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文档 > 试题 >

人教版八上生物复习题

成考报名   发布时间:01-12    阅读:

人教版八上生物复习题篇一:人教版八年级上学期生物期末复习资料

八年级上学期生物期末考试复习提纲(班级 姓名 )

一、无脊椎动物:

1、腔肠动物:主要特征:身体有内胚层和外胚层构成,呈辐射对称,体表有刺细胞,有口无肛门; 代表动物:水母、水螅、海葵、珊瑚等; 水螅的繁殖方式:出芽生殖(无性)和有性生殖

2、扁形动物:主要特征:身体有内胚层、中胚层和外胚层构成,两侧对称,背腹扁平,有口无肛门; 代表动物:涡虫、华枝睾吸虫、血吸虫、绦虫;大多寄生生活; 涡虫的消化器官由口、咽、肠组成;

血吸虫生活史:受精卵在水中孵化,幼虫进入钉螺体内继续发育,最后进入人体发育为成虫;

猪肉绦虫生活史:受精卵在猪体内发育成幼体,感染猪肉,形成“米猪肉”,进而在人体内发育成成虫; 3、线性动物:主要特征:身体细长,不分节,呈圆柱形,体表有角质层,有口有肛门;

代表动物:蛔虫、蛲虫、钩虫、线虫等;大多寄生生活,消化结构简单,生殖能力强; 蛔虫的雌虫较大,雄虫较小,尾部向腹部弯曲;

4、环节动物:主要特征:身体呈圆筒形,由许多彼此相似的体节组成;靠刚毛或疣足辅助运动; 代表动物:蚯蚓、沙蚕、水蛭等;少数寄生;

蚯蚓的环带在靠近身体前端1/3处,有繁殖的作用;体壁可分泌黏液,有助于呼吸;靠刚毛运动; 蚯蚓可入药,可以分解有机垃圾,提高土壤肥力;在生态系统中,属于分解者; 5、软体动物:主要特征:体表有外套膜,大多具有贝壳;水生软体动物用鳃呼吸;运动器官是足; 代表动物:河蚌、蜗牛、乌贼等; 乌贼的壳—海螵蛸;鲍鱼的壳—石决明;

6、节肢动物:主要特征:身体和附肢分解,体表有坚韧的外骨骼;

代表动物:甲壳类(虾、蟹);多足类(蜈蚣);蛛形类(蜘蛛);昆虫类(蝗虫);

昆虫的主要特征: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部有一对触角,一个口器;腹部有三对足,两对翅;腹部有

气门,是呼吸器官;

二、脊椎动物:

8、四大家鱼:青、草、鲢、鳙;

鱼的尾鳍可以控制前进方向,也可以产生前进动力;鱼的侧线可以感知水流,测定方向;

9、鸟类:适于飞行的特点:a、体流线型;前肢特化为翼;

b、骨骼轻、薄、坚固,长骨中空,胸骨突起叫龙骨突;胸肌发达; c、食量大,消化系统发达,直肠短,易排便; d、双重呼吸,提高了气体交换的效率; e、两心房两心室,体温恒定。

10、哺乳动物牙齿出现分化,根据作用不同可以分为门齿、犬齿、臼齿。 11、植食性哺乳动物其盲肠特别发达。 三、动物运动:

12、运动系统主要由骨、关节、肌肉组成;

13、关节相当于杠杆中的支点;由关节头、关节窝、关节软骨、关节囊、关节腔组成;

其中关节头和关节窝统称为关节面;

14、肌肉相当于杠杆中的动力;由肌腱和肌腹组成;

15、骨相当于杠杆;骨与骨的连接方式有三种,不活动的(头骨),半活动的(脊椎),活动的(关节); 16、运动的产生:骨骼肌接受神经刺激而收缩(或舒张),牵动骨绕关节活动; 17、运动的完成需要多个系统配合完成;

18、当双手提重物时,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都处于收缩状态;当双手自然下垂时,两块肌肉都处于舒张状态; 四、动物行为:

20、社会行为:

a、概念:群体内部不同成员之间分工合作,共同维持全体生活的行为。例如:蚂蚁、蜜蜂、猴子、象等; b、特征:一定的组织、明确的分工、明确的等级; c、意义:优胜劣汰、抵御外敌;

21、研究动物行为的方法:观察法、实验法、综合法;

五、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22、维持生态平衡;生态平衡是指生物种类、数量和所占比例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生态平衡是一种动态平衡; 23、促进物质循环;

24、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 六、细菌、真菌和病毒:

25、菌落:由一个细菌或真菌繁殖后形成的肉眼可见的集合体; 26、细菌和真菌菌落的区别:

27、培养细菌和真菌的方法:a、配制培养基;b、高温灭菌;c、接种;d、恒温培养。

28、细菌真菌分布广泛,需要水分、适宜的温度、有机物等生存条件;

29、最早发现细菌的是列文虎克;巴斯德创造了“巴氏消毒法”,被誉为“微生物学之父”; 30、细菌的结构: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DNA集中区、鞭毛、荚膜; 细菌根据形态可以分为:球菌、杆菌、螺旋菌。

31、原核生物:象细菌这样,没有成形的细胞核的一类生物,叫原核生物。

真核生物:细胞结构中有成形的细胞核的生物,叫真核生物,包括真菌、动物、植物。

33、细菌和真菌的作用:①参与物质循环(腐生);②致动植物和人患病(寄生);③与动植物共生(共生)。 34、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

①利用细、真菌制作食品; ②杀死或抑制细、真菌保存食品; ③疾病防治; ④清洁能源和环境保护。 35、病毒的营养方式为寄生,根据寄主的不同,病毒可分为动物病毒、植物病毒、细菌病毒(噬菌体)

病毒的结构:蛋白质外壳+遗传物质(核酸) 36、伊万诺夫斯基发现了烟草花叶病毒。 七、生物分类: 3738、林奈的双命名法:

39、生物的多样性包括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的多样性,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是建立自然保护区。

人教版八上生物复习题篇二: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生物复习题2014

第一节、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

水螅的体壁构成是 ( )

A 内胚层和外胚层 B 内胚层,中胶层和外胚层 C三层细胞 D一层细胞

水螅常常可以捕到与自己身体差不多大小的猎物,这主要依靠( )

A 刺细胞 B触手的缠结 C发达的肌肉 D、口的吞噬

水螅排出食物残渣的方式是 ( )

A 由肛门排出 B 由口排出 C由胞肛排出 D由细胞膜排出

4水螅体内的结构叫做 ( )

A空腔 B消化腔 C体腔 D内脏

腔肠动物大多生活在 ( )

A淡水中 B 海洋中 C森林中 D土壤中

下列不是腔肠动物共同特征的是 ( )

A生活在水中 B有口无肛门 C 身体内有消化腔 D 结构复杂

常见的腔肠动物有 ( )

A海葵、海蜇 B章鱼、鱿鱼 C虾、蟹 D 河蚌、蚯蚓

水螅的刺细胞分布最多的部位是 ( )

A 水螅的神经网上 B 消化腔内 C 触手的周围 D 体壁上

我国的南海群岛有连绵数千米的珊瑚礁,形成珊瑚礁的珊瑚虫属于( )

A软体动物 B 昆虫 C 腔肠动物 D 甲壳动物

涡虫排出食物残渣的部位是 ( )

A 肠 B 口 C肛门 D细胞膜

能引起血吸虫病的动物属于下列哪一类 ( )

A 腔肠动物 B扁形动物 C环节动物 D软体动物

涡虫的体形是 ( )

A 左右对称、背腹扁平 B辐射对称、左右扁平 C 左右对称、上下扁平 D不对称、梭形

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是 。

常见的腔肠动物有 。 扁形动物的主要特征是 。

常见的扁形动物有

第二节 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

雄雌蛔虫在形态上的区别是 ( )

A雌虫较大,尾端向腹面卷曲 B雄虫较小,尾端尖直 C雌虫较大,尾端尖直 雄虫较小,尾端向腹面卷曲 D 颜色不同

蛔虫消化器官不同于绦虫的特点是( )

A有口无肛门 B 有小肠大肠 C有口由肛门 D有肛门无口

3蛔虫进入人体是经过( )

A 呼吸道 B 口腔 C 蚊虫叮咬 D 皮肤

下列动物中不属于线形动物的是( )

A蛔虫 B 疟原虫 C 钩虫 D蛲虫

有可能感染蛔虫病的习惯是( )

1喝白开水 2喝生水 3睡懒觉 4随地大便 5不勤洗手 6不勤漱口

A.1、2、4 B.2、4、5 C. 1、2、3、4D.1、2、3、6

下列全为环节动物的一组是 ( )

1.蚯蚓 2.蜈蚣 3.水蛭 4.沙蚕

A. 1、2、3 B.1、2、4 C.1、3、4 D. 2、3、4

在观察蚯蚓运动的试验中,要经常用浸水的湿棉球轻擦蚯蚓体表,其目的是( )

A.有利于蚯蚓的运动 B.有利于蚯蚓正常呼吸 C.便于蚯蚓留下运动痕迹 D.保持蚯蚓身体的柔软性 再求因身体上涂抹凡士林,然后将其放在光滑的玻璃上,蚯蚓将( )

A.无法运动 B.无法运动及呼吸,最终死亡 C.无法钻洞 D.无法取食,最终死亡

蛔虫在人的胃中不怕胃酸是因为( )

A.体表有角质层 B.能很快逃离 C.体壁有粘液保护 D. 体表能分泌酸性粘液

下列有关饲养和观察蚯蚓的实验中,下列几种说法错误的是( )

A.用手轻轻抚摸蚯蚓身体腹面,会有粗糙不平的感觉。

B.蚯蚓身体有许多体节构成,靠近环带的一端是后端。

C.蚯蚓的呼吸要靠能分泌粘液的湿润体壁来完成

D.试验中要经常用浸水的湿棉球轻擦蚯蚓体表

4、线形动物的主要特征 常见的线形动物有 。

5、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身体呈,有许多彼此相似的组成,靠辅助运动。

6、用手触摸蚯蚓体壁,感觉体表有粘液,体壁能经常保持湿润,这有利于 ( )

7、 A.适应水中生活 B.进行生殖

8、 C.适应穴居 D.进行呼吸作用

9、夏天的雨后,常有蚯蚓爬出地面,这是因为 ( )

10、 A.蚯蚓爬出地面呼吸 B.蚯蚓喜欢在潮湿的地面上呼吸 C. 蚯蚓爬出地面取食 D.蚯蚓爬出地面散热

11、区分蚯蚓身体前后端的简便方法( )

12、 A.观察蚯蚓的运动 B.观察反应,反应快的一端是前端

C.长有口的一端是前端 D.靠近蚯蚓环带的一端是前端

13、下列不属于线形动物主要特征的是 ( )

14、 A.身体细长 B. 身体呈圆柱形 C.体表有角质层 D.有口无肛门

第三节、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

1、章鱼、河蚌、扇贝、枪乌贼的共同特征是( )

A.身体柔软 B.身体分节C. 用肺呼吸 D.有口无肛门

2、珍珠贝和三角帆蚌常被人们用来人工培育珍珠,珍珠的形成与下列哪一结构有关( )

A. 贝壳 B.外套膜 C.珍珠层 D.斧足

3、蝗虫身体表面坚硬的部分是( )

A.外壳 B.角质鳞 C.盔甲 D.外骨骼

4、蝗虫善于飞行,它的运动器官是( )

A.后翅 B.后足 C.前翅 D. 翅和足

5、蝗虫是常见的昆虫,下面是对蝗虫的描述,错误的是( )

A.有两对翅 B. 身体分部 C.有三对足 D.具有内骨骼

6、蝗虫气体进出身体的门户是( )

A.肺 B.气囊 C.气门 D.触角

7、下列动物中,体表有外骨骼的是 ( )

A.蛔虫 B. 蜘蛛 C. 蜗牛 D.蚯蚓

8、在无脊椎动物中,昆虫分布范围最广泛,活动范围最大,其主要原因是 ( )

A.体表有防止体内水分蒸发的外骨骼 B.具有三对足

C.据有三对足,尤其是跳跃足 D.头部长有多种感觉器官

9、节肢动物具有的特点是 ( )

A.身体被毛,用肺呼吸 B.身体有许多体节成,体表有外骨骼,足和触角分节 C. 体表具有鳞片,用肺呼吸 D.体表光滑,用皮肤呼吸

10、下列哪种节肢动物对人类有害( )

