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文档 > 试题 >

必修二,人民版,,历史试题

成考报名   发布时间:07-29    阅读:

必修二,人民版,,历史试题(一)
人民版历史必修二期末考试试题(含答题卡答案)

2012-2013学年度高一第二学期

历史期末考试

一.选择题(30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经济体制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首先是在( )

A.农村 B.沿海地区 C.城市 D.国营经济

2.清朝前期“苏城机户类多雇人工织。机户出资经营,机匠计工受值„„”其中的“机户” “机匠”之间的关系应是( )

A、封建的人身依附关系 B、基本上是纯经济关系,属于雇佣关系

C、地主与农民的关系 D、相当完善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

3.有人到新疆考察农业,在吐鲁番看到了一种古老的灌溉设施:从山地水源开凿的暗渠,延伸二三十公里,每隔一定距离挖有竖井,当暗渠流经农田时再由明渠引出地面灌溉。这种源于古代关中地区的灌溉设施是( )

A.耦犁 B.都江堰 C.郑国渠 D.井渠

4.图中素纱禅衣反映了哪个朝代的纺织成就( )

A.秦朝 B.汉朝 C.唐朝 D.宋朝

5.以下哪些是国家设立的经济特区( )

①深圳 ②珠海 ③厦门 ④上海浦东 ⑤汕头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④⑤ C.②③④⑤ D.①②③⑤

6.戊戌变法时期,有人作诗曰:“大半旗装改汉装,宫袍裁作短衣裳。腿跟形式先融化,说道莲钩六寸长。”此诗主要反映的历史现象是( )

A.倡导婚姻自由 B.易服、废止缠足 C.全盘西化 D.反清革命

7.与唐代相比,宋代的市有了新的发展,表现在( )

A.“夜市”的繁盛 B.政府设立专门的机构进行管理

C.突破了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 D.商业活动受到官吏的直接监管

8.战国时期的李冰曾经主持修建的水利工程是( )

A.都江堰 B. 郑国渠 C. 龙首渠 D. 成国渠

9.新航路的开辟带来的影响有( )

①欧洲的主要商路从地中海转移到大西洋沿岸 ②欧洲同非洲、亚洲之间的贸易扩大 ③欧洲金银价格下跌,物价暴涨 ④欧洲封建制度得以巩固

A.①②③④ B.②③ C.①②③ D.①②

10.汉初规定:商人不许穿丝绸衣服,不许持有武器,不许乘车骑马,不许仕官为吏,不许购

买土地。这反映汉初实行( )

A.海禁政策 B.抑商政策 C.奖励农耕的政策 D.禁奢侈

11.20世纪20年代后期,中国民族工业( )

A.较快发展 B.出现短暂的春天 C.遭受沉重打击 D.萎缩

12.在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史上曾出现一种奇怪的现象:有的民办企业向清政府交纳一部分资金,以获取清政府的支持和庇护;有的民办企业依附于洋人,如上海发昌机器厂造成一艘小汽船,船头挂英国国旗,船尾挂中国龙旗;19世纪70年代,宁波买办严信厚创办轧花厂,但在表面上却依附于日本。产生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

A. 中国民族企业对外国技术有依赖性 B.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环境

C. 外国资本主义企业经营方式的吸引 D.清政府对民族企业进行鼓励和支持

13. 到20世纪80年代末,我国初步形成的对外开放的格局是( )

A. 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

B. 沿海开放城市------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

C. 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经济特区

D. 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沿海开放城市

14. 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 )

A. 提高广大人民的生活水平 B. 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C.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 D. 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

15.“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作主站起来;我们唱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作出

改革开放伟大决策,使中国人民富起来的重要会议是( )

A.中共八大 B.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C. 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 D. 中共十五大

16.“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出

自1978年安徽凤阳农民的这段顺口溜反映的是( )

A.农业合作化运动 B.人民公社化运动

C.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企业股份制改造

17.20世纪中期,美国财政部长福勒得意地宣称:“各个行星围绕着太阳转,各国货币围绕着美元转。”与这句话相关的是( )

A.《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签署 B.上海合作组织成立

C.乌拉圭回合谈判启动 D.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

18.对“斯大林模式”的评述,正确的是①是指苏联在20世纪20-50年代斯大林执政时期形成的高度集中的社会主义经济政治体制②经济上高度集中,实行指令性计划③政治上高度集权,个人崇拜④思想文化上,高度集中,行政干预⑤曾使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巨大成绩,但在后来的历史进程中却严重地制约着苏联经济的发展 ( )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③④ D.①②③④⑤

19.罗斯福新政与传统的资产阶级统治政策相比,主要“新”在( )

A.缓和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矛盾 B.国家全面加强对经济的干预

C.保护资本主义的自由竟争 D.维护垄断资产阶级的利益

20.1992年春,邓小平在南巡谈话中指出:“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历史为邓小平的结论提供了依据,如 ( )

A.工业革命、日本明治维新

B.俄国1861年改革、日本明治维新

C.俄国新经济政策、美国罗斯福新政

D.俄国1861年改革、戈尔巴乔夫经济体制改革

21.“梅隆拉响汽笛,胡佛敲起钟,华尔街发出信号,美国朝地狱里冲。”这首20世纪30年

代流行的民谣出现的时代背景是( )

A.世界经济大危机 B.罗斯福新政

C.肯尼迪执政 D.克林顿执政

22.从1800年到1890年,美国人口增加了11倍,而城市人口增加了81倍。到1900年,美【必修二,人民版,,历史试题】

国有6个城市的人口超过50万,纽约达到350万。这表明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美国( )

A.人口下降 B.城市化进程加速 C.联邦政府成立 D.小农经济破产

23.到1918年下半年,苏俄失去了主要的粮食产地,四分之三的领土落入敌手,“社会主义祖国在危急中!”,对此,苏维埃政府实行了(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必修二,人民版,,历史试题】

C.国家工业化政策 D.农业集体化政策

24.关于中国历史上的小农经济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是以家庭为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然经济

B.是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

C.是推动精耕细作技术发展的主要动力

D.是封建王朝财政收入的一个来源,但不占主要地位

25.“松绑”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企业改革的代名词,反映了当时国营企业改革的原则是( )

A.政企分开,所有权和经营权适当分离 B.对民族资本进行和平赎买

C.实行全面公私合营 D.对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造

26. 亚太经合组织首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召开的地点是( )

A. 堪培拉 B. 上海 C. 西雅图 D. 大阪

27. 2008年,我国南方数省普降大雪,遭遇严重雪灾,使灾区人民遭遇严重损失,灾后重建任务艰巨。中国如需要向国际社会寻求长期贷款和援助,可以向下列哪一国际机构提出申请

A B C D

28. 从历史渊源看,真正意义的经济全球化开始于( )

A.资本主义萌芽 B.文艺复兴运动 C.新航路的开辟 D.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

29.从经济近代化的角度看,以下四幅图片使人类由传统经济活动过渡到近代经济活动的是( )

