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文档 > 试题 >

余干旅社

成考报名   发布时间:04-22    阅读:

《古典诗歌鉴赏》
余干旅社 第一篇

古典诗歌鉴赏题

笔者所编制的这套诗歌鉴赏试题紧扣2003年考纲:“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形象和表达技巧”的规定,并力图给考生提供一个广阔的想象空间和审美空间。由于历年高考均未涉及到古体诗,所以,这套试题所使用材料,均选自唐宋诗词等近体诗。

一、下面是王昌龄《长信秋词五首》(其一),读后回答问题

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

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

1、诗题为《秋词》,那么,作者在诗中写了哪些景象?作用是什么?

2、诗歌塑造了怎样的人物形象,请简析。

3、本诗在构思和立意以及表现手法上有何不同?

二、阅读下面王维的两首诗,回答问题

鹿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1、两首诗的意境有什么相同之处?

2、请分别说出两首诗在表达技巧方面的特点?、

3、在两首诗中分别找出你认为写得最传神的词或句子。

三、阅读下面一首诗歌,回答文后问题

初冬夜饮 杜牧

淮阳多病偶求欢, 客袖侵霜与烛盘。砌下梨花一堆雪,明年谁此凭栏杆?

注:淮阳,指西汉汲黯,他因刚直敢言,屡次切谏,多次被流放。

1、本首诗的主旨是什么?哪些词语可以表现出来?

2、请选择你认为在炼字炼句方面堪称典范的例子,予以点评。

3、请简析“明年谁此凭栏杆”所表现的思想感情和作用。

四、下面是李商隐的一首诗,读后回答问题

风雨

凄凉宝剑篇,羁泊欲穷年。黄叶仍风雨,青楼自管弦。

新知遭薄俗,旧好隔良缘。心断新丰酒。销愁斗几千。

1、本诗题为“风雨”,请解释一下诗题的含义。

2、请解释“黄叶仍风雨,青楼自管弦”联句的含义,并点评其在炼字炼句方面的独到之处?

3、请指出本诗在表现手法方面的最突出的特点。

五、下面是一首高适的诗歌,阅后回答问题

塞上听吹笛 高适

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

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1、本诗在表现手法方面最突出的特色是什么?请简要回答。

2、点评“风吹一夜满关山”在词语锤炼方面的妙处。

六、阅读下面一首诗歌,回答文后问题

余干旅舍 刘长卿

摇落暮天迥,青枫霜叶稀。孤城向水闭,独鸟背人飞。

渡口月初上,邻家渔未归。乡心正欲绝,何处捣寒衣。

1、请回答这首诗的主旨,并具体分析。

2、本首诗描写了哪些意象,其作用是什么?

3、请分析作者的抒情理路。

七、下面是杜甫的诗作《倦夜》,读后回答问题

竹凉侵卧内,野月满庭隅。重露成涓滴,稀星乍有无。

暗飞萤自照,水宿鸟相呼。万事干戈里,空悲清夜徂。

1、诗题曰“倦夜”,但全诗却有“夜”无“倦”,“倦”在本诗里指的是什么,和诗歌主旨有什么关系?

2、从诗歌的结构角度,鉴赏本诗的表达技巧?

3、本诗的突出特点是融情于景,请结合实例具体分析一下。

八、下面是一首刘禹锡的诗歌,读后回答问题:

金陵怀古

潮满冶城渚,日斜征虏亭。 蔡州新草绿, 幕府旧烟清。

兴废由人事,山川空地形。 《后庭花》一曲, 幽怨不堪听。

1、本诗从内容上讲是属于———,它的特点是———。

2、此诗在表现手法方面最突出特点的是什么,请简析。

3、《玉树后庭花》是公认的亡国之音,作者含蓄地把鉴戒亡国之意寄寓于一种音乐之中。杜牧的《泊秦淮》中的两句诗“__________,_________”便脱胎于此。

九、下面是白居易和元稹的一首诗,阅读后请回答问题

望驿台

靖安宅里当窗柳,望驿台前扑地花。

两处春光同日尽,居人思客客思家。

附:元稹的《望驿台》“可怜三月三旬足,怅望江边望驿台。料得孟光今日语,不曾春尽不归来。”是元稹在三月里的最后一天为思念妻子韦丛而作。

1、高适的《除夜作》言“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是从对方写起,而本诗却双方同时写。“两处春光同日尽”,请简评一下这样写的好处。

2、全诗是围绕一个——字展开,请分析作者的抒情理路。

十、下面是王安石的一首诗,读后回答问题:

夜直

金炉香烬漏声残,翦翦轻风阵阵寒。

春色恼人眠不得,月移花影上栏干。

注:“夜直”即所谓的“值夜班”,宋代制度,翰林学士每夜一人在翰林院里值班住宿。

1、简评本诗的情景交融的特点。

2、点评“春色恼人眠不得”一句在造语炼字方面的妙处。

十一、下面是黄庭坚的两首诗,读后回答问题

题阳关图二首

{余干旅社}

断肠声里无形影,画出无声亦断肠。

想得阳关更西路,北风低草见牛羊。

人事好乖当语离,龙眠貌出断肠诗。

渭城柳色关何事,自是离人作许悲。

注:《阳关图》是北宋画家、龙眠居士李公麟所作的唐代诗人王维的诗意图。{余干旅社}

1、两首诗在表达技巧方面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2、两首诗分别抒发了作者的什么感情?王国维曾说“一切景语皆情语也。”请结合第二首诗,

具体赏析一下。{余干旅社}

十二、阅读苏轼的《海棠》,回答问题

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1、诗歌的开头两句的景物描写,有何作用?

