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文档 > 试题 >

中考说明文阅读题精选(一)

成考报名   发布时间:01-11    阅读:

中考说明文阅读题精选(一)篇一:中考说明文阅读题精选一

中考说明文阅读题精选(一)

(一)“高铁时代”已到来

王瑞良

①你知道全球最长、最快的高速铁路干线在哪里吗?

②告诉你,在我们中国。2009年12月26日,武汉到广州的客运专线正式通车运营。这条铁路就是目前世界上最长、最快的高速铁路干线。

③高速铁路是用高新科技支撑的新型铁路运输系统。在普通铁路线上,即便是特快列车,平均时速也只有60~90千米,而高速铁路线上的列车平均时速在200~300千米,最高可达400多千米。“和谐号”在试运行时时速曾达到394.2千米。所以,现在从武汉到广州整个行程1100千米,坐高速列车不到3个小时就能走完,真是“千里粤汉半日还”啊,而原来这段旅程至少需要十多个小时。

④现在,很多国家都在提倡高速铁路运输,这是为什么呢?原来,汽车运行会排放大量废气,而且消耗宝贵的石油资源(有统计认为,石油资源还可以用200年左右),因此,火车替代汽车运输成为必然。为此,大力推进铁路的高速化在世界各国十分流行,其中成效最明显的是法、德、日、西、韩、美等国。

⑤你可能又要问,高速铁路有什么特别的要求吗?

⑥当然,高速铁路不是谁都能发展起来的,它涉及牵引、制动、空气动力学、路轨铺设和自动化管理等许多方面的一系列高新技术,难度相当大。我国也是在技术全面提高后,才追赶上了其他国家。

⑦为了提高车速,通常在列车的首尾要各配置一台大功率自控同步牵引机车,其车顶与高压电缆(又称接触网)相连,并采用特殊的加速装置。如“和谐号”就采用了“动力分散式”装置,即将多个小功率电动机分散安装在第一、四、五、八节车厢内,这些车厢既载客又有牵引动力,故称动车组,而无动力的车厢则称为拖车。“武汉一广州”动车纽就是由四组四拖组成,每节动车上装有四台550千瓦的牵引电动机,整个列车的牵引功率为8800千瓦,定员601人。车头则须设计为类似飞机一样的流线型(俗称“子弹头”),以减少行进中空气的阻力。

⑧速度快了,行车安全也变得更为重要。为此,路轨的设计上必须尽量降低PQ值(力学名词),以防列车行进在弯道时,由于强大的惯性作用,造成脱轨事故。其次,是采用电子计算机安全监控系统,借以监测列车的制动效果、转向架的稳定性、列车的行进速度,位置、与其他车辆的距离等。第三,尽量消除铁路与公路的平面交叉,防止汽车等误入铁路与火车相撞;在必须交叉的道口,则安装先进的报警装置。 .

⑨乘坐过高速列车的人会发现,乘坐时似乎没有什么特殊的感觉。这是因为高速列车在舒适度上也有特殊的设计。如法国的一种新型列车精心设计了悬浮减震设备和低噪音空间设备。各个车厢宽敞、明亮,头等舱还有一个小“沙龙”,内有电话和现代音像设备。车门颜色也各不相同,一看便知该车厢属于何等级。美国的x2000型列车,每个座位都装有立体声耳机、计算机连线、瑞典梨木制作的餐盘和观看沿途田园风光的大型观景窗,车内还有会议室、传真机和娱乐设施等。乘这样的火车出行,真可以说是一种愉快的享受了。 ⑩高速铁路的崛起,是交通运输史上的一场革命,它将改变人们的地理概念和生活方式,其意义完全可以与20世纪50年代喷气式客机的问世媲美。(选自《青少年科技》2010年第6期,略有改动)

15.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2分)

A.世界上最长、最快的高速铁路干线是武汉到广州的高铁客运专线。

B.世界各国都在大力推进铁路的高速化,旨在减少废气排放,节约石油资源。

C.从武汉到广州,如果你坐在“和谐号”列车六号车厢,那么,你就是坐在动车车厢内。

D.为了防止高速列车行进在弯道时造成脱轨事故,在路轨的设计上采取了尽量提高PQ值的技术措施。

16.第⑤至⑨自然段介绍了高速铁路的特别要求,其中⑦至⑨三段各介绍了哪一个方面的要求?(3分)

17.第③段中的画线句子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

18.高速铁路“将改变人们的地理概念和生活方式”。高铁现已修到我们家乡,它将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哪些新的变化?(至少答出两点)(3分)

(二)“绿色”浅层地温能 ①你听说过“浅层地温能”吗?它是蕴藏在地表以下一定深度(一般小于200米)范围内岩土体、地下水和地表水中,一般低于25℃的热能。浅层地温能的来源以太阳辐射为主,还有一小部分来自地心热量。

②我们的地球可以称得上是一个巨大的热库,它的资源量非常丰富,其内部的总热能约为地球储存的全部煤炭所蕴含能量的1.7亿倍,具有经济价值的浅层地温能大约是现在全球能源消耗总量的45万倍。据专家测算,我国地处北纬30°~42°的许多城市,地下近百米深度内,土壤中每年可采集的浅层地温能能量是目前国内发电装机容量的3750倍,地下水中每年可采集的浅层地温能能量也有2亿千瓦。 ③浅层地温能是一种清洁无污染的能源。这种能源的开发利用只需消耗少量的电能,就可以提取大量的能量,也不向大气排放二氧化碳等气体,对外界环境影响极小。由于浅层地温能资源无处不在,人们可以就近利用,就地取(排)热,为建筑物供暖或制冷,而地下水的水质、水量不发生任何变化。与传统能源相比,可节省大量运输、传输和存放成本。 ④可见,浅层地温能具有众多的优点,开发利用浅层地温能已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现在的问题是,我们该如何利用这种比人类体温还要低很多的能源呢?科技人员采用了“热泵”原理。“热泵”和“水泵”类似。大家熟悉“水泵”吧,它是一种利用管道将水从低位抽到高位的机械,只不过“热泵”传递的是热能。我们居住的室内环境和地层土壤中的温度一般情况下具有一定的温差。冬季时,我们利用热泵可以把地下的热能“抽”出来,供给室内采暖;夏季时,再把室内的热能“取”出来,排放到地下储存起来。这样,可以通过自然和人工等补给方式,保持地温能量的动态平衡,使浅层地温能得以长期循环利用。无论是冬季还是夏季,水都是传递热能的载体,被加热后以便用来储存热量。由于电流只是用来传热,而不是用来产生热,因此热泵只需消耗较少的能量便可以提供较多的能量,通常情况下热泵每消耗1000瓦的能量,就可以得到4000瓦以上的能量。

⑤浅层地温能在过去一直被人们忽视,但随着地球能源的大量消耗,能源危机日渐凸现,浅层地温能的开发利用将会越来越受到国际社会的重视。

(根据《百科知识》等有关资料综合编写而成)

11.从文章内容看,“浅层地温能”有哪几方面的优点?请简要列举。(3分)

12.下列说法中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3分) A.浅层地温能的主要来源是太阳辐射。

B.地球内部的总热能约为地球储存的全部煤炭所蕴含能量的1.7亿倍。

C.我们居住的室内环境和地层土壤中的温度通常情况下具有一定的温差。

D.热泵每消耗1000瓦的能量,就可以得到4000瓦的能量。

13.文中第④段介绍“热泵”时为什么要从“水泵”说起?(2分)

14.阅读下面材料,结合文章内容,解决问题。(3分) 材料:据报道,上海世博会的世博轴安装的空调系统与众不同,它在世博轴桩基下面埋藏了700千米长的塑料管道。这些管道是“热泵”的一部分。

问题:世博轴安装的空调系统是如何利用浅层地温能的?

(三)地震与海啸的关系

①2011年3月11日下午日本东北地区发生强烈地震后,印尼气象部门随即发出海啸警报,中国国家海洋预报台也表示,这次地震可能会在震中周围数百公里范围内引发区域海啸。历史上环太平洋地区的大地震往往都能引发大小不一的海啸。因此每当这个地区出现地震时,各国气象部门都会对海面情况进行严密监测,以确定是否发布海啸警报。但地震是否一定引起海啸?地震震级越高海啸的破坏力也越大吗?

②海啸是一种具有极强破坏力的海浪。海水剧烈的起伏形成强大的波浪,向前推进。有时浪高可达数十米。这种“水墙”内含极大能量,它以极快的速度运动,冲上陆地后会造成巨大破坏。1960年智利大海啸形成的波涛,就冲击了整个太平洋。海啸通常由风暴潮、火山喷发、水下坍塌滑坡和海底地震等引发。其中,海底地震是海啸发生的最主要原因,历史记录显示,特大海啸基本上都是海底地震所引起的。 ③大多数海底地震发生在太平洋边缘地带,称为“亚延地带”。海底地震发生后,使边缘地带出现裂缝。这时部分海底会突然上升或下降。海水会发生严重颠簸,犹如往水中抛入一块石头一样会产生“圆形波纹”,故而引发海啸。 ④此外,地震海啸的产生还会受海底地震震源断层、震源区水深条件、震级、震源深度等条件影响。比如,震源位于深水区比浅水区更易产生海啸。当震源断层表现为错动时,不会产生海啸,而如果震源断层表现为倾滑,就可能引起海啸。 ⑤不过,海底地震未必一定就会引发大海啸。中国地震局提供的统计资料显示,在1.5万次海底构造地震中,大约只有100次引起海啸。一些专家则认为,引发海啸的地震震级一般在里氏6.5级以上,震源深度在25公里以内。 ⑥但即便是强烈地震也不一定就会导致海啸。如2005年印尼苏门答腊岛附近海域发生8.5级强烈地震,就没有引发大海啸。专家解释说,这是因为此次地震的震源比较深,所以虽然震级很强,但海底地表上下错动幅度可能也比较小,因此没有形成海啸。 ⑦除了与地震震级等相关外,部分专家还表示,海啸的发生与全球气候变化也有关系。2004年的南亚大海啸发生后,中国国家气候中心有关专家进行相关分析后指出,这场由海底地震引起的大海啸与全球气候变化导致的海平面上升等因素密切相关。

15.选方第①段文字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1分)

16.请根据选文第②段内容,简要概括什么是“海啸”?(1分)

17.选文第⑤段“中国地震局提供的统计资料显示,在1.5万次海底构造地震中,大约只有100次引起海啸。”句中加点词语“大约”能否删去?为什么?(2分)

18.选文第⑥段中画线句使用的说明方法是哪两种?有什么作用?(2分)

19.结合全文内容,简要归纳引起海啸发生的因素。(2分)

(四)白鹭趣话 白鹭,世界各地均有分布,俄罗斯、中国、日本、菲律宾、马来西亚等国家的白鹭数量相对较多。在我国,许多省份都有白鹭的栖息地。 白鹭天生丽质。李时珍《本草纲目》解说:“鹭,水鸟也。洁白如雪,颈细而长,脚青善翘,高尺余,解趾短尾,喙长三寸。”郭沫若《白鹭》一文,对白鹭外形有独到的评价:“那雪白的蓑毛,那全身的流线型结构,那铁色的长喙,那青色的脚,增之一分则嫌长,减之一分则嫌短,素之一忽则嫌白,黛之一忽则嫌黑。” 白鹭姿态优美,动作潇洒,极富飘逸之神韵。伫立时,白鹭收敛羽翼,颈部或伸或缩,修长的腿轻松地支撑着雪白的

身躯,俨然“雪衣公子立芳洲”。行走时,白鹭颈部收缩成 S形,步履轻盈稳健,悠闲自在。飞翔时,白鹭颈部亦呈S形,两脚向后伸直,缓缓地鼓动宽大的翅膀,直冲云天,却又从容不迫。白鹭还有“群飞成序”的习性,故在白鹭栖息地常能观赏到“一行白鹭上青天”的美景。可以说,白鹭的优雅和高贵,完全可以与白天鹅相媲美。

白鹭以湿地为栖息地。在海滩、湖泊、溪流、水稻田和沼泽地,常能见到白鹭的美丽身影,唐宋诗词中就有“漠漠水田飞白鹭”,“草长平湖白鹭飞”等生动描绘。白鹭栖息最密集的当属江苏涟水的白鹭岛,每年夏季有上万只白鹭在岛上筑巢繁衍,有时百千白鹭齐飞,场面蔚为壮观。

白鹭“林栖而水食”。捕食时,白鹭迈动长腿涉水漫步,目不转睛地盯着水里的小动物,然后突然伸出长颈,用又长又尖的嘴向水中猛地一啄,准确地把食物叼住。有时也“久立潺潺石”,伺机捕食过往的鱼虾。傍晚,白鹭归巢,栖身于近岸的山林,在树丛、竹丛或苇草堆里过夜。

有趣的是,富有灵性的白鹭擅长“择优而栖”。当所栖息的环境恶化时,白鹭常会不辞而别;而当环境得到改善时,白鹭又会悄然飞回。因此,诗人讴歌的“翩翩白鹭下夕阳”等景象,在环境学家们看来,其意义远不止于诗情画意,它还意味着环境的优化,意味着人与自然的和谐。

白鹭是着名的文化鸟类,它是吉祥、高雅、奋进的象征。从古到今,许多诗词歌赋、绘画刺绣、音乐舞蹈和艺术雕塑等,都常以白鹭为题材。《诗经》早就有“振鹭于飞”的诗句。我国传统花鸟画中的“鹭莲图”,常被人们作为赠品,寄寓“一路(鹭)连(莲)升”的美好愿望。生活中,人们还喜欢借白鹭为各种事物命名。单以地名为例,福建、浙江、江苏、贵州、新疆等省份都有取名为“白鹭岛”、“白鹭洲”的生态旅游景点。

10.通读全文,说说文章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白鹭的?请分点作答。(4分)

11.文章多处引用诗文,其用意是什么?请联系文章内容具体谈谈。(4分)

12.有位专家说:“市鸟,是一张城市名片。它能引发相关联想,增进人们对城市特色的认识。”白鹭是厦门的市鸟,你认为借助“白鹭”这张名片,能帮助人们联想到厦门的哪些特色?请联系文章内容和你的生活体验具体谈谈。(至少谈两点)(4分)

(五)被妖魔化的沙尘暴 ①刚刚掠过我国及日本的沙尘暴,所到之处,飞沙走石、黄沙弥漫。一时间舆情沸腾。

②然而,人类没有必要、也没有能力阻挡沙尘暴的发生。 ③沙尘暴古已有之,且有一定的周期性。早在几千万年前,青藏高原的隆起,阻挡了来自印度洋湿润的西南季风,在中亚和我国的西北地区形成了大范围的干旱和荒漠区,这一区域又正处在西风带上。这些是沙尘暴形成的根本原因,与人类的活动无关。但人类发展过程中的过度放牧、开垦种植和砍伐森林,使许多土地裸露,确实增加了沙尘暴的强度和频次。 ④沙尘暴作为一种自然现象,是地球自然生态系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和其他许多自然现象相互关联、互为因果。假如我们消灭了沙尘暴及其源头的沙漠干旱地区,也就消灭了地球上的多种自然生态,绝灭了适应干旱气候的一切物种,并会引起全球所有自然系统的更加可怕的反馈和报复,甚至引发我们难以想象的灾难。

⑤沙尘暴所造成的危害人人可见,但并非有害无利。 ⑥首先,沙尘暴塑造了近百万平方公里的黄土高原。正是黄土高原疏松土壤的易耕性,才使我们的先民择此生根繁衍。沙尘暴还使荒芜死寂的诸多海岛身披沃土,从夏威夷群岛、日本列岛到我国的庙岛群岛,无一不是沙尘暴的受益者。其次,沙尘暴所迁移的沙尘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一些地区土壤的不足。如撒哈拉沙漠每年因沙尘暴向亚马逊盆地输入的沙尘量就有约1300万吨,相当于该地区每年每公顷增加了190公斤的肥沃土壤。沙尘暴能有效地缓

解酸雨。沙尘含有丰富的钙等碱性阳离子,这些外来的和地面扬起的碱性沙尘都能有效地中和酸雨。我国北方地区工业很发达,但除了个别城市以外很少有酸雨发生,这与北方常有沙尘天气有很大关系。沙尘暴还维系了海洋生态系统的循环与稳定。沙尘含有丰富的营养物,一些海域淤泥中的营养物约40 010是由沙尘暴带入的,促进了该海域生物的繁茂。 ⑦事实上,处在什么自然带上.就有什么样的降水和温度,就只能生长什么样的植被,这是人类所不能改变的。

