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文档 > 试题 >

天净沙秋思 中考题

成考报名   发布时间:01-12    阅读:

天净沙秋思 中考题篇一:观沧海_次北固山下_钱塘湖春行_天净沙秋思__中考题汇编

观沧海

1、本诗作者(曹操),不仅是建安时期一位杰出的诗人,还是封建社会一位杰出的(政治家)、

军事家。

2、按要求填写原诗中的语句。 ①诗人登临碣石山的目的是:以观沧海。

②实写诗人所见之景的句子是: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③虚写诗人所想之景的句子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3、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 统领全篇写景的一个字是“观 ”。写景时,先写岛上的(树木百草),

次写海面上的(秋风洪波),最后写天空中日月星辰。本诗的情感基调是(苍凉慷慨,悲壮激昂)。

4、前三行诗句描写沧海景象,有动有静,如“水何澹澹、秋风萧瑟、洪波涌起”写的是动景,

“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写的是静景。

5、请你展开合理的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所表现的画面描述出

来。(树木凋零)秋风阵阵,呼呼作响,诗人站在辽阔的在海边,面对波涛汹涌的大海,心潮与大海一起涌动,感慨万千。

6、赏析“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诗人通过丰富的想像,运用夸张的手法,描绘了大海吞吐日月,包容星汉的壮阔景象,表现了诗人开阔的胸怀和宏大的抱负。

7、“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所使用的修辞手法是(互文) 。诗句中的“若”字用得好,请你说说好在哪里。表明大海吞吐日月星辰是作者的想象之景,体现诗人的开阔的胸怀和宏大的抱负.[有助于表明大海吞吐日月星辰是作者的想象之景(或主观感受),体现诗人的博大胸怀(或一统天下的雄心壮志)。]

8、“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渲染了大海(苍茫动荡)的气势。“何”字体现了作者面对大海的惊

奇,因为他看到了山岛的(巍峨 ),树木的(茂盛),波浪的(汹涌)。

9、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D)

A.这首诗通过写作者在远征途中登上碣石山俯瞰大海所看见的壮观景象,展现了诗人宽广的胸襟。

B.诗歌前四联写诗人登上碣石山看见山岛耸立,树木茂盛,大海波澜壮阔的景象。

C.第五、六联通过丰富的想像,写出沧海之大,吞吐日月,含盈群星的气派。

D.最后一句,如一曲雄壮的乐曲,在最激越处戛然而止,悲从中来,发出感慨。 10、这首诗以“观”字总领,全诗借景抒情,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一统天下的雄心壮志”或“博大胸怀”.

次北固山下

1、展开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展现的画面。

江水浩淼,春潮涌涨,放眼望去,江岸齐平,顺和的江风中,一叶白帆端端直直地高悬在开阔无边的江天上.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思念故乡. 哪两句诗集中表达了这种感情?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3、王湾的《次北固山下》一诗中写时序更替,蕴含生活哲理的诗句是: 海日生残夜, 江春入旧年。

4、下列对诗句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

A. 诗题“次北固山下”中的“次”是“游览”的意思,表明诗人写诗的地点。

B. 首联先写“客路”后写“行舟” ,神驰故里的漂泊羁旅之情,流露与字里行间。

C.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诗的颔联颈联对仗非常工整,这时候律诗的一个重要特征。

D. 尾联的“乡书”“归雁”让人感受到一种淡淡的乡思愁绪。

5、从修辞、炼字、内容等任一方面赏析“海日生残夜, 江春入旧年。”

①诗句含义::在描写景物、节令之中,蕴含着一种时序交替的自然理趣。

②内容:表现了时光匆匆,光阴荏苒,身在他乡的游子顿生思乡之情。

③表现手法:把“日”“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表现了作者乐观、积极、向上的思想感情。

④修辞方法:“生”与“人”用了拟人的手法,富有情趣。

⑤修辞方法:两句诗对偶工整,形象生动。(答出其中一点,言之成理即可。).

6、请写出“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这两句诗的大意。

在残夜未尽将尽之时,一轮红日正在从海上升起,旧年将尽未尽之时,春天的气息已经来到江上(海日升于残夜将驱走黑暗,春意闯入旧年将驱走严冬).

7、“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中的哪两个字形象生动地体现了自然时序交替的哲理? 生、入. ⒈对下边这首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D )

A.这首写景诗描写了作者客游他乡的羁旅之情,表达出作者放眼山川的宽阔博大的胸襟。 B.诗的颈联写景致的缺憾:残夜中的海日和旧年中的江春,使人顿生惆怅之情。 C.尾联运用设问的修辞手法,抒写了思乡之情。

D.在唐朝的诗人里,王湾并不算一位有名的人物,但他的这首五言绝句却使他留名青史。 ⒉对诗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D )

A.首联写“客路”“行舟”,与尾联“乡书”“归雁”遥相呼应。

B.颔联采用了衬托的手法,描绘了洪水浩瀚、轻风和顺的传神景象。

C.尾联诗人感叹家书无处通达,借大雁北飞表达诗人的思乡之清。

D.诗人触景生情,借波澜壮阔的景色表达壮志未酬的情怀。

钱塘湖春行⒈这首诗的作者是 白居易 ,诗中他最迷恋“ 绿杨阴里白沙堤 ”这

一景致。(1分)('11承德市)

⒉全诗以“行”为线索,从“ 孤山寺 ”起,到“ 白沙堤 ”终。以“ 春 ”为着眼点写出了自然界的美景。最后两句中的“ 最爱 ”两字充分表达了诗人对西湖美景的迷恋。(2分)('07黄冈市)

⒊本诗第二至六句,一句一景,在动态的描绘中写出了西湖景色的清丽明快,生机勃勃。这些景物依次是:春水初平, 早莺争树(莺争暖树) ,燕啄春泥,乱花迷眼, 草没马蹄 。('04河南省试点市)

⒋本诗以“春”为着眼点,抒发了 喜爱钱塘湖春天美景 的感情。诗中直抒胸臆表达这种感情的一个词语是 爱(最爱) 。(2分)('07河南省,'11日照市)

⒌诗中最能突出诗人感情的一个词语是: 最爱 。(1分)('10红河州)

⒍这首诗描写了西湖 早春 的明媚风光,抒发了诗人 喜悦 的感情。(2分)('08襄樊市)

⒎诗中有一个词语直抒作者胸臆,请你指出来并说出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09凉山州)

爱(最爱)

直接抒发了作者对钱塘湖春天美景的喜爱之情。

⒏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11承德市)

通过描写西湖蓬蓬勃勃的春意,表达了作者对西湖美好景色无比赞美和喜爱之情。 诗句赏析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⒈展开联想和想象,用简明形象的语言描绘出“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所展现的画面。(2分)('11承德市)

示例:有几处早来的黄莺,争先恐后地飞来向阳的枝头地唱歌啼鸣;不知是哪家新来的燕子,又在湖边不停地衔泥筑巢。(抓住景物特征描写1分,语言流畅优美1分。)

⒉展开联想和想象,用简明形象的语言描绘出“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所展现的画面。(2分)('07黄冈市)

莺是春的歌手,在明媚的春光中,几只早莺争先恐后地飞到向阳的树上去歌唱;燕是春的信使,不知谁家的新燕已开始啄泥衔草,筑建新巢。

⒊“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中的两个动词很有表现力,请说说这两个动词好在何处。(3分)('11日照市)

“争”和“啄”两个动词,写出了一幅早莺争向暖树,新燕啄泥衔草的动态场景,生动地展示了初春的蓬勃生机。(找出动词1分;赏析2分,每个要点1分。意思对即可。)

⒋诗歌第二联中“几处”“谁家”用得极其精妙,换作“处处”“家家”就没有这种效果。联系全诗,说说为什么?('07河南省)

“几处”“谁家”照应“早莺”“新燕”,说明早莺尚少,新燕不多,表达了钱塘湖初春季节的特点和作者的欣喜之情。如果改为“处处”“家家”,就没有这种表达效果。

⒌“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是写诗人所见的景象,请说说这样的景象会给人们这样的感觉?(2分)('08襄樊市)

会给人们带来生机勃勃的感觉。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乱花渐欲迷人跟,浅草才能没马蹄”这两句诗把春的情态描摹得妩媚动人,生机勃勃,请你从具有表现力的用词上加以品析。(2分)('09凉山州)

这两句诗作者抓住了“乱花”“浅草”写出了花的繁多、草的柔嫩,突出了春的妩媚动人;又以“渐欲”“才能”描绘了春的发展变化,突出了春的勃勃生机。(只要能分析出其中一点即可)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在前六句诗中,诗人已经把西湖春色描绘得十分美好,在结尾处却说自己“最爱”湖东的白沙堤。至于白沙堤怎么可爱,除点明“绿杨阴里”外,诗人未做任何解释。你觉得诗人这样写有什么好处?('04河南省试点市)

可以让读者根据前面的描写,充分发挥联想和想象,从而取得“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的效果。(或:诗贵含蓄,这样含蓄的结尾,常取得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效果。)

选择题

⒈请选择下列说法中有误的一项是( C )(2分)('10红河州)

A.首联交代了踏春的去处,简洁明快地勾勒了西湖早春的轮廓。

B.颔联抓住了“争”、“啄”两个动词,描绘了一幅早莺争暖、新燕啄泥的画面。

C.颈联用“没马蹄”写出了西子湖畔春草深密、绿色醉人的景象。

D.尾联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春行钱塘湖的喜悦心情。

⒉下面是对这首诗的分析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D )(2分)('09凉山州)

A.诗歌以“春行”为题眼抒发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B.这首诗从总体着眼描绘了钱塘湖蓬勃的春意。

C.诗人善于把握景物特征,并进行了生动形象的描绘。

D.诗歌在景物的描写中还重点突出了白沙堤的美。

四、天净沙·秋思

⒈一切景语皆情语。全诗通过丰富的意象,渲染了 萧瑟苍凉(凄凉) 的气氛,抒发了诗人极其 孤寂愁苦(悲伤) 的情绪。(2分)('08梅州市)

⒉小令中“枯藤”“老树”“昏鸦”“夕阳”等词语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景象?(1分)('10南充市)

深秋晚景图

⒊“小桥流水人家”是令人神往的一幅美景,它被穿插在诗中,起到怎样的作用?(2分)('08梅州市)

以乐景写哀情,反衬离人思乡的愁绪。

天净沙秋思

1.全曲中,暗含题中"秋"字的三个最直接的景象是:枯藤 、老树、西风; 与"夕阳"相呼应的是:"昏鸦_",与"天涯"相呼应的是:"_古道_",最能触发旅人(游子)思乡之情的景物是:"人家_"。 体现全文主旨的"思"字的一句是:"_断肠人在天涯_"。

2、《天净沙·秋思》通过对一组客观事物的描写,表现出在旅途中寂寞悲凉的心情。

3、"枯藤老树昏鸦"与"小桥流水人家"是两种鲜明不同的画面,你能理解这种不协调的用意吗?将哀景与乐景放在一起,形成鲜明的对比,反衬"天涯"人的思乡愁绪。

4.对这首曲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

A.这首曲的题目叫"秋思","秋思"的意思是"秋天的思考"。

B."枯藤"句中的"枯藤"、"老树"是最有特征性的秋景,给人以萧条、寂寞、悲凉的感觉。

C."小桥"一句读来令人亲切,可仔细想去,却更增添了"断肠人"的愁绪。

D."断肠人"句中的"断肠人"是一位"离人","天涯"即"极远的地方"。

5.对这首曲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D)

A.此曲的前三句选取了富有特征的九种事物组成了一幅深秋的景色图。

B.第二句描写诗人所见异乡的幽美、恬静的景象,越发使人感到孤独。

C.从整个构图来看,前四句写景,末一句写人。景物是背景,人是主体。写景是为了烘托人。

D.从此曲的题目来看,作者所要表达的是对秋的伤感,而并无思乡之情。

6、这首小令运用了什么写法?创造出怎样的意境?衬托了天涯游子怎样的心情? 这首小令极其出色地运用了景物烘托的写法,渲染出萧瑟悲凉的意境,烘托出游子孤寂、悲凉的心境。

天净沙秋思 中考题篇二:《天净沙》赏析与中考题

天净沙①·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②,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③。夕阳西下,断肠人④在天涯⑤。

