向与水平成角,那么物体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 A、cos

B、ctg

C、cos1sin

D、tg

6、物体A、B、C叠放在水平桌面上,用水平力F拉B,使三者一起匀速向右运动,则( ) A、物体A对物体B有向左的摩擦力作用; B、物体B对物体C有向右的摩擦力作用; C、桌面对物体A有向左的摩擦力作用; D、桌面和物体A之间没有摩擦力的作用。

7、如图所示,在倾角为α的斜面上,放一质量为

m的小球,小球和斜坡及挡板间均无摩擦,当档板绕O点逆时针缓慢地转向水平位置的过程中,

则有( )

A、斜面对球的支持力逐渐增大 B、斜面对球的支持力逐渐减小

C、档板对小球的弹力先减小后增大 D、档板对小球的弹力先增大后减小 8、在水平力F的作用下,重力为G的物体匀速沿竖直墙壁下滑,如图,若物体与墙壁之间动摩擦因数为μ,则物体所受的摩擦力大小为( )

A、μF B、μF+G C、G D、F2G2

9、如图所示,F1、F2为两个分力,F

10、如图所示为四位同学在“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实验中所作的图示,F1和F2是两

个弹簧秤同时拉橡皮条时的力的图示,F’是一个弹簧秤单独拉橡皮条时的力的图示,F是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作出的F1和F2的合力的图示,其中错误的一个图是( )

二、实验题(本题共4小题,每题5分,共10分)

1、在“探究力的等效和替代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实验中,橡皮条的一端固定在木板上,用两个弹簧秤把橡皮条的另一端拉到某一位置O点,以下操作中错误..的有( ) A、同一次实验中,O点位置允许变动。

B、实验中,弹簧秤必须保持与木板平行,读数时视线要正对弹簧秤刻度。

C、实验中,先将其中一个弹簧秤沿某一方向拉到最大量程,然后只需调节另一弹簧秤的拉力的大小和方向,把橡皮条的节点拉到O点。

D、实验中,把橡皮条的节点拉到O点时,两弹簧秤之间的夹角应取900不变,以便于算出合力的大小

2、在“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实验中,需要将橡皮条的一端固定在水平木板上,另一端系上两根细绳,细绳的一另一端都有绳套(如图)。实验中需用两个弹簧秤分别勾住绳套,并互成角度地拉像皮条。某同学认为在此过程中必须注意以下几项:

A.两根细绳必须等长

B.橡皮条应与两绳夹角的平分线在同一直线上。

C.在使用弹簧秤时要注意使弹簧秤与木板平面平行。 其中正确的是 。(填入相应的字母)

三、计算题(本题共3小题,每题10分,共30分) 1、(10分)如图,水平面上有一重为50N的物体,受到F1=12N和F2=6N的水平力作用而保持静

3

止。已知物体与水平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µ=0.2,设水平面对物体的最大静摩擦力近似等于滑动摩擦力,求:

(1)此时物体所受到的摩擦力多大?

(2)若将F2撤出后,物体受的摩擦力多大?

2、(10分)如图,轻绳OA一端系在天花板上,与竖直线夹角37°,轻绳OB水平,一端系在墙上,O点处挂一重为40N的物体.(cos37°=0.8, sin37°=0.6) (1)求AO、BO的拉力各为多大?

(2)若AO、BO、CO所能承受的最大拉力均为100N,则所吊重物重力最大不能超过多大?

3、(10分)如图所示,斜面与水平面的夹角为37°,物体A质量为2kg,与斜面间摩擦因数为0.4,求:

(1)A受到斜面的支持力多大?

(2)若要使A在斜面上静止,求物体B质量的最大值和最小值?(sin37°=0.6;cos37°=0.8;g=10N/kg假设最大静摩擦力=滑动摩擦力)

4、如图所示,拉力F作用在重为G的物体上,使它沿水平地面匀速前进,若物体与地面的动摩擦因素为μ,当拉力最小时和地面的夹角θ为多大?

