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文档 > 推荐 >

思修论文范文

编辑:  成考报名   发布时间:01-08    阅读:

思修论文范文篇一
《思修论文范本》

论法学教育中的功利化倾向及其克服

何伦坤 重庆文理学院公共管理学院

摘 要:当前在 “应用型本科”建设过程中,法学专业教育凸显出比较突出的功利化倾向。它颠覆了法学专业作为人文教育的本质,肢解了法学专业融素质教育和职业教育为一体的二元结构,给法学人才培养造成了严重危害。应从树立正确的法学教育观,坚守大学法学教育的基本使命;厘清应用性人才培养内涵,坚持法学专业职业面向的基础,回归法学专业素质教育属性的坚守;强化教育者的教育和管理等方面予以克服和修正。

关键词:法学教育;功利化;就业焦虑;应用性人才

当前在 “应用型本科”建设过程中,法学专业教育出现了背离教育规律的急功近利的倾向。其突出表现在认识和观念上的功利化偏向、课程设置的功利化拼盘、教学过程的功利化裁剪和职业能力培养的简单化处理。它颠覆了法学专业作为人文教育的本质,肢解了法学专业融素质教育和职业教育为一体的二元结构性特征。如果任由这种现象持续下去,必将扭曲法学本科教育的特性,给法学人才的培养带来严重危害,必须予以反思和修正。

一、教育观念的功利化偏向

在教育观念上,将法学本科教育纯粹定位为一种职业教育和就业教育,特别突出以司考过关率、就业率来衡量办学水平的高低,将内容丰富、目标多元的法学教育裁剪为就业教育、职业教育,忽视法学本科教育培养完整的人、完整的法律人这一最基本的使命。

之所以出现这种观念和认识上的偏差,其原因主要在于:第一,就业焦虑症的压逼。近些年来,从就业统计数据来看,法学专业不断被亮红牌。同时,教育主管部门把就业率和招生、专业设置挂钩,不断加大对大学就业的考核。有些地方甚至规定,连续几年就业率偏低的专业将被停办。就业率成为高校生存的巨大压力。这种就业的焦灼直接导致了了大学管理者在思想上失去定向,过度强调就业在法学教育中的目标地位,从而背离大学法学教育的内在规定性。第二,应用性人才培养的教改的过度化。最近一些年来,全国高教界掀起了建设“应用型本科”,培养“应用性人才”的教改运动。各高校围绕“应用性”人才培养,采取行政主导的方式,强力推进了包括课程设置、教学方法、教材选用、教学模式、科学研究等全方位的教学改革。法学专业也是如此。但由于片面地理解法学应用性的内涵,错误地认识应用性教改和法学教育属性的关系,将应用性与素质教育割裂开来,将法学教育的属性异化为职业教育。

法学教育观念和思想上的功利化偏向,直接驱导了培养目标设置、课程体系的构建、教学内容的选择、能力培养上的功利化、简单化,危害颇深。必须首先着力予以破除。

首先,要回归大学法学教育的根本,坚守大学精神。大学教育不仅是专业教育、职业教育,在根本上还是面向人的教育,培养健全、完整的人是其根本目标。法学教育作为人文教育,其最基础的使命也在于培育人格自由、乐于创新、脚踏实地、崇尚正义、宽容克己、参与奉献的合格公民;其次,才是培养具有完整人格的法律人,而非一个法律机器。现代大学教育理念告诉我们,职业指向、市场需求并非大学法学教育的全部,除此之外,大学法学教育还具有传播法律思想、培养法治精神、守护社会良知的重要使命。而不能因就业压力大而就功近利,扭曲大学法学教育的本质,将其异化为“考证培训”,“就业教育”。何况,就业率的高低是一个多因素作用的结果,比如,法律服务市场的发育程度、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等等,均会影响到法学专业的就业率。完全以就业率来衡量大学教育的价值,必将丧失大学存在的价值。

其次,要厘清应用型人才培养改革的内涵,坚持法学专业的职业面向,回归法学专业素质教育属性的坚守。一般来说,应用性人才相对应的是理论性、学术性人才,其强调人才培养的服务面向是把自己的专业知识应用到社会生产实践中,而非从事理论研究。法学专业本身属于应用性、实践性专业,法学本科教育培养的人才绝大部分在法律部门和社会管理中从事法律服务工作。但是,在现阶段我国法学教育的属性仍属于素质教育。所谓素质教育是以人文教育为基础,包括职业教育和通识教育在内的教育模式,即具有通识基础和职业定向的教育模式。也就是说法学教育是职业教育和素质教育相统一的教育模式。所以,法学专业的应用性人才培养目标是内含在素质教育之中的,是素质教育的必然命题。申言之,强调法学专业人才的应用性特点,并不排斥法学专业素质教育的属性。所以,法学专业进行应用性改革,其真义在于改 1 ①

变传统的法学教育过于侧重学科理论知识传授,忽视实践技能、职业能力培养的弊端,在实践教学、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方式等方面进行“应用性取向”、“职业面向”的调适,而非割弃法学教育的人文性、伦理性。因此,在应用型本科教改的过程中,要克服、避免法学教育的功利化倾向,必须在正确把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内涵、坚持法学专业职业面向的基础上,回归对法学专业素质教育属性的坚守。

二、课程体系的功利化拼盘

课程体系是实现法学应用性人才培养目标的基础。其科学设置要回应“基础扎实、口径适中、能力突出、素质过硬”人才目标的要求。具体要求是:专业核心课完整、学时配置充分;专业基础课精干而不吝啬;专业任选课(模块)宽广而不泛滥;通识性课程实用、经典而又能开发学生的心智。而功利化法学教育的课程设置主要适应就业、司考的功利化需要,其体系呈现出缺乏内在有机联系的碎片化拼凑。如,大量裁删法学专业课,压缩基础理论课课时,将公务员考试、司法考试、教师资格考试的内容纳入课程体系,设置专门的课程,规定专门的学分;有的学校甚至只开设教育部要求的16门法学专业核心课,其他法学专业方向课基本不开。通识性课程设置,固守上级的科目和学时要求,基本上等同于为大学体育课、公外、“两课”、计算机等公共必修课,数量庞大占近30%的比例。拓展学生专业基础的课程,如社会学、政治学、伦理学等一片空白,造成学生专业基础不牢、专业发展能力滞后。专业模块课,大量充斥着外语、写作、市场营销等技能性、就业性课程,内容杂乱,目标不清,缺乏与法学专业的关联性。

功利化课程体系的祛魅,首先要正确认识课程与培养目标的关系、课程体系内部各类课程功能、比例关系,回守“素质、能力、思维、技能”并重的课程目标,坚持课程体系的市场导向。其次,在具体构建中,通过“裁、减、并、拓”的方式,对通识课进行结构优化,如压缩公共计算机课时,对“两课”教学内容进行一体化重组,删除重复性内容,同时精心开发素质任选课,强化学生的人文素养。在专业课设置方面,要凸显法律职业共同体的三大资质的培养,对专业核心课进行优化重组,适度压缩其中的程序性课程课时,保障基础理论课、实体性课程课时;增设社会学、政治学、经济学等专业基础课,强化学生的专业基础;对专业方向课,按照各自院校的培养面向进行特色设置,避免千人一面,比如工科院校可以基于学科关联性强化商事法方向的课程等。专业模块课程的设置应该适度,应结合法律专业的行业面向和岗位群,重点开设公共管理、经济管理、社会事业中对法律人才需求密集的关联课程,从而舒缓专业方向课窄而导致的就业能力不足。对于公务员考试、司考类课程,通过开设专门培训班的方式予以解决,但绝对不能纳入课程体系。尽管司法考试、公务员考试课是就业的重要抓手,但是如前所述,大学法学教育的目标并不能等同于司考和就业。

三、教学过程的功利化裁剪

完整的法学专业知识教育内容以“四基”为主干,即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规则和基本技能。这些知识要贯穿到课堂教学、实践教学、理论教学等所有课程教学过程。而功利化法学教育的实施过程中,以就业、实用和职考为取向来裁剪内容,导致法学人才知识体系的碎片化、应试化。其突出表现为:理论课教学,侧重司法考试热点法条的解读和具体制度知识的讲授,对法条背后的基本原理、基本精神等不予追问,甚至略去不讲,法学课堂变成了法条释义课 、甚至等同于司考培训课;课程考试考查,侧重于司法考试知识的的考查,甚至直接将历届思考试题直接移植为考试内容;在知识属性的选择上,侧重于应用性、程序性、实践性知识的传授和训练,严重忽视法律伦理性知识、原理性知识的教育。从而,解构了法学教育知识结构的体系性、基础性,突出了对法律机器、法条匠、甚至“现代诉棍”的培养。

这直接导致了学生的学习思想、学习方法造成严重误导。例如,在认识上,将大学四年的学习目标上简化为司法考试证书的获得,从低年级开始就不断学习、研读司考教材,反复操练司考题。在学习态度上,凡是与司法考试关联大的、分值比较重的课程认真对待,反之则敷衍塞责。在学习内容上,侧重于条规性知识、技能性知识、职业考试知识的记忆。由此造成学生专业素养严重残缺,如大部分学生不知道法学领域的著名学者和经典著作,不了解有哪些法学专业期刊和专业机构及其网站;不会用法言法语思考和交流,成为法条背诵的机器,缺乏法共同体人的基本资质。这样的学生是很难融入法律职业共同体的。

另一方面,还严重消解了学生法律职业伦理的建构,危及社会正义的实现。法学是正义之学,法律职业是一门维护、实现正义的事业。法学教育不仅要培育学生利用法律治理国家和社会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更重要是的要传授学生尊崇以正义为核心价值的法律信仰、法律伦理知识,并通过相应的教学过程的价值 2 ②

教化和实践训练,建构其作为法律职业人的价值体系。也就是说,法学教育不仅要受教育者智慧,还要使其高尚。高尚的人,其才智才能够符合人类的方向使用。而以法律伦理为核心的法律精神教育是保证法律人才服务于法律正义生活之需的阀门。我们无法想象一个具有扎实的法律知识和精湛法律技能,但品德低下、唯钱是举的法官、律师会干出什么!