A.蝗虫 B.蜜蜂 C. 河蟹 D.基围虾

11、日本血吸虫的中间宿主是 ( )

A. 沼螺 B. 钉螺 C. 隔扁螺 D. 椎实螺

12、成语金蝉脱壳中,壳指的是 ( )

A.外骨骼 B.皮肤 C. 翅 D.细胞膜

13.蝗虫的身体分为 ,三个,一对 食,胸部有三对 ,两对 。体表有 ,用于呼吸,身体表面还包着 。

14、软体动物的基本特征是。

15、昆虫的基本特征包括

16、节肢动物的基本特征是

第四节 鱼

1、根据动物体内有无脊柱,可将动物分为。

2、脊椎动物是指 。包括

3、无脊椎动物的主要特征是 。以前学过的无脊椎动物种类包括,。

4、我国的渔业资源丰富,四大家鱼是指。

5、鱼的身体分 覆盖,

6、鱼在水中通过

7、鱼是用呼吸的,鳃的主要部分是 ,其中密布着

8、下列不属于鱼类的是 ( )

A.鲫鱼 B. 金鱼 C. 鲸鱼 D. 鲨鱼

9、下列器官中,适于在水中呼吸的是( )

A.肺 B.气囊 C.气管 D. 鳃

10、鱼之所以能生活在水中,最重要的两个特点是( )

1.用鳃呼吸 2.身体呈流线型 3.用鳍游泳 4.体表有粘液 5.身体表面有鳞片 6.体内有消化系统

A.1、6 B. 2、4 C. 1、3 D. 2、5

11、鱼游泳时,前进的动力来自于( )

A.尾鳍的摆动 B.胸鳍和腹鳍的摆动 C. 各种鳍的共同作用 D.躯干部和尾部的摆动

12、下河捉鱼的时候,已经到手的鱼往往会挣脱,这是由于其表面有很滑的黏液,鱼体黏液的作用是( )

A. 预防人类捕捉 B. 减少运动的阻力 C.保持体表湿润 D.辅助呼吸

13、观察水中生活的鱼,会看到它的口和鳃盖后缘相互交错的时而张开,时而闭合,这是鱼在( )

A.摄食 B.生殖 C.呼吸 D.排泄

15、小丁同学经过观察发现,活鲫鱼的鳃丝是鲜红色的,其原因是鳃丝里( )

A.毛细血管丰富 B.毛细血管少

C.动脉血管丰富 D.静脉血管丰富

16、冬季,我国北方常用冰孔进行捕鱼的原理是( )

A.冰孔处水温高 B. 鱼具有趋光性

C.冰孔处食物丰富 D.冰孔处氧气多

17、鱼塘的饲养人员经常划着小船,用船浆击打水面。这时水花溅起,这样做的科学道理是( )

A.向水里撒鱼的饵料 B.使空气中的氧溶于水中,防止鱼缺氧

C.将鱼赶入渔网中 D.赶走水面与鱼争食的

昆虫

18、右图是鲫鱼的形态图,

(1)根据图示写出图中数字所指结构的名称。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它起的作用是 。

(2)鲫鱼在水中游泳时靠【 】 和【 】 维持身体的平衡,靠【 】 掌握身体前进的方向,靠 提供前进的动力。

(3)鲫鱼是高度近视眼,它在水中依靠 【 】 感知水流和测定方位。

(4)鲫鱼在游泳时口和鳃盖后缘在不停的张合,这是鱼在 。

由口流入的水,和从鳃盖后缘流出的水气体成分变化情况是 减少, 增多。

(5)鲫鱼的呼吸器官是 ,进行气体交换的部位是 ,其内密布着大量的 ,所以适于在此处进行气体交换。

19.下图是一些鱼类的外形图,请你写出它们的名字。

(1)写出上述鱼的名称。

A. B. C D. E. F. G. H. 。

(2)它们中哪些生活在淡水中: 。

(3)生活在海水中的是: 。

20、鱼之所以能够在水中生活,有两个特点很重要,一是靠 来获取食物和防御敌害,二是能在 。

21、由于长期过度捕捞河水污染等原因,鱼类生存面临严重威胁,我国在1986年实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规定,国家对渔业生产实行以 为主,为了保护产卵期的亲鱼和肥育期的幼鱼,渔业法还规定 。

第五节、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

1、蝌蚪生活在水中,有尾,用 呼吸,发育成青蛙以后,尾和 都消失了,生出四肢和 ,可以在 上生活。

2、青蛙的眼睛后面有 ,可感知声波,头部前端有一对 ,是呼吸时气体的通道,青蛙的 短小,后肢发达。

3、两栖动物的主要特征是: 。

4、蜥蜴的头部后面有 , 短小, 干燥,表面覆盖着角质的 。

5、蜥蜴只靠 呼吸,生殖和发育可以摆脱对 的依赖。

6、爬行动物的主要特征:常见的爬行动物有 。(举出四种)

7、

下列都属于两栖动物的一组是( )

A.乌龟 、青蛙、鳄鱼 B.大鲵、乌龟、青蛙

C.蟾蜍、大鲵、蝾螈 D.蟾蜍、乌龟、大鲵

7、与蝌蚪相比,只有成蛙才具有的结构是( )

A.鳃 B.后肢 C.尾巴 D.肺

8、青蛙的幼体和成体的呼吸器官分别是( )

A.鳃、肺和皮肤 B.肺、皮肤和鳃 C.鳃、皮肤 D.鳃、气管

9、有一类动物的体表覆盖着鳞片,体内受精,受精卵有卵壳保护,我们可以初步判断它属于( )

A. 鱼类 B.爬行动物 C. 鸟类 D.哺乳动物

10、蜥蜴为陆地爬行动物,其受精方式和胚胎发育方式为( )

A.体外受精、卵生 B.体外受精、胎生 C.体内受精、卵生 D.体内受精、胎生

11、爬行动物在进化上比两栖动物高等的主要特点是( )

A.用肺呼吸 B.能在陆地上爬行 C.体表被毛 D.体内受精

12、真正的陆生脊椎动物是( )

A.昆虫纲 B.爬行动物 C.蛛形纲 D.两栖动物

13、蜥蜴的呼吸特点是 ( )

A.完全用肺呼吸 B.用肺呼吸、皮肤辅助呼吸 C.用体表呼吸 D.用鳃呼吸

第六节 鸟

1、鸟类的种类很多,是脊椎动物中数量仅次于的一个类型。

2、鸟类的体表被覆 ,前肢变成,具有迅速飞翔的能力,身体内有 能辅助肺完成呼吸。

3、鸟类在身体结构和生理特点上都与 生活相适应。

4、鸟的体形呈型,有利于在飞行时减少阻力。

5、鸟的骨骼中,骨很突出,上面附着有发达的 。鸟类飞行产生的动力来自于发达的 。

6、鸟的视觉发达,有些能在疾飞中来啄取食物。食量大,消化能力强。食物经消化吸收后形成的食物残渣很快就随着 排出。

7、鸟的主要特征是

8、家鸽的下列特征中,不属于与飞翔生活相适应的形态结构特点的是,( )

A.用肺呼吸 B.身体呈流线型 C.前肢变成翼 D.胸部肌肉特别发达

9、鸟类在飞行时需要大量的氧气,鸟在呼吸时进行气体交换的器官是 ( )

A. 皮肤 B.肺 C.气囊 D. 肺和气囊

10、家鸽排便非常频繁,其原因是 ( )

A.食量大 B.粪便和尿液一起排去 C.直肠很短 D.小肠很短

11、下列哪项不是家鸽适应飞行生活的特点( )

A.身体分为头、颈、躯干、四肢、尾 B. 全身被覆羽毛

C.前肢变成翼,生有大型子羽 D. 身体呈流线型

12、家鸽的消化能力很强的原因是 ( )

A.身体散热很快 B.飞行时消耗的能量很大 C.消化系统发达 D.食物营养少

13、家鸽飞行时呼吸的特点是( )

A.肺和气囊都能进行气体交换 B.吸气时肺内进行气体交换

C.呼气时肺内进行气体交换 D.吸气时、呼气时肺内都能进行气体交换

人教版八上生物复习题篇三:人教版八上生物总复习提纲

《八年级上册生物总复习》 第五单元 第一章 动物的主要类群

第一节 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 一、 腔肠动物

(一)

(二) 1.

生活环境:清洁的淡水中

2. 身体透明,一端附着在水草上,一端有口;身体只能分出上下,分不出前后左右; 辐射对称的意义:

水螅是附着生活的,而猎物和捕食者来自各个方向,辐射对称有利于感知各个方向的刺激,从而捕食或防御。

3. 形态结构:水螅长1厘米,口周有触手,喜附着在水草上 4. 身体结构:由内胚层和外胚层构成。

内胚层围成的空腔叫消化腔,消化腔与口相通,食物残渣仍从口排出。 外胚层有多种细胞,如

刺细胞。

(三) 腔肠动物的主要

(四) 与人类活动的关系:1、食用,如海蜇;2、形成珊瑚礁。

珊瑚虫分泌的石灰质物质,堆积构成珊瑚礁,它是海洋生物栖息的场所之一,我们应自觉保护。

二、扁形动物

1.形态特征:涡虫形似柳叶,背面褐色,身体前端三角形,有两个黑色眼点 2.身体结构:身体由内胚层、中胚层和外胚层构成,消化系统由咽、口、肠道

构成。 3.身体两侧对称的意义:身体可以分出前后左右,背腹,前端特别是头部的感觉器官集中,能先感知外界刺激,使运动更准确有效,有利于运动、捕食和防御。

(二)扁形动物的营养方式:1、寄生,如血吸虫、绦虫、华枝睾吸虫,它们消化器官简单甚至没有,生殖器官发达,考获取寄生体内的养料生活;2、少数自由生活,如涡虫

(三)扁形动物的主要特征 (四)与人类的关系:血吸虫病

第二节 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

一、线形动物

(一)代表动物:寄生生活的

自由生活的如秀丽隐杆线虫。1.形态结构:身体细长如线,呈圆柱状,雌蛔虫比雄蛔虫大; 身体结构:体表有角质层,有口有肛门。

2.(二) (三)与人类的关系 蛔虫病

1、蛔虫寄生在人体的小肠,不仅争夺人的养料,还会引起疾病。

2、预防蛔虫病:1)注意个人饮食卫生,饭前便后要洗手;2)管理好粪便,粪便经过发酵处理杀死虫卵后,再作肥料。

二、环节动物

1.形态结构:蚯蚓呈圆筒形,由许多环状体节构成,根据环带着生在身体前端来判断首尾(环带也叫生殖带)。腹面有许多小突起就是

刚毛,刚毛的作用是协助运动 2.

