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文档 > 推荐 >

关于道德的古语与解释

成考报名   发布时间:02-08    阅读:

关于道德的古语与解释篇一
《关于道德修养的名言警句》

关于道德修养的名言警句

只有在不仅消灭了阶级对立,而且在实际生活中也忘却了这种对立的社会发展阶段上,超越阶级对立和超越这种对立的回忆的、真正人的道德才成为可能

----恩格斯----

把“德性”教给你们的孩子:使人幸福的是德性而非金钱。这是我的经验之谈。在患难中支持我的是道德,使我不曾自杀的,除了艺术以外也是道德

----贝多芬----

感情有着极大的鼓舞力量,因此,它是一切道德行为的重要前提

----凯洛夫----

道德是自由的保卫者。

----斯米茨----

无私是稀有的道德,因为从它身上是无利可图的。

----布莱希特----

一个有德性的人,往往为他的朋友和国家的利益而采取行动,必要时乃至牺牲自己的生命。他宁愿捐弃世人所争夺的金钱荣誉和一切财物,只求自己的高尚。

----亚里斯多德----

盲目地一味勤奋的确能创造财富和荣耀,不过,许多高尚优雅的器官也同时被这唯其能创造财富和荣耀的美德给剥夺了。

----尼采----

学会爱人,学会懂得爱情,学会做一个幸福的人——这就是要学会尊重自己,就是要学会人类的美德。

----马卡连柯----

最高的道德就是不断地为人服务,为人类的爱而工作。

----甘地 关于爱情 ----

人类在道德文化方面最高级的阶段,就是当我们认识到应当用理智控制思想时

----达尔文----

文以行为本,在先诚其中。

唐·柳宗元《报袁君陈秀才避师名书》 文士以德行为修养成根本,而在德行中真诚摆在首位。

----柳宗元----

文明就是要造成有修养的人。

----罗斯金----

修养的本质如同人的性格,最终还是归结到道德情操这个问题上。

----爱默生----

虔诚不是目的,而是手段,是通过灵魂的最纯洁的宁静而达到最高修养手段。

----歌德----

如果通过修养达不到提高鉴赏力的目的,修养两字也就毫无意义了。

----波伊斯----

修养之于心地,其重要犹如食物之于身体。

----西塞罗----

许多思想是从一定的文化修养上产生出来的,就如同幼芽是长在绿枝上一样。

----歌德----

健全自己身体,保持合理的规律生活,这是自我修养的物质基础。

----周恩来 ----

审美的感官需要文化修养„„借助修养才能了解美,发现美。

----黑格尔----

要评判美,就要有一个有修养的心灵。

----康德----

啊,有修养的人多快乐!甚至别人觉得是牺牲和痛苦的事他也会感到满意、快乐;他的心随时都在欢跃,他有说不尽的欢乐!

----车尔尼雪夫斯基----

性情的修养,不是为了别人,而是为了自己增强生活能力。

----池田大作----

一个人只要有耐心进行文化方面的修养,就绝不至于蛮横得有可教化。

----贺拉斯----

人的思想是可塑的;一个人如果每天观赏一幅好画,阅读某部佳作中的一页,聆听一支妙曲,就会变成一个有文化修养的人——一个新人。

----罗斯金----

圣人不是如同蘑菇,经一阵雷雨之后,就能从山土里钻出来的。也不是可以经一班门徒或和一系一派一党的人,于短促的时间所能捧起来的。圣人纵有超凡脱俗的个性,有出众超群的天才,有勤勉刻苦的修养,有博古通今的学识,有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道德与精神。又须一些志同道合的信徒的辅佐与继成之力。

----老宣----

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有修养,逻辑修辞使人善辩。

----培根----

One’s courtesy is a mirror to see his image.———(Germany) Goethe

一个人的礼貌是一面照出他的肖像的镜子。———[德国]歌德

----歌德----

There's nothing in the world so demoralizing as money. ---Sophocles

世上没有任何东西比金钱更能使人道德败坏。

----索福克勒斯----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诫子书》

----诸葛亮----

孟子曰 :“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告子上)

[译文] (孟子说:)“同情别人的心,人人都有;知道羞耻的心,人人都有;对别人恭敬的心,人人都有;明辨是非的心,人人都有。同情心属于仁,羞恶心属于义,恭敬心属于礼,是非心属于智。这仁义礼智,不是外人强加给我的,是我本来就有的,不过是没有去思考追求罢了。

----孟子----

高雅的品味,崇高的道德标准,向社会大众负责及不施压力威胁的态度——这些事让你终有所获。

----李奥贝纳----

即使不考虑道德因素,不诚实的广告也被证实无利可图。

----李奥贝纳----

人要正直,因为在其中有雄辩和德行的秘诀,有道德的影响力。

----阿米尔----

对于道德的实践来说,最好的观众就是人们自己的良心。

----西塞罗----

仁义为友,道德为师。

----史襄哉----

道德活动既受政府长官支配,又受良心的制约。

----洛克----

道德的损害是良心的完全麻痹。

----芥川龙之介----

良心是一种根据道德准则来判断自己的本能,它不只是一种能力;它是一种本能。

----康德----

有两种东西,我们愈是时常愈加反复地思索,它们就愈是给人的心灵灌注了时时翻新,有加无已的赞叹和敬畏——头上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法则。

----康德墓碑铭文----

世上最奇妙的是我头上灿烂星空和内心的道德准则。

----康德----

道德应当成为科学的指路明灯。

----布夫勒----

道德美„„包含两个互相区别的因素,就是正义与慈爱。

----库申----

德行使心灵明晰,使人不仅更易了解德行,而且也更易了解科学的真理。

----罗吉尔·培根----

只有那不论公私都以道德为上、一心要做出高贵的事的人,方可算是最可尊崇的人。

----乔叟----

道德不是良心的可卑的机谋,而是斗争和艰难,激情和痛苦。

----托马斯·曼----

道德普遍地被认为是人类的最高目的,因此也是教育的最高目的。

----赫尔巴特----

道德方面的伟大,就在于对朋友始终不渝的爱,对敌人不可磨灭的恨。

----莱辛----

道德是永存的,而财富每天在更换主人。

----普卢塔克----

道德常常能填补智慧的缺陷,而智慧却永远填补不了道德的缺陷。

----但丁----

人应当头脑清楚,道德纯洁,身体干净。

----契诃夫----

一个人如果不是真正有道德,就不可能真正有智慧。精明和智慧是非常不同的两件事。精明的人是精细考虑他自己利益的人;智慧的人是精细考虑他人利益的人。

----雪莱----

道德的最大秘密就是爱;或者说,就是逾越我们自己的本性,而溶于旁人的思想、行为或人格中存在的美。

----雪莱----

道德能帮助人类社会升到更高的水平,使人类社会摆脱劳动剥削制。

----列宁----

遵照道德准则生活就是幸福的生活。

----亚里士多德----

高尚的道德情操和道德行为与追求美的理想这两者常常统一在一起,是密不可分的。

----周扬----

因为有这种种假文学,所以我近来不看人的文章,只看人的行径。这样把道德与文章混为一谈,似乎不合理,但是此中有个分别.创作的文学之高下为标准,但是理论的文学,却要看其人能不能言顾其行。我很看不起阮大铖之为人,但是仍可以喜欢他的《燕子笺》。这等于说比如我的厨子与人通奸,而他做的点心仍然可能很好吃。