静态的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转化,庞杂的知识体系向能力体系的转化,这一能动创造的过程实现,主要依靠合格、优秀的法学教师。所以,法学教育内容功利化裁剪的出现,从根源上来说与教育主体——教师的法学教育知识、方法的缺失有直接关系。我国法学教育师资的主体源于法学专业研究生,由于缺乏严格、系统的教师教育和训练,从而导致教师主体的教育教学知识和技能贫乏,对法学教育规律认识不清;加之以学术评价为导向的职称评审机制的牵引,进一步消解了法学教师对教学知识、技能的研究和掌握。这种状况在新建地方本科院校表现更为突出。

因此,要克服教学内容的功利化裁剪,主要要加强对法学专业教师的教育和管理。一方面,在教师入口处严格把关,严格教育,尤其是坚持助教制度、青年教师指导制度,明确规定没有经过一到两年的助教阶段训练的教师不得上讲台。另一方面,要改革相应的职称评聘条件,修正过去那种只重科学研究,而不重教学研究的做法,要制订政策引导教师进行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内容等为主要内容的教学学术研究。从而,保证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通过教师的创造性施教,实现法学教育的德性教育、知性教育和技能教育的完美统一,培养完整的法律人。

四、职业能力培养的简单化、低层次化处理

法学专业的职业能力包括一般性的法律业务操作技能和核心专业能力。一般操作技能是指从事法律业务的最一般的简单操作技能,如法律文书的写作能力、沟通交流能力、证据调取能力、程序管理和控制能力等。核心能力就是法律思维能力,即运用法律概念、原理和规则发现法律事实和法律问题,并运用法律思维方式分析法律关系,处理法律问题的技术和能力。这些能力是法律职业的核心标识,它关涉到法律人在面对复杂问题和案件时的智力水平和创新能力,也是衡量法学教育成败的标尺。

而功利化的法学教育侧重于以就业和考试为导向的应试能力、识记能力和一般操作性职业技能的训练,忽视法律思维能力的培养。这与法学教育观念的功利化指导,以及课程设置的功利化拼盘、教学内容的功利化裁剪是紧密联系、相互承接、一体多面的关系。忽视对学生法律思维能力的培养,不仅会消蚀了法科学生在未来的法律职业生活中的发展能力,甚至会影响到法治事业的生命力。正如有的学者所说,法律思维能力是法律知识、法律信仰、法律技术得以运用和组合的推动力,如果没有法律思维的力量,再多的法律知识、再坚定的法律信仰,都只能在法律人大脑中枯萎和消失,永远不可能转化为推动社会法治发展的动力。④ ③

因此,必须在树立正确的法学教育观的前提下,把法律思维能力的培养和训练摆在人才培养目标的核心位置,通过筑牢专业知识基础,精讲法律原理,精心实施案例教学、诊所式教学等教学环节和过程来推进。在具体的课程实施过程中,将法律职业伦理教育、法律信仰教育植入所有教学环节;在教学内容选择上,尽量减少一般性的法条注释和结论性知识的课堂讲授内容,将有限的面授时间集中于阐释法理,说明对规范的法理评价,增加启发性、动态性知识和课堂讨论的教学内容,强化对学生法律思维能力的培养。

五、结语

总之,法学本科教育的功利化倾向是一个不容回避的客观实在。其生成是当下社会功利化、浮躁化、实用化风气影响下,大学管理者对大学精神认识摇摆和政府对大学的不当干预和管理的必然结果,也是大学施教者缺乏正确的法学教育理念、教学知识、教学方法的集中反映。而浮躁、功利的社会环境的改变是一个长期的、渐变的过程,无法在短期内实现。因此,克服法学教育功利化的倾向,其关键在于改革政府对大学的计划式管理体制,培育办学自主权,让真正的教育家按大学的精神和法学规律办学;同时,建立法学专业管理者和教师的管理和教育的长效机制和制度,从而保证法学教育在操作层面,由具备现代大学教育的基本理念、熟悉法学教育的规律、明了大学法学教育的基本功能和价值、掌握法学教学基本方法的人来落实。只要我们不折腾,秉承大学精神,遵循教育规律办学,法学教育的功利化倾向就一定能够克服!

注释:

3 ⑤

①曾宪义、张文显:《法学本科素质属于素质教育》,《法学家》,2003年第6期。

②法律职业共同体三大基本资质是指:一是必须掌握法学学科基本知识体系;二是具备法律职业基本的职业素养,包括法制信仰、法律思维和法律伦理、法律语言等等;三是必须掌握法律职业的基本技能。参见霍宪丹:《法学教育重新定位的思考》,《法学》,2005年第2期。

③⑤廖益新:《法学本科素质教育中的问题与改革》,《法学家》,2003年第6期。

④梁开银:《法律思维:法学教育与司法考试的切合点》,《法学评论》,2011年第4期。

)

4

思修论文范文篇二
《思修论文》

怎样做一个坚定的爱国者

班级:XXX

学号:XXX

姓名:XXX

XXXX年X月X日

怎样做一个坚定的爱国者

摘要:2012年的春节联欢晚会上,一首汹涌澎湃充满爱国情怀的老歌再一次登上春晚,伴着这激昂的旋律和那一张面老的脸庞,人们的爱国情怀又一次迸发出来,这首歌我们永远不会忘记,因为我们都有一颗挚热的中国心。

1984年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上,张明敏为几亿中国电视观众演唱了《我的中国心》,一下打动了无数炎黄子孙的心,引起了中华同胞的强烈共鸣。写爱国歌曲很容易流于概念化和喊口号,但黄沾很聪明的运用“长江长城,黄山黄河”这样具有象征性的中华名胜来传达爱国之情,整首歌是以海外游子直抒胸臆的语气写入,把一个壮阔的体材写的自然而生,从而征服了所有人。这首歌的创作背景是1982年日本文部省在审定中小学教科书时,公然篡改侵略中国的历史,这激起黄沾的愤怒于是他和王福玲共同创作了《我的中国心》,特请香并送给港歌手张明敏演唱。

关键词:爱国主义 爱国精神

一爱国主义

爱国主义,是指历史地形成的忠诚和热爱自己祖国的思想和感情,是人们忠诚、热爱、报效祖国的一种集情感、思想和行为于一体的社会意识形态。集中地表现为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信心,为保卫祖国和争取祖国的独立富强而献身的奋斗精神。

爱国主义的内涵十分丰富,具体包括以下几层含义:

1、是一种高尚的情感。2、是一种思想观念。3、是一种行为规范。

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传统:

1、反对分裂,维护祖国统一,促进民族团结。

2、反抗侵略,维护民族独立,捍卫国家主权。

3、不畏艰险,开发祖国山河,创造中华文明。

4、反对倒退,促进历史发展,推动祖国进步。

个人爱国主义是一种感性、自愿的爱国主义。这种类型的爱国者有着某种确定的爱国观,如对国旗保持尊敬;不仅如此,他们经常坚持认为,所有的公民,都应该具有与其本人相同的爱国观,而不允许有例外。这种爱国主义在结构上与其它的价值观理念——运动相似,其政治上的表现为,力图让其本人的价值观得

到更好的法律支持。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强大精神动力,它体现了人民群众对自己祖国的深厚感情,反映了个人对祖国的依存关系,使人们对自己故土家园,民族和文化的归属感,认同感,尊严感与荣誉感的统一,国家是物资利益的寄托,没有国哪有家,没有家哪有我,且爱国是每个人都应当自觉履行的责任或义务,所以我们每个人应做一个忠诚的爱国者。

爱国主义是一种伟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中国历史上曾出现过民族纷争和国家分裂的局面,由于爱国主义支配和调整着个人与民族、国家的关系,总是能够平息风浪,维护了祖国的统一,使我们这个多民族国家始终成为一个坚如磐石的整体。辉煌灿烂的中华古代文明,曾经长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并且远播海外。但从鸦片战以来的100多年中,我国几乎到了亡国的边缘。无数爱国仁人志士,努力探求救国救民之道,在爱国主义的旗帜下,谱写了一篇又一篇英勇豪迈的伟大史诗。在奋斗中,我们难免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压力和困难,甚至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风险和考验。但实践证明,爱国主义会以其强大的凝聚力和感召力,最大限度地动员各种社会力量,为祖国的统一、国家的富强、人民的幸福和社会的进步做出积极的贡献。

因此我们要有一种强烈的爱国主义的信仰,这种信仰是坚定不变的。

二爱国精神

爱国精神是本着爱国主义的态度在言语或行动上表现出对祖国极大的忠诚,为了祖国的利益在自己力所能及的情况下甘愿为祖国奉献自己的一切甚至是生命。

爱国对于一个国民来说是一个神圣的信仰,有国才有家国是最大家,家是最小国。是国家给与我们稳定的环境,我们才能有新福美满的家庭,作为一个国民热爱自己的祖国义不容辞。

爱国是一个公民起码的道德,也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在儒家传统文化里强调“舍生取义”,其意义就是为了国家利益,捍卫国家主权,不惜牺牲个人生命。爱国一定程度上是保证人的生存自由权利的需要。在社会主义制度下,爱国的内涵与以往有了质的变化。封建时代执政者强调人们爱国,但本质是维护皇权,人民生活在国中,但国不属于人民。社会主义制度下,实行人民民主专政,国家

属于人民,人民是国家的主人。这样,公民爱国,实际上就是爱自己的政权,捍卫自己的根本利益。

爱国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一定要付诸于实际行动:

(1)自觉维护国家的利益,就要承担对国家应尽的义务。每一个中国国民都要把国家的安全、荣誉和利益放在高于一切的的地位,与祖国同呼吸同命运。当祖国领土和主权受到外来侵害时,自觉地担负保卫祖国的的神圣自责;当国家利益受到损害时,同一切损害国家利益的人做斗争;当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发生矛盾时,个人利益应当服从国家利益。

(2)要促进民族团结。在中华民族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勤劳、勇敢、智慧的各族人民共同开拓了幅员辽阔的的国土,共同缔造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共同发展了又纠缠蓝的的中华文化。一部厚重的中国史,就是一部中国各民组诞生诞生、发展、交融并共同缔造统一国家的历史。五千年的历史证明,各民族团结友爱是中华民族的生命所在、力量所在、希望所在。维护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是各民族的最高利益,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民族关系是建设中国特设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基础,促进民族团结进步是各民族每一个成员的神圣职责和光荣义务。每个大学生都要像爱护自己眼睛一样爱护民族团结,像爱护自己生命一样维护社会稳定,自觉做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建设者、维护者、促进者。

(3)热爱祖国,维护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使全体中华儿女共同的心愿,是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为了早日实现祖国统一,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作出了不懈的努力。特别是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两岸关系发展的实践告诉我们:推动两岸关系发展,实现祖国和平统一,最重要的是要遵循“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方针和现阶段发展两岸关系、推进祖国和平统一的八项主张,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决不动摇、争取和平统一的努力决不放弃、贯彻寄希望于台湾人民的方针决不改变、反对“台独”分裂活动绝不妥协。

(4)增强国防观念.国防是国家为抵御外来侵略与颠覆,捍卫国家主权、领土完整,维护国家安全、统一和发展,而进行的军事以及与军事有关的政治、经济、科技、文化、教育等方面的建设和斗争。

大学生增强国防观念,要体现在日常学习、生活和社会实践的方方面面,主

要有:学习国防知识,提高国防意识和素质;参加军事训练,学习国防知识和军事技能;参与国防教育活动,增强对国防的感性认识;关注国家的安全与发展,强化忧患意识。

(5)以振兴中华为己任。“振兴中华,从我做起”,这是改革开放初期的大学生喊出的响亮口号。这个口号鼓舞着无数的青年学子投身于祖国的现代化建设事业,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建功立业。在新的历史时期,大学生应当承担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努力做报国之志、增建国之才、践爱国之行。

三爱国主义与爱国精神

爱国主义与爱国精神是爱国信仰中不可分开的。爱国主义和爱国精神在爱国的行动中相辅相成。二者不矛盾,一个偏向于思想上一个偏向于行动上,两者的结合组成了爱国的的基本内涵和基本要求。

因此我们要努力继承和发扬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和爱国精神的基本要求的,努力做到热爱祖国,矢志不渝,天下兴亡,我有责任,维护统一,反对分裂,同仇敌忾,抗御外侮的要求.努力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质和思想修养,争取成为全面发展的人.时刻严格地要求自己,规范自己的行为.另外,们应树立明确的人生目标,因为伟大的人生目标产生于对祖国深厚的爱.一个人对祖国爱得越深,历史责任感就越强烈,人生目标越明确,人生信念也越坚定.使自己的人生有价值,有意义,要对自己的祖国和人民有一颗滚烫的赤子之心.人生目标与爱国是紧密相连的,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创造更多的价值.

