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文档 > 推荐 >

申请贫因户

成考报名   发布时间:01-20    阅读:

申请贫因户篇一
《因灾致贫农户可申请临时救助》

申请贫因户篇二
《大病致贫救助申请》

大病致贫救助申请

皇城村民委员会:

我叫白文勇,男,裕固族,35岁,系皇城镇皇城村牧民,现经营冬春草场原面积520亩,饲养绵羊153只,儿子尼玛道吉(别名,白瑞),男,裕固族,10岁,小学4年级学生,孩子7岁起不知什么原因得了一种怪病,从双手指开始干裂脱皮,逐渐扩散到双手心掌干裂脱皮,以及现在扩散到两脚心和双小腿部,以及双手指变细病变。从2005年起久治不愈,到张掖,金昌,武威,兰州陆军医院等各大医院就诊治疗,因病因无法准确结症,各大医院诊断结果各异,缺钙,鹅掌风,角化质,湿疹,血液细菌感染等诊断不一。四年多来以各医院的诊断结果都吸纳治疗,均无法治愈。现在孩子除以上病变外,双手变细、疼痛、发痒,做作业也变的困难,洗脸洗手就更谈不上了。一年四季手套不能离开,随着孩子年龄增长,因病折磨,孩子在学校同学面前变的很自卑。现在每星期五都要定期去武威市医院配合治疗,对孩子学习影响很大。

面对孩子的病,我们夫妻俩以泪洗面,面对孩子的自卑,我们俩百感痛心,面对孩子的病不能及时治愈各生活日益困难,信用社贷款逐渐增多,生活上的压力和心灵上的折磨,迫使我们夫妻俩忧心重重,百感绝望。加上我们小户人家,生产资料少,从成家立业分家另过时,无任何资本积累,为改善基础设施建设,投入资金大,再加上4年多来为孩子治病到处就医,花去肆万多元的医药费,信用社贷款也叁万多元(30000-)使本来就不太富裕的小家庭更加陷入了困境。

孩子的病医生说不需要住院治疗,只能回家按疗期定期治疗。我们全家虽然参加了“农牧村合作医疗保险,因各条款的制约,不能将医药费报销。因生活越来越陷入绝境,今特向村委会申请上报主管部门给予大病致贫救助为盼!

此 致

申请人:白文勇 海 燕 2008年4月10日

申请贫因户篇三
《救贫扶困申请书》

救贫扶困申请书

尊敬的民政局领导:、

你好!

我叫刘萍,现年61岁,家住息县谯楼办事处,是庞湾社区三队二组人,是二组的贫困户。因我患有膀胱癌、子宫瘤,共计花了二十多万元,后续治疗仍在继续中,不知道还要花多少钱,钱也都是东拼西凑的。我丈夫患有高血压、心脏病,长期服用大量药物,年事已高,不能劳动。儿子在外地打工,挣钱还债。

现如今我的家庭走投无路,真的没有办法了,向关心农民的各位领导申请,恳请政府领导给予我家庭经济上的帮助,帮我渡过难关。 感谢各位领导的关心和支持。

申请人:刘萍

2015年4月11日

申请贫因户篇四
《关于为我特贫家庭中的孙儿减免计生罚款补上户籍的申请》

关于为我特贫家庭中的孙儿减免计生罚款

补上户籍的申请

干洲镇政府:

我叫谢先桂,是干洲镇草坪村涂家组村民,现有一个切实的困难想请求镇政府帮助解决。

我儿叫涂来利,是干洲镇草坪村涂家组村民,现年35岁,患有严重的精神病,其妻况德丽已于2004年与我儿离婚后出走,生有一女一子,留给了我儿。其女涂可菊,生于2000年12月,现在草坪村小学读书。子涂可坤,生于2003年3月12日,现在蒋坪村小学一年级就读。2006年前,年迈的父母与儿子在家中照顾孩子的起居,涂来利由于病情较为严重,又没钱医治,无法与人正常沟通,更不会去承担生活的费用,承蒙组织关怀,涂来利与涂可菊父女享受了政府低保补贴,但其家庭仍处于特别贫困的状态。

涂可坤,2003年3月12日出生后,因其未到生育间隔年限生育,属于违反了计生条例的行为,且生育后,涂来利就开始发病,小孩刚满一岁,其母就与我儿涂来利离婚出走,无正常的民事能力。加上其家庭又系特困户,无钱缴纳计生罚款,致使我孙子户籍一直未上。已到了上学年龄,没有户籍也给他带来了非常多的麻烦,所以特具申请请求政府减免我儿涂可坤违反计生政策的罚款,以便其补上户口,不胜感激!

