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文档 > 评课 >

吃水不,忘挖井人,课文教育我们要做什么样的人

成考报名   发布时间:09-27    阅读:

吃水不,忘挖井人,课文教育我们要做什么样的人(一)
第9课吃水不忘挖井人第三课时

铜井中心小学教学设计文案

吃水不,忘挖井人,课文教育我们要做什么样的人(二)
吃水不忘挖井人教学案例

《吃水不忘挖井人》教学案例

茅箭区大川学校 李益莲

教学内容:人教版一年级下册《吃水不忘挖井人》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知识与技能:

1、认读生字

2、图文结合.了解词句意思,了解课文内容。

3、借助拼音.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

1、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结合图片和老师的介绍让学生进入课文,再结合插图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了解课文内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读中感悟毛主席是怎样关心人民疾苦,为人民解决困难,造福人类的。

2、初步懂得饮水思源的道理。

教学重点难点:

1、会认本课生字,理解课文内容。

2、通过学习,认识毛主席关心人民群众疾苦的高贵品质。

教学过程:

一、巧设导语,揭示课题。

1、同学们,当你得到亲人的关怀,朋友的帮助时,你该怎样?即使过了很长时间也应该怎样?

2、今天我们就学习22课《吃水不忘挖井人》,学习了这篇课文,相信你一定会受到启发的。

3、解题、质疑

二、初读课文,

1、提出自读要求:

学生借助拼音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

对照生字表圈出生字读一读

给自然段标上序号

2、按要求自读课文

3、检查自读情况

认读生字

指名读课文,检查朗读情况。(正音:“吃水”“瑞金”“沙洲坝”等)

4、齐读课文,要求读得正确流利。

三、学习课文

1、老师讲背景,学生细听。毛主席在江西瑞金,发动和依靠群众,建立红色根据地,领导人民闹翻身,求解放,为劳苦大众谋幸福,在这期间有许多鲜为人知的感人故事,下面讲的故事就是毛主席在江西领导革命时候发生的事。 细读课文,思考课前质疑的问题

解决问题。

(1)、是谁吃水不忘挖井人

引导学习、理解第一自然段。

指名读,有几句话?

(2)、读讲第一句,把表示地点的词(“瑞金”“沙洲坝”)画下来。

【吃水不,忘挖井人,课文教育我们要做什么样的人】

(3)、读讲第二句,其他同学听辨。画出表示地点的词(“江西”)。

【吃水不,忘挖井人,课文教育我们要做什么样的人】

(4)、练习说话:说说“瑞金、沙洲坝、江西”三个地点有什么关系。 挖井人是谁?(毛主席)

师简介毛主席的生平及事迹

为什么要挖井?

2、指名读第二自然段,从文中找出答案

引导理解第二自然段

毛主席在那儿住的时候看到什么?哪句写着呢?再思考这个问题。

(1)、从“很远”这个词看出什么?(画出这个词)

(2)、想象,没有水吃,会有哪些困难?结合这两句话来想象。

(3)、毛主席会怎么想呢?

3、那么毛主席是怎么做的?读第三句讲一讲。

(1)“带领”是怎么做?画上这个词。

(2)想象挖井时会受哪些累?

4、为什么毛主席要带领战士和乡亲们挖井?

小结:这一自然段有二句话,前一句写毛主席挖井的原因是沙洲坝没有井,吃水到很远的地方去挑,后一句写毛主席带领战士和乡亲挖了一口井。朗读这句时,要读好刚才画出的词,体会这两句的顺序。过渡:毛主席这样关心人民,那么沙洲坝的乡亲又是怎么做的?

四、学习第三自然段。

1、看图,讲讲图上画的是什么?

2、书上是怎么写的?读第三自然段,用几句来写的?

(1)、“立”是怎么回事?“时刻”怎么讲?

(2)、讲讲“吃水不忘挖井人,时刻想着毛主席”这句话的意思。

(3)、想:乡亲们为什么要在解放后立碑?

