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文档 > 试题 >

2015泰安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

编辑:hongyaping  成考报名   发布时间:11-11    阅读:

 2015泰安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

  下面是www.chinazhaokao.com中国招生考试网小编整理的2015泰安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供大家参考!

  本试卷分第I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9页。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

  2015泰安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

  1.答题前,考生在答题卡上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考试号填涂在答题卡和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2.第I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第Ⅱ卷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不能写在试卷上。

  【试卷综析】2015届山东省泰安市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的命制依照了历年高考考试题型,按照考试大纲命制。总体难度在0.55。成语、语病、文言文等习题考查的较为基础,题目较为简单,考生容易得分;诗歌题、17、18题题目有点难度,但只是在设问上,考生掌握答题规律,还是很容易作答的。现代文阅读、作文题,引人深思,很贴近生活。总之,本套试卷考查全面,有梯度,对学生是很好的检查。

  第I卷(共36分)

  一、(15分,每小题3分)

  【题文】A0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相同的一组是

  A.誉称/嗔目 料理/撂挑子 寻思细想/循名责实

  B.擢升/斟酌 占卜/哺乳期 喁喁私语/向隅而泣

  C.遒劲/靓装 桎梏/滞纳金 椎心泣血/缒城而出

  D.荣膺/赝品 稍息/少白头 莘莘学子/回归桑梓

  【知识点】本题考查考生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的能力,能力层次为A(识记)。

  【答案解析】 B 解析:A项“称”读“chēng”“嗔”读“chēn”,其余两对则分别读“liào”与“xún”;B项分别读 “zhuó”“bǔ”“yú”:C项“劲”靓”都读“jìing”,“桎”“滞”都读“zhì,“椎”读“chuí”,“缒”读“zhuì”;D项”膺”读“yīng”,”赝”读“yàn”,“稍”“少”都读“shāo”,“莘”读“shēn”,“梓”读“zǐ”

  【思路点拨】识记普通话字音,平时注意积累,将形声字、形近字、多音字、一音字分类记忆,养成良好的分析总结的习惯,同时,也要学会根据字的写法,推断读音是否正确,当然,这一点较难,一切技巧都在学生自我经验的积累。

  【题文】B0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底蕴 匮乏 掉书袋 扶正祛邪

  B.挺括 聪慧 联锁店 积羽沉舟

  C.蹒跚 高频 喝倒彩 坚守自盗

  D.欠收 冻馁 满堂红 开诚布公

  【知识点】本题考查考生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的能力,能力层次为A(识记)。

  【答案解析】 A 解析:B项“联锁店”应为“连锁店”;C项“坚守自盗”应为“监守自盗”;D项“欠收”应 为“歉收”。

  【思路点拨】考试中的错别字一般都是常见字,只不过在平时没有注意,考生在平时养成勤于思考、积累的好习惯。在考场上,要善于根据词义推断字是否正确。比如“监守自盗”,是说自己是看管人员却还偷东西,显然“坚守”不正确。

  【题文】D03.依次填入下列句子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每个时代都有其特定的风尚,人们在生活中耳濡目染,并在行动上追随______,自然 会形成当时的一种文化趋向。当然,文化趋向并不像风尚那样没有定向,它会_____某个阶层的文化追求,进而形成一个社会的文化认同,_______凝聚起整个民族的情感。

  A.效仿 实现 所以 B.模仿 呈现 甚至

  C.效仿 呈现 甚至 D.模仿 实现 所以

  【知识点】本题考查考生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能力层次为E级(表达应用)。

  【答案解析】 C 解析:效仿:仿效,效法。模仿:照某种现成的样子学着做。实现:使成为现实。呈现:显出,露出。甚至:表示所提出的是突出的、进一步的事例。所以:表示因果的关联词,引出结果。

  【思路点拨】对近义词语的辨析,做到对词语基本理解,知晓词语的一般用法。然后根据语境,进一步分析。在具体区别时,抓住词语的不同点,注意不同点所阐释的不同含义。如“实现”“呈现”的相同点是“现”,即出现之意,区别在于“实”“呈”,考生作进一步分析即可。

  【题文】D04.下列各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判断一个人有无大局观,要全面考察,尤其是要考察是否具有善于抓主要矛盾的能力,那种目无全牛、斤斤计较的人是不堪大任的。

  B.目前在非洲肆虐的埃博拉病毒,对中国人来说还“远在天边”,他们对此无切肤之痛,难怪国内舆情、络,对此表现得不尴不尬。

  C.《经济学人》杂志近期撰文评论乌克兰危机,说西方制裁“终结了西方与俄罗斯长达25年希望建立伙伴关系的努力”,可谓一语中的。

  D.格力集团的能源革命战略谋划已久,其战略布局早在五年前就开始铺垫了,尤其是在市场营销策略方面,堪称处心积虑,志在必得。

  【知识点】本题考查考生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能力层次为E级(表达应用)。

  【答案解析】 A 解析:B项“联锁店”应为“连锁店”;C项“坚守自盗”应为“监守自盗”;D项“欠收”应 为“歉收”。

  2015泰安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

  【思路点拨】考试中的错别字一般都是常见字,只不过在平时没有注意,考生在平时养成勤于思考、积累的好习惯。在考场上,要善于根据词义推断字是否正确。比如“监守自盗”,是说自己是看管人员却还偷东西,显然“坚守”不正确。

  【题文】E0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A.据悉,目前只有部分省份使用高考课标卷,该“阵容”包括由海南、吉林、河北、河南、陕西等省份组成,且队伍日趋壮大,加入省份数量呈上升趋势。