----林语堂----

一切有生之物,都有一种“寻求快乐的本性”,那是一种伟大的力量,凡是血肉之躯都要受过它的支配,好像毫无办法的海草都要跟着潮水的涨落而摆动一般,这种力量不是议论社会道德的空洞文章所能管得了的。

----哈代----

我认为,我认识的每一个人都有道德,虽然我不喜欢问。我知道我有。但我宁可天天教别人道德,而不愿自己实践道德。“把道德交给别人去吧”,这是我的座右铭。把道德送完了。你就永远用不着了。

----马克吐温----

道德心的功能是叫人区别好坏,让人们随心所欲地挑选一样来做。可是从这里他可以得到些什么好处呢?他不断地挑选,而十有八九他倒宁可挑选坏的。世界上不应该有什么坏事情;没有了道德心,就不会再有什么坏事情。然而人是那么一种不懂道德的动物,他们没法看到:应是因为有了道德心,他们才落到生物的最底层去。谁具有了它,谁就堕落。

----马克吐温----

道德对人的约束,要根据他所属社会阶层的不同而有所变化。阳光照耀各地情况不同,于是

关于道德的古语与解释篇二
《9-古人关于道德修养的名言-10》

古代关于道德修养的名言警句

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唐·刘禹锡)

释:山不在于高低,山上有了神仙就出名;水不在于深浅,水里有了龙就灵验。

2、德不广不能使人来, 量不宏不能使人安。 (明·刘基)

释:道德不广大高尚就不能吸引人、凝聚人;气量不宽宏就不能使人们安全、安 定。

3、无德而官,则官不足以劝有德;无功而赏,则赏不足以劝有功。 (宋·李觏)

释:没有道德的人作官,这样的官就不能够教育下属树立道德;对没有功劳的奖 赏,这样的奖赏就不能激励人们去立功。

4、天下有三危: 少德而多宠, 一危也; 才下而位高,二危也;身无大功而受厚 禄,三危也。 (《淮南子·人间训》)

释:天下有三种情况最危险:一是缺乏道德的人受到过多宠爱, 二是才能低下 的人占着高位,三是没有大功的人享受丰厚的俸禄。

5、一指之穴,能涸千里之河;一脔之味,能败十世之德。 (清·唐甄)

释:一个指头大的漏洞,能流干涸了千里之河;贪婪一片细肉的味道,能败坏人 们多年积成的道德。

6、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谓不朽。 (《左传》)

释:最上面的是树立道德,其次是建立功绩,再其次是著书立说,这些都是很长 时间不会消失的,因此可以称作是不朽的。

7、平生德义人间颂,身后何须更立碑。 (唐。徐寅)

释:一生中道德和节义得到人们颂扬,死后何须再树碑立传。

8、有德而富贵者,乘富贵之势以利物;无德而富贵者,乘富贵之势以残身。 ((宋·胡宏)

释:有道德的人富贵了,他以富贵之势去做有利于人们的各种事物;没有道德的 人富贵了,他以富贵之势来摧残自己的身体。

9、玩人丧德,玩物丧志。 (孔子)

释:玩弄人的人丧失道德,贪玩的人丧失意志。

10、以言伤人者,利于刀斧;以术害人者,毒于虎狼。 (宋·林逋)

释:用语言伤害人,比刀斧还厉害;用心术坑害人,比虎狼还恶毒。

11、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 (孔子)

释:如果不多行善事,就不能够成名;如果不多做恶事,就不会毁灭自身。

12、不诱于誉,不恐于诽。 (荀子)

释:不被名誉所诱惑,不被诽谤所吓倒。

13、人重官非官重人,德胜才毋才胜德。 (明·李廷机)

释:人们敬重官是敬重作官人的品德,而不是官职官位使作官的受人敬重;做人、 作官应是德行比才能高,而不应让才胜过德。

14、一念之非即遏之,一动之妄即改之。 (明·薛喧)

释:一有错误的念头要立即遏制住,一有错误的举动要立即改正过来。

15、栽培剪伐须努力,花易凋零草易生。 (宋·苏舜钦)

释:在栽培剪伐的管理上须要努力,因为花容易凋谢,草容易生长。

关于道德的古语与解释篇三
《关于道德的名人名言》

关于道德的名人名言

★ 爱劳动是共产主义道德主要成分之一。但只有在工人阶级获得胜利以后,人类生活不可缺少的条件——劳动,才不会是沉重而可耻的负担,而成为荣誉和英勇的事业。——加里宁

★ 把“德性”教给你们的孩子:使人幸福的是德性而非金钱。这是我的经验之谈。在患难中支持我的是道德,使我不曾自杀的,除了艺术以外也是道德。——贝多芬

★ 把德性教给你们的孩子:使人幸福的是德性而非金钱。这是我的经验之谈。在患难中支持我的是道德,使我不曾自杀的,除了艺术以外也是道德。——贝多芬

★ 被败坏的道德践踏了的法律还有何意义?——贺拉斯

★ 必要的道德教育最好在婴儿出生的那一瞬间就开始,因为这样开始就不会因太多的期望而失望。——罗素

★ 道德常常能填补智慧的缺陷,而智慧却望远填补不了道德的缺陷。——但丁

★ 道德当身,不以物惑。——春秋管仲

★ 道德的损害是良心的完全麻痹。——芥川龙之介

★ 道德对人的约束,要根据他所属社会阶层的不同而有所变化。——巴尔扎克

★ 道德方面的伟大,就在于对朋友始终不渝的爱,对敌人不可磨灭的恨。——莱辛

★ 道德活动既受政府长官支配,又受良心的制约。——洛克 ★ 道德美包含两个互相区别的因素,就是正义与慈爱。——库申

★ 道德能帮助人类社会升到更高的水平,使人类社会摆脱劳动剥削制。——列宁

★ 道德普遍地被认为是人类的最高目的,因此也是教育的最高目的。——赫尔巴特

★ 道德确实不是指导人们如何使自己幸福的教条,而是指导人们如何配享有幸福的学说。——康德

★ 道德首先被要求歇后语 谚语 座右铭的是支配自己。——康德

★ 道德行为训练,不是通过语言影响,而是让儿童练习良好道德行为,克服懒惰、轻率、不守纪律、颓废等不良行为。——夸美纽斯

★ 道德应当成为科学的指路明灯。——布夫勒

★ 法律是显露的道德,道德是隐藏的法律。——林肯

★ 否定意志的自由,就无道德可言。——爱比克泰德

★ 服民以道德,渐民以教化。——刘禹锡

★ 感情有着极大的鼓舞力量,因此,它是一切道德行为的重要前提,谁要是没有强烈的志向,也就不能够热烈地把这个志向体现于事业中。——凯洛夫

★ 高雅的品味,崇高的道德标准,向社会大众负责及不施压力威胁的态度——这些事让你终有所获。——李奥贝纳

★ 革命道德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它是从日常的坚持不懈的斗争和锻炼中发展和巩固起来的,正如玉石越磨越亮,黄金越炼越纯一样。——胡志明