注释

①《天净沙》:曲牌名。元代散曲有小令和套数之分,小令只有一曲子,套数由同一宫词中两支以上的曲子组成。这首《天净沙》是小令。

②昏鸦:黄昏时归巢的乌鸦。

③瘦马:瘦的马。马因长途跋涉而累瘦。

④断肠人:悲哀、伤心极度者。

⑤天涯:天边。涯,边际。

译文:

枯藤缠绕着老树,树枝上栖息着黄昏时归巢的乌鸦,小桥下,流水潺潺,旁边有几户人家,在古老荒凉的道路上,秋风萧瑟,一匹疲惫的瘦马驮着我蹒跚前行。夕阳向西缓缓落下,悲伤断肠的人还漂泊在天涯。

赏析一:

这是马致远小令中最著名的一只,被称为“秋思之祖”(周德清《中原音韵》),它以郊野日暮的秋景为衬托,抒写了作者深沉的愁思。这支散曲凝聚着作者长期的人生体验,反映了封建社会中失意知识分子所共有的寂寞愁苦的情怀,千百年来传诵不衰。

作品中的抒情主人公,是那个骑着瘦马漂泊天涯的征人。此时,他正迎着寒凉的秋风行走在荒僻的古道上。“枯藤老树昏鸦”的荒凉景象,“小桥流水人家”的温暖气氛,从正反两个方面牵动着游子的愁肠,引起他无限乡思。“断肠人在天涯”是全曲的点睛之笔,有了它,各种景物有机地联系在一起,从整体上构成一幅和谐的画面,一切景物也都有了着落。

这支小令最大的艺术特点是借景抒情,以景达情。全部思乡之情都通过一组组景物组成的画面来表达。作者把愁思融进门面,甚至把抒情主人公及其坐骑瘦马组成黄昏行旅的画面,从而形象地表现了作者孤寂的心境,企望的目光,并且可以使人透视到马背上主人公疲惫憔悴的身影。作品的主题就通过这样一幅秋郊日暮羁旅图展现出来了。散曲的语言凝炼自然,明白如话,而内涵丰富,意境深远。特别是开头三个“鼎足对”,由九个名词、九种景物组成,毫无雕琢,也不用动词和关联词语加以连接,而意境自现。构成了一幅幅可资想象的画面,视觉形象特别鲜明。

赏析二:

这首小令仅五句28字,语言极为凝炼却容量巨大,寥寥数笔就勾画出一幅悲绪四溢的“游子思归图”,淋漓尽致地传达出漂泊羁旅的游子心。

这幅图画由两部分构成:

一、由精心选取的几组能代表萧秋的景物组成一幅暮色苍茫的秋野图景;

二、抒写内心深处无尽伤痛而独行寒秋的天涯游子剪影。

第一幅画共18个字九个名词,其间无一虚词,却自然流畅而涵蕴丰富,作者以其娴熟的艺术技巧,让九种不同的景物沐于夕阳的清辉之下,象电影镜头一样以“蒙太奇”的笔法在我们面前依次呈现,一下子就把读者带入深秋时节:几根枯藤缠绕着几颗凋零了黄叶的秃树,在秋风萧萧中瑟瑟地颤抖,天空中点点寒鸦,声声哀鸣„„写出了一片萧飒悲凉的秋景,造成一种凄清衰颓的氛围,烘托出作者内心的悲戚。我们可以想象,昏鸦尚能有老树可归,而游子却漂泊无着,有家难归,其间该是何等的悲苦与无奈啊!接下来,眼前呈现一座小桥,潺潺的流水,还有依稀袅起炊烟的农家小院。这种有人家安居其间的田园小景是那样幽静而甜蜜,安逸而闲致。这一切,不能不令浪迹天涯的游子想起自己家乡的小桥、流水和亲人。在这里,以乐景写哀情,令人倍感凄凉,烘托出沦落他乡的游子那内心彷徨无助的客子之悲。

第二幅画里,我们可以看到,在萧瑟的秋风中,在寂寞的古道上,饱尝乡愁的游子却骑着一匹延滞归期的瘦马,在沉沉的暮色中向着远方踽踽而行。此时,夕阳正西沉,撒下凄冷的斜晖,本是鸟禽回巢、羊牛回圈、人儿归家的团圆时刻,而游子却仍是“断肠人在天涯”,此时此刻、此情此景,漂泊他乡的游子面对如此萧瑟凄凉的景象,怎能不悲从中来,怎能不撕心裂肺,怎能不柔肠寸断!一颗漂泊羁旅的游子心在秋风中鲜血淋淋„„

一支极为简短的小曲,表达了难以尽述的内蕴,形象地描绘出天涯游子凄楚、悲怆的内心世界,给人以震撼人心的艺术感受。让人读之而倍感其苦,咏之而更感其心。读此曲而不泪下者不明其意也。

这首小令之所以获得如此高的赞誉,一方面是由于它描绘了一幅绝妙的深秋晚景图,真切地表现出天涯沦落人的孤寂愁苦之情,情调虽然低沉,但却反映了当时沉闷的时代气氛,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另一方面,更主要的是它有很高的艺术成就。比较明显的特点是:

1.简约与深细相依

古人宋玉曾用“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来形容美女身量的恰到好处。《天净沙·秋思》文字之精炼,也可以说达到了不能再增、减一字的程度。全篇仅五句,二十八字,既无夸张,也不用典,纯用白描勾勒出这样一幅生动的图景:深秋的黄昏,一个风尘仆仆的游子,骑着一匹瘦马,迎着一阵阵冷飕飕的西风,在古道上踽踽独行。他走过缠满枯藤的老树,看到即将归巢的暮鸦在树梢上盘旋;他走过横架在溪流上的小桥,来到溪边的几户人家门前,这时太阳快要落山了,自己却还没有找到投宿的地方,迎接他的又将是一个漫漫的长夜,不禁悲从中来,肝肠寸断。至于游子为什么飘泊到这里?他究竟要到哪里去?这些言外之意,尽可听凭读者自己去想像。这首小令,确实不愧为言简意丰、以少胜多的佳作。小令的前三句,十八个字,共写了藤、树、鸦、桥、水、家、道、风、马九种事物,一字一词,一字一景,真可谓“惜墨如金”。但是,凝练而并不简陋,九种事物名称之前分别冠以枯、老、昏、小、流、人、古、西、瘦等表现各自特征的修饰语,使各个事物都带上了鲜明的个性,又使本来互不相干的事物,在苍凉的深秋暮色笼罩下,构成了一个统一体。作者没有写这些事物的方位,也未写这些事物与游子活动的关系,但读者又可以想像得到,并把它们紧密地联系起来。简约之中见出深细。

2.静景与动景相映

《天净沙秋思》的艺术效果,又得力于成功地运用映衬技法。作者将许多相对独立的事物同时纳入一个画面之中,从而形成动与静、明与暗、背景与主体的相互映衬:处于动态中的“流水”,与处于静态中的“小桥”“人家”相映,更显出环境的幽静;“西风”与“古道”相映,使道路更见苍凉;在作者勾勒的秋景图上,一面是枯藤、老树、昏鸦在秋风萧飒中一派灰暗,一面是落日的余晖给枯藤、老树、昏鸦涂上一抹金黄的颜色;“小桥流水人家”,呈现一派清雅、安适的景象,与沦落异乡的游子相映,使“断肠人”更添悲愁。从整个构图看,前四句写景,末一句写人。但人是主体,景物是人活动的背景,把背景写充分了,主体就被烘托出来了。这正是相互映衬的妙用。

3.景色与情思相融

诗言志。这首小令旨在表达天涯沦落人的凄苦之情。但人的思想感情,是抽象的东西,难于表达。作者运用传统的寄情于物的写法,把这种凄苦愁楚之情,刻画得淋漓尽致。枯藤、老树、昏鸦、西风、瘦马、夕阳,这些有形的可感的事物,具有明显的深秋色彩,与无形的抽象的凄苦之情,有相通之处,用有形表现无形,方使人感到具体生动。正如“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愁”与“水”本无联系,但作者借江水之多,喻愁之多,二者有“恰似”之处,用江水东流之景,表达无限的悲愁之情,十分深刻。自然景物本来是没有思想感情的,但当诗人把这些客观事物纳入审美的认识和感受之中,这些事物便被赋予感情的色彩,同人的思想感情融为一体了。“小桥流水人家”,不过是极常见的普通景色,但当它与“断肠人在天涯”同处于一个图景之中时,便不再是孤立的景物,而成为使“断肠人”心碎肠断的触发物,使图景带上悲凉的气氛。所谓“情因景而显,景因情而生”,就是这个道理。《天净沙秋思》堪称景中有情,情中有景,情景妙合无痕的杰作。

赏析三:

从全诗基调来看,诗中充满了一种悲凉的意味。诗人眼中满目的苍凉,触目所及无一不撩起沉重的叹息和孤独感。

世界是那么的大可有诗人容身之地啊?就算有诗人的容身之地,又可有和诗人交心的人儿啊?诗人的处境像是在苍天在穹庐,空间是那样的邈远,又是那样的狭小。

邈远的让诗人眼前的事物独成一体。他们是那样的相似却要自成一家,留出的空间是让空间来充填吗?多么的虚空,支离成碎片而不能拼凑,即使拼凑也失了整体。空隙如一个不能愈合的伤疤存在着,这种存在成了诗人心里永远的痛。“枯藤、老树、昏鸦”两个字一顿,读起来没有要连续的意思,都是衰老,死亡的象征,它们被空间隔绝着,立体存在在时空当中。枯藤没有攀附在树上,昏鸦也不曾落到树枝上,就这样你是你的悲凉,我是我的肃杀,连这悲也要独自承担,孤独的诗人连流泪的理由也要说与自己来听,这是怎样的一个无声的大无边的世界,能把人的感情吞没在茫茫的时空里。

狭小到诗人生活中的“夕阳西下”,时间的轮回。诗人的生活像是一个圈,他就生活在这样一个小圈当中,每次的徘徊,即使很短的距离诗人都跨不出这个圈,然而圈外的人也走不进来。一天的生活终到夕阳收场,纵然肝肠寸断,也无人来怜。这小圈成了诗人独徘徊的空间。因无人闯入,而变成天地悠悠的广大,顿觉自己只是属于广大之中的一点,孤独感随之而来,“天涯”也成了小圈的一种替换。人往往在家里没人时感到原本人多屋小的家一下子变大了或许就是这个道理,大与小已然没有了鲜明的界限,诗人的孤独也没有了边界,像是波纹荡漾着无限的扩散,悲的意味越加浓厚。想哭吗?想!但是哭在心里,哭不出声,痛

苦搁浅在肉体和灵魂上,无法喊出来。想找人倾诉吗?哪怕是个无知觉的人,我想只要是个活生生的人就好,无需他能说话,无需他能回答,只要他能和作者站在同一个空间里就行。可是太遗憾连这样的人都不存在。

突然有了救济的暖意——“小桥、流水、人家”整个画面一下充满生气。有了欢快的流水,动态的生机展现在眼前,先前的静态的景物,死寂的味道一扫而快。人家的温暖让作者的心得到了慰藉。天总不遂人愿,在你最需要帮助的时候,莫过于再让你雪上加霜。看看这小桥,流水,人家,纵然是美好的,但这美好不属于作者,作者还是一个人的孤独。再反观后路——“古道、西风、瘦马”为什么美的后面藏着埋葬美的杀机,不给作者一点的希望呢?这种劈头盖脸的打击,让作者犹如在大冬天里淋了凉透骨的冰雨,冷瑟的缩在一角,眼前尽是满目的凄凉。古道是荒凉颓败的对着作者,西风是扫落叶的对待作者,瘦马是将死的对着作者。这些肃杀似刀锋雪剑严逼着作者,作者没有了退路,被抛弃在茫茫的宇宙空间,独自哀思,独自孤独吧!“断肠人在天涯”啊!

马致远这首诗充分体现出一个孤独者的形象。孤独者的欢乐无人分享,忧愁无处述说。大凡孤独的人都是有智慧的人。无聊者不会孤独,空虚者不会孤独,他们有的是孤单,寂寞。可是要做一个孤独的人又何其难,做了一个孤独的人又何其悲伤啊!