A.牛耕 B.蒸汽机 C.内燃机 D.互联网

30.面对经济全球化趋势,我国应该( )

①大力发展经济,增强综合国力 ②加速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 ③避开全球化趋势,保护民族工业 ④与发达国家联盟,提高关税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

【必修二,人民版,,历史试题】

31.阅读以下材料(10分)

市场总是在扩大,需求总是在增加,甚至工场手工业再也不能满足这种需求了。于是蒸汽和机器就引起了工业中的革命。

———选自《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请回答:

(1)依据材料,概括说明工业革命发生的直接原因。(2分)

(2)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哪个国家?其政治保障和劳动力条件是如何形成的?(3分)

(3)材料中蒸汽机是由谁改良后广泛应用于生产的?举两例说明蒸汽机在交通方面的成功应

用。(至少两例)(3分)

(4)受工业革命的影响,当时盛行什么经济思想?该经济思想的创立者是谁?(2分)

32.阅读下列图表和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回答问题:(共14分)

材料一:中国早期民族企业

必修二,人民版,,历史试题(二)
人民版高一历史必修2期中考试试题

寿安中学2014--2015学年下期高一半期考试

高2014级 历史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答题卡的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

3.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上交。

第I卷(选择题,共48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2题,每小题1.5分,共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的要求)

1、“二月二,龙抬头,大仓满,小仓流。”这一天是民间传说“龙抬头”的日子,人们用许多美食祭拜龙王,希望它能够行云布雨,广洒甘霖。从节日的起源看,形成这一风俗的主要因素是( )

A.宗教习俗 B.农业生产 C.祭祀祖先 D.纪念庆典

2、在我国“四大名锦”中,蜀锦历史最悠久,古人形容蜀锦是“其价如金”。但蜀锦制作的某些工艺在我国古代就已失传。这些工艺在我国古代失传,最有可能的是( )

A.利润小,学习这些工艺的人少 B.原材料供应出现匮乏的局面

C.工艺难度大,学艺周期长 D.“工官”制度造成的不利影响

3、余秋雨认为:“„„决定了我们两个基本思想,第一个思想不想远征,迷恋脚下的熟土,对远方的生土走走看看玩玩可以,要我在那安家是不可能的,这个思维作为一种文化生根,哪怕不是农民的书生,都受到这种文化的强烈影响。”下列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

A.不想远征,迷恋故土是自然经济下人们的一种观念

B.不想远征,迷恋故土是传统宗法社会的延续

C.不想远征,迷恋故土制约着中国人的进取心

D.中国的农民与书生性格文化特征都相同

4、某中学历史研究性学习小组开展了以“会馆的发展变迁”为课题的研究性学习,收集到下列相关信息,你认为正确的是( )

清代苏州的“全晋会馆” 江苏盐城盐商会馆

①会馆是管理商业贸易的政府机构 ②会馆的出现是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

③会馆的出现与商帮密切相关 ④会馆是孕育资本主义萌芽的场所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②③

5、杜甫在他的诗中写道:“大邑烧瓷轻且坚,扣如哀玉锦城传。君家白碗胜霜雪,急送茅斋也可怜。”你认为诗中描写的应是( )

A.青瓷 B.青花瓷 C.白瓷 D.彩瓷

6、1840年,文人汪仲洋认为:西方人长腿不能弯曲,不能奔跑和跳跃,眼睛畏惧阳光,甚至在中午不敢睁开。林则徐也认为:洋人喜吃牛羊肉,若无从我国进口的大黄、茶叶以辅食,将会消化不良而死。这些荒谬的认识是缘于清朝的( )

A. 闭关锁国 B. 文字狱思想控制 C. 重农轻商 D. 政治腐败

7、下列有关明清时期资本主义萌芽的表述不准确的是( )

A.“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雇佣关系的确立标志着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B代表了中国社会进步发展的总趋势,是稀疏而又微弱的

C资本主义萌芽产生于明朝中后期,清朝时资本主义萌芽继续发展

D资本主义萌芽首先出现在长江流域的制瓷业,并主导中国社会经济

8、明清时期,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因素包括( )

①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②闭关锁国政策 ③重农抑商政策 ④腐朽的封建制度

A.①②③ B①②④ C ①②③④ D ②③④

9、鸦片战争以后,福州官员奏称,洋棉洋布,其质既美,其价复廉,民间买洋布、洋棉者,十室而九。因此,江浙棉布不复畅销。该现象反映了( )

A.资本主义萌芽产生B.自然经济开始解体C.中国近代纺织工业兴起D.中国完全被卷入世界市场

10、近代中国经济结构中,产生了一些新的因素,其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

A.官僚资本 外国资本 民族资本 B.民族资本 官僚资本 外国资本

C.外国资本 官僚资本 民族资本 D.外国资本 民族资本 官僚资本

11、学习了《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历史命运》一课后,某班研究性学习小组在研讨会上发言如下,其中观点不准确的是( )

A.列强的侵略是民族企业发展的最大阻碍 B.民族企业在诞生之日就受三座大山的压迫

C.民族资产阶级在中国现代化进程和革命史上都有重要贡献

D.民族企业在近代中国的命运表明,只有实现民族独立、国家统一和政治民主后,才能健康发展

有人把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历程比喻为“春”“夏”“秋”“冬”,也反映出民族资本主义在近代中国的地位和命运。据此回答:

12、关于“春”“夏”“秋”“冬”的比喻,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春”指19世纪末初步发展和一战时期短暂的春天 B.“夏”指1919年五四爱国运动推动下发展

C.“秋”指抗日战争时期民族工业遭受严重打击 D.“冬”指解放战争时期民族工业日益萎缩

13、造成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秋”“冬”状况出现的原因何在?( )

①日本侵华等战争破坏 ②日本野蛮的经济掠夺 ③清政府的繁重捐税负担 ④官僚资本的压迫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14、有人把辛亥革命后和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两个时段称为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两个春天”。“两个春天”出现的共同原因是( )

A.相对有利的国际市场环境B.政府政策的有力推动C.列强侵略瓦解了自然经济D.倡导国货运动的影响

15、右图是杭州某商店的一幅宣传画,这幅宣传画最早可能出现在下列哪个时期( )

A.甲午战争期间

C.国民革命期间 B.一战期间 D.抗日战争期间

16、下图为某学生绘制的“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曲线图”。该图中明显错误的一处是( )。

A.①~②段 B.②~③段 C.③~④段 D.④~⑤段

17、鸦片战争后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逐步解体,这种“解体”的含义是( )

A 大批洋货涌入中国 B 外国资本主义经济控制了中国市场

C 自然经济被近代资本主义取代 D 封建农业和手工业逐渐分离并日益商品化

18、史学界认为,洋务运动“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其根本依据在于( )

A.开了中国近代教育改革之先河 B.打击了封建制度

C.有限地引进西方科学技术,兴办近代军事、民用工业 D.建立了中国第一支近代海军

19、1953年,中共提出的总路线包括社会主义的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两大任务。这两大任务之间的关系是( )

