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文档 > 试题 >

度荆门望楚阅读答案

成考报名   发布时间:03-28    阅读:

篇一:《荆门市2015年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附评分说明)》度荆门望楚阅读答案

篇二:《湖北省荆门市2014-2015学年下学期期末考试高二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

荆门市2014-2015学年度期末质量检测

高 二 语 文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两部分,共15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2.将学校、班级、姓名填在密封线内,条形码粘贴在相应的位臵。

3.将答案全部写在答题卡上。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东亚价值观内涵发展现代意义

沈 林

①东亚地区的文化历史包括儒教、佛教、伊斯兰教等,长期以来儒教学说一直占有主导地位,因此儒教学说发展成为东亚价值观的重要内涵。

②东亚价值观是东亚地区的居民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形成的价值理念、价值理想、价值标准和价值取向的综合体系,其主要特色是注重和谐,这种特质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促进了东亚价值观的重建,启发了全球的普遍价值追求。经过历史的沉淀,东亚文化丰富多样,既有以政治和伦理为主要内容的儒家价值观,也有以顺其自然、无为而治为主要思想的道家价值观,还有一切皆空、人生皆苦的佛教价值观等。

③虽然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东亚价值观对东亚各国人民产生了深刻而长远的影响,使人们在认识、判断和接受外来文化和事物时以此为标准,可是随着全球化趋势的发展、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和西方文化的入侵,东亚价值观逐渐被弱化,其生存和发展也面临挑战,这主要是因为东亚价值观自身出现了问题。

④在东亚各国巨大的社会变化中出现的一些‚反传统‛的做法降低了东亚价值观的影响力。例如,日本一直坚持‚脱亚‛,我国在文革时期对‚孔孟之道‛进行批判。在这样的历史事件发生过程中,我国和日本的思想和文化出现了很大差距,东亚各国之间也因此出现了差异。虽然我国和日本都曾认为两个民族之间文化相通,有了一定的亲切感,可是也因此产生了很多文化误解的现象,给两个民族之间进行深刻理解和深入沟通产生了阻碍作用。

⑤因为东亚价值观在各国之间缺乏认同感和整体感,所以需要对东亚价值观进行多元整合,形成认同感强的价值体系,也就是将各国价值的特色性和同一性进行融合,以促进东亚认同和东亚意识的发展。文化整合就是使不同的文化进行相互的吸收和融合,并且逐渐形成一体,这不是几种文化的叠加,而是将文化放在一起,然后再次选择,选择的过程度荆门望楚阅读答案

就是对不同文化的继承和发展,产生新的文化体系。价值整合是文化整合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形成相同的价值观以后,相互之间才能理解。所以相同的文化价值观就是地区一体化的基本条件。

⑥当今世界的文化多元化发展,东亚价值观由于其独有的特点在历史发展中也发挥了一定的功能和作用。在历史上,东亚文化尤其是中国文化曾对世界产生了很大影响,现在东亚更需要将自己的文化推向世界。当今社会是科技的社会,东亚价值观更能适应世界多元文化发展和全球化趋势发展的需要,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摘自《人民论坛》2014年第1期,有删改)

1.与“东亚价值观”有关的内容,下列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儒教文化圈覆盖了整个东亚,由此逐渐形成的文化和价值对本地区的人们产生了深刻影响。 B.东亚价值观具有自己的特色文化体系,主要特色是注重和谐,它的重建加快了全球一体化脚步。 C.东亚价值观对东亚各国人民产生了深远影响,但目前其自身出现问题,生存和发展面临挑战。 D.东亚认同与东亚意识的发展,需将东亚各国价值的特色性和同一性整合,形成独立

价值体系。

2.下列对原文思路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①②段介绍了东亚价值观的基本内涵及基本特征,基本特征首先是具有很强的包容性,其次是具有更新性。 B.③④段介绍了东亚价值观的发展现状,出现的问题来源于内外力的作用,“反传统”的做法降低了影响力。 C.⑤段介绍东亚价值观的发展对策,需对东亚价值观进行多元整合,以至于东亚各国缺乏了认同感和整体感。 D.⑥段介绍东亚价值观的现代意义,文化在东亚一体化过程中发挥了很大作用,东亚