★ 即使不考虑道德因素,不诚实的广告也被证实无利可图。——李奥贝纳

★ 交善人者道德成,存善心者家里宁,为善事者子孙兴。——方孝孺

★ 骄傲道德导致丰盈,然后导致贫困,最后导致声誉扫地。——富兰克林

★ 教导儿童服从真理、服从集体,养成儿童自觉的纪律性,这是儿童道德教育最重要的部分。——陈鹤琴

★ 教育的唯一工作与全部工作可以总结在这一概念之中——道德。——赫尔巴特

★ 精神上的道德力量发挥了它的潜能,举起了它的旗帜,于是我们的爱国热情和正义感在现实中均得施展其威力和作用。——黑格尔

★ 酒能使人出语轻快,酒更能使人一吐衷情。酒,因而成为一

种道德的性质成为搬运率直之心的物质。——康德

★ 君子以道德轻重人,小人以势轻重。——胡宏

★ 劳动却是产生一切力量、一切道德和一切幸福的威力无比的源泉。——拉·乔乃尼奥里

★ 劳动使一个人的道德变得高尚,使他习惯于小心地对待劳动的工具、器械和产品,重视书籍及其他精神文化和物质文化的物品,尊重任何一种职业的劳动者,仇视那些寄生虫和剥削者、二流子、怯懦者和懒汉。——凯洛夫

★ 劳动受人推崇。为社会服务是很受人赞赏的道德理想。——杜威

★ 劳动最大的益处还在于道德和精神上的发展。这种精神发展是由和谐的劳动产生的,它应当构成无产阶级社会公民区别于资产阶级社会公民的那种人的特质。——马卡连柯

★ 历史使人聪明,诗歌使人机智,数学使人精细,哲学使人深邃,道德使人严肃,逻辑与修辞使人善辩。——Bacon.Francis

★ 良心是一种根据道德准则来判断自己的本能,它不只是一种能力;它是一种本能。——康德

★ 美,是道德上的善的象征。——康德

★ 美德与过恶,道德上的善与恶,都是对社会有利或有害的行为;在任何地点,在任何时代,为公益作出最大牺牲的人,都是人们称为最道德的人。——伏尔泰

★ 那最神圣恒久而又日新月异的,那最使我们感到惊奇和震撼的两件东西,是天上的星空和我们心中的道德律。——康德

★ 能充实心灵的东西,乃是闪烁着星星的苍穹,以及我内心的道德律。——康德

★ 人类在道德文化方面最高级的阶段,就是当我们认识到应当用理智控制思想时。——查尔斯·达尔文

★ 人类最不道德订户,是不诚实与懦弱。——高尔基

★ 人们宣扬的一切道德家庭的道德,社会的道德,只有失掉了利己主义才是美好的,只有在为了过分人道的亲爱者——好儿女或好配偶——而牺牲了自己神圣的思想时才是美好的!——罗曼·罗兰

★ 人生就是那么回事,跟厨房一样腥臭。要捞油水不能怕弄脏手,只消事后干净,今日所谓道德,不过是这么一点。——巴尔扎克 ★ 人要正直,因为在其中有雄辩和德行的秘诀,有道德的影响力。——阿米尔

★ 忍耐——肉体的小心和道德的勇气的混合。——哈代

★ 如果道德败坏了,趣味也必然会堕落。——狄德罗

★ 如果儿童任意地让自己不论去做什么而不去劳动,他们就既学不会文学,也学不会音乐,也学不会体育,也学不会那保证道德达到最高峰的礼仪。——德谟克利特

★ 社会和自然的区别就在于,社会是有一定道德目标的。——赫胥黎

★ 圣人不是如同蘑菇,经一阵雷雨之后,就能从山土里钻出来的。也不是可以经一班门徒或和一系一派一党的人,于短促的时间所能捧起来的。圣人纵有超凡脱俗的个性,有出众超群的天才,有勤勉刻苦的修养,有博古通今的学识,有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道德与精神。又须一些志同道合的信徒的辅佐与继成之力。——老宣

★ 实际上,每一个阶级,甚至每一个行业,都有各自的道德。——恩格斯

★ 世上最奇妙的是我头上灿烂星空和内心的道德准则。——康德

★ 谁遇到缺德事不立即感到厌恶,遇到美事不立即感到喜悦,谁就没有道德感,这样的人就没有良心。——康德

★ 所谓恶人,无论有过多么善良的过去,也已滑向堕落的道路而消逝其善良性;所谓善人,即使有过道德上不堪提及的过去,但他还是向着善良前进的人。——杜威

★ 我们不得不适应这一现实:历史乃是万神殿的反映,它的活动既非道德又非不道德。——茨威格

★ 我们应该尽量使孩子们开始听到的一些故事必定是有道德影响的最好的一课。——柏拉图

★ 我们有力的道德就是通过奋斗取得物质上的成功;这种道德

既适用于国家,也适用于个人。——罗素

★ 我们有无产阶级道德,我们应该发展它,巩固它,并且以这种无产阶级道德教育未来的一代。——加里宁

★ 我认为,与制度结合的自由才是唯一的自由。自由不仅要同制度和道德并存,而且还须臾缺不了它们。——伯克

★ 我认为,与制度相结合的自由才是唯一的自由。自由不仅要同制度和道德并存,而且还须臾缺不了它们。——伯克

★ 我深信只有有道德的公民才能向自己的祖国致以可被接受的敬礼。——卢梭

★ 无聊,对于道德家来说是一个严重的问题,因为人类的罪过半数以上都是源于对它的恐惧。——罗素

本文转自:好词好句好段摘抄大全网(

原文地址:

关于道德的古语与解释篇四
《关于道德的名言》

关于道德的名言

本性流露永远胜过豪言壮语。

——莱辛

说谎话的人所得到的,就只是即使说了真话也没有人相信。

—— 伊索

真正的谦虚只能是对虚荣心进行了深思以后的产物。

—— 柏格森

生命不可能从谎言中开出灿烂的鲜花。

——海涅

虚伪永远不能凭借它生长在权利中而变成真实。

——泰戈尔

凡是与虚伪相矛盾的东西都是极其重要而且有价值的。

—— 高尔基

我并无过人的特长,只是忠诚老实,不自欺欺人,想做一个“以身作则”来教育人的平常人。 ——吴玉章

人世间最恶劣的谎言自己欺骗自己。

——迦尔洵

虚荣心很难说是一种恶行,然而一切恶行都围绕虚荣心而生,都不过是满足虚荣心的手段。 ——柏格森

行一件好事,心中泰然;行一件歹事,衾影抱愧。

——神涵光

一个人最伤心的事情无过于良心的死灭。

——郭沫若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孔丘

人在智慧上应当是明豁的,道德上应该是清白的,身体上应该是清洁的。

——契诃夫

良心是由人的知识和全部生活方式来决定的。

——马克思

真诚才是人生最高的美德。

——乔叟

你若要喜爱你自己的价值,你就得给世界创造价值。

——歌德

美德有如名香,经燃烧或压榨而其香愈烈,盖幸运最能显露恶德而厄运最能显露美德也。 ——培根

我愿证明,凡是行为善良与高尚的人,定能因之而担当患难。

——贝多芬

阴谋陷害别人的人,自己会首先遭到不幸。

——伊索

善气迎人,亲如弟兄;恶气迎人,害于戈兵。

—— 管仲

知耻近乎勇。

——孔丘

辱,莫大于不知耻。

——王通

不诚则有累,诚则无累。

——杨时

入于污泥而不染、不受资产阶级糖衣炮弹的侵蚀,是最难能可贵的革命品质。 —— 周恩来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诸葛亮

不论将来自己达到一个什么样的辉煌的顶点,决不能把自己的才能当成商品。 作者:张洁 内容丰富的言辞就像闪闪发光的珠子。真正聪明睿智的却是言辞简短的。 作者:培根 用心莫如直。唐·李翱《答朱载言书》 为人应正直 作者:李翱

人而无德,生而何益。 作者:法国谚语

道德是永存的,而财富每天在更换主人。 作者:普卢塔克

道德应当成为科学的指路明灯。 作者:布夫勒

修身洁行,言必由绳墨。 作者:王安石

心体光明,暗室中有青天;念头暗昧,白日下有厉鬼。明·洪自诚《菜根谭》 暗昧:不光明。厉鬼:凶恶的魔鬼。情操不同,对客观环境事物的体验迥异。 作者:洪自诚

我们大家要学习他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从这点出发,就可以变为大有利于人民的人。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作者:毛泽东

至诚无息。《礼记·中庸》 真诚是没有止境的。永远以真诚自勉。 作者:《礼记·中庸》 美德是智力最高的证明。 作者:约翰生

内不欺己,外不欺人,上不欺天,君子所以慎独。清·金缨《格言联璧·持躬》 有道德的人时刻注意光明正大。 作者:金缨

感情有着极大的鼓舞力量,因此,它是一切道德行为的重要前提,谁要是没有强烈的志向,也就不能够热烈地把这个志向体现于事业中 作者:凯洛夫

真理的发见,或道德责任的完成,都引起我们的欢欣,使我们整个生命震颤„„ 作者:克罗齐

房子是应该经常打扫的,不打扫就会积满了灰尘;脸是应该经常洗的,不洗也就会灰尘满面。 作者:毛泽东

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 作者:唐·神秀

人类的食粮大半是谎言,真理只有极少的一点。人的精神非常软弱,担当不起纯粹的真理;必须由他的宗教、道德、政治、诗人、艺术家,在真理之外包上一层谎言。 作者:佚名 明人不做暗事。明·吴承恩《西游记》第84回 光明正大的人,不做见不得人的坏事。 作者:吴承恩

人能克己身无患,事不欺心睡自安。元·马致远《岳阳楼》第二折 人能克制自己就没有灾祸,做事不昧着良心就自然能安睡。 作者:马致远

爱国主义也和其他道德情感与信念一样,使人趋于高尚,使人愈来愈能了解并爱好真正美丽的东西,从对于美丽东西的知觉中体验到快乐,并且用尽一切方法使美丽的东西体现在行动中。 作者:凯洛夫

宽宏精神是一切事物中最伟大的。 作者:欧文

一生肝胆向人尽。唐·顾况《行路难》 为人处世,应当肝胆相照。 作者:顾况

你若正直,不要怕人诽谤。 作者:萨迪

牡丹花好空入目,枣花须少结实成。明·佚名《增广昔时贤文》外表光鲜好看,也不如有实际内容的好。 作者:《增广昔时贤文》

高行微言,所以修身。 作者:黄石公

生活是欺骗不了的,一个人要生活得光明磊落。 作者:冯雪峰

我深信只有有道德的公民才能向自己的祖国致以可被接受的敬礼 作者:卢梭

教人治己,皆宜以正直为先。宋·王安石《洪范传》 宜:应该,应当。 作者:王安石 忠诚是人生的本色。 作者:《明儒学案》

诚者,圣人之本,百行之源也。宋·周敦颐《通书》真诚,是杰出人物的根本,也是使百业兴旺的源泉。行(háng):职业,事务。 作者:周敦颐

终温且惠,淑慎其身。 作者:诗经

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 作者:孔丘

人应该装饰的是心灵,不是肉体。 作者:高尔基

道德是永存的,而财富是每天都在更换主人的 作者:diyifanwen.com收集

应该热心地致力于照道德行事,而不要空谈道德 作者:德谟克利特

善良既是历史中稀有的珍珠,善良的人便几乎优于伟大的人。 作者:雨果

人的美并不在于外貌、衣服和发式,而在于他的本身,在于他的心。要是人没有心灵的美,我们常常会厌恶他漂亮的外表。 作者:奥斯特洛夫斯基

真正积极的人,只能是会爱别人的人,高尚的人。 作者:车尔尼雪夫斯基

人类最大的幸福就在于每天能谈谈道德方面的事情。无灵魂的生活就失去了人的生活价值。 作者:苏格拉底

一般就在部分之中,谁不属于自己的祖国,那么他也就不属于人类。 作者:别林斯基

欲为天下第一等人,当做天下第一等事。明·胡居仁《居业录》要成为杰出的人物,就应当干出杰出的事业。 作者:胡居仁

真理和美德是艺术的两个密友。你要当作家,当批评家吗?请首先做一个有道德的人。 作者:狄德罗

那些立身扬名出类拔萃的,他们凭借的力量是德行,而这也正是我的力量。 作者:贝多芬 好的习惯比法律还正确。 作者:欧里庇得斯

忍耐和时间,往往比力量和愤怒更有效。 作者:拉封丹

怜此皎然质,无人自芳馨。唐·白居易《咏牡丹》 怜:怜爱。皎然:洁白。 作者:白居易 镜子明则尘埃不染,智明则邪恶不生。清·史襄哉《中华谚海》 能明辨是非,就能抑止邪恶行为的萌发。 作者:史襄哉

