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文档 > 试题 >

216生物七年级下册复习资料

成考报名   发布时间:07-29    阅读:

216生物七年级下册复习资料(一)
新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生物复习资料

新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生物复习资料

第1章 人的由来

1、人和现代类人猿的共同祖先是 森林古猿 ,由于 环境 的变化(森林减少,草原增加),部分古猿下到地面进化为 人类 ,在树上的进化为 现代类人猿 (包括:猩猩、大猩猩、黑猩猩、长臂猿)

2、 人类进化的历程

森林古猿→南方古猿→直立人→智人

3、南方古猿学会直立行走对人类的意义:解放了 前肢 可以进行劳动和使用、制造工具,从而促进了 大脑 的发育。而直立人学会了用火又可以促进食物的 消化和吸收 ,从而又促进了 大脑 的发育。终于产生了语言。

4、露西为上图中的 南方古猿 阶段的化石,东非人和北京人化石为上图中的 直立人 阶段的化石。

3、男性最主要的生殖器官是 睾丸 (作用:产生 精子 、分泌 雄性激素 )。

女性最主要的生殖器官是 卵巢 (作用:产生 卵细胞 、分泌 雌性激素 )。

4、精卵结合的部位是在 输卵管 ,形成了 受精卵 ,意味着 新生命 的诞生

5、受精卵形成后开始分裂和分化,首先形成多细胞的胚泡→胚胎→胎儿( 8周后 的胚胎)→产出后叫婴儿。胚胎与母体进行物质交换的场所是 胎盘

6、男性进入青春期的标志是出现首次的 遗精 ;女性进入青春期的标志是出现首次的 月经 。女性比男性进入青春期的时间 早 2 年,此时男女生的身高和体重 迅速增加 ,大脑 结构复杂 ,是智力发展的 黄金 时期。

7、第二性征是指除了 生殖器官 以外的男女特有的征象。如:男生的 喉结 、 胡须 、 声音 的变化;女生的 乳房 、 声音 、 骨盆 的变化,它们是受 性激素 的控制而表现出来的。

第2章 人体的营养

第一节 食物中含有的六类营养物质为: 糖类、脂肪、蛋白质、水、无机盐、维生素

⒈既能构成细胞

:主要功能 供能

:主要功能 备能

构成细胞

⒉可以 构成细胞 ,但不能 提供能量 的营养:水和无机盐

⑪水:约占体重的 60~70 %作用:构成细胞的主要成分(而蛋白质为重要成分)、参与各项生命活动

⑫无机盐:如钙、磷、铁、碘、锌等,缺乏容易得一些疾病

①缺钙:儿童易得 佝偻病 ,老人或妇女易得 骨质疏松症 ②缺铁易得: 缺铁性贫血 ③缺碘:成年人易得 地方性甲状腺肿 ,儿童易得 呆小症

④缺锌: 生长发育 不良, 味觉 发生障碍 ⑤缺钙和磷: 骨骼和牙齿 发育不良

⒊既不能 构成细胞 又不能 提供能量:维生素。人体每日需要量很 少 ,但作用重要。

维生素A:来源:肝脏、鱼肝油、胡萝卜( 不含 维生素A,但含 胡萝卜素 可转化为维生素A) 缺乏症: 皮肤干燥 、 夜盲症 、干眼症

维生素B1:来源:豆类、谷物、糙米(既粗粮) 缺乏症: 神经炎 、 脚气病、食欲不振、消化不良 维生素C:来源:新鲜的 蔬菜 和 水果 缺乏症: 坏血病 (既:皮下、牙龈出血)

维生素D:来源:肝脏、鱼肝油、鸡蛋 缺乏症: 佝偻病 (儿童易得)、骨质疏松症(老人妇女) ⒋膳食纤维(第七类营养素):不能消化。利排便,预防肠癌、高血脂。来源:粗粮 、蔬菜、水果 问:1、健康食品:① 豆类、牛奶 含蛋白质、脂肪、铁、钙均比较多;

②动物肝脏 含维生素A、维生素D、铁和锌都比较多。

2、补钙同时应同时补充点 维生素D (可以促进对 钙 的吸收)可增加疗效。

第二节 消化和吸收

一、消化系统包括:消化道(7个器官)和消化腺(5个器官)

㈠消化道:包括 口、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

㈡消化腺:⑪位于消化道外的大腺体(有导管):唾液腺(分泌 唾液 消化 淀粉 )、

肝脏(分泌 胆汁 消化 脂肪 )、胰腺(分泌 胰液 消化 糖类、脂肪、蛋白质)

⑫位于消化道内的小腺体(无导管):胃腺(分泌 胃液 消化 蛋白质 )、

㈠消化道部分: 肠腺(分泌 肠液 消化 糖类、脂肪、蛋白质 )

①口腔内有:牙齿(咀嚼食物)和舌(搅拌食物) ②咽、食道:食物的通路

③胃(主要作用: 暂存 食物 、也可 消化和吸收 )

④小肠(起始部分称为 十二指肠):(作用:进行 消化和吸收 的主要场所)

⑤大肠(上有盲肠,其上又有阑尾):形成 粪便 ,也可 吸收 ⑥肛门(排出粪便)

二、消化方式 ① 物理性 消化→牙齿 咀嚼 、舌的 搅拌 、胃肠的 蠕动 、 胆汁 的消化等

② 化学性 消化→分泌 消化酶 把 大分子 物质→ 小分子 物质

三、消化过程:①淀粉 口腔唾液淀粉酶

胃胃液 麦芽糖 小肠肠液 胰液 葡萄糖 ②蛋白质

③脂肪 多肽 小肠肠液 胰液 氨基酸 甘油 + 脂肪酸 肝脏胆汁 脂肪微粒 小肠肠液 胰液

④水、无机盐、维生素为小分子物质不用消化,直接吸收到血液

四、营养物质的吸收:

概念:营养物质通过 消化道壁 进入 循环 系统的过程。主要在 小肠 中进行

问:1、直接开口于消化道(既无导管)的消化腺为 胃腺 、 肠腺 。 2、最大的消化腺为 肝脏

3、能消化的器官:① 口腔 (淀粉→麦芽糖) ② 胃 (蛋白质→多肽)③ 小肠 (各种食物)

4、淀粉最初被消化是在 口腔 (如乙图)

蛋白质最初被消化是在 胃 (如丙图)

脂肪最初被消化是在 小肠 (如甲图)

