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文档 > 试题 >

苟志趣不同,疑间争夺,则皆不愿其来翻译

成考报名   发布时间:01-10    阅读:

苟志趣不同,疑间争夺,则皆不愿其来翻译篇一:初三年级第一学期语文期中考试题七

初三年级第一学期语文期中考试题七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23题,满分130分,考试用时12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等信息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上;

3.答选择题须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写在答题卡上指定的位置上,不在答题区域内的答案一律无效,不得用其他笔答题;

4.考生答题必须答在答题卡上。答在试卷和草稿纸上无效。

第一部分(26分)

1.根据汉语拼音写出汉字。(4分)

①(yùn)育 ②草长(yīng)飞 ③真(zhì) ④(sù) 造

2.下面一段话中有四个错别字,把它们找出来填入表中,然后改正。(4分)

并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幸运地看到日出,如愿以尝。有不少人遇上了阴晦天气,就不无遗撼了。但是,只要是看到了黄山日出的人,他一定会在心灵深处名刻这无法忘却的时刻。如果说泰山的旭日东升是庄严神圣的话,那么黄山日出则是无比的瑰丽、壮观、辉徨!

3.默写古诗文名句,并写出相应的作家、篇名。(10分)

(1)蒌蒿满地芦芽短, ▲ 。 (苏轼《惠崇〈春江晚景〉二首(其一)》)

(2) ▲ ,春风不度玉门关。 (王之涣《凉州词》)

(3)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 ▲ !” ( ▲ 《陈涉世家》)

(4) ▲ ,单于夜遁逃。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卢纶《 ▲ 》)

(5)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 ▲ 。 (《关雎》)

(6)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 , ▲ 。(《蒹葭》)

(7)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 。 (李煜《相见欢》)

(8)无可奈何花落去, ▲ ,小园香径独徘徊。 (晏殊《浣溪沙》)

4.名著阅读。(4分)

①《格列佛游记》中,飞岛国拉格多科学院的教授们为了取消语言中所有词汇,想出了一个什么样的“补救办法”来改进语言?为什么妇女、俗人和文盲们要起来反对?(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这是拉格多科学院的教授对官员选拔提出的建议:

为了使参议员一直能为王室的利益服务,他建议议员们以抽签的方式获得职位。每个人首先都得宣誓,保证不论抽不抽中,都一定投标拥护朝廷;这样,等下次有官位空缺时,没有中签的人还能轮到再抽一次。既然他们还有希望,也就没有人会抱怨朝廷不守诺言,一旦失望,也只好完全归咎于自己的命运,而命运的肩膀总比内阁的肩膀要来得宽阔结实,是能担负起失败的。

在小人国,皇帝也曾向“我”展示过宫廷里两种选拔和奖赏官员的荒唐游戏,请你用简洁的语言说出这两种游戏。(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阅读下面的文字,简述苏州人形成“冬至大如年”说法的原因。(4分)

苏州人形成“冬至大如年”的说法,有两个原因。四季气象和节令变化对农耕影响极大,苏州山温水软,一向就是国家的粮仓。宋朝以来流行的“苏湖熟,天下足”,应该不仅仅体现国家对苏州作为粮食大后方的重视,而更体现了苏州人对农业、水利的重视。苏州是个文化底蕴十分浓厚的地方,它有着很强的传承文明的能力。按周历计算,一年的开始是以农历十一月为正月的。吴地的居民有不少是周朝的一部分后裔,因此苏州人沿袭周以来的习俗,特别重视冬至,也就不足为怪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部分(44分)

阅读《桃花源记》全文和《昨梦录》中两个选段,完成6—10题。

[甲文] 桃花源记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乙文] 《昨梦录》①选段

(一)杨氏问何地可归隐,老人乃引入山,有大穴②焉。老人入,杨氏从之。穴渐小,扶服以入,约三四十步即渐宽,又三四十步出穴即田土,鸡犬、陶冶③、居民大聚落④也。

(二)穴中人语杨氏曰:“不幸天下乱……此间居民虽异姓,然皆信厚⑤和睦,同气⑥不若⑦也,故能同居。苟志趣不同,疑间⑧争夺,则皆不愿其来。……吾此间凡衣服、饮食、牛畜、丝纩⑨、麻枲⑩之属皆不私藏,与众均之,故可同处。”

注释:①笔记小说,南宋康与之所作。选段有删改。②穴:洞。③陶冶:陶工和铸

工。④聚落:聚集的地方。⑤信厚:诚实敦厚。⑥同气:有血缘关系的亲属。⑦不若:比不上。⑧疑间:猜疑疏远。⑨丝纩(kuàng):丝和丝绵。

⑩麻枲(xǐ):麻。

6.下面哪一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 )(2分)

. A 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世家》) .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B

辍耕之垄上(《陈涉世家》) .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C

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陈涉世家》) .

便扶向路 .D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 (《木兰诗》) .

7.下面句中加点词的古今意义哪一项相同?( )(2分)

A.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

B.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

C.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

D.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

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两个句子。(4分)

①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与众均之,故可同处。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比较甲文中的桃花源村民与乙文中的穴中人,他们的生活状态有什么共同点?(2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乙文不仅展示了一个与世外桃源相似的社会,还借穴中人之口说出了建立理想社会

的规则。请你概括一下穴中的规则。(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故乡》片段.完成11—14题。

老屋离我愈远了;故乡的山水也都渐渐远离了我,但我却并不感到怎样的留恋。我只觉得我四面有看不见的高墙,将我隔成孤身,使我非常气闷;那西瓜地上的银项圈的小英雄的影像,我本来十分清楚,现在却忽地模糊了,又使我非常的悲哀。 母亲和宏儿都睡着了。

我躺着,听船底潺潺的水声,知道我在走我的路。我想:我竟与闰土隔绝到这地步了,但我们的后辈还是一气,宏儿不是正在想念水生么。我希望他们不再像我,又大家

隔膜起来……然而我又不愿意他们因为要一气,都如我的辛苦展转而生活,也不愿意他们都如闰土的辛苦麻木而生活,也不愿意都如别人的辛苦恣睢而生活。他们应该有新的生活,为我们所未经生活过的。

我想到希望,忽然害怕起来了。闰土要香炉和烛台的时候,我还暗地里笑他,以为他总是崇拜偶像,什么时候都不忘却。现在我所谓希望,不也是我自己手制的偶像么?只是他的愿望切近,我的愿望茫远罢了。

我在朦胧中,眼前展开一片海边碧绿的沙地来,上面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我想: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11.说说下面例句中两个“高墙”不同的意味。(2分)

①我只觉得我四面有看不见的高墙,将我隔成孤身,使我非常气闷。 ..

②阿!闰土的心里有无穷无尽的希奇的事,都是我往常的朋友所不知道的。他们不知道一些事,闰土在海边时,他们都和我一样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

天空。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我”对故乡“并不感到怎样的留恋”,“小英雄的影像”也忽地模糊了,但“我”

想着想着,沙地、天空、圆月又出现在眼前。为什么影像会模糊?从全文来看,“我”真的不留恋吗?(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两处划线句中都说到了“路”,“我的路”和最后一句中所说的是同一条“路”吗?

