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文档 > 试题 >

常建.宿王昌龄隐居阅读答案

成考报名   发布时间:04-20    阅读:

常建宿王昌龄隐居拼音版
常建.宿王昌龄隐居阅读答案(一)

Sù wáng chāng líng yǐn jū

宿王昌龄隐居

zuî zhě :cháng jiàn

作者:常建

qīng xī shēn bú câ ,yǐn chù wãi gū yún 。 清溪深不测,隐处惟孤云。

sōng jì lù wēi yuâ ,qīng guāng yïu wãi jūn 。 松际露微月,清光犹为君。

máo tíng sù huā yǐng ,yào yuàn zī tái wãn 。 茅亭宿花影,药院滋苔纹。

yú yì xiâ shí qù ,xī shān luán hâ qún 。 余亦谢时去,西山鸾鹤群。

6、(彭长盛解析)泰州市2015届语文二模试卷
常建.宿王昌龄隐居阅读答案(二)

泰州市2015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

语 文 试 题

(满分16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015.4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 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来临之际,我们要________日本的右翼政客们,历史是绝不容________的。昧良心者多噩梦,长此以往,弄出个________不齐的毛病来,可对健康不利。当然,我们更要警惕的是,逆潮流而动者最终易成为________。

A. 正告 窜改 心率 不逞之徒 B. 警告 篡改 心率 亡命之徒

C. 正告 篡改 心律 不逞之徒

D. 警告 窜改 心律 亡命之徒 警告:对集体(国家、团体)或个人的错误,提出告诫使警惕,并使认识应负的责任,所指事情都是较严重、重大的,带斥责语气,它可用于事先或事后,也用于自己对自己。 正告:严正的规劝,语气庄重,多用在外交场合,含严正警告的强硬语气,一般用在事前。 窜改:改动、删改,对象一般是文字、词语、成语、文件、古籍、账目等,多是具体的书面材料里的字句。

篡改:多指精神实质方面的改动,对象一般是历史、经典著作、理论、学说、政策、指示等,也就是说,用假的、错的代替正确的东西,用作伪的手段对某些理论或精神实质进行改动或曲解。

心率:心脏搏动的频率。

【常建.宿王昌龄隐居阅读答案】

心律:除了心脏搏动的频率还包括心脏搏动的节律,心跳时的快慢。

亡命之徒:指逃亡的人,也指冒险犯法,不顾性命的人。

不逞之徒:欲望没能满足,因失意故意破坏捣乱、为非作歹的人]

2. 按照规范、平实的要求对下面这段网络语言所做的转述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B )

他总是自以为颜值高,凡事都很任性,而且稍有点成绩,就爱说自己是人品爆发,哎,心塞呀!

A. 他总是自认为长得很帅,凡事都很认真,而且稍有点成绩,就爱说自己是时来运转,哎,让人感觉很有意思啊!

B. 他总是自认为长得很帅,凡事都无所顾忌,而且稍有点成绩,就爱说自己是时来运转,哎,让人感觉很不舒服啊! C. 他总是自认为威望很高,凡事都无所顾忌,而且稍有点成绩,就爱说是因为自己人品好,哎,让人感觉很不舒服啊!

D. 他总是自认为威望很高,凡事都很认真,而且稍有点成绩,就爱说是因为自己人品好,哎,让人感觉很有意思啊! 颜值:表示人物颜容俊或靓丽的一个指数,用来评价人物容貌。

任性:执拗使性,无所顾忌,不惜夸张,必欲按自己的愿望或想法行事,含嘲讽义。 人品爆发:含时来运转,力挽狂澜等意思。

心塞:心里堵得慌,难受,周围有不顺心的事让你心里很不舒服,或者表示对某件事情很无语。

3.下列交际用语使用得体的一项是(3分

A.各位书友!新版《普希金诗选》业已售罄(qìng本义为器中空,引申为尽,用尽)。本店正在组织货源,一旦到货,当函请(用书信请求或邀请)各位光临!【常建.宿王昌龄隐居阅读答案】

B.兹捡到钱包一只,内有饭卡等物品,暂惠存我处,遗失者请电话或短信联系后勤组王子健。一经核实,定当奉还。 (惠存:敬辞,用于对方不当。)

C.先生迟暮之年,仍躬耕三尺讲台,实令后学感佩!值此六十华诞之日,恭祝您福如东海长流水,寿比南山不老松! (“迟暮”指黄昏,比喻晚年,有夕阳西下之感,这样称呼对方不当。) D.十二年寒窗苦读,我辈岂能马齿徒增,今日自当驰骋考场,蟾宫折桂,实现自我,感恩母校,报效祖国! (马齿徒增:马的牙齿有多少,就可以知道它的年龄有多大,比喻自己年岁白白地增加了,学业或事业却没有什么成就,老年人常以此自况自谦,用于年少学子不当【常建.宿王昌龄隐居阅读答案】

)