2、古人对于后两句诗曾有“造语之奇,构思之巧”的评价,请结合三、四两句诗来赏析一下。

十三、阅读下面一首诗歌,回答文后问题

夏夜不寐有赋 陆游

急雨初过天宇湿,大星磊落才数十。饥鹘掠檐飞磔磔,冷萤堕水光熠熠。

丈夫不成忽老大,箭羽凋零剑锋涩。徘徊欲睡还复行,三更犹凭阑干立。

1、简述诗中作者的形象和诗歌的主旨。

2、赏析“饥鹘掠檐飞磔磔,冷萤堕水光熠熠”两句诗,体会其妙处。

3、评析本诗在抒发感情方面的特点。

十四、阅读下面的宋诗,回答后面的问题{余干旅社}

碧瓦 范成大

碧瓦楼前绣幕遮,赤栏桥外绿溪斜。

无风杨柳漫天絮,不雨棠梨满地花。

注:范成大,南宋著名的爱国诗人,他反对和议,力主抗金,收复失地。

1、简评本诗所描绘的意境。

2、请解释诗歌为什么要以“碧瓦”为题,并赏析“无风杨柳漫天絮,不雨棠梨满地花”两句诗。

附,古典诗歌鉴赏试题的答案详解

参考答案:

一、参考答案:1、诗中的环境所抒写的景象都暗合“秋词”的要求。井边梧桐、秋深叶黄、夜深霜重。其作用有两点:A、点明题意,向读者暗示,这是一首宫怨诗; B、渲染烘托气氛,奠定感情基调。 2、这首宫怨诗,描写了一个被剥夺了青春、自由和幸福、寂寞孤单,的少女的形象。少女的形象可以通过“无颜色”和“卧听清漏”两处来表现。“无颜色”既是说明了室内用具的灰暗和夜已深了,更向读者暗示了主人公心情的黯淡。“卧听清漏”“漏”前加“清”字,由于心境凄清,愁恨难眠,才感觉漏声凄清,漏声漫长。 3、构思立意的特点:前三句写景,多重铺垫,后一句写人,水到渠成。由远而近,由户外写到室内;表现手法是借景抒情,以景托情。

二、参考答案:{余干旅社}

1、两首诗都以“空山”为背景,写出了清幽静美的意境。是一幅色彩冲淡的山水画,具有鲜明的画面感。

2、《鹿柴》在表达上的特点是“反衬”,以“人语”反衬其静,用“返景”反衬其幽暗。《山居秋暝》则是运用烘托手法并兼用比兴。

3、;略,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三、1、本诗刻画了一个在烛光下自斟自饮、幽独苦闷的诗人形象。抒发了诗人思念故园的情思、怀才不遇的愤懑和壮志难酬的隐痛。诗题中的“饮”字,诗歌中的“淮阳多病”“客袖侵霜”“明年谁此”等词语,均可表现这一点。

2、、“侵霜”一词,“霜”字一语双关,既有风霜、风尘之意,也有彰显作者孤寒心境的作用。

“侵霜”更增流离之苦,饱含辛酸。

3、抒发了诗人怀才不遇和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

四、1、风雨一词一语双关,既有事实上的摧残黄叶的风雨,也有羁泊异乡的身世之感;同时,它还象征着包围压抑摧残才智之士冷酷的社会现实和社会氛围。

2、“黄叶仍风雨,青楼自管弦”上句实中有虚,以风雨中飘零遍地的黄叶象征着自己不幸的身世遭际与下句实写青楼管弦形成鲜明的对比。诗句中的“仍”和“自”极富神韵。“仍”有“更、兼”意,不仅写出了风雨的无情,更有力地透出内心难以忍受的痛苦;“自”字有转折意,又含有“自顾”的意思刻画出青楼豪贵自顾享乐的情态,含蓄地表现了诗人对冷酷的社会和人间关系的愤激之情。

3、表现手法方面最突出的特点是对比鲜明,即环境的冷酷和作者的内心的热情、抗争的巨大反差。

五、1、最突出的特色是虚实结合,前两句“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写得是实景,胡天北地,冰雪消融,战士们赶着马群归来,天空中洒下明月的清辉。《梅花落》本是一种曲调,作者拆开用,又构成了虚景,仿佛飘落的不是笛声而是梅花的花片,这样,虚实交错,构成了美妙阔远的意境。

2、“风吹一夜满关山”的妙处A、化声为形,风吹的就不是音乐声,而是四处飘散的梅花一夜之中和香和色洒满关山,与雪净月明的实景相映成趣B、用了通感的方法,战士由听曲而想到形状,想到了故乡的梅花,向读者透露了战士的思乡之情。

六、1、本诗是一首思乡之作。写出了作者的思乡游子的孤独、寂寞、缠绵凄清的情怀。如,“摇落”一词和“清枫霜叶”就奠定了全诗的思乡基调,而“孤城紧闭”“独鸟背飞”进一步点染了作者的游子之思,“何处倒寒衣”这一传神的细节,把作者的悲苦忧愁,寄寓于那破空而来的为亲人赶制寒衣的砧声里。描写的含蓄蕴藉,言尽而意存。

2、诗歌描写了暮天、清枫、霜叶、孤城、独鸟、渡口、月初上等意象。这些景象的作用有两点:交代时令景象烘托渲染了郁郁的离情;暗示了作者的凄清悲愁的内心世界。

3、诗歌从日暮时分,写到夜色渐浓、明月初上、直到夜阑人静,坐听闺中思妇捣寒衣,时间上有递承,同时也透露出作者的思乡感情逐渐加重的心路历程。

七、1、表面上看,诗歌没有写“倦”,但我们仿佛看到作者“孤栖”“卧内”辗转不眠;拥被支肘,听窗竹萧萧,露珠滴答;对着溶溶月光,沉思默想;步出庭院,仰望星空,心事浩茫,诗人彻夜不眠,该有多么疲倦啊。所谓“倦”是指作者由于心忧国事,而彻夜难眠的状态。2、诗歌布局精巧,起承转合,井然有序。前六句写景,由近及远,由粗转吸,用空间的变化暗示时间的推移。移步换景。后两句抒情,且直抒胸臆,使诗歌情景皆活。3、全诗的前六句,貌似写夜,但仔细看,在这幅“秋夜图”中,我们除了看到绿竹、庭院、朗月、稀星、暗飞的萤、水宿的鸟,还看到了目击者诗人自己。诗中的自然景物,无一不寄托着作者的思想感情,诗人为国事而寒心,所以才“竹凉”,悲叹人民的遭遇,才对“重露成涓滴”的声音那么敏感,对政局和现实的担心,才会星是“稀星”,月是“野月”。物我为一。 八、1、咏史诗 借古讽今(借古伤今)