请说说你对此的理解。(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17题。

据美国物理学家组织网近日报道,斯坦福大学的研究人员将一种普通棉纱浸入银纳米线和碳纳米管的混合液中,制成了一种新型净水过滤器。

碳纳米管具有良好的导电性,98%以上的埃希氏大肠杆菌只要在20伏的电流中呆上几秒就会被杀死。银也能杀菌,巴氏灭菌法和冰箱出现以前,人们常常在牛奶瓶底放一

苟志趣不同,疑间争夺,则皆不愿其来翻译篇二:1九年级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

九年级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本次考试时间为150分钟,卷面总分为150分。考试形式为闭卷。

2、本试卷中所有题目必须作答在答题纸规定的位臵,否则不给分。

一、积累与运用(33分)

1、古诗文名句默写。(10分)

(1)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__,君子好逑。 《诗经·关雎》

(2)晓战随金鼓,_____________。 (李白《塞下曲六首其一》)

(3)_______________,正是河豚欲上时。 (苏轼《惠崇(春江晚景)》)

(4)绿杨烟外晓寒轻,__________________。 (宋祁《木兰花》)

(5)天时不如地利,__________________。 (《孟 子》)

(6)操千曲而知音,______________。 (刘勰《文心雕龙〃知音》)

(7)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___________________。 (司马迁《陈涉世家》)

(8)鸢飞戾天者,________________;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吴均《与朱元思书》)

(9)近年来,有很多在外辛苦打工的农民工,每逢佳节,无不深深思念家中亲人,请你

借用古诗名句,直接抒发这种思念之情。“ ______________, ____ ”。

2、读下面这段话,按要求完成题目。(5分)

山泉作矫儿之态,泉声则是孩子如铃的笑语。受泉声的感染,鼎湖山年轻了许多,山

径之幽曲,竹木之青翠,都透着一股童稚的生气,使进山之人如入清澈透明的境界,身心.

了无杂尘,陡觉轻快。行至半山,有一补山亭。亭已破旧,无可驻目之处,惟亭内一副yíng.

联“到此已无尘半点,上来更有碧千寻”,深得此中精神,令人点头会意。

(1)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3分)

yíng 联 童稚 了 无杂尘 (2)划线处有一个错别字,请改正。错别字 改正 (1分)

(3)“驻目”的意思是 (1分)

3、依次填入下面句子中横线处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 ) (2分)

王国维《人间词话》:‚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 这里第一境指__________,第二境指_________,第三境指_________。

A. 成功 预期 勤奋 B. 预期 勤奋 成功

C. 勤奋 成功 预期 D. 发现 希望 奋斗

4、下列句子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①种种迹象都在警告人类,碳排放量若不能得到有效控制,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不仅无法维持,更将继续恶化。

②遏止这一趋势继续发展的有效途径,就是从我们每个人做起,节能减排,适应低碳生活。

③这绝非危言耸听。

④人类不良的生活习惯和现代化的生活方式,造成了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多、臭氧层受到严重破坏、全球气候变暖及温室效应等。

⑤科学研究表明,气候变暖将导致地球两极冰盖融化,海平面上升的速度也将快于预期。

A.④①③⑤② B.④①⑤③② C.①③④⑤② D.①②④⑤③

5、提炼下列材料中包含的信息。(3分)

有人到微软找一份清洁工的工作。在经过面试和实际操作以后,人事部门告诉他被录

取了,向他索要E—mail以寄发录取通知书和其他文件。他说:‚我没有计算机。‛人事部门告诉他,对于微软来说;没有E—mail的人就等于不存在的人,所以微软不能用他。

他很失望地离开微软,口袋里只有10美元。他只好到便利的商店去买10千克的马铃

薯,挨家挨户转手卖出。两个钟头后他卖光了,获利100%。他又做了几次生意。把本钱增加了一倍。他发现这样可以挣钱养活自己。于是他认真地做起这笔生意来,一些运气加上努力,他的生意越做越大,买了车还增加了些人手。5年内,他建立了一个很大的‚挨家挨户‛贩运公司,提供让人们在自家门口便可以买到的新鲜蔬菜服务。

信息一: 信息二: 信息三:

6、名著阅读题。(4分)

在利立浦特小人国,想要在朝廷中获得重要官职,需要参加哪两种宫廷游戏?在位的

大臣们为什么也常常表演这种技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综合实践活动。(7分)

金秋十月,向阳中学举办了第五届校运会,请你按要求完成以下各题。

(1)体育组准备在看台上悬挂一条标语,请你代写一句标语。(1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假如你是八(1)班的啦啦队队长,请你为本班运动员设计一条鼓励性的加油口号,

(不超过10个字)(1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班王亮同学在男子组100米决赛中获得了第一名。请你就此事给广播站写一则报道。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运动会后,体育组准备以文字和图片再现运动会上运动员、裁判和观众的风貌。请你

分别为这三类对象设计三个短小精悍的栏目名。(3分)

运动员:_____________________

裁 判:_____________________

观 众: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与理解(57分)

(一)阅读下面古诗,完成8—9题。(5分)

凉 州 词

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 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

8、这首诗描写了苍凉壮阔的边塞景物,写得悲而不失其壮。抒发了守边将士什么情感? (2分)

9、“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是千古名句,试分析其成为名句的原因。(3分)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语段,完成10—13题。(13分)

【甲】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

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

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

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节选自陶渊明《桃花源记》)

【乙】(一)杨氏问何地可归隐,老人乃引入山,有大穴②焉。老人入,杨氏从之。穴

渐小,扶服以入,约三四十步即渐宽,又三四十步出穴即田土,鸡犬、陶冶③、居民大聚落④也。

(二)穴中人语杨氏曰:‚不幸天下乱……此间居民虽异姓,然皆信厚⑤和睦,同气⑥不若⑦也,故能同居。苟志趣不同,疑间⑧争夺,则皆不愿其来。……吾此间凡衣服、饮食、牛畜、丝纩⑨、麻枲⑩之属皆不私藏,与众均之,故可同处。‛

(节选自《昨梦录》)

【注释】①笔记小说,南宋康与之所作。选段有删改。②穴:洞。③陶冶:陶工和铸

工。④聚落:聚集的地方。⑤信厚:诚实敦厚。⑥同气:有血缘关系的亲属。

⑦不若:比不上。⑧疑间:猜疑疏远。⑨丝纩(kuàng):丝和丝绵。⑩麻枲

(xǐ):麻。

10、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2分) 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A.

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世家》) .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B

辍耕之垄上(《陈涉世家》) .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C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陈涉世家》) .

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两个句子。(4分)

(1)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与众均之,故可同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比较甲文中的桃花源村民与乙文中的穴中人,他们的生活状态有什么共同点?(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乙文不仅展示了一个与世外桃源相似的社会,还借穴中人之口说出了建立理想社会的

规则。请你概括一下穴中的规则。(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比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6题。(10分)

(一)

山泉作娇儿之态,泉声则是孩子如铃的笑语。受泉声的感染,鼎湖山年轻了许多,山........径之幽曲,竹木之青翠,都透着一股童稚的生气,使进山之人如入清澈透明的境界,身心了无杂尘,陡觉轻快。行至半山,有一补山亭。亭已破旧,无可驻目之处,惟亭内一副楹联‚到此已无尘半点,上来更有碧千寻‛,深得此中精神,令人点头会意。

站在亭前望去,满眼确是一片浓碧。远近高低,树木枝缠藤绕,密不分株,沉甸甸的湿绿,犹如大海的波浪,一层一层,直向山顶推去。就连脚下盘旋曲折的石径,也印满苔痕,点点鲜绿。踩着潮润柔滑的石阶,小心翼翼,拾级而上。越向高处,树越密,绿意越