参考文献:

[1]江泽民:《爱国主义和我国知识分子的使命》,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2]胡锦涛:《发扬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 为建设有中国特设社会主义努力奋斗—

在五四运动八十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1999年5月5 日。

[3]《爱国主义实施纲要》,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

[4]《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修订版。

思修论文范文篇三
《思修 论文范文》

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二级 学院:

专业 班级:

学 号:

姓 名:

论当代大学生消费观

摘要: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他们的消费行为和消费心理直接影响着他们的人生价值观。大学是一个学校向社会转型的过度阶段,处在这一阶段的大学生,也经历着从学生走向社会的转型过程。因此,我们必须关注大学生的消费观,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由于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制约着当代大学生正确消费观的形成。文章首先主要探讨当前我国大学生存在的消费误区和问题;其次针对这些问题,探究其成因;最后就大学生如何树立正确理性的消费观,提出笔者的几点建议,以期促进当代大学生健康的成长。

关键词:大学生;消费观;问题分析

随着市场经济和精神文化的不断发展,对当代大学生的消费观也提出了新的挑战。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提出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任务落实到每个家庭、每个公民。因此,这就要求当代大学生必须理性、合理的消费,不能铺张浪费。但是,由于大学生所处的年龄及其心理发展的特殊性,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他们的消费观,在日常生活中,还存在着很多消费误区和问题。如何深入的剖析问题的内在成因,并通过各种途径解决这些问题,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是值得每一个人深思的。

1 简述当代大学生的消费现状

消费时一个社会人必须经历的一种社会过程。消费的含义是指所有能促进和带动消费者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的各种消费行为和心理的综合。通过调查研究数据,可以看出当代大学生的消费观总体上时科学、合理和理性的,但是由于受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当代大学生消费中还面临着一些问题和误区,制约着大学生健康消费观的形成。笔者简要从下述几方面论述这些问题。

1.1攀比心理重,消费中两级分化严重

当代大学生在消费过程中,攀比心很重,消费中两级分化严重。特别是来自农村和城市上的学生,在消费上存在很明显的两极分化,消费极不均衡。通过样卷调查发现,当代大学生中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的占有量超过65%。学校中

63.5%的学生拥有电脑,在对大学生月平均消费调查中发现,月平均300—500的学生只占4.1%,而月平均消费800—1500的学生人数占总人数的48%。通过实地采访部分大学生,得知很多学生其实并不需要电脑,也不需要名牌衣服等,但是当问他们为什么要花这么多钱去买电脑买品牌衣服时,很多的学生就只有一个回答:“我的同学都有电脑,都穿名牌,我不能比他们差。”这种攀比心理在大学生消费中占据很重要的地位。在比较家庭贫困生与家境较富裕的学生消费情况时,其消费明显的不均衡,这种不均衡的现象极易影响大学生群体的健康、和谐的发展。前不久的“马加爵事件”正是这种消费不均衡的一个真实素材。

1.2大学生消费易盲目冲动,缺乏理性

由于大学生所处的独特年龄和社会角色,以及他们特殊的心理发展特征,这些因素综合影响着大学生的消费观。当代大学生都是二十岁出头的年轻人,没有经历过生活磨练,不知道生活的艰辛,绝大部分的学生都是靠父母养活。通过调查报告,我们可以看出,在大学生中,对自己的消费制定明确的计划的学生少之又少,只有3.6%的学生知道自己每天、每月花了或需要花费多少钱,而63%以上的学生都不知道自己一个月花了多少钱。很多学生没有对自己的消费制定合理、科学的计划,他们很多时候时一时兴起,会为了买一样自己喜欢的东西而花掉半个月的生活费。因此,在当代大学生中,盲目消费的现象很多,这样的消费方式自然是不够理性,不够科学的,会影响大学生科学、理性的消费观的形成。

1.3消费中从众现象突出,铺张浪费严重

大学生是经历从学校到社会过渡的一个转型群体,他们不仅会受到学校学生的影响,同时也会受到社会上消费行为的影响。他们缺乏自己的合理的消费观念,被动消费现象很突出。这表现在实际消费中就是从众消费现象突出。调查报告研究显示,当前大学生在努力适应从学校到社会人转变的过程中,也在仿效着社会上人的消费行为,大多数学生都选择公众化消费形式。很多学生在服饰、发型及饮食上都在跟随潮流,花了大量的钱,实际上对自己的作用却很少,这样就造成了很严重的浪费现象。除此以外,大学生中花在恋爱上的钱占了生活费的大半,这样就易形成“媚俗消费”现象,影响了大学生的人生价值观。

2探讨大学生消费误区的内外因素

通过上述笔者对当代大学生的消费现状的论述,我们可以看到,当代大学生

在消费中还存在着很多误区和问题。这些误区和问题的形成,是受到多方面因素的综合影响的,下文笔者从内外因来具体探讨其形成的各方面原因,能让社会更加关注大学生这个特殊的群体。

2.1 大学生内在消费心理的驱使

大学生受过比较高的教育,与一般社会人不同,他们不仅想受到社会的认可,更需要的是满足自身被尊重的需要。在马斯洛需求层次中,受尊重的需要处在比较高的层级,这种需求与受教育程度几乎成正比。因此,大学生有着强烈的尊重需求,这种心理表现在消费中,则体现为对高物质生活的追求。很多大学生都认为只有自己很有钱,吃、穿都高档,才能被同学看得起。大部分的学生都是通过寻求富裕的物质生活来美化自己的形象,从而满足自身的需求和心理上的平衡。在这种心理的推动下,在大学生中就产生了重物质享受的风气,这种风气的形成,会影响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易产生很多畸形心理。这样,同学之间的攀比现象就会应运而生,最终走向消费误区。这是消费误区产生的内部原因。

2.2 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到位

形成当代大学生消费误区的一个重要的外在因素是高校缺乏思想政治教育。当前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对大学生消费观的重视程度不够,很多学校并没有开设这方面的思想政治课程,教育内容缺失。首先,高校缺乏对大学生进行消费心理和行为的研究。当前除了经济类的大学开设消费者行为心理学这门课程,很多学校由于受到专业的限制,并没有涉及到这类课程。其次,高校教师教学中,对大学生正确消费观的引导不够,很多大学只是做表面的文章,采取问卷调查的形式让学生填答,并未进行实质的思想教育引导。再次,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缺乏对大学生勤俭节约精神的倡导。整个校园缺乏勤俭节约的氛围,久而久之就会导致消费行为走向误区。造成消费盲目冲动,浪费严重。

2.3 社会不健康消费行为的影响

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正经历着从学校到社会的过度阶段。因此,大学生的消费观念会受到学校和社会的双重影响,特别是当前社会上不良的消费风气,对当代大学生的消费行为产生了重要的外部影响因素因素。大学生的消费思想还不够成熟,他们极易受到社会上不良的享乐主义和重物质享受思想的影响。特别是近些年来社会主义价值观的蔓延,对大学生的消费行为产生了直接的

影响。通过样卷调查发现,很多大学生都很向往社会生名人的消费方式和行为,他们所倾向的消费方式更加看重消费的物质化和金钱化。正是由于这些内外因素的共同影响,当前我国大学生的消费中出现了很多问题和误区。 3引导大学生走出消费误区的对策探讨

由于上述各方面原因,当代我国大学生的消费中还存在着很多误区,为了能推动大学生养成正确合理的消费观念,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消费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我们必须通过各方面努力,积极采取各种措施,积极引导大学生走出消费误区。笔者主要从下述几点来论述。

3.1 多途径推动大学生养成健康的消费心理

当代大学生由于其年龄和生活阅历的特殊性,大学生的消费心理不够成熟。消费中攀比心理很严重,直接影响了大学生的消费行为和观念。这是大学生消费误区出现的一个内部原因,也是最重要的原因。因此,必须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不断培养大学生的消费心理,推动其健康的发展。首先,应培养大学生具有良好的人格品质及承受挫折的能力。良好的人格品质要求学生必须正确认识自我,培养欣赏自己的态度,扬长避短,不断完善自己。这样可以让他们获得自身的肯定,不会被外部因素所影响,就会减少很多盲目和攀比性消费。通过培养大学生应对挫折的承受能力,可以让他们对挫折有正确的认识,在挫折面前不慌乱,及时采取理智的应付方法,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可以让大学生在消费中努力提高自身的思想境界,不会因为同学的鄙视而盲目消费或是采取极端式做法,有利于促进他们树立科学的人生观,丰富人生经验。其次,应培养大学生养成科学的生活方式。生活方式对消费心理健康的影响已为科学研究所证明。健康的生活是一种有规律、劳逸结合、科学用脑、积极参加社会实践的方式。大学生的学习负担相对于初高中来说,相对较轻,他们拥有更多自由支配的时间,很多学生由于不适应大学生活,会感觉心理很空虚,他们大部分的时间全都花在上网、逛街、吃喝上,这样自然就会造成很多浪费。但是如果能推动大学生的生活方式科学化,组织多种社会实践活动和集体活动,比如“三下乡”活动,可以充实大学生活,并且让他们通过自身的社会实践,认识到挣钱的艰辛,就会减少很多不必要的浪费消费。再次,大学生自身应积极加强自我心理调节。大学生消费心理不够健全,这需要他们及时的进行自我调节心理健康,通过调整自身对消费观念的认识、情

思修论文范文篇四
《思修论文范文》

和很多刚到大学校园的新生一样,我以为大学的学习是和高中一样的,有班主任,有任课老师,有生活老师,只是和很多刚到大学校园的新生一样,我以为大学的学习是和高中一样的,有班主任,有任课老师,有生活老师,只是学超不过十门的功课,每门课学四年...... 殊不知,大学里的班主任几百年见不到一面,生活老师更是见面都不认识。学习的课程更是五花八门,每学期都有十来门课,而且都只是学一学期,然后是有可能四年再也没时间系统复习的,每门课的老师都不一样的。

来自小山沟的我,第一次独自出远门来到首都北京,本来就有些不适应,加上从高中紧凑的生活猛然间的转入大学自由宽松生活的不适应,我第一次迷茫了,我不知道我该做什么?可以做什么?这个时候我急需一个能告诉我“该怎么办”的人来给我指导。可人生地不熟,我该找谁呢?如果是在高中,我可以找班主任,可以找生活老师,甚至可以回家找父母,可是,现在是大学......

