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文档 > 试题 >

泰安市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8课《观潮》同步达标练习及答案(ABC卷)

成考报名   发布时间:01-11    阅读:

泰安市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8课《观潮》同步达标练习及答案(ABC卷)篇一:泰安市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8课《观潮》同步达标练习及答案ABC卷

《观潮》达标试题A卷一、积累与运用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京尹( ) 雷霆( ) 艨艟( )( ) 奔腾( ) .....乘骑( ) 如履平地( ) 倏尔( ) 一舸无迹( ) ....善泅者( ) 罗绮( ) 倍穹( ) 僦赁( )( ) .....2、解释句中加点字的意思。①方其远出海门( 方,当??时。 ) ②吞天沃日( 用水淋洗。 ) ..③则一舸无迹(船) ④乘骑弄旗标枪舞刀( 骑马 ) ( 舞动。 ) ....⑤饮食百物皆倍穹常时( (价钱)加倍的高。 ) [来源:Z+xx+k.Com] ..⑥则僦赁看幕,虽席地不容闲也( 都是租用的意思。 ) ( 即使 ) ...⑦出没于鲸波万仞中( 万仞高的巨浪。 ) ....⑧倏尔黄烟四起( 忽然间 ) ⑨江干上下十余里间( 江岸 ) ....⑩玉城雪岭际天而来( 连接着天。 ) ..3、翻译下列句子。①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当海潮从远方海口出现的时候,只像一条白色的银线一般,②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演习五阵的阵势,忽而疾驶,忽而腾起,忽而分,忽而合,极尽种种变化。③出没于鲸波万仞中。大家奋勇争先逆着水流踏浪而上在极高的波涛之中,忽隐忽现腾越着身子,姿势变化万千, ④而僦赁看幕,虽席地不容闲也。租用看棚的人(非常多),即使是一席之地也不会空闲。二、阅读阅读下面文字,回答文后各题。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盛。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既而渐近,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势极雄豪。杨诚斋诗云“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者是也。4、引用杨诚斋的诗句有什么作用?用杨诚斋的诗句对上文进行形象的概括,既呼应了第一句,又为下文做了铺垫。5、第一段作者从哪几个方面对海潮进行描写? [来源:学科网]选段对潮水从形、色、声、势四个方面进行正面描绘,由远及近写出了海潮的雄奇壮观。6、第一段文字用了哪几种修辞方法?请从文中找出来。引用、比喻、夸张《观潮》达标试题B卷读文答题: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最盛。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既而渐近,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势极雄豪。杨诚斋诗云:

泰安市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8课《观潮》同步达标练习及答案(ABC卷)篇二:语文:第28课《观潮》同步练习8(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册)

第28课《观潮》助学练测集优方案

☆课文导读

本文写的是南宋时期钱塘江海潮的景象和观潮的盛况。文章分四段写了不同的内容:海潮的壮观景象;水军演习的动人情景;弄潮的健儿;观潮者之多。文章通过介绍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的钱塘江大潮,抒发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基础过关

一、读音辨析

雷霆(tínɡ) 杨诚斋(zhāi)..

艨艟(mãnɡ chōnɡ) 如履平地(lǚ)...

倏尔(shū) 一舸无迹(ɡě) ..

善泅(qiú) 僦赁(jiù lìn)...

罗绮(qǐ) 鲸波(jīnɡ)..

二、词语释义

既望:农历十六日。

方其远出海门:方,刚刚,开始。

既而:一会儿。

吞天沃日:沃,用水淋洗。

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尽,穷尽。

标枪舞刀:标,举,树立。

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教阅水军:出,来到。

倏尔:忽然。

人物略不相睹:略,微,一点。

溯迎而上:溯,逆流。

皆披发文身:文,画着文彩。

而旗尾略不沾湿:略不,毫无;略,大概,大致。

以此夸能:夸能,夸耀才能。

虽席地不容闲:虽,即使。

三、语句解读

1.词类活用。

⑴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尽:形容词用作动词,穷尽。)

⑵皆披发文身。(文:本指花纹,是名词,这里用作动词,刺刻花纹。)

⑶乘骑弄旗。(骑:名词,马。)

2.特殊的文言句式。

⑴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判断句,“也”表示判断语气。)

⑵仅有“敌船”为火所焚。(被动句,“为„„所”表被动。)

3.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

这一句大有横空出世之势,先声夺人揭示了描写对象,点明了题旨,揭示了中心,可以说集全文要义于首句。

四、作家作品

周密(1232—1298),南宋词人,字公谨,号草窗、苹洲、四水潜夫等,原籍济南,后为吴兴(今属浙江湖州市)人。宋末曾任义乌令等职,宋亡不仕,以歌咏著述自娱。其词讲求格律,与吴文英(梦窗)并称“二窗”。他工诗能文,亦善书画。著有《草窗韵语》《草窗词》

《武林旧事》《癸辛杂识》。

五、背景探视

钱塘江大潮,古人称之为“壮观天下无”。它的形成与其独具的自然条件密切相关。其一,因江口呈喇叭形,宽处过百里,窄处仅十里,巨潮被狭窄的江道约束,当然会形成波澜壮阔的涌潮。其二,河口有巨大拦门沙坎,潮水涌进遇到如此巨阻,当然会掀揭天下;前浪遭阻,后浪又上,波赶波,浪叠浪,潮水就会奔腾咆哮,排山倒海般地呼啸而来。

南宋的国都是临安,即现在的杭州,观潮地当时在临安城南(今由于江水改道已移至浙江海宁),每年农历八月十八日举行观潮盛典。迎潮前有水军演习,潮到时又有吴地少年弄潮争标的表演。当日上到宫庭下到民间争相观看,万人空巷,十分热闹。

☆一显身手

一、基础知识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都正确的一组是( )

A.雷霆(tínɡ) 震撼(hàn) ..

京尹(yǐn) .

B.艨艟(tōnɡ) 如履平地(lǚ) ..

崩山(bēnɡ).

C.为火所焚(fãn) 善泅者(qiú) ..

溯迎而上(suî).

D.鲸波万仞(rân) 罗绮(qǐ) ..

车马塞途(sāi).

2.选出与例句中加点词词义相同的一项。

(1)例:如履平地 ( ) .

A.西装革履 B.郑人买履

C.履险如夷 D.履行职责

(2)例: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 ( ).

A.物尽其用 B.尽人皆知

C.同归于尽 D.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3)例:人物略不相睹 ( ).

A.略不沾湿 B.雄才大略

C.攻城略地 D.长远战略

3.解释下列句中相同的字。

仅如银线

( )

.仅有“敌船”为火所焚 ( ).

(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

天下之伟观也 (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 ).

势极雄豪( ).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 ).

4.下列成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观潮》一文既写风景,又写民俗,使读者叹为观止。....

B.南宋时每年农历八月十八日举行观潮盛典,当日从宫廷到民间争相观看,万人空巷,十分....热闹。

C.弄潮健儿手持十幅大彩旗,出没于惊涛巨浪之中,腾身百变,表演得惟妙惟肖。....

D.海潮似玉城雪岭际天而来,大声如雷霆,惊天动地,势极雄豪。....