A.先工业化后改造 B.同时并举 C.有主有次 D.先改造后工业化

20、1949年到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农村经济形式的变化趋势是( )

A.封建土地所有制→农民土地所有制→社会主义公有制→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B.封建土地所有制→社会主义公有制→合作社→人民公社化

C.封建剥削制度→个体小农经济→社会主义合作生产→土地包给个人自负盈亏

D.互助组→个体小农经济→社会主义合作生产→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21、张艺谋的电影中最具有历史震撼力的是《活着》。电影中有一个场景:小孩找出父亲的铁皮包的箱子要交给街道干部用来炼铁。这个场景应该是在20世纪:( )

A.二十年代末 B.三四十年代 C.五十年代 D.七十年代

22、中共八大关于国内主要矛盾的论断是正确的。因为这一论断( )

A.借鉴苏联的经验教训

B.反映了剥削阶级在我国已基本消灭的客观实际

C.明确了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作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

D.强调了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23、“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文化大革命”的共同惨重教训是( )

A.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B.不能以阶级斗争为纲

C.必须坚持民主集中制 D.生产关系的变革必须适应生产力发展水平

24、中国曾流行过这样一句口号:“蚂蚁啃骨头,茶壶煮大牛,没有机器也造火车头。”该口号反映出在中国社会主义制度已经建立的条件下①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热情空前高 ②先进的社会制度创造了无穷的社会生产力 ③中国社会出现了一种盲动急躁的情绪 ④中国人民具有卓越的创造力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 D.②④

25、《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记载:“„„集体农业的痕迹,也大量从中国农村消失了。”在这里“消 失”的原因应是 ( )

A.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端 B.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建立

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D.农村土地所有制的实现

26、有人说:“在此后的三十年间,从半闭关锁国状态下苏醒的中国快马加鞭追赶世界。如我们追溯新中国融入世界的历史,那1979年打开的第一扇‘窗’则需我们永远铭记。”第一扇“窗”是指( )

A.设立深圳等经济特区 B.设立沿海经济开放区 C.设立经济技术开发区 D.加入亚太经合组织

27、漫画《狙击中国鞋》形象地反映了欧盟各国联合对来自中国的鞋产品进行狙击抵制,这在客观上体现出中国产品走向世界和市场化经营。与中国“走向世界”和“市场化经营”相对应的时间分别是

A.1978、1992

C.1984、1997

28、口号不仅是浓缩的历史,还是影响人们思想观念、引导人们行为取向的有效鼓动方式之一。新中国成立以后,下列口号按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革命无罪,造反有理 ②发展才是硬道理

③保证国家的、留够集体的、剩下全是自己的 ④三年超英、五年赶美

A.①②③④ B.④①③② C.③④①② D.①③④②

29、“十一届三中全会”结束后,农村改革试点首先出现在( )

A、山东省和安徽省 B、安徽省和江苏省 C、四川省和山东省 D、安徽省和四川省

30、近代(1840-1949)中国物质生活与社会习俗变迁的主要因素是( )

A.西方文化的冲击和渗透 B.中国民众主动学习西方

【必修二,人民版,,历史试题】

C.政府的提倡 D.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宣传

31、19世纪60年代以后,上海逐渐形成了以汉字注音为特点的洋泾浜英语。“‘来’是‘康姆’、‘去’是‘够’”(come go),“清晨相见‘谷猫迎’(good morning),‘好度由途’叙阔情”(how do you do)等,据此说明这一时期上海社会生活发生的变化包括( )。

英语开始在当地流传 ②生活方式受到西方的影响 ③上海人都在学习英语 ④上海对外开放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B.1978、1984 D.1984、2001 ( )。

32、2015年4月14日,2018年俄罗斯世界杯亚洲区预选赛40强抽签仪式在马来西亚首都吉隆坡举行, 中国队与卡塔尔、马尔代夫、不丹、中国香港分在一组。人们迅速第一时间获知这一消息的途径主要是

( )。

①报刊杂志 ②电影 ③电视 ④互联网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寿安中学2014-2015学年下期期中测试 高2014级历史答题卷 第I卷 (选择题,共48分) 一、选择题 (本大题共32题,每小题1.5分,共48分。)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2分) 二、材料解析题(33题12分,34题18分,35题11分,36题11分,共52分。) 33、人的姓名不仅携带着每一个家庭的盛衰信息,而且携带着社会发展过程中一系列信息。姓名文化成为整个中华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上世纪50年代,中国不少人用“斯、基、娜、娅、莎”等俄文音译字为孩子起名儿;“李解放”、“王建国”、“孟跃进”、“刘超美”等名字也是那一时代的代表。上世纪60年代的“陈坚强”、“齐移山”、“杨文革”、“周卫红”。70年代的“文爱武”“徐拥军”、“房永红”等等。 ——《历代姓名趣谈》 材料二 当第一批中国白领把取英文名“能弱化论资排辈”的理念付诸实践时,为这些外企、私企打扫卫生的阿姨都被叫做了“Mary”。在毕业生到外企去求职时,他们总忘不了在简介里取上一个“受欢迎的英文名”,比如“Amanda”、“Sarah”、“Nicole”等。„„武汉有一对小夫妻为追求个性,给刚出生的孩子取名为“赵.com”,意思是“赵康”。 ——罗满元《姓名自由宣言》(1)材料一上世纪50年代取名字能够反映出当时发展社会主义向哪个国家学习?(1分)并列举学习的表现?(2分) (2)据材料一,结合所学,上世纪50年代“孟跃进”、“刘超美”这样的姓名反映出我国经济建设出现了怎样的错误?(2分)对我国经济建设产生了什么影响?(2分)

必修二,人民版,,历史试题(三)
人民版历史必修2期末试题

高一历史必修Ⅱ期末试卷

(总分:100分 时间:90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题,每题2分,共60分)

1、唐朝人张籍在《贾客乐》中有关商人“年年逐利西复东,姓名不在县籍中。农夫税多长辛苦,弃业宁为贩宝翁”的叙述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

A.商人为追逐利益往来奔波 B.农民赋税沉重,被迫弃农经商

C.商人好逸恶劳,弃农经商 D.商人赋税沉重,被迫弃农经商

2、“今棉之为用,可以御寒,可以生暖,盖老少贵贱无不赖之,其衣被天下后世,为功殆过于桑蚕也。”这句话反映的现象是( )

A.棉布保暖性好,可以御寒 B.棉布因其实用性广为流行

C.棉布完全取代了丝织品的地位 D.棉布功劳大于丝织品

3、史载成都平原“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谓之天府。”这主要得益于( )

A.郑国渠的修建 B.都江堰的修建

C.灵渠的开凿 D.井渠的出现

4、重农抑商是中国封建王朝的基本政策。中国古代王朝一直奉行次政策,但商业经济仍不断发展,其根本原因是( )

A.生产力的不断进步 B.从商容易致富

C.政府没有具体执行此政策 D.商人形成强大的政治力量

5、“一户所领之织机不得逾百张,以抑兼并,过则有罚。”该材料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