  B.台湾顶新集团因“馊水油”事件陷入危机,台湾餐饮业召集会议,通过了全面抵制 “顶新”产品,而这一事件也波及到鼎新集团另一品牌“味全”。

  C.浙江省高考改革方案日前公布,方案的最大亮点是“三位一体”的招生模式,该模式 将减少各类特长生的招生程度,凸显了高考的公平性。

  D.经中国人民银行授权,中国外汇交易中心 10月9日宣布,在遵循市场原则的基础 上,在银行间外汇市场开展人民币对欧元直接交易。

  【知识点】本题考查考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能力层次为E级(表达应用)。

  【答案解析】 D 解析:A项,句式杂糅,“包括……”与“由……组成”句式杂糅;B项,成分残缺,在“产品”后面加上“决议”;C项,“减少”与“程度”搭配不当

  【思路点拨】语病题做题思路:疏理出句子的主干和枝叶,看成分是否残缺或者赘余;看句子的主要成分即主、谓、宾之间,句子的枝叶即定、状、补与中心语之间是否搭配;心里默读,看是否有不同的句式混用,语序是否恰当;综合思考,是否符合逻辑思维,表意是否明确。同时,还要掌握一些病句的标志,作答时,事半功倍。

  【题文】二、(9分。每小题3分)

  【题文】M0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中国前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一个显著特点,便是城市不具备自立的经济,而与乡村 间在经济上是同一的,这种同一性的基础是,城市在政治上统治乡村的同时,经济上依赖乡村,没有发展成独立于乡村之外的经济中心。

  在整个前资本主义时期,中国城市一如既往地保持着作为帝王—官僚的政治中心—军事堡垒的基本属性,无论是天子驻跸的都城,还是地方大吏主持的郡邑、州治、县城,都是按照国家政权的政治—军事需要修筑起来的,城市的结构模式,也是严格遵循礼制,如国都一律“择国之中而立宫,择宫之中而立庙”,宫殿置于全城中轴线上,市场受官府控制,置于宫殿宗庙背后。各地方性城市的格局也仿效都城。这些大大小小的城市,都是国家政权(中央一级或地方各级)所在地,其主要职能是实施对全国或地区的政治统治和军事控制,至于工商业,在宋以前的城市生活中不过是政治的附庸而已。

  古代中国城市,无论是都城还是州县所在地,与乡村的经济联系,主要是单向性的,即城市从乡村征收贡赋、调集劳役,一般却较少向乡村提供产品,广大乡村则在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轨范内生存。国与野、都与鄙、城与乡之间,政治上是前者对后者的压迫与控制,经济上则是后者对前者财富和劳力的供应。这使中国古代城市不仅是政治性的,而且是消费性的,城市手工业基本是为官府服务的官手工业。宋以前,中国城市普遍实行市坊一厢坊制,规定各种作坊、商店必须开设在市区某一街区,交易聚散有时间规定。自宋代开始,城市的经济功能加强,民间活力日增,限制民间商业发展的厢坊制度被突破,代之以市、集镇、瓦子等商业贸易场所,出现《清明上河图》所展现的那种繁盛的市井社会,城乡间的双向物质交换有所发展,有人把这种变化称之为中国的“都市革命”。然而,直至明清,中国城市作为政治中心、军事堡垒的性质并未发生根本性变化。

  在包括宋以后的整个古代中国城市,未能摆脱帝王—官僚的直接控制,没有成为自然经济结构的离心力量,并始终是其核心部位和统治中心,城市也就不可能提供瓦解自然经济的强大动力,而只是无止境地从乡村掠取产品和劳役。这种单向性的物资流动,只能加剧农村贫困化,使中国广大乡间封闭在小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然经济小天地之内。而城市自身,一方面是贵族、官僚依凭盘剥农村而过着膏梁锦绣的寄生生活;另一方面是城市工商业受到种种限制,难以获得健康发展,无以形成欧洲中世纪城镇那样强有力的行会制度。

  古代中国的城乡关系,从国家机制看,城市高高凌驾于乡村之上;但从经济看,城市并未能获得独立运行的生命机制,不过是农业经济的附属物,自给自足的农业经济成为乡村和城市共同赖以存身的基础。正是在这一意义上,我们把传统的中华文化的主体称作“农业文明”。中国自然经济难以解体,社会一再往复交替出现“恢复—高涨—危机”三阶段周期循环而迟迟未迈入新的运行轨道,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萌芽发展迂缓,市民阶层晚成,市民文化单弱等等现象,均与城乡经济的同一性,城市迟迟未能形成独立的、与农村相抗衡的经济中心,有着不能解脱的内在联系。

  (节选自冯天瑜等著《中华文化史》)

  6.下列关于古代“中国城市”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中国城市在整个前资本主义时期,一如既往地保持着作为帝王—官僚的政治中心— 军事堡垒的基本属性。

  B.中国城市无论都城、郡邑,还是州治、县城,都是为满足国家政权的政治—军事需要修筑起来的。

  C.中国城市均严格遵循礼制安排结构模式,一律都是采用“择国之中而立宫,择宫之中而立庙”的形式。

  D.中国城市在宋以前对工商业均采取限制措施,其主要职能是实施对全国或地区的政 治统治和军事控制。

  【知识点】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的能力,能力层级为B级(理解)。

  【答案解析】C 解析:在中国城市中只有国都一律“择国之中而立宫,择宫之中而立庙”【思路点拨】对文中重点词语或概念的理解,首先,根据语境,弄清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在文中找到相关阐释语段;其次,要把选项逐一和原文对照,辨析是否有出入;最后,分析选项是否有答非多问现象。