2、此诗的最突出的表现方法是对比。“潮满冶城渚,日斜征虏亭”是古今盛衰的对比;“新草绿”“旧烟青”的风景的依旧和王朝的更迭相对;“人事”的变迁和“山川空地形”作比。(举一例即可)

3、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九、1、所谓“两处”是指妻子韦丛处和诗人处。“尽”字如利刀断水,效果强烈。它含有春光尽矣,人在天涯的感伤情绪。“春光”一语双关,既指春天,同时也有美好的时光、美好的希望的意思。“春光同日尽”也就是两个人欢聚的希望落空了。这样自然地导出了“居人思客客思家”,一种相思,两处离愁。再加上这一天是春尽日,那么,这种相思的情愫就更{余干旅社}

难解了。

2、诗歌是围绕一个“思”字展开的。前两句通过形象传情。首句“当窗柳”传出闺中绮思,次句借“扑地花”写出驿旅苦思,三句写出在三月三这个特定的时刻的刻骨相思。只是由“春光尽”含蓄点出。第四句如银瓶乍破,直点两个“思”字,关合有力。

十、1、首句“金炉香烬漏声残”诗人因国事而一夜未眠,对时间的流失十分敏感。所以既看香炉里的“烬”又听漏声之残。次句“翦翦轻风阵阵寒”此句写诗人由室内来到户外的感受,“翦翦”形容风轻微而带有些微的寒意,恰好说明了诗人的兴奋和激动的心情。三句中的“春色恼人”更是把作者亢奋不已的心情表现俱足,收束句“月移花影上栏杆”,更是借景抒情,“以景语结情语”,将作者的愉悦的心境表现的含蓄而又兴味长。

2、“春色恼人眠不得”写作者在户外面对美好的春色,激动不已。这里“春色”既是实指美妙的景色,更是指历史上难得的君臣际遇,确实是难得的“春色”;这里的“恼人”是撩人,由于时值新春,再加上恰逢神宗即位他有了一展宏图的机会。故无数往事、感慨事、紧要事涌上心头,所以才会兴奋的“眠不得”。

十一、1、两首诗在表达技巧方面的最突出的特点是用典。两首诗都用了同样的典故,所谓“断肠”是指王维的《渭城曲》又叫《阳关三叠》,末句是用的是北朝民歌《敕勒歌》。

2、两首诗是为李龙眠根据王维的《渭城曲》的诗意所作《阳关图》的题诗。是抒写离别之意。具体说,第一首是写离别之悲,第二首写离别之物、关情之物的。

第二首的第三句第四句“渭城柳色关何事”人是离别,关柳何事,原来是离人将自己的离情加在物上使得那原没有灵性的柳也有了情感。正像王国维所说的“一切景语皆情语”。 十二、1、开头两句诗是景物描写,有两点作用A、作者用正面和侧面结合的方法烘托渲染了一种空蒙迷离的境界和气氛。“袅袅”写其微风吹拂的动态,崇光是高洁美丽的;B、暗示出作者幽寂孤独的心理。2、“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被誉为造语之奇,奇在古人常常以人喻花,而作者却以花喻人且兼用移情手法。在诗人的想象里,海棠花也和人一样,会在深夜睡去,因此,特地点燃高烛,使海棠打起精神,真是痴语。同时,也化用了李商隐的“客散酒醒深夜后,更持红烛照残酒”(《花下醉》)却又无斧凿之迹。故这首绝句流传千古。{余干旅社}

十三、1、作者的形象:在诗歌里,作者是以一个因心忧国事而半以入眠的形象出现的。同时又是一个报国无门却老大迟暮而彷徨不安、激愤难平的爱国志士的形象。主旨:抒发了作者空怀壮志却又请缨无路而老大自伤的愤激之情感。

2、鹘是一种猛禽。本应搏击长空,现在只能掠檐低飞发出磔磔的叫声。“鹘”前加一“饥”字显现出其惶惶不安;萤虫也无力远飞而堕入水中,发出闪烁的光,“萤”前加一“冷”,既点出了意象的迷离和晦涩,同时也传达出作者的对于时局的痛切感受,显出天地间的凄迷幽暗的景象。3、本诗前四句烘托渲染一种冷森和阴暗的气氛。同时也为全诗奠定了悲慨的基调。一种愤懑之气充盈全诗。后面才转入抒情,却又点到为止,最后一句是“以景语结情语”,以深夜难眠独自凭栏的诗人自我形象作结,使诗歌具有激荡回旋的力量。

十四、1、这首诗通篇写景,作者笔下的暮春之景,像一幅色彩绚丽的图画。近景富丽堂皇的碧瓦楼,绣幕低垂,远处,赤栏桥外,一泓清溪横斜;空中,杨柳飞絮,地下梨花铺地,洁白如雪。动静结合,有声有色,给人以身临其景的感觉。然而这只是表面上的情况,实际上这首诗是别有寄兴的。前两句中,作者以春秋笔法暗喻了偏安一隅的南宋王朝统治者却沉醉在笙歌之中,纵情声色,“碧瓦楼”是权贵们宴饮歌舞之地,“绣幕”后是一幅醉生梦死的寻欢作乐图。朝廷如此腐败,国事何须再问。讽刺的意味十分浓厚,后两句“无风杨柳漫天絮,不雨棠梨满地花”表面上看起来是写景,实际上是情语,阳春烟景,行将逝矣,一番风雨过后,匆匆春归去,以此暗喻南宋偏安局面的岌岌可危。对当权者是绵里藏针的冷刺。

2、“碧瓦”别开生面,有揭示题旨的作用。“碧瓦”青绿色的琉璃瓦,令人联想到是华美宅

《江西省吉安朝宗实验学校2013-2014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学期语文期中试题 (word版含答案)》
余干旅社 第二篇

江西省朝宗实验学校2013—2014学年度上学期八年级期中考试

语文试卷

—、语言知识及其运用(10分)

1. 下列字形和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 仄歪(zè) .

