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文档 > 评课 >

几19年级上册第四课外国诗两首

编辑:  成考报名   发布时间:07-30    阅读:

几19年级上册第四课外国诗两首(一)
初一第四课外国诗两首

4.诗两首

——林钦英

第一课时

一. 教学目标

1. 了解诗歌常识:什么叫诗歌,特点,分类;

2. 学习第一首诗歌《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1) 介绍作者生平及相关背景,作品;

(2) 生字词学习;

(3) 分析诗歌重点内容;

(4) 谈读后感;主题归纳。

二.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1)人生就像一叶行走于大海的扁舟,在我们航行的路途中,我们能欣赏到靓丽的风景,也能感受到扬帆起航的舒畅;可是,与此同时,我们也许会遇到狂风暴雨的袭击,会忍受惊涛骇浪带来的恐惧。那么,当我们遇到了这些困难时我们应该怎么去面对?以一种什么样的姿态去解决这些问题?这些疑问,就让俄国诗人普希金来跟我们解答吧。这节课,我们便来学习第四课,诗两首中的第一首《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2)在前面的文章学习中,我们学了散文,小说,童话(简单回顾哪篇是散文,小说,童话)今天我们便来学习另一种体裁—诗歌。

(二) 介绍诗歌

1. 诗歌是文学体裁中的一种,常见的文学体裁有小说,诗歌,散文,戏剧。

2. 诗歌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 高度集中,概括和反映生活;

(2) 抒情言志,饱含丰富的思想感情;

(3) 丰富的想象力,联想和幻想;

(4) 语言具有音乐美。

3.诗歌表现手法:赋比兴

4.诗歌分类:

(1)按照有没有故事情节可以分为叙述诗和抒情诗;

(2)按照有没有格律可以分为格律诗和自由诗;

(3)按照有无押韵可以分为有韵诗和无韵诗。

(4)按照音律可以分为古体诗(楚辞,乐府诗)和近体诗。

(三)作者作品介绍

普希金(1799—1837):是俄罗斯伟大的民族诗人、小说家。他是19世纪俄国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和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被誉为“俄罗斯文学之父”。他的文学创作结束了俄国文学落后的局面,为19世纪俄国文学的繁荣创造了条件。他出身于贵族地主家庭,一生倾向革命,余黑暗专制进行不屈不挠的斗争,所以他引起了沙皇统治者的不满和仇恨,两次被流放,始终不肯屈服,最终在沙皇政府的阴谋策划下与人决斗而死,年仅38岁。

主要代表作品有:诗歌《自由颂》《青铜骑士》《叶甫盖尼·奥涅金》;小说《黑桃皇后》《上尉的女儿》

写作背景:这首诗写于普希金被沙皇流放的日子里,是以赠诗的形式写在他的邻居奥希泊娃娃的女儿叶甫勃拉克西亚•尼古拉耶夫娜•伏里夫纪念册上的。那时俄国革命正如火如荼,诗人却被迫与世隔绝。在这样的处境下,诗人却没有丧失希望与斗志,他热爱生活,执着地追求理想,相信光明必来,正义必胜。

(三)生字词学习

拼音,字形,意义,多次朗读;

作业:每个生字词写五遍

(四)多形式朗读

1.集体朗读;

2.自由读;

3.请学生代表读;

4.听录音,与之前朗读形成对比,划分朗读节奏;

5.男女分开读,齐读。

目的:读书百遍其义自现,通过阅读,既能熟悉诗歌内容,又能帮助学生理解诗歌情感。

(五)分析重点知识

1.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标题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呢?怎么理解生活欺骗了你? 答:拟人的修辞手法。生活欺骗了你实际是指的是:现实生活中充满了困难,磨难,会使人身处逆境,这与人们心中理想的美好的生活不同。理想与现实的落差,使人感到沮丧,无奈。(联系生活实际)

2.当你生活欺骗了你的时候你会怎么做?作者普希金告诉我们,当生活欺骗我们的时候,我们要怎么做?

答:当生活欺骗我们的时候,不要过于沉浸在悲伤中,也不要慌张,应该镇静下来,对未来要充满信心,相信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要以一种积极乐观的心态去对待生活。

3.作者为什么说当被生活欺骗了的时候“不要悲伤,也不要心急”。

答:因为困难,挫折是瞬息的,是暂时的,一切都会过去,而且,过去的事也会成为亲切的怀恋。

4.怎么理解:而那过去了的,就会成为亲切的怀恋?

