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文档 > 试题 >

朱光潜雨声

成考报名   发布时间:04-22    阅读:

《江苏省盐城市三星级重点高中2015届高三最后一次模拟考试(2015.06.04)》
朱光潜雨声 第一篇

江苏省盐城市南洋中学、时杨中学、大丰南阳、新丰中学

2015届高考模拟测试(十)

语文I试题

命题人:刘慧 吴如海 马玮

审核:高三语文备课组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

对于读书,著名美学家朱光潜认为:“宇宙本为有机体,其中事理彼此 ▲ ,牵其一即动其余, ▲ 研究事理的种种学问在表面上虽可分别,在实际上却不能割开。世间绝没有一科孤立、 ▲ 的学问。比如政治学须 ▲ 到历史、经济、法律、哲学、心理学以至于外交、军事等等,如果一个人对于这些相关学问未曾问津,入手就要专门习政治学,愈前进必愈感困难,如老鼠钻牛角,愈钻愈窄,寻不着出路。”

A.休戚相关 因为 绝缘 牵连

B.休戚相关 所以 绝伦 牵涉

C.息息相关 所以 绝缘 牵涉

D.息息相关 因为 绝伦 牵连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

A.加强和改进艺术评论工作,引领艺术创作和群众艺术鉴赏水平,纠正不良创作倾向,是艺

术评论家必须承担的职责。

B.《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方案》要求推进普通高中多样化和特色化发展,为每个学生提供适

合的教育,以满足不同潜质学生的发展。

C.据官方公布的资料,3月30日,江苏已发现初检为阳性的患者,但按照疫情公布的相关程

序,需等待中国疾控中心进行最后的确认复核。

D.智能电视的推出颠覆了人们心中电视机只是用来看节目的传统观念,用户可以通过电视上

网方便地进行一系列的社交、娱乐活动。

3.下列诗文引用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为什么有些同学的作文有写不完的有趣事儿呢?奥秘就在朱熹的“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

源头活水来”这一诗句里,原来他们都是生活中的有心人呢。 .....

B.在奋斗过程中,我们必定会经受许多挫折和失败,只要我们坚信“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

时”,树立信心,鼓足勇气,一定会有成功的一天。 .

C.世上的路万千条,最值得你走的只有一条,此路在何方,当须你苦苦寻觅,这就不免要“独.

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放出眼光用心抉择了。 .........

D.南宋词人张孝祥被贬途径洞庭湖,写下了“孤光自照,肝肺皆冰雪”这样的好词以明高洁

高三语文 第1页(共10页)

情怀,与王昌龄的“一片冰心在玉壶”有异曲同工之妙。 .......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划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

文章的好坏与写作的快慢无关。 ▲ 我们为文还是应该刻意求工,千锤百炼,虽不必“掷地作金石声”,总要尽力洗除一切肤泛猥杂的毛病。

①我们欣赏的是成品,不是过程。

②文不加点的人,也许是早有腹稿。

③顷刻之间成数千言,未必斐然可诵,

④吟得一个字拈断数根须,亦未必字字珠玑。

⑤袁虎倚马草露布,“手不辍笔,俄得七纸”,固然资为美谈,究非常人轨范。

{朱光潜雨声}

A.④①⑤③② B.⑤②①④③ C.④③⑤①②

5.阅读下文,选出最符合作者想法的选项:(3分) ...D.③④①⑤②

年纪轻的时候,倒是敢说话,可是没有人理睬他。到了中年,在社会上有了地位,说出话来有相当分量,谁都乐意听他的,可是正在努力的学做人,一味的唯唯否否,出言吐语,切忌生冷,总拣那烂熟的,人云亦云。等到年纪大了,退休之后,比较不负责任,可以言论自由了,不幸老年人总是唠叨的居多,听得人不耐烦,任是入情入理的话, 也当作耳边风。这是人生一大悲剧。

( 张爱玲《论写作》)

A.年轻人与老年人都较敢表达意见,但也不耐听他人意见。

B.中年人处世多权衡利害轻重,常不愿说出与众不同之论。{朱光潜雨声}

C.说话者地位越高、年龄越长,越能得到听众喜爱与信任。

D.「说者无意,听者有心」的差距,形成「人生一大悲剧」。

二、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简肃薛公墓志铭

欧阳修

公讳奎,字宿艺,姓薛氏,绛州正平人也。三世皆不显,而以公贵。初,太宗皇帝伐并州,太.

师①以策干行在,不见用。公生十余岁,已能属文辞,太师顾曰:“是必大吾门,吾复何为?”乃不

②复事生业,务施贷以赒乡闾。后五十年,公始佐今天子参政事,为世名臣,如其言。 .

初举进士,为州第一,让其里人王严而居其次,于是乡里皆称之。淳化三年,再举乃中,授隰州军事推官。丁太夫人忧,服除,用荐者拜大理寺丞、知兴化军莆田县,悉除故时王氏无名租,莆田人至今以为德。及居蜀,尤有善政。民有得伪蜀时中书印者,夜以锦囊挂之西门,门者以白,蜀人随之者万计,且观公所为。公顾主吏藏之,略不取视,民乃止。蜀人喜乱而易摇,公既镇以无事,又能顺其风俗,从容宴乐,及其临事,破奸发伏,逆见随决,如逢蒙之射而方朔之占,无一不中。 .