B. 诘问(jié) .荒谬(miù) .吊唁 张皇失措

无人问津 世外桃园 锐不可当(dǎng) . 技俩 颠沛

C. 震悚(sǒng) 愧怍(zà) .. D. 奔丧(sàng) .溃退(kuì) .取谛 荡然无存

2. 下列句子加点词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 他触目伤怀,自然不能自已。情郁于中,自然要发之于外;家庭琐屑往往触他之怒。 ....

B. 望着这位因躲避战乱而归国的莘莘学子,我深深懂得了“平安”二字的重要。 ....

C. 不讲理的村民把他当做了死神冤鬼,大声呵斥,他也只能低眉顺眼、连声诺诺。 ....

D. 在不可名状的晨曦中依稀可见,宛如在欧洲文明的地平线上瞥见的亚洲文明的剪影。 ....

3.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

A. 撑船的是一个将近六十多岁的老头子,船是一只尖尖的小船。

B. 有没有坚定的意志,是一个人在事业上取得成功的关键。

C. 让我们穿越时空,去目睹那悲壮而崇高的几幕,感受反法西斯阵营的军民用血肉浇灌的友谊。

D. 建筑园林、名胜古迹是人类创造活动的实物记录,体现了人民大众的智慧,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

4. 将下列选项依次填入文段的空缺处,正确的选项是( )(2分)

你的话语应该是一缕饱含早春气息的柔风, ;你的表白应该是田野爆裂的豆荚, ,你的辩答应该是凭借原则的盾牌, ;你的呐喊应该是仰仗正义的力量, 。

①迎承谈判桌上的唇枪舌剑

③弥合朋友之间人为的小隙

A. ③④①② ②构思并阐述金色的成熟 ④澎湃青春的热忱和血液 D. ④①③② B. ②①③④ C. ③②①④

5. 为下面语段意思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据说,目前全国有不少于30个城市欲斥巨资复建古城,动辄要数十亿上百亿元的投入。一些地方甚至野心勃勃地要“回到明朝”,再现“汴京盛景”。在人类历史进程中,一座古城包含着当地

人文历史的厚重底蕴与特质,保护和修缮这些珍贵的历史遗迹是必需的,但许多地方的古城复建工程,并没有看重其历史文化价值,而是出自地方经济利益甚至房地产商利益的考量。有的破坏了“真品”,花大价钱做“赝品”,得不偿失,因为游客并不买账。保护古城请尊重文化发展规律,别动辄“大兴土木”办傻事。

A. 保护和修缮历史遗迹是必需的。

C. 花大钱做“赝品”,得不偿失。

二、古诗文阅读及积累(20分)

(一)阅读下面古诗,完成第6—7题。(4分)

余干旅舍

唐 刘长卿

摇落暮天迥,青枫霜叶稀。

{余干旅社}

孤城向水闭,独鸟背人飞。

渡口月初上,邻家渔未归。

乡心正欲绝,何处捣寒衣?

【注释】①此诗是刘长卿在公元761年从岭南潘州南巴贬所北归时途经余干所作。

6. 下面对诗中所表现出的作者心情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 凄清孤寂 B. 轻松愉快 C. 缠绵悱恻 D. 惆怅悲愤

7. 下面对诗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 这首诗开头写诗人独自在旅舍门外伫立凝望,由于草木摇落,整个世界显得清旷疏朗起来。

B. “独鸟背人飞”,暗喻着诗人的孤苦,蕴含着宦途坎坷的深沉感慨。

C. 从全诗来看,诗人是按照由近及远的顺序来展开景物的描写。

D. 诗人在前三联中的景物描写,已将乡情旅思写足,尾联翻出新境,把诗情又推进一层。诗人捕捉“捣寒衣”的砧声入诗,更加真切感人地抒发了他满怀的悲愁痛苦。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8—11题(8分)

魏文侯伐中山

魏文侯使乐羊伐中山,克之;以封其子击。文侯问于群臣曰:“我何如主?皆曰:“仁

君。”仁座曰:“君得中山,不以封君之弟而以封君之子,何谓仁君!”文侯怒,仁座趋出,次问翟璜,对曰:“仁君。”文侯曰:“何以知之?”对曰:“臣闻君仁则臣直。向者仁座之言直,臣是以知之。”文侯悦,使翟璜召仁座而反之,亲下堂迎之,以为上客。 ①B. 尊重文化发展规律。 D. 保护古城别动辄“大兴土木”。

8. 下面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 使翟璜召/仁座/而反之 B. 使/翟璜/召仁座而反之

C. 使翟璜/召仁座/而反之 D. 使翟璜/召仁座而/反之,

9. 解释加点的词语。(2分)

①魏文侯使乐羊伐中山( ) ②使翟璜召任座而反之( ) ..

10. 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2分)

臣闻君仁则臣直。向者仁座之言直,臣是以知之。

11. 从魏文侯由“怒”到“悦”这件事,你获得了什么启示?(2分)

(三)古诗文积累(8分)

12. 填补下列名句的空缺处。(每空1分)

(1)少壮不努力, 。

(2)相顾无相识, 。{余干旅社}

(3) ,波撼岳阳城。

(4) ,恨别鸟惊心。

(5)《陋室铭》中,作者以古代名贤自况的句子是: , 。

(6)杜甫在《望岳》中抒发自己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积极进取的豪迈情怀的句子是: , 。

三、现代文阅读(25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3—17题(13分)