  7.中国古代城乡经济具有“同一性”,下列表述不属于此内容的一项是

  A.自宋代开始,城市的经济功能加强,民间活力日增,出现了新的商业贸易场所及繁盛 的市井社会,城乡间双向物质交换有所发展。

  B.古代中国城市没有成为自然经济结构的离心力量,不能提供瓦解自然经济的强大动 力,而只是无止境地从乡村掠取产品和劳役。

  C.在经济上,古代中国城市没有独立运行的生命机制,是农业经济的附属物,自给自足 的农业经济成为城、乡共同赖以存身的基础。

  D.古代中国城市政治上对乡村压迫与控制,但却未能形成独立的、与农村相抗衡的经 济中心,经济上对乡村严重依赖。

  【知识点】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能力层级为B级(理解)。

  【答案解析】A 解析:中国古代城乡经济的“同一性”是指城市“经济上依赖乡村。没有发展成独立于乡村之外的经济中心”,“城市的经济功能加强……城乡间双向物质交换有所发展”显然不属于这种“同一性”

  【思路点拨】作答本类题,首先要读懂题干,明确题干在问什么;其次,分析选项,我们要回归原文,分析选项是否转述正确,一般设陷方式是张冠李戴、弄错时间地点、强加因果等等;最后,如果还不能选出答案,进一步分析选项是否不在设问范围之内。

  8.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古代中国城市无论大小,与乡村的经济联系都是单向性的,即从乡村征收贡赋、调集劳役,一般不向乡村提供产品。

  B.城乡间单向性的物资流动,使城市封闭在小农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然经济小天 地之内,工商业难以获得健康发展。

  C.自宋代中国的“都市革命”发生后,城市经济活力得到释放,城市作为政治中心、军事堡垒的性质也随之发生了变化。

  D.古代中国城市对乡村经济的依赖,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萌芽发展迂缓、市民阶层晚 成等等现象的发生,均有内在联系。

  【知识点】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级(分析综合)。

  【答案解析】 D 解析:A“都是单向性的”“不向乡村提供产品”说法太绝对;B“封闭在……小天地之内”的应是“广大乡间”而非“城市”;C“城市作为政治中心、军事堡垒的性质也随之发生了变化”的说法与原文不符。

  【思路点拨】本题考查考生对文章内容和作者观点的理解能力。理解原文,把握原文思路是解题的基础,作答时,将各选项回归到原文,进行文字比对,看看是否有出入;如果选项是重新整合的信息,仔细分析是否转述失误,错解文意现象。

  【题文】三、(12分,每题3分)

  【题文】J0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陆玩字士瑶。器量淹雅,弱冠有美名,贺循每称其清允平当,郡檄纲纪①,东海王越辟为掾,皆不就。元帝引为丞相参军。时王导初至江左,思结人情,请婚于玩。玩对曰:“培缕②无松柏,薰莸③不同器。玩虽不才,义不能为乱伦之始。”导乃止。玩尝诣导食酪,因而得疾。与导笺曰:“仆虽吴人,几为伧鬼④。”其轻易权贵如此。

  累加奋武将军,征拜侍中,以疾辞。王敦请为长史,逼以军期,不得已,乃从命。敦平,尚书令郗鉴议敦佐吏不能匡正奸恶,宜皆免官禁锢。会温峤上表申理,得不坐。复拜侍中,迁吏部尚书,领会稽王师,让不拜。转尚书左仆射,领本州大中正。及苏峻反,遣玩与兄晔俱守宫城。玩潜说匡术归顺,以功封兴平伯。转尚书今。

  寻而王导、郗鉴、庾亮相继而薨,朝野显以为三良既没,国家殄瘁。以玩有德望,迁侍中、司空,给羽林四十人。玩既拜,有人诣之,索杯酒,泻置柱梁之间,咒曰:“当今乏材,以尔为柱石,莫倾人梁栋邪!”玩笑曰:“戢卿良箴。”既而叹息,谓宾客曰:“以我为三公,是天下为无人。”谈者以为知言。

  玩虽登公辅,谦让不辟掾属。成帝闻而劝之。玩不得已而从命,所辟皆寒素有行之士。玩翼亮⑤累世,常以弘重为人主所贵,加性通雅,不以名位格物,诱纳后进,谦若布衣,由是播绅之徒莫不隆其德宇。后疾甚,上表曰:“臣年向中寿,穷极宠荣,终身归全,将复何恨!”惟愿陛下崇明圣德,弘敷洪化,曾构祖宗之基,道济群生之命。臣不胜临命遗恋之情,贪及视息,上表以闻。”薨年六十四,谥曰康,给兵千人,守冢七十家。太元中,功臣普被减削,司空何充等止得六家,以玩有佐命之勋,先陪陵而葬,由是特置兴平伯官属以卫墓。

  (《晋书·列传四十七》)

  注:①纲纪:官职名,指州郡的主簿。②培填(1ǒu):小土丘。③薰莸:薰,香草,比喻善类;莸:臭草,比喻恶物。④伧鬼:南方人对北方人的轻蔑称呼。⑤翼亮:辅佐。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贺循每称其清允平当 允:公允

