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文档 > 试题 >

闻雁韦应物阅读答案

成考报名   发布时间:06-14    阅读:

《闻雁韦应物》
闻雁韦应物阅读答案 第一篇

《闻雁 唐·韦应物》赏析及练习

赏析

闻雁 唐·韦应物

故园渺何处?归思方悠哉。

淮南秋雨夜,高斋闻雁来。

译文

故乡遥远,模糊不清,不知道在哪里啊?归家的思绪正无穷无尽。在淮河南部的夜晚下着冰冷秋雨,我听到大雁的叫声由远而近的传来。...

赏析 :

古代交通不便,远飞的大雁常常引起游子对故土的怀念。本诗作者在秋雨之夜,归思正深之际,听到自远而近的雁叫声,其心中的感触较之常人又深一层。

首句直抒胸臆,一个“渺”字体现了诗人内心的悲哀、凄凉;第二句借景抒情,其中“秋雨”以绵绵不绝、淅淅沥沥的雨来衬托诗人一言难尽的愁思,渲染了一种萧瑟、凄清的气氛,“高”字更体现出诗人的孤独。全诗语言纯朴,自然含蓄,耐人寻味,主要表达了远宦思念家乡的情感,也蕴含了对动乱时代的苦闷感受,结尾留下广阔的空间,引读者自己去思考,给读者想象的空间。

练习

1、《闻雁》中直抒胸臆,抒发了浓浓的思乡之情的句子 故园渺何处?归思方悠哉 。

2、赏析首句的妙处。

运用设问的手法,写家乡遥远,不知在何处,表达诗人的思乡之情。

3、在中国古代,有鸿雁传书的故事。鸿雁是大型候鸟,每年秋季南迁,常常引起游子 思乡 之情和羁旅伤感。鸿雁传书指 传信 。也有以鸿雁来指代 书信 。如“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杜甫《天末怀李白》)、

4、《闻雁》光从文字看,似乎诗中所抒写的不过是 远宦思乡 之情。但渗透在全诗中的 萧瑟凄清 情调和充溢在全诗中的秋声秋意,却使读者隐隐约约感到在这“归思”、“闻雁”的背后还隐现着 时代乱离 的面影,蕴含着诗人对时代社会的感受。

5、首句 直抒 胸臆,一个“渺”字体现了诗人内心的悲哀、凄凉;第二句 借景 抒情,其中“秋雨”以绵绵不绝、淅淅沥沥的雨来衬托诗人一言难尽的愁思,渲染了一种 萧瑟、凄清 的气氛,“高”字更体现出诗人的 孤独 。

6、读诗需要联想和想象,请用生动的语言描述诗歌所描绘的画面。

独坐高斋的诗人在暗夜中听着外面淅淅沥沥的秋雨,忽然听到了自远而近的归雁的悲鸣之声,暗夜沉沉四望一片模糊,更不知道故乡远在何处,归思之情无穷无尽。

7、通读全诗,表达作者怎样的情感?

诗歌借秋雨独坐遥闻雁叫的描写,表达了作者不尽的思乡之情。

下列与本诗描述的季节相同的一项是( )

【闻雁韦应物阅读答案】

A.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B.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C.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D.翅湿沾微雨,泥香带落花。

《七年级语文期中试卷及答案》
闻雁韦应物阅读答案 第二篇

在接下来的一两天里,他都在法院外面转悠,心里总有一股冲动,想要进去,这种冲动几乎到了无法抗拒的地步,哈克的情况也差不多,他们从法院门前走开,但总是有那种令人牵肠挂肚的东西要马上将他们吸引过去。每逢有闲人从法院里出来,他都要竖起耳朵听他们

七年级语文 议论,但是听到的始终都是令人担忧的消息。

考试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 (1)选段出自 ,文中的他是 ,文段中“令人担忧的消息”是 。(3分)

(2)对小说主题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3分) ..

请注意:所有试题的答案均填写在答题卡上,答案写在试卷上无效。 A.对美国虚伪庸俗的社会习俗进行了讽刺。

姜堰区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试卷

一、积累与运用(共34分)

1.根据拼音在田字格内写出相应的汉字。 (4分)

屠呦呦在群英huìcuì的科学界,因发现青蒿素获得2015年诺贝尔奖,成为首位获得该奖项的本土中国科学家。“呦呦鹿鸣,食野之苹”,《诗经》中的名句juānkè着她父母对她的美好期待。

2.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有错误的一项是(2分) ...

