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文档 > 试题 >

石壕吏阅读题答案

成考报名   发布时间:05-04    阅读:

《第七周阅读练习 石壕吏 (附答案)》
石壕吏阅读题答案 第一篇

第七周阅读练习

姓名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 字迹_______

一、基础部分

1、 默写。

⑴吴楚东南坼,____________________。 ⑵__________________,不尽长江滚滚来。 ⑶周公恐惧流言日,_________________。 ⑷夜来城外一尺雪,___________________。 ⑸沉舟侧畔千帆过,____________________。 ⑹____________________,禅房花木深。 ⑺__________________,夜吟应觉月光寒。 ⑻时挑野菜和根煮,_______________。

2、 解释加点词语。

凭轩涕泗流 ( ) 赠君一法决狐疑( ) ...

卖炭得钱何所营 ( ) 市南门外泥中歇( ) ..

二、课内文言文。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听 .

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

无人,唯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

犹得备晨炊。”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1、作者是__________,世称“__________”,他的作品被称为_____________。

2、解释文中加点字。逾( )已( )唯( )从( )

3、翻译句子: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说说作者在诗中表达的情感态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课外文言文

我们在《石壕吏》中学习了通过人物的语言了解人物内心感受的方法,可以在《新婚别》的阅读中尝试运用。 菟丝附蓬麻,引蔓故不长。嫁女与征夫,不如弃路旁。结发为君妻,席不暖君床。暮 婚晨告别,无乃太匆忙。君行虽不远,守边赴河阳。妾身未分明,何以拜姑嫜?父母养我时,日夜令我藏。生女有所归,鸡狗亦得将。 君今往死地,沉痛迫中肠。誓欲随君往,形势反苍黄。勿为新婚念,努力事戎行。妇人在军中,兵气恐不扬。自嗟贫家女,久致罗襦裳。罗襦不复施,对君洗红妆。仰视百鸟飞,大小必双翔。人事多错迕,与君永相望。

1、划线处运用了比喻,请说说它们分别表达了人物怎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以人物内心独白的方式讲述了一个新娘子悲诉丈夫应征从军的惨痛事。请你在文中 划分层次,依次说出新娘子内心的感受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课外现代文

牵牛

在我还住在三合院的童年,后院的围篱几乎被牵牛花包覆,牵牛花的藤蔓总是把竹篱织成一道花墙,在春天时,好像在竹篱上点燃的焰火,爆开!竹篱外的坡地,牵牛花的焰火,爆得更灿烂。

那被一般人认为卑贱,毫不起眼的牵牛花,其实有着极美丽的颜色,有白、粉红、浅紫与宝蓝;也有着极动人的姿态,花藤婉转、优雅、修长。可惜的是,它不能久放,只要被采下。来,刹时便枯萎了。{石壕吏阅读题答案}

我时常想,如果要票选一种可以代表台湾的花,我会投票给牵牛花,因为从北到南,自西至东,牵牛花的藤蔓像丝线一样,紧紧包覆这个美丽之岛。牵牛花的美丽则使辛苦劳作的人,在看见时得到安慰。

牵牛花的名字也宜于联想,是引导牵牛的农夫迎向美丽的希望吧!

牵牛花又叫“朝颜”,因为它清晨盛开的缘故,这名字,使我想起“透早就出门,天尾渐渐光”的台湾农村父老的背影。

“朝颜”便是早上的脸,你看,台湾大地早上的脸是多么美,朝颜上还留着昨夜晶莹的露珠哩!

1、圈划文中描写牵牛花的语句,说说作者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出牵牛花什么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什么作者认为牵牛花是可以代表台湾的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者写牵牛花的另一个名字的目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平凡的牵牛花也是美好的。你能举出类似的例子吗?请写出事物名称与蕴含的美好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1、略。 2、靠着楼窗 判定 经营 集市

二、1、杜甫;诗圣;诗史。 2、翻过;停;只有;跟从。 3、略。

{石壕吏阅读题答案}

4、对暴吏的做法不满,忧虑国事,也同情百姓的矛盾心态。

三、1、第一处比喻写出新娘对嫁给即将当兵的丈夫的怨恨,第二处比喻写出新娘决定与丈夫共患难的决心。2、第一层从开头到“何以拜姑嫜”,主要是写新娘子诉说自己的不幸命运。第二层“从父母养我时”到“形势反苍黄”,她关心丈夫的死活,要和他并肩作战。其余为第三层,写新娘鼓励丈夫,要满怀希望地去杀敌,也表达自己的忠贞。