⑧我们见多了在草地植树防风沙却把草地变成沙地的人为灾祸。干旱半干旱地区那点可怜的降水也许能够满足小草生长的需要,但当我们人为地植入大树,那点水就远远不够供树木生长。于是树木就凭借其根系向四周和地下深处吸夺水分,周边的小草很快就枯死了。没有了为大树储备水分的绿草,大树小树也逃脱不了死亡的命运,最终留下的只是一片又一片沙地、一棵又一棵枯树。

⑨沙尘暴就是一种自然现象,只是近代人类过度的放牧或农耕,以及自以为是的人工改造,才加剧了其危害程度。 (本文有删改)

10.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青藏高原的隆起,阻挡了来自印度洋湿润的西南季风,在中亚和我国的西北地区形成了大范围的干旱和荒漠区。

B.如果人类消灭了沙尘暴及沙漠干旱地区,也就消灭了地球上的多种自然生态,绝灭了一切物种,甚至引发我们难以想象的灾难。

C.沙尘含有丰富的营养物。沙尘暴带人海洋中的营养物促进了该海域生物的繁茂。

D.沙尘暴之所以会被妖魔化,主要是因为人们只看到沙尘暴所造成的危害,而忽略了它有利的一面。

11.第③自然段“人类发展过程中的过度放牧、开垦种植和砍伐森林,使许多土地裸露”一句中,“过度”和“许多”能去掉吗?请说明理由。(3分)

12.根据文意,谈谈我们应该怎样科学地认识沙尘暴?(4分)

(六)别惹乌鸦

陈 庚

有人认为鸟类的大脑根本没有容量可以用于思考,但实验证明,鸟类会思考,很有心计,也具有较强的记忆力。 英国剑桥大学的比较认知学教授妮可·克莱顿发现西丛鸦的鸟经常会从学生的饭盒里盗取食物,还偷偷地藏起来。而且通常很快又回到这些藏匿点,重新转移赃物。“它们做过贼,于是就疑心别的鸟也是贼”。更有趣的是它们藏匿食物时,如果当时有别的鸟在场,它会趁那些鸟不注意迅速藏好食物,或把嘴插进地里欺骗对方。可见,“聪明”很大程度上是在耍心眼的过程中锻炼出来的,而最聪明的动物往往是社会性动物,它们要与生活在这个世界的其他动物、人类斗智并生存,竞争并发展,形成了适应环境需要的类似于社会中人的具有普遍性的习性和智力。

华盛顿大学的研究员做过一个实验,在校园里捉了一些乌鸦,做上标记,加以称量,再把它们放走。之后他们发现,那些被放走的乌鸦在校园里一见到他们,就会冲着他们哇哇大叫,并用翅膀扑打他们。即便离开一段时间再回来,那些乌鸦仍然记得他们。所以,千万别惹乌鸦。

不仅如此,人类对动物智力生活的研究表明,动物与人类分享智力的许多方面。 在塞内加尔大草原上,黑猩猩用牙齿啃咬木棍制造出“飞镰”捕杀小动物。瑞典动物园一只黑猩猩,每天早上收集笼子外的石头,等吵闹的游客到了,就拿它当武器攻击他们。日本东京大学一只7岁

黑猩猩能在眨眼间识别并记忆电脑屏幕上闪过的数字的位置。《时代》

杂志不久前有一期刊出一则封面故事,讲一只倭黑猩猩,自出生起就被当成人类小孩一样抚养长大,拥有384个单词,具有语言理解能力。采访时,他与记者边喝咖啡边聊天,显示了迷人的风度。

然而。在制造工具方面,乌鸦比黑猩猩还复杂精细,比如南太平洋岛上的乌鸦,最喜爱的虫子生活在极窄的岩石缝里,

中考说明文阅读题精选(一)篇二:中考说明文阅读题精选一答案

中考说明文阅读题精选(一)答案

(一)

15.B(2分)

16.速度 安全 舒适度(3分。意对即可)

17.列数字、作比较(2分) 准确说明(突出)了高速列车速度快的特点。(1分) 18.示例:①出行更方便、快捷、舒适。②促进旅游业的发展。③促进城市间的交流。 ④促进家乡经济的繁荣等。(3分。举具体实例作答也可。答出一点得2分,答出两点得3分)

(二)

11. ①资源量丰富 ②可就近利用,成本低 ③清洁无污染 ④可循环利用 (3分,每点1分,写出其中三点即可)

12.D(3分)

13.以人们熟悉的事物通俗易懂地说明“热泵”的工作原理。(2分,意思符合即可)

14.①世博轴桩基下面埋藏的管道是“热泵”的一部分②使用“热泵”传递浅层地温能,实现冬暖夏凉的效果 ③通过管道中的水传递热能,储存热量(3分,答出一点得2分,答出两点即可,意思符合即可)

(三)

15、开篇由新闻事件自然引出说明的话题——地震与海啸的关系,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1分)

16、海啸是一种主要由海底地震引发海水剧烈波动,形成强大的波浪,以极快的速度运动,冲上陆地具有强大破坏力的海浪。(意近即可)(2分)

17、不能删去(1分)。因为“大约”表示约数,说明在1.5万次海底构造地震中引起海啸有100次左右。如果删去,就变成完全确定发生了100次,与实际情况不符。这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严密性。(意近即可)(1分)

18、举例子、列数字。(1分)运用实例和具体的数据说明了强烈的海底地震不一定导致海啸。(1分)

19、引起海啸发生的因素有:风暴潮、火山喷发、水下坍塌滑坡、海底地震和全球气候变化导致的海平面上升等。(2分)

(四)

10.(4分)要求与评分:分点作答,写出两点1分,写出三点2分,写出四点以上3分。整体表达1分。

【要点提示】①白鹭天生丽质;②白鹭姿态优美(动作潇洒、极富飘逸之神韵);③白鹭以湿地为栖息地;④白鹭“林栖而水食”;⑤富有灵性的白鹭擅长“择优而栖”;⑥白鹭是着名的文化鸟类(是吉祥、高雅、奋进的象征)„„

11.(4分)要求与评分:联系文章内容,具体说明引用诗文的用意,2分;表达清楚,2分。 例一:引用诗文,可使说明语言生动形象,进一步突出白鹭的特点,同时也增加文章的诗意和雅趣。如引用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和郭沫若的《白鹭》,不仅多方位多角度形象地介绍了白鹭美丽的风姿,同时也增加了文章的韵味。

例二:引用诗文,可使说明语言生动形象,进一步突出白鹭的特点,同时也增加文章的诗意和雅趣。如引用唐宋诗词中的“漠漠水田飞白鹭”,“草长平湖白鹭飞”,形象地说明了白鹭栖息地的特点,同时也使文章更有诗情画意。

12.(4分)要求与评分:至少谈两点,每点2分;若表达不好,酌情扣分。

【要点提示】①从白鹭的天生丽质、姿态优雅,可以联想到厦门优美的城市风貌。②从白鹭

的天生丽质、姿态优美,可以联想到厦门人优雅的气质、闲适的生活态度。③从白鹭“林栖而水食”,可以联想到厦门是一个滨海城市,厦门人临海而居,与大海感情深厚。④从白鹭“吉祥、高雅、奋进”的象征义,可以联想到厦门人奋发向上,不断进取的精神风貌。⑤从白鹭擅长“择优而栖”,可以联想到厦门环境优美,人与自然和谐相

处„„

(五)

10 3 B

11 3 不能去掉。(1分)“过度”表程度,说明人类放牧等活动,超出了大自然的承受能力;(1分)“许多”表范围,强调的只是部分土地裸露,并非全部。 (1分)这些词语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12 4 ①沙尘暴是一种自然现象,是地球自然生态系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②沙尘暴形成的根本原因与人类活动无关。⑧沙尘暴有害也有利。④沙尘暴的发生,人类没有能力、也没有必要阻挡。(每个要点1分)

(六)

16.答案:会制造工具,长期记忆能力强,具有语言理解能力,具有高智商。

评分:答对一个方面得1分,共4分。意思对即可。

17.答案:黑猩猩和人类有着大部分相同的基因,海豚等哺乳动物的大脑与人类有相似之处,因此,传统的智力进化论认为:“智力进化的终极是人类的大脑皮层。”但是鸟类的大脑是一种与人类完全不同的丛装结构,却进化出高级认知能力。由此推翻了传统智力进化论,进而推导出“生命之树上,智力的构建单位很可能是一样的,只不过在不同的枝干上长出了不同的形状”这一新的论断。 评分:语意正确,语言连贯,推导过程清晰,4分。意思对即可。

18.答案:示例一:举例子,举出乌鸦偷藏食物、被捕捉做实验对实验人员的报复的事例,既具体生动,饶有趣味,又能有力地突出乌鸦社会性动物的特征。

示例二:作比较,将乌鸦与猩猩在制造工具、记忆力、智商等方面作比较,一方面突出了乌鸦等鸟类所具有的高级认知能力水平,另一方面为进化理论的创新提供前提。 评分:答出一种说明方法即可,举例1分,作用2分。共3分。

19.答案:科学研究和科学探索①需要长期细致地观察、大量反复地实验,②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合理的联想、科学的比较、缜密的分析,③需要具有挣脱传统思想束缚的创新精神。 评分:答对一种写法得1分,共2分。意思对即可。

(七)

19. hè 应和(和谐地跟着唱) (2分)

20. 举例子 (2分)

21. B (2分)

22.不能去掉。(1分)示例:如果去掉“相传”,就肯定《阳春》和《白雪》是师旷所作,但到目前为止还没有找到确凿的证据来证明。这个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意思对即可) (3分)

23. 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2分)

24. C 改正:详细介绍“高山流水”是为了说明古人有着纯熟的演奏技艺和惊人的欣赏水平。 (3分)

26.知识一: 了解了成语词典中有许多形容歌唱的词汇,许多成语里飞扬着歌声。

知识二: 了解了成语里的歌声展现着我们祖国民族音乐五千年的文明底蕴和独特迷人的风采。

知识三: 从歌唱的成语里可以知晓古人与音乐的美丽传说。

知识四: 从歌唱的成语里能够证实祖先创造的民族音乐文化的博大而精深。

(只要和以上任意两个知识点相近即可得4分)

(八)

9.(2分)美化 环保(2分)。(一点1分,语意相近即可)

10.(3分)举例子(1分)。真实、具体地说明了澳大利亚首都堪培拉在城市建设中修筑绿色 围墙的实施情况,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2分)(意思相近即可)

11.(3分)“只”起限制范围的作用(1分),在句中强调了新加坡人对城市环境绿化已达成共识(2分)。(语意相近即可)

12.(4分)

参考角度:(1)城市绿化建设应该纳入政府行为的范畴;(2)只有让普通大众都具有了城 市绿化的意识,才可能真正实现城市的绿化;(3)只有从环保的角度思考城市建设,才能 真正实现人与环境的和谐相处;(4)建筑城市绿墙是世界城市建设的主流趋势。

参考示例(略)

(观点明确计2分,联系现实谈自己的看法言之成理即可计2分)

(九)

14.(3分)。危害:会使人体产生诸多不适,严重的可造成人体器官和系统的损伤,1分;并不可怕:人体对辐射量有一个可以接受的范围,只要不超过这个范围就是安全的;只要采取科学的应对措施,就能将其危害削减到最低限度不至于影响健康;2分。

15.(2分)有错的一项是D。

16. (3分)运用第二人称“你”,在对话中层层推进,拉近了与读者的距离,更觉亲切自然1分;更易接受作者观点,理解作者的用意。2分。

17. (3分)示例:例子、如生病了到医院胸部透视;房子装修时用的材料含有不同程度的反射物质;不少水源在流经途中就受到天然或人为的反射性污染;一些被人视为宝贝的饰品中含有核辐射;旅游乘坐飞机时接受高空宇宙射线等等。作用,列举人们现实生活中的具体的例子,说明了核辐射普遍存在于日常生活,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例子概括完整,作用回答准确,给3分;举的例子如只回答在医院做检查,装修后的房子等,扣一分。)

18.(3分)示例:房屋装修追求环保;遭受到污染的水不要直接饮用;住房要远离污染严重的地方;谨慎对待收藏品;不要频繁去高原旅游;尽量减少宇宙辐射等等。(不少于三条,一条1分。)

(十)

15.将普通金属转化为特种合金。

评分说明:(2分)找准这句话得2分。 16.作比较,作用是通过把前苏联用钛铼合金制造的M级核潜艇,最大下潜深度与当时美军鱼雷的使用极限深度作比较,突出了稀土元素铼与“太空金属”钛制成的钛铼合金,具有惊人的强度和硬度。

评分说明:(2分)说明方法1分,作用1分。

17.不能,“近”表示接近(差不多、差别小),去掉后说明“在晴朗的白天能达到4000米的瞄准距离”,这与实际情况不符,不能体现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评分说明:(2分)态度明确,结合文章内容说明理由1分(只表明态度不得分),指出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1分。

18.示例一:生活中,拒绝使用方便筷,减少白色污染,从小事做起,保护环境。 示例二:生活中,多步行或骑自行车上学,少乘公交车或私家车,为低碳生活尽一份力。 评分说明:(2分)联系生活实际,说出感受言之成理即可得分。

中考说明文阅读题精选(一)篇三:初一说明文阅读训练题精选

初一说明文阅读训练题精选

西部文化和西部开发

①中国西部是什么概念?中国西部通常是指黄河与秦岭相连一线以西,包括我国西北和西南的12个省市、自治区。这片广袤的土地面积为546万平方公里,占国土总面积的57%;人口2.8亿,占全国总人口的23%。

②西部是华夏文明的源头。华夏祖先的脚步是顺着水边走的。长江上游出土过元谋人牙齿化石,距今约170万年;黄河中游出土过蓝田人头盖骨;距今约70万年。这两处古人类都比北京猿人(距今约50万年)的资格更老。

③西部地区不仅有广阔的地域和悠久的历史,而且拥有丰富多彩的文化资源。

④西部地区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源地。秦皇汉武以后,东西方文化在这里交汇融合,从而有了丝绸之路的驼铃声声,佛陇深寺的暮鼓晨钟。敦煌莫高窟是世界文化史上的一个奇迹,它在继承汉晋艺术传统的基础上,形成了自己__________的恢宏气度,展现出__________的艺术形式和__________的文化内涵。秦始皇陵兵马俑、西夏王陵、楼兰古国、布达拉宫、三星堆、大足石刻等历史文化遗产,同样为世界所瞩目,成为中华文化重要的象征。

⑤西部地区是中国革命的重要发祥地。遵义、延安、红岩村等革命圣地孕育了深厚的革命文化侍统。毛泽东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成为革命文艺发展的一面旗帜。延安的“鲁迅艺术学院”在短短的几年里,造就了一大批著名的作家、艺术家和文艺理论家……这些宝贵的财富,奠定了西部文化遵循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坚实基础。

⑤西部地区又是我国少数民族及其文化的集萃地。这里生活着50多个少数民族,几乎包括了我国所有的少数民族。在一些偏远的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的落后和交通的闭塞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贫困,却也使这些地方保留下了一些久远时代的艺术品种,成为珍贵的“活化石”,如纳西古乐、戏曲、剪纸、刺绣、岩画等民间艺术和宗教艺术。它们特色鲜明、丰富多彩,犹如一个巨大的民族民间文化艺术宝库。

⑦西部地区拥有的历史文化资源和民族文化资源,是西部大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充分重视这些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加强对它们的抢救、保护、涵养和合理利用,建立良好的民族民间文化生态环境,为推进西部大开发作出贡献。

1.第①段从、、

2.第段中“华夏祖先的脚步”是指

3.选择下列词语,将字母分别填入下面句子的横线上。

A.精美绝伦 B.博大精深 C.兼收并蓄

形成了自己_ 的恢宏气度,展现出_ _的艺术形式和_ _的文化内涵。

4.第段中用列数字的说明方法,说明了用说明了西部地区少数民族文化资源的珍贵。

5.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西部文化的主要特征。

答:

6.西部地区的文化资源在中华文化中占有怎样的重要地位?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阅读《美丽的徐闻珊瑚世界》一文,回答问题。(14分) (湛江市)