4.下列谜底与谜面依次对应最为恰当的一组是(3分【谜面】甲:唠叨不休;乙:袁世凯称帝;丙:新月如钩;丁:汨

【谜底】①白云无尽时;②海上生明月;③东边日出西边雨;④琵琶声停欲语迟;⑤至今思项羽;⑥此曲只应天上有;⑦日出江花红胜火;⑧清光犹为君

A. ④⑤⑥③ B. ④⑤②⑦ C. ①⑧②⑦ D. ①⑧⑥③ 甲:唠叨不休;(①白云无尽时) 乙:袁世凯称帝;(⑧清光犹为君)

丙:新月如钩;(⑥此曲只应天上有)丁:汨(③东边日出西边雨)【常建.宿王昌龄隐居阅读答案】

南山陲(chuí). 但去莫复问, 白云无尽时。”——请你下马来喝一杯酒,敢问你要到哪里去?你说因为不甚得志,要到终南山那边隐居【常建.宿王昌龄隐居阅读答案】

.只管去吧,我不再多问,那白云没有穷尽的时候。

踏歌声。(踏歌声 一作: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却有晴 一作:还有

清光犹为君。茅亭宿花影,药院滋苔纹。余亦谢时去,西山鸾鹤群。

”——清溪之水深不可测,隐居之处只有孤云。松林中间明月微露,洒下清辉似为郎君。茅亭花影睡意正浓,芍药园圃滋生苔纹。我也想要谢绝世俗,来与西山鸾鹤合群。

5.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社会需要的各种人才,必须通过学校才能培养出来。______________。

① 即使现代工厂的经营管理。

② 所需的工程技术人才,也非得经过专门的学校培养才行。

③ 传统的工匠,无论多么心灵手巧,都看不懂机械制图,不懂得制造机械零件。 ④ 也不是传统的商人所能胜任的。

⑤ 即使单讲制造业。

⑥ 更谈不上怎样设计安装设备,安排工厂布局。

A. ①②③⑥⑤④ B. ①④⑤②③⑥ C. ⑤②③⑥①④ D. ⑤④③⑥①②

二、文言文阅读(18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给 季 弟 书

魏 禧 辛卯月日,客 粤 二 旬。每 念 吾弟 介然 不苟,颇以远大相期, 圣人所谓“刚 辛卯年,我客居粤地已有二十来天了。常常想到我弟弟为人耿直做事谨慎,很期望你有远大的前程,圣人所说的“坚强、 毅 木 讷”, 庶几 近之;但 刚 为 美 德,吾弟却于 此成一“疏”字, 生 果敢、质朴、谨慎”,你大概都靠得上了;只是“刚”本是一种美好的品德,我弟弟却在这方面变成了一个“疏”字,再变为 一“褊”字,又渐流一“傲”

字。

一个“褊”字,后又慢慢变成了一个“傲”字了。

过去我对弟弟你管教很严,最近五六年来,看到弟弟你所确立的志趣及操守,很有建树和气象。常想慢慢培养出我弟弟的【常建.宿王昌龄隐居阅读答案】【常建.宿王昌龄隐居阅读答案】

一腔正气与傲然自立的精神,所以总不忍心过于压制你,再加上我自身常有优柔寡断、迁就纵容的缺点,我弟弟你总是慷慨直 言,神色端正,纠正我的不足,不知不觉间成了我敬重的朋友,大凡小的偶尔的过失,我都会宽容你,让弟弟你不会因此而有 疑 忌,矢

直 无讳。 坐此两者,故 今之督弟 甚 宽。然我此等即是姑息,欲归 所犹豫顾忌,能正直做人而又无所顾虑。因为这两点,所以我现在管教你也还是很宽松的。但我这样做就是一种纵容,很想回 去跟你畅叙一番。【常建.宿王昌龄隐居阅读答案】

弟与人执事,亦颇竭忠,每乏周详之虑;临事时患难险阻都所不避,而不能为先事之计, 弟弟你和人一同做事,也是很尽职的,常常缺乏周全的考虑;遇事你从不回避艰难险阻,却不能事先考虑清楚, 以为 大节无损。 诸 细 行 杂务,不留心 无 大 害,然因此失 事误 人, 总认为这样做不会损害大的原则。不关注日常事务中的细节之处,似乎并不会有太大的危害,但因此而做错了事贻误他人, 因 以失己 者多 有之。此则 所谓 疏 也。 疾 恶 如 仇,辄 形 辞 色;亲 友 从而又害了自己的事是常常有的。这就是我所说的“疏”啊。你恨世间恶事,视同仇敌,总是表现在言辞和脸色上;亲朋好友 有 过,谏 而 不 听,遂 薄 其人;人轻己者, 拂然 去之;行 有 纤毫不遂其 有了过错,你劝了他们还是不听,于是你就轻看那个人;别人不看重你,你总是很生气地远离他;别人的行为中有一点不如你 志,则抑郁愤闷不能终朝。此诚 褊 衷,不可不化。其人庸流也, 则以 庸 流 轻 所愿,你就整天心怀愤恨、郁郁寡欢。这真的是心胸狭窄,不能不改变啊。有些人属平庸之辈,你就把他当作平庸之人而轻视 之;其人下流也, 则以 下 流 绝 之;岸然之气,不肯 稍为人屈。遂因而不屑 人家;有的人地位微贱,你就把他当地位低的人而拒绝往来;你的傲气,总是不肯因为别人而稍稍委屈一下。因此你总是不可

一世,欺凌排斥他人。如果长期这样下去不有所警戒,自视甚高而傲视他人,(就会)逐渐招致大的过错。为人粗疏就要坏事,褊 则邻于刻薄,傲则 绝 物而终 为 物绝:三者皆 刚 德 之 害。然 皆 自 刚出之, 心胸狭小就会接近刻薄,高傲就会隔绝他人却最终被他人隔绝:这三点都是刚直之德的害处啊。但是这几点毕竟是出于刚直, 倘能增美去害,则于古今人中当自造一诣矣。子 夏 问 孝,子曰: “色 难”, 如果能扬其长避其短,就能在古今之人中独自拥有一种造诣了。子夏向孔子请教孝的问题,孔子说:“(对父母)和颜悦色是最难 先 儒以为“有深爱者 必有 和气,有和气 者 必 有愉 色,有愉色者 必 有 婉 的”,先贤们认为“内心有真情的人态度一定会平顺温和,平顺温和的人就一定会有愉悦的气色,有愉悦的气色就一定会有和顺 容”。吾弟之事父兄多恭 谨,然 婉 容愉色抑 何少也!岂其 无 乐 爱耶?盖 无 之貌”。我的弟弟对待父兄总是很恭顺谨慎的,但是和顺之貌怎么反而这么少见呢?难道你没有快乐缺少关爱吗?大概是还缺少 学 问以化 其刚,岸然之气,欲 下 之而不能下也。弟行勉之矣! (选自《魏叔子文集》) 一种学问来柔化你那刚直和高傲的品性,使得你想要谦为人下而又不能谦啊。弟弟自勉吧!【常建.宿王昌龄隐居阅读答案】

6.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每念吾弟介然不苟 介:耿直 .