A.明朝中后期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B.清朝前期大机户兼并小机户

C.清政府限制手工工场的规模 D.封建制度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6、某高中历史选修班学生在课余探讨“明末清初之际黄宗羲提出'工、商皆民生之本`观点的根本原因” 时,众说纷纭。请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黄宗羲总结实践经验的结果 B.明清时期重农抑商政策的必然结果

C. 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在社会思想上的反映 D. 统治者重视工商业的放映

7、下列关于清朝闭关锁国政策的评述,不正确的是( )

A.使中国与世界隔绝

B.是清朝在遭到外来威胁时采取的自我保护政策

C.造成了中国日益落后于世界

D.促进了国内手工业规模的扩大和商业的发展【必修二,人民版,,历史试题】

8、资本主义萌芽与传统手工业的区别有:( )①是否为满足市场的需要,为购买劳动力增殖利润而进行生产;②劳动者是否被集中在一起从事生产;③生产过程中是否存在雇佣关系;④生产过程中是否出现劳动力的出卖者。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9、下表是19世纪中期英国输华货物统计表,其中导致中国1844年进口猛增的原

A.鸦片输入的减少 B.自然经济的解体

C.列强夺取了政治经济特权 D.5%的低关税率

10、假如你是一位生活在19世纪70年代到1949年的民族资本家,你可能经历的是:( )①甲午战争前后,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条件有所改善,你开始创办一家棉纺织企业,发展情况比较好;②一战期间,发展势头强劲;③20世纪20

年代,遇到很大困难,经营艰难;④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一度发展比较顺利;⑤抗日战争胜利后很长时间,经营条件明显好转。

A.①②③④⑤ B.②③④⑤ C.①②④⑤ D.①②③④

11、右图反映的是上个世纪50因为( )

A.经济建设缺乏经验

B.自然灾害迅速蔓延

C.“左”倾错误严重泛滥

D.领导人的果断决策【必修二,人民版,,历史试题】

12、张艺谋执导的电影《活着》中有这样一个场景:20世纪50年代末,一个小孩要把找到的父亲用的包着铁皮的箱子交给街道干部用来炼钢。这个场景所反映的历史现象应该发生在( )

A.土地改革运动时期 B.三大改造运动中

C.“大跃进”运动中 D.人民公社化运动时期

13、“„„我们讲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这首歌歌颂的是新时期取得的伟大成就,“改革开放”的决策出现于( )

A.中共八大 B.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C.中共十二大 D.中共十四大

14、中共十四大后,“下海创市场”成为人们日常话题的重要内容,中共十四大中与此直接相关的是( )

A.开始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B.推广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明确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D.决定在深圳、珠海、厦门设立经济特区

15、民国时期,政府推行服饰改革,但洋装的流行并未取代传统中国样式,而是

促成了中西合璧服装的产生。这种现象说明( )

A.以服饰为代表的西方先进文化传播困难

B.小农经济的存在使得生活方式难以改变

C.服饰变化反映了人们审美情趣不同

D.中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仍然有限

16、下面是《申报·自由女子之新婚谈》中一段关于“文明婚礼”的描述:“梳一东洋头,披件西式衣,穿双西式履,凡凤冠霞帔、锦衣绣裙、红鞋绿袜一律不用;盎然登舆,香花簇拥,四无障碍,无须伪啼假哭,扶持背负;宣读婚约,互换戒指,才一鞠躬,即携手而归,无傧相催请跪拜起立之烦。”导致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有( ) ①近代工业文明的发展 ②近代西方思想的传播 ③近代教育的发展促进人们思想观念的转变 ④中国封建制度的结束、社会的进步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17、1909年初,《大公报》上的一篇文章称“第一是开眼界,可以当作游历,看看欧美各国的风土人情„„真如同身历其境,亲眼得见一样„„时常看看,岂不比听戏强得多?”使人民“开眼界”的是( )

A.电视 B.电影 C.报纸 D.广播

18、亚当·斯密说:“发现美洲和经好望角至东印度群岛的航道,是人类历史上所记载的最伟大的、最重要的事件。”文中所谓“发现美洲”的历史人物是( )

A.麦哲伦 B.达·伽马 C.哥伦布 D.迪亚士

19、假如你生活在16世纪的欧洲,无法从市场购买到的是( )

A.非洲的黄金和象牙 B.美洲的玉米、烟草

C.亚洲的瓷器、香料 D.澳大利亚的工艺品

20、20世纪30年代,美国罗斯福新政的重要内容有( )

A.提高储蓄利率,吸纳民间资金 B.限制进口,实行进口替代工业政策

C.实行计划经济 D.扩大内需,刺激生产

21、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发展与19世纪晚期相比较,其显著特点是( )

A.通过对外掠夺获得发展的资本 B.借助原有的经济技术基础

C.利用科技成果提高劳动生产率 D.积极发展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22、对美国经济实行改革,倡导介于自由放任和国家干预之间的第三条道路的美国总统是( )

A.罗斯福 B.胡佛 C.克林顿 D.里根

23、有人这样形容罗斯福新政前后企业与政府的关系的变化:新政之前,企业主是老板,政府是“守夜人”;新政以来,企业主是大老板,政府是“守夜人”兼二老板。由此说明( )

A.新政后美国推行的是计划经济体制

B.新政后美国政府直接参与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

C.新政后美国政府放弃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而推行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

D.新政后美国政府大力发展国营经济

24、二战后西欧和日本的经济均获得了飞速的发展,但他们的经济类型是不同的。以下组合正确的是( )

A.法国——政府主导型经济 B.日本——混合市场经济

C.联邦德国——社会市场经济 D.英国——计划指导型经济

25、苏俄新经济政策、罗斯福新政、二战后初期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政策,三者相似之处表现在( )

A.采用多种形式的国有化政策 B.利用国家政权力量直接干预经济

C.集中全国的财力和物力 D.尽力保持“自由企业”制度

26、某电视剧中出现了某国货币同美元保持固定汇率的情景,这一情景最早可能出现在( )

A.1940年 B.1941年 C.1943年 D.1947年

27

其他同学看后给出的下列解释中正确的是(

①这是两个国际金融组织的标志

②该组织今天已经不存在

③该组织的控制权长期由美国人掌握

④美国人利用它建立了“布雷顿森林体系”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①二战后美国经济衰退②二战后,日本、欧共体经济迅速发展 ③20世纪60年代~70年代,日本经济发展速度快于欧共体 ④二战后资本主义陷入了经济危机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29、右图货币的发行,说明(

A.欧洲一体化开始B.欧洲联盟建立

C.欧洲经济与货币联盟形成D.“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 30、在经济全球化中,各国之间的距离被“拉近”,世界变得越来越“小”。这种感觉直接源于( )

A.各国之间经济上的密切合作 B.交通和通信技术的日新月异

C.各国的生产和销售都连成一体 D.东西方文化的相互交流和影响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40分)

二、材料分析题(共3题,共40分)

31、(10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949年我国私营工商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材料三、1989年我国国民经济中公、私经济的地位

过了二十多年的改革开放,到2002年底,我国有雇工8人以上的私营企业234万户,雇工在7人以下的个体工商户2377万户,从业人数4742万人,个体私营企业从业人数超过8000万,加上乡镇企业和外资企业,全国非公有制企业就业人数超过2.2亿。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的比重占国民生产总值的1/3左右,占每年GDP增量的贡献率已经超过60%。

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分析私有制经济的地位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分)这种变化说明了什么?(2分)

(2)材料三和材料四反映了怎样的经济状况?(2分)对比材料一和二,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变化?(4分)(结合改革开放后的党史分析)

32、(10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885年德国工程师卡尔·本次(1884-1929)在曼海姆制成一辆装有0.85

必修二,人民版,,历史试题(四)
人民版历史必修二课中思考题和课后习题答案

人民版历史必修二 课中思考题和课后习题答案

专题一 古代中国经济基本结构特点

一 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问题解答

【想一想】●为什么“神农”在中国早期神话传说中有特殊的地位?