5.下列句式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

A.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判断句) B.饮食百物皆倍穹常时(状语后置句)

C.而僦赁看幕,虽席地不容也(判断句) D.仅有敌船为火所焚(被动句)

6.没用比喻修辞方法的一项是( )

A.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

B.珠翠罗绮满目

C.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

D.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

二、整体感知

1.对下列语句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而旗尾略不沾湿,以此夸能。

A.而旗子的尾巴只沾湿了一点,以这种表演显示他们高超的技能。

B.而旗尾却一点也不被水沾湿,凭借这种表演来显示他们高超的技能。

C.而旗尾一点也没沾湿,以这种表演夸耀自己高超的技能。

D.而旗子的尾巴只沾湿了一点,凭借这种表演显示自己高超的技能。

2.判断下列说法是对还是错,对的画勾,错的画叉。

⑴“并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如履平地。”此句大意是:“同时有骑着马、摇着旗、举着枪、挥舞着大刀在水面上的,像在平地上行走一样。”( )

⑵“倏尔黄烟四起,人物略不相睹,水爆轰震,声如崩山。”是描写在江上点放烟炮的情景。其中“倏尔”:指刹那间。“水爆”:指在水面点放的烟炮。“略不相睹”:指彼此全都看不见了。“略”与下文“略不沾湿”的“略”字同义。( )

⑶“烟消波静,则一舸无迹”意思是:点放五色烟炮满江,及烟收炮息,就有一只船不见了,可能是被烧掉而沉没了。( )

⑷《观潮》选自《武林旧事》,作者周密,这是一篇以场面描写著称的佳作,表达方式以叙述为主。( )

3.关于这篇文章的中心有以下几种说法,你认为正确的一项是( )

A.赞美钱塘江潮的雄伟景象,以此表现大自然力量的伟大。

B.赞美水军和吴中健儿的非凡勇敢和高超的游泳技术,以此表现当朝社会的良好风气。

C.说明观潮是当时社会的一件盛举,以此表现人们对钱塘江大潮的热爱之情。

D.赞美钱塘江海潮的壮观的景象,并叙写了当时观潮的盛况,以此表现作者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

4.上文第二段文字与写海潮和水上表演有无联系?能否删去这一段文字?为什么?

三、课内阅读

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盛。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既而渐近,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势极雄豪。杨诚斋诗云“海

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者是也。

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教阅水军,艨艟数百,分列两岸;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并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如履平地。倏尔黄烟四起,人物略不相睹,水爆轰震,声如崩山。烟消波静,则一舸无迹,仅有“敌船”为火所焚,随波而逝。

1.第一段首句和最后一句在全文结构和内容上各起什么作用?

2.第一段作者从哪几个方面对海潮进行描写?

3.第一段文字用了哪几种修辞方法?请从文中找出来。

4.一场复杂的演习活动,而结在“________”的静景上,这是运用了____________的写法,这种写法有什么作用?

四、拓展阅读

白洋①潮

张岱

故事:三江看潮,实无潮看。午后喧传曰:“今年暗涨潮”,岁岁如之。

庚辰八月,吊朱恒岳少师,至白洋,陈章侯、祁世培同席。海塘上呼看潮,余遄②往,章侯、世培踵至,立塘上。见潮头一线,从海宁而来,真③奔塘上。稍近,则隐隐露白,如驱千百群小鹅,擘翼④惊飞。渐进,喷沫冰花蹴起⑤,如百万雪狮蔽江而下,怒雷鞭之,万首镞镞⑥无敢先后。再近,则飓风逼之,势欲拍岸而上。看者辟易⑦,走避塘下。潮到塘,尽力一礴,水击射溅起数丈,著面皆湿。旋卷而右,龟山一挡,轰怒非常,炝碎龙湫⑧,半空雪舞,看之惊眩。坐半日,颜始定。

先辈言浙江潮头,自龛、赭两山漱激而起。白洋在两山外,潮头更大,何耶?

【注释】①白洋:山名,又名龟山,在浙江绍兴;②遄(chuán):迅速;③真:同“直”;④擘(bî)翼:张开翅膀;⑤蹴(cù)起:涌起;⑥镞镞:同“簇簇”,聚集;⑦辟易:惊退;⑧炝碎龙湫:指龙湫之水像炒菜一样翻滚不止。龙湫,瀑布。

1.下列各组加点词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

:三江看潮,实无潮看

..

他很擅长讲故事。

..

.如驱千百群小鹅 .

自龛、赭两山漱激而起 .悬泉瀑布,飞漱其间(《三峡》) .

欲拍岸而上 .极雄豪(《观潮》) .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⑴龟山一挡,轰怒非常 ..

⑵坐半日,颜始定 .

3.翻译下列句子。

⑴见潮头一线,从海宁而来,真奔塘上。

⑵看者辟易,走避塘下。

4.作者为了突出海潮的壮美,主要运用了什么写作方法和修辞方法?

5.第二段“坐半日,颜始定”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新题探密

巧填成语。

厨师的拿手好戏„„„„„( )

世界上最大的工程„„„„„( )

用霓虹灯装饰的广告语„„„( )

替人写春联„„„„„„( )

扭着秧歌打腰鼓„„„„( )

卖桃子的和卖李子的打架„„( )

答案:添油加醋;开天辟地;闪烁其辞;与人作对;旁敲侧击;投桃报李。

☆写作小练笔

寓言:有则寓言说,老鼠自感形象不佳,希望变得“伟大”。它来到山大王面前,苦苦哀求给予帮助。山大王动心了:它令老鼠变成猫。可猫怕狗呀,又经哀求变成狗,不料,狗是怕狼的,这怎么能体现“伟大”?于是又经请求变成狼,如此,老鼠一路请求,一路变下去,最后,它终于变成了动物群体中形象最为高大魁梧的象,可它万万没有想到,象最惧怕的,也是在它的眼光中视为最伟大的莫过于鼠了。于是,它最终的请求是:把自身复变为自己原来的样子。

请续写这段材料,阐明寓言所蕴含着的深刻道理,字数100字左右。

☆作文素材

绝不气馁的贾平凹

贾平凹在大学中文系读书时,开始进行文学创作,他连连在校报上发表诗作,并逐步将作品投向社会上的大小报刊,尽管那时他收到的退稿单比稿费单要多得多,但他毫不气馁,一如既往地看书、写作、投稿,终于获得成功。20年来,他以一枝灵秀之笔,写下了七八百万字的作品,出版了六七十部著作,数十次获得国内外各种文学奖。

泰安市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8课《观潮》同步达标练习及答案(ABC卷)篇三:泰安市八年级语文上册第30课《诗四首》同步达标练习及答案ABC卷

《诗四首》达标试题A卷

一、积累与运用

1.给下列字词注音。

草盛( ) 荒秽( ) ..

候骑( ) .

箫( )鼓 .鸡豚( ) .草木长( ) .叩( )门 .燕( )然 .萧( )关 .

2.解释下列加点字的含义。

①晨兴理荒秽( ) ..

③道狭草木长( ) .

⑤使至塞上( ) . ②带月荷锄归( ) .④但使愿无违( ),( )[来源:学科网] ..⑥单车欲问边( ) .

⑧仍怜故乡水( )[来源:学科网] .⑦江入大荒流( ) ..

3.填空。

①《归园田居》选自 ,共有 首,本诗是第 首。作者 ,我们曾经学过他写的诗前序 。成语“ ”就出自他的这篇文章。

②《使至塞上》是作者 出使边塞时所作,他是唐代著名的 诗人,苏轼曾评论他的诗“ , 。”

③《游山西村》选自 ,作者 ,字 ,号 , (朝)著名诗人。

4.填写诗句。

① ,带月荷锄归。

②衣沾不足惜, 。

③ ,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 。

④山随平野尽, 。 ,云生结海楼。

⑤ ,柳暗花明又一村。 ,衣冠简朴古风存。[来源:学科网ZXXK]

二、阅读

阅读下列各首古诗,回答诗后问题。

(一)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5.全诗表达了作者陶渊明什么思想?

6.“但使愿无违”一句中,“愿”具体指什么?

7.说一说“带月荷锄归”一句写出了什么意境?这一句包含了作者什么感情?

