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文档 > 试题 >

被压扁的沙子练习题

成考报名   发布时间:01-09    阅读:

被压扁的沙子练习题篇一:泰安市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8课《被压扁的沙子》同步达标练习及答案ABC卷

《阿莫西夫短文两篇》之《被压扁的沙子》达标测评A卷

一、给加点的字注音。

劫难( ) 陨石( ) 追溯( ) 驮( )

二、解释下列词语的含义。

劫难:

追溯:

三、阅读

1961年,一位名叫S.M.斯季绍夫的原苏联科学家发现,如果二氧化硅(即非常纯的沙子)处于超高压的状态,那么它的原子相距很近,从而变得极为致密。一立方英寸被压扁的沙子比一立方英寸普通的沙子要重得多。这种被压扁的沙子因此被称为“斯石英”。

斯石英并不十分稳定,原子之间靠得太近以至于它们又出现相互排斥的趋势,最后又变为普通沙子。然而,由于原子之间结合得极为致密,所以这种反弹变化进行得非常缓慢,从而使斯石英可保持数百万年。

金刚石的形成与此相同。金刚石中的碳原子被挤压得异常紧密,它们同样存在一个向外扩散并且恢复为普通碳的趋势。在通常条件下,这也需要数百万年。 如果你把温度升得足够高,就可使这种变化加快。增温可以增加原子的能量,使它们之间能够相互分离,返回到原始状态。因此,如果在850℃的温度下把斯石英加热30分钟,它将变为普通沙子。(你也可以在真空中对金刚石加热,从而把它恢复到原始碳的状态,但谁愿意这样做呢?)

1.对第一段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斯石英是原苏联科学家斯季绍夫在1961年发现的。

B.斯石英和沙子是二氧化硅。

C.斯石英和沙是由两种不同的原子构成的。

D.斯石英要比沙子重得多。

2.第二段中说“斯石英并不十分稳定”的依据是( )

A.斯石英是沙子组成的。

B.斯石英的原子之间靠得太近。

C.斯石英的原子之间结合得极为致密。D.斯石英原子的相互排斥进行得非常缓慢。

3.第三段中“金刚石的形成与此相同”中的“此”指的是什么?

4.第四段第一句中“如果”能不能换成“只要”?为什么?

5.第四段括号中的话所起的作用是什么?

《阿莫西夫短文两篇》之《被压扁的沙子》达标测评(B卷)

一、根据拼音给多音字组词。

qiào (壳ké(

dàn(弹tán(

二、阅读、 ))))báo薄bóyīng应yìng(((())))

在过去的9年里,科学家们一直对6500万年前恐龙灭绝的一个新观点争论不休,这个问题最终也许会得到解决。

1980年,曾经有报道说,在一个6500万年前形成的沉积物薄层中,发现了稀有金属铱,它的含量异常丰富。一些人认为,这可能是由于一个巨大的小行星或彗星撞击地球的结果。这种撞击也许深入到了地壳内部,引起火山喷发,造成大火和潮汐大浪。许多尘埃进入了平流层中,结果造成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阳光无法抵达地球表面。这也许是导致包括所有恐龙在内的许多地球生物灭绝的原因。

毫无疑问,6500万年前地球上曾有过一次“大灭绝”,发生过一次“大劫难”。然而,并不是所有的科学家都认为这是由巨大撞击引起的。例如,1987年就有人指出,如果地球突然经历了一个火山爆发期,许多火山大致同时喷发,那么也能造成一个足以使生物大量灭绝的巨大灾难。

因此,目前存在两种对立的理论,即“撞击说”和“火山说”。

这不仅仅是一个学术问题,因为我们将来也许还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大灾难(万一哪天某个星体要撞击地球,我们也许会知道如何来避免这种撞击)。我们需要尽可能多地了解这种事件所产生的影响,希望将来一旦面临这种事件,我们可以采取某种应急措施。

1.给加点的字注音。

潮汐( ) 大劫难( ) ..

2.这段文字说明的对象是什么?采用了什么样的说明顺序?

3.给这段文字划分层次,并概括层意。

① ② ③ ④ ⑤

4.②③④段文字说明了造成恐龙灭绝的原因有两条:① ; ② ,

其依据分别是什么?

5.第④段文字中引号的作用是 ,第⑤段文字中括号的作用是什么?

6.第②段文字中加点的“可能”“也许”能否删去?为什么?

7.第③段文字运用了 说明方法,主要是说明 。[来源:Zxxk.Com]

《阿莫西夫短文两篇》之《被压扁的沙子》达标测评(C卷)

一、下列带点词语的拼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褶(zhě)皱 劫(jié)难 B.遗骸(hái) 蟾蜍(yú) ....

C.两栖(qī) 深渊(yuān) ..D.追溯(suó) 衍(yǎn)射 ..

二、被压扁的沙子

1961年,一位名叫S.M.斯季绍夫的前苏联科学家发现,如果二氧化硅(即非常纯的沙子)处于超高压的状态,那么它的原子相距很近,从而变得极为致密。一立方英寸被压扁的沙子比一立方英寸普通的沙子要重得多。这种被压扁的沙子因此被称为“斯石英”。

斯石英并不十分稳定,原子之间靠得太近以至于它们又出现相互排斥的趋势,最后又变为普通沙子。然而,由于原子之间结合得极为致密,所以这种反弹变化进行得非常缓慢,从而使斯石英可保持数百万年。

金刚石的形成与此相同。金刚石中的碳原子被挤压得异常紧密,它们同样存在一个向外扩散并且恢复为普通碳的趋势。在通常条件下,这也需要数百万年。

如果你把温度升得足够高,就可使这种变化加快。增温可以增加原子的能量,使它们之间能够相互分离,返回到原始状态。因此,如果在850 ℃的温度下把斯石英加热30分钟,它将变为普通沙子。(你也可以在真空中对金刚石加热,从而把它恢复到原始碳的状态,但谁愿意这样做呢?)

1.写出下列句子所使用的说明方法。

(1)如果二氧化硅(即非常纯粹的沙子)处于超高压的状态,那么它的原子相距很近,从而变得极为致密。一立方英寸被压扁的沙子比一立方英寸普通的沙子要重得多。这种被压扁的沙子因此被称为“斯石英”。( )

(2)如果在850℃的温度下把斯石英加热30分钟,它将变为普通沙子。( )

2.选段中所说的“普通沙子”和“斯石英”都是由____________构成的。

3.“斯石英”与“金刚石”的形成原因是什么?

4.“斯石英”变为“普通沙子”的速度可以加快,但必须把温度升得足够高,其原因是什么?

