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文档 > 试题 >

2014山西历史中考题

成考报名   发布时间:01-12    阅读:

2014山西历史中考题篇一:2014年山西省中考历史试题

2014年山西省中考历史试题

吴涛、石翠芳整理

第I卷 选择题(共30分)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请选出并在答题卡上将该选项涂黑。本大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考古发现是研究史前时期历史的主要途径之一。下列考古发现的遗迹、遗址、实物等适合研究中国远古人类生产生活状况的是( )A

A.北京人使用火的遗迹 B.西周烧炭火的青铜器 C.战国铁农具 D.汉代耕作石画像

2.唐宋时期,社会生活、经济发展、科学技术等都在中国历史上占据重要地位。下列与此相关的说法,不符合历史史实的是( )D

A.唐代上层妇女骑马、打马球;宋代妇女缠足、坐轿

B.唐代长安城内坊、市分开;宋代城市瓦子、勾栏随处可见

C.唐代雕版印刷技术日渐成熟;宋代指南针、火药得到应用

D.唐代海外贸易兴盛,设市舶司;宋代景德镇成为制瓷中心

3.山西人擅长经商。有人说,凡有麻雀的地方,就有山西商人的足迹,晋商的足迹遍及长城内外,大江南北,甚至远到外蒙、俄国和日本:对此叙述理解正确的是( )C

A.晋商形成于明清时期 B.晋商资本雄厚,经营的物品齐全

C.晋商经商范围广泛,远至海外 D.“晋商精神”是开拓创业、讲究诚信

4.列宁说:“中国人对欧洲人的进攻,这次遭到了美国人、法国人、德国人、俄国人和日本人等的疯狂镇压。这样的暴动究竟是由什么引起的呢?那些用传教的鬼话来掩盖掠夺政策的人,中国人难道不痛恨他们吗?”列宁评价的事件是( )D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5.1923年,上海《晨报》公布了一次社会调查,其中两个问题的统计数据如下:

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有( )A

○1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中国人对西方资本主义的失望

○2俄国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带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

○3五四运动中,马克思主义得到进一步传播

○4国民革命失败,国共进入长达十年的对峙时期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6.抗日战争中,八路军在华北先后建立了4块重要敌后抗日根据地,其中与山西省有地缘关系的就有3块。同时,这期间八路军在山西这块黄土地上与日伪军作战7万余次,歼灭日伪军64万余人。同时,八路军总部在山西先后转战30个县。下列选项与材料叙述无关的是( )B

A.山西是八路军在华北抗日的主要地区之一

B.山西是中国抗战敌后战场的战略总后方

C.抗战期间八路军总部曾在山西境内多次转战

D.山西的抗日根据地在抗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7.下边是张老师上课时的板书设计。请你根据内容为其拟定一个最适当的标题( )B

A.土地改造 B.三大改造 C.人民公社化运动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8.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在国防现代化道路上不断迈进,日益强盛。一下对国防现代化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C

A.科技强军是国防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B.经济发展为国防现代化提供物质基础

C.现代化战争取胜的关键是军队的规模和数量

D.国防现代化需要发扬人民解放军的优良传统

9.1954年12月,缅甸总理吴努应周恩来总理邀请回访中国时表示:“中国好比大象,缅甸好比羔羊,大象会发怒,无疑会使羔羊常常提心吊胆„„很坦率地讲,我们对中国很恐惧。但是周恩来访问缅甸后,大大消除了缅甸人这种恐惧。”缅甸消除这种恐惧的主要原因是( )B

A.中国取得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 B.中国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D.中美关系由对抗开始走向正常化

10.关于人类文明产生的自然地理环境,你能从下面两幅地图中得到的信息是( )B

亚非文明发源地 欧洲文明发源地

A.东方文明产生较早,西方文明出现相对较晚

B.东方文明产生于大河流域,西方文明发源于海洋

C.东方文明以农耕为主,西方文明工商业发达

D.东方人传统保守,西方人冒险进取

11.对同类历史事件进行比较,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之一。下列关于“文艺复兴”和“百家争鸣”相同点的叙述,正确的有( )C

①都发生在社会转型时期 ②都促进了思想文化领域的繁荣

③都反对本国的封建统治 ④都是在社会生产力推动下出现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2.历史推论离不开对史实的正确解读。下列史实与推论不相符的是( )D

A.新航路开辟——开始把世界连成一个整体

B.奴隶制的存废——激化美国南北矛盾,导致内战爆发

C.俄国十月革命——建立起世界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D.苏俄新经济政策——促使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形成

13.拿破仑加冕称帝时说:“我是一个加冕的华盛顿。”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 )C ①通过加冕成为最高统治者 ②在民主法治建设上做出了重要贡献

③维护了资产阶级的利益 ④领导本国人民推翻了英国殖民统治

A.①② B.①②③ C.②③ D.②③④

14.非洲在近现代历史上饱受西方殖民侵略,但非洲人民从未放弃过争取自由独立的斗争。下列选项属于非洲民族解放运动成果的是( )D

A.太平军抗击洋枪队 B.巴拿马收回运河主权

C.印度反英民族大起义 D.埃及收回苏伊士运河主权

15.1912年4月,“泰坦尼克”号客轮在从英国到美国的首航中不幸沉没。下面是某历史兴趣小组搜集的该客轮的背景资料,其中符合史实的是( )C

①使用电灯照明 ②豪华客舱配置电脑

③采用蒸汽机组作为动力 ④用无线电报与外界联系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第II卷 非选择题(共45分)

二、简答题(本大题含两小题,其中第16题4分,第17题4分,共8分)

16.制度创新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也是人类文明的重要象征,观察图示,回答问题。(4分)

(1)结合图示信息,写出①、②出空缺的内容。(2分)

(2)上述中外政治制度在历史上分别产生什么影响?(2分)

16.(1)①:丞相(1分) ②:总统(1分)(2)秦朝:建立起一整套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巩固了统治,对后世影响深远。(1分)美国:体现三权分立原则,建立了比较民主的资产阶级政治体制,促进美国资本主义发展;或开创了美国民主政治的先河。(1分)

17.建筑是人类生产力发展水平的见证,同时也是一种文化、一种历史,折射出人类文明发展的多样性。观察图片,回答问题。(4分)

图一 中国故宫 图二 巴黎圣母院 图三 四川都江堰 图四 美国田纳西水利工程水坝

(1)图一、图二所示的建筑在建筑特点或建筑材料上有何不同?(2分)

(2)图三、图四所示的水利建筑工程有何共同之处?(2分)

17.(1)示例1:特点:中轴对称(古典式);(1分)图二:高直尖(哥特式);(1分)示例2:建材:图一:以木结构为主;(1分)图二:以石材为主;(1分)(2)都是水利灌溉工程;都是政府组织兴建的;都促进了经济发展;都有广大人民的辛勤劳动;都见证了当时的生产力水平等。(答出上述任意两点得2分)

三、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含两小题,其中第18题10分,第19题12分,共22分)

18.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在我国早期封建化城市形成的过程中,真正起关键作用的是统治阶级的政治、军事需要。早期建筑的原因不外乎有以下三种:第一,大小诸侯国国都都是政治中心,都需要筑城;第二,各国纷争中需要在战略要地筑城;第三,在交通要道和人口密集的地方,封建社会的城市商业逐渐繁荣起来……

——胡如雷《中国封建社会形态研究》

材料二 工业革命将数以千计的人带到拥挤的城市与乡镇找工作。如英国的曼彻斯特在1780年建立起第一个大型机械化的棉纺织厂,不久便成为一个主要的纺织中心,人口由1750年的18000人增加到1851年人口普查时的30万人,大多数人口属于工人阶级和移民。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超过了城市资源和环境的承载力,严重影响了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何成刚《史料教学中的方法与策略》 材料三 鸦片战争后,在西方工业文明冲击下,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中国近代工商业的发展,中国传统的封建城市开始向近代资本主义城市方向发展。19世纪70年代以后,棉纺业、面粉、造纸、印刷、航运等各类民族工业,在上海、宁波、广州、天津等城市逐步发展起来。

——马春辉《中国城市化问题论纲》 材料四 1949—2006年我国城市化人口增长率变化图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根据材料一,归纳中国封建社会城市形成的原因。(2分)

(2)概述材料二中工业革命给城市带来的影响。(2分)

(3)材料三中,鸦片战争后中国传统的封建城市开始向近代资本主义城市方向发展的原因有哪些?(2分)