  B.玩尝诣导食酪 诣:前往

  C.领会稽王师,让不拜 让:推辞

  D.谈者以为知言 知:知己

  【知识点】本题考查考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能力层次为B级(理解)。

  【答案解析】D 解析:知,通“智”,明智,有见识。

  【思路点拨】作答本类题,对课内文言文的掌握是解答的基础,如本题:知,在《劝学》中(“知明而行无过”)出现过;其次,掌握实词推断方法,如字根推断法,成语推断法等;最后,会将选项的解释代入,进行排除。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征拜侍中,以疾辞 B. 思结人情,请婚于玩

  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

  C.玩不得已而从命 D. 当今乏材,以尔为柱石

  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知识点】本题考查考生理解文言虚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能力层次为B级(理解)。

  【答案解析】 B 解析:A项“以”分别为“介词,因为”与“连词,并且”;B项“于”均为“介词,向”;C项“而”分别为“连词,表顺承”与“连词,表转折关系”;D项“为”分别为“动词,当做”与“介词,被”。

  【思路点拨】作答时,要有全句或全篇意识。虚词的意义实际上已被上下文语境明确限定,因此也可“瞻前顾后”,“因文释词”。另外,许多虚词在句中主要起一定的语法或语气作用,因此只有依靠对全句的分析把握,才能准确理解。比如语气助词“也、矣、焉、哉”,在疑问句末助疑问语气,在感叹句末助感叹语气,在陈述句末助陈述语气,它们始终是与全句的句式和语气“息息相关”的。

  11.下列句子中,全都属于直接表现陆玩“器量淹雅”的一组是

  ①玩虽不才,义不能为乱伦之始 ②转尚书左仆射,领本州大中正 ③玩笑曰:“戢卿良箴。” ④玩潜说匡术归顺⑤玩虽登公辅,谦让不辟掾属 ⑥不以名位格物,诱纳后进,谦若布衣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①②④ D.③⑤⑥

  【知识点】本题考查考生理解人物形象的能力,能力层次为C级(分析综合)。

  【答案解析】 D 解析:①是表现陆玩对权贵的轻视。②表现陆玩官职的调动升迁④是陆玩劝说匡术归顺。

  【思路点拨】本题在考查陆玩的品质特征,首先,我们要通观全组语句,能过基本翻译出来,了解大意;其次,要辨析语句和所要求的品质是否相符;再次,分析一下语句是否是直接表现的,这样,依次排除,得出答案。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陆玩弱冠之年就颇有美名,且性情刚直,不慕权贵,曾因到王导家食酪而造成身体不适,就写信对其嘲讽。

  B.王敦被平定后,郗鉴以王敦的属吏没有履行匡正奸恶的职责为名,将陆玩等全部属吏予以囚禁,后经温峤营救得以释放。

  C.陆玩被提拔为侍中、司空后,曾有人前往拜访他,其间此人索酒倒在梁柱之间,以警示陆玩要珍惜朝廷任用,有所作为。

  D.陆玩去世后,因其对朝廷有辅佐创业之功,死后备极哀荣,不仅能够陪葬先帝,而且朝廷还特地设置机构以保卫其墓地。

  【知识点】本题考查考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对原文内容进行分析和概括的能力,能力层次为C级(分析综合)。

  【答案解析】B 解析:B项“陆玩等全部属吏予以囚禁。后经温峤营救得以释放”错,原文为“提议免冠禁锢但并未成为事实”。

  【思路点拨】作答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的题型,要对文言文的大意基本了解,然后,根据选项,在文中找到相关语句,分析选项是否概括全面,翻译正确。本类题型,设陷方式一般有故意拔高、信息错位、语句翻译错误等等。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寻而王导、郗鉴、庾亮相继而薨,朝野成以为三良既没,国家殄瘁。(5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后疾甚,上表曰:“臣年向中寿,穷极宠荣,终身归全,将复何恨!”(5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知识点】本题考查考生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能力层次为B级(理解)。

  【答案解析】(1)不久王导、郗鉴,庾亮相继去世,朝廷内外都认为三位贤良去世之后,国家人才就匮乏了(或“国家就困顿了”)。 (2 )后来陆玩病重,就上表说:“我已年近中寿,享尽了皇帝的宠爱和富贵荣华,能最终保全自身,还有什么可遗憾的呢!” 解析:(1)“寻”(不久),“成”(全,整个),“既”(已经),“没”(去世),“殄瘁”(困顿)各1分。(2)“疾”(疾病),“甚”(非常);“向”(接近),“穷极”(十分)“恨”(遗憾)各1分。

  【思路点拨】注意翻译推测出句子中的关键词的词义,判断出句式的特征,句子自然就翻译通了。考生一定坚持“直译为主”,因为高考的采分点往往是那些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和用文言句式的地方,考生要特别留 意。平时多读一些文言文短文,可以积累语感。

  【文言文参考译文】

  陆玩字士瑶,才识气度宽博儒雅,二十岁就有好的名声’贺循经常称赞他清白公允、公正、正直。郡里用檄文传他担任主簿之职,东海王司马越征各他做掾属,陆玩都没有去就任。元帝召他做丞相参军。当时王导刚到江东,想得民心要结纳人情,就向陆玩请求结成儿女亲家。陆玩回答说:‘‘小土丘上没有松柏,香草臭草不能同处一个器皿。我虽然不才,也不能成为违背常理的开端。"王导就作罢了。陆玩曾受邀到王导家里吃酪,并因此得了疾病,于是陆玩就给王导写信说:“我虽然是吴地人,也差点成了北方之鬼。”他对权责的轻视就是这个样子。

