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文档 > 试题 >

假如有一天我不再是冰心

成考报名   发布时间:08-15    阅读:

篇一:假如有一天我不再是冰心
七年级上册语文期中模拟试卷及答案

七年级上册语文期中模拟试卷及答案

语文试题

(总分:120分 时间:120分钟)

○卷面书写3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及应用(23分)

1.下面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

的一项是( )(2分) A.笸.(pǒ)箩 戏谑.(nûâ) 寂寥.(liáo) 伶.(líng)仃 B.溺.(ruò)爱 劳碌.(nù) 瘦瘪.(biě) 揶.(yã)揄 C.预兆.(zhào) 绚.(xún)丽 元勋.(xūn) 浩瀚.(hào) D.论.(lún)语 华歆.(xīn) 环谒.(yâ) 金柝.(tuò) 2.下面词语书写完全正确....

的一项是( )(2分) A.津津有味 索然无味 人情世故 言简意该 B.俗不可耐 刮目相看 胜气凌人 趾高气扬C.煞费苦心 望洋兴叹 苦心孤旨 为富不人 D.崭露头角 寥寥无几 含辛茹苦 销声匿迹3.下列加点字解释有误..

的的一项是( )(2分) A.不能自已.(停止) 与友期.行(期待) B.猝.不及防(突然) 携拯.如初(救助) C.萍.水相逢(浮萍) 称.

前时之闻(相当) D.风尘仆仆..(旅途劳累的样子) 风烟望五津.(渡口) 4.根据提示用楷体按原文填写句子。(6分)

⑴《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把对朋友的真挚感情升华为哲理的名句是 , 。

⑵《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用典故表达诗人无限惆怅的复杂心情的句子是 , 。

⑶《木兰诗》中侧面表现木兰功劳显赫的句子

是 , 。

⑷ ,杨花愁杀渡江人。(《淮上与友人别》) ⑸何当共剪西窗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⑹根据自己的积累,请写出一句关于雨的诗句。 , 。

5.古往今来,许多文学作品写过石头:女娲曾以石补天,《 》曾名为《石头记》, 笔下的美猴王是一尊石猴子。(2分) 6.指出下列句子的修辞手法。(3分)

①每天天还没亮,母亲就第一个起身,接着就听见祖父起来的声音,接着大家都离开床铺,喂猪的喂猪,砍柴的砍柴,挑水的挑水。( )

②夏天,母亲就如同一尊雕像,执著地守候在一个大大的冰棍箱旁。( ) ③中年以后再拿起这部书看时,才尝到“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一个朝代和家庭兴亡盛衰的滋味。( ) 5.仿写下列句子。(3分)

例句:选择了高山,你也就选择了坎坷。选择了宁静,你也就选择了孤单。 仿句:选择了__________________,你也就选择了__________________ 6.口语交际。(3分)

假使你是语文科代表,对语文老师进行采访,探询学好语文课程的方法并提出对语文老师的希望和要求。你会如何对老师说。把你要说的话写在下面。

二、阅读理解(44分)

(一)阅读《〈论语〉六则》,完成1—6题。(16分)

(一)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假如有一天我不再是冰心】

(二)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三)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四)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五)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六)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解释下列加点词。(3分)

①不亦说乎( ) ②默而识之( ) ③学而不厌( ) ...2、下列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2分)

可以为师矣 .是以谓之“文” 也 .

3、用“ / ”划出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每句划一处。(

1分)

择 其 善 者 而 从 之

,其 不 善 者 而 改 之。 4、把下面句子译成白话文。(4分)

①温故而知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不耻下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按提示用原文句子作答。(3分)【假如有一天我不再是冰心】

①真正有修养的君子应具有的品格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孔子强调“三人行,必有我师”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6、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是孔子对学习和思考的辨证关系的阐述,请简要谈谈你对这个问题的理解。(3分)

(二) 阅读《风筝》(节选),完成1—6题。(12分)

