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文档 > 评课 >

第三章,第二节,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学情分析

成考报名   发布时间:09-22    阅读:

第三章,第二节,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学情分析(一)
第三章第二节 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 说课稿

《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说课稿

各位老师好:我是来自天津外国语大学附属中学的生物教师,我叫杨力,下面介绍我的说课内容。

一、说课内容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七年级下册45页,第四单元第三章《人体的呼吸》第二节《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的内容。本节内容我是分两节课进行,第一课时是:肺与外界气体交换过程;第二课时是: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本节课主要说第一课时的内容。本次说课是课前说课,所以共分七个内容来介绍:说教材,说学情,说模式,说设计,说板书,说评价,说开发。

二、说教材

第四单元主要介绍“生物圈中的人”, 本单元内容在课标中属于十个一级主题中的第五个部分,承接在七年级上册书中介绍的生物圈中的植物,继续生物圈中生物的介绍,而在八年级中又继续介绍生物圈中的动物等知识,构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本单元共分七章内容,本次说课内容属于第三章《人体的呼吸》,主要介绍人体的呼吸系统。上一章是《人体的营养》,主要介绍人体的消化系统。同时这两章内容又为第四章《人体内物质的运输》中循环系统的知识做了铺垫,获取的氧气和营养物质都是通过循环系统的运输到达组织细胞的,而人体组织细胞获取营养的同时细胞进行有氧呼吸,氧化一部分有机物放出能量来满足人体的各项生命活动需要。

本章中所讨论的呼吸过程包括四个阶段: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也就是肺通气的过程),肺泡与毛细血管中血液的气体交换,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组织细胞与毛细血管中血液的气体交换。其中前两个阶段是第三章《人体的呼吸》中介绍的内容,后两个阶段是第四章《人体内物质的运输》中介绍的内容。在课标中对这一部分的要求是“概述发生在肺泡处和组织细胞处的气体交换过程”。

在第三章中讨论了人体的细胞通过怎样的结构和过程与外界环境进行气体交换的,共分两节内容:在第一节《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中介绍了呼吸系统的组成以及呼吸道的作用,使学生了解肺是呼吸系统的气体交换场所;第二节《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主要讲述了外界气体是如何进出肺部的,气体进入肺部以后,在肺泡与血液之间又怎样发生了气体交换。

三、说学情

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涉及气体体积变化、压力等物理学问题,七年级的学生缺少有关的知识储备,因此这个问题也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而学生已经具有的知识体系中,具有了呼吸系统的组成和呼吸道的作用的知识,同时在七年级上册学习了植物的呼吸作用,了解了呼吸作用对生物的重要意义。这个年龄的学生对事物的认识还停留在感性认识的层面,对生物的学习兴趣浓厚。在教学中,一方面要运用直观的教学方法,引起学生的兴趣,是他们的注意力始终集中在课堂上;另一方面也要创造机会,让学生发表见解、自己动手实验,发挥学生的学习的主动性。

四、说模式

本节课采用“5+30+10”的教学模式,即5分钟复习上节课内容,同时导入本节课内容,明确课程目标;30分钟新授课,学生动手实验与教师演示实验相结合;10分钟课堂小结、习题反馈。具体的教学模式根据王敏勤教授提出的和

谐教学五环节,结合本学科特点采用的五个环节:

1、单元导入,明确目标;

2、自学指导,合作探究;

3、小组讨论,教师点拨;

4、课堂小结,回归目标;

5、达标测试,及时反馈。 选择该模式的理论依据是:

1、布鲁纳的发现学习理论:学生的学习应是主动发现的过程,而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创设问题情景,引发学生对知识本身发生兴趣,产生认知需要,产生一种需要学习的心理倾向,激发自主探究的学习动机。

2、尝试学习理论:学生有尝试的愿望,尝试能够成功,成功才能创新。

3、建构主义:建构主义指出学习的实质是学习者积极主动地进行意义建构的过程,即学习不是由教师把知识简单地传递给学生,而是由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

五、说设计

对于本节课内容我设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根据课标中的要求:获得有关人体结构、功能以及卫生保健的知识,促进生理和心理的健康发展。通过本节课学习实现概述肺与外界气体的交换过程。【第三章,第二节,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学情分析】

(2) 技能目标

根据课标中的要求:初步学会运用所学的生物学知识分析和解决某些生活、生产或社会实际问题。通过学生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交流合作能力;通过演示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3) 情感目标

根据课标中的要求:逐步养成良好的生活与卫生习惯,确立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通过学生对有氧运动的了解,使学生认同体育锻炼的重要性,并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