我在大学接触的第一个老师即是我的第一个班主任——一个刚刚从北京师范大学毕业的年轻老师,他比我大五岁。于是我忽略了年龄背景的差异,我把他当成我的“好朋友”,大学里的知己,我将我的想法全盘托出,希望他能告诉我我该怎么办。那时候我得到的回答是:你应该乘大学专业课还比较轻松的时候,特别是大一期间,多参加学校的各种社团活动,多参加学校的学生会活动,争取机会锻炼自己。在大一大二期间就快速塑造自己的个性。他给我的理由是“大学是塑造自我个性的学习阶段”。这也是我们唯一一次比较深入的聊天,因为后来他的工作和我的“工作”都比较忙得缘故!

这种理念,这种观点对于在中学阶段只懂得一心只读圣贤书的我,像是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一样,我十分兴奋。当然,接下来的时间我倒是充实了不少,我加入了七八个学生组织,而且每个组织有活动时我总是全力以赴,十分用心的在锻炼自己。(这是我的性格,一旦认定的事情总是全力以赴、毫无保留的去努力!)其中,我最用心的,投入最多时间和精力的是学生会,当时我是在外联部。作为外联部的干事,我也就有很多的时间和师兄师姐接触,我也基本上从离家的伤心和彷徨中解脱出来。

不幸的是,我总是没法合理的安排好时间,大学的课程总是安排的很多,虽然大一大二已经是相对的轻松。而我总是没办法“工作”和学习兼顾。于是在旧的问题迎刃而解的同时,新的问题出现了:我是否应该像中学时代一样,认真学好每一门课。可是如果这样,我就没有时间参加学生组织的任何活动,那样又与“大学是塑造自我个性的学习阶段”的师训相背离。我该怎么办呢?我第二次迷茫啦!

在一次老乡会上,练就“一身交际能力”的我,和刚刚考上本校研究生的师兄聊得很好,有一见如故的感觉。其中,对于学习与“工作”的冲突问题,他送给了我一句话,令我刻骨铭心的话,令我是如救命稻草一样的一句话,那就是——大学,逃课事一门艺术!他是研究生,是优秀本科毕业生,加上是老乡,我就更加的相信他的话啦。从此以后,自以为聪明的我就开始了我的逃课历程,大有不把这门艺术发扬光大不罢休的劲头,于是心安理得的逃课去参加、策划、组织学生社团的活动。当然,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我的名气也在不知不觉中大大提升,在本校区,几乎是路人皆知的活跃分子和逃课大王!

这种充实又风光的生活一直持续到学期末前一个月,当时班级里充满得考试气氛提醒了我,我即将迎来了大学的第一场考试——期末考试。这个时候我才真正的理解“害怕考试是不用功学习的学生的特权”这句话的含义了。我的心是空前的每把握!这种心情比起面对黑色的七月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啊!令我欣慰的是在考试之前我有一个月的时间完全属于自己,这一个月里学生会的活动也全部停止了,也不上课啦。而且考试得科目虽多,每门考试时间安排得比较开,相隔好几天。于是我每天熬夜,开始了猫头鹰的生活,没日没夜的啃书。可是我总是没把握,像这样的学习方式我是从来都没有经历过的。直道走进考场的那一刻我还是忐忑不安。就这样,我打了人生第一场没有把握的战役。

战绩虽没有想象的那么糟糕但也不尽人意:有一门课亮红灯,其余的科目全部是六七十分。看到这样的成绩报告单,我第一次有了不敢回家的想法,第一次有了不敢面对父母的想法,第一次有了对不起父母的想法!于是我决定过年不会家了,告诉父母的理由是想锻炼自己男儿志在四方的勇气。至于学习,当然是报喜不报忧了,理由是不想让父母担心,因为让他们知道他们也帮不了我,只要我下学期开始好好努力就行啦!

在内疚和悔恨中第一次单独过了春节,没有欢笑声,没有祝福声!当我在除夕夜给往家里打电话时,听到我母亲的声音我只剩下哭了。那时在我心里只有一个想法:我一定好好学习,我一定不会再次对不起父母的!但遗憾的是我始终没有进入的更深的一个层次——我怎么样好好学习?

带着这样一个没有答案的问题,甚至可以说是没有思考过的问题,我迎接来了大学的第二学期。学期初,我告诉自己只要上课好好听课就行,下课时间还是要好好的参加学生活动的嘛。因为我始终没有忘记老师说的“大学是塑造自我个性的学习阶段”这句话。可是因为第一学期没有学到本该学的知识,第二学期的课听起来十分费劲,于是另外一句话——“大学,逃课事一门艺术”解救了我。我总是告诉自己这门课不重要,或者这门课很简单。有了这些想法,我又一次心安理得的逃课去做我自己喜欢做的事情了。唯一不同的是:班级里的同学们之间已经相互熟悉,常常一起打牌、游戏的活动我也常常参加了。时间总是平等的,我有时间和同学们一起玩,有时间参加学生会的活动,那么就更加没有时间去学习啦。此外,通过交流,从同学那得知,有很多同学都和我一样没有认真学习,但只要期末好好复习是肯定能通过考试的。因此也就玩得更加的痛快了,更加的肆无忌惮啦!

通过复制和进化,我果真更好的诠释了“大学是塑造自我个性的学习阶段”、“大学,逃课事一门艺术”这两句话!而且,出乎意料的是,我第二学期竟然全部通过了所有的考试! 唯一不同的是我的心情,表面上乐观、积极、开朗的我,已经在心里不知不觉地埋下了不自信的种子,而且茁壮的成长着,一步一步地吞蚀着我的心灵。

古往今来人都没有停止过对人生价值,人生意义探求的脚步。所谓价值观,是指人们对人生价值问题的根本看法和根本态度,集中体现在处理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个人与国家的关系上。我们青少年正处在长身体、长知识的黄金时期,也是价值观形成的最佳时期。 人生价值观,实际上是解决个人怎样生活才算值得,怎样生活才有意义的问题。学校培养我们树立壮丽的人生理想,使我们确立经过深思熟虑、符合自己能力和顺应社会要求的人生追求。 实践证明,科学价值观教育对人的成长作用重大。我们不能用事实真理取代价值真理,这正如爱因斯坦所说:仅有智慧和技能并不能给人带来尊严和幸福,人类有理由相信、完全可以把高尚的价值观和道德标准的传道士置于客观真理的发现者之上。在我国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形势下,已经把价值观教育摆到重要地位,各方面都在培养我们树立科学的价值观。

要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人生价值观是一个人评价人生目的和人的社会行为所持有的基本价值标准和尺度,是对于人怎样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才有意义的一种根本看法。一个正确、高尚的人生价值观对于人生的征途具有指导意义,是战胜一切困难羁绊的精神动力;相反,错误、扭曲的人生价值观则是人走向堕落,走向灭亡的诱因。作为21世纪的青年,我们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努力树立正确的符合时代发展潮流的人生价值观。

然而,人生价值观的核心问题是:奉献还是索取,易言之,就是把注意力放在奉献还是放在索取上。同时,人生价值的构成,包括着两个方面:个人对社会的责任与贡献以及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

因此,为人民作出贡献,推动社会进步的人才是有价值的。在我们树立了正确科学的人生价值观后,要用实践的方法去落实到实际生活中去,从而努力提高自身在各方面的综合素质,

为将来走上社会奠定良好的基础。

何谓天才,就是放对地方的人才;反过来说,你眼中的蠢材,很可能也只是放错地方的人才。

例如:你和一位土著被困在非洲丛林,既无食物,也无水喝,那麼你将把这位土著当作「才」因为他懂得各种求生的技巧。相反地,如果把他带到办公室要他使用电脑,那麼情况将会完全同,你可能会认为他是「白痴」。的确,天生我材必有用。

有些科学家连音阶都抓不准;有些画家连一封信都写不好,可是他们「把自己放对地方」,所以成就非凡。

史蒂芬.史匹柏就是个例子,他因为高中的成绩非常差,没有任何电影科系愿意准许他入学。反的,他走进电影工作室,认真学到了他所需的技能。今天,他不但制作了许多评价极高的影片更成为家喻户晓的大导演。毕卡索刚出道时原本想当诗人,结果他的诗被极具鉴识能力的丝泰茵夫人评得一文不值,他因而回心转意。幸好有这位贵妇的提醒,否则这世界不就少了一位大画家了吗?