5、特殊的消化液:含有多种消化酶消化液是 肠液 、 胰液 ;不含消化酶的消化液是 胆汁

6、小肠适于吸收的特点:① 面积大:长、内表面有 皱襞和绒毛 增大了面积

②壁薄(3种)毛细血管 壁、 毛细淋巴 壁、 绒毛 壁只有一层 上皮 细胞构成

小肠适于消化的特点:① 面积大 ② 消化液多(3种)(肠液、胰液 、胆汁)

7、消化器官中,既能消化又能吸收的是 胃、 小肠;只能消化不能吸收的是 口腔;只能吸收不能消化的是 大肠 ;既不消化又不吸收的是 咽 、 食道 。

8、

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化学性消化。利用的是淀粉遇碘液变 蓝 的原理来检验:

⑪1号试管可作为2号试管的对照,其中变蓝的试管是 1 号。原因: 淀粉遇碘液变蓝

不变蓝的试管是 2 号。原因: 唾液淀粉酶把淀粉分解了

⑫把试管放在 37 ℃温水中,是模拟的 人体 的温度。此时酶的活性最 强

高温会破坏酶的活性,低温会抑制酶的活性。

⑬若在1号试管中加入馒头碎屑,2号加入馒头块,都加入唾液后放入37℃水中10分钟后,冷却后 都滴加2滴碘液,则 1 号试管不变蓝,说明碎屑比较容易消化。碎屑模拟的是 牙齿 的咀嚼和 舌头 搅拌,为 物理 性消化。

9、肝炎病人不能吃油腻的食物,否则会消化不良。原因:肝脏分泌的 胆汁 较少,不能把脂肪分解

为 脂肪微粒 ,使得脂肪在体内难于消化。

10、有些药物带有胶囊(淀粉囊),这样可以减少对 胃 的刺激,

原因:淀粉不能被 胃 消化,只有到达 小肠 后才能被消化吸收。

第三节 关注合理营养与食品安全

1、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显示,五类食物从多到少的顺序为: 谷类、蔬菜水果类、肉蛋水产类、奶豆类、脂肪类

2、每日摄入热量中早、午、晚饭热量比为 3 : 4 : 3

3、青少年应食用足够的 糖类 (为各项生命活动提供充足的 能量 );适量的 蛋白质 (满足人体 生长发育 的需要);一定量的 无机盐 、 维生素 、 纤维素 (保证身体正常发育)

4、购买食品时,应注意查看食品的 生产日期 、 保质期 。

第3章 人体的呼吸

第一节 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

1、人体的呼吸系统由 呼吸道 (包括: 鼻 、 咽 、 喉 、 气管 、 支气管 )和 肺 组成。 主要结构是 肺(作用:与外界进行 气体交换 ),肺的基本单位是 肺泡

2、呼吸道不仅仅是气体的通道,还能对吸入的气体进行处理,使到达肺部的气体 温暖 (毛细血管)、 清洁 (鼻毛)、 湿润 (黏膜),但是能力是 有限 的。

3、⑪痰的产生:是在气管和支气管内的 腺 细胞分泌的 黏液 和表面的 纤毛 吸附和阻挡吸入气体

中的 尘粒 、 细菌 等物质而形成的。所以很脏。

⑫痰的排出:在 纤毛 不停地向咽喉方向摆动下,把痰送到 咽 部,通过

咳嗽 排出体外。由于痰里带有大量细菌,可传染呼吸道疾病。

4、人第一次呼吸:在出生前胎儿通过 胎盘 从母体获得氧气并排出二氧化碳,故不

用肺呼吸。出生后的第一次啼哭,使得空气进入 肺 里,开始了用 呼吸 系统进行呼吸。

5、吃饭说笑可能会窒息:原因: 咽 是食物和空气进入的共同通道,由 会厌软骨 调节。呼吸时会厌软骨抬起,使空气进入前面的 食道 ;吞咽时会厌软骨盖住喉口,食物进入后面的 气管 。若吃饭时说笑,会厌软骨来不及盖下,使食物进入 气管 ,引发危险。

6、发声的秘密:在喉部有发声的器官 声带 。呼吸时声带 打开 (打开或关闭)。

【216生物七年级下册复习资料】

第二节 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

1、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是通过呼吸运动(既: 呼 气和 吸 气)完成的。过程如下:

吸气:呼吸肌 收缩 →胸廓容积 增大 →胸廓气压↘→肺 扩张 →肺内气压 减小 →气体入肺 呼气:呼吸肌 舒张 →胸廓容积 减小 →胸廓气压↗→肺 回缩 →肺内气压 增大 →气体出肺

2、呼吸时胸廓容积的变化可通过测量 胸围差 来进行。公式如下:

胸围差=深 吸 气的值-深 呼 气的值。测 三 次,取 平均 值

4、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肺泡 血液

血液与组织细胞的气体交换:血液 组织细胞

3、呼吸肌有两种:分别简称为 肋间 肌和 膈 肌。

4、吸气时呼吸肌都 收缩 (此时膈顶 下降 ,胸廓容积 增大 )

呼气时呼吸肌都 舒张 (此时膈顶 上升 ,胸廓容积 减小 )

5、肺泡适合进行气体交换的特点:

①数量 多 ②外包 毛细血管网

③壁薄:肺泡壁、毛细血管壁都很 薄 ,只有一层 上皮细胞 构成。

6、人呼出的气体可使澄清的石灰水变 浑浊 。说明:人呼出的气体中含有较多的 二氧化碳

7、气体交换的原理: 气体扩散 作用——气体总是由 多 的地方向 少 的地方扩散,直到平衡为止。

8、人体O2最多的部位是 肺泡 ,CO2最多的部位是 组织细胞 (产生CO2的源头)。

9、常见的大气污染源有: 工业生产的排放 、 车辆、船舶尾气 、 秸秆焚烧 、 地面扬尘

10、控制 污染物排放 ,是防治大气污染,改善空气质量的根本措施, 植树造林 是有效措施。

第四章 人体内物质的运输

第一节 血液的成分:

1、在新鲜的人的血液中放入 抗凝剂 ,静置一段时间后,血液出现 分层 现象。

上层淡黄色液体为 血浆 (占55%),下层暗红色物质为 红细胞 (占45%)

中间的很薄的一层白色物质为 白细胞和血小板 。血液中成分最多的物质为 血浆

2、

组成:①

血浆

(主要是 水 );②血细胞: 红细胞 、 白细胞 、 血小板

血细胞 ,运输 养料和废物 ;②红细胞:运输 O2 )

功能吞噬病菌 、②血小板:促进 止血,加速 血液凝固 )

