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文档 > 试题 >

小学数学六年级分数乘法解决问题三维目标教案

编辑:  成考报名   发布时间:01-11    阅读:

小学数学六年级分数乘法解决问题三维目标教案篇一: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分数乘法:解决问题(例8)》优秀教学设计

《解决问题》参考教案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六年级上册第13~14页例8及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连续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问题的数量关系,掌握分数连乘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2.让学生在“用数学”活动中,学会收集、选择和加工信息,在共同探讨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掌握连续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问题的数量关系,掌握解题的基本方法。

教学难点:在用分数连乘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单位“1”“分率”与所对应的量的相对性。进而帮助学生深刻理解单位“1”“分率”与具体数量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唤醒旧知

1. 找一找,谁是表示单位“1”的量:

(1)足球的个数是篮球的;

(2)女生人数与男生人数的

2. 你能解决这两个问题吗? 相等。

(1)篮球有35个,足球的个数是篮球的,足球有多少个?

(2)六(1)班有男生25人,女生人数与男生人数的

女生多少人? 相等,六(1)班有

3. 揭题:这节课我们就继续利用单位“1”的量,来解决更多的问题。

二、自主探究,思辨交流

(一)阅读与理解

出示例8情境图:这个大棚共480 m2,其中一半种各种萝卜,红萝卜地的面积占整块萝卜地的。红萝卜地有多少平方米?

你获取了哪些数学信息呢?

整个大棚的面积是( )。

萝卜地的面积占整个大棚面积的( )。意思是说以( )为单位“1”,( )是( )的( )。

红萝卜地的面积占萝卜地面积的( )。意思是说以( )为单位“1”,( )是( )的( )。

要求的是( )的面积。

(二)分析与解答

1. 分析:如果我们用一张长方形的纸来表示整个大棚,你能折出或画出红萝卜地的面积吗?

学生动手操作。

2. 解答:看着这张图,你能解决这个问题吗?(学生尝试解决。)

3. 交流:谁来说说你是怎么解决的?

(1)先求萝卜地的面积,算式是480×=240(m2);

再求红萝卜地的面积,算式是240×=60(m2)。

思辨:求萝卜地的面积时,谁是表示单位“1”的量?(整个大棚面积)

求红萝卜地的面积时,谁是表示单位“1”的量?(萝卜地面积)

利用上述图例,引导学生整理、思考上述思辨问题,并得出:连续两步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这两步中表示单位“1”的量是不同的。

(2)先求红萝卜地占大棚面积的几分之几。(老师问:你能在图上指出红萝卜地占大棚面积的几分之几吗?)算式是×=。

再求红萝卜地的面积,算式是480×=60(m2)。

思辨:这两种方法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你能发现什么?

学生充分发表意见。

师小结:今后解题时一定要认真分析题意,想好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既可以用分步算式计算,也可以列综合算式计算,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连续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问题。

(三)回顾与反思

我们求出的红萝卜地的面积是60 m2,这个答案是否正确呢?你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检验一下吗?

生:红萝卜地的面积是60 m2,60÷240=,确实是占萝卜地面积的。 萝卜地的面积是240 m2,240÷480=,正好是整个大棚面积的一半。 生:从折纸中,我们可以很清晰地看出,红萝卜地、萝卜地和整个大棚的面积之间的数量关系符合题意。

三、巩固练习,强化认知

1. 教材第14页做一做:咱们班36

人,的同学长大后想成为老师,想成为科学家的人数是想当老师人数的

你能用几种方法计算呢? ,多少名同学想成为科学家?

说说你的分析思路,第一步是先求什么?

2. 解答教材第16页练习三的第1~3题。

(1)人体血液在动脉中的流动速度是50厘米/秒,在静脉中的流动速度是

动脉中的

,在毛细血管中的流动速度只有静脉中的。血液在毛细血管中每秒流动多少厘米?

第一种方法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先求血液在静脉中的流动速度,再求血液在毛细血管中的流动速度。 算式是50××=(厘米)。

第二种方法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先求血液在毛细血管中的流动速度是在动脉中的流动速度的几分之几,再求在毛细血管中的流动速度。

算式是50×=(厘米)。

(2)海象的寿命大约是40年,海狮的寿命是海象的,海豹的寿命是海狮的。海豹的寿命大约是多少年?

第一种方法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先求海狮的寿命,再求海豹的寿命大约是多少年。

算式是40××=20(年)。

第二种方法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先求海豹的寿命是海象的几分之几,再求海豹的寿命大约是多少年。 算式是40×=20(年)。

(3)芍药的花期是32天,玫瑰的花期是芍药的,水仙的花期是玫瑰的水仙的花期是多少天?

第一种方法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先求玫瑰的花期,再求水仙的花期是多少天。

算式是32××=15(天)。

第二种方法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先求水仙的花期是芍药的花期的几分之几,再求水仙的花期是多少天。 算式是32×=15(天)。

四、全课总结,提升认识

(一)师生共同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内容?

(二)师小结:

1.连续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相当于把两个“求一个数是多少”的问题整合在一起。要先想清楚第一步求什么,特别要注意第一步计算和第二步计算中表示单位“1”的量是不同的。

2.我们可以借助折纸或画图的方法理解数量关系。

五、布置作业,课外延伸

在实际生活中,我们遇到过需要“连续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问题吗?请你课后去收集一下吧。

小学数学六年级分数乘法解决问题三维目标教案篇二: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分数乘法教案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分数乘法教案

教学内容: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包括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分数乘法解决问题,倒数的认识共三个小节。

1、分数乘法的计算包括分数乘整数,分数乘分数,分数乘法的简便运算以及分数乘法与加减法的混合运算等等。

2、解决问题包括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一步和两步应用题。

3、倒数的认识包括倒数的意义和求一个数的倒数的方法。

本单元教学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整数乘法,分数的意义。性质以及分数加减法计算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好本单元知识不仅可以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而且也是后面学习分数除法,分数混合运算的重要基础。