【参考答案】

A卷

一、(略)二、(略)三、1.B2.B3.斯石英的原子之间靠得太近。4.能换。因为“增温可以增加原子的能量,加速分离”,这是事实5.补充说明增温可以加速斯石英返回原始状态。

B卷

一(略)二、1.xī jié

2.造成恐龙灭绝的原因 逻辑顺序

3.①‖②③④‖⑤ 层意略

4.①由于巨大的小行星或彗星对地球的撞击 ②地球经历了一个火山爆发期,许多大火山同时喷发造成恐龙灭绝 撞击说 火山说

5.特定称谓 解释说明

6.不能删去。这两个词表示推测,在没有确凿的事实进行科学的说明之前,只能用“可能”、“也许”。

7.举例子 并不是所有的科学家都以为恐龙的灭绝是由巨大撞击引起的

C卷

一、(略)二、1.作诠释 列数字

2.二氧化硅

3.形成原因相同,即由于在超高压状态下,原子相距很近而变得极为致密。

4.因为增温可以增加原子的能量,使它们之间能够相互分离,返回原始状态。

被压扁的沙子练习题篇二:泰安市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8课《被压扁的沙子》同步达标练习及答案ABC卷

《阿莫西夫短文两篇》之《被压扁的沙子》达标测评A卷一、给加点的字注音。劫难( ) 陨石( ) 追溯( ) 驮( )二、解释下列词语的含义。劫难:追溯:三、阅读1961年,一位名叫S.M.斯季绍夫的原苏联科学家发现,如果二氧化硅(即非常纯的沙子)处于超高压的状态,那么它的原子相距很近,从而变得极为致密。一立方英寸被压扁的沙子比一立方英寸普通的沙子要重得多。这种被压扁的沙子因此被称为“斯石英”。斯石英并不十分稳定,原子之间靠得太近以至于它们又出现相互排斥的趋势,最后又变为普通沙子。然而,由于原子之间结合得极为致密,所以这种反弹变化进行得非常缓慢,从而使斯石英可保持数百万年。金刚石的形成与此相同。金刚石中的碳原子被挤压得异常紧密,它们同样存在一个向外扩散并且恢复为普通碳的趋势。在通常条件下,这也需要数百万年。 如果你把温度升得足够高,就可使这种变化加快。增温可以增加原子的能量,使它们之间能够相互分离,返回到原始状态。因此,如果在850℃的温度下把斯石英加热30分钟,它将变为普通沙子。(你也可以在真空中对金刚石加热,从而把它恢复到原始碳的状态,但谁愿意这样做呢?)1.对第一段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斯石英是原苏联科学家斯季绍夫在1961年发现的。B.斯石英和沙子是二氧化硅。C.斯石英和沙是由两种不同的原子构成的。D.斯石英要比沙子重得多。2.第二段中说“斯石英并不十分稳定”的依据是( )A.斯石英是沙子组成的。B.斯石英的原子之间靠得太近。C.斯石英的原子之间结合得极为致密。D.斯石英原子的相互排斥进行得非常缓慢。3.第三段中“金刚石的形成与此相同”中的“此”指的是什么?4.第四段第一句中“如果”能不能换成“只要”?为什么?5.第四段括号中的话所起的作用是什么?《阿莫西夫短文两篇》之《被压扁的沙子》达标测评(B卷)一、根据拼音给多音字组词。

被压扁的沙子练习题篇三:识源】2015七年级语文下册 22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被压扁的沙子》练习 鲁教版五四制

《被压扁的沙子》

一、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1.领yù( ) 2.yǎn( )射

3.二氧化guī( ) 4.排chì( )

二、找出每组字形有误的一项,将序号写入括号

1.( )

A.尘埃 B.至密 C.繁盛 D.熔化

2.( )

A.膨胀 B.陨石 C.流逝 D.砥达

三、给加粗字注音并解释词语

1.天衣无缝( )________________

2.褶皱( )____________________

3.追溯( )____________________

4.劫难( )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指出下列句子的说明方法

1.一立方英寸被压扁的沙子比一立方英寸普通的沙子要重得多。( )

2.例如,在1986年1月,阿根廷南极研究所宣布在詹姆斯罗斯岛发现了一些化石骨骼。( )

3.位于南极中心部位的南极洲是全球的大冰箱,地球上所有冰的十分之九都在南极冰盖。( )

4.因此,目前存在两种对立的理论,即“撞击说”和“火山说”。( )

五、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正确的画“√”,错误的划“×”

1.《被压扁的沙子》一文通过对“被压扁的沙子”的反思,证明外星撞击地球是造成恐龙灭绝的原因。( )

2.南极洲恐龙化石的发现,为大陆漂移学说提供了一个强有力的证据。( )

3.恐龙化石之所以遍布于世界各地,是因为恐龙四处迁移。( )

4.《被压扁的沙子》和《恐龙无处不有》两篇文章都有力地证明了“不同科学领域之间是紧密相连的,在一个科学领域的新发现肯定会对其他领域产生影响”的道理。

( )

六、阅读

(一)

德国科学家魏格纳提出的大陆漂移假说,已被大多数人所接受。那么,大陆为什么会移动呢?科学研究证明,原因在地球的内部。

地球的内部结构分三个圈层:地壳、地幔、地核。地壳的厚度在海洋下约为7.2公里,在陆地大约为40公里。地壳下面是地幔,其厚度大约为2865公里,地幔下面是地

核——2270公里厚的熔铁外核和直径大约为2400公里的内核。内核温度虽高,但压力巨大,所以仍呈现固态。

到目前为此,大部分人仍认为,地球上大陆移动(也称大陆漂移)的原因在于地幔上部产生的热对流,而热源是由地幔中的放射性元素蜕变而产生的。但是最新研究成果却提出了不同的看法。

据美国《科学》杂志报道,美国科学家通过使用金刚石和钻枪模拟地核压力的实验,并用钻石、红宝石、激光束和特殊子弹时铁加压和升温,模拟确定铁在地核压力下的熔点,得出结论认为:地核温度为6880℃,不仅较以前人们认为的2700~3700℃要高几千度,而且较太阳的表层温度5760℃还高。而以前对地核温度的估计,是根据对地幔的熔岩进行温度测量后使用类推法而得出的。新的实验说明,形成被称作大陆漂移或板块构造的地表滑动的热源是地核,而不是地核上面的地幔。这就是说,使大陆移动并产生地震和火山爆发的动力来源于地核。这给我们研究地球运动的规律提供了新的线索。

新计算的地核温度说明,地幔和外核的中间地带的作用就像一个压力锅,它使绝大部分地核热量不能释放出来,但却又允许少量热量溢出,使地幔在称作热对流的过程中缓慢沸腾,在沸腾时热岩石上升,冷岩石下沉,从而引起地壳的运动,造成大陆移动并产生地震和火山的爆发。也就是说,地球上大陆移动的原因是由于整个地幔的对流。新计算出的地核温度还说明,这个高温不可能由放射性元素蜕变而产生,而是46亿年前地球形成时由气体、尘埃和大块物质的碰撞而产生的,这些物质组成了早期的太阳系。

1.给下列加粗字注音并解词。

地幔( ):

地核( ):

蜕变( ):

2.美国科学家在测定地核的温度时,为什么选用铁来进行实验?

3.“大陆移动”、“大陆漂移”在第四段中还有一种说法,是什么?

4.第五段中画线的词“沸腾”,通常是指液体达到一定温度时急剧转化为气体的现象,在本文中特指什么现象?

5.对地核温度的断定,文中有两个数据,一个是2700~3700℃,一个是6880℃,哪一个可信度高?为什么?