3 鲜红 色的 动脉 血 暗红 色的 静脉 血

4、血细胞比较表:

216生物七年级下册复习资料(二)
七年级下册生物复习背诵资料

一.人类的起源和发展

1. 进化论的建立者达尔文提出:现代类人猿和人类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 . 四种现代类人猿:大猩猩、黑猩猩、长臂猿、猩猩

2)人类的进化过程:

原因:森林古猿生活在热带丛林中,适于树栖生活。由于环境(如地形和气候)的变化,一部分下地生活,演变成人类;另一部分留在了森林中,演变为类人猿。

3)人类的起源有力证据是化石。从露西化石可以看出,这个时期的古人类已能_直立行走_。

4、人类与现代类人猿的具有共同的祖先——森林古猿

根本区别:

1、运动方式不同:类人猿主要是臂行;人类则是直立行走

2、制造工具的能力不同:类人猿可以使用自然工具,但是不会制造工具;人类可以制造并使用各种简单和复杂的工具。

3、脑发育的程度不同:类人猿脑的容量约为400ml,没有语言文字能力;人脑的容量约为1200ml,具有很强的思维能力和语言文字能力。

二.人的生殖

1、男性最主要的生殖器官是睾丸,产生生殖细胞是精子。(作用:产生精子、分泌雄性激素)。女性最主要的生殖器官是卵巢,产生的生殖细胞是卵细胞。(作用:产生卵细胞〈人体内最大的细胞〉、分泌雌性激素 。

宫___,进而进入___输卵管__内,与___卵细胞___相遇,结合形成___受精卵__。受精卵是新个体发育起点。受精场所:输卵管。

3.怀孕:受精卵不断进行细胞分裂,逐渐发育成___胚泡_,胚泡缓慢地移动到子宫中,最终附着在___子宫内膜__上。

3.在__子宫内膜__上,胚泡中的细胞继续进行分裂和分化,逐渐发育成___胚胎__,在__8周__左右时发育成__胎儿__。胎儿生活在__子宫__内,通过_胎盘__、脐带_从母体获得营养物质和氧;产生的废物通过__胎盘___排出。胚胎发育初期所需要的营养来自卵黄;胚胎在子宫里的发育所需要

的营养通过胎盘从母体获得。

4.一般来说,从形成受精卵开始到第__38周(266天)__时,成熟的_胎儿__和__胎盘__从母体的__阴道___产出,这个过程叫做___分娩__。

三、青春期

1.青春期身体发育:【216生物七年级下册复习资料】

身高突增是青春期的一个显著特点。另外,神经系统以及心脏和肺等器官的功能也明显增强。青春期是一生中身体发育和智力发展的黄金时期。性器官迅速发育和成熟,并伴随一些生理现象。男孩出现遗精,女孩出现月经现象,在性激素的作用下,出现第二性状,如男孩的喉结等。

2.青春期的心理变化:内心复杂,不想与老师家长交流;性意识开始萌动;既想要独立,又有依赖感。

一、食物中的营养物质

1)食物中的六大营养物质:糖类、脂肪、蛋白质、水、无机盐、维生素。糖类、脂肪、蛋白质和维生素是有机物; 水和无机盐是无机物. 糖类 : 主要为人体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脂肪: 作为备用的能源物质贮存在体内。

蛋白质:构成人体细胞的基本物质,为人体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是建造

和修复身体的重要原料;主要为人体生长发育以及受损细胞的修复和更新。

(糖类、脂肪和蛋白质都是组成细胞的主要有机物,并且能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水:约占体重的60%~70%,人体内含量最多的物质,参与人体的各项生理活动。

无机盐:构成人体细胞的组成成分。

维生素:是一类简单的有机物。不参与构成人体细胞,也不提供能量,含量少,对人体生命活动起调节作用。

2.“第七类营养素”——膳食纤维。指除淀粉之外的复杂糖类,包括纤维素、果胶等。膳食纤维大量存在于蔬菜、水果、海藻和粮食(特别是粗粮)等植物性食物中。作用:促进胃肠的蠕动和排空,排便通畅,减少患大肠癌,还有利于降低体内过高的血脂和血糖,维护心脑血管,预防糖尿病,维持正常体重。

二、消化和吸收食物的消化:在消化道内

将食物分解成为可以吸收的成分的过程

1)食物的消化是靠_消化系统_来完成的。

消化系统的组成(消化道和消化腺)

1、消化道由上到下依次是:

(1)口腔(淀粉在口腔内开始被消化)

(2)咽和食道——食物的通道,没有消

化作用。

(3)胃——有胃腺,分泌胃液(蛋白质在胃内开始被消化)

(4)小肠——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脂肪在小肠内开始被消化)

(小肠的起始部位为十二指肠)

(5)大肠——有吸收作用,没有消化作用,使食物残渣推向肛门

(大肠的起始部位为盲肠)

(6)肛门

2、消化腺

(1)唾液腺—分泌唾液,唾液淀粉酶能初步消化淀粉

(2)胃腺——分泌胃液,能初步消化蛋白质

(3)肠腺——分泌肠液,能消化糖类、蛋白质和脂肪。

(4)胰腺——分泌胰液,含消化糖类、蛋白质和脂肪的酶。

(5)肝脏——分泌胆汁,不含消化酶,能乳化脂肪。 注意:唾液腺、胰腺、肝脏位于消化道外,胰腺和肝脏分泌的消化液注入到十二指肠后与食物接触。胃腺和肠腺位于消化道内。肝脏是最大的消化腺,分泌胆汁,参与脂肪消化

2)小肠是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

小肠适于消化特点: 1)小肠很长; 2)内表面具有皱襞和小肠绒毛(大大增加了消化和吸收的面积);3)小肠绒毛中有毛细血管,且管壁都很薄,

消化道各段对营养物质的吸收:

胃:少量的水、酒精(非营养)小肠(主要的吸收场所):葡萄糖、氨基酸、甘油、脂肪酸、大部分水、无机盐和维生素大肠:少量水、无机盐和一部分维生素。

三、关注合理营养与食品安全

1)合理营养指_全面_而_平衡__的营养。【216生物七年级下册复习资料】

全面:指摄取的营养素(六类营养物质和膳食纤维)种类要齐全。

平衡:指摄取的各种营养素的量要合适(不少也不多,比例适当),与身体的需要保持平衡。

2)“平衡膳食宝塔”,

第一层:谷类(富含糖类) (每天摄入量最多的食物)

第二层:蔬菜、水果类 (青少年摄入的多)

第三层:鱼、禽、肉、蛋类 (青少年摄入多)

第四层:奶、豆类 (青少年摄入多)

第五层:油脂类(每天摄入量最少的食物)

3 )什么样的饮食才是合理的饮食?

