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文档 > 试题 >

随堂1,1九年级化学第一单元走路化学殿堂

编辑:  成考报名   发布时间:07-22    阅读:

随堂1,1九年级化学第一单元走路化学殿堂(一)
2013-2014学年九年级化学(上)(鲁教版)第一单元+步入化学殿堂+检测题(含答案)

第一单元 步入化学殿堂 检测题

本检测题满分:100分,时间:60分钟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1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42分)

1.没有化学科学的发展,就没有今日丰富多彩的世界。下列事实与化学没有密切联系的 是 ( )

A.新材料的研制 B.“神十”飞天轨道的设定

C.农药、化肥的研制 D. 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

2.给试管里的粉末物质加热时,以下操作不正确的是( )

A.取用固体粉末未说明用量时,只需将固体粉末盖满试管底部即可

B.使用试管夹时,手拿住试管夹的长柄

C.加热时,试管必须与桌面成45度角倾斜

D.加热的试管经冷却后再放到试管架上

3.(2013•德州)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食醋除水垢 B.大米酿酒 C.食品腐烂 D.白酒挥发

4.(2013•莱芜)2013年6月上旬,中国将发射“神舟十号”载人飞船,发射“神舟十号”飞船的“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在升空时将会发生下列变化,其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火箭点火 B.导流槽内的水受热汽化

C.隔热材料脱落 D.整流罩脱落

5.(2013•成都改编)能用物理变化解释的现象是( )

A.水壶烧水出现水垢 B.牛奶变酸

C.寒冷冬季室内窗户玻璃出现水雾 D.铁钉生锈

6.(2013•兰州)下列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铁丝弯曲 B.香水挥发 C.燃放烟花 D.干冰升华

7.(2013•莱芜)原子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下列有关原子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原子的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 B.原子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C.原子在化学变化中能够再分 D.符号“O”可以代表一个氧原子

8.(2011•内江)小红同学在化学实验课上建议,用碘水可将淀粉溶液与食盐溶液区别开来,

这个环节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

A.提出假设 B.交流评价 C.设计实验 D.作出结论

9.根据维生素C能够使淀粉-碘溶液蓝色褪去的原理,应用如右图实验可以测定果汁中维生素C含量的多少。要得出正确的结论,实验过程中不需要进

行控制的条件是( )

A.烧杯中溶液的体积

B.两个胶头滴管滴出的每滴果汁的体积

C.烧杯中淀粉-碘溶液的浓度

D.胶头滴管滴出果汁的滴数

10.下列对蜡烛燃烧过程中实验现象的描述,错误的是( )

A.火焰分为三层 B.罩在火焰上的烧杯内壁出现水珠

C.蜡烛逐渐变短 D.生成了气体二氧化碳

11.汽油在空气中燃烧时会伴随着下列实验现象,其中最能说明汽油燃烧是化学变化的现象

是( )

A.产生火焰

B.放出大量的热

C.罩在火焰上方的烧杯壁上出现小水滴

D.将罩在火焰上方的烧杯迅速倒过来,倒入澄清石灰水,石灰水变浑浊

12.蜡烛燃烧与石蜡熔化最本质的区别是( )

A.一个发光,一个不发光

B.一个由固体变成气体,一个由固体变成液体

C.一个是放热,一个是吸热

D.一个有新物质生成,一个无新物质生成

13.下列操作中,不正确的是( )

A.使用酒精灯前,先向灯里添加酒精至灯嘴处

B.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液体的体积不超过试管容积的1/3

C.用灯帽盖2次,熄灭酒精灯

D.试管洗涤干净后,将试管口向下放置在试管架上

14.(2010•苏州改编)下列有关仪器用途说法不恰当的是( )

A.温度计代替玻璃棒用于搅拌

B.烧杯用于较多量试剂的反应容器

C.酒精灯用于给物质加热

D.胶头滴管用于吸取或滴加少量液体

15.(2011•吉林)下列实验操作示意图中,操作正确的是( )

16.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没有说明药品用量时可以取任意量

B.为了获得感性认识,可触摸药品或尝药品的味道

C.实验用剩的药品要放回原瓶中,以免浪费药品

D.为了安全,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时,试管口不能朝着有人的方向

17.下列变化中前者是化学变化,后者是物理变化的是( )

A.食盐溶于水,火药爆炸 B.镁带燃烧,铁生锈

C.食物腐败,电灯发光 D.汽油挥发, 酒精燃烧

18. (2013·上海)加热胆矾的实验过程中,相关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19.要解决化学问题,一般采用科学探究的方法,科学探究的第一步一般是( )

A.动手实验 B.提出问题 C.调查研究 D.总结归纳

20.(2011•株洲)某科学家在一次化学论坛会上提出“化学不是问题,化学解决问题”的观点,

则下列叙述不合理的是( )

A.利用化学合成药物,抑制细菌和病毒,保障人体健康

B.利用化学开发新材料,改善人类生存条件

C.利用化学保护环境,使人类生活得更美好

D.化学是万能的,能解决世界上所有的问题

21.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二、填空题(共28分)