①在我国大陆最南端,湛江雷州半岛徐闻县西海岸,有一个闻名全国,被誉为“水族大观园”的珊瑚自然保护区,区内的珊瑚礁绵延20多公里,面积达2000公顷。据专家研究,珊瑚礁已有近万年的发育史。

1

②徐闻西海岸一带岸礁众多,海水清澈,水温、盐度稳定,非常适合珊瑚虫的繁殖生长:多年来当地一直十分注重生态的保护,保护区内的珊瑚种类繁多,达五十多个品种。其中软体珊瑚有千年佛、白汽泡、鸡冠花,硬体珊瑚有角星、海脑、扇形,等等。

③当艳阳高照,风平浪静的日子,乘着小船在珊瑚丛上面缓缓滑行,犹如在一片美丽的丛林中漫游,那密密麻麻的鹿角、牛角、羊角几乎探出水面,触手可及。还有散落在“丛林”中的“翡翠”、“玛瑙”,形态各异;时隐时现的“鲜花”,橙黄蓝白红,煞是可爱,美不胜收。不时还可见五彩缤纷的鱼儿与游船一起穿梭漫游,构成一幅奇异的海底风景画。

④珊瑚礁群向来被海洋学家称为海上“热带雨林”。它占海洋面积不到0.2%,却栖息了1/4的海洋生物,供养着9万多种鱼类。我国的海南岛沿岸本来有中国最大的珊瑚礁群,历史在十万年以上,但因过度开发,仅10多年有的地方已成了海底废墟。而徐闻的珊瑚礁群作为目前祖国大陆保存最完好的珊瑚自然生长区,正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旅游观光者。为了永远给子孙后代保留这一片天赐的生态自然景观,当地政府已制订了以保护为前提,结合生态和环境旅游的利用计划,要让这一颗明珠永远闪亮在祖国大陆南端的西海岸边。

1.文中为什么称珊瑚礁群(区)为“水族大观园”和“热带雨林”?(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章第①②段分别从哪些方面介绍了徐闻珊瑚自然保护区?(4分)

答:第①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②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从写作手法或语言运用特点的角度对第③段的表达效果(特点)作简要分析:(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章末段写海南岛珊瑚礁群受损的事例是为了说明什么?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4分) 答:(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说明文《植物的报复行为》,完成题。(10分)(江川县)

植物界有许许多多报复行为鲜为人知,植物报复有趣而又刺激。

我国云南省有一种属于山茶科的树,叫黑德木,别看它平时悄没声息,它的脾气可真不小,如果有人劈它一斧或砍它一刀,黑德木即刻“勃然大怒”,伤口处发出像自行车内胎漏气般的“突、突”声,声音可持续四五分钟。当地人说这是黑德木对侵略者发出的强烈的“抗议”! 而一种名叫“布尔塞拉”的树,会借助于“射击”来保卫自己。这种树生长在中美洲,如果有个喜好攀折花木的人,不经意间从它的树枝上摘下一朵花或一片叶子,那么就有好瞧的了,树叶的断口处,即刻会喷射出一种令人讨厌的粘性液体,溅得你一身都是。这种喷射可以持续3-4秒,射距达15厘米。经过化验得知,这种粘性液体是此树在长期进化中合成的一种名叫萜烯的化合物,它遍布于枝、叶的树枝管道中,形成一个高压网道,随时准备“捍卫”自己。 布尔塞拉对付虫子也有一套,当它的叶子部分受损时,会有一种快速浸没反应,它会让释放的萜烯类物质快速流遍受损叶片,在几秒内就能覆盖叶面至少一半的面积,迫使虫子窒息或快速逃离。

在印尼布敦岛西部森林,有一种被称为“飞鸟杀手”的弹树。在它树枝干交叉的枝苞上,会生成钩状的树枝,钩尖倒勾在枝干交叉处另一苞上,形成牵拉。特别到四月,由于树上花苞开始吐蕊放香,钩尖一触即发,如果飞鸟禁受不住花香的诱惑,只要一碰上花朵,被绷紧的钩尖即产生强烈的弹力,致鸟当即毙命。

也有一些植物的报复行为虽不那么直观和轰轰烈烈,但也足以让那些敢于冒犯自己的入侵者刻骨铭心,甚至命丧黄泉。

臭虫爬上蚕豆叶面时,会被叶面上锋利的钩状毛缠住,无法前进,也无法撤退,直至饥饿而死,棉花植株的软毛能对抗蝉的侵犯,大豆的针毛能防御蚕豆甲虫的进攻,多毛品种小麦比 2

少毛品种更不易让叶甲虫的成虫产卵和被其幼虫食用……

有的植物如紫杉的叶子和某些蕨类植物含蜕皮激素或类似蜕皮激素的物质,这种物质被昆虫取食后,不是早日蜕皮就是永远呈幼体,出不了成虫,无法繁殖后代,从而断子绝孙。

马来西亚的董恩博士研究发现,有一种叫西波洛斯的植物,能够产生一种使昆虫蜕皮的激素,而这种植物制造出的高浓度的激素,使侵害它的蝗虫虽然能够蜕皮,但却也造成翅膀扭曲或者卵无法完全发育。

他还发现,如果植物的某一部分有病毒或真菌入侵,整个植株就会感受到,防御系统亦会在此时发挥作用,譬如,植物细胞中的液泡可以储存一些有毒的物质,由于外界刺激,会使这些毒物破泡而出,令入侵者中毒。

看罢以上种种行为,您又有什么想法呢?

1.本文向大家介绍了哪两类植物的报复行为?(2分)

答:

2.根据文中有关内容,说说什么是“快速浸没反应”。(3分)

答:

3.阅读文章有关内容和下面两则材料,从中你有什么发现,写出你探究的结果。(5分) 在广博的植物世界中,有一类能捕捉活的昆虫的植物,这类特殊植物被称为食虫植物,它们用黏液、滑溜的叶面、针刺、囊袋等来捕捉动物。有的以香甜的蜜汁和鲜艳的色彩来引诱昆虫,进而不动声色地将其囚禁起来,再消化吸收;有的通过自身的主动运动来捉住昆虫,再慢慢享用。

——摘自《植物界的猎手》

“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子,虾子吃污泥。”

事实并非如此,研究发现,植物在受到昆虫蹂躏时,会送出特定的化学物质信息,这些信息既可以是促使其它同类植物构筑起化学防御工事的信息,也可以是召唤捕食者来吃掉昆虫的信息。金合欢树在动物舌卷它们的枝叶时,能够产生一种化学物质,刺激临近的金合欢树分泌出一种吃起来带恶臭的化学物质,让嚼食者馋而远之。

——摘自《植物反击动物》(《百科知识》)

答:

西部文化和西部开发

1.第①段从、四个方面说明了中国西部的概念。

2.第段中“华夏祖先的脚步”是指 华夏文明的发展史(或华夏文明的发展、华夏文明) 。

3.选择下列词语,将字母分别填入下面句子的横线上。

A.精美绝伦 B.博大精深 C.兼收并蓄

形成了自己_C_的恢宏气度,展现出_B_的艺术形式和_A_的文化内涵。

4.第段中用列数字的说明方法,说明了 的说明方法,说明了西部地区少数民族文化资源的珍贵。

5.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西部文化的主要特征。

答:_ 历史悠久、资源丰富

6.西部地区的文化资源在中华文化中占有怎样的重要地位?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⑴ 西部地区的历史文化遗产为世界所瞩目,是中华文化的重要象征。

3

⑵ 西部地区深厚的革命文化传统,奠定了西部文化遵循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坚实基础。

⑶ 西部地区的少数民族文化是我国巨大的民族民间文化艺术宝库。

(提示:“这里生活着50多个少数民族,几乎包含了我国所有的少数民族”,说明了少数民族文化资源的丰富;把这些地方保留下的久远时代的艺术品种比做“活化石”,说了少数民族文化资源的珍贵。这里的举例子是具体说明所保留下来的“久远时代的艺术品种”,不是说明他们的“珍贵”,所以答“举例子”不对)

《美丽的徐闻珊瑚世界》

答案:1. 因为它栖息着无数的海洋生物和供养着大量的鱼类(犹如“热带雨林”,生长着大量的动植物)。(若只答出品种多,或“美不胜收”等只能得1分。) 2. (1)写徐闻珊瑚保护区的位置、面积及生成(发育)史。(2分。答出一点得1分,答出两点即可得2分)。 (2)徐闻西海岸珊瑚区形成的原因 (环境)和珊瑚的种类繁多。(2分,答出一点得1分,答出两点得2分。) 3.本题是开放性的,答题可从三个角度中任意一个切人:(1)写作上,用形色结合或动静结合的描写手法写得生动传神。前者如“那密密麻麻的鹿角、牛角、羊角几乎探出水面”, “„鲜花‟,橙黄蓝白红”;后者如 “那密密麻麻的鹿角、牛角、羊角几乎探出水面”, “散落在丛林中的 „翡翠‟、„玛瑙‟,形态各异”。(2)表达方式上用了具体描写的手法把说明对象写得鲜明、生动、形象,例如写珊瑚美如“鲜花”、“翡翠、玛瑙”。(3)语言运用上是不同于前两段,显得形象鲜明生动;多用比喻写出了珊瑚礁的美丽多姿,例如“翡翠、玛瑙”、“鲜花”。(能从以上三个角度中一方面进行分析,且有例子说明表达效果生动形象的,可得4分;如果只有角度和效果而无例子分析的,只得2分;若还能写出所写珊瑚礁“美”、“美不胜收”这一特点的,可额外加1分。) 4. (1)珊瑚礁形成不易而要破坏它却很容易,要避免重蹈覆辙。 (2分,大意对即可。若答“要防止过度开放破坏了珊瑚礁”或“要注意珊瑚礁的保护”可给1分)(2)要避免过度开发,才能长久保留美好景观,使人类和自然界和谐相处,也是为子孙后代造福。(2分。本题是开放性的,只要扣住原文答得合理即可)

《植物的报复行为》

答案:1.(1)植物轰轰烈烈的报复情况;(2)植物让敢于冒犯的入侵者刻骨铭心甚至命丧黄泉的情况。(2分,意对即可。) 2.当布尔塞拉的叶子部分受损时它会让释放的萜烯类物质快速流遍受损叶片,在几秒内就能覆盖叶面至少一半的面积,迫使虫子窒息或快速逃离。(3分,如没有答到“当布尔塞拉的叶子部分受损时”只得2分) 3.不设统一答案。(5分,意对即可。必须扣住文章内容回答。要点:植物都有一套对付动物的办法但方式方法不一样。答出共性给3分,答出个性给2分。如答到植物“报复”“捕捉”“反击”动物,而没有综合归纳,答到一点给1分。如从其他角度有独特发现,也符合要求。)

4

中考说明文阅读题精选(一)篇四:2012中考语文 说明文阅读练习题精选10

2012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练习题精选10【三月版】

都有答案,有的有详细解析。有的是选自中考真题,有的是选自一摸或者二模,有的是选自名校的期末考试题。

(2011模拟)山东潍坊2011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全真模拟语文试题(一)

蟑螂,何止是“小强”

它是曼妙的“香娘子”,它是“灶神”。摇身一变,它又成了“偷油婆”、“黄贼”、“灶马子”。这些都是我们起的名字。它是有史以来最具争议的昆虫。这就是蟑螂,现在更多的人喜欢叫它“小强”。

其实,“小强”不是一般地强。它可以算得上是地球上最强悍的生物之一。蟑螂不是一种,而是一类昆虫,是蜚蠊目几千种昆虫的俗称。我们熟悉的,不过是这几千种蟑螂中的几种,比如美洲大蠊、澳洲大蠊、日本大蠊和德国小蠊。

追溯蟑螂的身世,可比人类久远得多了。人们曾经在美国俄亥俄州一个煤矿中发现一块琥珀,里面包裹着一只蟑螂,经过测定,这块琥珀形成于3亿年前的石炭纪。蟑螂在地球表面的某个不起眼的角落里目睹了白垩纪的大灭纪,目睹了冰川的来了又回,目睹了第一个猿人的站立„„它还会目睹更多事情,甚至可能目睹人类的灭亡。这是一种“成功”的生物,拥有它自己的“成功秘籍”。蟑螂拥有强大的繁殖能力。雌嫜螂一生只会交配l~2次,然后将精子储存起来慢慢使用。一只雌蟑螂一生可以繁育数万个后代。它用特殊的分泌物将卵块包裹起来,这些分泌物干燥后变成棕色的硬壳,称为“卵鞘”。卵鞘抗高温,耐干燥,一般的杀虫剂也奈何不了它。于是每当人们使用各种“武器”剿灭蟑螂时,初看上去战果颇丰,可不多时一拨小蟑螂又会迅速滋生起来,这就是卵鞘的作用。某些蟑螂,比如美洲大蠊,还有一手绝技,那就是“孤雌生殖”。在生存条件险恶,无法完成交配的时候,它们的雌虫也会产下可以孵化的卵,当然,这些没有爸爸的蟑螂,也都是雌性的。

数量庞大的蟑螂大军决不挑食,它们几乎吃我们产生的一切垃圾。蟑螂是所有昆虫中唯一拥有“沙囊”的一类,这个神似鸟类“嗦囊”的结构可以让它们磨碎一切坚硬的食物。它们虽然不挑食,但是也有偏好,蟑螂偏好脂肪类食物,“偷油婆”绝非浪得虚名。

“吃嘛嘛香”的蟑螂,身体自然也是“倍儿棒”。蟑螂身体富含脂肪,这使得它可以一个月不进食而安然无恙。这些小虫并非一直这么小,3亿年前的蟑螂,个头就大得很,足有几十厘米长。亿万年的演化使得蟑螂明白,只有变小,才能变强。小而扁平的身躯,让它们可以从容地栖身于任何角落。蟑螂是六条腿的奔跑专家,据有的科学家测算,它们每秒可以跑过50倍身长的距离,而且平衡能力极强,可以在崎岖不平的表面奔跑如飞。如果蟑螂拥有跟刘翔一样的“身高”,它的110米栏成绩大概是——1.2秒! !

难怪很多研究仿生的科学家都把蟑螂作为最佳运动模型,漫步火星的六个轮子的火星车,就借鉴了蟑螂的许多经验。

它们不仅身体强健,感觉也异常灵敏。蟑螂最为灵敏的感官是触觉。它们拥有两条各有一百多节的触角,每节触角上都有若干感觉毛,身后还有一对各19节的尾须,每一节上也有11条特别敏感的感觉毛。只要有些许的气流运动,这些感觉毛就可以感知。

由于蟑螂时常出入各种隐蔽阴暗的角落,它们身上不可避免地携带了诸多致病菌。然而

用心 爱心 专心 1

与老鼠不同,蟑螂从未造成过大规模的传染病疫情,因为虽然它们会沾染细菌,但是这些细菌从来不会在其身体内繁殖扩增。

有人说蟑螂肮脏,这就大错特错了。前面说过,蟑螂的感觉,主要靠触角、尾须和遍布全身的细小的感觉毛,保持这些感觉毛的清洁,对蟑螂来说十分重要。它们把一天中除去觅食、交配的时间,都用来清洁身体。如果你仔细观察过蟑螂,就一定不会忽略它们仔细地用口一节一节清理长长的触角的场面。

在中医眼中,它是药材;在热带鱼饲养者眼中,它是鱼食。在蟑螂爱好者眼中,它是宠物,它们低调、安静,从不会咬人在工程专家眼中,它们是最好的运动模型。然而在大多数人眼中,只因为它们时常出现在清理垃圾的第一线,这些人就把它们同垃圾画上了等号。

只要肯用心了解,破除成见,“遇见蟑螂”,我们当然“不怕不怕啦”,它们只不过是一种古老而低调的小虫而已。

19、本文介绍了与蟑螂有关的哪些内容?(3分)

20、本文运用了多种说明方法,找出两种,并选择一种举例说明其作用。(4分)

21、“这是一种‘成功’生物,拥有它自己的‘成功秘籍’。”一句中“成功”的含义是什么?(1分)

22、下面两句话中加点词语能否去掉?为什么?请任选一句,结合语境简要回答。(4分)

(1)它可以算得上是地球上最强悍的生物之一。 ..

(2)蟑螂是所有昆虫中唯一拥有“沙囊”的一类 ..