(4)观察材料四柱状图,说出我国城市人口增长最快的时间段,并简述理由。(2分)

(5)综上所述,谈谈你对城市化发展进程的认识。(2分)

18.(1)政治统治的需要;军事战略的需要;商业的发展;交通要道、人口密集地方形成等。(答出其中任意两点得2分)(2)城市人口增加;促进城市的工业化建设,加快经济发展;给城市带来压力,出现环境污染等问题。(答出其中任意两点得2分)(3)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中国近代工商业的发展;两次工业革命的影响;对外通商口岸的日益增多;洋务运动的推动;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产生和发展等。(答出其中任意两点得2分)(4)1986—2006年。(1分)理由: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农村人口大量流入城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对外开放的扩大,经济全球化的加快,吸纳外来人员就业等。(答出其中任意一点得1分)(5)不同时期加快城市化发展的原因不同;生产力推动城市化进程,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工业化加速城市化进程等。但同时带来环境污染、人口拥挤、交通堵塞、能源短缺等一系列社会问题等。城乡人口比重,经济机构变化是城市化进程的重要特征;要合理规划城市建设,解约利用资源,使城市化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等。(从不同角度答出其中任意两点得2分)

19.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875年,李鸿章对日本驻华公使说:‚对于近来贵国所举,很为赞赏。独有对贵国改变旧有服装,模仿欧风一事感到不解,我国决不会进行这样的改革,只是军器、铁路、电信及其他器械是必要之物和西方最长之处,不得不采之外国。‛

材料二 梁启超说:‚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

材料三 孙中山说:‚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中国谋幸福,因不愿少数满洲人专制,故要民族革命;不愿君主一人专制,故要政治革命;不愿少数富人专制,故要社会革命。‛

材料四 陈独秀说:‚我们现在认定,只有‘民主’和‘科学’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的一切黑暗。‛

材料五 推翻幕府以后,明治天皇政府实行一系列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主要内容有:政治方面,‚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经济方面,引进西方技术,鼓励发展近代工业;社会生活方面,提倡‚文明开化‛,即向欧美学习,努力发展教育。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根据材料一、二、三、四反映的历史事件,简述中国近代化探索的历程。(3分)并归纳这四个历史事件的共同作用。(2分)

(2)根据材料五,分析明治维新的措施,说明其对日本历史发展所起的作用。(2分)

(3)材料一和材料五中,中日两国的变革在目的上有何异同?(3分)

(4)日本和中国的近代化探索一成一败,出现这种结果的原因是什么?(2分)

19.(1)经历了向西方学技术(器物)到学制度再到学思想,这样一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过程。(3分)或洋务运动学技术;(1分)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学制度;(1分)新文化运动学思想。(1分)共同作用:客观上推动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冲击传统守旧思想观念,促进思想解放;带来了中国社会生活的近代化;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等。(答出其中任意两点作用得2分)(2)政治上: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天皇统治,为日本经济发展提供政治保障;或提供了稳定的社会环境。经济上: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促进日本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社会生活:向欧美学习,发展现代教育,培养现代化人才,提高国民素质。(答出上述任意两点得2分)(3)相同点:都是为了巩固统治,挽救危机。(1分)不同点:中国是清政府为了维护封建统治,只学技术,不变革制度。(1分)日本是全面学习西方,变革制度,发展资本主义。(1分)(4)日本全面变革,举国一致,有广泛的社会基础;或日本善于向其它民族学习先进事物,并不断创新等。(1分)中国是渐进变革,

2014山西历史中考题篇二:2014山西省中考历史试题及答案

山西省2009年中考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15X2=30分)

1.生活在黄河流域的原始农耕居民是 ( D )

A.北京人 B.丁村人 C.河姆渡原始居民 D.半坡原始居民

2.北魏建立后,统治者顺应民族融合的趋势,在平城进行了政治、经济改革。平城就是今天山西境内的 ( B )

A.太原 B.大同 C.阳泉 D.长治

3.《马关条约》签订后,为警醒世人,严复译述了英国生物学家赫胥黎的《天演论》。书中宣传的进步观点是 ( B )

A.师夷长技以制夷 B.世道必进,后胜于今

C.学习西方技术,力行实业救国 D.反对封建礼教,提倡民主科学

4.洋务运动中,第一批赴美留学的幼童乘坐的一种叫“明轮”的海上交通工具。为这种“明轮”提供动力的应该是( B )

A.人力、风力 B.蒸汽机 C.内燃机 D.电力

5.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支坚强队伍创建于 ( B )

A.南昌 B.井冈山 C.瑞金 D.吴起镇

6.促进抗日战争统一战线初步形成的事件是 ( B )

A.九一八事变 B.西安事变

C.七七事变 D.八一三事变

7.在右图所示战役中,刘伯承号召大家:“面前即使横着刀

山火海,我们也必须打过去!狭路相逢勇者胜!”这次战役

是 ( C )

A.转战陕北 B.孟良崮战役 C.挺进大别山 D.渡江战役

8.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标志是 ( D )

A.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 B.土地改革的完成

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制定 D.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9.“周恩来并不打算改变任何一个坚持反对立场的领导人的态度,但是他改变了会议的航向。”这是一位西方记者对周恩来在哪次会议上出色表现做出的评价 ( B )

A.日内瓦会议 B.万隆会议 C.第一次不结盟国家首脑会议 D.第26届联合国大会

10.把奴隶主民主政治发展到古代世界高峰的国家是 ( C )

A.巴比伦 B.斯巴达 C.雅典 D.罗马

11.西欧封建社会时期,拥有至高无上权力的是 ( C )

A.封建君主 B.大封建主 C.罗马教廷 D.当时最富裕的商人

12.《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受到马克思主义指导的革命实践有 ①宪章运动 ②巴黎公社 ③十月革命 ④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 ( B )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3.一战后,在帝国主义国家主导下签订了《凡尔赛和约》。这个和约的受益国有 ①德国 ②英国 ③法国 ④中国 ( B )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4.二战后,亚非拉国家掀起了民族独立的浪潮。下列国家中最早独立的是( A )

A.印度 B.纳米比亚 C.埃及 D.古巴

15.对科索沃战争的认识,正确的是 ( B )

A.它是美苏争霸的继续

B.它是美国对联合国权威地位的挑战

C.它表明多极化已不是世界发展的趋势

D.它是美国发动的以维护人权为目的的正义战争

二、简答题(2X6=12分)

16.写出下列年代尺上A、B、C、D、E、F六个年代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6分)

A:参考答案:①秦统一六国 ②秦王嬴政称始皇帝 ③秦兼并六国,建立统一的秦帝国 ④战国结束 (1分)

评分说明:上述中的任何一点,都可得分。

B:参考答案:鸦片战争(英国对华发动鸦片战争) (1分)

评分说明:上面两种提法,都可得分。

C:参考答案:①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开国大典)②国民党政权覆灭(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③人民解放军解放上海 ④淮海、平津战役取得胜利 ⑤政协第一次全体会议召开(第一次政协召开) (1分)

评分说明:考生答出上述中的任何一个事件,都可得分。

D:参考答案:①西罗马帝国灭亡 ②上古时代结束,中古时代开始 ③西欧奴隶社会结束 (1分)

评分说明:考生答出上述中的任何一点,都可得分。

E:参考答案:①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②查理一世被迫重开议会 (1分) 评分说明:考生无论答出哪一个事件,都可得分。

F:参考答案:①俄国社会主义革命取得胜利(彼得格勒武装起义) ②美国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 (1分)

评分说明:考生答出上面的任何一个事件,都可得分。

17.近代史上, 中外资产阶级为推翻封建专制统治进行了一系列的斗争,如法国大革命、辛亥革命等。请回答:

(1)辛亥革命的主要领导人是 孙中山(孙文) ,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是 “三民主义”。或:民族、民权、民生。或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 (2分)

(2)法国大革命中颁布的宣传自由、平等的重要文献是 《人权宣言》。 (2分)

(3)辛亥革命后 袁世凯 窃取了革命成果,建立了北洋军阀统治。 (1分)

(4)法国大革命高潮过后, 拿破仑 建立了法兰西第一帝国。 (1分)

评分说明:考生若答出三民主义的内容,不完整不能得分。人名出现错别字不能得分。《人权宣言》未加书名号不扣分。

三、材料分析题(6分)

18.材料一:早在战国时期,我国人民就用天然石制成了一种指南仪器——“司南”。北

宋时期,人们又发明了“指南针”,并开始用于航海事业。南宋时,指南针经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

材料二:蔡伦改进造纸术后,为人们提供了便宜、轻便的书写材料。中国的造纸术首

先传到亚洲东部的越南、朝鲜、日本等国,后经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15—17世纪,造纸术又横渡大西洋,传入美洲。

材料三:北宋庆历年间(1041-1048)毕升发明了陶活字印刷术。15世纪中叶,德意志人谷腾堡等人受到活字印刷术的启发,造出了合金活字印刷机。印刷机的出现,使书籍开始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

材料四:火药是我国炼丹家发明的。宋元时期,火药武器广泛用于战争。蒙古军队在大举征战中,将他们掌握的火药、火器知识和制作技术传往中亚、西亚和欧洲。 依据以上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每小题1分,允许引用或摘录原句)

(1)为新航路的开辟提供了重要条件的是哪一项发明?