四、1、“后院的围篱几乎被牵牛花包覆……爆得更灿烂。”比喻,写出牵牛花生机勃勃的特点。或“有着极美丽的颜色……花藤婉转、优雅、修长。”排比,写出牵牛花的美。 2、牵牛花虽平凡但富有生机,也很美丽能代表台湾的民众,所以作者说它“从北到南,自西至东,牵牛花的藤蔓像丝线一样,紧紧包覆这个美丽之岛”,是可以代表台湾的花。 3、“朝颜”是早上的脸,代表台湾如同清晨的脸充满希望,表达作者对台湾的热爱。 4、入:百合,圣洁的象征。

《《杜甫诗三首》课内阅读理解题附答案》
石壕吏阅读题答案 第二篇

《杜甫诗三首·望岳·春望·石壕吏》

课内阅读理解题附答案

第一部分

1.注意下列加点字的读音:

岱宗( ) 决眦( ) 溅泪( ) 簪( ) 逾墙( ) 戍守( ) 老妪( ) 幽咽( )

2.杜甫,字子美,“三吏”,另外两篇分别是 和 。

3.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字词。

⑴齐鲁青未了(青未了: )

⑵造化钟神秀(钟: )

⑶荡胸生曾云(荡胸: )

⑷会当凌绝顶(会当: )

⑸家书抵万金(抵: )

⑹浑欲不胜簪(浑: )

⑺老翁逾墙走(逾: )

⑻吏呼一何怒(一何: )

⑼有孙母未去(去: )

⑽犹得备晨炊(犹得: )

4.填写:

⑴《望岳》一诗中表现诗人登临泰山极顶的决心和坚毅豪迈气概的句子是

⑵《石壕吏》一诗中反映官吏残暴对待百姓的句子是 。 ⑶《春望》一诗中形象地表达出诗人对妻子儿女强烈思念的诗句是 。

5.“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反映了什么样的人生哲理?

6.对《春望》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本诗的抒情主人公是作者自己。作者看到的是战乱中的春景,一片苍凉,感伤国事,见花落泪,闻鸟而惊心。

B、本诗的抒情主人公是作者的妻子,在这战乱连绵的日子,期盼外出游览的丈夫早写信来。簪,妇女束发的首饰。

C、作者所经历的这场战乱,是指唐代的藩镇割据。

D、“烽火连三月”,意指战争接连打了三个月,入侵者是吐蕃人。

7.《石壕吏》中流露出的诗人感情是( )

A、诗人对老妇一家的同情。

B、诗人对人民苦难的同情和关注。

{石壕吏阅读题答案}

C、诗人对老妇一家的痛苦感到悲哀。

D、诗人对官吏暴虐的愤怒。

8.对《望岳》分析不确切的一项是( )

A、“齐鲁青未了”是说泰山广大,青青之色,绵延不绝,齐鲁大地都能望见。

B、“造化钟神秀”中的“造化”指大自然、天地,“钟”是聚集的意思。

C、“阴阳割昏晓”中的阴阳指山的南面和北面,这句是说泰山高大,使山高山北景色有别,判若昏晓。

D、这首诗首联写远望,颔联写近观,颈联从小处着笔细看,尾联写望岳产生的联想。

9.品析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⑴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⑵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读下列选文,回答问题:

(一)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10、解释诗句中的词语。

一男附书至(书: )

二男新战死(新: )

死者长已矣(已: )

室中更无人(更: )

11、对这首诗开头四句评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1句写捉人的差役乘着夜色向石壕村急奔而来。

B、第2句交代了故事的发生,预示将有一场灾难降临。

C、3、4句写老翁逃跑避难,老妇出门周旋。

D、3、4句反映了人民长期深受抓丁之苦,昼夜不安的情景。

12、描写兵役之苛酷的句子是: 。

13、描写战争之惨烈的句子是: 。

14、“妇人”致词分三层,这三层的意思分别是什么?