答、均衡的吃“平衡膳食宝塔”的五类食物 ;保证每日三餐,按时进餐;早、中、晚三餐能量比例为:30%:40%:30%

4)食品安全

蔬菜瓜果必须清洗干净;不吃有毒的食物(馊饭菜、发芽的马铃薯); 买经检疫合格的食品;保持厨房和炊具的干净

第三章 人体的呼吸

一、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 1.呼吸系统由呼吸道和肺组成。

呼吸系统的组成 呼吸道的作用

鼻毛————清洁

粘膜————湿润

毛细血管——温暖 鼻

咽 呼吸道 喉 纤毛——清洁 呼吸系统 气管腺细胞—湿润

支气管

肺(呼吸的主要器官)

呼吸道的作用是 1.保证气体顺畅通过

(气体进出肺的通道)。 2.使到达肺部的气体温暖、湿润、清洁

3.但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能力是有限的

216生物七年级下册复习资料(三)
七年级生物下册复习资料

七年级生物下册复习资料

第一章 人类的起源和发展

一、人类的起源:

1、人类的起源的争论(1)、进化论 建立者达尔文(2)、神 创 论

2、现代类人猿和人类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

(1)、认识几种现代类人猿(2)、推测森林古猿当时的生活状况

(3)、对比找出类人猿和人类的异同点(三个根本区别)

A、运动方式不同 B、制造工具能力不同 C、脑发育程度不同

3、森林古猿下地生活的原因:环境的变化----地壳的剧烈运动

4、古人类起源的进化证据

(1)进化证据: “露西”、“东非人”骨骼分析

(2)人类进化过程中逐渐变化的几个方面:

A、形态结构:半直立行走→→直立行走

B、工具使用:不会用→→会使用→→会制造(简单→复杂)

C、衣食方面:赤身裸体→→御寒遮羞 生食→→熟食 (火的发明)

D、语言方面:肢体表达→→语言文字

二、人类的发展 人与自然应当和谐发展

1、明确人类是在与自然环境的斗争中逐渐进化来的,人类的一切活动必须要尊重生态规律。

2、人猿同祖。人猿应友好相处,我们有责任保护好珍稀、濒危的现代类人猿。

第二节 人的生殖

一、生殖系统(八大系统之一)

(一)男性生殖系统 主要器官是睾丸,其功能是产生精子,分泌雄性激素。

(二)女性生殖系统主要器官是卵巢,其功能是产生卵细胞,分泌雌性激素。

输卵管:输送卵细胞;受精部位 子 宫:胚胎和胎儿发育的场所

二、生殖过程:

睾丸→

→ 受精卵→胚泡→→胚胎→胎儿→→婴儿

卵巢→

注:胎盘是胎儿和母体交换物质的器官。胎儿通过胎盘、脐带从母体中获得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和氧气;胎儿每时每刻产生的 二氧化碳等废物,也是通过胎盘经母体排出的。大约经过40周分娩

第三节 青春期

一、青春期身体变化(三个特点)

1、身高突增是青春期的一个显著特点,

第 1 页 七年级生物下册复习资料 共 8 页

2、神经系统以及心脏和肺等器官的功能也明显增强。

青春期是一生中身体发育和智力发展的黄金时期

3、进入青春期后,男孩和女孩的性器官都迅速发育。

并且出现了一些生理现象(男孩出现遗精、女孩出现月经现象)

三、青春期的心理变化变化及其卫生:(了解)

第二章 人体的营养

第一节 食物中的营养物质

一、食物中有哪些营养物质:

食物中含有糖类、脂肪、蛋白质、水、无机盐和维生素等六种营养物质。

(一)糖类、脂肪、蛋白质

三者都是组成细胞的主要有机物,并且能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1、糖类:主要供能物质。 (人体所需要能量约70%由糖类提供)

2、脂肪:备用能源物质。 (血糖可转化成脂肪贮存起来)

3、蛋白质:青少年每天需要含蛋白质丰富的食物?

是生长发育、细胞更新、细胞修复的需要,也提供能量。

(二)水:是人体细胞的主要成分之一,约占体重的60%~70%。是良好的溶剂。

(三)无机盐:无机盐缺乏症和食物来源:

佝偻病、骨质疏松是由于缺乏含钙的无机盐引起的

缺铁性贫血是由于缺乏含铁的无机盐引起的,

地方性甲状腺肿是由于缺乏含碘的无机盐引起的。

(四)维生素 维生素作用缺乏症和食物来源:

维生素不是构成细胞的主要原料,不为人体提供能量,但其对人体的重要

作用是其他营养物质所不能代替的。

缺乏维生素 A易引起皮肤干燥、夜盲症,

缺乏维生素B1易患神经炎、脚气病,

缺乏维生素 C易患坏血病,

缺乏维生素 D易引起佝偻病、骨质疏松症的症状。

第二节 消化和吸收

一、食物在消化系统中的变化

(一)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

淀粉是馒头的主要成分,遇碘变蓝是淀粉的特性。

唾液淀粉酶

淀粉 麦芽糖(遇碘不变蓝)

1、唾液与清水对比实验:证明唾液的作用 (变量:唾液 对照:清水)

2、馒头碎屑与馒头块对比实验:证明牙齿的咀嚼作用

(变量:馒头碎屑 对照:馒头块)

第 2 页 七年级生物下册复习资料 共 8 页

3、搅拌与不搅拌对比实验:证明舌头的搅拌作用

(变量:搅拌 对照:不搅拌)

(二)消化概念:

食物中的糖类、脂肪、蛋白质都是分子大、结构复杂的有机物,进入消化系统

后,逐步分解成分子小、结构简单的物质才能被人体吸收,这个过程叫做消化。 消化主要是通过多种的消化酶作用而进行的。

淀粉酶等 蛋白酶等 胆汁 脂肪酶等 淀粉葡萄糖 蛋白质氨基酸 +甘油

(三)、消化系统组成和功能

1、组成:消化系统是由消化道和消化腺组成的。

消化道包括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和肛门等.