赏析四:

青山遮不住悲秋。秋,易使人悲叹,使人垂泪;秋士悲,秋女怨,九曲回肠的碎心曲,让人揪心。

上段三句二十八字,九个名词为世人绘出一山水长卷,不同的景物天衣无缝地融合在一起,不得不令人拍案道奇。而其中的“小桥流水人家”,细致地描绘出江南的美景,而为人们所熟知。这种音节和谐、情景交融的曲子,故有“枯藤老树写秋思,不许旁人赘一词”之誉,的确委实不过。

“悲落叶于劲秋”,秋古来触发深思。光阴如梦,往事不堪回首。马致远曾经热衷于功名,但未得志,漂泊二十余载,五十入仕,看不惯黑暗的官场,退而隐居。《秋思》是他在漂泊旅途时的作品之一,自然而然地流露出对现实的不满。空有满腹学识,却无处施展才华。失意、痛苦、悲凉、孤独,一切的一切也只能用手中的笔,痛吐出来,倾诉出来。是境,是景,水乳交融,情景映衬;是意,是情;相辅相成,相济相生。一曲《秋思》,心中隐隐作痛,悲泪欲出。

赏析五:

《天净沙·秋思》是马致远散曲的代表作之一。它是作者真实感情的抒发,绝非无病呻吟之作。它字字写秋光秋色,又字字写人意人情,以“秋”染“思”,又以“思”映“秋”,紧紧扣住“思”字,含蓄深挚地表达了“天涯沦落人”的凄寂、苦闷和无法解脱的“断肠”之情。

首句“枯藤老树昏鸦”,很形象地写出了晚秋和晚秋黄昏的景与境。深秋时节,万物肃杀,青藤枯老,黄叶落尽,被枯藤缠绕着的老树上,栖落的一只乌鸦瑟缩着,在傍晚的静寂中,不时发出几声嘶哑的叫喊。这里的“老”字,既是言树木年纪之“老”,枝干之“老”,形态之“老”,又是形容秋天片叶不存的树木饱经风霜,几历沧桑的萧疏、凄凉的状态,从而透视出结句“断肠人”当时的心境和经历。“昏鸦”的“昏”字也有两层含义,一是指黄昏时分;二是形容乌鸦觅食一天,黄昏时已无力、没精打采,幸好找到一处栖息之地,那昏昏欲睡的样子在游子的眼中是可怜又甜蜜的。因为它们毕竟还有个“巢”啊!

次句,在昏重得几乎叫人难以喘息的时候,忽现“小桥流水人家”。只见一架小桥,桥下一弯秀水,潺潺流淌,水边桥头,几间小屋错落有致,小屋上缕缕炊烟袅袅飘起,显得那么安恬、温馨。这一切使游子的眼睛一亮,但马上又黯淡了。他的孤寂与这温恬显得是那么格格不入,他企盼的、看到的,恰恰是他不可能得到的!这里的“小”,并不是实写桥的大小,而是就视觉形象而言的“小”。“流水”只写水动而未闻水声,也是因水远之故。从构图上讲,“流水”又恰与“小桥”动静相对,动静相生,无声之动更显其静。“人家”一语,用得极妙,由于距离极远,又在黄昏中,房屋、人物分辨不清,只是炊烟袅绕才告诉天涯游客,那是有人居住的屋舍。这一句全为远视所见,不仅写景上有了新的扩展,而且在心理上很细微地传达了羁旅天涯者对安居家乡的生活可望而不可即的感受。接着现出“古道西风瘦马”的画面。在一条黄尘漫漫、秋风飒飒的古驿道上,一匹瘦骨嶙峋、精疲力竭的马迟缓地走着。一个“古道”。让人马上想到路途的曲折而漫长,古往今来这古老的道路上不知走过多少匹这样的“瘦马”,拨响了读者心中那通往遥远过去,与古人共鸣的琴弦,“瘦马”一词在全曲中的地位比较重要。秋高草长的时日刚刚过去,按理马是不该“瘦”的,但作者这里是以马自比,写马旨在托人,马瘦人更瘦。马都很难再忍受背井离乡的飘泊之苦,骑在它背上有思想、重感情的人就更无法坚持了。

前面都是写地上的景物,接下来作者把笔锋一扬,画出“夕阳西下”的天空,为地上的景物绘就了一轮血红的西坠的夕阳作景幕。落日残照,本易引人惆帐、感伤,却又偏偏“西下”,就更增添了一层怆神寒骨的迷离之意。“夕阳西下”又与“昏鸦”“西风”一起点明时光紧迫,已到暮晚,季节上到了游子归家的季节,可这个时节、这种时辰却仍有“断肠人在天涯!”此时此地,此情此景,怎不叫无家可归之人痛断愁肠?一个“断肠”。把“天涯沦落人”的无法言传只可意会的感受与苦楚传达得淋漓尽致。

作者介绍:

马致远生于1250年,约卒于1321年,是元代著名的杂剧家。大都(今北京)人。马致远以字行于世,名不祥。晚号“东篱”,以示效陶渊明之志。他的年辈晚于关汉卿、白朴等人,生年当在至元(始于1264)之前,卒年当在至治改元到泰定元年(1321—1324)之间。曾任江浙行省务官。《天净沙·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全曲中,暗含题中"秋"字的三个最直接的景象是: 、 、 ; 与"夕阳"相呼应的是:"_____",与"天涯"相呼应的是:"_____",最能触发旅人(游子)思乡之情的景物是:"_____"。 体现全文主旨的"思"字的一句是:"_____"。

答案:依次:枯藤 老树 西风 昏鸦 古道 人家 断肠人在天涯

2、《天净沙·秋思》通过对一组客观事物的描写,表现出 的心情。

答案:在旅途中寂寞悲凉的心情。

3、"枯藤老树昏鸦"与"小桥流水人家"是两种鲜明不同的画面,你能理解这种不协调的用意吗?(2分)

天净沙秋思 中考题篇三:(正式)中考诗词鉴赏《天净沙 秋思》(含答案)

一、诗词鉴赏《天净沙 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全曲中,暗含题中"秋"字的三个最直接的景象是: 、 、 ; 与"夕阳"相呼应的是:"_____",与"天涯"相呼应的是:"_____",最能触发旅人(游子)思乡之情的景物是:"_____"。 体现全文主旨的"思"字的一句是:"_____"。

答案:依次:枯藤 老树 西风 昏鸦 古道 人家 断肠人在天涯

2、《天净沙·秋思》通过对一组客观事物的描写,表现出 的心情。

答案:在旅途中寂寞悲凉的心情。

3、"枯藤老树昏鸦"与"小桥流水人家"是两种鲜明不同的画面,你能理解这种不协调的用意吗?(2分)

答案:将哀景与乐景放在一起,形成鲜明的对比,反衬"天涯"人的思乡愁绪。

4.对这首曲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

A.这首曲的题目叫"秋思","秋思"的意思是"秋天的思考"。

B."枯藤"句中的"枯藤"、"老树"是最有特征性的秋景,给人以萧条、寂寞、悲凉的感觉。

C."小桥"一句读来令人亲切,可仔细想去,却更增添了"断肠人"的愁绪。

D."断肠人"句中的"断肠人"是一位"离人","天涯"即"极远的地方"。

5.对这首曲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D)

A.此曲的前三句选取了富有特征的九种事物组成了一幅深秋的景色图。

B.第二句描写诗人所见异乡的幽美、恬静的景象,越发使人感到孤独。

C.从整个构图来看,前四句写景,末一句写人。景物是背景,人是主体。写景是为了烘托人。

D.从此曲的题目来看,作者所要表达的是对秋的伤感,而并无思乡之情。

6、这首小令运用了什么写法?创造出怎样的意境?衬托了天涯游子怎样的心情?

答案:这首小令极其出色地运用了景物烘托的写法,渲染出萧瑟悲凉的意境,烘托出游子孤寂、悲凉的心境。

二、诗词鉴赏《天净沙 秋思》

《天净沙 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天净沙·秋思》是一首散曲中的____ __。天净沙是____ __,秋思是散曲的____ __。

2.全曲中,暗含题中“秋”字的三个最直接的景象是:____ __、____ __、___ ___,与“夕阳”相呼应的是:“_____ __”,与“天涯”相呼应的是:

“____ ____”,最能触发旅人(游子)思乡之情的景物是:“_____ ___”。 体现全文主旨的“思”字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首曲中的“枯藤”、“老树”、“昏鸦”、“西风”、“瘦马”、“夕阳”等词语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景

象?

4.最后一句话的作用是什么?

5.对这首曲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这首曲的题目叫“秋思”,“秋思”的意思是“秋天的思考”。

B.“枯藤”句中的“枯藤”、“老树”是最有特征性的秋景,给人以萧条、寂寞、悲凉的感觉。

C.“小桥”一句读来令人亲切,可仔细想去,却更增添了“断肠人”的愁绪。

D.“断肠人”句中的“断肠人”是一位“游子”,“天涯”即“极远的地方”。

6.对《天净沙秋思》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枯藤老树昏鸦”一句描摹了一幅秋暮思归图,“枯”“老”“昏”营造出暗淡凄凉的氛围,衬托游子内心的哀伤。

B.“小桥流水人家”一句则描绘出一幅清新秀丽的秋郊庄户图,热情赞颂家乡的美景,表达了作者回到家乡的喜悦之情。

C.“西风瘦马”一句,“西风”即秋风,“瘦马”既写出路途的辛劳,又写出了生活的艰辛。

D.末句是在前面写景的基础上直接抒情,抒发了长年漂泊的游子深切的思乡之情。

《天净沙 秋思》

1.小令 曲牌名 题目

2.枯藤 老树 西风 昏鸦 古道 人家 断肠人在天涯

3.孤独、凄凉、冷清的深秋晚景。

4.直抒胸臆,点明主旨,道出天涯游子之悲(漂泊他乡,浪迹天涯的孤寂愁苦之情。)

5. A 6.B

三、诗词鉴赏《天净沙 秋思》

1.下列理解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D)

A、 此曲的前三句选取了富有特征的九种事物组成了一幅深秋景色图。

B、 第二句描写诗人所见异乡的幽美、恬静的景象,越发使人感到孤独。

C、 从整个构图来看,前四句写景,末一句写人。景物是背景,人是主体,写景诗为了烘托

人。

D、从此曲的题目来看,作者所要表达的是对秋的伤感,而并无思乡之情。

2.对本曲赏析有误的一项是(C)

A、 此曲语言明白而内涵丰富,景物的描写凝练,但情感尽在景中。

B、 曲子用多种意象连缀,在萧瑟凄清的秋景中蕴含着绵绵乡愁。

C、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两句气韵流动、情感一致。

D、本曲描绘了天涯游子秋日黄昏行旅图,表现悲秋思乡的情感。

3. 对这首小令分析不当的一项是(B )

A、 “枯藤老树昏鸦”渲染了一种暗淡凄凉的气氛,暮鸦归巢,使游子动了思乡之情。

B、 “小桥流水人家”描写了诗人记忆中的故乡的幽美、恬静的景象,而今身在异乡,越发感到孤独。

C、 “古道西风瘦马”一句描写了伫立于寒风之中诗人孤独、寂寥的形象。由马的“瘦”可以联想到诗人的疲惫、困乏。

D、 “断肠人在天涯”一句直接抒发了诗人的感受,在前几句“景”的渲染下,诗人的思乡之情得到了充分的表现。

4. 对这首小令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 C )

A、“下桥流水人家”一句,呈现一派清雅、安恬的景象与沦落异乡的游子相映,使“断肠人”更添悲愁。

B、“夕阳西下”一句,将前面九个独立事物统一到一幅画面中,有一种凄凉之美。

C、全篇没有一句直接抒情,但正所谓“一切景语皆请语”,作品因此更感人。

D、这首小令仅28个字,生动地表下出一个长期漂泊他乡的游子孤寂愁苦的心情。

5. 下列选项中错误的一项是(C)

A. 这首元曲虽只有五句二十八个字,但却描绘出一幅凄凉动人的秋郊夕照图,并且准确地传达出旅人凄苦的心境。

B.“小桥流水人家”这一句写出作者人对温馨的家庭的渴望,烘托了作者凄苦悲凉的心境。

C.此曲作者是马致远,字东篱,元代杂剧家、散曲家。与关汉卿、郑光祖、白朴并称“元

曲四大家”。

D.此曲寓情于景,在景情的交融中构成一种凄凉悲苦的意境。

6. 下列错误的一项是(C)

