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文档 > 评课 >

中药檀香的作用

成考报名   发布时间:10-02    阅读:

檀香的功效
中药檀香的作用 第一篇

檀香的功效

古印度的全方位医学阿输吠陀指出,檀香木有补身、收敛、退烧属性。一种调成糊的药粉可用于治疗皮肤发炎、脓肿与肿瘤。檀香还是一味重要的中药材,历来为医家所重视,谓之“辛,温;归脾、胃、心、肺经;行心温中,开胃止痛”。外敷可以消炎去肿,滋润肌肤;熏烧可杀菌消毒,驱瘟辟疫。具有安抚神经,辅助冥思、提神静心之功效。从檀香木中提取的檀香油在医药上也有广泛的用途。

煎药内服的话有行气温中,开胃止痛的功效。用于寒凝气滞导致的脘腹疼痛、胃痛食少、噎膈、呕吐。现代研究有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作用如果作为香料烧熏的话有止痛,宁神的作用

心灵疗效:放松效果绝佳,可安抚神经紧张及焦虑,镇定的效果多余振奋。并且,用以改善执迷的状态,极获好评,可以带给使用者更为祥和、平静的感觉。 身体疗效:对生殖泌尿系统极有帮助,可改善膀胱炎,具有清血抗炎的功效。它独特催情的特性,可驱散焦虑的情绪,有助于增加浪漫情调。檀香对身体也有抗痉挛和补强的功用,能带来放松和幸福的感觉。

檀香对胸腔感染,以及伴随着支气管炎、肺部感染的喉咙痛、干咳也有效果。当粘膜发炎时,檀香可舒缓病情,更可以刺激免疫系统,预防细菌再度感染。

它还可以用来治疗灼热,并且其收敛的特性,对腹泻亦有帮助。

皮肤疗效:檀香是一种平衡精油,对干性湿疹及老化缺水的皮肤特别有益。使皮肤柔软,改善皮肤发痒或发炎的现象,其抗菌功效更有助于改善面疱,节合感染的伤口。

檀香木还可以蒸馏提取精油,檀香油在医药上有广泛用途,具有清凉、收敛、强心、滋补等功效,可用来治疗胆汁病、膀胱炎、淋病以及腹痛,发烧、呕吐等症状。檀香油又是制造高级香水、香皂、化妆品重要原料。

用檀香木制成各式的扇子,主要为女扇。檀香扇有天然香味,用以肩风,馨香四溢。有扇存香的特点,保存十年八载,依然幽香阵阵。夏令既去,藏入衣箱,还有防虫、防蛀的妙用。

浅议香附和檀香的中药研究与应用
中药檀香的作用 第二篇

【中药檀香的作用】

浅议香附和檀香的中药研究与应用

香附:

香附始载于《名医别录》,是中医常用的妇科良药,具疏肝理气,调经止痛之功效。《中国药典》自1985年版开始收载。

香附味辛能散,微苦能降,微甘能和,性平不寒,芳香走窜,为理气之良药。香附的炮制方法有:生香附、醋香附、姜香附、炒香附、酒香附、四制香附等。香附生用上行达表,多入解表剂中,经炮制后,能增强疏肝理气,调经止痛作用,同时,扩大了应用范围,满足了临床多方面的需要。香附的不同炮制品具有不同的功效,生香附理气解表;炒香附理气止痛;醋香附长于疏肝理气,去积,调经止痛;酒香附偏于行气通络;姜香附行气化痰;四制香附调气血,疏肝止痛。香附入药应根据不同的病症特点,合理选用相应的炮制品,从而保证其临床应用的安全、有效。

一、《中国药典》香附

【别名】 莎草、香附子、雷公头、三棱草、香头草、回头青、雀头香

【来源】 本品为莎草科植物莎草Cyperus rotundus L. 的干燥根茎。秋季采挖,燎去毛须,置沸水中略煮或蒸透后晒干,或燎后直接晒干。

【性状】 本品多呈纺锤形,有的略弯曲,长2~3.5cm,直径0.5~1cm。表面棕褐色或黑褐色,有纵皱纹,并有6~10个略隆起的环节,节上有未除净的棕色毛须及须根断痕;去净毛须者较光滑,环节不明显。质硬,经蒸煮者断面黄棕色或红棕色,角质样;生晒者断面色白而显粉性,内皮层环纹明显,中柱色较深,点状维管束散在。气香,味微苦。

【性味】 辛、微苦、微甘,平。

【中药檀香的作用】

【归经】 归肝、脾、三焦经。

【功能主治】 行气解郁,调经止痛。用于肝郁气滞,胸、胁、脘腹胀痛,消化不良,胸脘痞闷,寒疝腹痛,乳房胀痛,月经不调,经闭痛经。

二、《辞典》香附

【出处】 《纲目》

【别名】 雀头香(《江表传》),莎草根(《别录》),香附子(《唐本草》),雷公头(《纲目》),香附米(《本草求真》),猪通草茹(《陆川本草》),三棱草根(《中药志》),苦羌头(《中药材手册》)。

【来源】 为莎草科植物莎草的根茎。春、夏、秋三季均可采,一般在秋季挖取根茎,用火燎去须根及鳞叶,入沸水中片刻,或放蒸笼中蒸透取出晒干。再放入竹笼中来回撞擦;用竹筛去净灰屑及须毛,即成光香附。亦有不经火燎,即将根茎装入麻袋撞擦后晒干者。也有用石碾碾去毛皮,称为香附米。