消化腺包括(位于消化道外的)唾液腺、胰腺和肝脏(最大的消化腺); (在消化道壁内的) 胃腺和肠腺。

2、功能:

唾液腺分泌唾液,唾液淀粉酶能够消化糖类。

胰 腺分泌胰液,胰液中含有消化糖类、蛋白质和脂肪的酶,胰液通过导管流入十二指肠(小肠起始部分)

肝 脏分泌胆汁 是不含消化酶的消化液,(乳化脂肪的作用)

即把脂肪变成脂肪微粒,可增大脂肪与酶的接触面积 其储藏在胆囊中,再经导管流入十二指肠(小肠起始部分)。

胃 腺分泌胃液,胃液中含有盐酸和蛋白酶,可初步消化蛋白质。

肠 腺分泌肠液,肠液中含有消化糖类、蛋白质和脂肪的酶。 所以:消化的主要场所是小肠,因为小肠内有肠液、胰液,胆汁等多种消化液

二、营养物质的吸收

1、概念:经过消化、分解的营养物质(葡萄糖、氨基酸、脂肪酸+甘油)由消化道壁进入循环系统的过程称为吸收。

2、场所:主要是小肠。

小肠适于吸收的特点: A、小肠很长,约5~6米长;

B、小肠内表面有许多环形的皱襞和小肠绒毛,大大增加了小肠的内表面积;

【216生物七年级下册复习资料】

C、小肠绒毛壁很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有利于吸收。

所以说,消化食物和吸收养料的主要场所是小肠。

3、解读曲线图

(1)Y表示脂肪的消化过程,因为脂肪在小肠中才开始被消化

(2)淀粉从口腔开始被消化,淀粉酶口腔中就有

脂肪在小肠中才开始被消化,胆汁、脂肪酶小肠中才有

蛋白质在胃中开始被消化 ,蛋白酶胃中才有

第 3 页 七年级生物下册复习资料 共 8 页

(3)D是小肠,含有胆汁、胰液和肠液

第三节 合理营养与食品安全

一、合理营养:

1、分析下列行为是否正确 P36插图

A、不吃早饭: B、挑食偏食:不吃蔬菜、爱吃鸡鸭鱼肉、饮料当水

C、暴饮暴食: 2、合理营养含义:

二、设计(为家长设计一份午餐食谱)根据平衡膳食宝塔

三、食品安全: 1、食品污染? 2、预防食物中毒? 3、如何做到食品安全?

四、绿色食品:产自良好生态环境的、无污染的安全、优质的食品

第三章 人体的呼吸

第一节 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

一、呼吸系统的组成:由呼吸道和肺组成。

1、呼吸道:

鼻 (鼻腔生有鼻毛,可阻挡尘埃;能清洁吸入的空气,鼻腔内表面的黏膜可分泌黏液,能湿润吸入的空气,鼻黏膜中还分布丰富的毛细血管,可温暖吸入的空气。)用鼻呼吸比用口呼吸好原因?

咽:既是消化通道,又是呼吸通道。会厌软骨(吃饭不能大声说笑?) 喉:声带与发声(青春期变声期保护噪音) 气管、支气管

2、肺: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气体交换的场所。

第二节 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

一、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1、肺: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 位于胸腔内,左右各一个。左2右3

正常人的呼吸频率为 16--18次/分钟。

2、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胸骨、肋骨、胸椎构成胸廓)

(1)吸气:肋骨间的肌肉、膈肌收缩,胸廓容积增大。

(2)呼气:肋骨间的肌肉、膈肌舒张,胸廓容积缩小。

二、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

1、资料分析: (原理: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2、讨论:(1)浑浊程度说明二氧化碳的多少不同。

(2)对比实验,起对照作用。(3)呼出的气体氧气减少了,二氧化碳增加了。

3、特点:

(1)支气管在肺叶内的各级分支到达支气管最细的分支末端形成肺泡。肺泡数量(很多)。

(2)肺泡外面包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

(3)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薄都由一层扁平的上皮细胞构成,

以上三点有利于肺泡内气体与血液内的气体进行交换。

第 4 页 七年级生物下册复习资料 共 8 页

呼吸作用反应式: 线粒体 有机物+氧二氧化碳+水+能量

第四章 人体内物质的运输

第一节 流动的组织—血液

一、血液的组成: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

(一)血浆:淡黄色的透明液体,其中含有多种维持人体生命活动所必需的重

要物质,

1、主要成分:水约90%、血浆蛋白约7%、葡萄糖、氨基酸、无机盐等约3%。

2、主要作用:运载血细胞,运输养料和废物等。

(二)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

1、红细胞(RBC):

(1)数 量:最多 (正常值是3.5----5.0 ×10个/升)

(2)形态结构:双面凹的圆饼状,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富含血红蛋白(Hb)。血红蛋白在氧含量高的地方容易与氧结合,在氧含量低的地方容易与氧分离。

正常值是110---150克/升

(3)功能:具有运输氧的功能。

(4)贫血:一个人若红细胞数量太少或血红蛋白含量太低,则患贫血。

2、白细胞(WBC):

(1)数 量:最少 (正常值是 4.0----10 ×10 个/升 )

(2)形态结构:有细胞核,比红细胞大,

(3)功 能:有吞噬侵入人体病菌的作用。当人体有炎症时,白细胞数量会大量增加。

3、血小板(PLT)

(1)数 量:较少 (正常值是1.0~3.0 ×10 个/升 )

(2)形态结构:最小的血细胞,没有细胞核,形状不规则,

(3)功 能:凝血和止血。

第二节 血流的管道—血管

一、血管的种类(血流方向)

1、动脉→:将血液从心脏输送到全身各部分去的血管。(离心)

特点:管壁较厚,弹性大,管内血流速度快。

2、毛细血管:连通于最小的动脉与静脉之间的血管。

适于血液与组织细胞进行物质交换的结构特点:

(1)毛细血管内径小仅有8~10微米,只能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

(2)管壁非常薄,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

(3)管内血流速度最慢。

3、静脉:将血液从身体各部分送回心脏的血管。

第 5 页 七年级生物下册复习资料 共 8 页

216生物七年级下册复习资料(四)
七年级下册生物复习资料

一、 几个概念

消化系统的组成——消化道和消化腺。

消化——食物在消化道里,被分解成小分子物质的过程。 吸收——营养物质通过消化道壁,进入循环系统的过程。 消化道——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 消化腺分两类——大消化腺(消化道外):唾液腺、胰腺、肝脏。

