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文档 > 试题 >

白居易夜筝

成考报名   发布时间:04-13    阅读:

篇一:《江苏省淮安市2014-2015学年度高三第一次调研测试语文试题》

江苏省淮安市2014—2015学年度高三第一次调研测试

语 文 Ⅰ 试 题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朱光潜 ▲ 地告诉我们:一个人只爱好故事而不喜欢诗,文学趣味就会低下,在培养 ▲ 的文学趣味方面,有趣的故事怎么能和有趣味的诗 ▲ ?

A

.不胜其烦 纯净 一视同仁

C.不厌其烦 纯净 相提并论

分)

潮长波平岸, ▲ 。一声孤棹响,残梦落清淮。

A.乌啼月满街 B.月辉洒长街 C.莺啼花满枝 D.草青风低树

3.下列交际用语使用得体的一项是(3分)

A.今天的讲座,能够聆听诸位先贤的高论,茅塞顿开,获益匪浅。

B.兹介绍我校傅岷同学前往贵公司参加社会实践,请予接洽为荷。

C.迟暮之年,年华已逝,祝您福如东海长流水,寿比南山不老松!

D.三年同窗,朝夕相处,今毕业在即,特赠小照一张,敬请笑纳!

4.在下面一段文字的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由于只有一个人生,颓废者因此把它看作零,堕入悲观的深渊。一个热爱人生而又洞察人生真相的人心中,悲观、执著、超脱三种因素始终都存在着,没有一种会完全消失,智慧就存在于它们此消彼长的动态平衡之中。

①两者均未得智慧的真髓。

②人生既是零,又是全,是零和全的统一。

③不过,这只是一种简化的描述。

④执迷者又因此把它看作全,激起占有的热望。

⑤智慧是在两者之间,确切地说,是包容了两者又超乎两者之上。

⑥用全否定零,以反抗虚无,又用零否定全,以约束贪欲,智慧仿佛走着这螺旋形的路。

A.④⑤③①②⑥ B.②⑥①④⑤③

C.④①⑤②⑥③ D.②④①③⑥⑤

5.阅读右边这幅漫画,对其寓意理解最贴切的一项是(3分)

A.要根据实际情况,及时采取有效措施。

B.胸怀大志,不应计较鸡毛蒜皮的小事。

C.机会是均等的,但只青睐有准备的人。

B.不厌其烦 纯正 相提并论 D.不胜其烦 纯正 一视同仁 2.下面是一首题为“秦淮晓渡”的绝句,填入横线处的句子意境和谐、对仗工整的一项是(3

D.脚踏实地方能成功,空谈只能误事。

二、文言文阅读(18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 题。

大义感人

洪迈

理义感人心,其究至于浃肌肤而沦骨髓,不过语言造次之间,初非有怪奇卓诡之事也。 .

楚昭王遭吴阖庐之祸,国灭出亡,父老送之,王曰:“父老返矣,何患无君!”父老曰:“有君如是其贤也!”相与从之,或奔走赴秦,号哭请救,竟以复国。

汉高祖入关,召诸县豪杰曰:“父老苦秦苛法久矣,吾当王关中,与父老约法三章耳。凡吾所以来,为父兄除害,非有所侵暴,毋恐!”乃使人与秦吏行至县乡邑,告谕之,秦民大喜。已而项羽所过残灭,民大失望。刘氏四百年基业定于是矣。

唐明皇避禄山乱,至扶风,士卒颇怀去就,流言不逊,召入谕之曰:“朕托任失人,致逆胡乱常,须远避其锋。卿等仓卒从朕,不得别父母妻子,朕甚愧之。今听各还家,朕独与子弟入蜀,今日与卿等诀。归见父母及长安父老,为朕致意。”众皆哭曰:“死生从陛下。”自是流言遂息。

贼围张巡于雍丘,大将劝巡降,巡设天子画像,帅将士朝之,人人皆泣。巡引六将于前,.责以大义而斩之,士心益劝。

河北四凶称王,李抱真使贾林说王武俊,托为天子之语,曰:“朕前事诚误,朋友失意,尚可谢,况朕为四海之主乎?”武俊即首唱从化。及奉天诏下,武俊遣使谓田悦曰:“天子.方在隐忧,以德绥我,何得不悔过而归之?”