参考答案:指南针 (1分)

(2)写出造纸术在各大州的传播顺序。

参考答案:亚洲、欧洲、美洲 (1分)

(3)毕升发明的活字印刷术比欧洲的活字印刷机大约早几个世纪?

参考答案:4个世纪 (1分)

(4)我国的火药和火器是通过什么方式传到欧洲的?

参考答案:战争。 或:暴力 (1分)

(5)从材料中摘录一句话,证明阿拉伯人是东西文明交流的使者。

参考答案:①南宋时,指南针经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

②中国的造纸术首先传到亚洲东部的越南、朝鲜、日本等国,后经由阿拉伯人

传入欧洲。

评分标准:考生摘录①或②都可得分。

(6)哪些发明便利了人类文化的继承、积累和传播?

参考答案:造纸术、印刷术 (1分)

四、分析说明题(12分)

19.材料一:唐太宗曰:“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普能覆舟。”

材料二:“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睦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邓小平

(1)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唐太宗时期的哪两条措施体现了材料一中的观点?(2分) 参考答案:轻徭薄赋 戒奢从简 合并州县(革除弊政) (2分)

评分说明:考生答出上述中的一点得1分。此小题和分不超过2分。

(2)请描述“贞观之治”的景象。(1分)

参考答案: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发展较快,国力逐步加强。 (1分)

评分说明:考生所述意思正确即可得分。

(3)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改善民生方面做出了哪几项重大决策?(3分)

参考答案:①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大力发展生产力(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②实行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 ③实行科教兴国战略(或重视科技作用,提出科学是第一生产力,实施“863”计划;加大教育投入,普及九年义务教育, 发展中等教育、高等教育)④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⑤加快国有企业改革,建立社会保障体系 ⑥重视对环境污染的治理。 (3分)

评分说明:每点1分。此小题得分不超过3分。

(4)试从“衣、食、住、行、用”中选择两个方面,比较改革开放前后的变化。(4分) 评分说明:考生必须写出改革开放前的情况和改革开放后的情况,方可视为“比较”。每方面得2分,共4分。

(5)从“贞观之治”和“改革开放”中你得到了哪些启示?(2分)

参考答案:执政者爱惜民力、体察民情、实行惠民政策,才能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使生产发展、社会进步。

评分说明:考生的表述只要与答案意思相符,即可得分。

五、探究题(15分)

20.2008年,始于美国的次贷危机,迅速蔓延,到2009年已演变成危亡全球的国际金融危机。危机给世界许多国家造成了巨大损失,也影响到我们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如何看等和应对金融危机,成为当下人们的热点话题之一。让我们一起对这一问题进行探究。 任务一: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美国的次贷危机转眼间酿成一场全球性金融危机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分)

参考答案:经济全球化

任务二:收集整理历史上经济危机的信息。(提示:可从危机爆发的时间、危机的影响、范围、特点、原因等方面着手)(6分)

参考答案:有关的信息:

一①1929-1923年经济大危机 ②由于盲目扩大生产 ③从美国开始 ④涉及范围特别广⑤持续时间特别长 ⑥破坏性特别大 ⑦导致工厂倒闭,银行破产,工人大量失业,物价飞涨,生产下降 ⑧严重的经济危机,引起了政治危机和社会危机 ⑨资本主义各国社会

矛盾尖锐,政局动荡 ⑩各国资产阶级纷纷寻找出路 ⑾美国实行罗斯福新政 ⑿德日建立法西斯专政,形成欧亚战争策源地 ⒀1094-1975年的经济危机 ⒁由于中东产油国大幅度提高石油价格 ⒂使美国、日本等国经济发展速度减缓;美国经济地位下降等。 ⒃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 ⒄国际金融市场风险引发了亚洲金融危机 ⒅日、韩、泰等亚洲很多国家经济受到严重困难,政局动荡 ⒆货币贬值,银行倒闭,许多人一生的积蓄几乎在一夜之际化为乌有。

评分说明:不过分要求考生全面系统归纳整理经济危机,考生能列出以上信息中的任何一点,都可得分。每列出一点得一分,最多不得超过6分。

任务三:比较:在1929-1933年那场危机中,美国、日本分别采取了什么措施?结果如何?(4分)

参考答案:比较:在1929~1933年那场危机中,美国、日本分别采取了什么措施?结果如何?(4分)

参考答案:比较:美国实行罗斯福新政。(1分)结果:使美国摆脱了经济危机。(1分)日本建立军法西斯政权(或法西斯上台)想通过对外侵略转嫁危机。(1分)结果:二战亚洲策源地形成(或与德、意联合发动了第二次世界大战)。(1分)

任务四:完成以上任务后,请把你在探究过程中的所感、所惑写下来与大家分享。(提示:感悟是你思考的成果,疑惑是你探究的开端,不要太在意正确与否)(3分)

参考答案:感悟与疑惑:

① 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各国投资、贸易、生产都要谨慎 ②全球性的危

机需要备国联合应对,加强对经济的干预和监管 ③人性的贪欲是危机的

根本原因吗? ④应对这次金融危机,人们应谨慎投资、理性生活、合理

消费 ⑤这欠金融危机会引发战争吗? ⑥经济危机有其发生的规律吗?

评分说明:此小题是开放性的,不设标准答案。考生的感悟与疑惑只要合乎情理,不违背史实即可得分。每点1分,此小题得分不超过3分。

本卷由《100测评网》整理上传,专注于中小学生学业检测、练习与提升.

2014山西历史中考题篇三:2014山西中考历史和思想品德试题及答案

2014山西中考历史和思想品德试题及答案(图片版)

2014山西历史中考题篇四:2014年山西省中考历史试题

2014年山西省中考历史试题

第I卷 选择题(共30分)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请选出并在答题卡上将该选项涂黑。本大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考古发现是研究史前时期历史的主要途径之一。下列考古发现的遗迹、遗址、实物等适合研究中国远古人类生产生活状况的是( )A

A.北京人使用火的遗迹 B.西周烧炭火的青铜器 C.战国铁农具 D.汉代耕作石画像

2.唐宋时期,社会生活、经济发展、科学技术等都在中国历史上占据重要地位。下列与此相关的说法,不符合历史史实的是( )D

A.唐代上层妇女骑马、打马球;宋代妇女缠足、坐轿

B.唐代长安城内坊、市分开;宋代城市瓦子、勾栏随处可见

C.唐代雕版印刷技术日渐成熟;宋代指南针、火药得到应用

D.唐代海外贸易兴盛,设市舶司;宋代景德镇成为制瓷中心

3.山西人擅长经商。有人说,凡有麻雀的地方,就有山西商人的足迹,晋商的足迹遍及长城内外,大江南北,甚至远到外蒙、俄国和日本:对此叙述理解正确的是( )C

A.晋商形成于明清时期 B.晋商资本雄厚,经营的物品齐全

C.晋商经商范围广泛,远至海外 D.“晋商精神”是开拓创业、讲究诚信

4.列宁说:“中国人对欧洲人的进攻,这次遭到了美国人、法国人、德国人、俄国人和日本人等的疯狂镇压。这样的暴动究竟是由什么引起的呢?那些用传教的鬼话来掩盖掠夺政策的人,中国人难道不痛恨他们吗?”列宁评价的事件是( )D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5.1923年,上海《晨报》公布了一次社会调查,其中两个问题的统计数据如下: 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有( )A

○1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中国人对西方资本主义的失望

○2俄国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带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

