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文档 > 评课 >

新课程对校长的要求

成考报名   发布时间:09-24    阅读:

新课程对校长的要求(一)
新课程目标下教师角色的反思

教师作为角色身份的出现原于美国社会心理学家乔治·米德首先将其引入社会心理学,并创立了角色理论。所谓“教师角色”是指处在教育系统中的教师所表现出来的由其特殊地位决定的符合社会对教师期望的行为模式。1分析教师的角色,明确教师自己的角色身份,对教师充分地扮演好教师角色就具有积极的意义。在过去,人们从不同的角度已经给教师冠以诸多美名,如蜡烛、园丁、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等等。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特别在当今的信息时代,人们对教育观的提升,这些美名逐渐退色。重新反思教师的角色将成为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当好新时期新教师的首要任务。

  反思是教师自我适应与发展的核心手段。正如美国学者波斯纳认为:教师的成长=经验十反思。不同时代的社会对教育的不同要求就会导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的不同。然而,一直以来,教师执行教学任务,代替学生成为教学过程的启动者,成为名副其实的课堂权威和课程实施的工具。教师对于课程来说,只有选择“怎样教”的权利而没有选择“教什么”的权利,教师考虑的是怎样将国家规定的课程有效地教给学生。教师则成了传授科学知识的道具、载体。教师所承担的是“扬声器”式的角色。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是机械的“照本宣科”,对着文本宣读。单行线的、就范式的和接受式的单向传递知识是教师传统教学的特点。教师的角色定位正如《辞海》所说:“向学生传授知识”。

  面对素质教育的深入人心和新课程目标全面启动,从“教学大纲”走向“课程标准”。首先要求教师切实更新教育思想、转变教育观念。思想观念是行为的先导。更新教育观念,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前提条件。新课程将改变学生的学习生活,也将改变教师的教学生活。作为教师当前的首要任务是只有客观地,科学地、合理性地反思自己的角色,才能摆正自己的位置。也只有充分发挥自身的角色作用,才能充分理解新课程,保证新课程的有效事实。传统的教师角色在新课程的背景下已基本上不适应了,或者说是远远不够了。在新课程的目标下,教师必须确立自己政治者、法律者和伦理者角色,建构者、组织者、开发者和创造者角色,设计者、研究者和实践者角色,合作者、交流者和指导者角色,促进者和评价者的角色,以及参与者、决策者和管理者角色等多元整合的教师角色,并能尽快适应它。这是新课程目标要求,也就是新时代基础教育的要求。它是实现全面素质教育的前提。

  一、作为道德教育和人文教育的政治者、法律者和伦理者的角色

  新课程改变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让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的首要问题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而学习动机的形成必须是建立在正确的价值观前提之下进行的。“价值观是关于价值的一定信念、倾向、主张和态度的系统观点。起着行为取向、评价标准、评价原则和尺度的作用。表现为经济价值观、政治价值观、道德价值观、职业价值观、生活价值观、人生价值观等。受到主体所处的社会历史条件、社会地位、教育水平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是具体的、历史的。”《辞海》(1999年版,第266页)也就是说,正确的政治观、道德观、职业观、生活观、人生观和民主的法律意识是形成正确价值观核心。在新课程目标下的教育是以学生为中心,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教师必须重新审视并加强政治思想的教育,提高民主法律意识和崇高的道德观念、提升教师的人格魅力;克服盲目的教师权威和无视法律的行为。反之,教师忽视政治思想和法律意识就谈不上德育教育和人格素质的提升,导致体罚学生的现象,培养出来的学生没有爱国之心,无视国家法律,思想品德和行为规范低下。结果是学生以自我为中心,缺乏集体观念和合作精神,更严重的会导致学生的犯罪率上升。因此,教师在教育学生学会学习的同时,必须教会学生如何做人。这就要求教师自己首先必须是高度的政治觉悟的人、民主的法律意识强的人和具有崇高的伦理道德观念的人。

  二、作为课程结构的建构者、组织者、开发者和创造者的角色

  新课程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九年一贯整体设计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设置综合课程,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要,体现课程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在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传统课程理念下,教学计划或课程计划是教学的“法律文件”,它规定的教学是不允许任意改动的。在这种教学计划控制下的教学模式压抑了学生的革新化成长,扼杀了创新型人才的出现。而新课程标准和教材则有较大的运做空间和时间。开放性、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是新课程的特点。作为教师应具备创设校本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能力和开发校本教育资源的能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要求关注学生的生存方式,能够满足学生成长的需要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是基于学生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资深生活和社会实际。它从根本上转变了学生的生活方式,由被动接受式学习转变为主动探究式学习,发展了学生专心精神、实践能力以及终身学习的愿望。同时,教师也应具有构建课程计划,实事求是地调整、组织课程结构的能力,也就是说教师应根据本地区本学校的实际情况,合理组织教学目标的基本组成部分与分类,设置综合课程,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基础,良好的目标应该是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要。作为教师应该熟悉教育目标分类学,并能够创设体现学生整体发展的目标,及区分不同复杂程度的目标。因此,只有当教师扮演好建构者、组织者、开发者和创造者的角色,课程的开放性、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才能得以真正落实。