遂拜参知政事。上曰:“先帝尝言卿可用,吾今用卿矣。”公益感激自励。而素刚毅,守节不苟合,既与政,尤挺立无所牵随。然遂欲绳天下,无细大,一入于规矩。往往不可其意,则归卧于家,叹息忧愧,辄不食。家人笑其何必若此,公曰:“吾惭不及古人,而惧后世讥我也。”明道二年,明肃太后欲以天子衮冕见太庙,臣下依违不决。公独争之,曰:“太后必若王服见祖宗,若何而拜乎?”

高三语文 第2页(共10页) ③{朱光潜雨声}

太后不能夺,为改他服。太后崩,上见群臣,泣曰:“太后疾不能言,而犹数引其衣,若有所属,何.

也?”公遽曰:“其在衮冕也。然服之岂可见先帝乎?”上大悟,卒以后服葬。

以疾告归其政。天子曰:“吾不可以数烦公。”乃诏优公不朝,而使视事如故,居岁中,数以告,乃得还第。景祐元年八月庚申,公薨于家,年六十有八,赠兵部尚书。太常议曰:“谥法:一德不懈曰简,执心决断曰肃。今其状应法。”乃谥曰“简肃”。

(选自《欧阳文忠公文集》,有删改)

注:①太师,薛奎父亲的赠号。②赒:(zhōu)周济。③衮冕:即衮衣和冕,是古代皇帝及上公的礼服和礼冠,是皇帝等五公贵族在祭天地、宗庙等重大庆典活动时穿戴用的正式服装。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三世皆不显,而以公贵 显:显达 .{朱光潜雨声}

B.破奸发伏,逆见随决 破:攻破 .

C.务施贷以赒乡 务:致力于 .

D.太后不能夺,为改他服 夺:改变 .

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蜀人随之者万计,且观公所为 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 ..

B.数以告,乃得还第 秦王斋五日后,乃设九宾礼于廷 ..

{朱光潜雨声}

C.其在衮冕也 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

D.吾惭不及古人,而惧后世讥我也 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得 ..

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公顾主吏藏之,略不取视,民乃止。(4分)

(2)太后疾不能言,而犹数引其衣,若有所属,何也?(5分)

9.文中薛公的高尚品性有哪些?请简要概括。 (4分){朱光潜雨声}

三、古诗词鉴赏(10分)

10.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更漏子

温庭筠

玉炉香,红蜡泪,偏照画堂秋思。眉翠薄,鬓云残,夜长衾枕寒。

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

⑴简要赏析上阕开头三句,并说明其在全词中的主要作用。(4分) ①“玉炉”“红蜡”“画堂”渲染出居所雍容华贵的气象,侧面写出闺妇生活的优裕(或“身份的尊贵”);②“红蜡泪”移情于景,暗示出闺妇心境的凄苦惨淡;③从闺妇的视角,著一“偏”字,无理而有情,突显出闺妇凄怨的情思。(2分。答对其中任意一点,1分)

[作用]奠定全词落寞伤感的感情基调;点明感秋悲思的对象,总摄全词;(2分)

“红蜡泪”亦可答成“借景抒情”、“拟人”。

[作用]原答案之“奠定全词落寞伤感的感情基调”亦可答成“渲染出一种阴冷、愁苦的氛围”;原答案之“点明感秋悲思的对象,总摄全词”,共两点,只要答对其中一点,即可得1分。 ⑵上阕后三句刻画了一个什么样的闺妇形象?请简要分析。(3分)

刻画了一个为离情所苦,辗转无眠,以致眉翠淡褪、鬓发散乱,倍感暗夜绵长、衾枕苦寒的孤独寂寞的闺妇形象。

高三语文 第3页(共10页)

评分建议:形象描摹,2分(因,1分;果,1分);形象概括,1分。

形象界定(孤独寂寞),1分;具体分析,2分。

“具体分析”分两层:“为离情所苦,以致辗转无眠”,1分;“因为辗转无眠,以致眉翠淡褪、鬓发散乱,倍感暗夜绵长、衾枕苦寒”,1分。

⑶全词结尾三句运用了何种表现手法?这样写,又收到怎样的表达效果?(3分) 以景结情(或“借景抒情”)。这样写,将思妇内心的空寂和一夜无眠的状态表现得含蓄、深沉而真挚,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像空间。

评分建议:手法,1分;表达效果,2分。

若将“以景结情(或“借景抒情”)答成“情景交融”,此1分不可赋予。

表现手法亦可答成“叠词”,1分;表达效果分析(“叶叶”、“声声”的叠用,将声音拉长,极有音韵律动之感,在表现雨声由夜至晓的绵延的同时,侧面写出长夜无眠、心中愁苦的身心状态,语极淡而情至浓。),2分。

四、名篇名句默写(8分)

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⑴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 ▲ 。(苏轼《赤壁赋) ⑵ ▲ ,何不改乎此度?(屈原《离骚》)

⑶ ▲ ,以手抚膺坐长叹。(李白《蜀道难》)

⑷圣人无常师。 ▲ 。(韩愈《师说》)

⑸蜂房水涡, ▲ 。(杜牧《阿房宫赋》)

⑹小楼昨夜又东风, ▲ 。(李煜《虞美人》)

⑺君子固穷, ▲ 。(《论语·卫灵公第十五》) ⑻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 ▲ ,笃行之。(《礼记·檀弓上》)

⑴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 ⑵不抚壮而弃秽兮 ⑶扪参历井仰胁息 ⑷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 ⑸矗不知其几千万落 ⑹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⑺小人穷斯滥矣 ⑻明辨之

评分建议:一句1分。若该句默写中出现错字、别字、漏字、多字或字迹模糊不清等现象之一,则该句不得分。

五、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20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2~15题。

向东还是向西

连俊超

胡小兵停下车向后张望,他的女人拖着一捆竹板艰难地走着。胡小兵看到了那女人脸上的汗水,他朝女人喊着:“你等着!”