申请人:谢先桂

2011年3月20日

申请贫因户篇五
《31522151160_贫困户致贫原因清单》

贫困户致贫原因清单年度贫困户姓名12010王从22010王辉

32010王斯纯致贫原因帮扶责任人根据实地考察,该贫困户由5人组成,主要靠种植,务工为主,年均人收入900元,贫困原因:缺乏耕地,自然条件差,子女多,缺乏劳动技能,种植农作品收入低。曾理生根据实地考察,该贫困户由7人组成,主要靠种植,为主,年均人收入980元,贫困原因:缺乏耕地,自然条件差,子女多,缺乏劳动技能,种植农作品收入低。钟珠庆根据实地考察,该贫困户由3人组成,主要靠种植为主,年均人收入950元,贫困原因:缺乏耕地,自然条件差,种植农作品收入低。罗纯清序号

根据实地考察,该贫困户由2人组成,主要靠种植,务工为主,年均人收入950元,贫困原因:缺乏耕

42010王斯道52010王斯文

62010李华地,自然条件差,年老多病,种植农作品收入低。林介山根据实地考察,该贫困户由3人组成,主要靠种植,务工为主,年均人收入980元,贫困原因:缺乏耕地,自然条件差,缺乏劳动技能,种植农作品收入低。苏升根据实地考察,该贫困户主要由6人组成,年均收入1200元,贫困原因:耕地少,无技能,收入低。吴妃强

该贫困户主要由4人组成,经济收入主要靠农作物种植收入,年人均收入800元,该户耕地少,自然条

7201082010920102010黄茂黄伍黄道义王玉件差。钟全根据实地考察,该贫困户由6人组成,个体户,主要靠子女供养,无技能,耕地少,劳力少,收入低,年均收入1200元。林坚根据实地考察,该贫困户由4人组成,主要靠种植农作物,年均收入890元,贫困原因:缺乏耕地,户主年老多病,妻多病,收入低。欧小红据实地考察,该贫困户主要由6人组成,主要靠种植,年均收入1200元耕地少,无技能,收入低,农作物抗自然能力差。苏升10

察,该贫困户由6人组成,主要靠种植,年均收入1120元,贫困原因:劳力少,农作物

201020102010李梅李栋纠蔡女仁抗灾能力差,收入低。颜承迪根据实地考察,该贫困户由4人组成,主要靠种植农作物,年均收入890元,贫困原因:缺乏耕地,户主年老多病,妻多病。收入低陈连堂根据实地考察,该贫困户由4人组成,主要靠两个儿子打杂工取得经济收入,户主配偶是一对残疾病人,年均人收入810元,贫困原因:缺乏耕地,自然条件差,无劳动技能,种植农作品收入低。温月英111213

察,该贫困户由6人组成,主要靠种植,务工为主,年均人收入810元,贫困原因:父亲体

201020102010李其成李臣李培弱多病,缺乏耕地,自然条件差,缺乏劳动技能,种植农作品收入低。肖民强根据实地考察,该贫困户由6人组成,主要靠种植为主,年均人收入850元,贫困原因:缺乏耕地,自然村交通差,种植农作物抗灾能力差,种植农作品收入低。蔡明根据实地考察,该贫困户由8人组成,主要靠种植农作物,务工为主,年均收入950元,贫困原因:缺乏耕地,子女多,,缺乏劳动技能,种植农作品收入低。莫俊义141516

申请贫因户篇六
《因病致贫入户调查表》

附件3:

全省因病致贫家庭入户调查表

单位: 县 乡(镇、街道) 村(社区) 组(社) 户编号:

说明:1.此表填写年人均纯收入低于2736元的贫困线、因病发生高额医疗费用超过家庭承受能力、基本生活严重困难的家庭。

2.此表由包村(社区)计生专干入户核查填写,乡(镇)计生办主任审核。乡(镇)计生办留存备查。

审核人: 填表人:填表时间:2015年 月 日

申请贫因户篇七
《因学致贫》

“因学致贫”问题研究

提到“因学致贫”,就这个词而来说,大家都不陌生。至于这个词儿从何而来,为什么会出现,他的背景是什么,乃至是否有一个解决这一问题的具体对策,或者要在教育上针对这一问题要达到一个什么样的目标,我想大家也应该思考过。

那么,最近我和我们这一组的其他12位同学对这一问题进行调查、搜集资料、联系具体事例、思考整理,找到导致这一问题发生一些因素,并找到了一部分解决的具体方法、方案,希望我们的努力能对解决这一社会问题有所帮助,下面就进行具体的分析。

首先,请大家看一组调查数据:

中国的自主招生开始于2003年,初衷是对一直被批评为:机械的模式、僵化的程序、“唯分数论”的全国统一高考以改革与完善,给众多在“一考定终身”中“失手”的孩子更多到高等院校深造的机会。然而,9年过去了,自主招生的试点学校已由最初的22所扩大到100多所,考试方式从面试制、校长实名推荐制,到“北约”、“华约”和“理约”三个联盟联考,花头确实增加了不少,但人们发现,自主招生却距离低收入家庭的孩子越来越远,有国外媒体形象地称中国的自主招生考试为“富家子弟的盛宴”,虽言过其辞,但却不无道理。