  三、作为学生体验,知识更新的设计者、研究者和实践者的角色

  新课程改变课程内容繁、难、偏、旧和过去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传统的课程内容繁、难、偏、旧,主要表现在内容陈旧,以学科经典内容为主,缺乏反映现代性。课程的难度和深度往往造成部分学生成为学习的失败者。这也是造成学生辍学的主要原因之一。新课程的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科技发展的联系,就是说,教师根据学生的发展要求接合现代社会发展的实际,将课程内容生活化,注重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使课堂教学更富于生活情境。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学会设计活动,不会设计活动,只会照剧本演戏的教师将难以完成教学任务。而这种设计活动并非意想的,而是教师必须根据学生对生活体验而积累的经验并加以反思所产生的结果。同时,教师也必须通过自身的教学实践活动和行动研究,根据实际情况重新设计与生活以及现代社会科技发展相联系的教学内容。因为,新课程的内容更注重学生的体验和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如果教师仍注重书本内容,只作为传授解惑者的角色,那将被视为不合格的教师。因此,新课程目标下的教师必须具备设计课堂教学的能力、教学实践能力和教学科研能力。

    四、作为变革学习方式,培养学生能力的合作者、交流者和指导者的角色

  新课程改变课程实施过程中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指导学生直到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传统的教师角色主要是以传授课本知识为中心,以掌握知识的多少为主要目的,体现在教学上以死记硬背为主要的学习方法,强化起主导作用;导致“题海”战役和“填鸭式”教学方法,以成绩作为衡量好学生的标准。而新课程的教学更注重的是学生的学习策略的运用,不以掌握知识的多少为目的,而是给学生提供知识平台,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教师只是指导和帮助学生主动参与,亲身实践、独立思考、合作探究。但,同时,要参与学生的各个环节的学习活动中去,与学生交流和沟通,准确地了解学情,及时引导学生解决问题或调整教学计划,从而实现向学习方式的转变,发展学生搜索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自己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在这过程中,教师不是统治者或权威者,而是作为学生的指导者、交流者和合作者,与学生共同探讨问题,分享自己的感情和想法,启发学生,与学生一道寻求真理,并且能够承认自己的过失和错误,最终由学生自己获得解决问题的答案。这体现了新课程体系下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通过交往,重建人道的、和谐的、民主的、平等的师生关系,建立起新的“学习共同体”,倡导合作学习。

  另外,新课程目标还要求教师必须与其他教师、与家长以及行政管理机构保持良好的交流和合作关系。因为,教师无法单独对学生进行知识、方法、过程、情感、价值等多方面的系统指导,必须与同事或家长或行政管理机构合作,通过集体讨论研究的方式来解决教学中的问题。通过集体交流与合作,实现知识和经验互补和信息资源共享。

  五、作为促进学生发展和自我发展的促进者和评价者的角色

  新课程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

  传统教育对学生来说是通过考试和排榜作为评定学生的优劣,即所谓的一张试卷定终身。忽视了学生的其他能力的发挥,造成学生得不到全面发展。新课程则要求评价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学习生活评价中主要运用质地性、诊断性和激励性评价方法,少用定量性、甄别性和终结性评价方法;针对不同学生、学生的不同需要采用不同的评价方法。因此,在学生的发展过程中,教师应作为学生的促进者,采用多维指标和多样方法对学生进行评价,给予学生身心发展上的支持,培养学生的自律能力,引导学生进行反思或自我评价。其目的是让学生最终得到全面的发展。

  另外,由于传统的评价一个学校的教育质量,往往是用“升学率”作为评价中的硬性指标。政府的教育主管部门以“升学率”来评价学校,学校以“升学率”来评价教师,忽视了对教师成长与发展过程的评价,挫伤了教师自我发展的积极性。新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把课程评价作为重要内容,建立了发展性评价体系。它不仅建立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科学评价体系。同时,还建立了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和促进课程不断发展的评价体系。因此,在新课程目标下的教师自身必须要树立评价促进发展的新的评价观;对自己的教学行为不断反思,建立以自评为主,校长、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以促进自身教学水平的发展和适应新课程教学的要求。

  六、作为课程民主管理的参与者、决策者和管理者的角色

  新课程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现状,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和学生的适应性。

  过去的课程是“框框”,新的课程是“跑道”。按传统教学观的解释,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材是教学工作的“法律”,教师要绝对执行,要“以纲为纲、以本为本”,教学、考试如果“超纲”,将被视为“大逆不道”。在这样的课程管理体系下,教师根本没有参与权和管理权,更谈不上决策权。