神圣的沉静

刘心武

还记得童年在重庆的一些事。我家住在南岸狮子山,从那里可以到一座更高的真武山去游览。真武山上有段路非常险,靠里是陡峭的山岩,靠外是极深的悬崖。那天玩得很开心。返回时,我故意贴在悬崖边上走,还蹦蹦跳跳的,甚至以颠连步跃进。七岁的我还不懂生命的珍贵。那样做,有存心让母亲看见着急的动机。那悬崖下面的谷地,荒草里凸现着一块怪石,那石头自然生成盘蛇的状态,当中的一块耸起活像蛇颈和蛇头。传说结了婚的男女,从悬崖上往下掷石头,如果掷中了那条石蛇的身子,就能生个儿子。混混沌沌的我,自以为也懂得成年人的事情,听大人们有那样的议论,想起自己也同邻居女孩子玩过扮新郎新娘的游戏,竟然也拾起石块朝悬崖下奋力掷去,把握不

好投掷的重心,身体的姿势从旁看去就更惊心动魄了。

还记得那天母亲的身影面容。她紧靠着路段里侧的峭壁,慢慢地走动。她一定后悔转到那段路以前没能牢牢牵着我的手,把我控制在她身边,她自己往前挪步,眼睛却一直盯在我身上。我顽皮地蹦跳投掷,不住地朝她嬉笑,怄她,气她,悬崖边缘就在我那活泼生命的几寸之外。事后,特别是长大成人后,回想起母亲在那段时刻的神态,非常惊异,因为按一般的心理逻辑与行为逻辑,母亲应该是惶急地朝我呼喊,甚至走过来把我拉到路段里侧,但她却是一派沉静,没有呼喊,更没有吼叫,也没有要迈步上前干预我的征兆,A她就只是抿着嘴唇,沉静地望着我,跟我相对平行地朝前移动。

那段险路终于走完,转过一道弯,路两边都是长满芭茅草和灌木的崖壁了。母亲才过来拉住我的手,依然无言,B我只是感受到她那肥厚的手掌满溢着凉湿的汗水。

直到中年,有一天不知怎么地提及这桩往事,我问母亲那天为什么竟那样地沉静?她才告诉我,第一层,那种情况下必须沉静;因为如果慌张地呼叫斥责,会让我紧张起来,搞不好就造成失足;第二层,她注意到我是明白脚边有悬崖面临危险的,是故意气她,尽管我不懂将生命悬于一线是多么荒唐,但那时的状态是有着一定的自我防险意识与能力的,一个生命一生会面临很多次危险,也往往会有故意临近危险也就是冒险行动,她那时觉得让我享受一下冒险的乐趣也未为不可。我很惊讶,母亲那时能有第二层次的深刻想法。

母亲去世快二十年了,她遗留给我的精神遗产非常丰厚,而每遇大险或大喜时的格外沉静,是其中最宝贵的一宗。我写第一个长篇小说《钟鼓楼》时,母亲就住在我那小小的书房里,我伏桌在稿纸上书写,母亲就在我背后,静静地倚在床上读别人的作品。我有时会转过身兴奋地告诉她,我写到某一段时自我感觉优秀,还会念一段给她听,她听了,竟不评论,没有鼓励的话,只是沉静地微笑,而且,有时她还会把手头所读的一篇作品的某些内容讲一下,那作品是一位同行写的,我没时间读,也并不以为对我有什么参考价值,不怎么耐烦听母亲介绍,母亲自然是觉得写得挺好,但她也并不加些褒扬的话语,她就是沉静地给我客观讲述,毫不啰嗦,具有点穴的效应。后来《钟鼓楼》得了茅盾文学奖,那时母亲已到成都哥哥家住,我写信向他们报喜,母亲也很快单独给我回了信,但那信里竟然只字未提我获奖的事,没什么祝贺词,但语气沉静地嘱咐了我几件家务事,都是我在所谓事业有成而得意忘形时最容易忽略的。

2000年第三次去巴黎,又去罗浮宫看达·芬奇的《蒙娜丽莎》,在众多的观赏者中,我忽然产生了一个非常私密的感受,那就是蒙娜丽莎脸上的表情并不一定要概括为微笑,那其实是神圣的沉静,在具有张力与定力的静气里,默默承载人生的跌宕起伏、悲欢聚散、惊险惊喜。那时母亲已仙去十二年,我凝视着蒙娜丽莎,觉得母亲的面容叠印在上面,继续昭示着我:无论人生遭遇到什么,{余干旅社}

不管是预料之中还是情理之外,沉静永远是必备的心理宝藏。

13. 请概括文中叙述的作者与母亲在一起相处时的两件事情。(2分)

14. 在每件事中,母亲的表现分别是怎样的?并简要分析母亲这样表现的原因。(4分)

15. 文章结尾写《蒙娜丽莎》有怎样的作用?(2分)

16. 本文在人物的细节描写上很有特点,试从文中划线的A、B句中任选一句,作简要赏析。(2分)

17. 结合全文,联系你的生活,谈谈文中的母亲在教育子女上给你怎样的感想?(3分)

(三)阅读下文,完成第18—22题(12分)

什么声音是“好声音”

研生

最近,浙江卫视播出的“中国好声音”节目吸引了全国许多的观众,这个节目不仅在形式编排上引人入胜,让每一个普通的年轻人都从内心萌发着实现自己理想的欲望,而且几乎每一个歌手的歌声都打动着评委,让他们常常忍不住拍案而起,甚至感动得流下热泪。为什么人优美的声音会带给我们这些感受呢?