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比较熟练地进行计算。

(2)使学生掌握分数乘加、乘减混合运算,理解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对于分数乘法也同样适用,并能应用这些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运算。

(3)使学生学会解答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问题。

(4)使学生理解倒数的意义,掌握求倒数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

(1) 经历探索分数乘法计算方法的活动过程,发现并归纳总结分数

乘法的计算方法。

(2) 把探索“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

有机结合起来。

(3) 让学生经历独立思考、合作交流、质疑、反馈等活动过程,理

解掌握所学知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通过学习活动,是学生感受到数学结论的科学性与严谨性,对

数学产生好奇心,提高学习的兴趣。

(2) 让学生在解决相关的问题中进一步体会数学和现实生活的密切

联系。

重难点、关键

1、重点

(1) 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

(2) 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问题。

2、难点:

(1) 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

3、关键

理解“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就是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道理。

课时划分:

本单元计划课时数:12课时

1、 分数乘法„„„„„„„„„„„„„„„„„..6课时

2、 解决问题„„„„„„„„„„„„„„„„„..4课时

3、 倒数的认识„„„„„„„„„„„„„„„„..1课时

4、 整理和复习„„„„„„„„„„„„„„„„..1课时

1、 分数乘法

第一课时

课题:分数乘整数

教学内容:教材第8页的例1,第9页的例2以及“做一做”,练习二中的第1、2题。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分数乘正整数的计算方法,并能准确地进行计算。

重难点、关键

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准备:电脑课件

教学过程:

一、旧知铺垫

1、计算下列各题

1231733355101010141414

过程要求:

(1) 写出计算过程。

(2) 说一说分数加法的计算方法。

333 2、想一想,能不能把改写成乘法算式呢? 141414

二、探索新知

1、教学例1

(1) 出示例题

根据题意,电脑课件呈现示意图。

(2) 根据题意列出解答算式:

2222+2+26 1111111111

26×3= 1111

(3)探索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3= ,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① 学生在小组交流各自的想法

② 小组讨论后反馈思维的过程和结果

+ + =2112112112+2+22×36 = = 11611211611

③总结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A、 学生口述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B、 教师整理并板书:

分数乘整数,整数与分子相乘的乘积作分子,分母不变。

2、教学例2

计算: ×6

(1) 学生独立计算。

(2) 交流计算方法和步骤。

(3) 比较计算过程,看一看哪一种更为简单。

9

33×69 ×6= 884

4

3

33 9 84

4 38

(3)归纳:能约分的要先约分,再计算。

三、巩固练习

1、 完成课本“做一做”。

(1) 学生独立完成,然后计算过程和结果。

(2)第3题,说一说你是怎样计算的?怎样想的?

一般要求学生列综合算式计算。如:

1

66 × 10 ×10×7=

7 1

2、课本练习二第1、2题

四、课后作业设计

1、填空:看图写算式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二、计算

5432 × 7 ×8 ×3 ×4 613815

3425 ×5 ×3 27× 16× 109332

三、列式计算

7

12

533、扩大7倍以后是多少? 4、与24的积是多少? 14161、3个 是多少? 26倍是多少? 25

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课题:分数乘分数

教学内容:教材第10页例3,第11页例4以及“做一做”,练习二中的3、4题

教学目标:

1、理解一个数乘分数就是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2、掌握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重难点、关键:

1、重难点: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

2、 关键:理解一个数乘分数就是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教学准备:实物投影或者电脑课件。

教学过程:

一、旧知铺垫

1、计算下面各题。

353312× ×32 15× ×12 41658

2、说一说,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步骤。

(1) 整数与分子相乘的乘积作分子,分母不变。

(2) 能约分的要先约分,再计算

3、根据题意列出算式。

34

3(2) 某修路队,每天修路 千米,5天修多少千米? 2

3(3) 一辆汽车,每小时行驶全程的,4小时行驶全程的几分之几? 20(1) 一袋大米,每天用去 千克,3天用去多少千克?

二、探索新知

1、教学例3。

出示题目:

1问题一:小时粉刷这面墙的几分之几? 4

(1) 你想怎样列式?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11 × 54

小学数学六年级分数乘法解决问题三维目标教案篇三: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分数乘法解决问题(二)教学设计及反思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分数乘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学会应用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解答分数乘法的两步应用题。

2、发展学生思维,侧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数量关系

教学难点:根据多几分之几或少几分之几找出所求量的对应分率。

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具准备:多媒体演示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1、口答:把什么看作单位“1”的量,谁是几分之几相对应的量?

(1)一块布做衣服用去3/5 。 (2)用去一部分钱后,还剩下2/5 。

(3)一条路,已修了3/10 。 (4)水结成冰,体积膨胀1/11 。

2、口头列式:

(1)32的3/8是多少? (2)120页的1/6 是多少?

(3)绿化造林对可降低噪音,原来80分贝的汽笛噪音,经绿化隔离带后,降低了 1/8,降低了多少分贝?

(4)绿化造林对可降低噪音,原来80分贝的汽笛噪音,经绿化隔离带后只剩下原来的 7/8,人现在听到的声音是多少分贝?

3、你能把口头列式计算中的第(3)(4)题合并成一道题吗?