  为了培养教师和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为了实现个性化教学,新课程的三级课程管理体系把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社会需要和学生发展、国家统一的教育目的和学校教育的办学特色辨证地结合起来,这是对课程管理理论的一大发展。它不但为地方课程、学校课程预留了自由课时空间,具有相当大的不确定性,而且,从课程标准到教材都贯彻了民主性、开放性精神。可以说,新课程体系实现了由“制度课程”到“民主课程”的转化。课程的不确定性和民主性要求教师必须要参与课程管理和决策过程,依据自身的经验、情感、价值等多方面的因素,对不统一的教学对象进行个别化教育,对不确定的教学内容加大综合性,让教材留有较大的余地。它体现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将拥有更大的自主权。因此,在新课程目标下的教师应发挥主人翁的作用,积极参与到课程的管理中去,对课程的开发,组织和管理献计献策,充分体现教师的参与者、决策者和管理者的角色。这也是新课程对教师提出的新的要求。

新课程对校长的要求(二)
新课程下学校体育运动队的组建

新课程下学校运动队的组建

 

内容提要:体育工作是学校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学校运动队又是学校体育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展示一个学校体育竞技水平和精神文明建设的窗口。

体育运动队伍的发展,不仅仅是运动员竞技水平的提高与发展,也是运动员个体思想意志品质的提高与发展。每一次训练与比赛,随着运动水平的不断提高,可使学生有成就感和自豪 感。不断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而每一个成绩的取得,也是学生刻苦训练得来的。这个过程,也是一个个体的情感体验的过程,既有成功的喜悦,也有失败的挫折,更有点滴进步的激动 。培养他们克服困难,不断进取的精神,培养毅力。通过不断地训练与比赛,使他们可以有比较多的机会外出,与来自不同地方的人相处,通过教育,可使他们具有辨别是非的能力和 自制能力。所以运动队伍的思想建设非常重要。可以这样说,加强运动队的思想教育既是体育竞技的需要,也是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与素质教育相吻合的。

 

关键词:     新课程      运动队伍        学校          训练

 

要加强运动队伍的思想教育,就必须贯彻学校、家庭齐抓共管的原则,充分发挥各方面的优势,不断强化训练。?

【新课程对校长的要求】

一、校领导与体训教师密切配合。 ?

校运动队伍属于一个校级的基层组织,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阵地,校领导的参与型方式,既能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也能激发队伍奋发向上的热情。比如:我们学校每学期成立运动队伍时,分管领导提出要求,这些要求既有运动成绩的,也有思想的。这就成为队伍的奋斗目标,比赛前的动员会,分管领导提要求,有比赛的,也有赛场外的行为规范,以此作为行动的指针,比赛结束分管领导与带训教师一起全面分析每个队员的表现,在总结时,有的放矢,公正地评价每一个队员,全队以此作为努力的方向。在训练场上领导不时地走走,看看,询问每个队员的情况。有时也自己露一手,与队员比试一下,融洽关系,增强训练的趣味性。在比赛场上,领导及时给队员鼓励,激发拼搏精神,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行为习惯,及时教育。分管领导还及时地帮助体训教师处理一些偶发事件。比如:我们田径队的袁岳青同学赛前训练扭伤了脚,他在家长的影响下,想打退堂鼓。带训教师及时给他治疗,分管领导听了汇报后,马上去医院看望他,安慰他,鼓励他,这样就打动了他和家长的心,感到学校对他们的关心,就积极配合治疗很快回到学校并及时进行恢复训练,终于使他参加了比赛,并获得县第29届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400米和4X100米接力两个第一名。

二、学校和家庭互相沟通。

在现有的条件下,许多家长不仅不支持孩子参加运动队,而且是不允许孩子参加。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如今学生参加运动队,与其说是说服学生,还不如说是说服家长。我们就家长对子女参加运动队的态度作了统计。分析其原因,主要有二:一是怕影响学习,二是怕孩子吃苦、怕孩子累着。其实关键是怕影响学习。当我们掌握这一手资料以后,就及时与家长取得联系,利用他们到学校和家访的办法向他们讲述,第一业余训练是在不影响学习的情况下进行的训练,第二素质教育要求我们学生全面发展。此外,把品学兼优的运动员和参加运动队以后,各方面都有进步的队员的例子,以及当前初中升学考试中,体育加试中的免试制度‘象参加县运动会获得前六名的学生初中升学体育加试为满分’。并在领导的牵头下,合理制订作息时间表和训练计划,各任课老师配合,对训练的队员进行额外辅导,打消家长的顾虑。有了家长的支持,就向他们提出一些要求,完成一些学校无法完成的工作。如适当地增加一些营养,督促队员及时休息,带他们洗澡和勤换内衣裤等。并在队员训练以后,保持热线联络。队员在学校、家里的表现,家长和老师都明了,及时地给予帮助和指正,使学生训练舒心,家长、老师放心,训练和学习两不误。

