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文档 > 评课 >

中药炒乌梅功效与作用

成考报名   发布时间:10-02    阅读:

乌梅功效与作用
中药炒乌梅功效与作用 第一篇

乌梅功效与作用

乌梅酸涩,功善收敛,上能敛肺气,下能涩大肠,入胃又能生津、安蛔。本文就是关于乌梅功效与作用的介绍,请看以乌梅为主的药方能治哪些疾病:

一、皮肤瘙痒

乌梅能润肤止痒、抗过敏,对血虚风燥所致的皮肤瘙痒、瘾疹、顽癣等有很好的止痒作用。方用乌梅6g、生地黄30g、当归12g、赤芍10g、蝉蜕6g、益母草15g、川芎5g、白鲜皮15g、徐长卿15g,水煎服,每日1剂,10剂为1疗程。

二、糖尿病血糖不降

乌梅、五味子、炙僵蚕各等分研末为丸,每次服4g,每日服3次,用药1~3周后“三多”症状可改善,血糖、尿糖可显著下降。

三、胃酸缺乏

乌梅组方对慢性萎缩性胃炎所致的胃酸缺乏、食欲不振等症有很好的疗效。方用乌梅6g、木瓜10g、白芍15g、沙参15g、黄芪20g、太子参12g、莪术6g、绿萼梅8g、生麦芽15g、丹参15g、甘草6g,水煎服,每日1剂。

四、神经衰弱【中药炒乌梅功效与作用】

乌梅有除烦清热之功效,用于神经衰弱的治疗效果显著。方用乌梅20g、制附子10g、细辛3g、肉桂6g、黄连6g、琥珀6g、党参15g、干姜15g、茯苓18g、当归12g、酸枣仁30g、龙骨20g、牡蛎30g、大枣10枚,水煎服,每日1剂,一般3剂可见效。【中药炒乌梅功效与作用】

五、慢性肾炎

乌梅有助肾小管上皮再生,增强肾小管重吸收功能,可改善肾脏血液循环,促进肾脏功能恢复,对慢性肾炎引起的血尿、蛋白尿有效。方用乌梅炭、蝉蜕各6g,辨证加入其他中药,如玉屏风散合六味地黄汤等,每日1剂,水煎服。

六、尖锐湿疣

用乌梅洗剂治疗尖锐湿疣收效明显。方用乌梅15g、马齿苋60g、蜂房15g、生薏苡仁30g、紫草20g、生黄芪15g、枯矾10g,水煎外洗,1~2周可见效。

【中药炒乌梅功效与作用】

七、足跟痛

以乌梅煎汤加食醋,生铁热煅治疗足跟痛取得良好止痛效果。方法:乌梅200g加水2000mk水煎40分钟,过滤去渣,加食醋200mk,用生铁块(300g左右)烧红放入药液,2分钟后取出。待药液温度适中,浸泡脚跟,每晚1次,每次1小时。一般7天可见效。

【中药炒乌梅功效与作用】

八、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

单用乌梅或在辨证组方中加入乌梅,治疗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常获良效。方用炒乌梅30g、人参6g、茯苓15g、木瓜10g、赤石脂10g、禹余良10g,水煎服,每日1剂。一般2~3剂可显效。

知道了乌梅功效与作用,如果您有上述疾病,不妨试试以乌梅为主的药方,同时平时多吃些乌梅。

乌梅泡水喝的功效
中药炒乌梅功效与作用 第二篇

乌梅泡水喝的功效

乌梅也就是我们平时生活中常吃的酸梅,最为常见的要数酸梅汤了,在全国各地都有。夏天已经到来,能够喝上一杯乌梅汤,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情。今天,小编就来和大家一起说说乌梅泡水喝的功效,来了解下吧!

【中药炒乌梅功效与作用】

乌梅泡水喝的功效

乌梅本身所含有的营养价值非常的高,服用之后能够有效的保护肝脏健康。如果是肝病患者,小编建议大家可以多吃一些酸梅,对于肝脏能够起到不错的保养效果。在夏天的时候能够喝上一杯凉凉的乌梅汤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情,不仅清凉解暑,同时还能够滋养肝脏。具体的乌梅泡水喝的功效如下:

第一:预防衰老

专家研究发现,乌梅在进入我们身体之后能够有效的刺激腮腺荷尔蒙进行分泌,这种荷尔蒙在身体中起到预防老化的作用。所以,想要享受长寿,令身体远离疾病的困扰,那么每天吃一个酸梅能够起到非常不错的效果。

第二:排毒清血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们的饮食也是更多偏向于选择精细食物,例如精白面包、精白糖,而且在平时烹饪的时候喜欢添加一些化学调味料,虽然这些物质能提高我们对于食物的口味,但是长期如此也可能导致身体血液中所含有的毒素大大增加。长期如此而没有排出体外,身体中的血液循环就会恶化,甚至产生酸素。平时生活中有意识的服用一些乌梅,能够很好的清理血液,令血液之间的流动更加正常,避免酸素增加,起到排毒清血的作用。

第三:增加身体能量

上条说了,乌梅进入身体之后能够起到排毒清血的效果,这样血液之中干净了,身体中的新陈代谢自然也就增加了,身体能量也会增加,体质就能够得到提高。研究发现,乌梅中含有一种柠檬酸,这种酸能够帮助身体吸收维生素以及酵素,有效的预防患有疾病,平时工作的时候吃上一些酸梅还具有消除疲劳的效果。【中药炒乌梅功效与作用】

第四:促进消化系统健康预防便秘

众所周知,乌梅服用之后具有排毒的作用,能够有效的预防食物在胃肠道中的积压以及腐化。所以说,平时生活中将乌梅泡水喝,能有效的促进消化作用。另外,乌梅中所含有的苹果酸也能够引导身体中的水分进入到大肠中,这样能够促进粪便的形成,最终排出体外。所以小编建议,如果是便秘的患者,平时的时候也可以多吃一些酸梅,能够对便秘起到防治作用。

第五:消除疲劳

当你感觉到工作还有学习疲惫的时候,无论是身体疲惫还是精神疲惫,服用酸梅都能够令身体重新充满活力。建议在工作时还有下班的时候将酸梅泡水喝也可以直接服用,能够令你精神百倍。

第六:增加食欲

食欲对于身体健康来说非常的重要,如果没有食欲那么饮食就会受到影响,这样身体吸收到能量也会出现问题,最终导致身体中的器官操作出现问题。那么,平时为什么会出现食欲不振的情况呢?主要是因为压力过大,最终的就是肝脏、肠胃的功能不是很好,特别是生病之后食欲就会下降。