  陆玩的官职逐渐升迁至奋武将军,后被朝廷征召授予侍中之职,他因身体有病拒绝了,王敦请他担任长史,并用军令逼迫,陆玩没有办法,就听从了命令。后王敦被平定,尚书令郗鉴认为王敦的佐吏不能纠正王敦的奸恶行为,应该全部免官予以拘禁。恰逢温峤上表章给朝廷申辩道理,陆玩才能够不受牵连治罪。后来朝廷又任命他为侍中,升迁为吏部尚书,并兼管会稽的朝廷军队,陆玩都推辞不去就职。后来转任尚书左仆射,并兼任本州大中正的官职。等到苏峻叛乱时,朝廷就派陆玩与兄长陆晔共守宫城。陆玩则暗中说服苏峻改变策略扫顺朝廷,陆玩也凭借功劳被封为兴平伯。转任尚书令。

  不久王导、郗鉴、庾亮相继去世,朝廷内卟都认为三位贤良去世之后,国家人才就匮乏了(或"国家就困顿了”),因陆玩在朝廷中德高望重,于是就任命陆玩为侍中、司空,并且赏给羽林军四十人。陆玩就任后,有人前去拜访他,向他索要一杯酒,倒在梁柱之间,并祝祷说:“当今朝廷缺乏人材,只好用你作朝廷柱石,你可不要倾後人家的栋梁啊!”陆玩笑着说:“我接受您的忠告。”然后长长地叹息,对宾客说:“以我为三公,天下确实是没人才了。”论者认为他的话很有见识。

  陆玩虽然担任朝廷公辅之职,但却谦虚地不任用属员。成帝听说后劝他。陆玩不得已才听从了皇帝的余令,他所任用的都是出身寒门平素有德行的人。陆玩辅佐过几位皇帝,常常因弘博端重受到皇上的尊崇,加上性情通达儒雅,从来不凭借名声地位来纠正人的过失,乐于推许扶持年轻人,对人谦虛如同平民一样,因此,缙绅大夫没有不尊重他的德行风度的。后来陆玩病重,就上表说:“我已年近中寿,享尽了皇帝的宠爱和富责荣华,能最终保全自身,还有什么可遗憾的呢!只愿陛下宜明圣德,弘扬教化,扩大祖宗的基业,救助民众。我禁不住临终的遣恋之情,趁一息尚存,上表以闻。”终年六十四岁。谥号为康,赏賜给兵丁千人,守冢人家七十家。太元年间,朝廷功臣的待遇普遍被削减,连司空何充等只剩六家,因陆玩有辅佐创业的功绩,先是陪先帝陵塞而葬,朝廷因此特别设置兴平伯官属用以保卫他的墓地。

  【题文】K014.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回答问题。(8分)

  十二月九日雪融夜起达旦

  魏了翁

  远钟入枕雪初晴,衾铁棱棱梦不成。

  起傍梅花读《周易》,一窗明月四檐声。

  (1) 诗作中哪些地方体现了标题中的“雪融”?(4分)

  【知识点】本题考查鉴赏文学形象的能力,能力层次为D(鉴赏评价)。

  【答案解析】首句中“雪初晴”写天已放晴,暗示“雪融”;尾句“四檐声”写窗外四檐融雪“滴答,滴答”的声音,再扣“雪融”。(每点2分,共4分) 解析:“雪融”是指雪融化,它需要一定的环境,有一些具体的表现,结合诗句,“雪初晴”指天气转晴,而“四檐声”即雪融后滴水的声音,是其表现。

  【思路点拨】作答本类题,需要对诗歌形象有基本认识。诗歌中的形象,一般具有其表现形式,我们可以根据诗歌形象的特点,逐句分析,找出相关对诗歌形象特点的展现形式。

  (2)元代韦居安《梅磵诗话》评价此诗说:“后两句寄兴高远,人所传诵。”请赏析后两句的妙处。(4分)

  【知识点】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能力层次为D(鉴赏评价)。

  【答案解析】后两句,用动静结合,以动衬静的手法,写诗人在由白雪、皓月、梅花构成的一个纯净、空明、幽雅的环境中捧读《周易》,意境清雅,寄托了诗人高沽的志趣。(答出手法1分,意象意境2分,志趣1分) 解析:题干引文是在说诗歌最后两句意味无穷,具体表现是:作者在梅花旁边读《周易》,而窗外雪水滴落,月光皎洁。具体写作技巧是动静结合,而梅花寄予了作者高洁志趣。

  【思路点拨】作答本类题,首先要明确题干引文所指,明确题干要求。题干中要分析的具体语句,我们要从内容上、艺术手法上分析语句存在的特点,分析语句和前后文、和作品主体的关系即可。

  诗歌赏析:

  远处的钟声传来,我从睡梦中醒来,望一望窗外,大雪已经停了。俗语说,下雪暖,化雪寒,窗外的雪渐渐融化,可是,天气异常寒冷。薄薄的棉被,就像冰冷的铁。这时,出现了矛盾:到底是钟声让我醒来还是寒冷让我醒来呢?我们无从知晓。但作者最终整夜无眠是肯定的了。前两句是写景,写出了环境的凄冷。那作者是不是因环境凄冷,而内心和环境一样,是冰冷的、哀伤的呢?三四句,“梅花”是高洁品质的象征,而作者在梅花旁读《周易》,这既写出了作者的高洁品质,也写出了作者的追求。“一窗明月四檐声”,作者在漫漫长夜,品质如斯,追求如斯,享受窗外明月,静听融雪滴水之声,更能体现作者对环境凄冷的超越。