答:人生苦乐相伴,苦乐是丰富多彩的人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只要我们保持镇静,以积极乐观的心态对待生活,那么,将来回想往事时,也会觉得很美好。

(六)主题归纳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人生态度?或者,读了这首诗,你有什么体会?

答:当我们身处逆境时,要镇静,要学会忍耐,以一种积极乐观的心态去面对生活。

(七)赠言

《我微笑着走向生活》

—— 汪国真(现代诗人)

我微笑着走向生活,

无论生活以什么方式回敬我。

报我以平坦吗?

我是一条欢乐奔流的小河。

报我以崎岖吗?

我是一座庄严思索的大山!

报我以幸福吗?

我是一只凌空飞翔的燕子。

报我以不幸吗?

我是一根劲竹经得起千击万磨!

生活里不能没有笑声,

没有笑声的世界该是多么寂寞。

什么也改变不了我对生活的热爱,

我微笑着走向火热的生活!

第二课时

未选择的路

一. 教学目标

1. 介绍作者作品

2. 熟读诗歌,感悟诗歌思想感情;

3. 详细分析诗歌重点内容

4. 谈体会,悟道理。

二.教学过程

(一)导入

在我们的生活中,选择无处不在,买衣服时我们需要选择衣服的颜色,旅游时,我们需要选择旅行的路线,交朋友时,我们需要选择心仪的伙伴,这些都是生活中细微的事,或许没有引起我们的注意。那么,当我们走到人生的岔道口,面临着人生重大的选择时能否引起我们的注意?那时我们又该做怎样的选择呢?需要我们哪些问题呢?这些疑问,今天我们请来了美国诗人弗罗斯特,请他为我们讲解讲解。

(三) 作者作品介绍

弗罗斯特(1874—1963),美国诗人,生于加利福尼亚州。他先后做过纺织工人,教员,经营过农场,后开始写诗。他徒步漫游过许多地方,被认为是“新英格兰的农民诗人”。他在晚年成为美国的非官方的桂冠诗人,美国参议院曾作出决议向他表示敬意。他处在传统诗歌和现代派诗歌交替的一个时期,因此被称为“交替性的诗人”,与艾略特同为美国现代诗歌的两大中心。

其代表作有诗集《少年的意志》《白桦树》《波士顿以北》《山间》《又一牧场》等。

(四)多形式朗读

1.集体朗读;

2.自由读;

3.请学生代表读;

4.听录音,与之前朗读形成对比,划分朗读节奏;

5.男女分开读,齐读。

目的:读书百遍其义自现,通过阅读,既能熟悉诗歌内容,又能帮助学生理解诗歌情感。

(五)分析诗歌重点问题

1.这首小诗共有几节?你能有一句简短的话概括一下每个小节的内容吗?

答:这首诗歌共有四个小节。第一节:树林里有两条路,可是我不能涉足;第二小节:我选择了另一条路;第三小节:我对未选择的路充满了留恋;第四小节:设想多年后我回顾叹息。

2.“我”为什么选择了另一条路呢?另一条路有什么特点?【几19年级上册第四课外国诗两首】

答:原因:因为另一条路更诱人,更美丽。

特点:荒草凄凄,十分幽寂;走的人比较少。

3. 我在道路选择上内心经过了什么变化?

答:思索—选择—怅惘—回顾,叹息

4. 从作者选择道路这件事上,你可以看出作者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答:坚强的,勇敢的,有挑战精神,细心谨慎的人。

5. 你怎么理解“路”的含义的?

答:运用象征的手法,路既是指现实中的路,也是指人生道路。

6. 你认为作者为什么要写“未选择的路”而不写“已经选择了的路”?

答:人生有许多条路可以供我们选择,但是我们只能走一条路,很多人往往对自己所选择的路不满意,总是喜欢幻想,留恋未选择的路,觉得未选择的路要比已经选择的路要美好。所以作者想告诫人们,在人生道路上的选择一定要谨慎,不要随波逐流,掉以轻心。这样写更能打动读者的心灵,更能让人深入的思考人生的选择问题,深化主题。

7.读了这首小诗,你有什么体会?