想要令身体快速恢复食欲,那么就需要吃一些东西,特别是有增加食欲的食物。小编建议,这个时候大家可以每天吃一个乌梅,这样食欲自然就上来了。 第七:解酒以及治疗口臭功能

专家还告诉我们,服用乌梅除了以上的功效之外,还能够治疗宿醉以及口臭的情况。喝醉酒之后第二天醒来之后就会出现头痛欲裂的情况,那就是宿醉了,这个时候喝上一杯乌梅茶,能够令身体感觉更加的舒服。可以将乌梅放入温水中冲泡三分钟,然后加入一些茶叶,慢慢的服用,解酒效果最好。

第八:其他

乌梅泡水喝的功效是非常多的,除了能够治疗口臭以及宿醉的情况,平时服用乌梅还能够软化血管,特别是对于一些心脑血管疾病具有非常好的效果。另外,

很多女性在怀孕初期会出现孕吐的情况,服用一些乌梅汤能够很好的缓解这种情况。

酸梅泡水喝的方法

材料:酸梅、陈皮、山楂、桂花、甘草、蜂蜜

做法:将所有的材料一起放入开水中,然后盖盖子十分钟之后加入蜂蜜,然后就可以直接服用。

功效:这道茶饮制作简单,同时味道也非常的不错。乌梅具有解暑的作用,加入蜂蜜之后味道更好,同时解暑的效果也能够提高,适合在夏天服用。 (99健康网()专稿,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乌梅的功效与作用
中药炒乌梅功效与作用 第三篇

 乌梅的功效与作用

功效:止咳 止泻 抗菌

禁忌人群:感冒发热,咳嗽多痰,胸膈痞闷之人忌食乌梅;菌痢、肠炎的初期忌食。妇女正常月经期以及怀孕妇人产前产后忌食乌梅。

适宜人群:一般人均可食用乌梅。

适宜体质:特秉质

禁忌体质:气郁质

详细信息

目录

乌梅的食物介绍乌梅的保存秘诀乌梅的搭配宜忌

乌梅的食物介绍

乌梅别名酸梅、黄仔、合汉梅、干枝梅,为蔷薇科落叶乔木植物梅的近成熟果实,经烟火熏制而成。若用青梅以盐水日晒夜浸,10日后有白霜形成,叫做白霜梅,其功效类似,宜忌相同。

乌梅的保存秘诀

乌梅宜干燥保存。

乌梅的搭配宜忌

忌: 乌梅和猪肉搭配,会影响营养素的吸收。

中药乌梅的功效与作用
中药炒乌梅功效与作用 第四篇

乌梅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乌梅有敛肺、涩肠、生津、安蛔的功效,乌梅用于肺虚久咳、虚热烦渴、痢疾便血、尿血血崩、蛔厥腹痛,内服:煎汤,4-7。5克;或入丸、散。外用:煅研干撒或调敷,妇女正常月经期以及怀

乌梅的功效与作用:
乌梅有敛肺、涩肠、生津、安蛔的功效,乌梅用于肺虚久咳、虚热烦渴、痢疾便血、尿血血崩、蛔厥腹痛,内服:煎汤,4-7。5克;或入丸、散。中药乌梅的功效与作用。外用:煅研干撒或调敷,妇女正常月经期以及怀孕妇人产前产后忌食乌梅。
乌梅肺虚久咳痰少者,可与罂粟壳、五味子、人参等配伍;凡大便下血乾,可与棉花、杭饼炭配伍;凡胃虚吐逆者,可与太子参、石斛、半夏、大枣配伍,以和胃止呕;凡蛔虫上窜胆道,腹痛难忍,呕吐厥逆者,
1、乌梅有保护肠胃的功效:乌梅有消毒的功能,也防止食物在肠胃里腐化。
2、乌梅有消除便秘的功效:乌梅里的苹果酸把适量的水分导引到大肠,形成粪便而排出体外。
3、乌梅有解酒的功效:乌梅对治口臭及宿醉的效果也很好,在兴高采烈欢庆佳节时,难免会喝多几杯,睡醒时头痛欲裂时,可尝试喝一杯乌梅番茶。做法是这样的:用一个乌梅,泡在一杯温水里约5分钟,然后加入一茶匙番茶叶,慢慢地喝完。
4、乌梅有增加能量的功效:当血液净化时,新陈代谢就增强,身体自然会恢复能量。中药乌梅的功效与作用。乌梅里的柠檬酸酸帮助吸收维他命及酵素,还有能预防疾病及消除疲劳。
5、乌梅有增进食欲的功效:长期性的无食欲是身体里的一些器官操作得不好,胃及大肠的功能不好,生病后食欲也差了。若要康复得快,需要吃东西,能帮助恢复食欲的就是每天吃一个乌梅。
6、乌梅有孕妇止吐的功效:很多孕妇想要吃酸味的食物而不碰油腻食物及甜食,这是一个自然的反应。妇女怀孕时,血液偏酸了,胃及肝脏功能及能量也减少了。当身体偏酸时,钙质会流失,所以有些孕妇的牙齿会变的松的,更有一些孕妇的情绪会上下波动不已,建议孕妇每日吃一个乌梅来调和。
7、乌梅有防老化的功效:若要真正的享受长寿,就不应该受老化病的折磨。吃乌梅会刺激腮腺荷尔蒙的分泌,而这种荷尔蒙能预防老化。所以从今天开始就每天吃一个乌梅吧。
8、乌梅有清血的功效:现代人喜欢吃的食物不外是精制食品如精白谷类、精白面包、精白面条、精白糖、化学调味料及动物性食物。吃了这些食物会致使血液里的毒素剧增,日子久了,血液循环恶化而产生酸素。每天吃一个乌梅可帮助清扫血液,使血液流动量正常化,排除过量的酸素。

乌梅的食用方法: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4-7。5克;或入丸、散。外用:煅研干撒或调敷。
适宜虚热口渴,胃呆食少,胃酸缺乏(包括萎缩性胃炎胃酸过少者) ,消化不良,慢性痢疾肠炎之人食用;适宜孕妇妊娠恶阻者食用;适宜胆道蛔虫者食用。适宜夏季与砂糖煎水做成酸梅汤饮料以清凉解暑,生津止渴。感冒发热,咳嗽多痰,胸膈痞闷之人忌食;菌痢、肠炎的初期忌食。妇女正常月经期以及怀孕妇人产前产后忌食之。