使身体蠕动

3.呼吸:没有专门的呼吸器官,。体壁密布毛细血管。蚯蚓身体分节、环节动物分节的意义:可使躯体运动灵活自如、转向方便。

(二)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三)与人类的关系:1、做鱼类饵料,如沙蚕;2、医药用,如蛭素可防止血栓;3、疏松土壤、提高肥力。

第三节 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 一、 软体动物

(一) 种类:10万种以上,动物界第二大类群。

1

1. 外形特征:贝壳是由外套膜分泌的物质形成的

2. 生活习性:用足做运动,利用鳃与水流进行气体交换。

(三) (四) 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1、水产养殖;2、食用;扇贝、牡蛎等 3、药用;4、做成工艺品; 5、有害。如“钉螺”是血吸虫的寄主。

二、节肢动物

(一)种类:120万种以上,动物界第一大类群

。 1、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有坚韧的外骨骼,蝗虫胸部有两对翅、三对足 1)头部是感觉和摄食中心。包括一对触角、三个单眼、一对复眼、一个咀嚼式口器。 2)胸部是运动中心。包括两对翅(前、后),三对足(前、中足较短,适于爬行;后足发达,适于跳跃)

3)腹部有听觉、呼吸、生殖器官,能伸缩和弯曲。一生蜕皮五次。 2、用气管呼吸。

3、外骨骼的作用:保护内部器官,防止体内水分蒸发。 4、昆虫的基本特征:有一对触角、两对翅、三对足

(四)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1、食用:虾蟹等 2、传粉:蜜蜂等昆虫 3、药用:蜈蚣、蝉蜕、蝎可入药 4、科研用:果蝇。

第四节 鱼

(一)动物分类

1、根据内部结构,分为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 1)无脊椎动物:腔肠动物、节肢动物

2)脊椎动物: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动物 2、根据生活环境,分为水、陆、空中生活的动物。

(二)鱼的种类:鱼是脊椎动物中种类最多的一个类群。包括淡水鱼和海洋鱼。 淡水鱼:如鲤鱼、鲫鱼;海洋鱼:种类更多,如带鱼、黄鱼。 (三)鱼的外部形态

1、身体呈流线型,可减少游泳时水的阻力

2、体表常有鳞片,外有黏液,可保护身体 3、身体两侧有侧线,可感知水流和测定方位

4

1个尾鳍、1个背鳍、1对胸鳍、1对腹鳍、1个臀鳍。

(四)鱼的内部结构和生理特点

1

2、鳔(在体腔背部)可使鱼体停留在不同的水层。 鱼的游泳:和它的外部形态、内部结构等相关。 (五) 鱼的共同特征

(六)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水域环境遭到破坏的原因:

1、 生活污水任意排放;2、农药化肥滥用;3、工业三废任意排放。 保护措施:

1、 禁止向水域排放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2.完善水体监管,及时发现污染源并治理。

第五节 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 一、 两栖动物

1、青蛙发育过程

由蝌蚪发育而来。蝌蚪像鱼,有尾、用鳃呼吸;发育成青蛙后,尾和鳃消失,生出四肢和肺。2、形态结构(这些特点,使青蛙适合两栖生活) 1)眼睛后面有鼓膜,可感知声波; 2)头前有一对鼻孔,是呼吸通道;

3)前肢短小,可支撑身体; 4)后肢发达,有蹼,可跳跃、划水。 3、呼吸:用肺,及湿润的皮肤。

(四)与人类生活的关系:是农田害虫的天敌。

1、在农田中放养青蛙,可减轻农作物的虫害,减少使用农药的污染

2、由于环境污染、水域减少,两栖动物正在减少,

应保护它们的生活环境,禁止乱捕滥杀。

二、爬行动物

真正适应陆地环境的脊椎动物。

生活环境:陆地,草地

2

(二)蜥蜴的形态结构:

1、头部后面有颈,可使头灵活转动,便于发现食物和敌人; 2、四肢短小,不能跳跃,但能贴在地面迅速爬行;

3、皮肤干燥,表面有鳞片,可保护身体,减少体内水分蒸发。 (三)蜥蜴的呼吸:只靠肺呼吸。

(四)生殖方式:卵产在陆地,卵大并有坚韧的卵壳保护。 (五)爬行动物的主要特征:

(六)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1、食用,如鳖 2、药用,如鳖甲、蛇毒 3、捕食害虫,如变色龙,有利于保护农林。

第六节 鸟

脊椎动物中种类仅次于鱼的一个类群。

(一)适于飞行的特点

1、身体呈流线型,飞行时可减少空气的阻力

2、体表覆羽。前肢变成翼,翼是鸟类的飞行器官。翼上有正羽,羽篇平整,羽轴明显,相互重叠。两翼展开时面积很大,能扇动空气飞行。

3、体重:骨很薄,多中空,重量很轻,充满空气。可减轻身体密度,利于飞行。鸟没有牙齿,没有贮存尿液的膀胱,直肠很短,可以减轻身体的重量。 4、胸肌发达,能牵动两翼完成飞行。

5、食量大,消化能力强,可以保证飞行时能量的供应。鸟类的循环系统发达,供血充足,可以保证肌肉中氧气和能量的供应。

6、有肺且有气囊,双重呼吸可以提供充足的氧气。

双重呼吸:当两翼举起,气囊扩张,空气经肺进入气囊;当两翼下垂,气囊收缩,空气经肺排出体外。每呼吸一次,在肺里进行两次气体交换。 (二)鸟类的主要特征:

(三)恒温动物和变温动物

变温动物:如无脊椎动物、鱼、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 恒温动物:如鸟、哺乳动物

恒温对动物的意义:增强动物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扩大动物分布范围。

(四)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1、害虫和鼠类的天敌,如猫头鹰、啄木鸟等。2、食用,如鸡鸭等家禽。3、观赏,如鸟。

第七节 哺乳动物

(一) 外部形态

1、 身体分为头、颈、躯干、四肢、尾五部分。2.后肢发达,适合跳跃 3.体表被毛,有保温作用。

(二)体温恒定(完善的呼吸系统,心脏四腔;体表被毛)

消化系统:消化管和消化腺构成。有牙齿。 生殖方式:胎生;哺乳

(三)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1、有益:1)家畜是动物蛋白重要来源;2)维护生态系统稳定;3)有经济价值;4)人类助手。2.有害:如老鼠,会对农林造成危害,会传播疾病。

第二章 动物的运动和行为

第一节 动物的运动

一 动物的运动和行为 (一)多样的运动方式

1、爬行2、行走3、奔跑4、跳跃5、游泳6、飞行 (二)不同环境中的动物的运动

二、运动系统的组成 1、骨

3

2、关节

学习

脱臼:关节头从关节窝里脱滑出来。 3、骨骼肌 特征:受到神经传来的刺激会收缩 1、动物运动的产生

骨骼肌有收到刺激而收缩的特征。骨骼收缩时,会牵动骨绕关节活动,于是躯体产生运动。

骨骼肌只能收缩牵拉骨而不能推开骨,所以与骨相连的肌肉至少有两组

,相互配合完成各种活动。特别是伸肘、曲肘动作:屈肘时,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伸肘时则相反。

运动系统的功能:运动、支持、保护。在运动中,神经系统起调节作用,骨起杠杆的作用,关节起支点作用,骨骼肌起动力作用。运动系统在神经系统控制和调节,以及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的配合下共同完成运动(能量来自有机物的分解)。

2、动物运动的意义:运动能力发达,利于捕食和避敌,以适应复杂多变的环境。

第二节 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一、动物行为的特点

1.都是一个运动、变化的动态过程,包含了身体内部一系列生理活动的变化;2.是适应生活环境

的结果,对动物的生存和种族的延续有作用;3.都是动物体内遗传因素、神经系统、激素、运动

器官、感觉器官等相互协调作用的结果。 二、动物的行为的分类 1、按功能不同,分为取食行为、防御行为、攻击行为、繁殖行为、迁徙行为、领域行为等 2、按行为获得途径不同,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2、先天性行为:动物生来就有的、由体内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如蜘蛛结网、蜜蜂采蜜、菜青虫取食十字花科植物等; 学习行为: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动物的学

习行为是比先天性行为更高级的一种行为。动物越高等,学习能力越强,适应环境能力也就越强,

对生存也就越有意义。

第三节 社会行为

一、社会行为的特征 1.群体内部往往形成一定的组织。2.成员之间有明确的分工。 3.有的群体还形成等级。 例子:白蚁分工;狒狒的等级。 二、社会行为的意义: 对动物的生存、繁衍有重要意义。集群生活易于获得食物,抵御天敌的侵袭。 三、群体中的信息交换 动物的动作、声音和气味等(即动物的语言)都可以起到传递信息的作用。一个群体中的动物个

体向其他个体发出某种信息,接受信息的个体产生某种行为反应,这种现象叫做通讯。 生物之间的信息交流是普遍存在的。正是由于物质流、能量流和信息流的存在,使生物之间的联系错综复杂,“牵一发而动全身”,生物与环境才能成为统一的整体。 第三章 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动物在自然界中作用:①维持自然界中生态平衡 ②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③帮助植物传粉、

传播种子。

4

1. 生态平衡: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比例总是相对稳定,这种现象叫做生态平衡。 2.生态系统之所以能动态平衡,关键在于生态系统具有自动调节能力。 3.生态平衡的意义:是人类和其他生物生存发展的基础。 4.各种动物在食物链和食物网中,动物数量的变化会影响到其他生物的生存,进而影响生态平衡。 二、促进物质循环

动物作为消费者,以植物为食,摄取有机物,有的参与构成动物的身体,有的经过分解释放能量,

产生二氧化碳、尿素等。动物能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三、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

动物在取食花粉、花蜜、果实、种子时起到了帮助传粉、传播种子的作用。 如:虫媒花;苍耳(刺,挂在皮毛上);蒲公英(风);椰子(靠水)传播。 四、动物与仿生

仿生:模仿生物的某些结构和功能来发明创造各种仪器设备的方法。

常见的仿生:1.长颈鹿与宇航服;2.萤火虫与冷光;3.蝙蝠的回声定位与雷达;4.无归的龟壳与薄壳建筑 ;5.模仿蛙眼制造电子蛙眼;6.模拟人的大脑,制造计算机;7.制造仿生材料。

第四章 细菌和真菌 一、菌落 : 一个细菌或真菌繁殖后形成的肉眼可见的集合体。

2.菌群的培养

1)制备培养基,琼脂加入牛肉汁;2)高温灭菌,冷却后使用;3)接种;4)恒温培养。 培养基:含营养物质的有机物,常用材料有琼脂等。

极少数细菌和真菌不需要现成的有机物。

这样的细菌分为两类:一类能氧化无机物,叫化能合成细菌; 一类体内含有光合色素,能利用光能制造有机物,叫光合细菌。

不同种类还需要特定的生活条件:好氧型细菌,如醋酸菌;厌氧型细菌,如乳酸菌。

三、细菌的发现:

17世纪荷兰人列文虎克首次发现的。

19世纪法国巴斯德用鹅颈瓶肉汤实验,证明了肉汤的腐败来自细菌,提出了保存酒和牛奶的巴氏

的细菌产生的。

四、细菌的形态和结构

形态特点:个体十分微小,细菌是自然界分布最广、个体数量最多的有机体,是大自然物质循环的参与者。可分为球菌、杆菌、螺旋菌等。

基本结构:都是单细胞个体;细胞具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没有成形的细胞核,没有叶绿体,有遗传物质DNA;有特殊结构鞭毛(用于在水中游动)和荚膜(保护细菌)。

五、细菌的营养方式

1. 异养:主要分腐生和寄生;

2.自养:化能合成细菌,光合细菌

六、细菌的生殖:分裂生殖,叫裂殖。速度快,不到半小时就分裂一次。 细菌对不良环境的适应:形成芽孢。(小而轻,对不良环境有抵抗能力的休眠体,并非生殖细胞)细菌的哪些特点与它分布广泛有关:①细菌个体微小,极易为各种媒介所携带;②分裂生殖,繁殖速度快、数量多;③有些细菌在生长发育后期,个体缩小,细胞壁增厚形成芽孢,芽孢对不良环境有较强的抵抗能力;芽孢小而轻,可以随风四处飘散,落在适当环境中,就能萌发为细菌。

七、真菌 1. 真菌特征:

① 菌体由许多细胞连接形成的菌丝构成(单细胞个体除外,如酵母菌),菌丝有隔膜 ② 真菌的结构:每个细胞都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没有叶绿体; ③ 营养方式为异养型(包括腐生和寄生),即利用现成的有机物生活; ④用孢子繁殖后代。

2. 蘑菇

蘑菇是由菌丝集合而成,是多细胞大型真菌,不含叶绿素,依靠地下菌丝从土壤吸收水和有机物营养方式:异养(腐生) 生殖:孢子生殖 环境:温暖、阴暗潮湿且富含有机物的环境。

3. 酵母菌

⑴形态:单细胞,卵圆形,无色

⑵结构: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细胞壁、液泡、无叶绿体

⑶营养方式:异养(腐生)有氧条件下:葡萄糖——二氧化碳+水+能量(多)

无氧条件下:葡萄糖——二氧化碳+酒精+能量(少) ⑷生殖方式:出芽生殖,特殊情况进行孢子生殖

5

人教版八上生物复习题篇四:最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生物复习资料

第一部分:基本知识

第五单元 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

第一章:动物的主要类群

第一节: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

1.常见的腔肠动物有:海葵、海蜇、水螅、珊瑚虫等

2.水螅的生活环境:水螅通常生活在水流缓慢、水草繁茂的清洁淡水中。

3.水螅的体型:水螅的身体呈辐射对称。

4.水螅的消化腔:体壁由内外胚层和中胶层构成,内胚层围成消化腔,消化食物,有口无肛门。

5.水螅的刺细胞是它攻击和防御的利器。

6.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身体呈辐射对称,体表有刺细胞,有口无肛门,食物从口入,残渣从口出。

