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文档 > 试题 >

高一历史必修一345单元试卷及答案

成考报名   发布时间:01-10    阅读:

高一历史必修一345单元试卷及答案篇一:必修一345单元

必修一345单元 地球上的水、地表形态的塑造、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差异性

下图为我国某地区一条河流不同河段的XYZ三点截面上的剖面图及所在地区的典型植被分布图。回答1-3题

1.对该河流流向及所处地点的判断, 正确的一组是

A.X-Y-Z 东北长白山附近地区 B.X-Y -Z 华北太行山附近地区 C.Z-Y-X 江南丘陵附近山区 D.X-Y-Z 珠江三角洲附近地区 2.X处和Y处河谷形成的原因是 A.均为冰川侵蚀作用形成

B.均由内外力共同作用而成 C.均为流水的侵蚀作用形成 D.均为断裂下陷而成

3.近年来,发现Z处的沉积物增长速度加快,由此造成的后果为 A.X处的森林近年来遭到严重的破坏,水土流失严重

B.Y处的森林在近年来被开发为农田,导致入河的泥沙增多

C.Y处以下河段的入海口处的海岸线向海洋方向凸出,下游水灾频发 D.此河流下游入海口处受到海浪侵蚀,三角洲增长缓慢

右图为“北半球某区域等值线图”,数值a<b<c,据此回答4~6题。 4.假如是等压线,则

①甲为槽线,乙为脊线 ②甲为脊线,乙为槽线 ③甲处天气晴朗 ④乙处可能是阴雨天气 A.①②

B.①②③ C.③④ D.②③④

5.假如是等温线,甲区域为陆地,乙区域为海洋,则 ③此时地中海沿岸多雨 A.①②

B.②③

6.假如是等高线,则

C.从沿海向内陆的分异规律D.垂直地带性规律 9.下列叙述中,属于P环节的是 A.降水多集中夏季—— 河流有夏汛 B.植被破坏严重—— 易形成红色沙漠 C.高温多雨——有机质分解快,积累少 D.山区坡陡——河流湍急,水力资源丰富

10.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汶川发生里氏8.0级强烈浅源地震,给国人带来了巨大的伤痛,

下列对本次地质灾害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本次地震是印度洋板块向亚欧板块俯冲,造成青藏高原快速抬升导致的

B.汶川地震发生在地球内部地幔层内,能量通过纵波快速传递到地表,造成巨大的危害 C.汶川地震导致了泥石流、滑坡、堰塞湖等次生自然灾害

D.随着科技的进步,人类有可能预测地震的发生,从而减轻地震对人类的危害 下图为某地区水循环示意图,读图回答11-12题。

11.图示地区建有大型水库,水库建成后对水循环的各环节可能造成的影响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库区下渗加强,周边地下水位上升B.库区水汽蒸发增加,周边空气湿度增加 C.库区受热力环流影响,冬季降水减少,夏季降水增加 D.库区下游河流径流量变化幅度减小

12.在F处建有一座海水淡化工厂,从水循环角度看其作用类似于 A.海陆间大循环B.跨流域调水C.水库 D.地下水补给湖水 13.下列诗句中都蕴含某种地域分异规律,其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①“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说明了地理环境从赤道向两级的地域分异规律 ②“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说明了地理环境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③“南枝向暖北枝寒,一种春风有两般”说明了地理环境的非地带性分异规律 ④“人间四月菲芳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说明了地理环境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A.①② B.① ③ C.②③ D. ③④ 下图为某大陆的局部地区图,读图回答14-15题。 14.关于甲、乙两地洋流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甲乙两地表层洋流流向不相同

②.甲乙两地表层洋流对气候的影响相同 ③.甲乙两地表层洋流都是盛行风吹动形成的

④. 图中甲附近海域因洋流而形成世界著名渔场,乙附近没有大型渔场

第1页

①此图为当地冬季等温线 ②此图为当地夏季等温线

④北印度洋洋流呈顺时针流动 C.①④ D.②④

①甲为河流走向 ②乙为河流走向

③甲为山脊线,乙为山谷线 ④甲为山谷,乙为山脊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7.如果该图表示的是某条河流不同年代的流量年变化曲线,则在这期间该河流域可能 ①修建了水利工程、②开辟了运输航线 ③加固了防洪大堤 ④流域内植被遭到破坏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读图4,回答8-9题. 8.该图反映了地理环境的

A.整体性特征B.从赤道向两极的分异规律

A.①② B. ③④ C.②③ D.①④ 15.关于丙地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丙地农业地域类型为大牧场放牧业

②.丙地为亚热带季风湿润性气候,适宜发展水稻种植业 ③.丙地地广人稀,农业生产机械化水平较高,商品率高 ④.丙所在地城市密集,农产品就近供应城市市场

A.①② B.① ③ C.②③ D. ③④

下图中甲是我国东部河流某河段示意图,乙是EF河段河床示意图,丙是河流A、B两水文站测得的水位变化图。完成16-17题。

16.甲图中AB段河流( )

A.由西北流向东南 B.由东南流向西北 C.水位A处低于B处 D.不能确定 17.关于乙图EF的河床剖面的描述及形成理由正确的是( )

①E岸河床较缓,F河床较陡 ②E岸河床较陡,F河床较缓 ③由于地球的自转使河水发生偏向,F岸遭受冲蚀力大 ④由于该河是弯道,E岸遭受冲刷力大

A.①③

B.①④

C.②④

D.②③

读某沿海地区洋流示意图,回答18-20题。

(宁夏07高考试题1~2题)读图1,回答。 21.图中洋流所在的大洋为

A.太平洋 B.大西洋 C.印度洋 D.北冰洋 22.图中洋流对相邻陆地环境的影响是 A.增加了湿、热程度B.降低了干、热程度 C.减轻了寒冷状况D.加剧了干燥状况

(海南09高考试题2~4)图l表示我国某水库年内逐月入库水量(a)、月均水位(水面海拔)(b)。

读图1,完成题。

2 3.图中信息表明:

A.1~7月流域降水量持续增加 B.夏秋季节水库水位随入库水量的减少而降低

C.冬春季节水库入库水量少于出库水量D.6~12月水库水位随流域降水量的增多而升高 2 4.对5月份水库出现最低水位的合理解释是:

A.降水量少 B.入库水量少 C.蒸发量大 D.为防洪放水腾出库容 2 5.该水库可能位于:

A.太行山地 B.秦岭山地C.江苏省北部 D.云南省中部

(海南09高考试题10~12题)图2中甲地年降水量约为1000 mm,乙地年降水量约为500 mm。图3示意四地气温年内变化。据此完成。

26.造成甲、乙两地降水量差异显著的主导因素是 A.纬度位置 B.大气环流 C.地形 D.洋流

27.图3中与甲地气温年内变化相符的曲线是 A.① B.② C.③ D.④

28.乙地位于亚热带的

A.常绿阔叶林带 B.草原带 C.常绿硬叶林带 D.荒漠带

18.若甲洋流所处的纬度是30°,下列洋流中能与甲洋流构成完整洋流系统的是( ) ①本格拉寒流②千岛寒流③秘鲁寒流④西风漂流 ⑤南赤道暖流 ⑥东澳大利亚暖流 ⑦阿拉斯加暖流 ⑧巴西暖流⑨北太平洋暖流

A.甲一②一⑨一① B.⑧一①一⑤一甲 C.③一甲一⑦一② D.⑥一④一甲一⑤ 19.若甲洋流的性质属于暖流,则甲洋流的地理位置在( )

A.10°W;61°N B.150°W;4°S C.157°E

;28°S D.143°E;32°N 20.若图中的海洋是太平洋,当甲洋流远离海岸且沿岸的水温异常升高时,受其影响可能出现严重旱灾的地区是( )

A.智利 B.美国 C.印度 D.英国

第2页

(海南09高考试题16~18题)图5示意我国某地形区典型地段的地形剖面。读图5,完成。

33.读下面“某地地质剖面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1分)

29.造成该地形区地表形态变化的主要外力及地质作用分别为

A.流水、沉积作用 B.流水、侵蚀作用

C.风力、沉积作用 D.风力、侵蚀作用 30.该地形区应重点防御的自然灾害是

A.洪涝 B.干旱 C.低温冻害 D.滑坡、泥石流 31.该地形区可能位于我国的

A.黄河下游地区 B.长江中游地区 C.云贵高原 D.珠江三角洲 32.图甲表示某日昼长状况,乙图是某地等高线示意图。完成下列要求。(12分)

(1)此日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纬度是 。 (2)在甲图中画出再过3个月的全球昼长状况。

(3)乙图所示地区河流主要靠 补给,图中湖泊对河流的 (填字母)段径流有明显的调节作用。

(4)甲图所示日期,乙图河口海域盐度达一年中最 (高或低)。

(5)乙图中d处地貌名称是 ,形成原因是 。 (6)乙图中,从a到c,植被类型的变化体现了 地带性的地域分异规律,如果这些植被遭毁,会使河口地带的海岸发生什么变化?

(1)图中甲盐度等值线的数值是%。甲、乙、丙三处盐度变化的原因是 。(2分)

(2)B、C两处盐度相比,B C(大于、小于),原因是 。(3分)

(3)A海区重要的海洋资源是 ,其形成的原因是 。(2分)

(4)“厄尔尼诺”现象的发生,与 (填字母)海区的水温升高有关,该现象对 澳大利亚、印尼等地气候产生的影响是 ,原因是 。

0 12

甲图

乙图

(1)甲构造顶部缺失的原因是 。 (2)这个地区的地壳运动状况是 。(根据时间先后顺序说明)

(3)如果寻找油气,要在 中找,要找地下水应在 中找。

(4)如果在这里修一条东西向的地下隧道,应选择甲地还是乙地? 。原因是 。 34.下图为海洋表面盐度分布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第3页

35、读右图,回答:(13分)

(1)若此图表示地壳物质循环模式,③表示外力作用,则图中表示岩

浆的是 (填文字),④表示 作用。(2分) (2)若此图表示城市热岛效应,则图中甲为 (选填“城市”

或“乡村”)。为改善城市大气质量,①处适宜布局 。(2分)

(3)若此图表示海陆间水循环,则图中乙处为 ,人类对图中环

节影响最大的是 (填序号),改变其时空分布的有效措施是 、 。(4分)

(4)若此图表示南半球中纬度大气环流圈,则图中①的风向是 ;乙处的气压带

是 ,甲处的降水类型是 。(3分)

(5)若此图表示季风环流,甲为亚洲大陆东部,则图中反映的季节是 ,江苏地 区 灾害严重。(2分)

36.读下图,回答有关问题:

(1)图中M处能否勘探到石油 ,原因是 ;该处地貌的形成原因是 。

(2)根据水循环发生的领域,图中所示水循环为 循环,该水循环的重要意义表现在 ① ② 。

在该水循环参与下,①处的 岩可转化为②处的 岩。 (3)图中N处是否适合修筑公路 ,理由是 。 (4)若M山具有足够的高度,则从N到M的自然带变化体现了 规律。 (5)假设该地处在北半球中低纬度大陆东岸,则b处洋流按性质划分属 ,对沿岸的

气候起到 的作用,由该洋流引起的该处表层海水等温线向 方向凸出。

(6)假设该地位于我国东南沿海,则 季通过 风(风向)输送到陆地水汽最多,这是因为该地属于 气候,其成因是 。 37.(海洋地理)图15为“北印度洋及附近海域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

(1)图示季节为 季,判断理由是

(2)图中乙海底地形为 ,其成因为

(3)甲海区盐度高的原因有。

(4)试从气象、地形、水文、海湾形态等角度,简析丙海域沿海地区风暴潮危害严重的自然原因。

第4页

1-5 DDCDD 6-10 CCACB 11-15 DADDB 16-20 ACDAC 21-25BDCDC 26-30CBBAA 31。B

32.(12分)(1)23°26′N(或北回归线)(1分)