答:人生的道路上不要随波逐流,而要经过自己慎重的思考,做出独立自主的选择。

(六)主题归纳

答:诗人借写自然界的道路来表达对于人生之路的思考。采用了象征手法,告诉了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人生的道路上每一个岔路口都要慎重选择,切不可随意盲目!

几19年级上册第四课外国诗两首(二)
2014年秋九年级语文上册 4 外国诗两首教案 新人教版

外国诗两首

一、教学设想

意象是诗歌表达主旨和感情的重要载体,理解诗歌中的意象是读懂诗歌一个最重要的步骤。 这两首诗都形象生动,有吸引力。在教学时,要以朗读指导为出发点,引导学生由浅人深、 由局部到整体地理解诗歌内容,注意想像,反复揣摩诗歌意象,启发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 验理解意象,并迁移训练。

二、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诵诗歌,要求读准字音,读出停顿。

2、领会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的表达作用,领会诗人选取代表性季节和选取小生命(蝈蝈、蛐蛐)进行创作的意图,理解诗人为什么发出“大地的诗歌从来不会死亡”的感叹。

3、能说出两首诗风格的不同,体会自然的多面(生命的跳动和静谧祥和)。

三、教学重点、难点

(1) 教学重点:

把握写景诗的特点。

(2) 教学难点:

分析写景诗的意境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导入新课

导语:漫步在诗苑中,那丰富多彩的感情、博大精深的思想、深邃幽杳的意境、精练优美的语言„„深深地吸引着我们。每一首诗,就是一幅色彩鲜明的画,就是一支美妙动听的歌,就是一颗执著跳动的心,就是奔涌的热血,就是一张棱角分明的脸庞。今天,我们将欣赏两首外国诗歌。

二、检查预习

1.根据所查资料介绍两位诗人。

【济慈(1795—1821),英国诗人。济慈是英国浪漫主义诗人中最有才气的诗人之一,1817年出版第一部诗集《诗歌》,其中有名篇《蝈蝈与蛐蛐》,从此崭露头角,他的著名诗篇有《夜莺颂》、《秋颂》等。他的诗想象丰富,绚丽多彩,对世人具有极大的影响。他的诗对后世的影响很大。

叶赛宁,俄罗斯诗人,他的诗感情真挚,格调清新,并擅长描绘大自然景色。他的抒情诗感情真挚,格调清新,并擅长描绘农村大自然景色

三、组织学生朗读诗歌

1.听朗读带。

2.引导学生反复诵读这两首诗,齐读、自由朗读

3.讨论:这两首诗中所包含的思想感情分别是什么?

4.组织学生朗读这两首诗。

指导时,可以多放放朗读带,让学生多模仿,多体会,掌握朗读的语气、语调、停顿、重音 等,然后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朗读诗歌,并将自己的朗读与朗读带中的朗读进行比较, 找出优点与不足。这样,让学生在朗读中逐步体会诗歌的内容与感情。

5.组织学生配乐朗读诗歌。

四、探究指导

1、有感情的朗读《蝈蝈与蛐蛐》

要求:有感情、读准字音、读出停顿、注意体会所表达的感情

(这是一首大自然的颂歌,他通过对盛夏“蝈蝈的乐音”和冬日“蛐蛐的歌儿”的描写,赞美“大地的诗歌从来不会死亡”。)

1.这首诗短小精致而又十分大气,你认为它的构思哪些方面别具匠心?

(全诗分为前后对应的两部分,分别以“大地的诗歌从来不会灭亡”和“大地的诗歌呀,从来没有停息”开头,点明主旨;又分别描绘盛夏“蝈蝈的乐音”和冬天“蛐蛐的歌儿”,并通过联想使二者巧妙地联系起来,生动地表现了“大地的诗歌从来不会死亡”的主题。这首诗仅仅勾勒了夏、冬两幅小景,而没有描绘春、秋两季的景色;仅仅描写了蝈蝈、蛐蛐这两种昆虫的鸣唱,而没有去写大地上其他百鸟千虫的歌唱。但它所表现的却是大自然一年四季“歌声”不断的景象,歌颂了大自然周而复始、生命不息的永恒美。全诗讴歌大自然的无限美好、无限生机,着墨不多却能以少胜多,富有内涵,给人以广阔的想象空间,角度新颖独到,构思颇具匠心。)