【参考答案】:19、介绍了蟑螂的名字、身世、繁殖能力、食性、身体强健、感觉灵敏、爱好清洁、功用等方面的内容。(3分)

20、举例子:举在美国俄亥俄州发现的一块形成于3亿年前的琥珀,里面包裹着一只蟑螂的例子,说明了蟑螂的身世久远。 列数字:它们拥有两条各有一百多节的触角,每节触角上都有若干感觉毛,身后还有一对各19节的尾须,每一节上也有11条特别敏感的感觉毛。用数字准确说明蟑螂的触角、尾须、感觉毛的数量多,所以感觉灵敏的特点。(4分,每个要点2分)

21、生存能力强。(1分)

22、以第(1)句为例。不能删去。“之一”是一定范围内数量或事物中的一个,去掉后成了“它可以算得上是地球上最强悍的生物”,太绝对,与愿意不符。词语用在这里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4分)

*******************************************************

2011--潍坊

动物的眼睛

欧阳军

夏天傍晚,一只蚊子悄然进屋,围绕着屋里的人们伺机下口。在它的眼中,前方是充满诱惑的晚餐,后方则是自己振动的双翅,这两个景物同时出现在它的视野里——这让我们感

2 用心 爱心 专心

到惊异,因为当我们注意前方的时候无法看到自己的后背——但蚊子可以做到。

我们都知道,有些昆虫有一类特殊的眼睛被称为“复眼”,顾名思义,就是由许多小眼睛组成的,这些小眼睛独自感光成像,使得各个方向的物体都可以在视网膜上成像,这种眼睛可以获得超大的视野和清晰的图像,比我们使用的广角照相机更加厉害。

蜻蜓的复眼是由许多“眼睛”简单地并列在一起工作,每只“眼”单独成像,但是它们只需要把图像的一部分传给大脑即可,而不用将看到的所有信息都交给大脑处理,这样蜻蜓有限的大脑就能迅速处理环境中瞬息万变的信息。因此蜻蜓具有极强的机动能力,在高速运动时,能敏锐地捕捉到同样高速运动的猎物,被称作昆虫中的“战斗机”。

蝴蝶在花间穿梭,我们可以看见它美丽的外形和鲜艳的色彩。可是反过来,蝴蝶眼里看到的人又是什么样子的呢?

当蝴蝶看到你的脑袋,它会认为是一个可以休息的地方。你的头发就像一捆绳子,每一根绳子都粗粗的,足以让它停得住脚。但如果蝴蝶不飞,或者人不动,那么蝴蝶就什么也看不见。因为动物所看见的主要是物体的动作。

一只蛤蟆一动不动地呆在草地上。一只苍蝇飞了过来,等苍蝇飞近时,蛤蟆突然发起攻击,射出它的舌头攫住苍蝇送进自己嘴里,接着它又一动不动地呆着,看上去好像什么也没发生过似的。对一只蛤蟆来说,花园就是一张灰色的屏幕,只有这张屏幕上的东西轻轻晃动的时候,蛤蟆才看得见。当蛤蟆跳跃的时候,它自身的运动让它看到了周围的景象,当它停下来的时候,所有的东西又会变成一片空白。

动物的眼睛与它们的需要和环境相适应。

狐狸的瞳孔是上下长、左右窄。因为它更需要看清它上方和下方的东西,比如树丛里的一只鸟,草地里的一只鸡。

马的瞳孔是左右宽、上下扁,像一个平放着的纺锤体。由于马大多生活在开阔的草原上,这种左右宽上下扁的瞳孔能够帮助它们老远就能看见两边的敌人。

猫的眼睛一日三变。在白天强烈的阳光照射下,它的瞳孔可以缩得很小,像线那样;在黄昏中等强度照射下,瞳孔又会变成枣核般形状;在晚间昏暗的条件下开放得像满月那样圆。

(选自《知识窗》2009年第12期,有改动)

18.请简要说明文章第一自然段的作用。(4分)

19.蝴蝶和蛤蟆“看世界”的共同特点是什么?(2分)

20.猫的瞳孔晚间变得很圆是为了适应什么样的需要和环境?请仿照文中画线句的句式 回答这一问题。(3分)

21.文章是从哪些角度说明动物眼睛的?(3分)

参考答案

18.①通过具体事例说明动物眼睛与人眼不同,引起阅读兴趣。②引出下文。③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提高文章的可读性。

20.由于猫主要活动在黑暗的夜晚,这种开放得很圆的瞳孔可以帮助它们很远就能看清黑暗中的老鼠。

21.①眼腈的构造(复眼的工作原理)。②“看世界”的特点(方式)。③不同的瞳孔构造或变化的原因(眼睛与需要和环境相适应)。

**************************************************

用心 爱心 专心 3 19.都是通过自身的运动或周围物体的运动来看世界的。

(2011真题)山西

成语里的歌声

①翻阅成语大词典,你能找到许多形容歌唱的词汇,你会听到许多成语里飞扬的歌声。这歌声唤出了历史,展现着我们祖国民族音乐五千年的文明底蕴和独特的迷人的风采。 ②相传,古人唱起歌来,格外投入,常常放开嗓门,大声歌唱。于是,便有人用“引亢高歌”来描述其情状。歌声亮传播远,又有人用“响遏行云”形容赞美这嘹亮的歌声。“响遏行云”这个成语出自《列子·汤问》篇,是说秦国有个叫薛谭的人,拜秦青为师学习歌唱。不久他以为把老师的本领都学到了,便要告辞回家。老师知其想法,未作劝阻,并摆酒为他送行。临别时老师在郊外大路旁,满怀惜别之情高歌一曲,其声音洪亮,震得树林瑟瑟作响,行云驻足不前。薛谭见此大吃一惊,深感自己无知和盲目,于是请求老师留下他继续学习。 ③古人不但喜好歌声的高亢、嘹亮,而且注重吐字清楚,行腔流畅,发声自然圆润,以达到表意之目的。于是,便产生了“字正腔圆”、“珠圆玉润”这两个成语。唱歌既要唱声,又要唱情。“声情并茂”这个成语,就反映了古人对歌唱的更高追求,只有用声情并茂的歌声,恰当表现歌曲的情感内蕴,才能产生极大的艺术感染力,使听者为之动容,为之共鸣。这就要用上“回肠荡气”、“哀感顽艳”这两个成语。

④歌唱含情,歌声美妙,回荡耳畔,久久难忘。这便是“余音绕梁、三日不绝”的心理效果。“余音绕梁”这个成语也出自《列子·汤问》篇。说的是韩国有个名叫韩娥的美丽歌女,一次来到齐国临淄城,因带的口粮吃光了,只好在西城门卖唱谋生。她的歌声哀婉悦耳,使人们张大嘴,听得出神。直到韩娥走了很久时间,听者的嘴巴还未闭上。她那优美的歌声,给人们留下深刻的印象,以至过了三天,人们还感觉到歌声的余音仍在屋梁周围回旋荡漾。古人唱歌还十分讲究节拍韵律。“一板一眼”、“一板三眼”、“有板有眼”这三条成语即是。板、眼是民族音乐和戏曲中的节拍。每小节中最强的拍子叫板,其余的拍子叫眼。

⑤从成话中,人们还能听到一种结构复杂,音域宽广,演唱中还要改变调性的歌曲,这便是“移宫换羽”和“引商刻羽”两成语播出的音响。“移宫换羽”的意思是先唱原宫调,后再转换唱羽调,相当于现在的“1”大调转为“6”小调,这显然是难度较大的艺术歌曲,演唱需有一定的音乐造诣。而且,从这些文献中,还知道在战国时就已经有了通俗音乐和高雅音乐两大流派。当时楚国的歌曲中有两首很有名气,那就是《阳春》和《白雪》。相传为春秋时晋国乐师师旷所作。《阳春》取万物知春,和风涤荡之意;《白雪》取凛然清洁,雪竹琳琅之音,均属于较高级的音乐。于是,便产生了“阳春白雪”、“曲高和寡”两个成语,后泛指高雅的文艺作品难以得到大众的理解和应和。

⑥古人不仅能歌通曲,而且有着纯熟的演奏技艺和惊人的欣赏水平。成语“高山流水”(见于《列子·汤问》)记载此事,传为美谈:春秋时,晋国大夫俞伯牙善于弹琴。一个皓月当空的中秋之夜,伯牙乘兴弹起琴来,意境表现高山。曲犹未尽,只听有人赞道:“善哉峨峨兮若泰山!”伯牙抬头一看,见迎面走来一人,相貌平常。伯牙未加理会,又弹一曲,意境表现流水。曲音未绝,来人朗声赞道:“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十分吃惊,起身施礼,得知此人叫钟子期。伯牙与子期凭音乐的共鸣结成“知音”。子期死后,伯牙痛失知音,摔琴绝弦,终身不操。几千年前,伯牙因失去知音而不再弹《高山流水》,而《高山流水》并没有因伯牙不弹而失去知音,它源远流长,成为中华民族音乐中的珍品。

⑦古人还悟出了音乐在战争中的积极作用,以歌声迷惑敌人、涣散敌方军心。成语“四面楚歌”的声波将真情传递:楚汉相争时,楚军被围垓下。一天夜里,项羽听到汉军中的楚歌从四面八方传来,觉得楚地全被汉军占领,十分惊恐。“四面楚歌”出自《史记·项羽本纪》,它为刘邦打败项羽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⑧从摘引的部分有关歌唱的成语里,我们可以知晓古人与音乐的美丽传说,证实祖先创

用心 爱心 专心 4

造的民族音乐文化的博大而精深。

19.第⑤段“曲高和寡”中“和”的读音是 意思是 (2分)

20.本文采用的最主要的说明方法是 (2分)

21.以下从第③、⑤、⑥段中摘出的句子,在结构上所起的作用不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2分)

A.古人不但喜好歌声的高亢、嘹亮,而且注重吐字清楚,行腔流畅,发声自然圆润,以达到表意之目的。

B.从成语中,人们还能听到一种结构复杂,音域宽广,演唱中还要改变调性的歌曲。

C.古人不仅能歌通曲,而且有着纯熟的演奏技艺和惊人的欣赏水平。

22.第⑤段“相传为春秋时晋国乐师师旷所作”这句话中的“相传”能否去掉?为什么? (3分)

不能去掉。(1分)示例:如果去掉“相传”,就肯定《阳春》和《白雪》是师旷所作,但到目前为止

还没有找到确凿的证据来证明。这个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意思对即可)

23.本文是一篇文艺性说明文,有些语言十分生动、传神,请把第⑥段中对《高山流水》高度赞赏的两个句子,认真地抄在下面的方格里。 (2分)

24.A.详细介绍“晌遏行云”是为了说明古人唱歌时歌声亮传播远。

B.详细介绍“余音绕梁”是为了说明歌唱含情,歌声美妙,回荡耳畔,久久难忘。

C.详细介绍“高山流水”是为了印证俞伯牙与钟子期凭音乐的共鸣结成了“知音”。 对详细介绍三个成语在说明语段中所起的作用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C )

正确的理解应该是: 改正:详细介绍“高山流水”是为了说明古人有着纯熟的演奏技艺和惊人的欣赏水平。 (3分)

(一) 第①段和第⑧段首尾照应,使文章的结构完整。读了这两段文字,你获得了哪些知识? (4分)

知识一:

知识二:

参考答案

19. hè 应和(和谐地跟着唱) (2分)

20. 举例子 (2分)

21. B (2分)

22.不能去掉。(1分)示例:如果去掉“相传”,就肯定《阳春》和《白雪》是师旷所作,但到目前为止还没有找到确凿的证据来证明。这个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意思对即可) (3分)

23. 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2分)

24. C 改正:详细介绍“高山流水”是为了说明古人有着纯熟的演奏技艺和惊人的欣赏水平。 (3分)

(二)知识一: 了解了成语词典中有许多形容歌唱的词汇,许多成语里飞扬着歌声。

用心 爱心 专心 5

中考说明文阅读题精选(一)篇五:2012全国中考卷说明文阅读题精选 含教师版

说明文阅读专项练习一

班级: 姓名:

一、第二代生物燃料---草油

①现在,我们都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对石油过分依赖,会让国家安全、经

济安全及环境安全遭受威胁。 但文明不能因此停下前进的步伐,我们必须找到新的能源来保障世界运输系统的顺利运转。以非粮原料或农业废弃物为原料转化的液态燃料——纤维素生物燃料有利于环境安全,技术可行性强,近期内最有希望替代传统化石能源。

②生物燃料可以用植物或植物制品为原材料。目前,第一代生物燃料以可

食用作物为原料,主要包括玉米、大豆(美国)、甘蔗(巴西)。用可食用作物制造生物燃料是最简单可行的,因为把这些可食用作物转化为燃料的技术是现成的。然而,第一代生物燃料并非长久之计,原因很简单:没有足够的耕地能够满足发达国家10%的液态燃油原料需求。

③第二代生物燃料主要以纤维素质材料为原料,如富含纤维素、生长迅速的草本植物,可转化为草油的原料有很多,从木材废料(锯木屑、木质建筑残片)到农业废弃物(玉米秸秆、小麦茎秆),再到“能源作物”[生长迅速、纤维含量高、专门种植用作草油原料的草本和木本植物]。这些原料作物耕作成本低、量大,更关键的是,这些作物的种植生产不会干扰和危及粮食生产。大多数能源作物能够在不能用作农田的边际土地上快速生长。还有一些能够在被废水或者重金属污染的土壤中生长并净化土壤,如生长周期较短的灌木柳树。

④纤维素类植物生物质(指某一系统中全部或特定的生物总量)丰富,能

够可持续地收获,来制造生物燃料。美国农业部和能源部的研究显示,在不减少作为人类食物、动物饲料及出口生物质份额的前提下,美国每年能够生产13亿吨(干重)生物质。如此大量的生物质每年至少能够产生1,000亿加仑(约3,790亿升)草油,大约相当于每年美国汽油、柴油消耗总量的一半。放眼全球,每年纤维素类生物质生产量能够转化的生物燃料相当于340亿~1,600亿桶原油,已经超过了目前全球每年30亿桶原油的消耗量。纤维素类生物质能够转化成任何类型的燃料,如乙醇、普通汽油、柴油,甚至航空燃油。

⑤人类历史上的能源新纪元──草油时代也许很快就要到来。

1.第二代生物燃料的优势是什么?(2分)

答:

2.选文第②段中加点词“主要”能否删去?为什么?(2分)

答:

3.说说选文第④段划线句子使用的说明方法及作用。(2分)

答:

第 1 页 共 8 页

4.能源问题是现代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你对能源的开发利用有哪些合理化的建议?请写出来。(至少写两条)(2分)

答:

二、天外飞来准晶体 巴雅尔

2011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了准晶体的发现者—以色列科学家谢西曼,他于

1982年首次在实验室中合成出了准晶体。正常的晶体中,原子或分子的排列形式是立方体、六边形或其他规则的、可无缝拼合的模式。而准晶体的结构很特殊,小范围内看不出规则模式,但大范围可以体现出规则的,可拼合的模式。由金属原子组成的准晶体有固定的熔点,但导电导热能力却很差,容易像非晶体的玻璃那样破裂。

自然界中形成的准晶体是在2008年发现的,在一块来自俄罗斯东部的奇怪

岩石内,意大利科学家发现了一种已知的准晶体类型——AL63CU24FE13。更惊人的事情还在后面,最近意大利和美国科学家对这块岩石进行了同位素测定,发现岩石里的氧同位素的特征与某些碳质陨石类似,换句话说,这块岩石可能来自地球之外!该陨石很可能是45亿年前太阳系早期动荡环境的产物。

含有准晶体的陨石是如何形成的?这依然是个谜,太阳系中绝大部分陨石

都是小行星带中没有形成大天体的物质,但这块陨石中的铝的形式很古怪,不可能是在小行星带的环境中产生的,在其他的陨石中也没有发现这种铝的形式,既然陨石来自地球之外,那么这种含有准晶体的陨石的起源一定不寻常。研究人员猜测,也许这块陨石所在的前身星球上曾经发生过高速的撞击事件,在极端的环境中产生了这种陨石。

这块陨石告诉我们,罕见的准晶体其实可以在自然界中产生,并且在几十

亿年中保持稳定。

1.准晶体有什么突出特征?(4分)

2.第一段主要使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它有什么作用?(3分)

3.第二段画线句中的“很可能”能否删去?为什么?(3分)

4.下列说法或推断不符合原文意思的是一项是( )(3分)