4、根据学生回答,出示例4,并指出: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稍复杂的分数乘法解决问题。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教学例2

(1)运用线段图帮助学生分析题意,寻找解题方法。

(2)、出示课本上的线段图

让学生说出图中各部分表示什么?哪些是已知的,哪些是要求的,哪一个是表示单位“1”的量?让后把线段图表示完整。

(3)、四人小组讨论,根据线段图提出解决办法,并列式计算。 解法一:80-80×1/8 =80-10=70(分贝)

(4)、鼓励学生根据题意、结合线段图,想出第二种解答方法。 解法二:80×(1- 1/8)=80× 7/8=70(分贝)

2、巩固练习:P20“做一做”

3、教学例3

(1)读题理解题意后,提出“婴儿每分钟心跳的次数比青少年多 4/5”表示什么意思?(组织学生讨论,说说自己的理解)

(2)引导学生将句子转化为“婴儿每分钟比青少年多跳的次数是青少年每分钟心跳次数的 4/5”。着重让学生说说谁与谁比,把谁看作单位“1”。

(3)出示线段图,学生讨论交流,结合例2的解题方法,学生独立列式计算后全班交流两种解题方法。

解法一:75+75×4/5 =75+60=135(次)

解法二:75×(1+4/5 )=75× 9/5=135(次)

4、巩固练习:P21“做一做”(列式后让学生说说算式各部分表示什么)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练习五第2、3题:引导学生抓住题目中关键句子分析,找到谁与谁比,谁是表示单位“1”的量。

2、第3、4题:学生依据例题引导的解题方法,独立完成3、4题。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师:说一说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了哪些收获?

板书设计:

解法一:80-80×1/8 =80-10=70(分贝)

解法二:80×(1- 1/8)=80× 7/8=70(分贝)

小学数学六年级分数乘法解决问题三维目标教案篇四:2014新版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分数乘法

第 一 单元 分数乘法

教学内容:

1.分数的乘法 2.分数混合运算 3.用分数解决问题

教材分析:本单元是在整数乘法、分数的意义和性质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同时又是学习分数除法和百分数的重要基础。与整数、小数的计算教学相同,分数乘法的计算同样贯彻《标准》提出的让学生在现实情景中体会和理解数学的理念,通过实际问题引出计算问题,并在练习中安排一定数量的解决实际问题的内容,以丰富练习形式,加强计算与实际应用的联系,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根据本套教材的编写思路,本单元将解决一些特殊数量关系问题的内容单独安排。

三维目标:

知识和技能:使学生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使学生能够应用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比较熟练的进行计算。通过观察比较,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知道分数乘整数的意义,学会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过程与方法:经历分数乘整数的意义及计算法则的形成过程,体验归纳概括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在进行分数乘整数的计算过程中,能够感知计算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引导学生探究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感悟数学知识的魅力,领会数学美。

教法和学法:通过演示,使学生初步感悟算理。 指导学生通过体验,归纳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使学生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引导学生总结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授课时数:10课时

第1课时

第2课时

小学数学六年级分数乘法解决问题三维目标教案篇五: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分数乘法解决问题(一)教学设计及反思

教学目标:

1、能根据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理解“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问题的数量关系。

2、会用线段图分析分数乘法一步应用题的数量关系。

3、经历分析数量关系的过程,提高学生分析能力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经历“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问题的数量关系分析过程。 教学难点:掌握“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解答方法。

教学方法与手段:小黑板、多媒体

教具准备:主题图、小组练习纸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师:同学们,我国人多地少的矛盾日益突出,所以应控制人口增长并需要保护好耕地。据统计,2003年世界人均耕地面积为2500平方米,我国人均耕地面积仅占世界人均耕地面积的2/5.我国人均耕地面积是多少?谁愿意帮老师解决这个问题吗?(学生积极举手发言)

师:这是用分数乘法的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进行有关的知识的学习,揭示并板书课题:

解决问题(一)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①、从题目里你知道了哪些信息?需要解决的问题又是什么?

②、要解决我国人均耕地面积是多少平方米,就要分析其中的条件和问题,怎样分析呢?(用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

师出示课本的线段图。

③、你会表示我国人均耕地面积吗?(生动手画图 指名板演)

④、给大家说说你是怎样表示的?

⑤、从线段图中你还知道什么?(师出示)“要求我国人均耕地面积,就是求……”(指多名说)

(师出示)“求2500的 2/5是多少?“

⑥、你们会算吗?动手试试。(指名板演):

2500x2/5=1000(平方米)

为什么要这样算?还有其它方法吗?(预设:2500÷5×2)

⑦、通过计算知道了2003年我国人均耕地面积是1000平方米,你知道我国人均耕地面积减少的原因是什么?

结合计算结果,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培养学生分析数据的能力,进行国情教育。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一头鲸长28米,一个人的身高是鲸体长的 2/35 。这个人的身高多少米? ①、找出单位“1”,谁能解决,动手试试

②、列式解决,讲评。

2、练习四第2题:让学生先找出题目中隐藏的单位“1”——全世界的丹顶鹤数2000只。

3、练习四第3题:让学生先找到单位“1”,再独立列式解答。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师:这节课你们一定有不少的收获吧,谁能说说?

板书设计:求2500的 2/5是多少?

2500x2/5=1000(平方米)

教学反思:本堂课是解决“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问题,教学中,我能紧扣分数乘分数的意义进行复习,并事先复习如“20的 是多少?”的文字题,为解决与此相似的应用题做好准备。由于本节课是分数应用题学习的初始,因而教学中,我除了帮助学生分析、理解题意之外,更重要的还在于教给学生分析、解答分数应用题的方法,特别是在如何找单位“1”这个关键点上,更是花了较多的时间,但我认为这是十分必要的。

小学数学六年级分数乘法解决问题三维目标教案篇六:新六年级分数乘法教案

第一单元 分数乘法

教学内容:

1.分数的乘法

2.分数混合运算

3.用分数解决问题

教材分析:本单元是在整数乘法、分数的意义和性质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同时又是学习分数除法和百分数的重要基础。与整数、小数的计算教学相同,分数乘法的计算同样贯彻《标准》提出的让学生在现实情景中体会和理解数学的理念,通过实际问题引出计算问题,并在练习中安排一定数量的解决实际问题的内容,以丰富练习形式,加强计算与实际应用的联系,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根据本套教材的编写思路,本单元将解决一些特殊数量关系问题的内容单独安排。

三维目标:

知识和技能:使学生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使学生能够应用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比较熟练的进行计算。通过观察比较,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知道分数乘整数的意义,学会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过程与方法:经历分数乘整数的意义及计算法则的形成过程,体验归纳概括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在进行分数乘整数的计算过程中,能够感知计算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引导学生探究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感悟数学知识的魅力,领会数学美。