22.(8分)掌握常用仪器的特征和用途,有利于开展化学学习和研究。

请从下列常见仪器示意图中选择适当的字母序号填空。

(1)能用酒精灯直接加热的仪器_____________。

(2)过滤时所用到的玻璃仪器____________。

(3)量取液体的仪器____________。

(4)称量固体物质时所用的仪器____________。

23.(6分)如右图所示,三个实验操作都是错误的,请根据

要求作简要回答。

(1)图甲的错误之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乙的错误操作可能产生的后果是__________________。

(3)图丙的错误可能造成的后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14分)填写下列空白。

(1)实验剩余的药品既不能________________,也不要_____________,更不要___________,应该放入指定容器。

(2)从细口瓶里倒取液体药品时,瓶塞要____________,标签须向着手心的原因是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3)把块状药品或密度较大的金属颗粒放入玻璃容器时,应先把容器_____________,把药品或金属颗粒放入容器口后,再把容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实验室里的药品,有的有毒性,有的有腐蚀性,所以使用药品时要做到“三不”: 不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特别注意不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实验探究题(共30分)

25 .(12分)某同学对蜡烛的燃烧进行探究:

①点燃一支蜡烛,用一只烧杯倒扣在燃着的蜡烛上,蜡烛燃烧片刻后熄灭,如实验一。 ②再点燃蜡烛,然后吹灭,看到烛芯产生一缕白烟,用火柴点燃白烟,蜡烛重新被引燃,如实验二。

③将粗细均匀的木条水平放在蜡烛的火焰上,稍加热后观察木条燃烧现象,如实验三。

(1)操作①中,蜡烛能燃烧片刻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操作②中,关于白烟的成分,有同学做出了下列猜想:A.白烟是水蒸气;B.白烟是石蜡固体小颗粒;C.白烟是二氧化碳。你认为上述猜想有道理的是(填序号)____________, 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该同学在做实验一的过程中,发现罩在火焰上方的烧杯内壁被熏黑,你认为她的以下做法中不合适的是( )

A.反复实验,并观察是否有相同现象

B.查找资料,了解石蜡的主要成分,探究生成的黑色固体是什么

C.认为与本次实验目的无关,不予理睬

D.询问老师或同学,讨论生成黑色物质的原因

(4)木条处于外焰的部分最先变黑,说明蜡烛的外焰温度最______________。

26.(18分)对光亮铜片放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表面变黑,某化学兴趣小组对黑色物质的

来源产生了兴趣,铜片表面的黑色物质是什么呢?

【猜想与假设】小明认为:铜片表面的黑色固体是烟灰。

小亮认为:铜片表面的黑色固体可能是空气中的氧气与铜反应生成的新物质。 小玲认为:铜片表面的黑色固体既有烟灰又有氧气与铜反应生成的新物质。

【查阅资料】(1)酒精不充分燃烧会产生炭黑(即黑烟)。

(2)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在加热条件下能与金属铜反应生成黑色的氧化铜。

【实验设计】

【反思拓展】(1)实验一将铜片放入试管中加热,目的是排除______________干扰。

(2)实验二用注射器抽出试管内空气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证明黑色物质不是烟灰,你还可以采用的实验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通过对黑色物质来源的探究,我们知道了金属铜的化学性质是__________________。

随堂1,1九年级化学第一单元走路化学殿堂(二)
第一单元 步入化学殿堂单元检测试题 含解析

四川省大竹县文星中学2014-2015学年九年级化学第一单元检测题

(45分钟 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

1.小明家厨房有一瓶失去标签的无色液体,妈妈说可能是白醋,也可能是白酒,为了确认,小明按所学的闻气味的方法去确认这瓶液体,小明的做法属于科学探究的哪个环节 ( ) A.提出问题 C.进行实验

B.制定计划 D.得出结论

【解析】选C。小明按所学的闻气味的方法去确认这瓶液体,即通过实验的方法来确认液体是白醋还是白酒,因此小明的做法属于科学探究的“进行实验”环节。 2.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

【解析】选C。铁丝弯折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其他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吹肥皂泡过程中没有其他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食物霉变过程中有对人体有害的其他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电灯发光过程中只是电能转化成光能和热能,没有其他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C。 3.下列现象在物理变化过程中不可能产生的是 ( ) A.溶液变色 C.物种减少【随堂1,1九年级化学第一单元走路化学殿堂】

B.发光发热 D.体积膨胀

【解析】选C。有的物理变化中会伴随着变色(如氧气变液氧)、发光发热(如灯泡通电)、体积改变(如热胀冷缩)等,但由于没有新物质生成,故不可能造成物种减少。

4.2013年的毒校服事件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毒校服被检出偶氮染料,这种染料可分解成致癌物质芳香胺。下面几项研究与化学无关的是 ( ) A.芳香胺的内部结构

B.偶氮染料分解成芳香胺的过程 C.偶氮染料的产地 D.偶氮染料的制取方法

【解析】选C。根据化学的概念可知,对物质的组成、结构(如A)、性质和变化规律(如B)的研究均属于化学研究的范围;物质的制取(如D)是根据物质的性质,经一定的变化制得,故也属于化学研究的范围;而对偶氮染料的产地的研究与化学无关。