乌梅汁
功效:乌梅具有清热解渴、清暑开胃的作用。对厌夏症状和防止中暑很有效。
做法:
1、将10颗左右乌梅过水冲洗干净,放入汤锅中加3/4水量,大火煮开。
2、沸腾后转用小火慢慢炖煮,直至汤色变成深棕色透明、梅肉化开为止。如果水量不够的时候可以反复加水。
3、将汤汁煮干成1升左右的浓缩汁,加少许冰糖调味,注意味道应以酸为主。
4、关火,静置冷却。
5、将浓缩汁过滤装瓶,放入冷藏室冷藏。可以使用滤纸和漏斗完成,如果不讲究的话也可以不过滤。
6、喝的时候,可以按照浓缩汁:冰水=1:4或1:3的比例稀释,然后加蜂蜜调味后饮用。

乌梅茶
功效:降温解暑,去烦躁。
材料:鲜乌梅500克,白糖50克
制作:将乌梅洗净,加入白糖,置瓦罐中捣烂,加盖(留少许空隙投气).7天后用纱布绞汁,将汁置于锅中煮沸,辆后即可
用法:常饮

乌梅膏
功效:对牛皮癣的治疗有辅助作用。
原料:乌梅2。5公斤。
用法:将乌梅洗净去核,加水煎,浓缩成500毫升膏状物,装瓶备用,每日3次,每次10克,温水冲服。
功效与宜忌:促进消化,增进食欲,止痛。适用于慢性萎缩性胃炎之胃酸缺乏症。可显著缓解和改善慢性胃炎常见的食欲减退、消化不良等症状。本品酸性,慢性胃炎分泌过多者忌用。
来源:<中医外科临证手册>

乌梅煎
功效:治肠炎、腹痛、腹泻、下痢、细菌性痢疾、非炎症腹泻、眼目风赤及胎赤。
材料:乌梅7枚,浆水1升,古字铜钱2-7文,青盐半两。
做法:
1、将乌梅入砂锅,加水300毫升,煎至200毫升,分2次饭前热饮。肠炎,久痢不止,赤痢不断,服之甚宜。注意:凡乌梅制剂,在制作中勿用金属器皿。
2、先将乌梅入浆水内浸7日;次将古钱每1重钱,着1重青盐,叠钱重重,填钱孔中令满足,将入火中烧之,通赤取出,去灰尘,投入前乌梅浆内,入瓷瓶子中盛,用油纸封瓶头,掘地中埋21日后取出,以新绵滤去滓。
用法:每以铜箸点少许在目眦头,1日3次。

乌梅散
主治:霍乱后,下痢不止,冷汗出,腹胁胀。
组成:乌梅肉22。5克(微炒) 黄连22。5克(去须,微炒) 熟艾22。5克(微炒) 赤石脂30克 当归22。5克(锉,微炒) 甘草90克(炙微赤,锉)附子22。5克(炮裂,去皮、脐) 阿胶30克(捣碎,炒令黄燥) 肉豆蔻30克(去壳)
用法:上药捣细罗为散。不计时候,以粥饮调下6克。每服1钱,以水1小盏,煎至5分,去滓放温,不拘时候服之。
来源:<太平圣惠方>卷四十七。

乌梅粥
功效:生津止渴,敛肺止咳,涩肠止泻。适用于久泻、久痢等。
原料:乌梅15-20克 粳米100克 冰糖适量
制作:将乌梅煎取浓汁去渣,入粳米煮粥。粥熟后加冰糖适量,稍煮即可。
用法:每日2次,温热食。
宜忌:急性泻痢和感冒咳嗽者禁用。
来源:<圣济总录>

乌梅饮
药物组成:乌梅20枚(取好者,擘破)。菝葜(捶碎)1两半,白矾(生用)1两。
方剂主治:瘴热兼痢,苦渴。中风不语,口噤吐痰,颈项筋急。
用法用量:以水1大升,煮取1大盏,去梅,和1匙蜜,细细啜之。
处方来源:<外台>卷五引<备急方>。

乌梅绿豆饮
功效:具有滋阴清热、解渴生津之功效,此汤可代茶饮,每周服用2-3次。体质虚寒、痛风者不宜。
材料:乌梅25克,绿豆250克。
做法:将乌梅用沸水浸泡3分钟左右,取出切成小丁或片;绿豆用清水洗净后放高压锅中煮,待熟后取出,加入乌梅、冰糖,再煮10分钟即可。

乌梅甘茶
功效:生津止渴,敛肺止咳,涩肠安蛔,用于鼻咽癌、直肠癌。
原料:乌梅3枚、甘草3g、绿茶3g、冰糖10g。
用法:用开水冲泡乌梅、甘草、绿茶饮用。

中药柴胡的功效与作用
中药炒乌梅功效与作用 第五篇

柴胡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柴胡有疏肝解郁、解表退热、升举阳气的功效,柴胡治肝郁气滞、脾胃湿热、便结府实型胰腺炎:柴胡15g,黄芩、胡连、木香、延胡索各10g,杭芍15g,生大黄15g(后下),芒硝10

柴胡的功效与作用:
柴胡为伞形科植物柴胡或狭叶柴胡的干燥根,柴胡有疏肝解郁、解表退热、升举阳气的功效,柴胡是清虚热中药,用于感冒发热、肝郁气滞、胸肋胀痛、寒热往来、疟疾、脱肛、子宫脱落、月经不调。