A. 爸爸哈哈一笑:“不做小事的人,怎么干得成大事!” B. 一个不读书的人,他只能是一个“高智商的野蛮人。” C. “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妈妈嗔怪道。 D. 海上的夜,是柔和的,是静寂的,是梦幻的。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

A. 阅兵式后,习主席和俄罗斯普京、韩国朴槿惠谈笑风生,记者抢拍下了这一和谐画面。 ....B.每到节假日期间,姜堰步行街上人群熙来攘往,热闹非凡。 ....

C.前段时间,天津发生了危言耸听的爆炸事件,爆炸事件引起国家领导人的高度关注。 ....D.幸得检查官的明察秋毫,让沉冤多年的案件得以水落石出。 ....

4.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

A.自古以来,泰州人才辈出,京剧大师梅兰芳的故乡就是泰州人。 B.一个人要具有创造能力,关键是要经常保持好奇心,不断积累知识。 C.在学习过程中,我们应该注意培养自己解决、分析、观察问题的能力。 D.“珍爱生命,远离毒品”的校园宣传活动,有效地增强了中学生的自我保护。 5.根据提示补写名句或填写课文内容。(10分 每空1分)

① ,桑榆非晚。 ② 多行不义, 。 ③东风不与周郎便, 。 ④ 松间沙路净无泥, 。 ⑤成功的花, 。 ⑥人有悲欢离合, 。 ⑦今夜月明人尽望, ? ⑧淡黑的起伏的连山, 。

⑨王湾《次北固山下》诗中描写时序交替、暗示时光流逝、蕴含自然理趣的两句诗是:________ , 。 6.名著阅读。(6分)

B.对伪善的宗教仪式和刻板陈腐的学校教育和批判。 C.以平实的笔调描写了少年儿童遵规守纪的心灵。 D.反对种族压迫,反抗腐败的社会制度。 7.专题与语文实践活动。(8分)

继央视 “中国成语大会”节目开播后,全国掀起了新一轮学习、宣传、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热潮,姜堰区中学生成语大会正如火如荼进行中。

【提要点】中国成语的总量超过两万个,生活中被人们常用的成语大概也有一两千个。一个人一生中可能经历的各种境遇、事件,可能体会的各种心境、情感,可能面对的各种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甚至与超自然的关系,都能在成语中找到对应,并完成生动的表达。不仅如此,中国成语还有着明确的褒贬态度,代表着几千年来中国文化基因中的核心价值观,在一代又一代国人心中,不断明确着我们应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

阅读上面文段,请用简洁的语言提炼文段的主要信息,不超过20字。(3分)

【明宗旨】“从未被仰视,一直在发光”成为 《中国成语大会》最著名的宣传语,请你从弘扬成语文化的角度概括“中国成语大会”节目举办的宗旨。(3分)

【巧设计】班级要围绕姜堰区“成语大赛”活动宗旨,出一期手抄报,请你仿照示例,设计两个相关栏目。(2分)【闻雁韦应物阅读答案】

示例:乱中取胜(宗旨:丰富成语积累,把打乱的单字组成正确的成语。)

栏目一: ;栏目二:

二、阅读理解(共56分)

(一)阅读唐代诗人韦应物的《闻雁》一诗,完成第8题。(6分)

故园渺何处?归思方悠哉。 淮南秋雨夜,高斋闻雁来。

8.(1)与诗句“淮南秋雨夜,高斋闻雁来”抒发情感相同的一项是(3分)

A.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B.四面湖山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 C.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D.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2)赏析诗中首句“故园渺何处”的精妙之处。(3分)

(二)比较阅读沈复的《幼时记趣》与袁中道的《夜雪》,完成9—12题。 (16分)

【甲】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常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目细视。以丛草为林,

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邱,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蛤蟆也。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惊恐;神定,捉蛤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①②

【乙】夜雪大作,时欲登舟至沙市,竟为雨雪阻。然万竹中雪子敲戛,铮铮有声。暗

窗红火,任意看数卷书,亦复有少趣。自叹每有欲往,辄复不遂,然流行坎止,任之而已。鲁直所谓无处不可寄一梦也。 (袁中道《夜雪》)

注释:①雪子:不透明的雪粒。 ②敲戛:敲打。 ③流行坎止:顺流而行,遇险即止。 9.(1)解释下列加点的文言字词。(4分) ①凹者为壑 ( ) ②鞭数十 ( ) ..