胡小兵跑到女人身边,说:“给我!”女人继续迈着沉重的脚步,那捆竹板在地上划得唰唰响。女人说:“我行!”胡小兵提高了嗓门:“给我!”女人停了下来。胡小兵抱过竹板就走,他说:“不让我拉,非得让你抱着走,这么沉你抱得动吗?”女人跟上,用毛巾在他脸上擦了一下。女人说:“竹板太长了,车上那么多水泥,不能再放东西了。”

胡小兵把那捆竹板拖到板车旁边,说“歇两分钟。”然后他点了一支烟。他抬头看了看天,骂道:“他妈的,这老天爷太狠了,弄这么毒辣的太阳!”女人说:“还得往南走一里路,正顶着日头!”胡小兵扔掉烟头说:“走吧,把竹板放到车上,你扶着。”女人没照办。女人说:“这些水泥拉回去你就得喊得半夜腿疼,别逞能了!”女人知道,往南走一里路,就是东西大街,沿大街往东走两百米就是工地了。

女人跟在车后,歪着腰胯,用屁股顶着那捆竹板,像企鹅一样一走一摇摆。胡小兵不时回头看一眼女人,想喊一句什么,却什么也喊不出。他张大了嘴巴,仍感到像被人掐了脖子一样呼吸艰难。胡小兵脱了短袖,把深红色的上身毫无保留地展示给了太阳。太阳便在胡小兵的脸颊、臂膀、背上镶嵌了

高三语文 第4页(共10页)

无数个小太阳。胡小兵伸长了脖子,像一头老牛似地蹬着地面,每一步都恨不得把水泥路踩出一个坑来。

一阵凉风很及时地取代阳光充斥着大街小巷。胡小兵往天上一看,不好,要下雨!胡小兵回头对女人喊:“我得赶紧把水泥拉回去,淋了就完了!”汗水把女人几缕头发粘在脸上。她点了点头,说了句只有她自己听到的话。胡小兵顾不得腿酸痛了。要是一车水泥被大雨淋了,他的工钱也就得像汗水一样蒸发掉了。

东西路就是他的目标。胡小兵感到有雨水很不客气地落在脸上,他慌了,可身后的板车并没有慌张,它仍是慢悠悠地爬行,任凭胡小兵怎么用力它就是意识不到问题的严重性。更多的雨点飞身而下,像工地的碎块一样密集,它们挡住了胡小兵的视线。胡小兵把一小块塑料布盖在了水泥袋上。他恨不得抓起行人,把他们的衣服也脱下来盖在水泥袋上。

东西路口模糊的红绿灯出现了,胡小兵冲了过去。那时,一辆三轮车比胡小兵更加匆忙地往前冲,把正在拐弯的胡小兵给挂倒了。三轮车没给胡小兵叫喊的机会,它很快就把自己藏进了雨雾里。胡小兵向身后的女人叫了一声。女人丢下竹板飞奔过来,撩起胡小兵的裤管,女人看到了胡小兵左腿上像嘴巴一样的伤口。{朱光潜雨声}{朱光潜雨声}

女人说:“赶紧去医院,就在西边不远。”

胡小兵说:“扶我起来!”胡小兵抓住了板车的把手,说:“你在后边推着,赶紧把水泥弄到工地上,淋透就完了!快!”

雨水早已把他们身上的汗水冲刷得干干净净,并企图把这个世界也冲刷一遍。女人站着没动,她突然带着哭腔喊道;“快去医院吧,就在西边不远!”

胡小兵看了一眼自己的左腿,鲜红的血从裤管里流了出来。胡小兵吼道:“水泥快被淋着了!快给老子推车,往东两百米就是工地!”然后他拖着左腿拉起了板车。女人跑过来,在板车后面用足了力,女人咬紧了嘴唇,这样一来,泪水再多,也无法流进她的嘴里了。

12.请简要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4分)

①胡小兵伸长了脖子,像十头老牛似地蹬着地面,每一步都恨不得把水泥路踩出一个坑来。 ①运用比喻、夸张的手法,刻画了胡小兵拉车艰难行迚的形象,表现了人物坚毅的性格; ②身后的板车并没有慌张,它仍是慢悠悠地爬行,任凭胡小兵怎么用力它就是意识不到问题的严重性。

②运用比拟 (或“拟人”或“反衬”)的手法,以板车行迚的缓慢反衬胡小兵的筋疲力尽和焦躁心理,生动形象。

评分建议:表现手法1分,作用1分。

①“比喻”、“夸张”,答对其一即可;表达效果(A.刻画了……形象,B.表现了……性格),答对其一,即可。 ②表达效果亦可答成“表现出胡小兵的慌乱”,但不可答成“表现出胡小兵拉车的艰难”。

13.小说中多次出现对天气的交代或描写的文字,请简析其作用。(6分)