6.关于大陆移动的原因,新的研究成果和目前的理论有许多不同之处,下面几项理论不存在争议的一项是

( )

A.只有地幔上部才有热对流。

B.使大陆移动并产生地震和火山爆发的动力来源于地核。

C.地核的高温不可能由放射性元素蜕变而产生。

D.地核的内核温度虽高,但压力巨大,所以仍呈固态。

7.本文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参考答案:

一、1.域 2.衍 3.硅 4.斥

二、1.B 2.D

三、1.fèng;比喻事物完善周密,找不出什么毛病。 2.zhě zhòu;由于地壳运动,岩层受到挤压而形成的弯曲。 3.sù;逆流而上,向江河发源处走,比喻探索事物的由来。 4.jié;灾难;灾祸。

四、1.作比较 2.举例子 3.打比方 4.分类别

五、1.√ 2.√ 3.× 4.√

六、(一)1.màn,地球内部介于地壳和地核之间的部分。hé,地球的中心部分。tuì,发生质变。 2.美国科学家在测定地核的温度时,之所以选用铁来进行实验,是因为地核的外核是熔铁。 3.“板块构造的地表滑动”。 4.在本文中特指在地幔热对流过程中热岩石上升、冷岩石下沉的现象。 5.后者可信;因为前者是用类推法估计的,后者是用模拟实验得出的。 6.D 7.本文运用的说明方法有列数字、引资料、打比方。

被压扁的沙子练习题篇四:人教版语文八上《恐龙无处不在》《被压扁的沙子》word基础训练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评估测试

1.根据拼音给多音字组词。

qiào ()壳ké()báo()薄bó()

dàn()yīng()弹应tán()yìng() 2.下列带点词语的拼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褶(zhě)皱 劫(jié)难 B.遗骸(hái) 蟾蜍(yú)

C.两栖(qī) 深渊(yuān) D.追溯(suó) 衍(yǎn)射

3.下列词语有错误的一项是

( )

A.流逝时间流逝 流失 水土流失

B.熔化岩石熔化 融化 冰雪融化

C.导致导致失败 倒置 本末倒置

D.漂移大陆漂移 飘逸 白云飘逸

4.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

所有陆地________都处在热带和温带环境内,所以恐龙可以在泛大陆的不同地区舒适的生活。在过去的9年里,科学家们________对6500万年前恐龙灭绝的一个新观点争论不休。如果你把温度升得足够高,就________使这种变化加快。似乎可以肯定地说,斯石英也________出现在压力极高的地壳深处。

A.似乎常常 可 肯定

B.似乎一直 可 应该

C.几乎常常 可能 应该

D.几乎一直 可能 肯定

5.把下列句子压缩到最简形式。

①任何由火山携带而来的斯石英都被转化为普通的二氧化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板块构造”理论很快为地质界几乎所有的问题提供了答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说说带点词语在句子表达中的作用。

①这些古老的爬行动物在南极的出现,说明恐龙确实遍布于世界各地。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许多尘埃进入了平流层中,结果造成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阳光无法抵达地球表面。这也许是导致包括所有恐龙在内的许多地球生物灭绝的原因。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语段点将

1961年,一位名叫S.M.斯季绍夫的原苏联科学家发现,如果二氧化硅(即非常纯的沙子)处于超高压的状态,那么它的原子相距很近,

从而变得极为致密。一立方英寸被压扁的沙子比一立方英寸普通的沙子要重得多。这种被压扁的沙子因此被称为“斯石英”。

斯石英并不十分稳定,原子之间靠得太近以至于它们又出现相互排斥的趋势,最后又变为普通沙子。然而,由于原子之间结合得极为致密,所以这种反弹变化进行得非常缓慢,从而使斯石英可保持数百万年。

金刚石的形成与此相同。金刚石中的碳原子被挤压得异常紧密,它们同样存在一个向外扩散并且恢复为普通碳的趋势。在通常条件下,这也需要数百万年。

如果你把温度升得足够高,就可使这种变化加快。增温可以增加原子的能量,使它们之间能够相互分离,返回到原始状态。因此,如果在850℃的温度下把斯石英加热30分钟,它将变为普通沙子。(你也可以在真空中对金刚石加热,从而把它恢复到原始碳的状态,但谁愿意这样做呢?)

1.对第一段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

A.斯石英是原苏联科学家斯季绍夫在1961年发现的。

B.斯石英和沙子是二氧化硅。

C.斯石英和沙是由两种不同的原子构成的。

D.斯石英要比沙子重得多。

2.第二段中说“斯石英并不十分稳定”的依据是

( )

A.斯石英是沙子组成的。

B.斯石英的原子之间靠得太近。

C.斯石英的原子之间结合得极为致密。D.斯石英原子的相互排斥进行得非常缓慢。

3.第三段中“金刚石的形成与此相同”中的“此”指的是

( )

A.金刚石中的碳原子被挤压得异常紧密。

B.金刚石和斯石英同样存在一个向外扩散恢复原貌的趋势。

C.斯石英的原子之间靠得太近。

D.斯石英的原子出现相互排斥的趋势。

4.第四段第一句中“如果”能不能换成“只要”?为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第四段括号中的话所起的作用是

( )

A.说明金刚石是由碳构成的。

B.说明金刚石的珍贵,变成碳太可惜了。

C.补充说明增温可以加速斯石英返回原始状态。

D.补充说明金刚石可以分解成碳,而斯石英只能分解成沙子。

(二)迁移过关

①大颅榄是一种稀有树木,树高30米,寿命300年。大颅榄木质坚硬,树姿秀美,既可作建筑用材,也可作绿化树木。但这种树全世界只有毛里求斯有,就是在毛里求斯也不多,一共才13棵。这种树虽然也结果实,果实里也有种子,但在自然条件下却看不到它发芽;人工精心培

育,也依然未能使其发芽成苗。这13棵树现在的年龄已达300岁,可说是进入暮年了。如果它们寿终正寝,地球上就永远不会有大颅榄了。

②自然界不可能有不发芽的种子。大颅榄能结子却不发芽,那么这13棵树又从何而来呢?这个谜使科学家很伤脑筋。

③美国生态学家坦普尔偶然发现,毛里求斯的特有动物渡渡鸟的最后灭绝是1681年,离现在300多年,而这13棵树的年龄也是300多岁,两者之间会有什么联系呢?后来在毛里求斯又发现了渡渡鸟的残骸,残骸里有大颅榄的种子,可见渡渡鸟喜欢吃这种树的种子。看来大颅榄与渡渡鸟确实有着某种联系。

④坦普尔认为,渡渡鸟的灭绝是大颅榄目前濒于灭绝的原因。坦普尔发现,大颅榄的种子厚实坚硬。进行耐压实验,在590公斤的压力下还不破裂;而山核桃果实在50公斤的压力下就会破裂。种子外壳太厚太硬,种子不能吸收水分,胚芽不能冲破硬壳,当然就不能萌发成苗。渡渡鸟的砂囊有极强的消化能力,它像一只白磨机,把大颅榄的种子外壳磨薄,使种子容易发芽。大颅榄正是靠渡渡鸟对种子的加工才得以传宗接代。渡渡鸟灭绝后,大颅榄种子没有了磨薄处理者,因此就不能萌发了。正是这个原因,使大颅榄树越来越少,几乎到了灭绝的边缘。

⑤坦普尔后来进一步用实验证实了自己的猜想。

1.找出第①段中与“这种树全世界只有毛里求斯有,就是毛里求斯也不多,一共才13棵”相照应的一个词________。

2.让生态学家觉得大颅榄与渡渡鸟确实有某种联系的根据是什么?