A.因为首次发现并在实验室中合成出了准晶体,科学家谢西曼获得了2011年诺贝尔化学奖。

B.在自然界中也发现了含有准晶体的岩石,不过这块岩石可能来自地球之外。

C.对于含有准晶体的陨石形成的原因,科学家们已有了明确的研究定论。

D.罕见的准晶体可以在自然界中产生,并且很长时间内保持稳定。

第 2 页 共 8 页

三、细菌与安全

①我们都知道细菌无处不在,即使是我们认为洗得很“干净”的手上也充

满了细菌。虽然多数细菌是无害的,但再多无害甚至有益的细菌,也改变不了有害细菌让我们寝食难安的事实。人们吃出问题的例子,只有一小部分跟细菌无关——比如河豚中毒或者对各种食物过敏,其他绝大多数都是细菌惹的祸。

②到目前为止.加热仍然是杀死细菌的最有效手段。一般来说,在121摄

氏度下加热15分钟以上。即使没有把细菌全部杀死,剩下的也成不了气候。但是许多食物要是加热到这种程度,就没法吃了。通常的食品加工,只是把细菌的量减少到一定浓度,不会对人产生危害就行了。

③比如说牛奶,所谓巴氏灭菌的“鲜奶”是把牛奶加热到72度左右15秒。

经过这样处理,细菌量会减少到初始量的十万分之一,虽然还有不少,但是在冰箱里放两三周,细菌量也不会长到对人有害的地步。如果是超高温灭菌,则把牛奶加热到135度以上,1秒钟就可以杀死几乎所有的细菌,即使是放在常温下也能保证几个月没有问题。当然,这都是指密封保存的情况。如果对着瓶嘴喝一口,这些处理几乎就算白做了,其中的细菌生长速度会大大增加。其他食物也是如此。

④无数食品科学家和工程师花了不计其数的工夫,想要找到比加热更好的

杀死细菌的方式。然而到目前为止,最经济实惠、广泛使用的还是加热。中餐原料有很多不注意卫生的地方,但是中餐的安全问题却不严重,关键就在于中餐一般都是经过高温烹饪、现做现吃。西方的蔬菜多数是生吃的,所以从种植、运输、保存到分销的各个环节,都要进行严格监控。否则,沙拉吃下去,就开始拉肚子了。

⑤对于个人来说,注意食品安全,良好的卫生习惯非常重要。厨房、冰箱

都是藏污纳垢的地方,经常清洁(比如用酒精、醋等都有不错的效果),并且保持厨房通风干燥,有助于减少细菌。家里的食物,尽量减少存货,做饭做菜,尽量吃多少做多少。因为减价而囤积大量原料,或者做一次饭吃上一两周,都会为细菌繁殖提供广阔的天空。尤其是很多特价的蔬菜、肉、蛋、奶、水果,特价的原因就是积压了很长时间,再买回家保存,简直就是考验自己对细菌的抵抗力。

1.细菌与安全有什么关系?(2分)

2.第②段中“到目前为止”的作用如何?(2分)

3.第③段运用列数字的说明方法,作用如何?(3分)

4.第④段将中餐和西餐的做法进行比较,目的是什么?(3分)

5.本文认为应该保持怎样的良好卫生习惯?(4分)

第 3 页 共 8 页

四、你相信“2012末世论”吗?

①目前有一种“2012末世论”的观点,说的是2012年12月21日是人类

这个物种的终结,没有人能够看到第二天的太阳。

②“近年来地震频发”,是持“2012末世论”的有力证据。但这种观点只对了一半,地震频发是事实,但这并不是近年来才发生的。实际上,从统计学意义上来讲,全球每年发生约500万次地震,平均每天有1万多次,只不过绝大多数不被人所察觉,只能被地震仪记录下来;而因为人口在地表分布得极端不均,只有少数带来巨大损失的地震会让我们记忆深刻。2001年11月14日发生在青海昆仑的8.1级地震,是中国近半个世纪来震级最高的一次,但是因为它发生的地点和带来的损失都不够引人注目,所以很少被大众提及。

③地震的发生,有一定的规律可循。绝大多数地震都发生在板块边界,其中全球地震的70%分布在环太平洋地震带,15%分布在欧亚地震带,还有5%在大洋中脊,其他的10%则分布在板块内部。但是,这种统计学上的规律并不能确定地震在何时何地发生,有什么样的强度,因为人们至今也没有清晰地了解地震产生的机制和原理。从这个意义上讲,地震又是随机的。

④从数据统计来看,最近几年的地震也验证了这种随机性。2010年美国地质勘探局曾经发布数据:自1900年以来,全球平均每年发生16次7级以上的大地震。有的年份,如1986年至1989年只有6次,而1943年则高达32次。因此,2010年以来,地震算不上频繁。

⑤„„

1.请你指出第②语段的说明中心?(2分)

2.请你从选文中找出一句运用了作比较说明方法的句子并说说它的作用。(2分)

3.综合选文信息,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说明“2012末世论”的观点是错误的?(4分)

第 4 页 共 8 页

说明文阅读专项练习一教师版

班级: 姓名:

一、第二代生物燃料---草油

①现在,我们都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对石油过分依赖,会让国家安全、经

济安全及环境安全遭受威胁。 但文明不能因此停下前进的步伐,我们必须找到

新的能源来保障世界运输系统的顺利运转。以非粮原料或农业废弃物为原料转

化的液态燃料——纤维素生物燃料有利于环境安全,技术可行性强,近期内最

有希望替代传统化石能源。

②生物燃料可以用植物或植物制品为原材料。目前,第一代生物燃料以可

食用作物为原料,主要包括玉米、大豆(美国)、甘蔗(巴西)。用可食用作物

制造生物燃料是最简单可行的,因为把这些可食用作物转化为燃料的技术是现

成的。然而,第一代生物燃料并非长久之计,原因很简单:没有足够的耕地能

够满足发达国家10%的液态燃油原料需求。

③第二代生物燃料主要以纤维素质材料为原料,如富含纤维素、生长迅速

的草本植物,可转化为草油的原料有很多,从木材废料(锯木屑、木质建筑残

片)到农业废弃物(玉米秸秆、小麦茎秆),再到“能源作物”[生长迅速、纤

维含量高、专门种植用作草油原料的草本和木本植物]。这些原料作物耕作成本

低、量大,更关键的是,这些作物的种植生产不会干扰和危及粮食生产。大多

数能源作物能够在不能用作农田的边际土地上快速生长。还有一些能够在被废

水或者重金属污染的土壤中生长并净化土壤,如生长周期较短的灌木柳树。

④纤维素类植物生物质(指某一系统中全部或特定的生物总量)丰富,能

够可持续地收获,来制造生物燃料。美国农业部和能源部的研究显示,在不减

少作为人类食物、动物饲料及出口生物质份额的前提下,美国每年能够生产13

亿吨(干重)生物质。如此大量的生物质每年至少能够产生1,000亿加仑(约

3,790亿升)草油,大约相当于每年美国汽油、柴油消耗总量的一半。放眼全

球,每年纤维素类生物质生产量能够转化的生物燃料相当于340亿~1,600亿

桶原油,已经超过了目前全球每年30亿桶原油的消耗量。纤维素类生物质能够

转化成任何类型的燃料,如乙醇、普通汽油、柴油,甚至航空燃油。

⑤人类历史上的能源新纪元──草油时代也许很快就要到来。

1.第二代生物燃料的优势是什么?(2分) 答:第二代生物燃料原料作物成本低、量大;作物种植生产不会干扰和危及粮

食生产;原料作物还可以净化土壤。(答到两个方面即可得满分)

2.选文第②段中加点词“主要”能否删去?为什么?(2分)

答:不能删去。(1分)去掉“主要”,第一代生物燃料的原料就只包括玉米、

大豆(美国)、甘蔗(巴西)三种作物,与事实不符,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

性。(1分)

第 5 页 共 8 页

中考说明文阅读题精选(一)篇六:说明文阅读练习题精选40

说明文阅读练习题精选

一、辣 椒

①辣椒,又叫番椒、海椒、辣子、辣角、秦椒等,是一种茄科辣椒属植物。辣椒属为一年或多年生草本植物。果实通常成圆锥形或长圆形,未成熟时呈绿色,成熟后变成鲜红色、黄色或紫色,以红色最为常见。

②辣椒的功能多样。辣椒能刺激口腔粘膜,引起胃的蠕动,促进唾液分泌,增强食欲,促进消化。辣椒也具有杀菌作用。当人摄入辛辣食物后体内温度急剧上升,这样就可以抑制食物中的有害病菌的繁殖或者杀死有害细菌。辣椒还能暖胃驱寒。《食物本草》中说,辣椒能温暖脾胃。如果遇寒出现呕吐、腹泻、肚子疼等症状,可以适当吃些辣椒。同时,辣椒也具有燃烧脂肪的功能。辣椒含有一种成分——辣椒碱,它可以通过扩张血管,刺激体内生热系统,有效地燃烧体内的脂肪,加快新陈代谢,使体内的热量消耗速度加快。据测算:进食一餐辣味之后,可以消耗大于25%的卡路里热量。

③辣椒为什么会辣呢?最近,科学家解开了这个秘密。这种让吃不惯辣椒的人眼泪直流的灼痛感觉,可能是辣椒保护自己的种子不被哺乳动物吃掉的一种策略。辣椒中含有一种被称为辣椒素的物质,能够刺激皮肤和舌头上感觉痛和热的区域,使大脑产生灼热疼痛的辛辣感觉。科学家研究发现,辣椒果实被小型哺乳动物吃掉,种子经消化排出之后,几乎不能再发芽。而鸟类的消化系统基本不对辣椒种子造成伤害。科学家认为,辣椒之所以辣是出自保护自己的作用。辣椒不想让动物(哺乳动物)把它们的果子吃掉,所以才在辣椒果子里产生了辣椒素,这样吃不了辣的动物就会放弃。而鸟类却丝毫吃不出半点辣味,辣椒素能给它们清爽的感觉,还有止痛的功效。所以鸟类吃起辣椒来像在嚼口香糖,而果实中的辣椒籽则会完整地经过鸟类的肠道排泄出来,完成一次又一次的播种。

④辣椒作为一种美食,受到世界各地人们的喜爱。印度人称辣椒为“红色牛排”;墨西哥人将辣椒视为国食。在我国,辣椒在许多地区都是非常重要的调味品,甚至没有它就无法下饭。这是为什么呢?这是因为当辣椒的辣味刺激舌头、口腔的神经末梢时,机体的神经系统会反射性地出现心跳加速、唾液及汗液分泌增加、肠胃蠕动增快而加倍“工作”;同时兴奋性的刺激会使大脑释放出内啡肽,再吃下去,大脑又会以为有痛苦袭来,于是释放出更多的内啡肽。内腓肽会促进大脑内另一种物质——多巴胺的分泌。多巴胺是一种脑内分泌,它相当于每个人体内的“奖励系统”的物质基础,是一种类似肾上腺素的物质,可以影响一个人的情绪,在短时间内令人高度兴奋。于是享乐主义的大脑让我们吃辣吃上瘾了,以致于闻到浓郁的辣味就有进食的冲动。

18.本文②-④段的说明层次是:先说明

,最后说明

19.阅读下面两则材料,借助文章相关内容,分析下面材料中所写的现象各印证了辣椒所具有的什么功能,并作简要解释。(5分)

材料一: ,再说明 。(3分)

吃完辣椒后,让人汗水直流,身体里象包裹着一团燃烧的烈火,欲罢不能,越吃越爱吃。近些年来,有人尝试食用辣椒或辣椒制品来减肥。在日本,就已经出现了多种适合女性食用的辣椒制品。

材料二:

热带地区气候炎热,很容易滋生各种病原体和寄生虫,食物不易保存。科学家发现,生活在炎热气候条件下的居民懂得用吃辣椒的办法来解决这一难题。据美国《国家地理杂志》报道,一般来说,生活在炎热地区的居民(如泰国、印度)相对于其他地区的人更喜欢吃辛辣食物。

答:

【参考答案】:

18.答案:辣椒的功能 辣椒辣的原因(辣椒为什么会辣) 人们喜爱辣椒的原因 评分:本题3分,每个要点1分。

19.答案示例:

材料一:辣椒具有燃烧脂肪的功能。吃辣椒能有效地燃烧体内的脂肪,加快新陈代谢,使体内的热量消耗速度加快,因而吃辣椒后让人汗水直流,身体里象包裹着一团燃烧的烈火。因而辣椒具有燃烧脂肪的功能。

材料二:辣椒具有杀菌作用。热带地区很容易滋生各种病原体和寄生虫,食物不易保存。当人摄入辛辣食物后体内温度急剧上升,可以抑制食物中的有害病菌的繁殖或者杀死有害细菌。

评分:本题共5分。每个材料解说2分(功能选择1分,解说1分),语言表达1分。

二、会哭的人更健康

①常言道:“男儿有泪不轻弹。”长期以来,传统观念一直教导我们,哭泣是软弱的表现,尤其对男人更是如此。然而,当我们强忍泪水,听凭痛苦和悲伤侵蚀身体时,其实是拒绝了一种健康的宣泄方式。

②哭泣自有其奥妙。美国的生化学家曾做过一个有趣的实验。让一批志愿者先看情感电影,等他们被感动得哭了,就将泪水收进试管。几天后,再利用切洋葱的办法让同一群人流下眼泪。结果显示,因悲伤而流的“情绪眼泪”和被洋葱刺激出的“化学眼泪”成分大不相同,在“情绪眼泪”中含有儿茶酚胺,而“化学眼泪”中却没有。这是大脑在情绪压力下释放出的一种化学物质,体内有过多的儿茶酚胺会引发心脑血管疾病,严重时,甚至还会导致心肌梗死。所以,当我们落下“情绪眼泪”时,排除的是有可能致命的“毒”。

③进一步的研究发现,人们心情压抑时,体内还会产生某些对人体有害的生物活性物质。而哭泣时这些有害的生物活性物质也会随着泪液排出体外,这同样也会有效降低有害物质在体内的浓度。

④研究还发现,眼泪不仅能把有害物质带出体外,泪腺自身还能分泌出一种活性化合物,这种化合物对全身各部位伤口的修复都能起到积极作用。一个外伤病人,哭得越厉害,伤口

便愈合得越快。反之,忍住泪水,压抑了泪腺工作,就会延迟伤口愈合。在这一点上,眼泪不再是意志薄弱的表现,而是加速伤口愈合的天然药物。

⑤可见,哭有其生物学意义。哭是对人体的一种安全保护。

⑥哭还是人们进行自我心理调节的有效方式之一。在遭遇严重不幸时大哭一场,是人体对不幸的自然反应。人在哭泣后,其情绪强度一般也会降低40%,这便解释了为什么哭后人的心情也会变得稍微舒畅。不情愿哭或哭不出来,身心可能就会出毛病。被抑制的紧张情绪若不能及时发泄出去,还会导致胃和十二指肠溃疡、结肠炎、风湿、冠心病或者其他与情绪有关的疾病发作。像神经性气喘等疾病,就与隐忍不发关系亲密。而偏头疼及许多无名病痛,如胸口发胀、咽喉肿塞、脑袋涨痛等,都可能与过度抑制情绪有关。还有男人大多没有女人长寿,重要缘由之一就是女人一般比男人爱哭。据考证,女性哭的频度为男人的5倍,女性平均每人每月至少要哭5次,而男人只有1次。看来,经常强忍眼泪等于慢性自杀绝非危言耸听。

⑦生活中,每个人都可能遇到困难或挫折,委屈郁闷的时候,实在没必要绷着脸强装出一副硬汉样。记住:会哭的人,才更健康。

18.文章是从哪些方面具体说明“哭有其生物学意义”的?(4分)

答:

19.阅读下面的链接材料,回答问题。(4分) [链接材料]

美国心理学家调查了一群中老年人,将137人分为健康组和患病组两组。患病组是溃疡病、结肠炎和高血压等疾病患者。心理学家问他们平时在生活中是否爱哭,大多数患病组的中老年人否认流过泪,而健康组恰好相反,并且哭的次数也远远高于患病组哭的次数。据此,心理学家认为,哭与疾病、健康之间存在某种联系,并且得出了一个结论。

(1)请写出链接材料中心理学家的“结论”。 (2)结合原文第⑥段内容,解释为什么会有这种结论。 【参考答案】: 18. 答案示例:把有害物质带出体外;泪腺自身能分泌对修复全身各部位伤口起到积极作用的活性化合物。(共4分,每个要点2分) 19.答案示例:⑪哭可以使人们患病的机率降低;⑫哭是人们进行自我心理调节的有效方式之一,哭能降低情绪强度,发泄紧张情绪。(围绕哭、疾病、健康三者之间关系来说)(共4分,每个要点2分)