[来源:学科网ZXXK]

8.体会一下全诗在语言运用上有何特点。

语文学科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诗四首》达标试题(B)

1.给下列加粗字注音。

(1)道狭草木长 (2) 燕然 (3) 腊酒浑

(4)鸡豚 (5)荆门 (6)仍怜故乡水

2.解释加粗词。

(1)晨兴理荒秽: (2)带月荷锄归:

(3)但使愿无违: (4)长河落日圆:

(5)江入大荒流: (6)云生结海楼:

(7)从今若许闲乘月: (8) 拄杖无时夜叩门:

3.我们课内外学过的古诗词中,有不少诗句含有深刻的哲理,如“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请你再摘录几句含有哲理的诗句。

①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____

4:阅读

使至塞上

王 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1).本诗从体裁上看,是一首 诗。

(2).本诗首联交代了 和 。

(3).说一说本诗中写得最精彩的是哪两句?写出了什么意境?你能用画笔描绘出来吗?

(4).找出本诗中的对偶句,并用自己的话解释一下。

[来源:Zxxk.Com]

渡荆门送别

李 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5).本诗首联交代了远渡的 和此行的 。

(6).颔联写景,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是从什么角度来写景的?

(7)在颔联中,有两个字用得好,找出来谈谈它好在何处?

(8)颈联描写长江的近景,请谈谈这两句诗所描绘的意境。

(9).从尾联来看,这首诗是否是为朋友送行?抒发了作者什么感情?

《诗四首》达标试题C卷 1.给加点的字注音。

属国( ) 征蓬( ) 候骑( ) 汉塞.....

( ) 燕然( ) .

荆门( ) 仍怜( ) 鸡豚( ) 叩门....

( ) 荷锄( ) .

2.填空。

(1)被誉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唐代山水田园诗人_____,字_____。《使至塞上》描绘_____风光,反映了_____生活,是千古传诵的名篇。

(2)李白,唐代诗人,字_____,号_____,是我国文学史上伟大的__________诗人。

(3)陶渊明,名_____,字_____,东晋时著名诗人。《归园田居》其三,叙述了诗人的躬耕生活和归隐的决心。诗中_____、_____、_____,达到了有机统一。

(4)陆游,字_____,号_____,_____著名诗人。《游山西村》写山中景物,社日风光,充满着浓厚的生活气息,流露了诗人对农民的深挚的情感。

3语段训练

(一) 游山西村

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来源:学科网ZXXK]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4.这首诗是____言____诗。

5.这首诗共四联。第一联是______联,第二联是_____联,第三联是_____联,第四联是_____联。

6.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仅写出了浙东山村特有的自然景观,还包含着深刻生活哲理,成为千古名句。

(二)渡荆门送别

李白

度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原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7.全诗有押仄声韵,它们的韵母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韵脚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

8.这首诗既有写景也有抒情,其中____联和____联写景,____联抒情。

9.表达作者不忘故乡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判断正误。

(1)“山随平野尽”的意思是山逐渐从眼前消失了,是一望无垠的低平的原野将静止的山岭摹状出活动的趋向来。( )

(2)“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交代了友人迎接的地点和作者出蜀游历归来的方向。

( )

(3)“云生结海楼”是白昼眺望所见,天上的云彩,层层叠叠,构成海市蜃楼。( ) 拓展运用

(一)南园十三(之五)

李贺

男儿何不带吴钩①,收取关山五十州②?

请君暂上凌烟阁③,若个书生万户侯?

[注]①吴钩:古代吴地所造的一种弯刀。后泛指锋利的刀剑。②关山五十州:指唐代中央政府不能控制的地区。③凌烟阁:在长安,上画有开国功臣24人。

11.全诗由两个反问句构成;第一个问句含有_______的豪情,第二个问句说明了__________。

12.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约客

赵师秀

黄梅时节①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②。

[注]①黄梅时节:夏初江南梅子黄熟时节。②灯花:点油灯时灯芯结出的疙瘩。

13.诗中描写春末夏初江南典型风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源:Zxxk.Com]

14.用一个细小的动作描写就含而不露地表现了人物等客时寂寞心情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

15.诗中写到了哪些声音?它们带给人什么样的感觉?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A卷

一、1.shânɡ huì zhǎnɡ yān jì tún kòu xiāo xiāo

2.①野草 ②扛着 ③生长 ④只,违背 ⑤出使 ⑥慰问 ⑦广阔无际的原野 ⑧爱

3.①《陶渊明集》 五 三 陶渊明 《桃花源记》世外桃源 ②王维 山水田园 诗中有画 画中有诗 ③《剑南诗稿》 陆游 务观 放翁 南宋

4.①晨兴理荒秽 ②但使愿无违 ③征蓬出汉塞 长河落日圆 ④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 ⑤山重水复疑无路 箫鼓追随春社近

二、(一)5.表现的是归隐山林的思想。

6.蕴含了不要在那污浊的现实世界中失去了自我的意思。

7.月下的诗人,肩扛一副锄头,穿行在齐腰深的草丛里;洋溢着诗人心情的愉快和归隐的自豪。

8.用语平淡自然,而于平淡中又富于情趣,全诗在平淡与幽美,实景与虚景的相互补衬下相映生辉,柔和完美。

B卷

1(1)Cháng (2)Yãn (3)là (4)Tún (5)Jīng(6)Lián

2(1)整理、料理 (2)负着 (3)只 (4)黄河 (5) 广阔无际的原野(6) 海市蜃楼

(7)趁着 (8)随时

3例如: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问渠那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4. (1)五言律

(2)出使原因 目的地

(3)最精彩的是“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在一片大沙漠上看到远处烽烟直冲霄汉,大河上一轮落日,没有云翳,显得格外圆而且大。

泰安市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8课《观潮》同步达标练习及答案(ABC卷)篇四:泰安市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7课《奇妙的克隆》同步达标练习及答案ABC卷

《奇妙的克隆》达标测试题A卷

一、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

繁yǎn( ) pú( )fú( ) 濒( )临 两栖( ) 分泌( ) ...

二、你能说说下面的句子各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吗?

(1)这种依靠父母双方提供性细胞,并经两性细胞融合产生后代的繁殖方法就叫有性繁殖。( )

(2)在189个这种换核卵细胞中,只有两个孵化出了鱼苗,而最终只有一条幼鱼渡过难关,经过80多天培养后长成8厘米长的鲫鱼。( )

(3)克隆技术会给人类带来极大的好处。例如,英国PPL公司已培育出羊奶中含有治疗肺气肿的α—I抗胰蛋白酶的母羊。( )

(4)有关克隆的讨论提醒人们,科技进步是一首悲喜交集的进行曲。( )

三、结合本文及下面文字,说说你对克隆人的看法。

素以大胆、直率著称的中科院院士何祚麻,连续两次在中国科学院下属的《科学时报》上阐述自己的观点——“谨慎支持克隆人研究”。据称,这是中国科学界公开表示支持克隆人研究的第一人。

国家人类基因组南方研究中心伦理、法律和社会部主任、上海社科院哲学研究所沈铭贤教授则从克隆人的安全性、基因多样性、历史、意识形态等方面,对“支持克隆人研究”的观点进行了逐一反驳。他提出,反对克隆人研究绝不是反对科技、束缚科技,恰恰相反,是为了科技更健康有序地发展。

我国多家媒体近日转载了国外媒体报道的一条惊人消息:一群受邪教组织操纵的科学狂人,正在美国内华达州大漠深处进行着一项克隆人的秘密实验。据称,“如果进展顺利的话,世界上第一个克隆人将于明年年底诞生。”消息披露后,克隆技术及其带来的伦理学问题再一次成为人们议论的热点。

——————————————————————————————————————

——————————————————————————————————————

《奇妙的克隆》达标测试题B卷

一、给下列加粗字注音。

囊( ) 繁衍( ) ..

两栖( ) 蟾蜍( ) ...