①烘托人物的性格与命运。恶劣的自然环境从侧面烘托了人物命运的艰难和坚毅、刚强以及患难中互相关爱的可贵品格。

②推动情节发展。酷热使人更加疲惫,行动更加艰难;暴雨导致了交通的紧张与忙乱,下文的车祸也就有了必然性。

③凸显小说主题。胡小兵夫妇在水与火般残酷的生存环境里打拼,这个典型环境是农民工处境真实而生动的写照,作品以此表现了对他们的关注、同情。

评分建议:每点2分。

14.小说是怎样正面刻画人物性格的?请选择两个角度加以简要分析。(4分)

①在行动描写中彰显人物性格。酷热天气呼吸都很困难,胡小兵还在拉车,体现了他的坚毅;妻子坚持不把竹板放在车上,体现了她的体贴。夫妻彼此都想为对方减负,体现了患难夫妻间的情深意浓。

高三语文 第5页(共10页)

《善极为柔弱,却不可征服》
朱光潜雨声 第二篇

善极为柔弱,却不可征服

【 心情不好的时候,听听心理电台 】

前两天看《歌德谈话录》,看到十多页,忍不住回头看译者是谁,朱光潜,嗯,不服不行。 没有一字不直白,但像饱熟不坠的果子,重得很。{朱光潜雨声}

看这本书,就象歌德说的“在最近这两个破烂的世纪里,生活本身已经变得多么孱弱呀,我们哪里还能碰到一个纯真的,有独创性的人呢?哪里还有足够的力量能做一个诚实人,本来是什么样就显出什么样呢?”

常有人把艺术说得云山雾罩的,看到这样的话就格外亲切,“我只是有勇气把我心里感到的诚实地写出来,„„使我感到切肤之痛的,迫使我创作《维特》的,只是我生活过,恋爱过,苦痛过的,关键就在这里”。

转自壹心理

说的人,译的人,都平实而深永。

朱光潜,对我来说一直是一个教科书的人物,歌德也是,老觉得隔了十万八千里。一听到别人郑重地说“老先生如何如何”,我就觉得隔膜,不爱去看。所以只是知道他们的存在。 朱曾写过一个故事,有人说和自己的妹妹在一个家庭里生活了二十多年,但一直到两人的母亲临死的一刻,他才“看见”了她。

知道,和看见,是两回事。{朱光潜雨声}

昨天在《巨流河》里又碰到他。

齐邦媛写战火中的武大,朱光潜当时是教务长,已经名满天下了,特意找到这个一年级的新生,让她从哲学系转学外文,说“现在武大转到这么僻远的地方,哲学系有一些课开不出来,我看到你的作文,你太多愁善感,似乎不适于哲学,你如果转入外文系,我可以做你的导师,有问题可以随时问我”。

朱开的课是《英诗金库》,每首诗要她背诵。

一九四五年,战争未完,齐邦媛和几个同班的女生,走下白塔街,经过湿漉漉的水西门,地上有薄冰,背诵雪莱的《沮丧》,“它的第三节有一行贴切地说出我那时无从诉说的心情‘没有内在的平静,没有外在的安宁’。”

当时的艰困,朱光潜上课时“一字不提”,只是有天讲到华兹华斯的《玛格丽特的悲苦》,写到一个女人,儿子七年没有音讯,说中国古诗有相近的话:“风云有鸟路,江汉限无梁”,竟然语带哽咽,稍停顿又念下去,念到最后两句,“If any chance to heave a sigh, they pity me, and not my grief.(如果有人为我叹息,他是怜悯我,而不是我的悲苦)",他取下眼镜,眼泪流下双颊,突然把书阖上,快步走出教室,留下满室愕然,无人开口说话。 八十多岁的齐邦媛,一生流离,去国离乡,却一直记得这个瞬间,“即使是最绝望的诗中也似有强韧的生命力„„人生没有绝路,任何情况之下,弦歌不辍是我活着的最大依靠。” 转自壹心理

{朱光潜雨声}

朱光潜是个敏感的人,学生到他家中,想要打扫庭院里的层层落叶,他拦住了“我好不容易才积到这么厚,可以听到雨声”。

但他没有颓废感伤的浪漫主义病,他喜欢人生的一切趣味,写过一个外交官,本来无须,下巴光光,但一直拿手在腮边捻,有人看不惯,觉得是官气,他却看得很有兴味,觉得恢谐。又写一个英国文学家和几个女人同路,别人都看他身边的女人,文学家不高兴了,面孔一板“哼,别的地方也有人这样看我”。

他喜爱这些细节,只观察,不轻易评判,但这里自有一种力量。

他的学生第一次见他时,说“他专注地注视,甚至逼视着你,你似乎感到自己大脑的每一个皱褶处都被他看透了,说实话,开始并不感到舒服自在。”

他与各式各样的人与各式各样的倾向都保持接触,保持理解,但无论什么进入这颗心灵,都会呈现它本来的面目,无法故弄玄虚。“头一点我要求合逻辑。一番话在未说以前,我必须把思想先弄清楚,自己先明白,才能让读者明白,糊里糊涂地混过去,表面堂皇铿锵,骨子里不知所云或是暗藏矛盾,这个毛病极易犯,我知道提防它,是得力于外国文字的训练。我爱好法国人所推崇的清晰。”

他前后在欧洲几个大学里做过14年的学生,解剖过鲨鱼,制造过染色切片,读过建筑史,学过符号名学,用过熏烟鼓和电气反应表测验心理反应,并没有专修艺术,这样的人写和译的时候,把艺术被人裱糊出来的吓人嘴脸撕了个稀烂,有赤子般的诚实。