答:因为(1)中国自远古时代起,农业就开始在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2)中国古代的一切文明成就,都建立在农业经济正常发展的基础之上。(3)农耕作为最基本的经济形式,支撑着中国古代社会的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4)据说,神农氏创制了原始农具耒、耜,教导民众耕作,还进行了农作物品种的改良实践,这一切对农业经济的贡献是巨大的。所以,“神农”在中国早期神话传说中有特殊的地位。

●有人认为,地主阶级残酷的剥削和压迫所造成的农民的极端的贫苦和落后,是中国社会几千年在经济上和社会生活上停滞不前的主要原因。也有人认为,阶级分析的方法,不是史学研究的唯一方法,中国社会长期停滞不前的原因,可以从多方面探寻。请发表你的看法。

参考答案:首先,历史研究的方法应该是多样化的,阶级分析的方法只是其中比较重要的一种,除此以外历史调查的方法、历史比较的方法等都是非常重要的。其次,中国社会长期停滞不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1)中国自然经济延续的时间达两千多年;(2)中国古代战乱频繁;(3)每个王朝的中后期都会出现大规模的土地兼并;(4)统治者实行了一套“重农抑商”的政策;(5)统治者对思想和政治的控制极其严厉等。

●战国时期,有西门豹开发水利的故事,你知道这一故事发生在什么地方吗? 答:发生在邺县(今河北临漳县)。

【【自我测评】●中国古代农业发展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答:(1)在原始阶段经历了“刀耕火种”的落后耕作方式。(2)中国古代传统的农业耕作方式是小农户的个体经营。长期以来,耕作技术没有革命性的进步。(3)赋税和徭役繁重,压抑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进而阻碍了农业生产的发展。(4)土地高度集中,地主和农民的阶级矛盾激化,民众暴动不断发生。(5)历朝历代的水利兴修防御了自然灾害,推动经济不断向前发展。

【材料阅读与思考】●唐代诗人李绅有《悯农》诗:“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读这样的诗句,应该怎样理解古代农民的生活境况和社会贡献?

答案提示:(1)诗句理解:春天种下一粒种子,到秋天的时候能收回万颗粮食。四海之内已经没有空闲的土地了,但是依然发生农民因饥饿而走入生命绝境的情形。中午顶着烈日在锄禾苗,一滴滴汗水落下来掉在地里。有谁会知道盘子中的每一顿食物,粒粒都是辛苦得来的。

(2)a、中国传统社会的农业人口中,地主和农民是两个基本阶级,地主占有土地剥削农民;由于农民没有土地,是被剥削阶级,所以受的压迫非常严重。残酷的土地兼并会使大量的小农破产。B、由于农民是劳动者,进行了生产方式和生产工具的改进和革新,并且创造了大量的物质财富,推动社会生产力不断向前发展,所以是中国古代物质文明的创造者。对于中国社会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伟大贡献。

知识链接】早期的农学

《汉书•艺文志》进行图书分类,其中列有“农学”。农学,是农耕经验的理论总结。中国早期农学成就,在世界农业理论发展的历史上,有重要的地位。

二、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问题解答

【议一议】●运用我们从古代诗文、戏曲、民间传说中已经学到的知识,举例说明中国古代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状况。

答:例如,戏曲“黄梅戏”中董永和七仙女的“男耕女织”的剧情,就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典型体现。

【想一想】●中国古代宫廷工艺品和民间用品相比有那些差异?

答:(1)生产机构不同:宫廷工艺品由专门的官办皇家工场生产,而民间用品由普通的民间工场生产;(2)用途不同:宫廷工艺品除供日常使用外,还供艺术欣赏,而民间用品只是老百姓日常使用;(3)管理机构不同:宫廷工艺品从生产到使用都由专门的官僚机构管理,而民间用品则不是这样;(4)工艺水平不同:宫廷工艺品的生产水平是全国最高的,而民间用品则没有这么高的水平;(5)生产者的身份不同:宫廷工艺品的生产者几乎没有人身自由,而且服务范围只限于宫廷,技术的发明不能服务于社会,而民间用品的生产者则不受人身限制,技术的发明直接服务于社会;(6)价值不同:宫廷工艺品造价昂贵,而民间用品则价格低廉。

●《左传•哀公七年》说,“禹合诸侯于涂山,执玉帛者万国。”这是不是可以说明在中国进入文明时代的初期,丝织业已经相当发达。

答:译文:禹在涂山召集诸侯,有多至万国的手执玉器和丝帛的首领参与。说明文明初期物质生产比较贫乏的禹的时代,丝织业的生产已经达到了一定水平,然而丝绸因其贵重,往往为贵族所专有。

【自我测评】在地图上标出定窑、钧窑、景德镇窑、龙泉窑和耀州窑的大体位置。

答:它们的所在省份是:定窑——河北、均窑——河南、景德镇窑——江西、龙泉窑——浙江、耀州窑——陕西。

【材料阅读与思考】●阅读《颜氏家训•治家》中的这样一段话,思考中国传统农户是怎样实现经济消费的基本自给自足的:

生民之本,要当稼樯而食,桑麻以衣。蔬果之畜,园场之所产;鸡豚之善,埘圈之所生。爰及栋宇器械,樵苏脂烛,莫非种植之物也。至能守其业者,闭门而为生之具以足,但家无盐井耳。

译文:老百姓要想生存,吃的食物来源于庄稼,穿的衣服来源于桑麻。蔬菜果类是园子里生产的;鸡猪等畜类是圈养的。至于住的房屋和使用的工具,以及燃料和照明所用灯烛,无一不是劳动经营所得。所以,能守住家业的人,即使不出门生存所需的东西都有了,只是家中没有盐井而已。

思考:因为中国古代长期以来都处于自然经济的状态下,这就造成了中国的传统农户基本不和外界发生关系,尤其是商品交换关系;他的日常所需,诸如吃的、穿的、用的都可以通过土地来直接或间接地获得。其中“桑麻以衣”以及“栋宇器械,樵苏脂烛”等,都是手工业生产所得。

【知识链接】 “匠户”和“匠籍”

明代学者王守仁设计“十家牌法”,关于“匠户”写道:“匠户则云某里甲下某色匠。”可知匠户管理的形式。 三、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问题解答

●你读过的古代小说、戏曲等文学作品中,有那些反映了商人的生活?