③登舟至沙市 ( ) ④竟为雨雪阻 ( ) ..(2)选出与例句中加点字用法相同的一项(2分) 例句:任之而已 .

A.至之市 B.而忘操之 C.心之所向 D.故时有物外之趣 ....

10.用“/”线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 (2分) 任 意 看 数 卷 书 (四)阅读《一块糖的甜蜜与哀愁》,完成16—19题。(22分) 11.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①小时候家里穷,每天啃着窝头就着咸菜,看到别人家的孩子吃糖块,馋得直流口水。(1)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蛤蟆也。 母亲就安慰我们说,吃糖只会牙疼,吃盐巴却能补钙,将来你们的身体一定会棒棒的。“用

【闻雁韦应物阅读答案】

盐巴腌着总比用糖水泡着好。”这是母亲的格言。

(2)然万竹中雪子敲戛,铮铮有声。

②尽管如此,母亲还是想尽一切办法,让我们吃到甜的东西。她会用甜菜熬糖稀,然后

让我们蘸大饼子吃,虽然那甜味不是那么浓烈,但在当时已是顶级的奢侈品了。等我们美滋

12.两文都“记趣”,记趣的内容一样吗?请用自己的语言简要回答。(4分)

滋地吃完了,母亲会在厨房端起我们的饭碗,挨个地舔个干净。一直以来,母亲似乎成了“咸

菜”的代名词,其实,母亲也是喜欢甜的!【闻雁韦应物阅读答案】

(三)阅读《安恩和奶牛》(节选),完成13—15题。(12分)

③日子一点点好起来的时候,我们的口袋里偶尔也会有几分钱。那时,一分钱便可以买

①“这头母牛卖多少钱,老婆婆?” 那人问道。他把挑剔的眼光从奶牛身上转到安恩

到七块橘子瓣糖。七块喜悦的糖蹦跳在我的口袋里,甜味就会顺着衣服窜上来。七块幸福的

身上,锱铢必较地望着她。安恩自顾自继续打着毛线。“它不是卖的。”她回答说,然后,像

糖被我一字排开,在桌子上整齐地接受我的检阅。当七个“士兵”一个个“壮烈殉国”的时

是为了表示谦恭,她一只手把毛衣针撂下,使劲地把鼻孔擦个不停。那个男人惶惑起来,踌

候,我忘记了漱口就睡着了。醒来的时候牙痛,便发誓,再不吃糖。

躇不决地站了半晌;后来终于不得不走了,但他临走时眼光却仍然依恋不舍地盯着这头奶

④可是在以后的日子里,我的口袋里还是时常蹦跳着喜悦的糖,我的桌子上还是时常排

牛。

列着幸福的糖,我经不住甜蜜事物的诱惑。有了这些亮晶晶的橘子瓣糖,我的童年就甜了。

②过了不大一会儿工夫,一个精明利落、脸刮得光溜溜的屠夫用他的藤杖敲了敲牛角,

⑤年轻的光阴,总是甜蜜的。无数人肆无忌惮地挥霍着,像小孩吃光所有糖果,不考虑

又用肥硕的手匆匆摸了摸母牛身上光滑的皮毛。

明天与牙床。

③“喂,这头母牛多少钱?”

⑥母亲去亲戚家参加婚礼,为我们揣回来几颗漂亮的糖果。现在的糖块穿着花花绿绿的④老太婆爱怜地瞅了瞅自己的奶牛,不屑地斜视了一下那根藤杖,然后转过脸去往远

衣裳,让人不忍心吃呢!为了分那几颗糖果,母亲煞费苦心。因为我最小,母亲就多给了两处张望,仿佛发现了什么使她感到兴趣的东西。

颗。我一共得到了四颗糖果:两块水果糖,一块软糖,还有一块酥糖。哥哥要用他的水果糖⑤“它不卖的!”