度荆门望楚阅读答案

价值观也应该与时俱进。

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东亚文化吸收了各民族的优秀文化,呈现儒家、道家、佛家等多种价值观并存的丰富多彩的格局。 B.中国和日本产生了很多文化误解,影响两个民族之间进行深刻理解和深入沟通,源于两国经济差距。 C.文化整合不是几种文化的简单叠加,而是不同文化进行相互交流、吸收和融合,形成新的文化体系。 D.东亚价值观在历史发展中曾经发挥一定的功效,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需要进行

转变,适应发展。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廖 立 传

廖立,字公渊,武陵临沅人。先主领荆州牧,辟为从事,年未三十,擢为长沙太守。先主入蜀,诸葛亮镇荆土,孙权遣使通好于亮,因问士人皆谁相经纬者。亮答曰:‚庞统、廖立,楚之良才,当赞兴世业者也。‛ .

建安二十年,权遣吕蒙奄袭南三郡,立脱身走,自归先主。先主素识待之,不深责也,以为巴郡太守。

二十四年,先主为汉中王,徵立为侍中。后主袭位,徙长水校尉。立本意,自谓才名.

宜为诸葛亮之贰,而更游散在李严等下,常怀怏怏。后丞相掾李邵(李郃)、蒋琬至,立计曰:‚军当远出,卿诸人好谛其事。昔先帝不取汉中,走与吴人争南三郡,卒以三郡与.

吴人,徒劳役吏士,无益而还。既亡汉中,使夏侯渊、张郃深入于巴,几丧一州。后至汉中,使关侯身死无孑遗,上庸覆败,徒失一方。是羽怙恃勇名,作军无法,直以意突耳。故前后数丧师众也。如向朗、文恭,凡俗之人耳。恭作治中无纲纪;朗昔奉马良兄弟,谓为圣人,今作长史,素能合道。中郎郭演长,从人者耳,不足与经大事,而作侍中。今弱世也,欲任此三人,为不然也。王连流俗,苟作掊克,使百姓疲弊,以致今日。‛

邵(郃)、琬具白其言于诸葛亮。亮表立曰:‚长水校尉廖立,坐自贵大,臧否群士,公言国家不任贤达而任俗吏,又言万人率者皆小子也;诽谤先帝,疵毁众臣。人有言国家兵众简练,部伍分明者,立举头视屋,愤咤作色曰:‘何足言!’凡如是者不可胜数。羊之乱群,犹能为害,况立托在大位,中人以下识真伪邪?‛于是废立为民,徙汶山郡,立躬率妻子耕殖自守。

建兴十二年,闻诸葛亮卒,垂泣叹曰:‚吾终为左衽矣!‛后监军姜维率偏军经汶山,诣立。称立意气不衰,言论自若。立遂终徙所。妻子还蜀。 .

——《三国志〃蜀志》

4.下列语句中加点的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当赞兴世业者也 赞:称赞 .B.徵立为侍中 徵:征召 .C.卿诸人好谛其事 谛:细察 .D.后监军姜维率偏军经汶山,诣立 诣:拜访 .①立本意,自谓才名宜为诸葛亮之贰

②如向朗、文恭,凡俗之人耳

5.下列各句中,全部表现廖立“坐自贵大”的一项是( )(3分)

③今弱世也,欲任此三人,为不然也 ④权遣吕蒙奄袭南三郡,立脱身走,自归先主 ⑤诸葛亮卒,垂泣叹曰:吾终为左衽矣 ⑥人有言国家兵众简练,部伍分明者,立举头视屋,愤咤作色曰:„何足言!‟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①②⑥ D.③④⑤ A.廖立是一个很有才华的人,曾得到诸葛亮的高度评价,也得到过刘备的赏识和器重,并委以重任。 B.廖立对自己位居李严等人之下,心中常怏怏不乐,于是在李邵、蒋琬面前列数先主、关羽等人的过失,造成了不好的影响。 C.诸葛亮听了邵、琬的陈述,觉得长水校尉廖立,言行妄自尊大,褒贬评论广大朝士,公然指责国家的行为,如一羊乱群一般危害甚大,于是就罢免了廖立。 D.廖立因才而被选拨,又因恃才而被毁,览其举措,迹其规矩,招祸取咎,无不自己。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7.将文中划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孙权遣使通好于亮,因问士人皆谁相经纬者。度荆门望楚阅读答案