答:施耐庵的《水浒传》、冯梦龙的《三言二拍》、白居易的《琵琶行》等。

【想一想】●对于所谓“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出现的时间,有人认为在明清时代,有人认为在元代,有人认为在宋代,有人甚至认为战国秦汉时期已经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状态。有人认为,中国传统社会内的商品经济的发展,已经孕育着资本主义的萌芽,如果没有外国资本主义的影响,中国也将缓慢地发展到资本主义。有人则认为,中国传统经济的性质,

不具备自行发展到资本主义的条件。请根据已学到的知识,谈谈你对这一问题的看法。 答:(1)中国古代虽然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但是,商品经济也非常发达,完全具备向资本主义经济过渡的经济条件。只不过,因为专制主义统治的时间太长,在加上统治者长期以来推行“重农抑商”的政策起了阻碍和延缓作用;(2)明朝中后期,中国的江南地区的纺织业中出现了“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资本主义经济的萌芽;所以,如果不是西方资本主义列强的入侵打断了这一进程,中国有可能自行发展到资本主义。

【自我测评】●简要说明古代“草市”出现的意义及其形式特征。

答:特征:远离城镇;分布在交通便利的地区;是自然形成的民间集市;也受到政府商业机构的管理。意义:“草市”这种民间贸易形式是对官办贸易的有益的补充;这种自然形成的乡村集市后来演进为相对集中的商业中心,有利地推动了中国古代商品经济的发展。

【材料阅读与思考】●《唐会要》卷八六记载:“贞观元年十月敕:五品以上,不得入市。”这样的规定说明了什么?

答:译文:“贞观元年十月皇帝下令:五品以上的官员,不容许进入市场。”说明:(1)说明唐代商品经济非常发达,商人获利丰厚经济实力增强;政府行政官员企图依仗其手中的权利从商人那里获得利益。(2)同时说明在唐代政府对商业的控制依然比较严格。

【知识链接】市署

《新唐书•百官志三》记载:“两京诸市署:令一人,从六品上;丞二人,正八品上。掌财货交易,度量器物,辨其真伪轻重。”说长安和洛阳两京诸市署,各置主管官员“令”一人,品级为从六品上,副职二人,品级为正八品上。他们的责任,是管理商品交易,负责度量器物,分辨商品质量的真伪和数量的轻重。 四、中国古代王朝的经济政策问题解答

【想一想】●《汉书》中记载了这样的说法:“今法律贱商人,商人已富贵矣;尊农夫,农夫已贫贱矣。”为什么回出现这样的情形呢?

答:译文:“现在的法律贬低商人,但是,商人已经非常富贵了;现在的法律抬高农民,但是,农民已经极其贫困了。”原因:(1)中国古代统治者推行“重农抑商”的政策,造成商人的社会地位非常底下,但是,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商人不可避免地致富了,这是历史的必然;(2)长期以来,中国社会依附于土地的是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统治阶级是地主阶级的代表,而地主是靠剥削农民来生存的,农民虽然名义上政治地位被“抬高”,事实上处于社会的低层,极其贫困。

●唐代诗人李敬方《汴河直进船》诗写道:“汴水通淮利最多,生人为害亦相和。东南四十三州地,取尽脂膏是此河。”这里所谓“取尽脂膏”,是什么意思?

答:译文:“汴水连通淮水本来好处很多,但是既有利又有弊。统治者就是通过这条水上运输线搜刮东南四十三州的民脂民膏的。”理解:本来汴水沟通淮水对老百姓很有利,但是却成为统治者搜刮老百姓的工具。说明中国古代社会实行的“重农抑商”政策既压抑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又使农民承受了繁重的剥削。特别是东南经济富足的地方,在不合理的区域政策下,成为支撑专制主义王朝的主要基点,地区经济的发展,因此受到消极的影响。

【议一议】●应当怎样认识中国古代抑商政策的作用和影响?

答:作用:(1)有利于农业人口的稳定,推动农业经济向前发展;(2)有利于加强对农民的剥削和控制,进而保障国家的安全,维护统治阶级的经济基础和政治基础;(3)打击富商发展官营商业,强化了国家对经济的控制。影响:这一政策使社会经济受到了压抑,阻碍了新的生产方式的萌芽,不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

●汉代政论家曾经警告:“淫侈之俗,日日以长,是天下之大贼也。”我们应该怎样理解这样的说法?

答:译文:“奢侈的习惯,一天天地膨胀,对国家是非常不利啊。”理解:中国古代社会

是农业社会,社会经济受到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的影响非常脆弱,社会财富的积累非常不容易;奢侈之风的兴起,可能会激化阶级矛盾,对于维护统治非常不利。

【自我测评】●试举若干例证,说明中国古代王朝经济政策的特征。

答:(1)为了维护专制主义国家政权的经济基础,中国古代历朝大都执行重农抑商的经济政策。例如:汉文帝说“黄金珠玉,饥不可食,寒不可衣,都不如谷物和丝麻。”汉武帝也推行过打击富商大贾的政策。

(2)统治者推行的区域经济管理政策,有时会使经济发展出现畸轻畸重的偏差。例如:秦朝时期,重视关中地区而压迫和剥削关东地区;再如:汉光武帝刘秀出身南阳,定都洛阳,于是,“南阳帝乡”和“河南帝城”受到优待。

(3)古代王朝对经济生活的控制非常全面、具体和严密。例如:秦朝统一度量衡为商业的发展规定了必要的统一标准;汉武帝时代实行“盐铁官营”制度。

(4)中国古代王朝经济政策的基本原则之一就是实行禁奢侈的政策。例如:汉成帝的诏书中就曾经说过,世俗奢侈无法禁止的原因在于,贵族高官的奢侈没有节制,于是民众仿效,逐渐形成社会风气。

【材料阅读与思考】●东方朔批评汉武帝时说:“上为淫侈如此,而欲使民独不奢侈伤农,事之难者也!”我们是不是可以认为,东方朔指出了一个带有普遍意义的历史事实? 答:译文:“上层社会如此奢侈,而惟独想使老百姓不要奢侈以免延误农业经济的发展,这太难了!”历史事实:大凡奢侈腐化总是从上层社会开始,并且最盛;老百姓没有奢侈的经济和社会条件。

专题问题研讨:1、简述古代经济各部门的突出成就,分析传统经济的利弊。

提示:应当注意农业作为主体经济形式的地位。关于手工业经济的成就,可以总结纺织、冶金、制瓷等方面的成就。对于古代工商业,应肯定其促进经济进步的作用,都市的兴起也是由于商业的繁盛。对于传统经济结构的历史评价,应肯定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对于农耕社会曾经有保持稳定的作用,也应指出这种经济结构阻碍了经济近代化。

2、简述古代中国手工业经济和商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提示: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在若干行业达到了技术的高峰,然而服务于皇权的“工官”制度限制了生产的扩大和技术的传播。“匠户”没有人身自由,也影响了他们的劳动创造性。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曾经促进了经济的活跃,但是由于专制王朝长期推行“重农抑商”的政策,商贸活动受到限制。面成功的商人又往往投资于田产,使商业经营成为地主经济的附从。

人民版历史必修二 专题二 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一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问题解答

【思考提示】买办在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兴起过程中所起的作用?