虚荣的人注视着自己的名字;光荣的人注视着祖国的事业。 作者:何塞·马蒂

点燃了的火炬不是为了火炬本身,就像我们的美德应该超过自己照亮别人,否则等于没用。 作者:莎士比亚

只有心地善良的人才能易于接受道德的熏陶。谁要是没有受到过善良的教育,没有感受过与人为善的那种欢乐,谁就不感觉到自己是真实而美好的事物的坚强勇敢的卫士,他就不可能成为集体的志同道合者。 作者:苏霍姆林斯基

品德,应该高尚些;处世,应该坦率些;举止,应该礼貌些。 作者:孟德斯鸠

从恶德中逃避是美德的开始。 作者:贺瑞斯

道德常常能填补智慧的缺陷,而智慧却望远填补不了道德的缺陷。 作者:但丁

没有情感,道德就会变成枯燥无味的空话,只能培养出伪君子。 作者:苏霍姆林斯基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论语·子路》 和:和顺。 同:随声附和。君子和顺而不苟同,小人苟同而不和顺。 作者:《论语·子路》

山中人自正,路险心亦平。唐·孟郊《游终南山》山中的隐士,自身纯正,虽然艰险,心中也感到坦然。 作者:孟郊

真理和美德是艺术的两个密友。你要当作家,当批评家吗?请首先做一个有德行的人。 作

者:狄德罗

一个人必须把他的全部力量用于努力改善自身,而不能把他的力量浪费在任何别的事情上。 作者:列夫·托尔斯泰

非关道德合,只为钱相知。 作者:谚语

学者必求师,从师不可不谨也。 作者:程颐

守正直而佩仁义。宋·朱熹《宋名臣言行录》 宋:操守。做人要存正直之心,行仁义之德。 作者:朱熹

道德衰亡,诚亡国灭种之根基。 作者:章炳麟

每一个人都知道,这些喝酒上了瘾的,是因为做了错事而受到良心的呵责的人。人人可以注意到,过着不道德生活的人比旁人更缺少不了使自己昏迷的药物;强盗或小偷,赌徒与妓女没有麻醉品是不能生活的。 作者:托尔斯泰

我情愿变成一枝两头点燃的蜡烛,照耀人们前进! 作者:卢森堡

惟天下之至诚,为能化。 作者:《礼记·中庸》

我宁愿靠自己的力量打开我的前途,而不愿求有力者的垂青。青云得意的道路是很多的,如果我用阿谀奉迎的办法换取有力者的提拔,我早该得志了。但这不是我的道路。 作者:雨果 不管时代的潮流和社会的风尚怎样,人总可以凭着自己高贵的品质,超脱时代和社会,走自己正确的道路。 作者:爱因斯坦

涵养、致知、力行三者,便是以涵养为首,致知次之,力行又次之。 作者:朱熹

人在智慧上应当是明豁的,道德上应该是清白的,身体上应该是洁净的。 作者:契诃夫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作者:礼记

意志来自道德感和自身利益这两个因素。 作者:林肯

礼貌是最容易做到的事,也是最珍贵的东西! 作者:冈察尔

吾人最大之知识,系反躬自省。 作者:中国谚语

我宁愿要那种虽然看不见但表现出内在品质的美。 作者:泰戈尔

体力劳动对于小孩子来说,不仅是获得一定的技能和技巧,也不仅是进行道德教育,而且还是一个广阔无垠的惊人的丰富的思想世界。这个世界激发着儿童的道德的智力的审美的情感,如果没有这些情感,那末认识世界(包括学习)就是不可能的。 作者:(前苏联)苏霍姆林斯基《给教育的建议》

精诚所加,金石为亏。汉·王充《论衡·感虚》 精诚:真诚。 亏:亏蚀。只要真心诚意从事,任何困难都可以克服。 作者:王充

君子养心,莫善于诚。《荀子·修身》 培养个人的品德,最主要的是个人的真诚。 作者:《荀子·修身》

最爱发牢骚的人就是没有能力反抗,不会或不愿工作的人。 作者:高尔基

只有在不仅消灭了阶级对立,而且在实际生活中也忘却了这种对立的社会发展阶段上,超越阶级对立和超越这种对立的回忆的、真正人的道德才成为可能。 作者:恩格斯

欲影正者端其表。 作者:桓宽

应念岭表经年,孤光自照,肝胆皆冰雪。宋·张孝祥《念奴娇·过洞庭》岭表经年:在岭南过了一年。岭表,五岭以南,今广东、广西地区。孤光自照:谓自己心地光明磊落。孤光,指月亮。肝胆比冰雪:谓自己玉洁冰清。 作者:张孝祥

道德方面的伟大,就在于对朋友始终不渝的爱,对敌人不可磨灭的恨。 作者:莱辛 最有道德的人,是那些有道德却不须由外表表现出来而仍感满足的人。 作者:帕拉图 美德大多存在于良好的习惯之中。 作者:佩利

教育技巧的全部诀窍就在于抓住儿童的这种上进心,这种道德上的自勉。要是儿童自己不求上进,不知自勉,任何教育者就都不能在他的身上培养出好的品质。可是只有在教师首先看

到儿童优点的那些地方,儿童才会产生上进心。 作者:(前苏联)苏霍姆林斯基《要相信孩子》

修身不言命,谋道不择时。 作者:无稹

道德能帮助人类社会升到更高的水平,使人类社会摆脱劳动剥削制。 作者:列宁

心正何愁着鬼迷。明·周螺冠《锦笺记》第二十出 心地端正就不怕受鬼迷。 作者:周螺冠 道德中最大的秘密就是爱 作者:雪莱

一个人如果不是真正有道德,就不可能真正有智慧。精明和智慧是非常不同的两件事。精明的人是精细考虑他自己利益的人;智慧的人是精细考虑他人利益的人。 作者:雪莱 修养的花儿在寂静中开过去了,成功的果子便要在光明里结实。 作者:冰心

由智慧养成的习惯成为第二天性。 作者:培根

富贵不傲物,贫贱不易行。 作者:晏子

功莫大于去恶而好善,罪莫于去善而为恶。 作者:贾谊

好谀是人生大病。清·申居郧《西岩赘语》喜欢奉承是人的一大弊病。 作者:申居郧 好习惯是一个人在社会交场中所能穿着的最佳服饰。 作者:苏格拉底

享有特权而无力量的人是废物。受过教育而无影响的人是一堆一文不值的垃圾。有些人在知识道德宗教信仰方面受过教养,但没有成为社会上行善的积极力量,这些人就对不起为培育和供养他们而花费的代价。如果他们也算是基督徒,他们就犯了因伪装而受尊敬的罪。他们本应成为世上的盐,而盐的首要责任应当有盐味。 作者:亨利·范·戴克