○3五四运动中,马克思主义得到进一步传播

○4国民革命失败,国共进入长达十年的对峙时期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6.抗日战争中,八路军在华北先后建立了4块重要敌后抗日根据地,其中与山西省有地缘关系的就有3块。同时,这期间八路军在山西这块黄土地上与日伪军作战7万余次,歼灭日伪军64万余人。同时,八路军总部在山西先后转战30个县。下列选项与材料叙述无关的是( )B

A.山西是八路军在华北抗日的主要地区之一

B.山西是中国抗战敌后战场的战略总后方

C.抗战期间八路军总部曾在山西境内多次转战

D.山西的抗日根据地在抗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7.下边是张老师上课时的板书设计。请你根据内容为其拟定一个最适当的标题( )B

A.土地改造 B.三大改造 C.人民公社化运动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8.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在国防现代化道路上不断迈进,日益强盛。一下对国防现代化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C

A.科技强军是国防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B.经济发展为国防现代化提供物质基础

C.现代化战争取胜的关键是军队的规模和数量

D.国防现代化需要发扬人民解放军的优良传统

9.1954年12月,缅甸总理吴努应周恩来总理邀请回访中国时表示:“中国好比大象,缅甸好比羔羊,大象会发怒,无疑会使羔羊常常提心吊胆„„很坦率地讲,我们对中国很恐惧。但是周恩来访问缅甸后,大大消除了缅甸人这种恐惧。”缅甸消除这种恐惧的主要原因是( )B

A.中国取得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 B.中国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D.中美关系由对抗开始走向正常化

10.关于人类文明产生的自然地理环境,你能从下面两幅地图中得到的信息是( )B

亚非文明发源地 欧洲文明发源地

A.东方文明产生较早,西方文明出现相对较晚

B.东方文明产生于大河流域,西方文明发源于海洋

C.东方文明以农耕为主,西方文明工商业发达

D.东方人传统保守,西方人冒险进取

11.对同类历史事件进行比较,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之一。下列关于“文艺复兴”和“百家争鸣”相同点的叙述,正确的有( )C

①都发生在社会转型时期 ②都促进了思想文化领域的繁荣

③都反对本国的封建统治 ④都是在社会生产力推动下出现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2.历史推论离不开对史实的正确解读。下列史实与推论不相符的是( )D

A.新航路开辟——开始把世界连成一个整体

B.奴隶制的存废——激化美国南北矛盾,导致内战爆发

C.俄国十月革命——建立起世界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D.苏俄新经济政策——促使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形成

13.拿破仑加冕称帝时说:“我是一个加冕的华盛顿。”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 )C ①通过加冕成为最高统治者 ②在民主法治建设上做出了重要贡献

③维护了资产阶级的利益 ④领导本国人民推翻了英国殖民统治

A.①② B.①②③ C.②③ D.②③④

14.非洲在近现代历史上饱受西方殖民侵略,但非洲人民从未放弃过争取自由独立的斗争。下列选项属于非洲民族解放运动成果的是( )D

A.太平军抗击洋枪队 B.巴拿马收回运河主权

C.印度反英民族大起义 D.埃及收回苏伊士运河主权

15.1912年4月,“泰坦尼克”号客轮在从英国到美国的首航中不幸沉没。下面是某历史兴趣小组搜集的该客轮的背景资料,其中符合史实的是( )C

①使用电灯照明 ②豪华客舱配置电脑

③采用蒸汽机组作为动力 ④用无线电报与外界联系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第II卷 非选择题(共45分)

二、简答题(本大题含两小题,其中第16题4分,第17题4分,共8分)

16.制度创新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也是人类文明的重要象征,观察图示,回答问题。(4分)

(1)结合图示信息,写出①、②出空缺的内容。(2分)

(2)上述中外政治制度在历史上分别产生什么影响?(2分)

16.(1)①:丞相(1分) ②:总统(1分)(2)秦朝:建立起一整套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巩固了统治,对后世影响深远。(1分)美国:体现三权分立原则,建立了比较民主的资产阶级政治体制,促进美国资本主义发展;或开创了美国民主政治的先河。(1分)

17.建筑是人类生产力发展水平的见证,同时也是一种文化、一种历史,折射出人类文明发展的多样性。观察图片,回答问题。(4分)

图一 中国故宫 图二 巴黎圣母院 图三 四川都江堰 图四 美国田纳西水利工程水坝

(1)图一、图二所示的建筑在建筑特点或建筑材料上有何不同?(2分)

(2)图三、图四所示的水利建筑工程有何共同之处?(2分)

17.(1)示例1:特点:中轴对称(古典式);(1分)图二:高直尖(哥特式);(1分)示例2:建材:图一:以木结构为主;(1分)图二:以石材为主;(1分)(2)都是水利灌溉工程;都是政府组织兴建的;都促进了经济发展;都有广大人民的辛勤劳动;都见证了当时的生产力水平等。(答出上述任意两点得2分)

三、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含两小题,其中第18题10分,第19题12分,共22分)

18.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在我国早期封建化城市形成的过程中,真正起关键作用的是统治阶级的政治、军事需要。早期建筑的原因不外乎有以下三种:第一,大小诸侯国国都都是政治中心,都需要筑城;第二,各国纷争中需要在战略要地筑城;第三,在交通要道和人口密集的地方,封建社会的城市商业逐渐繁荣起来……

——胡如雷《中国封建社会形态研究》

材料二 工业革命将数以千计的人带到拥挤的城市与乡镇找工作。如英国的曼彻斯特在1780年建立起第一个大型机械化的棉纺织厂,不久便成为一个主要的纺织中心,人口由1750年的18000人增加到1851年人口普查时的30万人,大多数人口属于工人阶级和移民。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超过了城市资源和环境的承载力,严重影响了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何成刚《史料教学中的方法与策略》 材料三 鸦片战争后,在西方工业文明冲击下,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中国近代工商业的发展,中国传统的封建城市开始向近代资本主义城市方向发展。19世纪70年代以后,棉纺业、面粉、造纸、印刷、航运等各类民族工业,在上海、宁波、广州、天津等城市逐步发展起来。

——马春辉《中国城市化问题论纲》 材料四 1949—2006年我国城市化人口增长率变化图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根据材料一,归纳中国封建社会城市形成的原因。(2分)

(2)概述材料二中工业革命给城市带来的影响。(2分)

(3)材料三中,鸦片战争后中国传统的封建城市开始向近代资本主义城市方向发展的原因有哪些?(2分)

(4)观察材料四柱状图,说出我国城市人口增长最快的时间段,并简述理由。(2分)

(5)综上所述,谈谈你对城市化发展进程的认识。(2分)

18.(1)政治统治的需要;军事战略的需要;商业的发展;交通要道、人口密集地方形成等。(答出其中任意两点得2分)(2)城市人口增加;促进城市的工业化建设,加快经济发展;给城市带来压力,出现环境污染等问题。(答出其中任意两点得2分)(3)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中国近代工商业的发展;两次工业革命的影响;对外通商口岸的日益增多;洋务运动的推动;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产生和发展等。(答出其中任意两点得2

分)(4)1986—2006年。(1分)理由: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农村人口大量流入城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对外开放的扩大,经济全球化的加快,吸纳外来人员就业等。(答出其中任意一点得1分)(5)不同时期加快城市化发展的原因不同;生产力推动城市化进程,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工业化加速城市化进程等。但同时带来环境污染、人口拥挤、交通堵塞、能源短缺等一系列社会问题等。城乡人口比重,经济机构变化是城市化进程的重要特征;要合理规划城市建设,解约利用资源,使城市化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等。(从不同角度答出其中任意两点得2分)

19.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875年,李鸿章对日本驻华公使说:‚对于近来贵国所举,很为赞赏。独有对贵国改变旧有服装,模仿欧风一事感到不解,我国决不会进行这样的改革,只是军器、铁路、电信及其他器械是必要之物和西方最长之处,不得不采之外国。‛

材料二 梁启超说:‚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

材料三 孙中山说:‚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中国谋幸福,因不愿少数满洲人专制,故要民族革命;不愿君主一人专制,故要政治革命;不愿少数富人专制,故要社会革命。‛

材料四 陈独秀说:‚我们现在认定,只有‘民主’和‘科学’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的一切黑暗。‛

材料五 推翻幕府以后,明治天皇政府实行一系列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主要内容有:政治方面,‚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经济方面,引进西方技术,鼓励发展近代工业;社会生活方面,提倡‚文明开化‛,即向欧美学习,努力发展教育。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根据材料一、二、三、四反映的历史事件,简述中国近代化探索的历程。(3分)并归纳这四个历史事件的共同作用。(2分)

