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文档 > 试题 >

宿业师山房待丁大不至阅读答案诗歌前两句描写夕阳西下

成考报名   发布时间:05-26    阅读:

《诗歌练习495 文档
宿业师山房待丁大不至阅读答案诗歌前两句描写夕阳西下 第一篇

一 孟浩然《宿业师山房待丁大不至》阅读答案附赏析

宿业师山房期丁大不至

孟浩然

夕阳度西岭,群壑倏已暝。

松月生夜凉,风泉满清听。

樵人归欲尽,烟鸟栖初定。

之子期宿来,孤琴候萝径。

注释

⑴业师:法名业的僧人。一作“来公”。山房:僧人居所。期:一作“待”。 ⑵度:过、落。

⑶壑:山谷。倏:一下子。

⑷满清听:满耳都是清脆的响声。

⑸樵人:砍柴的人。

1.前六句是如何表现时间的变化的?请赏析其中第二联的妙处。

2.“孤琴”一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宿业师山房待丁大不至阅读答案诗歌前两句描写夕阳西下】

3。请发挥联想和想像,把.“松月生夜凉,风泉满清听”所描写的景象描绘出来。

答案

1.①前六句先后描绘夕阳西下、群壑昏暝、松际月出、风吹清泉、樵人归尽、烟鸟栖定等形象,准确地表现出山中从薄暮到深夜的变化。②第二联写诗人见松月而觉夜凉,听清泉而感山幽,细致人微地传达出日暮山间听泉时的全部感受,很有韵味。(或“从视觉、触觉、听觉等多角度表现日暮山间的清幽,表达了作者等友而心不急的闲适的心境”)

【宿业师山房待丁大不至阅读答案诗歌前两句描写夕阳西下】

2.以“孤”修饰琴,更添了孤清之感。“孤琴”的形象,兼有期待知音之意。形象地表现了诗人深情期待知音的孤独形象。(意对即可)

3.示例:月光倾泻松间,静静的夜晚平添些许凉意;清风与流泉相和,在耳畔奏鸣。(意象2分,少两个扣1分;表达1分)

赏析:

【宿业师山房待丁大不至阅读答案诗歌前两句描写夕阳西下】

《宿业师山房期丁大不至》是唐代诗人孟浩然的作品。此诗写在山间夜宿,期待友人不至。前六句尽写夜色:夕阳西下,万壑蒙烟,凉生松月,清听风泉,樵人归尽,暮鸟栖定;后两句写期待故人来宿而未至,于是抱琴等待。。全诗不仅表现出山中从薄暮到深夜的时令特征,而且融合着诗人期盼知音的心情,境界清新幽静,语言委婉含蓄。

此诗写诗人在山中等候友人到来而友人仍不至时的情景。前六句展示了山寺一带黄昏时美丽的自然景色。诗人先后描绘夕阳西下、群壑昏暝、松际月出、风吹清泉、樵人归尽、烟鸟栖定等生动的意象,渲染环境气氛。随着景致的流动,时间在暗中转换,环境越来越清幽。孟浩然在山水诗中,很善于表现自然景物在时间中的运动变化。山区寻常的景物,一经作者妙笔点染,便构成一幅清丽幽美的图画。

二 许棐《秋斋即事》阅读答案及赏析

秋斋即事

许棐

桂香吹过中秋了,菊傍重阳未肯开。

几日铜瓶无可浸,赚他饥蝶入窗来。

【注】了:结束。铜瓶:这里指花瓶。

1.诗的前两句写景,是如何表现时令的?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绪?(8分)

2.说说后两句诗的意思,并指出它们表现出怎样的语言风格?(7分)

参考答案

1、诗人把花落花开和季节联系起来,以花开来标志季节和节日:八月的桂香仿佛带走了中秋节,而九月的菊花却还没有为临近的重阳节开放。 表现了诗人寂寥的心绪。(意思对即可)