有一天,我忽然想起,似乎多日不很看见他了,但记得曾见他在后园拾枯竹。我恍然大悟似的,便跑向少有人去的一间堆积杂物的小屋去,推开门,果然就在尘封的什物堆中发现了他。他向着大方凳,坐在小凳上;便很惊惶地站了起来,失了色瑟缩着。大方凳旁靠着一个胡蝶风筝的竹骨,还没有糊上纸,凳上是一对眼睛用的小风轮,正用红纸条装饰着,将要完工了。我在破获秘密的满足中,又很愤怒他的瞒了我的眼睛,这样苦心孤诣的来偷做没出息孩子的玩艺。我即刻伸手折断了胡蝶的一支翅骨,又将风轮掷在地下,踏扁了。论长幼,论力气,他是都敌不过我的,我当然得到完全的胜利,于是傲然走出,留他绝望地站在小屋里。后来他怎样,我不知道,也没有留心。

然而我的惩罚终于轮到了,在我们离别得很久之后,我已经是中年。我不幸偶而看了一本外国的讲论儿童的书,才知道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于是二十年来毫不忆及的幼小时候对于精神的虐杀的这一幕,忽地在眼前展开,而我的心也仿佛同时变了铅块,很重很重地堕下去了。

但心又不竟堕下去而至于断绝,他只是很重要地堕着,堕着。

我也知道补过的方法的:送他风筝,赞成他放,劝他放,我和他一同放。我们嚷着,跑着,笑着。——然而他其时已经和我一样,早已有了胡子了。

▲我也知道还有一个补过的方法的:去讨他的宽恕,等他说,“我可是毫不怪你呵。”那么,我的心一定就轻松了,这确是一个可行的方法。有一回,我们会面的时候,是脸上都已添刻了许多“生”的辛苦的条纹,而我的心很沉重。我们渐渐谈起儿时的旧事来,我便叙述到这一节,自说少年时代的胡涂。“我可是毫不怪呵。”我想,他要说了,我即刻便受了宽恕,我的心从此也宽松了罢。

“有过这样的事么?”他惊异地笑着说,就像旁听着别人的故事一样。他什么也不记得了。 全然忘却,毫无怨恨,又有什么宽恕之可言呢?无怨的恕,说谎罢了。 我还能希求什么呢?我的心只得沉重着。 1、根据下面意思,写出文中一个成语。(1分)

形容猛然醒过来:______________。

2、小兄弟为什么要“跑向少有人去的一间堆积杂物的小屋”去制作风筝?(2分)

3、人到中年后,“我”意识到幼小时候的“那一幕”是一种“精神的虐杀”,其原因是什么?(用原文回答)(2分)

【假如有一天我不再是冰心】

4、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说明了什么问题?(2分)

5、从加“▲”的段落中找出“轻松”一词的一个反义词和近义词。(2分) 轻松 反义词:___________ 近义词:____________

6、“我”设想了_______种补过的方法,这些想法表现了“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精神。(3分)

(三)阅读下面短文,完成1—5题。(16分)

永 远 的 冰 心

冰心先生带着爱和梦去了天国。她原就是上帝派往人间的爱的使者。她经历了百年的风雨沧桑,以无私广博的圣爱,滋润恩泽了一代又一代读者。她的生命在爱里得到升华。

冰心最初是以“问题小说”和《繁星》、《春水》登上文坛的。她早在30年代就被认为是中国现代“最初的最有力最典型的女性诗人”。

《繁星》、《春水》大多是诗人瞬间灵感的记录,诗中有关于母亲、童真、人类、自然和上帝的爱,也有关于死亡、永生、黑暗、衰伤、沉默和悲观的理解,还有些许难以理解的“神秘。”从20年代到30年代,冰心的诗又有个明显的变化,在内容上逐渐从个人情感的象牙塔走进悲凉的现实世界,走向多灾多难的祖国和人民;在形式上已从“零碎的篇儿”变到绵绵抒情,韵律、节奏、音乐性上有刻意追求,不少诗有“新月派”诗的韵律风格。