A.全曲一共列出九种景物,言简而义丰。语言极为凝炼却容量巨大,意蕴深远,结构精巧,顿挫有致,被后人喻为“秋思之祖”。

B.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是游子眼中所见,“古道西风瘦马”则是游子自身写照。

C.此曲运用了寓景于情的手法,写出了作者的心理感受以及天涯游子的愁楚悲凉。

D. “夕阳西下”一句动静结合,互相映衬,同时也点明了时间。

7. 下列选项错误的是( B )

A此曲前三句选取了富有特征的九种事物,组成了一副深秋的景色图

B这首曲的题目叫秋思,秋思的意思是秋天的思考

C断肠人句中的断肠人是一位离人,天涯指极远的地方

D最后两句由景及人,道出天涯游子的心情,断肠是全文主旨

8.下列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D )

A. “天净沙”是曲牌名,“秋思”是题目。

B. “古道西风瘦马”的“瘦”表现了旅人的辛劳。

C. 前三句勾勒出“秋”色,末二句点出了“旅”思。

D. 这首散曲主要表现秋天的悲凉景象。

9. 选出不正确的一项 ( C )

A. 本文前四句写景,使浓郁的秋色之中蕴含着无限凄凉悲苦的情调。

B. 本文使用众多意象来表达羁旅之苦和悲秋之恨,使作品充满浓郁的诗情。

C. 本文采用悲春这一审美情感体验方式,抒发羁旅游子的悲苦情怀。

D. 本文只用二十八个字,描绘出一幅凄凉动人的秋郊夕照图,准确地传达旅人凄苦的心境。

10.选出正确的一项 ( B )

A. 本文以景托情,寓景于情,刻画出游子凄苦、悲凉的心境。

B. 末句“断肠人在天涯”具有画龙点睛之妙,使前四句成为断肠人内心悲凉情感的触发物。

C. 本文运用极其华丽、复杂的手法,勾勒出一由游子深秋远行图。

D. 全片没有一句直接抒情,但正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使作品更加动人。

11. 对这首小令分析不当的一项是(B )

A “枯藤老树昏鸦”渲染了一种暗淡凄凉的气氛,暮鸦归巢,使游子动了思乡之情。

B “小桥流水人家”描写了诗人记忆中的故乡的幽美、恬静的景象,而今身在异乡,越发感到孤独。小桥流水人家”描写了诗人所见到的景象,是那么的幽美恬静,使得天涯游子动了思乡之情。

C “古道西风瘦马”一句描写了伫立于寒风之中诗人孤独、寂寥的形象。由马的“瘦”可以联想到诗人的疲惫、困乏。

D “断肠人在天涯”一句直接抒发了诗人的感受,在前几句“景”的渲染下,诗人的思乡之情得到了充分的表现。

12. 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C)

A此曲写出了女子对情人的相思之情

B秋思是曲牌名,天净沙是题目

C此曲共描绘了九种景物,刻画出一幅秋郊夕照图

D此曲被誉为“春思之祖”

13. 选项错误的是(D)

A. 这首小令很短,一共只有五句二十八个字,但却描绘出一幅凄凉动人的秋郊夕照图,并

且准确地传达出旅人凄苦的心境。这首成功的曲作,从多方面体现了中国古典诗歌的艺术特征。

B. 全诗头两句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就给人造成一种冷落暗淡的气氛,又显示出一种清新幽静的境界,这里的枯藤老树给人以凄凉的感觉,昏,点出时间已是傍晚,小桥流水人家,给人感到幽雅闲致。

C. 此曲以九种景物并置,组合成一幅秋郊夕照图,从中透出令人哀愁的情调

D. 秋郊夕照图抒发了游子回归故乡的喜悦之情 (游子在秋天思念故乡、倦于漂泊的凄苦愁楚之情)

14. 选出正确的一项 ( D )

A.“古道西风瘦马”(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以乐景写哀情,令人倍感凄凉,烘托出沦落他乡的游子那内心彷徨无助的客子之悲。

B.马致远,号东篱,元代著名的杂剧家、散曲家,代表作有《窦娥冤》、《汉宫秋》等。

C.马致远(《天净沙·秋思》)被誉为“秋思之祖”。

D.全曲前两句写眼中所见,第三句是对游子自身境况的描述,最后两句直抒游子的心理感受。

15. 下列选项中不正确的是(B )

A.前三句十八个字,写了九种景物,有静有动、有声有色,而加在名词前的定语则体现了诗人对那些景物的独特感受。

B.这首小令,写景由近到远,感情抒发由浅入深,开头一句“枯藤老树昏鸦”是诗眼。

C.这是一幅秋景图,又是一幅绝妙的秋思图。图中有景有人,人和景都是经过作者精心选择的,最能表现“秋思”。

D.这首小令用极有限的字句,塑造了极丰富的意象;人与物结合,情与景交融,有一种动人心魄的力量。

16. 下列选项不正确的是( C )

A、 此曲后两句动、静相衬,表现了游子内心的悲凉、愁苦。

B、 “小桥流水人家”一句表现出曲中游子对温馨家庭的渴望,更体现出游子内心的悲凉、

苦之情。

C. 在诗人精心选择和渲染的画面中,渗透着浪迹天涯的游子在秋天朝阳下的孤独与愁苦。

D. 此曲使用众多密集的意象来表达作者的羁旅之苦和悲秋之恨,使作品充满浓郁的诗情。

17. 下面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C)

A.用具有特点的景物写秋,描绘了一幅绝妙的秋景图。

B.景与情结合,表现了天涯游子的悲凉感情。

C.“夕阳”、“天涯”交代了时间地点。“断肠人”今夜宿谁家?在“小桥流水人家”。

D.读者是随着秋思满腹的主人公的脚步、视线、思绪进入这幅画卷的。

18. 下列语句中,对本曲赏析不正确的是(B)

A. 最后两句由景及人,道出天涯游子的心情,断肠是全文主旨。

B. 全曲中,暗含题中“秋”字的三个最直接的景象是枯藤 古道 西风(枯藤 老树 西风),与“夕阳”相呼应的是:昏鸦,与“天涯”相呼应的是:古道

C. “小桥流水人家”一句,呈现出一派温馨的景象,与沦落异乡的游子相映,使“断肠人”更添悲愁。

D.本曲格调低沉,宫调为越调。

天净沙秋思 中考题篇四:观沧海_次北固山下_钱塘湖春行_天净沙秋思__中考题汇编

一 《论语》十则

1.《论语》是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一部书,是家经典著作之一。( 儒 )

2.下列句中加点词读音和意义都不同的一组是【 D 】。

A.【学】学而时习之/学如不及

C.【诲】诲女知之乎/诲人不倦

D.【知】是知也/日知其所亡

3.请用自己的语言写出“吾日三省吾身”的具体内容。

围绕“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跟朋友往来是不是诚实呢?老师传授的学业是不

是复习过了呢?”回答即可。

4.请写出对“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理解。

答即可。

5.请用自己的语言写出“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的原因。

围绕“选择他们的长处来学习,(看到自己也有)他们那些短处就要改正”回答即可。

6.孔子所说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对我们为人处世有什么启示?

围绕“自己所讨厌的事情不能施加在别人身上”或“推己及人,以仁爱之心待人”回答

即可。

7.选文后五则内容都与学习有关,请你选择感悟最深的一则,写出在学习方面所获得的启示。

围绕“默默地记住知识,勤奋学习而不满足;爱好古代文化,勤勉求学;勤奋好学;谦

虚诚恳;温故而知新,日积月累”等回答即可。

8.把下面的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读书人不可以没有远大的抱负和坚强的意志,承担的责任重大,艰险的道路还很长。

(2)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看见德行优秀的人要向他看齐,看见不优秀的人也要(对照着)检查自己。

9.文中有很多语句都己成为成语,请你写出其中的三个。

见贤思齐 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任重道远

10.本文是儒家修身之言,讲的是做人的道理。请任选一则,次谈对你的启示。(3分)

开放性试题,言之成理即可。答题示例:“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入”说的是自己不喜

欢的言行,不要施加给别人。它告诉我们要学会宽容,不要强人所难。 围绕“只读书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得。只是空想却不读书,就会有害(疑惑)。”回 B.【省】吾日三省吾身/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二 观沧海

1、本诗作者(曹操),不仅是建安时期一位杰出的诗人,还是封建社会一位杰出的(政治家)、

军事家。

2、按要求填写原诗中的语句。 ①诗人登临碣石山的目的是:以观沧海。 ②实写诗人所见之景的句子是: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

洪波涌起。

③虚写诗人所想之景的句子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3、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 统领全篇写景的一个字是“观 ”。写景时,先写岛上的(树木百草),

次写海面上的(秋风洪波),最后写天空中日月星辰。本诗的情感基调是(苍凉慷慨,悲壮

激昂)。

4、前三行诗句描写沧海景象,有动有静,如“水何澹澹、秋风萧瑟、洪波涌起”写的是动景,“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写的是静景。

5、请你展开合理的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所表现的画面描述出

来。(树木凋零)秋风阵阵,呼呼作响,诗人站在辽阔的在海边,面对波涛汹涌的大海,

心潮与大海一起涌动,感慨万千。)

6、赏析“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诗人通过丰富的想像,运用夸张的手法,描绘了大海吞吐日月,包容星汉的壮阔景象,表现

了诗人开阔的胸怀和宏大的抱负。

7、“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所使用的修辞手法是(互文) 。诗句中的“若”

字用得好,请你说说好在哪里。

表明大海吞吐日月星辰是作者的想象之景,体现诗人的开阔的胸怀和宏大的抱负.[有助

于表明大海吞吐日月星辰是作者的想象之景(或主观感受),体现诗人的博大胸怀(或一统天下

的雄心壮志)。]

8、“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渲染了大海(苍茫动荡)的气势。“何”字体现了作者面对大海的惊

奇,因为他看到了山岛的(巍峨 ),树木的(茂盛),波浪的(汹涌)。

9、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D)

A.这首诗通过写作者在远征途中登上碣石山俯瞰大海所看见的壮观景象,展现了诗人宽广的

胸襟。

B.诗歌前四联写诗人登上碣石山看见山岛耸立,树木茂盛,大海波澜壮阔的景象。

C.第五、六联通过丰富的想像,写出沧海之大,吞吐日月,含盈群星的气派。 D.最后一句,如一曲雄壮的乐曲,在最激越处戛然而止,悲从中来,发出感慨。

10、这首诗以“观”字总领,全诗借景抒情,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一统天下的雄心壮志”或“博大胸怀”. 三 次北固山下

1、展开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展现的画面。

江水浩淼,春潮涌涨,放眼望去,江岸齐平,顺和的江风中,一叶白帆端端直直地高悬

在开阔无边的江天上.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哪两句诗集中表达了这种感情?

思念故乡.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3、王湾的《次北固山下》一诗中写时序更替,蕴含生活哲理的诗句是: 海日生残夜, 江春入旧年。

4、下列对诗句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

A. 诗题“次北固山下”中的“次”是“游览”的意思,表明诗人写诗的地点。

B. 首联先写“客路”后写“行舟” ,神驰故里的漂泊羁旅之情,流露与字里行间。

C.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诗的颔联颈联对仗非常工整,这时候律诗的一个重要特征。

D. 尾联的“乡书”“归雁”让人感受到一种淡淡的乡思愁绪。

5、从修辞、炼字、内容等任一方面赏析“海日生残夜, 江春入旧年。”

①诗句含义::在描写景物、节令之中,蕴含着一种时序交替的自然理趣。

②内容:表现了时光匆匆,光阴荏苒,身在他乡的游子顿生思乡之情。

③表现手法:把“日”“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表现了作者乐观、积极、向上的思

想感情。

④修辞方法:“生”与“人”用了拟人的手法,富有情趣。

⑤修辞方法:两句诗对偶工整,形象生动。(答出其中一点,言之成理即可。).

6、请写出“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这两句诗的大意。

在残夜未尽将尽之时,一轮红日正在从海上升起,旧年将尽未尽之时,春天的气息已经来到

江上(海日升于残夜将驱走黑暗,春意闯入旧年将驱走严冬).