7.腔肠动物与人类的关系:海蜇经过加工可以食用,珊瑚虫分泌的石灰质形成的珊瑚可供参观。

8.涡虫的形态:身体背腹扁平,前端具有眼点

9.涡虫的摄食与消化:口中有咽,食物中消化腔内消化,不能消化的食物残渣由口排出。

10.涡虫的体型:涡虫的身体呈两侧对称。

11.扁形动物的主要特征:身体呈两侧对称,背腹扁平,有口无肛门。

第二节: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

1.蛔虫的生活习性:蛔虫寄生在人的小肠里,靠吸食小肠里半消化的食糜生活。

2.蛔虫的形态:蛔虫身体呈圆柱状,大约长20到35厘米,前段有口,后端有肛门,成体略带粉红或黄色,雄虫尾部常卷曲,比雌虫略小。

3.蛔虫的消化:蛔虫的消化管结构简单,只能吸食小肠内半消化的食糜生活。

4.蛔虫的生殖:蛔虫雌雄异体,雌雄虫在小肠里交配后,雌虫每天可以产下二十多万个虫卵。

5.蛔虫的运动:蛔虫没有专门的运动器官,只能靠身体的弯曲和伸展在小肠内慢慢蠕动。

6.蛔虫感染人的途径:人吃了沾有蛔虫卵的生的蔬菜,或用占有虫卵的手去拿食物。

7.蛔虫病的预防:主要个人饮食卫生,管理好粪便。

8.其他常见的线形动物有:蛔虫、钩虫、丝虫、线虫等。

9.线形动物的主要特征:身体细长,呈圆柱状,体表有角质层,有口有肛门。

10.蚯蚓的生活习性:蚯蚓喜欢生活在潮湿、富含腐殖质的土壤中,昼伏夜出,以植物的枯叶、朽根和土壤中的有机物为食。

11.蚯蚓的呼吸:蚯蚓没有专门的呼吸器官,只能靠体壁分泌黏液,使体表保持

湿润,蚯蚓的体表密布着毛细血管,氧气可以融入体表的黏液里,然后进入体壁的血管中,体内的二氧化碳也经体壁的毛细血管由体表排除。

12.蚯蚓的运动:蚯蚓靠肌肉和刚毛协调运动

13.蚯蚓的形态结构:身体呈长圆筒形,体表有角质层,有口有肛门

14.常见的环节动物有:蚯蚓、沙蚕,水蛭等。

15.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身体呈圆筒形,有许多彼此相似的题解组成,靠刚毛和疣足运动。

第三节: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

1.常见的软体动物有:河蚌、扇贝、文蛤等

2.软体动物的主要特征:柔软的身体表面有外套膜,大多有贝壳,运动器官是足。

3.软体动物与人类的关系:有的可以食用、药用、装饰等,但有的对人体也有害。

4.节肢动物的中文繁多,是最大的动物类群,有120万种以上

5.昆虫的主要特征:有一对触角,三对足,两队翅,一般能飞行。

6.蝗虫的形态结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

7.蝗虫的运动:胸部有三对足,善于跳跃,能爬行,有两对翅,能飞行。

8.蝗虫的外骨骼:外骨骼包裹着身体表面,起保护和防止水分散失的作用,有蜕皮现象,蝗虫的一生要蜕皮5次才能长成成虫。

9.常见的节肢动物有:蝗虫、蜜蜂、蜘蛛、虾、蜈蚣等

10.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体表有坚韧的外骨骼,身体和附肢都分节。

11.节肢动物与人类的关系:有些可以食用、药用;帮助植物传粉等,但有的也会引起人们患病、危害农作物等

第四节:鱼

1.动物的种类很多,到目前为止,已知的动物大约有150万种,根据它们的体内有没有脊柱,可以把动物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两类。

2.脊椎动物:体内具有由脊椎骨组成脊柱的动物,就称为脊椎动物。常见的脊椎动物有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这五大类群。

3.无脊椎动物:体内具有由脊椎骨组成脊柱的动物,就称为脊椎动物。常见的无脊椎动物有:原生动物、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线形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节肢动物等。

4.我国的四大家鱼:青鱼、草鱼、鲢鱼、庸鱼

5.常见的海洋鱼有:带鱼、鲨鱼、大黄鱼、小黄鱼等。

6.鱼之所以能在水中生活,有两个特点是至关重要的:一是能靠游泳来获取食物和防御敌害;二是能在水中呼吸。

7.鱼的体型:身体分为头、躯干和尾三部分,呈流线型,体表有鳞片和黏液。

8.鱼的运动:鱼靠尾部和躯干部的摆动和各种鳍的协调作用游泳。

9.鱼的呼吸:鱼用鳃呼吸,水葱口进入,从鳃盖后缘流出,,经过鳃,完成气体交换。

10.鱼的主要特征:生活在水中,体表常有鳞片覆盖,用鳃呼吸,通过尾部和躯干部的摆动以及鳍的协调作用游泳。

11.鱼与人类的关系:养殖业和捕捞业,可以食用,要合理利用和保护。

12.鱼鳍可以分为奇鳍和偶鳍,其中奇鳍有背鳍、尾鳍和臀鳍,偶鳍有胸鳍和腹鳍。

13.海马是鱼不是马,娃娃鱼是两栖动物,章、墨、鱿鱼都为软,美人鱼学名儒艮是哺乳动物。

第五节: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

1.青蛙的形态:身体分为头、躯干和四肢,皮肤裸露。

2.青蛙的眼睛后面有鼓膜,能感知声波。

3.青蛙的头部前端,有鼻孔,是呼吸的通道。

4.青蛙的前肢短小,支撑身体;后肢发达,趾间有蹼,适于跳跃和游泳。

5.常见的两栖动物有:青蛙、蟾蜍、大鲵、蝾螈等。

6.两栖动物的主要特征: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大多生活在陆地上,也可以在水中游泳,用肺呼吸,同时用皮肤辅助呼吸。

7.两栖动物与人类的关系:农田害虫的天敌,应当加以保护。

8.变态发育:在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过程中,幼虫与成虫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差异很大,这样的发育就称为变态发育。

9.蜥蜴的形态:身体分为头、颈、躯干和尾,颈可以使头灵活地转动。

10.蜥蜴的四肢短小,贴地爬行。

11.蜥蜴用肺呼吸。

12.蜥蜴的生殖:体内受精,在陆地上产卵,有坚韧的卵壳保护,摆脱了对水环境的依赖。

13.常见的爬行动物有:蜥蜴、龟、鳖、蛇、鳄等

14.大鲵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扬子鳄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具有动物的“活化石”的美誉。

15.爬行动物的主要特征:体表覆盖这角质的鳞片或甲,用肺呼吸,在陆地上产卵,卵表面有坚硬的外壳。

16.爬行动物与人类的关系:食用、药用、防治林木害虫等。

第六节 鸟

1.鸟的体型:鸟的身体呈流线型,可以减少飞行时的阻力/

2.鸟的前肢变成翼,生有大型的羽毛。、

3.鸟的骨骼轻而薄,长骨中空,具有发达的龙骨突。鸟类的胸肌非常发达,占体重的五分之一。

4.鸟类的消化:鸟的食量大,消化能力强,粪便随时排出体外,可以减轻体重,有利于飞行。

5.鸟能进行双重呼吸,有发达的气囊与肺相通,气囊能储存气体,但不能进行气体交换,气体交换的场所仍然是肺。

6.恒温动物:温度不是随着外界温度的变化而变化的动物就叫恒温动物。

7.变温动物:体温会随着外界温度的变化而变化的动物就叫做变温动物。

8.鸟类的生殖:体内受精,卵生。

9.鸟类的主要特征:体表覆盖着羽毛,前肢变成翼,有喙无齿,有气囊辅助呼吸。

10.是鸟不一定会飞,会飞的不一定是鸟。不会飞的鸟有企鹅和鸵鸟,会飞的不是鸟的是蝙蝠

11.具有飞行能力的动物有无脊椎动物中的昆虫,脊椎动物中的鸟类和哺乳动物中的蝙蝠。

12.鸟类与人类的关系:捕食农林害虫,人类食物中蛋白质的重要来源,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等。

第七节 哺乳动物

1.陆地上最大的哺乳动物是非洲象,世界上最大的哺乳动物是鲸。

2.哺乳动物的体表被毛,具有很好的保温作用。

3.哺乳动物的生殖:胎生、哺乳使后代得到很好的照顾和良好的营养。

4.哺乳动物的牙齿具有分化,食草动物的牙齿分为门齿和臼齿,食肉动物的牙齿分为门齿、臼齿和犬齿。

5.哺乳动物具有发达的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能灵敏地感知外界环境的变化,及时做出相应的反应。

6.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体表被毛,胎生,哺乳,牙齿分为门齿、犬齿和臼齿

第二章:动物的运动和行为

第一节:动物的运动

1.动物的行为:动物所进行的一系列有利于它们存活和繁殖后代的活动都是动物的行为。

2.哺乳动物的运动系统由骨、关节、和肌肉组成,也可以说成是由骨骼和骨骼肌组成的。

3.关节由关节头、关节窝、关节腔、关节囊、关节软骨组成,也可以说成是由关节面、关节囊和关节腔组成

4.运动并不是仅靠一定系统来完成的,还需要其他系统如神经系统的调节。运动所需要的能量,依赖于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等系统的配合

5.屈肘时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伸肘时肱二头肌舒张,肱三头肌收缩;提重物时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同时收缩;举重时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同时收缩;两手自然下垂时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同时舒张。

6.肌肉由肌腱和肌腹组成,肌腱可以绕过关节连接在不同的骨上。

7.当骨骼肌受到神经传来的刺激时,就会牵动骨绕着关节活动,躯体的相应部位就会产生运动。

8.动物的运动有利于觅食、躲避敌害、争夺栖息地和繁殖后代,适应复杂多变的环境。

第二节: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1.根据功能的不同可以把动物的行为分为:取食行为、防御行为、攻击行为、繁殖行为、迁徙行为、领域行为和社会行为等。

2.从行为获得的途径来看,动物的行为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行为,称为先天性行为。另一类是指遗传物质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称为学习行为。

3.先天性行为的意义:先天性行为为了使动物能适应环境,得以生存和繁殖后代

4.学习行为的意义:学习行为能使动物更好地适应复杂环境的变化。

5.研究动物行为的方法有观察法和实验法以及这两种方法的结合。

第三节:社会行为

1.白蚁群体中的分工合作:

蚁后:专职产卵

雄蚁:与蚁后交配,交配后就死亡

工蚁:觅食、筑巢、照料蚁后等

兵蚁:专司蚁穴的保卫

2.狒狒群体中首领雄狒狒享有特权,它要优先享受食物和配偶,其它狒狒对它的攻击不敢反击,要表示顺从的姿态。同时,它也有保卫群体的义务。等级制度最明显。

3.社会行为的特征:群体内有明确的分工,有的群体中还形成等级。

4.群体中信息交流的方式:动物可以通过动作、声音、气味的等进行信息交流。

5.群体中信息交流的意义:有利于群体内的交流、有利于群体觅食、御敌和繁殖后代。

6.群体中信息交流的应用:提取或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可以用来诱杀害虫,从而控制害虫的数量。

7.通讯的含义:一个动物群体中的某个个体向其他个体发出某种信息,接收信息的个体产生相应的反应,这种现象叫做通讯。

第三章: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1.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①维持生态平衡②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③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④当每种动物过多会给农作物造成危害

2.生态平衡的含义:在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这种现象就叫做生态平衡。

3.动物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来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

4.为什么说动物能促进生物圈中的物质循环?动物作为消费者,直接或间接地以植物为食,动物体内的有机物通过分解产生的二氧化碳、尿素、无机盐可以被植物利用制造有机物。

5.动物帮助植物传粉,使这些植物顺利地繁殖后代。动物帮助植物传播种子,有利于扩大植物的分布范围。

6.仿生的含义:科学家模仿动物的某些构建和功能来发明创造各种仪器设备,这就是仿生。

7.常用的仿生技术有:长颈鹿与宇航服,萤火虫与冷光灯,蝙蝠与雷达,乌龟与薄壳建筑,小鸟与飞机,鱼与潜水艇等

8.生物反应器的含义:科学家利用生物做“生产车间”,生产人类锁需要的某些物质,这就是生物反应器。目前最理想的生物反应器是乳房生物反应器。

9.生物防治九是利用生物来防治病虫害。常用的有:以虫治虫,以菌治虫和以鸟治虫。

第四章:细菌和真菌

第一节:细菌和真菌的分布

1.菌落的含义:一个细菌或真菌繁殖后形成的肉眼可见的集合体称为菌落。

2.培养细菌、真菌的一般方法:①配制培养基②高温灭菌③冷却④接种⑤恒温培养

3.细菌菌落的特点:菌落比较小,表面或光滑粘稠,或粗糙干燥

4.真菌菌落的特点:菌落比较大,霉菌形成的菌落常呈绒毛状、絮状或蜘蛛网状,

人教版八上生物复习题篇五: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复习资料(全)