(2)是羽怙恃勇名,作军无法,直以意突耳。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8—9题。

[中吕]普天乐·平沙落雁①

鲜于必仁

稻粱收,菰蒲秀②,山光凝暮,江影涵秋。 潮平远水宽,天阔孤帆瘦。雁阵惊寒埋云岫,下长空飞满沧州③。 西风渡头,斜阳岸口,不尽诗愁。 ①平沙落雁:此为“潇湘八景”之第五首。 ②菰(gū)蒲:菰是多年水生草本植物。蒲亦是水生植物,即苇子,可以编席。③ 沧州:水边比较开阔的地方,常用指隐士住地。

8.曲中“山光凝暮”和“雁阵惊寒”化用了谁的哪篇文章中的句子?“天阔孤帆瘦”中的“瘦”字

用得精妙传神,请简要分析。(5分)

9.这首散曲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请从景和情的角度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按要求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空缺部分,每空1分。(6分)

(1)《陈情表》中写李密零丁孤苦的诗句是:外无期功强近之亲, ,

,形影相吊。

(2)《归去来兮辞》中作者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自己出仕本属于无心,又像那归飞之鸟,

对官场仕途已十分厌倦的句子是: , 。

(3)《念奴娇·赤壁怀古 》中面对江山依旧,人事全非,多情自扰,徒增白发。于是引发

了诗人苏轼“ , ”的感叹,只好以一杯清酒祭月,寄托情怀。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一(4)题。

人性的山水

刘醒龙度荆门望楚阅读答案

夏天带给一个人的最大变化是性情。有冷雨也好,没有冷雨也好,只要是夏天,谁敢说自己的情绪仍旧一如秋天的浪漫、春天的激荡!只有山水如是。在山水面前,人的夏季,如同穿过空谷的清风,用不着躁动的喧嚣,也用不着迷惘的萎顿。峰峦上厚厚的绿,是一种难得的沉思,激流中湍湍的清,则是一番久违的行动。正是因为这样的夏季,它让我由衷的想到,假如没有那个独立于人类许多行为遗憾之外而继续着自然意义的九畹溪,人性的范畴,或许就要缺少一些季节。

已经发生的记忆里,长江三峡是不会不存在的。几年前,在一部长篇小说的写作经历里,我曾多次出入于此。这样的写作,总会让我理解许多文字以外的存在和不存在。譬如那座将只存在于历史与记忆中的三峡,除了那多多少少的传说还能让我们闭目徜徉,扪心向往,所有正在使人亲眼目睹、亲临其境的风景,早已成了人与自然共同拥有的一份无奈。在历史中读三峡,是何等伟大,何等雄奇!曾经的水是无羁的,曾经的江是魔幻的,曾经的峭壁敢于蔽日问天,曾经的男女惯于驾风戏浪。真正的三峡是有生命的。只有当我们察觉到这一点时,这种自然风采中的俊杰,才会通过一个个心灵通向永恒。只可惜,昔日一次次咬断船桅的活生生的浪头,在现代化的高坝面前无可救药地变得平淡无奇。只可惜,昔日一场场考验男性胆略女性意志的水道,在迈向平庸的舒适里心甘情愿地消沉了自我。空荡的水天上,只有去那遥远得早已看不见摸不着的境界里,才能聆听浩浩荡荡的桡夫们的歌唱。繁茂的世界里,任我们如何深情地搂抱那如椽的纤夫石,也无法感受到所有滩姐都曾留下过的怀抱的温暖。

宽厚的过去文化,孕育了幼小的现在文明。渴望成长食欲过盛的现代文明,反过来鲸吞掉作为母体的过去文化。历史的老人啊,为什么总是以这样的方式来教导青春年少的时

篇三:《渡荆门送别阅读答案》

渡荆门送别阅读答案

1.从表达方式看,诗的首联属于________,它交代了远渡的___________和此行的___________。

度荆门望楚阅读答案

2.诗的颔联描写了一幅怎样的图景?是从哪一角度来写的?试用散文语言改写这两句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颈联的描写视角与颔联是否相同?这两句的描写角度又有何不同?诗中的“天镜”和“海楼”分别指什么?试用散文语言改写这两句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诗的尾联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诗人为什么称面对的长江水为“故乡水”?“万里”一词与诗的首联中哪个字相照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记叙。地点、目的