浓,泉影越不可寻,而泉声越发悦耳。怅惘间,忽闻云中传来钟声,顿时,山鸣谷应,悠悠扬扬。安详厚重的钟声和欢快清亮的泉声,在雨后宁静的暮色中,相互应答着,像是老人扶杖立于门前,召唤着嬉戏忘返的孩子。

(节选自谢大光《鼎湖山听泉》)

(二)

如果遇上大的障碍,水就嘟嘟哝哝地仿佛表示不满,这嘟哝声和从障碍上飞溅过去的声音,老远就可听见。然而这不是示弱,不是诉怨,也不是绝望,这些人类的感情,水是毫无所知的。每一条小溪都深信自己会到达自由的水域,即使遇上像尼尔布鲁士峰一样的山,也会将它劈开,早晚会到达……

水流在克制的嘟哝声中稳稳地流淌着,它们兴奋得不能不互相呼唤:许多支有力的水流都流到了一起,汇合成了一股大的水流,彼此间又说话又呼唤——这是所有来到一起又要分开的水流在打招呼呢。

(节选自普里什文《林中小溪》)

14、鼎湖山的泉水声和林中的小溪声各有什么特点?文段(一)和(二)采用了哪种相同

的修辞手法,把无形的水声描摹得生动可感?请举例说明。(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泉水为什么能让鼎湖山“年轻了许多”?写鼎湖山“年轻”对写泉水有什么作用?(4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亭已破旧,无可驻目之处,惟亭内一楹联:‘到此已无尘半点,上来更有碧千寻’,

深得此中精神,令人点头会意”一句中,“此中精神”所指的内容是什么?(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阅读下文,完成17-20题。(13分)

让优秀成为一种习惯

朱铁志

①每个人的人生定位不同,生活态度自然就不同。打算把自己臵于生活的哪个层次、何种境界,是每一个严肃生活的人都不得不考虑的现实问题,也决定了这个人基本的生活方式。鲁迅立志揭出劣根性,以引起疗救的注意,所以‚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把别人用来喝咖啡的时间用于读书写作。哈佛大学集中了全美甚至世界最优秀的学生,他们的校训正是‚追求卓越‛。是的,雄鹰不甘宇下,骏马难守圈栏。一个志存高远的人,必定将追求优秀作为自己的人生目标,作为一种近乎本能的习惯。

②所谓习惯,是一种常态,一种下意识,一种自动化,一种经过长期培养历练而形成的自然而然的状态,一种无需思考即可再现的回忆。其程序好像早已臵于大脑和肌肉中,成为一种特殊的记忆,一举手,一投足,一颦一笑,都是优秀的外化和证明,都会使人眼

苟志趣不同,疑间争夺,则皆不愿其来翻译篇三:昨梦录 南宋·康与之

昨梦录 南宋·康与之   滑台南一二里有沙嘴横出半河上立浮图,亦不甚高。大河水泛溢之际,其势横怒欲没孤城,每至塔下辄怒气遽息,若不泛溢时。及过滑台城址,则横怒如故。此殆天与滑台而设也。塔中安佛,发长及二丈,有奇拳为巨螺,其大如容数升物之器。发之色非赤非青非绿,人间无此色也。发根大于人指,自根至杪渐杀焉。使两人对牵之,人自其中来往无碍。塔有赐名,忘之矣。  西北边城防城库皆掘地作大池,纵横丈馀以蓄猛火油,不阅月池上皆赤黄。又别为池而徙焉,不如是则火自屋柱延烧矣。猛火油者,闻出于高丽之东数千里,曰初出之时,因盛夏曰力烘,石极热则出液,他物遇之即为火,惟真璃璃器可贮之。中山府治西有大陂池,郡人呼为海子,余犹记郡师就之以按水战试猛火油。池之别岸为虏人营垒,用油者以油涓滴自火焰中,过则烈焰遽发,顷刻虏营净尽,油之余力入水,藻荇俱尽,鱼鳖遇之皆死。  开封尹李伦,号李铁面,命官有犯法当追究者,巧结形势,竟不肯出。李愤之,以术罗致之至,又不逊,李大怒,真决之。数曰后,李方决府事,有展榜以见者,厅吏遽下取以呈。其榜曰:“台院承差人某。”方阅视,二人遽升厅,怀中出一椟云,台院奉圣旨推勘公事,数内一项要开封尹李伦一名前来照鉴云云。李即呼厅司以职事付少尹,遂索马顾二人曰:“有少私事得至家与室人言乎?”对曰:“无害。”李未入中门觉有蹑其后者,回顾则二人也。李不复人,但呼细君告之曰:“平生违条碍法事,唯决某命官之失,汝等勿忧也。”开封府南向,御史台北向,相去密迩。伦上马,二人前导,乃宛转缭绕由别路自辰已至申酉方至台前。二人曰:“请索笏。”李秉笏,又大喝云从人散,呵殿皆去。二人乃呼阍者,云我句人至矣,以椟付阍吏,吏曰:“请大尹入。”时台门已半掩,地设重限,李于是搢笏攀缘以入,足跌颠于限下。阍吏导李至第二重,阍吏相付授如前。既入,则曰:“请大尹赴台院,自此东行小门楼是也。”时已昏黑矣。李入门无人问焉。见灯数炬不置之楣梁间,而置之柱础。廊之第一间则紫公裳被五木捩其面,向庭中自是数门或绿公裳者,皆如之。李既见,叹曰:“设使吾有谋反大逆事,见此境界皆不待捶楚而自伏矣。”李方怪无公吏辈,有声喏于庭下者,李遽还揖之,问之即承行吏人也。白李请行吏前导盘绕屈曲不知几许,至土库侧有小洞门,自地高无五尺,吏去袱头匍匐以入,李亦如之。李又自叹入门可得出否。既入,则供帐床榻裀褥甚都,有袱头紫衫腰金者,出

揖李曰:“台官恐大尹岑寂,此官特以伴大尹也。”后问之,乃监守李狱卒耳。吏告去,于是捶楚冤痛之声四起,所不忍闻。既久,忽一卒持片纸书云:“台院问李某因何到院。”李答以故。去又甚久,又一卒持片纸如前问李出身,以来有何公私过犯,李答并无过犯,惟前真决命官为罪犯。去又甚久,再问李真决命官依得祖宗是何条法,李答祖宗即无真决命官条制。时已五鼓矣,承勘吏至云:“大尹亦无若事莫饥否?”李谓:“自辰已至是夜五鼓不食,平生未尝如是忍饥。”于是腰金者相对饮酒五杯,食亦如之。食毕天欲明,捶楚之声乃止。腰金者与吏请李归,送至洞门曰:“不敢远送,请大尹徐步勿遽。”二人阖洞门,寂不见一人。李乃记昨夕经由之所。至院门又至中门,及出大门则从人皆在。上马呵殿以归。后数曰,李放罢。  西夏有竹牛重数百斤,角甚长而黄黑相间,用以制弓极佳,尤且健劲。其近弝黑者,谓之后醮,近稍近弝俱黑而弓面者,谓之玉腰,夏人常杂犀角以市焉,人莫有知。往时镇江裨将王诏遇有鬻犀带者,无他文但峰峦高低绕人腰围耳。索价甚高,人皆不能辨,惟辛太尉道宗知此竹牛也。为弓则贵,为他则不足道耳。  建炎初,中州有仕宦者踉跄至新市暂为寺居,亲旧绝无,牢落凄凉,断其踪迹,茫茫殊未有所向。寺僧忽相过存问勤属,时时馈淆酒,仕宦者极感之。语次问其姓。则曰姓汤。而仕宦之妻亦姓汤,于是通谱系为亲戚,而致其周旋馈遗者愈厚。一曰告仕宦者曰:“闻金人且至,台眷盍早图避地耶?”仕宦者曰:“某中州人,忽到异乡,且未有措足之所,又安有避地可图哉?”僧曰:“某山闲有庵,血属在焉,共处可乎?于是欣然从之即曰命舟以往。”虏已去,僧曰:“事已小定,驻跸之地不远,公当速往注授。”仕宦者告以阙乏,僧于是办舟,赠镪二百缗,使行。仕官者曰:“吾师之德于我至厚,何以为报?”僧曰:“既为亲戚,义当尔也。”乃留其孥于庵中,僧为酌别,饮大醉,遂行。翊曰睡觉时,曰已高,起视乃泊舟太湖中,四旁十数里皆无居人。舟人语啐啐,过午督之使行。良久始慢应曰:“今行矣。”既而取巨石磨斧,仕宦者罔知所措,叩其所以。则曰:“我等与官人无涉,故相假借不忍下手,官当作书别家付我讫,自为之所尔。”仕宦者惶惑顾望,未忍即自引决,则曰:“今幸尚早,若至昏夜恐官不得其死也。”仕宦者于是悲恸作家书毕,自沈焉。时内翰汪彦章守霅川,有赴郡自首者,鞫其情实,曰:“僧纳仕宦之妻,酬舟人者甚厚,舟人每以是持僧,须索百出,僧不