(1)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

3.对大颅榄树“几乎到了灭绝的边缘”的原因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

A.大颅榄树的种子外壳太厚太硬。

B.大颅榄树的种子不能吸取水分,自身无法发芽。

C.大颅榄树的种子发芽成活率很低。

D.能将大颅榄树的种子磨薄使其发芽的渡渡鸟灭绝了。

4.第④段运用了多种说明方法,请写出其中的两种。

(1)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

答案:1.略 2.A 3.D 4.B 5.①斯石英被转化为二氧化硅 ②“板块构造”理论提供了答案 6.①“确实”是副词,有“的确”、“实在”的意思,表示情况完全符合实际,用在这个句中,肯定了恐龙在世界各地都存在 ②“也许”是副词,有“或者”、“可能”的意思。用在这个句子里表示对恐龙灭绝的这种原因只是一种猜测,而不是结论,使表达极有分寸

(一)1.B 2.B 3.C 4.能换。因为“增温可以增加原子的能量,加速分离”,这是事实 5.C

(二)1.稀有 2.(1)渡渡鸟从最后灭绝到现在的时间与13棵树树龄相同 (2)渡渡鸟残骸里有大颅榄的种子 3.C 4.列数字 打比方 作比较等(只写出两种即可)

被压扁的沙子练习题篇五:18.《阿西莫夫短文两篇》研讨与练习【课后练习题】

18.《阿西莫夫短文两篇》研讨与练习【课后练习题】 一、这两篇短文都谈到了恐龙的灭绝,但选用的材料不同,所说明的主要问题也不同。试结合课文做具体分析。

这两篇短文都谈到了恐龙的灭绝,第一篇短文谈到恐龙的化石无处不在,是为了证明另一科学理论(“板块构造”理论)的正确;而在第二篇中,恐龙的灭绝则成为探讨的主题,“被压扁的沙子”则成了证据。

二、下列语句是作者在行文中放在括号里的补充说明文字,试结合上下文,说说它们各自的作用。

1.如果看一张地图,并假定把非洲和南美洲拼合在一起,你就会看到它们拼合得多么天衣无缝。

2.万一哪天某个星体要撞击地球,我们也许会知道如何来避免这种撞击。 3即非常纯的沙子。

4你也可以在真空中对金刚石加热,从而把它恢复到原始碳的状态,但谁愿意这样做呢?

第1题,这一句补充说明了大陆漂移学说的一个最显而易见的证据,即南美洲与非洲海岸线惊人的吻合,这不是能用巧合来解释的,只能说明它们原来在一起。

第2题,这是俏皮话,但也并非无稽之谈。星体撞击地球虽然极为罕见,但在地球的历史上确实发生过。作者做这样的假设,意在强调天文学研究的现实意义。

第3题,这一句话是对“二氧化硅”的解释,一方面指出“二氧化硅”即沙子的学名,另一方面也强调只有非常纯的沙子才能称得上是“二氧化硅”,一般的沙子都含有杂质。 第4题,这一句话是以金刚石经过高温加热可以变为普通的碳,类比斯石英经过高温加热可以变为普通的沙子。也许没有人会在意斯石英的还原问题,但没有人会愿意把金刚石变为碳,因为金刚石太名贵了。作者随笔幽默了一下,也表现了作者思维的活跃。

三、“不同科学领域之间是紧密相连的。在一个科学领域的新发现肯定会对其他领域产生影响。”这段话对你有何启发?你能从自己的学习或生活经验中举一二例来阐述这一观点吗?

设置本题意在让学生在学习时与自己平时的阅读积累和生活经验联系起来,让学生学有所得,学而有悟;同时借此培养学生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想问题的思维方法。

被压扁的沙子练习题篇六:八上语文第四单元练习

被压扁的沙子练习题篇七:2015秋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 18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同步练习 新人教版

18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

1.主题解说

《恐龙无处不在》:本文依据在南极发现恐龙化石的事实,佐证了大陆漂移假说,说明不同领域的科学发现可以互相启发,从而发现新的论据或得出新的结论。

《被压扁的沙子》:本文通过“被压扁的沙子”反思、证明外星撞击导致恐龙灭绝,表明不同的科学领域之间是紧密相连的。

2.重点突破

(1)从说明的角度、行文的思路以及在探索奥秘过程中思考问题的方式等方面说说两篇短文有哪些异同点。

提示一:从说明的角度来说,两文都选用了“恐龙”这个人们普遍关注的话题,不同点是:《恐龙无处不在》是从恐龙化石遍布全球的角度来谈大陆板块的移动;《被压扁的沙子》是从探寻恐龙灭绝原因的角度推断地球可能曾受到撞击。

提示二:从行文思路来看,两文都是先提出问题,然后作出假设,经过推理论证之后,得出结论。不同点是:第一篇短文是由一个问题引出了另一个问题;第二篇短文是先提出两个假设,然后通过论证否定了其中一个。

提示三:从探索奥秘过程中的思考问题方式来看,两文都体现出多角度、跨学科地思考、分析问题的思维特征。不同点是:《恐龙无处不在》从恐龙谈到大陆漂移学说,涉及生物学和地质学方面的知识;《被压扁的沙子》从斯石英谈到恐龙灭绝,涉及化学、地理学、天文学和生物学知识。

(2)在《被压扁的沙子》中,对于6500万年前恐龙灭绝的原因,科学界存在着两种对立的理论:“撞击说”和“火山说”。它们各自的依据是什么?

提示:“撞击说”的依据:在一个6500万年前形成的沉积物薄层中,发现了稀有金属铱,它的含量异常丰富。一些人由此推测,这可能是由于一个巨大的小行星或彗星撞击地球的结果。

“火山说”的依据:如果地球突然经历了一个火山爆发期,许多火山大致同时喷发,那么也能造成一个足以使生物大量灭绝的巨大灾难。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遗骸( ) 褶皱( ) 劫难( ) ...

追溯( ) 潮汐( ) 压扁( ) ...

2.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语。

(1)如果看一张地图,并假定把非洲和南美洲拼合在一起,你就会看到它们拼合得多么天衣..无缝。 ..

(2)“板块构造”理论很快为地质界几乎所有的问题提供了答案,如火山、地震、岛屿链、海洋深渊等等,这些在以前一直是不解之谜。 ....

(3)南极洲恐龙化石的发现,为支持地壳在进行缓慢但又不可抗拒的运动这一理论提供了另....

一个强有力的证据。

(4)增温可以增加原子的能量,使它们之间能够相互分离,返回到原始状态。 ....

3.辨析近义词,然后选择合适的词填空。

(1)是大陆在( )而不是恐龙自己在( )。(迁移 漂移)

(2)这个泛大陆存在了数百万年以后,又开始显示出( )的迹象。大约在两亿年前,泛大陆( )成四部分。(破裂 分裂)

(3)大约经历了一亿年,气候逐渐变冷,植物慢慢越来越( ),动物的种类和数量也大量( )。(稀少 减少)

4.分析下列加点词是如何体现说明文语言特点的。

(1)“板块构造”理论很快为地质界几乎所有的问题提供了答案。 ....

(2)所有陆地似乎都处在热带和温带环境内。 ..