王庭凑盗据成德,韩愈宣慰,庭凑拔刃弦弓以逆。及馆,罗甲士于廷。愈为言安、史以.

来逆顺祸福之理,庭凑恐众心动,麾之使出,讫为藩臣。

凡此数端,皆异代而同符也。国家靖康、建炎之难极矣,不闻有此,何邪?

(选自《容斋随笔》,有删节)

6. 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

A. 其究至于浃肌肤而沦骨髓 浃:浸透 .

B. 帅将士朝之 . 帅:带领

逆:反叛

微以自文于君亲 .

吾社之行为士先者 .

C. 朋友失意,尚可谢 谢:道歉 .D. 庭凑拔刃弦弓以逆 .A. 竟以复国 .B. 为父兄除害 .

D. 召入谕之曰 . C. 贼围张巡于雍丘 . 7.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与意义相同的一组是(3 分) ..若亡郑有益于君 . 虽董之以严刑 .

8.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 分)

(1) 巡引六将于前,责以大义而斩之,士心益劝。

(2) 天子方在隐忧,以德绥我,何得不悔过而归之?

9. 请简要概括文中“感人心”的“理义”的几种情形。(4 分)

三、古诗词鉴赏(11分)

10.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回答问题。

听流人水调子

王昌龄

孤舟微月对枫林,分付鸣筝与客心。

岭色千重万重雨,断弦收与泪痕深。

夜 筝

白居易

紫袖红弦明月中,自弹自感闇低容。

弦凝指咽声停处,别有深情一万重。

(1)第一首诗的第三句“写岭色,兼写筝声”,请对此简要说明。(3分)

(2)简要概括第二首诗中“弹筝者”的形象特征。(4分)

(3)请分别赏析两首诗结句的表达效果。(4分)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1.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 所恶有甚于死者, ▲ 。(《孟子·鱼我所欲也》)

(2) ▲ ,鬓微霜,又何妨!(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3)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 。(《荀子•劝学》)

(4)廊腰缦回, ▲ ;各抱地势,钩心斗角。(杜牧《阿房宫赋》)

(5) ▲ ,潦倒新停浊酒杯。(杜甫《登高》)

(6)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 ▲ 。(韩愈《师说》)

(7) 独学而无友, ▲ 。(《礼记•学记》)

(8) 夫仁者, ▲ ,己欲达而达人。(《论语•雍也》)

五、现代文阅读(一)(20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2~15 题。

玉 殇

霍达

①小院里清凉如水。

②前边琢玉坊的窗纸透着灯光,在“沙沙”的磨玉声中,梁亦清手捧着郑和下西洋的宝船,正在加紧精雕细刻。合同期限迫在眉睫,蒲老板在等着他,沙蒙〃亨特先生在等着他,患难老妻和两个女儿在等着他,他自己也在等着这艘宝船竣工的时刻。

③他喘息一下,用粗糙的手掌抚摸着巍峨的宝船,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意。不容易呀,“马

【注】哈吉”郑和,梁亦清陪着您一块儿闯过来了!他注视着器宇轩昂的郑和,注视着甲板上劈风斩浪的一个个人物,仿佛他也加入了那雄壮的行列。

④水凳儿又蹬起来,坨子又转起来,梁亦清屏弃一切杂念,重又投入专心致志的创作,在三保太监郑和那饱经风霜的眉宇之间做画龙点睛的镂刻。郑和,这位杰出的中国穆斯林,在他手执罗盘、眼望麦加,指挥着宝船与风浪搏斗的时刻,一定是镇静沉着、胸怀坦荡的。梁亦清怀着崇高的敬意,紧紧盯着郑和那穿透万里云天冲破万顷碧波的眼睛,惟恐自己睫毛

的一闪、心脏的一跳都会影响雕刻的精确,有损于那双眼睛的神采……

⑤韩子奇一直守在旁边,目不转睛地领受师傅那精湛达到极致的技艺,这是他至高的艺术享受和外人无缘分享的殊荣。

⑥突然之间,他感到师傅的神色有些不大对头。

⑦宝船上,郑和的那双眼睛变得模糊了,仿佛郑和由于远途跋涉的劳累和风浪的颠簸而晕眩了,他要做片刻的歇息了?不,是梁亦清自己的眼睛……眼睛怎么了?像一片薄云遮在面前,缭绕,飘动,他努力把眼睛睁大,再睁大,也无法清晰地看清近在眼前的郑和!