能堪。一夕中夜,往将杀之,舟人适出,其妻自内窥月明中见僧持斧也,乃告其夫。舟人以是自首。”汪以谓僧固当死,而舟人受赂杀命官,情罪俱重,难以首从论。其刑惟均可也。又其妻请以亡夫告敕易度牒为尼二事奏皆可。汪命狱吏故缓其死,使皆备惨酷数月,然后刑之。  绍兴辛巳,余听读于建昌,教官省元刘溥德广语及余所生之地曰:“滑台刘曰闻人之言黄河涨溢,官为卷埽,其说如何?”曰:“予不及见也。尚闻先父言斯事,民甚苦之。盖于无事时,取长藤为络,若今之竹夫人状,其长大则数百倍也,实以刍藁土石,大小不等。每量水之高下,而用之大者,至于二千人方能推之于水,正决时亦能遏水势之暴。遇水高且猛时,若抛土块于深渊耳,此甚为无益焉。舍是则亦无他策也,或不幸方推之际怒涛遽至,则溺死者甚多,大抵止以塞州城之门及监官场务之衙宇耳。濒河之民颇能视沙涨之形势,以占水之大小,远近往往先事而拒逆来,所以甚利便也。又有绞藤为绳■〈纟秋〉结竹篾筏木栅等,谓之寸金藤。有时不能胜水力,即寸断如剪。郡县又科乡民为之,所费甚广,大抵卷埽及寸金藤,白马一郡每岁不下数万缗。白马之西,即底柱也。水常高柱数尺,且河怒为柱所扼,力与石斗,昼夜常有声如雷霆。或有建议者谓柱能少低,则河必不怒。于是募工凿之,石坚竟不能就,颇有溺者,了无所益。”  毕少董言,国初修老子庙,庙有道子画壁,老杜所谓“冕旒俱秀发,旌旆尽飞扬”者也。官以其壁募人买,有隐士亦妙手也,以三百千得之。于是闭门不出者三年,乃以车载壁沈之洛河。庙亦落成矣,壁当再画。郡以请隐士,隐土弗辞。有老画工夤缘以至者,众议谁当画东壁,隐士以让画工,画工弗敢当,让者再三,隐士遂就东壁画天地。隐士初落笔作前驱二人,工就视之,不语而去。工亦画前驱二人,隐士往观亦不语而去。于是各解衣盘礴惨淡经营,不复相顾。及成,工来观,其初有不相许之色,渐观其次,迤逦咨嗟击节。及见辇中一人,工愧骇下拜曰:“先生之才不可当也,某自是焚作具不敢言画矣。”或问之,工曰:“前驱贱也,骨相当嗔目怒髯,可比驺驭。近侍清贵也,骨相当清奇庞秀,可比台阁。至于辇中人,则帝王也,骨相当龙姿曰表也,可比至尊。今先生前驱乃作清奇庞秀,某窃谓贱隶若此,则何足以作近侍?近侍继可强力少加,则何以作辇中人也?若贵贱之状一等,则不足以为画矣。今观之先生所画,前驱乃吾近侍也。所画近侍乃吾辇中人也。”泊观辇中之人,其神宇骨相盖吾平生未尝见者,占

图画中亦未之见。此所以使吾惭愧骇服。隐士曰:“此画世间人也。尔所作怒目叫髯,则人间人耳。人间人则面目气象皆尘俗,虽尔艺与其他工不同,要之但能作人间尔。”工往自毁其壁,以家资偿之,请隐士毕其事。少董曰:“余评隐士之画,如韩退之作《海神祠记》,盖劈头便言海之为物,于人间为至大。使他人如此,则后必无可继者。而退之之文累千言所言浩瀚无溢,盖力竭而不穷,文竭而不困,至于夺天巧而破鬼胆笔势犹未得已。世之作文者,孰能若是?故于论隐士之画也亦然。”  北俗,男女年当嫁娶未婚而死者,两家命媒互求之谓之“鬼媒”。人通家状细帖各以父母命祷而卜之,得卜,即制冥衣。男冠带、女裙帔等毕备。媒者就男墓备酒果祭以合婚。设二座相并,各立小幡长尺余者于座后,其未奠也,二幡凝然直垂不动。奠毕,祝请男女相就若合卺焉。其相喜者,则二幡微动,以致相合若一。不喜者,幡不为动且合也。又有虑男女年幼,或未间教训,男即取先生已死者书其姓名生时以荐之使受教。女即作冥器充保母使婢之属。既已,成婚。则或梦新妇谒翁姑,婿谒外舅也。不如是,则男女或作祟,见秽恶之迹谓之男祥女祥鬼。两家亦薄以币帛酬“鬼媒”。“鬼媒”每岁察乡里男女之死者,而议资以养生焉。  宣政间,杨可试、可弼、可辅兄弟读书,精通易数,明风角鸟占云祲孤虚之术,于兵书尤邃。三人皆名将也,自燕山回语先人曰:“吾数载前,在西京山中遇出世人,语甚款,老人颇相喜,劝子勿仕,隐去可也。予问何地可隐,老人曰,欲知之否?乃引余入山,有大穴焉。老人入,杨从之,穴渐小,扶服以入,约三四十步即渐宽,又三四十步出穴,即田土,鸡犬、陶冶、居民大聚落也。至一家,其人来迎,笑谓老人曰:久不来矣。老人谓曰:此公欲来,能相容否?对曰:此中地阔而居民鲜少,常欲人来居而不可得,敢不容邪?乃以酒相饮,酒味薄而醇,其香郁烈,人间所无。且杀鸡为黍,意极欢至,语杨曰:速来居此。不幸天下乱,以一丸泥封穴,则人何得而至?又曰:此间居民虽异姓,然皆信厚和睦,同气不若也,故能同居。苟志趣不同,疑间争夺,则皆不愿其来。吾今观子神气骨相非贵官即名士也,老人肯相引至,此则子必贤者矣。吾此间凡衣服饮食牛畜丝纩麻枲之属皆不私藏,与众均之,故可同处。子果来,勿携金珠锦绣珍异等物,在此俱无用,且起争端,徒手而来可也。指一家曰:彼来亦未久,有绮縠珠玑之属,众共焚之。所享者惟米薪鱼肉蔬果,此殊不阙也。惟计口授地以耕以蚕,不