二、语段阅读

克隆技术

①“克隆”一词是英语词clone或cloning的音译。我国以前曾将其译为“无性生殖”或“无性繁殖”。什么意思呢?“无性”,当然就是没有阴阳结合的过程,而是由一个“祖先细胞”通过分裂方式繁殖而形成纯细胞系。这个细胞系中每个细胞由于基因(遗传信息)彼此是相同的,从而决定了每个细胞由基因所控制的性状(例如细胞的个头性状)是彼此相同

的。由于上一代和下一代的遗传信息是一致的,所以可以简单地说,克隆是生命的全息复制。

②在动物方面一直采用卵细胞、受精细胞以及胚胎细胞来进行克隆,直至英国科学家维尔穆特博士采用羊的体细胞克隆成功。他培育成功的绵羊的细胞核来自一头成年绵羊身上的乳腺细胞,这比胚胎细胞克隆更进了一大步。因为乳腺细胞作为一种体细胞已失去全能性,克隆羊的科学意义正在于此。

③克隆技术的应用十分广泛。首先,它是种植业和畜牧业中选育遗传性质稳定的优秀品种的理想手段。

④其次,克隆技术在医学领域的应用具有十分诱人的前景。目前,美国、瑞士等国已经能够利用克隆技术培植的人体皮肤进行植皮手术。不久前,有一位美国妇女在一次煤气炉意外爆炸中受伤,75%的身体被严重烧伤。医生从她的身上取下一小块未损坏的皮肤,送到一家生化科技公司。一个月后,该公司利用先进的克隆技术培植出了一大块健康的皮肤,使患者迅速地痊愈了。这一新成就避免了异体植皮可能出现的排异反应,给病人带来了福音。科学家预言,在不久的将来,他们还将借助克隆技术“制造”出人的乳房、耳朵、软骨、肝脏,甚至心脏、动脉等组织和器官,供应医院临床使用。

⑤再次,克隆技术还可以用来大量繁殖许多有价值的基因。例如,在基因工程操作中,科学家们为了让细菌等微生物“生产”出名贵的药品(如治疗糖尿病的胰岛素、有希望使侏儒症患者重新长高的生长激素和能抗多种病毒感染的干扰素等),分别将一些相应的人体基因转移到不同的微生物细胞中,再设法使这些微生物细胞大量繁殖。与此同时,人体基因数目也随着微生物的繁殖而增加,在人体基因被大量“克隆”时,微生物大量地“生产”出人们所需要的名贵药品。

1.请用原文回答“克隆是生命的全息复制”的理由。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②段“克隆羊的科学意义正在于此”中的“此”具体指代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④⑤段中,加粗的两个词语在文中的意思分别是

制造:_______________。生产:________________。

4.克隆技术广泛应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等领域。

《奇妙的克隆》达标测试题C卷

一、.给下列加粗字注音。

开辟( )脊椎( )率先( )频率( )潜在( ) 濒临( )挽救( )繁殖( )渗透( )免疫( )

二、阅读下列短文,回答问题。

克隆技术造福人类

克隆技术会给人类带来极大的好处。例如,英国PPL公司已培育出羊奶中含有治疗肺气肿的a-I抗胰蛋白酶的母羊。这种羊奶的售价是6000美元一升。一只母羊就好比一座制药厂。用什么办法能最有效、最方便地使这种羊扩大繁殖呢?最好的办法就是克隆。同样,荷兰PHP公司培育出能分泌人乳铁蛋白的牛,以色列LAS公司育成了能生产血清白蛋白的羊。这些高附加值的牲畜如何有效地繁殖?答案当然还是克隆。

母马配公驴可以得到杂种优势特别强的动物——骡,然而骡不能繁殖后代,那么,优良的骡如何扩大繁殖?最好的办法也是克隆。我国的大熊猫是国宝,但自然交配成功率低,因

此已濒临绝种。如何挽救这类珍稀动物?克隆为人类提供了切实可行的途径。

除此之外,克隆动物对于研究癌生物学、研究免疫学、研究人的寿命等都有不可低估的作用。

不可否认,克隆绵羊的问世也引起了许多人对克隆人的兴趣。例如,有人在考虑,是否可用自己的细胞克隆成一个胚胎,在其成形前就冰冻起来。在将来的某一天,自身的某个器官出了问题时,就可从胚胎中取出这个器官进行培养,然后替换自己病变的器官。这也就是用克隆法为人类自身提供“配件”。

有关克隆人的讨论提醒人们,科技进步是一首悲喜交集的进行曲。科技越发展,对社会的渗透越广泛深入,就越有可能引起许多有关的伦理、道德和法律等问题。我想用诺贝尔奖获得者、著名分子生物学家J.D·沃森的话来结束本文:“可以期待,许多生物学家,特别是那些从事无性繁殖研究的科学家,将会严肃地考虑它的含义,并展开科学讨论,用以教育世界人民。”

1.克隆技术在哪些方面造福人类?试根据文章内容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除了文中提到的这些造福人类的克隆对象外,你认为还可以对什么进行克隆,给人类带来好处?(至少两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伦理”,指人与人相处的各种道德准则。文中说,克隆人可能产生伦理上的问题,你认为可能产生一些怎样的伦理问题?

[来源:学+科+网Z+X+X+K]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A卷

1、衍 匍匐 bīn qī mì

2、(1)下定义(2)列数字(3)举例子(4)打比方

三、言之有理即可。示例:当今世界,人口已经很多,克隆人之后,人数必定猛增,那么,无疑增加了地球的负担,但是,“克隆人”正是高科技的象征,在如今科技飞速发展时,“克隆人”也促进了科技的发展。

B卷[来源:学,科,网]

一、略

二、1.上一代和下一代的遗传信息是一致的 2.克隆羊是用一种作为体细胞已失去全能性的乳腺细胞克隆成功的,这比胚胎细胞克隆更进了一步(意思对即可)3.培植繁殖 4.种植业 畜牧业 医学 基因工程

提示:(一)第3题:克隆羊“多利”的诞生在全世界引起轰动的主要原因有两点,根据选段答出第一点不难,结合全课文意思考察,答出第二点,此题才算答完全了。

C卷

一、略

二、(1)克隆特种乳羊乳牛,为人类健康服务;(2)克隆杂种优势特别的动物——骡,为人类服务;(3)克隆熊猫等,挽救珍稀动物;(4)克隆动物还有利于癌生物学、免疫学、人的寿命等方面的研究。(5)克隆人体器官,为人类自身提供“配件”。2.略3.比如,克隆人的身份难以确定,家庭角色难以确定,克隆人到底属不属于“人类”等等。

泰安市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8课《观潮》同步达标练习及答案(ABC卷)篇五:语文:第28课《观潮》同步练习1(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册)

观潮·同步练习

一、给下列字注音

艨艟( ) 履( ) 倏( ) 僦( )

二、解释句中加粗词语

1.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最盛:

2.方其远出海门:

3.溯迎而上:

4.吴儿善泅者数百,皆披发文身:

三、解释下列句中相同的词语

仅如银线1.仅仅有“敌船”为火所焚

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2.观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势极雄豪3.势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

而旗尾略不沾湿,以此夸能4.能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四、翻译下列句子

1.既而渐近,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

2.僦赁看幕,虽席地不容闲。

五、阅读后回答问题

(一)

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教阅水军,艨艟数百,分列两岸;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并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如履平地。倏尔黄烟四起,人物各不相睹,水爆轰震,声如崩山。烟消波静,则一舸无迹,仅有“敌船”为火所焚,随波而逝。

1.写参演船舰之多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阵势变化多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水兵在船上演练技艺之高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4.写双方习战之激烈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写声势之大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

廿二日天稍和,偕数友出东直,至满井。高柳夹堤,土膏微润,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鹄。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乍出于匣也。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鲜妍明媚,如倩女之靧1[1]面而髻鬟之始掠也。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1[1]靧(huì)面:洗脸。