买办拥有巨额资金,又同外商企业有较多的联系,从理论上讲,应该能够大大促进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但事实并非完全如此,在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历史条件下,买办收入的大部分被买办及其家族浪费掉。消费之外的积累,大部分寄存或附股于外商企业,同外商资本合流;有少量转化为土地从事封建剥削;真正中国近代企业的包括官督商办和商办企业,在19世纪后半期,更可说是寥若晨星,屈指可数了。

买办投资于近代工业、航运业始于19世纪70年代初洋务派创办官督商办企业。据现有材料,1873年唐廷枢、徐润接办轮船招商局后,该局有徐润投资至少24万两,唐廷枢投资至少10万两,买办出身的陈树棠据称投资10万两,此外,大约还有郑观应投资。上海机器织布局有郑观应、徐润、唐汝霖等人的股份。名为官督商办实际上是商办的矿业,如安徽池州煤矿有徐润、杨德的投资;热河承平银矿有徐润、唐廷枢和李文耀的投资。买办投资于大型民族工业主要是在20世纪以后的事情。

买办以其有较大的资金,又有兴办近代工业所必须的某些洋务知识,对于近代工业的创办有一定的贡献。

【思考提示】为什么在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阶段,创办者多是官僚、地主?

参考答案:

原因之一:地主、官僚和商人是最早与西方侵略者打交道的中国人,他们在与西方国家交往的过程中,深受各种不平等条约的刺激,既痛感于利源被侵略者所掠夺,又看到了中西之间的巨大差距。因此创办了一批近代资本主义民族工业,希望实现国富民强。

原因之二:他们把地租和高利贷剥削收入的一部分投资于近代工业,是因为新式工业能给他们带来比较优厚的利润。

【自我测评】

1.连线

继昌隆缫丝厂 张謇

发昌机器厂 陈启沅

保兴面粉厂 方举赞、孙英德

大生纱厂 荣宗敬

2.了解了张謇的经历后,谈一谈你所理解的“学而优则仕”。

1894年(光绪二十年),张謇参加会试,高中状元,按例授翰林院修撰。甲午战争爆发后,张謇力主抗战。甲午战争失败后,张謇愤于朝廷的“昏聩”,同时又深忧于外国资本主义在内地设厂,将会导致“尽撤藩篱”、“喧宾夺主”的恶果,因此产生了“实业救国”的思想。先后创办了一系列工矿企业、教育等其他事业。

从张謇的事迹可以看出,知识分子的最高使命是为国分忧,为国家强大而奋斗,不论是“为仕”,还是“在商”,最终目的,都是要为国家贡献自己的所学。

【材料阅读与分析】根据以下材料,你认为外国机制棉纺织品的输入对中国自然经济的解体起了什么样的作用?

材料一:“洋布‘幅宽质细价廉,而适于用,人皆便之,反弃土布不用,其夺我之利,实为最巨’。”——《中国近代手工业史资料》,第二卷,第222页。

材料二:“往者匹夫匹妇,五口之家,日织一匹,赢钱百文。自洋布盛行,土布日贱,计其所赢,仅得往日之半耳”。——杨震福等:《嘉定县志》,卷八,光绪八年刻本,第16—17页。

19世纪70年代,外国资本主义加强了对中国的商品倾销和原料掠夺,中国家庭手工棉纺织业由于外国廉价机制纺织品的倾销开始广泛解体,广大农民被迫到市场上购买洋纱洋布及其他生产资料,小农经济日益与市场联系起来。

外国资本凭借侵略战争和不平等条约攫取的一系列特权,对中国进行大规模的经济侵略,是中国自然经济初步解体的外部条件。以手工劳动为基础的分散的个体小农经济和小手工业生产既无法与外国资本主义倾销的商品竞争,也无法长期阻挡先进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冲击。从鸦片战争到甲午战争爆发前的时期内,以“男耕女织”为核心的中国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二 民国年间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问题解答

【思考提示】:为什么一些资本家和地主在向近代工业投资的同时,并不放弃土地和其他封建剥削?

中国的封建剥削形式,如地租和高利贷收入很高,对中国工业的发展产生严重的影响。如果社会上大量存在的地租和高利贷收入高于或者等于投资工业的利润。要想把社会上的资金引向投资工业就很困难,也就是说,只要地租和高利贷等剥削形式收入很高,中国资本主义工业要得到充分发展就不可能。直到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农村中土地兼并现象仍十分严重。在当时,投资土地有很高的回报率。除个别地区外,全国各地的地租率一般都在40%—50%之间,高者可达60%甚至70%。地主、军阀、官僚、商人这些土地占有

必修二,人民版,,历史试题(五)
高中人民版历史必修二半期考试题及答题卷并答案

九龙坡区高2013级高一(下)历史必修二半期考试

(高中人民版历史)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各小题只有一个正

种植嘉谷”,成为中国农业的始祖。这位先贤是

A.大禹 B.神农氏

C.李冰 D.郑国

2.从图1到图2的变化,反映我国古代农业生产中

A.铁犁牛耕的出现 B.耕犁技术的成熟

C.精耕细作的开始 D.单位亩产量提高

3.“你耕田来我织布,我挑水来你浇园。寒窑虽破能避风雨,夫妻恩爱苦也甜。”这是黄梅戏《天仙配》中的一段唱词,它反映了我国古代经济的特点是

A.田园生活自然祥和 B.商品经济发达

C.自耕农经济脆弱 D.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

4.古代中国的冶铁技术一直领先于世界,冶铁过程中的供风形式不断革新,下图的鼓风装臵的动力是

A.人力

B.畜力

C.水力

D.自然通风

5.有人在一座古墓中发现了黑亮如漆的黑陶,洁白如雪的白瓷,闻名中外的珐琅彩(即粉彩瓷器)。根据发现的墓中文物判断这座墓葬的时间应该不早于

A.魏晋 B.隋唐

C.宋代 D.清代

6.宋代的商业活动与唐代相比有了很大的发展变化,已不限制在市内。有一位学者专门为此写了一本书,请你为这本专著选择一个最合适的书名

A.《宋代东京城的辉煌》 B.《汴河两岸》

C.《坊墙倒塌以后》 D.《长安城的落日》

7.电视剧《乔家大院》讲的是晋商乔家在遭到生意上的重大挫折后,奋发图强,东山再起的故事。晋商的活动范围不仅遍布全国,有的还走出国门。作为实力最强的商帮之一,晋商兴起于