1、柴胡治肝郁气滞、脾胃湿热、便结府实型胰腺炎:柴胡15g,黄芩、胡连、木香、延胡索各10g,杭芍15g,生大黄15g(后下),芒硝10g(冲服)。水煎服,每日1剂,重者2剂。(<中西医结合治疗常见外科急腹症>清胰汤i号)
2、柴胡治劳黄,
3、柴胡治口糜生疮:柴胡(去苗)、地骨皮各一两。上二味,粗捣筛。每服三钱匕,水一大盏,煎至六分,去滓,细细含咽之。(<圣济总录>柴胡汤)
4、柴胡治疟疾,寒多热少,腹胀:柴胡、半夏、厚朴、陈皮各二钱。水二碗,煎八分。中药柴胡的功效与作用。不拘时候服。(<本草汇言>)
5、柴胡治舌本强,两边痛:柴胡(去苗)、升麻各一两,栀子仁半两。上三味,捣罗为散。每服一钱匕,熟水调下,日三。(<圣济总录>柴胡散)
6、柴胡治胸中大气下陷,气短不足以息,或努力呼吸,有似乎喘;或气息将停,危在顷刻。其兼证或寒热往来,或咽干作渴,或满闷怔忡,或神昏健忘,种种病状,诚难悉数。其脉象沉迟微弱,关前尤甚;其剧者,或六脉不全,或参伍不调:生箭芪六钱,知母三钱,柴胡一钱五分,桔梗一钱五分,升麻一钱。煎服。(<衷中参西录>升陷汤)
7、柴胡治眼暴赤肿痛:柴胡、苍术、甘草等分。上为末。白水煎;如头痛壮热,则用生姜、葱煎(服)。(<朱氏集验方>柴胡散)
8、柴胡治积热下痢不止:柴胡、黄芩各四钱。水煎服。(<圣惠方>)
9、柴胡治肾虚牙齿龂肿,膈上热:柴胡(去苗)一两,枳壳(去瓤,麸炒)、厚朴(去粗皮,生姜汁炙烟尽)各三分,黄连(去须)半两。上四味,粗捣筛。每用五钱匕,水二盏,煎至一盏,去滓,食后,分二服。(<圣济总录>柴胡汤)
10、柴胡治肺疟,烦热呕逆:知母一两,柴胡二两(去苗),人参一两(去芦头),甘草半两(炙微赤,锉),麦门冬一两(去心),杏仁一两(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上件药,捣罗为散。每服四钱,以水一中盏,煎至六分,去滓,不计时候温服。(<圣惠方>)
11、柴胡治妊妇寒热头痛,不欲食,胁下痛,呕逆痰气;及产后伤风,热入胞宫,寒热如疟,并经水适来适断;病后劳复,余热不解:柴胡一两,黄芩、人参、甘草 (炙)各一分半。上锉如麻豆大。每服五钱,水一盏半,煎一盏,去滓,温服。(<类证活人书>黄龙汤)
12、柴胡治眼赤痛微肿,眦赤烂多:柴胡(去苗)、蕤仁 (去皮,研)、黄连(去须)、升麻各一两。上四味,粗捣筛。以水三升,煎取一升半,滤去滓,微热淋洗,如冷再暖,洗三两遍。(<圣济总录>柴胡洗眼汤)
13、柴胡治黄疸:柴胡一两(去苗),甘草一分。上都细锉作一剂,以水一碗,白茅根一握,同煎至七分,绞去滓。任意时时服,一日尽。(<孙尚药方>)
13、柴胡治大人小儿口疮:柴胡、吴茱萸各等分。上为细末。每用一钱,好酒调敷脚心。(<普济方>)
14、柴胡治外感风寒,发热恶寒,头疼身痛,痎疟初起:柴胡一二三钱,防风一钱,陈皮一钱半,芍药二钱,甘草一钱,生姜三五片。水一钟半,煎七八分。热服。(<景岳全书>正柴胡饮)
15、柴胡治伤寒初觉发热,头疼脚痛:柴胡(去苗)半两,黄芩(去黑心)、荆芥穗各一分。上三味,锉如麻豆大。每服五钱匕,水一盏半,生姜一枣大(拍碎),煎至八分,去滓,入生地汁一合,白蜜半匙,更煎三五沸,热服。(<圣济总录>解毒汤)
16、柴胡伤寒壮热,头痛体疼,口干烦渴:石膏、黄芩、甘草、赤芍药、葛根各一两,麻黄(去节)、柴胡(去苗)各半两。上捣罗为散。三岁小儿每服一钱,水一小盏,入生姜少许,葱白三寸,豉二十粒,同煎至五分,滤去滓。温服,不计时候,汗出为效。量儿大小加减。(<局方>柴胡散)
17、柴胡治耳聋不闻雷声:柴胡一两,香附一两,川芎五钱。为末。早晚开水冲服三钱。(<医林改错>通气散)
18、柴胡治伤寒五六日,中风,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食,心烦喜呕,或胸中烦而不呕,或渴,或腹中痛,或胁下痞,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或不渴,身有微热,或咳嗽:柴胡半斤,黄芩三两,人参三两,半夏半升(洗),甘草(炙)、生姜各三两(切),大枣十二枚(擘)。上七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伤寒论>小柴胡汤)
19、柴胡治胁肋疼痛,寒热往来:柴胡二钱,川芎、枳壳 (麸炒)、芍药各一钱半,甘草(炙)五分,香附一钱半。水一钟半,煎八分。食前服。(<景岳全书>柴胡疏肝散)
20、柴胡治伤寒日数过多,心中气闷,或发疼痛,狂言不定,烦躁不得睡,大小便不通:柴胡(去苗)一两,大黄一两,朴硝一两,甘草半两,枳壳一两(去穰)。上五味为末。每服三大钱,水三盏,煎至六分。温服,一日只二服,不可多服。候大小便通,即自然汗出。(<博济方>柴胡散)
21、柴胡治肝黄,面色青,四肢拘急,口舌干燥,言语蹇涩,爪甲青色:柴胡一两(去苗),甘草半两(炙微赤,锉),决明子半两,车前子半两,羚羊角屑半两。上件药,捣罗为散。每服三钱,以水一中盏,煎至五分,去滓,不计时候温服。(<圣惠方>柴胡散)。

柴胡的食用方法:
用法用量:煎服,3--9g
禁忌:肝阳上亢,肝风内动,阴虚火旺及气机上逆者忌用或慎用柴胡。

柴胡散
主治:妊娠心烦,头目昏重,心胸烦闷,不思饮食或呕吐。
组成:柴胡45克 ,赤茯苓、 麦门冬各30克、 枇杷叶(去毛) 、人参 、橘红 、甘草各15克。
用法:上药哎咀。每服12克,用水200毫升,加生姜3片,煎至140毫升,去滓温服。
来源:<妇人大全良方>卷十三

柴胡散2
主治:瘴疟十四日外,寒热不已,不潮时脉弦数者。
组成:柴胡10克(去芦)、 半夏4。5克(汤泡) 、桂心4。5克(去皮)、 白芍4。5克(炒) 、炙甘草3克。
用法:上药锉碎。加生姜7片,大枣1枚,水煎,温服。
来源:<瘴疟指南>卷下。

柴胡散3
主治:劳黄。证见四肢无力,骨节烦疼,或时吐逆,不能不食,鼻中干燥,身热疼闷,渐觉羸瘦,寒热不定。
组成:柴胡30克(去苗) 、茵陈15克 、犀角屑15克 、麦门冬30克(去心)、 鳖甲60克(涂醋,炙微煮,去裙襕) 、甘草15克(炙微赤,锉)。
用法:上药捣筛为散。每服12克,以水300毫升,煎至180毫升,去滓,不计时候温服。
来源:<太平圣惠方>卷五十五。