3、教师讲解:因为乡亲们听见的不仅仅是解决人民多年未解决的吃水问题,而是毛主席为普天下的劳苦大众谋幸福,解放全中国让人民当家做主人,面对美好的生活,人民又怎能忘记这位新中国的谛造者呢?!

因此,“吃水不忘挖井人,时刻想着毛主席”就有一语双关的意思。也就更生动表达了人民翻身不忘共产党,幸福感激毛主席的深厚感情。让我们永远记住这位共和国的创始人和他从事的伟大事业,树立为人民谋幸福的远大志向。

小结:永远记住那些为了我们的幸福做出巨大贡献的人,也不要忘记对自己关心、帮助过的人。所以说课题的这句话,“吃水不忘挖井人”已经被广泛运用为不要忘记对自己关怀、帮助过的人。

4、有感情地朗读这一自然段。

五、课堂小结

学了课文你懂得了什么?

板书设计:

吃水不忘挖井人

沙洲坝 缺水

毛主席 挖井

吃水不,忘挖井人,课文教育我们要做什么样的人(三)
一年级下语文吃水不忘挖井人

吃水不,忘挖井人,课文教育我们要做什么样的人(四)
吃水不忘挖井人公开课教案

《吃水不忘挖井人》公开课教案

教学时间2012、4、16

教学内容:一年级下册《吃水不忘挖井人》第一课时

执教人

教学目的

知识与技能

1.认读生字

2图文结合.了解词句意思,了解课文内容。

3借助拼音.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

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结合图片和老师的介绍让学生进入课文,再结合插图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了解课文内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读中感悟毛主席是怎样关心人民疾苦,为人民解决困难,造福人类的 初步懂得饮水思源的道理【吃水不,忘挖井人,课文教育我们要做什么样的人】

教学重点难点:

1会认本课生字,理解课文内容。

2.通过学习,认识毛主席关心人民群众疾苦的高贵品质。

教学过程:

一、巧设导语,揭示课题。

1.同学们,当你得到亲人的关怀,朋友的帮助时,你该怎样?即使过了很长时间也应该怎样?

2.今天我们就学习32课《吃水不忘挖井人》,学习了这篇课文,相信你一定会受到启发的。

3解题、质疑

二、初读课文,

1.提出自读要求

学生借助拼音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

对照生字表圈出生字读一读【吃水不,忘挖井人,课文教育我们要做什么样的人】

给自然段标上序号

2按要求自读课文

3检查自读情况

认读生字

指名读课文,检查朗读情况。(正音:“吃水”“瑞金”“沙洲坝”等)

4齐读课文,要求读得正确流利。

三学习课文

2.老师讲背景,学生细听。

毛主席在江西瑞金,发动和依靠群众,建立红色根据地,领导人民闹翻身,求解放,为劳苦大众谋幸福,在这期间有许多鲜为人知的感人故事,下面讲的故事就是毛主席在江西领导革命时候发生的事。

细读课文,思考课前质疑的问题

解决问题

(1)是谁吃水不忘挖井人

引导学习、理解第一自然段。

.指名读,有几句话?

(1)读讲第一句,把表示地点的词(“瑞金”“沙洲坝”)画下来。

(2)读讲第二句,其他同学听辨。画出表示地点的词(“江西”)。

(3)练习说话:说说“瑞金、沙洲坝、江西”三个地点有什么关系。

挖井人是谁?(毛主席)

师简介毛主席的生平及事迹

为什么要挖井?

1.指名读第二自然段,从文中找出答案

引导理解第二自然段

.毛主席在那儿住的时候看到什么?哪句写着呢?再细读这两句话思考这个问题。

(1)从“很远”这个词看出什么?(画出这个词)

(2)想象,没有水吃,会有哪些困难?结合这两句话来想象。

(3)毛主席会怎么想呢?