(二)

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烽火连三月, 。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5.解释诗中加点的字

(1)城: (2)搔:

(3)浑: (4)烽火:

16.在诗中空缺处填入原诗句。

17.首联写什么?表达诗人怎样的情怀?

{石壕吏阅读题答案}

18.颔联寄于,表达之感,运用了

19.用衬托手法写由于国破家亡,使人极度悲伤变得更加苍老的诗句是

20.本文以为线索,表达了诗人{石壕吏阅读题答案}

21.表达思念亲人的句子是。

第二部分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22、本诗押韵的字是,韵脚是

23、这是一首送别诗,交代送别地点的句子是;虚写景物的诗句是

24、“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的意思是什么?

25、“天涯若比邻”中“比邻”的意思是

26、对本诗首联赏析有误的是( ){石壕吏阅读题答案}

A、“城阙”指长安,送别之地,“五津”采用借代手法,泛指四川,杜少府上任之地。

B、在长安而望“五津”,可“望”并不是实写,这是诗人的想像,使人感到气象宏伟。

C、既“望”中可见,则此行并非远别,因而有不必伤别之意,这两句为全诗奠定抒情基调。

D、这两句承题,叙将别之时的景象,借景抒情,有依依不舍之意。

第三部分

27.在下列诗句的空白处填上恰当的花、鸟名称。

⑴接天 无穷碧 ⑵映日 别样红

⑶待到重阳日,还来就 ⑷驿路 处处开

⑸几处 争暖树 ⑹谁家 啄春泥

⑺西塞山前 飞 ⑻ 依旧笑春风

28.以“鸡声茅店月”为上句,选出能与之组成对偶的下句( )

A、燕语似讥人 B、野旷天低树

C、人迹板桥霜 D、郝郎明月夜

29.请举出三名唐代著名诗人并各写一篇作品。

30.杜甫被誉为“诗圣”,请写出下列作者的雅号:

李白 李贺 王维

第一至三部分答案

1.略 2.唐、《新安吏》《潼关吏》 3.⑴山色不尽⑵聚集⑶心胸摇荡⑷终要,终当⑸值⑹简直⑺越过⑻多么⑼离开⑽还能够 4.⑴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⑵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⑶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5.反映了诗人不畏艰险,勇于攀登,积极进取的人生哲理。(意近即可) 6.A 7.B

8.C 9.⑴加重感情色彩,渲染出差吏横蛮气势,并为老妇诉说制造出悲愤的气氛。⑵含蓄地表现了老妇被捉,百姓实在灾难深重。 10.倍,则;完结;再

11、A 12、三男邺城戍 13、二男新战死 14、写三男全被征;家中情况;老妇自请服役。 15.(1)长安城(2)抓(3)简直(4)战争 16.感时花溅泪,家书抵万金。 17.写长安城破败萧条的景象,看到国破家亡之后十分悲痛的情怀。

18.情;物;悲切;对偶、拟人 19.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20.望;忧国伤时,思亲悲己 21.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22.津、人、邻、巾;in

23、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24、只要四海之内有知心的朋友时刻关怀自己,即使远隔天涯,也会觉得跟近邻一样。 25、邻居 26、D 27.⑴莲叶⑵荷花⑶菊花⑷梨花⑸早莺⑹新燕⑺白鹭⑻桃花 28.C 29.略 30.诗仙、诗鬼、诗佛

第四部分

一、基础知识的积累

1.按要求默写诗句:{石壕吏阅读题答案}

(1)孔子有句名言“登泰山而小天下”,《望岳》中有一句与之意思相近的诗句是 , 。

(2)《春望》一诗中作者移情于物、抒发感时伤世的情感的诗句是:

(3)《石壕吏》中表明老妇人被抓走的诗句是:, 。

(4)《石壕吏》哪句话写出了官吏的凶狠。

2.默写:

(1)造化钟神秀,,一览众山小。

(3)国破山河在,,浑欲不胜簪。

(5)夜久语声绝,,老妇出门看。

3.对下列各诗句划分节奏正确的一项是( )

A.荡胸生/层云,决眦入/鸣 B.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C.吏呼/一何怒 D.二男/新战/死