目前,我国在校中学生有2亿多人,其中农村学生接近80%,来自经济困难家庭的学生超过24%。不可否认,改革开放30多年来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是得到了很大提高,但一些地方群众的生活还远没有达到脱贫致富的程度也是不争的事实。加之,这些年教育成本的水涨船高,供孩子上学的费用在许多低收入家庭已经是一个很大的负担。而每年一次的全国统考所花费的费用更让许多家庭捉襟见肘。

据《西部11省、自治区、直辖市城乡居民生活状况调查》显示,如果把学杂费、书本费、校服费及在校吃住费、往返交通费算作教育费用,那么,西部地区一个小学生、初中生、高中生一年的平均教育费用分别是421元、1296元和2805元,大学及以上学生的年平均费用为8586元。西部地区居民的家庭年平均收入为11633元。由此可以看出,西部的一个居民家庭要培养一个小学生和初中生,每年的费用分别占到家庭年收入的4%和11%,这样的负担应该说不算太重。

而费用支出较大的是在高中、特别是大学阶段,西部家庭要培养一个大学生,需花费家庭年收入的74%之多,这对于一个贫困家庭来说可能就不堪重负了。而中东部地区家庭均收入要比西部多得多,而城市又比农村多得多。但这并不能说明中东部地区的家庭就不存在这一问题,只是因学致贫的家庭比较少。

也就是说,我国西部地区是这一问题的主要集中区,其次是中部,并且多发生在农村。

弄清这个事实以后,我们的问题就明朗了,那我们就从农村家庭入手进行分析、解决。

首先,我们要具体分析的是因学致贫的背景,再从中找到原因。

请大家先欣赏几幅漫画:

从上面的几幅漫画中大家就能看出几点“因学致贫”的原因,不过这只是一部分。

首先,国家的教育费用支出上不去,高等教育收费下不去,中国教育经费要达到GDP的4%的目标尚未实现,很多高等学校面临费用紧张问题,债务累累。而还有一部分高校,虽然财政对其投入很多,但由于种种原因,欠债累累,甚至面临破产。

请大家看一则新闻报道:

吉林大学欠债三十亿,濒临破产!!

中国东北三省首屈一指的吉林大学欠三十多亿元人民币、无法还息而濒 临破产。吉大昨日召开全校师生大会,坦言学校财政面临最严重困难,向师生徵 求解困良策。该校财务部透露学校财政困难的原因 ,是当局以「风险大」为由,将该校列入禁止贷款黑名单,致令学校入不敷支。吉林大学以财务部出面组织全体师生大会,坦言学校借贷已步入付息高峰期,每年支付的利息多达1.7亿元,学校资金入不敷支的情况日趋严峻。财务部负責人说,吉大财务狀況引起国家相 关部门的关注,国家決定,自05年始,学校新增银行贷款必須上报教育部批准, 未经批准不得贷款,否则將追究责任。吐完苦水后,学校有关负责人向师生们求 脱困建议,学校亦公布相关电子邮箱和电话。本报記者致电该校财务部,询问财 政危机会否影响职员工的工资和福利,有职员表示有关问题敏感不便回答,但欢

迎各界人士建言献策 。吉大是国家教育部直辖的重点大学之一。2000年始 该, 校共合并了其他五所大学。该校财务部有关人士证实,学校欠债主要因合并造成, 现在欠款达三十多亿元人民币。 该校宣传部部长刘景辉表示,欠款主要用于两 方面,一是 基本建设,二是工资,因为合并后工资较低的要向高的看齐 。吉大身陷沉重债务危机,在全国高校引起震惊,人人自危。记者致电教育部发言人王

旭明,王旭明称对吉大问題不清楚,又说自己正在外地开会,不便回答。 虽然,其他高等院校不像吉林大学那么严重,具体的原因也众说纷纭,但高等院校经费紧张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到这里请大家仔细想一想,学校债务累累,连员工的工资、学校基本建设都解决不了,什么对贫困学生实行“绿色通道”,对德智体全面优秀的学生实行奖学金制的措施还能顺利进行吗?而欠费导致的拖欠员工工资、学校基本建建设滞后等问题又会给学校带来一系列不良影响,从而阻碍学校教育的发展,长此以往学校发展陷入恶性循环。

其次,教育资源分配不均,教育公平问题令人担忧。东西部差距、城乡差距、学校之间的差距依然很严重。

目前城乡大学生的比例分别是82.3%和17.7%。而在上个世纪80年代,高校中农村生源还占30%以上。有专家认为,近年来农村孩子上大学的绝对人数没有减少,甚至还有可能增加,但农村孩子在大学生源中的比例在明显下降,与上个世纪80年代相比几乎下降了近一半。