教法和学法:通过演示,使学生初步感悟算理。

指导学生通过体验,归纳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使学生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引导学生总结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授课时数:10课时

第1课时

教学课题:分数乘整数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在学生已有的分数加法及分数基本意义的基础上,结合生活实例,通过对分数连加算式的研究,使学生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能够应用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比较熟练地进行计算。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比较,指导学生通过体验,归纳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探求知识的内在联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演示,使学生初步感悟算理,并在这过程中感悟到数学知识的魅力,领略到美。 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总结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

教法与学法:直观演示法。

教学准备及手段:课件

教学内容:

第2页,例1及“做一做”,练习一1-3题。

教学过程:

(一)铺垫孕伏

1.出示复习题。(投影片)

(1)整数乘法的意义是什么?

(2)列式并说出算式中的被乘数、乘数各表示什么?

5个12是多少? 9个11是多少? 8个6是多少?

(3)计算:

123333  666101010

计算333时向学生提问:这道题的什么特点?计算时把什么做分101010

子?使学生看到三个加数都相同,计算时3个3连加的结果做分子,分母不变。

2.引出课题。

分数加法是否也有简便算法?今天我们学习分数乘法。(板书课题:分数乘整数)

(二)探究新知。

1.教学分数乘整数的意义。

出示例1,指名读题。

(1)分析演示:

师:每人吃2块蛋糕,每人吃的够一块吗?(不够一块)接着出示如课本的9

22块,三个人吃了几个块?使学生从图中看到三99三个扇形图。问:一个人吃了

个人吃了3个2块。让学生用以前学过的知识解答3个人一共吃了多少块?(教9

22师在3个扇形下面画出大括号并标出?块)订正时教师板书:++99

2222262===(块),(教师将3个双层扇形图片拼成一个一块蛋糕的图99339

片)

(2)观察引导:

这道题3个加数有什么特点?使学生看到3个加数的分数相同。教师问:求三个相同分数的和怎样列式比较简便呢?引导学生列出乘法算式。教师板书:2223。再启发学生说出3表示求3个相加的和。 999

2(3)比较3和12×5两种算式异同: 9

提示:从两算式表示的意义和两算式的特点进行比较。(让学生展开讨论)。 通过讨论使学生得出:

相同点:两个算式表示的意义相同。 2不同点:3是分数乘整数,12×5是整数乘整数。 9

(4)概括总结:

教师明确:两个算式表示的意义相同,谁能用一句话概括出两算式的意义?(引导学生说出都是表示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

2.教学分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法则。

(1)推导算理:

由分数乘整数的意义导入。 22223表示什么意义?引导学生说出表示求3个的和。++9999

2222。学生计算,。提示:分子中3个2连加简便写法怎么写?99

学生答后板书:2362(块)教师说明:计算过程中间的加法算式部分是993

为了说明算理,计算时省略不写。(边说边加虚线)

(2)引导观察:

(互相讨论) 232的分子部分、分母与算式3两个数有什么关系?99

232观察结果:的分子部分2×3就是算式中的分子2与整数3相乘,分99

母没有变。

(3)概括总结:

2 请根据观察结果总结3的计算方法。(互相讨论) 9

22 汇报结果:(多找几名学生汇报)使学生得出3是用分数的分子2与整99

数3下乘的积作分子,分母不变。

2 根据3的计算过程,明确指出:分子、分母能约分的要先约分,然后再9

2乘。约分后约得的数要与原数上下对齐。然后让学生将3按简便方法计算。 9

【启发学生通过合作学习,学习总结、归纳,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反馈练习:

⑴教材第2页“做一做”第1题。

订正时让学生说出乘法中被乘数、乘数各表示什么?

⑴教材第2页“做一做”第2题。

教师提示:乘的时候如果分子分母能约分的要先约分。

⑴教材第6页“练习一”第1、2、3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重点让学生说一说思路。

(三)全课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引导学生回顾总结。

第2课时

教学课题:分数乘法(二)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结合具体情境理解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就是“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过程与方法:通过组织学生进行迁移、类推、归纳、交流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类推、归纳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一个数乘以分数应用的广泛性事例,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性教育,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和兴趣。

教学重点:理解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推导算理,总结法则。

教法与学法:直观演示法

教学准备及手段:根据例题制作的挂图、投影片或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计算下列各题并说出计算方法。

3272×4 ×4 ×2 14× 75821

2、引入:这节课我们来继续学习分数乘法的问题。(板书课题)

二、探索新知

(一)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

1.投影出示例题2。

(1)问题一:3桶水共多少升?

指名列出算式:12×3。

提问:你是怎么想的?

启发学生得出:求“3桶水共多少升?”就是求3个12L,也就是求12L的3

1倍是多少。(2)问题二:桶水共多少升? 2

1指名列出算式:12×。 2

提问:根据什么列示的? 11启发学生思考:桶就是半桶,求桶是多少升?就是求12L的一半是多22

1少,也就是求12L的是多少。 2

小学数学六年级分数乘法解决问题三维目标教案篇七:新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分数乘法:解决问题(一)》参赛教案

《分数乘法:解决问题(一)》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教材第13页例8,做一做。

学习目标:

1、理解并掌握分数连乘问题的解题思路与方法。

2、经历解决问题的全过程,掌握解决问题的各个步骤,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会解题策略的多样性。

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分数连乘问题的解题思路与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并掌握各种不同的解题策略,灵活运用知识解决分数连乘问题。

教具运用:课件

教学过程:

一、 复习导入,预习问题。

1、计算下面各题

480×1 2 18×1 3 41× 52 21× 34

4 。 72、说说把下面哪个量看作单位“1”。 1)、一本书已经看了4 。 5 2)、松树的棵数是杨树的

3)、故事书的本数占图书总数的

3、做一做。

30的52 。 4)、鸭的只数是鸡的 。 971是多少? 21 是多少? 3 40的 43的 是多少? 54

二、创设情境,探索新知。

1、揭示课题:我们已经学过了分数乘法的知识,今天我们就利用这些知识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板书:解决问题)(课件出示例8情境图,但不出示问题)

红萝卜地有多少平方米?