5.请你仿照前面的句子续写句子,表达你对科学的理解。 科学是美丽的,它是开在人类心灵之野的一朵玫瑰,是闪在广袤宇宙的一颗明星,是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提炼下面这段文字的主要信息。

前不久美国科学家发现了一个生活在大约3.75亿年前的远古生物,它竟然有双重身份——既是鱼,又是四足脊椎动物,是罕见的远古时代的“美人鱼”。远古“美人鱼”的发现,再一次有力地支持了达尔文的进化论。考古学家先前已经证实,早在3.85亿年前,有些鱼就开始在浅水中尝试“走路”,而在陆地生活的含趾四肢鱼在3.65亿年前甚至 更早也已经存在了,但在这中间的2 000万年间,迄今没有发现从鱼类到陆生脊椎动物的过渡类型的鱼。如今远古“美人鱼”的现身,恰恰填补了这个空白,说明包括人类在内的四足脊椎动物的祖先,就是从海里上岸的,达尔文的进化论没有错。

(选自《科学之谜》,有改动)

(龙东中考)

凶手WiFi

①近日,一群来自丹麦的女学生用水芹种子进行实验,得出了惊人的发现:WiFi信号可能会损害健康。

②由于学校没有监测大脑活动的设备,女孩们选择了水芹种子作为研究对象。她们将12个装有水芹种子的盘子平分为两组,其中一组放在没有任何WiFi信号的房间里;另一组则放在两台运行中的无线路由器旁边。十二天的时间里,覆盖有WiFi的房间内,大多数种子变成了褐色,然后死亡。而另一间房里的种子则正常生长。

③虽然有人认为,种子之所以在覆盖有WiFi的房间中死掉,可能是路由器散热所致。但此项实验结果还是加剧了人们对WiFi辐射的恐惧感,有些家长和教师们要求校园内禁止

安置无线路由器。

④与此同时,实验也得到了荷兰研究者的力挺。三年前,荷兰的科学家选用白蜡树作为研究对象,他们将这些树木分别放在距六个辐射源0.5米处的位置,辐射源的频段介于2412赫兹到2472赫兹,功率为100毫瓦——和无线路由器相似。靠近辐射源种植的树木,树叶上出现了“具有类似铅光泽”的物质,导致叶片的上下表皮死亡,最终掉落。

⑤但是,美国的一些研究者对这些研究成果表示怀疑,他们认为,由于WiFi采用的是低强度的无线电波传输信号,其威力只是微波的十万分之一。在一间覆盖WiFi的屋子里待上一年,受到的辐射量仅相当于用手机进行20分钟通话。

⑥不过需要提醒的是,如果WiFi使用不正确,也极可能对人体造成伤害。那么,作为普通用户,在使用无线路由器时应该注意什么呢?

⑦首先,人体接受的辐射量跟频率有关,频率越高,伤害越大。因此,家中没有必要使用功率过大的无线路由器。

⑧其次,辐射危害大小还跟距离有关,距离越远,危害越小。如果家中有孕妇、小孩、老人或免疫力低下者,最好让无线路由器与他们的活动范围保持较远的距离。

⑨第三,最好不要将WiFi设备放置在卧室内,尤其是放在床边。如果不使用WiFi,最好将无线路由器关闭,以降低不必要的风险。

⑩还有,别在腿上使用笔记本电脑,最好将电脑放在桌子或托架上。

7.人们在使用WiFi时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8.第②段使用了哪两种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9.第⑥段中加点的“极”字能否删去?为什么?

10.信息化时代的今天,手机、电脑、WiFi走进了千家万户,将来还会有更先进的电子产品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你如何看待这一现象?

中考优秀作文片段集锦

雨,静静地下着,像一位忧郁的天使,背着一对洁白的羽翼,降临到人间。幼小的我总以为那是天在哭泣,不知道我怎么会冒出那么悲观的想法,但我还是固执地认定那一定是天空的眼泪。雨还是那样静静地下,静得让人有点害怕,我突然间有点茫然,不知道自己身处何方,是人间,还是天堂?我努力想挣开身上的枷锁,想认清自己的方向,但是,我无能为力,我永远也挣脱不了它的束缚。

有时我会想:雨水,会使人忘记一切吗?它多像忘情水啊,因为,它起源于人类最清澈的心灵。

(《天空的眼泪》)

【参考答案】

1.hái zhě jié sù xī biǎn

2.(1)比喻事物没有一点破绽或者漏洞。(2)无法解决的疑难问题。(3)不能够抵挡住, 抵挡不住。(4)事物最初的生存状态。

3.(1)漂移 迁移(2)破裂 分裂(3)稀少 减少

4.(1)“几乎所有”既说明了板块学说解释了绝大多数地质现象,具有重要意义,又没有将科学问题绝对化,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科学性、严密性。

(2)“似乎”一方面说明恐龙生活的时期,泛大陆的不同地区大都比较暖和,为恐龙生存提供了条件,另一方面也留有余地,并没有否认全球环境的多样性。

5.亮在黑暗征途中的一座灯塔 点燃人类智慧的一束火花

6.3.75亿年前的远古“美人鱼”的发现,说明包括人类在内的四足脊椎动物的祖先就是从海里上岸的,再次有力地支持了达尔文的进化论(或证明达尔文的进化论没有错)。

7.①家中没有必要使用功率过大的无线路由器。②最好让无线路由器与人们的活动范围保持较远的距离。③不要将WiFi设备放置在卧室内和床边。如不使用WiFi,最好将其关闭。④别在腿上使用笔记本电脑。

8.举例子、作比较。真实具体地说明了WiFi信号可能会损害健康。

9.不能,“极”是表程度的词语,强调可能性大,说明如果WiFi使用不正确,很容易对人体造成伤害。去掉后不能起到突出强调作用,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10.示例一:希望更先进的电子产品是绿色的、环保的,这样,在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会给人们的身心带来健康与愉悦。示例二:更先进的电子产品的出现,会使更多的人沉迷于电子产品,没有更多的时间与人沟通、亲近大自然,这样会给人们的健康带来不利。

被压扁的沙子练习题篇八:初三级第三次语文综合测试试题

初三级第三次语文综合测试试题

第一部分 语言积累与运用

一、语文知识(6小题,共19 分)

1、指出加横线的注音不全对的一项:( )(3分)

A è ) zǎn ) qiǎnɡ bǎo )

Bxiè dú) sù ) chēn)

C、存恤( xù ) 怔怔(zhènɡ) 解元 ( jiè )

Dyùn ) jí ) tiān)

2、选择书写有误的一项:( )(3分)

A、骇人听闻 漠不关心 甜言蜜语 功名利禄

B、有名无实 万世景仰 置之度外 不能自已

C、百感交急 孜孜不倦 欣欣向荣 投机取巧

D、斤斤计较 滔滔不绝 临危不惧 川流不息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 分)

A、夏天的西藏,是令人心驰神往的季节。

B、在党中央的领导下,各疫区防治“非典”工作得到了有效落实。

C、到今天为止,各地支援灾区的物资已经基本上完全到位了。

D、班委会上,大家认真讨论并听取了班长递交的关于美化教室和方案。

4、填入横线上最为恰当的一句是( )(3 分)

要激发深层次的阅读动机,必须着力培养自己的阅读习惯,每天

再忙也要读书,哪怕读几页也好, , 这一定能在深层次上提高每次具体阅读的效率。

A、让自己的知识不断积累

B、使阅读成为自然而然的事情

C、把阅读当做吃饭一样重要的事情去做

D、把阅读当做每天必须的生命内容

5、某旅游景点有一则告示:(3 分)

除了你的脚印 什么都别留下

除了你的记忆力 什么都别带走

这则告示的主要意思是什么?它写得好不好?请谈谈你的看法和

理由。

6、“风暴使树木深深扎根”这句话不仅说明一种自然现象,更蕴涵着一

个深刻的道理,请回答下面的问题。(4分)

(1)请说出这句话所包含的人生道理。

(2)请举一个生活中的实例来证明这个道理

二、古诗文(2小题,共15分)

7、古诗文默写(10分)

(1)根据初中课文,下面古诗文默写正确的两项是( )(4分)

A、今我何功德,曾不是农桑。

B、今夜遍知天气暖,虫声新透绿窗沙。

C、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

D、酒困路长唯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

E、骊山四顾,阿房一炬,当时奢侈今何处?