5.下列对于蜡烛在空气中燃烧的实验现象的描述,错误的是

( )

A.燃烧时生成水和二氧化碳

B.用干冰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会观察到烧杯内壁有水珠 C.火焰分为三层 D.吹灭后有一股白烟飘出

【解析】选A。燃烧时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属于根据实验现象得出的实验结论。 【误区警示】

误区1 错误地认为光=火焰

“光”是可燃性固体直接燃烧产生的;“火焰”是气体、固体气化或液体汽化后再燃烧产生的。如铝箔在纯氧中能直接燃烧,因此它产生的是白光,而不是白色火焰。 误区2 错误地认为烟=雾

“烟”是物质燃烧时产生的固体小颗粒扩散而形成的;“雾”是小液滴分散到另一种气体中形成的。如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生成的五氧化二磷是白色固体,因此红磷燃烧产生白烟而不是白雾。打开盛有浓盐酸试剂瓶的瓶塞,观察到瓶口有白雾出现,这里的白雾是盐酸小液滴扩散形成的。 误区3 错误地认为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实验现象”指一切在做实验的过程中人的感官能够感受到的,如发光、放热、产生气体、生成沉淀等;“实验结论”则指根据在实验过程中所获得的实验现象或实验数据,经分析推理之后得出的结论。 6.下列实验项目所选择的仪器错误的是 ( ) A.盛放固体药品——细口瓶 B.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胶头滴管 C.较多量液体加热——烧杯 D.少量试剂的反应——试管

【解析】选A。固体药品一般盛放在广口瓶中,细口瓶是用来盛放液体药品的。

7.在实验室中,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

A.实验室剩余的药品不要随意丢弃,可拿回家继续做实验

B.实验完毕,要及时洗净器皿,整理好实验用品,擦净桌面,清理水槽 C.对某些药品,可把鼻孔凑到容器口去闻一闻气味或尝一下其味道

D.打碎的玻璃仪器,要用一只专门的废物箱盛装,集满一箱后,送到废品收购站

【解析】选B、D。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实验能力。A项中,实验室剩余的药品不要随意丢弃,不能带出实验室,因此不可拿回家继续做实验。C项中,对于药品,不可以把鼻孔凑到容器口去闻一闻气味或尝一下其味道。

8.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

【解析】选B。用滴管滴加液体时,滴管应竖直悬空在试管正上方;取用液体药品时,瓶口与试管口要紧挨,试剂瓶上的标签要朝向手心,瓶塞要倒放在桌面上,防止污染药品;用药匙取用固体药品时,首先把试管横放或倾斜,再用药匙将药品轻轻放入试管中,最后将试管竖起;加热试管内的液体时,试管内液体的体积不可超过试管容积的,试管与桌面大约成45°,图中试管内的溶液过多。 9.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 A.实验剩余的药品应放回原试剂瓶 B.给烧杯加热时,要垫上石棉网 C.向燃着的酒精灯里添加酒精 D.把块状固体投入直立的试管中

【解析】选B。实验剩余的药品应放入指定的容器中,放回原试剂瓶会造成药品的污染,A不正确;烧杯不能直接加热,需要垫上石棉网,B正确;向燃着的酒精灯里添加酒精易造成火灾,C不正确;把块状固体加入试管中应沿试管壁滑入,投入直立的试管中易砸破试管底部,D不正确。

10.设计实验:在蜡烛火焰上方罩上一个冷而干燥的烧杯,观察烧杯壁上的现象;再将烧杯迅速倒置,向其中加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观察现象。 对上述实验设计思路的描述有以下几点:

①将烧杯罩在火焰上方有利于燃烧产物的汇集; ②用冷的烧杯可使变化过程中产生的水迅速凝结; ③将烧杯迅速倒置可避免产生的气体向空气中散逸; ④振荡有利于产生的气体与石灰水充分接触。 对描述的认识正确的是 ( ) A.①②正确③④错误 B.③④正确①②错误 C.①②③正确④错误 D.①②③④都正确

【解析】选D。分析题中实验可知,该实验是探究蜡烛燃烧的产物及现象,由日常生活经验知,蜡烛燃烧产生气体,故应将烧杯罩在火焰上方收集生成的气体;因蜡烛燃烧有水生成,故应用干燥的冷烧杯,以利于水蒸气的凝结,排除不必要的干扰;因蜡烛燃烧有二氧化碳生成,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所以应向反应后的气体中加入石灰水,并采用振荡的方法使二者充分接触,为了避免气体散逸,应将烧杯迅速倒置,故这四点描述都正确。

二、填空与简答题(本大题包括6小题,共36分)