八年级上册生物复习提纲一

第五单元 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

一、水中生活的动物

1、目前已知的动物约150万种,按有无脊柱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两大类。按生活环境分为陆地生活的动物、水中生活的动物和空中飞行的动物。

2、水生动物最常见的是鱼类,此外,还有①腔肠动物,如海葵、珊瑚虫;②软体动物,如乌贼、章鱼;③甲壳动物,如虾、蟹;④哺乳动物,如蓝鲸、海豚等、5爬行动物,如龟、鳖等水生动物。

3、鱼适应水中生活最重要的两个特点:①能靠游泳来获取食物和防御敌害。② 能在水中呼吸。

4、四大家鱼是:青鱼、草鱼、鲢鱼和鳙鱼。

5、鱼是较低等的脊椎动物。

6、鱼体分三大部分:头部、躯干部和尾部。外形呈流线(梭)形,作用是:减少游泳时水的阻力。

8、鱼在游泳时主要靠身体 躯干部 和 尾部 的左右摆动产生前进的动力,其它鱼鳍起辅助作用。鱼在运动时,背鳍、胸鳍和腹鳍都有维持身体平衡的作用,尾鳍有控制前进方向的作用。

9、鱼的感觉器官是侧线(感知水流和测定方向)。

10、鱼鳃为鲜红色,因为其内含丰富的毛细血管;鳃丝既多又细,其作用是大大增加了跟水的接触面积,促进血液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

12、水由鱼口流入鳃,然后由鳃盖后缘(鳃孔)排出。在水流经鳃丝时,水中溶解的氧气进入鳃丝的毛细血管中,而二氧化碳由鳃丝排放到水中;所以经鳃流出的水流与由口流入的水流相比,氧气的含量减少,二氧化碳的含量增高。

13、鱼类主要特征有:体表被鳞片;用鳃呼吸;通过尾部的摆动和鳍的协调作用游泳。

14、海葵、海蜇、珊瑚虫等动物的结构简单,它们有口无肛门,食物从口进入消化腔,消化后的食物残渣仍由口排出体外。这些动物统称为腔肠动物。

15、像河蚌、田螺等身体柔软靠贝壳来保护身体的动物称为软体动物。乌贼(又叫墨鱼)、章鱼、鱿鱼、鲍鱼等贝壳退化为内壳,也都是软体动物。

16、虾类和蟹类等体表长有质地坚硬的甲,叫甲壳动物。(属于节肢动物门)

17、水中的各种生物都是水域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之间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形成紧密而复杂的联系,同时又都受水域环境的影响,其种类的变化和数量的消长都会影响到人类的生活。

18、海马是属鱼类,鲸、海豚、海豹等属哺乳动物,龟、海龟属爬行动物。

二、陆地生活的动物-------蚯蚓

1、陆地环境特点与陆生动物的适应性:

① 气候干燥„„有防止体内水分散失的结构,如爬行动物有角质的鳞或甲,昆虫有外骨骼; ② 缺少水的浮力„„具有支持躯体和运动的器官.,有多种运动方式. 如:爬行、行走、跳跃、奔跑、攀援等,以便觅食和避敌。

③ 气态氧供呼吸„„具能在空气中呼吸的、位于身体内部的呼吸器官,如肺和气管等(蚯蚓例外,它靠湿润的体壁进行呼吸)

④ 昼夜温差大,环境变化快而复杂„„有发达的感觉器官和神经系统,对多变环境及时作出反应。

2、蚯蚓生活在富含腐殖质的湿润土壤深层,通过肌肉和刚毛的配合使身体蠕动;靠能分泌粘液、始终保持湿润的体壁呼吸。可根据环带(也叫生殖带)来区分蚯蚓身体的前后端,即靠近环带的一端为前端;可根据刚毛来区分蚯蚓的背腹面,即有刚毛的一面为腹面。

3、蚯蚓身体分节的意义:可使蚯蚓的躯体运动灵活自如、转向方便。

6、在观察蚯蚓的实验中为什么要经常用浸水的湿棉球轻擦蚯蚓体表:使体表保持湿润。蚯蚓的呼吸过程:蚯蚓的体壁密布毛细血管,空气中的氧气先溶解在体表粘液里,然后进入体壁的毛细血管中。体内的二氧化碳也经体壁的毛细血管由体表排出。

7、蚯蚓的生活环境:具有一定温度和湿度、温差变化不大、富含腐殖质的土壤中穴居生活。 蚯蚓的生活习性和食性:一般昼伏夜出,以植物的枯叶、朽根和其他有机物为食。

8、大雨过后蚯蚓会纷纷爬到地面上来的原因:大雨过后,过多的雨水会将土壤中的空气排挤出去,于是穴居的蚯蚓被迫爬到地面上来呼吸。

9、身体由许多相似的环状体节构成的动物叫环节动物,如蚯蚓、沙蚕、水蛭。

三、陆地生活的动物-------兔

1、哺乳动物:具胎生、哺乳,体表被毛,体温恒定等特征;此外,哺乳动物体腔内有膈,膈是哺乳动物特有的结构。

2、恒温动物:可通过自身的调节而维持体温的恒定,使体温不随外界的变化而变化的动物,包括鸟类和哺乳动物.反之,体温随环境温度变化而改变的动物是变温动物,如爬行动物、两栖动物、鱼、昆虫等。恒温意义:减少对外界环境依赖性,扩大动物自身的生活和分布范围

3、兔的形态结构特点:身体分为头、颈、躯干、四肢和尾五部分;体表被毛,有保温的作用;用肺呼吸;心脏四腔;血液循环分为体循环和肺循环两条途径;体温恒定;牙齿分为门齿和臼齿;盲肠发达,有助于对植物纤维的消化;大脑和四肢都很发达,能对外界刺激迅速作出反应。

4、跳跃是兔的主要运动形式,后腿比前腿长且肌肉发达。

5、兔的食性:植(草)食性。兔的牙齿分化为门齿和臼齿。门

齿似凿子适于切断食物,臼齿咀嚼面宽阔适于磨碎食物。兔的盲肠发达,这与兔吃植物的生活习性相适应。狼、虎等哺乳动物还

有锋利的犬齿,用于撕裂食物(也用于攻击捕食)。

6、足够的食物、水分、隐蔽地是陆生动物生存的基本环境条件。

7、兔与人的内部结构相似,说明人与兔的分类地位很接近,同属于哺乳动物,但人的盲肠已退化,因为人是杂食性的。

四、空中飞行的动物---家鸽

1、空中飞行的动物有昆虫、蝙蝠、鸟类等。

2、世界上的鸟有9000多种。除了鸵鸟和企鹅等少数鸟不能飞行外,绝大多数都善于飞行。飞行使鸟类扩大了活动范围,有利于觅食和繁育后代。

3、鸟适于飞行的特点:

① 体型呈流线型,可以减少飞翔时空气的阻力;

② 体表被覆羽毛(正羽(主要用于飞行)和绒羽(主要用于保温)),前肢变成翼,翼是飞行器官,具有轻、薄、表面积大等特点,适于扇动空气而飞行;

③ 骨薄而轻,长骨中空,有利于减轻体重;

④ 胸肌发达,有利于牵动两翼的运动;

⑤ 食量大消化快,不断满足飞行时对能量的需求。

⑥ 心脏四腔,心搏次数快,循环系统结构完善,运输营养物质和氧气的能力强。

⑦ 有发达的气囊,既可调节身体的比重,又能辅助呼吸。

⑧ 有喙无齿,无膀胱,直肠短,粪便尿液及时排出,右侧卵巢、输卵管退化等,这些都是有利于减轻体重,适于飞行。

总之,鸟类是体表被覆羽毛、前肢变成翼、身体内有气囊、双重呼吸、体温高而恒定、卵生等共同特征的一类动物。

4、气囊的作用:辅助呼吸;散热;减少内脏摩擦。

5、家鸽口内没有牙齿,食物不经咀嚼,直接经咽、食管进入嗉囊(俗称食袋,有暂时贮存食物的作用),进入胃(内有沙粒、小石子用于磨碎食物)。

五、空中飞行的动物---昆虫

1、昆虫是动物界中种类最多的一类动物,有100多万种,也是唯一会飞的无脊椎动物,因而是分布最广泛的动物。

2、昆虫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一般有3对足,2对翅和一对触角。蜘蛛、蜈蚣、虾、蟹等都不是昆虫,但它们同属节肢动物。节肢动物的特点是:身体由很多体节构成,体表有外骨骼,足和触角分节。

3、昆虫的外骨骼是覆盖在昆虫身体表面的坚韧的外壳,有保护和支持内部柔软器官、防止体内水分蒸发的作用。

4、两栖动物是指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经变态发育成为成体,营水陆两栖生活,用肺呼吸,同时用皮肤辅助呼吸。代表动物:青蛙、蟾蜍、蝾螈、大鲵(又叫娃娃鱼,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六、动物的运动

1、哺乳动物的运动系统由骨骼和肌肉 组成。骨骼是由多块骨和关节连结而成。

3、骨骼肌具有受刺激而收缩的特性。并且只能收缩牵拉骨而不能推开骨,所以与骨相连的肌肉至少有两组,即一组肌肉连接在不同的骨上。

4、伸肘、曲肘动作:屈肘时,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伸肘时则相反。双比自然下垂,肱二头肌、肱三头肌都舒张;双手竖直向上提起重物或双手抓住单杠身体自然下垂,肱二头肌、肱三头肌都收缩。

5、运动系统的功能:运动、支持、保护。在运动中,神经系统起调节作用,骨起杠杆的作用,关节起支点作用,骨骼肌起动力作用。可见,人体完成一个运动都要有神经系统的调节,有骨、骨骼肌、关节的共同参与,多组肌群的协调作用,才能完成。

6、骨、关节和肌肉的关系:骨骼肌收缩,牵动它所附着的骨,绕着关节活动,于是躯体就产生了运动。

7、运动系统在神经系统控制和调节,以及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的配合下共同完成运动(能量来自有机物的分解)。运动能力发达,利于捕食和避敌,以适应复杂多变的环境。

8、关节是由关节面、关节囊和关节腔三部分组成。关节面包括关节头、关节窝和关节软骨。使关节牢固的结构是:关节囊及囊里面、外面的韧带。

使关节运动灵活的结构是:关节面上覆盖的关节软骨和关节囊的内表面所

分泌的滑液,可减少运动时两骨间的摩擦和缓冲运动时的震动。

9、脱臼:关节头从关节窝滑脱出来的现象。

七、动物的行为

1、按行为表现不同可将动物行为分为攻击行为、取食行为、防御行为、繁殖行为、迁徙行为等;而按获得途径不同可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2、先天性行为指动物生来就有的、由体内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它往往是一些简单的、出生时就必不可少的行为,是动物赖以生存的基本条件,如蜘蛛结网、蜜蜂采蜜、菜青虫取食十字花科植物等;学习行为则是指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它是动物不断适应多变环境,得以更好地生存和繁衍的重要保证。动物的生存环境越复杂多变,需要学习的行为也就越多。动物越高等,学习能力越强,适应环境能力也就越强,对生存也越有意义。

3、社会行为:营群体生活的动物,群体内部不同成员之间分工合作,共同维持群体的生活,从而具有的行为。(注意:并非所有营群体生活的动物都具社会行为,如蝗虫群体没有。)社会行为大多具以下特征:①群体内部往往形成一定的组织;②成员之间有明确的分工 ③有的还形成等级。

4、通讯:一个群体中的动物个体向其他个体发出某种信息,接受信息的个体产生某种行为反应的现象。分工合作需随时交流信息,交流方式有动作、声音、和气味等,即动物的语言。

5、用提取的或人工合成的性外激素作引诱剂,可诱杀农业害虫;在田间放一定量的性引诱剂,干扰雌雄虫之间的通讯,雄虫无法判断雌虫的位置,从而不能交配,这样能达到控制害虫数量的目的,常用方法有:1)制造昆虫性外激素诱杀昆虫;2)制造干扰使昆虫不能识别同种昆虫的性外激素。

6、探究实验的基本环节是: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并实施计划、得出结论等。

请关注教材第4页、23页、34页、35页、39页、41页的实验,并认真完成各探究实验的讨论题。

八、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1. 动物在自然界中作用:①维持自然界中生态平衡 ②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③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