3.那么毛主席是怎么做的?读第三句讲一讲。

(1)“带领”是怎么做?画上这个词。

(2)想象挖井时会受哪些累?

4.为什么毛主席要带领战士和乡亲们挖井?(处处为人民着想,为人民群众解除疾苦)

小结:这一自然段有二句话,前一句写毛主席挖井的原因是沙洲坝没有井,吃水到很远的地方去挑,后一句写毛主席带领战士和乡亲挖了一口井。朗读这句时,要读好刚才画出的词,体会这两句的顺序。过渡:毛主席这样关心人民,那么沙洲坝的乡亲又是怎么做的?

四学习第三自然段。

1.看图,讲讲图上画的是什么?

2.书上是怎么写的?读第三自然段,用几句来写的?

(1)“立”是怎么回事?“时刻”怎么讲?

(2)讲讲“吃水不忘挖井人,时刻想着毛主席”这句话的意思。

(3)把这句话画下来,想乡亲们为什么要立这块碑?为什么要在解放后立碑?

3.教师讲解:因为乡亲们听见的不仅仅是解决人民多年未解决的吃水问题,而是毛主席为普天下的劳苦大众谋幸福,解放全中国让人民当家做主人,面对美好的生活,人民又怎能忘记这位新中国的谛造者呢?!

因此,“吃水不忘挖井人,时刻想着毛主席”就有一语双关的意思。也就更生动表达了人民翻身不忘共产党,幸福感激毛主席的深厚感情。让我们永远记住这位共和国的创始人和他从事的伟大事业,树立为人民谋幸福的远大志向。

4小结:永远记住那些为了我们的幸福做出巨大贡献的人,也不要忘记对自己关心、帮助过的人。所以说课题的这句话,“吃水不忘挖井人”已经被广泛运用为不要忘记对自己关怀、帮助过的人。

6.有感情地朗读这一自然段。

课堂小结

学了课文懂得了什么

四、巩固练习。

2.给生字组词:(落笔)

井( )刻( )外( ) 开( )该( )处( ) 挖( )念( )乡( ) 忘( )立( )主( ) 板书:

吃水不忘挖井人 沙洲坝 缺水 毛主席 挖井

吃水不,忘挖井人,课文教育我们要做什么样的人(五)
吃水不忘挖井人教案

吃水不忘挖井人

教学目的:

1.学会10个生字和由生字组成的词。

2.理解每句话、每段话的意思,了解毛主席是怎样关心人民疾苦,为人民解决困难,造福人民的。教育学生,要热爱共产党和毛主席,不要忘记那些教育、帮助、关怀过自己,对自己有恩德的人。

3.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并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1.弄清句与句之间的联系,理解课文内容。

2.通过学习第三自然段,认识毛主席关心人民群众疾苦的高贵品质。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巧设导语,揭示课题。

1.同学们,当你得到亲人的关怀,朋友的帮助时,你该怎样?即使过了很长时间也应该怎样?

2.今天我们就学习32课《吃水不忘挖井人》,学习了这篇课文,相信你一定会受到启发的。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1.学生借助拼音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

2.指名读,检查朗读情况。(正音:"吃水""瑞金""沙洲坝"等)

3.齐读课文,要求读得正确流利。

4.自由读课文,画出要掌握的生字,并且掌握生字的读音。

三、解题引入,整体把握。

1.自己读课题,讲讲题目的意思。

2.细读课文回答以下问题:

(1)写谁吃水不忘挖井人?这个挖井人是谁?

(2)课文讲的是一件什么事?

3.毛主席为什么带领战士和乡亲挖井,乡亲们又是怎样表达对毛主席的感激之情的?带着这个问题,深入学习课文

四、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理解第三自然段。

1.看第二幅图,讲讲图上画的是什么?

2.教师讲解:因为乡亲们听见的不仅仅是解决人民多年未解决的吃水问题,而是毛主席为普天下的劳苦大众谋幸福,解放全中国让人民当家做主人,面对美好的生活,人民又怎能忘记这位新中国的谛造者呢?!