三、班主任和带训教师携手合作。

班主任在学生心目中的威信远胜于其它教师,也可能胜于其父母。因此,班主任的话可谓是一言九鼎。带训教师在选拔队员时,就必须向班主任问明每位队员的表现及思想状况,并让班主任在适当的时候,在班里当众向他们提出要求,刻苦训练、严格要求自己,为班级和学校争光,培养队员集体荣誉感。在训练和比赛中,带训教师及时向班主任汇报各队员的表现,让他们帮助做思想工作。比如我校田径队有一位队员,通过2年的训练以后,训练成绩比较好,可他有一个不良习惯,总是霸占篮球,并欺侮小队员。带训教师几次批评均不见效 ,就向班主任汇报了这一情况,并请他注意方法,不要使队员感到是老师打小报告而产生抵触情绪。她当时非常重视,及时与其谈心,肯定了他训练有成绩,使他有光荣感。教育他作为一个老队员在自己训练比赛出成绩的同时,更有帮助和指导小队员的义务,对他们就像对待自己的兄弟姐妹一样。并有意识地开展了一次帮助爱护小同学的班队会,终于使那个队员认识了错误,并刻苦训练,取得了较好成绩,也团结带动了一批小队员。

四、宽严结合,带训教师要做队员的严师良友。

有些人总这样认为,体育教师都是大老粗,马大哈。其实新课程下一个好的体训教师必须是一个刚柔并进和良好心理素质的人,才能较好的完成工作。

4·1刚是指严格的要求,直率的性格与果断的处理方式,“严师出高徒”。带训教师要让每个队员都明白每一个成绩的取得,都是有一个刻苦训练的过程“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科学合理的训练任务,必须严格要求,不折不扣地完成。如果今天训练,有一组或个别队员没有完成,而放任自流的话,明天就有两组或更多的队员不认真,那么整个训练计划就付诸东流了,更何谈组织与纪律。在这里,我们组织队员观看一些大型比赛的转播或录像。对那些成功者,我们想方设法取得一些报道或图片,让队员明白成功者成功前训练的艰辛与磨练,激发队员刻苦训练并创造优异的成绩的热情。同时,在训练中,通过一段时间,让队员对自己的成绩作纵向比较,使队员看到自己的进步,培养自信心,如有一位推铅球的男同学,一段时间,成绩在9米50左右徘徊,他自己觉得自己练不好。平时训练也就马马虎虎,得过且过,甚至不想练了。教师就找他谈心,一边鼓励他,一边与他一起讨论和制订训练计划与步骤。通过一段时间的推举练习和技术改进之后,有一个下午他推出了10米30,当时他非常兴奋,主动要求再多练几组,教师就因势利导地对全体队员进行教育,并当众表扬该队员训练刻苦,终于取得了好成绩。勉励大家刻苦锻炼,使当时的训练出现了高潮。

4·1·1 新课程下体训教师与队员是面对面的平等关系,教师的一举一动,都是队员模仿的标准,尤其是小学生潜移默化的作用更大。体育竞技,胜负是那么明朗,成绩只在咫尺之间。既有成功的喜悦,也有失败的痛苦和失误的遗憾。教师直率的性格,能给队员带来成就感,也能带来挫折感。成就感而产生自信;挫折感而启动奋发。这两种情境,对队员的一生都将产生深远的影响。如果教师对队员的失误或失败耿耿于怀,甚至以名次取人,那么对队员的心理将产生严重创伤。教育学生只有直面失败,才是产生自强不息不屈不挠的毅力的源泉。这种意志品质的养成对学生可谓终身受用。

4·1·2 果断的处理方式是指教练要求队员场上要必须一切行动听指挥。训练一般都在教室外,而且队员来自不同的班集体,并且每次都有训练任务。在加强行为规范训练时,一般只有对的和错的,肯定和否定的。这不是方法的简单,而是处理方式的简洁。比如:有一次我们到中学操场去训练,教师规定不能乱扔纸屑果皮,而喝水的时候,有一队员把包点心的塑料瓶随手扔在草地上,我就叫他过来,让他把操场上所有的塑料袋和纸屑捡到垃圾桶里去。这件事,对所有队员的震动很大,以后再也没有类似情况的发生。事后我找那个队员谈心,他说: “我知道了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

4·2 柔是指体训教师要时时关心爱护队员,场下做队员的朋友。关心队员,就要关心队员的生活和学习,了解队员的家庭情况,给予适当的帮助。有个跨栏的女队员,家里父亲生病,花去很多医药费,生活困难。在训练时心猿意马,草草了事,有时竟不参加。我就向领导反映了这种情况,减免了她一部分学费,并买了一双跑鞋送给她。她还有一个弟弟需她放学回家照顾,我就抽空在中午或课间让她训练,这样,教师的诚意使这个队员积极性很高。一段时间后,在比赛中取得了较好的名次。关心队员的学习,就是体训教师要向各任课教师不断询问各队员的学习,考试情况,记住各队员的分数或作业。在训练休息中,以不经意的方式提及,并表扬好的队员,使队员感到教师的关心,并暗自努力。尽自己的知识帮助队员。早几年,运动队有两位两队员是数学奥林匹克竞赛的培训生,他们在训练时谈及有几道题做不了。我就一一为他们讲解、解答。他们很奇怪,“体育老师怎么也会做奥林匹克数学题?” 我就向他们讲了怎样做到训练学习两不误的道理,使他们合理分配时间。场上跟我练球,场下问我难题,使这两位同学在比赛中都取得了好成绩,并成了我的好朋友。