1

麦田浅鬣2[2]寸许。游人虽未盛,泉而茗者,罍3[3]而歌者,红装而蹇4[4]者,亦时时有。风力虽尚劲,然徒步则汗出浃背。凡曝沙之鸟,呷5[5]浪之鳞,悠然自得,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

1.给下列字注音:鹄( ) 乍( ) 匣( ) 浃( )

2.解释下列句中加粗词语。

(1)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乍出于匣也:

(2)风力虽尚劲,然徒步则汗出浃背:

3.作者写的是什么地方的春色?初到此地时的心情如何?用文中句子说明。

4.用“‖”给文章分层,并概括层意。

【参考答案】

一、méng chōng shū jiù

二、1.农历十六日 2.当„„时 3.逆流 4.画文彩

三、1.几乎,将近;仅仅 2.景象;看 3.气势;阵势 4.本领;能够

四、1.不久(潮水)越来越近,就像玉城雪岭一般的潮水连天涌来。

2.租用看棚的人(非常多),即使是一席之地也不会空闲。

五、(一)1.艨艟数百,分列两岸 2.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 3.如履平地4.黄烟四起,人物略不相睹 5.水爆轰震,声如崩山 (二)

1.hú zhà xiá jiā 2.(1)„„的样子 (2)可是 3.满井;若脱笼之鹄 4.麦田浅鬣寸许‖游虽未盛„„汗出浃背‖凡曝沙之鸟„„第一层写初到野外的心情及春水、春山、春天植物之美。第二层写早春的游人各得其乐的情态。第三层写大自然中生物的情态。

2[2]

3[3]鬣(liè):马鬃。 罍(léi):古代盛酒的器具。

4[4]蹇(jiǎn):此指驴。

5[5]呷(xiā):小口地喝。

2

泰安市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8课《观潮》同步达标练习及答案(ABC卷)篇六:泰安市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8课《被压扁的沙子》同步达标练习及答案ABC卷

《阿莫西夫短文两篇》之《被压扁的沙子》达标测评A卷

一、给加点的字注音。

劫难( ) 陨石( ) 追溯( ) 驮( )

二、解释下列词语的含义。

劫难:

追溯:

三、阅读

1961年,一位名叫S.M.斯季绍夫的原苏联科学家发现,如果二氧化硅(即非常纯的沙子)处于超高压的状态,那么它的原子相距很近,从而变得极为致密。一立方英寸被压扁的沙子比一立方英寸普通的沙子要重得多。这种被压扁的沙子因此被称为“斯石英”。

斯石英并不十分稳定,原子之间靠得太近以至于它们又出现相互排斥的趋势,最后又变为普通沙子。然而,由于原子之间结合得极为致密,所以这种反弹变化进行得非常缓慢,从而使斯石英可保持数百万年。

金刚石的形成与此相同。金刚石中的碳原子被挤压得异常紧密,它们同样存在一个向外扩散并且恢复为普通碳的趋势。在通常条件下,这也需要数百万年。 如果你把温度升得足够高,就可使这种变化加快。增温可以增加原子的能量,使它们之间能够相互分离,返回到原始状态。因此,如果在850℃的温度下把斯石英加热30分钟,它将变为普通沙子。(你也可以在真空中对金刚石加热,从而把它恢复到原始碳的状态,但谁愿意这样做呢?)

1.对第一段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斯石英是原苏联科学家斯季绍夫在1961年发现的。

B.斯石英和沙子是二氧化硅。

C.斯石英和沙是由两种不同的原子构成的。

D.斯石英要比沙子重得多。

2.第二段中说“斯石英并不十分稳定”的依据是( )

A.斯石英是沙子组成的。

B.斯石英的原子之间靠得太近。

C.斯石英的原子之间结合得极为致密。D.斯石英原子的相互排斥进行得非常缓慢。

3.第三段中“金刚石的形成与此相同”中的“此”指的是什么?

4.第四段第一句中“如果”能不能换成“只要”?为什么?

5.第四段括号中的话所起的作用是什么?

《阿莫西夫短文两篇》之《被压扁的沙子》达标测评(B卷)

一、根据拼音给多音字组词。

qiào (壳ké(

dàn(弹tán(

二、阅读、 ))))báo薄bóyīng应yìng(((())))

在过去的9年里,科学家们一直对6500万年前恐龙灭绝的一个新观点争论不休,这个问题最终也许会得到解决。

1980年,曾经有报道说,在一个6500万年前形成的沉积物薄层中,发现了稀有金属铱,它的含量异常丰富。一些人认为,这可能是由于一个巨大的小行星或彗星撞击地球的结果。这种撞击也许深入到了地壳内部,引起火山喷发,造成大火和潮汐大浪。许多尘埃进入了平流层中,结果造成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阳光无法抵达地球表面。这也许是导致包括所有恐龙在内的许多地球生物灭绝的原因。

毫无疑问,6500万年前地球上曾有过一次“大灭绝”,发生过一次“大劫难”。然而,并不是所有的科学家都认为这是由巨大撞击引起的。例如,1987年就有人指出,如果地球突然经历了一个火山爆发期,许多火山大致同时喷发,那么也能造成一个足以使生物大量灭绝的巨大灾难。

因此,目前存在两种对立的理论,即“撞击说”和“火山说”。

这不仅仅是一个学术问题,因为我们将来也许还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大灾难(万一哪天某个星体要撞击地球,我们也许会知道如何来避免这种撞击)。我们需要尽可能多地了解这种事件所产生的影响,希望将来一旦面临这种事件,我们可以采取某种应急措施。

1.给加点的字注音。

潮汐( ) 大劫难( ) ..

2.这段文字说明的对象是什么?采用了什么样的说明顺序?

3.给这段文字划分层次,并概括层意。

① ② ③ ④ ⑤

4.②③④段文字说明了造成恐龙灭绝的原因有两条:① ; ② ,

其依据分别是什么?

5.第④段文字中引号的作用是 ,第⑤段文字中括号的作用是什么?

6.第②段文字中加点的“可能”“也许”能否删去?为什么?

7.第③段文字运用了 说明方法,主要是说明 。[来源:Zxxk.Com]

《阿莫西夫短文两篇》之《被压扁的沙子》达标测评(C卷)

一、下列带点词语的拼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褶(zhě)皱 劫(jié)难 B.遗骸(hái) 蟾蜍(yú) ....

C.两栖(qī) 深渊(yuān) ..D.追溯(suó) 衍(yǎn)射 ..

二、被压扁的沙子

1961年,一位名叫S.M.斯季绍夫的前苏联科学家发现,如果二氧化硅(即非常纯的沙子)处于超高压的状态,那么它的原子相距很近,从而变得极为致密。一立方英寸被压扁的沙子比一立方英寸普通的沙子要重得多。这种被压扁的沙子因此被称为“斯石英”。

斯石英并不十分稳定,原子之间靠得太近以至于它们又出现相互排斥的趋势,最后又变为普通沙子。然而,由于原子之间结合得极为致密,所以这种反弹变化进行得非常缓慢,从而使斯石英可保持数百万年。

金刚石的形成与此相同。金刚石中的碳原子被挤压得异常紧密,它们同样存在一个向外扩散并且恢复为普通碳的趋势。在通常条件下,这也需要数百万年。

如果你把温度升得足够高,就可使这种变化加快。增温可以增加原子的能量,使它们之间能够相互分离,返回到原始状态。因此,如果在850 ℃的温度下把斯石英加热30分钟,它将变为普通沙子。(你也可以在真空中对金刚石加热,从而把它恢复到原始碳的状态,但谁愿意这样做呢?)

1.写出下列句子所使用的说明方法。

(1)如果二氧化硅(即非常纯粹的沙子)处于超高压的状态,那么它的原子相距很近,从而变得极为致密。一立方英寸被压扁的沙子比一立方英寸普通的沙子要重得多。这种被压扁的沙子因此被称为“斯石英”。( )

(2)如果在850℃的温度下把斯石英加热30分钟,它将变为普通沙子。( )

2.选段中所说的“普通沙子”和“斯石英”都是由____________构成的。

3.“斯石英”与“金刚石”的形成原因是什么?

