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文档 > 试题 >

江南地区的开发 中考题

成考报名   发布时间:01-09    阅读:

江南地区的开发 中考题篇一:历史:[开学好礼6年中考真题]第19课《江南地区的开发》练习(人教版七年级上)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

第19课 江南地区的开发

选择题 人口迁移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种普遍现象。我国古代人口大量南迁开始于

A.秦朝末年 B.西汉末年 C.东汉末年 D.西晋末年

[参考答案]C[2006年湘潭中考]第4题 江南经济开发是中国古代经济的一个重要增长点。下列各项与江南经济持续开发不相关的是

A.东汉末年以来北方人口南迁 B.北魏孝文帝改革促进了江南经济的发展

C.隋朝大运河的开凿 D.南宋时流传着“苏湖熟

[参考答案]B[2006年常德中考]第5题;[2007年常德中考] 第5

图1反映了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的哪一原因

A.江南社会相对稳定

B.江南自然条件优越

C.北方人口大量南迁

D.南方统治者重视农业

[参考答案]C[2008南京中考]4

(2010·山东莱芜)4.4 )D

A.长平之战 B C.赤壁之战 D.淝水之战

(2010· )C

A.社会比较稳定

C.北方农民南迁带来先进工具和技术 D.自然条件优越

[2011·连云港] “(江南)一岁或稔(丰收),则数郡忘饥。”这一现象开始出现于( C )

A.秦朝 B.西汉 C.东晋南朝 D.宋朝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

江南地区的开发 中考题篇二:2014中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卷--江南地区的开发

2014中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卷--江南地区的开发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摆脱了原先落后停滞的状态,出现“一岁或稔(丰收),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的景象,其主要原因在于

A.三国鼎立局面的出现 C.北方人口大量南迁

B.社会动荡不安 D.丝绸之路开辟

2、东晋南北朝时期,我国江南地区得以开发,其原因有 ①北方战乱,南方战事较少,相对安定 ②北方人口南迁,充实了江南劳动力

③北方人民给南方带去了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经验 ④南方遍布人工运河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3、《史记?货殖列传》曾这样描述江南地区:“地广人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不待贾而足„„无冻饿之人,亦无千金之家。”江南地区这种现象在什么时候逐渐得以改观

A.西汉

B.魏晋南北朝

C.唐朝

D.北宋

4、下列关于魏晋、南朝时期江南经济得以发展的原因,说法不正确的是() A.江南有优越的自然条件 C.北方人口大量南迁

B.江南有先进的生产技术 D.江南社会秩序比较安定

5、东晋南朝时,江南地区经济得到开发,原因不包括下列哪项() A.江南自然条件优越,利于发展农业

B.人口南迁带来劳动力、先进生产技术和工具 C.南方战乱较少,社会稳定,有利于经济发展 D.南方各地陆续兴建了许多水利设施

6、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江南经济得到迅速开发,其原因中不正确的是 A.江南有发展农业的优越自然地理条件

产技术 C.江南地区战争相对较少,社会秩序比较稳定

B.北方人迁移到江南,带去劳动力和生

D.江南地区具备良好的农业发展基础

7、下图反映了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的哪一原因

1

A.江南社会相对稳定 C.北方人口大量南迁

B.江南自然条件优越 D.南方统治者重视农业

8、今浙江的乌镇(下图),是典型的江南水乡古镇,有着“鱼米之乡,丝绸之府”之美誉,被国家旅游局评为国家首批AAAA级景区。在东晋、南朝时期,该镇及周围地区的农作物种植情况是

A.以种植水稻为主 C.以种植小麦为主

B.以种植玉米为主 D.以种植棉花为主

9、下图反映的我国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经济迅速发展的最主要因素是

A.江南社会相对稳定

B.江南自然条件优越南方人开辟湖田 C.南方统治者重视农业南方人兴修水利 D.北方人口大量南迁

10、某校历史兴趣小组在探究“古代中国的经济发展”课题时,得出以下部分结论。你认为其中不正确的是

A.汉朝丝绸之路的开辟推动了中外贸易的发展

2

B.魏晋南北朝时期我国的经济重心已完成南移 C.隋朝大运河的开通大大促进了南北经济交流 D.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阻碍了对外贸易发展

11、我国老百姓的主食一般呈现出“北麦南稻”的格局,但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南方老百姓的餐桌上除了常见的稻米饭外,还有面食、粟米饭等北方食品。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南方人口增多 B.南方商品经济的发展 C.面食的营养价值更高 D.人口南迁和民族融合的影响

12、“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的表现包括()

①修建水利工程,荒地变良田 ②种植水稻用绿肥 ③牛耕和粪肥得到推广 ④稻麦间种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13、历史上,发生“八王之乱”的朝代是() A.东晋

B.西晋

C.西汉

D.东汉

14、下列有关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经济得到开发原因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江南有发展经济的优越自然条件 ②北方人口大量南迁 ③江南地区战乱较少

④北方人带去先进的生产技术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5、中国历史上公元前771年,280年西晋完成国家统一。两个历史事件相距() A.1051年

B.1050年

C.491年

D.1251年

16、魏晋南北朝时期,晋江流域得以开发的最主要原因是„„( ) A.自然条件优越 C.社会比较稳定

B.统治者施行仁政

D.北方农民南迁带来先进生产工具和技术

17、下列政权中不以洛阳为都城的是( ) A.东周

B.东晋

C.东汉

D.北魏

18、前秦的建立者属于下列哪个少数民族?

3

A.鲜卑 B.羌族 C.氐族 D.匈奴

19、汉代“(江南)不忧冻饿,亦亡(无)千金之家。”宋代则有“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下列各项与这一变化相关的有

①人口南迁②民族交往③大运河贯通④相对安定的社会环境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20、促进我国古代江南经济开始赶上北方的原因有() ①南方的社会环境相对稳定 ②北民南迁

③北方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工具传入北方 ④南方统治者注重调整统治政策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③④

21、东晋、南朝时,江南地区迅速开发的主要原因是 A.统治者注意调整统治政策 C.南方自然条件好

B.南方战乱较少

D.北方人民大量南迁,带来先进生产技术

22、江南经济开发是中国古代经济的一个重要增长点。下列各项与江南经济持续开发不相关的是

A.东汉末年以来北方人口南迁

B.北魏孝文帝改革促进了江南经济的发展

D.南宋时流传着“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

C.隋朝大运河的开凿

23、世界客属第25届恳亲大会将于2012年11月在客家祖地--福建三明举行。客家人的形成与下列哪项有关

A.北人南迁

B.出海求仙

C.和亲政策

D.开发南疆

24、东晋南朝时期,江南经济迅速发展的原因有 ①南方比较安定 ②北方人口大量南下 ③南方自然条件优越 ④南北方人民共同开发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25、与北宋和南宋关系类似的政权是 A.西汉与东汉

B.西晋与东晋

C.唐朝与后唐

D.西魏与东魏

26、江南地区出现“一岁或稔(丰收),则数郡忘饥”局面开始于 A.秦朝

B.西汉

4

C.东晋、南朝 D.宋朝

27、人口迁移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种普遍现象。我国古代人口大量南迁开始于() A.秦朝末年

B.西汉末年

C.东汉末年

D.西晋末年

28、下列我国古代以少胜多的战役中,按发生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赤壁之战②巨鹿之战③官渡之战④淝水之战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①

C.①④②③

D.②③①④

29、图中反映了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的哪一原因?

A.江南社会相对稳定 C.北方人口大量南迁

B.江南自然条件优越 D.南方统治者重视农业

30、“„„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反映的是我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何处经济开发情况?