五、发挥榜样激励作用。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学生模仿的天性和争强好胜的心理决定了榜样的力量。运动队伍一年一换,对于运动成绩和思想品质俱优的队员要在大会上奖励,班会上表扬,队会上宣传,以他们的事迹来激励一大批队员,形成争上游的风气。

总之,新课程下运动队伍的思想教育是复杂的,队员来自各个班级集体,而且队员的学习情况、思想情况又是千差万别的。学校、家庭共同努力,体训教师要做场上的“粗人”场下的有心人,多留心、多用心、多听多看、多联系,律已育人,这样就与新课程、新理念相符合,培养出一批又一批吃苦耐劳,勇于拼搏,毅力顽强而又遵守规范的优秀运动苗子。

 

参考文献:

《运动训练学》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1998年第三版

【新课程对校长的要求】

《体育心理学》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1998年第三版

《现代田径运动》大连出版社  李树君、刘福林主编

《学校体育学》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234986月出版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湖北教育出版社,季浏主编

【新课程对校长的要求】

新课程对校长的要求(三)
实施新课程需要创新型校长

实施新课程需要创新型校长

校长受国家和人民的委托,全面负责学校工作。人们常说:一位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校长是学校建设的设计师,是学校工作的指挥员,是师生学习的楷模。新课程的实施,对校长提出了新的要求。

校长必须懂教育、会管理,用科学的理念来管理好一所学校。但是,做到了这一点也只能成为管理型校长,这还不够。要成为有抱负、有建树的校长,必须是创新型的校长。校长必须成为学校的领导者,创新教育的设计者。作为管理型的校长和作为创新型的校长是截然不同的。管理型的校长,重在把错综复杂的事务秩序化,合理地使用人力、物力、财力、信息、时间等,使学校全部工作持续、稳定地运转,实现教育目标,督促人往正确的方向前进。而创新型校长,重在指引方向,做出决策,以目标的吸引力,激励师生自觉前行。创新型的校长是学校领导层的核心主角。创新型校长会适时恰当地确立学校的发展目标,打造自己的品牌,确定自己的特色,给予人一种工作的动力,使师生从工作学习中获得成就感和归属感,这也是最基本的人性要求。

曾任美国总统的艾森豪威尔将军打过一个有趣的比方:他将一根绳子放在会议桌上,然后开始从绳子的一端往前推动,结果当然是徒劳无功。艾森豪威尔对与会的将军们说,领导工作也是这样,“驱使”将徒劳无功,但是要是“吸引”的话,真是要怎样就可以怎样。说完他将那根绳子拉来拉去,结果当然是随心所欲。“绳子”的启

新课程对校长的要求(四)
新课程对教师的要求

一个比喻和一个学生给母校校长的一封回信 如果把现行的基础教育的学科课程的设置比喻成“砖厂”—一个把不同个性、不同兴趣的孩子放到一个模子里,托成同样规格的坯,再把他们放进窑里烧,根据不同的火候,就出了“产品”—不同等级的“砖”,虽然这对于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培养科学技能和人文精神起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却大大的压抑了孩子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而新的课程改革是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我们不妨把它比喻成“陶吧”—由孩子们根据自己的需求和爱好,用自己的想象制作成千姿百态、丰富多彩的艺术品—“陶瓷”!这离不开教师的塑造,而前者教师则不可避免的成了“砖厂流水线”上的“操作工”。没有鲜明个性的教师就没有个性鲜明的学生。 一个学生给校长的信中写道:亲爱的老师: 我是集中营的幸存者_我的眼睛看到了一般人看不到的事:瓦斯房由“有学识的”工程师建造,儿童被“受过教育的”医生毒死,婴儿被“训练有素的”护士杀害,妇女和婴孩被“高学历毕业生”射杀且焚烧。因此,我怀疑教育! 我的要求是:希望你们帮助学生做个有人性的人。千万不要让你的辛苦,栽培出有学识的怪物、有技术的疯子或受过教育的纳粹 新课改中教师要认识的四个基本问题: 1.教学是课程传递和执行的过程,还是课程创新和开发的过程? 2.教学是教师教学生学的过程,还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3.教学重结论还是重过程? 4.教学关注学科还是关注人? 综上可以看出,不是课改给教师提出了新要求,而是时代和我们的教学对象的需求。

新课程对校长的要求(五)
校长在新课程改革中的作用

校长在新课程改革中的作用

西峡县回车镇红石桥小学:杨朴

校长在新课程改革中的作用

中小学校是进行课程改革实验的主阵地,中小学校长在这场攻坚战中无疑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国家新一轮课程改革能否实施,在多大程度上实施,在什么意义上实施,如何实施,其实施的效果与质量如何,关键在校长。有什么样的校长,就有什么样的学校;同样,有什么样的校长,就有什么样的课程改革实验成果。下面就如何发挥校长在新课改中的作用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 校长要有全新的课程理念