根据以上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学习情况,我拟定了以下重点、难点

(二)重点难点

1、 重点:

(1)通过学习,认识到由于胸廓的容积变化能引起肺容积的变化,肺容积的变化引起肺内气压的变化,从而引起人体的呼吸的过程。

(2)概述肺与外界气体的交换过程

2、 难点:

通过模型演示和演示试验,说明胸廓容积的变化与呼吸的关系。

(三)、教学过程

1、单元导入,明确目标

(1)复习上节课关于呼吸道的组成及作用的内容。

(2)导入:让学生活动—体验人生存依赖空气

活动:1、你能憋气多久?(让学生体验)

2、肺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那气体是如何进出肺的呢?

目的:复习已知的知识唤起学生的知识体系,通过体验憋气体会气体对身体的重要和感觉,引发学生对的思考新课。

这一部分需要10分钟时间。

2、自学指导,提出问题

提问1:人在平静时每分钟大约呼吸16次,为什么气体能进出肺呢? 学生:回忆上节课内容,联想到呼吸道有骨或软骨做支架是畅通的。

提问2:教师打开一个通畅的瓶子,提问空气会每分钟进出瓶子16次吗? 学生:依据常识指导不能。

提问3:追问肺为什么可以呢?

学生:思考。

教师:介绍马德堡半球实验,使学生了解气体有很大压力。通过去掉针头的注射器推拉观察活塞运动方向,使学生理解气体压力与容积大小关系,从而理解气体如何进出肺的。

3、小组讨论,教师点拨

学生:利用去掉针头的注射器进行推拉,以此观察活塞运动方向气体压力与容积大小关系,从而理解气体如何进出肺的。

教师:演示呼气和吸气模型实验。瓶子代表胸廓,Y型管代表气管、支气管,下连接的两个气球代表肺,上面的气球(也可以不用)表示外界大气。播放呼吸动画对比模型演示实验,直观对比胸廓与肺容积的变化引发呼气与吸气,让学生结合前面所学内容尝试总结。

4、课堂小结,回归目标

结合前面实验学生小组讨论结合图片总结,吸气时肌肉收缩,胸廓容积扩大,肺的容积变大,肺内的气压变小;呼气时肌肉舒张,胸廓容积缩小,肺的容积缩小,肺内的气压变大。【第三章,第二节,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学情分析】

指导学生将双手放在肋骨的两旁进行深呼吸,感受呼吸时胸廓的变化,教师点评学生总结的内容,做最后总结,提升学生对知识目标的落实。

教师:结合课标中对STS(科学技术社会)的要求—提高生物科学素养,给学生介绍有氧运动的相关知识。

5、达标测试,及时反馈

【第三章,第二节,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学情分析】

根据图(模拟膈肌的运动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该模型此时模拟的状态是吸气(吸气还是呼气).

(2)图中A表示气管,图中B表示的是支气管,图中C表示的是肺.图中D表示的是胸廓,图中E表示的是膈肌.

(3)用手下拉E,表示E收缩(填收缩或舒张),小气球扩张,表示吸气过程.

【第三章,第二节,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学情分析】

(4)用手上推E舒张(填收缩或舒张),小气球回缩,表示呼气过程。

六、说板书

第二节 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第1课时)

一、肺——主要的呼吸器官

二、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呼吸肌收缩胸廓扩大吸气

呼吸肌舒张胸廓缩小呼气

呼吸运动的过程可以用三字歌诀简记:肌收缩,积变大,压变小,气入肺;

肌舒张,积变小,压变大,气出肺。

七、说评价

课堂评价

(1)内容评价:通过达标测试,及时反馈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2)小组评价:对小组中学生参与程度、思维状态、学习态度等综合情况进行反馈。

八、说资源

资源开发包括:

1、教学设备:多媒体设备、简易呼吸模型、针管推拉实验用具;

2、学校图书馆:书籍参考(如科学探索者)、教材、教参、练习册;

3、学生资源:学生了解的知识背景、学生提出的问题;

4、信息化资源:王敏勤教授的授课内容、物理相关实验、呼吸动画资源

第三章,第二节,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学情分析(二)
七年级生物第三章第二节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导学案doc

第三章,第二节,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学情分析(三)
第三章第二节_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导学案