A.江南地区 二、填空题()

31、古代史上发生过很多以少胜多的战役,其中为曹操统一北方基础的战役是(),发生在383年前秦与东晋之间的战役是()。

五、问答题() 七、综合题()

B.江北地区

C.黄河流域

D.长城以北

32、

33、阅读下面三幅历史事件图:(14分)

ABC 请回答:

(1)A图中的军队过河后,毅然砸铁破锅、凿沉船、烧掉军营。这个故事反映了中国历史上的哪次战役?哪句成语和该故事有关?(4分)

(2)B图中的军队船只遭到火攻,人马死伤无数,仓皇而逃。这个故事反映了中国古

5

江南地区的开发 中考题篇三:2013-2014学年度中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 江南地区的开发

2013-2014学年度历史中考二轮复习专题卷--江南地区的开发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摆脱了原先落后停滞的状态,出现“一岁或稔(丰收),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的景象,其主要原因在于

A.三国鼎立局面的出现 B.社会动荡不安

C.北方人口大量南迁 D.丝绸之路开辟

2、东晋南北朝时期,我国江南地区得以开发,其原因有

①北方战乱,南方战事较少,相对安定

②北方人口南迁,充实了江南劳动力

③北方人民给南方带去了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经验

④南方遍布人工运河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3、《史记?货殖列传》曾这样描述江南地区:“地广人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不待贾而足„„无冻饿之人,亦无千金之家。”江南地区这种现象在什么时候逐渐得以改观

A.西汉 B.魏晋南北朝 C.唐朝 D.北宋

4、下列关于魏晋、南朝时期江南经济得以发展的原因,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江南有优越的自然条件 B.江南有先进的生产技术

C.北方人口大量南迁 D.江南社会秩序比较安定

5、东晋南朝时,江南地区经济得到开发,原因不包括下列哪项( )

A.江南自然条件优越,利于发展农业

B.人口南迁带来劳动力、先进生产技术和工具

C.南方战乱较少,社会稳定,有利于经济发展

D.南方各地陆续兴建了许多水利设施

6、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江南经济得到迅速开发,其原因中不正确的是

B.北方人迁移到江南,带去劳动力和生产技A.江南有发展农业的优越自然地理条件 术

C.江南地区战争相对较少,社会秩序比较稳D.江南地区具备良好的农业发展基础 定

7、下图反映了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的哪一原因

A.江南社会相对稳定 B.江南自然条件优越

C.北方人口大量南迁 D.南方统治者重视农业

8、今浙江的乌镇(下图),是典型的江南水乡古镇,有着“鱼米之乡,丝绸之府”之美誉,被国家旅游局评为国家首批AAAA级景区。在东晋、南朝时期,该镇及周围地区的农作物种植情况是

A.以种植水稻为主 B.以种植玉米为主

C.以种植小麦为主 D.以种植棉花为主

9、下图反映的我国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经济迅速发展的最主要因素是

A.江南社会相对稳定

B.江南自然条件优越南方人开辟湖田

C.南方统治者重视农业南方人兴修水利

D.北方人口大量南迁

10、某校历史兴趣小组在探究“古代中国的经济发展”课题时,得出以下部分结论。你认为其中不正确的是

A.汉朝丝绸之路的开辟推动了中外贸易的发展

B.魏晋南北朝时期我国的经济重心已完成南移

C.隋朝大运河的开通大大促进了南北经济交流

D.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阻碍了对外贸易发展

11、我国老百姓的主食一般呈现出“北麦南稻”的格局,但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南方老百姓的餐桌上除了常见的稻米饭外,还有面食、粟米饭等北方食品。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南方人口增多

B.南方商品经济的发展

C.面食的营养价值更高

D.人口南迁和民族融合的影响

12、“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的表现包括( )

①修建水利工程,荒地变良田

②种植水稻用绿肥

③牛耕和粪肥得到推广

④稻麦间种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13、历史上,发生“八王之乱”的朝代是( )

A.东晋 B.西晋 C.西汉 D.东汉

14、下列有关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经济得到开发原因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江南有发展经济的优越自然条件

②北方人口大量南迁

③江南地区战乱较少

④北方人带去先进的生产技术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5、中国历史上公元前771年 ,280年西晋完成国家统一。两个历史事件相距( )

A.1051年 B.1050年 C.491年 D.1251年

16、魏晋南北朝时期,晋江流域得以开发的最主要原因是„„„„„„( )

A.自然条件优越 B.统治者施行仁政

C.社会比较稳定 D.北方农民南迁带来先进生产工具和技术

17、下列政权中不以洛阳为都城的是( )

A.东周 B.东晋 C.东汉 D.北魏

18、前秦的建立者属于下列哪个少数民族?

A.鲜卑 B.羌族 C.氐族 D.匈奴

19、汉代“(江南)不忧冻饿,亦亡(无)千金之家。”宋代则有“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下列各项与这一变化相关的有

①人口南迁 ②民族交往 ③大运河贯通 ④相对安定的社会环境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20、促进我国古代江南经济开始赶上北方的原因有( )

①南方的社会环境相对稳定

②北民南迁

③北方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工具传入北方

④南方统治者注重调整统治政策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③④

21、东晋、南朝时,江南地区迅速开发的主要原因是

A.统治者注意调整统治政策 B.南方战乱较少

C.南方自然条件好 D.北方人民大量南迁,带来先进生产技术

22、江南经济开发是中国古代经济的一个重要增长点。下列各项与江南经济持续开发不相关的是

A.东汉末年以来北方人口南迁 B.北魏孝文帝改革促进了江南经济的发展

C.隋朝大运河的开凿 D.南宋时流传着“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

23、世界客属第25届恳亲大会将于2012年11月在客家祖地--福建三明举行。客家人的形成与下列哪项有关

A.北人南迁 B.出海求仙 C.和亲政策 D.开发南疆

24、东晋南朝时期,江南经济迅速发展的原因有

①南方比较安定

②北方人口大量南下

③南方自然条件优越

④南北方人民共同开发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25、与北宋和南宋关系类似的政权是

A.西汉与东汉 B.西晋与东晋 C.唐朝与后唐 D.西魏与东魏

26、江南地区出现“一岁或稔(丰收),则数郡忘饥”局面开始于

A.秦朝 B.西汉 C.东晋、南朝 D.宋朝

27、人口迁移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种普遍现象。我国古代人口大量南迁开始于( )

A.秦朝末年 B.西汉末年 C.东汉末年 D.西晋末年

28、下列我国古代以少胜多的战役中,按发生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赤壁之战 ②巨鹿之战 ③官渡之战 ④淝水之战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① C.①④②③ D.②③①④

29、图中反映了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的哪一原因?

A.江南社会相对稳定 B.江南自然条件优越

C.北方人口大量南迁 D.南方统治者重视农业

30、“„„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反映的是我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何处经济开发情况?

A.江南地区 B.江北地区 C.黄河流域 D.长城以北

二、填空题()

31、古代史上发生过很多以少胜多的战役,其中为曹操统一北方基础的战役是( ),发生在383年前秦与东晋之间的战役是( )。

五、问答题()

七、综合题()

32、

33、阅读下面三幅历史事件图:(14分)

A B C

请回答:

(1)A图中的军队过河后,毅然砸铁破锅、凿沉船、烧掉军营。这个故事反映了中国历史上的哪次战役?哪句成语和该故事有关?(4分)

(2)B图中的军队船只遭到火攻,人马死伤无数,仓皇而逃。这个故事反映了中国古代史上哪次战役?这一战役的意义是什么?(4分)

(3)C 图中军队将领望见远处对方军队阵容整齐,把山上动摇的草木都误认为是对方的军

江南地区的开发 中考题篇四:中考历史章节突显题30例:江南地区的开发(含答案)

中考历史章节突显题30例(19)——江南地区的开发

1、我国老百姓的主食一般呈现出“北麦南稻”的格局,但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南方老百姓的餐桌上除了常见的稻米饭外,还有面食、粟米饭等北方食品。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南方人口增多 B.南方商品经济的发展