【新课程对校长的要求】

学校校长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主导力量,是学校课改实施的引航者。校长只有首先认识课改,理解课改,树立全新的课程理念,才能使自己站在一定的高度号召教师参与课改,并能有效地指导教师实施课改。为此,校长首先要积极参加培训,通过亲耳聆听课改专家的专题讲座,了解掌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和任务、新一轮课改的时代景、,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及教学管理的方式与方法等一系列要领,从而使自己明确新的历史使命,牢固树立新的课程观,以便在指导本校教师实施课改时具有丰富的理论依据。其次,要重视实地考察。通过实地参观考察,使校长开阔视野,解放思想,,吸收别人的先进经验,补己之短。再次,要积极参与研讨。校长要经常与课改专家、教研员以及实验教师一道讨论有关课改的问题,通过零距离接触、交流,使校长进一步明确当前课改实验中出现的焦点问题,以明确自己今后的努力方向。

二、 校长要有清晰的课改思路

校长是学校课改的决策者和领路人。因此,校长要有清晰的课改思路,只有这样,学校的课程改革才能沿着健康轨道向深层次推进。

1、成立组织,强化领导。课改是一项复杂的、长期的系统工程,事关学校的办学方向和荣辱兴衰。因此,校长应重视课改领导组织建设工作,让思想先进、责任心强、工作有热情的领导成员来担任课改领导工作。同时,要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为课程改革保驾护航。

2、制定方案,明确方向。为了确保课改实验顺利进行,制订科学的行动方案至关重要。因此,校长要根据实验任务的要求和本校实际,组织全校实验教师共同制定切实可行的《课改实验方案》。《方案》一旦确立,实验过程也就有了行动方向,各个环节操作起来就会有条有理。

3、加强培训,转变观念。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直接关系到课程改革的落实与推进,也可以说关系到课程改革的成败。因此,校长务必重视对实验教师的培训,帮助教师了解新课程的指导思想、教育观念、改革目标、相关的政策措施以及各个学科课程标准解读等,使实验教师深入了解学科改革的突破点以及对教学的实施建议,从而加深理解新课程所倡导的基本理念,掌握先进的教育理论。

4、宣传发动,营造氛围。课程改革将改变教师多年来传统的教育观念和教学方式,启动课改实验将面临着思想上的障碍和行动上的阻力。因此,校长必须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大力进行宣传发动。通过召开教师动员会、家长会、学生动员会等途径让大家了解我国课程改革的时代背景和必要性,了解我国新课程改革的总体框架,理解、内化

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引导大家统一思想认识,确立正确的人才观、质量观和学习观。同时,通过在校园内写课改标语,举办课改专栏,致课改年级学生家长一封信,请课改专家或提前进行课改实验的一线教师来校作报告、谈体会,举办课改论坛等途径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从而掀起课改热潮。

(1)、典型示范,以点带面。由于每一位教师的基本素质和对课改的认识程度不同,使得一部分教师在进入课改角色等方面较其他教师领先一步,并能很快有着丰富的实践体验,继而在教学研究与反思中逐渐形成自己的教育思想和教学风格。如果把这些教师调动起来,让他们充分发挥骨干教的核心、表率、示范作用,就能达到以点带面的效果。如让他们上示范课、担任教研组长,为教师们举办专题讲座等。同时,让他们经常展示自己的教学“作品”,如“优秀教案”、“课改论文”、“课改案例分析”、教学札记等。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这样下去,学校的课改将会有声有色。

(2)、以校为本,增强效率。课程改革呼唤高素质的教师队伍。然而,从我省当前教师队伍的现实状况来看,却远远达不到新课改的需要。要改变这种被动的局面,校本培训应该是我们的理性选择。因为学校本身具有极为丰富的培训资源,具备良好的 科研条件和经验丰富的教师群体等,在这样的环境中,我们可以根据学校发展规划制定培训计划,根据学校在一时期的工作需要自主选择培训内容,根据学校现有的物质资源条件确定培训方式。如在课改实施前和实施过程中始终坚持课改理论培训,使教师更快地转变教育观念,树立新的课程理念,

以便尽快走进新课程。利用双休日和每天晚上的时间组织教师们学习信息技术。成立教师进修班,利用节假日组织他们系统学习专业知识和教育理论。实践证明,这样做,即能保证培训内容具有针对性、实用性、又能保证不与学校总体工作相冲突。

(3)、校本教研,总结反思。校本教研是以教师为研究主体,着力研究和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总结和提升教师的教学经验。因此,校长要从本校实际出发,下大精力培植校本教研的氛围,引导教师通过对课改实施过程中现实问题的研究,不断探索教学规律,一起分享成功的经验,共同寻找具有本校特色的教研模式。同时,通过校本教研引导教师树立学习意识、研究意识、创新意识、合作意识,构建先进的校本教研文化,让教师们在同伴互助和自我反思中不断成长。

(4)、专业引领,科研带动。学校的课改实验如果有丰厚的教育理论做指导,有教育科研做后盾,有钻门的研究人员对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诊断,并提出纠正措施,那么,课改实验将会顺利向前推进。

三、 校长要扮演好“教练”角色

如果把课改比做游泳,教师就是游泳运动员,校长就是游泳教练。好的教练应该深入研究运动员的运动规律、技术,研究运动员的心理、体能和个性特点。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优秀的运动员。因此,校长在领导课改实验中,应做到以下几点:

1、深入课堂,熟悉观察。校长要经常深入课堂,细心观察教师的教和学生的情况,并且全面了解师生对课改实验的意见与要求,以获得第一手资料,以便对当前课改实验的运行情况做到心中有数。

新课程对校长的要求(六)
走进新课程校长怎么办?