(提示:开头一句与“大地的诗歌呀,从来没有停息”相对应分为两部分;动静相衬,意境优美。)【几19年级上册第四课外国诗两首】

2、如何理解诗人把夏天蝈蝈的“乐音”和冬天蛐蛐的“歌儿”称为“大地的诗歌”? 提示:(美好的诗歌是动人心弦的,因为它是生命的歌吟。诗人把蝈蝈和蛐蛐当作大自然的歌手,把它们的鸣唱当作大自然的诗歌,借以歌颂大自然的无限美好和勃勃生机,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无限热爱和由衷赞美之情。“大地的诗歌从来不会死亡”正是全诗主题的揭示。)

3.理解虫鸣的象征意义。: (诗人创造蝈蝈和蛐蛐的意象,表露了济慈的创作思想,即诗应该给人以安慰,并提高人们的思想。蝈蝈和蛐蛐充满活力,它们的鸣声周而复始,永不停息,那就是大地的诗歌从来不会死亡,鼓舞人们乐观地对待生活。)

1、先听配乐诗朗读或教师范读,营造诗歌氛围,再归纳这首诗的内容,并体会诗歌所描写的意境美

第一节:写夜的静谧随着夜的降临,自然万物都归于沉寂:平静的河水仿佛悄悄进入梦乡,松林不再喧响,夜莺停止歌唱,秧鸡也不再喧嚷。

第二节:写溪水的歌唱(以动写静)静谧、美丽写在夜的寂静之中,潺潺的溪水在轻轻地歌唱,这是以动写静、以动衬静而更显其静。然后由听觉转入视觉,引人月光的意象描写夜的美丽:明月的银辉静静地洒落大地,周围的一切都沐浴在月色之中。

第三节:写月光下大自然的美丽大河,小溪,浸水的原野上的青草。都在月光下熠熠生辉。

第四节:再次写到美丽的月色又回到夜的静谧,并再次写到美丽的月色,这是以反复的吟咏造成诗的节奏美和旋律美,深化夜的静谧、美丽的氛围。

2.学生感情品读,体察绘景中诗人对自然的心灵感应。思考:诗歌传达出诗人怎样的心境?

(诗人叶赛宁是大自然的歌手,他从自然中汲取灵感,又把自己融人自然。纯然绘景中,渗透着生命的底蕴,传达出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他安适、宁静的心境。)

3、第一节写出了夜的什么特点 (静——视觉、听觉、对比)

4、谈谈本首诗中拟人化手法的好处。(给人亲切自然的感觉,生动形象地表现夜的诗情画意,使这首诗更富有感染力) 小结:(意境美、语言美、构思美)

几19年级上册第四课外国诗两首(三)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单元 第4课《外国诗两首》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4 外国诗两首

教学目标:

1、了解莱蒙托夫、休斯的经历及其创作。

2、领略诗歌深厚的文化底蕴。

3、理解诗中的艺术形象,感受诗人的爱国思乡情怀。

4、品味诗歌语言,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体会诗歌的内涵。

教学重点:

1、了解诗歌的文化背景。

2、理解诗中的艺术形象及诗人由此抒发的思想情感。

教学难点:

因民族文化背景不同,准确地把握诗人的意念和情绪并深入诗中的意境。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祖国》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爱国主义是人类最崇高的感情之一,是千百年来巩固起来的对自己的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不同立场的人对爱国主义有不同的理解。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俄罗斯伟大诗人莱蒙托夫的诗歌——《祖国》。谁来介绍一下作者及写作背景?

莱蒙托夫,19世纪俄罗斯伟大诗人,被公认为普希金当之无愧的继承者。他很早就表现出艺术才华,为人正直、善良,虽为贵族出身,在思想上却同革命的十二月党人站在一起,对黑暗的农奴制社会发出愤怒的抗议。正因为如此,生前尝尽颠簸流放的辛苦,最终死于沙皇党羽阴谋策划的决斗中。斯拉夫派诗人霍米亚科夫曾于1839年发表过一篇题为《祖国》的诗,他认为俄罗斯的伟大在于俄罗斯人民的温顺和对东正教的虔信,沙皇统治集团的御用文人也借爱国主义来炫耀他们的文治武功,莱蒙托夫针锋相对地提出了自己对祖国的“奇异的爱”,把祖国美好的大地和勤劳的人民视为祖国概念的真正内涵,表现出他想了解和接近人民并休戚与共的强烈愿望。

二、研读。

1、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诗中那一语句最能表达作者的这一情感?