7、“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中的哪两个字形象生动地体现了自然时序交替的哲理?

生、入.

8.对下边这首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D ) A.这首写景诗描写了作者客游他乡的羁旅之情,表达出作者放眼山川的宽阔博大的胸襟。

B.诗的颈联写景致的缺憾:残夜中的海日和旧年中的江春,使人顿生惆怅之情。

C.尾联运用设问的修辞手法,抒写了思乡之情。 D.在唐朝的诗人里,王湾并不算一位有名的人物,但他的这首五言绝句却使他留名青史。

9.对诗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D )

A.首联写“客路”“行舟”,与尾联“乡书”“归雁”遥相呼应。

B.颔联采用了衬托的手法,描绘了洪水浩瀚、轻风和顺的传神景象。

C.尾联诗人感叹家书无处通达,借大雁北飞表达诗人的思乡之清。

D.诗人触景生情,借波澜壮阔的景色表达壮志未酬的情怀。

四 钱塘湖春行

⒈这首诗的作者是 白居易 ,诗中他最迷恋“ 绿杨阴里白沙堤 ”这一景致。 ⒉全诗以“行”为线索,从“ 孤山寺 ”起,到“ 白沙堤 ”终。以“ 春 ”为着眼

点写出了自然界的美景。最后两句中的“ 最爱 ”两字充分表达了诗人对西湖美景的迷恋。

⒊本诗第二至六句,一句一景,在动态的描绘中写出了西湖景色的清丽明快,生机勃勃。这

些景物依次是:春水初平, 早莺争树(莺争暖树) ,燕啄春泥,乱花迷眼, 草没马蹄 。

⒋本诗以“春”为着眼点,抒发了 喜爱钱塘湖春天美景 的感情。诗中直抒胸臆表达这种

感情的一个词语是 爱(最爱) 。

⒌诗中最能突出诗人感情的一个词语是: 最爱 。

⒍这首诗描写了西湖 早春 的明媚风光,抒发了诗人 喜悦 的感情。

⒎诗中有一个词语直抒作者胸臆,请你指出来并说出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爱(最爱)直接抒发了作者对钱塘湖春天美景的喜爱之情。

⒏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通过描写西湖蓬蓬勃勃的春意,表达了作者对西湖美好景色无比赞美和喜爱之情。

9.诗句赏析

(一)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⒈展开联想和想象,用简明形象的语言描绘出“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所

展现的画面。

示例:有几处早来的黄莺,争先恐后地飞来向阳的枝头地唱歌啼鸣;不知是哪家新来的

燕子,又在湖边不停地衔泥筑巢。(抓住景物特征描写1分,语言流畅优美1分。)

⒉展开联想和想象,用简明形象的语言描绘出“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所

展现的画面。

(是春的歌手,在明媚的春光中,几只早莺争先恐后地飞到向阳的树上去歌唱;燕是春

的信使,不知谁家的新燕已开始啄泥衔草,筑建新巢。)

⒊“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中的两个动词很有表现力,请说说这两个动词

好在何处。

“争”和“啄”两个动词,写出了一幅早莺争向暖树,新燕啄泥衔草的动态场景,生动

地展示了初春的蓬勃生机。(找出动词1分;赏析2分,每个要点1分。意思对即可。)

⒋诗歌第二联中“几处”“谁家”用得极其精妙,换作“处处”“家家”就没有这种效果。

联系全诗,说说为什么?

“几处”“谁家”照应“早莺”“新燕”,说明早莺尚少,新燕不多,表达了钱塘湖初春

季节的特点和作者的欣喜之情。如果改为“处处”“家家”,就没有这种表达效果。

⒌“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是写诗人所见的景象,请说说这样的景象会给

人们这样的感觉?(给人们带来生机勃勃的感觉。)

(二)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乱花渐欲迷人跟,浅草才能没马蹄”这两句诗把春的情态描摹得妩媚动人,生机勃勃,

请你从具有表现力的用词上加以品析。

(这两句诗作者抓住了“乱花”“浅草”写出了花的繁多、草的柔嫩,突出了春的妩媚动人;

又以“渐欲”“才能”描绘了春的发展变化,突出了春的勃勃生机。(只要能分析出其中一点

即可)

(三)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在前六句诗中,诗人已经把西湖春色描绘得十分美好,在结尾处却说自己“最爱”湖东

的白沙堤。至于白沙堤怎么可爱,除点明“绿杨阴里”外,诗人未做任何解释。你觉得诗人

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可以让读者根据前面的描写,充分发挥联想和想象,从而取得“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

的效果。(或:诗贵含蓄,这样含蓄的结尾,常取得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效果。)

选择题⒈请选择下列说法中有误的一项是( C )

A.首联交代了踏春的去处,简洁明快地勾勒了西湖早春的轮廓。

B.颔联抓住了“争”、“啄”两个动词,描绘了一幅早莺争暖、新燕啄泥的画面。

C.颈联用“没马蹄”写出了西子湖畔春草深密、绿色醉人的景象。

D.尾联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春行钱塘湖的喜悦心情。

⒉下面是对这首诗的分析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D )

A.诗歌以“春行”为题眼抒发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B.这首诗从总体着眼描绘了钱塘湖蓬勃的春意。

C.诗人善于把握景物特征,并进行了生动形象的描绘。

D.诗歌在景物的描写中还重点突出了白沙堤的美。

五 天净沙·秋思

⒈一切景语皆情语。全诗通过丰富的意象,渲染了 萧瑟苍凉(凄凉) 的气氛,抒发了诗

人极其 孤寂愁苦(悲伤) 的情绪。

⒉小令中“枯藤”“老树”“昏鸦”“夕阳”等词语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景象?(深秋晚景图)

⒊“小桥流水人家”是令人神往的一幅美景,它被穿插在诗中,起到怎样的作用?

以乐景写哀情,反衬离人思乡的愁绪。

4.全曲中,暗含题中"秋"字的三个最直接的景象是:枯藤 、老树、西风; 与"夕阳"相呼应

的是:"昏鸦_",与"天涯"相呼应的是:"_古道_",最能触发旅人(游子)思乡之情的景物是:

"人家_"。 体现全文主旨的"思"字的一句是:"_断肠人在天涯_"。

5、《天净沙·秋思》通过对一组客观事物的描写,表现出在旅途中寂寞悲凉的心情。

6、"枯藤老树昏鸦"与"小桥流水人家"是两种鲜明不同的画面,你能理解这种不协调的用意

吗?将哀景与乐景放在一起,形成鲜明的对比,反衬"天涯"人的思乡愁绪。

7.对这首曲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

A.这首曲的题目叫"秋思","秋思"的意思是"秋天的思考"。

B."枯藤"句中的"枯藤"、"老树"是最有特征性的秋景,给人以萧条、寂寞、悲凉的感觉。

C."小桥"一句读来令人亲切,可仔细想去,却更增添了"断肠人"的愁绪。

D."断肠人"句中的"断肠人"是一位"离人","天涯"即"极远的地方"。

8.对这首曲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D)

A.此曲的前三句选取了富有特征的九种事物组成了一幅深秋的景色图。

C.从整个构图来看,前四句写景,末一句写人。景物是背景,人是主体。写景是为了烘托人。

D.从此曲的题目来看,作者所要表达的是对秋的伤感,而并无思乡之情。

9、这首小令运用了什么写法?创造出怎样的意境?衬托了天涯游子怎样的心情?

这首小令极其出色地运用了景物烘托的写法,渲染出萧瑟悲凉的意境,烘托出游子孤寂、

悲凉的心境。 B.第二句描写诗人所见异乡的幽美、恬静的景象,越发使人感到孤独。

六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一)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1.漂泊无定的杨花、啼鸣凄历的子规的描写塑造了悲伤的气势。

天净沙秋思 中考题篇五:观沧海_次北固山下_钱塘湖春行_天净沙秋思__中考题汇编

一、观沧海

1、本诗作者 ,不仅是建安时期一位杰出的诗人,还是封建社会一位杰出的 、。

2、按要求填写原诗中的语句。

①诗人登临碣石山的目的是: 。

②实写诗人所见之景的句子是: 。

③虚写诗人所想之景的句子是: 。

3、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 统领全篇写景的一个字是“ ”。写景时,先写岛上的( ),

次写海面上的( ),最后写天空中日月星辰。本诗的情感基调是( )。

4、前三行诗句描写沧海景象,有动有静,如“ ”写的是动景,

“ ”写的是静景。

5、请你展开合理的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所表现的画面描述出

来。

6、赏析“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7、“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诗句中的“若”字用得好,请你说说好在

哪里。 8、“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渲染了大海( )的气势。“何”字体现了作者面对大海的惊

奇,因为他看到了山岛的( ),树木的( ),波浪的( )。

9、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这首诗通过写作者在远征途中登上碣石山俯瞰大海所看见的壮观景象,展现了诗人宽

广的胸襟。

B.诗歌前四联写诗人登上碣石山看见山岛耸立,树木茂盛,大海波澜壮阔的景象。

C.第五、六联通过丰富的想像,写出沧海之大,吞吐日月,含盈群星的气派。 D.最后一句,如一曲雄壮的乐曲,在最激越处戛然而止,悲从中来,发出感慨。

10、这首诗以“ ”字总领,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二、次北固山下1、展开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展现的画面。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哪两句诗集中表达了这种感情?

3、王湾的《次北固山下》一诗中写时序更替,蕴含生活哲理的诗句是: 4、下列对诗句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诗题“次北固山下”中的“次”是“游览”的意思,表明诗人写诗的地点。

B. 首联先写“客路”后写“行舟” ,神驰故里的漂泊羁旅之情,流露与字里行间。

C.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诗的颔联颈联对仗非常工整,这时候律诗的一个重要特征。

D. 尾联的“乡书”“归雁”让人感受到一种淡淡的乡思愁绪。

5、从修辞、炼字、内容等任一方面赏析“海日生残夜, 江春入旧年。”

6、请写出“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这两句诗的大意。

7、“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中的哪两个字形象生动地体现了自然时序交替的哲理?

8.对下边这首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写景诗描写了作者客游他乡的羁旅之情,表达出作者放眼山川的宽阔博大的胸襟。

B.诗的颈联写景致的缺憾:残夜中的海日和旧年中的江春,使人顿生惆怅之情。

C.尾联运用设问的修辞手法,抒写了思乡之情。

D.在唐朝的诗人里,王湾并不算一位有名的人物,但他的这首五言绝句却使他留名青史。

9.对诗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写“客路”“行舟”,与尾联“乡书”“归雁”遥相呼应。

B.颔联采用了衬托的手法,描绘了洪水浩瀚、轻风和顺的传神景象。

C.尾联诗人感叹家书无处通达,借大雁北飞表达诗人的思乡之清。

D.诗人触景生情,借波澜壮阔的景色表达壮志未酬的情怀。

9、《次北固山下》这首诗的颔联是:

10、、《次北固山下》这首诗中的千古名句是:

11、这首诗描绘的是哪个季节的景色?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

、 。

三、钱塘湖春行

⒈这首诗的作者是 ,诗中他最迷恋“ ”这一景致。

⒉全诗以“ ”为线索,从“ ”起,到“ ”终。以“ ”

为着眼点写出了自然界的美景。最后两句中的“ ”两字充分表达了诗人对西湖美

景的迷恋。

⒊本诗第二至六句,一句一景,在动态的描绘中写出了西湖景色的清丽明快,生机勃勃。这

些景物依次是:春水初平, , , , 。

⒋本诗以“春”为着眼点,抒发了 的

感情。诗中直抒胸臆表达这种感情的一个词语是 。

⒌诗中最能突出诗人感情的一个词语是: 。

⒍这首诗描写了西湖 (季节)的明媚风光。

⒎尾联的抒情方式是什么?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8.诗句赏析

(1)展开联想和想象,用简明形象的语言描绘出“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所展现的画面。

(2)“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中的两个动词很有表现力,请说说这两个动

词好在何处。 (3)诗歌第二联中“几处”“谁家”用得极其精妙,换作“处处”“家家”就没有这种效

果。联系全诗,说说为什么?