2、颔联描写了荆门的地理形势和壮阔景象。是从动态的角度来描写的(诗人乘船,山和江水随着船的移动而逐渐远去)。

连绵的群山随着平原的出现消失了;江水奔流着涌入了无际的旷野。

3、不同。颔联是以动态变化的角度来写景,而颈联是以静态的角度来写的。“天镜”指的是月亮,“海楼”指的是云彩。

抬头遥看万里长空,只见一轮明月,犹如天上飞下的明镜,皎洁澄澈,普照大地。那飘荡在碧空的朵朵彩云,忽而连结在一起,构成了壮观的海市蜃楼的幻影。

4、拟人的修辞手法。抒发了作者对故乡的依恋之情还有离乡惜别之情。诗人之所以称长江水为故乡水,是因为诗人在蜀地(四川)长大,长江流经四川,为表达对家乡的浓厚爱恋之情。

篇四:《山房春事二首其二阅读答案_作者岑参》

<山房春事>作者为唐代文学家岑参。其古诗全文如下:
风恬日暖荡春光,戏蝶游蜂乱入房。
数枝门柳低衣桁,一片山花落笔床。
[译文]
风和日丽,满目荡漾着春天的色彩,天气回暖,蝴蝶和蜜蜂也开始忙碌起来,不时厅房飞进飞出。山房春事二首其二阅读答案_作者岑参。道旁低一点的杨柳枝条新牙初发,轻拂着路人的衣襟,春风携带片片花瓣飘进窗内,散落在桌案之上。
[鉴赏]
山房就是营造于山野的房舍、别墅。春事指的是****、春光。这两首诗虽然都与春事有关,但内容与情调很不一致,可能不是同一时间的作品,不能算作组诗,只是编辑者的凑合。
第一首诗切合题意,写的是浓郁的春光充天塞地,第二首诗是吊古之作。山房春事二首其二阅读答案_作者岑参。梁园又名兔园,俗名竹园,西汉梁孝王刘武所建,故址在今河南省商丘县东,周围三百多里。园中有百灵山、落猿岩、栖龙岫、雁池、鹤洲、凫渚,宫观相连,奇果佳树,错杂其间,珍禽异兽,出没其中。梁孝王曾在园中设宴,一代才人枚乘、司马相如等都应召而至。到了春天,更见热闹:百鸟鸣啭,繁花满枝,车马接轸,士女云集。
就是这样一个繁盛所在,如今所见,则是:“梁园日暮乱飞鸦,极目萧条三两家。”这两句描画出两幅远景:仰望空中,晚照中乱鸦聒噪;平视前方,一片萧条,唯有三两处人家。当年“声音相闻”、“往来霞水”(枚乘<梁王兔园赋>)的各色飞禽不见了,宫观楼台也已荡然无存。不言感慨,而今古兴亡、盛衰无常的感慨自在其中。从一句写到二句,极自然,却极工巧:人们对事物的注意,常常由听觉引起。一片聒噪声,引得诗人抬起头来,故先写空中乱鸦。“日暮”时分,众鸟投林,从天空多鸦,自可想见地上少人,从而自然引出第二句中的一派萧条景象。