第三章 第二节《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

主备:江蕾 审核: 日期:2014-2-27

姓名:_____________ 班别: 班

一、【学习目标】

【第三章,第二节,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学情分析】

1.通过学习能概述肺与外界气体交换的过程。

2.通过观察模型和演示实验,提高观察、判断、推理以及科学实验能力。

3.通过资料分析等活动,能概述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的过程。

二、【课前小测】 (每空1分,共4分) 小测得分:( )

1、人体的呼吸系统是由 和 组成的。

2、呼吸系统中的 、 、 、 、 ,是气体出肺的通道,叫做呼吸道。

3、呼吸道不仅具有保证 顺畅通过的结构,还可使到达肺部的气体 、 、 。

三、【新知预习】阅读P45-48页,并完成以下习题。

(一)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1、肺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位于 内,左右各一个,左肺两叶,右肺三叶。

肋骨向上 肋骨向下向内

2、呼吸时,肋骨有什么怎样运动?胸廓有何变化?

答:当你深吸气时,肋骨向上向 运动,胸廓 ;深呼气时,肋骨向下向 运动,胸廓 。

3、呼吸时,膈是怎样活动的?

答:膈位于胸腔的底部(也即 腹腔的顶部),主要是 组织。在吸气时,膈

肌 ,膈顶部 ,使胸廓的 增大;呼气时,则膈肌 ,膈顶部 ,胸廓的 缩小。

4、呼吸时,肺内的气体压力是怎样变化的?(课本P46演示实验)

答:当肋骨间的肌肉和膈肌 ,胸腔的容积扩大,肺便扩张,肺内气压 ,外界空气吸入肺。当肋骨间的肌肉和膈肌 ,胸腔的容积缩小,肺便收缩,肺内气压 ,肺内的气体被排出。

5、小结: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的过程

(二)肺泡与与血液的气体交换

小知识:妈妈在厨房里炒菜,我们在外面就能闻到炒菜的香味,为什么?原来,在外面能闻到炒菜的香味,是菜的香味从厨房里飘到外面的缘故,说明了香味能由近及远地飘,即由浓度高的地方向浓度低的地方扩散。人体内的气体交换是是不是通过气体的扩散作用来实现的。

阅读课本P50“资料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呼出的气体在组成成分上发生了什么变化?

答:人体呼出的气体中,氧气含量 ,二氧化碳的含量 。说明 。

2、肺泡有哪些适于进行气体交换的特点?

答:肺泡外面缠绕着丰富的 ,肺泡壁和毛细血管都很薄,各由一层

扁平的 细胞组成。肺泡的这些结构特点适于进行气体交换。

3、肺泡与与血液间进行气体交换时,肺泡中的 进入血液,通过血液循环输送到全身各外的 里;血液中的 进入肺泡。

(三)呼吸的全过程图解

四、【课堂练习】完成以下习题

1、判断题:胸围差能完全代表人体的胸腔容积。( )

2、某人平静时的胸围长度是85cm,尽力吸气时的胸围长度是95cm,尽力呼吸气时的胸围长度是83cm,这个人的胸围差是( )

A.2cm B. 8cm C. 10cm D. 12cm

3、甲、乙两图为模拟呼吸过程中膈肌运动的实验装置,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甲表示膈肌舒张,膈顶上升,呼出气体

B.乙表示膈肌收缩,膈顶上升,吸入气体

C.甲表示膈肌收缩,膈顶下降,呼出气体

D.乙表示膈肌舒张,膈顶下降,吸入气体

4、下图为肺的结构示意图,请根据图分析回答:

(1)外界气体到达图中[3] 后,气体交换在[ ] 内进行,此适合于气体交换的特点是肺泡壁和

毛细血管壁都只有一层扁平的 细胞构成且肺泡

数目多。

(2)“非典”是由病毒感染肺而引起的疾病,患上这种

病会使肺全部或局部纤维化,肺也就全部或局部不能扩张或回缩,从而影响 ,造成人体缺氧,严重的会危及生命。

五、【巩固小测】: (每题1分,共6分) 小测得分:( )

1、(2010)下列关于肺的叙述中,不属于有利于气体交换的是( )

A.肺的末端形成肺泡,总数约7亿个 B.每个肺泡的壁很薄,只由一层细胞构成

C.肺可分为左肺和右肺 D.肺泡外包绕着毛细血管

2、(2010)下列各项表示氧从外界进入肺泡的路线,正确的是( )

A.鼻腔气管肺泡

B.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肺泡

C.鼻腔咽气管支气管肺泡 D.鼻腔喉气管支气管肺泡

3、(2010)肺泡内的气体交换指的是( )