【新课程对校长的要求】

走进新课程校长怎么办?——福建省厦门市湖里区举办首届走进新课程小学校长论坛本报记者谭南周“走进新课程,校长怎么办”?这成为日前举办的厦门市湖里区首届“走进新课程”小学校长论坛的主要议题。厦门市作为国家级新课改实验区,全面推进新课程已经两年多时间,他们越来越感到,推进新课程校长至关重要。在论坛活动中,围绕着两方面展开了热烈讨论。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从某种意义上说,校长是学校的灵魂、方向。走进新课程,校长就应该具备较以往从事教育教学活动的不同素质。有的提出要实现由职务校长向职业校长的转变,必须着力培养服务型的人本管理能力、反思型的教育科研能力、增值型的品牌吸引能力、创造型的终身学习能力;有的提出校长要领导好课改,必须具备独特的思维品质、明确的办学理念、扎实的专业知识、良好的人文素质、踏实的工作作风;还有的介绍自身如何提高业务素质的经验,提出校长要有熟练掌握四个方面的知识,即政治理论知识、教育科研知识、管理学知识和两门学科知识,这样才能驾驭学校推进课改;还有的提出校长要克服重复心理、近期短视心理、贪大求全心理等不良心理。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以校本培训为基本形式推进教师素质的提高。学校以人为本,就是要尊重师生的意愿,关注每一位师生的成长,有校长指出这是实施新课改的策略之一。有的校长认为,所谓校本培训,就是立足于学校,立足于教学,立足于教师的自我选择,立足于帮助教师总结和学习先进的教学和课改经验,因此要分层有重点进行培训,在教育科研中实现培训。在谈到校本培训的内容与模式时,有校长认为,内容必须依据本校的办学理念和方向、本校开展的课改课题研究、本校教师的专业实际、本校教育教学优势和不足。模式则有课题研究模式、片区教研模式、案例反思模式、学科带头人培训模式、研读模式。还有的校长认为,推进新课改,不求完美,只求突破,只求创新,只求发展,因此提出“共建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教育环境”,课程无处不在,让学校各项工作都赋予教育的功能,为新课程服务。《中国教育报》2004年2月6日第5版

新课程对校长的要求(七)
新课改下如何提高校长的管理水平

新课改下如何提高校长的管理水平

【新课程对校长的要求】

摘 要:新课改的目的是促进学生、教师和学校的全面发展,一个好校长就意味着一所好学校,新课改的实施能否成功校长起关键作用。所以校长要积极适应课改的新形势,树立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管理思想,充分调动各方面的资源和能动性,最终达到提高教育质量。

当今社会是一个富于挑战、富于竞争的社会,任何一个人要想在这样的社会条件下立身处世,成就一番事业,没有深厚合理的文化知识结构,恐怕是难以达到目的的。校长不仅是一所学校的最高行政长官,同时也是实施管理的核心。随着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推进,新课改的实施对学校的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如何办好一所学校,已成为我们每个管理者必须深思的问题。作为一校之魂的校长,首先要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强化创新意识,学习意识和服务意识,始终把学校、学生和教师的发展放在心上,并与之融为一体,在新课改大浪朝中,校长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教学工作的发展和教育新理念的有效实施。为社会培养有创新,复合人才把脉定向,为学校工作的良性运转保驾护航。对于学校管理来说,校长既要关注学校工作的微小细节,又要思考学校的宏观调控,校长要成为人人尊敬,个个拥护的领导,就必须时刻高严要求,正确审视自己的作用,摆正自己的人生坐标,处处以身作则,努力提高自己的管理水平。

如何才能提高校长的管理水平?仅此简谈个人看法:

一、作为校长,首先要博学多思,身先士卒。

⒈ 校长要管好一所学校,就得认真学习教育新理论,学懂新课标,学好有关法律法规,才能正确驾驭学校的各项工作,指导好教育教学。学校的宏观管理,是对学校教育资源的有效组合和合理配置,校长要改变单纯的文化课检测评价教师和学生的质量观,要通过各种竞赛,文体活动等学生喜闻乐见的教育活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校长的言行举止都会影响着教师和学生。

⒉作为一校之长,就必须学习教育理论,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管理水平。教学工作是学校工作的核心,是学校质量的生命线,就必须不断学习教学理论,提高自己对教学认识规律的灵活运用,研究和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和方法,特别是要利用学校现有资源,现代远程教育和“普实”相关仪器以及计算机网络等媒体使每位学生都能得以发展。校长只有学懂弄通教育理论,才能指导学校的教育科研,指导教师研究高效的教学方法,既要学生学会知识,又要学生会学知识,更让学生会运用知识。