其实,所有的人事物原本都是美好的,只是所属的地方适不适合而已。

如美味的汤汁滴到衬衫上即变「肮脏」,床第间的私密用语到了街上即成「脏话」。是不是很有趣!原本含在口中的食物,只要吐出来就变得「呕心」,把它吞下去反而「有营养」。即便是肮脏污秽的垃圾,只要放对地方(埋在土里),也能滋养大地,开出美丽的花朵,长出能够带给我们健康的食物。

这世上没有任何一个人或一件东西,是没用或卑贱的,任何人或物,只要放对了地方,都会成为有用的「可造之材」。希望你也能找到最适合自己的人生舞台,并且尽情欢唱生命之歌。

心田甘露:生命的最高境界,即是选对舞台,走出自己的路,然后尽情地发挥独特的才华与能力。

当你年轻的时候,以为什么都有答案,可是老了的时候,你可能又觉得其实人生其实并没有所谓的答案。每天你都有机会和很多人擦身而过,有些人可能会变成你的朋友或者是知己所以我从来没有放弃过和任何人接触的机会。有时候搞的自己头破血流,管他呢!开心就好。

1、幸福依赖两个因素:肉体的健康与灵魂的宁静--后者更甚于前者。

2、人生的目的是追求幸福,则保持身体健康与灵魂宁静即为人生的基本目的。

3、让人生变得更简单,因为你的目标很简单,身体健康与灵魂宁静--身体健康有赖于经常锻炼,灵魂宁静有赖于相信真理、相信真善美。

4、既然相信真理与真善美,则无须做作、无须牵强、无须虚伪、无须为难、无须担惊受怕,可以坦然、可以自然、可以自由自在。还是简单。

5、简单与责任感不冲突。责任感是强调人的主观态度要科学、客观,还是真理与真善美。

6、对别人一定要心存善念,对别人一定要和颜悦色,对别人一定要顾及其当下的感受,对别人一定要宽容,对别人一定要理解;但一定不能要求别人这样对待自己。这就是双赢理念。

7、无条件的信任他人,这是唯一的赢得他人信任的方式,尽管我并不刻意需要别人的任何信任;无论何时、无论何地,都要不容置疑的信赖自己。

8、相信人生有时就是处在矛盾、波折、不如意、晦暗,甚至重大的挫折、打击与痛苦的际遇的阶段--这就是人生,没有这些点缀的人生是不完整的人生。

9、凡事总会有代价。代价越大,获得越大,大凡如此。

10、爱一个人不能以成败而论。爱一个人是自己成熟的唯一途径,不会付出、不愿付出的人无法经由爱而成熟。付出的是你的心。你的心怎样,你的爱大抵就会怎样。

11、坦然自若地活着。天不会塌下来,地球不会停止转动。没有人会妨碍你,选择是你自

己的--千万别为自己的选择为难。

12、自己渴求的往往就是自己所缺少的。但需要让自己安静一会,考虑一下自己现在成天忙碌的是否就是自己所渴求的,是否是自己所缺少的。

13、经常问自己活着是为什么。尽管生不带来,死不带去,尽管生命就是一场能量衍化的短暂旅程、生活就是能量衍化形式的堆砌,活着必须为什么。

14、不要轻易尝试改变他人,尝试着尊重他人--他们一般愿意成为你所尊重的人,而非你所设定的对象。

15、越熟悉的人越容易疏忽。经常和家人、朋友、同事打电话、聊天、吃饭,不需要主题。

16、包容很重要。不需设定功利性的目标说服自己;只是希望自己不要因为他人身上短暂存在的某些天真的不成熟而错过对他好的机会。爱一个人比什么都重要。

17、忘记要忘记的,记住要记住的,找寻你需要的。

18、成熟就是知道黑白,接受顺利与困顿,勇于承诺也还有些隐忧,勇敢与怯懦集于一身,徘徊在欲望的边缘却知道自己的方向,下定决心也可能反复,痛哭流涕笑面如花,愤怒而后感恩,喧嚣归于宁静„„

生活中,有些人为爱而生,听听梁山伯祝英台的千古绝唱便可知,有些人为生而爱,看看我们的年青人们越来越会因为自己事业的追求而放弃一段感情了。

不能说前面的人痴傻,也不必抱怨后面的人自私麻木。其实它们二者是统一的。

一件东西的价值,除了使用价值外,是自己的价值观赋予它的,为情所困者是重视情义的人,后者则是踏实的务实者。其实还有一些人,就像书中所写――“侠骨柔情”,鲁迅也说无毒未必不是大丈夫,现在的歌星也开始唱了“男人哭吧哭吧不是罪”。如果将两种人的优点都统一起来,岂不是更好?

上次班级活动,探讨“事业与爱情你会选择什么”?,主持人问我的时候,我说的是“选择爱情,因为事业是一个人的事情,爱情是两个人的事情。”也许朋友们以为我还是太多情。但是我那句话只说了一半,假如说爱情是两个人的事情,而你的事业则是千百人的事情呢?会怎么选择?我陷入飘远的思绪之中。

我幡然醒悟到,生与爱啊,本身只是两个表象而已,背后的本质是欲望,只是每个人的欲望不同,所以将两者联系起来的方式便不同罢了。有些人的欲望是自我满足,这固然容易出现问题,其中有偏生的或者爱的,便有了痴男怨女,爵虫利蠹。而我的欲望是了解这个世界更多,还有美,所以我的生与爱的结合便是另一个样子。具体是怎样,得看自己的实践了,预期一下,美是用来爱的,很有可能会偏重一些爱的方面吧。

看自己的价值评判体系里,还是有太多道德和伦理的东西,也许有失于理想主义。但理想和现实本身就是两个选择而已,没有优劣,此刻,我只能选择我此刻觉得好的东西。

所以,不管这个世界是个什么样子,不管生活在其中的人多么的无奈。例如我是个生活在战争年代的人,兵荒马乱,饿殍遍野„„不管怎样,这个世界在我心中都是个美好的调子,生在其中,就必须要热爱它,因为我们本来就是世界的一部分,为何只爱自己呢?真的有不好的事情发生了,也有我们自己的过错,或者我们同类的过错,抱怨是没有好处的„„ 生命是重要的。但是如果没有希望、自由和健康它就不重要了。那样的生命是痛苦。中国人说那是生不如死的;自由主义者说: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

生命如果是最重要的,我们就不会赞美大义灭亲;我们也不会推崇文天祥、岳飞;我们就不会唾弃秦桧、唾弃贾似道;我们就不会挺身而出,从容就义。我不会在乎就义,但是我在乎我的就义不被人知。不被人知的就义是没有价值的就义。我权衡者就义与偷生的价值。 价值观:人生的指南针

有什么样的决定,就会造成什么样的命运,而主宰我们作出不同决定的关键因素就是个人

的价值观。一个人之要想成为社会上的领导人物,他就必须清楚知道自己的价值观,同时确实按照这个价值观过其人生。

如果我们希望做出不凡的成就,只有一个方法,先找出自己生命中最重要的价值观是那些,然后确实遵照这些价值观去过每一时。每一刻。

当你知道了自己最重要的人生价值所在,那么怎么下决定就易如反掌;反之,如果你不知道什么对你是最重要的,那么就很难作出决定,往往成为痛苦的折磨。

人生要过得快乐,就一定要按照自己最高的价值标准过日子,每当你能符合自己的价值观,内心就会充满欢乐

当我们说到什么东西有价值,那表示它对我们有某种程度的重要性,当你喜欢某样东西,那就表示它在你的心中具有一定的份量。在本章里我要跟各位谈谈人生的价值观,因为那是你生命中最重要的一些东西。在你价值观里的那些有价值的“东西”可分为两类,一种是实质上的,另一种则是工具上的,譬如说我问你:“在你心中认为对你最重要的有那些?”你或许会这么回答:“亲情、家庭、金钱„„” 这里面像亲情就是你所追求的实质上的价值,因为它能挑起你的情绪,至于家庭和金钱便是工具上的价值,它们只是一个帮助你达成“亲情”这个情绪的管道而已。

许多人之所以在生活中走偏了路,归究原因乃是没有弄清楚“实质价值” 和“工具价值”这两者间的差异,常常耗费心力于那些并非真正想要的工具价值上,因此才会遭受那么多的痛苦。惟有实质价值才能使你的心灵得到满足,让你的人生更丰盛、收获更多。今天我们的社会中会有那么多的问题,最大的原因就是大家每天汲汲营营,一点不晓得生命中真正对他们有意义、有价值的东西是什么,无怪乎他们在得到所追求的东西之后内心依然空虚,叹道:“难道人生就是如此?”

人的一生是否幸福快乐,最终取决于他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即为什么活着,怎样活着,活着干什么等。

人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还要有自我,或者说要有个性、独立的人格以及个人化的趣味和行为。

一个人只要在生活中有做为,就不会感到无聊,无聊最大的起因便是无所事事,因此我们应该想方设法充实自己的人生,让生活更丰富多彩一些。

生活是人的实在的生活流逝过程,是人们每日每刻活着的内容;而人生则是人们对这实在生活流程的主观感受,是人们对活着的内容的主观评价,因此,人人皆是先有生活而后有人生,人们活着是生活之事,而人们活得怎样则是人生大事。

对于生活,我们有选择权,我们能够选择、改变平庸的生活。

一、确立目标,艰苦奋斗

有位名人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的确,有了兴趣,就有了学习,探索的动力,就有了学习的方向。因此在我们为自己规划之前要考虑好。自己真的是否对选择的学科或研究的事物感兴趣?如果只是因为家长的要求或其它的原因,那么会影响自己更深更远的发展。相反若对自己选择的学科是发自内心的热爱,那样我们就会花更多的精力去研究它,离成功就会更近一步。

仅仅有了兴趣那是远远不够的,除此之外我们还需要制定一个奋斗的长远目标,为了实现自己的目标,我们还得学会付出更多的努力和汗水;文学家说, 勤奋是打开文学殿堂之门的一把钥匙;科学家说勤奋能使人聪明;而政治

家说勤奋是实现理想的基石;而最宝贵的勤奋,不光是身体上的勤奋,而是精神上的勤奋,

思修论文范文篇五
《思修论文范文》

思修论文范文

关于思修论文范文大全

篇一:

谢谢你,正能量

正能量是当下最热门的话题,而正能量的最高境界就是赞美,如果没有赞扬的微笑照耀,我们怎能去感受、去爱?

微笑是一种感觉,是一种正能量。悲哀的说,生活在社会中的人们,不知觉的人性中的悲悯逐渐开始变得麻木,直到有一天我们与微笑猝然相逢,心才会被正能量所俘获。 ——让我们,学会捡拾。

拾回某些被忽略的、遗忘的东西。

还记得高考的时候听到的一篇文章《坐在路边鼓掌的人》,相信很多老师都拿它当做过押题热点,可抛开这些,这篇文章真的感染到了我。

在大多数人看来鼓掌也许是件稀松平常的事情,可在我眼中——"鼓掌"是种正能量的代称。"鼓掌"是种欣赏,同样也赞美。我想,只有擅长赞美别人的人,才是最美的人。 生活在现实生活中,身边的人变了、我们自己也变了。网络上流传着这样一句话:"总有一天,你会变成自己最讨厌的那类人。"更为可悲的是,我们并不为这种自身的改变埋单,而是将它归罪于世态炎凉。人们总是有理由,因为社会太现实了,我们的改变只是在保护自己......可是事实呢?

渐渐的,心像是被冻成了一坨冰,但内心深处依旧渴望被阳光一样的东西融化。而幸运的是,在凄惨悲戚的现实中,真的有一种东西像阳光一样融化了'这团凝冰'——这就是正能量!

做到赞美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当我们看到那些比我们强的人,或者同自己付出相同却得到了更为丰厚的收获成果的人,我们真的能做到平心静气的起立鼓掌吗? 我想,答案是不确定的。

想到以前看过的一个节目《感动中国人物》,里面讲述的都是些大公无私的小人物,有贫困山区的教师、有底层工人还有些社会人。他们都是最鲜活的代表,而他们却能绽放开生命的灼灼花朵,活的那样有生命力。他们在用自己的力量精心侍弄着爱与美的培育。

相信很多人都同我一样,每次看到他们的事迹都会不约而同的热泪盈眶,而随之而来的赞美是发自内心的,不加任何渲染。

这是种情感的冲击!