4.下面各句中书写与全文不相符的一项是( )

A.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B.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C.室中更无人,唯有乳下孙。 D.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5.文学常识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A.《石壕吏》是一首唐诗,其作者与《马说》的作者被后人同列入“唐宋八大家”。

B.《石壕吏》虽然抨击的是石壕吏凶暴气焰和冷酷无情,但作者的用意是借此揭露整个封建统治的罪恶。

C.《春望》中“三月”并非实指,借“三”极言战争时间拖得久{石壕吏阅读题答案}

D.《望岳》中“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前一句写泰山秀美,用的是实笔,后一句写泰山的高大,用的是虚笔。

6.下面加粗的字解释有错误的是( )

A.老翁逾墙走(越过) B.一男附书至(书写)

C.二男新战死(最近) D.急应河阳役(应征)

7.文学常识填空:

(1)杜甫是唐朝著名诗人,他与合称为“李杜”,是现实主义诗人,他的《石壕吏》与 、 一起合称为“三吏”,其中 诗是作者在早年时期的作品。

(2)《春夜喜雨》也是杜甫的名作,诗中,这二句为后人沿袭赋予它特殊的含义。你还会杜甫的其它诗句吗?请写二句:

二、教材探究

《《石壕吏》练习题》
石壕吏阅读题答案 第三篇

阅读《石壕吏》 姓名_________ 成绩__________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 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一、注音

逾( )戍( )妪( )衰( )咽( )炊( ) 二 、形声字分类

①壕 ②啼 ③致 ④逾 ⑤裙 ⑥暮 ⑦晨 ⑧邺

上形下声( )上声下形( )内声外形( ) 左形右声( )左声右形( ) 三 、解词

暮投.石壕村( ) 老翁逾.墙走( ) 吏呼一何..怒( ) 三男邺城戍.( ) 二男新.战死( ) 死者长已.矣( ) 听妇前.致词( ) 天明登前.途( ) 独.与老翁别( ) 请.从吏夜归( ) 急应.河阳役( ) 犹得..备晨炊( )

四 、翻译句子

1.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 、回答问题

1、本诗的前四句所提到的人物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中表示时间的词有______ _______ ________ _______.

3、诗中描写战争惨烈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诗中描写战争需要大量人力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从侧面反映老妇被带走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夜深了,作者听到的哭声是________发出的.

7、反映战争使人民生活贫穷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表现差役凶险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9、这是一首_________诗,作者是____朝诗人_______,字_______,本诗选自________

、本诗讲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故事, 表达了诗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