B. 坐

此两者,故今之督弟甚宽 坐:因为 D.

有愉色者必有婉容 婉:和顺 .

7. 下列加点字的用法和意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3分A.颇以远大相期 制府檄下,几以捕系死 (A项介词,用/介词,因为。) ..

B.往时我之督弟甚严 句读之不知(B项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 ..

C.欲归为弟畅言 不足为外人道也 (C项均为介词,向,跟。) ..

D.岂其无乐爱耶 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D项语气副词,难道/语气副词,一定) ..

8.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 吾弟常能直言正色,匡我不逮,隐吾畏友。(4分)

我弟弟你总是慷慨直言,神色端正,纠正(1分)我的不足(1分),不知不觉间(1分)成了我敬重(1分,或译为“敬畏”“尊重”)的朋友。

(2) 长此不惩,矜己傲物,驯致大弊。(4分)

(2) 如果长期这样下去不有所警戒,(1分)自视甚高(夸耀自己)而傲视他人,(1分)(就会)逐渐招致(1分)大的过错(1分)。

9. 在给弟弟的这封信中,作者认为与人相处应遵循哪几条准则?请用自己的话加以概括。(4分)

① 虑事周详;② 心胸开阔;③ 为人亲和;④ 保持刚正。(意思对即可,每点1分)

三、 古诗词鉴赏(11分)

10.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塞 上 闻 笛

张 祜(hù)

一夜梅花笛里飞,冷沙晴槛月光辉。

【常建.宿王昌龄隐居阅读答案】

北风吹尽向何处,高入塞云燕雁稀。

夜 笛 词 施肩吾

皎洁西楼月未斜,笛声寥亮入东家。

却令灯下裁衣妇,误剪同心一半花。

塞 上 闻 笛

“一夜梅花笛里飞,冷沙晴槛月光辉。”夜里,梅花在笛声中飘飞,月光下,河岸边清冷的沙地,分明的栏槛。

“北风吹尽向何处,高入塞云燕雁稀。”这是描写北方边关外秋天景色的两句诗。意思:北风刮过之后不知吹向了何处,燕子和大雁飞入塞外高空向南而去。

夜 笛 词

诗词大意】

诗词大意; 一个月亮皎洁的晚上,不知何人吹起嘹亮的笛声,正在西楼做着女红的美丽女子,心里一惊,失手剪坏了那朵美丽的同心花.

【赏析】

此诗前两句(“皎洁西楼月未斜,笛声寥亮入东家。”)描写环境,直言笛声的嘹亮;后两句(“却令灯下裁衣妇,误剪同心一半花。”)写灯下一位裁剪衣服的妇女由于听到嘹亮的

笛声而误将一朵同心花剪去一半,以此衬托笛声的艺术感染力强,其效果远胜过明言直说,这是以人的情态侧面描写乐声。

综合全诗来看,四句诗只有西楼、月、笛声、东家、灯、裁衣妇、同心花几个事物(意象),然而诗人正是用这一组意象来叙述事件和表达感情的。

“西楼”,在古代是家中女子居住的地方,在古代诗词中,“西楼”出现的频率很高,它是一个象征性的概念,是个伤心地,是排遣忧伤或遥望故国、爱人、友人的处所。“西楼”常和“月”的意象用在一起,月在中国文学中也是相思的意象,本诗正是如此。

“同心花”,绚丽无比,朝开夜合。诗人以此花喻闺妇对远方爱人的思念,闺妇希望“良人罢远征”,和远行的爱人能象同心花一样,能有团聚的日子。 “笛”在唐朝,是最流行的乐器之一,笛声而又通常是传达离愁别绪,最能慑人心魄的音符。如:“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王之涣《凉州词》)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李白《春夜洛阳闻笛》)

在诗中,不知何人的一曲笛音惊动了深陷相思之情的女子脆弱的神经;东家,东边的邻居,即东邻的美女。

在中国文学中,后遂以东家(东邻)指美女;女子的意中人,大概是因从征而离家,长时间地远行了。女子每日都在思念着远方的意中人早日回来,尤其是在夜晚独处的时候,本诗用“月未斜”三字,更是体现了女子的情深意长。

全诗28个字,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温馨而又略带凄婉的画面:弥漫着皎洁月色的夜晚,在柔和温馨的灯光下,安静祥和的绝色女子裁剪着同心花,而思絮已经飞到了丈夫所在遥远的边关。诗的主人公是独居的女子,内心世界极其敏感,稍受外界的刺激,就会掀起感情的波澜。

四句诗所写如下:一个月亮皎洁的晚上,不知何人吹起嘹亮的笛声,正在西楼做着女红的美丽女子,心里一惊,失手剪坏了那朵美丽的同心花。

诗象一篇小记叙文,记叙文的6个要素齐全,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都有。诗的句法特点是主谓式结构,抽出句子的主干,就是:笛声令裁衣妇误剪同心花。正是因为运用了这种主谓式结构,句与句之间气流贯通,给人一气呵成之感。小中见大,是此诗成功的地方之一。景中藏情,情景交融,诗人极为浓缩地描绘出独居女子生活的一个画面,表达了在唐时期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战争频仍,家庭离散,女子怀人就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社会现实生活。作者善于抓住细节,“笛声寥亮入东家”,引动“灯下裁衣妇”的思绪,竟然把衣服剪成了一朵同心花。就是这一细节,透露出女子对吹笛人的相思之情.