F、官船来往乱如麻,全杖你抬声价。

(2)根据初中课文,给下面古诗文补写上句或下句。(六题只选四题

作答)(4分)

①、浊酒一杯家万里,。(范仲淹《渔家

傲 秋思》)

②、了却君王天下事,(辛弃疾《破阵

子》)

。(李清照《醉

花阴》)

④、驿外断桥边,。(陆游《卜算子 咏梅》)

⑤、因思杜陵梦,。(温庭筠《商山早行》)

⑥、,欲语泪先流。(李清照《武陵春》)

(3)根据语境,在横线上填入古诗词名句。(①为必答题,2分;②

为加分题,2分。但加分后第7小题不能超过10分)

①《出师表》中概括诸葛亮与先帝患难与共,创业艰难,又表达

他效忠先帝的心愿的句子是 。

②《陈涉世家》中表现陈涉远大志向的两句名言分别是

“ ”与“ ”。

8、解释下面文言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5分)

(1)将军身被坚执锐。(《陈涉世家》) .

(2)王侯将相宁有种乎?(《陈涉世家》) .

(3)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唐雎不辱使..

命》)

(4)欲信大义于天下。(《隆中对》) .

(5)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出师表》) ..

第二部分 阅读与鉴赏

三、古诗文(3小题,共16分)

阅读下面文言,按要求回答9~10题(9分)。

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因屏人曰:“汉室倾颓,奸臣窃命,

主上蒙尘。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獗,

至于今日。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

亮答曰:“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曹操比于

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

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

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

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

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

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

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

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

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

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

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先主曰:“善!”于是与亮情好日密。

9、解释下面加点词的意思(4分)

(1)此殆天所以资将军( ) .

(2)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 ) .

(3)利尽南海( ) .

(4)抑亦人谋也( ) .

10、翻译和理解(7分)

(1)翻译“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3分)

(2)诸葛亮的主要对策是什么?(2分)

(3)在诸葛亮的对策里,对不同的对象采取的对策不同。说说对

下列对象采取的对策分别是什么?(用原文回答)(2分)

①曹操: ②诸戎、夷越:

11、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后面的问题。(5分)

江城子 密州出猎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

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

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1)这首词是苏轼因反对王安石变法,请求外调,任密州太守时与同官

会猎后所作的抒怀。全词共两阙,请分别用两个字来概括各自大意(2

分)

上阙: 下阙:

(2)请从下面两个问题中选择一个作答(3分)

①“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一句有什么含义?

②“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一句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

四、现代文(11小题,共40分)

课内文段阅读

“自欺”也并非现在的新东西,现在只不过日见其明显,笼罩了一切罢了。然而,在这笼罩之下,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

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拚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这一类的人们,就是现在也何尝少呢?他们有确信,不自欺;他们在前仆后继的战斗,不过一面总在被摧残,被抹杀,消灭于黑暗中,不能为大家所知道罢了。说中国人失掉了自信力,用以指一部分人则可,倘若加于全体,那简直是诬蔑。

要论中国人,必须不被搽在表面的自欺欺人的脂粉所诓骗,却看看他的筋骨和脊梁。自信力的有无,状元宰相的文章是不足为据的,要自己去看地底下。

12、这段文字的论点是什么?(3分)

13、作者用来证明论点的论据有哪些?(3分)

14、文末一段用了一连串的比喻或隐晦语,请分别指出下列词语在文中的含义。(2分)

筋骨和脊梁: 状元宰相:

15、加点的词分别表达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A、讽刺 B、赞颂 C、自豪 D、愤慨

(1)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 ( ) ....

(2)所谓“正史”( ) ..

(3)他们在前仆后继的战斗( ) ....

(4)那简直是诬蔑( ) ..

阅读下面文段

被压扁的沙子

被压扁的沙子练习题篇九:八年级语文(上)第三次月考测试题

八年级语文(上)第三次月考测试题 亲爱的同学们:又到了收获的季节,将累累的硕果记录在这张试卷上吧,你会惊奇地发现你有多 (共21分) .下列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组 ( )(2分) 、蹒跚(pán) 愧怍(zuò ) 吊唁(yàn) 罄竹难书(qìnɡ) ....、嶙峋(xún) 两栖(xī) 老妪(yù ) 风雪载途(zài) ....、荒谬(miù) 仄歪(zâ) 阻遏(yâ) 毛骨悚然(sǒnɡ) ....、尴尬(ɡān) 潮汐(xī) 伧俗(chānɡ)在劫难逃(jiã) ....、下列名组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2分) 、鞠躬 遗骸 锐不可挡 张皇失措 、狼藉 烦躁 荡然无存 消声匿迹 、轩榭 藩篱 惟妙惟肖 因地制宜 、归咎 喷嚏 铸剑为犁 穿流不息 、对下列句子所用的说明方法判断有误的一 ( )(2分) .岩层的年龄为6 500万年,因此可以追溯到恐龙灭绝的年代。(列数字) B.例如,在1986年1月,阿根廷南极研究所宣布在詹姆斯罗斯岛发现了一些化石骨骼。 (举) C.位于南极中心部位的南极洲是全球的大冰箱,地球上所有冰的十分之九都在南极冰盖。(列数字、) D.一立方英寸被压扁的沙子比一立方英寸普通的沙子要重得多。这种被压扁的沙子因此被称为“斯(列数字、作诠释) 、古诗文默写。(11分) 1)阅读诗歌就是感悟诗人的私人情感。秋日里,王绩在“树树皆秋色,________________”中流_________________,北风江上寒”中勾起乘船返乡的念头;梅尧_______________”抒写山行的勃勃兴致;刘禹锡在“_________________,便引 2)欲济无舟楫, 。 3)挥手自兹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铁马冰河入梦来。 5)、李白《渡荆门送别》中 , ,

6)被曹雪芹写入《红楼梦》,以香菱之口加以赞叹的是王维《使至塞上》中的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亲近名著。(6分)

为了让同学们更好地把握“课标”要求阅读的课外名著,学校开展了“话说名著人物”征答活动。下面是本次活动中的3道题,相信你一定能完成。(《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朝花夕拾》、《骆驼祥子》) (1)你最喜欢的名著中的人物是 ,来自《 》。作者

是 。(2分)

(2)请用简要话概括这个人物的性格特征(2分)

答: 。

(3)他或(她)做的哪些或哪件事最让你佩服?请简要说说。(30字左右,2分)

答:

二、综合性学习 莲文化探胜 (6分)

6、莲有哪些美称?写三个。

7、与莲有关的诗句有哪些?写三个。

8、某班举行辩论会,正方观点是:“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反方观点是:“近墨者未必黑。”并举莲

三、阅读题(31分)

(一)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6题。(11分)

妇孺皆知。其飞行速度每小时可达120公里,堪称是鸟类大家庭中最善于飞翔的成员之一。:它们一会儿像箭一样贴墙飞行,一会儿又垂直地直冲云天;它们能够倏忽来个180°大转弯,