《石壕吏原文及翻译_石壕吏阅读答案_作者杜甫》
石壕吏阅读题答案 第四篇

<石壕吏>作者是唐代文学家杜甫。其全文诗词如下: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石壕吏原文及翻译_石壕吏阅读答案_作者杜甫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
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
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石壕吏原文及翻译_石壕吏阅读答案_作者杜甫
[前言]
<石壕吏>唐代伟大诗人杜甫著名的“三吏三别”之一。五言古诗通过作者亲眼所见的石壕吏乘夜捉人的故事,揭露封建统治者的残暴,反映了唐代“安史之乱”引起的战争给广大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注释]
(1)暮:在傍晚。  投: 投宿。石壕村:今名干壕村,在今河南三门峡市东南
(2)吏: 官吏,(3)逾(yú):越过;翻过。走:跑,这里指逃跑
(4)呼:诉说,叫喊。一何:何其、多么。怒:恼怒,凶猛,粗暴,这里指凶狠
(5)啼:哭啼。苦:凄苦
(6)前致词:指老妇走上前去(对差役)说话。前:上前,向前。致:对……说
(7)邺城:即相州,在今河南安阳。 戍(shù):防守,这里指服役
(8)附书至:捎信回来。书,书信。至,回来
(9)新:最近,刚刚
(10)存:活着,生存着。且偷生:姑且活一天算一天。且:姑且,暂且。偷生:苟且活着
(11)长已矣:永远完了。已:停止,这里引申为完结
(12)室中:家中。更无人:再没有别的(男)人了。更:再
(13)唯:只,仅。乳下孙:正在吃奶的孙子
(14)未:还没有。去:离开,这里指改嫁
(15)完裙:完整的衣服。“有孙”两句一作“孙母未便出,见吏无完裙”
(16)老妪(yù):老妇人。衰:弱
(17)请从吏夜归:请让我和你晚上一起回去。请:请求。从:跟从,跟随
(18)急应河阳役:赶快到河阳去服役。应:响应。河阳:今河南省洛阳市吉利区(原河南省孟县),当时唐王朝官兵与叛军在此对峙
(19)犹得备晨炊:还能够做些伙食差役
(20)夜久:夜深了。绝:断绝;停止
(21)如:好像,仿佛。闻:听。泣幽咽:低微断续的哭声。有泪无声为“泣”,哭声哽塞低沉为“咽”
(22)明:天亮之后。登前途:踏上前行的路。登:踏上。前途:前行的道路。登:踏上
(23)独:唯独、只有
[译文]
“我”傍晚投宿石壕村,有差役夜里来强征兵。老翁越墙逃走,老妇出门查看。差役吼得是多么凶狠啊!老妇人是啼哭得多么可怜啊!“我”听到老妇上前说:“我”的三个儿子去邺城服役。其中一个儿子捎信回来,说两个儿子刚刚战死了。活着人姑且过一天算一天,死去的人就永远完结了!“我”家里再也没有其他的人了,只有个正在吃奶的孙子。因为有孙子在,他母亲还没有离去,他母亲进进出出都没有一件完整的衣服。老妇虽然年老力衰,但请让”我“跟从你连夜赶回营去。赶快到河阳去应征,还能够为部队准备早餐。”夜深了,说话的声音消失了,隐隐约约听到低微断续的哭声。”我“天亮临走的时候,只同那个老翁告别。
[鉴赏]
<石壕吏>是一首杰出的现实主义的叙事诗,写了差吏到石壕村乘夜捉人征兵,连年老力衰的老妇也被抓服役的故事,揭露了官吏的残暴和兵役制度的黑暗,对安史之乱中人民遭受的苦难深表同情。
前四句可看作第一段。首句“暮投石壕村”,单刀直入,直叙其事。“暮”字、“投”字、“村”字都需玩味,读者不能轻易放过。在封建社会里,由于社会秩序混乱和旅途荒凉等原因,旅客们都“未晚先投宿”,更何况在兵祸连接的时代。而杜甫,却于暮色苍茫之时才匆匆忙忙地投奔到一个小村庄里借宿,这种异乎寻常的情景就富于暗示性。他或者是压根儿不敢走大路;或者是附近的城镇已荡然一空,无处歇脚。总之,寥寥五字,不仅点明了投宿的时间和地点,而且和盘托出了兵荒马乱、鸡犬不宁、一切脱出常轨的景象,为悲剧的演出提供了典型环境。浦起龙指出这首诗“起有猛虎攫人之势”<读杜心解>,这不仅是就“有吏夜捉人”说的,而且是就头一句的环境烘托说的。“有吏夜捉人”一句,是全篇的提纲,以下情节,都从这里生发出来。不说“征兵”、“点兵”、“招兵”而说“捉人”,已于如实描绘之中寓揭露、批判之意。再加上一个“夜”字,含意更丰富。第一、表明官府“捉人”之事时常发生,人民白天躲藏或者反抗,无法“捉”到;第二、表明县吏“捉人”的手段狠毒,于人民已经入睡的黑夜,来个突然袭击。同时,诗人是“暮”投石壕村的,从“暮”到“夜”,已过了几个小时,这时当然已经睡下了;所以下面的事件发展,他没有参与其间,而是隔门听出来的。“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两句,表现了人民长期以来深受抓丁之苦,昼夜不安;即使到了深夜,仍然寝不安席,一听到门外有了响动,就知道县吏又来“捉人”,老翁立刻“逾墙”逃走,由老妇开门周旋。