2、生态平衡: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这种现象叫做生态平衡。

2. 食物链和食物网中的各种生物之间存在着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关系。正是由于物质流、能量流和信息流的存在,使各种生物与环境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

3. 动物在人们生活中的作用:可供人类食用、药用、观赏用等。

4. 生物反应器:利用生物(如动物)做“生产车间”,生产人类所需的某些物质,这个生物或生物的某个器官即生物反应器。目前最理想的生物反应器是“乳房生物反应器”。它意义在于:有“生产成本低、效率高,设备简单、产品作用效果显著,减少工业污染等优点。

5. 仿生:模仿生物的某些结构和功能来发明创造各种仪器设备的方法。常见仿生实例:冷光灯——萤火虫,雷达——蝙蝠,薄壳建筑——龟,智能机器人——人、电子眼——蛙等。

九、细菌和真菌

1、菌落:一个细菌或真菌繁殖后形成的肉眼可见的集合体,叫菌落。

细菌菌落特点:较小,表面光滑粘稠或粗糙干燥,常呈白色;

真菌菌落特点:较大,霉菌常呈绒毛状、絮状或蜘蛛网状,有红、绿、黄、褐、黑等颜色

2、 培养细菌真菌的方法与步骤:①配制培养基②高温灭菌 ③接种 ④恒温培养

4、细菌和真菌的生存也需一定的条件:水分、适宜的温度、有机物(营养物质)、一定的生存空间等。另外,有些需氧,而有些则厌氧(即有氧时生命活动受抑制)。

5、 古细菌的存在说明:①古细菌适应环境的能力非常强② 细菌的分布很广泛。

6、炎热的夏季,食物容易腐败,得胃肠炎的人很多,原因是:炎热的夏季,空气湿度大,温度高,适于细菌、真菌的生长和繁殖;食物保存不当或时间过长,就会因被细菌、真菌污染而变质,人们吃了腐败变质的食品就容易引起胃肠炎。

7、洗净晾干的衣服不会长霉,而脏衣服脏鞋就容易长霉,原因是:洗净晾干的衣服清洁干燥、缺乏营养物质,不适合真菌繁殖;反之,脏衣服给真菌提供了适宜的生长环境,因此脏衣服容易发霉。

8、制作泡菜时加盖后用水封口,其目的是不让空气进入坛内,使坛内保持缺氧环境,因为乳酸菌只有在缺氧或无氧环境下才能把蔬菜中的有机物分解为乳酸。

9、17世纪后叶,荷兰人列文·虎克发明显微镜并发现细菌;而19世纪,“微生物学之父”巴斯德利用鹅颈瓶实验证明细菌不是自然发生的,而是由原已存在的细菌产生的。

10、细菌特征:①有杆状、球状、螺旋状等形态;2大多数细菌的营养方式为异养(即只能利用现成的有机物来生活(包括腐生和寄生)),在生态系统中属于分解者;⑤生殖方式为分裂生殖。⑥有些细菌能形成对不良环境具有较强抵抗力的休眠体,叫芽孢(并非生殖细胞)。

12、细菌的结构特点: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

无成形的细胞核(DNA集中的区域),没有叶绿体;

附属结构:有些细菌细胞壁外有荚膜(保护作用),

有些细菌生有鞭毛(用于在水中游动);

15、细菌的哪些特点与它分布广泛有关:①细菌个体微小,极易为各种媒介所携带;②分裂生殖,繁殖速度快、数量多;③有些细菌在生长发育后期,个体缩小,细胞壁增厚形成芽孢,芽孢对不良环境有较强的抵抗能力;芽孢小而轻,可以随风四处飘散,落在适当环境中,就能萌发为细菌。

16、 动物、植物、细菌细胞的对比

17、真菌特征:①菌体由许多细胞连接形成的菌丝构成(单细胞个体除外,如酵母菌);②每个细胞都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没有叶绿体;③营养方式为异养型(包括腐生和寄生),即利用现成的有机物生活;④用孢子繁殖后代。

18、蘑菇、霉菌都属多细胞的真菌,如青霉:青绿色,着生孢子的菌丝成扫帚状;

曲霉:黑褐色(有时也有黄、绿等色),孢子着生在放射状菌丝顶端;这些真菌喜欢生活在温度适宜、水分充足且富含有机物的地方。

21、酵母菌 ⑴形态:单细胞,卵圆形,无色

⑵结构: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细胞壁、液泡、无叶绿体

⑶营养方式:异养(腐生)有氧条件下:葡萄糖——二氧化碳+水+能量(多)

无氧条件下:葡萄糖——二氧化碳+酒精+能量(少)

⑷生殖方式:出芽生殖,特殊情况进行孢子生殖

22、细菌真菌在自然界中作用: ①作为分解者参与物质循环。即把动植物遗体分解成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被植物重新吸收利用,制造有机物。故对于自然界中二氧化碳等物质的循环起重要作用。 ②引起动植物和人患病。这类微生物多营寄生生活,从活的动植物体上吸收营养物质。如链球菌引起扁桃体炎,真菌引起癣、小麦叶锈病等 。(注意:脚气是由于缺乏维生素B1所致) ③与动植物共生。共生是指一种生物与另一种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相互依赖、不能分开的现象,如真菌与藻类共生形成地衣;根瘤菌与豆科植物共生;(根瘤菌将空气中的氮转化为植物能够吸收的含氮物质,从而使土壤中氮元素含量增高,增加土壤肥力,提高农作物产量)细菌与动物共生(有些细菌在骆驼、牛、羊的胃肠内帮助它们分解草料中的纤维素);有些细菌与人共生(人的肠道中有一些细菌能制造维生素B12和维生素K,对人体有益。)

23、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

①食品制作。如:制作馒头时用酵母菌,制酸奶用乳酸菌,制泡菜用醋酸菌,酿酒用酒曲,制醋用醋酸菌,制酱用霉菌等。

②食品保存。食品腐败原因-------细菌和真菌分解食品中的有机物并在其中生长繁殖所致; 食品保存原理-------将细菌和真菌杀死或抑制其生长繁殖;

常用保存方法:“巴斯德“消毒法:依据高温灭菌原理。罐藏法:依据高温消毒和防止于细菌和真菌接触的原理。冷冻法、 冷藏法:依据低温可以抑菌的原理。真空包装法:依据破坏需氧菌类生存环境的原理。晒制与烟熏法、 腌制法、 脱水法、 渗透保存法:依据除去水分防止细菌和真菌生长的原理。使用防腐剂法、射线法。 ③疾病防治。主要指抗生素治病(如青霉素)以及转基因技术生产药品(如胰岛素)等。抗生素是指由一些真菌所产生的可杀死某些致病菌的物质。 ④环境保护。无氧时一些杆菌、甲烷菌可将引发污染的有机物发酵分解,产生甲烷等,而有氧时另外一些细菌(如黄杆菌)可将这些废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这样都使污水得到净化。

24、制作馒头或面包时,要用到酵母菌,它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会在面团中形成许多小孔,使馒头或面包膨大和松软,而面团中所含的酒精,则在蒸烤过程中挥发掉了。

第六单元 生物的多样性极其保护

1、生物分类概念:根据生物的相似程度(包括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把生物划分为种和属等不同的等级,并对每一类群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等特征进行科学的描述,以弄清不同类群之间的亲缘关系和进化关系。

依据:生物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等方面的特征。目的:弄清不同类群之间的亲缘关系和进化关系。 意义:更好地研究利用和保护生物,了解各种生物在生物界中所占的地位及其进化的途径和过程。

2、植物所属类群从简单到复杂的顺序是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裸子植物、被子植物。 对植物进行分类主要观察其形态结构,如被子植物的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

3、脊椎动物由简单到复杂顺序为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

无脊椎动物学主要类群有原生动物、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线形动物、软体动物、环节动物、节肢动物 。

人教版八上生物复习题篇六: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生物复习资料

2010初中生物中考复习纲要(八年级上册)

人教版八上生物复习题篇七:八上生物知识总结_八上人教版复习提纲

第五单元 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 第一章 各种环境中的动物

一、水中生活的动物 重点:1.鱼鳍在游泳中的作用及鱼的呼吸方式。 2.水生动物适于水中生活的特点。

鱼适应水生的特点:①靠游泳捕食和御敌②能在水中呼吸。蓝色革命:用高科技开发海洋,如建造人工鱼礁。

二、陆地生活的动物 重点:1.陆生动物适应陆地生活的特点。 2.蚯蚓的呼吸和运动。 3.家兔的特点。

1

三、空中飞行的动物 重点:1.鸟类适于飞翔的特征。2.鸟类、节肢动物和两栖动物的主要特

第二章 动物的运动和行为

一、动物的运动 重点:1.运动系统的组成。2.关节结构及各部分作用。 3. 骨、关节和肌肉的协调配合。

2

二、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重点:1.区别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举例说明行为的意义。 2.动物行为的成因。

三、社会行为 重点:1.举例说出动物的社会行为。2.动物社会行为的特点。3.有社会行为的动物之间的交流方式。

3

一、细菌和真菌的分布

三、真菌

1.真菌类型:木耳、蘑菇、灵芝、牛肝菌、青霉、曲霉、酵母菌(单细胞)等。 2.青霉和曲霉的比较

4

动物分类一览表

5

人教版八上生物复习题篇八:生物学科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综合复习题

生物学科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综合复习题

大连17中 金玉丽

一、选择题:(本题共15题。每题2分,共30分)

说明: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请将所选答案的代号填入括号内。

1.鱼在水中活动时,鳃盖不停地张开闭合,这是鱼在 ( )

A. 吞咽食物 B. 吞咽水

C. 呼吸 D. 散热

2.有的同学在观察蚯蚓时,把蚯蚓放在干燥的环境中,不久发现蚯蚓死亡,原因是( )

A.蚯蚓长期穴居怕光 B.蚯蚓的环带被损伤

C.干燥使刚毛收缩而死亡 D.无法呼吸导致死亡

3.蝗虫可以生活在干燥的陆地上,在它的形态结构中,防止水分散失的是 ( )

A.体表的革质翅 B.体表的大量鳞片

C.覆盖全身的表皮 D.坚硬的外骨骼

4.无花,种子裸露的植物是 ( )

A.单子叶植物 B.裸子植物

C.藻类植物 D.苔藓植物

5.取两只活的蝗虫:甲的头部浸入水中,乙的胸、腹部全部浸没在水中,只露出头部。其结果是 ( )

A. 甲先死 B. 乙先死

C. 同时死 D. 都不会死

6.2007年5月,在南京的一条街道上,人们发现两群蚂蚁发生了激烈的厮杀,战斗持续两天都没有结束,人行道砖的缝隙中填满蚂蚁的尸体,近20米长。你认为蚂蚁发生这场战争的原因可能是 ( )

A.争夺食物 B.争夺配偶

C.争夺领地 D.以上都不是

7.不能起到同种个体之间交流信息作用的动物行为是 ( )

A.乌贼受到威胁时释放墨汁 B.鸟类的各种鸣叫声

C.蜂王释放的特殊分泌物 D.蜜蜂的舞蹈作用

8. 下列现象和典故属于先天性行为的是 ( )

A. 望梅止渴 B. 老马识途

C. 杯弓蛇影 D. 受烟熏而流泪

9. 生物反应器是指 ( )

A. 动物 B. 植物

C. 转基因生物 D. 克隆生物

10.把水中生活的鲸分类到哺乳动物的主要依据是 ( )

A.鲸用肺呼吸 B.鲸的心脏有四腔

C.鲸的体温恒定 D.鲸是胎生哺乳的

11.把一些死去动物的尸体埋在土壤中,过一段时间后,只剩下骨骼,原因是 ( )

A. 尸体被植物吸收 B.尸体被土壤中的微生物分解

C.尸体被其他动物吃掉 D.尸体自然风化

12.具有“微生物学之父”之称的科学家是 ( )

A.列文虎克 B.达尔文

C.巴斯德 D.林奈

13.拍打发霉物体时,常有粉尘飞扬,这粉尘的主要成分是 ( )

A.物体上的灰尘 B.霉菌的孢子

C.霉菌的种子 D.细菌的芽孢

14.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利用( )培育出高产的杂交水稻新品种 ( )

A.基因的多样性 B.染色体的多样性

C.DNA的多样性 D.细胞的多样性

15.数百年前我国黄土高原有茂密的森林,后来却成了荒山秃岭,植被减少的原因是( )