他写文艺批评,写到宋神宗有次看到苏子瞻“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几句词时叹息,“忠君爱国之情溢于言表!”。

他看到这里,直接说,这话“令人发呕”。

所以他写“我应该感谢文艺的地方很多,尤其是它教我学会一种观世法。„„凡是不能持冷静的客观的态度的人,毛病都在把‘我’看得太大。他们从‘我’这一副着色的望远镜里看世界,一切事物于是都失去它们本来的面目。”

转自壹心理{朱光潜雨声}

1929年,当时社会风潮处处鼓吹让学生运动,他却让青年时时小心“十字街头上握有最大威权的是习俗。习俗有两种,一为传统,一为时尚。儒家的礼教,五芳斋的馄饨,是传统;新文化运动,四马路的新装,是时尚。传说尊旧,时尚趋新,新旧虽不同,而盲从附和,不假思索,则根本无二致”

他说“强者皇然叫嚣,弱者随声附和,旧者盲从传说,新者盲从时尚,相习成风,每况愈下,而社会之浮浅顽劣虚伪酷毒,乃日不可收拾。”{朱光潜雨声}

所以他要呼吁在思想上要打破一切偶像,但“打破偶像,也并非卤莽叫嚣可以了事,那还是十字街头的特色”。他说,我们要能于叫嚣扰攘中,能自由伸张自我,不要汩没在十字街头的影响里去。

所以他写过为什么要研究美学,美无形无迹,但是“它伸展同情,扩充想象,增加对于人情物理的深广真确的认识。这三件事是一切真正道德的基础。从历史看,许多道德信条到缺乏这种基础时,便为浅见和武断所把持,变为狭隘、虚伪、酷毒的桎梏”。

蔡元培说,一个没有审美的民族是不知善恶的,所以他们这代人,试图在蛮荒上遍植青草,新绿烧成沙土,又有人在焦黑中栽下。1947年,朱光潜写文章说文艺的天性便是自由,“文艺不光本身是一种真正自由的运动,并且也是令人得到自由的一种力量”

他因为信仰这样的自由曾饱受折磨,在北大的广场挨批斗时,在现场的人后来写“他稀疏的头顶上白发在寒风中颤抖”。

他临逝前,有学生去看他,他写下“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他家保姆曾经说:朱先生在家里,连那两只猫都敢欺负他。他有一个扶手椅,是写作时坐的,那两只猫也经常去那上面休憩。有时候他过去,那两只猫也不躲闪,他挥着手:“走开!走开!”但那两只猫理也不理他。

转自壹心理

朱光潜的女儿回忆,在文革时,“有时候,吃着晚饭,抄家的人就来了,有些还是七八岁的孩子,闯进家门:“朱光潜,站起来,站着!老实交待!”有时候我看不下去:“你们让他吃完饭不行吗?”“不行,我们还没有吃饭呢!”

善本身极为柔弱,但却不可征服。

他女儿说他是个顽固的人,“虽然历经磨难,可是只要是他认定了是正确的东西,他就会坚持下去。“文革”之后,我劝过他:“不要弄你的美学了,你弄了哪次运动落下你了?!再弄,也不过是运动再次来临的时候让你灭亡的证据。”说:“有些东西现在看起来没有用,但是将来用得着,搞学术研究总还是有用的。我要趁自己能干的时候干出来。”我说:“你还没有搞够吗?”他说:“我不搞就没有人搞了。”

他终生恪守自己的座右铭“此身、此时、此地”。此身,是说凡此身应该做而且能够做的事,决不推诿给别人。此时,是指凡此时应该做而且能够做的事,决不推延到将来。此地,是说凡此地应该做而且能够做的事,决不等待想象中更好的境地。

文/柴静

转自壹心理

《早上好推荐-此身此时此地》
朱光潜雨声 第三篇

此身 此时 此地

柴 静

前两天看《歌德谈话录》,看到十多页,忍不住回头看译者

是谁,朱光潜,嗯,不服不行。

没有一字不直白,但像饱熟不坠的果子,重得很。

看这本书,就像歌德说的“在最近这两个破烂的世纪里,生活本身已经变得多么孱弱呀,我们哪里还能碰到一个纯真的,有独创性的人呢?哪里还有足够的力量能做一个诚实人,本来是什么样就显出什么样呢?”

常有人把艺术说得云山雾罩的,看到这样的话就格外亲切,“我只是有勇气把我心里感到的诚实地写出来,……使我感到切肤之痛的,迫使我创作《维特》的,只是我生活过,恋爱过,苦痛过,关键就在这里”。

说的人,译的人,都平实而深永。

朱光潜,对我来说一直是一个教科书的人物,歌德也是,老觉得隔了十万八千里。一听到别人郑重地说“老先生如何如何”,我就觉得隔膜,不爱去看。所以只是知道他们的存在。

朱曾写过一个故事,有人说和自己的妹妹在一个家庭里生活了20多年,但一直到两人的母亲临死的一刻,他才“看见”了她。

知道,和看见,是两回事。

昨天在《巨流河》里又碰到他。

齐邦媛写在战火中的武大,朱光潜当时是教务长,已经名满天下了,特意找到这个一年级的新生,让她从哲学系转学外文,说:“现在武大转到这么僻远的地方,哲学系有一些课开不出来,我看到你的作文,你太多愁善感,似乎不适于哲学,你如果转入外文系,我可以做你的导师,有问题可以随时问我。”