从“吏呼一何怒”至“犹得备晨炊”这十六句,可看作第二段。“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两句,极其概括、极其形象地写出了“吏”与“妇”的尖锐矛盾。一“呼”、一“啼”,一“怒”、一“苦”,形成了强烈的对照;两个状语“一何”,加重了感情色彩,有力地渲染出县吏如狼似虎,叫嚣隳突的横蛮气势,并为老妇以下的诉说制造出悲愤的气氛。矛盾的两方面,具有主与从、因与果的关系。“妇啼一何苦”,是“吏呼一何怒”逼出来的。下面,诗人不再写“吏呼”,全力写“妇啼”,而“吏呼”自见。“听妇前致词”承上启下。那“听”是诗人在“听”,那“致词”是老妇“苦啼”着回答县吏的“怒呼”。写“致词”内容的十三句诗,多次换韵,表现出多次转折,暗示了县吏的多次“怒呼”、逼问。这十三句诗,不是“老妇”一口气说下去的,而县吏也决不是在那里洗耳恭听。实际上,“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不仅发生在事件的开头,而且持续到事件的结尾。从“三男邺城戍”到“死者长已矣”,是第一次转折。读者可以想见,这是针对县吏的第一次逼问诉苦的。在这以前,诗人已用“有吏夜捉人”一句写出了县吏的猛虎攫人之势。等到“老妇出门看”,便扑了进来,贼眼四处搜索,却找不到一个男人,扑了个空。于是怒吼道:“你家的男人都到哪儿去了?快交出来!”老妇泣诉说:“三个儿子都当兵守邺城去了。一个儿子刚刚捎来一封信,信中说,另外两个儿子已经牺牲了!……”泣诉的时候,可能县吏不相信,还拿出信来交县吏看。
总之,“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处境是够使人同情的,她很希望以此博得县吏的同情,高抬贵手。不料县吏又大发雷霆:“难道你家里再没有别人了?快交出来!”她只得针对这一点诉苦:“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这两句,也不是一口气说下去的,因为“更无人”与下面的回答发生了明显的矛盾。合理的解释是:老妇先说了一句:“家里再没人了!”而在这当儿,被儿媳妇抱在怀里躲到什么地方的小孙儿,受了怒吼声的惊吓,哭了起来,掩口也不顶用。于是县吏抓到了把柄,威逼道:“你竟敢撒谎!不是有个孩子哭吗?”老妇不得已,这才说:“只有个孙子啊!还吃奶呢,小得很!”“吃谁的奶?总有个母亲吧!还不把她交出来!”老妇担心的事情终于发生了!她只得硬着头皮解释:“孙儿是有个母亲,她的丈夫在邺城战死了,因为要喂奶给孩子,没有改嫁。可怜她衣服破破烂烂,怎么见人呀!还是行行好吧!”(“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两句,有的版本为“孙母未便出,见吏无完裙”,所以县吏是要她出来的。)但县吏仍不肯罢手。老妇生怕守寡的儿媳被抓,饿死孙子,只好挺身而出:“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老妇的“致词”,到此结束,表明县吏勉强同意,不再“怒吼”了。
最后一段虽然只有四句,却照应开头,涉及所有人物,写出了事件的结局和作者的感受。“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表明老妇已被抓走,走·时低声哭泣,越走越远,便听不到哭声了。“夜久”二字,反映了老妇一再哭诉、县吏百般威逼的漫长过程。“如闻”二字,一方面表现了儿媳妇因丈夫战死、婆婆被“捉”而泣不成声,另一方面也显示出诗人以关切的心情倾耳细听,通夜未能入睡。“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两句,收尽全篇,于叙事中含无限深情。前一天傍晚投宿之时,老翁、老妇双双迎接诗人,而时隔一夜,老妇被捉走,儿媳妇泣不成声,只能与逃走归来的老翁作别了。老翁的心情怎样,诗人作何感想,这些都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的余地。
仇兆鳌在<杜少陵集详注>里说:“古者有兄弟始遣一人从军。今驱尽壮丁,及于老弱。诗云:三男戍,二男死,孙方乳,媳无裙,翁逾墙,妇夜往。一家之中,父子、兄弟、祖孙、姑媳惨酷至此,民不聊生极矣!当时唐祚,亦岌岌乎危哉!”就是说,“民为邦本”,把人民整成这个样子,统治者的宝座也就岌岌可危了。诗人杜甫面对这一切,没有美化现实,却如实地揭露了政治黑暗,发出了“有吏夜捉人”的呼喊,这是值得高度评价的。
在艺术表现上,这首诗最突出的一点则是精炼。陆时雍称赞道:“其事何长!其言何简!”就是指这一点说的。全篇句句叙事,无抒情语,亦无议论语;但实际上,作者却巧妙地通过叙事抒了情,发了议论,爱憎十分强烈,倾向性十分鲜明。寓褒贬于叙事,既节省了很多笔墨,又丝毫没有给读者概念化的感觉。诗中还运用了藏问于答的表现手法。“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概括了双方的矛盾之后,便集中写“妇”,不复写“吏”,而“吏”的蛮悍、横暴,却于老妇“致词”的转折和事件的结局中暗示出来。诗人又十分善于剪裁,叙事中藏有不尽之意。一开头,只用一句写投宿,立刻转入“有吏夜捉人”的主题。又如只写了“老翁逾墙走”,未写他何时归来;只写了“如闻泣幽咽”,未写泣者是谁;只写老妇“请从吏夜归”,未写她是否被带走;却用照应开头、结束全篇、既叙事又抒情的“独与老翁别”一句告诉读者:老翁已经归家,老妇已被捉走;那么,那位吞声饮泣、不敢放声痛哭的,就是给孩子喂奶的年轻寡妇了。正由于诗人笔墨简洁、洗炼,用了较短的篇幅,在惊人的广度与深度上反映了生活中的矛盾与冲突,这是十分难能可贵的。