换我的软糖,我不换,迫不及待地将那块软糖放进嘴里,不舍得咀嚼,可是它化得很快,不⑥听了这话,这个身穿血迹斑驳的罩衫的屠夫扬长而去了,紧跟着又来了一个人,死

一会儿就没了踪影,只剩下充满甜味的一段记忆。我很后悔没和哥哥换,最起码水果糖可以乞白赖地纠缠着要做成这笔买卖,可是老太婆安恩摇摇头说:“这头奶牛是不卖的。”

在嘴里顽强地坚持半个多小时,那该是多美好的一段时光啊。可是这个软骨头的家伙,没到 ⑦她就用这副神情接连打发走了许多主顾,这便理所当然地引起大家对她的注意,对

两分钟就举手投降了。还好,我还有三块糖,依然可以在哥哥姐姐面前炫耀。那两块水果糖,她说长道短起来。有个人已经来过一次想买这头牛,遭到了拒绝,现在又折回来,出了一个

一块被我含在嘴里,惊人地含了一个小时;另一块被我用水化开,拌到饭里,冲淡了很久以大价钱,那诱惑力简直令人难以抗拒。安恩老太太还是用非常坚定的口气回答说:“不!”但

是她似乎有些窘迫不安。

⑧“那么,它是已经卖了不成?”那人问道。 ⑨“没有,这头牲口是不卖的。” (10)“是吗?那么干吗老站在这里?难道光是让这头奶牛出出风头吗?”这个男人刨根究底地追问着,“是你自己的奶牛吗?” (11)“是呀,当然是的喽!”在这头奶牛还是条小牛犊的时候,就是她的了,那是一点都不假的。安恩想,要是同他多说上几句话能够消消他的气的话,那就不妨多同他闲聊一会儿。

13.先后有四拨人来买安恩的奶牛,安恩每次的回答都不完全相同,请根据安恩的四次回答分析安恩的形象。(4分)

14.赏析第①自然段中画线句的精妙之处。(4分)

15.说说选文在情节安排上的巧妙之处。(4分)

七年级语文调研试卷参考答案 一、(30分) 后,被阳光吃掉了,窗台上只剩下一摊糖水和密密麻麻的蚂蚁。那天,姐姐哭得很伤心。

1. 荟萃 镌刻 ⑦后来长大了,第一次吃到了包装精美的巧克力。那是姐姐在大城市的男朋友在情人节

2.B(不完全引用,句号放到引号外面) 的时候给姐姐买的。可就在那些巧克力还没吃完的时候,姐姐的男朋友就结婚了,新娘却不

3.C(危言耸听指故意说些夸大的吓人的话,句中的消息是真实的消息) 是姐姐。

4. B (A 项主语“故乡”与宾语“泰州人”搭配不当;C项语序不当;D项成分残缺,⑧看着哭肿了眼睛的姐姐,我不知道该说些什么安慰她,就掏出我的橘子瓣糖对姐姐说:

缺“增强”的宾语“意识”。) “姐姐,巧克力糖好看不好吃,还是吃我的橘子瓣糖吧……”

5.(10分,每空1分) ⑨姐姐后来就在小镇上与她一个儿时的玩伴结婚了,青梅竹马的爱情给姐姐苍白的脸庞

①东隅已逝②必自毙 ③铜雀春深锁二乔 ④萧萧暮雨子规啼⑤人们只惊羡她现时的涂抹了幸福的红晕。婚礼那天,不知是故意还是巧合,客人们含在嘴里的全是清一色的橘子

明艳⑥月有阴晴圆缺 ⑦不知秋思落谁家?⑧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⑨海日生明月,江瓣糖,没有一颗巧克力糖和奶糖,大概是姐姐懂得了,橘子瓣糖才是最适合她的吧。

【闻雁韦应物阅读答案】

春入旧年 ⑩只是在姐姐的那个大城市里的男朋友突然消失的时候,我生出了一丝莫名的恐惧,总

6.(6分)(1)(3分,每空1分)《汤姆索亚历险记》 汤姆·索亚 印第安人乔杀了以为不管多美好的东西,也会像糖一样在阳光下无声无息地化掉。

人,却设计嫁祸于酒鬼波特,次日波特被捕,法庭审判时如果证人出来指证,波特可能会被16.通读全文,说说文题中的“甜蜜”与“哀愁”分别指什么。(4分)