农村大学生比例的逐年降低,表面上看是“读书无用论”在做崇,但其更深层次的原因是教育不公平的体现,是教育资源分配的不公平体现,是日益严重的城乡差距在教育方面的体现。

就高等学校而言,“学校之间的教育资源分配不均”是主要的不公平问题。国家的高等教育经费倾向部分重点院校(“211院校”和、“985院校”),而普通高等院校“受赐”不容乐观。而那些所谓的重点高等院校大部分集中在大城市,普通院校主要集中在中小城市,受当地资源的支持相对不足,生源有限,社会关注度不高。在多种不利影响下,普通院校的学生能够享受的优惠相对就少了,甚至出现“双贫”(贫学生、贫学校)学校。

第三,学校收费制度不合理,办学成本高,教师素质不高。群体效应、盲目

申请贫因户篇八
《(纯原创、精选)扶贫卡致贫原因和脱贫措施选填》

致贫原因:

1、 家庭人口较多,土地面积较少,老龄人口和小孩为主,青壮年劳动力缺乏。

2、

3、

4、

5、

6、

7、

8、 9、 家庭人口较少,无青壮年劳动力,生产生活困难。 小孩较多,学生较多,家庭日常开销支出巨大。 长期有重病患者在家,大量医疗花费致贫。 没有机械,生产水平低下。 房屋破旧,无力维修。

10、 11、 12、 思想意识观念陈旧,贪图享乐严重。

13、 没有粮食和经济储备,温饱困难。

14、 电力设施安全隐患较多,生产生活极不便利。

15、 无专业技能,不具备劳务输出的条件。

脱贫措施:

1、 改善农田、水利、电力和基础交通设施,便于百姓生活。

2、 修建提灌站、灌溉水渠、泄洪道,提高农田防汛抗旱能力。

3、 改造家庭供电,保障生产生活安全。

4、 组织学习培训,学习拖拉机驾驶或维修、化肥或农家肥的施

用等实用生产技术。

5、 开培训班,推广缝纫、旅游接待、特色编织等简单工艺。

6、 推广新型良种,提高粮食产量。

7、 加大技术指导,因地制宜的发展中药材等特色种植业(牦牛、

走马等养殖业),协助搭建市场桥梁,促进产品外销。

8、 (临街的人户)依托国道和机场带来的交通便利,发展民居

接待,特色饮食,臧家乐、小商品零售等服务业。

9、 加大对该户人家小孩的教育扶持。

10、 加强对重病患者的救治和帮扶。

11、 在该户人家中选出一两个年轻人开展机械驾驶、维修等培训,

帮忙申办农机采购和相关的补贴等政策。

12、 完善社保体系,为其老弱病残提供基本生活保障和医疗救助。

13、 申请民政帮扶,协助改善居住条件。

14、 利用村党支部和政府人员的结对帮扶,纠正其思想上存在的

惰性和发展上的短视,提高经济发展认识水平。

15、 加强技能培训,发展劳务输出.

申请贫因户篇九
《因学致贫》

因教致贫”是近几年为社会各界广为关注的问题,它已经与“因病致贫”和“因愚致贫”并称为社会顽症。因教致贫就是说一旦家庭中有孩子接受教育,家庭便开始贫困,贫困的原因就是现在的教育成本越来越高,教育的预期收益率却越来越低,教育投入成了“亏本买卖”。这种现实已经导致许多家庭形成了“一方面希望孩子上学,另一方面又害怕孩子上学”的矛盾心态。“因教致贫”会导致新的“读书无用”论,并进一步形成“因贫致愚”到“因愚致贫”的社会怪圈,应该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

一、“因教致贫”的现状描述

1.高昂的学校收费导致“因教致贫”

教育乱收费“猛于虎”,据教育专家保守估算,近10年来,全国教育乱收费超过2000亿元人民币。乱收费的项目是五花八门,如不明就里的高额学费、择校费、扩招费、赞助费等等[1]。从收费的性质上看,主要包括三类。

(1)生存性收费。在我国长期的办学过程中一直存在教育投入不足的问题,而在有限的教育投入中,各级政府及教育主管部门由于功利性的目的,对教育资源的配置又不均衡,导致不同层次学校和同一层次的不同学校所获得的教育资源差别很大,一些学校教育投入太少,经费难以支撑,为了维持正常运转,学校不得不向学生收费。这种收费情况主要出现在农村中小学。尽管现在国家对义务教育普遍实行了“一费制”和“两免一补”政策,但由于政府的教育投入不到位或者到位不及时,学校依然存在变相向学生收费来维持学校运转的情况。

这就需要社会建立较为完备的教育助困体系。我国多年来在政府的引导下建立了“希望工程”以及诸如奖学金、助学金、勤工俭学等在内的助学形式,但由于这些助学形式都是十分有限的,而且社会捐助的基金总量与需求之间差距太大,根本不能惠及广大贫困学生,所以建立有效的助学贷款体系就显得十分重要,但由于商业银行对学生贷款的冷淡,以及学生信用体系的不完备,教育助困体系还十分脆弱,学生很难得到及时的救助。