【性状】 干燥根茎多呈纺锤形,有时略弯曲。长1.5~4.5厘米,直径5~10毫米。表面棕褐色或黑褐色,有纵皱纹及数个隆起的环节,节上有棕色毛状鳞片及残留的根痕;去净毛须者,则外表光滑,环节不明显。质坚硬,经过蒸煮者断面色棕黄而微紫红,显角质性;生晒者断面色白而显粉性,周边与中心分层明显,中心色略深。气芳香,味微苦。以个大、色棕褥、质坚实、香气浓者为佳。

主产山东、浙江、湖南、河南。其他地区亦多有生产。其中山东产者称东香附,浙江产者称南香附,品质较佳。

【化学成份】 含葡萄糖8.3~9.1%、果糖1.0~1.7%,淀粉40~41.1%、挥发油0.65~1.4%。挥发油中含:β-蒎烯、莰烯、1,8-桉叶素、柠檬烯、对-聚伞花素、香附子烯、芹子三烯、β-芹子烯、α-香附酮、β-香附酮、绿叶萜烯酮、α-及β-莎草醇、香附醇、异香附醇、环氧莎草薁、香附醇酮、莎草薁酮、考布松及异考布松。根部含有抑制某些真菌发育的物质。

【性味】 辛微苦甘,平。

①《别录》:"味甘,微寒,无毒。"

②《本草衍义》:"味苦。"

③《滇南本草》:"性微温,味辛。"【中药檀香的作用】

④《纲目》:"气平,味辛微苦微甘。"

【归经】 入肝、三焦经。

①《纲目》:"手足默阴、手少阳,兼行十二经、八脉气分。"

②《雷公炮制药性解》:"入肺、肝、脾、胃四经。"

三、《中华本草》香附

【出处】 出自《本草纲目》。

1. 陶弘景:莎草根,方药亦不复用。《离骚》云:青莎杂树,繁草HUO靡,古人为诗多用之,而无识者。乃有鼠蓑,疗体异此。

2.《本草图经》:《天宝单方图》载水香棱,功状与此(莎草根)颇相类,但味差不同。

3.《本草衍义》:香附子亦入印香中,亦能走气,今人多用。虽生于莎草根,然根上或有或无,有薄皲,皮紫黑色,非多毛也,刮去皮则色白,若便以根为之,则误矣。

【别名】 雀头香、莎草根、香附子、雷公头、香附米、三棱草根、苦羌头

【来源】 药材基源:为莎草科植物莎草的根茎。采收和储藏:春、秋季采挖根茎,用火燎去须根,晒干。

四、临床应用:

1、以香笑散(香附、失笑散、乌药、延胡索、细辛等各等分研末)调膏制成贴剂,分别贴神阙和关元穴,治疗痛经有良好止痛效果(江苏中医,1995,6:34);

2、以疏肝助孕汤(柴胡、制香附、郁金、制元胡、王不留行等)治疗肝郁不孕症65例,结果痊愈45例(浙江中医学院学报,1989,5:22);

3、以柴郁汤(柴胡、郁金、香附、穿山甲、浙贝等)治疗乳腺增生症(山东中医杂志,1996,10:450),

4、以香附、菊花各15g、夏枯草30g、甘草6g,水煎服,治疗不明原因的眼高压症49例,服药4~6剂后痊愈46例,显效2例,有效1例(湖北中医杂志,1992,4:46)。

5、以生香附研末治疗冲服,治疗寒热虚实各种腰痛,用香附为主的复方治疗男性乳房发育症、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等。

五、相关方剂:

1、治气疾心腹胀满,胸膈噎塞,噫气吞酸,胃中痰逆呕吐及宿酒不解,不思饮食:香附子(炒,去毛)三十二两,缩砂仁八两,甘草(爁)四两。上为细末。每服一钱,用盐汤点下。(《局方》快气汤)

2、治心腹刺痛,调中快气:乌药(去心)十两,甘草(炒)一两,香附子(去皮毛,焙干)二十两。上为细末。每服一钱,人盐少许,或不着盐,沸汤点服。(《局方》小乌沉汤)

3、治心气痛、腹痛、少腹痛、血气痛不可忍者:香附子二两,蕲艾叶半两。以醋汤同煮熟,去艾,炒为末,米醋糊为丸梧子大。每白汤服五十丸。(《濒湖集简方》)

4、解诸郁:苍术、香附、抚芎、神曲、栀子各等分。为末,水丸如绿豆大。每服一百丸。(《丹溪心法》越鞠丸)

5、治停痰宿饮,风气上攻,胸膈不利:香附(皂荚水漫)、半夏各一两,白矾末半两。姜汁面糊丸,梧子大。每服三、四十丸,姜汤随时下。(《仁存堂经验方》)

6、治偏正头痛:川芎二两,香附子(炒)四两。上为末。以茶调服,得腊茶清尤好。(《澹寮方》)

7、治吐血:童便调香附末或白及末服之。(《丹溪治法心要》)

8、治小便尿血:香附子、新地榆等分。各煎汤。先服香附汤三、五呷,后服地榆汤至尽,未效再服。(《全生指迷方》)

9、治下血不止或成五色崩漏:香附子(去皮毛,略炒)为末。每服二钱,清米饮调下。(《本

事方》)

10、治肛门脱出:香附子、荆芥穗等分。为末。每用三匙,水一大碗,煎十数沸,淋。(《三因方》香荆散)

檀香:

檀香出自《名医别录》。《本草拾遗》:白擅,树如檀,出海南。《本草图经》:檀香有数种,黄、白、紫之异,今人盛用。《纲目》:檀香,今岭南诸地亦留有之。树叶留似荔枝,皮青色而滑泽。