C.面食的营养价值更高 D.人口南迁和民族融合的影响

答案 D

2、今浙江的乌镇(下图),是典型的江南水乡古镇,有着“鱼米之乡,丝绸之府”之美誉,被国家旅游局评为国家首批AAAA级景区。在东晋、南朝时期,该镇及周围地区的农作物种植情况是 ( )

A.以种植水稻为主

C.以种植小麦为主

答案 A

3、《史记•货殖列传》曾这样描述江南地区:“地广人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不待贾而足„„无冻饿之人,亦无千金之家。”江南地区这种现象在什么时候逐渐得以改观

A.西汉 B.魏晋南北朝 C.唐朝 D.北宋 B.以种植玉米为主 D.以种植棉花为主

答案 B

4、电视剧《走西口》讲述的是清朝末年民国初期,山西祁县大户田家因为家庭变故和生活所迫而背井离乡“走西口”的传奇故事。在中国古代史上,北方

人口曾大量向南迁移,它所带来的重要影响是( )

A.加剧了南方的混乱局面 B.使北方趋于平静

C.促进了南方经济的发展 D.使北方人口急剧减少

答案 C

5、右图《魏晋南北朝时期民族迁徙示意图》所反映的历史现象导致的直接后果是( )

A.江南经济发展 B.北方文化繁荣

C.专制统治加强 D.国家统一完成

答案 A

6、安徽历史悠久,人杰地灵,成就辉煌。

(1)公元383年,前秦皇帝苻坚率87万大军攻打东晋,东晋以少胜多,此战役是 。

(2) 1898年,安徽巡抚 在安庆创办求是学堂,开了安徽近代教育之先河。

(3) 1984年安徽省第一家中外合资企业 在合肥成立。拉开了全省兴办中外合资、合作经营和外商独资企业的序幕。

答案

(1)淝水之战

(2)邓华熙

(3)安利人造革有限公司

7、东晋南北朝时期,我国江南地区得以开发,其原因有( )

①北方战乱,南方战事较少,相对安定

②北方人口南迁,充实了江南劳动力

③北方人民给南方带去了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经验

④南方遍布人工运河 A.①②③④

答案 B

8、材料一:江南地域辽阔而人烟稀少;稻米和鱼是主要食物,人们还可以从山中采集植物果实和贝类为食;放火烧荒,耕种水田;不需要商人贩卖货物,没有非常富裕的人。──西汉《史记》

材料二: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

覆衣天下。──南朝 《宋书》

请回答:

(1)分析比较以上两则材料,说明江南地区从西汉到南朝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分)

(2)出现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分)这种变化对我国经济产生了怎样深远的影响?(2分)

(3)从江南变化的原因中,你认为对我们今天经济发的展有何启示?(4分)

答案(1)由荒凉、落后变为富庶。

(2)①北方人口南迁,带来了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②为经济重心的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南移奠定了基础。

(3)保持安定的环境;引进人才;引进技术等等(言之有理,酌情给分)

9、东晋南北朝时期,我国江南地区得以开发,其原因有

①北方战乱,南方战事较少,相对安定

②北方人口南迁,充实了江南劳动力

③北方人民给南方带去了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经验

④南方遍布人工运河 A.①②③④

答案 B

10、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促进了安徽经济的繁荣。

(1)_____后,前秦政权瓦解,东晋相对安定,江南经济有所发展。

(2)徽商活动范围广,许多集镇因徽州商帮而起,故江南流行“________ ”之说 。

(3)安徽近代工业起步较早,安徽近代工矿业以1877年杨德创办的_______为开端。

答案(1)淝水之战 (2) 无徽不成镇 (3)池州煤矿

11、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经济得以开发的原因有

①江南地区自然条件优越 ②江南地区农业生产经验丰富

③北方战乱,人口南迁 ④江南地区社会比较安定

A.①③④ B.②④

C.①②③ D.①③

答案 A

12、下列有关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经济得到开发原因的表述,正确的是( ) ①江南有发展经济的优越自然条件

②北方人口大量南迁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③江南地区战乱较少

④北方人带去先进的生产技术 A.①②④

答案 D

13、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4分)

《宋书》记载:“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rěn,丰收),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请回答。

(1)这一时期江南经济得到开发的原因有哪些?(2分)

(2)你怎样评价这一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2分)

答案(4分)

(1)东晋在南方取得暂时稳定,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江南地区的战争相对较少,社会秩序比较安定等;北民南迁给南方带来了大量的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2分)

(2)为经济重心逐渐南移奠定了基础 或 南方经济得以快速发展,逐渐赶上北方,南方人民生活质量提高等(2分)

14、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既是中国历史上的大战乱和大分裂时期,也是中国历史上民族大融合时期,社会经济得到持续发展。

根据所学知识,请回答:

(1)此时期我国哪一地区得到大规模的开发?(2分)此地大规模开发优越的自然条件是什么?(2分)

(2)此地除也优越的自然条件外,还有哪些大规模开发的有利条件?(5分)

(3)此时期有“八姓入闽”,他们迁入福建对福建社会的发展起到了什么作用?(2分)

答案(1)江南地区;优越条件:这一地区雨量充沛,气候较热,土地肥沃。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江南地区的开发 中考题篇五:黑龙江省大庆市喇中材料——中考历史章节突显题30例(19)——江南地区的开发

中考历史章节突显题30例(19)——江南地区的开发

1、我国老百姓的主食一般呈现出“北麦南稻”的格局,但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南方老百姓的餐桌上除了常见的稻米饭外,还有面食、粟米饭等北方食品。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南方人口增多 B.南方商品经济的发展

C.面食的营养价值更高 D.人口南迁和民族融合的影响

答案 D

2、今浙江的乌镇(下图),是典型的江南水乡古镇,有着“鱼米之乡,丝绸之府”之美誉,被国家旅游局评为国家首批AAAA级景区。在东晋、南朝时期,该镇及周围地区的农作物种植情况是 ( )

A.以种植水稻为主

C.以种植小麦为主

答案 A

3、《史记•货殖列传》曾这样描述江南地区:“地广人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不待贾而足„„无冻饿之人,亦无千金之家。”江南地区这种现象在什么时候逐渐得以改观

A.西汉 B.魏晋南北朝 C.唐朝 D.北宋

答案 B

4、电视剧《走西口》讲述的是清朝末年民国初期,山西祁县大户田家因为家庭变故和生活所迫而背井离乡“走西口”的传奇故事。在中国古代史上,北方人口曾大量向南迁移,它所带来的重要影响是( )

B.以种植玉米为主 D.以种植棉花为主

A.加剧了南方的混乱局面 B.使北方趋于平静

C.促进了南方经济的发展 D.使北方人口急剧减少

答案 C

5、右图《魏晋南北朝时期民族迁徙示意图》所反映的历史现象导致的直接后果是( )

A.江南经济发展 B.北方文化繁荣

C.专制统治加强 D.国家统一完成

答案 A

6、安徽历史悠久,人杰地灵,成就辉煌。

(1)公元383年,前秦皇帝苻坚率87万大军攻打东晋,东晋以少胜多,此战役是 。

(2) 1898年,安徽巡抚 在安庆创办求是学堂,开了安徽近代教育之先河。

(3) 1984年安徽省第一家中外合资企业 在合肥成立。拉开了全省兴办中外合资、合作经营和外商独资企业的序幕。

答案

(1)淝水之战

(2)邓华熙

(3)安利人造革有限公司

7、东晋南北朝时期,我国江南地区得以开发,其原因有( )

①北方战乱,南方战事较少,相对安定

②北方人口南迁,充实了江南劳动力

③北方人民给南方带去了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经验

④南方遍布人工运河

A.①②③④

答案 B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8、材料一:江南地域辽阔而人烟稀少;稻米和鱼是主要食物,人们还可以从山中采集植物果实和贝类为食;放火烧荒,耕种水田;不需要商人贩卖货物,没有非常富裕的人。──西汉《史记》 材料二: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