大自然环境中充满着各种各样的声音和震动,这些震动通过空气传到人的听觉器官——耳朵中便形成了千差万别的声音,人通过自己生理范围能接受的声音,就能初步判定一个或一种声音适应不适应、好听不好听,这是一种最初级的对声音的感知判断。人的听觉一般可以感受从16赫兹~2万赫兹之间的声音,但从有效的乐音而言,经常使用的音也就在20赫兹~4000赫兹之间,所以现代钢琴键盘的音域就在27.5赫兹~4000赫兹之间。因为这一区域的声音人们听起来最舒适,感受会最强。【A】一般的歌手音高区域也就在1000赫兹左右,而俄罗斯的歌手维塔斯能唱到3000多赫兹,几至极限,但我们从中感受得更多的仅仅是惊讶,而不是美感。所以,由于人类听知觉的自然限制,决定了音乐音高的某些特征。

大自然环境中充满着各种各样有节律、有序的现象和声音,日夜交替,四季变化,自然界中的万事万物无不遵循着自己的规律和变化;人也是自然界的产物,于是有序、有规律的变化同样很多:人的呼吸与脉搏,人的行走或跑步,等等,于是人在生活中每当感知有节奏和有序的行为时,便产

《2014国庆作业》
余干旅社 第三篇

语文实践活动:2014年十月一日是我们伟大的母亲“祖国”周岁的生日。“盛世千家乐 国庆百家兴。”在这特殊的日子,请你以“我爱我的祖国”为题,写下自己的国庆感怀,为我们的祖国唱一首赞歌。

字词书写: Wēi yí lí ba 闪shuî niān 巴 cù 然 万lài hān 然

páng bï 打zhàn jǔ juã liàng qiàng xuàn 丽 焦 zhuï 雪ái ái

mín 山 gū lu wū yâ 抽yē gěng yâ mî 地 指一算 xuán 崖 qiào 壁 liáo 亮

zhān 子 quán 缩 pãng pài 泥 nìng â 然 yùn 怒 千锤百 急zhîu Zhǔ 咐 Mao 牛

jīng huáng chù 立 pí bâi xiāo 洒

火liáo 急zhîu{余干旅社}

积累运用

1. 根据拼音依次在田字格内用正楷写出相应的汉字。(4分)

mî( )然间,秋天在簌簌枯叶中走来。不见了令人眼花缭乱的春花,不见了páng( ) bï( )气势的夏雨;金风送爽,天空日渐高远,成了块无暇的蓝水晶。春的欣喜,夏的振奋,至此变得恬淡而安xiáng( ) ,为了下一次的律动,一切的一切都悄悄地积攒下来。

2. 下列句子标点符号使用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余干旅社}

A. 泰州素有“凤凰城”之誉,至今还保留着许多历史悠久的名胜古迹。 B. “好啊!”妈妈高兴地说:“等到了周末,我一定带你去溱湖玩。”

C. 明明已是绿灯,可前面的车辆却不见移动,不知道前面发生了什么事? D. 草木无言,一松一竹真朋友,山水不语,一石一流好兄弟。 3. 选出下列各组语句中句意明确、没有语病的一句是(2分)

A. 海外游子无时无刻都在思念祖国母亲,哪里只有八月中秋思团圆?

B. 好读书,读好书,形成了习惯,你就可以与智慧结伴而行,与高尚朝夕相处。 C. 网上谣言扩散的原因是由不少网民对信息不加甄别随意转载引起的。

D. 第二航站楼交付使用后,旅客过安检通道的时间,将从目前的10分钟缩短至1分钟,

缩短了10倍。

4. 根据提示补写名句或填写课文原句。(8分)

①金沙水拍云崖暖, 。② ,浑欲不胜簪。 ③僵卧孤村不自哀, 。④人生自古谁无死, 。 ⑤木受绳则直, 。 ⑥ ,非志无以成学。 ⑦ ,不如退而结网。 ⑧山河破碎风飘絮, 。 5. 名著阅读。(6分)

⑴人们提出“在新时代,要做保尔还是比尔”的新命题。与比尔·盖茨相提并论的保尔,就是 (国名)作家 (人名)小说《 》中的主人公。(3分)

⑵“保尔坚定地选择了一条道路,决心通过这条道路回到新生活建设的队伍中去。”该句中

“一条道路”指什么?从他的人生经历和影响来看,我们应该学习保尔的什么精神?(3分) (三)说明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章,然后回答12~14题。(6分)

谁在指挥火星碎石

①人类送到火星表面上的火星车发回了大量的照片,在这些照片上,科学家发现了火星岩石的一些怪现象。

②比如,火星上的碎石分布似乎很有规律,直径在几个厘米的碎石会以一定的距离散布在地面上,它们的间距往往很固定,在几个厘米到十几厘米之间,不会出现几块碎石靠得近而另外的碎石离得远的现象,就好像有个魔法师指挥着所有的碎石站队一样。

{余干旅社}

③火星碎石的怪现象曾经让科学家十分困惑,莫非这是火星人和我们开的一个玩笑? ④火星上当然没有火星人这样的智慧生命,要解释火星碎石的怪现象,还是要从自然界找原因。一些科学家提出,火星碎石分布也许是火星上的强风造成的。大的石块由于风化而崩解,形成小的碎石后,强风吹动这些碎石在平原上翻滚,最终形成了今天看到的规律排列的场景。

⑤不过,火星上的大气比地球的大气层稀薄得多,因此风力十分微弱,只能吹动一些细小的沙粒,对于直径几厘米的碎石是无能为力的。火星碎石规律分布的现象不可能依靠风力翻滚碎石而形成。科学家又猜测,碎石的分布也许是在火星早期形成的,那时火星大气还很浓密,风力也比现在大。但是,这个猜测同样站不住脚,因为太阳长期的光照会令碎石分解成细沙,根本不会保留到现在。

⑥如果风无法推动碎石运动,还有什么原因能让碎石动起来呢?火星上曾经有水流动,但那是几十亿年前的事情了,如今火星表面已经完全干涸,没有能推动碎石的水流了。其他的自然力量似乎都无法让碎石运动起来。

⑦最近,美国亚利桑那大学的科学家在地球上利用风洞实验,从而揭开了这个谜团。 ⑧让火星碎石运动的力量还是风,不过不是强风,而是弱风。科学家解释说,当碎石在一处形成后,火星上的弱风虽然不能吹动它们,却能吹动碎石周围的细沙。碎石迎风面的细沙就被不断地吹走,于是碎石迎风面的底部就形成了一个小沙坑。日积月累,小沙坑越来越大,在重力的作用下,碎石于是滚落到了小沙坑里。此后,迎风面的细沙继续被搬走,碎石一次又一次地滚向风吹来的方向,碎石堆就散开了。