散文一向是冰心最爱的文学形式,她的散文具有最广泛的影响,“青年的读者,有不受鲁迅影响的,可是不受冰心文字影响的,那是很少”。

冰心散文是一个真善美同一的艺术世界,她赞美自然,讴歌自然,爱慕贤良,探索真理。她的前期作品如《寄小读者》、《山中杂记》和《往事》等,正是她真的人格,美的灵性、善的箴言的结合体,是自我真善美人格的写照,同时也寄托了最高的真善美理想。五六十年代,她的主要精力放在了儿童文学创作上,希望把儿童培养成更诚实、更勇敢、更高尚的孩子。80年代以后,她更以切近生活的热情与力度显示自我,回首历史,以她至诚至真的留念与希望,完成着整个一个世纪中国知识分子的心史。

晚年冰心常说自己“无官可免,无权可夺,无薪可降”。她以这样一种背负十字架的献身品格和崇高的爱的理想,以一颗爱祖国爱人民坚如金石的心,表现出强烈的民族忧患意识。她以一颗“老而不死的心”,写下许许多多流血的“请求”、呼吁,为教育请命,为国人奋争了一

个世纪的科学、民主疾呼。敬佩之余,也不禁让人感叹万分。

晚年的冰心文章写得越来越短,可它是把经过筛选的感情凝聚起来了,看似平淡,实则内蕴辣味,深含着对人生的思考,秀逸中透出苍劲,纯厚里溢满激越。

“假如生命是无味的,我不要来生。假如人生是有趣的,今生已是满足的了”。冰心老人带着满足,走了,走进了她礼赞过的“沉默的终归,永远的安慰”。

冰心老人带着她翠绿的梦走了,她会把她的圣爱也带走吗?眼前人们在利益和金钱驱动下奔忙的景象叫我害怕,下个世纪我们还会有冰心老人的圣爱吗?现在人似乎越来越变得爱自己,尤显出冰心老人爱的高尚和纯洁。没有了爱的社会的繁荣不啻是死国的宁寂。老人曾教导鼓励爱女吴青说:“苟利国家生死已,岂因祸福避趋之。”也让我们都记住吧,爱不光要温馨,更要勇敢。

冰心先生,请您安息。

1、冰心,原名___________,现代著名女作家,______________家,“冰心”这个笔名使人想起两句唐诗:“洛阳亲友如相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2、根据文章内容填空。(4分)

①她的前期的作品如《寄小读者》、《山中杂记》和《往事》等,正是她的真的人格、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结合体,是自我真善美人格的写照,同时也寄托了她最高的真善美理想。

②晚年的冰心文章写得越来越短,可它是把经过筛选的感情凝聚起来了,看似平淡,实则_________________,深含着对人生的思考,秀逸中透出苍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章以时间先后为序,介绍冰心一生的创作历程和作品特点与人格魅力。请补写冰心创作的几个时间段...

。(3分) 最初→ ( )→( )→( )→晚年 4、作者为什么说冰心“原就是上帝派往人间的爱的使者?”(用原文作答)(3分)

5、体味题目《永远的冰心》,至少写出两层含义。(3分)

三、作文(50分)

生活是无字书,社会是大课堂。在我们的人生道路上,总会有一些人、一些事令我们感动,引我们思索,给我们教益,使我们明白一些做人、行事的道理。

请以“那一次,我懂得了 ”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要求:根据你所写的内容选一个恰当的词语将题目补充完整。 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假如有一天我不再是冰心】

1、顷 蹒跚 黝 cüo 黯 chōng jǐng ③①②④ 排比,仿写略。2、略 3、精卫 红楼梦 吴承恩 4、排比 比喻 引用(对偶) 5、让花香伴书香,让名家走近心灵。 目的:阅读名著,陶冶情操。 方式:通过阅读名著,培养文学素养,提高文化品味\\\或举行“我爱文学”的主题班会。 名人的介绍略。(一)1、愉快、高兴 记 满足2、C 3。者/而,者/而3、温习学习的知识,获得新的理解和体会 不把向地位比自己低,学识比自己差的人请教视为可耻 4、人不知而不愠 择其„„而改之 6、略 (二)恍然大悟 2、弟弟知道哥哥嫌恶风筝,怕被他看到而不让他做风筝 3、我不幸„„天使 4、比喻,形象地写出了“我”认识到自己的行为伤害了小兄弟小兄弟纯真的心灵,悔恨、自责,心情沉重。5、沉重 宽松 6、勇于解剖自己,知错必改 (三)1、谢婉莹 儿童文学 一片冰心在玉壶 2、美的心灵、善的箴言 内蕴辣味 纯厚里溢满激越 3、20年代到30年代 五六十年代 80年代 4、第一段“以她无私„„升华” 5、例如:冰心为人为文的特点永远是爱;冰心作品雎有永恒的魅力;冰心精神永远不灭。