(2)根据材料五,分析明治维新的措施,说明其对日本历史发展所起的作用。(2分)

(3)材料一和材料五中,中日两国的变革在目的上有何异同?(3分)

(4)日本和中国的近代化探索一成一败,出现这种结果的原因是什么?(2分)

19.(1)经历了向西方学技术(器物)到学制度再到学思想,这样一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过程。(3分)或洋务运动学技术;(1分)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学制度;(1分)新文化运动学思想。(1分)共同作用:客观上推动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冲击传统守旧思想观念,促进思想解放;带来了中国社会生活的近代化;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等。(答出其中任意两点作用得2分)(2)政治上: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天皇统治,为日本经济发展提供政治保障;或提供了稳定的社会环境。经济上: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促进日本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社会生活:向欧美学习,发展现代教育,培养现代化人才,提高国民素质。(答出上述任意两点得2分)(3)相同点:都是为了巩固统治,挽救危机。(1分)不同点:中国是清政府为了维护封建统治,只学技术,不变革制度。(1分)日本是全面学习西方,变革制度,发展资本主义。(1分)(4)日本全面变革,举国一致,有广泛的社会基础;或日本善于向其它民族学习先进事物,并不断创新等。(1分)中国是渐进变革,加之守旧势力的阻挠;或缺乏广泛的群众基础等。(1分)

四、探究题(本大题共15分)

20.20世纪以来,人类社会历经动荡冲突。如何制止暴力冲突,促进和平发展,成为人类共同的目标。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围绕“合作与对抗”这一主题进行了如下探索,请你参与完成。

2014山西历史中考题篇五:2014年中考历史真题及答案-山西历史(扫描版)【学科网】

2014山西历史中考题篇六:山西省2014年中考历史试题

山西省2014年中考历史试题 第I卷 选择题(共30分)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请选出并在答题卡上将该选项涂黑。本大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考古发现是研究史前时期历史的主要途径之一。下列考古发现的遗迹、遗址、实物等适合研究中国远古人类生产生活状况的是( )

A.北京人使用火的遗迹 B.西周烧炭火的青铜器 C.战国铁农具 D.汉代耕作石画像

2.唐宋时期,社会生活、经济发展、科学技术等都在中国历史上占据重要地位。下列与此相关的说法,不符合历史史实的是( ) A.唐代上层妇女骑马、打马球;宋代妇女缠足、坐轿

B.唐代长安城内坊、市分开;宋代城市瓦子、勾栏随处可见 C.唐代雕版印刷技术日渐成熟;宋代指南针、火药得到应用 D.唐代海外贸易兴盛,设市舶司;宋代景德镇成为制瓷中心

3.山西人擅长经商。有人说,凡有麻雀的地方,就有山西商人的足迹,晋商的足迹遍及长城内外,大江南北,甚至远到外蒙、俄国和日本:对此叙述理解正确的是( )

A.晋商形成于明清时期 B.晋商资本雄厚,经营的物品齐全 C.晋商经商范围广泛,远至海外 D.“晋商精神”是开拓创业、讲究诚信 4.列宁说:“中国人对欧洲人的进攻,这次遭到了美国人、法国人、德国人、俄国人和日本人等的疯狂镇压。这样的暴动究竟是由什么引起的呢?那些用传教的鬼话来掩盖掠夺政策的人,中国人难道不痛恨他们吗?”列宁评价的事件是(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5.1923年,上海《晨报》公布了一次社会调查,其中两个问题的统计数据如下:

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有( )

①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中国人对西方资本主义的失望 ②俄国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带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 ③五四运动中,马克思主义得到进一步传播 ④国民革命失败,国共进入长达十年的对峙时期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6.抗日战争中,八路军在华北先后建立了4块重要敌后抗日根据地,其中与山西省有地缘关系的就有3块。同时,这期间八路军在山西这块黄土地上与日伪军作战7万余次,歼灭日伪军64万余人。同时,八路军总部在山西先后转战30个县。下列选项与材料叙述无关的是( ) A.山西是八路军在华北抗日的主要地区之一 B.山西是中国抗战敌后战场的战略总后方 C.抗战期间八路军总部曾在山西境内多次转战 D.山西的抗日根据地在抗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7.下边是张老师上课时的板书设计。请你根据内容为其拟定一个最适当的标题( )

A.土地改造 B.三大改造 C.人民公社化运动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8.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在国防现代化道路上不断迈进,日益强盛。一下对国防现代化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

A.科技强军是国防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B.经济发展为国防现代化提供物质基础

C.现代化战争取胜的关键是军队的规模和数量 D.国防现代化需要发扬人民解放军的优良传统

9.1954年12月,缅甸总理吴努应周恩来总理邀请回访中国时表示:“中国好比大象,缅甸好比羔羊,大象会发怒,无疑会使羔羊常常提心吊胆„„很坦率地讲,我们对中国很恐惧。但是周恩来访问缅甸后,大大消除了缅甸人这种恐惧。”缅甸消除这种恐惧的主要原因是( )

A.中国取得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 B.中国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D.中美关系由对抗开始走向正常化 10.关于人类文明产生的自然地理环境,你能从下面两幅地图中得到的信息是( )

亚非文明发源地 欧洲文明发源地 A.东方文明产生较早,西方文明出现相对较晚 B.东方文明产生于大河流域,西方文明发源于海洋 C.东方文明以农耕为主,西方文明工商业发达 D.东方人传统保守,西方人冒险进取

11.对同类历史事件进行比较,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之一。下列关于“文艺复兴”和“百家争鸣”相同点的叙述,正确的有( )

①都发生在社会转型时期 ②都促进了思想文化领域的繁荣 ③都反对本国的封建统治 ④都是在社会生产力推动下出现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2.历史推论离不开对史实的正确解读。下列史实与推论不相符的是( ) A.新航路开辟——开始把世界连成一个整体

B.奴隶制的存废——激化美国南北矛盾,导致内战爆发 C.俄国十月革命——建立起世界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D.苏俄新经济政策——促使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形成

13.拿破仑加冕称帝时说:“我是一个加冕的华盛顿。”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 )

①通过加冕成为最高统治者 ②在民主法治建设上做出了重要贡献 ③维护了资产阶级的利益 ④领导本国人民推翻了英国殖民统治 A.①② B.①②③ C.②③ D.②③④ 14.非洲在近现代历史上饱受西方殖民侵略,但非洲人民从未放弃过争取自由独立的斗争。下列选项属于非洲民族解放运动成果的是( )

A.太平军抗击洋枪队 B.巴拿马收回运河主权 C.印度反英民族大起义 D.埃及收回苏伊士运河主权 15.1912年4月,“泰坦尼克”号客轮在从英国到美国的首航中不幸沉没。下面是某历史兴趣小组搜集的该客轮的背景资料,其中符合史实的是( ) ①使用电灯照明 ②豪华客舱配置电脑 ③采用蒸汽机组作为动力 ④用无线电报与外界联系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第II卷 非选择题(共45分)

二、简答题(本大题含两小题,其中第16题4分,第17题4分,共8分) 16.制度创新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也是人类文明的重要象征,观察图示,回答问题。(4分)

秦朝政治制度示意图 美国政治制度示意图 (1)结合图示信息,写出①、②出空缺的内容。(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上述中外政治制度在历史上分别产生什么影响?(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建筑是人类生产力发展水平的见证,同时也是一种文化、一种历史,折射出人类文明发展的多样性。观察图片,回答问题。(4分)

图一 中国故宫 图二 巴黎圣母院 图三 四川都江堰 图四 美国田纳西水利工程水坝 (1)图一、图二所示的建筑在建筑特点或建筑材料上有何不同?(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三、图四所示的水利建筑工程有何共同之处?(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含两小题,其中第18题10分,第19题12分,共22分) 18.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在我国早期封建化城市形成的过程中,真正起关键作用的是统治阶级的政治、军事需要。早期建筑的原因不外乎有以下三种:第一,大小诸侯国国都都是政治中心,都需要筑城;第二,各国纷争中需要在战略要地筑城;第三,在交通要道和人口密集的地方,封建社会的城市商业逐渐繁荣起来„„ ——胡如雷《中国封建社会形态研究》 材料二 工业革命将数以千计的人带到拥挤的城市与乡镇找工作。如英国的曼彻斯特在1780年建立起第一个大型机械化的棉纺织厂,不久便成为一个主要的纺织中心,人口由1750年的18000人增加到1851年人口普查时的30万人,大多数人口属于工人阶级和移民。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超过了城市资源和环境的承载力,严重影响了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何成刚《史料教学中的方法与策略》 材料三 鸦片战争后,在西方工业文明冲击下,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中国近代工商业的发展,中国传统的封建城市开始向近代资本主义城市方向发展。19世纪70年代以后,棉纺业、面粉、造纸、印刷、航运等各类民族工业,在上海、宁波、广州、天津等城市逐步