4.“斯石英”变为“普通沙子”的速度可以加快,但必须把温度升得足够高,其原因是什么?

【参考答案】

A卷

一、(略)二、(略)三、1.B2.B3.斯石英的原子之间靠得太近。4.能换。因为“增温可以增加原子的能量,加速分离”,这是事实5.补充说明增温可以加速斯石英返回原始状态。

B卷

一(略)二、1.xī jié

2.造成恐龙灭绝的原因 逻辑顺序

3.①‖②③④‖⑤ 层意略

4.①由于巨大的小行星或彗星对地球的撞击 ②地球经历了一个火山爆发期,许多大火山同时喷发造成恐龙灭绝 撞击说 火山说

5.特定称谓 解释说明

6.不能删去。这两个词表示推测,在没有确凿的事实进行科学的说明之前,只能用“可能”、“也许”。

7.举例子 并不是所有的科学家都以为恐龙的灭绝是由巨大撞击引起的

C卷

一、(略)二、1.作诠释 列数字

2.二氧化硅

3.形成原因相同,即由于在超高压状态下,原子相距很近而变得极为致密。

4.因为增温可以增加原子的能量,使它们之间能够相互分离,返回原始状态。

泰安市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8课《观潮》同步达标练习及答案(ABC卷)篇七:泰安市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6课《三峡》同步达标练习及答案ABC卷

泰安2011-2012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同步测试第六单元达标题

语文学科八年级上册六单元

《三峡》达标试题A卷

1.填空

《三峡》选自 ,作者 是 (时期)地理学家、散文家。

2.给下列加点字的注音

叠嶂( ) 曦月( ) 溯( ) 素湍( ) 绝巘( )

3.解释下列句子中的词语。

⑴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略无: )

⑵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曦月: )

⑶沿溯阻绝 (沿: )

⑷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虽: )

4.译句。(4分)

⑴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2)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5.文中从色彩上对三峡景物进行描写的句子

是 ,

含义是

6.作者引用“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的作用是什么?

7.结合第一段相关语句,适用两次来概括两岸的山有什么特点?

8“ 重岩叠嶂 ”和“阴天蔽日”写景角度有什么不同?

《三峡》达标试题B卷

1.指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释义。

⑴略无阙处 通 ,意思是 。

2解释下列句子中的词语。

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湍: )

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良: )

每至晴初霜旦 (旦: )

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响: )

3翻译句子

⑵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⑶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3.课文描写了三峡四季的美丽景色,试找出相关的语句

4、下面一段文字对我国享有盛名的“三峡景观”的描绘,其中搭配和衔接不恰当的一 项是( )

A、有人说,三峡像一轴展不尽的山水画卷。

B、也有人说,三峡是一条丰富多彩的文化艺术长廊。

C、依我们看,三峡倒更像一部辉煌的交响乐。

D、它由“瞿塘雄,巫峡秀,西陵险”这三个具有各自不同旋律、节奏的优美的画面组成。 5选出最能概括本文内容的一项( )

A描绘了三峡夏季水流之急。

B描绘了三峡四季的美丽景色。

C描绘了三峡春冬之时的美丽景色。

D描绘了打鱼人的悲惨生活。

6用原文语句来回答

“写尽了深秋的凄婉优美。

7探究:作者写三峡四季景色时,为何没有按春夏秋冬的顺序,而是先写夏季景色?

《三峡》达标试题C卷

1.解释下列词语的不同含义。

⑴自:自三峡七百里中( ) 自非亭午夜分( )

⑵长:常有高猿长啸( ) 巴东三峡巫峡长( )

2.阅读全文,回答问题。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 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 ”

①用简短的话归纳各段的大意:

第一段: 第二段:

第三段: 第四段:

②第一段画线的两句,描绘了 。

③文中提到:“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这种情况在谁的诗中有所描述?请默写这首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八个字,写出了 。 ⑤“素湍绿潭,回清倒影”描写得形神兼备,试分析好在哪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⑥在第三段中,有一句话把三峡春冬季节山水草木的秀丽景色概括无遗,这句话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⑦文章第二段中,先说“夏水襄陵,沿溯阻绝”,但接下来又说“朝发白帝,暮至江陵”,这是否自相矛盾?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A 卷

1.《水经注》;郦道元;北魏 2.略 3.略 4.⑴一点没有,完全没有⑵日月⑶顺流而下⑷即使 5. 素湍绿潭;雪白的急流,碧绿的潭水 6.表现旅人的哀愁

7连绵、高峻8 前者就山本身的状态写其高,是俯视,后者以天和日的隐蔽衬托高山狭窄。

B 卷

1 阙 缺 断缺;2急流的水 ; 确实,实在; 早晨 ; 回声 3如果不是正午和晚上就看不见日月 在极高的山峰上,生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柏树,在山峰之间,常有悬泉瀑布,飞流冲荡 4D 5B 6重岩叠嶂,阴天蔽日 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 7点播:作者是为江水作注,重点是写水,而水以夏季为盛,故意“夏水”为首来写。

C卷

1、⑴从、由;如果;长时间地;长度大 2 ①第一段:总写三峡峰峦重叠,雄伟峻拔的山势。

第二段:写三峡夏天水势的湍急。第三段:写春冬二季三峡清幽隽绝、令人向往流连的风光。

第四段:写三峡秋冬之时景色的凄清 ②三峡两岸山峰重叠、高插云霄、险峻幽邃的奇景。 ③李白;朝发白帝城 ④三峡水流之湍急 ⑤这两句的意思是:雪白的急流,碧绿的潭水,回旋着清波,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句中以“回清”写“素湍”的动态,以“倒影”写“绿潭”的静态,极言江水这清澈。“素湍”见浪花之雪白;“绿潭”显潭水之清澈,“回清”写江水之动态。 ⑥ 清荣峻茂 ⑦ 不矛盾,因为这几句写出了夏水的急猛,一泻千里的江水让人感受到三峡的奔放美。

泰安市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8课《观潮》同步达标练习及答案(ABC卷)篇八:泰安市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3课《核舟记》同步达标练习及答案ABC卷

《核舟记》达标测评A卷

一、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器皿( )罔不( )贻( )有奇( ) ....

黍( )箬篷( )糁( )峨冠( ) ....

二、写出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1.有奇巧人( ) 2.罔不因势象形( )( )( ) ....

3.尝贻余核舟一( )( )( ) 4.盖大苏泛赤壁云( ...

5.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 ) 6.石青糁之( )( ) .....

三、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盖简桃核修狭者为( )

2.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

3.诎右臂支船( ) 4.左手倚一衡木( )

5.虞山王毅叔远甫刻( )

四、按要求填空

1.《核舟记》选自清代张潮编的《 》。作者是,字朝代)人。

2.《赤壁赋》《后赤壁赋》的作者是宋代大作家__________ 。“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是《 》中的句子;“清风徐来,水波不兴”是《 》中的句子。

3.黄庭坚是朝的文学家,字。

4.点明核舟主题的句子是

《核舟记》达标测评B卷

一、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来源:学科网ZXXK]

髯( )衣褶( )诎( )楫( )

椎髻( )壬戌( )虞山( )篆章( )

二、写出下列字的意思

1.高可二黍许( )( )( ) 2.启窗而观( )

3.箬篷覆之( )( )( ) 4.雕栏相望焉( )

5.中峨冠而多髯者( )( )( ) 6.如有所语( )

7.其两膝相比者( )( ) 8.佛印绝类弥勒( )

三、翻译下列句子

1.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2.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3.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4.苏、黄共阅一手卷。

四、回答下列问题

1.该工艺品艺术的精湛主要表现在哪些地方?