⑧梁亦清双脚停止了踏动踏板,微微闭了闭疲倦的眼睛,笑笑说:“这活儿,越到画龙点睛的时候越费眼啦!”

⑨韩子奇默默地看看师傅的眼睛。那双眼睛,深深地陷在眼眶之中,上下眼睑重叠着刀刻一般的三四层纹路,眉毛和睫毛上被玉粉沾染,像冰雪中的树挂,像年代久远的古迹上的霉斑,几十年的琢玉生涯,师傅把自己琢成了一个苍老瘦硬的玉人!

⑩“师傅,您歇着吧,这活儿,明儿再接着做……”

⑪“要记住,”梁亦清歇息了片刻,似乎觉得眼睛从疲倦中得到了恢复,心境也更加平和、安定,“一个艺人,要把活儿当做自个儿的命,自个儿的心,把命和心都放在活儿上,这活儿做出来才是活的。历朝历代的能工巧匠,没有一个能活到今天,可他们琢出的玉器呢,不都一个个还活着吗?”

⑫坨子又转动起来,梁亦清此时完全忘却了自我,把他的命、他的心都和宝船、和郑和融为一体了。那宝船上的风帆鼓涨起来,旌旗漫卷起来,舵工、水手呼喊起来,浑厚深远的号子和汹涌澎湃的风浪声在琢玉坊中震天撼地地响起来,三保太监郑和站在船头,魁伟的身躯随着风浪的颠簸而沉浮,双目炯炯望着前方,随时监视着前途中的不测风云……

⑬突然,这一切都在刹那间停止了,梁亦清两手一松,身躯无力地倒了下去,压在由于惯性还在转动的坨子上……

⑭“师傅!师傅!”韩子奇像在梦中看见了天塌地陷,灵魂都被惊飞了,他呼喊着扑倒在地,扶起四肢松软的师傅……

⑮梁亦清在徒弟的怀抱中吃力地睁开了双眼。“宝船,宝船!”他气力微弱地呼叫着。在这一瞬,他的眼睛是清亮的,炯炯有神,他在搜索那生命与心血化成的目标!当那双眼睛接触到破碎的宝船时,他的一双晶亮的瞳孔立即像燃烧的流星,迸射出爆裂的光焰,随即熄灭了……

⑯“啊!”梁亦清发出一声撕裂肺腑的惨叫,一口鲜血飞溅出来,染红了那雪白的宝船!

(选自《穆斯林的葬礼》,有删改)

【注】哈吉:伊斯兰教中专用以尊称前往伊斯兰教圣地麦加朝觐,并按教法规定履行了朝觐功课的穆斯林。郑和本姓马,故梁亦清尊称其为“马哈吉”。

12.梁亦清耗尽心力加紧雕琢“宝船”的原因是什么?请简要概括。(4分)

13.分析小说中韩子奇这个人物的作用。(4分)白居易夜筝

14.第⑫段画线的文字描写宝船,请赏析其表达特色。(6分)

15.本文写了一个玉毁人亡的故事,请探究作者的情感取向。(6分)

六、现代文阅读(二)(18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6~18 题。

儒家与现代人生

傅佩荣

①由孔子所奠基的儒家学说“究竟”有何主张?它对现代人还有指导作用吗?