3. 学校工作的运行是按计划安排开展的,计划的实效性、操作性以及实施过程审视和调控都需要校长的思考和决策,学校工作的成效取决于校长平时思考所形成的良好的思维定势和方法,决策要有实效性,在学校工作过程中,校长要关注师生中出现的各类问题,并作出正确

判断,对教师提出的意见或建议,只要能推动学校工作,有利于学校健康发展都要积极采用,善于听取合理建议。

二、调查研究,正确指导学校工作。

学校工作的主体是教师和学生,是在和人打交道,工作对象是对有思维有情感的学生,他们的发展要有利于社会的要求,校长就要以动态的眼光观察其发展轨迹和趋向,校长只有到群众中去,和一线教师在一起,才能体察师生的情感世界,了解他们的意愿,吃透有关情况,掌握教育教学工作现状,把实践得来的信息资料进行认真研究,取伪存真,去粗取精,才能指导好教育教学工作不断发展。

1. 校长要常听课。

教师的教学态度和学生的学习意识,随时都有可能出现波动或改变,甚至一个人就会影响一个群体,校长如果能勤深入课堂听课,多看看、常想想、摸准教学脉络、掌握教学现状,才能为教研教改提供可靠地依据,才能为教改研制第一手资料。无论是教师教学水平,教学基本功,还是学生学习能力、学习习惯、学习态度,均需要校长心知肚明,弄清搞准。这些信息的获得离不开课堂。只有深入课堂才有所体会,才能研究出具有针对性,实效性、创新型的教学工作指导意见。故此,校长要管好教学,就要深入课堂。

2. 管理灵感的产生,离不开广大师生。

学校管理中任何一个政策和决策的产生,都离不开教师和学生,管理的对象是他们,管理的结果又是他们,所以管理要被他们有所理解,要便于接受,从而能指导和校正他们的思想言行。一个善于管理学校的领导,就会置身于他们之中,和广大师生融为一体,体验他们的生活、工作、情感,掌握他们的思想和行为动态,理解他们的心里特征和个性差异,进一步探究他们是怎么想的,又是怎么做的。弄清他们的思想动机,然后为他们设计出符合规范的行为轨迹。

三、 加强班子建设,管理才会有生机。

好校长要带出一个好班子,首先校长要以身作则。俗话说:“打铁先要自身硬”。这就要求校长必须待人真诚,切勿假、大、空,做到思想交换,感情常沟通,工作常研究,切莫唯我独尊,要宽宏大度,体谅下情,切忌趾高气扬。要充分发挥班子成员的作用,发挥班子战斗集体的智慧和力量,保证决策的科学性,合理性,规范性和超前性。要紧密依靠班子成员,广大教师,有的放矢,推功揽过,以德行政,只有这样才能人尽其才,目标一致。

2 整合资源,组建一支高素质,乐奉献的领导班子。

领导成员来自教师,是师生的标杆,就必须思想超前,行为有准则,要求教师做到的,班子成员首先得做到,要坚持公平、公正的原则,打消私心杂念,多做工作,乐于奉献,不搞特权,同甘共苦,才能号召全体教师齐心协力搞好教育教学工作。

2 建设一支业务精湛的领导班子。

学校是教书育人的地方,是给学生传授知识的神圣殿堂,有着一定的专业性,所以班子成员要不断充实自己,钻研业务,精益求精。只有自己具有较高的教学水平,才能带出较高水平的教师群体。要正确指导教师的教学,自己的教学水平必须高于教师,面对新形势下的课改,只有对新理念理解准确,把握到位,才能指导教师的正常教学和教学实践,才能保证新教材的有效实施。

四、 具备良好的人格魅力是校长更好进行管理的重要基础。

1、清正廉洁、率先垂范。作为现代领导者,要加强自身的政治素养,努力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头脑,紧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结合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开展,要有“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的气节,廉洁自律。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教师能否被“黄金潮”冲倒,校长是关键。校长身正廉洁,率先垂范,各种腐朽思想就无法侵蚀到教师队伍中来。

2、胸怀坦荡、知人善用。充分调动教师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既要有魄力和胆识,更需要博大的胸怀和气量。校长要为教师提供展示技能的平台,同时大胆选拔,用其所长。只有校长具备识才、用才、护才的思想,人才才不会外流,在用人之长中使其“长”更长,在容人之短中使其“短”更短,让学校的每一分子都能齐心协力,为学校的发展出谋划策。

●【往下看,下一篇更精彩】●

最新成考报名

  • 政治素质考察自评材料(通用14篇)
  • 政治画像个人自评材料八篇
  • 政治素质自评材料范文(通用14篇)
  • 高中期末自我评价
  • 期末自我评价600字大全
  • 期末自我评价600字
  • 高一学生自我评价大全
  • 小班听课记录评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