柴胡散4
主治:伤寒百合病,羸瘦,不食少力。
组成:柴胡(去苗)1两,白茯苓1两,陈橘皮(汤浸,去白瓢,焙)1两,知母1两,桔梗(去芦头)1两,黄耆(锉)1两,百合2两。
用法:上为散。每服5钱,以水1大盏,煎至5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来源:<圣惠>卷十三。

柴胡散5
主治:妇人骨蒸劳热、咳嗽,胸膈痰壅,腹胁妨闷,不欲饮食。
组成:柴胡30克(去苗) 、半夏15克(汤洗七遍去滑)、 川大黄22克(锉碎,微炒) 、枳壳22克(麸炒微黄,去瓤) 、百合22克 、桑根白皮30克(锉) 、麦门冬60克(去心) 、赤茯苓30克 、秦艽22克(去苗) 、紫菀22克(洗,去苗、土) 、黄芩22克 、赤芍药22克、 甘草15克(炙微赤,锉) 、鳖甲60克(涂醋炙令黄,去裙襕)、 知母22克、 木通22克(锉)。
用法:上药捣粗罗为散。每服9克,用水300毫升,入生姜4克,煎至180毫升,去滓,不计时候温服。
来源:<太平圣惠方>卷七十。

柴胡散6
主治:妊娠心烦,头昏躁闷,不思饮食,或时呕吐。
组成:柴胡1两半(去苗),赤茯苓1两,麦门冬1两(去心),人参半两(去芦头),枇杷叶半两(拭去毛,炙微黄),陈橘皮半两(汤浸,去白瓤,焙),甘草半两(炙微赤,锉)。
用法:上为散。每服4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温服。
来源:<圣惠>卷七十四。

柴胡散7
主治:伤寒后肺萎劳嗽,连连不绝,四肢烦热,两颊色赤,饮食全少。
组成:柴胡3分(去苗),桔梗3分(去芦头),紫菀3分(洗,去苗土),知母3分,贝母3分(煨令微黄),诃黎勒皮3分,乌梅肉半两(微炒),百合3分。
用法:上为散。每服4钱,以水1中盏,煎至6分,去滓,下地黄汁半合,搅匀,温服,不拘时候。
来源:<圣惠>卷十四。

柴胡散8
主治:时气5日,热毒不除,心神烦闷,大小肠秘涩,或时头痛。
组成:柴胡(去苗)1两,枳壳(麸炒微黄,去瓤)1两,栀子仁1两,黄芩1两,石膏1两,大青1两,川芒消1两,川大黄(锉碎,微炒)1两,麦门冬1两半(去心,焙),甘草半两(炙微赤,锉)。
用法:上为粗散。每服5钱,以水1大盏,煎至5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来源:<圣惠>卷十五。

柴胡散9
主治:大肠实热,气壅不通,心腹胀满,发歇寒热。
组成:柴胡1两(去苗),赤芍药1两,枳实3分(麸炒微黄),杏仁3分(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黄芩3分,川大黄2两(锉碎,微炒),槟榔1两,汉防己3分,甘草半两(炙微赤,锉)。
用法:上为散。每服3钱,以水1中盏,煎至6分,去滓,食前温服。
来源:<圣惠>卷六。

柴胡散10
方剂主治:眼目暴赤肿痛。
药物组成:柴胡、苍术、甘草各等分。
制备方法:上为末。
用法用量:水煎服;如头痛、壮热,则用生姜、葱煎。
处方来源:<朱氏集验方>卷九。

柴胡散11
主治:肝脏风热,眼中生疮肿痛。
组成:柴胡(去苗)1两,川升麻1两,黄芩1两,黄连(去须)1两,栀子仁1两,车前子1两,决明子1两,防风(去芦头)1两,羚羊角屑1两,马牙消1两,甘草(炙微赤,锉)1两,玄参1两。
用法:上为散。每服3钱,以水1中盏,煎至6分,去滓,食后温服。
来源:<圣惠>卷三十二。

柴胡散12
主治:小儿寒热往来,面色萎黄。
组成:柴胡半两(去苗),石膏1两,川大黄1分(锉碎,微炒),麻黄1分(去根节),秦艽1分(去苗),常山1分。
用法:上为粗散。每服1钱,以水1小盏,煎至5分,去滓温服,日3次。
来源:<圣惠>卷八十四。

桂枝柴胡汤
主治:寒疟。寒伤少阳,寒多热少者。
组成:桂枝, 柴胡。
用法:水煎服。
来源:<症因脉治>卷四。

柴胡桂枝干姜汤
功效:和解散寒,生津敛阴。
主治:伤寒少阳证,往来寒热,寒重热轻,胸胁满微结,小便不利,渴而不呕,但头汗出,心烦;牡疟寒多热少,或但寒不热。
组成:柴胡24克 桂枝9克 干姜9克 栝楼根12克 黄芩9克 牡蛎6克(熬) 甘草6克(炙)
用法:以水1。2升,煮取600毫升,去滓,再煎取300毫升,温服150毫升,日二服。初服微烦,复服汗出便愈。
来源:<伤寒论>。

柴胡饮子1
主治:大便闭,有寒热,元气弱者。
组成:柴胡 黄芩 广皮 半夏 甘草 人参 大黄
用法:水煎服。
来源:<症因脉治>卷二。

柴胡饮子2
主治:伤寒发汗不解;或中外诸邪热,口干烦渴;或下后热未除,汗后劳复;或骨蒸肺痿喘嗽,妇人余疾,产后经病。
组成:柴胡 人参 黄芩 甘草 大黄 当归 芍药各15克
用法:上药为末。每服9克,用水150毫升,加生姜3片,煎至100毫升,温服。日三服。
来源:<宣明论方>卷四。

柴胡饮子3
方剂主治:岚瘴。
药物组成:柴胡、常山、青蒿、甘草、秦艽、人参、茯苓、枳壳(炒)、半夏(汤浸7次)各等分。
制备方法:焙干,为粗末。
用法用量:每服2钱,用水1盏半,加乌梅3枚,生姜5片,煎取1盏,去滓,食后温服,逐日1服。
处方来源:<普济方>卷一九九。

柴胡膏
主治:五劳七伤,肢体烦倦,日渐消瘦,行步稍难,饮食不进。
组成:柴胡半两(去芦),红芍药1两1分,蒺藜根1两1分,青橘皮半两,川附子(炮)半两,吴茱萸半两,陈橘皮半两,青木香1分,乌鸡1只(净,去骨皮毛肠肚,唯择肉)。
制备方法:上为末。入乌鸡肉内再杵成膏,于瓷器内收贮。
用法用量:每用膏1匙头,食前用盐酒1盏调服。常令患人有酒容,只服2日,便见效验。
出处<博济>卷一。