(3)社会舆论导向的推波助澜。由媒体引导和主导的社会舆论对我国因教致贫问题也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具体表现在几个方面:一是社会舆论对学生的就业导向引导不得当,在我们这样一个发展中国家,市场经济还不十分完善,社会舆论对职业的社会地位的过分评价,对区域经济差距,以及人们生活水平差距的过分描述,一定程度上误导了学生就业,使很多学生宁愿失业也不愿意到社会地位低下的职业、艰苦的岗位或者西部地区就业。二是社会舆论对劳动力供求的理解有误。社会主体舆论过分强调了我国人口基数过大,好像人才过剩,一定程度上助推了人才的高消费和文凭的贬值。三是社会舆论对因教致贫本身的渲染有些过度。事实上,有些贫困并非因教,或者说教育是导致贫困的诱因但并不是导致贫困的真正原因,真正原因可能还是经济本身存在问题,我们不能将板子打在教育的身上。

(4)社会经济发展的欠缺。贫困问题首先是一个经济问题,无论是什么原因导致的贫困,经济发展本身的欠缺都是第一位的。经济发达国家或地区很少或不可能出现因教致贫问题,本身就说明了这一点。一方面,我国社会经济不够发达,难以保障教育的健康发展;另一方面,经济发展规模不够,不足以消化教育培养的人才。

3.学校原因

(1)办学成本过高。从目前我国的办学情况看,办学成本过高导致学生负担过重是因教致贫的一个重要原因。办学成本过高主要反映在几个方面:一是学校办成了小社会,设置了诸如医院、食堂、车队等等很多不必要设置的单位,使学校的办学成本增加。二是学校设施利用率低,资源浪费现象严重,导致教育成本过高,比如图书资料、体育场馆等完全可以和社区共享。三是校际资源共享程度低,无论是教学设备还是教学人员,基本都是学校各自为政,极少有校际共享的,这种状况导致了学校间的重复建设和资源利用效率不高的状况。四是学校的用人机制不够灵活,导致机构臃肿,人员冗杂,教育成本偏高。过高的教育成本会直接反映在学生负担的加重上,并最终形成因教致贫。

(2)师资建设跟不上。师资建设的速度总体跟不上教育的发展速度,优质师资显得紧缺。由于区域经济发展的失衡导致的人才自然流动,加上教育资源配置本身的倾斜,我国学校间师资力量对比悬殊。人们对优质教育资源的渴求会使优质学校竞相提升教育价格,增加了学生的教育成本,同时,非优质学校由于师资水平较差,学生在升学考试和就业中均处于劣势,他们所付出的人生教育成本将更高。

(3)教学内容与社会经济不相适应。社会的发展总是超前于教育的,由于教育缺乏前瞻性的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学生所接受的教育总是落后于时代或者与时代不相适应,学生在学校学到的主要是一种思维和悟性而不是直接的技能,学生在进入社会以后还需要将这种思维和悟性转化为工作能力,而这种转化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这也是很多学生无法适应社会需要的原因所在。正是这种不确定性导致了学生教育收益的巨大差异,也是部分学生因教致贫的重要原因。

(4)部分学校对利益的过分追求。不可否认的是,最近几年部分学校模糊了办学宗旨,在办学中以追求经济效益为主,忽略了学校的社会效益,甚至淡忘了教育的公益性,在办学中过分追逐经济利益。部分学校采取开办“校中校”、“校中班”、二级学校等多种形式,完全以获利为目的,收取学生高昂的学费;还有部分学校则以择校费、补课费、跟读费等多种形式,巧立名目乱收费。学生却为此背上了承重的经济负担甚至是债务,助推了因教致贫现象的发展。

4.家庭原因

“金榜题名”是我国传统的喜庆事之一,在许多家庭,尤其是农村,通过上学来改变命运是家长们曾经普遍的选择。然而,因教致贫的社会现实却正在堵塞着孩子们“鲤鱼跳龙门”的甬道。家庭是因教致贫的直接受害者,但在因教致贫这一社会现象的产生中,家庭却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对优质教育的盲目追求与攀比。基于“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和“子不教,父之过”的传统文化,我国的家长们特别愿意为孩子的教育进行投入,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家长们不惜重金为孩子们选择优质教育资源,使本来就稀缺的优质学校成为家庭追求和攀比的对象,客观上哄抬了教育价格。浙江省城调队的调查显示:2004年有11%的学生择校就读,他们平均缴纳的择校费达到8240元。择校不仅造成攀比,助长了人们嫌贫爱富、图慕虚荣的心理,还是对教育公平的根本否定,它以权钱交易来换取短缺的优质教育资源,破坏了教育的均衡发展,同时,进一步加剧了各类学校教育资源配置的两极分化,从而使名校更优、弱校更差,强化了因教致贫的教育根基。