燕子老是在飞,似乎它们永不感到疲倦。可是有谁能想到这是它们自身的弱点造成的。燕子有两只

燕子是一种勤劳的鸟。筑巢“娶妻生子”,抚养孩子,整天忙得不亦乐乎。燕子又是个捕虫能手。8000多只虫,除供自己所需外,大部分都用来喂养它们那些似乎永远也填不饱 而是成群结队地穿过这些隧道,向目的地前进,从而节约了飞行的时间和自己的精力。 、认真阅读全文,用下定义的方法概括“燕子”的特(连同标点不超过20字) 、第一段空白处与上下文衔接得最好的一句是( )(2分) .燕子又具有高超的飞行本领B.燕子又具有高超的飞行特技 .燕子又具有高超的飞翔技能D.燕子还具有高超的飞翔技巧 、选文的说明顺序是逻辑顺序中的由______到________。(1分) 、说明文语言要求准备、周密。第一段加粗的“之一”能否去掉?为什么?(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13在文中画出一处描写的文字,并简要说明它在文中的表达作用。(2分)

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14、保护环境,人人有责。(1)为强化人们的环保意识,请以“水、空气、森林、动物保护”为对象拟两条环保标语。例:污染空气,等于慢性自杀。(2分)

(二)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6题。(15分)

洁白的手帕

老太太躺在急诊室床上,我才醒悟:上了当!我怎么会被那姑娘骗了?雨中,她拦住我,苍白俊秀的脸上,一双眼睛惊恐地张大着。长睫上挂着晶亮的东西——其实是雨滴!“你瞧,怎么办哪?”我这才发现,街上一动不动卧着个白发老人。“她是你的什么人?”“我也是过路的。”“车撞的?”“唉„„”我毅然做老人和少女的保护神了,在马路中央拦汽车。一辆,又一辆,无情的司机只留给我满身满脸的泥水泥浆。她递给我雪白的一块手绢,我真为她的善良动心!又一辆吉普车驶来,停住,好心的解放军,帮我们把老太太抬上车„„

好个调包计:准是她撞倒了老人,却让我送医院。咳!傻小子!你怎么就不长心眼儿?开车前的一刹那,我问:“你不上车?”“挤不下了。再说,我的自行车„„喏,雨衣给我。”得,裹在老人身上的雨衣也给了她。我只剩下那块手帕,是——紫罗兰香水味儿。

“你妈妈醒了!”护士惊喜地把我推到老人跟前。谢天谢地,把我当成她儿子了!老人失血的嘴唇抖动着,好不容易才猜出她的话:“我发烧,儿子媳妇都不管我,我自个儿来医院,没想,半路上晕倒了„„” 我的心在颤抖,尽着一个路旁捡来的“儿子”能尽的孝心。这时,送我们的解放军返回了:“差点忙忘了。您上车时,姑娘留下个钱包。她是您什么人?女儿?”

老人眼角流出滚烫的泪。她多大福分,捡了个“儿子”,又拾了一个“女儿”。我在医院又耽搁了一些时候,等到出院时,天已亮了,雨还在下。我的心很沉重:因为世上有丑恶存在,就该怀疑美好的东西吗?我想起了那个姑娘,可惜不会再见她了,见了也认不出那苍白的脸,挂着晶莹泪珠的长睫„„

正想着,一抬头——天哪!雨中出现了一个身影,车子骑得那样快,又咔嚓一声停在了我面前:“让您受累了,我赶着上了个夜班,提前请假来了,那老太太„„?”

我毅然转回身,陪同她走进了医院。

15标题中“洁白”是双关语,既指手绢雪白洁净,又指_____ _(2分)

16、文中写“我的心在颤抖”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 _。(2分)

17前两段的叙述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1分)

„„„„„„„„线„„„„„„„„„„„„„„„„„ 姓名________________ 18、本文在写法上的主要特点是_____________ __。(2分) 19、概括这篇短文的主旨:_ __________ _ (3分) (三)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第7-11题。(10分) 【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乙】宋人或得玉,献诸子罕①。子罕弗受。献玉者曰:"以示玉人②,玉人以为宝也,故敢献之。"子罕曰:"我以不贪为宝,尔以玉为宝。若以与我,皆丧宝也。不若人有其宝。" [注]①子罕:人名,春秋时官员。 ②玉人:琢玉的工匠。

2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2分)

①濯清涟而不妖 ( ) .

②宋人或得玉,献诸子罕 ( ) .

21.先用"/"标出下列句子的诵读节奏,然后说说该句的意思。

可 远 观 而 不 可 亵 玩 焉。(2分)

意思: 。

22.甲文中赞美莲花高洁、质朴的名句是 ,乙文中揭示子罕和献宝人不同生活态度的句子是 。(2分)

23.甲、乙两文主题相近,反映周敦颐和子罕共同的生活态度: 。但两文写法不同,甲文运用 来体现作者的为人准则,乙文则通过对话描写来刻画人物性格。(2分)

三、作文(40分)

同学们正处在独立人格形成的时期,都希望受人尊重,也学着尊重别人。尊重很容易做到,得到帮助时道声谢,妨碍别人时道句歉;为演出的成功鼓掌,为同学的进步喝彩;一句问候,一声再见„„尊重也容易被忽视:遭人冷落,被人揭短;恶语触怒他人,讥讽同学弱点„„总之,尊重别人是一种美德,受人尊重是一种幸福。

请以“尊重”为话题,结合社会、学校、家庭生活,写一篇文章,立意自定,题目自拟,不少于600字。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

被压扁的沙子练习题篇十:八年级语文(上)第三次月考测试题

八年级语文(上)第三次月考测试题

亲爱的同学们:又到了收获的季节,将累累的硕果记录在这张试卷上吧,学习自信,见解独特,想像丰富……赶快动起笔来,

(共21分) .下列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组 ( )(2分)

、蹒跚(p

、嶙峋.án) 愧怍(zuò ) 吊唁(yàn) 罄竹难书(qìnɡ) (xún) 两栖.(xī) 老妪.(yù ) 风雪载.途(zà、荒谬.(miù) 仄歪(.zâ) 阻遏.(yâ) 毛骨悚.i)

然(s

、尴.尬(ɡā.n) 潮汐.

.(xī) 伧.俗(.chānɡ)在劫.难逃(.ǒnɡ)

jiã)

、下列名组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2分)

、鞠躬 遗骸 锐不可挡 张皇失措

、狼藉 烦躁 荡然无存 消声匿迹

、轩榭 藩篱 惟妙惟肖 因地制宜 、归咎 喷嚏 铸剑为犁 穿流不息 、对下列句子所用的说明方法判断有误的一 ( )(2分)

.岩层的年龄为6 500万年,因此可以追溯到恐龙灭绝的年代。(列数字)

B.例如,在1986年1月,阿根廷南极研究所宣布在詹姆斯罗斯岛发现了一

(举例子)

C.位于南极中心部位的南极洲是全球的大冰箱,地球上所有冰的十分之九(列数字、打比方)

D.一立方英寸被压扁的沙子比一立方英寸普通的沙子要重得多。这种被压

(列数字、作诠释)

、古诗文默写。(11分)