柴胡黄连膏
功效主治:盗汗,潮热往来。
处方:柴胡(去苗)、胡黄连各等分。
制法:上为末,炼蜜和膏为丸,如鸡头子大。
来源:<卫生总微>卷十五

柴胡泻肝汤
方剂主治:郁怒伤肝,胁助痛在左者。
药物组成:柴胡1钱2分,甘草5分,青皮(炒)1钱,黄连(炒)8分,山栀(炒)8分,当归(酒制)1钱2分,芍药1钱,龙胆草1钱。
用法用量:水煎服。
处方来源:<便览>卷一。

柴胡二连丸
方剂主治:小儿痘后,因肝经实火而致寅、卯、申、酉时热甚,或兼搐。
药物组成:柴胡、宣黄连、胡黄连。
制备方法:上药各为末,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用法用量:每服20-30丸,以白汤送下。
处方来源:<保婴撮要>卷十九。

柴胡降脂粥
功效:适用于两胁胀满、情志不畅、烦躁易怒的患者。
材料:柴胡8克、白芍10克、泽泻10克、茯苓10克、粳米20克。
做法:加水量煎至糜烂,每日1次。

加减柴胡汤1
主治:伤寒少阳证,胁痛痞硬,脉弦数者。
组成:柴胡8分,黄芩钱半,枳壳钱半(炒),牡蛎3钱,半夏1钱半(制),甘草5分,生姜3片,大枣3枚。
用法:水煎,去滓温服。
来源:<医略六书>卷二十三。

加减柴胡汤2
主治:实热凑上,心腹作痛,发热不止。
组成:柴胡1两,黄芩7钱半,半夏7钱半,枳壳1两,赤芍1两,山栀子(去壳)4两(半生半炒)。
用法:上锉1剂。加生姜3片,水煎服。
来源:<古今医鉴>卷十。

柴胡青叶粥
功效:清泻肝火。
材料:大青叶15克,柴胡15克,粳米30克。
做法:先把大青叶、柴胡加水1500毫升,煎至约1000毫升时,去渣取汁,入粳米煮粥,待粥将成时,入白糖调味。
用法:早晚分食,每日1剂,可连服数日。

柴胡茶
功效:疏肝、升阳,和解表里;解热,镇静,镇痛,降压。
主治:少阳症寒热往来(即恶寒、发热交替出现)、胸满胁痛、口苦、耳聋、头痛、目眩;疟疾;下利;脱肛;子宫脱垂;月经不调。
材料:柴胡10g、绿茶3g。
用法:用300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来源:传统药茶方。

柴胡煎
功效主治:小儿脑热肺壅,鼻干无涕,喘息不得。
处方: 柴胡(去苗)1两半,麻黄(去根节,汤煮,掠去沫)1两半,甘草(炙)1两半,木通(锉)1两半,紫菀(去苗土)1两半,五味子1两半,大青干1两半,百合1两半,款冬花3分,蓝叶3分,人参3分,赤茯苓(去黑皮)3分,大黄(锉,炒)半两,酥1斤,蜜(炼熟,去白沫)1升。
制法:除酥、蜜外,上锉细。水7升,慢火煎至3升,去滓入酥、蜜,同熬成煎,瓷器盛。
用法用量: 5-6岁儿每服1钱匕,食后温熟水调下,日3次。
来源:<圣济总录>卷一八○

柴胡煎2
功效主治:小儿频惊,壮热欲作痫。
处方:柴胡(去苗)3分,升麻3分,栀子仁3分,芍药3分,钓藤1分,凝水石(研)1两,黄芩(去黑心)1两,知母(切,焙)1两,生葛汁1合,甘草(炙)1分,蜜2合,淡竹叶(细锉)3握,杏仁(汤浸,去皮尖双仁,炒,别研)半两。
制法:上10味为粗末。以水3升,入银石铫内,文武火煎至1升,绵滤去滓,再入锅内,下蜜并葛汁、杏仁等,煎如饧,以瓷器盛。
用法用量:百日儿每服如绿豆大,1岁儿如杏仁大,温浆水化破服,每日3次。
来源:<圣济总录>卷一七一

柴胡煎3
功效主治:热毒痈肿,血不散,初觉憎寒干渴,四肢烦闷。
处方:柴胡(去苗)1两,知母(焙)1两,木通1两半,淡竹叶100片,瞿麦穗1两,连翘1两,防己2两,大黄(生)2两(细锉),生麦门冬汁3合(汤成下),生藕汁3合(汤成下),甜消4两(汤成下)。
制法:先将8味锉如麻豆大。
用法用量:以水3升,煮取1升半,去滓,下甜消令散,次入麦门冬、藕汁等,共分为8服,空腹2服。以溏利为度,余药食后缓缓服之。
来源:<圣济总录>卷一三一

柴胡汤
主治:口糜生疮。
组成:柴胡(去苗) 地骨皮各30克
用法:上二味,粗捣筛。每服9克,水150毫升,煎至90毫升,去滓,取少许含咽之。
来源:<圣济总录>卷一一七。

柴胡汤2
主治:气分有热发斑者。
组成:柴胡9克 黄芩6克 半夏(姜炒)6克 人参3克 紫草6克 黄连6克 茯苓6克 甘草6克
用法:上锉一剂。加生姜,水煎服。
来源:<寿世保元>卷四。

柴胡茯苓汤
主治: 腹胀瘦病,不下食。
组成: 柴胡1钱2分,茯苓1钱2分,枳实(炙)6分,白术6分,人参6分,麦门冬(去心)6分,生姜(合皮,切)6分。
制备方法: 上切。
用法用量: 以水6升,煮取1升八合,绞去滓,分温2服。服别相去7-8里,吃1服。
出处: <普济方>卷二三三。

柴胡丸1
主治:妇人血风劳气,头目昏眩,胸背拘急,四肢酸痛,心躁烦热,气满腹胀,腰膝无力,经候不调。
组成:柴胡(去苗) 黄连(去须) 知母(焙) 赤芍药 龙胆 黄芩(去黑心) 地骨皮 麦门冬(去心,掐) 茯神(去木) 甘草(炙)各30克 槟榔(锉)22克。
用法:上十一味,捣罗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20丸 温酒下,不拘时。
来源:<圣济总录>卷一五○。