11.(6分)(探究创新)取一根银白色的镁条做如下实验,并做好记录: ①用剪子剪一片

②另取一片镁条放入醋酸中产生大量气泡 ③在空气中点燃镁条产生大量白烟

④把镁条剪成细丝状并连接电池与灯泡,灯泡发光 (1)上述各项中发生的变化,只属于物理变化的有

(填序号);理由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填序号)。

【解析】用剪子剪一片,由于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把镁条剪成细丝状并连接电池与灯泡,灯泡发光,说明镁条具有导电性,由于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另取一片镁条放入醋酸中产生大量气泡,说明镁能与醋酸反应;在空气中点燃镁条产生大量白烟,说明镁燃烧生成了新物质。 答案:(1)①④ 没有新物质生成 (2)②③

12.(4分)唐代诗人李商隐的诗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被用来歌颂人民教师为教育事业做出的巨大贡献。请回答:

(1)诗句“蜡炬成灰泪始干”说明

(提示:从变化的角度)

(2)观察蜡烛燃烧,说说你看到了哪些现象?(至少说出三条)

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蜡烛燃烧发生的是化学变化,燃烧后几乎不会留下任何的灰烬;蜡烛燃烧的过程会伴随许多不同的现象发生,比如会观察到蜡烛顶端熔化成液态,原来白色的烛芯变得焦黑,围绕烛芯的火焰为淡蓝色,上部火焰是明亮黄色,火焰处有热量放出,蜡烛逐渐变短,熔化的石蜡在下淌的过程中又凝结起来等现象。 答案:(1)蜡烛边燃烧边熔化

(2)蜡烛顶端熔化成液态 原来白色的烛芯变得焦黑

围绕烛芯的火焰为淡蓝色 上部火焰是明亮黄色 火焰处有热量放出 蜡烛逐渐变短 熔化的石蜡在下淌的过程中又凝结起来(任写三条,合理即可)

13.(5分)请将体现下列实验操作目的的正确选项填在对应的横线上。 A.防止药品污染 C.防止燃烧爆炸

B.防止试管破裂 D.防止烫伤

(1)加热试管时,先均匀加热,后集中加热 ______; (2)胶头滴管使用后,及时清洗并放在试管架上 _____; (3)熄灭酒精灯时,不能用嘴吹灭 ______;

(4)给试管内固体加热时,试管口稍低于试管底 _____; (5)给试管内的液体加热时,试管口不能对着人 _____。

【解析】加热试管时,先均匀加热,后集中加热是为了防止试管受热不均而炸裂;胶头滴管使用后,及时清洗并正确放置,会避免药品相互交叉造成污染;用嘴吹灭酒精灯,会引燃灯内酒精,造成酒精灯的爆炸;给试管内固体加热时,试管口稍低于试管底,可避免试管口处冷凝的水倒流回试管底部使试管炸裂;给试管内的液体加热时,试管口不能对着有人的方向,以免液体暴沸冲出试管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答案:(1)B (2)A (3)C (4)B (5)D

14.(8分)学习化学要认真观察每一个化学实验,请完成下列表格内容:

随堂1,1九年级化学第一单元走路化学殿堂(三)
第一单元 步入化学殿堂 检测题(含答案)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1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42分)

【随堂1,1九年级化学第一单元走路化学殿堂】

1.没有化学科学的发展,就没有今日丰富多彩的世界。下列事实与化学没有密切联系的 是 ( )

A.新材料的研制 B.“神十”飞天轨道的设定

C.农药、化肥的研制 D. 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

2.给试管里的粉末物质加热时,以下操作不正确的是( )

A.取用固体粉末未说明用量时,只需将固体粉末盖满试管底部即可

B.使用试管夹时,手拿住试管夹的长柄

C.加热时,试管必须与桌面成45度角倾斜

D.加热的试管经冷却后再放到试管架上

3.(2013•德州)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食醋除水垢 B.大米酿酒 C.食品腐烂 D.白酒挥发

4.(2013•莱芜)2013年6月上旬,中国将发射“神舟十号”载人飞船,发射“神舟十号”飞船的“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在升空时将会发生下列变化,其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火箭点火 B.导流槽内的水受热汽化

C.隔热材料脱落 D.整流罩脱落

5.(2013•成都改编)能用物理变化解释的现象是( )

A.水壶烧水出现水垢 B.牛奶变酸

C.寒冷冬季室内窗户玻璃出现水雾 D.铁钉生锈

6.(2013•兰州)下列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铁丝弯曲 B.香水挥发 C.燃放烟花 D.干冰升华

7.(2013•莱芜)原子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下列有关原子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原子的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 B.原子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C.原子在化学变化中能够再分 D.符号“O”可以代表一个氧原子

8.(2011•内江)小红同学在化学实验课上建议,用碘水可将淀粉溶液与食盐溶液区别开来,这个环节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

A.提出假设 B.交流评价 C.设计实验 D.作出结论

9.根据维生素C能够使淀粉-碘溶液蓝色褪去的原理,应用如右图实验可以测定果汁中维生素C含量的多少。要得出正确的结论,实验过程中不需要进

行控制的条件是( )

A.烧杯中溶液的体积

B.两个胶头滴管滴出的每滴果汁的体积

C.烧杯中淀粉-碘溶液的浓度

D.胶头滴管滴出果汁的滴数

10.下列对蜡烛燃烧过程中实验现象的描述,错误的是( )