3.有感情地朗读这一自然段。

五、有感情地朗读全文,练习背诵。

1.让我们带着对毛主席无限崇敬的心情读全文,并注意三个自然段的顺序。

(1)填空:

①( )城外有个村子叫( ),毛主席在( )领导革命的时候在( )。

②( )后,乡亲们在( )立了一块石碑上面刻着(,)。

(2)自由背诵,指名背诵,齐背。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指名读,齐读,做到有感情地读,然后思考,沙洲坝的乡亲们为什么要在井边立块石碑?碑上写着的字是什么意思?

2.指名背诵课文。

二、分析、记忆字形。

1.出示以下生字,让学生找出它的形近字:

井--升刻--该 外--处

2.还剩几个字没记?你用什么方法记忆它呢?(用已有的数笔画、结构分析、谜语、部件等记忆生字的方法去识记)强调:"念"上边不是"令"。

三、观察位置,指导书写。

1.要求观察字形的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讲一讲,其他同学动笔描一描。

2.教师示范书写,指导一个让学生写一个,要求一气写成。

【吃水不,忘挖井人,课文教育我们要做什么样的人】

四、巩固练习。

1.填空:本课中四个独体字是______表示动作的字有______。

2.给生字组词:

井( )刻( )外( )

开( )该( )处( )

挖( )念( )乡( )

忘( )立( )主( )

3.听写下面词语。

地方 很远 上面 小村子

刻着 一口井 井旁边

五、板书设计

13、吃水不忘挖井人

沙洲坝没有井

毛主席带领战士和乡亲们挖井

↓吃水不忘挖井人,时刻想念毛主席

教学反思:

她是我的老师

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居里夫人成为世界著名科学家以后,仍然热爱、尊敬自己老师的优秀品质。

2、感受和理解世界著名科学家居里夫人热爱、尊敬老师的优秀品质。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

一、揭示课题

同学们,给在座的各位老师唱首歌展示一下你们的风采好吗?生唱《鲜花爱雨露》。从你们的歌声中,可以看出大家都很爱老师,今天,老师给大家介绍一位在世界科学史上最著名的女科学家,在她的身上,也有着尊敬老师的崇高品格。

二、初读课文

1、题目中的“我”是谁?居里夫人这样一位伟大的女性和她的老师之间会发生一件什么事呢?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做到字字音准,句句通顺。

2、现在老师想听一听你们的朗读。请一组同学开火车读,每人读一个自然段,哪列火车开起来?

三、品读课文

1、1932年,作为治疗癌症的杀手——华沙镭研究所成立了,居里夫人接受了祖国的邀请参加开幕式的庆典,发明者居里夫人无疑成了最受瞩目的人物,现在就让我们亲临大会现场感受一下,请大家自由读课文第2自然段。

2、你知道是谁“吸引”了居里夫人吗?(欧班老师)你知道你的老师叫什么吗?一个是世界著名的科学家,一个是她小学的启蒙老师,阔别20年的偶遇是多么的感人,大家想读吗?读第3段(引读:)久别的师生见面了——

3、请同学们再仔细读读第3段,画出描写居里夫人表情动作的句子

同学们,你们找的可真准确!那现在请你看这道填空题。

4、同学们,四季中,春天最美;人生中,青春最美。给人们播种春天的园丁啊!您的心灵更美!请同学们轻轻地立起书来听老师读这两段(师配乐范读)

5、当居里夫人把她的小学老师介绍给大家时,台下的人们有怎样的反映?台下响起了热烈的掌声,这掌声是送给谁的?为什么?

四、延伸结束:居里夫人在成名后仍不忘她的小学老师,你能做到吗?我们小学生怎样做才是尊敬老师呢?