②首先,它的历史际遇十分复杂,从西汉董仲舒倡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开始,儒家就受到统治者的青睐与利用,扮演安定社会的主导思想。二千多年的专制政体可以用“阳儒阴法”一词来描述,表面打着儒家的招牌,内里采取法家的手段,一旦国家陷入困境,就把责任推给了儒家。在这种情况下,儒家的诠释,为了配合统治阶级的需要,形成僵化而封闭的教条,也就不足为怪了。于是,一般人对儒家的印象就异化为:重视群体和谐而忽略个体差异,讲究人情面子而忘了真诚坦荡,最后沦为不讲道理的三纲五常,不分黑白的酱缸文化。

③其次,现代人生在西方文化主导及全球文化交融的大背景下,变得既丰富又复杂。我们身处其中,容易觉得忙碌、盲目而茫然。许多学者以“后现代主义”一词为其标签,意思是:没有任何观点可以免于被质疑与否定,由此形成价值中立或“只问事实不问价值”的现象。因此,如果我们能从儒学中找到“解药”,那将不但是我们之幸,也是全人类的福音。 ④其实,孔子在重视群体和谐时,并未忽略个体的主体价值;若不谈行动者的主体,人生又如何可能建构真善美圣等价值呢?

⑤孔子主张“人能弘道,非道弘人”,认为实践人生理想的主动力量在于人。他心目中的人是不分阶级、族群与贫富差异的,推崇孔子为人文主义者,说他具有深刻的人道情怀,乃是合宜的判断。问题在于:孔子所谓的“人”,一般都被认定侧重于群体,譬如他的核心观念是“仁”,而“仁”字“从人从二”,自然不离人我之间的互动关系,但是我们依然可以分辨:一方面,孔子对人的期许是:“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这里的“己”显然是指个体而言,君子与学者应该有此自觉。另一方面,平凡百姓也有其自我要珍惜,最典型的话语是:“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百姓心中打定了主意,谁都无法再去左右他。在道德修行上更是如此。

⑥为何需要强调个体呢?因为不论群体如何相处,道德价值的主体必须是个人,并且是真诚的个人。像“巧言令色,鲜矣仁”一语,不是暗示我们行仁的条件是真诚吗?有真诚才有动力,也才能从事道德实践。

⑦儒家思想重视个体,其重点不是今日社会民主与法治基础上所保障的人权,而是肯定每一个人在道德实践上都有不可逃避的责任,因而也有不可抹杀的尊贵价值。

⑧在分析中国人的性格时,会发现“群体”的作用远大于“个体”。如果回溯儒家起源,认真研究,就会察觉原来孔子的观念是兼顾群体与个体,并且在两者之间保持一种动态平衡的。孔子的观念对于现代人生仍然深具启发性,其故在此。能由个体的真诚出发,“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理想才能真正普遍推广开来。

(节选自《儒家与现代人生》,有删改)

16. 结合第二段,请概括作者认为的儒家思想在中国历史中的主要际遇。(6分)

17. 请简要分析第④-⑥段的论述层次。(6分)

18. 结合全文,针对现代人生,作者认为儒学能够提供的“解药”有哪些?(6分)

篇二:《白居易的有名诗句》

白居易的有名诗句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情绵绵无绝期。《长恨歌》

同时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琵琶行》白居易夜筝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与元九书》

弦凝指咽声停处,别有深情一万重。《夜筝》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赋得古原草送别》

一丛深色花,十户中人赋。《买花》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暮江吟》

银屏乍破水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琵琶行》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长恨歌》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琵琶行》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生。《琵琶行》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琵琶行》

更待菊黄家酿熟,与君一醉一陶然。《与梦得沽酒闲饮且约后期》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长恨歌》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钱塘湖春行》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怨天寒。《卖炭翁》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钱塘湖春行》

门前冷落鞍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琵琶行》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琵琶行》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忆江南》

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放言五首(其三)》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征途行色惨风烟,祖帐离声咽管弦。翠黛不须留五马,皇恩只许住三年。绿藤阴下铺歌席,红藕花中泊妓船。处处回头尽堪恋,就中难别是湖边。柳湖松岛莲花寺,晚动归桡出道场。卢橘子低山雨重,栟榈叶战水风凉。烟波淡荡摇空碧,楼殿参差倚夕阳。到岸请君回首望,蓬莱宫在海中央。

自别钱塘山水后,不多饮酒懒吟诗。欲将此意凭回棹,报与西湖风月知。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生。《琵琶行》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琵琶行》