⑨搬走迎风面的沙土只能让碎石集体逆风而动,并不能让其完全散开。要让碎石散开,还另有原因:处于迎风面的那些碎石同时也为后方的碎石阻挡了风力,使风力不能对后方的碎石做同样的事情,风只能搬动后方碎石两侧的细沙。这样,在前方碎石向前滚动的时候,后方碎石由于两侧细沙逐渐被搬走,往往会向旁边滚,因此整个碎石群就出现了一部分碎石向前翻滚,另外一部分碎石向左右两侧翻滚的现象,于是碎石群均匀散开了。 12.试分析第②段划线句的表达效果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文中第④段画线句中“也许”一词能否删去?为什么?(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用简洁的文字概述火星碎石规律分布的成因。(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月3日 字词积累 qī qiāo 镶qiàn chãng 罚 liá落 洋yì

yān 红 xī 盖 áo 游 mě懂 jiǎo 健

mín 山 mǎ nǎo 污miâ 广ào 贫jí

mãng 发 qí 祷 mù集 jì求 花bāo

成语释意:

风烛残年 : 据理力争 : 安居乐业 : 无与伦比 : 壁垒森严 : 故弄玄虚 : 感慨良深 : 姹紫嫣红 : 口语交际。(5分)

亲爱的同学们,我们即将迎来第65个国庆节,班里决定开展一次以“中国心,中国梦”为主题的联欢活动。因你的阳光、自信和幽默,你被推选为晚会主持人,请你参与以下活动: (活动一)开场脱口秀(3分)

请写出你准备的活动开场白。要求:内容紧扣主题,语言亲切而富有激情。

(活动二)节目妙串联(2分)

请你写出以下两个节目之间的串联词。要求:过渡自然,语言精练,富有感染力。 ①诗朗诵:《七律 长征》 朗诵者:苏霄洁 ②男声独唱:《我的中国心》 演唱者:朱晓莉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4题。(10分)

好雨随风

乔忠延

①画家说,春雨是春天的颜色。 ②诗人说,春雨是春天的歌声。

③小时候我则认为,春雨是春天的奶水。春雨比奶水更甜美,更养人。它飘落到哪儿,哪儿就滋润了,鲜嫩了,翠生了,就活活泛泛显出了生机。 ④春节过后,人们就眼巴巴地盼望春雨,春雨却总是不来。天不再像年前那样灰蒙蒙的,变得蓝蓝的,空空的,那么高,那么远,不见一线云丝丝。看看风,还是西北风,虽然稀少了,劲小了,却仍然硬硬的,干干的。 ⑤太阳暖暖地照着,照得地上也暖了。冬日僵硬的地皮早软了,踩上去面团似的,河边、泉边更是软得淌水,水渍渍的,走过去会粘住鞋子。

⑥没几日,地皮不再软了,像往常一样瓷实,不粘鞋子,不陷车子了。风依然吹着,太阳依然晒着,暖和多了。又过了几日,路上裂开些小缝缝,人来车往,表面上的那层土就离

了地皮,土越积越厚,越碾越细,踩上去和冒烟的一样,裤腿上溅得花花点点的,都是尘土。 ⑦田里的麦苗早渴了,泛黄了,没有了先前的精神头。浇地的人多了,水流进田里,“滋——滋——”地响,还咕咕咚咚地冒泡。(A)看着溪里的水不少,淙淙地流着,进了田却慢慢地爬,比日头爬得还要慢。田浇过了,人们仍然盼着落雨。说是浇过的地,土会变硬,下些雨土才会酥些,麦苗长得才起劲。

⑧雨来了,突然间就下起来了。是夜里来的。待人们知道下雨的时候,雨早淅淅沥沥的了,唱小曲似的。有人从被窝里撑起身子,趴在窗台上,掀起窗帘的一角,朝外瞅瞅,院里的地上白白地泛亮。于是,忽然想起昨日后晌太阳落在了云里,风也是东南风,还潮潮的。接着又倒头睡下,梦里也就多了几分甜蜜,不睡到吃早饭不会起来。

⑨雨来得快,天晴得也快。一大早,天上还满是乌黑的云团。端上碗吃早饭,云变得丝丝蔓蔓的,天有些亮了。吃完饭擦嘴时,云就散了,太阳露了脸,鲜亮鲜亮的。(B)天空如

刚擦过的镜子,没有一点尘色;地上如刚落笔的图画,到处洇着水色。人们的心里也像刚冲洗过的一样清爽,脸上笑成了花。

⑩田里泥了,无法干活,仍有人踩着泥到田头去,看看嫩嫩的禾苗,心更喜了,喜滋滋地唱出声来。

(选自《中国散文选》,有删改)

【注】洇(yīn),向四处散开或渗透。

1.作者写“雨来了”之前,为什么要花那么多的笔墨写人们“眼巴巴地”盼望春雨?(2分)

2.作者笔下的春雨有什么特点?(2分)

3.请从文中画线的A、B两句中任选一句进行赏析,写出它的语言特点和表达效果。(4分)

我选( )句,赏析: 4.阅读下面的链接材料,结合《好雨随风》一文简要阐述:三位作家在描写春雨时,表达了怎样一种共同的情怀?(2分)

①(春雨)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在乡下,小路上,石桥边,有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地里还有工作的农民,披着蓑戴着笠。他们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朱自清《春》)

②有如天降甘露。在大大小小高高低低,有的方正有的歪斜的麦田里,每一个叶片都仿佛张开了小嘴,尽情地吮吸着甜甜的雨滴,本来有点黄萎的,现在变青了。本来是青的,现在更青了。宇宙间凭空添了一片温馨,一片祥和。(季羡林《听雨》)