A.火焰分为三层 B.罩在火焰上的烧杯内壁出现水珠

C.蜡烛逐渐变短 D.生成了气体二氧化碳

11.汽油在空气中燃烧时会伴随着下列实验现象,其中最能说明汽油燃烧是化学变化的现象是( )

A.产生火焰

B.放出大量的热

C.罩在火焰上方的烧杯壁上出现小水滴

D.将罩在火焰上方的烧杯迅速倒过来,倒入澄清石灰水,石灰水变浑浊

12.蜡烛燃烧与石蜡熔化最本质的区别是( )

A.一个发光,一个不发光

B.一个由固体变成气体,一个由固体变成液体

C.一个是放热,一个是吸热

D.一个有新物质生成,一个无新物质生成

13.下列操作中,不正确的是( )

A.使用酒精灯前,先向灯里添加酒精至灯嘴处

B.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液体的体积不超过试管容积的1/3

C.用灯帽盖2次,熄灭酒精灯

D.试管洗涤干净后,将试管口向下放置在试管架上

14.(2010•苏州改编)下列有关仪器用途说法不恰当的是( )

A.温度计代替玻璃棒用于搅拌

B.烧杯用于较多量试剂的反应容器

C.酒精灯用于给物质加热

D.胶头滴管用于吸取或滴加少量液体

15.(2011•吉林)下列实验操作示意图中,操作正确的是( )

16.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没有说明药品用量时可以取任意量

B.为了获得感性认识,可触摸药品或尝药品的味道

C.实验用剩的药品要放回原瓶中,以免浪费药品

D.为了安全,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时,试管口不能朝着有人的方向

17.下列变化中前者是化学变化,后者是物理变化的是( )

A.食盐溶于水,火药爆炸 B.镁带燃烧,铁生锈

C.食物腐败,电灯发光 D.汽油挥发, 酒精燃烧

18. (2013·上海)加热胆矾的实验过程中,相关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19.要解决化学问题,一般采用科学探究的方法,科学探究的第一步一般是( )

A.动手实验 B.提出问题 C.调查研究 D.总结归纳

20.(2011•株洲)某科学家在一次化学论坛会上提出“化学不是问题,化学解决问题”的观点,则下列叙述不合理的是( )

A.利用化学合成药物,抑制细菌和病毒,保障人体健康

B.利用化学开发新材料,改善人类生存条件

C.利用化学保护环境,使人类生活得更美好

D.化学是万能的,能解决世界上所有的问题

21.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二、填空题(共28分)

22.(8分)掌握常用仪器的特征和用途,有利于开展化学学习和研究。

请从下列常见仪器示意图中选择适当的字母序号填空。

(1)能用酒精灯直接加热的仪器_____________。

(2)过滤时所用到的玻璃仪器____________。

(3)量取液体的仪器____________。

(4)称量固体物质时所用的仪器____________。

23.(6分)如右图所示,三个实验操作都是错误的,请根据

要求作简要回答。

(1)图甲的错误之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乙的错误操作可能产生的后果是__________________。

(3)图丙的错误可能造成的后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随堂1,1九年级化学第一单元走路化学殿堂】

24.(14分)填写下列空白。

(1)实验剩余的药品既不能________________,也不要_____________,更不要___________,应该放入指定容器。

(2)从细口瓶里倒取液体药品时,瓶塞要____________,标签须向着手心的原因是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3)把块状药品或密度较大的金属颗粒放入玻璃容器时,应先把容器_____________,把药品或金属颗粒放入容器口后,再把容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实验室里的药品,有的有毒性,有的有腐蚀性,所以使用药品时要做到“三不”: 不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特别注意不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实验探究题(共30分)

25 .(12分)某同学对蜡烛的燃烧进行探究:

①点燃一支蜡烛,用一只烧杯倒扣在燃着的蜡烛上,蜡烛燃烧片刻后熄灭,如实验一。 ②再点燃蜡烛,然后吹灭,看到烛芯产生一缕白烟,用火柴点燃白烟,蜡烛重新被引燃,如实验二。

③将粗细均匀的木条水平放在蜡烛的火焰上,稍加热后观察木条燃烧现象,如实验三。

(1)操作①中,蜡烛能燃烧片刻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操作②中,关于白烟的成分,有同学做出了下列猜想:A.白烟是水蒸气;B.白烟是石蜡固体小颗粒;C.白烟是二氧化碳。你认为上述猜想有道理的是(填序号)____________, 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该同学在做实验一的过程中,发现罩在火焰上方的烧杯内壁被熏黑,你认为她的以下做法中不合适的是( )

A.反复实验,并观察是否有相同现象

B.查找资料,了解石蜡的主要成分,探究生成的黑色固体是什么

C.认为与本次实验目的无关,不予理睬

D.询问老师或同学,讨论生成黑色物质的原因

(4)木条处于外焰的部分最先变黑,说明蜡烛的外焰温度最______________。

26.(18分)对光亮铜片放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表面变黑,某化学兴趣小组对黑色物质的

来源产生了兴趣,铜片表面的黑色物质是什么呢?