柴胡丸2
方剂主治:时气余热不退,烦躁发渴,四肢无力,不能食饮。
药物组成:柴胡(去苗)1两,桔梗(去芦头)1两,子芩1两,赤芍药1两,黄耆(锉)1两,枳壳(麸炒微黄,去瓤)1两,鳖甲(涂醋炙微黄,去裙襕)1两,人参(去芦头)1两,甘草半两(炙微赤,锉)。
制备方法:上为散,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用法用量:每服30丸,以温水送下,不拘时候。
处方来源:<圣惠>卷十六。

柴胡饮1
主治:小儿骨蒸疳气,五心烦热,日哺转甚,口干无味,渴多身瘦,胸满痰多,小便黄色,食减神昏。
组成:北柴胡(去芦,净洗) 人参(去芦) 当归(酒洗) 黄芩 赤芍药 甘草(炙)各30克 大黄(生用) 桔梗(去芦,锉,炒) 北五味(去梗) 半夏各15克
用法:上药哎咀。每服6克,用水150毫升,加乌梅1个,生姜2片,煎至100毫升,不拘时温服。
来源:<证治准绳•幼科>卷三。

柴胡饮2
功效:清热疏肝,化痰散结。
主治:小儿无辜疳。其证颈项生疮,或项内有核如弹,按之转动,软而不疼者。
组成:赤芍药 柴胡 黄连 半夏(姜制) 桔梗 夏枯草 龙胆草 浙贝母 黄芩 甘草(生)
用法:引用灯心,水煎服。
来源:<医宗金鉴>卷五十二。

柴胡饮3
方剂主治:消渴,上焦虚热,心中烦躁。
药物组成:柴胡(去苗)3分,葛根(锉)3分,芦根(锉)3分,地骨皮3分,百合(干者)3分,桑根白皮(锉)3分,知母(切,焙)3分,萎蕤3分,贝母(去心,炒),茅根(锉),犀角(镑),甘草(炙,锉),木通(锉)半两。
用法用量:上为粗末。每服4钱匕,水1盏,加生地黄半分,同煎至7分,去滓,食后温服,日3次。
处方来源:<圣济总录>卷五十八。

柴胡饮4
方剂主治:伤寒柔痉,四肢逆冷,汗不止,腹中痛,筋脉急。
药物组成:柴胡(去苗)3分,赤茯苓(去黑皮)3分,槟榔(煨,锉)半两,五味子(炒)半两,桂(去粗皮)1分,高良姜1分,羌活(去芦头)1分。
制备方法:上为粗末。
用法用量:每服5钱匕,用水1盏半,煎至8分,去滓温服。
处方来源:<圣济总录>卷二十八。

柴胡知母汤
主治:热疟及瘅疟。
组成:柴胡1钱半,知母1钱半,苍术1钱,黄芩1钱,干葛1钱,陈皮1钱,半夏1钱,川芎1钱,甘草(炙)7分。
用法用量:上锉作1帖。加生姜3片,乌梅2个,水煎,清晨服,午前又1服。
加减:久疟,加人参、当归。
出处:<东医宝鉴•杂病篇>卷七引节斋方。

吴茱萸的功效与作用
中药炒乌梅功效与作用 第六篇

吴茱萸的功效与作用:吴茱萸处方用名是吴茱萸、生吴茱萸、吴萸、淡吴萸、泡吴萸、炙吴萸、炒吴萸,吴茱萸的功效与作用是温中止痛,理气燥湿等,吴茱萸为芸香科落叶灌木或小乔木植物吴茱萸及多种同属植物的近成熟果实,

吴茱萸的功效:
吴茱萸处方用名是吴茱萸、生吴茱萸、吴萸、淡吴萸、泡吴萸、炙吴萸、炒吴萸,吴茱萸的功效与作用是温中止痛,理气燥湿等,吴茱萸为芸香科落叶灌木或小乔木植物吴茱萸及多种同属植物的近成熟果实,吴茱萸用药禁忌是阴虚火旺者忌服吴茱萸;蓼实为之使。恶丹参、消石、白垩,畏紫石英。
药名:吴茱萸
别名:吴萸、茶辣、辣子、臭辣子、吴椒、臭泡子、臭辣子树、气辣子、曲药子。
处方用名:吴茱萸、生吴茱萸、吴萸、淡吴萸、泡吴萸、炙吴萸、炒吴萸。吴茱萸的功效与作用
性味:辛苦,温,有毒。
归经:入肝经、胃经。
功效:温中,止痛,理气,燥湿。
主治:治呕逆吞酸,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0。5-2钱;或入丸、散。外用:蒸热熨,研末调敷或煎水洗。吴茱萸的功效与作用
来源:吴茱萸为芸香科落叶灌木或小乔木植物吴茱萸及多种同属植物的近成熟果实。