(4)“乱花渐欲迷人跟,浅草才能没马蹄”这两句诗把春的情态描摹得妩媚动人,生机

勃勃,请你从具有表现力的用词上加以品析。

(三)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在前六句诗中,诗人已经把西湖春色描绘得十分美好,在结尾处却说自己“最爱”湖东

的白沙堤。至于白沙堤怎么可爱,除点明“绿杨阴里”外,诗人未做任何解释。你觉得诗人

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9、请选择下列说法中有误的一项是( )

A.首联交代了踏春的去处,简洁明快地勾勒了西湖早春的轮廓。

B.颔联抓住了“争”、“啄”两个动词,描绘了一幅早莺争暖、新燕啄泥的画面。

C.颈联用“没马蹄”写出了西子湖畔春草深密、绿色醉人的景象。

D.尾联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春行钱塘湖的喜悦心情。

10、下面是对这首诗的分析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D )

A.诗歌以“春行”为题眼抒发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B.这首诗从总体着眼描绘了钱塘湖蓬勃的春意。

C.诗人善于把握景物特征,并进行了生动形象的描绘。

D.诗歌在景物的描写中还重点突出了白沙堤的美。

四、天净沙·秋思

⒈一切景语皆情语。全诗通过丰富的意象,渲染了 的气氛,抒发了诗人极其 的情绪。

⒉小令中“枯藤”“老树”“昏鸦”“夕阳”等词语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景象?

⒊“小桥流水人家”是令人神往的一幅美景,它被穿插在诗中,起到怎样的作用?

4.全曲中,暗含题中"秋"字的三个最直接的景象是:枯藤 、老树、西风; 与"夕阳"相呼应

的是: ,与"天涯"相呼应的是: ,最能触发旅人(游子)思乡之情的景物

5、《天净沙·秋思》通过对一组客观事物的描写,表现出游子在旅途中 的

心情。

6、"枯藤老树昏鸦"与"小桥流水人家"是两种鲜明不同的画面,你能理解这种不协调的用意

吗? 7.对这首曲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这首曲的题目叫"秋思","秋思"的意思是"秋天的思考"。

B."枯藤"句中的"枯藤"、"老树"是最有特征性的秋景,给人以萧条、寂寞、悲凉的感觉。

C."小桥"一句读来令人亲切,可仔细想去,却更增添了"断肠人"的愁绪。

D."断肠人"句中的"断肠人"是一位"离人","天涯"即"极远的地方"。

8.对这首曲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此曲的前三句选取了富有特征的九种事物组成了一幅深秋的景色图。

B.第二句描写诗人所见异乡的幽美、恬静的景象,越发使人感到孤独。

C.从整个构图来看,前四句写景,末一句写人。景物是背景,人是主体。写景是为了烘

托人。

D.从此曲的题目来看,作者所要表达的是对秋的伤感,而并无思乡之情。

9、这首小令运用了什么写法?创造出怎样的意境?衬托了天涯游子怎样的心情?

是: 。 体现全文主旨的"思"字的一句是: 。

天净沙秋思 中考题篇六:天净沙·秋思中招试题

天净沙秋思 中考题篇七:中考试题精编

考试题精编

1.(1) ,忽复乘舟梦日边。(李白《行路难》)

(2)马作的卢飞快,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3) ,草色入帘青。(刘禹锡《陋室铭》)

(4)《钱塘湖春行》中描写早春鸟儿的两句是 , 。

(2008年北京市中考试题)

2.(1)峰峦如聚, ,山河表里潼关路。(《山坡羊·潼关怀古》)

(2) ,柳暗花明又一村。(《游山西村》)

(3)斯是陋室, 。(《陋室铭》)

(4)由是感激, 。(《出师表》)

(5)《桃花源记》中交代源中人来到桃花源原因的句子是:“ ”。

(2008年上海市中考试题)

3.(1)我寄愁心与明月, 。 ,柳暗花明又一村。

(2)雨,是古典诗词中出现频率最高的意象之一。请写出古诗词中借雨抒情的两个句子:

(3)写出与“高度决定视野,角度改变观念”的哲理意蕴基本吻合的两句古诗(扣住一句即可):

(2008年江苏常州市中考试题)

4.(1)子曰:“见贤思齐焉, 。(《论语》十则)

(2)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李煜《相见欢》)

(3)梨花自古就是文人志士所赞扬之物,梨花盛开,洁白如雪。而“ , ”两句诗却反其道而行之,将雪比作梨花,富有新意。

(4)如果在右边这幅画上题写适合画面内容的诗,恰当的两句诗是: 。

(2008年湖南怀化市中考试题)

5.(1)晓镜但愁云鬓改, 。(李商隐《无题》)

(2)伤心秦汉经行处, 。(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

(3) ,清风半夜鸣蝉。(辛弃疾《西江月》)

(4)《醉翁亭记》中,写朝暮之景的句子是 , 。

(5)面对人生的坎坷与不幸,我们应该保持乐观自信的态度,要像李白在《行路难》中所写到的那样:

, 。

(6)班级举办诗歌朗诵活动,其中有一项内容是“古诗词拉力”。要求同学们将所给诗词的最后一个字,作为衔接句的第一个字。请你完成下面的拉力。

→水村山郭酒旗风→ (2008年湖南常德市中考试题)

6.(1)窈窕淑女, 。(《诗经·关雎》)

(2) ,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3)无可奈何花落去, 。(晏殊《浣溪沙》

(4)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 。(《孟子》)(5)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常被人引用来说明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这一自然法则的诗句是:

“ , 。”

(6)从今年开始,国务院将传统节日清明、端午和中秋纳入国家法定节日。古诗词中有许多吟咏这些节日的句子,请你从这三个节日中任选一个,写出连续的两句。

(2008年浙江丽水市中考试题)

7.(1)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 。(杜甫《春望》)

(2)羌管悠悠霜满地, , 。(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3)令初下, , 。(《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

(4)2008年8月8日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这一天世界各国友人相聚北京,我们不由得想起了孔子的一句话:“ , ”。(《论语·学而》)

(5)在汶川地震抢险救援过程中,十五名伞兵在党和人民需要的关键时刻,坚定地持有“ , ”(《过零丁洋》)的人生信念,毅然决然地高空勇跳,谱写了感天动地的壮丽诗篇。

(2008年辽宁大连市中考试题)

8.(1)江山代有才人出, 。(赵翼《论诗》)

(2)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君子好逑。(《诗经·关雎》)

(3)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周敦颐《爱莲说》)

(4)温庭筠《望江南》中表现主人公从希望到失望的心理变化过程的句子是:“ ”。

(5)汶川大地震使许多人经历了家破人亡、生离死别的痛苦。请你借用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的有关句子,来安抚劝慰那些灾民,调节他们的心理。

(2008年湖北潜江等地中考试题)

9.(1) ,往来无白丁。(刘禹锡《陋室铭》)

(2)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心系苍生,胸怀天下,“ , ”,令人敬仰。

(3)北京奥运会即将举行,我们可以引用《论语》中的“ , ”欢迎来自世界各地的朋友。

(4)运用修辞,能使诗句灵动、表意隽永。“忽如一夜春风来, ”,巧用比喻,为寒冷的边塞增添了无限春意;“烽火连三月, ”,运用夸张,表达了杜甫对家人的强烈思念;“落红不是无情物,

”,运用拟人,使落花有情,表现了无私奉献的精神。

(2008年河南省中考试题)

10.(1)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的上句或下句。

①三人行, 。(《论语》)

②芳草鲜美, 。(陶渊明《桃花源记》)

③ ,草色入帘青。(刘禹锡《陋室铭》)

④不畏浮云遮望眼, 。(王安石《登飞来峰》)

⑤夕阳西下,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⑥ ,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己亥杂诗》)

(2)默写李商隐的《夜雨寄北》。

(2008年安徽省中考试题)

11.(1)学而不思则罔, 。(《〈论语〉十则》)

(2) ,断肠人在天涯。(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3)少壮不努力, 。(汉乐府《长歌行》)

(4) ,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5)忽如一夜春风来,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6)《过零丁洋》一诗中,表现文天祥崇高民族气节和舍生取义精神的诗句是 ,

(7)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一文中,表现桃源里老人和孩子幸福愉快生活的语句是 , 。

(2008年黑龙江哈尔滨市中考试题)

12.(1)采菊东篱下, 。(陶渊明《饮酒(其五)》)

(2) ?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过零丁洋》)

(3)感时花溅泪, 。(杜甫《春望》)

(4)忽如一夜春风来,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5)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 。(《孟子·鱼我所欲也》)

(2008年天津市中考试题)

13.(1)谁道人生无再少? , 。

(2)游子思乡是我国古代诗歌永恒的主题。元人马致远在《天净沙·秋思》中用“ , ”来表达游子远离故乡的忧愁,唐人崔颢在《黄鹤楼》中则用“ , ”抒发暮色四合时登高远眺所引发的乡愁。

(3)《与朱元思书》一文以“游鱼细石,直视无碍”写江水的澄澈,柳宗元的《小石潭记》与之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是“ , 。”

天净沙秋思 中考题篇八:中考诗词鉴赏题及答案汇编

2010年中考试题汇编之诗词鉴赏(1)

2010年上海市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阅读下面的诗,完成第7—8题(4分)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7、诗中“太清”的意思是 。(2分)

8、下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八月湖水平”写出了洞庭湖的水面平静。

B、“波撼岳阳城”描写了岳阳城摇摇欲坠的景象。

C、后两联表达了作者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愿望。

D、全诗委婉表达了作者希望一展才华的政治抱负。

2010年河北省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7~9题。(5分)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7.这首诗的作者是 ;标题中的“乐天”是指诗人 。(2分)

8.用“/”划分下面的诗句的朗读节奏。(每句只划一处)(1分)

巴 山 楚 水 凄 凉 地,二 十 三 年 弃 置 身。

9.这首诗的颈联蕴涵了什么道理?(2分)

答:

7.(2分)刘禹锡 白居易 (每空1分,有错该空不得分)

8.(1分)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有错该题不得分)

9.(2分)蕴含了新事物必将代替旧事物的哲理。(意思对即可)

2010年浙江杭州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早 梅

唐 张 谓

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

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

注:“销”同“消”。

23、对于“一树寒梅白玉条”中的“白玉条”三字,有人说不恰当,不符合梅花呈朵状的形态特征。试谈谈你的看法。(2分)

24、“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两句语言质朴,但包含着不尽的意蕴。请作简要赏析。(3分)

23、“白玉条”句是恰当的,因为这样更能体现梅花开得旺盛,压满枝头,同时,也能说明诗人当时的立足点是在远处,和颔联相呼应。

24、这两句是写诗人的观察发现。远望寒梅,似雪非雪,迷离恍惚;定睛细看,溪畔桥边,寒梅近水,迎风怒放。诗人的感受和发现既凸现了探索寻觅的惊喜,也烘托出早梅似玉如雪、凌寒独放的风姿。

2010年浙江衢州舟山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一)(4分)

舟过谢潭三首(之一)

(宋)杨万里

风头才北忽成南,转眼黄田到谢潭。

①仿佛一峰船外影,褰帷急看紫巉岩。

【注释】①褰(qiān)帏:掀起帘子。

15.本诗第二句中的“转眼”与诗中 ▲ 一字相呼应,写出了 ▲ 。(2分)

16.本诗最后一句中的“急”字体现了诗人怎样的心情?(2分)

15.忽 船行之快(第一问答“才”也可)

16.急切、好奇、惊喜。(三点中答出两点即可)

2010年浙江温州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①新凉 徐玑

水满田畴稻叶齐,日光穿树晓烟低。

黄莺也爱新凉好,飞过青山影里啼。

【注释】①徐玑:南宋时温州诗人,“永嘉四灵”之一。②田畴:田地,田野。

15、本诗描绘了黄莺在初秋微凉的天气中自由翻飞、

的景象。(2分)

16、“黄莺也爱新凉好,飞过青山影里啼”间接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情?(2分)

2010年浙江舟山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三、古诗文阅读(22分)

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15—24题。 (一)(4分)

舟过谢潭三首(之一)

(宋)杨万里

风头才北忽成南,转眼黄田到谢潭。

仿佛一峰船外影,褰帷①急看紫巉岩。

【注释】①褰(qiān)帏:掀起帘子。

15.本诗第二句中的“转眼”与诗中 ▲ 一字相呼应,写出了 ▲ 。(2分)