判刑。(被人陷害的波特可能会被判刑)

“甜蜜”指:

(2)(3分)C(以清新简约、充满率真童趣的笔调描写了少年儿童成长期中特有的反

“哀愁”指:

抗心态。

17.文中围绕“糖”写了哪几件事?请分别概括。(6分)

7.(8分)【提要点】(3分)成语总量多(1分),运用广泛(1分),价值观鲜明(1

分)。

18. 联系具体语境,回答下面两小题。 (6分) 【明宗旨】(3分)成语在现代人的生活中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但成语彰显中华传统 (1)说说第①自然段画线句子的深层含义。(2分) 文化的精妙与精髓,一直影响着中国人的精神生活。 【巧设计】(2分,每空1分)示例:火眼金睛(宗旨:学会正确使用成语,判断成语(2)赏析第⑥自然段画线句子的精妙。(4分) 使用是否正确),心有灵犀(宗旨:借助问答游戏形式,培养合作意识,理解成语意思)其

他的答案合理即可。

二、(60分) 19.阅读【链接材料】,回答下面问题。 (6分)

(一)(6分) 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 8.(1)(3分)C (选自鲁迅《社戏》结尾)

(2)(3分)运用设问的手法(1分),形象写出距离家乡遥远,不知身在何处(1分),

选文结尾和链接材料在写法上有很多相似之处,请分析其设计和用意的异同。

表达了诗人浓郁的思乡之情(1分)。

(二)(14分) 9.(1)(4分)①山沟 ②用鞭子打 ③到 ④被 三、作文(60分)

(2)(2分)B

请以“让 常驻心灵”为题,写一篇文章。 10.(2分)任意/看/数卷书 要求: 11. (4分)(1)搬开土山,推倒树木来了,原来是一只癞蛤蟆。 1.请从“友善”、“勇敢”、“快乐”三个词语中任选一个填在横线上; (2)然而大雪敲击竹子,发出铮铮的声音。 2.写一篇不少于600 字记叙文; 12.甲文:写“我”儿时神游山林、打抱不平鞭打蛤蟆的独特生活情趣。(1分) 3.不出现真实校名、人名;

乙文:趣在雪夜聆听竹林里传来的清脆敲击声(1分);趣在坐在昏暗的小屋感受炉火

4.书写工整规范。 的温暖(1分);趣在悠闲自得地读书(1分)。 附译文:晚上下起了大雪,当时正想要坐船到沙市,竟然被雨雪所阻挡,然而大雪敲 击竹子,发出铮铮的声音,暗暗的窗子与红红的烛火,任意看数卷书,也是很有趣的。离时

为自己叹息,每次有想去的地方,总是不行,然而是行是止,任它吧,(诚如)鲁直所说,“没来日子里那咸咸的味道。姐姐更惨,她不舍得吃她的软糖,每天拿出来美滋滋地看,看到最【闻雁韦应物阅读答案】

有一处不可以寄一梦”(罢了)。

(三)(12分)

13.(4分,1点1分)安恩对奶牛的爱怜,安恩善解人意,诚实质朴,尊重生命。 14.(4分)用神态、动作描写(答细节描写也对)(1分),用“惶惑“踌躇不决站”“依恋不舍地盯”形象生动地写出了买牛人对奶牛的喜爱(1分),侧面烘托出奶牛之好(1分)及安恩老人对奶牛的珍视和尊重(1分)。

15.(4分)节选内容情节安排巧妙,作者设置悬念,让小说情节有波澜(2分)。安恩带奶牛到市场却不卖牛;买主一拨一拨纠缠,安恩却坚持不卖,为结尾谜底的解开做了铺垫(结合内容分析2分)。

(四)(22分) 16.(4分)

甜蜜指小时候的一段美好时光,每一次吃到甜的东西,特别是好吃的糖果给人的甜蜜回忆。(2分)

哀愁指姐姐和她男朋友在糖还没有吃完的时候就分手了,让我生出莫名的恐惧和伤感,害怕多美好的东西都会像糖一样在阳光下无声无息化掉。(2分)