这个大棚共480

2、提取信息:从这幅图中你得到了哪些信息?

根据题意,完成以下填空。 整个大棚的面积是 。 萝卜地的面积占整个大棚面积的 。 红萝卜地的面积占萝卜地面积的 。要求的是 的面积。

3、分析与解答

(1)用长方形纸表示大棚的面积,折出萝卜地的面积。

①认识一半用分数表示就是1 ②学生折一折。 2

让学生取了一张长方形纸,代表大棚的面积,然后折出各种萝卜地的面积。

③计算出萝卜地的面积:480×

(2)折出红萝卜地的面积。 ①交流:怎样折出红萝卜地的面积?

(红萝卜地占萝卜地的1=240(㎡) 211,也就是占大棚一半的,先折出整张纸的一半,再折出一半44的1。)

4

②学生动手折一折。

③计算出红萝卜地的面积:240×1=60(㎡) 4

11×=60(㎡) 24(3)列综合算式解答。 480×

(4)探讨不同的解题方法。

①教师让学生将整张纸展开,观察并说说:从这张纸上,你能看出红萝卜地的面积占大棚面积的几分之几吗?

②小组交流。

提问:你还有其他方法来计算红萝卜地的面积吗?

学生独立思考后进行小组交流。 ③组织汇报。先求红萝卜地的面积占大棚面积的几分之几:111 248

再求出红萝卜地的面积:480×

4、回顾与反思 111=60(㎡)综合算式:480×(×)=60(㎡) 824

(1)教师启发:刚才我们用两种不同的解题方法求出了红萝卜地的面积是60㎡,现在我们能写答句了吗?对,不能,因为我们还没有对这个答案进行检验。大家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来检验一下这个答案的合理性吗?

(2)学生尝试检验。教师巡视,辅导有困难的学生。

(3)组织全班交流。

三、巩固练习:

1、

2.甲班有学生48人,其中女生人数占全班人数的2 ,女生有多少人? 3

(1)找出两个相关联的量,并表示出哪个量是单位“1”。

(2)全班人数占这3份中的( )份,女生人数占这3份中的( )份,男生人数占这3份中的( )份。

四、课后作业

1、教材第14页“做一做”。指名学生按照阅读与理解、分析与解答、回顾与反思三个环节展开交流。

五、课堂小结:解答“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的解题步骤是什么? (找出分率句、确定单位“1”,画出线段图帮助理解题意,最后再列式解答)

小学数学六年级分数乘法解决问题三维目标教案篇八:西师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分数乘法《解决问题》教案

公开课教案:

《解决问题》(一)

上课时间:2014年9月12日。

行课班级:6.1班。

参加人员:学校领导和全校所有的教师。

授课教师:冯 江。

单 位:安岳县姚市镇岳溪小学。

教学内容:

西师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分数乘法《解决问题》第一课时,教科书第七页例一以及练习二的1、2、3、4小题。

教学目标:

1、能根据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理解“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这样问题的数量关系。

2、学会用线段图分析分数乘法一步应用题的数量关系。

3、经历课堂活动,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4、渗透情感教育,让生活中的爱得到传递和继承。

教学重点:

经历“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这样问题的数量关系分析过程。 教学难点:

掌握“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这样问题的解答方法。

教法和学法:

复习、引导和比较。

教学准备:

收集有关生活素材。

教学过程:

【课前组织:同学们,今天学校领导和全校的老师在百忙之中抽出一定的时间来到我们

班,来关心你们的学习和指导冯老师的工作,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表示对他们的欢迎和感谢!那同学们,你们这节课会有比平时更优秀的表现吗?——有!嗯,老师相信你们。孩子们,加油!】

一、数学课堂常规。(每堂数学课前都有口算能力的训练)

【同学们,你们可要注意了,(老师的表情、动作和语气都要足以引起孩子们的注意就非常好了。)这时老师口头给你们准备了一组4道题的口算题目,请同学们抢答,看哪些孩子答得又对又快,声音也洪亮。注意听:】

8 + 0.2 = 8 - 0.2 = 8 × 0.2 =

【好棒哟,同学们回答这么快也正确,参与的积极性也高。那谁能告诉老师:你已经想到第4道口算题目是什么了吗?——我能!我想到了!xxx同学的手儿举得真高,看得出你非常有自信,那就你来说说你的想法吧!】

生:8÷0.2 =

师:那你的计算结果呢?

生:40!

【xxx同学的表现可真好:他(她)不仅注意了听,还做到了想、去发现,同学们应该向他(她)学习,我们一起给他(她)两个赞吧!xxx、xxx、你真棒!(三拍)】

二、铺垫、导入新课。

【请同学们继续大胆表现自己哟】

(一)、文字题:(算理的复习,分散难点。)

1、60的2/3是多少?

2、1.6的1/2是多少?

3、3/5的5/7是多少?

【教师口头出题,举手抢答,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注意语言的设计!让教学各环节衔接自然,又能带动、启发学生。】

板书:60×2/3=40 1.6×1/2=0.8 3/5×5/7=3/7

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

(二)、找出下面语句中的单位“1”。(这是解决分数问题的关键)

1、线段图:(分析问题方法的暗示,分散难点。)

(1)、创设活动:师利用工具画图的困难,看有没有孩子主动上台与老师协作完成。

(2)、引导学生注意观察并清楚表达老师在干什么!(画了一条线段,长60厘米,然后每20厘米一份即把这条线段平均分成了三份。)

(3)、设疑:那么其中两份可以用一个什么数字来表示呢?谁行?——我行!„„我们又可以把整条线段看着什么呢?„„(据孩子们的回答师板书也可请学生板演,方式注意多样化。)

(4)、交流:为什么老师把这条线段设计为60厘米呢?而不是70厘米或6厘米什么的?(如果有困难,师可引导:我们不妨从平均分成的份数方面来想一想!不好平均分„„画在黑板上有点短)

【注意引导语言、组织语言和奖励语言的运用。】

2、找出下面语句中的单位“1”。

(1)、6.1班每天早上有1/6的学生参加校园环境卫生大扫除。

(2)、已经看了这本课外书的3/5,还有它的( )没有看呢?