A.唐代 B.北宋

C.明代 D.民国初期

8.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最稀少和最美的东西,往往会被皇家垄断。宫廷收藏的

手工艺品主要来自于:

A.民间私营手工业 B.官营手工业

C.家庭手工业 D.外国贡品

9.甲午中日战争后,清末状元张謇愤而辞官从商,投资创办了南通大生纱厂。该企业属于

A、洋务企业 B、外资企业

C、民族资本主义企业 D、官僚资本主义企业

10.清朝末年,民族资本家为了逃避政府苛税和官吏的勒索,或将企业设在租界里,或“假托洋商之名”,或“船头悬着英国国旗,船尾悬着中国龙旗”。这反映了 

A.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春天的到来

B.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全面萎缩

C.封建主义是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阻力

D.西方列强大力支持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11.下列图示选项中能正确反映了1870~1956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趋势的是

12.19世纪末,中国出现了兴办工业的高潮,近代民族工业得到了初步发展,究其原因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晚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B.爱国心的驱使

C. “币制改革”的影响 D.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

13.假如你是一位19世纪60年代——90年代的投资企业家,从投资小、见效快的角度考虑,最好投资于哪一领域?

A、重工业 B、轻工业

C、农业 D、军事工业

14..据《解放日报》报道,今天的上海是真的‚美化‛了。美国货充斥了市场的每一个角落,……难怪有人说:‚中国人民从吃到用,要全部‘美式配备’了!‛这则报道应出现在

A.1895~1911年 B.1912~1919年

C.1927~1936年 D.1945~1949年

15.中共八大正确分析了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指出的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可以把它归结为

A.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

B.先进的社会制度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

C.社会主义同资本主义的矛盾

D.中国人民同国际敌对势力的矛盾

16.“为找到一条属于自己的道路,年轻的共和国在探索社会主义道路历程中经历了很多挫折。‘大跃进’、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先后都给国民经济发展带来严重的困难”。材料中空格处可以填写的内容是

A、三大改造、人民公社 B、人民公社、“文化大革命”

C、一五计划、“文化大革命” D、农业生产合作社、人民公社

17.下面的趋势图中,能够反映‚文革‛期间工农业总产值变化的是

18.1973年,国家的经济工作出现了起色,其主要原因是

A、“文化大革命”的动乱还没有扩展到经济领域

B、党中央及时纠正“左”倾错误

C、周恩来主持中央日常工作,恢复调整了国民经济

D、邓小平提出全面整顿,并采取有效措施

19.‚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这是最早尝到包产到户好处的农民们所总结的朴实话语。最早实行包产到户的省份是

A.广东 B.安徽

C.江苏 D.黑龙江

20.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

A.改革管理体制 B.增强企业活力

C.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D.改革分配制度

21.‚要抓住时机,发展自己,发展才是硬道理‛,这是下列哪一件事所强调的重要思想?

A.中共十四大 B.邓小平南方谈话

C.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 D.中共十五大

22.“凤阳地多不打粮,碾子一住就逃荒。只见凤阳女出嫁,不见新娘进凤阳。”“1979年凤阳全县粮食产量比1978年增长49%,卖给国家粮食4450万公斤。‛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是

A.开展土地改革运动 B.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国民经济“八字方针”的推动 D.开展一五计划的影响

23.下面的情况,反映了中国民国时期的服装特点是:

A、男子全部是长袍马褂,女子以猎装为主

B、男子以西装和中山装为主,女子以旗袍为主

C、女子以连衣裙和列宁装为主

D、绿军装成为流行服装

24.歌手周杰伦在《上海1943》中唱道:‚消失的旧时光一九四三,在回忆的路上时间变好慢,老街坊小弄堂,是属于那年代白墙黑瓦的淡淡忧伤……‛下列情况与歌词中的描述不可能同时出现的是

A. 报童在街上叫卖

B.《申报》刊登上演国产电影的广告

C.公司职员坐电车或骑自行车上班

D.林小姐边喝咖啡边欣赏当地的电视节目

E.穿着西装的男子在吃西餐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3个小题,25题24分,26题19分,27题9分,共52分。

25.2005年10月26日原国家副主席荣毅仁在北京逝世,享年89岁。他是中国现代民族工商业者的杰出代表,他的父亲荣德生、伯父荣宗敬,也是近代著名的民族资本家。‚荣家是中国民族资本家的首户,中国在世界上真正称得上是财团的,就只有他们一家。‛毛泽东曾这样评价说。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02年3月,荣宗敬、荣德生兄弟投资的保兴面粉厂建成投产。当地的一些土豪劣绅,因为荣德生没有请客送礼款待他们,所以心怀不满,竟纠集起来,向县衙门告了一状,说荣德生私占公有土地,破坏地方安定;又说工厂的烟囱正对着城内的大成殿和学宫,破坏了风水,今后无锡人就不能考状元做大官了!当时还是清朝,县大爷居然下了一道命令,勒令工厂停建,迁往别处。 材料二 1913年荣氏兄弟出资4万元与人合资创办福新面粉厂,产品还未出厂便被抢购一空。开工不到一年,即获利3.2万元,盈利率达80%。荣氏兄弟经营开设的面粉厂生产的面粉畅销全国,其‚兵船‛牌面粉,更远销英、法、澳及东南亚各国,‚一战‛时出口达80万吨,在国内外市场上享有盛誉。荣氏兄弟成为中国有名的‚面粉大王‛。

材料三 1937年,荣氏企业遭到空前的浩劫,其中如申新八厂、茂新一厂在战火中化为一片废墟。8年抗战中,约有1/3的纱绽、一半以上的布机及1/5的粉磨均被破坏毁损,幸存下来的机器和设备,也大都被‚军管‛劫夺。留居上海的荣宗敬目睹手创的事业被毁于一旦,精神上受了严重创伤,1938年2月,荣宗敬郁积成疾,撒手离世。

材料四 1948年,由于国民政府的经济政策导致了严重的通货膨胀,引起抢购狂潮,上海经济渐趋瘫痪。上海产业界人士纷纷迁资海外,寻求新的出路。资金的外流,致使留在内地的荣氏企业元气大伤,这让荣德生气愤不已。‚生平未尝为非作恶,焉用逃往国外?‛在最后关头,荣德生和荣毅仁父子经再三斟酌决定留在大陆。

材料五 荣毅仁在1954年向上海市政府率先提出将他的产业实行公私合营,这一举动为上海对私营工商业的改造工作起了积极带头作用,‚红色资本家‛的

●【往下看,下一篇更精彩】●

最新成考报名

  • 2023年党风廉政建设知识测试题及答案...
  • 2023年党风廉政建设知识测试题及答案十篇
  • 新安全生产法知识竞赛试题库及答案共...
  • 2022党风廉政建设知识测试题及答案集合4篇
  • 2022党风廉政建设知识测试题及答案范...
  • 新安全生产法知识竞赛试题库及答案共...
  • 新安全生产法知识竞赛试题库及答案共...
  • 2022党风廉政建设知识测试题及答案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