1-5 DDCDD 6-10 CCACB 11-15 DADDB 16-20 ACDAC 21-25BDCDC 26-30CBBAA 31。B

32.(12分)(1)23°26′N(或北回归线)(1分)

(2)略(2分) (过纵轴和昼长线交点画一与横轴平行线)(3)大气降水(1分) ab(2分) ⑷高(2分) (2)略(2分) (过纵轴和昼长线交点画一与横轴平行线)(3)大气降水(1分) ab(2分) ⑷高(2分) (5)冲积扇 (1分) 山区河流流出山口处,大量碎石和泥沙堆积而成(1分) (6)垂直(1分) 海岸向海洋沿伸速度加快(1分)

33. (12分)(1)外力作用总是把高山削低,盆地填平。物质经过搬运总是先在低地堆积(2分) (2)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及外力作用(2分) (3)温暖广阔的浅海环境(2分)

(4)M处(2分) M处为背斜,顶部受张力,稳定性好,不易塌陷(2分);而F处为向斜,地下水易积

存,槽部受挤压,也易塌陷,不利工程建设。(2分) 34.(1)34 受河流淡水注入稀释的影响 (2分)

(2)小于 B处靠近赤道地区,降水量大于蒸发量,盐度较小;C处地处副热带地区蒸发量大于降水量,盐度较大。 (3分)

(3)渔业资源 附近有沿岸上升补偿流,将海底的营养盐类带到海洋表面,供浮游生物生长需要,浮游生物又为鱼类提供了充足的饵料。(2分)

(4)A 降水减少,气候干旱。 沃克环流减弱,澳大利亚、印尼等的上升气流减弱甚至消失,有时会形成下沉气流,降水减少。 (3分) 35、(13分)

(1)甲 变质(各1分,共2分)(2)城市 林地(绿地)(各1分,共2分) (3)陆地 ① 建水库 跨流域调水(各1分,共4分) (4)西北 副热带高压 锋面雨(各1分,共3分) (5)夏 气象(水旱、水)(各1分,共2分) 36

(1)不能 该地地质构造为向斜.不利于储存油气 向斜槽部受挤压.岩石较紧实,不容易被侵蚀,成为山岭

(2)海陆间 促进陆地淡水资源的更新和补充 塑造地球的表面形态 岩浆 沉积

(3)不适合 大型工程选址,应避开断层带,以免诱发断层活动,产生地震、滑坡等不良后果 (4)垂直地带性(5)暖流 增温增湿(6) 夏 东南风 亚热带季风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37.答案要点(10分)

(1)夏北印度洋洋流呈顺时针方向流动(2分)

(2)洋中脊(海岭) 板块张裂,岩浆上升,冷却凝固而成0(2分) , (3)地处副热带海区,降水少,蒸发旺盛;地表径流少;海域封闭(3分)

(4)雨季飓风多发;河流径流大;喇叭型海湾,加剧潮势;沿海地势低平,期水容易泛滥。(任答三点得3分)

(5)冲积扇 (1分) 山区河流流出山口处,大量碎石和泥沙堆积而成(1分) (6)垂直(1分) 海岸向海洋沿伸速度加快(1分)

33. (12分)(1)外力作用总是把高山削低,盆地填平。物质经过搬运总是先在低地堆积(2分) (2)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及外力作用(2分) (3)温暖广阔的浅海环境(2分)

(4)M处(2分) M处为背斜,顶部受张力,稳定性好,不易塌陷(2分);而F处为向斜,地下水易积

存,槽部受挤压,也易塌陷,不利工程建设。(2分) 34.(1)34 受河流淡水注入稀释的影响 (2分)

(2)小于 B处靠近赤道地区,降水量大于蒸发量,盐度较小;C处地处副热带地区蒸发量大于降水量,盐度较大。 (3分)

(3)渔业资源 附近有沿岸上升补偿流,将海底的营养盐类带到海洋表面,供浮游生物生长需要,浮游生物又为鱼类提供了充足的饵料。(2分)

(4)A 降水减少,气候干旱。 沃克环流减弱,澳大利亚、印尼等的上升气流减弱甚至消失,有时会形成下沉气流,降水减少。 (3分) 35、(13分)

(1)甲 变质(各1分,共2分)(2)城市 林地(绿地)(各1分,共2分) (3)陆地 ① 建水库 跨流域调水(各1分,共4分) (4)西北 副热带高压 锋面雨(各1分,共3分) (5)夏 气象(水旱、水)(各1分,共2分) 36

(1)不能 该地地质构造为向斜.不利于储存油气 向斜槽部受挤压.岩石较紧实,不容易被侵蚀,成为山岭

(2)海陆间 促进陆地淡水资源的更新和补充 塑造地球的表面形态 岩浆 沉积

(3)不适合 大型工程选址,应避开断层带,以免诱发断层活动,产生地震、滑坡等不良后果 (4)垂直地带性(5)暖流 增温增湿(6) 夏 东南风 亚热带季风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37.答案要点(10分)

(1)夏北印度洋洋流呈顺时针方向流动(2分)

(2)洋中脊(海岭) 板块张裂,岩浆上升,冷却凝固而成0(2分) , (3)地处副热带海区,降水少,蒸发旺盛;地表径流少;海域封闭(3分)

(4)雨季飓风多发;河流径流大;喇叭型海湾,加剧潮势;沿海地势低平,期水容易泛滥。(任答三点得3分)

第5页

高一历史必修一345单元试卷及答案篇二:必修五345单元测试题

必修五345单元测试题

1. There was one aspect, however, _____ they differed.

A on which B in which C from which D to which

2. I was very _____ by his story and I tried my best to help out.

A beaten B impressed C surprised D delighted

3. In Singapore, a southeastern Asian country, the Chinese people _____ the largest percentage of its population, so you can speak Chinese there.

A make up B take up C hold up D turn up

4. You can’t see through the telescope until it is ____ to your eyes.

A matched B fit C adjusted D suitable

5. The mother saw off her son until he was ______.

A at the sight B in sight C out of sight D within sight

6. To accomplish the task, you’d better ____ the ideas not related to it and pay more attention to the point.

A sweep away B sweep aside C sweep over D sweep up

7. ______ with so many challenges, Yang Guang, a blind young fellow, didn’t give up; he made great efforts to win success.

A facing B to face C faced D face

8. Not ______ with the quality of your goods, I will certainly not advise others to buy them.

A to impress B impressing C having impressed D impressed

9. _____ into English, the sentence was found to have an entirely different word order.

A translating B translated C to translate D having translate

10. Pressed from his parents, and ____ that he has wasted too much time, the boy is determined to stop playing video games.

A realizing B realized C to realize D being realized

11. -We’ve only got this small bookcase. Will that do?

-No, _____ I am looking for is something much bigger and stronger.

A who B that C what D which

12. When _____ for his views about his teaching job, Philip said he found it very interesting and rewarding.

A asking B asked C having asked D to be asked

13. You _____ the project by now.

A are supposed to finish B supposed to finish

C. are supposed finishing D are supposed to have finished

14. little _____ that we were watching his every move, so he seemed to be going his own way in this business.

A he realized B he didn’t realize C didn’t realize D did he realize

15. – May I have a talk with one of your sports reporters?

- Sorry, but all of them are out to _____ the main events of the day.

A get B find C cover D search

16. The mother was filled with _____ about her daughter’s health.

A caution B anxiety C eagerness D fright

17. Local villager ____ the doctors with the people ____ in the bus crash.

A assisted; wounded B aided; wounding

C help; wounding D saved; wounded

18. Emily is trying to put the knowledge ____ at school to use in her work.

A to acquire B acquired C acquiring D acquire

19. He had his camera ready ______ he saw something that would make a good picture.

A even if B if only C in case D so that

20. I do not want to accuse him ____ telling lies.

A of B against C with D about

21. Tom kept quite about the accident ____ lose his job.

A so not as to B so as not to C so as to not D not so as to

22. They finally managed to climb to the top, but ____ then.

A went the children down the hill B down the hill did the children go

C down the hill went the children D down the hill the children went

23. -t was careless of you to have left your new bike outside all night!

-My god! ______!

A So did I B So I did C So was I D So were you

24. Only after _____ his homework ____ to watch TV.

A he has finished; is he allowed B has he finished; is he allowed

C he has finished; he is allowed D has he finished; he is allowed

25. If everyone in the country ____ some ____, many lives would have been saved in the accident.

A had known; first aid B had known; first aid

C knew; first aids D knew; first aid

26. In the battle the soldier was ____in the arm and sent to hospital at last.

A hurt B injured C wound D ruin

27. They are in a difficult situation ______ all efforts seem useless.

A that B which C where D as

28. It is illegal for a public official to ask people for gifts or money _____ favors to them.

A in preference to B in place of C in agreement with D in exchange for

29. Teachers recommend parents _____ their children under 12 to ride bicycles to school for safety.

A not allow B do not allow C mustn’t allow D couldn’t allow

30. –Susan, will you please go and empty that drawer?

- ______?

A What for B What it is C How is it D How come

阅读

A young father was visiting an old neighbor. They were standing in the old man’s garden, and talking about children. The young man said, “How strict should parents be with their children?”

The old man pointed to a string(绳子)between a big strong tree and a thin young

one. “Please untie(解开)that string,” he said. The young man untied it, and the young tree bent (弯)over to one side. “Now tie it again, please,” said the old man, “but first pull the string tight so that the young tree is straight again.”

The young man did so. Then the old man said, “There, it is the same with children. You must be strict with them, but sometimes you must untie the string to know how they are getting on. If they are not yet able to stand alone, you must tie the string tight again. But when you find that they are ready to stand alone, you can take the string away.”

26.The story is about _______ .

A. how to take care of young trees

B. how strict parents should be with their children

C. how the young father should get on with his old neighbor

D. how to tie and untie the string

27.The young man untied the string ________ .

A. in order to throw it away

B. so that both of the trees would grow straight

C. only to find that the thinner one bent over to one side

D. in order to let the old man teach him

28.When can the string be taken away? .

A. When the old man has left

B. After you have untied it

C. When the young man has untied it next time

D. When the young tree grows strong enough

29.At last the old man told the young man .

A. that he should be strict with his children if they could not yet stand alone

B. that he should always be strict with his children

C. that he should be hard on them

D. that he should tie his children until they are ready to stand alone

30.In the story the relation(关系) of the big strong tree to the thin one is like that of _________ .

A. the young father to the old neighbor

B. parents to their children

C. the old neighbor to the children of the young father

D. grown-ups to their parents

改错

Mrs. Jackson is very old woman. She had a very small room in an old house. She has lived there in 1984.That was the year when her husband death. He had been ill for many year. After his death Mrs. Jackson had not some money at all. She found out work in a factory. Her job was to clean the offices. She had get up at six in the morning. Last year she was ill and her doctor said, “Not work so hard.”