《古诗宿新市徐公店的诗意_宿新市徐公店阅读答案_作者杨万里》
石壕吏阅读题答案 第五篇

<宿新市徐公店>作者是宋代文学家杨万里。其古诗全文如下:
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前言]
<宿新市徐公店>的作者为南宋诗人杨万里,是一首七绝,作者其它著名作品还有<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等。古诗宿新市徐公店的诗意_宿新市徐公店阅读答案_作者杨万里。<宿新市徐公店>展现了一幅乡村的美好画面,写出了童真童趣,抒发了作者对田园生活的向往,符合作者的派别风格。入选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两首。
[注释]
1、篱:篱笆。
2、疏疏:稀疏
[译文]
在稀稀落落的篱笆旁,有一条小路伸向远方,路旁树上的花已经凋落了,而新叶却刚刚长出,还没有形成树阴。儿童们奔跑着,追扑翩翩飞舞的黄色的蝴蝶,可是黄色的蝴蝶飞到黄色的菜花丛中,孩子们再也找不到它们了。
[鉴赏]
这是一首描写暮春农村景色的诗歌。描绘了一幅春意盎然的景象和天真可爱的儿童,这首诗运用白描手法,平易自然,形象鲜明。杨万里为官清廉,曾遭奸相嫉恨,被罢官后长期村居,对农村生活十分熟悉,描写自然真切感人,别有风趣。本诗作者一生写诗两万多首,其中有大量的写景诗。他的诗清新风趣,构思巧妙,语言通俗,自成一家,在当时与陆游等人齐名。本诗是一首描写田园风光的七言绝句。诗题暗示了诗歌内容为诗人在徐公店住宿时所看到的景象。
诗人住宿在位于浙江省德清县的新市镇,一个姓徐的人家开设的客店的时候,看到一片盛开黄色鲜花的油菜田野。那里跑着高兴的儿童。他们在追扑黄色的蝴蝶。黄色蝴蝶飞进黄色的油菜花中,孩子们分不清哪是蝴蝶,哪是黄花,再也找不到蝴蝶了。诗人用简捷的语言生动地描写了美丽的田园风光,歌颂了大好的祖国山河。

●【往下看,下一篇更精彩】●

下一篇: 写山中房子

最新成考报名

  • 2023年党风廉政建设知识测试题及答案...
  • 2023年党风廉政建设知识测试题及答案十篇
  • 新安全生产法知识竞赛试题库及答案共...
  • 2022党风廉政建设知识测试题及答案集合4篇
  • 2022党风廉政建设知识测试题及答案范...
  • 新安全生产法知识竞赛试题库及答案共...
  • 新安全生产法知识竞赛试题库及答案共...
  • 2022党风廉政建设知识测试题及答案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