我被深深地感动了,当得奖人的短片放出来时,我总是含泪在微笑,而感动的源泉并非他讲述的不幸的一切或者一切的不幸,而是他们小小身躯所传递给世界的正能量。正能量就像是发光体,是世界上最好的药剂,他们能治愈人们心中丢失的善念,是能势必压到冷漠的负能量。

赞美、鼓掌......这些都将世界的美好放大化,升华一切'善'的概念。毫无置疑,我们需要它!

谢谢你,正能量。

篇二:

人生环境是一个很广义的概念。它很复杂,与每个社会成员息息相关。大学生做为时代的一个人才主力军,对人生环境的处理,更不可忽视,因为这关系到民族的未来与国家的地位。 大学生既有梦想,又有追求,同时又有一些自负.担心.恐惧与迷茫.

1.面对复杂的社会环境,大学生应该有合理的心理定位.

大学生是一个高智商的群体,这是他们有一种优越感,在大学生找工作.择业时,形成了好的工作得不到,低不就的局面,有的干脆在家闲着,成了恳老族.在大学生对自己充满自信,对未来充满憧憬时,正确地自我评价与估计是非常重要的,首先大学生年轻是一个资本,其次大学生却缺乏经验,你们的专业等等。合理调整自己不符和实际的就业取向,例如:与他人攀比,面子主义等等.总之要使你的择业目标与你的心理定位相统一,不要成为过分的理想主义者,而要培养脚踏实地的从小事做起的能力.

从小事做起,一步步走向成功的顶峰,大学生在面对挫折时,如果有这种心理准备,就可以克服好高骛远的通病,正确的自我评价,对自己的所学专业.工作特长.优势劣势有正确的把握.

2.良好的交际能力非常必要,良好的人际关系。 成功=(努力+机会)*人际关系。 开集体与社会,如果你要想获得成功,你必须尽快融入你所在的单位团体或工作单位,做好自己的工作,伴好自己的角色.与他人协调地工作,完美的沟通,是一种基本的能力,但是有相当一部分大学生在传统的学习中,并没有掌握,所以你必须重新学.

一个人要想被集体所接受容纳,就必须有集体荣誉感,同时要尊重他人,接受集体的价值观念,决不能有个人英雄主义,更不能目中无人. 有人说大学生在二十八岁以前吃专业饭,二十八岁以后靠人脉吃饭.无形中强调了人际关系的重要性,人际关系是一种能力社会需要,我们每个人的生活也需要人际交往,毕竟人是社会的人,决不能脱离社会,也不可能脱离社会.

与他人交往应遵行四大原则:平等原则,诚信原则,宽容原则,互助原则。人际交往是不同主体之间的交流与影响。这就是说交流的双方都具有主体性,都有合理的利益,这决定了在集体中你不但要利己,而且要利他。做到投桃报李,礼尚往来。遵行四大原则,形成无形的人格魅力。

3.大学生所必备的实践能力

行动高于一切,当今某些中国优秀人才,到了外资企业,忽然觉得自己的能力还不如一个技工,由此可见当当今的大学生应缺乏动手能力而失去许多机会与挑战.我们要学历,但不唯是学历,我们更要重视我们的实践能力.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劳动力市场的变动,我们现在单纯强调学历与文凭的观念将会改变,学历与技能[动手能力]并重的观念将回被社会所接受.

学历与技能并重的观念将会是一个潮流,我们必须有良好的实践能力,即很好的动手能力.

4.拥有一颗平常的心,平常心态,善代挫折

勇于面对是良师,是益友,因为挫折与失意在人生路上是少不了的.当一个大学生从学校走上社会,一定会有许多不适应,加上工作的压力与挫折,会产生一种不平衡的心态,如何找到心里的平衡点?就需要自己的调整与勇敢面对.

对自己不满得人和无加以客观的对待,不要怨天尤人,因为发牢骚解决不了问题,只有勇敢面对,并从挫折中汲取教训,自己才能吃一趼,长一智.以后才会有长途的发展,才有进步.

5.拥有一技之长,发挥自己的长处.

人们都说要样样通,更要几样更通,坚决反对样样通通,样样松.由此可见,一技之长是必须的.在人生路上如果一人用自己的短处与他人的长处相比,那么他们肯定会有自卑心理,觉得技不如人.

发挥自己的特长,因为经营自己的短处回是你的人生贬值,发挥自己的长处,发挥自己的灵感,尽情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做一个成功的人士.

6。正确处理竞争与合作。

在社会正确处理竞争与合作的关系,做到既敢于竞争有善于竞争。面对日益变化的竞争社会,大学生应增强竞争意识,掌握更多的科学知识,提高自身的人文素质,提高参与竞争能力。

正确认识竞争,正确的竞争能够调动人的积极性,发挥人的潜力,造福于社会,造福于国家。在科技与经济日益全球化的今天,竞争必不可少。正确的竞争一定是合法的道德的竞争。

正确认识合作,合作是某几个群体为了共同的利益而协调一致地活动,一个人一个群体的力量总是有限的,俗话说"众人拾柴火焰高"真正伟大的力量在于团结合作,团结有力量团结能制胜。现代科学技术内容复杂,学科交叉,配合精密,要求大学生具备健康的心态良好的素质,团结合作精神与组织协调能力。

正确处理竞争与合作的关系,竞争与合作是相互伴随,相互统一的。从形式说,竞争与合作是对立的。具体来说,要处理好个人与集体的关系,个人与他人的关系,主角与配角的关系等。

7。确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世界观

面对国我们的党和国家,我们要有"我是一块砖,东西南北任党搬"的信念 "在选择职业时,我们应该遵循的主要指针是人类的幸福与自身的完美,人们只有为同代人的完美。为他们的幸福而工作,才能使自己也到达完美。"伟大的共产主义导师马克思。

现在有四种不同的:一,光宗耀组型,考取功名,为家族增光,显耀四邻。二,自我奋斗型,时时处处为自己将来的美好前程着想,这类人没有丧失自我,但过于自私,往往成不了大事。三,为他人活者型,这类人富于奉献精神,牺牲精神,为历史所赞颂。四,为国增光性,这类人把子自己的出发点建立在国家的兴旺上,名族的兴盛基础之上象年轻时的周恩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8。加强道德修养,增强法律意识。

当今社会是一个法制社会,无规不成方圆,但规则又离不开道德的维护。当今社会科技与经济日益全球化,要立于不败只地,良好的道德修养遇法律意识是必不可少的。道德是上层建筑范畴,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他通过社会形式,传统习惯,和人们的内心信念来维持,是对人们的行为进行善恶评价的心理意识,原则规范和行为活动的总和。法律是由国家制定和认可的,由国家的强制力保证实施,具有普遍的约束力严格程序的行为规范的总和,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

道德+法律=有秩序的社会环境,这就要求每个社会成员的努力,严格要求自己,自觉遵守法律法规,维护社会公共道德,是我们的社会更加协调,是我们的国家更加富强,使我们的民族在世界民族之林中再次崛起。

总之,大学生作为时代的一个新新力量,也是时代的青年佼佼者,毛泽东说过"你们是早上八九点钟的太阳"面对复杂的社会环境,以上的论述是所必须具备的,但是一个大学生只有这些能力,是远远不够的。有为的大学生,武装自己,随时迎接时代的挑战吧。

思修论文范文篇六
《思修论文的写作格式指导》

关于《思想品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

社会实践调查报告的写作指导

社会实践调查报告的写作指导是采取个别指导与集体指导相结合的形式,由于班级大,学生人数众多,主要是以集体指导为主。调查研究也是一种学术研究,因此,社会实践调查报告也是学术论文的一种形式,是该学科教学在实践环节的要求,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能力。

研究报告的内容和结构

研究报告的结构

一般由以下几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导论(或导言)。第二部分:研究方法与工具。第三部分:研究过程与发现。第四部分:研究结果的分析与讨论。第五部分:结语。第六部分:参考文献。第七部分:附录。

(二)研究报告涉及的内容

第一部分:导论(或导言)

1、问题的提出。介绍所研究的问题及原因。即说明你调查研究的是什么问题,以及你为什么进行这一研究。介绍该研究的目的,理论价值和应用价值。可以对你研究中的一些基本概念进行界定。

2、文献述评。对该研究主题的相关文献的叙述和评论。如有可能可简单介绍该研究的中外文献资料,及介绍别人的研究成果和存在问题。文献资料可以是书籍、杂志和电子资源等。建议进入图书馆数据库查找相关资料。可采用顺查法或逆查法。建议采用逆查法,由近及远查找资料,可获得最新文献资料。

3、本研究的创新之处。介绍该研究可以预期的创新之处,即与前人的研究有什么不同。

第二部分:研究方法与工具

1、研究方法

该研究方法主要是采取调查研究的方法。调查研究是一种描述性

研究,一类包括调查表法、问卷法和访谈法,主要是通过被调查者自我报告的方式搜集材料。第二类是观察法和个案研究法,是由研究者经过自己的感官等方式搜集资料。第三类是测验法,通过编制一定的

测试题来搜集资料。第四类是总结经验法或称事后追溯研究法,是通过叙事,追溯过去已经发生的事件和自然情境,总结自己的经验或他人的经验进行问题研究。

一般来说,研究方法可以分为质的研究方法和量的研究方法两大类。 质性研究方法如访问法、谈话法、观察法、个案研究法、叙事研究法等。质的研究方法主要是让事实说话。如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节目的广告词是“焦点访谈,让事实说话”。访谈就是指访问法和谈话法。 量的研究方法如调查表法、问卷法、测验法等。量性研究方法主要是让数据说话。数据和事实具有同样的说服力。问卷测量法是一种常用的方法。可以自己编制量表,也可以借用已有的量表(如心理学的量表)。

学生可以采用质性研究方法进行调查,也可以用量的研究方法进行调查。也可以二者皆用。建议选择一种即可。

2、研究工具

质性研究采用研究工具如:1)录音笔;2)访谈提纲;3)视频录象等。录音笔用来记录访谈内容,便于访谈之后整理分析。访谈提纲用来控制访谈的问题的走向。访谈不是漫无目的的聊天。要列出你要访谈的几个重要问题。如调查教师的惩罚方式,要向学生访谈,访谈提纲可以是:1) 你认为教师的惩罚方式有哪些?2) 你认为教师的惩罚方式哪一种最严厉?3)你认为教师的惩罚方式哪一种最有效?4)你认为教师的惩罚方式哪一种最无效?