三、 自给自足的人体生物能发电

① 随着煤炭、石油等资源日趋枯竭,环境恶化日趋严重,一些科学家为了开发更多的

新能源,已把研究课题转向人类自身的生物能这一领域,利用人体生物能发电现已初见成效

② 人体中存在着一些化学物质,它们之间在发生反应时会产生化学能量。像新陈代谢过程中,葡萄糖和氧分子的反应就有能量释放出来若稍加利用,这种能量就可以转化为电能根据这一原理,科学家开始了人体生物电池的研究。

③ 据专家介绍,人体生物电池的电极是由两根长2 厘米、直径约.1 / 7000纳米的碳纤维制成,在每根碳纤维的外层还涂有一种聚合物,此外还有一种作为催化剂的葡萄糖氧化酶聚合物的作用是将碳纤维与葡萄糖氧化酶连接成一个电路,而葡萄糖氧化酶则是用来加速葡萄糖与氧分子的化学反应。这种人体生物电池在37℃ 、pH为7.2 的环境下工作,这很接近人体血液的温度和酸碱度它产生的动力可以驱动一个监控糖尿病的小型传感器。

④ 人体生物能发电还有其它形式。当一个人坐着或站立时,就会持续产生重力势能。此时,若能采用特制的重力转换器就能将这种能转换成电能。美国有一家公司将发电装置埋在行人拥挤的公共场所,外面是一排踏板。当行人从板上走过时,体重压在板上,使与踏板相连的摇杆向另一个方向运动,从而带动中心轴旋转,使与之相连的发电机启动。

⑤ 除此以外,人体生物能中的热能也可被利用。人每天都要散发大量的热能,而且是通过辐射传播出去。一般一个50千克重的成年人一昼夜所散发的热量约为2500千卡利用人体的热能制成的温差电池,可以将人体的热能转换成电能。这种温差电池做得很精致,只要放在衣服口袋里就能工作。它可以起到电源的作用,给助听器、袖珍电视机、微型发电机等供电,可谓是自己发电自己使用。

⑥ 人体能源可以说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而且没有污染如此神奇的能源是我们每个人都具有的,充分利用它,便会为我们的社会节约更多的能源,希望这种新型的能源会越来越多地造福于人类。(选自《能源科学的奥秘》有改动)

15 、选文介绍了哪几种利用人体生物能发电的形式?( 3 分)

答:

16 、研制人体生物电池依据的科学原理是什么?( 3 分)

答:

17 、选文第③ 段加点字“约”有什么作用?( 3 分)

答:

18 、选文第④ 段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3 分)

答:

19 、请从“节约能源”的角度,拟一则富有文采的宣传用语。(2 分)

参考答案

15、利用化学能发电:利用重力势能发电;利用热能发电。

16、人体中存在着一些化学物质,它们之间在发生反应时会产生化学能量,若稍加利用,这种能量就可以转化为电能。

17、“约”宇表示估计,数目不确定(具体答更好),体现了说明语言的准确性。

18、举例子;具体说明采用特制的重力转换器就能将重力势能转换成电能。

19、示例:水龙头旁的宣传用语:请不要让我伤心流泪。

四、建筑与汉字

①作为同源的文化现象,中国建筑与汉字紧密相联,体现了共同的文化心理。 ②首先,它们都注重对称法则。汉字中有许多字是对称的,如“中”“申”等, 其中的竖笔便是对称轴。中国传统建筑也呈现出同样的特征,也常以对称为格局, 故宫是对称的, 中华世纪坛也是对称的。确切地说,这是一种静态的均衡,在心理上偏于严谨, 因而具有庄严肃穆之感。很多建筑组合的对称形态还与汉字有直接关联,借助汉字表达人生愿望。

③其次,它们都讲究宾主法则。汉字书法讲究一字之内,笔画分主次。以横画为主笔,扁横铺展,质朴古雅;以竖画为主笔,纵势挺拔,俊秀伟岸;以撇、捺做主笔,则体势开张,有险峻之象。其余笔画与之相配,在变化中追求一种动态的均衡,呈现生动活泼之态。建筑上的宾主法则要求主、副建筑相互呼应,既能突显主建筑物,又可展现设计者追求的精神意蕴。

④第三,它们都注意疏密之法。书法家在进行创作时,将笔画未到的空白处也计算在它的造型之中,黑白相互穿插,形成特有的空间美感。建筑师的设计思路与之相同,即利用各............

个建筑应高低错落,并可借助廊、桥、亭等元素,让建筑物之间有对话、有分合,从而构造出“通、透、空”的意境。这使建筑空间在满足居住的实用之外,又承载了提升生活品位的文化内涵。 ⑤中国建筑与汉字的这些相通不是偶然的, 它与中华民族强调的和谐与秩序的文化理念相呼应,正如《论语》中所说:“乐者天地之和, 礼者天地之序。”汉字与建筑中所追求的境界其实都反映了中国人对人与人、物与物、物与人之间和谐有序的生存状态的向往。

⑥随着时代的发展,未来的世界趋于一体化,各国的传统文化将很容易受到其它文化的覆盖。那么,要使传统文化中精髓部分得以继承,只有将传统文化理念灌输到现代设计思维之中,建筑设计作品才能充满生命力和竞争力。

16. 结合第④段相关内容,说出“建筑师的设计思路与之相同”这句话不能删去的理由。(3分)

中考说明文阅读题精选(一)篇七:2012中考语文 说明文阅读练习题精选07

2012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练习题精选07【三月版】

都有答案,有的有详细解析。有的是选自中考真题,有的是选自一摸或者二模,有的是

选自名校的期末考试题。

浙江省杭州市北干初中2011年中考语文模拟试卷

动物为何不会迷失方向

一家著名的研发定位图的公司曾做过一项民意调查,想弄清楚有多少人能够在陌生的地

方辨别方向。来自13个国家的1.25万人参与了答题。结果表明,四分之一的人不借助专门

的仪器就无法找到正确的方向;许多人承认,需要利用一些外在的标志来判断方向;只有7%

的人表示,总能找到所需的道路。与此同时,大多数填表人认为,方位辨别能力是一种天生

的、少有的能力。事实确实如此吗?

科学家们早就开始研究人是否具有辨识方向的天赋。古希腊时已有人思考,既然信鸽能

够准确无误地找到回家的路,人行不行呢?曾发生过许多猫、狗在离开主人几万米后又顺利

找到主人的事;每年候鸟迁徙,飞行路线经年不变;通过给鸟系戴标环的办法,也发现一些

飞禽能一次又一次地顺利返回祖先栖息地。这就让人得出结论,动物有某种类似罗盘或导航

仪的“仪器”, 能够帮助它们准确地确定方位。这种“仪器”被称作“生物罗盘”。

多年来一直折磨着科学家们的问题是这种“生物罗盘”的工作原理。1975年,马萨诸

大学的研究人员理查德·贝克莫尔发现一组能够准确地朝北极方向移动的微生物。动物体

内所寄居的这些微生物含有微量的磁铁成分,随后在鸽子等许多动物体内都找到了这种成

分。科学家在人脑的灰色物质中也找到了这种磁铁成分。科学家认定,这种磁铁就是“生物

罗盘”的奥妙所在。

但这一说法未能得到证实,所有研究停留于纸面上。其后的实验,从技术上复制这一罗

盘的尝试以失败告终。而且,“动物和人之所以能够确定方位,是因为磁极的存在”,这种说

法本身也引起了研究者们强烈的反对。果真如此的话,鸟类飞到了磁场异常区,绝对会晕头

转向而且人类靠自身的生物机能就很难确定方位。

工程物理学家、生物学家博士根纳季·什韦佐夫也是对磁场理论“不满”的人之一。他

的研究从一种假设开始,即只有在某个空间内频繁移动的生物才需要这一空间的定向能力。

他说:“如果一个生物生长在一个固定的地点,无需移动,则事实上也就不需要知道方向。

只有必须从A点到B点时,才需要‘罗盘’。也就是说,只有在移动时定向系统才需要启动。”

在经过一系列的试验和测算后,什韦佐夫发现,当动物移动的时候,它的周围就会出现某种

力场。这种力场是在循环移动与近地空间,即地球重力和昼夜更替共同作用下形成的。这种

力会“晃动”动物的身体,仿佛一只无形的手。

现在剩下的主要问题就是搞清动物是如何组织“定位机能”的。为此需要找到动物体内

记录和解读物理场信息的专门器官。没费多少周折就找到了,这就是动物的前庭,即那个所

谓的“生物罗盘”。无论从角度、精度,还是稳定性来说,它都远远高于“磁罗盘”。任何磁

场或其他障碍物都不会对它造成任何影响。

进一步的研究表明,数字信息是从前庭器官通过神经——独特的“导线”进入动物大脑

的。什韦佐夫认为,真正的“地图”就储存在动物的“灰色物质”里。这种“地图”实质上

就像全球定位仪所使用的定位图。区别仅仅在于,动物没有“误差”或“不准”这种概念,

它们的一切都分毫不差。最主要的是,无论暴风雨,还是高压电线,抑或磁场异常,都不会

影响它们的“导航仪”的工作。而且,所有这些带有“地图”的“生物仪”会一代代遗传下

去。后代不用学习,天生具备这种能力。

那么,人的方向辨别能力是否也一如动物是天生的?人是否只需开发自身的这种能力就

行了?但什韦佐夫的回答是完全否定的。他说:“很遗憾,人先天缺失这一功能,人天生没

有‘生物罗盘’。人的辨向是‘有意识的’, 而动物是‘无意识的’。”有的人辨别方向的能

力强,有的人弱。什韦佐夫解释说,这很正常,和有的人数学学得好,有的人则学得差一样。

比如有的人天生擅长画画,辨别方向的能力也属于这种天赋。

什韦佐夫认为,人能够借助外在的一些标记,例如太阳和月亮的位置,石头或树上的苔

鲜等来判定方向。虽说人和任何一种动物一样,移动时也会在自身周围形成力场,“生物罗

盘”的各个部件人体内都有,但这套系统对人不起作用。他认为,“这是大自然的设计”。

15.“磁场理论”引起研究者反对的原因有哪些?(3分)

16.指出下列说法的错误,并简述理由。(4分)

①鸟类体内含有微量的磁铁成分,如果鸟类飞到了磁场异常区,绝对会晕头转向。

②“生物罗盘”的各个部件人体内都有,但这套系统对人不起作用,所以人不能辨别方

向。

17. 动物是如何组织“定位机能”以确定方位的?(3分)

18.本文以“动物为何不会迷失方向”为题,但却从对人“方位辨别能力”问题的调查

写起,又以对这一问题的解答结尾,这是为什么?(4分)

【参考答案】:

15.①这一说法未能得到证实,所有研究停留于纸面上。②其后的实验以失败告终。③

鸟类飞到了磁场异常区,不会晕头转向,而人类靠自身的生物机能很难确定方位方向。(3

分,答对一点得1分。意思对即可。)

16.①鸟类依靠“生物罗盘”定位,任何磁场或其他障碍物都不会对它造成任何影响,

所以不会晕头转向。

②“人不能辨别方向”说法错误,因为人虽没有“生物罗盘”,但能借助外在的一些标

记来判定方向,人的辨向是有意识的。 (4分,答对一句得2分。意思对即可。)

17.动物移动时形成力场,定向系统开启——数字信息进入前庭器官“生物罗盘”—

—通过神经进入动物大脑,由大脑中的“地图”(定位图)来确定方位。(3分,答对一点得

1分。意思对即可。)

18.①易于激发读者的兴趣,引发读者联想,并引出对动物辨别方向问题的解说。②既

首尾呼应,又突出说明了动物辨别方向方面独特的机能和独有的天赋。(4分,答对一个要

点得2分。意思对即可。)

**************************************************************

(2011真题)滨州

祸从天降,谁为真凶

陈祺

①2010年8月7日,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降临甘肃省舟曲县,昔日秀美的山中小城顿

时满目疮痍,许多同胞不幸罹难。罪魁祸首,就是泥石流。那么,泥石流到底是怎么发生的呢?

②泥石流是暴雨、洪水将含有沙石且松软的土质山体经饱和稀释后形成的洪流。相对于

普通洪水,泥石流含有大量泥沙石等固体碎屑物,最高体积含量可达80%,因而具有更大的

破坏力。它往往发生在山区等沟谷深壑、地形险峻的地区。 ..

③舟曲县城所在的白龙江地区地势起伏较大,山谷地势高差达1000-2000米,而且舟曲

正好处于两山之间的峡谷地带,这给泥石流汇集和流动形成了天然的地理条件。舟曲位于龙

门山地震活动带北缘,又临近天水地震活动带。由于历史上的几次大地震,舟曲附近的地质

构造岩性松软、破碎,风化程度严重,堆积物很多。此外,灾害发生之前持续的干旱造成附

近山体干缩,加大了岩石间、山体间的缝隙,使原本已十分松散的岩体、山体互相之间更加

没有黏性。

④这些地质条件给舟曲埋下了安全隐患,但如果没有力量去推动这些松散物质的话,泥

石流依然不会发生。暴雨就是推动泥石流的“手”。

⑤处于黄土高坡上的舟曲县原本是一个干旱的地区,多年的平均年降水量不到200毫

米。有历史记载的暴雨近百年来只发生过2次,分别是1973年7月12日的57.2毫米暴雨

和1994年8月8日的63.3毫米暴雨。舟曲泥石流暴发当晚,该地区在短短40分钟内突降

97毫米的大暴雨。大量的水浸透沟床中的固体堆积物质,使其稳定性降低。饱含水分的固

体堆积物在自身重力作用下发生运动,形成了泥石流。作为生命之源的水成了这场灾难的导

火索和帮凶。

⑥如果说强降雨是“导火索”的话,山体风化、水土流失则是“火药”,而人类活动担

当了“催化剂”的角色。

⑦20世纪50年代,舟曲县森林覆盖面大,生态环境平衡,有“陇上江南”之称。然而

之后的半个多世纪,舟曲的森林覆盖率从67%锐减到20%。森林的过度砍伐导致舟曲水土流

失严重,山体风化,土地裸露,一旦遇到狂风暴雨,泥石流就容易形成并沿着山谷倾泻而下。

另外,近10年来,舟曲县获批的大小水电站有55座。修建水电站要炸山辟地,会令岩体变

得松动,植被遭到破坏,制造了大量的松散物质。更有甚者,舟曲矿产资源丰富,开矿遗留

的废弃土石处理不当,使松散碎屑物质量大增。这样,在自然状态下需数十、数百乃至上千

年才能聚集起来的松散碎屑物质量,现在几年内便达到了。桶里装满了“火药”,自然一点

就炸。

⑧由此可见,舟曲泥石流的形成不完全是因为天灾,人为因素也促进了泥石流的发生发

展,扩大了它的规模,加重了危害程度。在经济发展中应该重视环保,只有真正贯彻落实可

持续发展,才能避免悲剧重演。

(选自《中学科技》2010年10期,有改动)

13.请简要概括舟曲泥石流形成的原因。(3分)

(1)

(2)

(3)

14.第⑦段中划线句运用了作比较、 的说明方法,其作用是 。

15.第②段“它往往发生在山区等沟谷深壑、地形险峻的地区”一句中,加点的“往往”一..