小消化腺(消化道壁内):胃腺、肠腺。

消化分两类——物理性消化和化学性消化。

肝脏分泌的胆汁中不含消化酶,对脂肪的乳化作用属物理消化。

二、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

①小肠长5-6米,内表面有环形皱襞,皱襞上有小肠绒毛,增大了消

化和吸收的面积。

②小肠绒毛壁薄,绒毛里有丰富的毛细血管,都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

有利于营养成分的吸收。

③小肠内有胆汁、胰液和肠液,有利于食物的消化。

三、食物的消化:

淀粉——————麦芽糖——————葡萄糖

脂肪——————脂肪微粒——————甘油和脂肪酸

蛋白质————————氨基酸

四、营养物质的吸收:

胃———少量水、无机盐和酒精

小肠——水、无机盐、维生素,葡萄糖、氨基酸、甘油和脂肪酸 大肠——少量水、无机盐和部分维生素

1

一、 呼吸系统的组成:呼吸道和肺

1呼吸道——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

呼吸道—是气体进出的通道。呼吸道中的支架能保持气体通畅,其中的黏膜和

毛细血管对吸入空气,有清洁、湿润、温暖的作用。

2是主要的呼吸器官(或气体交换的主要场所)。

肺泡是气体交换的主要部位。

二、肺泡的特点(适应气体交换):

肺泡数目多,含丰富的毛细血管和弹性纤维。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很薄,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

三、气体交换

人体与外界气体交换的全过程

1、肺泡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吸气:收缩——--扩大——--扩张——--下降——--入肺

呼气:舒张——--缩小——--回缩——--上升——--出肺 2、人体内的气体交换

⑴肺泡内的气体交换:肺泡 血液(静脉血变为动脉血)

⑵组织里的气体交换:组织细胞 血液(动脉血变为静脉血)

四、其他知识点

呼吸——人体与外界之间的气体交换。 呼吸运动——胸廓有节律地扩大和缩小。

气体扩散作用——气体从浓度高向浓度低的地方扩散,直到平衡为止。 呼吸——是通过呼吸系统完成的。

人体内的气体交换——包括肺泡内的气体交换和组织里的气体交换。

2

一、物质运输的载体——血液

1、血液的组成:血浆和血细胞(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 血浆:形态—淡黄色液体

组成—水 蛋白质 葡萄糖 无机盐等

功能—运载血细胞,运输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

2、输血与血型

◇输血的原则:输同型血为原则。O型血可少量输给其它血型;

AB型血原则上可接受其它血型。

◇成年人血量:为体重的7-8%;一次失血30%会有生命危险;

一次献血200-300毫升不会影响身体健康。

二、物质运输的器官——心脏和血管

3

2、心脏:提供血液循环的动力。

⑴概况:位于胸腔中部,稍偏左下方,两肺之间,大小如拳头。 由心肌构成,有房室瓣和动脉瓣保证血液按一定方向流。 ⑵组成和连接:左心室——主动脉 右心室——肺动脉 左心房——上、下腔静脉 右心房——肺静脉 ⑶心率:心脏每分钟跳动的次数。成年人正常值为60-100次/分

三、物资运输的途径——血液循环

1、血液循环:在心脏推动下,血液在血管中按一定方向不停流动的过程。 血液循环——包括体循环和肺循环两条途径。

小结:

循环都是从心室开始,终止于心房。

体循环流出心脏的是动脉血,流入心脏的是静脉血;肺循环相反。 两条循环路线同时进行,最后汇聚于心脏,形成一条完整的循环路线。

在组织细胞毛细血管网处,血液由动脉血变成静脉血;肺部毛细血管网处,则相反。 心脏左侧流动脉血,右侧流静脉血。

2、血压与脉搏

⑴血压:流动的血液对血管壁产生的侧压力。

一般指体循环的动脉血压。

健康成年人正常值为12—18.7千帕/8—12千帕

⑵脉搏:指动脉的搏动。

脉搏的次数与心跳的次数一致。

4

一、排泄:人体将代谢废物排出体外的过程。

【216生物七年级下册复习资料】

1、泌尿系统的组成:肾(形成尿液)输尿管(输送尿液)

膀胱(暂时贮存尿液)尿道(排除尿液)

2、肾:主要的排泄器官

位置形态:腹腔背面,腰部脊柱两侧;形似蚕豆。

结构:皮质(外部、颜色深)髓质(内部、颜色浅) 3、肾单位:肾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肾单位包括肾小体(肾小球和肾小囊)和肾小管。

4、血液在肾单位中的流动:肾动脉--入球小动脉--肾小球--出球小动脉

--肾小管外的毛细血管网--肾静脉。

5、排泄的途径:

皮肤——以汗液形式排出水、无机盐和尿素。 呼吸系统——以气体形式排出二氧化碳和水。

泌尿系统——以尿液的形式排出水、无机盐和尿素。

二、 尿液的形成

1、肾小球和肾小囊壁的滤过作用:血液(肾小球)——原尿(肾小囊腔) 除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外,血浆中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被滤过

2、肾小管的重吸收:原尿————尿液(肾小管内)

5

216生物七年级下册复习资料(五)
2014新版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七年级生物下册期考复习资料

第一章《人的由来》

(一)1、19世纪著名的进化论的建立者(达尔文)《物种起源》提出:现代类人猿和人类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

2、在距今1200多万年前,森林古猿广泛的分布在非、亚、欧地区,尤其是(非洲的热带丛林)。 3、现代类人猿有大猩猩、黑猩猩、猩猩、长臂猿等,我们与这些猿类有共同的祖先。其中(黑猩猩)与人类最相似。

4、森林的消失,一部分森林古猿不得不下地生活,由于(环境的改变)和(自身形态结构的变化),一代一代的向着(直立行走)的方向发展。

5、古人类化石“露西”少女生活在距今(300万)年前。 6、“东非人”时代的古人类,生活在距今175万年前,不仅能(使用)工具,还能(制造)简单的工具。

7、形成丰富的(语言),使互相之间能更好的(交流与合作)。

(二)1、生殖:人类新个体的产生要经历由(雌雄生殖细胞的)结合,通过(胚胎)发育形成新个体的过程。

2、生殖系统的生殖器官:(连线)

输卵管和输精管--------输送生殖细胞(精子或卵细胞) 阴茎和阴道--------精子排出并进入母体的通道 子宫--------胚胎和胎儿发育的场所

睾丸和卵巢--------产生生殖细胞(精子和卵细胞),并分泌性激素(雌雄激素) 3、精子由(睾丸)产生,卵细胞由(卵巢)产生。 4、精子和卵细胞结合的场所是(输卵管)。 5、胚胎在母体内发育的场所是(子宫)。胎儿生活在子宫内半透明的液体(羊水)中。 6、人体发育的起点是(受精卵)。 7、(胎盘、脐带)是胎儿与母体(交换物质)的器官。