兰生幽谷,不为莫服而不芳;舟在江海,不为莫乘而不为;君子行义,不为莫知而止休。《淮南子·说山训》 兰:香草名。幽谷:僻静的山谷。莫服、莫乘:没有人佩带、乘坐。行义:施行仁义。不为莫知而止休:不因没有人知道而停止。比喻君子行仁义之事不求名不避宠。 作者:《淮南子·说山训》

因为有这种种假文学,所以我近来不看人的文章,只看人的行径。这样把道德与文章混为一谈,似乎不合理,但是此中有个分别.创作的文学之高下为标准,但是理论的文学,却要看其人能不能言顾其行。我很看不起阮大铖之为人,但是仍可以喜欢他的《燕子笺》。这等于说比如我的厨子与人通奸,而他做的点心仍然可能很好吃。 作者:林语堂

好的习惯愈多,则生活愈容易,抵抗引诱的力量也愈强。 作者:詹姆斯

支配和统治一切的,在君主政府中是法律的力量,在专制政府中是永远高举着的君主的铁拳,但是在一个人民的国家中还要有一种推动的枢纽,这就是美德。 作者:孟德斯鸠

心正不怕影儿斜。清·文康《儿女英雄传》 正:纯正,端正。思想纯正行为也就正派。 作者:diyifanwen.com收集

美德有如名香,经燃烧或压抑而其香愈烈:盖幸运最难显露恶德而厄运最能显露美德也。 作者:培根

要人知重勤学,怕人知事莫做。明·冯梦龙《警世通言》第33卷 知重:敬重。 作者:冯梦龙

所谓恶人,无论有过多么善良的过去,也已滑向堕落的道路而消逝其善良性;所谓善人,即使有过道德上不堪提及的过去,但他还是向着善良前进的人。 作者:杜威

没有情感, 道德就会变成枯燥无味的空话, 只能培养出伪君子。 作者:苏霍姆林斯基

君子以其身之正,知人之不正;以人之不正,知其身之所未正也。宋·苏轼《私试策问》 身:自己。人:别人。 作者:苏轼

心不负人,面无惭色。宋·普济《五灯会元》第4卷 负:违背。惭:惭愧。不做对不起别人的事,就不会有惭愧之感。 作者:普济

修养的本质如同人的性格,最终还是归结到道德情操这个问题上。 作者:爱默生

衡量一个人的真正品格,是看他在知道没有人会发觉的时候做什么。 作者:孟德斯鸠

关于道德的古语与解释篇五
《关于道德的名言》

关于道德的名言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_____孔丘

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____毛泽东

礼貌使有礼貌的人喜悦,也使那些受人以礼貌相待的人们喜悦。____孟德斯鸠

好习惯是一个人在社会交场中所能穿着的最佳服饰。____苏格拉底

法律是显露的道德,道德是隐藏的法律。____林肯

日省其身,有则改之,无则加勉。____朱熹

涵养、致知、力行三者,便是以涵养为首,致知次之,力行又次之。____朱熹

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注释】 荡:清除,洗涤。 坦荡荡:心胸宽广、开阔、容忍。

戚:在古代的意思形声。从戉,从尗,尗亦声。戉(yuè),斧子。第一个戚是指的斧子,第二个戚是指的斧别人,攻击别人,小人不是修自身的,是修别人的。 长戚戚:经常忧愁、烦恼的样子。

【译文】 孔子说:“君子心胸宽广,能够包容别人;小人爱斤斤计较,心胸狭窄。”

关于道德的古语与解释篇六
《道德经名言精选及翻译讲解》

道德经名言精选及翻译讲解

道德经名言精选及翻译讲解(一)

给大家介绍一些老子的名言。为什么要学习老子名言呢?我们先来了解以下老子。老子又称老聃、李耳,汉族,春秋时期楚国苦县厉乡曲仁里人,中国古代哲学家和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其被唐皇武后封为太上老君,世界文化名人,世界百位历史名人之一,存世有《道德经》(又称《老子》)。其作品的精华是朴素的辨证法,主张无为而治,其学说对中国哲学发展具有深刻影响。在道教中老子被尊为道祖。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老子名言出处:《道德经》第八章

【翻译讲解】:最善良的品性如同水一样,水是天地间善的极致,给万物提供滋养,而自己却安居其下而不与之争。

水是生命的源泉。这里用水比喻上善者的人格。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在日记中写道:“做人应该像老子所说的如水一般。没有障碍,他向前流去;遇到堤坝,停下来;堤坝出了缺口,再向前流去。容器是方的,它成为方形;容器是圆的,它成为圆形。因此它比一切都重要,比一切都强。” 二

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惟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老子名言出处:《道德经》第二十二章

【翻译讲解】:不只看到自己,便能更明了世事;不自以为是,反而能更彰显自己;不自我夸耀,反而能成就功业;不自高自大,所以能长期有所长进;因为不争,所以天下都难与之争。

“不争”被道家视为一种天道自然准则,它实际上是一种以不争为争的君子之术和处世之方。

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 ——老子名言出处:《道德经》第七章

【翻译讲解】:天地长久,天地之所以能长久,是因其不是为自己而生存,所以能够长久生存。

天地不自生,故能长生,老子以天地体现大道之品格而昭示人类社会。 四

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

——老子名言出处:《道德经》第二十三章

【翻译讲解】:狂暴的飓风刮不一早晨,倾盆大雨下不一天。

老子主张“希言自然”,即少施教令是合于自然的。飘风、骤雨不能持久,故尔:暴政是不会持久的。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弛骋田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

——老子名言出处:《道德经》第十二章

【翻译讲解】:五颜六色使人眼花缭乱,五音(铿锵)使人听觉不敏,五味悦口使人口味败坏,驰马打猎使人心发狂,珍贵的财物使人偷和抢。

“五色”、“五音”“五味”本身是人类文化的组成部分,老子并非主张禁欲,而是反对纵欲。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常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

——老子名言出处:《道德经》第九章

【翻译讲解】:把持拥有得多多的,不如适可而止。锤尖了又从而磨得锋利无比,不可能保持长久。满堂都是金玉,却无法永久的守藏。身处富贵而又骄纵无度,只能自取灾殃。

老子以盈满、锐利为譬喻,说明金玉满堂、富贵而骄者容易招来灾祸,主张“功遂,身退,天之道”。

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

——老子名言出处:《道德经》第二十二章

【译解】委曲反能求全,弯曲则能伸直,低洼反能充盈,破旧反能成新,少取反能多得,贪多反而迷惑。

以上六句是古代成语,老子主张用辩证的思想,来认识和把握社会生活的变化。

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

——老子名言出处:《道德经》第十六章

【翻译讲解】:使心灵达到虚的极致,坚守住静的妙境,就能从万物的变化中看到大道的存在。

只有符合于自然,才能体现主宰万物的道,只有符合于道,才能久远。 九

见素抱朴,少私寡欲。

——老子名言出处:《道德经》第十九章

【翻译讲解】:保持本质淳朴无华,减少私心贪欲(就能为道无忧)。 老子提出素朴、寡欲的主张。丝不染为素,木未雕为朴,见素抱朴谓:不为外物所惑而失其本真。老子主张人不能没有欲望,但不可有贪欲,更不能纵欲。