词不能删掉的理由是什么?(2分)

16.第⑥段文字,在结构上起着 的作用,在语言上体现了说明文语言

的特点。(2分)

17.为了避免悲剧重演,结合你所掌握的知识对泥石流易发生山区的居民提出两条预防泥石流的建议。(2分)

参考答案

13.(1)地质条件;(2)暴雨或强降雨;(3)人类活动或人为因素。

评分:共3分。每个要点1分。

14.列数字 表明短时间内森林覆盖率锐减,具体准确地说明了人类过度砍伐森林造成了环境的恶化,加速了泥石流的形成。

评分:共2分。列数字1分,作用1分,意思对即可。

15.往往,表示大多数情况如此,但不排除个别情况,更加切合实际,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评分:共2分。结合所给句子回答,意思对即可。

16.过渡或承上启下 生动

评分:共2分。每空1分,第2问只要答出“生动”即可得分。

17.略。评分:共2分。每条1分,建议合理即可。

********************************************************

2011--德州

石拱桥的桥洞成弧形,就像虹。古代神话里说,雨后彩虹是“人间天上的桥”,通过彩虹就能上天。我国的诗人爱把拱桥比作虹,说拱桥是“卧虹”“飞虹”,把水上拱桥形容为“长虹卧波”。

石拱桥在世界桥梁史上出现得比较早。这种桥不但形式优美,而且结构坚固,能几十年几百年甚至上千年雄跨在江河之上,在交通方面发挥作用。

我国的石拱桥有悠久的历史。《水经注》里提到的“旅人桥”,大约建成于公元282年,可能是有记载的最早的石拱桥了。我国的石拱桥几乎到处都有。这些桥大小不一,形式多样,有许多是惊人的杰作。其中最著名的当推河北省赵县的赵州桥,还有北京丰台区的卢沟桥。 ——《中国石拱桥》

17.所选文段中,石拱桥的特点是 , , 。(3分)

18.所选文段运用的说明方法主要是 和 。(2分)

19.“《水经注》里提到的‘旅人桥’, 大约建成于公元282年,可能是有记载的最早的石拱桥了”中的“大约”“可能”能否删去?为什么?(3分)

参考答案

17.答案:形式优美结构坚固历史悠久

评分:每空1分,共3分。

18.答案:打比方举例子

评分:每空1分,共2分。其它回答正确也可。

19.答案示例:不能刪去。因为"大约""可能"表推测,刪去后表意确定,与实际不符,使说明的语言不准确。

评分:共3分。意思对即可。

********************************************************

通州区 (二)阅读下文,完成18—19题(共8分)

京城“老字号”

①老北京有句顺口溜叫“看玩意上天桥,买东西到大栅栏。”“头顶马聚元,脚踩内联升,身穿八大祥,腰缠四大恒”说的是对老字号的感情。然而近年来许多老字号都处于市场的尴尬境地,就经营与管理而言,加强老字号的保护与发展成为人们关注的主要问题。

②“老字号”是一个约定俗成的概念,通常是指:有多年成功的经营经历;在一定区域内有良好声誉的商号,此商号有中国的传统文化内涵;产品和服务是自己开发的、专属的、消费者认可的,有自己的原创产品;产品和服务多数是手工制品或以手工制品为主,过去多为自产自销,甚至前店后厂的优秀民族企业。老字号平均都有160年以上的历史,最长的甚至达到三四百年。

③目前,老字号日渐势弱,主要缘自西方先进经营理念和多种业态的冲击,由于老字号吃的是“老”,在发展中有许多制约。

中考说明文阅读题精选(一)篇八:2012中考语文 说明文阅读练习题精选02

2012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练习题精选02【三月版】

都有答案,有的有详细解析。有的是选自中考真题,有的是选自一摸或者二模,有的是选自名校的期末考试题。

、(2011模拟)大兴区

(二)阅读《深海潜水器》,完成第18—19题。(共8分)

深海潜水器

①潜水器大体上可分三种。一种是无人驾驶的自由行动的潜水器,也叫水下自动机器人。船开到某一海域,把它放下去,它可以自动地在深海探测。另一种是缆控潜水器,拖着一根长缆,放下水去,然后由甲板控制人员通过遥控机械手和电视进行取样、拍照、探测。再一种就是载人潜水器,可以携带海洋科学家进入海洋深处,在海底现场直接进行观察、分析、评估,实现高效作业。

②我国新开发的7000米载人潜水器,长8米,宽3米,高3.4米,是用特殊的钛合金材料制成的。从外观上看,潜水器呈一椭圆形球体,酷似一头小鲸鱼,能容纳3个人:一名操作员,两名科学家。在潜水器的前端,安装有一个密封的玻璃舷窗,透过它,潜水科学家可以看见外面的神秘世界。它有两个配重块和一个压水舱。当需要下潜时,压水舱注水,开始下潜。当需要在水中悬停时,它抛出一个配重块,如果此时启动动力装置,就可以工作了。当需要上浮时,它抛出第二个配重块,同时向压水舱加入空气,排出海水,就可以上浮。

③载人潜水器主要用于深海资源勘探、海底测绘采样、热液硫化物考察、深海生物基因采样、深海地质调查等领域。在过去的二十多年里,载人潜水器已经取得了众多的科研成果。1991年俄、美科学家两次乘坐和平号,在大西洋发现了迄今为止最大的热液矿体。1994年俄国科学家在大西洋水域热液场探测时,发现了多种热液生物,具有代表性的有虾类、贻贝类、鳗类等生物群。在深海地质研究方面,日本科学家在日本海沟6200米深的斜坡上发现了裂缝,同时还发现了一条地震断层悬崖。

④在军事上,载人潜水器可以直接为建设海底军事基地服务,还可以直接参与现代水雷战,完成潜艇救生和水下捞救等任务。

⑤在21世纪,加快发展深海载人潜水器,把我国建设成为新时代的海洋强国是中华民族的一项伟大而艰巨的历史性任务。

18.结合第②段内容,从说明层次安排和语意表达的角度说出不把文中划线的句子放在这一段末尾的两条理由。(4分)

答:

19.阅读下面的两则链接材料,结合文章内容,分别写出你探究的结论。(4分)

【材料一】

海洋地质专家估计,海底储存着约1350亿吨石油,近140万亿立方米的天然气,海底

还沉积着极为丰富的多金属结核,其中铀的储藏量高达40亿吨,是陆地上的2000倍。[

【材料二】

21世纪,中国海洋安全环境不容乐观。国外一些有识之士曾多次提醒我们:“在中国海区,有70%以上的地区存在着危机!”中国国家863计划海洋领域首席科学家汪品先院士指出:深海基础研究是21世纪国际海洋竞争的重要部分。深海研究不只是人类了解地球亟待填补的空白,也是国家资源和安全保障之所系。

结论一:

结论二;

【参考答案】:

18.答案示例:如果把画线的句子放在这一段末尾,其一,就不符合先说明“载人潜水器”的构造组成,后说明其“工作原理”的说明顺序;其二,就使文中的“两个配重块”和“一个压水舱”缺少了必要的交代。

(共4分。每条2分)

19.答案示例:

结论一:海洋是一个巨大的资源宝库,有很大的开发潜力。

结论二:我国海洋安全存在着危机,我们必须加快深海载人潜水器的研究,为祖国提供强有力的资源和安全保障。

(共4分。每个结论2分)

******************************************************

(2011模拟)东城区 (二)阅读下面文字,完成第18-19题。(8分)

①万里黄河之上,有一个大瀑布,这就是壶口瀑布。壶口瀑布位于陕西宜川与山西吉县的交界处。两岸群山颠连,黄河形同利斧,劈开一条上缓下陡的甬道,从群山之中强行突出。河底有坚硬的岩石,在水流常年不断的冲刷下,形成一道30—50米宽的深槽,状如长长的壶嘴。上游宽阔平缓的河床,正是黄河的壶肚,高耸的昆仑山则是它的壶把。黄河水一路咆哮至秦晋峡谷由300多米骤然收缩为50多米,倾泻在落差50米的石槽中,其形似茶壶注水,得名壶口瀑布。

②壶口瀑布的高度一般在15米至20米之间,虽然在我国众多的瀑布中,高度不算很大,然而,壶口瀑布的水量却是我国瀑布之中最大的。巨量的河水,似银河决口,大海倒悬,万马奔腾似地泻下,那气势,那声响,当是华夏国土上的一大奇观!

③由于四季气候和水量的差异,壶口瀑布风光,随四季而变换。春季之壶口瀑布,上游冰雪开始消融,冰凌不时漂浮而下,汇聚在壶口瀑布的上游宽阔的河道里,继而倾泻跌下,声似炮轰雷鸣,如山崩地裂,琼宫惊倾,激起玉屑冰晶,四处抛洒。而当夏季来临,黄河进入洪汛时期,河水水位急速抬高,反而减低了瀑布的原有落差,从而使壶口瀑布变成了一滩急流。这一现象与一般的瀑布通常在洪季更显得气势磅礴的特性不尽相同,此时去观赏瀑布,则无法见其本色。秋高气爽,登高远望,每当日出,瀑下烟雾折射成道道彩虹,环跨天穹,色彩缤纷,被人们叫做“壶口秋风”。而当大雨滂沱,或阵阵秋雨之后,壶口瀑布若黄龙腾云驾雾而来,只见风雨烟雾,弥漫天空,天地水三体一色。至于数九寒冬,在那瑰丽的冰瀑面上,涌下清凉的河水,瀑布周围的石壁上,挂满了长短粗细不一的冰棱,配上河中翻滚的碧浪,更显示出一幅北国特有的自然风光。此时之壶口瀑布,变成一匹白练,尤其令人神往。

④壶口瀑布是理想的旅游胜地,一年四季的景色各有千秋,但是游人只有在夏秋季节,才能看到最壮观的景象。此时的黄土高原暴雨频繁,黄河水势猛涨,瀑布宽达100多米,方圆数里,水汽遮天,气势磅礴,其声、其势、其景,壮、秀、奇。这是鬼斧神工的造化,这是天地间神奇魔术师的杰作。此情此景,实非笔墨所能形容。 ⑤古时,这里有“旱地行舟”“飞鸟难渡”之说。原来,过去来往的船只,每逢行到壶口,人们都得在岸畔拉纤绕行;至于迎风展翅的飞鸟,因为瀑布呼啸震天,云烟弥漫,惊吓得也不敢飘然而过。由此可见瀑布之惊险、磅礴。

18.结合第④段画线句子的内容,说出“游人只有在夏秋季节”这几个字不能删去的两个理由。(4分)

答:

19.下面这段材料通过壶口瀑布的“八大景观”写出了壶口瀑布四季的景色特征。请你根据上文内容,举一个例子加以说明。(4分)

【链接材料】

壶口瀑布不同的季节、不同的时间、不同的水流有着梦幻般的变化,形成了奇绝壮观的八大景观:“烟从水底升,船在旱地行,未霁彩虹舞,晴空雨濛濛,旱天鸣惊雷,危岩挂冰峰,海立千山飞,十里走蛟龙。”

答:

【参考答案】:

18.4分。答案示例:

如果删去“游人只有在夏秋季节”这几个字,其一,不知道是谁“能看到最壮观的景象”;其二,不知道什么时候“能看到最壮观的景象”。

19.4分。答案示例:

“未霁彩虹舞”这句诗的意思是没有下雨却能看见彩虹飞舞。上文第③段写秋天的时候,每当日出,瀑下烟雾折射成道道彩虹,色彩缤纷。所以说这句诗写出了秋天的壶口瀑布能够看到彩虹的美丽景色。

***************************************************************

(2011真题)安徽省

微 藻一一可循环的“绿色油田”

①由于石油资源的逐渐减少乃至最终枯竭,全世界将面临严重的能源危机,因此,世界各国都在积极寻找能够替代石油产品的可再生能源,其中,生物柴油就是一种重要的生物能源。提起生物柴油的原料,我们可能会想到油菜和大豆,用它们“体内”的油脂加工而成的生物柴油,能有效降低碳排放。然而,这两种作物的培育周期较长,占用农田较多,会产生“与人争粮,与粮争地”问题,从而导致“解决了能源危机,却出现粮食危机”的尴尬结果。此时,微藻进入了科学家们的视线。

②微藻是一种古老的低等植物,广泛地分布在海洋、淡水湖泊等水域,种类繁多。微藻可直接利用阳光、二氧化碳和含氮、磷等元素的简单营养物质快速生长,并在细胞内合成大量油脂。因此,微藻为生物柴油生产提供了新的油脂资源。

③与大豆、油菜和麻风树等油料植物相比,微藻的生长周期短,从初生到可以制油仅需一个星期左右,而大豆等油料植物一般需要几个月。此外,微藻的含油量高,油脂产率高,单位面积产油量是大豆的数百倍,每公顷可年产几万升生物柴油。微藻还不会占用耕地,利用滩涂、盐碱地、荒漠等,以及海水、荒漠地区的地下水等,就可以大规模地开发“微藻油田”,不会与农作物争地、争水。

④微藻在培养过程中还可固定大量二氧化碳,因此,利用微藻制造生物柴油能大量减少二氧化碳排放。据计算,每培养1吨微藻,需要消耗约2吨二氧化碳。此外,微藻在光自养培养过程中可利用废水中的氮、磷等营养成分,从而降低水体的富营养化,因此,微藻还能用于净化工厂排放的废水和城市生活污水。

⑤现在,我国已启动了微藻能源方面的首个973项目“微藻能源规模化制备的科学基础”。该项目有望在5年时间内开发出一个“微藻资源库”,提供适合在我国不同地方、不同气候条件下生长的藻株。今后,各地在建设“徵藻油田”时,就可在资源库中挑选合适的微藻品种。该项目还将深入研究微藻产品的机理,力争提高微藻产油的效率,降低它的成本。此外,该项目还将通过对光生物反应器、培养工艺、采收、油脂加工及藻细胞综合利用的研究,建立一套中试系统,全面评估微藻产油的技术指标、经济指标和环境指标,大力推动我国微藻能源的产业化进程。

5.第②段除了指出微藻是古老的低等植物外,还介绍了微藻哪四个特点? (4分)

6.第③段主要运用了哪两种说明方法?有什么好处? (4分) ..

7.我国“微藻能源规模化制备的科学基础”研究项目,要解决哪些问题7 (3分)

8.从全文看,为什么说微藻能源是“可循环”的、“绿色”的? (4分)

***************************************************************

(2011真题)广东

被妖魔化的沙尘暴

李栓科

①刚刚掠过我国及日本的沙尘暴,所到之处,飞沙走石、黄沙弥漫。一时间舆情沸腾。 ②然而,人类没有必要、也没有能力阻挡沙尘暴的发生。

③沙尘暴古已有之,且有一定的周期性。早在几千万年前,青藏高原的隆起,阻挡了来自印度洋湿润的西南季风,在中亚和我国的西北地区形成了大范围的干旱和荒漠区,这一区域又正处在西风带上。这些是沙尘暴形成的根本原因,与人类的活动无关。但人类发展过程中的过度放牧、开垦种植和砍伐森林,使许多土地裸露,确实增加了沙尘暴的强度和频次。 ④沙尘暴作为一种自然现象,是地球自然生态系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和其他许多自然现象相互关联、互为因果。假如我们消灭了沙尘暴及其源头的沙漠干旱地区,也就消灭了地球上的多种自然生态,绝灭了适应干旱气候的一切物种,并会引起全球所有自然系统的更加可怕的反馈和报复,甚至引发我们难以想象的灾难。

⑤沙尘暴所造成的危害人人可见,但并非有害无利。

⑥首先,沙尘暴塑造了近百万平方公里的黄土高原。正是黄土高原疏松土壤的易耕性,才使我们的先民择此生根繁衍。沙尘暴还使荒芜死寂的诸多海岛身披沃土,从夏威夷群岛、日本列岛到我国的庙岛群岛,无一不是沙尘暴的受益者。其次,沙尘暴所迁移的沙尘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一些地区土壤的不足。如撒哈拉沙漠每年因沙尘暴向亚马逊盆地输入的沙尘量就有约1300万吨,相当于该地区每年每公顷增加了190公斤的肥沃土壤。沙尘暴能有效地缓 解酸雨。沙尘含有丰富的钙等碱性阳离子,这些外来的和地面扬起的碱性沙尘都能有效地中和酸雨。我国北方地区工业很发达,但除了个别城市以外很少有酸雨发生,这与北方常有沙尘天气有很大关系。沙尘暴还维系了海洋生态系统的循环与稳定。沙尘含有丰富的营养物,一些海域淤泥中的营养物约40 010是由沙尘暴带入的,促进了该海域生物的繁茂。

⑦事实上,处在什么自然带上.就有什么样的降水和温度,就只能生长什么样的植被,这是人类所不能改变的。

⑧我们见多了在草地植树防风沙却把草地变成沙地的人为灾祸。干旱半干旱地区那点可怜的降水也许能够满足小草生长的需要,但当我们人为地植入大树,那点水就远远不够供树木生长。于是树木就凭借其根系向四周和地下深处吸夺水分,周边的小草很快就枯死了。没 有了为大树储备水分的绿草,大树小树也逃脱不了死亡的命运,最终留下的只是一片又一片沙地、一棵又一棵枯树。

⑨沙尘暴就是一种自然现象,只是近代人类过度的放牧或农耕,以及自以为是的人工改造,才加剧了其危害程度。 (本文有删改)