【注意课堂素材紧密联系孩子们的生活实际,渗透行为指导、良好习惯的养成教育以及思想、情感教育。设计的大意:老师发现我们班的同学有好多都比较喜欢看课外书籍„(举手)看课外书籍可以„向他们学习!(掌声)„请一位同学去(教室图书角)拿出他(她)比较喜欢的一本课外书„就创设出了(2)的情景问题。】

(三)、师阐述引出课题。

在我们身边,像这样的数学问题举不胜举,可见“知识来源于生活”,那同学们又能否用我们所学的知识来解决一些生活实际的数学问题呢?这就是今天我们这节数学课的学习主题——解决问题!

板书:解决问题(一)

三、 创设情景,生成问题。

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在冯老师的生活中是离不开歌声的,因为我要愉快工作,更要勇敢生活。我每一年的有一天,我都会唱同样的一首歌“今天是您的生日,我的中国,清晨我„”。同学们知道这会是哪一天吗?谁愿意来大声告诉老师和同学们?——我愿意!生:十月一日!这天是我们祖国母亲的生日!

那三月八日是什么节日呢?——天下所有妈妈的节日!现在请同桌相互交流一下:说说你知道的亲人、朋友、同学或者老师等的生日,知道比较多的,同桌就给他(她)一个“赞”,开始!【情感是需要传递和继承的。】

学生交流的同时,教师出示或板书例题。

实验小学6.1班有60名学生,在教师节这天,全班学生的2/3纷纷用短信给何老师送来了祝福。何老师收到了多少名学生的短信呢?

小结学生交流情况:看来好多同学都有了一定的情感记忆了,去记住自己获得的一点一滴的爱,那他们长大就一定会有一颗健康的感恩之心即爱心(动作展示)。那教师节又是哪一天呢?——九月十日!

讲述冯老师教师节幸福的收获,已经离别了(陈益敏、杨霞、胡之美、田星月、田茂燕、胡平„)的和现在的孩子们都分别列举一些,让师生情得到传递和继承!也代表孩子们向母校的所有老师们说一句:老师,节日快乐!您们辛苦了„还有位老师也同样感动特别的幸福,她就是——何老师!(引导学生读例题)

四、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一)、认真读题,抓出已知条件和问题。

(二)、理解题意,分析并确定解答方法.

1、从分率句可以理解,我们应该把什么看着单位“1”。

2、你们是怎样理解2/3的?(把全班人数平均分成3份,给何老师发来短信祝福的占这其中的2份。)【可小组交流】

3、同学们,你们能用一个线段图来表示去这些量的关系吗?——能!那如果你来作这个线段图,你打算把这条线段画多长比较科学呢?并说说理由。(充分让孩子们交流发言)

4、学生动手作图。(用开课时的线段图修改进行总结纠正)

5、求何老师收到了多少名学生的短信?实际上就是求什么呢?——实际上就是“求60名学生的2/3是多少”,所以用什么方法计算?——乘法!现在你们能解答这道题目了吗?

(三)、列式解答。

板书:60×2/3=40(名)

答:何老师收到了40名学生的短信。

(四)、检验,带单位、写答语。

【注意多种方法的引导:60÷3×2。思维火花的激发与灵活选择方法解答问题的训练】

五、 改题练习,发展思维。

问题修改:没有发短信给何老师的有多少人?

(一)、放手开展小组交流活动。(师注意参与辅导)

(二)、用用开课时的线段图修改进行总结纠正。

(三)、鼓励用多种方法进行解答。

1、全班人数-发了短信的学生人数=没有发的学生人数。

2、求“没有发的学生人数”实际上就是求“60名的1/3是多少”。

六、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一)、练习:(教材练习二的第3小题)

要求:看懂题意,在练习本上完成解答;然后集体讲评;表扬好的与鼓励差的。

(二)、课堂作业:(教材练习二的第1、2、4小题)

要求:在“回顾整理,反思提高”环节之后布置完成;师注意个别辅导。

六、 回顾整理,反思提高。

【认可奖励语言,放松一下:跟着老师一起作(微笑在哪里?耶!】

师:这节课同学们有些什么收获呢?与相邻的同学一起分享一下吧!

小学数学六年级分数乘法解决问题三维目标教案篇九:分数乘法解决问题(1)教案-数学六年级上第一单元人教版

第一章 分数乘法

第10节 解决问题1教案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六年级上册第13页——14页例8、“做一做”。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认识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是多少这一问题模型特征,进一步学会图示来分析数量关系。掌握这类问题的解题方法,并能正确解答。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分析、比较、推理等方法,进一步培养学生运用数形结合思想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体验解决问题的方法的多样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进一步使学生感受分数在生活中的应用,增强学生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意识,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体验成功的乐趣。

四、教学重点/难点/考点

1、教学重点:

运用图示分析问题,会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这一类问题。

2、教学难点:

根据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这一类问题的数量关系(分率关系),来建立数学模型,解决这一类问题。

3、考点分析:

本节课是分数乘法解决问题的第一课时,在考试中一般出现在解决问题中,以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这一模型出现。

四、课程标准的要求

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要求第二学段的“数与代数”部分能分别进行简单的小数、分数(不含带分数)加、减、乘、除运算及混合运算,并能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并能表达自己的想法。要求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帮助学生真正理解数学知识,教师应注重数学知识与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系、与学生学科知识的联系,组织学生开展实验、操作、尝试等活动,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分析,抽象概括,运用知识进行判断。