(1) 第一首诗末句中的“稀”字十分精妙,请简要赏析。(3分) 10. (1) 既写出了笛声吹向高远之处渐渐消逝的情态,(1分)又写出了边地大雁渐高渐远渐稀少的情形,(1分)表达了征夫内心的孤独凄凉和无边的思乡之愁。(1分)

(2) 请联系已学诗词,简要分析第二首诗中的“西楼”意象的作用。(4分)

(2) “西楼”常指女子闺房或伤心地,也是相思与愁绪的代词,(1分)如李清照“雁字回时,月满西楼”,李煜“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1分)本诗中指女子居所,和“月”的意象组合在一起,暗示了裁衣妇的思远闺情。(2分)

(3) 两首诗在描写笛声的艺术技巧上有何异同?(4分)

(3) 相同:两首诗都运用了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环境烘托)相结合的手法。(2分)不同:第一首还运用了比喻(通感)和设问的修辞手法;(1分)第二首还运用了细节描写的手法。(1分)

四、 名句名篇默写(8分)

11.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2013届语文一轮诗歌鉴赏检测题
常建.宿王昌龄隐居阅读答案(三)

2013届语文一轮诗歌鉴赏检测题

(总分:21分 时间:45分钟)

班级 学号 姓名 得分

1、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7分)

宿王昌龄隐居①

(唐)常建

清溪深不测,隐处唯孤云。松际露微月,清光犹为君。

茅亭宿花影,药院滋苔纹。余亦谢时去,西山鸾鹤②群。

【注】①王昌龄未出仕前,隐居在石门山。常建辞官西归后到石门山一游,在好友王昌龄当年隐居处住了一夜,当时王昌龄外出做官,并不在此。 ②鸾鹤:古常指仙人的禽鸟。【常建.宿王昌龄隐居阅读答案】

(1)颈联两个动词“宿”、“滋”用得生动传神,请结合诗歌意境简要赏析。(4分)

(1)“宿”字,写花影象安睡在庭院中一样(1分); “滋”字,写出了苔藓在滋长蔓延(1分);暗示这里少人活动,甚至久未有人,突显了隐居地的清幽静谧(1分);两句写出了隐居之地寂静而不乏生机,与人事疏离而与自然亲近的情趣(1分)。

(2 ) 诗歌尾联是什么意思?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思想?(3分)

(2)尾联是说我也要辞别俗世,到这里与鸾鹤为侣,隐逸终生(2分)。表达了自己归隐的志向(1分)(或者,表达了对王昌龄原先归隐的追慕,深情地呼唤王昌龄和自己一起归隐。)

附诗歌鉴赏:这是一首山水隐逸诗,在盛唐已传为名篇。到清代,更受‚神韵派‛的推崇,同《题破山寺后禅院》并为常建代表作品。

常建和王昌龄是开元十五年(727)同科进士及第的宦友和好友。但在出仕后的经历和归宿却不大相同。常建‚沦于一尉‛,只做过盱眙县尉,此后便辞官归隐于武昌樊山,即西山。王昌龄虽然仕途坎坷,却并未退隐。题曰‚宿王昌龄隐居‛,一是指王昌龄出仕前隐居之处,二是说当时王昌龄不在此地。

王昌龄及第时大约已有三十七岁。此前,他曾隐居石门山。山在今安徽含山县境内,即本诗所说‚清溪‛所在。常建任职的盱眙,即今江苏盱眙,与石门山分处淮河南北。常建辞官西返武昌樊山,大概渡淮绕道不远,就近到石门山一游,并在王昌龄隐居处住了一夜。【常建.宿王昌龄隐居阅读答案】

首联写王昌龄隐居所在。‚深不测‛一作‚深不极‛,并非指水的深度,而是说清溪水流入石门山深处,见不到头。王昌龄隐居处便在清溪水流入的石门山上,望去只看见一片白云。齐梁隐士、‚山中宰相‛陶弘景对齐高帝说:‚山中何所有?岭上多白云。只可自怡悦,不堪持赠君。‛因而山中白云便沿为隐者居处的标志,清高风度的象征。但陶弘景是著名阔隐士,白云多;王昌龄却贫穷,云也孤,而更见出清高。清人徐增说:‚惟见孤云,是昌龄不在,并觉其孤也。‛这样理解,也具情趣。

中间两联即写夜宿王昌龄隐居处所见所感。王昌龄住处清贫幽雅,一座孤零零的茅屋,即所谓‚茅亭‛。屋前有松树,屋边种花,院里莳药,见出他的为人和情趣,独居而情不孤,遁世而爱生活。常建夜宿此地,举头望见松树梢头,明月升起,清光照来,格外有情,而无心可猜。想来明月不知今夜主人不在,换了客人,依然多情来伴,故云‚犹为君‛,‚君‛指王昌龄。这既暗示王昌龄不在,更表现隐逸生活的清高情趣。夜宿茅屋是孤独的,而抬眼看见窗外屋边有花影映来,也别具情意。到院里散步,看见王昌龄莳养的药草长得很好。因为久无人来,路面长出青苔,所以茂盛的药草却滋养了青苔。这又暗示主人不在已久,更在描写隐逸情趣的同时,流露出一种惋惜和期待的情味,表现得含蓄微妙。