高一历史必修一345单元试卷及答案篇三:高一历史校本研究习题(第四分册第345单元)

高一历史第四分册

专题三: 工业社会的来临

三、基础练习

1.工业革命的含义和实质是

A.资本主义制度代替封建制度的重大改革 B.商品经济代替自然经济的重大变革

C.机器生产代替手工劳动的重大变革 D.雇佣关系代替依附关系的重大变革

2.英国工业革命发生的政治前提是

A.资产阶级统治确立 B.圈地运动发展 C.海外扩张殖民掠夺 D.市场需求扩大

3.18世纪60年代开始的英国工业革命的经济驱动力是

A.殖民扩张 B.市场需求 C.科技推动 D.生活享受

4.英国工业革命中普遍出现了一种“由需要导致发明的模式”,这一模式最早体现在

A.毛纺织业发展中 B.交通运输业发展中 C.棉纺织业发展中 D.蒸汽机发明中

5.英国工业革命时期,机器的发明者大多是

A.工人和技师 B.科学家 C.教师 D.工程师

6.促进工业革命技术加速发展的关键因素是

A.珍妮机 B.蒸汽机 C.铁路 D.工厂制度

7.英国工业革命时期广泛使用的新材料是

A.木材 B.石油 C.煤炭 D.钢铁

8.“英国的制造业体系及其催生人口密集城镇的惊人速度都是世界上前所未有的。”材料评

述的历史事件大致完成于

A.18世纪中期 B.18世纪后期 C.19世纪中期 D.19世纪后期

9.1851年英国伦敦举办了第一届世界博览会。下列产品不可能出现在这次博览会上

的是

10.工业革命密切了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其最根本的媒介是

A.价格低廉的商品 B.先进的政治制度 C.领先的生产技术 D.先进的生产方式

11.18世纪70年代,英国城乡人口比例为1:2,19世纪初上升为2:3,造成这一变化的

最主要原因是

A.圈地运动使农民流入城市 B.工业革命改变了人口布局

C.经济发展需吸收大量移民 D.殖民扩展人口移居殖民地

12.工业革命加速了城市化进程,城市化带来生活方式巨变,以下不属于这类变化的是

A.生活节奏加快 B.家庭规模扩大 C.生活内容丰富 D.教育逐步普及

13.1851年,英国的《泰晤士报》刊登了一幅漫画,

画面上工厂林立,天空烟雾缭绕,黑色的河水里,一个猴子坐在小船上举着个牌子,上面写

着“life or money”(要钱还是要命)。这幅漫画反映的是( )

A.城市化进程造成农村人口减少 B.工业革命导致劳资关系尖锐

C.工业化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 D.工业化造成经济危机的发生

14.截止19世纪中期,英国城乡人口的比例已经彻底改观。在1800万总人口中,农

村人口占48%,城市人口占52%。促成这一变化的根本动力是

A.圈地运动 B.英国政府政策鼓励 C.工业化发展 D.优良的城市生活环境

15.据统计:19世纪中叶,有一个只占世界人口2%的国家的工业品约占世界工业总产值的

45%,并占有世界商船舰队数量的1/3,拥有全世界贸易总量的1/5。这个国家是

A.中国 B.英国 C.美国 D.德国

16.现代工厂与手工作坊、手工工场之间最大的区别是

A.机械化生产 B.雇佣劳动 C.有规章制度 D.有劳动分工

17.19世纪中叶,成为英国工业中占主导地位的生产组织形式是

A.作坊 B.工场 C.工厂 D.车间

18.英国的现代工厂制度最早诞生在

A.纺织行业 B.制陶业 C.采矿业 D.冶金业

19.现代工厂制度能使机器设备最大限度地发挥生产效能,达到提高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的

目的,是因为采用了

A.机械化生产 B. 蒸汽机代替水力 C. 大规模的集中劳动 D.科学的管理方法

20.右图是英国工业革命期间煤矿坑道里的童工。对于此幅画恰当的表述是

A.英国劳动力严重缺乏 B.英国出现买卖儿童现象

C.资本家普遍雇用童工 D.童工的处境十分悲惨

21.英国工业革命初期“血汗工厂”名称由来主要依据是

A.资本家残酷剥削工人 B.工人的工资低、劳动时间长

C.工厂的工作环境恶劣 D.工厂经常发生工伤事故

22.从18世纪中叶开始工业革命,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英国用了近两百年的时间才弥

补了工业革命所引起的失误,基本上解决贫富悬殊问题。这说明

A.社会发展进步是一个渐进过程 B.社会主义制度才能保障民众的权利

C.英国是一个公平、公正的国家 D.英国彻底消除了社会贫富差别

23.英国工业革命时期的社会立法,首先从工厂法开始的。其主要原因是

A.工厂的工作环境恶劣 B.工人劳动强度大工时长

C.工人争取生存权斗争的频繁 D.维护资本主义经济的持续发展

24.工业革命时期,英国许多工厂的资本家大量雇用女工和童工从事成年男人的工作,这是

因为

A.可以延长劳动时间 B.工作劳动强度不大

C.女工和童工工资低 D.劳动力严重不足

25.有学者在以“公平、公正与社会发展”为主题的国际学术研讨会上对英国工业革命做出

了深刻反思。下列反思内容与主题最贴切的是

A.工业革命为什么发生在英国而不是法国 B.贫困问题难道是工业革命的必然结果吗

C.为何工业化初期必须以牺牲环境为代价 D.工业革命与人口膨胀的危机

26.19世纪早期,随着工业化的快速发展,资本主义弊端日益显现,空想社会主义思潮应

运而生。以下属于法国空想社会主义者的是

①欧文 ②傅立叶 ③伏尔泰 ④圣西门 ⑤孟德斯鸠

A.①② B.②⑤ C.②④ D.①③

27.科学社会主义诞生地是

A.德国 B.法国 C.英国 D.俄国

28.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说:“资产阶级在它不到一百年的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

比过去一切时代所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马克思直接肯定了

A.启蒙运动 B.法国大革命 C.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D.工业革命

四、拓展练习

1、27 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6分)

因果分析是历史教学中最常用的一种综合分析。这种分析,就是从错综复杂的历史现象

中,找出其前后相继、互相制约的内在联系,弄清历史事件的来龙去脉,揭示历史发展的必

然规律。历史教材对于历史现象因果联系的分析,一般是从分析其历史背景开始,说明它产

生的起因,然后叙述其经过和结果,阐明它的意义和影响。阅读以下工业革命的历史事实,

将正确的字母填入表格。

A.促进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扩大和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

B.新航路的开辟,使世界市场不断扩大。

C.资本与劳动的关系成为最主要的社会关系。

D.煤炭、钢铁的大量生产和应用。

E.资产阶级革命后所建立的君主立宪政府积极推行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政策。

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1分)

材料一 (在工业革命中)虽然按人口平均的收入有了明显的提高,可是富人的收益要明显地

大于穷人。„„拿纺织工来说,他们在早期年代里(工业革命刚开始时)境况不错,可是后来

无论是他们的工资还是就业机会都急剧恶化。 ──A.勃里格斯《英国社会史》

材料二 1802年,英国议会通过了工厂法上的第一个条例。它规定,车间的墙壁和天花板应

该每年用石灰刷白两次;每个学徒都应该得到两套整齐的衣服;工厂必须为男女两性儿童安

排分别宿舍,并有足够数量的床铺;工作时间决不允许超过十二小时;在学徒的头四年中,

教育是必须要做的事;视察员发现工厂有传染病的话,他们有向保安审判官所属郡法院提出

报告的任务„„ 这项法令创立了一个在英国19世纪期间起了很大作用的制度,而且各文明

国家都采用了这个制度,即对工厂的监督。必须承认,这项法令的实施效果几乎等于零,即

使认真实行,也只不过提供一些微乎其微的补救而已。

──据保尔·芒图:《十八世纪产业革命》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英国工业革命导致了怎样的影响?(2分)如果要进一步深入探究和

全面评价英国工业革命的影响,至少还应该提供哪些方面的材料?(3分)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二中“英国议会通过工厂法上第一个条例”的历史背景?

(3分)

(3)如何理解材料二中划线部分的观点?(3分)

成绩 日期

答案:1、

2、(1)材料一反映英国工业革命导致了怎样的影响?(2分)如果要进一步深入探究和全面评价英国工业革命的影响,至少还应该提供哪些方面的材料?(3分)

影响:英国工人阶级工资降低,就业机会减少,社会贫富分化加剧;(2分)

提供材料:工业革命促进生产力发展方面材料;工业革命使产业结构发生变化方面材料;工业革命加速城市化进程方面材料;工业革命改变生产组织和管理形式方面材料;工业革命导致环境污染方面的材料等等。(任3项即可)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二中“英国议会通过工厂法上第一个条例”的历史背景?(3分)历史背景:工业革命在促进城市化的进程中产生了许多问题,如劳资矛盾加剧,失业情况严重;许多工厂成为“血汗工厂”;工人阶级不断斗争;政府为缓和社会矛盾采取相应措施;(任答三点,3分)

(3)如何理解材料二中划线部分的观点?(3分)

工业革命期间,英国开创了工厂法的社会立法的先例。(1分)社会立法虽然从法律上一定程度保障了社会底层民众的一些基本权利,改善了工人的生活条件,发挥了缓和矛盾、化解社会冲突的作用,(1分)但没有从根本上实现社会的公正、公平,也没有消弭工人与资本家的矛盾。(1分

高一历史第四分册

高一历史必修一345单元试卷及答案篇四:高一历史必修一_第一单元(高考历题)试题及答案解析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单元检测

1.(2010年高考浙江文综16题)科举制是我国古代的选官制度。下列各项中,确切反映唐朝科举制情况的是( )

A.其形式都是以官举士 B.采用八股考试方式C.分进士等科目考试 D.要求应试士人熟读四书五经

2.(2010年高考江苏单科第3题)“元起朔方,固已崇尚释教(佛教),及得西域,世祖以地广而险远,„„思有以因其俗而柔其人,乃郡县土番之地,设官分职,而领之于帝师。”这里的“官”隶属于( )

A.宣政院 B.中书省 C.理藩院 D.行中书省

3.(2010年高考上海单科第10题)元朝为加强中央对西藏和台湾的管理,分别设置了( )

A.中书省、伊犁将军 B.宣政院、中书省 C.伊犁将军、澎湖巡检司 D.宣政院、澎湖巡检司

4.(2008上海历史)“封建亲戚,以藩屏周。”这句话指的是 ( )A.分封制 B.井田制 C.郡县制 D.行省制

5.(2008江苏历史)“齐人”、“鲁人”、“楚人”这种表述,逐渐让位于以行政区划为籍贯的表述,造成这一变化的制度因素是 ( )A.分封制 B.宗法制 C.郡县制 D.三省六部

6(2008上海历史)中国古代有一个统一王朝,它最先在全国范围内推行了郡县制,建立起中央集权制的政治模式。据此判断,这个王朝是 ( )A.西周 B.秦朝 C.东汉 D.明朝

7、(09年北京卷).图6是北京广安门桥北的,蓟城纪念柱。《礼记》载:“武王克殷反商,未及下车,而封黄帝之后于蓟。”与蓟城建立相关的制度是( )

A.禅让制 B.井田制C.分封制 D.郡县制

10、(09年上海卷)在宋代的官员中,有三分之一以上来自平民家庭,这是因为当时推行的选官制度是( )

A.军功爵制 B.察举制 C.九品中正制 D.科举制

11(09年天津卷)下列史实符合西周确立的宗法制继承原则的是( )

A.唐太宗通过玄武门之变继位B.宋太宗继承兄长宋太祖之位

C.明太祖因太子亡指定嫡长孙继位D.清康熙帝死后皇四子继位

12(09年浙江卷)关于明代内阁,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明太祖罢除丞相职位,设内阁制 B.内阁成员的权势和地位有过提高

C.内阁正式成为统帅六部百司的机构 D.司礼监最终取代了内阁

13(09年江苏卷)唐代中枢机构中书省、尚书省和门下省的精细分工体现了( )

A.施政观念上的民主追求 B.剥夺相权的创新设计

C.行政运作程序的有效制衡 D.弱化君权的重要进步

14(09年江苏卷) “九鼎既成,迁于三国。夏后氏失之,殷人受之;殷人失之,周人受之。”其中所说的“九鼎”之所以被广泛重视并在夏商周流转,主要因为它是( )