檀香是一味重要的中药材,历来为医家所重视,谓之“辛,温;归脾、胃、心、肺经;行心温中,开胃止痛”。外敷可以消炎去肿,滋润肌肤;熏烧可杀菌消毒,驱瘟辟疫。能治疗喉咙痛、粉刺、抗感染、抗气喘。有调理敏感肤质,防止肌肤老化的功效。去邪、去燥、杀菌、防霉、防虫、防蛀。具有安抚神经,辅助冥思、提神静心之功效。从檀香木中提取的檀香油在医药上也有广泛的用途,具有清凉、收敛、强心、滋补、润滑皮肤等多重功效,可用来治疗胆汁病,膀胱炎、淋病以及腹痛、发热、呕吐等病症,对龟裂、富贵手、黑斑、蚊虫咬伤等症特别有效,古来就是对治皮肤病的重要药品。檀香泥可治胃气滞痛,肝郁不舒。

一、《中国药典》檀香【中药檀香的作用】

【别名】 白檀、白檀木

【来源】 本品为檀香科檀香属植物檀香Santalum album L.树干的心材。

【炮制】 除去杂质,镑片或锯成小段,劈成小碎块。

【性味】 辛,温。

【归经】 归脾、胃、心、肺经。

【功能主治】 行气温中,开胃止痛。用于寒凝气滞,胸痛,腹痛,胃痛食少;冠心病,心绞痛。

二、《辞典》檀香

【出处】 《别录》

【化学成份】 心材含挥发油(白檀油)3~5%。油含α-檀香萜醇和β-檀香萜醇90%以上,檀萜烯、α-檀香萜烯和β-檀香萜烯、檀萜烯酮、檀萜烯酮醇及少量的檀香萜酸、檀油酸、紫檀萜醛。

【炮制】 用水浸泡,镑片或劈碎,晾干。

【性味】 辛,温。

①《日华子本草》:"热,无毒。"

②《珍珠囊》:"甘苦。"

③《汤液本草》:"气温,味辛,无毒。"

【归经】 入脾,胃、肺经。

①《汤液本草》:"入手太阴,足少阴、阳明经。"

②《本草通玄》:"脾,肺。"

③《本草再新》:"入肝、脾、肺三经。"

【功能主治】 理气,和胃。治心腹疼痛,噎膈呕吐,胸膈不舒。

①陶弘警:"消风肿。"

②《本草拾遗》:"主心腹霍乱,中恶,杀虫。"

③《日华子本草》:"治心痛,霍乱。肾气腹痛,浓煎服;水磨敷外肾并腰肾痛处。" ④《珍珠囊》:"引胃气上升,进食。"

⑤《纲目》:"治噎膈吐食。又面生黑子,每夜以浆水洗拭令赤,磨汁涂之。"

⑥《本草备要》;"调脾胃,利胸膈,为理气要药。"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2钱;或入丸、散。外用:磨汁涂。

【注意】 《本草汇言》:"如阴虚火盛,有动血致嗽者,勿用之。"

【各家论述】

①李杲:"檀香能调气而清香,引芳香之物上行至极高之分,最宜橙橘之属,佐以姜、枣,将以葛根、豆蔻、缩砂、益智通行阳明之经,在胸膈之上,处咽嗌之中,同为理气之药。" ②《本草述》:"白檀之用,在洁古云引胃气上升,进饮食,而时珍所谓治噎膈吐食,不几能升者又能降乎?东垣所说,白檀调气在胸膈之上,处咽嗌之间,而《日华子》更言煎服止心腹痛、霍乱、肾气痛,是则其调气不止在上焦而已也。总之,元气根于肾,畅于脾胃,统于肺,由下而升,即得从上而降,盖原其所自始,义固如是;而胸膈之上,咽喉之间,乃主气之肺,其所治在斯耳。第白檀功用,尽于东垣散冷气一语,如弘景消风热肿毒,亦即阳气之不能达于阴者,所郁聚为热风,是热之所化耳,无二义也,非谓其治冷又治热也。"

③《本草求真》:"白檀香,熏之清爽可爱,凡因冷气上结,饮食不进,气逆上吐,抑郁不舒,服之能引胃气上升。且能散风辟邪,消肿住痛,功专入脾与肺,不似沉香力专主降,而能引气下行也。"

三、《中华本草》檀香

【出处】 出自《名医别录》。

1.《本草拾遗》:白擅,树如檀,出海南。

2.《本草图经》:檀香有数种,黄、白、紫之异,今人盛用。

3.《纲目》:檀香,今岭南诸地亦留有之。树叶留似荔枝,皮青色而滑泽。

【来源】 药材基源:为檀香科植物檀香树干的心材。

采收和储藏:原产地植后30~40年采伐,锯成段,砍去色淡的边材,心材干燥入药。

【性状】 性状鉴别 心材圆柱形,有的略弯曲,长50-100cm,直径10-20cm。表面淡灰黄色,光滑细密,有时可见纵裂纹,有刀削痕。横切面棕色,显油迹;纵向劈开纹理顺直。质坚实,不易折断。气清香,味微苦。燃烧时香气浓烈。

以体重质坚、显油迹、香气浓郁而持久、烧之气香者为佳。

品质标志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1995年版规定:本品含挥发油不得少于3. 0%(ml/g)。本品含水分不得过12.0%。

【功能主治】 行气;散寒;止痛。主胸腹胀痛;霍乱吐泻;噎膈吐食;寒疝腹痛及肿毒

【用法用量】 内服: 煎汤, 1.5-3g,后下;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磨汁涂。

【注意】 《本草汇言》:如阴虚火盛,有动血致嗽者,勿用之。

四、临床应用:

檀香辛温,可行气散寒止痛,临床用于治疗小儿腹胀、胃痛。

由驴血、白檀香、紫檀香等3味藏药组成的驴血丸是藏医用于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主要药物之一,本组方经例临床观察,总有效率达。民间采用以檀香为主的蒙药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效果良好,对中风也有较好治疗效果。

魏茂春观察檀香用于治疗各种血瘀证例,临床疗效可靠。

在治疗心血管疾病方面,檀香可穴位外敷治疗冠心病,现代临床以本品与苏合香、青木香、乳香等为丸含服用于冠心病心绞痛,黄洁将红花檀香茶用于治疗冠心病心绞痛例,总有效率,吴子静用檀香饮治疗心率失常,瑞图雅将由檀香组成的蒙药赞丹3味汤治疗病毒性心肌炎例,总有效率,治疗后无恶化者,檀香三味汤还可用于治疗心电图心肌缺血性改变,敖拉哈等特别研究了蒙药檀香三味散对心血管的影响。

麻瑞亭将檀香配伍半枝莲、桉叶治疗淋重、急慢性肾盂肾炎,疗效甚佳。

五、相关方剂:

1、治金疮,止痛止血生肌:紫檀末敷。(《肘后方》)

2、治卒毒肿起,急痛:紫檀,以醋磨敷上。(《肘后方》)

3、治阴寒霍乱:白檀香、藿香梗、木香、肉桂各4.5g,为极细末,每用3g,炮姜15g,汤调下。方中檀香行气止痛,为君药。(《本草汇言》)

4、治噎膈饮食不入:白檀香4.5g,茯苓、橘红各6g。为极细末,人参汤调下。方中檀香

散寒开胃,为君药。(《本草汇言》)

5、治疗寒凝气滞,胸腹冷痛,常配白豆蔻、砂仁、丁香等同用,如沉香磨脾散。(《仁斋直指方》)

6、若治疗寒凝气滞之胸痹绞痛,可配荜茇、延胡索、高良姜等同用。

7、若治胃脘寒痛,呕吐食少,可以本品研末,干姜汤泡服,或配沉香、白豆蔻、砂仁等同用。

8、香砂二陈汤(《重订通俗伤寒论》)治胃有停饮,或伤冷食胸痞脘痛,呕吐黄水:檀香、炙甘草各1.5g,姜半夏、茯苓各9g,砂仁2.4g,炒陈皮 6g。水煎服。若痛甚加白蔻末0.6g,瓦楞子末3g;呕甚加控涎丹2.4g包煎。方中檀香行气止痛,散寒开胃,为君药。

9、以丹参饮(丹参、檀香、砂仁)加味治疗各种胃痛有明显疗效(湖北中医杂志,1986,5:12);

10、以丹参饮加味(丹参、白檀香、砂仁、蒲黄等)水煎服,治疗痛经34例,每月行经前3~5天开始服药,服到经净为止,治愈33例(四川中医,1985,5:16);

11、以檀香、丹参、山楂、何首乌各适量水煎服,治疗高脂血症30例,疗前后胆固醇、甘油三酯、和脂蛋白三项指标的检查结果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新疆中医药,1992,2:23)。另有用檀香入复方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外伤胸痛等。

著名方剂:

一、苏合香丸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组成:白术、青木香、乌犀屑(用代用品)、香附子(炒去毛)、朱砂(研,水飞)、诃黎勒(煨,去皮)、白檀香、安息香(别为末,用无灰酒一升熬膏)、沉香、麝香(研)、丁香、荜茇各二两,龙脑(研)、苏合香油(入安息香膏内各一两,薰陆香(别研)一两。

上为细末,入研药匀,用安息香膏并炼白蜜和剂,每服旋丸如梧桐子大。早朝取井华水,温冷任意,化服四丸。老人,小儿可服一丸。温酒化服亦得,并空心服之。用蜡纸裹一丸如弹子大,绯绢袋盛,当心带之,一切邪神不敢近。

现代医学研究发现,对用出自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的苏合香丸进行筛选制成的冠心苏合丸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效果良好,可增加冠脉血流量,改善微循环,并可降低血脂,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该药还可治疗妇女更年期综合征、痛经、闭经等属于气滞血瘀寒凝证型的妇科病症。

在临床用药中发现冠心苏合丸还可用于过敏性鼻炎,胆道蛔虫,阳缩,巅顶痛,食物中毒昏迷,小儿喘息症,中暑,双眼挤动症,银屑病,胃痛。此药忌长期应用,阴虚火旺者,闭证和脱证忌用,胃病患者不宜用。

二、合欢四合汤

处方:合欢皮309,夜交藤309,高良姜159,制香附159,百合309,乌药159,丹参159,檀香log,蒲黄159(布包)。每剂三煎取液1200毫升,每次服200毫升,日3次,2日1剂。加减法:心烧口苦,舌红苔黄而偏热者,良姜减至log,加黄连l0g,吴茱萸39,蒲公英259,瓦楞子159(煅);疼痛明显者合用金铃子散;腹胀便溏而偏虚寒者,加桂枝159,炮姜159易高良姜;肝郁明显者加香橼159,佛手159。

合欢四合汤是在已故名老中医焦树德老先生治疗胃病名方三合汤基础上拟订的。方中合欢皮宁心安神,活血化瘀;夜交藤养心安神。祛风通络,两药合用以治心,心静则诸脏安宁;方中良附丸善治寒凝气滞胃痛;百合汤中百合甘平,降泻肺胃郁气.则诸气俱调;配乌药温散胃经逆气,合用既能清泻肺胃郁气,又能防百合有碍中运,本方更适合于日久不愈,正气渐衰之证;丹参饮丹参、檀香、砂仁三药组成络而心腹疼痛有良好疗效,是治疗心胸、胃脘疼痛的有效良方。对久治难愈,气滞血瘀,正气渐虚的胃脘痛。不但能活血定痛,并能养血、益肾、醒脾、调胃;失笑散中蒲黄活血散瘀,五灵脂行血止痛,二药合用再配合丹参,活血

沉香 、檀香、降香三种药物的功效区别在哪方面?
中药檀香的作用 第三篇

沉香 、檀香、降香三种药物的功效区别在哪方面?