五、教材分析

教师应揭示知识的数学实质及其体现的数学思想,帮助学生理清相关知识之间的区别和联系等。要求注重直观图示分析题目数量关系,明确每一步计算时的单位“1”,帮助学生形成解决问题的策略。

在教学中要注重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六、学情分析

通过前面几节课的学习,学生对于分数乘法的运算已经掌握。结合以前整数的倍数问题的学习,学生对相关的数量关系的分析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因此,本节课的教学主要以教师的直观图示引导学生的探索、分析、总结为主。

七、专家建议:

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这一类问题是要求以学生学习了倍数问题的和前几课时对分数乘法的学习为基础的内容。因此,在课堂上要求做到用图示直观分析数量的关系,让学生完整清楚的表述出谁是单位“1”,另一个量和单位“1”的关系。不过,本题的单位“1”是动态变化的,在描述的时候要特别注意。

数形结合是小学数学阶段对于数学教学的重点方式,本节课尽量做到用图示来帮助学生理解题意,解决问题。

本节课是本单元的重点内容,需要学生完全掌握。教学完成后,给学生不同层次的足量练习,保证学生能熟练的解决此类问题。

八、教学方法

图示法、讲授法、讨论法、分析法、总结法。

九、教学用具

课件、长方形纸片。

十、教学过程

(一)回顾旧知,导入新课

前面我们对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进行了学习,我们来比一比,谁计算得最快最好!(课件出示)

1112111756 666 24451041212

3445204=1 7 51840 43713139

看来同学们对前面学习的知识掌握都很好,今天我们这节课来一起学习运用分数乘法来解决问题。(板书课题)

(二)引导探索,学习新知

1、出示信息,提出问题(PPT出示)

王叔叔的蔬菜大棚共480㎡,其中一半种各种萝卜,红萝卜的面积占整块地的1。红萝卜地有多少平4

方米?

提问:根据题目,你能得出哪些数学信息?

学生研究题目,得出本题中的数学信息,进一步引导学生分析“一半”可以用哪个分数来表示?

2、探究新知

(1)仔细读题,理解题意 引导学生抓住“其中一半种各种萝卜”和“红萝卜地的面积占整块萝卜地的

学生分别找出单位“1”是“这块地”和“萝卜地”。

(2)引导学生画出图示,分析数量关系

我们能不能用简单的图示来表示出红萝卜地的面积?如果能,请在草稿本上画出来。

师巡视,请学生上台展示自己的成果。

引导学生把整块地平均分成2大份后再把其中的一份平均分成4份。并提问:为什么要把单位“1”平均分成2大份,然后在把其中的一部分平均分成4份?

1”这两句关键句。引导4整个大棚480平方米

萝卜地占大棚的

21红萝卜地萝卜的 2

(3)理清思路,列式并计算

“其中一半种各种萝卜”,这句话可以理解为各种萝卜地的面积占整个大棚的1,可以把整个大棚看作2

单位“1”;“红萝卜地的面积占整块萝卜地的

个大棚。

1”,这句话是把“萝卜地的面积”看作单位“1”,而不是整4

怎样求红萝卜地的面积?如何列式计算?

学生思考,然后抽答。(PPT展示)

1111红萝卜地占整个大棚的240(㎡)2482解法1:解法2: 11红萝卜地的面积:24060(㎡)红萝卜地的面积:48060(㎡)48萝卜地的面积:480

答:红萝卜地有60㎡。

请同学们观察以上两种解法,说一说每一种解法的单位“1”是什么?每一步分别表示什么?

学生根据前面的分析和算式,自由发言。

(4)比较两种方法的解题思路,培养解题方法的多样性。

学生交流讨论。

第一种方法是把先把整块地看作单位“1”,先计算出萝卜地的面积;然后把萝卜地看作单位“1”,计算出红萝卜地的面积。第二种方法是先选出整个红萝卜地占了整个大棚的几分之几,是把整个大棚看作单位“1”。

(5)引导反思,检验结果

检验的方式很多,可以看看直观图示画的是否符合题意,在看看列式是否符合题意,还可以把萝卜地看成红萝卜地的4倍,而整个大棚是萝卜地的2倍,运用以前的倍数关系来检验。

(三)反馈练习

教材第14页“做一做”,引导学生交流讨论本题与例8的异同。

都是先把整体看作单位“1”,在计算过程中,单位“1”都在变化。

(四)知识拓展

今年植树节活动中,六年级的一共植树250棵,其中男生植树占

1、分析题目,找出需要的数学信息。

男生和女生一起植树250棵,男生占了3,女生植树多少棵? 53,需要求女生植树的棵数。 5

2、提问:哪一个量是单位“1”?要求的女生植树的棵数和单位“1”有什么关系?

总共植树的棵数是单位“1”,女生植树的棵数是单位“1”中的一部分。

3、画出图示,帮助理解数量关系。

男生占了3 5女生植树?棵

4、找出数量关系、列式计算。

方法1:总的棵数-男生的棵数=女生的棵数 方法2:总的棵数×女生占了几分之几=女生的棵数

3250(1)3250250552 250150 2505100(棵)100(棵)

答:女生植树100棵。

5、检验结果

男生的棵数+女生的棵数=总的棵数

100+150=250(棵)

(五)巩固练习

1、爷爷今年80岁,爸爸的年龄是爷爷的

318054148412(岁)31,而小明的年龄是爸爸的,小明今年多少岁? 54

答:小明今年12岁。

2、六年级有60名同学,其中男生占了

360605603624(人)3,女生有多少人? 5

答:女生有24人。

3、人体共有206块骨头,其中手骨的块数占全身骨头的

人体的手指骨共有多少块? 2714手指骨的块数又占手骨的10327

小学数学六年级分数乘法解决问题三维目标教案篇十:最新版 六年级数学上册分数乘法 教案

第一单元 分数乘法

单元要点分析

教学内容: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包括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分数乘法解决问题二个小节。