4

教科版高中物理必修一课后习题(四)
科教版物理必修一第一,二章试题试卷及详细解答,解析

高一物理第一、二章试题(1)

满分:100分时间:90分钟

一.选择题。(每题所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一个是正确的,全选对得4分,选对但选不

全得2分,选错或不选得0分,共52分)

1.在研究下述运动时,能把物体看作质点的是( ) A.研究地球的自转 B.研究乒乓球的旋转

C.研究火车从北京运行到上海

D.研究悬挂的轻绳下系着的小钢球的摆动

2.关于参考系的选择,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参考系必须选择静止不动的物体 B.任何物体都可以被选作参考系 C.参考系就是不动的物体 D.参考系必须是和地面连在一起的物体

3.下列关于路程和位移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位移为零时,路程一定为零

B.路程为零时,位移不一定为零

C.物体沿直线运动时,位移的大小可以等于路程 D.物体沿曲线运动时,位移的大小可以等于路程 4.下列关于速度、加速度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A.加速度在数值上等于单位时间内速度的变化量

B.物体的速度为零时,加速度也为零 C.物体的速度变化量越大,加速度越大 D.物体的速度变化越快,加速度越大

5.用打点计时器研究物体运动时,接通电源和让纸带随物体开始运动,这两个操作的时间关系应当是( )

A.先接通电源,后释放纸带 C.释放纸带的同时接通电源

B.先释放纸带,后接通电源 D.先释放纸带或先接通电源都可以

6.一小球从A点由静止开始做匀变速直线运动,若到达B点时速度为v,到达C点时速度为2v,则AB∶BC等于 A.1∶1

B.1∶2

C.1∶3

D.1∶4

7、短跑运动员在100m赛跑中,测得5S末的速度为9m/s ,10S末到达终点的速度为10.2m/s,则运动员在全程中的平均速度为 ( ) A、9 m/s B、9.6 m/s C、10 m/s D、10.2m/s

8、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为2m/s2,那么 ( ) A、物体的末速度一定比初速度大2m/s B、每秒钟物体的速度增加2m/s

C、第3秒初的速度比第2秒末的速度大2m/s D、第3秒末的速度比第2秒初的速度大2m/s

9.三个力作用在一个物体,其大小分别为7 N、8 N、9 N,其合力大小可能是

A.0

B.7 N

C.15 N D.25 N

10.如图1—9—10所示,一个木块放在水平地面上,在水平恒力F作用下,以速度v匀速运动,下列关于摩擦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图1—9—10

A.木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的大小等于F B.地面受到的静摩擦力的大小等于F

C.若木块以2v的速度匀速运动时,木块受到的摩擦力大小等于2F

D.若用2F的力作用在木块上,木块受到的摩擦力的大小为2F 11.两个质点甲和乙,同时由同一地点向同一方向做直线运动,它们的v-t图象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质点乙静止,质点甲的初速度为零 B.质点乙运动的速度大小、方向不变 C.第2s末质点甲、乙速度相同 D.第2s末质点甲、乙相遇

12.某人爬山,从山脚爬上山顶,然后又从原路返回到山脚,上山的平均速率为v1,下山的平均速率为v2,则往返的平均速度的大小和平均速率是( )

A.B.

v1+v2v1+v2

, 22v1-v2v1-v2

, 22

v1-v2

C.0v1+v2

2v1v2

v1+v2

13.小船匀速逆流而上,经过桥下时箱子落水了,船继续前进一段时间后才发现,并立即调D.0,

头以相同的静水船速顺流而下,经过1h在下游距桥7.2km处追上.则河水流动速度为( )

A.7.2km/h B.3.6km/h C.1m/s

D.条件不足,无法确定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教科版高中物理必修一课后习题】

14.一个皮球从5 m高的地方落下,碰撞地面后又反弹起1 m,通过的路程是_____m,该球经过一系列碰撞后,最终停在地面上,在整个运动过程中皮球的位移是_____m。 15.(8分)长度为L1的列车甲以速度v1在平直铁轨上匀速行驶,长度为L2的列车乙以速度v2在与甲列车

行驶的铁轨平行的另一铁轨上匀速相向行驶。则从两车车头对齐至车尾对齐这段时间里,两车运动的位移大小之和等于________;这段时间是________。(用题中字母或它们的关系式填空。)

16.某市规定:卡车在市区内行驶速度不得超过40 km/h.一次一辆卡车在市区路面紧急刹车后,经1.5 s停止,量得刹车痕迹s=9 m.,问这车是否违章?

17.目前实验室用的打点计时器有________计时器和________计时器两种,它们所接电源均为频率为50Hz的交变电流,所以都是每隔________s打一个点.但前者所接交流电压为________V,后者所接交流电压为________V. 三.计算题(28分)

18.(6分)有一个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它在两段连续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位移分别是24m和64m,连续相等的时间为4 s,求质点的初速度和加速度大小.

19、(8分)火车正常行驶的速度是54km/h,关闭发动机后,开始做匀减速运动,6s末的速度是43.2km/h,求:(1)火车的加速度;(2)15s末的速度;(3)45s末的速度、

11.(15分)汽车从甲地由静止出发,沿直线运动到丙地,乙在甲、丙两地的中点.汽车从甲地匀加速运动到乙地,经过乙地时的速度为60 km/h;接着又从乙地匀加速运动到丙地,到丙地时速度为120 km/h,求汽车从甲地到达丙地的平均速度.