覆衣天下。──南朝 《宋书》

请回答:

(1)分析比较以上两则材料,说明江南地区从西汉到南朝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分)

(2)出现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分)这种变化对我国经济产生了怎样深远的影响?(2分)

(3)从江南变化的原因中,你认为对我们今天经济发的展有何启示?(4分)

答案(1)由荒凉、落后变为富庶。

(2)①北方人口南迁,带来了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②为经济重心的南移奠定了基础。

(3)保持安定的环境;引进人才;引进技术等等(言之有理,酌情给分)

9、东晋南北朝时期,我国江南地区得以开发,其原因有

①北方战乱,南方战事较少,相对安定

②北方人口南迁,充实了江南劳动力

③北方人民给南方带去了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经验

④南方遍布人工运河 A.①②③④

答案 B

10、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促进了安徽经济的繁荣。

(1)_____后,前秦政权瓦解,东晋相对安定,江南经济有所发展。

(2)徽商活动范围广,许多集镇因徽州商帮而起,故江南流行“________ ”之说 。

(3)安徽近代工业起步较早,安徽近代工矿业以1877年杨德创办的_______为开端。

答案(1)淝水之战 (2) 无徽不成镇 (3)池州煤矿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11、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经济得以开发的原因有

①江南地区自然条件优越 ②江南地区农业生产经验丰富

③北方战乱,人口南迁 ④江南地区社会比较安定

A.①③④ B.②④

C.①②③ D.①③

答案 A

12、下列有关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经济得到开发原因的表述,正确的是( )

①江南有发展经济的优越自然条件

②北方人口大量南迁

③江南地区战乱较少

④北方人带去先进的生产技术 A.①②④

答案 D

13、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4分)

《宋书》记载:“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rěn,丰收),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请回答。

(1)这一时期江南经济得到开发的原因有哪些?(2分)

(2)你怎样评价这一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2分)

答案(4分)

(1)东晋在南方取得暂时稳定,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江南地区的战争相对较少,社会秩序比较安定等;北民南迁给南方带来了大量的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2分)

(2)为经济重心逐渐南移奠定了基础 或 南方经济得以快速发展,逐渐赶上北方,南方人民生活质量提高等(2分)

14、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既是中国历史上的大战乱和大分裂时期,也是中国历史上民族大融合时期,社会经济得到持续发展。

根据所学知识,请回答:

(1)此时期我国哪一地区得到大规模的开发?(2分)此地大规模开发优越的自然条件是什么?(2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分)

(2)此地除也优越的自然条件外,还有哪些大规模开发的有利条件?(5分)

(3)此时期有“八姓入闽”,他们迁入福建对福建社会的发展起到了什么作用?(2分)

答案(1)江南地区;优越条件:这一地区雨量充沛,气候较热,土地肥沃。

(2)其他优越条件:战争相对较少,社会秩序比较安定;统治者重视发展生产,兴修了许多水利工程;为躲避北方战乱和灾荒,大批中原汉人南迁,带去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增加那里的劳动力;等等。

(3)给福建带来了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增加了劳动力。

15、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既是中国历史上的大战乱和大分裂时期,也是中国历史上民族大融合时期,社会经济得到持续发展。

根据所学知识,请回答:

(1)此时期我国哪一地区得到大规模的开发?(2分)此地大规模开发优越的自然条件是什么?(2分)

(2)此地除也优越的自然条件外,还有哪些大规模开发的有利条件?(5分)

(3)此时期有“八姓入闽”,他们迁入福建对福建社会的发展起到了什么作用?(2分)

答案(1)江南地区;优越条件:这一地区雨量充沛,气候较热,土地肥沃。

(2)其他优越条件:战争相对较少,社会秩序比较安定;统治者重视发展生产,兴修了许多水利工程;为躲避北方战乱和灾荒,大批中原汉人南迁,带去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增加那里的劳动力;等等。

(3)给福建带来了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增加了劳动力。

江南地区的开发 中考题篇六:《江南地区的开发》解析

第19课 江南地区的开发

一、知识梳理

二、重点难点分析

1.重点:淝水之战

关于“淝水之战”的教学处理,应该突出趣味性,尽可能运用各种手段,引导学生想象战争波澜壮阔、瞬息万变的场面,领会战争指挥者的斗智斗勇,还可以充分利用地图帮助学生建立关于战役的空间概念。同时,还应引导学生领会东晋将士在强敌压境、众寡悬殊的形

势下,不畏强暴、奋勇抗争的精神;并注意引导学生探讨前秦失败的原因,认识到前秦军内部的民族矛盾是导致其失败的主要因素,进而懂得民族团结对于稳定政治的重大意义。

2.难点:江南地区的开发

江南地区的开发是本课的核心内容,应该引导学生充分加以学习和掌握。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搞清楚江南开发的条件和原因、主要表现和重点区域、深远影响等问题。江南开发问题之所以成为教学的难点,主要是因为这部分内容高度概括了这个时期的历史发展过程和现象,而不是讲述具体的历史事件,趣味性不强,不太适应初一学生的认知特点。教师可以结合课文中提供的一些古籍记载的资料,将江南开发前后的社会经济生活特点进行比较,加以阐释,尽可能让学生能有直观的印象,同时加强对学生探究问题的辅导,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化解他们学习中的困难。

在讲课的过程中,要讲清楚北方战乱,导致了人口的大量南迁,人口的南迁为南方的开发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劳动,从而促进了南方经济的开发。

三、学法指导

1.讲成语故事法

组织学生搜集有关“草木皆兵”、“投鞭断流”、“风声鹤唳”等成语故事,引起学生学习知识的兴趣。如“草木皆兵”这个成语故事,它源自中国古代一次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淝水之战。前秦苻坚领兵进攻东晋,进抵淝水流域,登寿春城了望,见晋军阵容严整,又远望八公山,把山上的草木都当成晋军,不由得心虚胆怯。接着提出问题:你知道淝水之战是怎么回事吗?你想知道西晋和东晋的历史吗?你知道我国古代的江南地区是怎样开发起来的吗?让学生一下子激起学习的兴趣。

2.小组合作学习法

在本节课中,教师可设置一些讨论性的问题,如在课堂教学的最后,安排学生讨论以下三个问题:(1)历史上的这次人口南迁在南方留下了哪些痕迹?(2)这次江南地区的开发对我国经济的发展有什么影响?(3)通过本课的学习,你认为当今的开发活动可以从中获得哪些启示和借鉴?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团结合作,学会沟通、学会互助、学会分享,共同完成。

课堂上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师是问题的提出者,和学生是合作者的关系,尊重学生的回答,使之在不断的讨论、思考中,加深对教材的理解,从而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3.识图理解法

引导学生对本课中北方少数民族的内迁地图进行观察、分析。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内迁的形势。然后,根据地图要求学生概括西晋短暂而亡的原因,总结出其短暂而亡的原因,应包括西晋统治集团自身的腐朽、统治集团的内乱、残酷压迫内迁的少数民族等三个方面。

关于淝水之战的教学也可以根据地图的方式进行教学。

4.自主、探究学习法

课前布置学生预习,在教师指导下,带着问题,运用多种手段进行预习:如上图书馆查找有关资料、上网查找相关内容等。必须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时间,使学生能够以探究的方式进行预习。

5. 现实联系法

心理上,学生对历史课感兴趣,爱听历史故事,老师应抓住这些有利因素,引导学生认识到历史课是科学,学好历史有利于其他学科的学习。在学习中注意联系旧知识,更重要的是联系当前的现实社会,使学生学会以史鉴今。通过本课的学习,你认为当今的开发活动可以从中获得哪些启示和借鉴?引导学生关注本地的历史。

6.图示法

理清本课的基本线索是学好本课的关键。可以通过以下的图示来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线索:

7.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

运用多媒体课件,提供有关历史资料(如纪录片片断、照片等),给学生以直观的感受,加深学生对各知识点的印象。

四、中考命题分析

近几年来,中考中经济方面的内容逐年增加,本课的重点是魏晋南北朝时期南方经济的发展,所以本课内容在中考中常有所涉及。其中西晋的统一、少数民族的内迁、淝水之战和

江南地区经济开发的原因和表现等知识点应重点掌握。本课中考题型多为选择题,有时材料题、读图题也会出现。

五、中考试题分析

1.(2005年,北京)下列关于淝水之战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淝水之战发生在4世纪

B.在大臣和军民的支持下,苻坚率军攻晋

C.前秦战败,未能统一江南

D.淝水之战是我国历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

解析:本题是否定型选择题,考查学生的思维辨析能力。前秦皇帝苻坚不顾上下反对,强征各族人民当兵,所以不会得到大臣和军民的支持。

答案:B

2.(2006年,潍坊)西晋得已统一全国的根本原因是( )

A.司马炎英明果断

B.吴、蜀弱小

C.北方经济的发展

D.吴、蜀统治腐败

解析: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西晋是在三国时期魏国政权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曹政权在北方发展经济,使得北方经济迅速恢复。三国后期,魏国实力增强,为西晋统一全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答案:C

3.(2006年,湖南)人口迁移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种普遍现象。我国古代人口大量南迁开始于( )

A.秦朝末年

B.西汉末年

C.东汉末年

D.西晋末年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记忆、理解、分析能力,强调关键词“开始于”,中国从东汉末年起,北方战乱不断,南方相对安定,所以北方人口开始大量南迁。

答案:C

4.(2007年,湖南常德)江南经济开发是中国古代经济的一个重要增长点。下列各项与江南经济持续开发不相关的是( )

A.东汉末年以来北方人口南迁

B.北魏孝文帝改革促进了江南经济的发展

C.隋朝大运河的开凿

D.南宋时流传着“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北魏孝文帝改革促进了北方的民族大融合,与江南经济的开发没有直接关系。

答案:B

六、随堂检测

(一)单项选择

1.魏、蜀、吴三国灭亡的先后顺序是( )

①魏国②蜀国③吴国

A.①③② B.②①③

C.③②① D.①②③

2.六朝时期,江南经济得已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

A.南方自然条件较好

B.南方生产工具先进

江南地区的开发 中考题篇七:教材解析:七年级上册第19课 江南地区的开发

教材解析:七年级上册第19课 江南地区的开发

一、知识梳理

二、重点难点分析

1.重点:淝水之战

关于“淝水之战”的教学处理,应该突出趣味性,尽可能运用各种手段,引导学生想象战争波澜壮阔、瞬息万变的场面,领会战争指挥者的斗智斗勇,还可以充分利用地图帮助学生建立关于战役的空间概念。同时,还应引导学生领会东晋将士在强敌压境、众寡悬殊的形势下,不畏强暴、奋勇抗争的精神;并注意引导学生探讨前秦失败的原因,认识到前秦军内部的民族矛盾是导致其失败的主要因素,进而懂得民族团结对于稳定政治的重大意义。

2.难点:江南地区的开发

江南地区的开发是本课的核心内容,应该引导学生充分加以学习和掌握。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搞清楚江南开发的条件和原因、主要表现和重点区域、深远影响等问题。江南开发问题之所以成为教学的难点,主要是因为这部分内容高度概括了这个时期的历史发展过程和现象,而不是讲述具体的历史事件,趣味性不强,不太适应初一学生的认知特点。教师可以结合课文中提供的一些古籍记载的资料,将江南开发前后的社会经济生活特点进行比较,加以阐释,尽可能让学生能有直观的印象,同时加强对学生探究问题的辅导,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化解他们学习中的困难。

在讲课的过程中,要讲清楚北方战乱,导致了人口的大量南迁,人口的南迁为南方的开发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劳动,从而促进了南方经济的开发。

三、学法指导

1.讲成语故事法

组织学生搜集有关“草木皆兵”、“投鞭断流”、“风声鹤唳”等成语故事,引起学生学习知识的兴趣。如“草木皆兵”这个成语故事,它源自中国古代一次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淝水之战。前秦苻坚领兵进攻东晋,进抵淝水流域,登寿春城了望,见晋军阵容严整,又远望八公山,把山上的草木都当成晋军,不由得心虚胆怯。接着提出问题:你知道淝水之战是怎么回事吗?你想知道西晋和东晋的历史吗?你知道我国古代的江南地区是怎样开发起来的吗?让学生一下子激起学习的兴趣。

2.小组合作学习法

在本节课中,教师可设置一些讨论性的问题,如在课堂教学的最后,安排学生讨论以下三个问题:(1)历史上的这次人口南迁在南方留下了哪些痕迹?(2)这次江南地区的开发对我国经济的发展有什么影响?(3)通过本课的学习,你认为当今的开发活动可以从中获得哪些启示和借鉴?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团结合作,学会沟通、学会互助、学会分享,共同完成。

课堂上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师是问题的提出者,和学生是合作者的关系,尊重学生的回答,使之在不断的讨论、思考中,加深对教材的理解,从而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3.识图理解法

引导学生对本课中北方少数民族的内迁地图进行观察、分析。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内迁的形势。然后,根据地图要求学生概括西晋短暂而亡的原因,总结出其短暂而亡的原因,应包括西晋统治集团自身的腐朽、统治集团的内乱、残酷压迫内迁的少数民族等三个方面。

关于淝水之战的教学也可以根据地图的方式进行教学。

4.自主、探究学习法

课前布置学生预习,在教师指导下,带着问题,运用多种手段进行预习:如上图书馆查找有关资料、上网查找相关内容等。必须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时间,使学生能够以探究的方式进行预习。

5. 现实联系法

心理上,学生对历史课感兴趣,爱听历史故事,老师应抓住这些有利因素,引导学生认识到历史课是科学,学好历史有利于其他学科的学习。在学习中注意联系旧知识,更重要的是联系当前的现实社会,使学生学会以史鉴今。通过本课的学习,你认为当今的开发活动可以从中获得哪些启示和借鉴?引导学生关注本地的历史。

6.图示法

理清本课的基本线索是学好本课的关键。可以通过以下的图示来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线索:

7.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

运用多媒体课件,提供有关历史资料(如纪录片片断、照片等),给学生以直观的感受,加深学生对各知识点的印象。

四、中考命题分析

近几年来,中考中经济方面的内容逐年增加,本课的重点是魏晋南北朝时期南方经济的发展,所以本课内容在中考中常有所涉及。其中西晋的统一、少数民族的内迁、淝水之战和江南地区经济开发的原因和表现等知识点应重点掌握。本课中考题型多为选择题,有时材料题、读图题也会出现。

五、中考试题分析

1.(2005年,北京)下列关于淝水之战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淝水之战发生在4世纪

B.在大臣和军民的支持下,苻坚率军攻晋

C.前秦战败,未能统一江南

D.淝水之战是我国历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

解析:本题是否定型选择题,考查学生的思维辨析能力。前秦皇帝苻坚不顾上下反对,强征各族人民当兵,所以不会得到大臣和军民的支持。

答案:B

2.(2006年,潍坊)西晋得已统一全国的根本原因是( )

A.司马炎英明果断

B.吴、蜀弱小

C.北方经济的发展

D.吴、蜀统治腐败

解析: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西晋是在三国时期魏国政权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曹政权在北方发展经济,使得北方经济迅速恢复。三国后期,魏国实力增强,为西晋统一全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答案:C

3.(2006年,湖南)人口迁移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种普遍现象。我国古代人口大量南迁开始于( )

A.秦朝末年

B.西汉末年

C.东汉末年

D.西晋末年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记忆、理解、分析能力,强调关键词“开始于”,中国从东汉末年起,北方战乱不断,南方相对安定,所以北方人口开始大量南迁。