1)阅读诗歌就是感悟诗人的私人情感。秋日里,王绩在“树树皆秋色,

”中流露出孤独抑郁的心绪;孟浩然在“_________________,”抒写山行的勃勃兴致;刘禹锡在“_________________,便

„„

2)欲济无舟楫, 。 „

3)挥手自兹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铁马冰河入梦来。 „„

„„

„„(5)、李白《渡荆门送别》中 , , 两句用游动的视角来描写景物的变化。 (6)被曹雪芹写入《红楼梦》,以香菱之口加以赞叹的是王维《使至塞上》中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亲近名著。(6分) 为了让同学们更好地把握“课标”要求阅读的课外名著,学校开展了“话说名著人物”征答活动。下面是本次活动中的3道题,相信你一定能完成。(《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朝花夕拾》、《骆驼祥子》) (1)你最喜欢的名著中的人物是 ,来自《 》。作者是 。(2分) (2)请用简要话概括这个人物的性格特征(2分) 答: 。 (3)他或(她)做的哪些或哪件事最让你佩服?请简要说说。(30字左右,2分) 答: 二、综合性学习 莲文化探胜 (6分) 6、莲有哪些美称?写三个。 7、与莲有关的诗句有哪些?写三个。 8、某班举行辩论会,正方观点是:“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反方观点是:“近墨者未必黑。”并举莲的例子,引用“出淤泥而不染”来证明。请你据此写一段话作为反方的发言稿,要求观点鲜明,说理有力,令人信服。 三、阅读题(31分) (一)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6题。(11分)

燕子善飞,妇孺皆知。其飞行速度每小时可达120公里,堪称是鸟类大家庭中

最善于飞翔的成员之一。_______:它们一会儿像箭一样贴墙飞行,一会儿又

垂直地直冲云天;它们能够倏忽来个180°大转弯,或者冀不振,翅不摇,干

脆在空中滑翔几分钟。

燕子老是在飞,似乎它们永不感到疲倦。可是有谁能想到这是它们自身的弱

点造成的。燕子有两只很小很小的脚。瘦小的脚难以支撑燕子的身躯,使它们

在地上站立时不能够灵活地保持平衡。因此,它们学会了一切都在飞翔中解决

的本领:在飞行中吞吃猎获物,在飞行时饮水,甚至在喂自己的孩子吃饭时,

也不是蹲坐在巢沿上,而是扑楞着翅膀,像直升机那样停留在巢前的空中,将

食物一一喂给孩子们。

燕子是一种勤劳的鸟。筑巢“娶妻生子”,抚养孩子,整天忙得不亦乐乎。

燕子又是个捕虫能手。一对燕子夫妻每天捕8000多只虫,除供自己所需外,

大部分都用来喂养它们那些似乎永远也填不饱肚子的孩子们。燕子吃掉大量害

虫,对农业、林业有很大好处,所以,燕子是益鸟,是人类的朋友。 老太太躺在急诊室床上,我才醒悟:上了当!我怎么会被那姑娘骗了?雨中,她拦住我,苍白俊秀的脸上,一双眼睛惊恐地张大着。长睫上挂着晶亮的东西——其实是雨滴!“你瞧,怎么办哪?”我这才发现,街上一动不动卧着个白发老人。“她是你的什么人?”“我也是过路的。”“车撞的?”“唉„„”我毅然做老人和少女的保护神了,在马路中央拦汽车。一辆,又一辆,无情的司机只留给我满身满脸的泥水泥浆。她递给我雪白的一块手绢,我真为她的善良动心!又一辆吉普车驶来,停住,好心的解放军,帮我们把老太太抬上车„„ 好个调包计:准是她撞倒了老人,却让我送医院。咳!傻小子!你怎么就不长心眼儿?开车前的一刹那,我问:“你不上车?”“挤不下了。再说,我的自行车„„喏,雨衣给我。”得,裹在老人身上的雨衣也给了她。我只剩下那块手帕,是——紫罗兰香水味儿。 “你妈妈醒了!”护士惊喜地把我推到老人跟前。谢天谢地,把我当成她儿子了!老人失血的嘴唇抖动着,好不容易才猜出她的话:“我发烧,儿子媳妇都不管我,我自个儿来医院,没想,半路上晕倒了„„”

燕子又是一种很聪明的鸟。欧洲的燕子在向南方越冬飞行时,能够发现穿越阿我的心在颤抖,尽着一个路旁捡来的“儿子”能尽的孝心。这时,送我们尔卑斯山的隧道。它们不是飞越高山,而是成群结队地穿过这些隧道,向目的的解放军返回了:“差点忙忘了。您上车时,姑娘留下个钱包。她是您什么人?地前进,从而节约了飞行的时间和自己的精力。 女儿?”

9、认真阅读全文,用下定义的方法概括“燕子”的特(连同标点不超过20字) 老人眼角流出滚烫的泪。她多大福分,捡了个“儿子”,又拾了一个“女

10、第一段空白处与上下文衔接得最好的一句是( )(2分) 儿”。我在医院又耽搁了一些时候,等到出院时,天已亮了,雨还在下。我的

A.燕子又具有高超的飞行本领B.燕子又具有高超的飞行特技 心很沉重:因为世上有丑恶存在,就该怀疑美好的东西吗?我想起了那个姑娘,

C.燕子又具有高超的飞翔技能D.燕子还具有高超的飞翔技巧 可惜不会再见她了,见了也认不出那苍白的脸,挂着晶莹泪珠的长睫„„

11、选文的说明顺序是逻辑顺序中的由______到________。(1分) 正想着,一抬头——天哪!雨中出现了一个身影,车子骑得那样快,又

12、说明文语言要求准备、周密。第一段加粗的“之一”能否去掉?为什么?

(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13在文中画出一处描写的文字,并简要说明它在文中的表达作用。(2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14、保护环境,人人有责。(1分)

(二)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6题。(15分)

洁白的手帕

咔嚓一声停在了我面前:“让您受累了,我赶着上了个夜班,提前请假来了,(2

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乙】宋人或得玉,献诸子罕①。子罕弗受。献玉者曰:"以示玉人②,玉人以为宝也,故敢献之。"子罕曰:"我以不贪为宝,尔以玉为宝。若以与我,皆丧宝也。不若人有其宝。"

[注]①子罕:人名,春秋时官员。 ②玉人:琢玉的工匠。

2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2分)

①濯清涟而不妖 ( ) .

②宋人或得玉,献诸子罕 ( ) .

21.先用"/"标出下列句子的诵读节奏,然后说说该句的意思。

可 远 观 而 不 可 亵 玩 焉。(2分)

意思: 。

22.甲文中赞美莲花高洁、质朴的名句是 ,乙文中揭示子罕和献宝人不同生活态度的句子是 。(2分)

23.甲、乙两文主题相近,反映周敦颐和子罕共同的生活态

度: 。但两文写法不同,甲文运用 来体现作者的为人准则,乙文则通过对话描写来刻画人物性格。(2分)

三、作文(40分)

同学们正处在独立人格形成的时期,都希望受人尊重,也学着尊重别人。尊重很容易做到,得到帮助时道声谢,妨碍别人时道句歉;为演出的成功鼓掌,为同学的进步喝彩;一句问候,一声再见„„尊重也容易被忽视:遭人冷落,被人揭短;恶语触怒他人,讥讽同学弱点„„总之,尊重别人是一种美德,受人尊重是一种幸福。

请以“尊重”为话题,结合社会、学校、家庭生活,写一篇文章,立意自定,题目自拟,不少于600字。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

●【往下看,下一篇更精彩】●

最新成考报名

  • 2023年党风廉政建设知识测试题及答案...
  • 2023年党风廉政建设知识测试题及答案十篇
  • 新安全生产法知识竞赛试题库及答案共...
  • 2022党风廉政建设知识测试题及答案集合4篇
  • 2022党风廉政建设知识测试题及答案范...
  • 新安全生产法知识竞赛试题库及答案共...
  • 新安全生产法知识竞赛试题库及答案共...
  • 2022党风廉政建设知识测试题及答案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