量性研究方法的研究工具如:1)开放性问卷表。如调查教师的惩罚方式,也可以把那四个问题以开放性问卷的形式,向学生问卷。问卷设计要有指导语。 2)问卷调查表。一般采取三点或五点记分法。 3)统计软件:如Spss11.0; LISREL8.7。最简单的就是用Excel统计。研究工具在研究报告中要提及到。

第三部分:研究过程与发现 介绍调查研究过程的操作步骤或程序,即介绍你在研究过程中先做什么,然后做什么,最后做什么,分哪些步骤完成。如介绍问卷量表的编制,问卷调查员的培训,调查初测,正式测量,以及问卷的回收情况等。这些就是研究过程。

研究结果就是你的研究发现。例如,教师的惩罚方式研究,有以下重要发现:1)学生把“叫家长”当作一种严厉的惩罚方式,而其他文献资料并没有提及这种惩罚方式。2)学生对异性教师的惩罚行为比

较敏感。

第四部分:研究结果的分析与讨论

对研究结果的分析与讨论,就是对研究发现的分析与讨论。分析与讨论,就是要说明你的发现意味着什么,从你的发现中能得到什么启示,以及还可以继续做什么,从发现中能形成什么研究结论等。讨论的前提是研究结果本身,如调查到的事实,得出的研究数据等。

第五部分:结语。

分析与讨论的目的就是要形成研究结论。研究结论就是对导言、方法、结果、讨论的简要小结。结语应当包括从结果中得出的各种推论或结论和提出的建议、管理策略,教育对策等。

第六部分:参考文献

文后参考文献是在学术研究过程中,对某一著作或论文的整体的参考或借鉴。在报告正文的后面,列出报告参考的书籍和文章目录。可以单独成页列出中文文献或英文文献。

(一)文后参考文献不编序号,仅在文末按其重要程度或参考的先后顺序排列。

(二)文后参考文献不注页码。

(三)文后参考文献的著录项目及次序与注释基本相同。

(四)除以上三点要求外,其它仍按注释格式要求处理。示例如下: 黄鹤,李仕明,兰永.论制度变迁的实质[J].经济社会体制改革,2001,

(4).

黄卫华.制度变迁研究的层次[N].天津商学院学报,2003,(2). 第七部分:附录

研究报告的附录中常常包括这样一些材料,他们往往由于太长而不适合于放在研究报告的正文部分。这样的材料有:1、访谈提纲 2、开放性问卷表 3、问卷调查量表 4、实验刺激材料 5、研究背景图片或草图等。

“附录”两字采用黑体三号加粗。其相关资料以附录形式出现,如附录一、附录二等。附录的正文建议用小四号宋体。附录的页码接续参考文献的页码。

关于研究报告的表格和目录

研究报告的表格由封面、成绩登记表、中文摘要和关键词、目录、正

文、参考文献、附录、封底组成。中文摘要和关键词单独成页,上写论文标题,空两行再写“摘要”两字,左对齐,加粗。再空一行,写摘要内容。摘要内容一般是一百到二百字之间。再空一行,写“关键词”三字,打冒号,左对齐,加粗。再输入文章的关键词,3到5个,不加粗。

研究报告的目录格式如下(不用再写论文题目):

目 录

一、导论 „„„„„„„„„„„„„„„„„„„„„„„ 1

(一)问题的提出 „„„„„„„„„„„„„„„„„„„ 2

(二)文献综述 „„„„„„„„„„„„„„„„„„„„ 3

(三) 本研究的创新之处 „„„„„„„„„„„„„„„„ 4

二、研究方法与工具 „„„„„„„„„„„„„„„„„„ 5

(一) 研究方法:访谈法(或问卷调查法)„„„„„„„„„ 5

(二)研究工具:访谈提纲和录音笔(或问卷测量表和Spss16.0 统计软件) „„„„„„„„„„„„„„„„„„ „6

三、研究过程与发现

(一)研究的步骤或程序 „„„„„„„„„„„„„„„„ 7

(二)研究的几点重要发现„„„„„„„„„„„„„„„„ 8

四、研究结果分析与讨论„„„„„„„„„„„„„„„„„ 10

(一) XXXXX的现状分析 „„„„„„„„„„„„„„ 10

(二)关于XXXXX的理性思考„„„„„„„ „„„„„„ 12

五、结语

(一) XXXXX问题的研究结论„„„„„„„„„„„„„ 14

(二)关于XXXXX问题行为的教育管理对策„„„„„„„„ 15

关于正文中的注释

注释采用尾注的形式,正文排版字体为五号宋体。对引用的原文或重要观点要做注解。操作方法:插入——引用——脚注和尾注——选择“尾注”——自定义标记——输入中括号和数字——插入。具体规范格式要求如下。

注释中文部分所采用的标准和规范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署于1999年2月1日试行文本,即《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技术规范》(CAJ-CDB/T1—1998)。英文注释部分建议采用哈佛规则。

对于专著、论文集中的析出文献,其文献型标识建议采用单字母“A”;对于其他未说明的文献类型,建议采用单字母“Z”。

注释按在正文中出现的先后次序列表于文后;表上以“注释”居中作为标识; 注释的序号左顶格,并用数字加方括号表示,如[1]、

[2]、„„,以与正文中的指示序号格式一致。参照IS0690及IS0690-2,每一注释条目的最后均以“.”结束。

各种注释条目的编排格式及示例如下:

(一)专著、论文集、学位论文、报告

规则:[序号] □(空一格,下同)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文献类型标识].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示例:(示例为五号宋体,下同)

[1] 刘国钧,陈绍业,王凤翥.图书馆目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57.15-18.

思修论文范文篇七
《大一思修论文格式》

大一思修论文格式

说明

当我们对一个问题研究之后,如何将其展现于众人面前是一个重要的工作。在这里我们结合具体的事例,给大家介绍科研的一个重要部分论文的一般格式及其注意事项。当然,要写出一篇好的论文,绝不是单单这么一个简要的介绍就够了,还需自己多写、多练。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学者涉及到学术论文的写作领域,那么怎样写学术论文、学术论文写作是怎样要求的、格式如何,下面就介绍一下学术论文的写作,希望能对您论文写作有所帮助。

(一)题名(Title,Topic)

1、论文格式的论文题目:(下附署名)要求准确、简练、醒目、新颖。

论文题目是一篇论文给出的涉及论文范围与水平的第一个重要信息,也是必须考虑到有助于选定关键词和编制题录、索引等二次文献可以提供检索的特定实用信息。论文题目十分重要,必须用心斟酌选定。有人描述其重要性,用了下面的一句话:论文题目是文章的一半。对论文题目的要求是:准确得体;简短精炼;外延和内涵恰如其分;醒目。对这四方面的要求分述如下。

1.准确得体

要求论文题目能准确表达论文内容,恰当反映所研究的范围和深度。常见毛病是:过于笼统,题不扣文。关键问题在于题目要紧扣论文内容,或论文内容民论文题目要互相匹配、紧扣,即题要扣文,文也要扣题。这是撰写论文的基本准则。

2.简短精炼

力求题目的字数要少,用词需要精选。至于多少字算是合乎要求,并无统一的硬性规定,一般希望一篇论文题目不要超出20个字,不过,不能由于一味追求字数少而影响题目对内容的恰当反映,在遇到两者确有矛盾时,宁可多用几个字也要力求表达明确。若简短题名不足以显示论文内容或反映出属于系列研究的性质,则可利用正、副标题的方法解决,以加副标题来补充说明特定的实验材料,方法及内容等信息使标题成为既充实准确又不流于笼统和一般化。

3.外延和内涵要恰如其分

外延和内涵属于形式逻辑中的概念。所谓外延,是指一个概念所反映的每一个对象;而所谓内涵,则是指对每一个概念对象特有属性的反映。命题时,若不考虑逻辑上有关外延和内涵的恰当运用,则有可能出现谬误,至少是不当。

4.醒目

论文题目虽然居于首先映入读者眼帘的醒目位置,但仍然存在题目是否醒目的问题,因为题目所用字句及其所表现的内容是否醒目,其产生的效果是相距甚远的。有人对36种公开发行的医学科持期刊1987年发表的论文的部分标题,作过统计分析,从中筛选100条有错误的标题。在100条有错误的标题中,属于省略不当错误的占20%;属于介词使用不当错误的占12%)。在使用介词时产生的错误主要有:

①省略主语或第一人称代词不达意后,没有使用介词结构,使辅助成分误为主语; ②需要使用介词时又没有使用;

③不需要使用介词结构时使用。属主事的错误的占11%;属于并列关系使用不当错误的占9%;属于用词不当、句子混乱错误的各占9%,其它类型的错误,如标题冗长、文题不符、重复、歧意等亦时有发生。

(二)作者姓名和单位

这一项属于论文署名问题。署名一是为了表明文责自负,二是记录作者的劳动成果,三是便于读者与作者的联系及文献检索(作者索引)。大致分为二种情形,即:单个作者论文和多作者论文。后者按署名顺序列为第一作者、第二作者。重要的是坚持实事求是的态度,对研究工作与论文撰写实际贡献最大的列为第一作者,贡献次之的,列为第二作者,余类推。注明作者所在单位同样是为了便于读者与作者的联系。

(三)摘要(Abstract)

论文一般应有摘要,有些为了国际交流,还有外文(多用英文)摘要。它对是论文内容不加注释和评论的简短陈述。其作用是使读者不用阅读论文全文即能获得必要的信息。 摘要应包含以下内容:

①从事这一研究的目的和重要性;

②研究的主要内容,指明完成了哪些工作;

③获得的基本结论和研究成果,突出论文的新见解;

④结论或结果的意义。

论文摘要虽然要反映以上内容,但文字必须十分简炼,内容亦需充分概括,篇幅大小一般限制其字数不超过论文字数的5%。例如,对于6000字的一篇论文,其摘要一般不超出300字。

论文摘要不需要列举例证,不讲研究过程,不用图表,不给化学结构式,也不要作自我评价。撰写论文摘要的常见毛病,一是照搬论文正文中的小标题(目录)或论文结论部分的文字;二是内容不浓缩、不概括,文字篇幅过长。

为了方便国际交流,很多论文都要求有英文摘要,尤其是在高校里。英文摘要的内容要求与中文摘要一样,包括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四部分。但是,英文有其自身特点,最主要的是中译英时往往造成所占篇幅较长,同样内容的一段文字,若用英文来描述,其占用的

版面可能比中文多一倍。因此,撰写英文摘要更应注意简洁明了,力争用最短的篇幅提供最主要的信息。第一,对所掌握的资料进行精心筛选,不属于上述“四部分”的内容不必写入摘要。第二,对属于“四部分”的内容,也应适当取舍,做到简明扼要,不能包罗万象。比如“目的”,在多数标题中就已初步阐明,若无更深一层的目的,摘要完全不必重复叙述;再如“方法”,有些在国外可能早已成为常规的方法,在撰写英文摘要时就可仅写出方法名称,而不必一一描述其操作步骤。