沉香

为瑞香科植物沉香及白木香含有棕黑色树脂的木材,经干燥后加工而成。其味辛苦,性温,气味芳香,归脾、胃、肾经。

沉香即可降逆气,又可纳肾气,对于气逆喘急,呕呃等症均可应用。如用于肾气虚寒,肾不纳气,症见喘急短气,动则喘甚而汗出,面虚浮,脉细而无力(如支气管哮喘),常与五味子、蛤蚧、人参、熟地等药同用;若与侧柏叶同用,临睡前服用对治疗支气管哮喘有较好的疗效;若气郁寒凝,胸膈不舒,脘腹胀满,喘促短气,干呕烦满,咳嗽痰涎等症,又宜配伍香附,砂仁、甘草等药。对胃寒呕吐,呃逆经久不愈者(急慢性胃炎),可与白豆蔻、丁香、柿蒂、紫苏等药同用。此外,本品与肉苁蓉配伍可用于治疗气虚性便秘;与冬葵子、白头翁等同用可治疗面目浮肿,小便不畅等症。

檀香

为檀香科植物的干燥木质心材。其味辛香,性温,入脾、肺二经气分。兼通阳明。善理气滞,调畅脾肺,宽胸利膈,温散胃寒,有行气、散寒、止痛的作用。适用于脾肺滞气、气逆所致的胸膈胀闷,心腹气滞疼痛及胃寒冷痛等症。治胸肺气郁,胀闷不舒,常与枳壳、瓜蒌皮、苏梗等行气宽胸药同用;若治心腹气滞疼痛,可与砂仁、高良姜、乌药等行气药同用;对于寒邪犯胃,胃脘痛,呕吐清水,可配菖蒲、半夏、丁香等药;若饮食少进,噎膈吐食,还可与茯苓、橘红、人参同用;近年来,临床用本品与荜茇、延胡索、良姜、冰片等相伍,名为宽胸丸,治疗胸阳不宣,心脉痹阻而引起的胸痹痛有效。

降香

为豆科植物降香檀的根部心材。其性味辛温,归肝脾二经。本品辛散温通,行血分,散瘀,止血,定痛。临床多用于外伤瘀血,血溢及气滞血瘀胸痹之证。如治心胃气痛,气滞血瘀胸胁作痛,常与木香、延胡索、桃仁等药同用;近年来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常配伍川芎、红花、赤芍、丹参等药;治疗跌打损伤,瘀血疼痛,又可与乳香、没药、血竭等活血祛瘀止痛药配伍;对于创伤或金疮出血,单用研末外敷,或相配三七及其他止血药合用。故本品芳香清冽,能辟秽化浊,对于脾胃湿浊不去,气机阻滞,临床表现为恶心呕吐,脘痞腹胀,苔腻者,可与藿香、佩兰、木香等药同用。 降香,别名:降香檀、花梨母,拉丁文名:Dalbergia odorifera,豆科、黄檀属乔木。高10-15米;除幼嫩部分、花序及子房略被短柔毛外,全株无毛;树皮褐色或淡褐色,粗糙,有纵裂槽纹。木材质优,边材淡黄色,质略疏松,心材红褐色,坚重,纹理致密,为上等家具良材;有香味,可作香料;根部心材名降香,供药用。为良好的镇痛剂,又治刀伤出血。

中药檀香的功效与作用
中药檀香的作用 第四篇

檀香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檀香为檀香科植物檀香树干的心材。外敷可以消炎去肿,滋润肌肤;熏烧可杀菌消毒,驱瘟辟疫。从檀香木中提取的檀香油在医药上也有广泛的用途,具有清凉、收敛、强心、滋补、润滑皮肤等多重

檀香的功效与作用:
檀香为檀香科植物檀香树干的心材。外敷可以消炎去肿,滋润肌肤;熏烧可杀菌消毒,驱瘟辟疫。中药檀香的功效与作用。从檀香木中提取的檀香油在医药上也有广泛的用途,具有清凉、收敛、强心、滋补、润滑皮肤等多重功效,可用来治疗胆汁病,膀胱炎、淋病以及腹痛、发热、呕吐等病症,对龟裂、富贵手、黑斑、蚊虫咬伤等症特别有效, 古来就是对治皮肤病的重要药品。檀香用于制香历来被奉为珍品,不过,檀香单独熏烧,气味不佳;但若能与其它香料巧妙搭配起来,则可[引芳香之物上至极高之分。"
檀香还是一味重要的中药材,
放松效果绝佳,可安抚神经紧张及焦虑,镇静的效果多于振奋。
檀香对生殖泌尿系统极有帮助,可改善膀胱炎,具有清血抗炎的功效。它独特催情的特性,可驱散焦虑的情绪,有助于增加浪漫情调。檀香对身体也有抗痉挛和补强的功用,能带来放松和幸福的感觉。中药檀香的功效与作用
檀香对胸腔感染,以及伴随着支气管炎、肺部感染的喉咙痛、干咳也有效果。当粘膜发炎时,檀香可舒缓病情,更可以刺激免疫系统,预防细菌再度感染。
它还可以用来治疗为灼热,并且其收敛的特性,对腹泻亦有帮助。
檀香是一种平衡精油,对干性湿疹及老化缺水的皮肤特别有益。使皮肤柔软,改善皮肤发痒或发炎的现象,其抗菌功效更有助于改善面疱,疖合感染的伤口。