A.反映民心民意的凭据 B.国王祭祀的重要礼器、C.青铜工艺水平高的标志 D.王朝统治权力的象征 15(09年广东卷B) “封建社会”的概念是近代引入中国的。右图所示柳宗元的文章的主题可能是( )

A. 王位继承制度 B. 分封制度 C. 三公九卿制度 D. 郡县制度

16(09年广东卷B)君主专制在从秦到清不断强化的过程中偶有特殊情况。能反映这一情况的是( )

A.战国时期秦国以王为首,统一后秦王称皇帝

B.汉武帝以身边近臣组成中朝执掌决策权,隋代实行内史、门下、尚书三省制

C.唐代决策、审议、执行权分离,宋代中央机构形成全面的权力牵制体系

D.明初废除宰相,清初“军国政事”有议政王大臣会议决定

17(09年广东文基卷)下列王朝,不曾设置丞相的是( )A.清 B.明 C.汉D.秦

18(09年海南卷)汉武帝倡导“独尊儒术”。后来,汉宣帝反对专任儒生时说“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奈何纯任德教,用周政乎”此处所谓“周政”,主要是指周代的( )

A. 分封制度 B. 井田制度 C. 宗法制度 D. 礼乐制度

19(09年海南卷)分化削弱宰相的权力,是古代中国皇帝实现个人专制一贯做法,宋代行使宰相权力的“中书门下”,主要行使的是( )A.决策权 B. 行政权 C. 军政权 D.财政权

20(2008海南历史)刘邦在位末年与众臣歃血为盟,特别诏令:“非刘氏而王者,若无功,上所不置而侯者,天下共诛之。”其目的在于 ( )

A.加强朝廷对地方的控制 B.禁止分封异姓王侯C.鼓励臣民建立军功 D.安抚汉初以来的功臣 21(2008山东文综)唐朝中央政府具有较高的行政效率,主要原因在于 ( )

A.增设机构,独立施政B.分工明确,相互协调C.一职多官,互相牵制 D.简化机构,总揽于上

22、(2008江苏历史3)唐太宗说:“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画,于事稳便,方可奏行。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材料表明他主张 ( )

A.发挥宰相等大臣的议政权 B.君权与相权相互制衡C.中央权力重心应当下移 D.君主不应实现专制统治 23.(2008宁夏文综)中国古代吏治腐败时会出现以钱买官的现象。“三千索,直秘阁;五百贯,擢通判”,就是对这一现象的揭露。这句话所反映的情况发生在 A.秦代 B.汉代 C.唐代 D.宋代

24.(2008广东历史1)下图是明清古建筑中的一幅牌匾,与它有关联的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是

A.分封制 B.宗法制 C.三省六部制 D.内阁制

25.(2008广东文科基础21)明初,朝臣建议建文帝削藩。随后,建文帝的叔叔燕王朱棣以“清君侧”为名起兵,最后占领南京,夺取帝位。此事说明当时( )

A.实行了内阁制 B.设立了军机处C.实行了分封制 D.郡县制受到挑战

材料分析:

26.(2010年上海高考)

自秦朝以后,皇帝为了集中权力,不断削弱相权。唐朝曾以中书令、侍中、尚书令共议国政,行使宰相职权;清朝又以满汉大学士等出任军机大臣,主持全国军政要务。

问题:(10分)

(1)下图反映了汉、唐、明、清四朝中枢的演变过程,按示例完成空格。(6分)

(2)从上述材料中归纳出皇帝集权的两种方式及其作用。(4分)

27.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宗法制最早可追溯到原始社会父系家长时代,经过夏、商的演化,到西周最后形成严密的政治制度,即宗法制度。周王自称天子,是同姓贵族的大宗和天下的共主,其王位由嫡长子继承,世代保持大宗地位,周王嫡长子的兄弟被封为诸侯,诸侯对于周天于是小宗,而诸侯在自己国内又是同姓的大宗,其君位也由嫡长子继承,诸侯嫡长子的兄弟被封为卿大夫,卿大夫对诸侯是小宗,在本宗的各分支中又是大宗。依此类推,按血缘关系不断分封下去。由于周室规定同姓百年不婚,所以诸侯国之间同姓多为兄弟,异姓多为甥舅,这样整个西周国家就由宗法关系联结起来。

材料二:从整个中国历史的角度看,西周作为短暂的一瞬消失了,但创始于斯的宗法组织和宗法结构并没有随之在政治制度上一起消失。自秦以后的中国封建社会,承袭了宗法观念和宗法传统,使中国封建政治呈现出诸多特征,这些特征又都具有浓厚深刻的宗法色彩。中国封建的等级制度源于原始的血缘宗亲关系,它表现为绝对的君臣隶属原则和极端的皇权主义;中国封建政治还有一个宗法特征是亲贵合一和裙带作风,最终导致中国封建政治统治中的反智主义倾向,即反对理性,经验守旧,这是封建宗法政治又一特色。

——以上材料均摘自《中国历史纵与横》

请回答:

(1)据材料一,结合西周的史实,分析西周宗法制的实质。

(2)据材料二,概括宗法制对中国封建社会的影响。

28.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泰有天下,裂都会而为之郡邑,废侯卫而为守宰(宰:地方官),据天下之雄图,都六合之上游,报制四海,适于掌握之内,此其所以为得也。不数载而天下大坏,其有由矣:亟役万人,暴其威刑,竭其货贿。负锄梃谪戍之徒,大呼而成群。时则有叛人而无叛吏,咎在人怨,非郡邑之制失也。

材料二:汉有天下,矫秦之枉,徇周之制,剖海内而立宗子、封功臣。数年之间,奔命扶伤之不暇……后乃谋臣献画(计策),而离削自守矣。然而封建之治,郡邑居半,时则有叛国而无叛郡,泰制之得亦以明矣。

材料三:唐兴,制州邑,立守宰,此其所以为宜也。然犹桀滑(凶恶狡猾之人)时起,虐害方城,失不在州而在兵,时则有叛将而无叛州。州县之设,固不可革也。

——柳宗元《封建论》

材料四:知封建(指分封制)之以变而为郡县,则知郡县之弊而将复变。然则将复变而为封建乎?曰:不能。……封建之失,其专在下;郡县之失,其专在上。

一一顾炎武《天下郡图利病书》

请回答:

(1)柳宗元认为秦、汉、唐的过失是什么?他要论证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2)顾炎武的观点与柳宗元的观点有何相同点?谈谈你的分析。

(3)顾炎武的观点与柳宗元的观点有何差异?为什么会有这种差异?

29、(10分)中央集权制度是政治制度文明重要组成部分。阅读以下材料:

材料一 春秋之世,灭人之国者,固已为县矣。 ——《日知录》

克敌者,上大夫受县,下大夫受郡。 ——《左传》

材料二

材料三 方今郡县之敝已极,而无圣人出焉,尚一一仍其故事,此民生之所以日贫,中国之所以日弱,而日益趋于乱也……封建之失,其专在下;郡县之失,其专在上……(故主张)使县令得私其百里之地,则县之人民皆其子姓,县之土地皆其田畴,县之城郭皆其藩垣,县之仓廪城郭皆其仓廪。 ——顾炎武 材料四 为了保障救灾措施的有效实施,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成立了一些官办救灾机构,并在救灾工作中发挥了最重要的作用……在救灾过程中,(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一是实施国家救灾工程,兴修水利以防御水灾旱灾造成的损失;二是增加国家或民间村社的粮食储备,以应不时之需。 ——《中国传统救灾体系刍议》 请回答:

(1)材料一为我们了解先秦时期地方行政制度提供了哪些重要信息?(2分)

(2)指出图中所反映的地方行政管理方式及带来的主要危害。(3分)

(3)材料三中顾炎武认为郡县制存在哪些弊端?他认为可行的解决途径是什么?(3分)

(4)据材料四,简要说明在灾难面前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所起的作用。(2分)

高一历史必修一345单元试卷及答案篇五:必修二345单元检测

高一 历史必修二三四五单元检测题

出题者:刘桂云 审核人:李杰 2011-5-30 一、选择题:

1.俄罗斯在1929年时,不能生产一架飞机,不能生产一辆联合收割机,也不能生产一辆汽车。十年以后,到1941年时,我们已经拥有了最好的技术,这些都是当时世界上最好的。上述现象出现的原因是

A.片面发展重工业 B.允许本国和外国的资本家经营中小企业 C.推行新经济体制 D.实施“加速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的战略方针” 2.罗斯福说:“低收入的工人是我们人数最多的消费集团,可是今天他们却无法维持象样的生活水准,不能购买食品、衣服和其他必需品以保持我们的工厂和农场充分运转。”为此,罗斯福新政采取了

A.整顿银行,统制货币 B.调节农业生产 C.规定最低工资标准 D.降低生活用品价格

3.下列对新中国成立以来农村土地所有制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全国土地改革完成,农村土地归农民个人所有 B.三大改造完成,农村土地归集体所有 C.人民公社化运动,强化了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使农民拥有了土地所有权

4

A.土地改革 B.对农业进行改造 C.社会主义制度建立 D.发生严重自然灾害. 5.从图中信息看,新中国成立后,旨在变革土地所有制的措施是

A.人民公社好 B.把大跃进战鼓敲得更响

C.农民申请加入合作社 D.农民领取承包合同

6.1956年1月2日上午,上海50万人冒雨集会,副市长兴奋地宣告:“我国资本主义最集中的城市,开始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了!这一伟大胜利是我们人民的胜利。”他如此激动是因为上海完成

A.工商业改造 B.没收官僚资本

C.“一五”计划 D.农业合作化

7.1958年,如果中国的官员去苏联参观访问,双方就当年的农业建设交流经验教训,中苏双方谈论的主要话题,可能是①中国的农业社会主义改造运动 ②苏联的大规模种植玉米运动③中国的人民公社化运动④苏联的农业集体化运动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8.“对发展经济来说,中国的人民公社化运动和苏俄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都是不成功的”。这是因为

A.没有把经济建设放在首位 C.过分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

B.严重超越了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D.严峻的国内外环境的制约

9.经济全球化已成为潮流,世界上出现了“经济联合国”。“经济联合国”是指 A. WTO B.布雷顿森林体系 C. 关贸总协定 D.世界银行 10.以下关于世界贸易组织说法正确的是

①标志着世界贸易进一步走向规范化 ②以贸易自由化为中心,囊括当今世界贸易诸多领域的多边贸易体制的大框架已经构筑起来③标志着全球有序的自由贸易的新时期已经 开始 ④世界贸易组织是由关税与贸易总协定发展而来的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1.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的原因是①市场机制的广泛建立为之疏通了商品流通渠道 ②科技进步和生产力水平的提高是其动力 ③国际金融的发展是其催化剂 ④跨国公司的蓬勃发展是推动它的关键因素⑤“冷战”的结束为之提供了有利的国际环境 ⑥国际协调机制不断加强

A. 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③④⑤⑥ C. ①②④ D.①②⑥

二战后,发达国家相继进行改革和调整,资本主义经济体制发生了巨大变化。回答12—13题。

12.下表是《1977年发达国家国有经济比重(%)表》,该表反映出二战后发达资本主义

A.扩大政府开支 B.发展基础工业 C.改善交通条件 D.建立国营经济 13.二战后,英国实行从“摇篮到坟墓”的福利。婴儿出生时,产妇的医疗费用由国家负担,还可以得到一定补贴。16岁以下的公民每周有补助,公立学校实行免费教育。职工患病可以免费得到治疗,失业有救济金,退休后有养老金,死亡后其家属还能得到抚恤金。这一现象

①使低收入阶层的生活得到基本保障,缓解了社会矛盾 ②扩大了社会消费

③使国家财政支出扩大,造成了财政赤字 ④降低了人们的工作积极性 A.①②③④

B.③④

C.②④

D.①②④

14.宣传画形象而又浓缩地表现着不同时代的历史。下面是新中国不同历史时期的宣传画,按照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一组是