A.地壳运动频繁 B.北方寒流长期侵袭

C.长年干旱,赤地千里 D.过度开发破坏生态平衡

二、填空题(本题共4小题,每空1分,共10分)

16.生物的运动方式多种多样,水中的鱼类主要运动方式是 ,蛇的运动方式 是 …不管是哪种运动,都是依靠 系统在神经系统等控制调节下完成的。

17.鸟适于飞行生活的形态结构和生理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身体呈 型,可以减少空气阻力;前肢变成了 ,生有羽毛;胸骨突出,其两侧有发达的 ,可牵动两翼完成飞行;体内有发达的 ,飞行时能为身体提供充足的氧气…可以说,鸟的全身都是为飞行而设计的。

18.地衣是藻类植物与真菌组成的,它们互相利用,谁也离不开谁,这属于__________现象。

19.请列举我国特有的两种有“活化石”之称的珍稀生物: , 。

三、匹配题:(本题共2小题。共10分)

20.(5分)请将下列两组相关联的内容用直线连接:

没有成形的细胞核

细菌 有真正的细胞核

分裂生殖或形成芽孢

真菌 主要进行孢子生殖

需要现成的有机物生活

21.(5分)请将下列生物特征与相应的生物类群用直线连接:

身体由彼此相似的环状体节构成 节肢动物

无脊椎,具有外骨骼,头和触角分节 环节动物

用鳍游泳,腮呼吸 两栖动物

幼体生活在水中,成体生活在陆地上 鸟类

卵生,能飞行,前肢进化成翼 鱼类

四、识图作答题(本题共3小题,共22分)

22.(4分)下图是兔和狼的牙齿比较:

(1)图1中( )能代表兔的牙齿,( )能代表狼的牙齿。

(2)家兔的消化系统中,与食性相适应的特征是

A. 犬齿和盲肠发达 B. 犬齿不发达和盲肠发达 ( )

C. 臼齿和盲肠发达 D. 臼齿发达和盲肠不发达

(3)家兔和狼都是哺乳类动物,体温恒定,体温恒定是由于 ( )

A.体表有皮毛 B.食量大

C.血液输送氧的能力强 D.运动能力强

23.(10分)资料分析

根据下面的草原生态系统图,回答问题:

图2 图3

(1)在自然状态下,此生态系统中的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都是维持

在 的状态。

(2)图2中食物网所处的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是 ,做为生态系统还必须具有的成分是阳光,空气和水等非生物部分以及能分解有机物

的 和 。

(3)若在这个生态系统中大量捕杀狐狸, 将大量繁殖。由此,动物的存在对生物圈中生态系统的相对稳定起的作用

(4)图3表示在草原生态系统中,人们为了增加肉奶的产量而加大牲畜投放量的过程: 两条曲线发生如此变化的原因

是 。

(5)以上事实说明人类的生产必

须 ,否则将受到大自然的严厉惩罚。

(6)有些动物对人类有害,人类能否将它们赶尽杀绝?为什么?

24.(8分)看下图,回答问题:

(1)在图4括号( )中填写生物分类的七个等级,生物分类的基本单位是 。

(2)生物分类是研究生物的一种基本方法,分类的依据是生物在

等方面的特征。ABCDEFGH的共同特征是都具有 ,属于 动物。ABCDE分类上属于 类。

(3)图4中和A亲缘关系最近共同特征最多的生物是 。

五、分析说明题(本题共4小题,共20分)

25.(6分) 阅读以下实验探究过程:

① 用线掉着一只小蝗虫逗引一只饥饿的蟾蜍,蟾蜍会立即张口把小蝗虫吃掉。

② 换成用线掉着一只形状和颜色都很像大野蜂,但却没有毒刺的盗虻来逗引这只蟾蜍,蟾蜍会像对待小蝗虫那样吞吃掉盗虻。

③ 接着用线吊着大野蜂来逗引这只蟾蜍,蟾蜍仍是张口去吞,不过大野蜂蛰了一下蟾蜍的舌头,蟾蜍立刻把大野蜂吐了出来。

④ 再次用大野蜂逗引这只蟾蜍,蟾蜍伏着头不予理睬了。

⑤ 改用盗虻再来逗引这只蟾蜍,蟾蜍也是不去吞吃了。

⑥ 最后,还是用线吊着小蝗虫来逗引这只蟾蜍,蟾蜍又把小蝗虫吞吃了,显示出蟾蜍并没有吃饱。

回答问题:

人教版八上生物复习题篇九: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生物期末复习题1

八年级上册生物期末模拟考试题1 一、选择题(以下各题均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的答案,每小题2分,共40分)

1、下列水生动物中哪一种是无脊椎动物A.海豚 B.海豹 C.乌贼 D.鲨鱼 2、下列动物中,真正属于鱼的动物是 A.章鱼 B.鲸鱼 C.甲鱼 D.鲫鱼 3.在观察蚯蚓的过程中,必须保持蚯蚓的体表湿润,其原因是

A.蚯蚓必须生活在水中 B.使蚯蚓的呼吸能正常进行 C.以此增加蚯蚓的灵敏度 D使蚯蚓完成受精作用 4、国宝大熊猫“团团”、“圆圆”作为大陆人民的友好使者被赠送到我国宝岛台湾。下列不属于大熊猫主要特征的是

A.用肺呼吸 B.胎生哺乳 C.牙齿分化 D.变温动物

5、下列模式图中,能正确表示骨骼肌与骨、关节之间关系的是

6、能正确表示生物与其气体交换部位连线的是

①蚯蚓——体壁 ②鳄鱼——肺 ③鱼——鳃 ④家鸽——肺和气囊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7、以下关于细菌和真菌的说法.错误..

的是 A.细菌比真菌个体更细小 B.真菌没有真正的细胞核

C.剩饭变馊主要由细菌造成,而发霉则是由真菌造成D.真菌的菌落多有外观可见的颜色 8、梅雨季节,衣物和皮鞋上常常“长毛”,这些“毛”是

A.螺旋菌 B.杆菌 C.酵母菌 D.霉菌 9、人之所以成为地球上“万物之灵”,从行为理论上分析,是人类哪方面行为能力最强所致? A.捕食行为 B.学习行为 C.防御行为 D.社群行为

10、人们将人类的胰岛素基因转移到大肠杆菌体内,是大肠杆菌制造出能治疗“糖尿病”的胰岛素,这种技术叫 A.仿生学 B.发酵 C.克隆 D.转基因技术

11 、在新农村建设中,为了改善农村卫生条件,改变能源结构,减少环境污染,大力推广兴建沼气池。在沼气发酵中,起主要作用的微生物是

A.酵母菌 B.乳酸菌 C.甲烷菌 D.根瘤菌 12、下列各项属于动物学习行为的是( )

A.黑猩猩通过堆叠箱子摘下悬挂在高处的香蕉 B.狼将捡到的婴儿哺育成“狼孩” C.蜘蛛结网捕捉昆虫 D.鸟类的筑巢、孵卵和育雏 13、将细菌放培养基上培养,它会繁殖并形成细菌菌群(如右图)。某生物兴趣小组想检测两种抗生素的杀菌作用,下列哪种实验方案最合适( )

14、下列不属于动物对自然界的作用是

A.动物能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B.动物在生态平衡中有重要作用

C.动物传播疾病给人类的生存带来威胁 D.动物能帮助植物繁殖后代

15、常用的食品保存方法有①高温 ②低温 ③保持干燥 ④保持湿润 ⑤暴露空气中 ⑥隔绝空气 A.①③ B.①④⑤ C.②④⑥ D.②③⑥ 16、观察下列图形,阴影部分表示四种植物的共同特征,这一特征是 A.有种子 B.种子有果皮包被 C.种子无果皮包被 D.叶形为针形

17、孙同学根据某一分类标准已对7种动物中的6种进行了简单的分类 (见下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其分类标准是胎生还是卵生

B.其分类标准是体温是否恒定

C.应该将鲫鱼划分到类别1中

D.应该将鲫鱼划分到类别2中

18、画维恩图是进行对比的有效方法。观察下图,

其中阴影部分是两种生物的共同特征,下列哪一特征不能写在阴影区?

A.具有细胞结构 B.要进行呼吸作用 C.细胞内具有基因 D.属于消费者

19、现有甲、乙、丙、丁、戊五种植物。甲与乙属于同一科,甲与丙属于同一纲,甲与丁属于同一目,甲与戊属于同一属。甲与上述哪一物种的共同特征最多? A.乙 B.丙 C.丁 D.戊 20、下列有关生物多样性的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我国是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 B.每种生物都是一个丰富的基因库 C.生态的多样性指的是生物种类的多样性 D.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措施是建立自然保护区 二、判断连线题(每空1分,共10分)

21、(5分)判断下列叙述是否正确。对的打√,错的打×。

(1) 哺乳动物所有的运动都只由运动系统来完成。 ( ) (2) 水中生活的动物都用鳃呼吸。 ( ) (3) 菜青虫取食白菜叶的行为是由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 ) (4) 鸟和昆虫都有翅,所以会飞。 ( ) (5) 细菌没有真正的细胞核,但有DNA。 ( ) 22、连线题(找出下列食品所对应的保存方法)。 ⅰ盒装鲜牛奶 a.脱水法

ⅱ袋装火腿肠 b.晒制与烟熏法 ⅲ速冻饺子 c.真空包装

ⅳ乡里腊肉 d.巴斯德消毒法 ⅴ蘑菇 e.冷冻法 三、简答题(共50分)

23、(4分)请说出下列动物类群的代表动物(至少两种):

腔肠动物 扁形动物 线形动物 软体动物 环节动物 节肢动物 两栖动物 爬行动物

24、(5分)小明同学的弟弟饭前总不爱洗手,为让他养成饭前洗手的卫生习惯,小明利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和弟弟做了如下的探究实验:找两个相同的馒头,一起放在蒸锅里蒸30分钟。待冷却后起盖,让弟弟尽快用手在甲馒头上按一下,再用肥皂把手认真洗干净后,在乙馒头上按一下。密封。一起放在温暖的地方,过一段时间,观察甲、乙两馒头的变化。 (1)几天后形成较多、较大菌落的是 馒头。

(2)将“两个馒头放在蒸锅里蒸30分钟”的目的是 。 (3)用“两个馒头和两个的塑料袋”的目的是设置一组 实验。 (4)“用手在馒头上按一下”的过程相当于细菌培养方法中的 步骤(填配制培养基、高温灭菌、接种和恒温培养)。

(5)选用相同馒头和塑料袋,用同一手指的目的是 。

25、(5分)自然界除了水循环和氧循环之外,还有一种重要的物质循环——碳循环。以下是有关碳循环的图解,图中CO2代表二氧化碳,H2O代表水。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①②分别代表两种重要的生理作用。

①代表的是 作用;②代表的是 作用 (2)图中③④分别代表哪类生物?