末联便写自己的归志。‚鸾鹤群‛用江淹《登庐山香炉峰》‚此山具鸾鹤,往来尽仙灵‛语,

表示将与鸾鹤仙灵为侣,隐逸终生。这里用了一个‚亦‛字,很妙。实际上这时王昌龄已登仕路,不再隐居。这‚亦‛字是虚晃,故意也是善意地说要学王昌龄隐逸,步王昌龄同道,借以婉转地点出讽劝王昌龄坚持初衷而归隐的意思。其实,这也就是本诗的主题思想。题曰‚宿王昌龄隐居‛,旨在招王昌龄归隐。

这首诗的艺术特点确同《题破山寺后禅院》,‚其旨远,其兴僻,佳句辄来,唯论意表‛。诗人善于在平易地写景中蕴含着深长的比兴寄喻,形象明朗,诗旨含蓄,而意向显豁,发人联想。就此诗而论,诗人巧妙地抓住王昌龄从前隐居的旧地,深情地赞叹隐者王昌龄的清高品格和隐逸生活的高尚情趣,诚挚地表示讽劝和期望仕者王昌龄归来的意向。因而在构思和表现上,‚唯论意表‛的特点更为突出,终篇都赞此劝彼,意在言外,而一片深情又都借景物表达,使王昌龄隐居处的无情景物都充满对王昌龄的深情,愿王昌龄归来。但手法又只是平实描叙,不拟人化。所以,其动人在写情,其悦人在传神,艺术风格确实近王、孟一派。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7分)

浣溪纱① 纳兰性德(清)

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沉思往事立残阳。

被酒②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③,当时只道是寻常。

【注】①本词为纳兰怀念其早逝的妻子卢氏而作。②被酒:醉酒。③赌书泼茶:用李清照、赵明诚典,形容伉俪情深,志趣相投。

(1)词的上阕刻画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是如何刻画的?请简要分析。(3分)

(1)一个形单影只、陷入对亡妻无限哀思的词人的形象。(1分)既有直接描写,也有景物的烘托渲染。(1分)先以“西风”中独自悲伤奠定一种感伤的基调,继而以萧瑟的“黄叶”、紧闭的“疏窗”和即将坠落的“残阳”与之呼应,渲染怀念之苦。(1分,意思对即可)

(2)你认为“当时只道是寻常”一句有何深意?请简要分析。(4分)

(2)当时只是寻常情景,只有失去它之后才懂得珍惜。往日的幸福未能珍惜,今天却再也无法挽回,表现了作者的伤心与无奈。(2分)这一句字字含泪,深刻表现了亡妻之痛。(2分)

许多对文学不甚了解的人对纳兰性德是陌生的,尽管他被称作是清代最著名的大才子,宋以后最了不起的词人,但人们仍对其陌生。究其原由,或者就是因为他所生活的时代,词已经没落成昨日黄花,少有人问津。这是纳兰性德的一首悼亡词,是为怀念亡妻卢氏所做。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一切景语,皆情语也。‛ 中国文人自古就有悲秋的传统,开篇‚西风‛便已奠定了整首词哀伤的基调。词人明知已是 ‚独自凉‛,无人念及,却偏要生出‚谁念‛的诘问。仅此起首一句,便已伤人心髓,后人读来不禁与之同悲。再看北宋词人苏轼在丧妻后发出的感叹:‚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二者皆是情景相通之言。两人虽然相隔六、七个世纪,其情同切切。而‚凉‛字描写的更不只是环境,也是词人的心境。 面对萧萧黄叶,又生无限感伤,‚伤心人‛ 哪堪重负?纳兰或许只有一闭 ‚疏窗‛,设法逃避痛苦以求得内心短时的平静。‚西风 ‛、‚黄叶‛、‚疏窗‛、‚残阳‛、‚沉思往事‛的词人,到这里,词所列出的意向仿佛推出了一个电影镜头,长久地锲入我们的脑海,让我们为之深深感动。几百年后,我们似乎依然可以看到纳兰孑立的身影,衣袂飘飘,海誓山盟已成虚无,‚残阳‛下,陷入无限的哀思。

下阙很自然地写出了词人对往事的追忆。‚被酒莫惊春睡重, 赌书消得泼茶香‛,这是格式较为工整的对仗句。‚被酒‛即醉酒。春日醉酒,酣甜入眠,满是生活的情趣,而睡意正浓时最紧要的是无人打扰。‚莫惊‛二字正写出了卢氏不惊扰他的睡眠,对他体贴入微、关爱备至。而这样一位温柔可人的妻子不仅是纳兰生活上的伴侣,更是他文学上的红颜知己。

出句写平常生活,对句更进一层。

词人在此借用了赵明诚、李清照夫妇‚赌书泼茶‛的典故。

李清照在《〈金石录〉后序》一文中曾追叙她婚后屏居乡里时与丈夫赌书的情景,文中说:‚余性偶强记,每饭罢,坐归来堂,烹茶,指堆积书史,言某事在某书、某卷、第几页、第几行,以中否,角胜负,为饮茶先后。中,既举杯大笑,至茶倾覆怀中,反不得饮而起。甘心老是乡矣!‛这是文学史上的佳话,意趣盎然。一句‚甘心老是乡矣‛便写出他们情投意合、安贫乐道的夫妻生活。纳兰以赵明诚、李清照夫妇比自己与卢氏,意在表明自己与卢氏的过往竟是自己不曾觉得的书卷飘香,如今伊人已去,往事浮上心头,只有‚此情可待成追忆‛的惘然与哀伤。