A.①②③④ 内容直接对应的是

B.③②④① C.②④③①

D.④②①③

15.中共“十四大”后,“下海闯市场”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话题,下列与中共“十四大”

A.开始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B.推广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明确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决定设立深圳、珠海、厦门、汕头为经济特区

16.1984年5月,中共中央、国务院为加快利用外部资金、引进技术的步伐,决定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其中位于山东省的有①日照②青岛③烟台④威海

A.①②③④ 的主要原因不包括

B.②③

C.①④

D.①②③

17.下图所示票证曾是百姓购买粮食的凭证,但现在已经失去了它原本的作用。这一变化

A.经济体制改革深化 C.生活物资日益丰富 不断加强。回答18—20题。

18.1946—1949年,美国对外投资增加了近50%。到1970年,美国资本输出总额达1555亿美元,占资本主义世界的一半左右。这主要得益于

A.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 C.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建立

B.欧洲共同市场的形成 D.北美自由贸易区建立

B.农业产量稳步增长 D.中国加入WTO

二战后,以美国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形成,同时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趋势

19.自1981年起,中国多次获得一个国际组织的贷款,用于改良农田、建立商品粮基地和发展教育事业等。1998年6月18日,该国际组织宣布批准向中国提供总额6亿美元的贷款,

以帮助中国的农业和能源建设。根据以上事实可判断,这个“国际组织”应是

A.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C.世界银行

B.世贸组织 D.亚太经合组织

B.典型地反映了经济区域集团化的趋势 D.是各地经济依赖加强的产物

20.欧盟与北美自由贸易区、亚太经合组织的不同点是

A.是区域范围内生产力和分工的产物 C.既是区域性经济集团又是政治集团

21.在当今世界,跨国公司为了实现利润最大化,有选择地向第三世界国家投资。贸易自由化所创造财富的70%被发达国家获得,占世界人口85%以上的100多个发展中国家只获得30%;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年增长速度每下降3%,发达国家的经济增长速度就有可能下降1%。这种现象反映出

①跨国公司促进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②发展中国家从全球化中获得了一定利益 ③国际经济新秩序基本形成 ④发达国家是经济全球化的最大受益者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22. 世界经济全球化和区域集团化是当今世界经济领域的两种发展趋势。经济全球化表现①世界经济有机地联系起来 ②生产国际化加深③各地区经济的区域性逐渐消除 ④经济管理制度的区域化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

表1反映了我国工业总产值中各种经济成分的变化。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工业结构不断调整 B、企业管理体制的改革 C、市场经济逐步形成 D、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

24.发展现代农业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是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农村工作的必然要求。下列三幅图反映的是中共在不同时期的农村政策,有关其表述正确的是

土地改革 人民公社化运动 农民领取生产承包合同书

A.结果都保护了农民利益 B.都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 C.都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经营方式 D.都改变了土地所有制性质

25.美国学者在《俄罗斯史》中写道“勃列日涅夫政府基本上只是试图作表面的改革,而不考虑从根本上进行改革,对这句话正确理解是

A. 勃列日涅夫开创了改革的先河 B. 勃列日涅夫把改革限制在政治方面. C. 勃列日涅夫不打算触动斯大林模式 D勃列日涅夫首次建立市场经济体制

二、非选择题 26、在世界现代化进程中,不同的国家,经济发展模式也不尽相同。以英、美为代表的“自由放任”模式和以苏联、中国为代表的“计划经济”模式,都可能使一个国家完成工业化,实现经济转型,但这两种模式走向极端和僵化后,也会造成严重弊病。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请以英国和苏联为例,说明“自由放任”模式和“计划经济”模式产生的消极影响。(2分)

(2)以美国罗斯福新政为起点,西方国家通过何种方式突破“自由放任”模式?这标志着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4分)

(3)为修正“计划经济”模式的弊端,苏、中两国先后进行了改革。苏联的赫鲁晓夫改革以失败而告终,原因何在?(2分)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从思想和实践上全面突破“计划经济”模式,其表现是什么?(4分)

(4)美、中两国对各自经济发展模式成功突破的手段有何共同之处?纵观经济发展模式的调整过程,你能得出什么启示?(4分)

27.(19分)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进入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三十年的征程,铸就了一个民族近百年的梦想。三十年来,中国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阅读下列图文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轻重工业在工业总产值中比重表

高一历史必修一345单元试卷及答案篇六:高三历史必修二345单元测试讲解

高一历史必修一345单元试卷及答案篇七: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 专题一单元测试试题

必 修一 专题一单元测试试题 2012年9月

本试卷分为选择题、填空题、材料解析题三部分,共100分。请注意把所有答案规范地写在答题纸上,否则不予评分,影响你的成绩。最后祝愿同学们取得好成绩!

一、选择题(共30题,每题2.5分)

1.商王通过占卜决策一切政治事务,反映了商朝政治的特点是

A. 以禅让的方式传承王位 B.神权和王权密切结合

C.王权开始在一姓中世袭 D. 国家已成为帝王的私产

2. 下列王位或官职的继承不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是C

3. 清明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特别是许多台湾同胞,根据家谱记载道中国大陆原籍地认祖归宗,认识到自己是真正的中国人,而不是“台独”分子所说的“台湾人”。这种“认祖归宗”的情结源于古代的

A.宗法制 B.分封制 C.世袭制 D.礼乐制

4. 下列历史现象与西周分封制没有内在联系的是

A.“周公„„立七十一国” B.山东素称“齐鲁大地”

C.“裂都会而为之郡邑” D.“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

5. 战国时期齐、赵、魏所筑的堤防,规模较大,工程坚固,其用意是在黄河水泛滥时,既能避免自身遭受灾害,又能水淹对方。但结果造成黄河水年年泛滥。下列有助于改变这一状况的史实是

A.修筑长城 B.开凿灵渠 C.北击匈奴 D.秦扫灭六国

6. 《华阳国志• 蜀志》中记载“司马错率巴、蜀众十万,大舶船万艘,米六百万斛,浮江(指汉水)伐楚,取商於之地,为黔中郡”。据此判断在秦国统一六国过程中

A.楚国是第一个被灭掉的国家 B.黔中郡郡守由皇帝直接任命

C.秦统一前郡县制已经推行 D.司马错是秦朝的第一个太尉

7.秦始皇每天批阅重达120斤的奏章,有时到深夜才休息。这主要是因为他

A.政治素质高 B. 担心官员失职 C. 企图显示权威 D.总览全国大权

8.“汉朝早期,统治者试图在周朝松散的政治联盟和秦朝严格的中央专制间走一条中间路线。”材料中的“中间路线”是指

A.郡国并行制度 B. 中朝制度 C. 刺史制度 D.察举制度

9. 隋唐以前,官府设有谱局,考定父祖官爵、门第。此后该现象逐步消失,主要原因是

A.宗法制的终结 B.察举制的完善C.三省六部制的设立 D.科举制的推行

10.美国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认为“与印度文明的不统一和间断相比,中国文明的特点是统一和连续。”中华文明的这个特点从根本上说应是得益于中国古代政治实体的统一性和连续性。下列制度中最有利于维护古代中国政治实体统一与连续的是

A.君主专制 B.中央集权制 C.分封制 D.宗法制

1

坚持到底,成功降临;半途而废,希望破灭。

11.从图一到图二的变化,最能反映出

图一 图二

A.中央对地方的控制逐渐加强 B.相权由削弱走向取消使皇权进一步强化

C.中央机构精减取得较大成就 D.六部的设置是古代官制改革的重要成果

12.史学家钱穆认为“中国历史上的政治制度,有许多有其巨大的魄力,可以维持久远而不弊,因此遂为后世所传袭”。下列古代中国政治制度中不能印证这一观点的是

A.郡县制 B.行省制 C.分封制 D.三省六部制

13.秦始皇被称为“千古一帝”。贾谊在《过秦论》中说:“及至秦王,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 他为能够有效地“制六合”而采取的措施是

A.以郡县制代替分封制 B.统一的文字 C.统一货币 D.统一度量衡

14.秦朝建立的郡县制有利于巩固国家统一和中央集权的制度,其依据主要在于

A.郡县官吏必须对上一级负责 B.郡县是地方行政管理机构

C.郡县官吏与皇帝是臣与君关系 D.郡县完全由中央和皇帝控制,官吏不能世袭

15. 关于秦朝设郡的数目,学术界有不同的看法。如王国维《秦郡考》考证共有48郡,谭其骧《秦郡新考》推定为46郡。某学者在考证秦朝设郡的具体数目时,收集到以下几个方面的资料,其中最可信的应是

A.《史记》的记载 B.学者的研究论著 C.秦简的记载 D.民间的传说

16.钱穆在《国史新论》中说:“汉代宰相是首长制,唐代宰相是委员制”。这表明

A.封建统治出现民主化的演变趋势 B.宰相位尊权重的地位进一步加强

C.宰相由一人到多人,权力被分割 D.汉代宰相掌握实权,唐代宰相形同虚设

17. 欧阳修在《卖油翁》中提到的“陈康肃公尧咨”,陈尧咨与其兄陈尧叟都曾考中状元,而陈尧叟则是连中三元。其中的“三元”指在科举考试中考上了

A.状元、榜眼、探花 B.解元、会元、状元

C.举人、贡士、进士 D.生元、会元、状元

18. 唐朝中央政府具有较高的行政效率,主要原因在于

A.增设机构,独立施政 B.分工明确,相互协调

C.一职多官,互相牵制 D.简化机构,总揽于上

19.中国古代专制皇权不断加强,中枢权力体系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汉武帝时建立“中朝”决策机构,废除了秦以来的“三公九卿”制

B唐朝由中书省起草诏令,直接传递给尚书省具体执行

C宋朝时设枢密院和三司,分割宰相的军权和财政权

D明太祖时废除丞相,设立内阁参与军国大事的决策

20.《元史·张雄飞传》记载,元世祖忽必烈问政于汉臣张雄飞,张雄飞答道:“古有御史台,为天子耳目,凡政事得失,民间疾苦,皆得言;百官奸邪,贪秽不职者,即纠劾之。为此,则纪纲举,天下治矣。”元世祖遂设立御史台,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御史台的主要职能是

A.监察官吏 B.征收赋税 C.行政管理 D.笔录政事

21.从秦朝到清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治制度影响了中国近2000多年。你认为下列哪一项制度最能体现“皇权下的民主”

A.秦朝三公九卿制 B.西汉中朝制度 C.唐朝三省六部制 D.清朝军机处

2

22. 明朝的内阁距离皇帝寝宫1 000米,清朝的军机处距离皇帝寝宫只有50米。政务中心逐步靠近皇帝寝宫的这一过程,从本质上体现了

A.皇宫建筑布局愈益合理 B.政府行政效能不断提高

C.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 D.君主专制的不断强化

23. 《元史》载:“行中书省,凡十(一),秩从一品。掌国庶务,统郡县,镇边鄙,与都省为表里”,材料中的“都省”指的机构是

A.中书省 B.门下省 C.尚书省 D.中书门下省

24.在某校一次公开课教学中,有这样一道题:谈谈你对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认识。某学生答题要点如下,你认为表述不准确的是

A.分封制与宗法制互为表里,宗法制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体现就是分封制

B.春秋时期,分封制瓦解,出现了“礼崩乐坏”的局面

C.唐朝统治者运用中央机构的权力制衡来维护自己的专制统治

D.内阁的设置实质上恢复了丞相的职权,是明清时期君主专制的重要内容

25.高一某班四位同学分别撰写了关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方面的历史论文,其中论文标题明显错误的是