17.(6分,概括出三件事得全分)(1)母亲用甜菜熬糖稀,让我们蘸大饼子吃; (2)一分钱买七块橘子瓣糖,吃到牙疼;

(3)母亲参加婚礼,为我们带回漂亮糖果,我们都舍不得吃; (4)姐姐的男朋友送给我们好吃的巧克力; (5)姐姐结婚发给所有客人橘子瓣糖。 18(1)(3分)人生吃点苦比一味的享乐更好。 (2)(3分)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1分),将软糖人格化,形象生动地写出软糖不如水果糖耐含化得快的特点(1分),表达了我对糖的喜爱和不舍之情(1分)。

19.(6分) 相同(2分):结尾都直抒胸臆,(1分);都表达了深深地怀念之情。(1分) 不同(4分):选文主要表达对甜蜜时光的怀念(1分),也表达了作者害怕失去美好的淡淡哀愁(1分);链接材料中则表达了“我”对热情朴实的平桥村人、平桥村孩子的怀念(1分),对人与人间和谐密切关系的向往之情(1分)。

教学用书赏析 闻雁 八下》
闻雁韦应物阅读答案 第三篇

闻雁 教学用书赏析

韦应物(约737-约791),唐代诗人,长安人,以山水田园诗著称。因曾出任过苏州刺史,退职后定居苏州永定寺,故世称“韦苏州”。

唐德宗建中四年(783),韦应物出任滁州刺史。夏天离京,秋天到任。这首《闻雁》大约就是他到滁州后不久写的。

首句以设问起。“故园”指诗人的家乡京兆长安,“渺”,渺茫,因遥远而模糊不清。全句的意思是,家乡遥远,模糊不清,不知在何处。思乡之情不言自明。第二句“归思方悠哉”,诗人直抒胸臆,发出感叹,这漫漫长夜,绵绵秋雨,更是这归思无穷无尽。这一句表达了诗人无限低徊怅惘的之情。“方”字透出了归思正浓,为第三四句高斋闻雁蓄势。当时诗人被贬为滁州刺史。身处异地,又值寂寥的秋雨之夜,“归思”之情更盛。第四句“高斋闻雁来”,诗人独坐高斋(宽敞的书斋)听到了自远而近的雁叫声。雁是一种大型游禽,在我国北部繁殖,到南方沿海地区越冬。归雁在古诗文忠,历来是思乡思亲之物。在凄清秋雨之夜,雁叫声更使诗人思乡情切,夜不能寐,浮想联翩,思绪万端。诗到此戛然而止,对“闻雁”而后的感触不写一字,留下了广阔的空间,让读者自己去想象和思考。沈德潜在《唐诗别裁》中点评此诗说:“归思后乃说闻雁,其情自深。一倒转说,则近人能之矣。”

诗人主要生活于安史之乱后的动乱年代里,在宦海浮沉中,看到了当时黑暗的社会现实,但又无力抗争,感到彷徨苦闷,因而在诗中流露出了孤寂和低沉的情绪。我们透过渗透在全诗中的萧瑟凄清的情调,不难看到在“归思”“闻雁”的背后,隐现这时代的面影,蕴蓄着诗人对时代的感受。

所以,这首诗的中心意思应归纳为:诗人通过“归思”“闻雁”的描写,抒发了远宦思乡之情,也蕴涵着诗人对动乱时代的苦闷感受。

这首诗的写作特点是:意境高古澹远,语言质朴自然。一二句杂以散文化句式句法,三四句含蓄隽永,耐人寻味。有意识地运用古诗的句格、语言与表现手法,构成高古澹远的意境。

(补充资料)韦应物(737~792),中国唐代诗人。汉族,长安(今陕西西安)人。今传有10卷本《韦江州集》、两卷本《韦苏州诗集》、10卷本《韦苏州集》。散文仅存一篇。因出任过苏州刺史,世称“韦苏州”。诗风恬淡高远,以善于写景和描写隐逸生活著称。