可取衣食于他人耳。杨谢而从之。又戒曰:子来或迟,则封穴矣。迫暮与老人同出,今吾兄弟皆休官以往矣。公能相从否?于是三杨自中山归洛,乃尽损囊箱所有,易丝与棉布绢先寄穴中人,后闻可试幅巾布袍卖卜二弟筑室山中不出,俟天下果扰攘则共入穴,自是声不相闻,先人常遣人至筑室之地访之,则屋已易三主,三杨所向不可得而知也。及绍兴和好之成,金人归我三京,余至京师访旧居,忽有人间此有康通判居否?出一书相示,则杨手札也。书中致问吾家意极殷勤,且云予居于此,饮食安寝终曰无一毫事,何必更求仙乎?公能来甚善。余报以先人没于辛亥岁,家今居宜兴,俟三京帖然,则奉老母以还。先生再能寄声以付诸孤,则可访先生于清净境中矣。未几金人渝盟,予颠顿还江南,自此不复通问。”

苟志趣不同,疑间争夺,则皆不愿其来翻译篇四:昨梦录(南宋康与之)

昨梦录 南宋·康与之《四库总目提要》昨梦录一卷(编修程晋芳家藏本)宋康与之撰。与之字伯可,又字叔闻,号退轩,滑州人,故自署曰箕山。此书末有小传,乃称为嘉禾人。盖南渡後流寓也。建炎初,上中兴十策,为汪伯彦、黄潜善所抑,不得用。及秦桧当国,乃附合求进,擢为台郎。後遂专以歌词供奉,厕身优伶之班,大为士论所不齿。所撰《颐菴乐府》五卷,为谈艺者所轻,世不甚传,今亦未见其本。其仅存者惟是编,皆追述北宋轶闻。以生於滑台,目睹汴都之盛,故以昨梦为名。所记黄河卷扫事,竹牛角事,老君庙画壁事,亦可资考证。其西北边城贮猛火油事,《辽史》先有是说。然疑皆传闻附会,终辽、宋之世,均未闻用此油火攻致胜。且所产之地在高丽东,高丽去中国至近,亦不闻产此异物也。至开封尹李伦被摄事,连篇累牍,殆如传奇。又唐人小说之末流,益无取矣。  滑台南一二里有沙嘴横出半河上立浮图,亦不甚高。大河水泛溢之际,其势横怒欲没孤城,每至塔下辄怒气遽息,若不泛溢时。及过滑台城址,则横怒如故。此殆天与滑台而设也。塔中安佛,发长及二丈,有奇拳为巨螺,其大如容数升物之器。发之色非赤非青非绿,人间无此色也。发根大于人指,自根至杪渐杀焉。使两人对牵之,人自其中来往无碍。塔有赐名,忘之矣。  西北边城防城库皆掘地作大池,纵横丈馀以蓄猛火油,不阅月池上皆赤黄。又别为池而徙焉,不如是则火自屋柱延烧矣。猛火油者,闻出于高丽之东数千里,曰初出之时,因盛夏曰力烘,石极热则出液,他物遇之即为火,惟真璃璃器可贮之。中山府治西有大陂池,郡人呼为海子,余犹记郡师就之以按水战试猛火油。池之别岸为虏人营垒,用油者以油涓滴自火焰中,过则烈焰遽发,顷刻虏营净尽,油之余力入水,藻荇俱尽,鱼鳖遇之皆死。  开封尹李伦,号李铁面,命官有犯法当追究者,巧结形势,竟不肯出。李愤之,以术罗致之至,又不逊,李大怒,真决之。数曰后,李方决府事,有展榜以见者,厅吏遽下取以呈。其榜曰:“台院承差人某。”方阅视,二人遽升厅,怀中出一椟云,台院奉圣旨推勘公事,数内一项要开封尹李伦一名前来照鉴云云。李即呼厅司以职事付少尹,遂索马顾二人曰:“有少私事得至家与室人言乎?”对曰:“无害。”李未入中门觉有蹑其后者,回顾则二人也。李不复人,但呼细君告之曰:“平生违条碍法事,唯决某命官之失,汝等勿忧也。”开封府南向,御史台北向,相去密迩。伦上马,二人前导,乃宛转缭绕由别路自辰已至

申酉方至台前。二人曰:“请索笏。”李秉笏,又大喝云从人散,呵殿皆去。二人乃呼阍者,云我句人至矣,以椟付阍吏,吏曰:“请大尹入。”时台门已半掩,地设重限,李于是搢笏攀缘以入,足跌颠于限下。阍吏导李至第二重,阍吏相付授如前。既入,则曰:“请大尹赴台院,自此东行小门楼是也。”时已昏黑矣。李入门无人问焉。见灯数炬不置之楣梁间,而置之柱础。廊之第一间则紫公裳被五木捩其面,向庭中自是数门或绿公裳者,皆如之。李既见,叹曰:“设使吾有谋反大逆事,见此境界皆不待捶楚而自伏矣。”李方怪无公吏辈,有声喏于庭下者,李遽还揖之,问之即承行吏人也。白李请行吏前导盘绕屈曲不知几许,至土库侧有小洞门,自地高无五尺,吏去袱头匍匐以入,李亦如之。李又自叹入门可得出否。既入,则供帐床榻裀褥甚都,有袱头紫衫腰金者,出揖李曰:“台官恐大尹岑寂,此官特以伴大尹也。”后问之,乃监守李狱卒耳。吏告去,于是捶楚冤痛之声四起,所不忍闻。既久,忽一卒持片纸书云:“台院问李某因何到院。”李答以故。去又甚久,又一卒持片纸如前问李出身,以来有何公私过犯,李答并无过犯,惟前真决命官为罪犯。去又甚久,再问李真决命官依得祖宗是何条法,李答祖宗即无真决命官条制。时已五鼓矣,承勘吏至云:“大尹亦无若事莫饥否?”李谓:“自辰已至是夜五鼓不食,平生未尝如是忍饥。”于是腰金者相对饮酒五杯,食亦如之。食毕天欲明,捶楚之声乃止。腰金者与吏请李归,送至洞门曰:“不敢远送,请大尹徐步勿遽。”二人阖洞门,寂不见一人。李乃记昨夕经由之所。至院门又至中门,及出大门则从人皆在。上马呵殿以归。后数曰,李放罢。  西夏有竹牛重数百斤,角甚长而黄黑相间,用以制弓极佳,尤且健劲。其近弝黑者,谓之后醮,近稍近弝俱黑而弓面者,谓之玉腰,夏人常杂犀角以市焉,人莫有知。往时镇江裨将王诏遇有鬻犀带者,无他文但峰峦高低绕人腰围耳。索价甚高,人皆不能辨,惟辛太尉道宗知此竹牛也。为弓则贵,为他则不足道耳。  建炎初,中州有仕宦者踉跄至新市暂为寺居,亲旧绝无,牢落凄凉,断其踪迹,茫茫殊未有所向。寺僧忽相过存问勤属,时时馈淆酒,仕宦者极感之。语次问其姓。则曰姓汤。而仕宦之妻亦姓汤,于是通谱系为亲戚,而致其周旋馈遗者愈厚。一曰告仕宦者曰:“闻金人且至,台眷盍早图避地耶?”仕宦者曰:“某中州人,忽到异乡,且未有措足之所,又安有避地可图哉?”僧曰:“某山闲有庵,血属在焉,共处可乎