1、分数乘法的计算包括分数乘整数,分数乘分数,分数乘法的简便运算以及分数乘法与加减法的混合运算等等。

2、解决问题包括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一步和两步应用题。

本单元教学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整数乘法,分数的意义。性质以及分数加减法计算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好本单元知识不仅可以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而且也是后面学习分数除法,分数混合运算的重要基础。

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比较熟练地进行计算。

(2)使学生掌握分数乘加、乘减混合运算,理解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对于分数乘法也同样适用,并能应用这些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运算。

(3)使学生学会解答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问题。

2、过程与方法

(1) 经历探索分数乘法计算方法的活动过程,发现并归纳总结分数

乘法的计算方法。

(2) 把探索“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

有机结合起来。

(3) 让学生经历独立思考、合作交流、质疑、反馈等活动过程,理

解掌握所学知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通过学习活动,是学生感受到数学结论的科学性与严谨性,对

数学产生好奇心,提高学习的兴趣。

(2) 让学生在解决相关的问题中进一步体会数学和现实生活的密切

联系。

重难点、关键

1、重点

(1) 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

(2) 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问题。

2、难点:

(1) 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

3、关键

理解“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就是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道理。

课时划分:

本单元计划课时数:12课时

1、 分数乘法……………………………………………..6课时

2、 解决问题……………………………………………..4课时

3、 整理和复习…………………………………………..1课时

1、 分数乘法

第一课时

课题:分数乘整数

教学内容:教材第2页的例1,第3页的例2以及“做一做”,练习一中的第1、2题。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分数乘正整数的计算方法,并能准确地进行计算。

重难点、关键

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准备:电脑课件

教学过程:

一、旧知铺垫

1、计算下列各题

123173335510101014 +1414

过程要求:

(1) 写出计算过程。

(2) 说一说分数加法的计算方法。

2、想一想,能不能把 14 +1414 改写成乘法算式呢?

二、探索新知

1、教学例1 333

(1) 出示例题

根据题意,电脑课件呈现示意图。

(2) 根据题意列出解答算式:

2222+2+2699999

22222+2+22×3623= = = 99999993

(3)探索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93= 9 ,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① 学生在小组交流各自的想法

② 小组讨论后反馈思维的过程和结果

9 + 9 + 9 = 9 = 99 == 3

③总结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A、 学生口述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B、 教师整理并板书:

分数乘整数,整数与分子相乘的乘积作分子,分母不变。 ③ 比较计算过程,看一看哪一种更为简单。

归纳:能约分的要先约分,再计算。

2. 教学例题2.

(1)出示例题。一桶水有12升,三桶水共有多少升?

(2)列出算式。

师:你是根据什么列式的?

2桶是多少升? 4 桶是多少升?

(3) 要求学生列式解答,并说说根据什么列式的

(4) 小结:在这里,一个数乘几分之几表示的是求这个数的 几分之几是多

少。 112222+2+22×36226三、巩固练习

1、 完成课本“做一做”。

(1) 学生独立完成,然后计算过程和结果。

(2)第2题,说一说你是怎样计算的?怎样想的?

2、课本练习一第1、2题

四、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课题:分数乘分数

教学内容:教材第3页例3,第5页例4以及“做一做” 教学目标:

1、理解一个数乘分数就是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2、掌握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重难点、关键:

1、重难点: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

2、 关键:理解一个数乘分数就是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教学准备:实物投影或者电脑课件。

教学过程:

一、旧知铺垫

1、计算下面各题。

353312×4 1632 15×5 812

2、说一说,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步骤。

(1) 整数与分子相乘的乘积作分子,分母不变。

(2) 能约分的要先约分,再计算

3、根据题意列出算式。

(1) 一袋大米,每天用去4 千克,3天用去多少千克?

(2) 某修路队,每天修路2 千米,5天修多少千米?

3(3) 一20,4小时行驶全程的几分之几? 33二、探索新知

1、教学例3。

出示题目:

问题一:种土豆是的面积是多少公顷?

(1) 你想怎样列式?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1125(2)分数乘分数怎样计算?

①25表示什么?

25,就是求25是多少, 111111

②画示意图分析。拿一张纸表示1公顷。

(1) 操作,折出2 公顷。再折出2的5 是多少

111 (2) 根据绘图理解分数的意义。

求2 公顷的5,就是把2 公顷平均分成5份,取其中的一份。也就是

11×1把1公顷平均分成(2×5)份,取一中的一份,即2× ×52×5 .

111

③板书: 25 =2×5 =10(公顷) 教师可不急于作出归纳,再提出问题,继续验证学生自己的发现。

2.问题二:种玉米的面积是多少公顷?

(1)引导学生列出算式

13

25111×11

(2) 你认为计算结果是多少?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131×33252×5 =10(公顷)

(3) 画示意图加以验证。

注意:画示意图时,要紧密结合25的意义加以分析。

(4)讨论:分数乘分数应该怎样计算?

(5)总结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 13

师生共同总结,教师板书:

分数乘分数,用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用父母相乘的积作分母。

3、 教学例4

4、 出示教材例题,学生简要了解乌贼。

(1)李叔叔每分钟有多少千米?

①列出算式

94

1045②学生尝试计算,教师巡视课堂了解学生计算情况。

完成后,选择两位不同计算过程的学生上台板演。

●【往下看,下一篇更精彩】●

最新成考报名

  • 2023年党风廉政建设知识测试题及答案...
  • 2023年党风廉政建设知识测试题及答案十篇
  • 新安全生产法知识竞赛试题库及答案共...
  • 2022党风廉政建设知识测试题及答案集合4篇
  • 2022党风廉政建设知识测试题及答案范...
  • 新安全生产法知识竞赛试题库及答案共...
  • 新安全生产法知识竞赛试题库及答案共...
  • 2022党风廉政建设知识测试题及答案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