【猜想与假设】小明认为:铜片表面的黑色固体是烟灰。

小亮认为:铜片表面的黑色固体可能是空气中的氧气与铜反应生成的新物质。 小玲认为:铜片表面的黑色固体既有烟灰又有氧气与铜反应生成的新物质。

【查阅资料】(1)酒精不充分燃烧会产生炭黑(即黑烟)。

(2)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在加热条件下能与金属铜反应生成黑色的氧化铜。

【实验设计】

【反思拓展】(1)实验一将铜片放入试管中加热,目的是排除______________干扰。

(2)实验二用注射器抽出试管内空气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证明黑色物质不是烟灰,你还可以采用的实验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通过对黑色物质来源的探究,我们知道了金属铜的化学性质是__________________。

随堂1,1九年级化学第一单元走路化学殿堂(四)
初中化学 第一单元《步入化学殿堂》单元测试

第一单元《步入化学殿堂》测试题

第Ⅰ卷(选择题 共40分) 一、 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将所选答案填在题后的括号内,每小题2分,共40分)

1.下列属于化学研究范畴的是( )

A.从棉花纺成纱到制成布的工艺 B.新能源的开发和新材料的研制 C.“神七”飞船轨道的研究 D.动植物细胞的组成和结构 2.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 )

A.有颜色变化 B.有其他物质生成 C.有气体生成 D.有发光、放热现象 3. 日常生活中的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 A. 木柴燃烧 B. 冰雪融化 C. 白磷自燃 D. 食物变质

4.下列生活中常见的一些变化,其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天热吃雪糕时,发现雪糕慢慢熔化 B.花香四溢

C.洗净的铁锅常出现锈渍 D.在晾干的咸菜表面出现食盐晶体

5.某些金属工艺品的外观有银白色的金属光泽,同学们认为它可能和铁一样,有磁性,在讨论时有同学提出“我们可以拿磁铁来吸一下”,就“拿磁铁来吸一下”这一过程而言,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 A.假设 B.实验 C.观察 D.做出结论

6.如图所示,打开“雪碧”瓶,把从饮料中溢出的气体通入澄清的 石灰水中,发现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该实验验证了从饮料溢出的 气体中含有较多的( )

A.氧气 B.二氧化碳 C.氮气 D.水蒸气 7.下列对化学物质的理解正确的是( )

A.化学物质就是有毒有害物质 B.食品中添加化学物质一定对人体有害 C.化学物质绝对无毒无害 D.化学物质使我们的生活变得绚丽多彩,但有些化学物质给人类带来灾难

8.实验室里下列仪器属于玻璃仪器,且可直接加热的是( ) A.烧杯 B.蒸发皿 C.试管 D.锥形瓶 9.如图所示的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10.实验结束后,如图所示仪器的放置方法正确的是( )

11.以下是常用的危险品标志,装运酒精的包装箱应贴的标志是( )

12.下列实验操作,主要不是从安全因素考虑的是( )

A.急于加药品时,也不可用手直接抓取 B.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里添加酒精 C.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时,不可让试管口对着自己和旁人

D.用量筒量取液体时,视线应与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 13.生活与化学有着密切的联系,以下叙述中只发生物理变化的是( ) A.用稀盐酸除去热水瓶内壁上的水垢 B.吃进的食物一断时间后被消化了

C.淋雨后,自行车生了锈 D.水放进冰箱一断时间后结冰 14、下列常见的现象中,一定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

A、粉笔折断 B、湿衣服晾干 C、食物腐烂 D、木材做成桌椅

15.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 A.铁丝弯曲 B.铁生锈 C.铁矿石粉碎 D.铁熔化

16.厨房里发生的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

A.剩饭馊了 B.液化气燃烧 C.水沸腾了 D.菜刀生锈 17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

A.吸带过滤嘴的香烟,对人体无害 B.保护环境就是保护人类自己

C.凡是“绿色食品”均不含化学物质 D.青少年长期饮用纯净水有益健康

18、古诗词是古人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下列诗词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B、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C、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D、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19.下列是常见的一些变化,其中有一种变化与其它三种变化有着本质不同,这种变化是 ( ) A.放在衣柜里的樟脑球逐渐变小 B.被雨淋湿的自行车车圈上出现锈渍 C.在晾干的咸菜表面出现食盐晶体 D.把木炭放入冰箱中,冰箱异味消失

20.下列过程中没有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

A.鲜奶制酸奶 B.二氧化碳制干冰 C.粮食制米酒 D.石墨制金刚石

第Ⅱ卷 (非选择题 共60分)

二、填空与简答【随堂1,1九年级化学第一单元走路化学殿堂】

21.下图是实验室常用的仪器,请用图中仪器的名称按要求填空:

(1)用于夹持试管的仪器是 ;(2)取用粉末状药品时一般选用 ;(3)用于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的是 (4)常用于给物质加热的仪器是 ;(5)既可用作反应容器又能直接受热的是 ;(6)用来收集和贮存少量气体时需用 。 22.不能用已燃着的酒精灯去引燃另一只酒精灯的原因是 ,一旦洒出的酒精在桌面

上燃烧起来,不要惊慌,应立刻 。

23. 小明同学做了“给液体加热”的实验后,发现试管底部有裂纹,请你帮助小明分析导致试管有裂纹的可能原因(答出两点即可,试管本身质量问题不考虑)。

(1)

(2) 三、 实验探究题

24.如图,灯焰处a为 ,b为 ,c为 。 把一根火柴梗横放在酒精灯的火焰中,1-2秒后取出, 观察到火柴梗在 处(填a、b、c)的部分最先碳化 (变黑),说明 。试解释家用煤气炉上都有

一个高低适宜的放锅三角架?