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老子名言出处:《道德经》第二十三章

【翻译讲解】:诚信不足,就会失去信任。

人无信不立,一个人不讲信用,就不能在社会上立足。

道德经名言精选及翻译讲解(二)

老子的《道德经》书中包括大量朴素辩证法观点,如以为一切事物均具有正反两面,“反者道之动”,并能由对立而转化,“正复为奇,善复为妖”,“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又以为世间事物均为“有”与“无”之统一,“有、无相生”,而“无”为基础,“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馀”;“民之饥,以其

上食税之多”;“民之轻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

十一

道常无为,而无不为。

——老子名言出处:《道德经》第三十七章

【翻译讲解】:大道永远顺应自然而无为,但没有一件事不是它所为。这是老子哲学思想的重要命题。无为并非什么都不做,无不为是对无为的作用的最高评价。

十二

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

——老子名言出处:《道德经》第二十四章

【翻译讲解】:踮起脚跟不能久立,跨步过大无法远行。自以为有见识的人反而不明白,自以为是的人是非不分,自我炫耀的人不能见功,自高自大的人不会有长进。

体现了老子的无为而治思想。只有不违背自然,不去强以为意,才能达到目的。

十三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老子名言出处:《道德经》第二十五章

【翻译讲解】:人取法地,地取法天,天取法道,道纯任自然。

此句为老子理论的纲领,阐述了老子“道”的理论中与天、地、人之间的基本关系。“道法自然”,指出人类社会与自然界都必须效法“道”,而“道”只是效法自己而已。

十四

轻则失根,躁则失君。

——第二十六章

【翻译讲解】:轻率就会失去根本,躁动就会失去主宰。

《老子校诂》云:“重谓寡欲自重,轻谓纵欲自轻,二者皆以治身言。静谓清静无为,躁谓急功好事,二者皆以治国言。”

十五

物壮则老。

——老子名言出处:《道德经》第三十章

【翻译讲解】:事物达到强盛之时,也就走向衰老。

物极必反,盛极必衰。

十六

将欲翕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夺之,必固与之。

——老子名言出处:《道德经》第三十六章

【翻译讲解】:要让其收缩,必先让其张大;要使其削弱,就先加强他;要废除他,就先让他兴盛,要想夺取他,就先给予他。

老子通过四对矛盾运动的分析,阐述了他的辩证法思想。他把这一原则归结为“柔弱胜刚强”,并认为作战和治国不能离开这一原则。

十七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 ——老子名言出处:《道德经》第三十三章

【翻译讲解】:能了解别人的称为机智,能认识自己的才叫聪明。能战胜别人只能说明有力气,战胜自己才叫刚强。知道满足者(总感到)自己富有,身体力行者(才说明)他有远大的志向。

此为老子精神修养论。了解自己,反省自己,战胜自己,实为做人之至要。“自知者明”,“自胜者强”实为千古名言。

十八

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

——老子名言出处:《道德经》第四十一章

【翻译讲解】:最方正的东西却看不到它的棱角,越贵重的器具做成的越慢,最大的声音听不到声音,最大的形象没有形迹。

此句老子意在解释为什么“道”的存在而常人难以理解。因为大道具有无限性,而常人的感官难以体察,是“无状之状,万物之象”。

十九

天下之至柔,驰骋于天下之至坚。

——老子名言出处:《道德经》第四十三章

【翻译讲解】:天下最柔的东西,反而能驰骋穿越天下最坚硬的东西之中。 “柔弱胜刚强”,这是老子对自然的感悟,深刻提示了“道”的本性。 二十

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老子名言出处:《道德经》第四十四章

【翻译讲解】:过分爱惜名声必带来大的损伤,过多的积聚财物,必定给自己带来不幸。知足的人就不会遭受耻辱,知道适可而止,就不会给自己带来危险,这样才可以长久平安。

常人多轻身而徇名利,贪得而至危亡。“知足”、“知止”应当成为人们在生活中奉行的一个原则。

道德经名言精选及翻译讲解(三)

老子的学说对中国哲学发展具有深刻影响,其内容主要见《老子》这本书。《老子》以“道”解释宇宙万物的演变,以为“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乃“夫莫之命(命令)而常自然”,因而“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为客观自然规律,同时又具有“独立不改,周行而不殆”的永恒意义。《老子》书中有着朴素的唯物主义的观点。

二十一

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

——老子名言出处:《道德经》第五十七章

【翻译讲解】:以正道治国,以奇计用兵,与民休息安定民心才能臣服天下。

治国须正,用兵须奇,顺应自然,才能达到无为而治。这是老子关于治国、用兵、平天下的基本策略。

二十二

见小曰明,守柔曰强。

——第五十二章

【翻译讲解】:察见几微叫做明,守持柔弱叫做强。

有为者当明察秋亳,而对外又能守持柔弱。

二十三

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老子名言出处:《道德经》第四十五章

【翻译讲解】:最完善的,总让人感到有什么缺失的地方,但它的作用永不衰竭。最充盈的好像空虚,它的作用没有穷尽。最正直的好似弯曲,最灵巧的好似拙笨,最善辩的却好像有理说不出。

老子认为,事物达到最高的境界,其表现形式将归于自然。

二十四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老子名言出处:《道德经》第五十八

【翻译讲解】:祸啊,福就依傍着它,福啊,灾祸就隐含其中。

这是老子具有辩证思想的名言。要正确对待祸福,从不利中看到有利,有利中发现不利。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引用了这句话,说明了“好的东西可以引出坏的结果,坏的东西可以引出好的结果”。 二十五

治大国若烹小鲜。

——老子名言出处:《道德经》第六十章

【翻译讲解】:治理大国就像烹煮小鱼(一样的道理)

这是老子关于治国的方略。毛传云:“烹鱼烦则碎,治民烦则散。知烹鱼则知治民矣。”

二十六

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

——老子名言出处:《道德经》第六十三章

【翻译讲解】:处理困难的事,要从容易的地方入手,做大事要从细微处做起。

只有由易入难,积少成多,才能成就大事。

二十七

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老子名言出处:《道德经》第六十三章

【翻译讲解】:天下的难事,必定发生于容易,天下的大事,必定起于细微。

对天下大事难事,大处着眼,小处入手,没有办不成的。往往有为的人,从不大而化之一做事,却成就了大事。小事不做,大事不成!