发展起来。 ——马春辉《中国城市化问题论纲》

材料四

1949—2006年我国城市化人口增长率变化图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根据材料一,归纳中国封建社会城市形成的原因。(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概述材料二中工业革命给城市带来的影响。(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材料三中,鸦片战争后中国传统的封建城市开始向近代资本主义城市方向发展的原因有哪些?(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观察材料四柱状图,说出我国城市人口增长最快的时间段,并简述理由。(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综上所述,谈谈你对城市化发展进程的认识。(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875年,李鸿章对日本驻华公使说:“对于近来贵国所举,很为赞赏。独有对贵国改变旧有服装,模仿欧风一事感到不解,我国决不会进行这样的改革,只是军器、铁路、电信及其他器械是必要之物和西方最长之处,不得不采之外国。”

材料二 梁启超说:“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

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

材料三 孙中山说:“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中国谋幸福,因不愿少数满洲人专制,故要民族革命;不愿君主一人专制,故要政治革命;不愿少数富人专制,故要社会革命。” 材料四 陈独秀说:“我们现在认定,只有‘民主’和‘科学’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的一切黑暗。”

材料五 推翻幕府以后,明治天皇政府实行一系列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主要内容有:政治方面,“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经济方面,引进西方技术,鼓励发展近代工业;社会生活方面,提倡“文明开化”,即向欧美学习,努力发展教育。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根据材料一、二、三、四反映的历史事件,简述中国近代化探索的历程。(3分)并归纳这四个历史事件的共同作用。(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材料五,分析明治维新的措施,说明其对日本历史发展所起的作用。(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材料一和材料五中,中日两国的变革在目的上有何异同?(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日本和中国的近代化探索一成一败,出现这种结果的原因是什么?(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探究题(本大题共15分)

20.20世纪以来,人类社会历经动荡冲突。如何制止暴力冲突,促进和平发展,成为人类共同的目标。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围绕“合作与对抗”这一主题进行了如下探索,请你参与完成。 任务一 【归类梳理】(4分)

(1)左表中是同学们收集的关于对抗背景下合作的史实。请根据提示类别,

填写对应事件序号。(2

分)

类别一:军事组织 序号:_____________________(1分)

类别二:国际会议 序号:_____________________(1分)

(2)表中的史实反映了一战以来国际关系怎样的发展趋势?(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任务二 【质疑探究】(8分)

(3)在探究过程中,同学们对下面两个问题产生了疑问。请你结合史实,帮他们解答。(要求:两个问题需分别作答) 问题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问题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任务三 【反思总结】(3分)

(4)你认为20世纪以来导致世界暴力冲突不断的共同因素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4山西历史中考题篇七:2014年中考历史试题分析

2014年中考历史试题分析

山西省2014高中阶段教育学校招生统一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题,依据《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稿)》和《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即新课程标准)》,按照《山西省2014年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科目说明》的要求,兼顾山西省所使用的三种教材版本(人教版、北师大版、华师大版)的教科书进行命制。试题所选材料情境贴切,呈现方式多样,彰显了历史学科的思想性、人文性,体现了对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指导性。整份试题注重考查学生从历史的角度、以探究的方式来叙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好的发挥了学业水平考试与升学选拔考试两考合一的双重功能。现对2014年山西省中考历史学科试题做一具体分析,分析分三块:第一块:试题分析;第二块:卷面分析;第三块:成绩通报。

试 题 分 析

(一)试题结构

1. 2014年山西省中考历史试题共四道大题20道小题,满分75分。其中选择题30分,非选择题45分,分别为:简答题8分、材料解析题22分、探究题15分。

2. 整份试题考察的知识点分布如下表:(黑色为去年赋分,红色为今年赋分)

3、在知识覆盖面上,整份试题考查内容(选择题以正确选项对应知识点为主)与课程标准的对应具体情况分布如下表:

(二)试题特点

1、重基础,低起点——以课标为依据,以史事为中心。

课程标准要求:“通过义务教育阶段历史课程的教学,学生能够掌握中外历史的基础知识。”为此,在对比新旧课标“课程内容”的要求后,在不考查新课程标准删除和增加内容的基础上,试题以新课程标准的理念为依据,以旧课标的知识点为主,对史事精心筛选设计,覆盖了课程标准的主要知识点,涉及到中国古代和近现代史、世界古代和近现代史及山西地方史等内容,较为全面地考查了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学习掌握情况,较好地体现了初中历史教学的学科特点。选择题的1、2、4、5、6、7、8、9、10、12、14、15;简答题16、17;分析说明题19(1);探究题20(1)等都是对基本历史知识的考查。试题将促使我们教师抓好平时课堂教学,扎实上好每一节课,从而推动课堂教学改革,达到“以考改促课改”的目的。

2、重阅读,强理解——体现大文科特点。

2014年中考试题,特别强调了历史材料的重要性。要求学生在阅读材料的基础上,准确把握材料与问题的紧密关系,如第(3);准确把握材料与题干的关系,如第(10);特别是考查学生在阅读材料的基础上,对材料本身的理解和把握。如第(18)(只举从材料中发现、提取的答案);值得一提的是,(18)第1小题中的归纳、第2小题中的概述、第3小题和第5小题对材料的分析,其实都是语文能力的范畴和体现。这就要求我们历史教师平常的教学中,在强调学生对历史人物、历史事件重点记忆和线索、史事有效梳理的同时,要有意训练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让学生学会捕捉材料中的关键信息和有效信息,学会对历史材料的简述、归纳、提炼等一般性的方法,不断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

3、重能力,强应用——实现学思结合。

2014年山西省中考历史试题精心打造了“历史情景”,突出对过程方法和历史思维能力的考查。试题大量使用原始史料来设计问题,突出了重能力、强应用的特点,力求考查学生学与思的结合,考查学生的基本历史素养以及由此形成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只有对原有的知识进行再加工和再创造才能完成,改变了过去死记硬背完成作答的方式,使学生从中“感知历史情景,感悟历史问题”。如(19)题,本题考点涉及中国近代化探索和日本的“明治维新”,考查学生对材料的综合分析能力以及比较历史问题的能力。通过对史料的分析,学生

必须结合所学知识,并对所学知识进行梳理和整合,才能得出中国近代化探索的艰难发展历程及特点,才能得出“明治维新”对日本历史所起的作用;并在进一步思考的基础上,认识中日变革的异同,感悟变革成败的缘由,从而使学生站在历史的高度,形成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增强为民族复兴而奋斗的信念。

4、高立意,深探究——体验发现探究。

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为了体现这一理念,实现以历史课堂为平台,使学生学会从历史的角度观察和思考社会和人生,提高综合素质的目的,2014年山西中考历史命题精心打磨了(20)题——探究性试题。本题以“合作与对抗”为主题,以国际关系的发展趋势为脉络,涉及到“急剧动荡的现代世界”和“多元发展的当代世界”两大板块。学生对这两大板块中的知识点,如一战、二战爆发的原因、大战的进程和结果、美苏冷战、两极格局、中东战争、政治的多极化和经济的全球化等都已经熟知,但对“对抗的深层理解”、“当今国际关系的深层理解”、“合作与对抗的关系”、 “国际关系的走向”等问题缺乏整体和深入的认识理解。为此,本题按照探究性学习的要求设置,旨在通过搜集资料、掌握证据和独立思考,使学生在识记的基础上学会思考、学会探究、学会对历史事物进行分析评价,从而形成正确的历史观点。

试 卷 分 析

逐题分析

二、简答题

16、试题特点:本试题以图表的形式呈现,以制度创新为切入点,形象直观的考查学生对中外历史上重要政治制度的理解和运用,注重培养学生的鉴别比较的能力,难易程度适中。

答题情况:大部分学生能得2分,少数学生不得分。书写基本规范。(1)中的常见错误:错别字:“丞”写成“承”“臣”“函”。(2)中的常见错误:表述不准确。

17、试题特点:本题将中外建筑进行对比,既考查了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记忆,又增强学生对历史遗产的了解,使学生感受了广大人民的集体智慧和伟大创造力。