伤心的纳兰明知无法挽回一切,他把所有的哀思与无奈化为最后一句‚当时只道是寻常‛。这七个字我们读来尚且为之心痛,何况词人自己,更是字字皆血泪,性情中人读来不禁潸然。当时只是寻常情景,在卢氏逝世后却成了纳兰心中美好的追忆。大凡美好的事物,只有失去它之后我们才懂得珍惜,而美好的事物又往往稍纵即逝,恍若昙花一现。 习以为常的接受,漫不经心的欣赏,许多身边的人事走过了时间,原以为岁月是‚年年岁岁花相似‛的,却不料岁岁年年已是人不同。从指间流过的曾被当作是沙土的宝石被往事尘封,怎能不油然生悔?唯有暗恨一声‚当时只道是寻常‛。

‚ 长的是磨难,短的是人生。‛痴情的纳兰性德终于经受不起丧妻失伴的长长的痛苦磨难,于三十一岁夭亡,结束了短短的一生。纳兰在小令方面词工清丽,造诣极深。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评价他说:‚北宋以来,一人而已。‛纳兰性德本是一位文武全才,其妻卢氏的逝亡对他是一个沉重的精神打击。而他本人的早逝于我们又何尝不是一大损失?

当他‚谁念西风独自凉‛、‚沉思往事立残阳‛ 的时候,我默然看着着他的背影,感其痴情,不免动容。

‚当时只道是寻常‛,‚当时只道是寻常‛……

纳兰做了扑火的飞蛾,留给世人的只是无尽的惘然。

3、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7分)

蝶恋花 别范南伯 [宋]杨炎正

离恨做成春夜雨。添得春江,刬地①东流去。弱柳系船都不住,为君愁绝听鸣橹。 君到南徐②芳草渡。想得寻春,依旧当年路。后夜独怜回首处,乱山遮隔无重数。

【常建.宿王昌龄隐居阅读答案】

【注释】①刬地:依旧,还是。②南徐:今江苏镇江

(1)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简要分析词的上片是如何抒写离别感情的。(3分)

(1)运用了比喻和拟人手法。(1分)以绵绵春雨和滔滔江水比喻离愁之深远。写弱柳留船,赋予柳枝以人的情感,表现了对友人的深挚感情。(2分)

(2)有人评价本词结句“后夜独怜回首处,乱山遮隔无重数”“意蕴深厚”“有不尽之意”。试加以简析。(4分)

(2)运用虚写手法,设想别后友人思我、回望却有无数乱山遮隔的情景。(2分)表面写友人思我,实际也暗含我思友人。(1分)把双方离别之恨和思念之情写得丰厚而绵长。(1分)

注释:⑴ 刬地:依旧,还是。此处作‚一派‛讲。

⑵鸣艣:艣同‘橹’,鸣艣,指划船的橹摇动时所发出的声音。

⑶南徐:州名。东晋时侨置徐州于京口,后曰南徐;即今江苏镇江市。[3]

【蝶恋花】

原唐教坊曲名,商调曲。本采用于梁简文帝乐府:‚翻阶蛱蝶恋花情‛为名, 又名《黄金缕》、《鹊踏枝》、《凤栖梧》、《卷珠帘》、《一箩金》。其用为词牌始于宋。双调,上

下片同调,押仄声韵。共六十字,前后片各四仄韵。[4]

杨炎正

(1145—?)字济翁,庐陵(今江西吉安)人,杨万里之族弟。公元1196年(庆元二年)年五十二始登第,为宁县簿。公元1200年(庆元六年),除架阁指挥,寻罢官。公元1210年(嘉定三年)于大理司直任上以臣僚论劾,诏与在外差遣,知藤州。公元1214年(嘉定七年)又被论罢,改知琼州,官至安抚使。杨炎正与辛弃疾交谊甚厚,多有酬唱。有《西樵语丛》一卷。《四库总目提要》称其词‚纵横排之气,虽不足敌弃疾,而屏绝纤秾,自抒清俊,要非俗艳所可拟‛。清况周颐《蕙风词话》卷二称其《蝶恋花》词‚婉曲而近沈著,新颖而不穿凿,于词为正宗中之上乘‛。[5]

赏析

送别朋友,是唐宋诗词中经常被采纳的题材之一。这方面的名篇佳作,数不胜数。杨氏的这首送别词,虽非上乘之作,但写得幽畅婉曲,颇有特色。词的发端便直言离恨:‚离恨做成春夜雨。‛与好朋友春夜话别,无尽的离愁别恨化为无尽的春雨;那绵绵春雨就像绵绵友情。‚添得‛二句进一步写一场春雨,使春江水涨,浩浩荡荡,一派东流去。以春江东流,来写离愁滔滔不绝,近于李后主‚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句意。

‚弱柳‛两句写弱柳系不住船,表示尽管盛情挽留,但朋友还是不得不登船离去。王安石有《题朱郎中白都庄》诗曰:‚藜杖听鸣艣。‛眼看着船儿渐去渐远,耳听那越来越小的橹声,心中既为朋友离去而怅惘,有一种‚人去一城空‛的失落感;又有对朋友一路风波之劳和前程坎坷难卜的担忧。‚为君愁绝‛中一个‚绝‛字,饱含这无限深情。

下片‚君到‛三句写朋友要去的目的地。这句话表面上是说:到了南徐州那芳草如茵的渡口,如果你想寻春,依旧是当年我们曾走过的那条路。话语下面隐藏的意思是:本是当年你我结伴同行,而今只有你形单影只,一个人独自踏青了。路依旧而人不同,一种物是人非的感慨,深藏在字里行间。