《闻雁阅读答案_闻雁翻译赏析_作者韦应物》
闻雁韦应物阅读答案 第四篇

<闻雁>作者为唐代文学家韦应物。其古诗全文如下:
故园渺何处?归思方悠哉。
淮南秋雨夜,高斋闻雁来。
[前言]
闻雁,是中国唐代诗人韦应物在秋雨之夜,归思正深之际,听到自远而近的雁叫声,内心感触,而所作的一首诗。闻雁阅读答案_闻雁翻译赏析_作者韦应物。 光从文字看,似乎诗中所抒写的不过是远宦思乡之情。但渗透在全诗中的萧瑟凄清情调和充溢在全诗中的秋声秋意,却使读者隐隐约约感到在这“归思”、“闻雁”的背后还隐现着时代乱离的面影,蕴含着诗人对时代社会的感受。有明代韩邦靖,韩恰同名诗作。
[译文]
故乡遥远,模糊不清,不知道在哪里啊?归家的思绪正无穷无尽。在淮河的南部下着冰冷秋雨的夜晚,我听到大雁的叫声由远而近的传来。
[鉴赏]
沈德潜说:“五言绝句,右丞之自然,

《寄李儋元锡阅读答案_寄李儋元锡翻译赏析_作者韦应物》
闻雁韦应物阅读答案 第五篇

<寄李儋元锡>作者为唐代文学家韦应物。古诗全文如下:
去年花里逢君别,今日花开又一年。
世事茫茫难自料,春愁黯黯独成眠。
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钱。寄李儋元锡阅读答案_寄李儋元锡翻译赏析_作者韦应物
闻道欲来相问讯,西楼望月几回圆。
[前言]
<寄李儋元锡>是唐代诗人韦应物的作品。此诗描述了诗人与友人分别之后的思念。开首二句即景生情,花开花落,引起对茫茫世事的感叹。接着直抒情怀,写因多病而想辞官归田,反映内心的矛盾。“邑有流亡愧俸钱”,不仅是仁人自叹未能尽责,也流露进退两难的苦闷。结尾道出寄诗的用意,是极需友情的慰勉,渴望和友人畅叙。寄李儋元锡阅读答案_寄李儋元锡翻译赏析_作者韦应物。全诗起于分别,终于相约,体现了朋友间的深挚友谊,[译文]
记得去年春天,在百花盛开的时节与君相逢而又分别。过了一年,又到花开时节。世事茫茫,难以预料。春愁使我心神黯淡,夜晚难以入睡。因身体多病而想念田园乡里。城邑中有百姓流离失所,真是愧对官吏的俸禄。听说你们想来探望我,我常在西楼盼望,已经有好几个月了。
[鉴赏]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感怀时事,思念友人的情怀。开头意在说明花落花开,别来不觉又是一年。中间四句触景生情,写一年来的感受。世事渺茫难料,因而愁绪满怀;从自身来讲,既多病而思归,又为没有能做好父母官而自愧。最后两句表示渴望和友人畅叙。全诗章法严密,对仗工整,用语婉转,为七律中名篇。
这首七律是韦应物晚年在滁州刺史任上的作品。公元783年(唐德宗建中四年)暮春入夏时节,韦应物从尚书比部员外郎调任滁州刺史,离开长安,秋天到达滁州任所。李儋,字元锡,是韦应物的诗交好友,当时任殿中侍御史,在长安与韦应物分别后,曾托人问候。次年春天,韦应物写了这首诗寄赠李儋以答。诗中叙述了别后的思念和盼望,抒发了国乱民穷造成的内心矛盾。
在韦应物赴滁州任职的一年里,他亲身接触到人民生活情况,对朝政紊乱、军阀嚣张、国家衰弱、民生凋敝,有了更具体的认识,深为感慨,严重忧虑。就在这年冬天,长安发生了朱

●【往下看,下一篇更精彩】●

最新成考报名

  • 2023年党风廉政建设知识测试题及答案...
  • 2023年党风廉政建设知识测试题及答案十篇
  • 新安全生产法知识竞赛试题库及答案共...
  • 2022党风廉政建设知识测试题及答案集合4篇
  • 2022党风廉政建设知识测试题及答案范...
  • 新安全生产法知识竞赛试题库及答案共...
  • 新安全生产法知识竞赛试题库及答案共...
  • 2022党风廉政建设知识测试题及答案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