答案:C

4.(2007年,湖南常德)江南经济开发是中国古代经济的一个重要增长点。下列各项与江南经济持续开发不相关的是( )

A.东汉末年以来北方人口南迁

B.北魏孝文帝改革促进了江南经济的发展

C.隋朝大运河的开凿

D.南宋时流传着“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北魏孝文帝改革促进了北方的民族大融合,与江南经济的开发没有直接关系。

答案:B

六、随堂检测

(一)单项选择

1.魏、蜀、吴三国灭亡的先后顺序是( )

①魏国②蜀国③吴国

A.①③② B.②①③

C.③②① D.①②③

2.六朝时期,江南经济得已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

A.南方自然条件较好

B.南方生产工具先进

C.北方人口南迁

江南地区的开发 中考题篇八:2013年全国各地中考历史试题分类汇编_七年级上下册

目 录

七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 中华文明的起源·························1 1 第1课 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1 1 七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 繁荣与开放的社会······················17 17 第1课 繁盛一时的隋朝·························17 17 第2课 原始的农耕生活··························11 第3课 华夏之祖···································22 第二单元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22 第4课 夏、商、西周的兴亡····················22 第5课 灿烂的青铜文明··························33 第6课 春秋战国的纷争··························33 第7课 大变革的时代·····························33 第8课 中华文化的勃兴(一)······················44 第9课 中华文化的勃兴(二)······················55 第三单元 统一国家的建立··························77 第10课 “秦王扫六合”·························77 第11课 “伐无道,诛暴秦”··················99 第12课 大一统的汉朝····························99 第14课 匈奴的兴起与汉朝的和战···········11···········11 第15课 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11··················11 第16课 昌盛的秦汉文化(一)··················12)··················12 第17课 昌盛的秦汉文化(二)··················13·······13 第四单元 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13····················13 第18课 三国鼎立································13································13 第19课 江南地区的开发························14························14 第20课 北方民族大融合························14··············14 第21课 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一)·····16)·····16 第22课 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二)·····16)·····16

第2课“贞观之治”·····························1717 第3课“开元盛世”·····························1919 第4课科举制的创立·····························2020 第5课 “和同为一家”························2121 第6课 对外友好往来···························2121 第7课 辉煌的隋唐文化(一)···················2222 第8课 辉煌的隋唐文化(二)···················2222 第二单元 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2323 第9课 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2323 第10课 经济重心的南移······················2424 第11课 万千气象的宋代社会风貌···········2525 第12课 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2626 第13课 灿烂的宋元文化(一)···················2929 第14课 灿烂的宋元文化(二)···················3030 第三单元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的危机3131 第15课 明朝君权的加强························3131 第16课 中外的交往与冲突·····················3333 第17课 君主集权的强化························3434 第18课 收复台湾和抗击沙俄··················3535 第19课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3737 第20课 明清经济的发展与“闭关锁国”····3939 第21课 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一)·······4242 第22课 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二)·······4343

第一单元 中华文明的起源 第1课 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

1.下列有关古代原始居民北京人生活情况的叙述,正确的是(B) A.制作磨制石器 B.使用天然火烧烤食物 C.将石珠钻孔做成饰品 D.用骨针缝衣服 2.化石是研究人类起源的主要证据。下图是根据化石复原的原始人头像示意图,这种猿人曾经居住于现在

的(B)

A.云南境内 B.北京境内 C.陕西境内 D.浙江境内

3. “人们一说起中国发现的远古人类化石,没有不首先提到北京人的”。下列关于北京人的叙述,错误的是(A)

A.他们是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的人类 B.他们依然保留着某些猿的特征 C.他们已懂得用火烧烤食物 D.他们能够制造和使用工具 4.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是(D)

A.北京人 B.山顶洞人 C.半坡人 D.元谋人

5.中国是人类发源地之一,是世界上发现早期人类化石和遗物最多的国家。某学习小组准备暑假实地参观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遗址,他们应该去(A)

A.陕西蓝田 B.北京周口店C.云南元谋 D.浙江河姆渡

6.某同学绘制了一幅我国远古居民生活场景的想象图。下列内容与北京人相符的是(A)

①头部带有猿的某些特征 ②使用打制石器,过群居生活 ③用火取暖,烧烤食物 ④种植水稻,蒸煮米饭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7.考古学家在北京人遗址发现四层面积较大且较厚的灰烬层。这一发现,说明当时北京人的生产生活状况是(A)

A.会使用火 B.种植水稻 C.烧制彩陶 D.铸造司母戊鼎

8.我国是世界上发现远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我国境内已知最早的人类是(A) A.元谋人 B.北京人 C.山顶洞人 D.蓝田人

第2课 原始的农耕生活

1.下列原始人类出现的先后顺序是(C)

①半坡遗址 ②元谋人 ③北京人 ④河姆渡遗址 A.②③①④ B.①④②③ C.②③④① D.④①②③

2.过上农耕生活的原始居民已经会建造房屋。如图所示,居住在该样式房屋中的原始居民是(C)

A.元谋人B.北京人C.半坡人D.河姆渡人

3. “人猿相揖别。只几个石头磨过,小儿时节。”据考古发现,下列使用磨制石器的远古居民是(D)

①元谋人 ②北京人 ③半坡居民 ④河姆渡居民 半地穴式房屋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4.近日,苏州市工业园区唯亭草鞋山遗址入选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该文化遗址是典型的新石器文化时期的遗址,下列遗址中与其同位于长江流域的是(C)

A.北京人遗址 B.山顶洞人遗址 C.河姆渡人遗址 D.半坡人遗址

第3课 华夏之祖

1.被尊称为中华民族“人文始祖”的是(A)

A.黄帝 B.炎帝 C.尧 D.舜 2.被后人尊称为“人文初租”的神话传说入物是(A) A.黄帝 B.尧 C.舜 D.禹

3.图1是我国古老传说中黄河流域一位著名的部落首领。下列有关该部落首领的传说,正确的是(A) ①他联合炎帝,打败蚩尤 ②他建造宫室,制作衣裳

③他教人们挖井,发明舟车 ④他发明养蚕缫丝,创造了文字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③④ 4.能够较典型的反映我国原始农耕生活的是(D)

①北京人 ②山顶洞人 ③河姆渡聚落 ④半坡聚落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5.如果你要实地考察我国已知最早远古人类的遗址,你应该去(C)

A.北京周口店 B.陕西蓝田 C.云南元谋 D.山东大汶口 6.毛泽东曾写道:“赫赫始祖,吾华肇造;……”这里的“始祖”是指(D) A.禹 B.舜 C.尧 D.黄帝

7.假如你是远古时期的部落联盟首领,当地发大水,你会派谁去治水(D)

A.黄帝 B.尧 C.舜 D.禹

8. “神农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农耕。”材料中的“神农”是(A)A.炎帝 B.黄帝 C.尧 D.舜

第二单元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 第4课 夏、商、西周的兴亡

1.公元前1046年武王伐纣,商朝灭亡,西周建立,与之相关的史实是(C) A.炎黄战蚩尤 B.商汤灭夏 C.牧野之战 D.春秋争霸

2.史实是被考古资料证实已经发生的历史,下列属于史实的是(D) A.女娲补天 B.涿鹿之战C.大禹治水 D.牧野之战 3.夏朝和商朝的建立者分别是(D)

A.启 成汤 B.启 盘庚 C.禹 盘庚 D.禹 成汤

4.历史文物是后人了解历史的第一手资料。通过右图所示文物,我们可以了解哪一时期的历史(B)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汉朝

5.夏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它的建立者是(C)

A.炎帝 B.黄帝 C.禹 D.启

6. “洹水安阳名不虚,三千年前是帝都。”这是著名历史学家和考古学家郭沫若同志1959年考察殷墟时留下的著名诗句。下列文物出土于殷墟的是(B)