篇二:假如有一天我不再是冰心
往事,冰心,阅读答案

篇一:往事,冰心,阅读答案

往事 冰心阅读答案1、全文的点睛之笔是( )2、“我不宁的心绪散尽了”一句中的“不宁的心绪”指什么?3、我国唐代诗人孟郊曾写过一首《游子吟》,其中的四句:“( )”抒发了与本文_百度作业帮 往事 冰心阅读答案1、全文的点睛之笔是( )2、“我不宁的心绪散尽了”一句中的“不宁的心绪”指什么?3、我国唐代诗人孟郊曾写过一首《游子吟》,其中的四句:“( )”抒发了与本文 往事 冰心阅读答案1、全文的点睛之笔是( )2、“我不宁的心绪散尽了”一句中的“不宁的心绪”指什么?3、我国唐代诗人孟郊曾写过一首《游子吟》,其中的四句:“( )”抒发了与本文相同的情感.写作手法上都是抓住了生活中的细节,以小见大的反应自己对生活的感情.4、试用简明的的词语概括文中“我”的感情变化:( )→( )→( )→( )→( ) 语文人称磊哥弴p2014-11-13 1、全文的点睛之笔是最后一句2、不宁的心绪散了是因为我在母亲身边有了安全感,我也不必再为荷花所担心,因为它有荷叶的保护.3、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4、(思念 )→(欢喜)→(纳闷)→(不适意)→(感动) 1、全文的点睛之笔是最后一句2、不宁的心绪散了是因为我在母亲身边有了安全感,我也不必再为荷花所担心,因为它有荷叶的保护。3、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4、(思念 )→(欢喜)→(纳闷)→(不适意)→(感动)... 尛辰丶8737 2014-11-14 1、全文的点睛之笔是最后一句2、不宁的心绪散了是因为我在母亲身边有了安全感,我也不必再为荷花所担心,因为它有荷叶的保护。3、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4、(思念 )→(欢喜)→(纳闷)→(不适意)→(感动) 篇二:往事,冰心,阅读答案

往事 冰心 阅读题的答案文中作者的情绪经历了怎样的变化?试作简要分析 语文魔幻天影1342014-11-17 往事·七 父亲的朋友送给我们两缸莲花:一缸是红的,一缸是白的,都摆在院子里. 八年之久,我没有在院子里看莲花了——但故乡的园院里,却有许多:不但有并蒂的,还有三蒂的,四蒂的,都是红莲. 九年前的一个月夜,祖父和我在园里乘凉.祖父笑着和我说:“我们园里最初开三蒂莲的时候,正好我们大家庭中添了你们三个姊妹.大家都喜欢,说是应了花瑞.” 半夜里听见繁杂的雨声,早起是浓阴的天,我觉得有些烦闷.从窗内往外看时,那一朵白莲已经谢了,白瓣儿小船般散飘在水面.梗上只留下小小的莲蓬,和几根淡黄色的花须.那一朵红莲,昨夜还是菡萏的,今晨却开满了,亭亭地在绿叶中间立着. 仍是不适意!——徘徊了一会儿,窗外雷声作了,大雨接着就来,愈下愈大.那朵红莲,被那紧密的雨点,打得左右欹斜.在无遮蔽的天空之下,我不敢下阶去,也无法可想. 对屋里母亲唤着,我连忙走过去,坐在母亲旁边——一回头忽然看见红莲旁边的一个大荷叶,慢慢的倾侧了来,正覆盖在红莲上面„„我不宁的心绪散尽了! 雨势并不减退,红莲却不摇动了.雨点不住的打着,只能在勇敢慈怜的荷叶上面,聚了些流转无力的水珠. 我心中深深的受了感动—— 母亲呵!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 1922.7.21 提示:在冰心的作品中,讴歌母爱的主题占了一个极重要的位置,她曾说:“尽我在世的光阴,来讴歌这神圣无边的爱.”这篇散文是作者虔诚赞颂母爱的名篇之一. 作者旨在讴歌母爱,但却移情于景,把笔墨用在白莲、红莲与荷叶的描写上.只是在结尾处,作者才情不自禁地直抒胸臆,深情地唱出母爱的颂歌.1,你还知道人们“心中的雨点”有哪些?举3个例子 2,本文的主题是什么(用四个字概括)1 心中的雨点就是指生活中的困难和挫折嘛 任意举3个例子还不是很容易 2 母爱无声 文中作者的情绪经历了怎样的变化:烦闷→不适意→不宁的心绪散尽了→感动。分析:烦闷:天很浓阴,窗外的雨声十分繁杂。不适意:窗外雷声大作,大雨接着就来,越下越大。不宁的心绪散尽了:看到荷叶覆盖在红莲上面。感动:看到荷叶,由此想到了自己的母亲。... 【月光】幻想 2014-11-17 文中作者的情绪经历了怎样的变化:烦闷→不适意→不宁的心绪散尽了→感动。分析:烦闷:天很浓阴,窗外的雨声十分繁杂。不适意:窗外雷声大作,大雨接着就来,越下越大。不宁的心绪散尽了:看到荷叶覆盖在红莲上面。感动:看到荷叶,由此