这首诗抒发了诗人强烈的爱国之情。“我爱祖国,但用的是奇异的爱情”,这一句统摄全诗,把对祖国的感情比喻为“爱情”。这是个奇特的想法。下面的诗句围绕这种“爱情”展开。

2、作者通过哪些形象来表达这一情感?试做简要分析。

诗人所抒发的爱国之情主要是通过描写俄罗斯大地的夜色及夜色中人们的活动表现出来的。在第二节诗中,诗人首先铺叙了俄罗斯的草原、森林、河流的景象,又详尽描述了自己在乡间小路上奔驰的过程,接着截取几幅祖国土地上常见的、 令他感动的画面。正是这些寻常景物,在日厮夜守中唤起了诗人对祖国的“爱情”在第三节,诗人将笔触深入到俄罗斯人民的生活中。首先详细描写了农家生活的场景:打谷场、农家茅房、小窗,接着描写自己和农人一起欢乐到深夜,借此抒发自己的爱国情。

3、品味本诗写作的艺术特色。

这首诗,写的是诗人对祖国执著的“爱情”。在对“爱情”的阐释里,诗人没有选择什么惊心动魄的事件或是不同寻常的场面,只描写了自己在祖国土地上看到的最平常的景色,最普通的农家生活。平平淡淡才是真,在平淡的描述背后,是诗人对祖国俄罗斯的真挚感情。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黑人谈河流》。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爱国主义是诗歌的永恒主题,更是诗人永恒歌唱的心声。在我国诗歌长河中是这样,在外国优秀的作品中也不乏其例。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黑人谈河流》,去聆听美国诗人休斯的爱国心声。

二、简介作者及写作背景。

休斯(1902~1967)美国黑人诗人、小说家,美国黑人文艺复兴运动的领导者,被誉为“黑人桂冠诗人”。休斯写过小说、剧本、自传和新闻速写,以诗歌方面的成就最为突出。他创作了十多部诗集,比较重要的有《哈莱姆的莎士比亚》《单程票》《延迟的梦之蒙太奇》等。

休斯的创作植根于美国黑人生活,对他们痛苦生活给予同情,讴歌他们美好的情感,颂扬了他们源远流长的文化传统。诗歌的主题思想有积极的社会意义,休斯创造性地把黑人民歌艺术引进诗歌创作,吸收了黑人爵士音乐和布鲁斯民歌的形式和手法,形成了轻松活泼豪迈奔放的风格,对美国黑人诗歌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

三、研读。

1、学生自由诵读全诗,整体感知诗意。诗人想通过谈“河流”来表达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在《黑人淡河流》一诗中,“河流”是个高度凝练的意象。我们可以将其理解为历史的象征。黑人对河流的追溯,就是对自身历史的追溯。就是对祖先和故土的寻根。

2、“我的灵魂变得像河流一般深邃”应该怎样理解?这句诗两次出现有什么表达效果?

“我的灵魂像河流一般深邃”,可以理解为由于黑人对“河流”(历史)的见证,人类文明、文化的成果都在黑人的“灵魂”里有所沉淀。这句诗,是作者代表全体黑人发出的自豪的宣言:黑人种族是有着悠久传统的种族。这句诗在第二节和第五节两次出现,形成结构上的前后呼应。

3、全诗的艺术构思是跳跃的,但又有严密的思维逻辑。请归结诗歌内在的思维逻辑。 我认识河流——它亘古如斯。比人类久远——我在河流的哺育下发展、繁殖,河流是我生存的见证——因此我认识河流——活折磨了我,教育了我。我的思想、灵魂和河流一样深沉。

结束语:同学们,爱国,是一面飘扬在世界各国上空的永不褪色的旗帜。《黑人谈河流》,和我们的心声是相通的。那种深沉的历史感与强烈的时代感,都是令人荡气回肠的。掩卷遐思,倍感肩上使命崇高,恰如一代伟人毛泽东吟唱的“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愿我们能“直挂云帆济苍海”,谱写出热爱祖国、建设祖国的新篇章。【几19年级上册第四课外国诗两首】