篇五:《渡荆门送别阅读答案_渡荆门送别翻译赏析_作者李白》

<渡荆门送别>是唐代文学家李白所著。其全文诗词如下: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渡荆门送别阅读答案_渡荆门送别翻译赏析_作者李白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前言]
<渡荆门送别>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青年时期在出蜀漫游的途中写下的一首五言律诗。此诗由写远游点题始,继写沿途见闻和观感,后以思念作结,全诗意境高远,风格雄健,形象奇伟,想象瑰丽,以其卓越的绘景取胜,景象雄浑壮阔,表现了作者少年远游、倜傥不群的个性及浓浓的思乡之情。
[注释]
1荆门:位于今湖北省宜都县西北长江南岸,与北岸虎牙山对峙,2远:远自。
3楚国:楚地,今湖北、湖南一带。渡荆门送别阅读答案_渡荆门送别翻译赏析_作者李白。其地春秋、战国时属楚国境域。
4平野:平坦广阔的原野。
5江:大河。大荒:广阔无垠的原野。
6月下飞天镜:明月映入江水,如同飞下的天镜。下:移下,下来。
7海楼:海市蜃楼,这里形容江上云霞的美丽景象。
8仍:频频。
9万里:喻行程之远。
[翻译]
远道而来渡过荆门之外,来到楚地游览。山随着低平的原野地出现逐渐消失。江水在一望无际的原野中奔流。月亮在水中的倒影好像天上飞下来的一面天镜,云彩升起,变幻无穷,结成了海市蜃楼。我还是怜爱故乡的水,流过万里送我行舟远行。
[赏析]
<渡荆门送别>这首诗是诗仙李白青年时期出蜀至荆门时赠别家乡而作。李白在公元724年(开元十二年)辞亲远游。诗人从“五岁诵六甲”起,直至远渡荆门,一向在四川生活,读书于戴天山上,游览峨眉,隐居青城,对蜀中的山山水水怀有深挚的感情。此次李白离别家乡,发青溪,向三峡,下渝州,渡荆门,轻舟东下,意欲“南穷苍梧,东涉溟海”。这是诗人第一次离开故乡开始漫游全国,准备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
李白这次出蜀,由水路乘船远行,经巴渝,出三峡,直向荆门山之外驶去,目的是到湖北、湖南一带楚国故地游览。“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指的就是这一壮游。这时候的青年诗人,兴致勃勃,坐在船上沿途纵情观赏巫山两岸高耸云霄的峻岭,一路看来,眼前景色逐渐变化,船过荆门一带,已是平原旷野,视域顿然开阔,别是一番景色 :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前句形象地描绘了船出三峡、渡过荆门山后长江两岸的特有景色:山逐渐消失了,眼前是一望无际的低平的原野。它好比用电影镜头摄下的一组活动画面,给人以流动感与空间感,将静止的山岭摹状出活动的趋向来。“江入大荒流”,写出江水奔腾直泻的气势,从荆门往远处望去,仿佛流入荒漠辽远的原野,显得天空寥廓,境界高远。后句著一“入”字,力透纸背,用语贴切。景中蕴藏着诗人喜悦开朗的心情和青春的蓬勃朝气。写完山势与流水,诗人又以移步换景手法,从不同角度描绘长江的近景与远景: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长江流过荆门以下,河道迂曲,流速减缓。晚上,江面平静时,俯视月亮在水中的倒影,好象天上飞来一面明镜似的;日间,仰望天空,云彩兴起,变幻无穷,结成了海市蜃楼般的奇景。这正是从荆门一带广阔平原的高空中和平静的江面上所观赏到的奇妙美景。如在崇山峻岭的三峡中,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夏水襄陵,江面水流湍急汹涌,那就很难有机会看到“月下飞天镜”的水中影像;在隐天蔽日的三峡空间,也无从望见“云生结海楼”的奇景。这一联以水中月明如圆镜反衬江水的平静,以天上云彩构成海市蜃楼衬托江岸的辽阔,天空的高远,艺术效果十分强烈。颔颈两联,把生活在蜀中的人,初次出峡,见到广大平原时的新鲜感受极其真切地写了出来。李白在欣赏荆门一带风光的时候,面对那流经故乡的滔滔江水,不禁起了思乡之情 :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江水流过的蜀地也就是曾经养育过他的故乡,初次离别,他无限留恋,依依难舍。但诗人不说自己思念故乡,而说故乡之水恋恋不舍地一路送我远行,怀着深情厚意,万里送行舟,从对面写来,越发显出自己思乡深情。诗以浓重的怀念惜别之情结尾,言有尽而情无穷。诗题中的“送别”应是告别故乡而不是送别朋友,诗中并无送别朋友的离情别绪。
这首诗意境高远,风格雄健,形象奇伟,想象瑰丽,首尾行结,浑然一体。“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写得逼真如画,有如一幅长江出峡渡荆门长轴山水图,成为脍炙人口的佳句。如果说优秀的山水画“咫尺应须论万里”,那么,这首形象壮美瑰玮的五律也可以说能以小见大,以一当十,容量丰富,包涵长江中游数万里山势与水流的景色,具有高度集中的艺术概括力。

●【往下看,下一篇更精彩】●

最新成考报名

  • 2023年党风廉政建设知识测试题及答案...
  • 2023年党风廉政建设知识测试题及答案十篇
  • 新安全生产法知识竞赛试题库及答案共...
  • 2022党风廉政建设知识测试题及答案集合4篇
  • 2022党风廉政建设知识测试题及答案范...
  • 新安全生产法知识竞赛试题库及答案共...
  • 新安全生产法知识竞赛试题库及答案共...
  • 2022党风廉政建设知识测试题及答案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