结尾‚后夜‛两句是悬想别后友人思己,回望之时,已是有无数乱山遮隔。这是透过一层的写法,宋词中屡见。下片首称‚君‛,故‚独怜‛下亦有一‚君‛字存在。又因是由词人悬想而出,故‚乱山遮隔‛之感,亦彼此同之。‚词起结最难,而结尤难于起。‛(沈祥龙《论词随笔》)这首词结句俊秀飘逸、悠悠长长,有不尽之意。这种结法与李白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的结句‚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以及岑参诗《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的结句‚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等一样,都是‚‘临去秋波那一转’,未有不令人消魂欲绝者也。‛(李渔《窥词管见》)

陆氏侍儿有《如梦令〃送别》词曰:‚日暮马嘶人去,船逐清波东注。后夜最高楼,还肯思量人否?无绪,无绪,生怕黄昏疏雨。‛这首小令的意境和这首《蝶恋花》的诗情画意,确乎相近,可对读并可互相发明。

宿王昌龄隐居阅读答案_宿王昌龄隐居翻译赏析_作者常建
常建.宿王昌龄隐居阅读答案(四)

<宿王昌龄隐居>作者是唐代文学家常建。其全诗如下:
清溪深不测,隐处唯孤云。
松际露微月,清光犹为君。
茅亭宿花影,药院滋苔纹。宿王昌龄隐居阅读答案_宿王昌龄隐居翻译赏析_作者常建
余亦谢时去,西山鸾鹤群。
[前言]
<宿王昌龄隐居>是唐代诗人常建的作品。此诗通过对王昌龄隐居处自然环境的细致描绘,赞颂了王昌龄的清高品格和隐居生活的高尚情趣。开头两句写王昌龄隐居之所在、乃隐居佳境,别有洞天;中间四句写夜宿此地之后,顿生常住之情,即景生情,一目了然;最后两句写自己的归志,决心跃然。全诗描述平实,意味含蓄,在平易的写景中蕴含着比兴寄喻,意在言外,发人深思。
这是一首写山水的隐逸诗。开头两句写王昌龄隐居之所在、乃隐居佳境,[注释]
测:一作“极”。
隐处:隐居的地方。唯:只有。
犹:还,仍然。
宿:比喻夜静花影如眠。
药院:种芍药的庭院。滋:生长着。
余:我。谢时:辞去世俗之累。
鸾鹤:古常指仙人的禽鸟。群:与……为伍
[翻译]
清溪的水深不可测,隐居的地方只见一片白云。松林间露出微微的月光,清亮的光辉好像是为了你而发出。茅亭外,夜静悄悄的,花影像睡着了一样,种药的院子里滋生出苔恨。我也要离开尘世隐居,到西山与鸾鹤作伴。
[赏析]
常建这首<宿王昌龄隐居>诗载于<全唐诗>卷一百四十四。下面是原北京大学教授倪其心先生对此诗的赏析。
这是一首山水隐逸诗,在盛唐已传为名篇。到清代,更受“神韵派”的推崇,同<题破山寺后禅院>并为常建代表作品。
此诗题曰“宿王昌龄隐居”,一是指王昌龄出仕前隐居之处,二是说当时王昌龄不在此地。王昌龄及第时大约已有三十七岁。此前,他曾隐居石门山。山在今安徽含山县境内,即此诗所说“清溪”所在。常建任职的盱眙,即今江苏盱眙,与石门山分处淮河南北。常建辞官西返武昌樊山,大概渡淮绕道不远,就近到石门山一游,并在王昌龄隐居处住了一夜。
首联写王昌龄隐居所在。“深不测”一作“深不极”,并非指水的深度,而是说清溪水流入石门山深处,见不到头。王昌龄隐居处便在清溪水流入的石门山上,望去只看见一片白云。齐梁隐士、“山中宰相”陶弘景对齐高帝说:“山中何所有?岭上多白云。只可自怡悦,不堪持赠君。”因而山中白云便沿为隐者居处的标志,清高风度的象征。但陶弘景是著名阔隐士,白云多;王昌龄却贫穷,云也孤,而更见出清高。清人徐增说:“惟见孤云,是昌龄不在,并觉其孤也。”这样理解,也具情趣。
中间两联即写夜宿王昌龄隐居处所见所感。王昌龄住处清贫幽雅,一座孤零零的茅屋,即所谓“茅亭”。屋前有松树,屋边种花,院里莳药,见出他的为人和情趣,独居而情不孤,遁世而爱生活。常建夜宿此地,举头望见松树梢头,明月升起,清光照来,格外有情,而无心可猜。想来明月不知今夜主人不在,换了客人,依然多情来伴,故云“犹为君”,“君”指王昌龄。这既暗示王昌龄不在,更表现隐逸生活的清高情趣。夜宿茅屋是孤独的,而抬眼看见窗外屋边有花影映来,也别具情意。到院里散步,看见王昌龄莳养的药草长得很好。因为久无人来,路面长出青苔,所以茂盛的药草却滋养了青苔。这再一次暗示主人不在已久,更在描写隐逸情趣的同时,流露出一种惋惜和期待的情味,表现得含蓄微妙。
末联便写自己的归志。“鸾鹤群”用江淹<登庐山香炉峰>“此山具鸾鹤,往来尽仙灵”语,表示将与鸾鹤仙灵为侣,隐逸终生。这里用了一个“亦”字,很妙。实际上这时王昌龄已登仕路,不再隐居。这“亦”字是虚晃,故意也是善意地说要学王昌龄隐逸,步王昌龄同道,借以婉转地点出讽劝王昌龄坚持初衷而归隐的意思。其实,这也就是本诗的主题思想。题曰“宿王昌龄隐居”,旨在招王昌龄归隐。
这首诗的艺术特点确同<题破山寺后禅院>,“其旨远,其兴僻,佳句辄来,唯论意表”。诗人善于在平易地写景中蕴含着深长的比兴寄喻,形象明朗,诗旨含蓄,而意向显豁,发人联想。就此诗而论,诗人巧妙地抓住王昌龄从前隐居的旧地,深情地赞叹隐者王昌龄的清高品格和隐逸生活的高尚情趣,诚挚地表示讽劝和期望仕者王昌龄归来的意向。因而在构思和表现上,“唯论意表”的特点更为突出,终篇都赞此劝彼,意在言外,而一片深情又都借景物表达,使王昌龄隐居处的无情景物都充满对王昌龄的深情,愿王昌龄归来。但手法又只是平实描叙,不拟人化。所以,其动人在写情,其悦人在传神,艺术风格确实近王维、孟浩然一派。