2、后两句诗的意思是:几天来花瓶空空,还骗得蝴蝶扑到屋里来。自嘲、幽默诙谐的语言风格。

此诗作者许棐fěi(?~1249)字忱夫,海盐人(今属浙江)。约宋理宗宝庆初前后在世。

大意:桂花的香气已经吹过了(桂花通常每年9~10月开花),而中秋也度过了,但在濒临九九重阳的时节,菊花确不肯开放。这些天来铜制花瓶尽管没有鲜花可插也还是浸满了清水,要骗取那饥饿的蝴蝶飞入窗内。

赏析

诗人所题秋斋即事,就是在秋日的书斋即兴应景而做的诗句,是诗人清寂生活的写照。此诗咏日常景事,用白描手法,前二句写斋外景色的清寂寥落,后二句写室内的冷落凄清,“肯”、“赚”、“饥”等字,皆活泼生动,特别是一“饥”字,将人的心绪借蝶言出,尤为生新传神,系典型的宋人笔法。【宿业师山房待丁大不至阅读答案诗歌前两句描写夕阳西下】

诗人远离科举、俗务,诗书自娱,每日里面对四壁的书卷,虽然在内心里了悟这书香的花样繁美,但也有万卷读过而期望更近一分秋色收获的心态,这秋天香花交继的自然现象也是诗人文心嬗变的印象。学问有所成,确无所用,如铜瓶无花可插,是寂寞也是悲哀。但诗人的内心却并不枯寂,洋溢着对生活的渴望,对美的感召,即使是清水一捧,也自信会让饥饿的蝴蝶入我圈套。诗人在秋日的书斋里,看闻繁花交接,静待着那花中傲霜而开的君子菊花的开放。这是修心养性的禅功,也是诗人鲜活精神的体现。 诗人书斋号为梅屋,他必然是钦佩梅花斗雪的气节。秋天来了,冬天也不远了。在封建社会不为统治者所用的诗人,在此梅屋里的对世态炎凉的感悟与遗世独立的情怀,在这首诗里表露无遗。

以禅悟的境界解释此诗含义,桂香、菊花、中秋、重阳都是天地大道的消息,唯有通达的人能够觉照。万物与我一体,诗人的心神就是那清水的铜瓶,张扬着随缘不变、不变随缘的豪迈,必定要网络那些饥饿的蝴蝶、有缘的众生而度化之。

三 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湖州歌(其六)南宋·汪元量

北望烟云不尽头,大江东去水悠悠。夕阳一片寒鸦外,目断东西四百州。

[注]此诗是元灭南宋时,作者被元军押解北上途中所作。

简析“望”在诗中的作用。

【答案】这个“望”就是诗眼,全篇的景物描写皆因此而起,它在诗中就起到了统摄全篇的作用。

四 柳营曲?范蠡》阅读答案及全诗赏析

越调]柳营曲•范蠡①

无名氏

一叶舟,五湖游,闹垓垓不如归去休。红蓼滩头,白鹭沙鸥,正值着明月洞庭秋。进西施一捻②风流,起吴越两处冤仇。趁西风闲袖手,重整理钓鱼钩。看,一江春水向东流。

[注]①范蠡:春秋时越国大夫,助越王灭吴后,归隐江湖。②一捻:一把,形容西施的体态非常纤秀。

1.此曲塑造了怎样的范蠡形象?请简要分析。(5分)

【宿业师山房待丁大不至阅读答案诗歌前两句描写夕阳西下】

2•此曲的最末一句与李煜《虞美人》中“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一句在手法和情感上有何不同?请

答案:

1.塑造了超然物外,逍遥自在的隐士形象。(2分)主人公抛开吴越的政治斗争(1分),泛舟五湖,尽享红蓼艳丽、沙鸥飞翔、明月当空的湖光美景(1分),充满了对悠然垂钓、闲看流水的自在生活的憧憬(1分)。

2.李词运用比喻,以水喻愁,(1分)形象地写出了失国愁怀的绵长不尽。(2分)此曲采取了虚写的手法(通过想象),(1分)写出了主人公所期待的春来江畔悠然垂钓,欣赏江水浩浩东流的景象,表达了主人公对归隐生活的喜爱之情。(2分)

赏析:

一叶扁舟,漫游五湖,纷扰喧闹中倒不如辞官归隐罢了。开满红色蓼花的浅水滩,白鹭与沙鸥上下翻飞,此时洞庭湖上恰好是明月高悬的秋夜。。进献西施促成了吴王的风流韵事,引起了吴越双方互相争斗结冤仇。趁着秋风乍起又闲居无事,把钓鱼钩重新整理。看,一江春水滔滔向东流去。

范蠡是春秋末政治家,越国大夫。传说他曾经向吴王夫差进献西施,帮助越国灭掉吴国,后来毅然辞官,乘舟泛五湖而去。他在建立了卓著功勋后,激流勇退,远祸全身,使无数元代知识分子奉为心中的理想。

曲子从范蠡辞官归隐、泛舟五湖写起,点明了“归去”这一主旨,“闹垓垓”的纷争时局正是他归去的原因。接着写“游”中所见洞庭之秋景,描绘出一幅疏朗清淡的景象。。“进西施”起承接首句,表现范蠡为政朝廷、辅助君王时的情景,恰好是“闹垓垓”的具体写照。“趁西风”两句进一步描写范蠡归隐五湖、悠然

闲适的生活,突出了“归去”的题旨。结尾借用名句,翻出新意,表现隐者飘逸洒脱的情怀。全曲有历史的追述,现实的反映,也有自然的描绘,从各个方面表现了范蠡逍遥闲适的归隐生活,怡然自得的愉悦心情,传达了作者的羡慕向往之情,透露出元代知识分子在黑暗封建统治下矛盾、复杂的特殊心态。

《宿业师山房待丁大不至阅读答案_宿业师山房待丁大不至翻译赏析_作者孟浩然》
宿业师山房待丁大不至阅读答案诗歌前两句描写夕阳西下 第二篇

<宿业师山房待丁大不至>作者为唐代文学家孟浩然。古诗全文如下:
夕阳度西岭,群壑倏已暝。
松月生夜凉,风泉满清听。
樵人归尽欲,烟鸟栖初定。宿业师山房待丁大不至阅读答案_宿业师山房待丁大不至翻译赏析_作者孟浩然
之子期宿来,孤琴候萝径。【宿业师山房待丁大不至阅读答案诗歌前两句描写夕阳西下】
[前言]
<宿业师山房期丁大不至>是唐代诗人孟浩然的作品。此诗写诗人夜宿山寺中,于山径之上等待友人的到来,而友人不至的情景。前六句尽写夜色:夕阳西下,万壑蒙烟,凉生松月,清听风泉,樵人归尽,暮鸟栖定;后两句写期待故人来宿而未至,于是抱琴等待。全诗不仅表现出山中从薄暮到深夜的时令特征,而且融合着诗人期盼知音的心情,境界清新幽静,[注释]
⑴业师:业禅师的简称,法名业的僧人。一作“来公”。宿业师山房待丁大不至阅读答案_宿业师山房待丁大不至翻译赏析_作者孟浩然。山房:山中房舍,指佛寺。期:一作“待”。丁大:作者友人。名凤,排行老大,故称丁大,有才华而不得志。
⑵度:过、落。
⑶壑:山谷。倏:一下子。
⑷满清听:满耳都是清脆的响声。
⑸樵人:砍柴的人。
⑹烟鸟:雾霭中的归鸟。
⑺之子:这个人。之,此。子,古代对男子的美称。宿来:一作“未来”。