16.本诗最后一句中的“急”字体现了诗人怎样的心情?(2分)

(一)(16分)

15.儿子考上大学,妻子却因病无法送他入学。我们只得让儿子单独去报到。一周后,儿子寄回一叠发票。妻子

很欣慰,我却为此大伤脑筋。(语言简洁,意思符合即可。)

16.妻子看看陪读复习,为儿子费尽心血,爱子之心令人感动。在培养过程中,她溺爱儿子,包办了除读书以外的所有事情,导致儿子脱离社会,缺乏独立能力。他认为儿子花钱解决问题搞好关系能成大事,这是一种错误的认识。(三点中答出两点即可。意思符合即可。)

2010年浙江金华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丰乐亭游春①(其一)

欧阳修

绿树交加山鸟啼,晴风荡漾落花飞。

鸟歌花舞太守醉。明日酒醒春已归。

【注释】①此诗作于庆历七年,欧阳修被贬为滁州知州的第三年。丰乐亭在琅琊山幽谷泉上,距醉翁亭不远,为欧阳修所建。

15.诗歌的开头两句写了哪些景物?体现了丰乐亭景色怎样的特点?(2分)

16.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15.绿树、山鸟、晴风、落花明媚

16.表达了诗人珍惜春天、热爱自然的思想感情。

2010年浙江义乌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春兴 (唐)武元衡

杨柳阴阴细雨晴,残花落尽见流莺。

春风一夜吹乡梦,又逐春风到洛城。

1.诗中_____一词写出了杨柳的枝繁叶茂,____一词写出了梦境的一再出现

2.这首诗的后两句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1.阴阴;又

2.思乡

2010年浙江湖州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浣溪沙

欧阳修

堤上游人逐画船,拍堤春水四垂天。绿杨楼外出秋千。

白发戴花君莫笑,六幺催拍盏频传。人生何处似尊前。

注:欧阳修早年被贬颍州,晚年又隐居于此,州城西北,有一天然水泊,人称西湖,风景优美,是当时的名胜之地。欧阳修常来此游览。六幺,为唐代琵琶曲名。

15、词的上片中“逐”和“出”两个字用得极其精妙,请任选一个字进行赏析(2分)

16、词的下片描绘了一幅湖上宴乐图,从中你看到了作者怎样的情态?(2分)

15、“出”符合荡秋千时在围墙之上时隐时现的情况,暗中写出了秋千女的形象。

16、词人春日泛舟,与民同乐的愉快心情。

2010年浙江东阳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古诗鉴赏(4分)

冰壶洞

明 胡应麟

一线悬崖鸟道通,石床钟乳斗玲珑。

飞流万尺无人到,谁宿庐山此洞中。

24.“石床钟乳斗玲珑”中的“斗”字用的很有意思,说说你的理解。(2分)

25.诗歌后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2分)

24 .用拟人的手法生动地写出了钟乳的精巧美丽。

25 .对冰壶洞瀑布磅礴气势的赞美和无人赏识的感慨。

2010年山东东营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梅 花

陈亮

疏枝横玉瘦,小萼点珠光。一朵忽先变,百花皆后香。

欲传春信息,不怕雪埋藏。玉笛休三弄①,东君②正主张。

注释:①三弄:指笛曲名“梅花三弄”。古有笛曲谢梅花之说。②东君:司春之神。

8.诗中梅花形象具有怎样的特征?(2分)

9.这首诗寄寓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和愿望?(2分)

二、阅读(共50分)

8.答案:清瘦明丽,敢为花先,传报春信,傲雪凌霜。 评分:答对两点得1分,共2分。意思对即可。

9.答案:寄寓了对梅花高洁、坚韧品格的由衷赞美之情和让梅花及其品格永留世间的愿望。 评分:情感愿望各1分,共2分。意思对即可。

2010年山东济宁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绝句两首(其二)

杜甫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6.这首诗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6.答案:拟人;表达了诗人漂泊在外的孤独和强烈的思乡之情。

评分:共3分。前一问1分,后一问2分,意思对即可。

2010年四川成都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春 雪

韩 愈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1.诗中“惊”字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1分)

答:

2.简要赏析三、四句运用修辞手法的妙处。(3分)

答:

1、(1分)表现了作者突见春色萌芽时惊喜的心情(语意相近即可)

2、(3分)三、四句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把白雪描绘得美好而富有情趣,表现了它带给人的欣喜之感。白雪等不及春色的姗姗来迟,特意穿树飞花,装点出一派春色,突出了雪通人心的灵性。(明确修辞手法及其作用各计1分,简要赏析计1分;语意相近即

2010年四川泸州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阅读下面一首词,按要求答题。

春光好 欧阳炯

天初暖,日初长,好春光。万汇此时皆得意,竞芬芳。 笋迸苔钱嫩绿,花偎雪坞浓香。谁把金丝裁剪却,挂斜阳?

注释:雪坞—背阳处尚未消融的雪坡。

4.词人笔下的初春有什么特点?作者借此抒发了怎样的感情?(3分)

答:

5. “笋迸苔钱嫩绿,花偎雪坞浓香”中“迸”“偎”两字极妙,请任选其一简要分析。(3分)

答:

4.阳光(或天气)温暖,花儿芬芳,万物充满勃勃生机。(“勃勃生机”必答,1分,其他任意答出1点得1分)表达了诗人对春天自然万物的热爱和欣喜之情。(1分)(共3分)

5.“迸”字突出了笋急于破土而出的冲劲(2分)和强劲的生命力。(1分)。“偎”字用拟人手法,(1分)写出了花的娇美。(2分)(共3分)

2010年四川乐山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教材上有岑参的一首诗歌《逢入京使》:“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有同学在赏析这首诗歌时将第三句理解为“立刻就会相见了,用不着再写信了”。

①你觉得这种理解正确吗?为什么?(2分)

答:

②从诗歌赏析的角度看,那位同学的理解跟整首诗还有哪些方面不相符?(3分)

①(2分)

答:不正确。这种理解,把“马上”本来的意思是“骑着马在路上”(或“骑在马上”)错误地理解为表示“立刻”的时间副词“马上”。把表示“没有”的“无”理解为表示“用不着”的“毋”。此诗后两句的意思是骑着马走在路上突然遇见了入京使者,身边没有纸和笔可以写信,于是就托入京使者带话给自己在京城的家人告诉他们诗人是平安的。

(注意区分答案是否能从词和词性、词组等方面进行解说,酌情给分。)

天净沙秋思 中考题篇九:古诗中考题

原文默写:1.最是一年春好处,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北京2011)(日照2011) 2. ,自将磨洗认前朝。(赤壁)(北京2011)(日照2011) 3. ,铜雀春深锁二乔。(赤壁)(天津2011)(鸡西市2011)

4. 枯藤老树昏鸦, , 古道西风瘦马。(天净沙秋思)(天津2011)

5. 无可奈何花落去, 。(晏殊《浣溪沙》)(重庆2011) 6. ,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马致远《天净沙.秋思》)(重庆2011)

7. 惶恐滩头说惶恐, 。(文天祥《过零丁洋》)(唐山2011) 8. ,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山坡羊.潼关怀古)(河北省2011) 9. ,梦回吹角连营。(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河北省2011)

10.天街小雨润如酥 , .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济南2011)

11.人生自古谁无死, ”(过零丁洋)(潍坊2011)

12.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 。(《渔家傲秋思》)(烟台2011)(滨州市2011) 13. ,却话巴山夜雨时。(《夜雨寄北》) (烟台2011) 14. ,谁家新燕啄春泥。(钱塘湖春行)(聊城2011) 15. ,赢得生前身后名。(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哈尔滨2011) 16.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鸡西市2011)

17.足蒸暑土气, 。(观刈麦)(株洲市2011)

18.几处早鸳争暖树, 。(钱塘湖春行)(株洲市2011)

19. ?把酒问青天。(苏轼《水调歌头》)

20. 山重水复疑无路, 。(陆游《游山西村》)

21.乱花渐欲迷人眼, 。(《钱塘湖春行》)

22.从今若许闲乘月, 。(《游山西村》)

23.我欲乘风归去, ,高处不胜寒。(《水调歌头》)

24.东风不与周郎便, 锁二乔。(杜牧《赤壁》)

25.但愿人长久, 。(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26. , 。夕阳西下几时回? , 。小园香径独徘徊。(浣溪沙)

27. ,夜泊秦淮近酒家。(杜牧《泊秦淮》)

28. , ,此事古难全。(苏轼《水调歌头》)

29. 田家少闲月, 。(白居易《观刈麦》)

理解性填空:1. 在《观刈麦》中,白居易面对辛勤耕种却食不果腹的农人深深自责,发出了这样的自问自省:“ ? 。”(北京2011)

2. 诗歌,是一轮明月,照亮了我们的生命。路遇重山叠水,陆游在《游山西村》里智慧地告诉你“ , 。(重庆2011)

3. 生活信念动摇了,刘禹锡在《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这谆谆告诫你“ , ”。(重庆2011)

4. 写出两句与春雨有关的古诗句: , 。(唐山2011)

5.请写出学过古诗中中带“霜”字的诗句: , 。(河北省2011)

6. 文天祥在《过零丁洋》一诗中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国势危急和个人命运坎坷的诗句是: , 。(青岛2011)

7.王安石的《登飞来峰》与杜甫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是: , 。(泰安市2011)

8. 王安石的《登飞来峰》中蕴含站的高,看的远的句子是: , 。(菏泽市2011)

9. 草儿摇曳着头,花儿吐露幽香,小燕子忙着筑新家,这美妙的动人景象不禁让我们想到

白居易的“ , 。”(《钱塘湖春行》)的对春天的礼赞;(七台河2011)

10.在《钱塘湖春行》一诗中,借助雁的活动表达了春天来临的信息并透露诗人喜悦之情的句

子是: , 。(滨州2011)

11.辛弃疾在《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直抒胸臆,表达作战目的和自己理想的句子

是: , 。(黄冈市2011)

12. 窗如画框,窗外的山水是意境深远的水墨画,“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窗

如画框,窗内剪烛夜谈的情景是传神的小品,“ , ”。(李商隐《夜雨寄北》)

13. 人们常用李商隐《无题》中的名句“ , ”来赞美鞠躬尽瘁、死而

后已的崇高品质。

14. 范仲淹在《渔家傲〃秋思》中表现边关将士思念家乡,但因功业未建,有家难回的矛盾

心理的句子是: , 。

15.古典诗词中意境纷繁,气象万千。请默写出古诗词曲中带有“风”字的任意两个连贯的句子: 。

16.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中描写“莺燕争春”景象的诗句是: , 。

17.写出王维《使至塞上》中体现“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这一追求的两句

诗: , 。

18. 诗人心中激荡着保家卫国、建功立业的强烈愿望:辛弃疾表示“ ,赢得生前

身后名”,

古诗鉴赏: 1.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 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 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 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 绿杨阴里白沙堤。

(1).本诗以“春”为着眼点,抒发了 的感情。诗中直抒胸臆表达这种感情的一个词语是 。(2分)

(2).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中的两个动词很有表现力,请说说这两个动词好在何处。(3分) (北京2011)

2. 水调歌头 (宋)苏轼

小序: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 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

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1)请就文中划线句的内容质疑。(只提疑问,不作答)

答: 。

(2)简析“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划线词表达的效果。

答: 。(河北省2011)

3.天净沙 秋思

元 马致远

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曲中“断肠人”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 (2分)

(2).下列不正确的一个选项是( )(2分)

 A.马致远是元代著名的杂剧家、散曲家,代表作有《汉宫秋》等。

 B.曲中作者形容乌鸦昏昏沉沉地归巢,以此来含蓄地表达断肠人的内心。

 C.“天净沙”是这首曲地曲牌名,“秋思”是这首曲的题目。

 D.曲中前二句营造出了一种凄苦的意境,“夕阳西下”更增添了萧瑟感。

4. 浣溪沙

晏 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1).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4分)