答题情况:第(1)问大部分学生表述不准确,古典式写成古老,高尖直写成高而直。还有的不理解何为建筑特点,图一多描述为庄严、肃穆、辉煌等,图

二多描述为自由、轻松、浪漫等。建筑材料上,有些学生写成水泥、混凝土、汉白玉等。第(2)问大部分学生回答较好,但有一部分学生共同之处有重复表述现象;也有回答成都是水力发电,能够缓解劳动压力等。

教学建议:

(1)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注重强化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和规范书写。 (2)引导学生注重中外知识及相关联知识的横向和纵向的比较。 (3)用历史术语准确规范来表达问题。 (4)教学中引导学生读图认知能力。 三、材料解析题之一

18.试题特点:这道题是2014年中考历史试题的亮点之一。从表述上,由以前的“依据材料,回答问题”变为“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从表述上可以看出,以前本题考查的主要是从材料中获取重要历史信息的能力,今年的这道题,考查的能力层级明显分为两类:一类是通过阅读材料,从材料中获取重要历史信息的能力;(前面已有表述),一类考查学生根据材料提供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认识问题的能力。本题以“城市化发展进程“为中心议题,围绕这个议题,按照时间线索分别选取了古今中外四个材料,材料作为解答试题的载体,问题的设计从不同的角度灵活切入,问题的设置都是对课标要求的直接或间接考查。(举(1)、(2)、(3)教材中的内容)

答题情况:第(1)问:绝大多数学生都能得2分,错误的情况有:(1)错别字,例如:政治的“治”写成“制”,政治的“政”写成“正”,意思完全不一样,不得分;(2)个别学生将“政治”写成“治政”或“政权”,不得分。(3)摘抄原句作答的遗漏关键词不得分:例如,将原句“统治阶级的政治军事需要”遗漏关键词“政治”、“军事”不得分;将原句“第一,大小诸侯国国都都是政治中心,需要筑城”遗漏关键词“政治中心”不得分;再如,将原句“各国纷争中需要在战略要地筑城”遗漏关键词“战略要地”不得分。(4)所答内容与材料无关,例如:一些学生答成“闭关锁国”不得分。(5)把其它小题答案错答在本题内,例如将17题答案错答在本题内不得分。

第(2)问:由于本题问的直接,学生容易得满分。错误的情况有:(1)照抄全部材料。(2)只答出消极或积极一个方面。

2014山西历史中考题篇八:2014山西中考百校联考二 历史 (Word版)

历史模拟题(二)

一、选择题

1、史实是被考古资料证实已经发生的历史,下列属于史实的是

A、盘古开天辟地 B、神农氏钻木取火 C、大禹治水有功 D、河姆渡人种植水稻 2、 观察下面两幅地图,从图一到图二能反映出的发展变化有 图一:战国形势图 图二:秦朝疆域图

①国家由分裂走向统一 ②分封制被郡县制取代 ③长城防御功能逐渐增强④由多民族国家演变为单一民族国家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3、有学者认为:“孔子之道,远传于四域之外,东经朝鲜,波及日本„„”而在1988年,诺贝尔奖获得者汉内斯。阿尔文在巴黎集会上也宣称:“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到2500多年前,去汲取孔子的智慧。”你认为上述材料中所说孔子的“道”和“智慧”指的是 A、“无为而治” B、“仁”的学说 C、“兼爱”“非攻” D、“民贵君轻”

4、下面是小丽同学整理的“中国古代对新疆地区管理”的专题内容,你认为符合这一专题的有①②③④

①设置西域都护②设置驻藏大臣③设置伊犁将军④平定大小和卓叛乱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5、“大清国国家允定,各使馆境界,以为专与住用之处,并独由使馆管理,中国民人,概不准在界内居住,亦可自行防守。”据此判断该条文出自 A、《南京条约》 B、《马关条约》 C、《北京条约》 D、《辛丑条约》 6、下图为1902年创立的山西大学党,是今山西大学的前身,它是中国近代高等教育史中西教学共为一体的先例。下列与它同时期出现的近代新式学校是

A、太学 B、京师同文馆 C、京师大学堂 D、黄埔军校

7、下列对中国共产党历史上重要会议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中共一大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②遵义会议确立以毛泽东主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③中共七大是在解放战争胜利前夕召开的④中国八大是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8、下列历史事件相关联的搭配,不正确的是

A、重庆谈判——南京国民政府建立 B、七七事变——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始 C、实业救国——民族工业初步发展 D、平型关大捷——抗战以来的第一次大捷

9、有人用“开始与发展(1972.2~1974.8)——推迟与曲折(1974.8~1978.1)——最终实现(1978.7~1979.1)”来概述中国与某国建立外交关系的过程。据此判断该国是 A、苏联 B、朝鲜 C、美国 D、英国

10、张华同学拟写一篇关于“古代雅典”的历史研究性学习小论文。下列素材与此无关的是 A、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 B、地跨欧亚非,地中海成为内湖 C、工商业发达,经济繁荣 D、鼓励学术研究,实行民主政治 11、古代中国百家争鸣与近代西方文艺复兴的相似之处有

①著作繁多,形成文化昌盛的局面 ②推动社会进步,促进新的社会制度的建立 ③追求思想解放和自由 ④抨击基督教会的黑暗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2、国家主权从来都是不容侵犯的。1999年,中国和巴拿马分别从哪个国家手中收回了澳门和巴拿马运河主权的?

A、葡萄牙、美国 B、法国、英国 C、英国、美国 D、英国、葡萄牙 13、1964年史学家巴勒克拉夫指出:“当代最显著的特征之一就是欧洲优势的衰退,以及世界重心向非欧洲地区的转移。”导致该状况的主要原因是 A、“二战”的影响 B、日本经济的崛起 C、北约的建立 D、马歇尔计划的实施 14、美国总统罗斯福说:“我们到底有没有实质的进步,不在于富的人更富,而在于贫穷的人也能有足够的生存来源。”为解决穷人的生存来源问题,提高就业率,他采取的“新政”措施是 A、整顿金融 B、兴办公共工程 C、调整工业 D、缩减农业产量 15、与20世纪60年代的古巴导弹危机密切相关的格局是

A、凡尔赛体系 B、两极格局 C、华盛顿体系 D、“一超多强” 二、简答题

16、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是传播文化的重要载体。请在下列空白处填写正确内容(4分) (1)有“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之美国誉的史学巨著是 。 (2)山西籍文学家罗贯中撰写的我国第一部长篇小说是 。 (3)北朝农学家贾思勰撰写的一部系统论述农业生产的专著是 。 (4)明代著名医药学家李时珍编著的被誉为“东方医学巨典”的是 。 17、识图,回答问题(4分)

图一: 图二:斐迪南大公遇刺 (1)根据图一写出

A、B两处对应的内容

(2)图二反映的历史事件与第一次世界大战有何关系?

(3)图一、图二反映出造成世界不安定的因素有哪些?

三、材料解析题(18题10分,19题12分)

18、材料一 当美国爆发经济危机时,中国加紧民族工业的发展,南京政府特别对江浙两省的民族企业进行扶植,特别是纺织、制造等行业有了极大发展。„„中国的发展崛起引起日本的不安,因大萧条所产生的影响也涉及日本。为了转嫁危机,压制中国发展,日本蓄意制造了九一八事迹。 材料二 18世纪60年代,英国首先发生了产业革命,这次工业化是从英国的纺织工业部门开始的。„„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实现工业化的国家,成为现代经济增长的一个示范。

——《英国工业化的几个特点》

材料三 1925年,列宁逝世后,苏联党内围绕社会主义道路建设问题多次发生争论,抵御工业化问题,斯大林认为,必须优先发展重工业,工业化必须高速度。„„1944年,毛泽东指出:“日本帝国主义为会么敢于这样欺负中国,就是因为中国没有强大的工业,它欺负我们的落后,因此消灭这种落后,是我们全民族的任务。” 依据材料回答:

(1)依据材料一,指出由美国引发的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给中国带来的影响。(2分)

(2)结合材料二、三,说出英国工业化与苏联工业化建设领域的不同点。(2分)

(3)材料三中“全民族的任务”指的是什么?归纳中国与苏联走工业化道路过程中的相似之处。(4分) (4)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说出走工业化道路需要遵循什么原则?(2分)