想到了自己的母亲。 篇三:往事,冰心,阅读答案

红莲-“我”荷叶-母亲心中的雨-暗指人生路上的风风雨雨,坎坷磨难,只有母亲是保护自己度过人生路上坎坷与磨难的人.这是一篇借景写人,托荷赞母的散文.文章从自家院子里的莲花写起,重点写雨中的莲花,在雨中作者发现荷叶掩盖起莲花,触动了自己,于是产生了联想,想起了母亲,想起了母亲爱护儿女的情景,于是借此景抒发自己对母亲保护儿女成长的感情.这样写荷花是为了写“我”,写荷叶是为了写母亲,达到“我”是雨打风摆的荷花,而母亲则是替荷花抵挡风雨的荷叶的境界.是啊,连荷叶都会自觉地保护荷花,何况母亲爱护自己的子女.于是在结尾处写道:“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简单几笔点明了主旨,深化了中心.“心中的雨”暗指人生路上的风风雨雨,坎坷磨难,只有母亲是保护自己度过人生路上坎坷与磨难的人.篇四:往事,冰心,阅读答案 篇五:往事,冰心,阅读答案

冰心

是除夜的酒后,在父亲的书室里。父亲看书,我也坐近书几,已是久久的沉默——

我站起,双手支颐〔颐(yí)〕颊、腮,也指下巴。,半倚在几上,我唤:“爹爹!”父亲抬起头来。“我想看守灯塔去。”

我又说:“我不怕冷寂,真的,爹爹!”

父亲放下书说:“真的便怎样?”

这时我反无从说起了!我耸一耸肩,我说:“看灯塔是一种最伟大,最高尚,而又最有诗意的生活„„”

父亲点头说:“这个自然!”他往后靠着椅背,是预备长谈的姿势。这时我们都感着兴味了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我仍旧站着,我说:“只要是一样远的为人民服务,不是独善其身;我们固然不必避世,而因着性之相近,我们也不必避‘避世’!”

父亲笑着点头。

我接着:“避世而出家,是我所不屑做的,奈何以青年有为之身,受十方供养?” 父亲只笑着。

父亲沉静的眼光中,似乎忽忽的起了回忆。

“三五日一来的小艇上,我不断的得着世外的消息,和家人朋友的书函;似暂离又似永别的景况,使我们永驻在‘的的如水’的情谊之中。我可读一切的新书籍,我可写作,在文化上,我并不曾与世界隔绝。”【假如有一天我不再是冰心】

我也笑道:“这个容易——一时虑不到这些!”

父亲道:“病只关你一身,误了燃灯,却是关于众生的光明„„”

我连忙说:“所以我说这生活是伟大的!”