③代表的是 ;④代表的是 。 (3)图中哪类生物不需要从外界获取有机物就能生

存? 。 26.(5分)根据右面的关节结构模式图,回答下列问题:

(1)标号①和④的表面覆盖着一层[ ] 能减少运动时

骨与骨之间的摩擦。

(2)把两块骨牢固地联系在一起的是[ ] 。

(3)图中[ ] 内有少量滑液,对关节起润滑作用。 (4)运动的产生是在 的支配下,骨骼肌受到刺激而收缩, 牵

动骨围绕 的活动。 27、(6分)根据图A和图B回答问题。

(1)在图A的动作中,肌肉[1]的名称和状态分别是 、。

(2)当手下垂时,屈肌肌群和伸肌肌群所处的状态是:(

A B A.都收缩

B.都舒张 C.前者收缩,后者舒张 D.前者舒张,后者收缩 28.(13分)下图是某同学所绘的衣藻、病毒、细菌、酵母菌和草履虫五种生物,但忘记标注它们的名称了。(1)将这五种生物的名称填入相关序号后的空格中。

① ② ③ ④ ⑤

(2)上述生物没有细胞结构的是 。它由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两部分构成。 (3) ②生物与①生物主要区别是 。 (4) ②生物繁殖后代的方式是___________.在恶劣环境下能形成___________.①主要靠产生 繁殖后代。人类日常生活中对它的应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9、(6分)暑假,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在进行里外考察时,采回制成标本后拍摄了如下一些植物

照片,请你协助生物学兴趣小组的同学,按下列分类表解逐一分类,并在下面的横线上填写相对应的字母序号。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30、(6分)藏羚羊是我国青藏高原特有的一级保护动物,主要生活在海拔5000米左右的高原,群居,食草为生。由于有强健匀称的四肢,藏关头具有善奔跑的特点,奔跑速度可达每小时70公里。藏羚羊血液中红细胞含量高,具有强健的心脏(下表是几种动物心脏占体重的百分比)。 青藏铁路施工的相关单位为保护藏羚羊的迁徒(如上图)专门设置了动物通道,并在施工过程中要取了严禁惊扰藏羚羊等管理措施。然而,近年来,仍有偷猎者的枪不断地对准已濒临灭绝的藏羚羊。 CDBDD BBDBD CACCD ACDDC 21: 3 5对 22: 1d 2c 3e 4b 5a

(1)藏羚羊属于脊椎动物中的 类动物,藏羚羊濒临灭绝的重要原因是 (2)藏羚羊的行为可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藏羚羊的迁徙行为属于 行为。 (3)请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在右图空白处画出藏羚羊的心脏占体重的百分比的直方图。

(4)请你再提出一点关于保护藏羚羊的建议 。

人教版八上生物复习题篇十:生物八上测试题及答案

△△△△△△△△△△△△△△△△△△△△△△△△△△△△△△△△△△△△△△△△△△△△△△△△装△△△△△△订△△△△△△线△△△△△△内△△△△△△不△△△△△△准△△△△△△答△△△△△△题△△△△△△△△△△△△△△△△△△△△△△△△△△△△△△△△△△△△△△△△△△△△△

6、河蚌的呼吸器官是 ( )

A.外套膜 B.斧足 C.鳃 D.肺 7、对河蚌的运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贝壳张开和闭合,使河蚌在河底沙石中划行 B.斧足的肌肉收缩和舒张,使河蚌身体缓慢移动 C.外套膜和斧足共同收缩和舒张,使河蚌身体缓慢移动 D.由外套膜收缩和舒张引起河蚌运动

8、下列哪种动物在捕捉食物时,使用触手?( ) A.水蛭 B.乌贼 C.扇贝 D.海蜇 9、做中药的海螵蛸是 ( )

A.河蚌的贝壳 B.蜗牛的贝壳 C.乌贼退化的贝壳 D.鲍鱼的贝壳 10、下列哪一特征不属于软物动物 ( )

A.身体柔软 B..身体分节 C.身体有贝壳 D.有外套膜 11、下列动物中能自由生活的腔肠动物是 ( ) A、血吸虫 B、涡虫 C、海葵 D、猪肉绦虫 12、下列不属于扁形动物的是 ( ) A.华枝睾吸虫 B.血吸虫 C.珊瑚虫 D.绦虫

13、胭脂鱼是一种观赏鱼类,其色彩鲜艳呈胭脂红,它的呼吸器官是( )

A.皮肤 B.鳃 C.鳔 D.侧线

14、在无脊椎动物中,昆虫分布范围活动范围最大,主要原因是昆虫有( )

A.足 B.外骨骼 C.触角 D.翅 15、下列各组动物中,都用鳃呼吸的是( ) A.珍珠蚌、鲫鱼、鳖 B.河蚌、鲨鱼、海马 C.鲸、蛇、乌龟 D.青蛙、青鱼、蝌蚪

16、俗话说“鱼儿离不开水”.下列属于鱼类适应水中生活特征的是( ) A.有鳞片,用鳃呼吸 B.有鳃,胎生 C.有鳞片,用肺呼吸 D.有肺,卵生 17、昆虫是动物界中种类最多、数量最大的一个动物类群,它属于( ) A.环节动物B.节肢动物C.棘皮动物D.爬行动物 18、能形成珍珠的结构是( ) A.贝壳B.外套膜C.珍珠层D.斧足

19、下面是广东沿海地区常见的海洋动物,①对虾 ②梭子蟹 ③海蜇 ④乌贼 ⑤扇贝 ⑥

鲍鱼,属于软体动物的是( ) A.①②⑤ B.②③⑥ C.③④⑤ D.④⑤⑥

20、家鸽能将粪便及时排出体外的原因是( )

A.没有膀胱 B.小肠很长 C.肛门很大 D.直肠很短 21、在观察蚯蚓运动的实验中,要经常用浸水的湿棉球轻擦蚯蚓体表,其目的是( ) A.有利于蚯蚓的运动 B.有利于蚯蚓正常呼吸 C.便于蚯蚓留下运动痕迹 D.保持蚯蚓身体的柔软性

22、你捉到了一些蚯蚓,但明天上实验课时才会用.那么今天晚上你用下列哪种处理方

法能够让蚯蚓存活时间最长( )

A.将蚯蚓放在装有干木屑的杯中,用纱布盖上 B.将蚯蚓放在留有少量水的矿泉水瓶中,并拧紧瓶盖 C.将蚯蚓放在装有小石子的花盆中,并喷洒大量的水 D.将蚯蚓放在有湿润土壤的杯中,用纱布盖上 23、下列对蚯蚓外部形态的描述,错误的是( )

A.身体由许多体节构成 B.体表干燥、粗糙 C.身体腹面有刚毛 D.环带靠近身体的前端

24、蝗虫是同学们熟悉的昆虫,下列有关蝗虫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 B.在分类上属于节肢动物 C.具有防止体内水分蒸发的外骨骼 D.体表光滑,用皮肤呼吸 25、下列水产市场常见的动物中,不属于软体动物的是( )

A.田螺 B.河蚌 C.乌贼 D.虾 26、节肢动物和环节动物共有的特征是( )

A.都由很多体节构成 B.都有触角

C.都有外骨骼 D.运动器官都是分节的

27、下列各种生物中,属于水中生活的动物有 ( ) ①虾 ②海马 ③蚯蚓 ④蜘蛛 ⑤鲸 ⑥鲫鱼 ⑦珊瑚虫 ⑧海蜇

A.①②③④⑤⑥⑦ B.①③⑤⑥⑧ C.①②④⑤⑥⑦⑧ D.①②⑤⑥⑦⑧ 28、与蚯蚓属于同一类动物的一组是( )

A.水蛭、蛔虫 B.水蛭、沙蚕 C.蛔虫、蚜虫 D.水蛇、沙蚕 29、甲蝗虫的头部浸入水中,将乙蝗虫的胸部和腹部浸入水中,结果是( ) A.甲先死 B.乙先死 C.同时死 D.不一定 30、关于扁形动物和线形动物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扁形动物身体两侧或腹面通常有专门的运动器官 B.扁形动物在肠内将食物消化,但消化后的食物残渣从肛门排出 C.线形动物体表包裹着一层密不透水的角质层,起保护作用 D.饭前便后洗手、不喝不洁净的生水、管理好粪便能够有效预防蛔虫病

31、世界上许多国家成立了蚯蚓养殖厂,并把蚯蚓养殖厂称为“环境净化装 蚯蚓能用来净化环境的主要原因是( )

A.能在湿润土壤的深层生活 B.身体柔软,能在垃圾中钻洞 C.身体分节,运动灵活自如 D.能分解枯叶、朽根等中的有机物 32、能正确表示动物与其气体交换部位的是( )

①蚯蚓—体壁 ②鲫鱼—鳃 ③家鸽—肺和气囊 ④青蛙—鳃和皮肤 ⑤家兔—肺 A.①③⑤ B.①②④

C.①②⑤ D.②③⑤

33、蛙的幼体和成体的呼吸器官分别是( )

A.肺和鳃 B.鳃和肺 C.皮肤和鳃 D.肺和皮肤

34、下面是鸟类适于空中飞行生活的形态结构和生理特点的叙述,其中错误的是( ) A.体表被覆羽毛,前肢变成翼 B.气体交换部位是肺和气囊

C.食量大,为飞行生活提供大量的能量 D.发达的胸肌,能有力扇动两翼 35、下列哪项不是蜥蜴具有的特征( )

A.卵生 B.肺呼吸 C.体表被毛 D.具角质鳞

36、“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诗中的莺和燕具有的共同特征是( ) ①体表被覆羽毛 ②前肢变为翼 ③体内有气囊 ④胎生哺乳 ⑤体温恒定 ⑥变态发育.

A.①②④⑤ B.②③④⑥ C.①②③⑤ D.①②③⑥ 37、下列动物中不属于两栖类的是( ) A.蟾蜍 B.蜥蜴 C.娃娃鱼 D.青蛙 38、下列对动物特征的描述中,不准确的是( )

A.鲫鱼体表被覆鳞片,用鳍游泳 B.蚯蚓身体分节,用肺和皮肤呼吸 C.家兔牙齿分化,盲肠特别发达 D.“金蝉脱壳”中“壳”指外骨骼 39、身体分节是节肢动物的一个特点、不属于节肢动物的是 ( ) A. 虾 B. 蟹 C. 蜈蚣 D. 蚯蚓

40、自然界中动物种类繁多,形态千差万别,哪种描述是错误的( ) A.鸟类的身体大都呈流线型,有与肺相通的气囊 B.哺乳动物都是体表被毛,胎生

C.鱼属于脊椎动物,体温会随温度的变化而改变 D.蚯蚓身体分节,因此蚯蚓属于节肢动物

41、某同学捉到一只活青蛙,并把它放到有较多水的浴缸中,准备精心饲养,观察蛙的活动,可第二天蛙就死掉了,蛙死的原因是( ) A.水温 B.饥饿 C.惊吓 D.无法呼吸

42、关于腔肠动下列哪一项是错的 ( ) A.珊瑚虫、海葵、海蜇是腔肠动物 B.腔肠动物一般是脊椎动物 C.腔肠动物有口无肛门,食物和食物残渣都由口进出 D.都是生活在水中 43、生物体的结构是与其生理功能相适应的,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鲤鱼用鳃呼吸,适于水中生活 B.家鸽前肢变成翼,适于空中飞行生活 C.蝗虫有外骨骼,适于陆地干燥环境生活 D.乌龟背部有甲,适于水中生活

44、2013年是农历蛇年,蛇是一种体表具角质鳞片,能适应陆地生活环境的动物,它属于( )

A.哺乳动物 B.软体动物 C.爬行动物 D.节肢动物

45、“鸟的全身都是为飞行而设计”。与鸟类飞行生活相适应的特点是( )

①前肢变成翼 ②长骨中空 ③胸肌发达 ④体温恒定 ⑤有气囊 ⑥有复杂的繁殖行为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⑤ C.①③⑤⑥ D.②③④⑤

46、在鱼类养殖中,我国有优良的淡水鱼品种,著名的“四大家鱼”就是其中之一,它们是 ( ) A.草鱼、鲤鱼、鲫鱼、青鱼 B.青鱼、草鱼、鲢鱼、鳙鱼 C.鳙鱼、鲫鱼、带鱼、草鱼 D.鲤鱼、青鱼、带鱼、鲢鱼

47、渔民用池塘养鱼时,一般会在放养鱼苗之前先向池塘中移植一些水生植物,其主要目的是 ( )

A.为鱼提供食物 B. 为鱼提供栖息场所 C.为鱼提供氧气 D. 为了美化池塘环境

48、观察鱼的鳃丝时,会发现其颜色呈鲜红色,原因是鳃丝内含有丰富 ( ) A.动脉血管 B. 静脉血管 C.毛细血管 D. 动脉血液

49、炎热的夏天,特别是黎明时分,池塘里的鱼大量浮到水面(即“浮头”),严重时还

造成鱼群大量死亡(即“泛塘”)。这是由于( )

A.空气缺氧 B.水中缺氧 C.缺乏饵料 D.池塘缺水 50、在无脊椎动物中,能飞行的是 ( ) A环节动物 B昆虫 C鸟类 D鸟类和昆虫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50分) 51.(16分)下图是蝗虫的外部形态图。据图回答:

(1)、它的身体分为[ ] 、 [ ] 、[ ] 。 (2)、生活在绿草丛中的蝗虫,它的体色通常是 色,有利于蝗虫的 和个体

●【往下看,下一篇更精彩】●

最新成考报名

  • 2023年党风廉政建设知识测试题及答案...
  • 2023年党风廉政建设知识测试题及答案十篇
  • 新安全生产法知识竞赛试题库及答案共...
  • 2022党风廉政建设知识测试题及答案集合4篇
  • 2022党风廉政建设知识测试题及答案范...
  • 新安全生产法知识竞赛试题库及答案共...
  • 新安全生产法知识竞赛试题库及答案共...
  • 2022党风廉政建设知识测试题及答案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