《余干旅舍阅读答案_余干旅舍翻译赏析_作者刘长卿》
余干旅社 第四篇

<余干旅舍>作者为唐代文学家刘长卿。其全文诗词如下:
摇落暮天迥,青枫霜叶稀。
孤城向水闭,独鸟背人飞。
渡口月初上,邻家渔未归。余干旅舍阅读答案_余干旅舍翻译赏析_作者刘长卿
乡心正欲绝,何处捣寒衣。
[前言]
<余干旅舍>是唐代诗人刘长卿创作的五言律诗。该诗描写了诗人寄寓在余干旅舍时,独自凭眺周围,看到一片凄凉萧瑟的景色,再加上阵阵捣衣之声,触动了深深的乡情愁思。全诗表达了强烈的羁旅思乡之情,感情真挚,意蕴深沉。
[注释]
①余干:唐代饶州余干,即今江西省余干县。“余”,一作“馀”。
②摇落:零落。余干旅舍阅读答案_余干旅舍翻译赏析_作者刘长卿。<楚辞·九辩>:“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哀。”
③迥(jiǒng):高远的样子。
④青枫:一作“丹枫”。
⑤背人飞:离人而去(飞)。
⑥捣寒衣:指旧时缝制寒衣,用捶棒捣平皱折时传出的砧声。
[翻译]
淡淡的暮色,[赏析]
<余干旅舍>此诗是刘长卿在公元761年(唐肃宗上元二年)从岭南潘州南巴贬所北归时途经余干所作。诗人寄寓余干旅舍,伫立门外,看到秋风萧瑟,草木摇落,暮色渐深,城门紧闭,不禁生发思乡之情,作下此诗。
首联写诗人独自在旅舍门外伫立凝望。刘长卿喜欢用“摇落”这个词入诗,与<楚辞·九辩>中的名句:“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意境相似,描绘出一幅西风落叶图。由于草木摇落,整个世界显得清旷疏朗起来。淡淡的暮色,铺展得那样悠远,一直漫到了天的尽头。原先那一片茂密的青枫,也早过了“霜叶红于二月花”的佳境,眼前连霜叶都变得稀稀落落,眼看就要凋尽了。诗人通过描写暮色中特有的秋景,展现了辽旷凄凉的自然景色,春去秋来,时间飞逝,既暗示了时光节令的流逝推移,又烘托了诗人内心的凄清孤寂,隐隐透露出一种郁郁的离情乡思。这样萧条的环境也为后边的抒情蓄势,做了铺垫。
颔联写暮色渐深,这冷落的氛围给诗人带来孤苦的感受:秋空寥廓,草木萧瑟,白水呜咽。诗人独立旅社中远望冥思,希望能有所慰藉,可是,“闭”字冷酷地将诗人的希望浇灭。余干城门也关闭起来了,连城也显得孤孤单单的。而一只鸟儿飞翔,也给空寂的环境带来一丝生机,但是,独鸟也不愿久留,背人远去,那况味是难堪的。“背”字表现了诗人内心的落寂和萧条。“独鸟背人飞”,含蕴着宦途坎坷的深沉感慨。此联句头为一“孤”一“独”,暗示了诗人孤苦背时,宦途坎坷的凄凉境遇。
颈联写随着时间推移,夜幕降临,一规新月正在那水边的渡口冉冉上升。往日此时,邻家的渔船早已傍岸,可今晚,渡口却是这样寂静,连渔船的影子都没有。这么晚了,本该回家的邻家渔夫,今夜还没有归来。诗人心思细腻,不禁对邻家渔夫担忧起来。诗人的体察是细微的,由渡口的新月,念及邻家的渔船未归,从渔家未归,当然又会触动自己的离思,在外漂泊的酸楚。诗人又想到自己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到家,家人肯定也是盼着自己回去。家人此刻或许也在登楼望远,“天际识归舟”。
诗写到这里,乡情旅思已经写足。尾联翻出新境,把诗情又推进一层。诗人凭眺已久,此时此刻,诗人内心深深的思乡之情绵绵不断地涌上心头,乡情愁思正不断侵袭着他的心灵,悲从中来。就在诗人“乡心欲绝’’时,不知从哪里又传来一阵捣衣的砧声,谁家少妇正在闺中为远方的亲人赶制寒衣。在阒寂的夜空中,那砧声显得分外清亮,不断的砧声让诗人已经欲绝的心情更加痛苦,一声声简直把诗人的心都快捣碎了。这一画外音的巧妙运用,更加真切感人地抒写出诗人满怀的悲愁痛苦。家中亲人不知此时又在做什么,兴念及此,不能不回肠荡气,五脏欲摧。诗虽然结束了,但凄清的乡思,缠绵的苦情,却还像无处不在的月光,拂之不去,剪之不断,久久萦绕,困扰着诗人不平静的心,言有尽而意无穷。
这首五言律诗淋漓尽致地表达了诗人的羁旅思乡之情。全诗按照时间顺序描写了日暮后的凄凉景色,由看得见“枫叶稀”的日暮时分,写到夜色渐浓,城门关闭,进而写到明月初上,直到夜阑人静,坐听闺中思妇捣寒衣的砧声,时间上有递进,凄凉的感情也在逐渐递进,直到最后达到了高潮,将凄苦的心情写得痛彻心扉。这体现了诗人在小城旅舍独自观察之久,透露出他乡游子极端孤独、寂寞的情怀和思乡情绪逐渐加浓,直到“乡心正欲绝”的过程。诗人巧妙地将内心的感情融合到环境中,自然也变得奇美无比,意蕴深厚,感情绵长。诗笔灵秀宛转,把这种内在的层次,写得不着痕迹,非细心体味不能得。一首小诗既有浑成自然之美,又做到意蕴深沉,十分难得。

●【往下看,下一篇更精彩】●

下一篇: 开先寺译文

最新成考报名

  • 2023年党风廉政建设知识测试题及答案...
  • 2023年党风廉政建设知识测试题及答案十篇
  • 新安全生产法知识竞赛试题库及答案共...
  • 2022党风廉政建设知识测试题及答案集合4篇
  • 2022党风廉政建设知识测试题及答案范...
  • 新安全生产法知识竞赛试题库及答案共...
  • 新安全生产法知识竞赛试题库及答案共...
  • 2022党风廉政建设知识测试题及答案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