更待菊黄家酿熟,与君一醉一陶然。《与梦得沽酒闲饮且约后期》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色彩。《长恨歌》

多少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钱塘湖春行》

江南好,景致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怨天寒。《卖炭翁》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干没马蹄。《钱塘湖春行》

门前冷清鞍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琵琶行》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琵琶行》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忆江南》.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湖上春来似画图,乱峰围绕水平铺。松排山面千重翠,月点波心一颗珠。碧毯线头抽早稻,青罗裙带展新蒲。未能抛得杭州去,一半勾留是此湖。白居易夜筝

柳湖松岛莲花寺,晚动归桡出道场。卢橘子低山雨重,棕榈叶战水风凉。烟波澹荡摇空碧,楼殿参差倚夕阳。到岸请君回首望,蓬莱宫在海中央。

望海楼明照曙霞,护江堤白蹋晴沙。涛声夜入伍员庙,柳色春藏苏小家。红袖织绫夸柿蒂,青旗沽酒趁梨花。谁开湖寺西南路?草绿裙腰一道斜。

为我踟蹰停酒盏,与君约略说杭州。山名天竺堆青黛,湖号钱唐泻绿油。大屋檐多装雁齿,小航船亦画龙头。所嗟水路无三百,官系何因得再游?

白居易的有名诗句

篇三:《琵琶行诗词填空整理》

1、《琵琶行》描写琵琶女不愿出场但又盛情难却的矛盾心情的句子: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诗中将琵琶女的命运与诗人的身世联系起来的句子

是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诗中有四处描写月亮作衬托的诗句,它们是: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

2、《琵琶行》善于运用各种生动的比喻描绘音乐形象,不仅以声写声,而且还兼有以形写声的特点,即用听觉形象、视觉形象联合起来通比音乐,使得琵琶女的弹奏非常具体形象。如写大小弦合奏时就是这样描述的: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再如,诗人还用旋律的变化写出了先“滑”后“涩”的两种音乐意境: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还如,诗人用自己独特的感受来描绘余音袅袅、余意无穷的音乐境界: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把琵琶女的情感暗流推向高潮的音乐描写是: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运用侧面描写表现琵琶女弹奏技艺高超、音乐具有让人回味无穷的艺术境界的诗句是: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3、《琵琶行》一诗写琵琶女出场时,表现琵琶女欲说还休的心态的句子是“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这与下面琵琶女出场后“犹抱琵琶半遮面”的情态一起,把琵琶女复杂的内心情感十分传神地表现出来了。 4、《琵琶行》总写琵琶女的演奏时,先用“转轴拨弦三两声”校弦试音,但诗人却用“未成曲调先有情”来赞叹,一个“情”字写出了琵琶女的内心世界是波涛汹涌的,也暗示下文的音乐描写将会是琵琶女内心积聚情感的爆发。写琵琶女演奏琵琶曲目的过程,其中既用“低眉信手续续弹”、“轻拢慢捻抹复挑”描写弹奏的神态,也用“似诉平生不得意”、“说尽心中无限事”

5了其乐曲的不同特点:其中表现了乐声粗重特点的句子是大弦嘈嘈如急雨,表现了乐声轻细的特点的句子是小弦切切如私语,表现了乐声流畅的特点的句子是间关莺语花底滑,表现了乐声冷涩的特点句子是幽咽泉流冰下难,表现乐曲激越雄壮的特点的句子是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6、音乐由“冷涩”到“凝绝”,是一个“声渐歇”的过程,诗人用“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的佳句描绘了余音袅袅、余意无穷的艺术境界,令人拍案叫绝。 7、在《琵琶行》一诗中,当琵琶女自诉身世,讲到“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的时候,就更激起了“我”的情感共鸣,于是发出了“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

感慨,因此才有了同病相怜、同声相应的诗文,才忍不住说出了自己的遭遇。文中直接点出“我”的悲惨遭遇的句子是“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文中还运用环境描写来间接表明“我”内心异常苦闷的句子有“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住近湓江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岂无山歌与村笛?呕哑嘲哳难为听。”