檀香的食用方法:
紫檀:榈木、花榈木、蔷薇木、羽叶檀、青龙木、黄柏木。
功用主治:消肿,止血,定痛。治肿毒,金疮出血。
用法与用量:外用:研末敷或磨汁涂。内服:煎汤。
宜忌:<本草从新>:"痈肿溃后,诸疮脓多及阴虚火盛,俱不宜用。"
1、檀香治金疮,止痛止血生肌:紫檀末敷。(<肘后方>)
2、檀香治卒毒肿起,急痛:紫檀,以醋磨敷上。(<肘后方>)

白檀:山葫芦,灰木,砒霜子、蛤蟆涎、白花茶、牛筋叶、檀花青
功效主治:消风热肿毒。檀香治中恶鬼气,杀虫。煎服,止心腹痛,霍乱肾气痛。散冷气,引胃上升,噎膈吐食。

桂枝的功效与作用
中药檀香的作用 第五篇

桂枝的功效与作用:桂枝又叫柳桂,桂枝的功效是散寒解表、温通经脉、促阳化气,桂枝的作用是治风寒表证、寒湿痹痛、四肢厥冷、经闭痛经、癥瘕结块、胸痹、心悸、痰饮、小便不利,桂枝用药禁忌是热病高热,阴虚火旺,血

桂枝的功效:
桂枝又叫柳桂,桂枝的功效是散寒解表、温通经脉、促阳化气,桂枝的作用是治风寒表证、寒湿痹痛、四肢厥冷、经闭痛经、癥瘕结块、胸痹、心悸、痰饮、小便不利,桂枝用药禁忌是热病高热,阴虚火旺,血热妄行者禁服桂枝。
药名:桂枝。
功效分类:解表药。
别名:柳桂。桂枝的功效与作用
性味:辛;甘;性温。
归经:膀胱经;心经;肺经。
功效:散寒解表;温通经脉;促阳化气。
主治:风寒表证;寒湿痹痛;四肢厥冷;经闭痛经;癥瘕结块;胸痹;心悸;痰饮;小便不利。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6g,大剂量,可用至15-30g;或入丸、散。
来源:为樟科植物肉桂的嫩枝。桂枝的功效与作用
炮制方法:
桂枝:用水稍浸泡,捞起,闷润至透,
桂枝尖:取桂枝的细枝梢,稍浸,闷润至透,切片,晾干。
桂枝木:取去皮桂枝,稍浸泡,润透,切片,晾干。

桂枝的作用:
桂枝性味:辛;甘;性温,归膀胱经;心经;肺经。桂枝能发汗解肌,温经通脉,助阳化气,散寒止痛。主风寒表证;寒湿痹痛;四肢厥冷;经闭痛经;症瘕结块;胸痹;心悸;痰饮;小便不利。用于风寒感冒,脘腹冷痛,血寒经闭,关节痹痛,痰饮,水肿,心悸,奔豚。
1、桂枝治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啬啬恶寒,淅淅恶风,翕翕发热,鼻鸣干呕者:桂枝三两(去皮),芍药三两,甘草二两(炙),生姜三两(切),大枣十二枚(擘)。上五味,细切三味,以水七升,微火煮取三升,去滓,适寒温,服一升;服已须臾,啜热稀粥一升余,以助药力,温覆令一时许,遍身絷絷微似有汗者益佳。
2、桂枝治伤寒 阳脉涩 阴脉弦 法当腹中急痛:桂枝150克(去皮)甘草100克 大枣十二枚(擘)芍药30克 生姜150克(切)胶饴一升.上六味 以水七升 煮取三升 去滓 纳饴 更上微火消解.温服一升 日三服.(<伤寒论>小建中汤)
3、桂枝治伤寒八九日,风湿相搏,身体疼烦,不能自转侧,不呕不渴,脉浮虚而涩者:桂枝四两(去皮),附子三枚(炮,去皮,破),生姜三两(切),大枣十二枚(擘),甘草二两(炙)。上五味,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去滓,分温三服。
4、桂枝治太阳病发汗后 大汗出 脉浮 小便不利 微热消渴:猪苓十八铢(去皮) 泽泻80克 白术十八铢 茯苓十八铢 桂枝25克(去皮).上五味 捣为散.以白酒和服方寸匕 日三服.(<伤寒论>五苓散)
5、桂枝治诸肢节疼痛,身体尪羸,脚肿如脱,头眩短气,温温欲吐:桂枝四两,芍药三两,甘草二两,麻黄二两,生姜五两,白术五两,知母四两,防风四两,附子一枚(炮)。上九味,以水七升,煮取二升,温服七合,日三服。
6、桂枝治心下有痰饮 胸胁支满:茯苓四两 桂枝150克(去皮) 白术100克 甘草100克(炙).上四味 以水六升 煮取三升 去滓.分温三服.(<伤寒论>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
7、桂枝治心中痞,诸逆,心悬痛:桂枝、生姜各三两,枳实五故。上三味,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分温三服。
8、桂枝治妇人宿有癥病,经断未及三月而得漏下不止,胎动在脐上者,为癥痼害,妊娠六月动者,前三月经水利时,胎也。下血者,后断三月,衃也。所以血不止者,其癥不去故也,当下其癥:桂枝、茯苓、牡丹(去心)、桃仁(去皮、尖,熬)、芍药各等分。上五味,末之,炼蜜和丸如兔屎大。每日食前服一丸,不知,加至三丸。(桂枝茯苓丸,<金匮要略>)
9、桂枝治伤寒发汗后,其人脐下悸者,欲作奔豚:茯苓半斤,桂枝四两(去皮),甘草二两(炙),大枣十五枚(擘)。上四味,以甘澜水一斗,先煮茯苓,减二升,纳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10、桂枝治虚劳里急悸衄,腹中痛,梦失精,四肢酸疼,手足烦热,咽干口燥:桂枝三两(去皮),甘草二两(炙),大枣十二枚,芍药六两,生姜三两,胶饴一升。上六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内胶饴,更上微火消解,温服一升,日三服。(<金匮要略>)
11、桂枝治失精家少腹弦急,阴头寒,目眩,发落,脉极虚、芤迟,为清谷亡血失精,脉得诸芤动微紧:桂枝、芍药、生姜各三两,甘草二两,大枣十二枚,龙骨、牡蛎各三两。上七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分温三服。(<金匮要略>)
12、桂枝治血痹阴阳俱微,寸口关上微,尺中小紧,外证身体不仁,如风痹状:黄芪三两,芍药三两,桂枝三两,生姜六两,大枣十二枚。上五味,以水六升,煮取二升,温服七合,日三服。(黄芪桂枝五物汤) (<金匮要略>)