19、材料 “1949~1978年,中华民族伟大的复兴由此开始„„多年以后,这段沉重的历史依然令人感叹,为了找到一条属于自己的路,年轻的共和国经历过如此艰难的历程。”

1978年以来,中国人民走上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征程。进入21世纪,中国以全新的姿态阔步走向世界,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和作用也越来越重要,并在经济全球化的大潮中,融入世界,实现中华民族的腾飞。——改编自华师版教材

(1)分别说出1949年和1978年开启中国历史新时代的重大历史事件的意义。(2分)

(2)简述20世纪50~70年代,年轻的共和国在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取得成就与出现失误的历程。(6分)

(3)列举中国积极融入世界,顺应经济全球化的事例。(2分)

(4)你认为中华民族在伟大复兴的历程中应吸取哪些经验教训?(2分)

四、探究题(15分)

20、14~19世纪随着西方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发展,社会面貌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同时也对传统的东方文明产生了巨大的冲出。围绕“世界近代以来牙牙学语与中国的发展历程”展开下列探究活动。 任务一 梳理知识(7分)

(1)在下面《14~18世纪欧洲与中国对比表》中,填写相关内容。

任务二 解决问题(6分)

(2)19世纪中期,面对工业文明大潮的冲击,不同国家做出了不同的回应。请以中国、俄国、美国为例,用史实说明这种回应及结果。

任务三 思考感悟(2分)

就近代以来世界文明的发展历程,谈谈你得到了哪些收获和启示。

2014山西历史中考题篇九:2014山西中考历史科目说明

山西省2014年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科目说明 历 史

一、命题原则

历史学业考试必须体现历史课程的思想性、基础性、人文性和综合性的特征,以培养学生的历史素养和人文素养为宗旨,以利于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和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历史学业考试必须体现课改新理念和历史课程的紧密结合,促进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有利于推进“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的有效整合。

历史学业考试必须体现历史课程的学科特点,使学生掌握中外历史基础知识,形成对历史的正确认识,有利于提高正确认识现实的能力。

二、考试内容与考试目标

山西省初中毕业生历史学业水平考试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的《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稿)》为主要依据,同时体现2011版《历史课程标准》的新理念,它是规范教与学标准和评价的依据。鉴于参加2014年历史中考的学生所学内容的实际,为了减轻学生的复习负担, 2011年版《历史课程标准》中删掉与增加的内容不作为本届学生的考试内容。

1.考试内容

考试内容是《历史课程标准》规定的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史、中国现代史、世界古代史、世界近代史、世界现代史六个板块的知识,以及相关的山西地方史知识。

2.考试目标

根据《历史课程标准》中【课程目标】的规定,要求学生达到下列目标:

(1)知道重要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及历史现象,知道人类文明的主要成果,掌握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

(2)能掌握学习历史的一些基本方法,包括正确计算历史年代的方法,识读历史地图和图表的方法、查找和收集历史信息的途径和方法,运用材料具体分析历史问题的方法。

(3)能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初步形成重证据的历史意识和处理历史信息的能力,初步学会分析和解决历史问题。

(4)能够结合背景、过程、结果和有关史料,从历史发展的进程中认识历史人物、

历史事件的地位和作用,具有一定的历史思维能力。

(5)能用书面方式陈述历史,对历史事实进行正确的分析和判断,对历史问题作出合理的、客观的解释。

(6)从历史的角度认识中国和世界,了解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基本趋势及人类文化的多样性,有一定面向世界的视野与意识。

(7)初步掌握中外历史的纵横联系,知道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初步理解个人与群体、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三、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1.考试形式

思想品德和历史合为“文科综合卷”。历史为全闭卷考试,考试时间70分钟,满分75分。

2.试卷结构

历史试卷分为Ⅰ、Ⅱ两卷。第Ⅰ卷为选择题。第Ⅱ卷为非选择题。考试的内容比例

四、考试题型与能力要求

2014年中考题型在保留原有题型的基础上,根据历史学科的特点,适当做出调整,将原来的分析说明题改为材料分析题,使试题无论从学科素养还是能力要求上

进一步完善,更加符合《历史课程标准》的要求。

下面对各种题型的考查进行简要的解读与说明:

选择题:考查内容以重大主干知识为主,知识覆盖面大,能力考查全面,设计形式多种多样。其中考查能力的选择题将占有一定比例。这类选择题的题干一般以文字材料情境形式(如一段引文、一个贴近生活的情境、一段史实叙述等)或图表材料形式(各种实物图片、地图、漫画、表格等)呈现,学生在读懂材料的基础上,根据题意选择四个选项之中最为准确的一项。通过考查重要的历史概念、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历史结论、阶段特征等各种内容,考查学生获取和利用有效信息,分析、归纳、比较、概括、辩证全面地认识和分析问题等各种能力,是一种设计灵活、客观性强、覆盖面较广的多功能题型。

简答题:一般由两种题型组成。一种是列举题,把符合某种条件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等按要求作为题干设问,主要考查学生识记、判断能力;一种是考查释读图片、地图、图表等能力的试题,考查主题突出,设问直接,答案简洁。通过简答题,考查学生准确地表达历史事实的能力。该类试题知识跨度大、涉及领域广、综合归纳性强,要求学生在掌握具体史实的基础上,注意对历史宏观知识框架的把握,注意对历史知识内在纵横联系的梳理和总结。

材料解析题:材料解析题是历史学科的主要题型,一般来说根据考查的能力层级要求,分为两类:一类考查学生通过阅读材料,从材料中直接获取重要历史信息的能力。一类考查学生根据材料提供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认识问题的能力。 第一类:考查直接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需要理清下列关系:目的与意义、原因与结果、动因与后果、措施与作用、观点与史实等。呈现方式:通过文字或图表(各种实物图片、地图、表格、图示等)等材料,创设生动、活泼、直观的情境。材料取材广泛,可以直接来自各种版本的教材,也可以来自课外资源,课外资源都是与学过的知识有密切关系的,材料作为解答试题的载体,而问题设置都是对课标要求内容的直接或间接考查。在问题的设计上注意从不同的角度灵活切入,同时还根据具体材料设计适量的开放性问题。在命题意图上主要是考查学生阅读理解材料的能力、获取材料中的有效信息进行整合加工的能力,充分利用有效信息(有些问题在材料中可以直接找到),并结合所学知识对问题进行分析、比较、归纳的能力以及历史语言表达能力。

第二类:考查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的分析、认识问题能力。该题型主题立意鲜明,若干材料围绕一个中心议题,问题之间联系紧密,并明确规定解答方法。充分体现了材料解析题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基本特征;设问层次递进、由浅入深,具有

一定的开放性和选择性;选材上有原始文字材料,有经过加工的文字材料,有图表材料等。

旨在考查学生阅读材料,并从中提取有效信息,然后结合所学知识(历史事件的背景、过程、结果及相关史料)具体的分析历史问题,用历史的、发展的眼光对历史人物或事物做出相应的评价。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思维,初步形成重证据的历史意识和处理历史信息的能力;试题密切联系实际,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时代,体现历史人文素养;部分内容具有一定开放性和综合性。

探究题:探究题是山西省历史中考必考题型,旨在通过搜集资料、掌握证据和独立思考,初步学会对历史事物进行分析评价,并在探究历史的过程中尝试反思历史,汲取历史的经验教训;初步掌握解释历史问题的方法,力求在表达自己的见解时能够言而有据,推理得当;学会与教师、同学对历史问题进行探究和讨论;运用史论结合的方法等。一般步骤是:可以用多种呈现方式整理史实,即从“点”入手进行“线”的梳理,以此构建完整的知识间内在联系;之后运用所学知识,整合教学内容,对观点进行有理有据的论述,提升能力,同时答案具有开放性、探究性,答案不唯一,考查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独立思考,合理推论,形成正确的结论;最后,依据主题探究将所感所悟写出来或进行提升。实现历史课程“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方面整合的目标。

●【往下看,下一篇更精彩】●

最新成考报名

  • 2023年党风廉政建设知识测试题及答案...
  • 2023年党风廉政建设知识测试题及答案十篇
  • 新安全生产法知识竞赛试题库及答案共...
  • 2022党风廉政建设知识测试题及答案集合4篇
  • 2022党风廉政建设知识测试题及答案范...
  • 新安全生产法知识竞赛试题库及答案共...
  • 新安全生产法知识竞赛试题库及答案共...
  • 2022党风廉政建设知识测试题及答案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