父亲看我一笑,笑我词支,说:“我知道你会登梯燃灯,但倘若有大风浓雾,触石沉舟的事,你须鸣枪,你须放艇„„”

【假如有一天我不再是冰心】

我郑重的说,“这一切,尤其是我所深爱的。为着自己,为着众生,我都愿学!” 父亲无言,久久,笑道:“你若是男儿,是我的好儿子!”

父亲看着我说:“或者„„但你为何说得这般的郑重?”

我肃然道:“我处心积虑已经三年了!”

我木然勉强一笑,退坐了下去。

又是久久的沉默——

父亲站起来,慰安我似的,“清静伟大,照射光明的生活,原不止灯台守,人生宽广的很!” 我不言语。坐了一会,便掀开帘子出去。

弟弟们站在院子的四隅,燃着了小爆竹。彼此抛掷,欢呼声中,偶然有一两支掷到我身上来,我只笑避——实在没有同他们追逐的心绪。

回到卧室,黑沉沉的歪在床上。除夕的梦纵使不灵验,万一能梦见,也是慰情聊胜无。我一念至诚的要入梦,幻想中画出环境,暗灰色的波涛,岿然的白塔„„

一夜寂然——奈何连个梦都不能做!

这是两年前的事了,我自此后,禁绝思虑,又十年不见灯塔,我心不乱。

丝雨里,我走上最高层,倚着船栏,忽然见天幕下,四塞的雾点之中,夹岸两嶂淡墨画成似的岛山上,各有一点星光闪烁——

船身微微的左右欹斜,这两点星光,也徐徐的在两旁隐约起伏。光线穿过雾层,莹然,灿然,直射到我的心上来,如招呼,如接引,我无言,久——久,悲哀的心弦,开始策策而动! 从兹了结!拈得起,放得下,愿不再为灯塔动心,也永不作灯塔的梦,无希望的永古不失望,不希冀那不可希冀的,永古无悲哀!

1923年8月28日,太平洋舟中。

(选自《冰心散文》,有改动)

[注] ①本文是冰心《往事(二)》中的第八篇。②中边:内外,表里。③策策:悲戚的样子。

11.“我”认为看守灯塔是“最有诗意的生活”,其理由有哪些?(6分)

答:

12.文章前一部分是回忆往事,请用简明的语言梳理这段往事中“我”的感情发展脉络。(4分)

答:

12.【解析】本题考查分析作品思路,理清文章结构的能力。从“我”提出到灯塔上去(紧张期待)——据理说明看守灯塔最有诗意的生活(兴奋憧憬)—— 一遇父亲的“障碍”,“我”爽快刚毅的执着精神,表示自己不怕冷寂,也不怕生病„„(坚定执着)——理想不能实现而产生的帐惘与不悦,失望与沉思(失望无奈)——父亲的启迪有了新的思索。最后用一些表现情感发展的词语来表述即可。答案示例:紧张、期待 兴奋憧憬 坚定执着 失望无奈

13.“清净伟大,照射光明的生活,远不止灯台守,人生宽广得很!”父亲的这句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答:

13.【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语句理解能力和分析作品的主要表现手法的能力。一般宜从形式和内容两方面做答,先点明作用,再结合文本分析表达效果。如深化文意(作用,形式上),表达效果,内容上,强调青年人需要理性对待理想。答案示例:①深化文意。强调青年人需要理性对待理想。②为后文作铺垫。启发我的思考,是后文写我的情感变化的铺垫。③凸显父亲形象。显示出父亲的理性、睿智与感受。

14.结合作品,对下面两个问题进行探究。

●【往下看,下一篇更精彩】●

最新成考报名

  • 2023年党风廉政建设知识测试题及答案...
  • 2023年党风廉政建设知识测试题及答案十篇
  • 新安全生产法知识竞赛试题库及答案共...
  • 2022党风廉政建设知识测试题及答案集合4篇
  • 2022党风廉政建设知识测试题及答案范...
  • 新安全生产法知识竞赛试题库及答案共...
  • 新安全生产法知识竞赛试题库及答案共...
  • 2022党风廉政建设知识测试题及答案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