板书设计:

黑人谈河流

休 斯

河流——象征历史。“古老的黝黑的河流”喻指黑人的悠久历史。

诗中的“我”不是某个具体的黑人,而是代表整个黑人的种族。

中心诗句:我的灵魂变得像河流一般深邃——黑人种族是有着悠久传统的种族

幼发拉底河沐浴

深邃 刚果河畔盖茅舍

中显 尼罗河畔建金字塔

自豪 密西西比河听歌声

几19年级上册第四课外国诗两首(四)
九年级语文上册 4《外国诗两首》教学案

4外国诗两首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朗读。在诵读中感受自然的美

2、 作者简介。

过程与方法

1、 小组合作完成任务。

2、 整体感知诗文内容。

3、 体会写景抒情诗表达的基本特点,并尝试写简单的诗。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理解诗人对自然和生活的爱

【教学重难点】

有感情的朗读诗歌,品味其意境:并尝试写诗。

【导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地球是我们的家园,当我们将身心投入大自然的怀抱,她将以博大的胸怀,赋予我们灵感和力量。英国诗人济慈的《蝈蝈与蛐蛐》,俄罗斯诗人叶赛宁的《夜》,就是他们用身心和自然溶铸而成的美的赞歌„„

二、走进作者:

约翰·济慈(1795-1821),英国浪漫主义诗人,出身卑微,生活贫困,自幼喜爱文学。1817年出版第一部诗集《诗歌》,其中有名篇《蝈蝈与蛐蛐》,从此崭露头角。他的著名诗篇有《夜莺颂》、《秋颂》等,他的诗想象丰富,绚丽多彩,对世人具有极大的影响。济慈诗才横溢,与雪莱、拜伦齐名。死时他年仅25岁,可是他遗下的诗篇一直誉满人间,被认为完美地体现了西方浪漫主义诗歌的特色,并被推崇为欧洲浪漫主义运动的杰出代表。

谢尔盖·亚历山大德罗奇·叶赛宁

(1895-1925),俄罗斯诗人。早期诗作描写农村自然风光,赞美宗法制农民生活,他的抒情诗感情真挚,格调清新,并擅长描绘农村大自然景色,被誉为“天才的乡村歌手”、苏维埃诗歌奠基人之一

三、检测预习:

1).济慈,________(国别)浪漫主义诗人,《蝈蝈与蛐蛐》出自他的第一部诗集________。叶赛宁,________(国别)诗人,他擅长描绘_______的景色。

2).辨别下列各句诗运用的修辞手法。

(1)当所有的鸟儿因骄阳而昏晕。( )

(2)明月洒下它的光辉,给周围一切披上银装。( )

(3)一旦唱疲倦了,便舒适地栖息在可喜的草丛中间。( )

四、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蝈蝈与蛐蛐》中,诗人为什么把夏天蝈蝈的“乐音”和冬天蛐蛐的“歌儿”称为“大地的诗歌”?

2、谈一谈你从这两首诗中读出了什么样的诗情。

五、合作探究:

(1)《蝈蝈与蛐蛐》全诗描写了哪两种昆虫的鸣唱,勾勒了哪两幅小景?全诗的主旨句是哪一 1

【几19年级上册第四课外国诗两首】

句?

(2)、尾声:“从蛐蛐的歌中仿佛听到了蝈蝈的呜叫”。理解盛夏的蛔蝈和冬天的蛐蛐是怎样联系起来的。

六、精读品析

(4)归纳《夜》这首诗的内容,并体会诗歌所描写的意境美

第一节:写

第二节:写 静谧、美丽

第三节:写

第四节:再次写

【几19年级上册第四课外国诗两首】

七、拓展延伸:

结合这两首诗的特点,尝试自己写一首诗。

八、反馈检测

1.给加点的字注音。

虔.信( ) 慰藉.( )

镶嵌.( ) 晨曦.( )

瞰.望( ) 深邃.( )

河水潺潺.( )黝.黑( )