8《琵琶行》中表现琵琶女与作者自己的不幸身世互相同情和深厚情意的句子是: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9、《琵琶行》中三次写琵琶女弹奏都用了侧面描写:第一次“忽闻水上琵琶声”,侧面描写的句子是 主人忘归客不发;第二次当“四弦一声如裂帛”结束弹奏后,诗人用“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来进行侧面描写;最后一次“凄凄不似向前声”,作者又用“满座重闻皆掩泣。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作侧面描写。

1.诗歌中点明诗人秋夜送别友人这一事件并渲染出悲凉气氛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诗歌中第一次写到琵琶女演奏音乐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运用侧面烘托的方法描写琵琶女技艺高超、美丽出众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琵琶女年轻时人们对他的态度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当她年老色衰之后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表现诗人听取琵琶女演奏的音乐及其身世遭遇之后的感受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描写诗人被贬之后居住环境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在了解琵琶女身世以及感怀自己的身世之后,诗人请琵琶女再次演奏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琵琶女面对诗人的邀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在琵琶女第三次音乐演奏之后诗人的表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古代文人擅长借“梦”寄托情思,如白居易《琵琶行》中的“夜深忽梦少年时,________________。”

9.《琵琶行》中描写琵琶女犹豫不决而出场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白居易夜筝

___________________。”表现琵琶女年长色衰后寂寞处境的诗句是“弟走从军阿姨死,___________________。门前冷落鞍马稀,___________________”,借月烘托琵琶女独守空船的凄清心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明湖居听书》写小玉说书时,“满园子的人都屏气凝神,不敢少动,忽听霍然一声,人弦俱寂”。《琵琶行》中也有类似情景,以表现琵琶女的高超技艺,这些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11.《琵琶行》中用“比”的手法,描摹琵琶乐音和旋律的变化,如表现急切而愉悦情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现旋律婉转而流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表现热烈紧张场面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乐曲的终止也写得很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使听众继续沉浸在乐曲的境界里。

12.古诗文中常常有以酒为媒介抒发情感的名句,如白居易《琵琶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现出被贬而沦落天涯的孤独与无助的苦闷。

13.杜鹃,是我国古诗词中最常见的意象,因其啼声甚哀,往往传达一种凄凉之情或思念之意。《琵琶行》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就表达了一种凄凉之意。

14.《琵琶行》中“月”这一意象贯穿始终,对烘托气氛、推动情节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请写出诗中写到“月”的5个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5、《琵琶行》中三次写琵琶女弹奏都用了侧面描写:第一次“忽闻水上琵琶声”,侧面描写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二次当“四弦一声如裂帛”结束弹奏后,诗人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进行侧面描写;最后一次“凄凄不似向前声”,作者又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侧面描写。

【情景式默写】

1.张中行先生为一幅国画题联,上联是“何处少墨同多墨”,下联如从《琵琶行》中选句,应是“ ”。

2. 朱自清《松堂游记》:好了,月亮上来了,却又让云遮去了一半,老远的躲在树缝里,像个乡下姑娘,羞答答的。从前人说:“ , 。” 真有点儿!

文中引用《琵琶行》的名句 :“ , 。”

3.白居易另有绝句《夜筝》,其中“弦凝指咽声停处,别有深情一万重”是《琵琶行》

“ , 。 , ”一节诗句的化用。

4.北宋词人张先《翦牡丹 ·舟中闻双琵琶》中有:“玉盘大小乱珠迸。酒上妆面,花艳媚相并。重听。尽汉妃一曲,江空月静。”其中“玉盘大小乱珠迸”由白居易《琵琶行》“ ”句化来,视觉形象与听觉形象并举,形象地表现了音乐旋律的跌宕起伏。结句“江空月静”,以空廓沉静的月夜烘托出音乐的魅力,和《琵琶行》中 “ , ”两句异曲同工。

5.传说某位皇帝在一次殿试中要求殿试者先念错一句唐诗,再用第二句唐诗补救。第一位考生思索片刻,念道:“人面菜花相映红,桃花净尽菜花开。”(第一句错念崔护《题都城南庄》“人面桃花相映红”,第二句出自刘禹锡《再游玄都观》。)皇上赞许。第二位考生的两句诗更绝:“少小离家老二回, 。”(第一句错念贺知章《回乡偶书》“少小离家老大回”,第二句出自白居易《琵琶行》)龙颜大悦。

6.苏轼《前赤壁赋》:“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其中“泣孤舟之嫠妇”化用了《琵琶行》中的四句:

“ , 。 , 。”

7.李商隐的诗句“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表达了身不能共处,心却能相通的意思。白居易《琵琶行》中与之意思相近的两句是:“ , !”