A.“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词一开始即由景触情,流露出词人的伤感

情怀。

B.“夕阳西下几时回”是说:无限美好的夕阳西下了,什么时候才回来重现斜晖异彩

呢?透露出作者对美好景物及难以忘怀往事的流恋,同时也不免流露出对光阴流逝的无限惆怅。

C.“燕归来” 与“花落去”本为实笔,但和前面的“似曾相识”与“无可奈何”相联

系后,便似实似虚,意味深长了。

D.词的下片直接抒发作者的寂寞和忧伤。

E.这首词看似写怀念旧人之情,实则感叹春归花落,时光易逝。

5. 泊秦淮 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1).对诗歌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两项是( )( )(4分)

A.首句两个“笼”字连用,将轻烟、淡月、寒水、细沙四种景物融为一体,形象地描

绘出秦淮河两岸朦胧清冷的景象,给人一种深邃朦胧之美。

B.“夜泊秦淮近酒家”句中,点明“夜泊”,交代写诗的时间、地点;以“近酒家”

三字引出下文“商女”的出场。

C.最后两句是全诗的主旨所在。表现出辛辣的讽刺、深沉的悲痛及无限的感慨。批判

了“不知亡国恨”的歌女及听歌的达官显贵。

D.这首诗中,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前途命运的关心,抒发了诗人对世风日下和时局的担

忧。

E.这首诗情景交融,含义深刻,格调高昂,读来令人心为之一震。

6. 读《游山西村》,做(1)~(4)题。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1)这首诗的作者是 时代著名爱国诗人 。字务观;自号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 的陶醉,对 的喜爱之情。

(2)从表达方式看,这是一首 诗,从格律看,这是一首 诗。从音律上看,此诗押的是 韵,韵脚是 等字。

(3)诗中有两句蕴含着“人在遇到困境时会生出许多希望”的哲理,这两句诗是“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4)全诗紧扣一个“ ”字,按时间推移展开叙述,层次清晰,语言生动,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各联的大意。

首联写 。颔联写 。

颈联写 。尾联写 。

7. 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1).作者为什么说自己写的《 破阵子》 是赋壮词?( 3 分)

答:

(2).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 分)

答:

8.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1).诗中第二联运用比喻手法,将国家命运与个人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诗人以“风飘絮”比喻 ,以“雨打萍”比喻 (4分)

(2).从抒情方式和思想内容上对“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句诗作简要分析。(3分) 答:

9. 水调歌头 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1).下面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词人神游月宫的幻想是因在人间感到寂寞而产生的,而这寂寞感又跟中秋之夜不能跟亲人团聚有关。

B、“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转”、“低”表示夜已深,而词人无眠,故小序说“欢饮达旦”。

C.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这句表达了词人对明月故意与人为难给人增添忧愁的强烈不满,也表示了对于不幸的离人们的同情。

D、“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句突破时空的局限阻隔,用明月将经受着离别之苦的人联系起来,表达了对他们的美好祝愿,充满了浪漫色彩。

(2).结合生活实际,具体谈谈你对“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的理解。(2分) 答:

10.过零丁洋

【宋】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1).“零丁洋里叹零丁”中的两个“零丁”的意思是否一样,为什么?

(2).诗的尾联是光照千古的名句,请分析诗人在此联所表现的情感。

选择题:1.下列古诗句书写全对的是( )

①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己亥杂诗》)

②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③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观书有感》) ④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戌轮台。夜来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⑤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江山代有人材出,各领风骚数百年。(赵翼《论诗》) ⑥关关睢鸠,在河之舟,窈窕淑女,君子好求。(《诗经〃关睢》)

A.①③ B.②⑤C.③⑤ D.④⑥

2.下列诗句与苏轼名句“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意境最接近的是哪一句? ( )

A.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B.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C.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频洲。

D.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3. 对下面诗句的理解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两岸伸向江心的态势,给人以动态美。

B.“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既是眼前实景,又是诗人想像。虚实结合,引动游子思乡之情。

C.“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以动写静,渲染出夜晚宁静平和的气氛。

D.“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人梦来”把现实与梦境自然地联系起来,抒发了诗人强烈的爱国之情。 4. A“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中,一个“出”字,逼真地写出了天门山夹江对峙,而且由

天净沙秋思 中考题篇十:中考古诗词赏析试题集锦

《天净沙 秋思》中考题集锦

1、诗歌中直接抒情的是哪一句?抒发了怎样的感情?

断肠人在天涯 感到孤苦寂寞,思念家乡亲人 (意思对即可)

2.“小桥流水人家”一句描写出温馨恬静的景象,联系全诗,谈谈作者为什么这

样写

以乐景写哀情,通过对比,衬托出游子的孤独凄凉以及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3、小令中“枯藤”、“昏鸦”、“西风”、“瘦马”、“夕阳”等词语描绘了一幅什么

样的景

深秋晚景图

4、诗歌在充满萧瑟秋景的气氛中,为何要写“小桥流水人家”

小桥、流水、人家三样景物写出了家庭的温暖和对家庭的思念。反衬作者人生的

苍悲,表达出作者追求美好生活却不能实现的痛苦。

5、简要赏析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结尾卒章显志,直抒胸臆,道出天涯游子之悲

6、这首小令在写作上运用了 的写法,能显示全篇主旨的一个词语

是 。寓情于景 断肠

7、这首小令是元散曲中咏景的佳作 , 被《中原音韵》誉为“秋思之祖”,为历

代所传诵。小令仅 28 字 , 写了十种景物 , 表现了一个长期漂泊异乡的游子

的 之情,其中表现主旨的句是 。

思乡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8、在这首小令中,作者借助于 等具有明显深秋色彩的事物,渲染了

一种 的气氛,表达了天涯沦落人 的心情。(3分)

(三)13.古藤、老树、昏鸦、西风、瘦马、夕阳 (2分) 悲凉 凄苦

(甲)送元二使安西

王维

渭城朝雨邑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乙)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1.这两首送别诗中,甲诗《送元二使安西》中作者表达了 的感情,乙诗《送

杜少府之任蜀州》中作者抒发了 。

离别难舍 旷达宽慰之怀

2.甲诗的送别地点是 ,乙诗的送别地点是 ,两诗的共同点是 渭城 长安(答“城阙”亦可)都通过对饯别情景的描写,表达了挚友

之间的深情厚意。

3.品味“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两句诗,简述你对其中所蕴涵哲理的理解。

诚挚的友谊可以超越时空,缩短距离。

4.感悟诗人的情怀:说说《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为什么在古代送别诗中是别具

一格的。

脱了其他送别诗伤感、低沉的情调,表现出开朗、乐观、豪放的情怀。

《次北固山下》中考题集锦

1、颈联中的哪两个字形象生动地体现了自然时序交替的哲理?(3分)

生 入

2、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的感情。

作者客游他乡的羁旅之情,表达出作者放眼山川的宽阔博大的胸襟。

3、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哪两句诗集中表达了这种感情?(2分)

思念故乡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4、“海日生残夜,江春人旧年”一联,历来被人称道。请选一个角度,作简要赏析。(2分)

①在描写景物、节令之中,蕴含着一种时序交替的自然理趣 。

②表现了时光匆匆,光阴荏苒,身在他乡的游子顿生思乡之情 。

③把“日”“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表现了作者乐观、积极、向上的思想感情。

④“生”与“入”用了拟人的手法,富有情趣 ⑤两句诗对偶工整,形象生动 (答出其中一点,言之成理即可。

5、请描述加横线的诗句在你脑海中的画面。(不超过40字,2分)

潮水涌涨起来,两岸相距更显宽阔,风正好吹在高高悬挂着的船帆之上。

6、请写出“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这两句诗的大意。

在残夜未尽将尽之时,一轮红日正在从海上升起,旧年将尽未尽之时,春天的气息已经来到江上。(海日升于残夜将驱走黑暗,春意闯入旧年将驱走严冬。)(大意相近即可)

《夜雨寄北》中考题集锦

1、“秋”字在诗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秋”字点明了季节,同时烘托了人物心情

2、请用简洁的语言,写出诗人“今夜”的心境。

漂泊在外的孤寂,苦雨深秋的落寞,归期无期的无奈,相见共语的期盼。

3、第二句除明写漂泊异乡时感知到的秋夜雨景之外,还暗示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还暗示了诗人孤灯听雨、长也难眠的离情别绪,也像这秋雨一样,绵绵密密,涨满了秋池。

4、三、四两句明明是写今日的离情,却设想未来的相逢,相逢之日再诉今日离情。诗人为什么要这样写?

这是一种既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的奇妙构思。用想象未来团聚时的欢乐反衬出今夜离别的相似之苦;而今夜的苦又成了未来秉烛夜话的材料,增添了重

聚时的乐。在时间和空间的回环对照中,将深挚的思念之情表达得曲折细腻又含蓄隽永。

5、诗中两次提到“巴山夜雨”,你分别是怎样理解的?

前一句是写实,后句是想象会面时对当时情景的描述,两次出现构成了音调和章法的回环往复之

妙。

6.后两句表达了诗人的愿望,诗人想象了 的情景,表达了诗人 的感情。

与友人团聚;渴望与友人离别重逢。

《浣溪沙》中考题集锦

1.诗人徘徊于小园香径,精心选择了 、 和 等景物,描绘了一组优美的画面。

夕阳 落花 归燕

2“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是千古名句,试简析这两句诗好在哪里。

两句话对仗工整,音调和谐;画面生动,通过对易逝的自然春光的描写,抒发了对青春易逝的感慨,情感浓郁,寓意深刻,发人深省,因而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

3、从“ ”、“ ”等可以看出这首词是怀人之作。 “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等。

4、“小园香径独徘徊”中的“独”字透露出作者 的情感。

落寞、孤独;

5、词中“ ”一句已具有广泛的意义,社会人生中无法言喻的无奈,都可以用此语感叹一番。

无可奈何花落去。

6、这首词中多处运用对比的写法,请找出其中的一个例子,并简要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例子:“新”与“旧”的对比;或:“去”与“来”的对比。好处:“新”是唱新词的环境,

“旧”是饮酒唱词的环境——旧亭台,新词旧景对比,抒发了今是昨非的怅惘情思;或“去”是花落去,“来”是燕归来,来去对比,增加了对时光逝去的惋惜之情。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考题集锦

1、第①段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答:茅屋为秋风所破的无奈和伤感。

2、第③段中的画线句在诗里具有两种作用:一是实写自然环境,交代了事件发展的具体时间 并渲染了特定的氛围、气氛;二是烘托出诗人暗淡愁惨(悲凉、悲哀、凄凉)的心境,为下文写诗人忧国忧民(关心人民疾苦)的伟大胸襟蓄势。

3、怎样理解“长夜沾湿何由彻”这句话?

答:作者慨叹生活的困窘和无奈,只希望能早点天亮,反映了作者眼前生活的艰难。

4、你认为此诗之所以能震撼读者的心灵,除了诗歌本身的艺术魅力以外,最重要的是什么原因?请结合具体诗句说说你的看法。

5、这首诗之所以震撼人心,最重要的原因是诗人忘我的精神、博大的胸襟,如“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这样的诗句,表现出作者在自己生活极度艰难的情景下,依然不忘忧国忧民,情真意切,感人至深。

6、本诗表现了诗人舍己为人的人道主义思想,请你用现代观念,结合上文评价杜甫的思想。

答:杜甫舍己为人的人道主义思想值得我们学习和发扬。他虽遭不幸,但还忧国忧民,为民呼喊,即使自己被冻死也心甘情愿;我们生活在和平幸福年代,更应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7、就主题思想而言,读了这首诗歌后,我们会自然联想到哪些人物的感人事迹或经典名言?请任意举出一例:(古今的例子均可)

答:如:①孔繁森为了阿里地区的藏族人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感人事迹。 ②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名言。

《无题》中考题集锦

1、请你从内容、情感、语言或写法四个方面,任选一个角度对诗句“春蚕到死丝 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进行品析。

●【往下看,下一篇更精彩】●

最新成考报名

  • 2023年党风廉政建设知识测试题及答案...
  • 2023年党风廉政建设知识测试题及答案十篇
  • 新安全生产法知识竞赛试题库及答案共...
  • 2022党风廉政建设知识测试题及答案集合4篇
  • 2022党风廉政建设知识测试题及答案范...
  • 新安全生产法知识竞赛试题库及答案共...
  • 新安全生产法知识竞赛试题库及答案共...
  • 2022党风廉政建设知识测试题及答案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