7.陕西出土的大盂铜鼎铭文记载,周康王一次赏赐盂壹仟柒佰零玖个奴隶。据此铭文判断,盂受赏赐时的

身份是(D)

A.周康王的嫡长子 B.大地主 C.自由平民 D.大贵族

8.周幽王为博美人褒姒一笑而“烽火戏诸候”,该故事反映了我国古代的 (B) A.禅让制 B.分封制 C.郡县制 D.行省制

9.制度创新是政治文明的体现。右图所反映的是创建于西周时期的(B) A.郡县制 B.分封制 C.行省制 D.科举制

10.禹死后,启继承父位成为夏朝第二代国王,“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这标志着下列哪一制度的出现(B)

A.禅让制 B.王位世袭制 C.分封制 D.种姓制

11.人们常将山东称作齐鲁大地,将河北称作燕赵大地。这源于西周实行的(A) A.分封制 B.郡县制 C.科举制 D.行省制

第5课 灿烂的青铜文明

1.文物是鲜活的历史。右侧图片所示文物透露出来的相关历史信息是(B) A.原始居民的生活B.商周的青铜文明 C.春秋战国的纷争D.秦汉时期大一统

2.文物是考证历史的重要资料。下面器物中,能印证商朝青铜器生产工艺高超的是(C) A.半坡彩陶 B.大汶口黑陶 C.司母戊鼎 D.毛公鼎

3.文物反映一定时朗人类的社会活动。下列最能反映商朝社会生活的是(A)

①司母戊鼎 ②人面鱼纹彩陶 ③兵马俑 ④汉、胡服佣

A.① B.② C.③ D.④

第6课 春秋战国的纷争

1.《诗经·卫风·木瓜》:“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匪报也,永以为好也……”据考证,该诗为赞美齐桓公帮助卫国人打败狄人(北方游牧民族)而作,印证了齐桓公“尊王攘夷”的政治策略。与以上信息相关的史实是(B)

A.牧野之战 B.春秋争霸 C.楚汉之争 D.官渡之战 2. “三家分晋”、“田氏代齐”的故事发生在下列哪一历史时期(B) A.夏商时期 B.春秋战国时期 C.秦汉时期 D.三国时期

3.山东省简称“鲁”,山西省简称“晋”,这些简称源于西周实行的(A) A.分封制 B.郡县制 C.三省六部制 D.行省制

4.某同学利用右边的地图进行研究性学习。他研究的内容应是(B) A.西周分封 B.春秋五霸 C.战国七雄 D.秦灭六国

5.战国时期,发生在秦赵之间规模最大的一次战役是 (B)

A.牧野之战 B.长平之战 C.巨鹿之战 D.赤壁之战

第7课 大变革的时代

1. “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是商鞅变法的依据。商鞅的下列变法措施,旨在提高军队战斗力的是(B) A.改革土地制度 B.奖励军功 C.重视农业 D.建立县制

2.某校七年级一班同学在学习“商鞅变法”时,排练了形象生动的历史课本剧:下面是四位同学模拟发布

的告示,其中不符合史实的一项是(A)

A.小华:出生贵族的人,爵位保持世袭 B.小丽:努力种田的人,可以免除徭役 C.小红:土地属于私有,可以自由买卖 D.小强:军功卓著的人,授予爵位田宅 3.战国后期秦国成为战国七雄中实力最强的国家,主要原因是(B)

A.更多使用铁制农具 B.实行商鞅变法C.重视水利工程建设D.牛耕得到推广

4.公元前340年,生活在咸阳郊外的年轻富商李有为,想提高自己社会地位的途径是(C)

①奋发读书,考取功名 ②弃商务农,努力耕织 ③上战场杀敌立军功 ④利用经商获利,大量购置田产

A.①② B.②③ C.②③④ D.③④

5.《史记》记载,秦孝公死后,太子即位,守旧的贵族诬告商鞅“谋反”,商鞅也因此遭遇了车裂的命运。这主要是因为商鞅变法触动了大贵族的利益。商鞅变法内容中,最能触动大贵族利益的是(D) A.建立县制 B.国家承认土地私有 C.允许土地自由买卖 D.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 6.商鞅变法发生在(D)

A.魏国 B.齐国 C.楚国 D.秦国

7.关于商鞅变法发生的根本原因,下列观点正确的是(D) A.商鞅的诚信价格魅力 B.秦孝公的坚定支持 C.地主土地私有制代替奴隶主土地私有制 D.生产力发展

8.战国时期,秦国的军队特别富有战斗力,有“虎狼之师”之称。其主要原因是(C)

A.将领冲锋在前的表率作用 B.作战武器锋利先进 C.战场立功国家赐给田宅和爵位 D.战略战术运用得当

9.商鞅变法遭到秦国守旧贵族的极力反对,主要是因为下列哪一法令的推行(D) A.土地私有 B.建立县制 C.鼓励生产 D.奖励军功

第8课 中华文化的勃兴(一)

1.文字是承载历史的符号,通过“甲骨卜辞”可以了解到(B)

A.夏朝的历史 B.商朝的历史 C.秦朝的历史 D.汉朝的历史

2.2.文字的出现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之一。今天的汉字最早源于(A) A.甲骨文 B.金文 C.大篆 D.小篆

3.历史悠久的汉语言文字不仅是中华文化的载体,而且本身就是一种灿烂的文化。若寻找这一文化的源头.最早可以追溯到(B)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东周 4.郭沫若说:“一片甲骨惊天下”主要因为甲骨文是(D) A.商代文字 B.刻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 C.字母文字的起源 D.目前我国发现的最早的比较成熟文字

5.现在,大型手术使用全身麻醉药剂已是司空见惯、不足为奇的事情了。在世界医学史上,最早制成这种药剂的医生是(B)

A.扁鹊 B.华佗 C.张仲景 D.李时珍

6.战国时期李冰在岷江中游修建的闻名世界的防洪灌溉工程是(A) A.都江堰 B.郑国渠 C.灵渠 D.赵州桥 7.下列与端年节有关的历史人物是(A)

A.屈原 B.岳飞 C.姜子牙 D.周公 8.李冰主持修筑闻名世界的防洪灌溉工程是(C) A.灵渠 B.长城 C.郝江堰 D.大运河

9.右图是我国某游览胜地的实景照片。战国时,它使成都平原“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谓之天府”,被誉为“世界水利文化的鼻祖”。它是(B) A.灵渠 B.都江堰 C.大运河 D.永济渠

10.2013年4月20日上午8点零2分,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发生7.0级地震。我们为他们祈福的同时,自然不会忘记“四川成都平原上有一个了不起的工程……它至今还为无数民众输送涓涓清流。”下列历史人物中,主导修筑这个“了不起的工程”的是(B) A.禹 B.李冰 C.商鞅 D.李春

江南地区的开发 中考题篇九:山东省泰安市新城实验中学2015年中考历史《江南地区的开发》复习课件1

江南地区的开发 中考题篇十:2013年江苏省南京市中考历史试题及答案

南京市2013年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

历史试题(开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题,每题1分,共30分。)

●(2013·江苏南京)1.考古学家在北京人遗址发现四层面积较大且较厚的灰烬层。这一

发现,说明当时北京人的生产生活状况是

A.会使用火 B.种植水稻 C.烧制彩陶 D.铸造司母戊鼎

●(2013·江苏南京)2.汉武帝采取的利于抑制大商人牟取暴利的措施是

A.统一文字 B.统一铸造五铢钱 C.开通大运河 D.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2013·江苏南京)3.“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抒发