  【题文】L01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空缺部分。(6分)

  (1)不愤不启、不悱不发,_________,则不复也。(《论语》)

  (2)_______________,终不察夫民心。 (屈原《离骚》)

  (3)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__________。(王羲之《兰亭集序》)

  (4)______________________,幽咽泉流冰下难。(白居易《琵琶行》)

  (5)_____________,到乡翻似烂柯人(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6)把吴钩看了,______________,无人会,登临意。(辛弃疾《水龙吟》)

  【知识点】本题考查考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能力层次为A(识记)。

  【答案解析】(1)举一隅不以三隅反(2)怨灵修之浩荡兮(3)亦足以畅叙幽情(4)间关莺语花底 滑(5)怀旧空吟闻笛赋(6)栏杆拍遍(每句1分,该句有错别字不得分。共6分)

  【思路点拨】作答名句名篇默写,首先要对名篇熟练掌握,无论已知句是开头还是结尾,都能够准确填写,其次,默写时要将字写准确,如本题“隅”“浩荡”等。

  【题文】五、(12分)

  【题文】F216.阅读下面一则消息,将其概括成一句话新闻,不超过15字。(3分)

  据京华时报报道,国务院总理李克强访问泰国期间,中泰两国签署了《关于深化铁路合作的谅解备忘录》。跨国铁路激发“泛亚铁路”联想,高铁所代表的“中国速度”,将为区域经济一体化注入新动力。铁路专家、同济大学教授孙章介绍,中国高铁在国内大发展的同时,也积极谋划“走出去”。目前中国已经与包括美国、巴西、白俄罗斯在内的多个国家建立高铁合作关系。他认为,中国高铁能在短短几年间驶出国门,主要源于三大优势。首先是性价比。一份研究报告显示,国外建设高铁每公里成本为0.5亿美元,而中国只有0.33亿美元;其次是技术;最后是安全性。

  【知识点】本题考查考生压缩语段的能力,能力层次为E级(表达应用)。

  【答案解析】三大优势助中国高铁走出国门 解析:首先,找到语段的主要事件。语段中迷惑性语言很多。共两个事件,一是李克强总理签署备忘录,另一个是对中国高铁的介绍。如果是介绍李克强签署协议,那么,在后文应该是签署协议的具体情况,后文显然不是。后一事件是中国高铁走向世界,对其概括即可。

  【思路点拨】一句话新闻,就是运用一句话,以尽可能少的语言最大限度地完成报道任务的新闻。要能够揭示新闻事件核心内容,要求有必要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使人一读就知谁干了什么事情(或什么事情怎么样)。形式上,一般为单句,一般常用主谓句。(单句,是由短语或单个的词构成的句子,不可再分析出分句的句子。可分为主谓句非主谓句两类。 )内容上:既然是新闻,就必须体现新闻属性,应该严格而完全地反映新闻事实。有些题目有字数规定,必须按要求作答。

  【题文】I017.上世纪30年代,梁实秋先生应教育部门邀请,为初小一年级学生编国语教材。他拟的第一课是:“来,来,来上学。”经过反复斟酌,他又改为:“去,去,去上学。”请简述梁先生这样修改的原因。(4分)

  【知识点】本题考查考生语言表达准确、鲜明、生动,简明、连贯、得体的能力,能力层次为E级(表达应用)。

  【答案解析】“来”是学校和老师对孩子的召唤,而“去”则是家长和孩子自己的主动催促。后者更强调学习的主动性。 解析:结合日常生活的口语表达,来,表示召唤,希望学生来;去,表示催促,对于学生来说,一是学校的召唤,一是自己主动或催促,后者,体现了学习的主动性。

  【思路点拨】作答表达连贯得体的习题,一要看表达目的,语言是否准确表达,听众是否理解;二是考虑受众,注意语气,格式,称谓等。

  【题文】I018.下面是一幅题为“大山里的孩子”的摄影作品。请仔细观察,然后对画面进行准确、生动的描述。要求:使用比喻或比拟的修辞手法,不超过80字。(5分)

  【知识点】本题考查考生语言表达准确、鲜明、生动,简明、连贯、得体的能力,能力层次为E级(表达应用)。

  【答案解析】一位大山里的农家少年,正透过斑驳的房墙上的破洞向下张望,他那张灿烂的笑脸像 开在破壁上的一朵鲜花。房檐下的一排玉米好像也在欣赏这有趣的情景。(5分,能描述清楚主体与背景的关系3分,修辞手法使用正确2分。) 解析:图片中的要素有少年、残破的墙壁、一排玉米,题干是“大山里的孩子”,在表达时,对各要素加以修饰,注意运用修辞和其中的逻辑结构。

  【思路点拨】作答图文转化题,首先要辨识清图片中的要素,一一列举出来,防止描述是丢掉;其次,要安排好叙述顺序,安排好各要素之间的逻辑关系;最后,注意题干要求,是否有修辞格、字数的要求。

  【题文】六、(18分)

  【题文】N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2题。

  胡 杨

  林斤澜

  ①山民侯道和树林“处”街坊。他的住房斜了,山墙拱肚子了。寻思砍棵树打个撑子,进林子踅了几趟,相中一棵半抱粗的胡杨。树林黑压压的,白天也钻得出来黑毛野猪。什么树没有?这棵胡杨也不是好材料,只为它挡道——树林里没有什么道不道的,可是侯道相它愣挤出来,不站在该站的地方,这不正挡道?这一位自有规矩。