同学们,今天对我们最尊敬的老师说一句:老师,你们辛苦了,老师,我们永远爱你们。 板书设计:

14 她 是 我 的 老 师

尊 敬

居 里 夫 人——————→ 老 师

热 爱

教学反思: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能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通过品读,让学生理解体会周恩来学习目标、志向,并向其学习。

3、激发学生从小树立远大理想及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吃水不,忘挖井人,课文教育我们要做什么样的人】

一、导入

板书: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1、“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看见这句话你有什么疑问?

2、这节课我们一起解决这个问题。

3、在课文中,有一个词语和“中华崛起”的意思正好相反,请同学们到课文中去找一找,划出来。

板书:中华不振

二、研读“中华不振”

(一)理解词语的表面意思:你怎样理解这个词?

(二)扣“中华不振”,感受国家的落后,人民饱受欺凌。

三、立志第三部分

1、自由读课文,找答案。

中国人要想不受帝国主义的欺凌,。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引读周恩来的话。

他决心拯救这个贫穷懦弱的旧中国,立志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2、这九个字是他今后的学习的动力,因此他铿锵有力地回答:“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男生读)

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五、小练笔

大家都清楚,我国还是一个发展中的国家。人均收入,综合国力跟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一定的距离。“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应当成为我们共同的理想。然而,中华之崛起,民族的强大,光靠理想是不够的,要科技,要文化,要一大批掌握了一定科学技术的建设者,作为跨世纪的新一代,我们为什么而读书?

板书 为中华崛起而读书 周恩来

中华不振

教学反思:

数星星的孩子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课文,了解张衡从小就爱好天文,长大成为著名的天文学家。学习张衡从小就善于观察和思考的好品质。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认识本课“指、乱”等5个字。

教学时间: 1课时。

一、导入新课

古时候,有一个和你们一般大的孩子,就喜欢数天上的星星。他是谁呢?为什么要数天上的星星呢?让我们共同走进今天的《快乐读书屋》,认识一位数星星的孩子。教师板书课题,学生书空。(板书:数星星的孩子)

读课题,提示学生注意“数”在这里读shǔ。

二、初读感知,认读生字。

1、自由读课文,划出文中的生字宝宝,多读几遍,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识字效果。

三、自主学习,读懂课文。

1、自由朗读课文第一段,思考自己从中读懂了什么?

2、出示:晚上,满天的星星像无数珍珠撒在碧玉盘里。

3、指名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话。

4、默读课文二至四自然段,找出三个人的对话。

小结:正因为孩子留心观察,才有了这样的发现。

四、总结全文,体验成功。

想知道这么了不起的孩子是谁吗?全班齐读最后一段,回答你从本段中还知道了什么?

1、学生交流从本段中知道了什么。

2、张衡为什么会成为天文学家?

3、出示张衡画像,并简介张衡:张衡一生的发明很多,如:第一台测定地震方向的地动仪,观测天气的浑天仪等,为我国的科学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4、你还知道哪些科学家的发明、创造。

5、学生交流。

全文总结:他们之所以有发现、发明,正是因为他们从小就爱观察,勤思考,爱科学,学科学,只要我们也像他们一样,也一定会成功的,有信心吗?

五、作业:练习册:48页 3、4、5题

板书: 数星星的孩子

有耐心 张衡 善观察

天文学家

勤思考 刻苦钻研

反思:

能说会写 礼貌待客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联系实际生活,懂得怎样接待客人才能得体、有礼貌。能正确使用礼貌用语。能用普通话进行交流。

2、能用普通话进行交流

3、培养学生表达的自信心,积极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意见;培养学生认真倾听的能力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往下看,下一篇更精彩】●

最新成考报名

  • 政治素质考察自评材料(通用14篇)
  • 政治画像个人自评材料八篇
  • 政治素质自评材料范文(通用14篇)
  • 高中期末自我评价
  • 期末自我评价600字大全
  • 期末自我评价600字
  • 高一学生自我评价大全
  • 小班听课记录评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