中英文摘要的一致性主要是指内容方面的一致性,目前对这个问题的认识存在两个误区,一是认为两个摘要的内容”差不多就行”,因此在英文摘要中随意删去中文摘要的重点内容,或随意增补中文摘要所未提及的内容,这样很容易造成文摘重心转移,甚至偏离主题;二是认为英文摘要是中文摘要的硬性对译,对中文摘要中的每一个字都不敢遗漏,这往往使英文摘要用词累赘、重复,显得拖沓、冗长。英文摘要应严格、全面的表达中文摘要的内容,不能随意增删,但这并不意味着一个字也不能改动,具体撰写方式应遵循英文语法修辞规则,符合英文专业术语规范,并照顾到英文的表达习惯。

选择适当的时态和语态,是使摘要符合英文语法修辞规则的前提。通常情况下,摘要中谓语动词的时态和语态都不是通篇一律的,而应根据具体内容而有所变化,否则容易造成理解上的混乱。但这种变化又并非无章可循,其中存在着如下一些规律:

1、时态:大体可概括为以下几点。

1)叙述研究过程,多采用一般过去时。

2)在采用一般过去时叙述研究过程当中提及在此过程之前发生的事,宜采用过去完成时。

3)说明某课题现已取得的成果,宜采用现在完成时。

4)摘要开头表示本文所“报告”或“描述”的内容,以及摘要结尾表示作者所"认为"的观点和"建议"的做法时,可采用一般现在时。

2、语态:在多数情况下可采用被动语态。但在某些情况下,特别是表达作者或有关专家的观点时,又常用主动语态,其优点是鲜明有力。

(四)关键词(Key words)

关键词属于主题词中的一类。主题词除关键词外,还包含有单元词、标题词的叙词。

主题词是用来描述文献资料主题和给出检索文献资料的一种新型的情报检索语言词汇,正是由于它的出现和发展,才使得情报检索计算机化(计算机检索)成为可能。主题词是指以概念的特性关系来区分事物,用自然语言来表达,并且具有组配功能,用以准确显示词与词之间的语义概念关系的动态性的词或词组。

关键词是标示文献关建主题内容,但未经规范处理的主题词。关键词是为了文献标引工作,从论文中选取出来,用以表示全文主要内容信息款目的单词或术语。一篇论文可选取3~8个词作为关键词。

关键词或主题词的一般选择方法是:

由作者在完成论文写作后,纵观全文,先找出能表示论文主要内容的信息或词汇,这些住处或词汇,可以从论文标题中去找和选,也可以从论文内容中去找和选。后三个关键词的选取,补充了论文标题所未能表示出的主要内容信息,也提高了所涉及的概念深度。需要选出,与从标题中选出的关键词一道,组成该论文的关键词组。

(五)引言(Introduction)

引言又称前言,属于整篇论文的引论部分。其写作内容包括:研究的理由、目的、背景、前人的工作和知识空白,理论依据和实验基础,预期的结果及其在相关领域里的地位、作用和意义。

引言的文字不可冗长,内容选择不必过于分散、琐碎,措词要精炼,要吸引读者读下去。引言的篇幅大小,并无硬性的统一规定,需视整篇论文篇幅的大小及论文内容的需要来确定,长的可达700~800字或1000字左右,短的可不到100字。

(六)正文(Main body)

正文是一篇论文的本论,属于论文的主体,它占据论文的最大篇幅。论文所体现的创造性成果或新的研究结果,都将在这一部分得到充分的反映。因此,要求这一部分内容充实,论据充分、可靠,论证有力,主题明确。为了满足这一系列要求,同时也为了做到层次分明、脉络清晰,常常将正文部分分成几个大的段落。这些段落即所谓逻辑段,一个逻辑段可包含几个自然段。每一逻辑段落可冠以适当标题(分标题或小标题)。段落和划分,应视论文性质与内容而定。

思修论文范文篇八
《思修论文格式》

论文题目(题目黑体小2号,居中)

(全文行间距固定为23磅,字符间距为标准) 空一行

作者:李一明(宋体5号)□学号:1100011111□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专业班级:新闻学2011级03班

空一行

摘□要:(黑体小4号)我国学界对恐怖主义犯罪的研究开始于20 世纪80 年代,美国“9·11”事件后明显增多。综观已有的研究成果,绝大多数研究者都试图对恐怖主义犯罪的相关概

念给出定义,虽然定义的角度各不相同,但概括起来,主要涉及主体、目的、手段、对象

四个方面的内容,只不过,不同的定义对这四个方面的取舍、强调、理解和表述存在差异。这表明目前我国学界并没有对恐怖主义犯罪的定义达成共识。(宋体小4号)

关键词:(黑体小4号)关键词1;(宋体小4号)关键词2;关键词3„„

空一行

□□一、我国学界有关恐怖主义犯罪定义的研究概况

(说明:一级标题的名称黑体4号,如有二级、三级标题,名称宋体小4号;第一级标题采用

“一、二、三、·······”的形式,第二级标题采用“(一)(二)(三)·······”的形式,第三级标题采

用“1.2.3.······”的形式。)

□□虽然恐怖主义犯罪现象早已存在,但真正在世界范围内泛滥则是在20 世纪中期以

后。我国1979 年《刑法》没有关于恐怖主义犯罪的专门规定。资料表明,自20 世纪80 年代起我国才开始有学者对恐怖主义犯罪进行探讨。随着国际恐怖主义犯罪的日益猖獗,我国对此问题逐渐重视起来,1997年《刑法》增设了组织、领导、参加恐怖活动组织罪,但20世纪90年代(尤其是90 年代前期) 的研究成果仍为数不多。2001 年美国“9·11”事件后,国际社会加强了对恐怖主义犯罪的打击与防范,联合国安理会于2001 年9 月

28 日通过了针对恐怖主义犯罪的1373号决议,在这样的形势下,我国立法机关于2001 年

12 月29 日通过《刑法修正案(三) 》,对《刑法》中涉及恐怖主义犯罪的规定作了较大

的修改与补充,首次在《刑法》中出现“恐怖活动犯罪”这一概念,相应地,我国学界有

关恐怖主义犯罪的研究明显增多。

(正文:宋体小4号,正文行间距固定为23磅,字符间距为标准)

.......

正文与参考文献之间 空一行

参考文献(黑体4号,居中)

[1] 刘国钧,陈绍业,王风翥.图书馆目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57.

[2] Schacht E.Industrial polysaccharides[M].Amsterdam:Elsevier Science,1987.

[3] 辛希孟.信息技术与信息服务国际研讨会论文集:A集[C].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

社,1994.

[4] 张筑生.微分半动力系统的不变集[D].北京:北京大学数学系数学研究所,1983.

[5] 冯西桥.核反应堆压力管道与压力容器的LBB分析[R].北京:清华大学核能技术设计

研究院,1997.

[6] 金显贺,王昌长,王忠东,等.一种用于在线检测局部放电的数字滤波技术[J].清华

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3,33(4):62-67.

[7] Spriggs G E.A history of fine grained hardmetal[J]. Int J of Refractory Metal and Hard

Material,1995,13:241-255.

[8] 姜锡洲.一种温热外敷药制备方案[P].中国专利:881056073,1989-07-26.

要求:文件名的格式

姓名□学号□论文题目

思修论文范文篇九
《思修论文》

大学生如何实现自身的生命价值

面对一个新的世纪——21世纪,我们将会面临更多的挑战,当然社会的发展带给了我们很多挑战同时也有很多机遇。所以我们该明白自己现实之中实现价值的重要性,去真正理解自己价值所在。

首先我们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就首先我们要树立马克思主义世界观。 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是迄今为止最科学的世界观,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基石。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精髓。

大学生要实现自我人生价值,就要树立和实现正确的人生价值观,重贡献,讲奉献,正确认识和处理个人与社会和他人的关系,正确认识和处理贡献与索取的关系。马克思曾说过:“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造福的职业,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万人,我们的事业并不是显赫一时,但将永远存在,而面对我们的骨灰,高尚的人们将洒下热泪。”奉献是人类最无私的行为,这种行为,我们认为是人类最纯洁的、最根本的、最感动人、最没有任何商业利益的行为。我们崇尚这种高尚的行为,这也是我们大学生所应该具有的基本品质。在当今充满了利益至上观点的社会,我们不应该一味的索取,我们需要奉献自己的一些力量,为社会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使自己的人生更有意义,这样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一个人只有把个人的人生价值追求融入到社会需要的洪流中去,才能真正体现他的存在价值,才能为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例如徐本禹,他作为一名支教的老师,不仅感动了我们,更感动了中国,他是2004年“感动中国”的获奖者。

2005年,徐本禹还是华中农业大学的毕业生,在过去的两年里,年仅22岁的他保留研究生学籍两年,告别母校到贵州最贫困的山区义务支教,在他的影响下,共有36名志愿者赴当地支教或考察,受捐赠的学生近千人,并引起了国内外媒体和各界人士的广泛关注。走进大山,为孩子们点燃一盏灯“阳光洒进山洞,清脆的读书声响起,穿越杂乱的岩石,回荡在贵州大方县猫场镇这个名叫狗吊岩的地方。这里至今水电不通,全村只有一条泥泞的小路通往几十公里外的镇子„„”徐本禹的事迹不仅充分体现了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坚定、价值取向正确、积极进取、奋发成才、勇于战胜困难、乐于奉献社会的精神风貌,也体现了高等学校认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的形象。2004年“感动中国”年度人物颁奖辞:如果眼泪是一种财富,徐本禹就是一个富有的人,在过去的一年里,他让我们泪流满面。从繁华的城市,他走进大山深处,用一个刚刚毕业大学生稚嫩的肩膀,扛住了倾颓的教室,扛住了贫穷和孤独,扛起了本来不属于他的责任。也许一个人力量还不能让孩子眼睛铺满阳光,爱,被期待着。徐本禹点亮了火把,刺痛了我们的眼睛。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要积极服务社会,奉献社会,在服务中闪光,在成长中添彩,用我们青春的宣言,共建和谐新社会!

树立参与社会实践的精神。大学生毕业后就业最大的薄弱环节是什么?就是缺乏经验,社会工作经验。所以,为了更好的实现大学生的人生价值,我们在学校期间,要充分利用我们的课余时间。多多参与一些社会实践,增加我们的经验,使我们能够多一份竞争力。譬如,在寒暑假时我们可以找一些单位进行实习,不要求有工资什么的,只要可以增加我们的经验就好,这样就比别人过的更充实,也更容易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往下看,下一篇更精彩】●

下一篇: 跨年心情

最新成考报名

  • 党员个人问题清单及整改措施范文(通...
  • 对照新时代合格党员的标准方面存在的...
  • 2023年党支部组织生活会征求意见四篇
  • 最美退役军人先进事迹材料3000字(通用8篇)
  • 对党支部的批评意见八篇
  • 党员民主评议个人对照检查材料【6篇】
  • 党支部班子对照检查材料范文五篇
  • 组织生活互评批评意见50条范文(精选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