(2)对教育预期收益的过高期待。人们对教育的预期收益有着过高的期待,

甚至将接受教育视为改变自身经济状况和社会地位的唯一途径。于是人们为了未知的未来收益,也为了孩子未来的幸福,倾其所有,甚至不惜举债进行教育投入也就不足为怪了,这种现象一方面助推了教育价格和教育乱收费,另一方面也加深了因教致贫的思想土壤。

(3)家庭自身造血功能的先天不足。因教致贫问题首先是一个社会经济问题,其次才是一个教育问题。而在社会经济问题中,一方面是社会经济不够发达,无力解决教育投入,无力消化人力资源;另一方面就是家庭自身经济的造血功能先天不足,不足以支付教育消费,不足以化解经济危机。倘若家庭有足够的经济支撑,因教致贫问题也就不复存在了。

(2)发展性收费。发展性收费就是学校为了自身更好地发展而向学生收费的现象,这种收费主要体现在义务教育的优质学校、各类高级中学和大学,这些学校为了提高自身的竞争力、保持同类优势或者扩大规模,利用这几年国家所给予的大力发展中等教育以及扩招的政策,大力圈地盖房,但政府一时又无力承担这些费用,于是这些学校一方面向银行贷款,另一方面就向学生收费,当然,银行贷款最终也主要是由学生买单。这可能是近几年学校收费上涨的主要原因。

(3)腐败性收费。在一些学校,部分领导和教师利用手中的权利,以各种名义给学生摊派费用,而这些费用最终用于了教师分配或者个人中饱私囊,这种案件近几年在全国时有发生。

2.教育收益的降低导致“因教致贫”

教育的最终产品是学生,学生只是一种潜在的生产力,要将这种潜在的生产力投入到实际生产中才能产生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使教育投入得到预期的回报。目前,由于我国劳动力市场存在很多问题,使教育很难实现其预期收益,导致学生因教致贫。

(1)就业困难。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太大,经济发展规模不够,社会无法提供足够的岗位给学生就业。加之学生就业思路存在问题,部分学生不愿意到西部欠发达地区和基层就业;还有部分学生不愿意到一些社会地位较低的行业,或者工作环境艰苦的行业就业,同时,学生的自我期望太高,导致我国目前就业形势十分困难。据教育部统计公布,2004年全国有高校毕业生280万,平均就业率为73%,还有75万学生在大学毕业后找不到工作;2005年我国有高校毕业生338万,《2005年:中国教育发展报告》显示,2005年应届大学毕业生真正签约者只有33.7%。有212万大学毕业生没找到工作,2006年我国有高校毕业生463万,就业形势更加严峻[2],学生接受教育后预期收益无法实现,导致了因教致贫。

(2)文凭贬值。近几年来,劳动力市场出现了高学历低就业的人才高消费以及工资水平持续走低的文凭贬值现象。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由于就业困难,人才市场供过于求,竞争激烈,劳动力市场乘机压价,导致人才贬值;二是高校部分专业结构设置不合理,一些如法律、经济、管理类专业的高级人才缺乏市场需求,不同级别的人才在同级竞争,高级人才降级使用;三是学生自身为了挤进经济相对发达的东部沿海地区和大中城市,也不惜委曲求全,降低身价;四是企业出于盲目攀比和内部职工相互打压的需要,也喜欢让学生高职低就[3]。

二、“因教致贫”的原因分析

因教致贫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形成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这里主要从社会主体视角进行分析。

1.政府原因

教育是一项事关民族兴衰存亡的大事业,无论我们对教育的生产属性如何定位,离开政府的支持和管理,教育都将无法生存和发展。世界各国的历史经验也已经验证了这一点。所以,在探讨因教致贫问题时,对政府原因的分析首当其冲。

(1)政府对教育的投入不足。教育投入不足的问题已经不是一个新鲜的话题。多年来我国的教育开支仅占国民生产总值的2%,是我国《教育法》要求和联合国规定标准6%的三分之一,列在全世界倒数几位。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我们今天的所谓教育投入上的短缺恰恰是在GDP总量快速增长、税收和财政收入高速增长的情况下出现的,这里政府政策的倾斜应有相当的责任。近几年,我国持续延长普及义务教育年限,大力发展中等教育,高等教育也以每年将近30%左右的速度扩招,又恰逢适龄青少年上学的高峰段,教育规模在时代要求、政策推动和历史机缘的合力下高速膨胀,使本来就捉襟见肘的教育经费更趋紧张。教育经费不足是教育乱收费屡禁不止的重要原因。