⑻孤琴:一作“孤宿”,或作“携琴”。
[翻译]
夕阳慢慢地隐没在西面的山脉后,连绵起伏的群山变得昏暗。月光穿过横斜的松枝,为夜晚添了几分凉意,泉水声和着风声,听起来别有一番风味。打柴的樵夫们快要全部归去,暮烟中的鸟儿们刚刚栖定。我期望你能够像我们约定的那样来此住宿,现在只有我独自一人抱着琴在小路边。
[赏析]
<宿业师山房期丁大不至>写诗人在山中等候友人到来而友人仍不至时的情景。诗人挥洒自如,点染空灵,笔意在若有若无之间,将暮色之时山中景色勾勒得极具特色,并寓情于景。全诗诗中有画,盛富美感,蕴藉深微,挹之不尽。
前六句展示了山寺一带黄昏时美丽的自然景色。诗人先后描绘夕阳西下、群壑昏暝、松际月出、风吹清泉、樵人归尽、烟鸟栖定等生动的意象,渲染环境气氛。随着景致的流动,时间在暗中转换,环境越来越清幽。孟浩然在山水诗中,很善于表现自然景物在时间中的运动变化。山区寻常的景物,一经作者妙笔点染,便构成一幅清丽幽美的图画。
这首诗所描绘的自然景物形象,不仅仅准确地表现出山中从薄暮到深夜的时态特征,而且融统着诗人期盼知音的心情。特别是“松月生夜凉,风泉满清听”两句,写诗人见松月而觉夜凉,听见泉而感山幽,细致入微地传达出日暮山间听泉时的全部感受,很有韵味。全篇前六句都是融情入景,到了第七句,才点出“之子期宿来”,然后在第八字再点出一个“候”字,彰显了诗人不焦虑不抱怨的儒雅风度,也从侧面表露出了诗人闲适的心境和对有人的信任。
“孤琴候萝径”,以“孤”修饰琴,更添了孤清之感。孤琴的形象,兼有期待知音之意。而用“萝”字修饰“径”,也似有意似无意地反衬诗人的孤独。因为藤萝总是互相攀援、枝蔓交错地群生的。这一句诗,在整幅山居秋夜幽寂清冷的景物背景上,生动地勾勒出了诗人的自我形象:这位风神散朗的诗人,抱着琴,孤零零地伫立在洒满月色的萝径上,望眼欲穿地期盼友人的到来。诗的收尾非常精彩,使诗人深情期待知音的形象栩栩如生。
表面上看起来,前六句是写景,只有结尾两句写候友。其实不然,诗从一开始就在写候友,不过诗人暗藏在景物中,没有露面罢了。前六句看起来是无人之境,实际上是有人之境。“群壑倏已暝”是诗人看到的,“松月生夜凉”是诗人感到的,“风泉满清听”是诗人的感觉,“樵人归欲尽,烟鸟栖初定”也是诗人看到的。这些诗句表明诗人候友已经有一段时间了。待读到“孤琴候萝径”,暗藏在景物中的人,与抚琴候友的人迭在一起,形象蓦地活起来,跃然纸上,呼之欲出。
全诗色彩不断变幻,景物描写十分清幽,语言含蓄委婉却不失韵味。“松月生夜凉,风泉满清听”两句是此诗名句。