?于是欣然从之即曰命舟以往。”虏已去,僧曰:“事已小定,驻跸之地不远,公当速往注授。”仕宦者告以阙乏,僧于是办舟,赠镪二百缗,使行。仕官者曰:“吾师之德于我至厚,何以为报?”僧曰:“既为亲戚,义当尔也。”乃留其孥于庵中,僧为酌别,饮大醉,遂行。翊曰睡觉时,曰已高,起视乃泊舟太湖中,四旁十数里皆无居人。舟人语啐啐,过午督之使行。良久始慢应曰:“今行矣。”既而取巨石磨斧,仕宦者罔知所措,叩其所以。则曰:“我等与官人无涉,故相假借不忍下手,官当作书别家付我讫,自为之所尔。”仕宦者惶惑顾望,未忍即自引决,则曰:“今幸尚早,若至昏夜恐官不得其死也。”仕宦者于是悲恸作家书毕,自沈焉。时内翰汪彦章守霅川,有赴郡自首者,鞫其情实,曰:“僧纳仕宦之妻,酬舟人者甚厚,舟人每以是持僧,须索百出,僧不能堪。一夕中夜,往将杀之,舟人适出,其妻自内窥月明中见僧持斧也,乃告其夫。舟人以是自首。”汪以谓僧固当死,而舟人受赂杀命官,情罪俱重,难以首从论。其刑惟均可也。又其妻请以亡夫告敕易度牒为尼二事奏皆可。汪命狱吏故缓其死,使皆备惨酷数月,然后刑之。  绍兴辛巳,余听读于建昌,教官省元刘溥德广语及余所生之地曰:“滑台刘曰闻人之言黄河涨溢,官为卷埽,其说如何?”曰:“予不及见也。尚闻先父言斯事,民甚苦之。盖于无事时,取长藤为络,若今之竹夫人状,其长大则数百倍也,实以刍藁土石,大小不等。每量水之高下,而用之大者,至于二千人方能推之于水,正决时亦能遏水势之暴。遇水高且猛时,若抛土块于深渊耳,此甚为无益焉。舍是则亦无他策也,或不幸方推之际怒涛遽至,则溺死者甚多,大抵止以塞州城之门及监官场务之衙宇耳。濒河之民颇能视沙涨之形势,以占水之大小,远近往往先事而拒逆来,所以甚利便也。又有绞藤为绳■〈纟秋〉结竹篾筏木栅等,谓之寸金藤。有时不能胜水力,即寸断如剪。郡县又科乡民为之,所费甚广,大抵卷埽及寸金藤,白马一郡每岁不下数万缗。白马之西,即底柱也。水常高柱数尺,且河怒为柱所扼,力与石斗,昼夜常有声如雷霆。或有建议者谓柱能少低,则河必不怒。于是募工凿之,石坚竟不能就,颇有溺者,了无所益。”  毕少董言,国初修老子庙,庙有道子画壁,老杜所谓“冕旒俱秀发,旌旆尽飞扬”者也。官以其壁募人买,有隐士亦妙手也,以三百千得之。于是闭门不出者三年,乃以车载壁沈之洛河。庙亦落成矣,壁当再画。郡以请隐士,隐土弗辞。有老画工夤缘

以至者,众议谁当画东壁,隐士以让画工,画工弗敢当,让者再三,隐士遂就东壁画天地。隐士初落笔作前驱二人,工就视之,不语而去。工亦画前驱二人,隐士往观亦不语而去。于是各解衣盘礴惨淡经营,不复相顾。及成,工来观,其初有不相许之色,渐观其次,迤逦咨嗟击节。及见辇中一人,工愧骇下拜曰:“先生之才不可当也,某自是焚作具不敢言画矣。”或问之,工曰:“前驱贱也,骨相当嗔目怒髯,可比驺驭。近侍清贵也,骨相当清奇庞秀,可比台阁。至于辇中人,则帝王也,骨相当龙姿曰表也,可比至尊。今先生前驱乃作清奇庞秀,某窃谓贱隶若此,则何足以作近侍?近侍继可强力少加,则何以作辇中人也?若贵贱之状一等,则不足以为画矣。今观之先生所画,前驱乃吾近侍也。所画近侍乃吾辇中人也。”泊观辇中之人,其神宇骨相盖吾平生未尝见者,占图画中亦未之见。此所以使吾惭愧骇服。隐士曰:“此画世间人也。尔所作怒目叫髯,则人间人耳。人间人则面目气象皆尘俗,虽尔艺与其他工不同,要之但能作人间尔。”工往自毁其壁,以家资偿之,请隐士毕其事。少董曰:“余评隐士之画,如韩退之作《海神祠记》,盖劈头便言海之为物,于人间为至大。使他人如此,则后必无可继者。而退之之文累千言所言浩瀚无溢,盖力竭而不穷,文竭而不困,至于夺天巧而破鬼胆笔势犹未得已。世之作文者,孰能若是?故于论隐士之画也亦然。”  北俗,男女年当嫁娶未婚而死者,两家命媒互求之谓之“鬼媒”。人通家状细帖各以父母命祷而卜之,得卜,即制冥衣。男冠带、女裙帔等毕备。媒者就男墓备酒果祭以合婚。设二座相并,各立小幡长尺余者于座后,其未奠也,二幡凝然直垂不动。奠毕,祝请男女相就若合卺焉。其相喜者,则二幡微动,以致相合若一。不喜者,幡不为动且合也。又有虑男女年幼,或未间教训,男即取先生已死者书其姓名生时以荐之使受教。女即作冥器充保母使婢之属。既已,成婚。则或梦新妇谒翁姑,婿谒外舅也。不如是,则男女或作祟,见秽恶之迹谓之男祥女祥鬼。两家亦薄以币帛酬“鬼媒”。“鬼媒”每岁察乡里男女之死者,而议资以养生焉。  宣政间,杨可试、可弼、可辅兄弟读书,精通易数,明风角鸟占云祲孤虚之术,于兵书尤邃。三人皆名将也,自燕山回语先人曰:“吾数载前,在西京山中遇出世人,语甚款,老人颇相喜,劝子勿仕,隐去可也。予问何地可隐,老人曰,欲知之否?乃引余入山,有大穴焉。老人入,杨从之,穴渐小,扶服以入,约三四十步即渐宽,又

三四十步出穴,即田土,鸡犬、陶冶、居民大聚落也。至一家,其人来迎,笑谓老人曰:久不来矣。老人谓曰:此公欲来,能相容否?对曰:此中地阔而居民鲜少,常欲人来居而不可得,敢不容邪?乃以酒相饮,酒味薄而醇,其香郁烈,人间所无。且杀鸡为黍,意极欢至,语杨曰:速来居此。不幸天下乱,以一丸泥封穴,则人何得而至?又曰:此间居民虽异姓,然皆信厚和睦,同气不若也,故能同居。苟志趣不同,疑间争夺,则皆不愿其来。吾今观子神气骨相非贵官即名士也,老人肯相引至,此则子必贤者矣。吾此间凡衣服饮食牛畜丝纩麻枲之属皆不私藏,与众均之,故可同处。子果来,勿携金珠锦绣珍异等物,在此俱无用,且起争端,徒手而来可也。指一家曰:彼来亦未久,有绮縠珠玑之属,众共焚之。所享者惟米薪鱼肉蔬果,此殊不阙也。惟计口授地以耕以蚕,不可取衣食于他人耳。杨谢而从之。又戒曰:子来或迟,则封穴矣。迫暮与老人同出,今吾兄弟皆休官以往矣。公能相从否?于是三杨自中山归洛,乃尽损囊箱所有,易丝与棉布绢先寄穴中人,后闻可试幅巾布袍卖卜二弟筑室山中不出,俟天下果扰攘则共入穴,自是声不相闻,先人常遣人至筑室之地访之,则屋已易三主,三杨所向不可得而知也。及绍兴和好之成,金人归我三京,余至京师访旧居,忽有人间此有康通判居否?出一书相示,则杨手札也。书中致问吾家意极殷勤,且云予居于此,饮食安寝终曰无一毫事,何必更求仙乎?公能来甚善。余报以先人没于辛亥岁,家今居宜兴,俟三京帖然,则奉老母以还。先生再能寄声以付诸孤,则可访先生于清净境中矣。未几金人渝盟,予颠顿还江南,自此不复通问。”