2.文中第三段介绍苏东坡、佛印、鲁直于船头的位置,为什么先从中间的苏东坡介绍起?

《核舟记》达标测评C卷

一、翻译下列句子

1.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2.细若蚊足,钩画了了,其色墨。

3.而计其长曾不盈寸。

4.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二、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苏、黄二人的友好关系可以通过“”一个动作和“ ”的神态看出来。

2.从对佛印的神情描写中,可以看出佛印

3.点明全文中心的句子是 。

4.第三段中作者以对人物姿态、神情的生动细腻的描述,具体说明雕刻人

“”(从第一段文字中找)的精湛技艺。

5.作者在说明船的正面的时候,为什么不是从船头说到船舱,从船舱说到船尾,而是先说船舱,再说船头和船尾呢?

参考答案:

A卷

一、mǐn wǎng yí yòujī shǔ ruò sǎn guān

二、1.奇妙精巧 2.无不 顺着 雕刻 3.曾经 赠 我 4.句首表示推测语气5缓缓地 起 6.用石青 涂抹

三、1.通拣 挑选2.通又 用来连接整数和零数3.通屈 弯曲4.通横5.通父男子的美称

四、1.《虞初新志》魏学咿 子敬 明末2.苏轼《后赤壁赋》《赤壁赋》3.宋 鲁直4. 盖大苏泛赤壁云

B卷

一、rán zhé qū jí zhuījì rénxū yú zhuàn

二、1.大约 黄米 上下2.打开 3.用箬竹叶做的船篷 盖 代词船舱 4.正对着

5.高 帽子 胡须 6.说话 7.他们的 靠近 8.极像

三、略

四、1. ①用料体积小 ②所刻事物繁多 ③刻物情态毕备

2 .因为这样写符合核舟的主题,苏东坡是“泛舟”的主角。

C卷

一、 略

二、 1. “共阅一手卷。…如有所语。”2.豁达开朗

3.嘻,技亦灵怪矣哉4. 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5. 因为中间船舱的位置和对联的颜色非常醒目,而且窗上的对联也暗示了核舟的背景和主题。先写船舱,不仅可以增强浓厚的艺术情趣,而且也极其自然的引出下文中船头三人的情态的描述

泰安市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8课《观潮》同步达标练习及答案(ABC卷)篇九:泰安市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9课《生物入侵者》同步达标练习及答案ABC卷

《生物入侵者》达标试题A卷

一、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 )â制 归jiù( ) 五彩bün( )lán( )

( )huò乱 ( )xī蜴 ( )â运 ( )qī息

二、解释下列词语。

①藩篱:

②啸聚山林:

③在劫难逃:

④束手无策:

三、按照下面所给的句子,再写出一个句子。 “仅在美国,每年由‘生物入侵者’造成的经济损失就高达两千多亿美元,面对这样的天文数字,人们岂能无动于衷?”

(请仿照上面的例句用“无动于衷”造一个反问句)

四、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如果一个物种在新的生存环境中不受同类的食物竞争以及天敌伤害等诸多因素制约,它很可能会无节制地繁衍。1988年,几只原本生活在欧洲大陆的斑贝(一种类似河蚌的软体动物)被一艘货船带到北美大陆。当时,这些混杂在仓底货物中的“偷渡者”并没有引起当地人的注意,它们被随便丢弃在五大湖附近的水域中。然而令人始料不及的是,这里竟成了斑贝的“天堂”。由于没有天敌的制约,斑贝的数量便急剧增加,五大湖内的疏水管道几乎全被它们“占领”了。到目前为止,人们为了清理和更换管道已耗资数十亿美元。来自亚洲的天牛和南美的红蚂蚁是另外两种困扰美国人的“入侵者”,前者疯狂破坏芝加哥和纽约的树木,后者则专门叮咬人畜,传播疾病。

“生物入侵者”在给人类造成难以估量的经济损失的同时,也对被入侵地的其他物种以及物种的多样性构成极大威胁。二战期间,棕树蛇随一艘军用货船落户关岛,这种栖息在树上的爬行动物专门捕食鸟类,偷袭鸟巢,吞食鸟蛋。从二战至今,关岛本地的11种鸟类中已有9种被棕树蛇赶尽杀绝,仅存的两种鸟类的数量也在与日俱减,随时有绝种的危险。一些生物学家在乘坐由关岛飞往夏威夷的飞机上曾先后6次看到棕树蛇的身影。他们警告说,夏威夷岛上没有任何可以扼制棕树蛇繁衍的天敌,一旦棕树蛇在夏威夷安家落户,该岛的鸟类将在劫难逃。

1.选文采用的说明顺序是 。

2.画曲线的句子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3.判别下面语句所采用的说明方法:

①从二战至今,关岛本地的11种鸟类中已有9种被棕树蛇赶尽杀绝。( )

②当时,这些混杂在仓底货物中的“偷渡者”并没有引起当地人的注意。( )

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生物入侵者》达标试题B卷

一、基础部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劫掠(luâ) 藩篱(pün)

B.监控(jiün) 归咎(jiù)

C.栖息(qī) 失衡(hãnɡ)

D.厄运(â) 遵循(xún)

2、找出没有错别字的一项( )

A.一个物种在新的环境中必然遵循物竟天择的法则。

B.它很可能会无节制地繁衍。

C.夏威夷岛上没有任何可以厄制棕树蛇繁衍的天敌。

D.跨国庞物贸易也为“生物入侵者”提供了方便。

3、指出下列句子所用的说明方法。

(1)专家们把这种原本生活在异国他乡,通过非自然途径迁移到新的生态环境中的“移民”称为“生物入侵者”——它们不仅会破坏某个地区原有的生态系统,而且还可能给人类社会造成难以估量的经济损失。( )

(2)仅在美国,每年由“生物入侵者”造成的经济损失就高达两千多亿美元。( )

(3)一些产自他乡的宠物,如蛇、蜥蜴、山猫等,往往会因主人的疏忽或遗弃而逃出藩篱,啸聚山林,为害一方。( )

4、举出文中提到的“生物入侵者”。你在生活中见过“生物入侵者”吗?请说一说。

二、阅读

阅读下列语段,完成5~8题。

生物学和生态学界的一些学者主张人类不应该过多地干预生物物种的迁移过程,因为失衡是暂时的,一个物种在新的环境中必然遵循物竞天择的法则。“生物入侵者”并不是都能够生存下来,能够生存下来的就是强者,即使生态系统中的强者也同样受到该系统中各种因素的制约,不可能为所欲为,因此,自然界的平衡最终会得以实现。然而更多的学者则持反对意见,他们认为自然调节的过程是非常漫长的,如果听任“生物入侵者”自由发展,许多本土物种将难逃绝种厄运,自然界的物种多样性将受到严重破坏。另外,“生物入侵者”给人类社会造成的经济损失是惊人的。仅在美国,每年由“生物入侵者”造成的经济损失就高达两千多亿美元,面对这样的天文数字,人们岂能无动于衷?

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已开始认识到这一问题的严重性,并采取了相应措施。例如,美国众议院已于1996年通过了一项议案,要求各有关机构加强对有可能夹带外来物种的交通工具的监控,为此,美国政府正在酝酿一个跨部门的监控计划。

5、就第一段概括学者的两种意见。

6、入侵的生物的危害是什么?