《琵琶行》(白居易)

1.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2.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

3.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 门前冷落鞍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

4.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5.住近湓江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

6.莫辞更坐弹一曲,为君翻作《琵琶行》。

感我此言良久立,却坐促弦弦转急。

7.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8.梦啼妆泪红阑干

9.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暮去朝来颜色故 老大嫁作商人妇

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

10.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11.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间关莺语花底滑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12.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13.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

14.别时茫茫江浸月; 唯见江心秋月白;秋月春风等闲度 绕船月明江水寒

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

15. 主人忘归客不发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满座重闻皆掩泣。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情景式默写

1、 此时无声胜有声

2、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3、 冰泉冷涩弦疑绝,疑绝不通声暂歇。别有幽情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4、 大珠小珠落玉盘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5、 老大嫁作商人妇

6、 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

7、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篇四:《夜筝阅读答案_夜筝翻译赏析_作者白居易》

<夜筝>作者为唐代文学家白居易。其古诗全文如下:
紫袖红弦明月中,自弹自感暗低容。
弦凝指咽声停处,别有深情一万重。
[鉴赏]
若要把白居易<琵琶行>裁剪为四句一首的绝句,实在叫人无从下手。夜筝阅读答案_夜筝翻译赏析_作者白居易。但是,<琵琶行>作者的这一首<夜筝>诗,无疑提供了一个很精妙的缩本。
“紫袖”、“红弦”,分别是弹筝人与筝的代称。以“紫袖”代弹者,与以“皓齿”代歌者、“细腰”代舞者(李贺<将进酒>:“皓齿歌,细腰舞。”)一样,选词造语十分工整。“紫袖红弦”不但暗示出弹筝者的乐妓身份,也描写出其修饰的美好,女子弹筝的形象宛如画出。“明月”点“夜”。“月白风清,如此良夜何?”倘如“举酒欲饮无管弦”,那是不免“醉不成饮”的。夜筝阅读答案_夜筝翻译赏析_作者白居易。读者可以由此联想到浔阳江头那个明月之夜的情景。
次句写到弹筝。连用了两个“自”字,这并不等于说独处(诗题一作“听夜筝”),

篇五:《除夜寄弟妹翻译赏析_作者白居易》

<除夜寄弟妹>作者为唐代文学家白居易。其诗词全文如下:
感时思弟妹,不寐百忧生。
万里经年别,孤灯此夜情。
病容非旧日,归思逼新正。除夜寄弟妹翻译赏析_作者白居易
早晚重欢会,羁离各长成。
[注释]
①经年:经年累月,喻时间很久。
②除夜:古人讲之除夜,一指“除夕”,即十二月最后一日之夜晚;一指冬至前一日,亦称“除夜”。诗中有“归思逼新正”,逼是临近,新正即新年。
[鉴赏]
<除夜寄弟妹>是一首五律。白居易与其弟妹同胞情深,关系融洽。这两句是说,与弟妹流离东西,各在万里这外,一别很久,

●【往下看,下一篇更精彩】●

最新成考报名

  • 2023年党风廉政建设知识测试题及答案...
  • 2023年党风廉政建设知识测试题及答案十篇
  • 新安全生产法知识竞赛试题库及答案共...
  • 2022党风廉政建设知识测试题及答案集合4篇
  • 2022党风廉政建设知识测试题及答案范...
  • 新安全生产法知识竞赛试题库及答案共...
  • 新安全生产法知识竞赛试题库及答案共...
  • 2022党风廉政建设知识测试题及答案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