吴茱萸的作用:
吴茱萸及其变种的接近成熟的果实为常用中药。其性热味苦寒,有散热止痛、降逆止呕之功,用于治疗肝胃虚寒、阴浊上逆所致的头痛或胃脘疼痛等症。
1、吴茱萸治肾气上哕,肾气自腹中起上筑于咽喉,逆气连属而不能吐,或至数十声,上下不得喘息:吴茱萸(醋炒)、橘皮、附子(去皮)各一两。为末,面糊丸,梧子大。每姜汤下七十丸。(<仁存堂经验方>)
2、吴茱萸治阴下湿痒生疮:吴茱萸一升,水三升,煮三、五沸,去滓,以洗疮。诸疮亦治之。(<古今录验方>)
3、吴茱萸治醋心,每醋气上攻如酽醋:茱萸一合。水三盏,煎七分,顿服。纵浓,亦须强服。(<兵部手祭方>)
4、吴茱萸治湿疹:炒吴茱萸一两,乌贼骨七钱,硫黄二钱。共研细末备用。湿疹患处渗出液多者撒干粉;无渗出液者用蓖麻油或猪板油化开调抹,隔日一次,上药后用纱布包扎。(<全展选编•皮肤科>)
5、吴茱萸治食已吞酸,胃气虚冷者:吴茱萸(汤泡七次,焙)、干姜(炮)等分。为末,汤服一钱。(<圣惠方>)
6、吴茱萸治牙齿疼痛:茱萸煎酒含漱之。(<食疗本草>)
7、吴茱萸治肝火:黄连六两,吴茱萸一两或半两。上为末,水丸或蒸饼丸。白汤下五十丸。(<丹溪心法>左金丸)
8、吴茱萸治口疮口疳:茱萸末,醋调涂足心。亦治咽喉作痛。(<濒湖集简方>)
9、吴茱萸治呕而胸满,及干呕吐涎沫,头痛者:吴茱萸一升,人参三两,生姜六两,大枣十二枚。上四味,以水五升,煮取三升,温服七合,日三服。(<金匮要略>吴茱萸汤)
10、吴茱萸治小儿肾缩(乃初生受寒所致):吴茱萸、硫黄各半两。同大蒜研涂其腹,仍以蛇床子烟熏之。(<圣惠方>)
11、吴茱萸治头风:吴茱萸三升。水五升,煮取三升,以绵拭发。(<干金翼方>)
12、吴茱萸治远年近日小肠疝气,偏坠搐疼,脐下撮痛,以致闷乱,及外肾肿硬,日渐滋长,阴间湿痒成疮:吴茱萸(去枝梗)一斤(四两用酒浸,四两用醋浸,四两用汤浸,四两用童子小便浸,各浸一宿,同焙干),泽泻(去灰土)二两。上为细末,酒煮面糊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食前盐汤或酒吞下。(<局方>夺命丹)
13、吴茱萸治痰饮头疼背寒,呕吐酸汁,数日伏枕不食,十日一发:吴茱萸(汤泡七次)、茯苓筹分。为末,炼蜜丸悟子大。每热水下五十丸,(<朱氏集验方>)
14、吴茱萸治脚气疼痛,如人感风湿流注,脚足痛不可忍,筋脉浮肿,宜服之:槟榔七枚,陈皮(去白)、木瓜各一两,吴茱萸、紫苏叶各三钱,桔梗(去芦)、生姜(和皮)各半两。上细切,水煎,次日五更,分作三、五服,只是冷服。冬天略温服亦得。(<证治准绳>鸡鸣散)
15、吴茱萸治多年脾泄,老人多此,谓之水土同化:吴茱萸三钱。泡过,煎汁,入盐少许,通口服,盖茱萸能暖膀胱,水道既清,大肠自固,他药虽热,不能分解清浊也。(<仁存堂经验方>)
16、吴茱萸治脚气入腹,困闷欲死,腹胀:吴茱萸六升,木瓜两颗(切)。上二味,以水一斗三升,煮取三升,分三服,相去如人行十里久,进一服,或吐、或汗、或利、或大热闷,即瘥。(<千金方>苏长史茱萸汤)
17、吴茱萸治脾受湿气,泄利不止,米谷迟化,脐腹刺痛;小儿有疳气下痢,亦能治之:黄连(去须)、吴茱萸(去梗,炒)、白芍药各五两。上为细末,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浓煎米饮下,空心日三服。(<局方>戊己丸)
18、吴茱萸治腹中积块。用茱萸一升捣烂,和酒同煮,取出包软布中熨积块处,冷则炒热再熨。块如移动,熨也移动,直至积块消除。
19、吴茱萸治中风(口角偏斜,不能语言)。用茱萸一升、姜豉三升、清酒五程式,合煎开数次,冷后每服半升。一天服三次。微汗即愈。
20、吴茱萸治赤白痢(脾胃受湿,下痢腹痛,米谷不化)。
方一:用吴茱萸、黄连、白芍药各一两,同炒为末,加蒸饼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二、三十丸,米汤送下。此方名戊己丸。
方二:用吴茱萸二两、黄连二两,同炒香,各自为末。以百草霜二两,加饭同黄连做成丸子;以白芍药末二两,加饭同茱萸做成丸子,各如梧子大,收存备用。每服五十丸。赤痢,以乌梅汤送服连霜丸;白痢,以米汤送服茱芍丸;赤白痢,两种药丸各服二十五粒。此方名二色丸。
方三:用川黄连二峡谷、吴茱萸二两(汤沁七次),同炒香,分别研为末,各与粟米饭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收存备用。每服三十丸。赤痢,以甘草汤送服黄连丸;白痢,以干姜汤送服茱萸丸;赤白痢,两丸各用十五粒,米汤送下。此方名变通丸。
21、吴茱萸治全身发痒。用茱萸一升,加酒五升,煮成一升半,乘温擦洗,痒即停止。
22、吴茱萸治老人多年水泄。用吴茱萸三钱,泡过,取出,加水煎嗔,放一点盐后服下。
23、吴茱萸治冬月感寒。用吴茱萸五钱煎汤服,以出汗为度。
24、吴茱萸治转筋入腹。用茱萸(炒)二两,加酒二碗,煎成一碗,分二次服。得泻即愈。
25、吴茱萸治呕吐、胸满、头痛。用茱萸一升、枣二十枚、生姜一两、人参一两,加水五升煎成三升,每服七合,一天服二次,此方名吴茱萸汤。
26、吴茱萸治胃气虚冷,口吐酸水。吴茱萸在开水中泡七次,取出焙干,加干姜(炮),等分为末。每服一钱,热汤送下。
27、吴茱萸治心腹冷痛。用吴茱萸五合,加酒三升煮开,分三次服。
28、吴茱萸治妇女阴寒,久不受孕。用吴茱萸、川椒各一升,共研为末,加炼蜜做丸子,如弹子大。裹棉肉纳入阴道中,令子宫开即可受孕。
29、吴茱萸治小肠疝气(偏坠疼痛,睾丸肿硬,阴部湿痒)。用吴茱萸(去梗)一斤,分作四份。四两泡酒,四两泡醋,四两泡开水,四两泡童便。经一夜后,都取出焙干,加泽泻二两,共研为末,以酒和粉调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服,盐汤或酒送下。此方名夺命丹,亦名星斗丸。

吴茱萸、黄连、生姜,三药均有止呕作用,然而吴茱萸温肝而治肝寒犯胃之呕苦,生姜能温中而治胃寒上逆之呕水。
吴茱萸与干姜,均有温中散寒功效,治疗寒郁中焦,脘腹冷痛等证 ,二药常相须为用。然干姜尚能温上焦,温肺经化饮止咳;吴茱萸还能温下焦,温肝以治寒疝腹痛,助肾阳以治寒泻,温营血以治经闭。

吴茱萸用药禁忌:
阴虚火旺者忌服吴茱萸;蓼实为之使。恶丹参、消石、白垩,畏紫石英。

●【往下看,下一篇更精彩】●

最新成考报名

  • 政治素质考察自评材料(通用14篇)
  • 政治画像个人自评材料八篇
  • 政治素质自评材料范文(通用14篇)
  • 高中期末自我评价
  • 期末自我评价600字大全
  • 期末自我评价600字
  • 高一学生自我评价大全
  • 小班听课记录评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