朱开的课是《英诗金库》,每首诗要她背诵。

1945年,战争未完,齐邦媛和几个同班的女生,走下白塔街,经过湿漉漉的水西门,地上有薄冰,背诵雪莱的《沮丧》,“它的第三节有一行贴切地说出我那时无从诉说的心情„没有内在的平静,没有外在的安宁‟”。

当时的艰困,朱光潜上课时“一字不提”,只是有天讲到华兹华斯的《玛格丽特的悲苦》,写到一个女人,儿子七年没有音讯,说中国古诗有相近的话:“风云有鸟路,江汉限无梁”,竟然语带哽咽,稍停顿又念下去,念到最后两句,“ If any chance to heave a sigh, They pity me, and not my grief. (如果有人为我叹息,他是怜悯我,而不是我的悲苦)”,他取下眼镜,眼泪流下双颊,突然把书阖上,快步走出教室,留下满室愕然,无人开口说话。

80多岁的齐邦媛,一生流离,去国离乡,却一直记得这个瞬间,“即使是最绝望的诗中也似有强韧的生命力……人生没有绝路,任何情况之下,弦歌不辍是我活着的最大依靠”。

朱光潜是个敏感的人,学生到他家中,想要打扫庭院里的层层落叶,他拦住了,“我好不容易才积到这么厚,可以听到雨声”。

但他没有颓废感伤的浪漫主义病,他喜欢人生的一切趣味,写过一个外交官,本来无须,下巴光光,但一直拿手在腮边捻,有人看不惯,觉得是官气,他却看得很有兴味,觉得诙谐。又写一个英国文学家和几个女人同路,别人都看他身边的女人,文学家不高兴了,面孔一板,“哼,别的地方也有人这样看我”。

他喜爱这些细节,只观察,不轻易评判,但这里自有一种力量。

他的学生第一次见他时,说:“他专注地注视,甚至逼视着你,你似乎感到自己大脑的每一个皱褶处都被他看透了,说实话,开始并不感到舒服自在。”

他与各式各样的人与各式各样的倾向都保持接触,保持理解,但无论什么进入这颗心灵,都会呈现它本来的面目,无法故弄玄虚。“头一点我要求合逻辑。一番话在未说以前,我必须把思想先弄清楚,自己先明白,才能让读者明白,糊里糊涂地混过去,表面堂皇铿锵,骨子里不知所云或是暗藏矛盾,这个毛病极易犯,我知道提防它,是得力于外国文字的训练。我爱好法国人所推崇的清晰。”

他前后在欧洲几个大学里做过14年的学生,解剖过鲨鱼,制造过染色切片,读过建筑史,学过符号名学,用过熏烟鼓和电气反应表测验心理反应,并没有专修艺术,这样的人写和译的时候,把艺术被人裱糊出来的吓人嘴脸撕了个稀烂,有赤子般的诚实。

他写文艺批评,写到宋神宗有次看到苏子瞻“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几句词时叹息,“忠君爱国之情溢于言表!”

他看到这里,直接说,这话“令人发呕”。

所以他写:“我应该感谢文艺的地方很多,尤其是它教我学会一种观世法。……凡是不能持冷静的客观的态度的人,毛病都在把„我‟看得太大。他们从„我‟这一副着色的望远镜里看世界,一切事物于是都失去它们本来的面目。”

1929年,当时社会风潮处处鼓呼让学生运动,他却让青年时时小心“十字街头上握有最大威权的是习俗。习俗有两种,一为传统,一为时尚。儒家的礼教,五芳斋的馄饨,是传统;新文化运动,四马路的新装,是时尚。传说尊旧,时尚趋新,新旧虽不同,而盲从附和,不假思索,则根本无二致”。

他说:“强者皇然叫嚣,弱者随声附和,旧者盲从传说,新者盲从时尚,相习成风,每况愈下,而社会之浮浅顽劣虚伪酷毒,乃日不可收拾。”

所以他要呼吁在思想上要打破一切偶像,但“打破偶像,也并非鲁莽叫嚣可以了事,那还是十字街头的特色”。

他说,我们要能于叫嚣扰攘中,能自由伸张自我,不要汩没在十字街头的影响里去。 所以他写过为什么要研究美学,美无形无迹,但是“它伸展同情,扩充想象,增加对于人情物理的深广真确的认识。这三件事是一切真正道德的基础。从历史看,许多道德信条到缺乏这种基础时,便为浅见和武断所把持,变为狭隘、虚伪、酷毒的桎梏”。

蔡元培说,一个没有审美的民族是不知善恶的。所以他们这代人,试图在蛮荒上遍植青草,新绿烧成沙土,又有人在焦黑中栽下。1947年,朱光潜写文章说文艺的天性便是自由,“文艺不光本身是一种真正自由的运动,并且也是令人得到自由的一种力量”。

他因为信仰这样的自由曾饱受折磨,在北大的广场挨批斗时,在现场的人后来写“他稀疏的头顶上白发在寒风中颤抖”。

他临逝前,有学生去看他,他写下“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他家保姆曾经说:朱先生在家里,连那两只猫都敢欺负他。他有一个扶手椅,是写作时坐的,那两只猫也经常去那上面休憩。有时候他过去,那两只猫也不躲闪,他挥着手:“走开!走开!”但那两只猫理也不理他。

朱光潜的女儿回忆,在“文革”时,“有时候,吃着晚饭,抄家的人就来了,有些还是七八岁的孩子,闯进家门:„朱光潜,站起来,站着!老实交待!‟有时候我看不下去:„你们让他吃完饭不行吗?‟„不行,我们还没有吃饭呢!‟”