2.选词填空。

虔信 虔诚

⑴、破除迷信,( )科学。

⑵、许多人都( )地相信佛教。

惦记 惦念

⑴、老人( )孩子。

⑵、老师总是( )着班级。

混浊 污浊

小河里的水十分( )。

排污管内排出( )的城市废水。

板书设计

蝈 蝈 与 蛐 蛐

总——大地的诗歌——永生

分 --夏——蝈蝈的乐音 ______没有停息、

冬——蛐蛐的歌儿 充满生机

总——蛐蛐蝈蝈意象叠印——尾声

【几19年级上册第四课外国诗两首】

叶塞宁

第一节:写夜的静谧

第二节:写溪水的歌唱 静谧、美丽

第三节:写月光下大自然的美丽

第四节:再次写到美丽的月色

济 慈2

教学反思

这首诗意境非常美,对学生而言较难理解,教学中应当注意激发学生的感情,从中体会诗歌的美,并能结合自己的理解,去试验着写一首小诗。如《月光下的校园》、《静静的公园》等。

3

几19年级上册第四课外国诗两首(五)
2015届九年级语文上册 4 外国诗两首同步精品讲案(提升版,含解析) 新人教版

4 外国诗两首

【学习要点】

体会诗人的情感,领悟诗歌的写景技巧。 要点一:体会诗人的情感,领悟诗歌的写景技巧。

【探究活动】体会诗人的情感,领悟诗歌的写景技巧。 【教师释疑】

写景技巧6句话

1、写景要按方位顺序,由近及远,由远及近,由上而下,由下而上,由里到外,由外到里,或由中间到四周等等有次序地描写,要主次分明,详略得当。 2、可以按景物的类别来写,如山、水、花、鸟;瀑、石、峰、洞;亭、台、楼阁等。要写出景物的光、色、味;既要写它的静态,也要写它的动态,还可以写出它的环境气氛。

3、要仔细观察,抓住在不同季节里景物的不同特点进行描写,不要硬编乱造,凭自己的想象来写。

4、写景中也可以具体地写些人和事,若让人、景、事三者交融一体来写,可以使作文更为感人。

5、写景物时不要忘掉自己与景物之间的关系,要有意识地把自己的感情、感受写进去,这样使人读了会产生一种身临其境之感。

6、适当地、正确地引用前人描写景物的诗词歌赋,也可以为作文增色。这就需要你平时多加阅读和积累,别等用时再去找。 【讨论明确】

1.《蝈蝈和蛐蛐》富有情趣,意境优美。这首小诗构思巧妙,观察细腻。抒写了冬日的蝈蝈和冬日的蛐蛐交替歌唱的情景,

2.《夜》动静结合,融情于景,从对夜景的描绘中体现出作者安适,宁静的心境。

【课堂提升】

(2013江苏扬州)阅读诗歌,完成后面小题。(6分)

村夜 白居易 霜草苍苍虫切切,村南村北行人绝。

独出前门望野田,月明荞麦花如雪。

(1)首句中运用了叠词 “苍苍”“切切”,好在那里?(3分)

【解析】

试题分析:诗歌的阅读鉴赏,中考的常见题型之一,其考察的侧重点大多是对诗句(词语)的赏析和对作者感情的理解。还有叠词、短句使用,使文章富有节奏感,具有音韵美,读起来朗朗上口。

(2)请描绘“月明荞麦花如雪”的景象,并指出这句蕴含了诗人的什么感情。(3分)

【课堂提升】

(2013•恩施中考)欣赏下面一首现代诗,回答问题。

新 月

沙 鸥

新月弯弯,

像一条小船。

我乘船归去,

越过万水千山。

花香。夜暖。

故乡正是春天。

你睡着了么?

我在你梦中靠岸。

(选自《中国当代名诗100首》)

1.“新月”与“小船”,一个在天上,一个在水面。诗人是如何将这两个相距遥远的物体联系在一起的?这两句诗在全诗中起什么作用?

回答。第二问注意从这两句诗与下文的关系上思考作答。

2.诗歌第2节选取了哪几个意象?表达了诗人对故乡怎样的情感(联系第3节作答)?

●【往下看,下一篇更精彩】●

最新成考报名

  • 政治素质考察自评材料(通用14篇)
  • 政治画像个人自评材料八篇
  • 政治素质自评材料范文(通用14篇)
  • 高中期末自我评价
  • 期末自我评价600字大全
  • 期末自我评价600字
  • 高一学生自我评价大全
  • 小班听课记录评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