20.(8分)某电视剧制作中心要拍摄一特技动作,要求特技演员从80m的大楼楼顶自由下落到行驶的汽车上,若演员开始下落的同时汽车从60m远处由静止向楼底先匀加速运动3s,再匀速行驶到楼底,为保证演员能安全落到汽车上(不计空气阻力,人和汽车看成质点,g=10m/s2),求:(1)汽车经多长时间开到楼底(2)汽车匀加速运动的时间和加速度的大小。

1.CD解析:在不研究物体自身转动,而只研究整个物体的运动时,无论这种运动是直线还是曲线,均可视为质点。

2.B 解析:参考系的选取是任意的,运动的物体也可视为参考系。

3.C解析:一个物体运动一圈后又回到起点,则位移为零,而路程不为零,所以A错。若物体运动的路程为零,即轨迹长度为零,则物体没有运动,位移一定为零,所以B错。物体沿直线运动,若没有折返,位移的大小等于路程,C对。路程等于轨迹的长度,位移的大小等于初末点连接线段的长度,物体若沿曲线运动,路程一定比位移的大小要大,D错。 4.AD解析:当物体的速度为零时,加速度不一定为零。例如竖直向上运动的小球,运动到最高点时速度减为零,此时小球仍有加速度,B错。加速度的大小取决于速度的变化率,C错,D对。

5.A解析:由于纸带长度有限,有时物体运动的较快,后接通电源可能采集不到点。 6. C 由vt-v0=2as,

知:v2=2as1,4v2-v2=2as2,s1∶s2=1∶3

7、C 提示:平均速度是位移与所用时间的比值,即v= x / t ,题中的5s末和10s末的速度都是该时刻的瞬时速度。

8、B 提示:A选项,由vv0at可知,对于末速度具体是哪个时刻的速度,题中并未给出,故末速度与初速度的大小关系无法判断。C选项中的第3秒初与第2秒末是同一时刻,其速度应是同一个速度。D选项中的第3秒末也就是第4秒初,与第2秒初相差2秒,其速度应比第2秒初的速度大4m./s

9、ABC 这三个力的合力满足:0≤F合≤24N.

10、A 物体所受的滑动摩擦力与物体的运动状态无关,只由Ff滑=μFN决定.

11、BC解析:质点乙做匀速运动,甲做初速为零的加速运动,所以A错B对;第2s末质点甲、乙的速度相同,但乙在甲的前方,所以C对D错.

12、D 解析:位移为零,故平均速度为零.设路程为2s,有平均速率为:v=

2v1v2

=ssv1+v2v1v22s

2

2

x

13、B解析:若以流动的水为参考系可知,箱子从落水到被船追上共用时间2h,∴v水==

t7.2

km/h=3.6km/h. 214.6;5

解析:注意路程与位移的区别。路程是质点实际运动轨迹的长度,位移是用来表示物体(质点)位置变化的物理量。

15.(L1+L2);

;将

解析:做出两列车“擦身而过”的运动示意图,可以看出:

代入,解得:

16.违章

解析:由于做匀减速运动,则平均速度v

v0vt

2

,又因为s=vt所以9=

v002

×1.5解

得v0=12 m/s=43.2 km/h>40 km/h,此车违章. 17、答案:电磁打点;电火花;0.02;4~6;220 18.解析:

(1)常规解法:由位移公式得

s1=vAT+

12

aT2

s2=[vA·2T+

12

a(2T)2]-(vAT+

12

aT2)

将s1=24 m,s2=64 m,T=4 s代入两式求得

vA=1 m/s,a=2.5 m/s2.

(2)用平均速度求解: v1

s1Ts2T244644

m/s=6 m/s,

v2

 m/s=16 m/s

又v2v1+aT即16=6+a×4,得a=2.5 m/s2,再由s1=vAT+(3)用平均速度求解:

设物体通过A、B、C三点的速度分别为vA、vB、vC 则有

vAvB

2

s1TvBvC

2

s2T

12

aT2求得vA=1 m/s.

vAvC

2

s1s22T

解得vA=1 m/s,vB=11 m/s

vC=21 m/s,所以,加速度为 a=

vBvA

T

1114

m/s2 =2.5 m/s2

●【往下看,下一篇更精彩】●

最新成考报名

  • 政治素质考察自评材料(通用14篇)
  • 政治画像个人自评材料八篇
  • 政治素质自评材料范文(通用14篇)
  • 高中期末自我评价
  • 期末自我评价600字大全
  • 期末自我评价600字
  • 高一学生自我评价大全
  • 小班听课记录评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