A.《浅议商代的政治制度》 B.《趣谈周武王与分封制》

C.《论隋唐三省六部制得历史影响》 D.《试论清代丞相与军机大臣的权力制衡》

26.明代内阁和清代军机处的共同之处是

A.统领六部,处理各种政务 B.参与决策,并负责朝廷日常事务

C.参与机要政务,但没有决策权 D.负责各地的军政事务

27.秦朝的郡县制和元朝的行省制度都能有效加强中央集权,主要是由于

A.都是地方行政制度 B.其最高官员都由中央直接任命

C.都有严密的监察体系 D.都有利于发挥地方自主性

28.朱元璋从一个社会最底层的赤贫的牧童,无依无靠的游方僧人,最后成就了帝业,这是一个大家都在思索的问题。下列关于朱元璋的说法正确的是

A.驾崩后庙号称“明太祖” B.创立军机处以加强君权

C.开创内阁制,并大规模改土归流 D.设置宣政院管辖西藏等地

29.明清时期建君主专制空前强化所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相适应 B.封建政治制度进一步完善

C.封建制度走向衰落 D.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尖锐

30.乾隆帝说:“至于衣服制度,不妨仍其旧俗,若因归降天朝,必尽用天朝服色,势亦有所难行,尔等习惯自然,一时岂能骤易?且将旧时衣服尽行弃置,亦殊非爱惜物力之道。即朕所颁赐物件,亦止善为收贮,传之子孙,惟来京朝觐,暂时服用。由此可见,其实行的少数民族政策是:

A.断发易服 B.因俗而治 C. 改土归流 D.定期朝觐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32.禹之前,政治权力的交接通常以的方式实现,禹死后,其子启继承了禹的地位, 制度由此开始。西周初年,分封制的主要诸侯国有齐、鲁、 、 、宋、晋。

33.岭南地区归入中央王朝管辖的开端始于 是丞相的助手,负责监察系统。

34.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选官制度是,从 朝创立的科举制成为历朝主要的选官制度。

35.元代管理全国佛教僧徒和藏族军民政教事务的中央官署是 ,清朝中央设有主管边疆民族事务的机构是 。

3

坚持到底,成功降临;半途而废,希望破灭。

36.材料题(共15分)

材料一

图示一 图示二 图示三

材料二 今天下已定,法令出一。

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 ──《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三 (明太祖)罢丞相不设,析中书省之政归六部。

──《明史》

材料四 国初承前明旧制。机务出纳悉关内阁„„雍正年间,用兵西北„„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直(值)缮写。后名军机处,地近宫廷,便为宣召。

──赵翼《檐曝杂记》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中的示意图,指出图示一、图示三反映的政治制度是我国历史上哪两个朝代开创的?图示二所示的政治制度的名称是什么?(3分)

(2)材料二中的“上”是指谁?他在地方上推行的行政制度是什么?你怎样认识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积极影响?(8分)

(3)材料三、四反映出明清时期君主专制制度有哪些新的变化?你怎样认识明清时期君主专制制度的消极影响? (4分)

4

必修一 专题一单元测试试题 答 题 纸 2012年9月

班级 _____ 姓名______ 成绩 ____

一、选择题:

1—5 6--10 11--15

16--20 26--30

二、填空题

32.禹之前,政治权力的交接通常以的方式实现,禹死后,其子启继承了禹的地位, 制度由此开始。西周初年,分封制的主要诸侯国有齐、鲁、 、 、宋、晋。

33.岭南地区归入中央王朝管辖的开端始于 是丞相的助手,负责监察系统。

34.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选官制度是,从 朝创立的科举制成为历朝主要的选官制度。

35.元代管理全国佛教僧徒和藏族军民政教事务的中央官署是 ,清朝中央设有主管边疆民族事务的机构是 。

5

高一历史必修一345单元试卷及答案篇八:高一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复习试题

一、选择题

1、“禹铸九鼎”“禹开九州”是上古时候的传说,它们实际上反映了 D

A 禅让制的结束 B商王朝的发展 C 西周的强盛 D夏朝的建立

2、秦始皇创立的皇帝制度,既是对前朝制度的否定,也受到了前朝制度的影响,它们是 C

① 禅让制 ② 王位世袭制 ③ 分封制 ④ 嫡长子继承制

A ①②③④ B②③ C②④ D②

3、秦朝实行“车同轨,书同文,行同轮”所带来的深远的历史影响是 B

①建立了秦朝的封建专制统治 ②巩固发展了国家的统一 ③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 ④利于郡县制度的推行

A①② B②③ C ③④ D①④

4、秦朝中央官制中,具有“掌丞天子,助理万机”职能的是 C

A 太尉 B廷尉 C 丞相 D御使大夫

5、汉武帝以后,汉朝刺使的主要职能有

A 监察地方高官 B 管理地方行政事务

C 举荐官吏候选人 D 征收地方赋税

6、汉初实行的治国措施中动机与效果发生了明显矛盾甚至尖锐对抗的是 C

A 休养生息政策 B 沿用秦朝的郡县制

C分封同姓子弟为王 D 对匈奴的“和亲”政策

★ 7、我国古代设置过的地方行政区中,州、道系由监察区演变而来。最初设置州道为监察区的两个王朝分别是 D

A隋朝、南宋 B 东汉、北宋 C 元朝、明朝 D西汉 、唐朝

8、宋太祖为加强中央集权采取的首要措施是 A

A 集中军权 B 集中行政权 C 集中财权 D 集中司法权

9、元朝时,不属于行中书省管辖的是C

A 陕西 B 湖北 C 河北 D 河南

★10、“廷寄”是我国封建社会晚期中央政府机构行政运作的重要制度,该制度始自 B A明太祖 B明宣宗 C康熙帝D 雍正帝

11、下列制度不属于地方行政制度的是D

A 郡县制 B 三省六部制 C 行省制 D 三司制

12、(2001年津文综)秦朝推行“书同文”的措施(B)

A适应了政治统一的需要

B用隶书代替其他文字

C 导致秦朝实行焚书坑儒

D 成为后人批判秦始皇的原因

13、秦朝统一后,为革除东周以来的政治弊端所采取的重要决策是()A A

C度 B 确立三公九卿制 C 在全国实行郡县制 D 用法家思想治国

14、下列各项中,揭示明清两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本质特征的是 C B

A 官僚机构不断膨胀 B 皇帝专权达到顶峰

C 官场腐败之风盛行 D 君臣关系变成主奴关系

★ 15、辽朝“因俗而治”,指的是实行( )D

A郡县、王国并行体制 B 议政王大臣会议制度

C 尚书、门下、中书三省制 D 北面官、南面官行政体制

历史具有继承性,各个王朝在时间上虽有先后,但相互之间存在许多内在联系。

16、西汉与秦朝有直接继承关系的重要制度是()B

A 地方监察制度 B 地方行政制度 C 选官制度 D 户籍制度

17、唐朝将秦汉以来的一相制变为多相制的实质是()A

A 强化君主专制 B 减少决策失误 C 提高行政效率 D 笼络科举世子

18、汉朝、宋朝和元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最相似的是()B

A 设立特务机构 B 改变和分散地方机构及权利

C 废除原来的全国行政区划D改变选官制度

19、下列历代措施中,起到限制地方割据势力作用的是(D)

① 汉武帝颁行“推恩令 ”② 唐玄宗设置节度使 ③ 宋太祖派文臣任地方长官

④ 元在地方设“行中书省”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

20、下列官职或机构,具有检察职能的是()①秦朝的御使大夫 ②两汉的刺使 ③北宋的通判 ④清朝的军机处

A ①③ B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二、材料分析:

21、材料一:周有天下,裂土四而瓜分之,设五等,邦群后……然而降于夷王(周第九代君主),害礼伤尊,下堂而迎觐者……秘宇幽厉,王室东徙,而自列为诸侯矣。厥后,问鼎之轻重者有之,射王中肩者有之……天下乖,无君君之心……周之败端,其在乎此矣。 材料二:秦有天下,裂都会而为之郡邑,废侯卫而为之守宰,据天下之雄图,都六合之上游,摄制四海,运于掌握之内,此其所以为得也。不断载而天下大坏,其有由矣……咎在人怨,非郡邑之制也。

材料三:汉有天下,矫秦之枉,徇周之制,剖海内而立宗子,封功臣……郡国之半,时则有叛国而无叛郡,秦制之得亦以明矣。

柳宗元《封建论》

问题:材料一中“周之败端,其在乎此矣”指什么?

材料二中作者对秦亡的分析是否正确?为什么?

材料三中汉“矫秦之枉,徇周之制”指什么 ?导致了什么后果?后来又如何解决的? 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封建王朝会采取一些具体的措施。

22、(2001年广东、河南卷)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宋太祖)一日召开赵普曰:“天下自唐季以来数十年间,帝王凡易八姓,战争不 息,生民涂地,其故何也?吾欲息天下之兵,为国家长久之计,其道何如?”普曰:“……此无他故,方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今年以治之,亦无他奇巧,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天下自安矣”

——续《资治通鉴长编》

材料二

(宋太宗)因谓近臣曰:“国家若无外扰,必有内患。外忧(指辽、西夏掠夺)不过边事,皆可预防;惟奸邪无状,若为内患,深可惧也。帝王用心,常须谨此。”

——《续资治通鉴长编》

材料三

太祖、太宗平一海内,惩累朝藩镇跋扈,尽收天下劲兵……兵无常帅,帅无常师;内外相维,上下相制,等级相轧,……是以天下晏然,逾百年而无犬吠之惊,此制兵得其道也。 ——《文献通考》

材料四

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弊,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刑政,一切收了,州郡遂日就困弱。靖康之役,虏骑所过,莫不溃散。

——《朱子语类》

回答:

结合上述材料,说明北宋初期统治者制定了什么治国方略,

并分析其背景和利弊。

23、材料一:当今郡县,倍多于古。或地无百里,数县并置;或户不满千,二郡分领;具寮以众,资费日多;吏卒又倍,租调岁减;清干良才,百分无二……所谓民少官多,十羊九牧。《隋书·扬尚希传》

材料二:臣伏见,景德祥福中,文武官总计九千七百八十五员,今内外官署总一万七千三百余员。其未受差遣京官使臣及守侯人不在数内,较之先朝,才四十余年,已愈一倍多矣。 《包拯奏报》

材料三:据有关资料记载,我国西汉时期,全国人口5959万,官员7500人,官民比为1:7945;而唐高宗时,全国人口5238万,官员13465人,官民比已增加一倍,为1:3927;元成宗时,全国人口与西汉相差无几5881万,官员已增加到2.25万人,官民比为1:2613;清康熙初年时,全国人口2459万,官员2.7万人,官民比已高达1:911。

《江淮论坛》1982.2

问题:据以上材料概括历史现象。

材料二情况出现的原因是什么?

三则材料反映的现象的危害及其历史教训

24、皇权至上,是我国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重要特征。

请回答:

隋唐两朝为维护皇权在中央政治制度方面采取了什么重大举措?应如何评价?

明清两朝为维护皇权在中央政治制度方面又采取了什么重大举措?应如何评价?