10.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青藏高原的隆起,阻挡了来自印度洋湿润的西南季风,在中亚和我国的西北地区形成了大范围的干旱和荒漠区。

B.如果人类消灭了沙尘暴及沙漠干旱地区,也就消灭了地球上的多种自然生态,绝灭了一切物种,甚至引发我们难以想象的灾难。

C.沙尘含有丰富的营养物。沙尘暴带人海洋中的营养物促进了该海域生物的繁茂。

D.沙尘暴之所以会被妖魔化,主要是因为人们只看到沙尘暴所造成的危害,而忽略了它有利的一面。

11.第③自然段“人类发展过程中的过度放牧、开垦种植和砍伐森林,使许多土地裸露”一

中考说明文阅读题精选(一)篇九:2012中考语文 说明文阅读练习题精选04

2012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练习题精选04【三月版】

都有答案,有的有详细解析。有的是选自中考真题,有的是选自一摸或者二模,有的是选自名校的期末考试题。

(2011模拟)怀柔区

(二)阅读下面短文,完成第20~21题。(共8分)

琴里知闻唯绿水 茶中故旧是蒙山

选自《人民政协报》2010年3月2日A4版(有改动)

①虎年春节前夕,蒙顶山绽放新绿,春茶已开始采摘。来自浙江、江苏等地的茶商顾不上过节,跑到雅安抢购蒙顶山名茶。随即2010年第一杯蒙顶山名茶最早面世于京、沪。

②蒙顶山,因“雨雾蒙沫”而得名。这里因常年雨量达2000毫米以上,故称“西蜀漏天”。蒙顶山下的雅安市则有“漏城”之名;又有“雅安多雨,中心蒙山”之说。雨多而形成云多、雾多的景象。雅安地处北纬30度,位于四川盆地的边缘地带。西进为青藏高原,向东是成都平原。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常年雨水充沛,四季云雾缭绕。这里的海拔高度、土壤、气候等,最适于茶叶的生长。

③蜀中三大名山中,峨眉天下秀,青城天下幽 ,蒙顶山下茶。追溯蒙顶山茶的历史,起始于西汉,距今已有两千多年。《中国茶经》“中国茶叶大事记”载:“西汉时,甘露祖师吴理真结庐蒙山,亲植茶树。”公元前53年,吴理真在蒙顶山驯化野生茶树,研究制茶工艺,开始了世界人工种植茶叶的先河。据此蒙顶山成为我国历史上有文字记载人工种植茶叶最早的地方。

④蒙顶山茶品质特佳。到了唐代,备受珍视。饮一杯蒙顶山茶,滋味清甘醇厚,唇齿留香,回味悠长。在常璩(qǘ)《华阳国志·巴志》中,我们可以寻找到蒙顶山茶最初的故迹。当年周武王会合四川的少数民族共同伐纣,巴蜀之茶就有进贡之记载——“园有芳翦香茗”。

⑤最让人称道的史实则是,茶祖吴理真在蒙顶山上开始了他一项传奇的植茶之行。7棵仙茶“高不盈尺,不生不灭,迥异寻常”。唐代《元和郡县志》载:“蒙山在县南十里,今每岁贡茶,为蜀之最。”到清代时,蒙顶山五峰被辟为禁地,七珠仙茶用石栏围起来,命名为“皇茶园”。现今,皇茶园遗址仍矗立在蒙顶山之巅。

⑥在我国,赞茶的名联佳句首推以民谚方式流传甚广的“扬子江中水,蒙山顶上茶”。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琴茶》诗有“琴里知闻唯绿水,茶中故旧是蒙山”的吟唱。唐宋大家孟郊、韦处厚、欧阳修、陆游、梅尧臣等,都留下不少以蒙山茶为题的诗文。明清时代的诗文题词则更为丰富。当代诗人、文学艺术家也留下了许多吟诵蒙顶山茶的华章佳句,形成了特色独具的蒙顶山茶文化。

⑦如今,“蒙山茶”已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蒙顶山茶”证明商标批准注册。2008年,雅安藏茶传统制作技艺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同年,蒙顶山茶传统制作技艺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⑧在蒙顶山天盖寺,有一块清代的石碑——《天下大蒙山》,上面记载的史实都已经远

去,但茶文化早已深深植根于蒙顶山的泥土中。2004年9月,第八届国际茶文化研讨会暨首届蒙顶山国际茶文化旅游节在蒙顶山下的雅安举行。来自世界28个国家和地区的专家、学者共同发表了《蒙顶山国际茶文化宣言》——“蒙顶山世界茶文化发源地,茶文明发祥地,蒙顶山是世界茶文化圣山”。

20.阅读文章③——⑧段,完成下面表格。(4分)

品质

特佳 茶祖吴理真植

仙茶 蒙顶山茶 传统

制作技艺

特色

独具茶文

21.阅读下面材料,从“蒙顶黄芽”中选择最突出的两点,具体说明蒙顶山茶的特征。(4分)

答: 蒙顶黄芽:是黄茶之珍品。宋代诗人文彦博《蒙顶茶诗》称“旧谱最称蒙山味,露芽云液胜醍醐”。蒙顶黄芽自唐至清皆为贡品。蒙顶黄芽采用早、嫩、鲜、壮独芽为原料,沿袭传统“包黄”独特工艺,精心制作而成,每千克蒙顶黄芽约8万粒茶芽组成。其形嫩芽肥壮,扁平匀齐;色黄润隐毫;汤黄透碧,香甜而鲜嫩,味甘醇鲜爽;冲泡品饮时,叶态似嫩笋,直立起伏。

【参考答案】:

20. (本题满分4分,填对一空给1分)

悠久

历史

西汉

清甘

醇厚,唇

齿留香,

回味悠长 名佳句 联 开发保护 蒙顶山茶崇高地位 最早 不生不灭 皇茶园 众多 世界茶文化发源地茶文明发祥地世界茶文化圣山

21.答题要点:最早、选料精、工艺独特、形、色、味、态俱佳均可。

(本题满分4分,两点各2分;特点、材料对应满分,不对应扣1分,语言不通顺扣1分)

***************************************************************

、(2011模拟)门头沟区

(二)阅读《氮动力汽车》,完成第18—19题。(共8分)

氮动力汽车 ①在西雅图的华盛顿大学校园内,一辆试验汽车在缓缓地行驶着,它的尾部释放出缕缕白色烟雾。但是,它一点儿没有给大气带来污染,因为从尾管中排出的除了氮气之外别无其他物质。这辆汽车的轮胎是用氮气充成的。大家知道,氮气是空气的主要组成部分。用氮气充胎不但可以减少发生交通事故的几率,而且能够节省不少汽车燃料。采用氮气充胎还能够有效防止胎压不稳,降低爆胎的几率。

②这辆试验汽车称为“液氮2000”,它是将液态氮转化成气态氮而获得动力的。这项技术已有几百年的历史,用这项技术甚至可能使汽车靠空气来驱动,因为空气的含氮量为78%。

③“液氮2000”,是靠低温的液态氮被外界空气加热到沸点-320℃以上,转化成气体后所产生的压力作为驱动的。在研制过程中,研究人员遇到的一个难题是,怎样使形状和普通汽车散热器相似的热量交换器的外部不结霜。由于流过热量交换器的液氮温度极低,所以周围空气中的水分会凝结在导管外壁上,阻挡了气体的流通。科学家们终于找到了个聪明的方法,即管道相互套入法,解决了这个问题。液氮在曲折往复的三重互套导管内流动,当到达最外层导管时,它的温度已经上升到使导管外壁保持在水的冰点以上了。

④可是,“液氮2000”的性能还有许多地方需要改进。它的最高时速是35公里,耗用

4.5升液氮仅行程300米。即便如此,它的创造者们还是把它看作是电瓶汽车的强有力的竞争对手。他们说要为人们提供一种和电瓶汽车相匹敌的车种供人们选择。液氮汽车的最大行程是同等重量的电瓶汽车的三倍,并且它不会产生诸如必须处理电瓶废料等问题。

⑤“液氮2000”研究小组宣称,它的引擎经过改造后,能够将效率提高到4.5升液氮行使5~6公里,使能耗降至和汽车不相上下。在气候炎热的大城市,这种汽车不仅能够使空气保持清洁,还会提供另一好处,即免费空调。大街上川流不息的低温汽车将会使市区的小气候格外凉爽宜人。

18. 结合选文内容回答:氮动力汽车的三点优势是什么?(3分)

19. 阅读下面材料,结合选文内容分析“机动车尾气污染”造成的危害并提出对策。 (5分)

【材料】

我国某城市对该市的机动车辆尾气污染作了如下调查:该市目前拥有机动车13万辆,并以年增率15%的速度增加。机动车年排放一氧化碳4.4万吨,相当于该市工业企业一氧化碳排放量的46倍。市区主要交通道路中心点一氧化碳超标2倍以上的达65%,在车流量高峰之际,有的监测点一氧化碳浓度高达每立方米70mg,超标6倍。因此,汽车尾气污染日趋严重,已成为危害人类生命安全的“第一杀手”。有资料表明,我国各大中型城市汽车尾气排放物造成空气污染占到50%左右,从用车检测结果来看,尾气排放不合格的车辆占被检测车的50—60%。

【参考答案】:

18.答案要点:①安全性高 ②节省燃料 ③改善环境

(共3分。共3点,每点1分)

19. 答案示例:从“材料”中得知:“机动车尾气排放超标”且汽车增长速度较快。对此,建议多使用清洁燃料(如:氮动力汽车),有效控制机动车增长速度,减少污染。

(共5分。“分析危害”2分;“提出对策”2分;“语言表达”1分)

*********************************************************************

(2011真题)承德

三、阅读下面的说明文,回答15-19题。(12分)

哈勃,太空中的千里眼

①古往今来,人们用肉眼观察灿烂的星空,很多发现难免显得粗糙,甚至只是一些臆想。当伽利略等人将望远镜对准了茫茫太空后,人们才逐渐发现了太空的更多奥秘。

②在实践中,人们发现用地面的望远镜观测太空,存在两个缺陷:一是地球大气层会吸收红外线和紫外线,二是大气湍流导致地面光学望远镜的角分辨率很难优于1弧秒。1946年,美国天文物理学家斯皮策提出,在太空中安装一台望远镜将突破上述限制。

③1990年,这一设想终成现实。美国“发现”号航天飞机将哈勃望远镜送入了太空。然而,哈勃探索宇宙奥秘的征途并非一帆风顺。升空伊始,哈勃就被发现患了“近视眼”,不能辨别140亿光年以外的物体。此后哈勃的陀螺仪、太阳能电池板、影像摄谱仪、绝热毯、..

冷却剂等都出现过故障,历经五次“手术”才恢复正常。然而哈勃望远镜面临的挑战,也激励着人们推动科研设备及制造技术的革新。每一次维修都让哈勃能够看得更清晰、更遥远。2009年第五次维修后,哈勃望远镜的观测能力已是最初设计的100倍。

④哈勃望远镜得到的数据引发了天文学的革命:它确定了宇宙历史为137亿年左右,证实超大质量黑洞处于大多数星系的中心,它让科学家更好地理解恒星和行星的形成,并探测到太阳系外存在有机物。20年来,科学家利用哈勃望远镜的数据发表了7500多篇论文,使之成为历史上最有科学价值的仪器。美国资深宇航员马斯格雷夫说,哈勃望远镜的价值不仅在于它是一台强大的机器,而且在于它把宇宙论、神学、哲学和天文学贯穿了起来。它是人类的一面镜子,让人类自省: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宇宙?我们处在什么位置?我们是谁,我们该如何作为?

⑤虽然哈勃望远镜将于2014年退休,詹姆斯·韦伯太空望远镜将接过它的接力棒,将人类对深层太空的探索继续下去。

(选自《天文爱好者》2011年第6期,略有删改)

15.选文说明的对象是 。(2分)

16.第②段中划横线的句子运用了哪两种说明方法?各有什么作用?(2分)

17.选文第④段引述马斯格雷夫的言论有什么作用?(2分)

18.第③段中加着重号的“以外”能够删去?请说明理由。(3分)

升空伊始,哈勃就被发现患了“近视眼”,不能辨别140亿光年以外的物体 ..

19.请你对本文的题目作出客观的评价。(3分)

***************************************************************

中考说明文阅读题精选(一)篇十:2013年中考说明文阅读题精选:核辐射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第18~19题。(共6分)

①2011年3月11日,日本发生了里氏9.0级大地震。地震导致福岛核电站核物质泄漏,这起核泄漏事件引发了人们对核辐射的恐慌。核辐射对人类有着怎样的影响,人们又应该怎样认识它呢?

②核辐射是指放射性物质以波或微粒形式发射出的一种能量,也称为放射性,指的是α、β、γ、Х等放射线这一类辐射。

③在发生核泄漏时,放射性物质可通过呼吸吸入,也可通过皮肤、伤口及消化道吸收进入人体内,引起内照射伤害;在各类辐射中,γ射线具有很强的穿透能力,会使人受到外照射伤害。人体在遭受辐射后,由于照射剂量和时间长短不同,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损伤,最大的风险是增加癌症、白血病、畸变、遗传性疾病的患病率,甚至影响几代人的健康。最典型的例子是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的核泄漏事故①。当时,由于风向的关系,估计约有60﹪的放射性物质落在白俄罗斯的土地上,经研究发现,白俄罗斯的小孩患甲状腺癌的比例快速增加。

④由此看来,核辐射对人类有着极大地的危害,然而【甲】只有过量的核辐射才会对人体造成伤害,而【乙】少量的核辐射不会危及人类的健康,合理使用还可以造福人类。

⑤现在,核辐射技术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例如,在医疗上,治疗恶性肿瘤的重要方法之一就是利用放射线进行治疗,即用射线直接照射肿瘤部位,杀死癌细胞。在生活中,许多食品利用辐射照射来进行保鲜,即通过一定剂量的辐射照射,杀死寄生在食品表面及内部的微生物和害虫达到保鲜目的。由于辐射照射食品时,食品仅仅受到放射源发生的γ射线的照射,不直接接触放射源,所以食品不会受到污染。此外,这种技术也不会污染环境。在世界卫生组织制定的确保食品安全的重点推广计划中,辐照技术作为一项绿色加工技术已被列入其中。

⑥人们在对核辐射有了一定的了解之后,就会科学地看待它,应用它,而不会一说到核辐射就惊恐万分,谈“核”色变。

【注】①1986年4月26日,前苏联的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发生爆炸,造成了核泄漏事故,波及了欧洲的大部分地区。

18.阅读第④段,说出画线的【甲】【乙】两个语句的位置不能调换的三条理由。(3分)

19.阅读下面材料,借助文章中的相关知识,分析红香蕉苹果可以长时间保鲜的原因。(5分)[来源:学_科_网Z_X_X_K]

【材料】

红香蕉苹果是我国苹果的主要品种之一。它很不耐贮存,采摘后在常温下很快就衰老变质。在冷库贮存,到第二年的三四月份,苹果的硬度变小,虎皮病严重,质量大为下降。而经过适量的钴-60γ射线照射后,在温度、湿度适宜的条件下贮存6个月,其硬度、主要营养成分、色、香、味及外观都不会有显着变化。

18.答案示例:【甲】【乙】两个语句不能调换位置,因为,其一,【甲】句与前面的“危害”一句直接相关;其二,【乙】句与后面的“造福”一句直接 相关;其三,两句调换后语段表达的重点与原意不符。[来源:Zxxk.Com]

中学生学习网(

19.答案示例:红香蕉苹果经过适量的钴-60γ射线照射可以长时间保鲜,是因为γ射线具有可以发射出能量、穿透能力强的特性,因而,一定剂量的辐射照射,可以杀死寄生在苹果表面及内部的微生物和害虫。

[来源:学科网ZXXK]

中学生学习网(

●【往下看,下一篇更精彩】●

最新成考报名

  • 2023年党风廉政建设知识测试题及答案...
  • 2023年党风廉政建设知识测试题及答案十篇
  • 新安全生产法知识竞赛试题库及答案共...
  • 2022党风廉政建设知识测试题及答案集合4篇
  • 2022党风廉政建设知识测试题及答案范...
  • 新安全生产法知识竞赛试题库及答案共...
  • 新安全生产法知识竞赛试题库及答案共...
  • 2022党风廉政建设知识测试题及答案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