苟志趣不同,疑间争夺,则皆不愿其来翻译篇五:02-昨梦录(南宋)康与之

昨梦录

南宋·康与之

滑台南一二里有沙嘴横出半河上立浮图,亦不甚高。大河水泛溢之际,其势横怒欲没孤城,每至塔下辄怒气遽息,若不泛溢时。及过滑台城址,则横怒如故。此殆天与滑台而设也。塔中安佛,发长及二丈,有奇拳为巨螺,其大如容数升物之器。发之色非赤非青非绿,人间无此色也。发根大于人指,自根至杪渐杀焉。使两人对牵之,人自其中来往无碍。塔有赐名,忘之矣。

西北边城防城库皆掘地作大池,纵横丈馀以蓄猛火油,不阅月池上皆赤黄。又别为池而徙焉,不如是则火自屋柱延烧矣。猛火油者,闻出于高丽之东数千里,曰初出之时,因盛夏曰力烘,石极热则出液,他物遇之即为火,惟真璃璃器可贮之。中山府治西有大陂池,郡人呼为海子,余犹记郡师就之以按水战试猛火油。池之别岸为虏人营垒,用油者以油涓滴自火焰中,过则烈焰遽发,顷刻虏营净尽,油之余力入水,藻荇俱尽,鱼鳖遇之皆死。

开封尹李伦,号李铁面,命官有犯法当追究者,巧结形势,竟不肯出。李愤之,以术罗致之至,又不逊,李大怒,真决之。数曰后,李方决府事,有展榜以见者,厅吏遽下取以呈。其榜曰:“台院承差人某。”方阅视,二人遽升厅,怀中出一椟云,台院奉圣旨推勘公事,数内一项要开封尹李伦一名前来照鉴云云。李即呼厅司以职事付少尹,遂索马顾二人曰:“有少私事得至家与室人言乎?”对曰:“无害。”李未入中门觉有蹑其后者,回顾则二人也。李不复人,但呼细君告之曰:“平生违条碍法事,唯决某命官之失,汝等勿忧也。”开封府南向,御史台北向,相去密迩。伦上马,二人前导,乃宛转缭绕由别路自辰已至申酉方至台前。二人曰:“请索笏。”李秉笏,又大喝云从人散,呵殿皆去。二人乃呼阍者,云我句人至矣,以椟付阍吏,吏曰:“请大尹入。”时台门已半掩,地设重限,李于是搢笏攀缘以入,足跌颠于限下。阍吏导李至第二重,阍吏相付授如前。既入,则曰:“请大尹赴台院,自此东行小门楼是也。”时已昏黑矣。李入门无人问焉。见灯数炬不置之楣梁间,而置之柱础。廊之第一间则紫公裳被五木捩其面,向庭中自是数门或绿公裳者,皆如之。李既见,叹曰:“设使吾有谋反大逆事,见此境界皆不待捶楚而自伏矣。”李方怪无公吏辈,有声喏于庭下者,李遽还揖之,问之即承行吏人也。白李请行吏前导盘绕屈曲不知几许,至土库侧有小洞门,自地高无五尺,吏去袱头匍匐以入,李亦如之。李又自叹入门可得出否。既入,则供帐床榻裀褥甚都,有袱头紫衫腰金者,出揖李曰:“台官恐大尹岑寂,此官特以伴大尹也。”后问之,乃监守李狱卒耳。吏告去,于是捶楚冤痛之声四起,所不忍闻。既久,忽一卒持片纸书云:“台院问李某因何到院。”李答以故。去又甚久,又一卒持片纸如前问李出身,以来有何公私过犯,李答并无过犯,惟前真决命官为罪犯。去又甚久,再问李真决命官依得祖宗是何条法,李答祖宗即无真决命官条制。时已五鼓矣,承勘吏至云:“大尹亦无若事莫饥否?”李谓:“自辰已至是夜五鼓不食,平生未尝如是忍饥。”于是腰金者相对饮酒五杯,食亦如之。食毕天欲明,

捶楚之声乃止。腰金者与吏请李归,送至洞门曰:“不敢远送,请大尹徐步勿遽。”二人阖洞门,寂不见一人。李乃记昨夕经由之所。至院门又至中门,及出大门则从人皆在。上马呵殿以归。后数曰,李放罢。

西夏有竹牛重数百斤,角甚长而黄黑相间,用以制弓极佳,尤且健劲。其近弝黑者,谓之后醮,近稍近弝俱黑而弓面者,谓之玉腰,夏人常杂犀角以市焉,人莫有知。往时镇江裨将王诏遇有鬻犀带者,无他文但峰峦高低绕人腰围耳。索价甚高,人皆不能辨,惟辛太尉道宗知此竹牛也。为弓则贵,为他则不足道耳。

建炎初,中州有仕宦者踉跄至新市暂为寺居,亲旧绝无,牢落凄凉,断其踪迹,茫茫殊未有所向。寺僧忽相过存问勤属,时时馈淆酒,仕宦者极感之。语次问其姓。则曰姓汤。而仕宦之妻亦姓汤,于是通谱系为亲戚,而致其周旋馈遗者愈厚。一曰告仕宦者曰:“闻金人且至,台眷盍早图避地耶?”仕宦者曰:“某中州人,忽到异乡,且未有措足之所,又安有避地可图哉?”僧曰:“某山闲有庵,血属在焉,共处可乎?于是欣然从之即曰命舟以往。”虏已去,僧曰:“事已小定,驻跸之地不远,公当速往注授。”仕宦者告以阙乏,僧于是办舟,赠镪二百缗,使行。仕官者曰:“吾师之德于我至厚,何以为报?”僧曰:“既为亲戚,义当尔也。”乃留其孥于庵中,僧为酌别,饮大醉,遂行。翊曰睡觉时,曰已高,起视乃泊舟太湖中,四旁十数里皆无居人。舟人语啐啐,过午督之使行。良久始慢应曰:“今行矣。”既而取巨石磨斧,仕宦者罔知所措,叩其所以。则曰:“我等与官人无涉,故相假借不忍下手,官当作书别家付我讫,自为之所尔。”仕宦者惶惑顾望,未忍即自引决,则曰:“今幸尚早,若至昏夜恐官不得其死也。”仕宦者于是悲恸作家书毕,自沈焉。时内翰汪彦章守霅川,有赴郡自首者,鞫其情实,曰:“僧纳仕宦之妻,酬舟人者甚厚,舟人每以是持僧,须索百出,僧不能堪。一夕中夜,往将杀之,舟人适出,其妻自内窥月明中见僧持斧也,乃告其夫。舟人以是自首。”汪以谓僧固当死,而舟人受赂杀命官,情罪俱重,难以首从论。其刑惟均可也。又其妻请以亡夫告敕易度牒为尼二事奏皆可。汪命狱吏故缓其死,使皆备惨酷数月,然后刑之。