善本身极为柔弱,但却不可征服。

他女儿说他是个顽固的人,“虽然历经磨难,可是只要是他认定了是正确的东西,他就会坚持下去。„文革‟之后,我劝过他:„不要弄你的美学了,你弄了哪次运动落下你了?!再弄,也不过是运动再次来临的时候让你灭亡的证据。‟他说:„有些东西现在看起来没有用,但是将来用得着,搞学术研究总还是有用的。我要趁自己能干的时候干出来。‟我说:„你还没有搞够吗?‟他说:„我不搞就没有人搞了。‟”

他终生恪守自己的座右铭:“此身、此时、此地。”此身,是说凡此身应该做而且能够做的事,决不推诿给别人。此时,是指凡此时应该做而且能够做的事,决不推延到将来。此地,是说凡此地应该做而且能够做的事,决不等待想象中更好的境地。

(柴静 中央电视台记者、主持人)

2013年1月10日

《形容男人丑的句子
朱光潜雨声 第四篇

1、你两只眼睛要近一点,你的耳朵要后一点,鼻子要翘一点,嘴巴要对称一点,还有头发要安分点——那是眼睛鼻子它们的地盘!

2、难梦幻的脸(做梦都难幻想到)。

3、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幽幽,独怆然而涕下!

4、你长得很哈雷(彗星名,一生看一次就够了)。

5、大哥,把你脸上的分辨率调低点好吗?

6、从后面看吃啥买啥,从前面看我吃啥都不让你买。

7、你的五官组织纪律性太差!

8、为什么人的脸能长得这么匪夷所思呢?

9、坦白地说,你长得很拮据。形容男人丑的句子

10、你长得好有西餐味喔。()

11、我说你帅实在对不起天地良心!

12、你长得挺象一个历史名人——初中历史课本第一册第一页的那个人(北京猿人)。

13、看见了你我真的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14、你会让唯美主义者绝望的,兄弟。

15、谁把你嚼过以后又吐出来了?

16、你长得真是挑战美学呀!

17、兄弟啊,朱光潜老先生要是看见你的话,他肯定会放弃美学研究的!

18、你长得像个困难户。

19、乍一看你不怎么样,仔细一看还不如乍一看呢。

20、你长的肆无忌惮、有恃无恐的!

21、我想开个减肥餐厅,22、是哪个善良的人把你生出来的?

《谈美读后感1000字
朱光潜雨声 第五篇

<谈美>全书共有15个话题,也就是15封信。首先他先提出了?美感修养?的问题,用我们的话来说就是?免俗?。这是对?利害圈?和物欲要有一些超越,有一些精神的寄托,有一些理想与情趣,其中艺术活动就可以起到这种超越利害关系的作用,在?无所为而为?中净化心灵,得到人格精神的提升。

提到?美感修养?的问题,我们都会问:如何培养美感呢?朱光潜通俗而又深入的进行了论述。谈美读后感1000字。他点明:审美的态度和审美的眼睛是要逐渐养成的。作者在谈到人对事物的不同态度,或者说每个人的出发点不同,观察事物的立足点就不同,同样的事物在不同心态的人的心理或视觉上都会有其独特的反应。一棵古松,木材商是商业的心态去看,看到的是古松的实用性;科学家是研究的心态去看,看到的是古松的科学性;而画家用欣赏的心态去看,?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俗语讲:?距离产生美?。其实朱光潜先生就明确的指出了美和生活的距离。真实世界笼罩了雾、雪或雨就容易给人们另外一种联想,其状态使真实世界同你我之间产生了距离,因而有了古往今来的诗情画意等及赋美感的意境。谈美读后感1000字。就如同美学上的?移情作用?,把自己的情感转移到外物上去,仿佛觉得外物也有同样的感情。所谓: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我想应该也有这个道理。美和实际应该保持一定的距离,要看到事物本身的美,必须把它摆在适当的距离去看,而且要抛开实际生活中的物欲去看,才能真正的沉浸在艺术的美感当中。一些人们对于熟悉的事物总是容易忽略它的美,因为太过熟识没有了距离和神秘感,从实际生活中找不到真正的美。有了距离,才会有向往,美就会出现在你的眼前。

天才也是靠勤奋得来的,没有不需要勤奋就获得能力的。下功夫才会思如泉涌,才会有灵感。朱光潜先生引用杜工部的话:?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就是告诫我们要踏踏实实用足功夫,笔下才有神韵。心中才有灵感,灵感才可以映射出一个人的才能,但天才的背后却是下苦功服磨练心境、意志、技巧。所谓: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讲的也是这个道理吧!