25.初三化学课外活动小组的同学在做“对人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课题时,对收集呼出气体的方法进行研究,他们将集气瓶盛满水,塞上带长短两根导管的双孔橡皮塞,

如图,打开A、B两端的止水夹,在A端向瓶

内吹气,待水全部排出后,关闭A、B两端的止水夹,即收 集到一瓶呼出 的气体。

(1)能否从B端向瓶内吹气? ,理由是

(2)请你设计一种不需要打开橡皮塞便能向瓶内加入澄清 石灰水的简便方法(可选择你所需要的用品)

。 26. 在对蜡烛及其燃烧进行了探究以后,请你填写下列空格:

(1)取一枝蜡烛,用小刀切下一小块,把它放入水中,蜡烛会 所以石蜡的密度比水

(2)点燃蜡烛,观察到蜡烛火焰分为三层,分别是 、 、 . 把一根火柴梗放在蜡烛的火焰上约1S后取出,可以看到

处(填字母)的火柴梗最先碳化。结论:蜡烛火焰的 温度最高。 (3)再将一只干燥的烧杯罩在蜡烛火焰的上方,烧杯内壁出现 , 片刻后取下烧杯,迅速向烧杯内倒入少量的澄清石灰水,振荡后发现 。 结论;蜡烛燃烧以后的生成物是 。

26.指出左下图所示倾倒液体的操作中的错误:

(1) (2) (3)

27.给试管里的物质加热必须使用_________。试管夹应从试管的________套入,夹在____________。用手拿住试管夹的___________,不要把拇指按在_________上。若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液体体积一般不超过试管容积的____________,试管跟桌面成___________,先使试管均匀受热,然后对准___________加热,并且不时地________移动试管。为避免试管内的液体沸腾喷出伤人,加热时切不可使试管口对着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实验题

28.通常情况下,人体呼出气体中部分气体的含量和空气中部分气体的含量如下表示。 (含量均指各组分的体积分数)

冲。

29.[发现问题] 蜡烛是我们在生活中常见的用品。燃着的蜡烛在刚熄灭时,总会有一缕白烟冒出,白烟的成分是什么呢?三(5)班李明同学对此很感兴趣,提出了如下猜想,并设计实验进行探究: [猜想与假设] ①白烟是蜡烛燃烧时生成的二氧化碳;

【随堂1,1九年级化学第一单元走路化学殿堂】

②白烟是蜡烛燃烧时生成的水蒸气; ③白烟是石蜡蒸气凝结成的石蜡固体小颗粒;

[实验验证](1)熄灭蜡烛,立即用一个沾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住白烟,其目的是验证假设 (填序号),此实验能否得出正确结论?

,原因是

随堂1,1九年级化学第一单元走路化学殿堂(五)
第一单元步入化学殿堂知识点归纳

第一单元 步入化学殿堂

第一节 化学真奇妙

化学——是有关物质变化的学问。

一、化学改变了世界

天然材料:木材、棉花、石料等(自然界中本来就存在的)

1、材料

人造材料:塑料、玻璃、合金等(通过化学变化制得的)

2、化学与人类社会发展的关系:

①环境保护:利用化学技术消除汽车尾气、发明可降解塑料、治理水污染等。 ②能源开发:研发太阳能、氢能、潮汐能、风能等新能源,减少化石燃料消耗。 ③功能材料:以沙子为原料生产芯片和光导纤维,进入高速发展的信息时代。 ④信息科学:计算机芯片和光导纤维技术,促进社会发展。

⑤生命过程:发现脱氧核糖核酸(DNA)揭开遗传奥秘,与生物学结合。

化学变化:生成新物质的变化(也叫化学反应)

1、物质的变化物理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的变化

观察现象判断变化:

(1)点燃镁条

银白色镁条剧烈燃烧,产生耀眼强光,生成白色粉末,燃烧的上方有浓

烈的白烟,并有大量热放出。

(2)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酚酞

无色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无色酚酞溶液,无色溶液变为红色。

(3)锌粒加入稀盐酸中

产生大量气泡。

(4)硫酸铜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

蓝色硫酸铜溶液中滴加无色氢氧化钠溶液,溶液中产生蓝色沉淀。

总结:①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有新物质生成

②化学变化可能伴随的现象:发光、放热、变色、气体、沉淀

③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有无新物质生成

误区:有发光、放热、变色、气体、沉淀这些现象的一定是化学变化吗?