A.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

C.肺泡与肺泡之间的气体交换

4、(2009)人体主要的呼吸肌是:( )

A.胸大肌 B.腹部肌肉 C.肋间肌和膈肌 D.背部肌肉 B.肺泡与外界之间的气体交换 D.肺泡与组织细胞之间的气体交换

5、(2009)肺泡壁与毛细血管壁在结构上的相似之处为:

A.都能让二氧化碳通过

C.都是分支的末端形成

6、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是( )

A.鼻腔 B.肺 C.喉 D.气管

B.都能让氧气通过 D.都是一层上皮细胞构成

第三章,第二节,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学情分析(四)
第三章第二节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第一课时

教 学 设 计

总体要求:1.“统一”设计“分段”教学;2.围绕“三维”落实“三问”;3.充实“心案”活化“形案”。

总体要求:1.“统一”设计“分段”教学;2.围绕“三维”落实“三问”;3.充实“心案”活化“形案”。

总体要求:1.“统一”设计“分段”教学;2.围绕“三维”落实“三问”;3.充实“心案”活化“形案

第三章,第二节,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学情分析(五)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生物第三章第二节《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说课稿

第二节《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说课稿 各位评委: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三章人体的呼吸,第二节《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

教材地位和作用

《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主要讲述了外界气体是如何进出肺部的,气体进入肺部以后,在肺泡与血液之间又怎样发生了气体交换。本节内容是本章的教学重点和难点,上承消化系统,后续循环系统,起承上启下的作用,学好这部分内容有助于学生对“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有更深刻的理解。本节课计划两课时完成。今天我说的是第一课时“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本着面向全体学生,倡导探究性学习,全面提高学生素质这一教学思想,首先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确定如下: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知道胸廓容积变化的原因,理解外界与肺泡的气体交换是怎样进行的。

2.过程与方法:

通过阅读教材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通过视频及演示实验等活动。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及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的意识。

教学重点:

1、胸廓变化的原因。

2、外界与肺泡气体交换是怎样进行的。

教学难点:

胸廓变化的原因。【第三章,第二节,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学情分析】

教法与学法:

考虑到七年级学生好奇、好动、好表现、好发表意见,希望得到

老师的表扬,但注意力分散的现状。所以在教学中我主要采取设置情景教学法、自主探究法、直观教学法、实验演示法、集体讨论法。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使他们在活动中得到认知和体验。培养学生将自己的生活经验和课堂教学结合起来,引导学生主动去发现,发展思辩能力。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出示目标、明确目的

师生互动、引领学习

解决问题、总结归纳

达标反馈、教学评价

我是通过这几步来完成教学过程的。在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时,

我提出两个问题:①呼吸系统的组成;②呼吸道的作用。进而提出气

体是如何进入肺的?来鼓励学生大胆的去猜想假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出示学习目标,学生阅读学习目标,按学习目标的提示阅读教材

提取有效信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分析能力和归纳能力。 教师出示幻灯片让学生直观的感受肺的结构及肺在胸腔的位置及

胸廓的组成。使抽象的问题直观化。

接着,教师设问、胸廓与呼吸有关吗?让学生摁住两侧肋骨感受

胸廓的变化,让学生客观的、科学的认识问题,学生再次的阅读教材,教师播放视频,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结合自己的体验、观察、归纳得出肋间肌的收缩和舒张导致了胸廓的变化。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合作能力。

胸廓的变化除了肋间肌外还与那一部分有关呢?学生阅读教材,得

出与膈肌有关的结论。教师借助胸腔与肺的结构与瓶与气球之间的相似性进一步探究胸腔容积能否发生变化,在证实胸腔容积也会发生变化的基础上,通过推拉橡皮膜的活动来引导学生,分析容积变化和压力大小的关系,从而理解胸廓容积的变化也会引起肺内压的改变,而导致呼吸。学生通过观察教师的演示、动画演示、小组讨论,归纳总结得出外界气体进入肺的原因。

课堂小结环节

课堂小结有助于加强知识间的联系,突出重难点,也有助于学生

对于知识的理解、记忆和应用。在学生谈本节收获的基础上,我通过

视频播放和顺口溜对新知识进行系统的归纳和总结。

●【往下看,下一篇更精彩】●

最新成考报名

  • 政治素质考察自评材料(通用14篇)
  • 政治画像个人自评材料八篇
  • 政治素质自评材料范文(通用14篇)
  • 高中期末自我评价
  • 期末自我评价600字大全
  • 期末自我评价600字
  • 高一学生自我评价大全
  • 小班听课记录评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