古诗雨过山村阅读答案_雨过山村翻译赏析_作者王建
常建.宿王昌龄隐居阅读答案(五)

<雨过山村>作者为唐代文学家王建。其古诗全文如下:
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
妇姑相唤浴蚕去,闲着中庭栀子花。
[前言]
<雨过山村>是由唐代诗人王建所写的一首七言绝句。古诗雨过山村阅读答案_雨过山村翻译赏析_作者王建。前两句通过对景物的描来表达山村的静谧。第三句写妇女冒雨浴蚕,表现农家之忙。第四句通过对花的“闲”来反衬当地人的忙。全诗描绘了一幅清新秀丽的山村农忙图景。
[注释]
⑴竹溪:小溪旁长着翠竹。
⑵妇姑:嫂嫂和小姑。
⑶相唤:互相呼唤。古诗雨过山村阅读答案_雨过山村翻译赏析_作者王建
⑷浴蚕:古时候将蚕种浸在盐水中,用来选出优良的蚕种,成为浴蚕。
⑸闲着:农人忙着干活,没有人欣赏盛开的栀子花。
⑹中庭:庭院中间。
⑺栀子:常绿灌木,春夏开白花,很香。
[翻译]
雨中有一两户人家传来鸡鸣,小溪两边长满翠竹,乡村的小路越过小溪,木板桥歪歪斜斜。村里的媳妇和婆婆相互呼唤去浸洗蚕子,庭院中的栀子花因农人都忙着干活而无人欣赏。
[赏析]
诗人王建一生沉沦下僚,生活贫困,了解人民疾苦。<雨过山村>这首诗写于王建游玩山村时所作,第一句中,“雨里鸡鸣一两家”。诗的开头就大有山村风味。这首先与“鸡鸣”有关,“鸡鸣桑树颠”乃村居特征之一。在雨天,晦明交替似的天色,会诱得“鸡鸣不已”。但倘若是平原大坝,村落一般不会很小,一鸡打鸣会引来群鸡合唱。山村就不同了,地形使得居民点分散,即使成村,人户也不会多。“鸡鸣一两家”,恰好写出山村的特殊风味。
第二句中,“竹溪村路板桥斜”。如果说首句已显出山村之“幽”,那么,次句就由曲径通幽的过程描写,显出山居的“深”来,并让读者随诗句的向导,体验了山行的趣味。在霏霏小雨中沿着斗折蛇行的小路一边走,一边听那萧萧竹韵,潺潺溪声,该有多称心。不觉来到一座小桥跟前。这是木板搭成的“板桥”。山民尚简,溪沟不大,原不必张扬,而从美的角度看,这一座板桥设在竹溪村路间,这竹溪村路配上一座板桥,却是天然和谐的景致。
第三句中,“雨过山村”四字,至此全都有了。诗人转而写到农事:“妇姑相唤浴蚕去”。“浴蚕”,指古时用盐水选蚕种。据<周礼>“禁原蚕”注引<蚕书>:“蚕为龙精,月值大火(二月)则浴其种。”于此可见这是在仲春时分。在这淳朴的山村里,妇姑相唤而行,显得多么亲切,作为同一家庭的成员,关系多么和睦,她们彼此招呼,似乎不肯落在他家之后。“相唤浴蚕”的时节,也必有“相唤牛耕”之事,只举一端,不难概见其余。那优美的雨景中添一对“妇姑”,似比着一双兄弟更有诗意。
第四句中,田家少闲月,冒雨浴蚕,就把倍忙时节的农家气氛表现得更加够味。但诗人存心要锦上添花,挥洒妙笔写下最后一句:“闲着中庭栀子花”。事实上就是没有一个人“闲着”,但他偏不正面说,却要从背面、侧面落笔。用“闲”衬忙,通过栀子花之“闲”衬托人们都十分忙碌的情景,兴味尤饶。同时诗人做入“栀子花”,又丰富饱满了诗意。雨

  • ·宿王昌龄隐居阅读答案(2016-04-18)
  • ●【往下看,下一篇更精彩】●

    最新成考报名

  • 2023年党风廉政建设知识测试题及答案...
  • 2023年党风廉政建设知识测试题及答案十篇
  • 新安全生产法知识竞赛试题库及答案共...
  • 2022党风廉政建设知识测试题及答案集合4篇
  • 2022党风廉政建设知识测试题及答案范...
  • 新安全生产法知识竞赛试题库及答案共...
  • 新安全生产法知识竞赛试题库及答案共...
  • 2022党风廉政建设知识测试题及答案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