1、桂枝治寒凝血滞诸痛证。桂枝辛散温通,具有温通经脉,散寒止痛之效。如胸阳不振,心脉瘀阻,胸痹心痛者,桂枝能温通心阳,常与枳实、薤白同用,如枳实薤白桂枝汤(<金匮要略>);若中焦虚寒,脘腹冷痛,桂枝能温中散寒止痛,每与白芍、饴糖等同用,如小建中汤(<金匮要略>);若妇女寒凝血滞,月经不调,经闭痛经,产后腹痛,桂枝既能温散血中之寒凝,又可宣导活血药物,以增强化瘀止痛之效,多与当归、吴茱萸同用,如温经汤(<金匮要略>);若风寒湿痹,肩臂疼痛,桂枝可与附子同用,以祛风散寒、通痹止痛,如桂枝附子汤(<伤寒论>)。
2、桂枝治风寒感冒。桂枝辛甘温煦,甘温通阳扶卫,其开腠发汗之力较麻黄温和,而善于宣阳气于卫分,畅营血于肌表,故有助卫实表,发汗解肌,外散风寒之功。对于外感风寒,不论表实无汗、表虚有汗及阳虚受寒者,均宜使用。桂枝如治疗外感风寒、表实无汗者,常与麻黄同用,以开宣肺气,发散风寒,如麻黄汤(<伤寒论>);若外感风寒、表虚有汗者,当与白芍同用,以调和营卫,发汗解肌,如桂枝汤(<伤寒论>);若素体阳虚、外感风寒者,每与麻黄、附子、细辛配伍,以发散风寒,温助阳气。
3、桂枝用于阳虚不得温通之证。本品可温经通阳,胸阳不振,心脉淤阻。胸麻心痛,常与枳实、薤白同用,如枳实薤白桂枝汤。
4、桂枝治痰饮、蓄水证。本品甘温,既可温扶脾阳以助运水,又可温肾阳、逐寒邪以助膀胱气化,而行水湿痰饮之邪,为治疗痰饮病、蓄水证的常用药。如脾阳不运,水湿内停所致的痰饮病眩晕、心悸、咳嗽者,常与茯苓、白术同用,如苓桂术甘汤(<金匮要略>);若膀胱气化不行,水肿、小便不利者,每与茯苓、猪苓、泽泻等同用,如五苓散(<伤寒论>)。
5、桂枝用于痰饮证和膀胱蓄水。心脾阳虚,水湿内停,胸胁胀满,咳逆头晕等痰饮证,常与白术、茯苓、甘草同用,以温运脾阳,化湿利水,如苓桂术甘汤。膀胱阳气不化而小便不利的蓄水证,常与茯苓、泽泻、猪苓等同用,以助阳化气利水,如五苓散。心阳虚,发汗过多,常与甘草同用。如桂枝甘草汤。
6、桂枝治心悸。桂枝辛甘性温,能助心阳,通血脉,止悸动。如心阳不振,不能宣通血脉,而见心悸动、脉结代者,每与甘草、人参、麦冬等同用,如炙甘草汤(<伤寒论>)。若阴寒内盛,引动下焦冲气,上凌心胸所致奔豚者,常重用本品,如桂枝加桂汤(<伤寒论>)。
7、桂枝用于风湿痹痛、胃寒腹痛、经闭、痛经。风湿痹痛,肩臂肢节冷痛,桂枝常与附子、生姜、甘草等同用,以温经散寒止痛,如桂枝附子汤。胃寒腹痛,喜温喜按,桂枝常与饴糖、白芍、生姜等同用,共奏温中散寒之功,如小建中汤。血寒瘀滞,经闭腹痛或痛经,桂枝常与当归、川芎、吴茱萸等同用,以温经散寒,活血通经,如温经汤。心悸脉结代,桂枝常与炙甘草、人参等同用,如炙甘草汤。
8、桂枝用于外感风寒表证,不论有汗、无汗均可应用。表虚有汗者,桂枝常与白芍、生姜、大枣等同用,以调和营卫,如桂枝汤。表实无汗者,桂枝常与麻黄等相须为用,以增强发汗解表之功,如麻黄汤。