25、有人认为:中华帝国中央集权及其官僚结构,从秦汉历经隋唐宋,而及于明清这三个历史阶段,几乎系于一根脉络,它是破除了先秦封建制而建立起来的。

你对这一观点有何看法?请结合史实简单说明你的观点。

26、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

专制主义是指中央的决策方式,具体说就是皇帝的个人专断独裁;中央集权指全国各种军、政、财权归属中央,地方完全由中央管理和控制,充分执行中央的政令。

战国时期初步形成。法家代表韩非提出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国家的主张。新兴地主阶级从加强专政和保护封建经济发展的需要,初步确立了君主集权的政治体制。

从秦到清朝,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逐步走向顶峰。

我国现行的是人民民主专政制度,这与专制主义有什么样的区别?请了解我国现行政治制度,比较它们之间的不同。并考虑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能为我们提供什么可借鉴之处。

第一单元标准测试卷:

1 D 2 C 3 B 4 C 5 A 6 C 7 D 8 A 9 C 10 D 11B

12、指分封制造成的诸侯割据、分裂和混乱严重地危害了国家统一。

正确。秦朝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建立起中央集权的统一的封建国家,符合历史发展的趋势。秦朝短暂而亡的根本原因是暴政导致民怨沸腾造成的,与郡县制无关。

指西汉初年分封同姓诸侯王。导致诸侯王国权力过重威胁中央,甚至爆发了“七王之乱”。后来汉武帝实行推恩令,削夺王国封地爵位,分散其力量使其无法对抗中央。

13 B 14 C 15 B 16 D 17 B 18 A 19 B 20 D 21 D

22、方略:加强中央集权,防止内患。

背景:前代藩镇割据、君弱臣强,导致社会动乱。

利弊:保持社会的安定,有利于经济发展;使得机构重叠,财政拮据,地方贫弱,导致对辽、西夏战争连连失利。

23、地方政权、政府官吏日见增多。

材料二发生在北宋时期。宋太祖建国后为了削夺地方节度使的权力改派文官管理地方,地方设路、州、县三级制。在中央,为了削弱宰相职权,以参知政事分割宰相行政权,以三司分割财权。另设枢密院作为最高军政机构。根本原因是为了加强巩固皇权。

危害:官民比例过高,加重人民负担。教训:改革同时应该注意精兵简政。

高一历史必修一345单元试卷及答案篇九: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测试附答案

必修一第一单元训练题

学号_____班级_____姓名_____评分____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请将正确答案填在答题表格中)

1.唐代和宋代都有谏官。唐代谏官由宰相荐举,主要评议皇帝得失;宋代谏官由皇帝选拔,主要评议宰相是非。这说明( )

A 唐代君主的权力不受制约 B 唐代以谏官削弱宰相的权力

C 宋代谏官向宰相和皇帝负责 D 宋代君主专制的程度高于唐代

2.君主专制在从秦到清不断强化的过程中偶有特殊情况,能反映这一情况的是

A.战国时期秦国以王为首,统一后秦王称皇帝( )

B.汉武帝以身边近臣组成中朝执掌决策权,隋代实行内史、门下、尚书三省制

C.唐代决策、审议、执行权分离,宋代中央机构形成全面的权力牵制体系

D.明初废除宰相,清初“军国政事”由议政王大臣会议决定

3.下列王朝,不曾设置丞相的是( )

A. 清 B.明

C. 汉 D.秦

4.“九鼎既成,迁于三国。夏后氏失之,殷人受之;殷人失之,周人受之。”其中所说的“九鼎”之所以被广泛重视并在夏商周流转,主要因为它是( )

A.反映民心民意的凭据 B.国王祭祀的重要礼器C.青铜工艺水平高的标志 D.王朝统治权力的象征

5.唐代中枢机构中书省、尚书省和门下省的精细分工体现了

A.施政观念上的民主追求 B.剥夺相权的创新设计C.行政运作程序的有效制衡 D.弱化君权的重要进步

6.在《红楼梦》第九十回中,贾母说:“自然先给宝玉娶了亲,然后给林丫头说人家。再没有先是外人,后是自己人的„„”。这反映出贾母( )

A.具有男尊女卑的思想

B.固守传统的家庭等级观念

C.具有浓厚的宗法观念

D.遵循长幼有序的婚姻礼俗

7. 西周实行的宗法制在秦汉以后仍有重大影响,其主要表现是( )

A嫡长子继承制 B. 反复出现的分封制

C.三纲五常的伦理观 D.传统的宗族观念

8. 明朝“折中书省之政归六部”。六部所掌主要是( )

A.决策 B.行政 C.监察 D.司法

9.下列史实符合西周确立的宗法制继承原则的是( )

A.唐太宗通过玄武门之变继位

B.宋太宗继承兄长宋太祖之位

C.明太祖因太子亡指定嫡长孙继位

D.清康熙帝死后皇四子继位

10. 关于明代内阁,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明太祖罢除丞相职务,设内阁制 B.内阁成员的地位和权势有过提高

C.内阁正式成为统率六部百司的机构 D.司礼监最终取代了内阁

11.关于西周宗法制的表述,最准确的是( )

A.体现了奴隶主与奴隶的阶级关系 B.体现了统治阶级内部的等级关系

C.体现了中央政府与地方的行政关系 D.体现了官僚机构与人民的压迫关系

12.分封制在周初巩固了周朝统治,扩展了西周疆域;在后期却造成了分裂割据,瓦解了周朝的统治。造成这两种截然不同的结果的根本原因是( )

A.生产力水平的显著提高 B.生产关系的发展

C.诸侯地位的变化 D.井田制的兴衰

13. 秦始皇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核心是( )

A.规定了王权至高无上 B.中央设三公九卿

C.地方推行郡县制度 D.颁布秦律,严刑

14.汉初封国制和西周前期分封制的主要区别体现在( )

A.基础 B.形式 C.对像 D.作用

15.秦废除了分封制,在地方实行郡县制,而西汉初又出现郡国并存的局面,这反映了( )

A.历史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B.事物发展的渐进性

C.封建主义还不够强大 D.新事物的发展都要经历一些曲折

16.西汉王朝大体继承沿用了秦王朝的基本制度,史称“汉承秦制”。下列哪项制度不是对秦制的沿用( )

A.皇帝制度 B.三公九卿制度 C.郡县制度 D.刺史制度

17. “汉代宰相是首长制,唐代宰相是委员制。” (钱穆《国史新论》)文中“委员制”指当时的( )

A.三公九卿制 B.郡县制 C.三省六部制 D.内阁制

18.唐、宋最高统治者为加强皇权,在中央官制方面采取的措施的相同点有( )

A.分割宰相权力 B.三省长官不参与政事

C.设置“中书门下” D.以中书省掌管行政

19.汉武帝设刺史,唐太宗划全国为10道,宋太祖设置通判,这些举措反映了封建统治者在加强对地方管理的过程中重视( )

A.分割地方权力 B.对地方官的监察

C.发挥文官作用 D.利用地方矛盾相互制衡

20. “丞相”职位长期沿用主要是适应( )

A.巩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需要 B.发展农工商业生产的需要

C.加强民族交流和对外交往的需要 D.管理官吏,治理人民的需要

21.明太祖废除丞相,主要是由于( )

A.管理官吏,治理人民的需要 B.过去的丞相大多子庸无能,败坏风气

C.发展农工商业生产的需要 D.丞相的权力过于集中,经常威胁君权

22.清朝前期,中央机构发生过多次重大变化,最主要的变化是( )

A.国初定制,设议政王大臣数员„„如坐朝仪

B. “率循祖制,咸复旧章”,废内阁,恢复内三院

C.选调翰林等官人南书房当值,“非崇班贵值,上所亲信者不得入”

D.军国大计,罔不总揽,自雍乾后百八十年,威命所寄,不于内阁而于军机处

23. “分封制—郡县制—郡国并行制—行省制”,这种演变说明了( )

A.封建中央集权制度下地方建制逐渐完善

B.中国古代一直在着力解决君权与相权的矛盾

C.高度集权的政治制度逐渐瓦解

D.古代中国的地方行政制度逐渐完善

24.反映我国君主专制制度发展趋势的正确排列是 ①中书门下的设立 ②丞相制度的废除 ③军机处的设立 ④三省六部制的创立( ) A.①②③④ B.④②③① C.②④①③ D.④①②③ 25宋朝形成了“中书主民,枢密院主兵,三司主财,各不相知”的局面。这反映出( )

A.宰相职权范围扩大 B.中央对地方控制加强

C.君权对相权的制约 D.专制皇权达到顶峰

26.柳宗元在《封建论》中评价秦始皇废封建、行郡县说:“其为制,公之大者也┅┅公天下之端自始皇。”郡县制为“公天下”之开端,主要体现在( )

A.百姓不再是封君的属民 B.更有利于皇帝集权

C.制度法令的统一 D.依据才干政绩任免官吏

27.科举制是我国古代的选官制度。下列各项中,确切反映唐朝科举制情况的是

A.其形式都是以官举士 B.采用八股考试方式

C.分进士等科目考试 D.要求应试士人熟读四书五经

28.中国古代常用五行相生相克解释朝代更替,成为“五德”,每个朝代在“五德”中都有相应的次序。汉代被称为“火德”,通过“禅让”代汉的曹操应为( )

A.金德 B.木德 C.水德 D.土德

29.汉武帝设刺史,宋太祖设置通判。这些举措反映了封建统治者在加强对地方管理的过程中重视( )

A分割地方权力 B对地方官的监察

C发挥文官作用 D利用地方矛盾相互制衡

30.河南大学教授王立群指出,“古来帝王,由秦始皇至清代宣统,正统偏安者共二百余人,真正懂得国家政体并善以此治国者,不过秦皇、汉武、宋太祖、清圣祖(康熙)四人而已”。这里的“国家政体”是指( ) A王位世袭制度 B中央集权制度

C选官制度 D监察制度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31题16分,32题24分,共40分)

3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当今郡县,倍多于古。或地无百里,数县并置;或户不满千,二郡分领,具寮以众,资费日多;吏卒又倍,租调岁减;清干良才,百分无二......所谓民少官多,十羊九牧。

引自《隋书.杨尚希传》

材料二 臣伏见,景德、祥符中,文武官总计九千七百八十五员,今内外官属总一万七千三百余员,其未授差遣京官、使臣及守候人不在数内,较之先朝,才四十余年,已愈一倍多矣。......以至隋唐虽设官浸多,然未有如本朝繁冗甚也。今天下州郡三百二十,县一千二百五十,而一州一县所任之职,素有定额,大率用吏不过五六,复有台寺之小吏,府监之杂工,萌序之官,进纳之辈,总而计之,不止于三倍。 引自包拯奏报

材料三 据有关资料记载:我国西汉时期,全国人口5959万,官员7500人,官民之比为1:7945;而唐高宗时,全国人口5288万,官员13465人,官民之比已增加一倍:1:3927;元成宗时,全国人口与西汉相差无几,5881万,官员已增至22500人,官民之比为1:2613;清康熙时,全国人口2459万,官员27000人,官员之比已高达1:911。 引自《江淮论坛》1982年2期

根据以上材料,概括其所反映的社会历史现象,分析其产生的根本原因及带来的影响。(16分) 要求表述应当成文。限180字左右,超过200字要扣分。

3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宰、相之名分别出现于商周及春秋之时,宰相连称始于战国。„„当时的所谓宰、相或宰相,地位均相当于丞相。后来,宰相一直沿用于整个封建社会。不过,除辽代设置“宰相”外,宰相一般只是一个习惯用语,用以指辅佐皇帝行使权力、处理国家政务的主要官吏,而不是一个正式官名。

材料二:三省制由于三省分职,在一些问题的处理上不免各执己见,争执不下,浪费时间。于是,唐太宗在门下省设政事堂,便于宰相合议军国大事。参加政事堂会议的,开始只有三省长官,后来又陆续增加了一些官员,以“参知政事”等名义参决朝政,这些人也是宰相。政事堂的创立,增强了三省制的功能。

材料三:宋朝对地方采取极端限制的措施,“收乡长、镇将之权悉归于县,收县之权悉归于州,收州之权悉归于监司,收监司之权悉归于朝廷”。这种运行机制虽然可以消除地方权重的弊端,却严重影响了地方政权的工作效率。 请回答:

(1)宰相名称始于何时?它与秦朝的丞相有何不同?(6分)