绍兴辛巳,余听读于建昌,教官省元刘溥德广语及余所生之地曰:“滑台刘曰闻人之言黄河涨溢,官为卷埽,其说如何?”曰:“予不及见也。尚闻先父言斯事,民甚苦之。盖于无事时,取长藤为络,若今之竹夫人状,其长大则数百倍也,实以刍藁土石,大小不等。每量水之高下,而用之大者,至于二千人方能推之于水,正决时亦能遏水势之暴。遇水高且猛时,若抛土块于深渊耳,此甚为无益焉。舍是则亦无他策也,或不幸方推之际怒涛遽至,则溺死者甚多,大抵止以塞州城之门及监官场务之衙宇耳。濒河之民颇能视沙涨之形势,以占水之大小,远近往往先事而拒逆来,所以甚利便也。又有绞藤为绳■〈纟秋〉结竹篾筏木栅等,谓之寸金藤。有时不能胜水力,即寸断如剪。郡县又科乡民为之,所费甚广,大抵卷埽及寸金藤,白马一郡每岁不下数万缗。白马之西,即底柱也。水常高柱数尺,且河怒为柱所扼,力与石斗,昼夜常有声如雷霆。或有建议者谓柱能少低,则河必不怒。于是募工凿之,石坚竟不能就,颇有溺者,了无所益。”

毕少董言,国初修老子庙,庙有道子画壁,老杜所谓“冕旒俱秀发,旌旆尽飞扬”者也。官以其壁募人买,有隐士亦妙手也,以三百千得之。于是闭门不出

者三年,乃以车载壁沈之洛河。庙亦落成矣,壁当再画。郡以请隐士,隐土弗辞。有老画工夤缘以至者,众议谁当画东壁,隐士以让画工,画工弗敢当,让者再三,隐士遂就东壁画天地。隐士初落笔作前驱二人,工就视之,不语而去。工亦画前驱二人,隐士往观亦不语而去。于是各解衣盘礴惨淡经营,不复相顾。及成,工来观,其初有不相许之色,渐观其次,迤逦咨嗟击节。及见辇中一人,工愧骇下拜曰:“先生之才不可当也,某自是焚作具不敢言画矣。”或问之,工曰:“前驱贱也,骨相当嗔目怒髯,可比驺驭。近侍清贵也,骨相当清奇庞秀,可比台阁。至于辇中人,则帝王也,骨相当龙姿曰表也,可比至尊。今先生前驱乃作清奇庞秀,某窃谓贱隶若此,则何足以作近侍?近侍继可强力少加,则何以作辇中人也?若贵贱之状一等,则不足以为画矣。今观之先生所画,前驱乃吾近侍也。所画近侍乃吾辇中人也。”泊观辇中之人,其神宇骨相盖吾平生未尝见者,占图画中亦未之见。此所以使吾惭愧骇服。隐士曰:“此画世间人也。尔所作怒目叫髯,则人间人耳。人间人则面目气象皆尘俗,虽尔艺与其他工不同,要之但能作人间尔。”工往自毁其壁,以家资偿之,请隐士毕其事。少董曰:“余评隐士之画,如韩退之作《海神祠记》,盖劈头便言海之为物,于人间为至大。使他人如此,则后必无可继者。而退之之文累千言所言浩瀚无溢,盖力竭而不穷,文竭而不困,至于夺天巧而破鬼胆笔势犹未得已。世之作文者,孰能若是?故于论隐士之画也亦然。”

北俗,男女年当嫁娶未婚而死者,两家命媒互求之谓之“鬼媒”。人通家状细帖各以父母命祷而卜之,得卜,即制冥衣。男冠带、女裙帔等毕备。媒者就男墓备酒果祭以合婚。设二座相并,各立小幡长尺余者于座后,其未奠也,二幡凝然直垂不动。奠毕,祝请男女相就若合卺焉。其相喜者,则二幡微动,以致相合若

一。不喜者,幡不为动且合也。又有虑男女年幼,或未间教训,男即取先生已死者书其姓名生时以荐之使受教。女即作冥器充保母使婢之属。既已,成婚。则或梦新妇谒翁姑,婿谒外舅也。不如是,则男女或作祟,见秽恶之迹谓之男祥女祥鬼。两家亦薄以币帛酬“鬼媒”。“鬼媒”每岁察乡里男女之死者,而议资以养生焉。

宣政间,杨可试、可弼、可辅兄弟读书,精通易数,明风角鸟占云祲孤虚之术,于兵书尤邃。三人皆名将也,自燕山回语先人曰:“吾数载前,在西京山中遇出世人,语甚款,老人颇相喜,劝子勿仕,隐去可也。予问何地可隐,老人曰,欲知之否?乃引余入山,有大穴焉。老人入,杨从之,穴渐小,扶服以入,约三四十步即渐宽,又三四十步出穴,即田土,鸡犬、陶冶、居民大聚落也。至一家,其人来迎,笑谓老人曰:久不来矣。老人谓曰:此公欲来,能相容否?对曰:此中地阔而居民鲜少,常欲人来居而不可得,敢不容邪?乃以酒相饮,酒味薄而醇,其香郁烈,人间所无。且杀鸡为黍,意极欢至,语杨曰:速来居此。不幸天下乱,以一丸泥封穴,则人何得而至?又曰:此间居民虽异姓,然皆信厚和睦,同气不若也,故能同居。苟志趣不同,疑间争夺,则皆不愿其来。吾今观子神气骨相非贵官即名士也,老人肯相引至,此则子必贤者矣。吾此间凡衣服饮食牛畜丝纩麻枲之属皆不私藏,与众均之,故可同处。子果来,勿携金珠锦绣珍异等物,在此俱无用,且起争端,徒手而来可也。指一家曰:彼来亦未久,有绮縠珠玑之属,众共焚之。所享者惟米薪鱼肉蔬果,此殊不阙也。惟计口授地以耕以蚕,不可取衣食于他人耳。杨谢而从之。又戒曰:子来或迟,则封穴矣。迫暮与老人同出,今吾兄弟皆休官以往矣。公能相从否?于是三杨自中山归洛,乃尽损囊箱所有,易丝与棉布绢先寄穴中人,后闻可试幅巾布袍卖卜二弟筑室山中不出,俟天下果

扰攘则共入穴,自是声不相闻,先人常遣人至筑室之地访之,则屋已易三主,三杨所向不可得而知也。及绍兴和好之成,金人归我三京,余至京师访旧居,忽有人间此有康通判居否?出一书相示,则杨手札也。书中致问吾家意极殷勤,且云予居于此,饮食安寝终曰无一毫事,何必更求仙乎?公能来甚善。余报以先人没于辛亥岁,家今居宜兴,俟三京帖然,则奉老母以还。先生再能寄声以付诸孤,则可访先生于清净境中矣。未几金人渝盟,予颠顿还江南,自此不复通问。”

●【往下看,下一篇更精彩】●

最新成考报名

  • 2023年党风廉政建设知识测试题及答案...
  • 2023年党风廉政建设知识测试题及答案十篇
  • 新安全生产法知识竞赛试题库及答案共...
  • 2022党风廉政建设知识测试题及答案集合4篇
  • 2022党风廉政建设知识测试题及答案范...
  • 新安全生产法知识竞赛试题库及答案共...
  • 新安全生产法知识竞赛试题库及答案共...
  • 2022党风廉政建设知识测试题及答案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