桂枝用药禁忌:
热病高热,阴虚火旺,血热妄行者禁服桂枝。

橙子皮的功效与作用
中药檀香的作用 第六篇

橙子皮的功效与作用:橙子皮为芸香科植物香橙的果皮,橙子皮的功效是化痰降逆、快气利隔、消食和胃、解酒、杀鱼蟹毒,橙子皮的作用是治胸膈气滞、咳嗽痰多、饮食不消、恶心呕吐、清新提神、护发美容,橙子皮去死皮,橙

橙子皮的功效:
橙子皮为芸香科植物香橙的果皮,橙子皮的功效是化痰降逆、快气利隔、消食和胃、解酒、杀鱼蟹毒,橙子皮的作用是治胸膈气滞、咳嗽痰多、饮食不消、恶心呕吐、清新提神、护发美容,橙子皮去死皮,橙子皮还能促进皮肤新陈代谢,提高皮肤毛细血管的抵抗力。

名称:橙子皮
别名:橙皮
性味:味苦,性辛,温。
功效:快气利隔;化痰降逆;消食和胃;解酒;杀鱼蟹毒。
主治:治胸膈气滞;咳嗽痰多;饮食不消;恶心呕吐;清新提神;护发美容;美味食材等作用。橙子皮的功效与作用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9g;或盐腌、糖渍;或作饼研末。
药材基源:橙子皮为芸香科植物香橙的果皮。

橙子皮的作用:
1、橙子皮去死皮:用橙皮能磨去死皮,同时其中含有的丰富的类黄酮成分和维生素c成分,还能促进皮肤新陈代谢,
2、橙子皮按摩:橙皮具有出类拔萃的抗[橘皮组织"功能。取1/4清洗干净的橙皮,用橄榄油浸湿,然后按摩身体上相应的橘皮组织部位,按摩时均匀用力挤出汁液,结束后用清水洗净皮肤。
3、橙子皮止呕醒胃,杀鱼、蟹毒。橙子皮的功效与作用。<随患居饮食谱>
4、橙子皮去恶心胃风,取其皮和盐贮之。<食疗本草>
5、橙皮沐浴:泡汤时加入少量新熬好的橙皮汤能带来沁人心脾的芬芳,更能调和自由基,有助于保持皮肤润泽、柔嫩,尤其适合在干燥的秋季使用。
6、橙子皮生津舒郁,辟臭解酲,化浊痰,御岚瘴,调和肝胃,定痛止呕:橙皮二斤(切片),白沙糖四两,乌梅肉二两。
7、橙子皮宽中、快气、消酒:橙子大者三斤(破去核,切作片于,连皮用),生姜五两(去皮,切片,焙干)。上件于净砂盆内烂研如泥,入炙甘草末二两,檀香末半两,并搜和捏作饼子,焙干为细末,每服一钱,入盐少许,沸汤点服。(<杨氏家藏方>香橙汤)
8、橙子皮做橙皮香包:用平纹细布包裹橙皮制成香包,放在枕头旁不仅有催眠功效,还能驱蚊。放入卫生间、厨房或冰箱,则能除掉异味,保持空气清新。
9、橙子皮糖作橙丁,甘美,消痰下气,利膈宽中,解酒。<纲目>
10、橙子皮泡水:上午和下午喝水时可在白开水中放入几片晒干的橙皮,能帮助胃消化,消热解毒,预防上火。
11、橙子皮散肠胃恶气,消食,去胃中浮风气。<开宝本草>

香橙果酱
材料:新奇士橙子4个(约900克)、新奇士柠檬1个、白砂糖400-500克。
做法:
1、将橙子和柠檬表面清洗干净,最好用盐搓一下,去除表面的蜡质,用一把锋利的水果刀将将橙子皮削下来,尽量削得薄一些。
2、锅中放入适量水煮开,将削好的橙子皮、柠檬皮放入滚水中煮2分钟,以去除涩味和苦味。
3、将煮好的橙子皮、柠檬皮切成细丝。
4、将橙子、柠檬的果肉取出来,最好只要果肉,将筋膜去除,我嫌麻烦将果肉切成块了事,不过这样做出来的果酱就不够细腻。
5、将果皮丝和果肉放入锅中,放入糖煮开,这时候橙子会出很多水,转小火慢慢炖煮,加入柠檬果肉,加入酸味会让橙子酱滋味更好,也能防止糖结晶。用勺子不断地搅拌果酱,直到橙子酱收浓,颜色变为金黄色。
6、将玻璃密封罐提前洗干净,用开水消毒,将做好的橙子酱趁热放入玻璃罐中,盖紧瓶盖,倒扣(可以进一步防止空气进入),凉透以后放入冰箱即可,尽快食用。

橙子皮炒肉丝
材料:橙子皮100克、瘦肉200、辣椒100、植物油适量、盐适量、淀粉适量、啤酒适量、香油适量、鸡精适量、味级鲜适量、姜适量
做法:
1、橙子剥去外皮,将橙皮用盐水泡泡洗净,用刀剥去里面的白膜;
2、将橙皮切成细丝,杭椒洗净切斜段,姜切丝, 里脊肉切丝,用香油淀粉啤酒盐腌制一会;
3、热锅凉油把肉丝炒变色出锅,留底油加姜丝,杭椒翻炒出香味,加橙子丝,盐翻炒出香味;
4、加肉丝翻炒,加味级鲜鸡精,尝味出锅。

●【往下看,下一篇更精彩】●

最新成考报名

  • 政治素质考察自评材料(通用14篇)
  • 政治画像个人自评材料八篇
  • 政治素质自评材料范文(通用14篇)
  • 高中期末自我评价
  • 期末自我评价600字大全
  • 期末自我评价600字
  • 高一学生自我评价大全
  • 小班听课记录评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