分析:不是所有化学变化都会产生这些现象,

也不是只要有这些现象的就是化学变化。

举例:①灯泡通电发光发热(物理变化)

②给水加热,使溶解在水中的气体以小气泡的形式放出(物理变化)

2、化学变化中的能量变化

物质发生化学变化不但生成新物质,还会伴随着能量变化。

炸药、石油、煤炭:将自身储存的能量通过化学变化以光能、电

能量变化能、热能等形式释放出来。

绿色植物:通过化学变化(光合作用)将太阳能储存起来。

举例:①烟花爆炸——烟花将自身储存的能量以光能的形式释放出来【随堂1,1九年级化学第一单元走路化学殿堂】

②电池放电——电池将自身储存的能量以电能的形式释放出来

③烧煤取暖——煤炭将自身储存的能量以热能的形式释放出来

误区:爆炸一定是化学变化吗?

分析:爆炸不一定是化学变化。爆炸分为以下几种情况:

①无新物质产生的爆炸:自行车“爆胎”、蒸汽锅压力过大而爆炸

②有新物质产生的爆炸:炸药爆炸、烟花绽放、瓦斯爆炸

③既非简单的物理变化,也非简单的化学变化:原子弹爆炸

三、构成物质的奥秘

1、构成物质的粒子:物质都是由极其微小的粒子——分子、原子构成的。

如果有一种仪器能将下列三种物质放大到一定程度,可以看到:

①氢气由氢分子(H2)构成,每个氢分子由两个氢原子(H)构成。

②氧气由氧分子(O2)构成,每个氧分子由两个氧原子(O)构成。

③水由水分子(H2O)构成,每个水分子由两个氢原子(H)和一个氧原子(O)

构成。

2、什么是化学

化学就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

的一门基础自然学科。

总结:①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

②同种物质的组成与结构相同,组成相同的物质不一定是同种物质

(O2与O3、CO与CO2、石墨与金刚石)

第二节 体验化学探究

一、从问题开始

观察蜡烛燃烧,提出问题

1、点燃前:描述蜡烛形状、颜色、气味、密度、硬度等

(白色固体、质软、不溶于水、密度比水小)

2、点燃时:(1)现象

外焰(温度最高)

(2)火焰内焰

焰心(温度最低)

实验设计:将一根火柴梗平放在蜡烛的火焰中约1~2分钟,取下火柴梗。

实验现象:火柴梗两端碳化程度最严重,中间碳化程度最低。

实验结论:外焰温度最高,内焰温度最低。

3、熄灭时:(1)现象——白烟

(2)立即点燃白烟——蜡烛又被引燃

(3)推测白烟——石蜡蒸汽凝成的石蜡固体

误区:烟与雾的区别

分析:烟——固体小颗粒在空气中扩散所形成的现象

雾——小液滴在空气中分散所形成的现象

二、通过科学探究解决问题

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

①提出问题.②猜想与假设.③收集证据.④获得结论.

⑤反思与评价.⑥表达与交流.

注意:控制变量法——变量唯一

第三节 到实验室去:化学实验基本技能训练(一)

一、常用实验仪器

1、试管(少量试剂的反应容器,可加热,但需先预热) 粉末状(一斜二送三直立)将试管倾斜,把盛有药品的药匙或纸

固体槽小心送入试管底部,使试管直立,让药品全部落到试管底部。

块状(一横二放三慢竖)将试管横放,用镊子夹取药品放在试管

试口,慢慢让试管竖起来,使药品缓缓地滑到试管底部。 剂少量液体(胶头滴管)①垂悬在试管口上方,不能接触试管壁.

液体②用过后应立即清洗,再去吸其它药品.

③保持胶头在上,不能平放或倒置.

大量液体(倾倒)瓶塞倒放、标签向着手心。

2、烧杯(大量试剂的反应容器,可加热,但需放在石棉网上)(锥形瓶)

3、酒精灯:

①用火柴或燃着的木条点燃,不能用燃着的酒精灯去引燃另一盏酒精灯。

②酒精灯内酒精不能少于1/3,不能超过2/3,

不能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

③熄灭时要用灯帽盖灭(盖两次),不能用嘴吹灭。

④酒精洒到桌面着火时,用湿抹布扑灭。

⑤酒精灯火焰分三层:外焰(温度最高)、内焰、焰心(温度最低)

⑥给物质加热:

液体:①试管夹夹在距试管口1/3处

②管口向上,与桌面成45°角

③在外焰上加热,不能对着人

固体:①先预热

②药品平铺在试管底部

③管口略向下倾斜

④加热后不能骤冷

4、试管夹:①从试管底部向上套入

②夹在距离试管口1/3处

③夹持时,手指不得按在短柄上

●【往下看,下一篇更精彩】●

最新成考报名

  • 2023年党风廉政建设知识测试题及答案...
  • 2023年党风廉政建设知识测试题及答案十篇
  • 新安全生产法知识竞赛试题库及答案共...
  • 2022党风廉政建设知识测试题及答案集合4篇
  • 2022党风廉政建设知识测试题及答案范...
  • 新安全生产法知识竞赛试题库及答案共...
  • 新安全生产法知识竞赛试题库及答案共...
  • 2022党风廉政建设知识测试题及答案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