了杜甫对唐都长安遭安史之乱破坏的悲怆情怀。他的诗,语言精炼凝重,艺术技巧高超,被

后人称为

A.医圣 B.书圣 C.诗圣 D.诗史

●(2013·江苏南京)4.“方朝廷在故都(北宋东京)时,实仰(依靠)东南财赋”,“苏

湖熟,天下足。”上述材料反映的经济现象是

A.文景之治局面 B.江南地区的开发

C.开元盛世局面 D.南方成为经济重心

●(2013·江苏南京)5.科学家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记载的科技成就是

A.蔡伦改进造纸术

B.华佗制成“麻沸散”

C.雕版印刷术的发明

D.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

●(2013·江苏南京)6.某通

史巨著,叙述了上起战国下至五代的历史,总结了许多值得借鉴的经验教训。它是

A.《论语》 B.《史记》 C.《资治通鉴》 D.《三国演义》

●(2013·江苏南京)7.“开辟荆榛逐荷夷,十年始克复先基。”描述的郑成功的历史事

迹是

A.西行天竺 B.抗击倭寇 C.七下西洋 D.收复台湾

●(2013·江苏南京)8.1853年,马克思说:“英国的大炮破坏了中国皇帝的威权,迫使

天朝帝国与地上的世界接触。”他评价的历史事件是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

战争

●(2013·江苏南京)9.近代史上,报纸是人们获取

信息、了解社会的主要传媒工具。右图所示报纸创办的

时间是

A.1872年 B.1897年

C.1905年 D.1915年

●(2013·江苏南京)10.他们的斗争“为适合中国社

会需要的新思潮,特别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有利条件。”这里的“斗争”指

的是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

●(2013·江苏南京)11.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地点是

A.南昌 B.井冈山 C.遵义

D.延安

●(2013·江苏南京)12.右侧材料中“民族革命统一战线”的任务是

A.推翻清朝统治

B.打倒北洋军阀

C.抵抗日本侵略

D.争取和平民主

●(2013·江苏南京)13.“时间:1948年9-11月;主要战场:锦州、沈阳;结果:共歼

灭国民党军47万余人。”这是小明同学对某战役知识的梳理,这场战役的历史影响是

A.揭开了人民解放战争战略反攻序幕 B.解放了东北全境

C.基本解放华北全境 D.基本消灭了国民党军队

的主力

●(2013·江苏南京)14.《黄河大合唱》以气势宏伟的旋律,发出了中华民族英勇抗战的

怒吼。它的作者是

A.左宗棠 B.李宗仁 C.聂耳 D.冼

星海

●(2013·江苏南京)15.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局曾抽样调查了农民家庭平均占有(含所有

权和使用权)生产资料情况。据右表判断,此项调查的时间大致在

A.土地改革开始前 B.农业合作化运动完成前 C.人民公社化运动普遍展开后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推广后

●(2013·江苏南京)16

法》规定的这项基本政治制度是

A.册封达赖、班禅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一国两制”

●(2013·江苏南京)17.2009年,海协会、海基会两会领导人第三次会谈在南京举行。

“两会”曾就“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达成共识的时间是

A.1987年 B.1992年 C.1993年

D.1997年

●(2013·江苏南京)18.在一次虚拟的世界文化之旅中,下列文明古国境内,一座外形近

似“金”字且作为国王陵墓与权力象征的建筑,引起同学们的广泛关注。它位于

A B

C D

●(2013·江苏南京)19.下列属于伊斯兰教创立者的活动是

A.献身科学,发现杠杆定律、浮力定律 B.征服麦加,加速阿拉伯半岛的统一

C.实行改革,建立天皇制的封建国家 D.钳制思想,成为西欧封建精神支柱

●(2013·江苏南京)20.他通过《哈姆雷特》等代表作,批判封建伦理观念和社会陋习,

宣传人文主义精神。他是

A.索福克勒斯 B.莎士比亚 C.梵高

D.毕加索

●(2013·江苏南京)21.它加速了欧洲资本原始积累,却使非洲丧失近亿的精壮劳力。它

A.亚历山大东征 B.罗马帝国的扩张

C.罪恶的“三角贸易” D.疯狂迫害犹太人

从专制到民主、由人治到法治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回答第22-23题:

●(2013·江苏南京)22.英、法资产阶级革命中,资产阶级反对封建专制、捍卫民主法制

的重要檄文有

①《权利法案》 ② 《独立宣言》 ③ 《人权宣言》 ④《国际歌》

A.①②③ B.②④ C.①③

D.①③④

●(2013·江苏南京)23.下列历史事件最有可能影响右图所示思想主张形成的是

A.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B.美国独立战争 C.法国大革命 D.美国独立战争 ●(2013·江苏南京)24

A.1861年改革 B.十月革命 C.赫鲁晓夫改革 D.戈尔巴乔夫改革

●(2013·江苏南京)25.为原子弹的发明和原子能的应用提供理论基础的科学家是

A.牛顿 B.达尔文 C.爱因基坦 D.邓

稼先

●(2013·江苏南京)26.20世纪30年代,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探索本国经济建设

道路的举措是

A.实施新经济政策 B.优先发展重工业

C.颁布《国家工业复兴法》 D.优先发展农业和轻工业

●(2013·江苏南京)27.1921年,日本向参加华盛顿会议的本国代表发出训令,强调中

国山东问题属于“不许变更事项”。日本不愿变更的国际条约应是

A.《凡尔赛和约》 B.《九国公约》 C.《联合国家宣言》 D.《华沙

条约》

●(2013·江苏南京)28.二战后,亚非国家独立和振作洪流中取得的成果不包括 ...

A.印度独立 B.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C.纳米比亚独立 D.巴拿马收回运河

主权

●(2013·江苏南京)29.1995年1月1日,在关贸总协定基础上,成立了世界贸易组织。

它体现的世界经济形势主要是

A.欧洲走向联合 B.政治格局走向多极化

C.地区冲突不断 D.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

●(2013·江苏南京)30.科技创新推动人类历史进程。下列成就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

的是

①珍妮机的发明 ②瓦特蒸汽机的普遍使用 ③飞机的问世 ④电子计算机的广泛使

A.②①③④ B.③④①② C.①②③④ D.①③②④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题,第31题8分,第32题10分,第33题12分,共30分) ●(2013·江苏南京)31.(8分)阅读下列材料: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归纳“商君”改革的两项措施。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改革是如何为“始皇”“并天下”奠定基础的?(4分)

(2)结合所学知识,完成材料二中提及的“北魏”、“西魏”、“北周”等政权的更替示意图。“从平城到洛阳”后,孝文帝推行的“汉化”政策对民族关系发展有何历史作用?(2分)

(3)据材料二,隋朝统一的基础是什么?比较材料一、二,两次改革的历史作用有何相同之处?

答案:(1)措施:废除井田制(承认土地私有);奖励耕战。(2分)

分析:改革使秦国成为最富强的国家(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2分)

(2)示意图:(1分)

(3)魏晋南北朝民族大融合。(1分)

相同作用:都为实现国家统一奠定基础。(1分)

●(2013·江苏南京)32.(10分)历史长河中,时间的刻度因其记载的重大事件而具有特殊意义。

(1)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9分)

美(中国和美国);④四(4);⑤国有企业;⑥十三大;⑦南方谈话;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⑨1997年。(9分)

(2)认识: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中国改革开放的起点;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领导核心;邓小平是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1分)

●(2013·江苏南京)33.(12分)阅读教科书及相关历史材料,运用时序与地域、原因与结果、延续与变迁等概念,在探究过程中反思历史,是历史学习的基本途径之一。根据提

●【往下看,下一篇更精彩】●

最新成考报名

  • 2023年党风廉政建设知识测试题及答案...
  • 2023年党风廉政建设知识测试题及答案十篇
  • 新安全生产法知识竞赛试题库及答案共...
  • 2022党风廉政建设知识测试题及答案集合4篇
  • 2022党风廉政建设知识测试题及答案范...
  • 新安全生产法知识竞赛试题库及答案共...
  • 新安全生产法知识竞赛试题库及答案共...
  • 2022党风廉政建设知识测试题及答案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