这第13封信,通俗易懂,使我对美学有了第一次有了清晰的认识。语言是那么亲切自然,知识在这种脉脉温情的态度中传达出来,其间没有美学中那种概念的堆砌,却使人们对美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最美丽的人生一定有美的人生态度,所以,我想每个人都应读一读这第13封信,深入浅出,引人入胜的语言,会让你喜欢上这第13封信,读完后,一身轻爽,净化了心灵,提升了精神世界。它会对你有所启示的。


谈美读后感1000字(二)

本人读了朱先生的<谈美>,对于其精辟、客观的分析和论证实为欣赏。其中最能领略到的是作者非常经典的对美的分析论证:美是最不实用的经验,但是人类历史生生不息的;美是无处不在的,但是要靠人们细心发现的;美是客观事物加主观态度产生的,但是缺一不可。物质是可以用尽的,而无形的美是可以代代流传供世人享用的。为什么这么说呢?接下来我将逐一分析。

其中读到朱先生对于一棵古松的三种态度:实用的、科学的、美感的。作者谈及了人对事物的不同态度,或者说每个人的出发点不同,其观察事物的立足点就不同,同样的事物在不同心态的人的心理或视觉上都会有其独特的反应。一棵古松,木材商是商业的心态去看,科学家是研究的心态去看,而画家用欣赏的心态去看,古松在不同人眼里映衬了三种效果,只有画家不是从?用?的角度去看,而是如朱先生讲的:?无为而为?的欣赏眼光去看,欣赏的同时也赋予了其画家内心世界对古松的完美概念。

物都如此何况是人呢?对于改革开放蒸蒸日上的娱乐业,为什么有一些流芳百世的歌星、影星值得我们怀念和学习。从商业的角度上说他们代言某一商品帮助提高销量,简而言之就是有利可图。而从艺术欣赏的心态去看明星,那些唱了几首经典的歌曲,或者成功塑造了某一个电影人物的,那是可以让人们永远记在心中,漫漫回味的。我想这对于那些明星自己来说这比财富和获奖荣誉更有成就感和最有意义的吧!

美的东西需要我们用审美的眼光和欣赏的心态去看去想。这一段大体可以证明从实用的角度出发它确实是不实用的,而真正能触动你我心灵深处的唯有那些给予美好情感的艺术作品,无处不在深邃的夜空中如同指路的星星闪着光,指引人们的灵魂、净化人们的思想。

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在满足基本的物质需要后人们也越来越关注自己的心灵、精神的健康成长。其实美感无时无刻都冲斥在我们生活当中,从最简单的吃穿住行来说大多人们都会选择环境优美安静的餐厅就餐,因为感官的满足可以提高食欲。穿衣打扮已经是现代人每天必备的功课,这可以让人更有信心每天可以有一个好的开始。房屋装修也是一门美学功课,明亮宽敞舒适已经是老掉牙,而自己感觉和概念才让它与众不同,比如:欧式概念、田园风格、东南亚感觉、日式家居或者中西合璧等。独特的家居风格可以代表主人的独特性,更能让他享受其中。车子基本性能就是带步,而且现代人更追求的是外观流线性、颜色等。所以美感不是实用主义,是不带有功利心态的心理活动,美感可以让人们得到心里上满足和精神上的享受!

而美的感受又是主观的,美是言论不一的。每个人的人生经验不同所以对于美的理解更是不同的。就如城市人长久呆在钢铁丛林中,觉得压抑郁闷,之所以田园风光的美丽诱惑成为了新兴的消遣和时尚追求;而农村人常年和绿地青山为伴觉得平淡无聊,对城市的美好多姿的生活十分向往,就出现了农民进城的风潮。事实上这两个环境在形式上是基本不变的,在变换的是我们的心态。

朱先生在此提出美是物的物理属性和人的人情心理活动对事物产生的一种态度。()单独有自然物理属性而没有人的感性心理直觉――美也无从产生。自然在经过人的心理感觉加工后产生了美感,不同的经验会产生不同的感觉,美的欣赏是对自然的一种再加工、再创造。个人情趣不同衍生出的结果就不同。俗话讲的?情人眼底出西施?的道理,如同朱先生所讲是人们经过人情化、理想化的一种心理活动结果。这种结果就是不同人的主观的审美经验加上理想化即人情化产生的结果。美和自然也是对立统一的一种关系,美感没有自然的物理属性就无从产生,而物的物理属性没有人的理想化即人情化加工也无法衍生出美来。对于美我们应从两方面来看,美不是凭空产生的,以上说明美的出现是物的物理属性和人的理想化缺一不可。

怎样才能让我们更艺术的生活呢?近两年风靡全球的瑜伽就可以有一个最好的诠释,瑜伽是一种非常古老的能量知识修炼方法,集哲学、科学和艺术于一身。瑜伽的基础建筑在古印度哲学上,数千年来,心理、生理和精神上的戒律已经成为印度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项运动的最高境界并不是让你做一些高难度的杂技动作,而是通过这些动作让身体伸展放松平衡最终达到身心的平衡,安静的倾听自己内心最真实的感受。所以瑜伽的最高境界就是要达到合一,需要身、心、灵三者同时俱全。

综上所述,想引用朱先生的话:?美是事物的最有价值的一面,美感的经验是人生中最有价值的一面?。现在人们都提倡要艺术的生活,让我们的生活更精致更有情趣,心态的平衡也是关键所在,豁达乐观的心境就是艺术。希望每个人都能擦亮自己的眼睛,用心发现细细品味我们的生活点滴,艺术生活从现在开始!

●【往下看,下一篇更精彩】●

上一篇: 开先寺译文

下一篇: 再也不用中考了

最新成考报名

  • 2023年党风廉政建设知识测试题及答案...
  • 2023年党风廉政建设知识测试题及答案十篇
  • 新安全生产法知识竞赛试题库及答案共...
  • 2022党风廉政建设知识测试题及答案集合4篇
  • 2022党风廉政建设知识测试题及答案范...
  • 新安全生产法知识竞赛试题库及答案共...
  • 新安全生产法知识竞赛试题库及答案共...
  • 2022党风廉政建设知识测试题及答案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