8、人体胚胎形成和发育的大致过程是:受精卵→胚胎→胎儿→婴儿 9、受精作用:精子在(输卵管)内与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怀孕:受精卵植入子宫内膜,就是(怀孕)。胎儿通过(胎盘、脐带)从母体中获得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和(氧),排出(二氧化碳)等废物。分娩:怀孕到第38周(266天)时,胎儿发育成熟。成熟的胎儿和胎盘从母体的(阴道)排出的过程叫做(分娩)。 (三)1、(身高突增)是青春期的显著特点,另外(神经系统)以及(心脏)和 (肺) 等器官也明显增强。

2、进入青春期后,随着(身体的发育),(性意识)也开始萌动,我们应该集中精力,努力学习,健康地度过这段金色年华。

3、进入青春期后,男孩和女孩的(性器官)也开始发育,并出现羞于启齿的生理现象,男孩出现(遗精),女孩会来(月经)。 第二章《食物中的营养物质》

(一)1、人体需要的营养物质和能量都来源于(食物)。其中(糖类、脂肪、蛋白质)是组成细胞的主要(有机物)。

2、食物中的六大营养物质是: 1)糖类:(直接供能物质)。如葡萄糖、蔗糖、淀粉等, 2)脂肪:(储备的能源物质)。质量相等的各种物质,脂肪释放能量最多。 3)蛋白质:人的(生长发育)以及(受损细胞的修复和更新),可提供能量。

4)维生素:不是构成细胞的主要原料,也不为人提供能量,种类很多,需要量很少,一旦缺乏,就会影响正常的生长发育,甚至患病。【216生物七年级下册复习资料】

缺维生素A-----------皮肤干燥、夜盲症、干眼症等,多吃动物肝脏、胡萝卜;

缺维生素B1---------易患神经炎、脚气病、消化不良、食欲不振:多吃黄豆、谷类; 缺维生素C-----------易患坏血病、抵抗力下降,多吃蔬菜(辣椒)、水果(猕猴桃) 缺维生素D-----------易患佝偻病、骨质疏松等。多晒太阳。

5)水:人体细胞的主要成分之一,约占体重的60%-70%(人体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有利于营养物质的运输和尿素等废物的排出。 6)无机盐:

缺钙:儿童易患佝偻病(鸡胸、X形或O形腿),中老人特别是妇女易患骨质疏松症; 缺磷会引起厌食、贫血、肌无力、骨痛等; 缺铁性贫血(乏力、头晕等);

缺碘易患地方性甲状腺肿,儿童的智力和体格发育出现障碍; 缺锌使生长发育不良,味觉发生障碍 3、第七类营养素是(膳食纤维)。

(二)1、消化:食物中的淀粉、脂肪和蛋白质都是(分子大)、(结构复杂)的(有机物),进入消化系统后,逐步(分解)成(简单)的物质才能被人体吸收的过程,就是(消化)。如淀粉分解成(葡萄糖)、脂肪分解成脂肪酸、蛋白质分解成(氨基酸)等。 2、(小肠)是主要的(消化器官),也是(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器官,其环形的皱襞表面的(小肠绒毛)(大大增加了小肠的内表面积)。 3、(消化系统)由消化道和消化腺组成的。

4、(肝脏、胰腺、唾液腺)都位于消化道外是大消化腺。(胃腺和肠腺)都位于消化道内是小消化腺。(前列腺、甲状腺)不是消化腺。

5、(葡萄糖,氨基酸,水、无机盐)等小分子物质可以(被人体吸收)。

6、淀粉在(口腔)中开始消化,口腔中有唾液腺,分泌唾液淀粉酶;蛋白质在(胃)中开始消化,胃腺分泌胃液(含有盐酸、蛋白酶);脂肪在小肠中开始消化,肠腺分泌肠液(含有消化糖类、蛋白质和脂肪的酶),肝脏分泌的胆汁对脂肪有乳化作用,没有消化作用;胰腺分泌胰液含有消化糖类、蛋白质和脂肪的酶。

7、下图中的曲线表示食物通过消化道时,糖类、蛋白质和脂肪被消化过程中数量的变化,请分析并回答: (l)曲线甲表示(脂肪)的消化。 (2)曲线丙表示(蛋白质)的消化。

(3)曲线乙表示(淀粉)的消化, 这种物质消化是从(口腔)开始。

(4)这三种营养物质在[ D ](小肠)中都可以被消化,

(5)C中含有的消化液有(盐酸和蛋白酶),D中含有的消化液有(淀粉酶、蛋白酶、脂肪酶)。 8、经常酗酒(最直接)伤害的消化器官是(胃),最终由(肝)分解。

9、一颗西瓜种子的历险记:(口腔)→(咽)→(食道)→(胃)→(十二指肠)→(小肠)→(大肠)→(肛门)。

11、探究实验:在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时,进行了三种处理:①将馒头碎屑与唾液放入1号试管中充分搅拌;②将馒头碎屑与清水放入2号试管中充分搅拌③将馒头块与唾液放入3号试管中不搅拌。

(1)提出问题:馒头变甜是与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以及唾液的分泌都有关系吗? 作出假设:假设馒头变甜与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以及唾液的分泌都有关系。

(2)以“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为变量时,应选取(①和③)两组作对照。以“唾液”为变量时,应选取(①和②)两组作对照。

(3)若将3支试管都放入37 ℃左右温水中,5~10分钟后取出,滴加碘液。看到的现象是:(①号试管中的物质遇碘不变蓝)而(②和③试管中的物质遇碘都变蓝

(4)由此得出的结论是:馒头变甜与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和唾液的分泌三者都有关系。 (5)这项探究实验中①是实验组,②和③都是对照组。且②和③之间没有比较的必要。 12、胆汁是由肝脏分泌的。

(三)1、做到合理营养:要按“平衡膳食宝塔”摄食;按时进餐,早、中、晚三餐摄入总能量分别为30%、40%、30%;不偏食;老年人少吃盐可防高血压。发芽的土豆有毒不能吃,水果蔬菜要用水浸泡、冲洗后再吃,要买经过检疫的肉制品。密封食品不能过保质期。 第三章《人体的呼吸》

(一)1、呼吸系统是由(呼吸道)和(肺)组成。 2、呼吸道由(鼻、咽、喉、气管、支气管)组成,(呼吸道)是气体进出(肺)的通道。 3、呼吸道的作用:

1)保证气体畅通(骨或软骨作支架); 2)对气体有温暖、湿润、清洁的作用;

3)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是有限的,例如哮喘、肺炎、咽炎、上呼吸道感染、鼻炎等都属于呼吸系统疾病。 4、对溺水者急救,要先清理鼻内的污物。--清洁作用。

5、患重感冒时,往往用嘴呼吸,而口干舌燥,嗓子疼痛。--湿润作用。 6、鼻腔内有大量的毛细血管,可以使进入的气体变得温暖--温暖作用。 7、(纤毛)向咽喉方向不停地摆动,把外来的(尘粒、细菌)等和(腺细胞)分泌的(黏液)一起送到咽部,通过(咳嗽)排出体外,这就是(痰)。 8、吃饭时大声说话(会厌软骨)来不及盖住气管而易呛着。

9、声音是(声带的振动)发出的,大声喊叫易损伤声带。

10、吞咽与呼吸的关系(如右图)

呼吸时会厌软骨抬起,让空气畅通无阻。

吞咽时会厌软骨放下,盖住喉口,以免食物进入气管。

11、痰来自气管和支气管内壁有纤毛将外来的尘粒、细菌等和黏液一起送到咽部,通过咳嗽排出体外就形成痰。

(二)1、肺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左一片,右一片,左两叶,右三叶。 2、肺有节奏的(吸气)和(呼气),每分钟约呼吸(16次)。 3、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

1)呼吸运动包括吸气和呼气两个动作。

2)人在平静呼吸时,肋间外肌、膈肌、肋骨、胸骨、胸廓和肺的变化:

3)原理:呼吸肌收缩和舒张

肺被动地扩大和回缩 4) 体内气体的交换:

二氧化碳

(1)肺泡内的气体交换:血液肺泡

氧气 氧气

(2)组织里的气体交换:血液 组织细胞

二氧化碳

4、分析右图,回答问题:

1)图(一)表示人在呼吸过程中的(吸气)状态, 图(二)表示呼吸过程中的(呼气)状态。 2)图(一)中C处于(扩张)状态。 图(二)中C处于(收缩)状态。

5、分析右图,回答问题。 1)图中A是(气管),B是(肺),C是肋间肌, D是(膈肌)。

2)模拟膈肌的运动实验说明了气球在(吸气)时胀大, 在(呼气)时回缩。

3)左图膈肌的位置回升,膈肌处于(舒张状态),是呼 气。右图膈肌的位置下降,膈肌处于(收缩状态),是吸气。

4)通过以上模拟实验也可以说明:当肋骨间的肌肉和膈肌(收缩)时,使胸廓扩大,肺便(扩张),肺内的气体压力就(变小),于是气体就被(吸入),完成一次(吸气);当肋骨间的肌肉和膈肌舒张时,使胸廓(缩小),肺便(缩小),肺内的气体压力相应增大,气体就被排出,完成一次(呼气)。 6、人体呼出的气体与环境中的气体相比有什么不同? 答:氧气的含量减少,二氧化碳的含量增加。如下表:

气体成分 氮气 氧气 二氧化碳 水 其他气体

环境中的气体% 78 21 0.03 0.07 0.9

呼出的气体% 78 16 4 1.1 0.9

图中分析出:呼出气体中的氧含量,少于吸入气体中的氧含量;呼出气体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多于吸入气体中的二氧化碳含量。根据呼出的气体中氧减少,二氧化碳增多的数据,推测其原因与体内进行气体交换有关。

8、肺部有利于气体交换的原因:1.肺泡数目多,面积大;2.肺泡壁薄;3.肺泡壁与毛细血管壁紧贴着。

第四章《人体内物质的运输》

第一节《流动的组织—血液》

1、血液是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的。

血浆为淡黄色的半透明液体,主要作用为运载血细胞,运输养料和废物。 2、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 3、红细胞呈两面(凹的圆盘)状。(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富含血红蛋白。只能生存120天。 4、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在含氧量(高)的地方容易与氧(结合),在含氧量(低)的地方又容易与氧(分离)。血红蛋白的这种特性使红细胞具有(运输氧)的功能。血红蛋白是一种(含铁)的蛋白质,呈(红色)。

5、白细胞有细胞核比红细胞大,但数量少,得炎症的时候白细胞的数量会增加。具有(吞噬病菌,对人体起着防御与保护)作用。

6、血小板是最小的的血细胞,没有细胞核,形状不规则。有(止血和加速凝血)的作用

7、血液检验报告单上的英文字母缩写的含义:

RBC---红细胞 WBC---白细胞 PLT---血小板 Hb---血红蛋白

8、血液不仅具有运输作用,而且还具有防御和保护作用。

第二节《血流的管道——血管》

一、三种不同的血管:动脉、毛细血管和静脉 二、动脉

1、动脉是将血液从心脏输送到身体各部分去的血管。 2、动脉的管壁较厚、弹性大,管内血流的速度快。 3、动脉分布较深,只有颈部及腕部内侧动脉分布较浅。

4、与心脏连接的动脉粗,远离心脏则不断分之变细,最后分支成毛细血管。 三、毛细血管

1、毛细血管是连通于最小的动脉与静脉之间的血管。数量大,分布广

2、毛细血管的数量大,分布广。其内径小(只允许红细胞单行),管壁薄(由一层表皮细胞组成),血流速度最慢,便于血液与组织细胞充分地进行物质交换。 四、静脉

1、静脉是将血液从身体各部分送回心脏的血管。 2、静脉的管壁较薄、弹性小,管内血流的速度慢。 3、在四肢静脉的内表面,通常具有防止血液倒流的静脉瓣。 第三节《输送血液的泵——心脏》 一1、心脏解剖图。

1)心脏的结构和功能:位于胸腔中部,偏左下方 由心肌构成

有四个腔:左心室 连接主动脉,壁最厚

右心房 连接上、下腔静脉 右心室 连接肺动脉

左心房 连接肺静脉

●【往下看,下一篇更精彩】●

最新成考报名

  • 2023年党风廉政建设知识测试题及答案...
  • 2023年党风廉政建设知识测试题及答案十篇
  • 新安全生产法知识竞赛试题库及答案共...
  • 2022党风廉政建设知识测试题及答案集合4篇
  • 2022党风廉政建设知识测试题及答案范...
  • 新安全生产法知识竞赛试题库及答案共...
  • 新安全生产法知识竞赛试题库及答案共...
  • 2022党风廉政建设知识测试题及答案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