  ②侯道砍这棵树的时候,先使镐刨刨地,果然,那根不四下散开,弯弯地挤出来,长腿长爪,好像盘龙。

  ③这是七十年代末的事儿,老政策“计划”没退,新政策“市场”还未出台。村干部沉下脸来,拍拍侯道肩膀,说,跟着上区里走一趟吧。这一去,判了八年。

  ④劳改中间,侯道挨了训,受了教育。知道了他“处”街坊的树林,一百年也长不起来。要是没有了树林,就水土流失。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真要是流失,还真养不住人。侯道服罪。

  ⑤后来送到北边沙荒地上,种树。早上背一壶水出去,做着活,嘴里火烧火燎的,也只敢抿一小口。为了种一活一,要深刨。有天,竞刨见树根。这一片荒漠,眯眼睁眼望酸望痛了眼珠子,也不见一棵草,柴火金贵,树根是宝。大家细抠起来。原来也是胡杨,也弯曲绕着走,连腿带爪如盘龙。侯道暗叫:有一个挤出来的,这一片原先是黑压压的树林!

  ⑥八年期满,因种树成活率高,当地留他当技术员,侯道一心先回家看看,谁知到家不认得街坊了,相处的树林没有了。莫非着了魔中了邪?有的树茬儿还在,竞有半米多高的!可见是偷砍、乱砍、抢着砍,愣把黑压压的山地,砍成癞痢头。

  ⑦侯道心想:当年才砍一棵树,判我八年。如今干部们全都哪里去了?干部全在。侯道有个本家侄子,在区里当干事。侯道找上门去,侄子侯晓说,有木材市场啦,能卖钱啦,归个人啦。您还能赖市场的过?侯道嚷起来:那干部们呢?侯晓叫声叔,说声您还别嚷嚷,干部起了带头作用。侯道说,不嚷,我可告他们。

  ⑧侯道认真写了状子,拍到侄子面前,说,你要还是侯家的人,给我递上去。

  ⑨侯道回家等回话,夜晚也睡不安生,忽听外边有动静,推门张望,只见几个青年在砍沟帮护沟的树。侯道气冲血涌,一吼扑了出去,暗黑里一个青年顺手一击,正好敲在头上。青年逃走。侯道捂着血,去找卫生员,上药,缠上绷带。

  ⑩天一亮,侯道又到区里找侄子。侯晓说好了,这有官司打了,现有血洞。侯道说不打这个血洞官司,我问你那个。侯晓说那个官司立不了案。说着拿出状子,指着批字说:空洞。侯道横看竖看,纳闷道:我告的是树林子,不管山洞子,什么血洞空洞,哪儿跟哪儿啊。

  11侯晓说:这空洞不是山洞子,说是笼笼统统告一揽子干部,笼笼统统一片树林子,没法判。叔,您消停着醒悟着,侄子马上给您脑袋上血洞立个案,您一边儿睡着。

  12侯道叹道:侯晓侯晓,从小机灵晓事,怎么就晓不得叔叔这份儿心。

  13侯晓说:侯道叔叔,您那份儿心没有别的,就是厚道。也就是老到。

  14说着话,让人把那几个青年找来了,侯晓指着血洞问,公了还是私了?我这就开个调解庭。青年们一咬耳朵,凑了三百块钱,走人。

  15侯晓回头交给叔叔,正色宣布:听侄子一句晓事的话,拿上盘缠,回北边当技术员去。多也十年八年,少则三年五载,您再回家来。

  16侯道思摸:那时候官司能立案?

  17侯晓断言:那时候没有官司好打,大家明白了砍树败家,种树聚宝,您回家敞开来当技术员。

  18侯道果真上路,拐角地方转身看看光秃秃灰蒙蒙的故乡。这位山民跺了一脚,说了句一般是生离死别交代给亲人的话:“等我回来。”

  19.请概述小说的主要情节。(4分)

  【知识点】本题考查考生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的能力,能力层次为C(综合分析)。

  【答案解析】七十年代末,侯道因砍了一棵胡杨,被劳改了八年;(2分)回乡后,为树林被砍打官司未果,为保护树林受伤,后决定返回北边做技术员。(2分)

  解析:本文主要是叙述了两件事,一是侯道因砍树被捕,一是服刑期满护林,决心当技术员两件事,学生简单概括即可。

  【思路点拨】概括小说的情节,要根据主人公所做的具体事件给文章分层,然后概括层意即可。作答时,用自己语言,简洁且全面。

  20.简述小说第⑤段的作用。(4分)

  【知识点】本题考查考生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的能力,能力层次为C(综合分析)。

  【答案解析】第⑤段交代了侯道劳改期间劳动的情景,体现了他的变化——对树的珍视;(2分)照应了第②段,为下文他回乡后的所作所为作铺垫。(2分)

  解析:第五段的主要内容是侯道劳改期间的行为,体现了他对树的观念的变化,结构上,它处于文章中间部分,所以是承上启下作用,对上文是照应第二段,对下文,侯道的行为是个铺垫。

  【思路点拨】解题思路:(1)确认指定段落在行文中的位置。(2)明确段落的作用,明确答题的方向(一般从结构和内容两个角度入手)。答题格式:结构(包括表现手法)+内容(表现什么内容,抒发什么感情)

  21.赏析下面两句话。(4分)