(2)唐朝和宋朝为了完善和加强中央集权,各采取了哪些措施?(8分)

(3)唐朝和宋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有什么特点?产生了怎样的影响?(10分)

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训练题附答案

二、非选择题

31、问题:滥设郡县等官僚机构;官员的委任愈制超额;官民之比发展畸形。(6分) 根本原因:封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必然产物。(4分)

影响:①大大增加了人民负担;②影响国家的财政收支平衡;③导致吏治的腐败;④官场出现扯皮、人浮于事的现象,影响办事效率。(对影响的表述可有多种答案,允许有创见,阅卷时不必死扣答案。)(6分)

32、(1)战国。宰相一般只是习惯用语,用以指辅佐皇帝行使权力、处理国家政务的主要官吏。秦朝的丞相是正式官名,地位很高,“一人之下,万人之上”。(6分)

(2)唐:实行三省六部制并设政事堂。北宋:在中央设参知政事、枢密使、三司使分割宰相权力;在地方削弱节度使的权力,派文臣做地方官,防止武将专权。(8分)

(3)唐:三省六部制加强了中央统治力量,完善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提高了行政效率。宋:严格控制地方,消除了地方割据的隐患,但影响了地方政权的工作效率。(10分)

高一历史必修一345单元试卷及答案篇十:高一历史期中测试题必修一

2011—2012学年(上)期中教学质量检测

高一历史科(必修1)试题

本试卷分为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第I卷(选择题 共6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史记·齐太公世家》:“于是武王已平商而王天下,封师尚父(即姜尚)于齐营丘。东就国„„”这段材料反映了西周时期实行的政治制度是

A 宗法制 B 分封制 C 郡县制 D 郡国并行制

2.毛泽东曾说:“百代都行秦政制”这个“制”指

A 分封制 B宗法制 C 郡县制 D 世袭制

3.贞观年间,唐中央政府三省的运转机制是

A尚书—中书—门下 B 中书—门下—尚书

C 尚书—门下—中书 D 门下—中书—尚书

4.“至此,我国先贤一直倡导的‘学而优则仕’得到了组织人事上的落实。”(《中国历代文官制度的演变轨迹》)与材料所述的历史现象相对应的政治制度是

A 世卿世禄制 B 军功爵制 C 九品中正制 D 科举制

5.我国古代地方行政管理制度曾出现了从“分封制”到“郡县制”的变化,其变化的最主要的原因是

A 交通的发展 B 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

C 疆域的拓展 D 经济文化交流的需要

6.通过宗法制的实行,西周形成一个庞大的宗族网。按宗族制的规定,下列在相关范围内一定能成为大宗的是

①周王室——周王正妻所生之子②周王室——周王嫡长子、嫡长孙③诸侯国——诸侯嫡长子、嫡长孙④卿大夫封地——卿大夫嫡长子、嫡长孙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②③

7.秦始皇建立的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基本特征是

A 最高统治者称皇帝 B中央设三公等官职

C 地方实行郡县制 D 确立皇权至高无上

8.汉武帝颁布“推恩令”的直接目的是

A 收回地方官的任免权 B 剥夺王国的封地

C 分割王国的封地 D 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

9.“票拟”是

A 大臣的奏章 B 阁臣对大臣奏章的批复意见

C 大臣对阁臣奏章的批复意见 D 皇帝对大臣奏章的批复意见

10.标志着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顶峰的是

A 废除丞相制 B 军机处的设立

C 厂卫机构的设立 D 严酷的文字狱的实行

11.为雅典民主制度奠定基础的是

A 城邦的形成 B 梭伦改革 C 五百人议事会 D 十将军委员会

12.直接民主是古希腊时期雅典民主政治的主要特色之一。与这一特色形成有关的是

A 雅典是小国寡民的城邦 B 雅典人擅长会议辩论

C 斯巴达的民主传统 D 苏格拉底的民主思想

13.关于《十二铜表法》的表述正确的是

A 这部法律文献是由梭伦颁布的 B它适用于罗马帝国境内的所有人

C 它标志着罗马成文法的诞生 D 它促使雅典的民主政治进入“黄金时期”

14.罗马法规定:“夜间行窃,如当场被杀,应当视将其杀死为合法。”这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 罗马法维护私有财产权 B 罗马法强调“轻罪重罚 ”

C 罗马法重视道德修养 D 罗马法蔑视人权

15.假设某年雅典全国人口约30万人,自由民约为16.8万人,其中男性成年公民

4.5万人,外邦人约为3万人,奴隶约1万人。其中有权参加公民大会的人数是

A 16.8万人 B 4.5万人 C 3万人 D 1万人

16.推动罗马法由公民法发展到万民法的主要动力是

A 平民的斗争 B 帝国皇帝的重视 C 罗马的不断扩张 D 法学家的努力

17. 如果你通过时光隧道,回到希腊梭伦执政时期,下列情境中你并不能看到的是

A 国王住在高高的山岗上并被巨石围墙护卫的王宫之中,监视并控制着全体臣民

B 乡间居民步行进城,高兴地参加公民大会,行使自己的权利

C 公民大会正在讨论国家大事,出现了唇枪舌剑的场面

D 在民众法庭上,其审判员从所有公民中抽签选举产生

18.先秦时期,中国产生了分封制,希腊却实行公民直接管理国家的民主制度。与中国相比,古希腊所具有的特殊条件不包括

A 山多地少,三面环海,岛屿众多的海洋地理环境

B 形成了小国寡民的城邦政治

C 工商业经济和海外贸易发达

D 国家统一,疆域辽阔

19.下列对英国女王、首相、内阁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英王是国家名义的象征,统而不治

B 内阁名义上对国王负责,实际上是对议会负责

C 首相是下院多数党的领袖,实际掌握着国家大权

D 内阁受到下院的反对时,首相只能辞职并解散内阁

20.某场革命被认为是“一切革命当中最温和又最成功的”。以下是对这一说法的判断,其中合理的是

A 是对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合理描述 B 是对美国独立战争的夸张追述

C 是对法国大革命的高度赞誉与肯定 D 是对俄国十月革命的准确观察 21.1787年宪法规定的美国政体是

A 君主立宪制 B 总统共和制 C 议会共和制 D 邦联制

22.“总统可以否决国会通过的法律”“国会可以以2/3的多数通过总统所否决的法律”,上述条文所体现的是

A 联邦制原则和民主原则 B 分权制衡原则和民主原则

C 自由平等原则和民主原则 D 联邦集权原则和分权原则

23.确立总统制共和国,标志法国资产阶级共和政体最终确立的是

A 《人权宣言》 B 1791年宪法 C 拿破仑《法典》 D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24.某国的宪法中有以下条文:“皇帝任命帝国首相”;“皇帝任命帝国官吏„„可决定其免职”;“ 皇帝有权召集、召开联邦议会和帝国国会,以及使议会延期结束”。根据所学知识判断,颁布该宪法的国家是

A 英国 B 日本 C 德国 D 俄国

25.英国发动两次鸦片战争的目的是

A 教训落后、腐朽的中国政府 B 占领和扩大在华商品市场

C 改造异教徒 D 割占中国更多领土

26.与以往的农民战争相比,太平天国运动的最大特点是

A 建立了与封建王朝对峙的政权 B 担负起了反对外来侵略的任务

C 时间之长、规模之大实属空前 D 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

27.《天朝田亩制度》的核心内容是

A 废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 B 实现小农土地私有制

C 生产、生活资料统归圣库 D 实行产品的平均分配

28.有人曾对中国近代史上的一场战争发出这样的感慨:“从前我国还只是被西方大国打败过,现在竟被东方的小国打败了,而且失败的那样惨,条约又定的那样苛刻,这是多么大的耻辱啊!”这场战争是

A 第一次鸦片战争 B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C 甲午中日战争 D 第二次鸦片战争

29.朱德曾赋诗道:“红军荟萃井冈山,主力形成在此间。领导有方经百炼,人民专政靠兵权”。它反映的历史大事是

A 南昌起义 B 三湾改编 C 秋收起义 D 井冈山会师

30.1940年,八路军发动了一场重大的战役,有力地打击了日寇的嚣张气焰,蒋介石专门发来贺电:“贵部窥此良机,断然出击,予敌甚大打击,特电嘉奖”。据此,你认为此战役是

A淞沪会战 B平型关大捷 C 台儿庄战役 D 百团大战

第II卷(非选择题 共40分)

31.阅读下列材料(20分)

材料一 读下图

31.题 图一 31题 图二

材料二 (明太祖)罢丞相不设,析中书省之政归六部,以尚书任天下事,侍郎贰(副)之,而殿阁大学士只备顾问。

——《明史·职官志》 材料三 军机处机构简单,有官无吏,办公场所只是几间办公用的平房。军机大臣品级不高,但都由钦定。他们每日接受皇帝召见,跪受笔录,军国大事均由皇帝一人裁决。各种诏令由军机大臣按照皇帝的意旨拟写成文,经皇帝审批后,传达给中央各部和地方官员执行。

请回答:

(1) 根据材料一指出,图一所示的中央政权组织是哪个朝代的制度?图一、图

二所示的中央官制在历史上分别被称作什么制度? (3分)

(2) 根据材料二指出,明太祖为加强皇权采取了哪些措施?(6分)

(3) 军机处设置于哪一朝代?根据材料三归纳出军机处的主要职能。(7分)

(4) 综合以上材料,指出中国古代中中央集权制度演变的趋势。(4分)

3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20分)

2009年是建国60周年,全国上下都开展各种形式的纪念活动。早在1958年为纪念建国10周年在北京天安门广场树立了人民英雄纪念碑。当年,由中国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所长范文澜领导,研究浮雕图片所需要的史料题材。经过精心挑选确定了8幅汉白玉大型浮雕,来表现近百年来中华儿女走向独立,走向解放的革命历程。下图是其中的4幅浮雕图片。

32题 图一 1851年 32题 图二 1911年

32题 图三 1937—1945年 32题 图四 1949年4月

(1) 图一、二反映的重大的历史事件的名称是什么?(4分)

(2) 图二、图四所反映出的两支军队的最终建国理想分别是什么?(6分)

(3) 根据图三,四所提供的信息,说明中国革命斗争的对象分别是谁?(4分)

(4) 图四反映的史实是什么?对中国历史发展产生了什么重大影响?(6分) 答案:

一.选择题

BCBDB CDDBB BACAB CADDA BBDCB BACDD

二.非选择题

31.(20分)

(1)秦朝。三公九卿制;三省六部制(3分)

(2)废除丞相;裁撤中书省,以六部分管全国政务;设殿阁大学士。(6分)

(3)清朝雍正年间。主要职能:接受皇帝召见,跪受笔录;按皇帝旨意拟写诏令,传达给中央和地方各部门。(7分)

(4)相权不断削弱,皇权不断加强(君主专制不断加强。)(4分)

32. (20分)

(1) 金田起义;武昌起义(4分)

(2) 理想:图二军队的理想是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图四军队的理想是建

立无产阶级社会主义国家(6分)

(3) 斗争对象:抗日战争时期是日本帝国主义;解放战争时期是国民党反动派

(4分)

(4) 史实:渡江战役;影响:标志着南京国民政府覆灭,为新中国成立打下坚

实的基础。(6分)

●【往下看,下一篇更精彩】●

最新成考报名

  • 2023年党风廉政建设知识测试题及答案...
  • 2023年党风廉政建设知识测试题及答案十篇
  • 新安全生产法知识竞赛试题库及答案共...
  • 2022党风廉政建设知识测试题及答案集合4篇
  • 2022党风廉政建设知识测试题及答案范...
  • 新安全生产法知识竞赛试题库及答案共...
  • 新安全生产法知识竞赛试题库及答案共...
  • 2022党风廉政建设知识测试题及答案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