毋庸置疑,政府在教育投入中应该占有主体地位,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应该是“以政府投入为主”的“官办教育”,事实上,尽管这些年教育投入有了很大的改观,但我国教育并没有真正摆脱教育投入“以民为主”的“民办教育”的尴尬现实,正是教育投入的“以民为主”促成了因教致贫的社会现实。

(2)政府对教育的资源配置不合理。我国教育资源配置不合理首先表现在资源配置结构失衡。我国有限的教育投入大部分放在高等教育上,并重点投入到了北大、清华等名牌院校,基础教育投入相对过少。据统计,我国约有60%的教育经费投向高等教育,1.8亿多中小学生所享受的教育资源不到国家教育经费的40%。一些中小学校只有通过巧立名目向学生收取费用来补充其经费的不足或增加其福利开支。我国教育资源配置不合理还表现在城乡教育投入差别太大,城市教育投入多,农村教育投入少,导致一些农村存在校舍危房和教师工资拖欠等现象,于是一些农村学校便以乱收费来解燃眉之急。第三是学校间人为拉大投入差距。一些地方政府将学校分为重点学校和非重点学校(示范学校和普通学校),在资金投入与政策优惠方面向重点学校倾斜,更加剧了教育资源的不平衡,一定程度上促成了因教致贫。

(3)政府职能部门对教育的监管不力。在因教致贫的政府因素中,还存在各级政府部门行政不作为或者作为不力导致的对教育领域监管失控的情况。政府对教育监管不力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几点:一是地方政府领导因教育的收益滞后而不愿过多进行教育投入,只得默认学校出现乱收费现象。二是国家在教育方面制定了不少法律,但政府部门自身依法行政不力,导致教育部门有借口乱收费。三是代表政府从事教育管理的教育主管部门为了部门私利,直接参与学校的乱收费并从中获利。四是政府对教育成本缺乏准确的估算,导致教育运行中有限资源的极大浪费。五是政府对教育发展缺乏有效的指导,导致教育的发展滞后于经济的发展,最终使学生学无所用,因教致贫。当然,在出现教育的各种问题以后,政府部门没能及时有效地进行处理,也是导致教育不规范运转的重要原因。

(4)经济政策的缺憾。教育可以促进经济的发展,但教育不能决定经济的发展,相反,经济的发展却可以制约教育的发展。经济的发展取决于社会经济的发展规律以及经济、文化和社会制度。尤其是政府的经济政策对经济的影响很大。我国由于过去长期实行计划经济,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实行了城乡二元经济结构,

以及东西两步走的经济发展战略,使广大的西部地区和农村经济发展严重贫血,经济发展的区域失衡使贫困地区在教育消费的支付能力上先天不足,导致了因教致贫。其次,我国现行市场经济规模发展不够,无法满足教育发展对劳动力市场的需求,形成人力资源浪费,应该说也是与政府的宏观经济政策有关系的。

2.社会原因

(1)对办教育的热情不高。由于我国历来实行依靠政府和学生个人自己办学,社会历来只是享受教育成果,加之缺乏有效的政府引导和激励社会力量办学的有效机制,所以,在我国比较缺乏社会办学的热情。具体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社会缺乏对教育的投入热情。由于历史的惯性,社会人士和企业缺乏对教育投入的意识和热情,政府在社会力量办学方面也缺乏相应的激励机制,使社会这一最大教育受益者成了教育投入的最大空白,尽管最近几年有所好转,但从社会的受益程度来看,还很不成比例。二是社会缺乏对教育的有效引导。教育是为社会服务的,教育的走向应该由社会的需求来决定,但由于我国社会与教育缺乏有效的信息沟通渠道,加之社会缺乏关注和引导教育的热情,社会把自身当成了教育的旁观者而不是主人,社会对教育存在的问题横加指责得多,沟通引导得少,导致教育的发展与社会的需求有很大的距离,所培养的学生不能适应和满足社会的需要,最终受害的是接受教育的学生。

(2)教育助困体系不完善。由于经济发展的不均衡,很多家庭无力承受教育消费,

是的

就是父亲身上

气质大男人& 20:32:48

熊浩 20:32:51

你看看最后的一部分

完了你可以读一读

气质大男人& 20:34:22

我想哈啊 浩子 父亲来寻找女儿 这是重点 其次是赚钱还债

可以中间来个插曲 父亲的亲戚打电话来催债了

父亲就说 缓一缓 马上就有钱了

这是个隐射

气质大男人& 20:35:38

父亲在工地抽很差的烟 平时练牙膏都省着用

女猪脚家里的贫穷 让她不敢告诉父亲她现在的样子

在父亲眼中 只要是大学生就是高高在上的

是坐办公室的

申请贫因户篇十
《贫困户》

为进一步加强企业党员干部作风建设,更好地为被帮扶的贫困户办实事解难事,早日摆脱贫困,并确保按时完成帮扶任务,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明确帮扶任务

1、帮扶对象:贫困户。

2、帮扶目标:

①确保帮扶的贫困户家庭基本生活得到保障;

②子女上学的,不因贫困而辍学;

③有危重病人的,能得到及时医治;

④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愿望的家庭成员能实现就业再就业;

⑤党员干部上门走访慰问贫困户每年至少三次,及时掌握帮扶对象的动态情况,传统节日开展慰问活动。

3、工作重点:

①从帮扶对象所面临的最困难、最迫切、最需要解决的突出问题入手,要主动协助帮扶对象与相关部门联系向他提供就业、就学、就医等优惠政策的信息,帮助他们理清脱贫思路,并通过“六送”,即送观念、送政策、送技能、送信息、送岗位、送资金,切实为帮扶对象解决实际困难。其中“送技能,送岗位”即努力联系相关培训机构,由企业出资金让他及其有劳动能力的家庭成员能有一技所长,再学有所成之时,通过各种渠道向他提供相关的就业信息,打破信息沟通渠道的障碍。

要着力在“四助”落实帮扶措施:一是“助困”。对于帮扶对象中基本生活发生困难的家庭,要通过号召企业广大职工干部捐款捐物帮助他们解决眼前困难,确保其家庭基本生活有着落;二是“助业”。积极联系农业部门及相关农业专家,结合家庭耕地情况,向其提供农业种植的技术,同时通过企业捐助或由企业担保申请的资金,走农业致富的道路。并且对于家庭成员中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愿望的,要帮助他们转变就业观念,通过提高就业技能、介绍就业、扶助创业等,帮助他们实现就业和再就业;三是“助医”。对于帮扶对象家庭成员中有患大病、重病的,要借助政策和通过捐助等方式,尽量减轻他们的医疗负担;四是“助学”。对于帮扶对象子女就学有困难的,要通过资助学杂费方式,确保不因贫困而失学。

二、方法步骤

结对帮扶工作分为三个阶段进行。具体方法步骤如下:

(一)第一阶段——调查摸底,掌握情况

①组织人员,到帮扶贫困户家庭了解情况,力求能做到全面的清晰的调查摸底,并与其所在村委会沟通了解确切情况,并将属实的情况记录在案。

② 吃透情况后,摸清其家庭急需解决的热点问题和的迫切愿望,找准其家庭致贫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

(二)第二阶段——探索方法,积累经验,做出成效。

1、结对帮扶,责任到位。

以支部为基础,成立帮扶小组。

2、集资捐款,救助到位。

建立帮扶台帐,确保能先解决该贫困户的目前困难。

3、定期走访,提供切实的帮助。

定期走访,了解其在脱贫的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并为其提供切实的帮助,努力做到“四清”,即对家庭情况清、致贫原因清、就业技能清、帮扶需求清。在“四清”的基础上因户制宜,制定具体的帮扶计划和措施;走访每年不少于三次,重大传统节日开展慰问活动,建立特困职工家庭帮扶情况记录卡,及时记录走访帮扶情况,保证帮扶工作有始、有序、有终进行,使帮扶工作制度化、管理规范化。

4、经常提供信息支持,走出脱贫的瓶颈。

通过企业积极联系相关部门,如农业部门、银行机构等,向贫困户提供最新的农业技术支持和脱贫致富、自主创业的相关优惠政策。对其家庭中有劳动能力并且有就业意愿的成员,介绍到相关就业培训机构,进行再就业培训,让其有一技所长。同时提供就业信息,帮助其家庭成员顺利就业。从而提高家庭的收入水平。脱下贫困户的衣裳,为进一步致富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第三阶段——稳步开展,巩固提高。

贫困户的生产生活条件有所改善后,通过继续的信息支持,促使其自我发展能力进一步提高,在保证前一阶段所取得的成果的同时,找到一条走向小康生活的道路。

此阶段帮扶的原则由以实际帮助为主转入思想攻坚阶段。

让其真正做到打破狭隘的旧农民意识,树立自强自主的意识,打破被动脱贫的行为意识,从“要我富”到“我要富”的思想转变,从被动地接受脱贫帮助,转变为自我要求并积极主动地创造致富条件。

三、保障措施

1、成立帮扶领导小组。由党员干部组成。

2、建立联络员制度。指定一名工作人员为为帮扶小组联络员,与帮扶对象保持密切联系,对帮扶的贫困户家庭的特殊困难情况及时向企业领导反馈,使他们得到及时救助。

●【往下看,下一篇更精彩】●

最新成考报名

  • 党员个人问题清单及整改措施范文(通...
  • 对照新时代合格党员的标准方面存在的...
  • 2023年党支部组织生活会征求意见四篇
  • 最美退役军人先进事迹材料3000字(通用8篇)
  • 对党支部的批评意见八篇
  • 党员民主评议个人对照检查材料【6篇】
  • 党支部班子对照检查材料范文五篇
  • 组织生活互评批评意见50条范文(精选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