  (1)侯道认真写了状子,拍到侄子面前,说,你要还是侯家的人,给我递上去。

  (2)侯道叹道:侯晓侯晓,从小机灵晓事,怎么就晓不得叔叔这份儿心。

  【知识点】本题考查考生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能力层级为D(鉴赏评价)。

  【答案解析】(1)用动作描写和语言描写,形象生动地写出了侯道要为被砍树林打官司的决绝态度。(2分)

  (2)用语言描写,表明自己这样做是为了让家乡人更好地在这片土地上生活,而侯晓不 理解,包含着对侯晓的不满和抱怨。(2分)

  解析:首先观察语句特点,(1)既有动作描写,又有语言描写;(2)只有语言描写。其次,分析语句内容和语句与人物形象、小说主题的关系。

  【思路点拨】主要思考角度有: ①从分析句子的结构入手 —— 抓主干。如是单句,先 找主谓宾;如是复句,则先找准第一层关系。 ②从分析句子在文中的位置入手。如是总领句,则要 结合其领起的范围作答;如是总结句,就要结合其总结的范围;如是过渡句,则联系其承上启下的文字作分析;如 是文眼句,则可联系全文分析。③从句子的重要词语入手。抓住关键词语,可推知整 句的意思。④从分析句子的表达意图入手。此法主要适用于表达 有特色的句子。

  22.请结合小说内容,探究侯道的心理变化。(6分)

  【知识点】本题考查考生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的能力,能力层级为F(探究)。

  【答案解析】侯道砍树时,认为胡杨愣挤出来,挡道,该砍,这是他的规矩;(1分)被劳改后,认识到胡杨树的重要性,真心服罪;(1分)刑满同家.发现胡杨树全被砍,内心疑惑、愤怒;(2分)听了侄儿的劝告后,内心痛苦又无可奈何,也充满了对回乡种树的期盼和渴望。(2分)

  解析:题干在问侯道的心理变化。心里的变化是随着事件的变化而变化的,侯道在文中的事件有砍树、劳教、发现树被砍、和侄子的对话,作答时,一一分析即可。

  【思路点拨】1、贴近文本,有理有据。 探究题的解答应立足于这样一个基本点:试题虽然是开放性的,但始终离不开文本。从文本入手,从文本中引述论据,围绕已定观点作分析论述2、整体把握,内引外联。 正确解答探究试题,应具有着眼于全篇的眼光,整体把握的意识,领悟全文中心主旨的能力。 内引外联:内引即不离句,不离段,不离篇;外联即由阅读的文本联想到与文本密切相关的背景及社会生活知识,进行知识的拓展迁移。3、凸显关键,放大内涵 文学作品所体现的思想情感、人文精神往往蕴含在一些关键的词句中,答题时应凸显关键词句,分析答题区间上下文的结构关系,明确逻辑关系,以揭示其丰富的意蕴。4、 条分缕析,多角度呈现。 条分缕析,即要求分点作答,一点一个角度一分析。 多角度呈现,对小说而言可以从人物、情节、主题等不同角度考虑,另外还可以考虑手法运用的效果,如果运用了第一人称的小说或者是运用第一人称“我”叙事的小说(比如《祝福》),还可以考虑人称的作用。5、明晰题旨,规范表述。审清题意,规范作答。 答案全面,富有条理,语言通顺,要点简洁,言之有理。

  【题文】七、(60分)

  【题文】Q3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自己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著名女作家迟子建在新书《黄鸡白酒》出版之际,曾接受过重庆晚报记者的采访。当记者问及文学对她意味着什么时,迟子建没有直接回答。而是说,她出生在北极村,生长在大兴安岭,在每年长达半年的冬季里,下午三四点钟太阳落山,第二天七八点钟才升起来,她感受了比别人更多的长夜,也比别人走了更多的夜路。“文学对我意味着什么?我愿意重复我曾经说过的这句话:提着文学这盏灯,你就不怕一个人走夜路。”

  要求选好角度,自行立意,自定文体,自拟题目,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知识点】本题考查考生写作材料作文的能力,能力层次为E级(表达应用)。

  【答案解析】

  这是一个材料作文题, 语段中暗示作文主题的关键语句是“提着文学这盏灯,你就不怕一个人走夜路”,这是一句有较深内涵的一句话。首先,夜路是指北极村一年当中长时间的黑夜,而实际上可理解为人生征途中,给你造成影响的负方面的东西,如挫折、失败、阻碍等等;而“文学这盏灯”照亮了夜路,可以理解为文学是迟子建的明灯,是迟子建的精神支柱。然后,根据对材料的理解,确立主题:人生路上要有自己的信念(目标),这样才能跨过障碍。

  文体选择上,选择记叙文、散文、议论文,都能写出漂亮的文章,但行文时,要主题鲜明,记叙文注意小说常见手法的运用,给人以震撼、思考;散文注意文笔要优美;议论文要观点明确,文体分明。

  【思路点拨】

  抓住材料中的重要信息点,从信息点中找到立意点,明确文体。第一步,读懂材料,明确材料的中心内容;第二,关注材料中人物的关键词,明确立意的范围;第三,选择文体,拟写作文。

●【往下看,下一篇更精彩】●

最新成考报名

  • 2023年党风廉政建设知识测试题及答案...
  • 2023年党风廉政建设知识测试题及答案十篇
  • 新安全生产法知识竞赛试题库及答案共...
  • 2022党风廉政建设知识测试题及答案集合4篇
  • 2022党风廉政建设知识测试题及答案范...
  • 新安全生产法知识竞赛试题库及答案共...
  • 新安全生产法知识竞赛试题库及答案共...
  • 2022党风廉政建设知识测试题及答案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