《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阅读答案_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翻译赏析_作者孟浩然》
宿业师山房待丁大不至阅读答案诗歌前两句描写夕阳西下 第三篇

<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作者为唐代文学家孟浩然。古诗全文如下:
山暝听猿愁,沧江急夜流。
风鸣两岸叶,月照一孤舟。
建德非吾土,维扬忆旧游。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阅读答案_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翻译赏析_作者孟浩然
还将两行泪,遥寄海西头。
[前言]
<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是诗人孟浩然的五言律诗,被选入<全唐诗>的第160卷第18首。此诗是作者离开长安东游时,途中寄给旧友的。前四句描绘了一幅月夜行舟图:猿声在夜中传来江流滔滔不断,树叶萧萧而下,极写景色的寥落凄寂,同作者凄凄惶惶的心情互为衬映。后四句借景生情,怀念友人,情景融合得很自然。月夜宿孤舟,心中愁闷,自然而生怀友之情,因而热泪横流。此诗写宿桐庐江的夜间景色的旅途的孤寂情怀,[注释]
桐庐江:即桐江,在今浙江省桐庐县境。广陵:今江苏省扬州市。旧游:指故交。
暝:指黄昏。
沧江:指桐庐江。沧同“苍”,因江色苍青,故称。
建德:唐时郡名,今浙江省建德县一带。汉代,建德桐庐同属富春县。此外以建德代指桐庐。
非吾土:不是我的故乡。王粲<登楼赋>:“虽信美而非吾土兮,曾何足以少留。”
维扬:扬州的别称。<洞书·禹贡>:“淮海维扬州。”
遥寄:远寄。海西头:指扬州。隋炀帝<泛龙舟歌>:“借问扬州在何处,淮南江北海西头。”因古扬州幅员辽阔,东临大海,故称。
海西头:指扬州。古扬州幅员广阔,东滨大海,在海之西,故云。
[译文]
山色昏暗听到猿声使人生愁,桐江苍茫夜以继日向东奔流。两岸风吹树动枝叶沙沙作响,月光如水映照江畔一叶孤舟。 建德风光虽好却非我的故土,我仍然怀念扬州的故交老友。相忆相思我抑不住涕泪两行,遥望海西头把愁思寄去扬州。
[鉴赏]
孟浩然写诗,“遇思入咏”,是在真正有所感时才下笔的。诗兴到时,他也不屑于去深深挖掘,只是用淡淡的笔调把它表现出来。那种不过分冲动的感情,和浑然而就的淡淡诗笔,正好吻合,韵味弥长。这首诗也表现了这一特色。
诗题点明是乘舟停宿桐庐江的时候,怀念扬州(即广陵)友人之作。桐庐江为钱塘江流经桐庐县一带的别称。“山暝听猿愁,沧江急夜流。”首句写日暮、山深、猿啼。诗人伫立而听,感觉猿啼似乎声声都带着愁情。环境的清寥,情绪的黯淡,于一开始就显露了出来。次句沧江夜流,本来已给舟宿之人一种不平静的感受,再加上一个“急”字,这种不平静的感情,便简直要激荡起来了,它似乎无法控制,而像江水一样急于寻找它的归宿。
接下去“风鸣两岸叶,月照一孤舟。”语势趋向自然平缓了。但风不是徐吹轻拂,而是吹得木叶发出鸣声,其急也应该是如同江水的。有月,照说也还是一种慰藉,但月光所照,惟沧江中之一叶孤舟,诗人的孤寂感,就更加要被触动得厉害了。如果将后两句和前两句联系起来,则可以进一步想象风声伴着猿声是作用于听觉的,月涌江流不仅作用于视觉,同时还有置身于舟上的动荡不定之感。这就构成了一个深远清峭的意境,而一种孤独感和情绪的动荡不宁,都蕴含其中了。
诗人之所以在宿桐庐江时会有这样的感受,是因为“建德非吾土,维扬忆旧游。”建德当时为桐庐邻县,这里即指桐庐江流境。维扬,扬州的古称。按照诗人的诉说,一方面是因为此地不是他自己的故乡,“虽信美而非吾士”,有独客异乡的惆怅;另一方面,是怀念扬州的老朋友。这种思乡怀友的情绪,在眼前这特定的环境下,相当强烈,不由得潸然泪下。他幻想凭着沧江夜流,把他的两行热泪带向大海,带给在大海西头的扬州旧友。
这种凄恻的感情,如果说只是为了思乡和怀友,那是不够的。孟浩然出游吴越,是他四十岁去长安应试失败后,为了排遣苦闷而作长途跋涉的。“山水寻吴越,风尘厌洛京”(<自洛之越>),这种漫游,就被罩上一种悒悒不欢的情绪。然而在诗中,诗人只淡淡地把“愁”说成是怀友之愁,而没有往更深处去揭示。这可以看作孟浩然写诗“淡”的地方。孟浩然作诗,原是“遇思入咏”,不习惯于攻苦着力的。然而,这样淡一点着笔,对于这首诗却是有好处的。一方面,对于他的老朋友,只要点到这个地步,朋友自会了解。另一方面,如果把那种求仕失败的心情,说得过于刻露,反而会带来尘俗乃至寒伧的气息,破坏诗所给人的清远的印象。

●【往下看,下一篇更精彩】●

最新成考报名

  • 2023年党风廉政建设知识测试题及答案...
  • 2023年党风廉政建设知识测试题及答案十篇
  • 新安全生产法知识竞赛试题库及答案共...
  • 2022党风廉政建设知识测试题及答案集合4篇
  • 2022党风廉政建设知识测试题及答案范...
  • 新安全生产法知识竞赛试题库及答案共...
  • 新安全生产法知识竞赛试题库及答案共...
  • 2022党风廉政建设知识测试题及答案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