7、第一段所用的说明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

8、上文的说明顺序是____________,概括本文的中心意思。

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生物入侵者》达标试题C卷

一、给下列加横线的字注音 入侵( ) 归咎( ) 厄运( ) 酝酿( )( )

二、在括号内填上恰当的字,并解释这个词语和括号内的字

1、无动于( ):

2、( )所欲( ):

3、束手无( ):

三、为下列语句填上恰当的关联词语

1、它们( )会破坏某个地区原有的生态系统,( )还可能给人类社会造成难以估量的经济损失。

2、( )各国海关动植物检疫中心对这些害虫严加防范,但( )进出口货物量极

大,很难保证漏网之“虫”。

四、指出下列语句的说明方法,写在括号内

1、近年来,由于引进五彩斑斓的观赏鱼而给某些地区带来霍乱病源的消息时常见诸报端。( )

2、专家们把这种原本生活在异国他乡、通过非自然途径迁移到新的生态环境中的“移民”称为“生物入侵者”。( )

3、在自然条件卞,一颗蒲公英的种子可能随风飘荡几十千米后才会落地。( )

4、事实上许多“生物入侵者”正是搭乘跨国贸易的“便车”达到“偷渡”目的的。( )

五、阅读

如果一个物种在新的生存环境中不受同类的食物竞争以及天敌伤害等诸多因素制约,它很可能会无节制地繁衍。1988年,几只原本生活在欧洲大陆的斑贝(一种类似河蚌的软体动物)被一艘货船带到北美大陆。当时,这些混杂在仓底货物中的“偷渡者”并没有引起当地人的注意,它们被随便丢弃在五大湖附近的水域中。然而令人始料不及的是,这里竟成了斑贝的“天堂”。由于没有天敌的制约,斑贝的数童便急剧增加,五大湖内的疏水管道几乎全被它们“占领”了。到目前为止,人们为了清理和更换管道已耗资数十亿美元。来自亚洲的天牛和南美的红蚂蚁是另外两种困扰美国人的“入侵者”,前者疯狂破坏芝加哥和纽约的树木,后者则专门叮咬人畜,传播疾病。

“生物入侵者”在给人类造成难以估量的经济损失的同时,也对被入侵地的其他物种以及物种的多样性构成极大威胁。二战期间,棕树蛇随一艘军用货船落户关岛,这种栖息在树上的爬行动物专门( )鸟类,( )鸟巢,( )鸟蛋。从二战至今,关岛本地的11种鸟类中已有9种被棕树蛇赶尽杀绝,仅存的两种鸟类的数量也在与日俱减,随时有绝种的危险。一些生物学家在乘坐由关岛飞往夏威夷的飞机上曾先后6次看到棕树蛇的身影。他们警告说,夏威夷岛上没有任何可以扼制棕树蛇繁衍的天敌,一旦棕树蛇在夏威夷安家落户,该岛的鸟类将在劫难逃。

1.请在括号内填上恰当的动词。

2.如何理解“这里竟成了斑贝的‘天堂’”一句中的“竟”字,它起到了什么作用?

3.第一段中为什么在形成“生物入侵者”的过程中,强调“不受同类食物竞争”和“不受天敌伤害”这两个条件呢?

4.第一段中用两处事例来说明其危害,请说说作者在材料安排上有什么不同。

5.“生物入侵者’在给人类造成难以估量的经济损失的同时,也对被入侵地的其他物种以及物种的多样性构成极大威胁”在文中起什么作用?其中“以及物种的多样性”是否重复,能否去掉?为什么?

【参考答案】

A卷

一、扼 咎 斑斓 霍 蜥 厄 栖

二、①篱笆。比喻门户或屏障。

②旧指盗贼盘踞山林。啸聚,形容其互相呼叫,拉帮结伙。

③命中注定要遭受祸害,逃也逃不脱。

④像捆住了手脚一样毫无办法。

三、美国的行径已经危害到了世界的和平与发展,面对此种情况,联合国岂能无动于衷? 四、1.逻辑顺序

2.承上启下。

3.①列数字 ②打比方

B卷

一、1、A(掠 lûâ,藩fün)

2、B (A.竞;C.扼;D.宠)

3、(1)作诠释 (2)列数字 (3)举例子、拟人

4、甲虫、斑贝、天牛、红蚂蚁、棕树蛇、果蝇、宠物。 第二问 略。

二、5、 ①人类不应过多干预生物物种的迁移过程。

②自然调节的过程非常漫长,不能听任“生物入侵者”自由发展。

6、使本土物种绝种,破坏物种的多样性,给人类造成惊人的经济损失。

7、列数字、举例子、分类别

8、逻辑顺序 生物入侵将造成自然界失衡,使本土物种灭绝,物种多样性受到严重破坏,造成惊人的经济损失,因此许多国家开始采取措施。

C卷

一、qīn jiù â yùn niàng

二、1.衷;一点也不动心,不为感情所动。 2.为;为;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任意行事(贬义)。 3.策;像手被捆住一样,一点办法都没有。

三、1.不仅;而且 2.尽管;由于

四、1.举例子 2.下定义、打比方 3.举例子、列数字 4.打比方

五、(一)1.捕食;偷袭;吞食 2.“竟”是出乎意料的意思。表示由于人们的疏忽,几只斑贝的数量急剧增长,几乎“占领”了五大湖内的全部疏水管道,这是人们始料未及的。

3.生物的自然存在和发展,是有一定的规律的,这种规律就是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所总结的“物竞天择”和“适者生存”。如果“不受同类的食物竞争”和“不受天敌伤害”,那么“生物入侵者”就可以毫无节制地繁衍,肆意泛滥,就会对人类造成严重的危害及威胁。 4.作者在这两处事例的安排上注意了详略处理。第一个“斑贝”事例说明得较为详细,其中运用了“几只”与“数十亿美元”进行对比,说明其危害之大;第二个“天牛和红蚂蚁”事例,说明得较为简略,主要说明了它的危害。 5.在文中起到了承上启下、过渡的作用。不是重复,不能去掉。这句话是说“生物入侵者”不仅对入侵地的其他物种构成威胁,而且对“物种的多样性”也造成威胁,使生物界的物种种类日趋减少。

泰安市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8课《观潮》同步达标练习及答案(ABC卷)篇十:语文:第28课《观潮》同步练习6(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册)

语文:第28课《观潮》同步练习6

一、给下面加粗的字注音

①吞天沃日( ) ②如履平地( ) ③一舸无迹( )

④鲸波万仞( ) ⑤珠翠罗绮( ) ⑥艨艟数百( )

二、解释加粗的虚词

①浙江之潮________ ②方其远出海门________

③以此夸能________ ④舞刀于水面________

三、解释下面加粗的词

①略不相睹________ ②弄旗、标枪________

③吴儿善泅________ ④披发文身________

⑤溯迎而上________ ⑥鲸波万仞________

⑦僦赁看幕________ ⑧席地不容________

四、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倏尔黄烟四起,人物略不相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烟消波静,则一舸无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争先鼓勇,溯迎而上,出没于鲸波万仞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腾身百变,而旗尾略不沾湿,以此夸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读文答题

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最盛。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既而渐近,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势极雄豪。杨诚斋诗云:“海涌银为郭,________________”者是也。

1.解释下列词语

①既望( ) ②际天( )

③既而( ) ④沃日( )

2.翻译句子

①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玉城雪岭,际天而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横线上应填写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总写大潮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中写潮的描写顺序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文段所写的主要内容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①w^ ②l[ ③g7 ④r8n ⑤q! ⑥m6ng ch#ng

二、①助词,的 ②代海潮 ③介词,凭 ④介词,在

三、四、(见注解)

五、1.2.略 3.江横玉系腰 4.(第1句) 5.由远及近。 6.状写海潮气势。

●【往下看,下一篇更精彩】●

最新成考报名

  • 2023年党风廉政建设知识测试题及答案...
  • 2023年党风廉政建设知识测试题及答案十篇
  • 新安全生产法知识竞赛试题库及答案共...
  • 2022党风廉政建设知识测试题及答案集合4篇
  • 2022党风廉政建设知识测试题及答案范...
  • 新安全生产法知识竞赛试题库及答案共...
  • 新安全生产法知识竞赛试题库及答案共...
  • 2022党风廉政建设知识测试题及答案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