二十八

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

——老子名言出处:《道德经》第六十四章

【翻译讲解】:做事要做在事情没有发生之前,处理祸乱一定要在祸乱发生之前。

老子提出了事物变化发展的观点。事物在量变之中,但还未形成质变之前,有的尚处于萌芽状态,就要及早动手解决。

二十九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关于道德的古语与解释篇七
《道德经名句译解》

老子《道德经》名句译解 上一篇 / 下一篇 2010-01-07 17:27:57 / 个人分类:国学 查看( 236 ) / 评论( 4 ) / 评分( 10 / 0 )

一、信不足焉,有不信焉。——《道德经》(下略)第二十三章

【译解】:诚信不足,就会失去信任。

人无信不立,一个人不讲信用,就不能在社会上立足。

二、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第八章

【译解】:最善良的品性如同水一样,水是天地间善的极致,给万物提供滋养,而自己却安居其下而不与之争 。

水是生命的源泉。这里用水比喻上善者的人格。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在日记中写道:“做人应该像老子所说的如水一般。没有障碍,他向前流去;遇到堤坝,停下来;堤坝出了缺口,再向前流去。容器是方的,它成为方形;容器是圆的,它成为圆形。因此它比一切都重要,比一切都强。”

三,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第七章

【译解】:天地长久,天地之所以能长久,是因其不是为自己而生存,所以能够 长久生存。 天地不自生,故能长生,老子以天地体现大道之品格而昭示人类社会。

四。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第二十三章

【译解】:狂暴的飓风刮不一早晨,倾盆大雨下不一天。

老子主张“希言自然”,即少施教令是合于自然的。飘风、骤雨不能持久,故尔:暴政是不会持久的。

五。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弛骋田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第十二章

【译解】:五颜六色使人眼花缭乱,五音(铿锵)使人听觉不敏,五味悦口使人口味败坏,驰马打猎使人心发狂,珍贵的财物使人偷和抢。

“五色”、“五音”“五味”本身是人类文化的组成部分,老子并非主张禁欲,而是反对纵欲。

六。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常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第九章

【译解】:把持拥有得多多的,不如适可而止。锤尖了又从而磨得锋利无比,不可能保持长久。满堂都是金玉,却无法永久的守藏。身处富贵而又骄纵无度,只能自取灾殃。 老子以盈满、锐利为譬喻,说明金玉满堂、富贵而骄者容易招来灾祸,主张“功遂,身退,天之道”。

七。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第二十二章

【译解】委曲反能求全,弯曲则能伸直,低洼反能充盈,破旧反能成新,少取反能多得,贪多反而迷惑。

以上六句是古代成语,老子主张用辩证的思想,来认识和把握社会生活的变化。

八。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第十六章

【译解】:使心灵达到虚的极致,坚守住静的妙境,就能从万物的变化中看到大道的存在。 只有符合于自然,才能体现主宰万物的道,只有符合于道,才能久远。

九。见素抱朴,少私寡欲。——第十九章

【译解】:保持本质淳朴无华,减少私心贪欲(就能为道无忧)。

老子提出素朴、寡欲的主张。丝不染为素,木未雕为朴,见素抱朴谓:不为外物所惑而失其

本真。老子主张人不能没有欲望,但不可有贪欲,更不能纵欲。

十。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惟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第二十二章

【译解】:不只看到自己,便能更明了世事;不自以为是,反而能更彰显自己;不自我夸耀,反而能成就功业;不自高自大,所以能长期有所长进;因为不争,所以天下都难与之争。 “不争”被道家视为一种天道自然准则,它实际上是一种以不争为争的君子之术和处世之方。 十一。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第三十三章

【译解】:能了解别人的称为机智,能认识自己的才叫聪明。能战胜别人只能说明有力气,战胜自己才叫刚强。知道满足者(总感到)自己富有,身体力行者(才说明)他有远大的志向。

此为老子精神修养论。了解自己,反省自己,战胜自己,实为做人之至要。“自知者明”,“自胜者强”实为千古名言。

十二。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第二十四章

【译解】:踮起脚跟不能久立,跨步过大无法远行。自以为有见识的人反而不明白,自以为是的人是非不分,自我炫耀的人不能见功,自高自大的人不会有长进。

体现了老子的无为而治思想。只有不违背自然,不去强以为意,才能达到目的。 十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第二十五章

【译解】:人取法地,地取法天,天取法道,道纯任自然。

此句为老子理论的纲领,阐述了老子“道”的理论中与天、地、人之间的基本关系。“道法自然”,指出人类社会与自然界都必须效法“道”,而“道”只是效法自己而已。

十四。轻则失根,躁则失君。——第二十六章

【译解】:轻率就会失去根本,躁动就会失去主宰。

《老子校诂》云:“重谓寡欲自重,轻谓纵欲自轻,二者皆以治身言。静谓清静无为,躁谓急功好事,二者皆以治国言。”

十五。物壮则老。——第三十章

【译解】:事物达到强盛之时,也就走向衰老。

物极必反,盛极必衰。

十六。将欲翕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夺之,必固与之。——第三十六章

【译解】:要让其收缩,必先让其张大;要使其削弱,就先加强他;要废除他,就先让他兴盛,要想夺取他,就先给予他。

老子通过四对矛盾运动的分析,阐述了他的辩证法思想。他把这一原则归结为“柔弱胜刚强”,并认为作战和治国不能离开这一原则。

十七。道常无为,而无不为。——第三十七章

【译解】:大道永远顺应自然而无为,但没有一件事不是它所为。这是老子哲学思想的重要命题。无为并非什么都不做,无不为是对无为的作用的最高评价。

十八。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第四十一章

【译解】:最方正的东西却看不到它的棱角,越贵重的器具做成的越慢,最大的声音听不到声音,最大的形象没有形迹。

此句老子意在解释为什么“道”的存在而常人难以理解。因为大道具有无限性,而常人的感官难以体察,是“无状之状,万物之象”。

十九。天下之至柔,驰骋于天下之至坚。——第四十三章

【译解】:天下最柔的东西,反而能驰骋穿越天下最坚硬的东西之中。

“柔弱胜刚强”,这是老子对自然的感悟,深刻提示了“道”的本性。

二十。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第四十四章

【译解】:过分爱惜名声必带来大的损伤,过多的积聚财物,必定给自己带来不幸。知足的人就不会遭受耻辱,知道适可而止,就不会给自己带来危险,这样才可以长久平安。

常人多轻身而徇名利,贪得而至危亡。“知足”、“知止”应当成为人们在生活中奉行的一个原则。

二十一。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第四十五章

【译解】:最完善的,总让人感到有什么缺失的地方,但它的作用永不衰竭。最充盈的好像空虚,它的作用没有穷尽。最正直的好似弯曲,最灵巧的好似拙笨,最善辩的却好像有理说不出。

老子认为,事物达到最高的境界,其表现形式将归于自然。

二十二。见小曰明,守柔曰强。——第五十二章

【译解】:察见几微叫做明,守持柔弱叫做强。

有为者当明察秋亳,而对外又能守持柔弱。

二十三。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 ——第五十七章

【译解】:以正道治国,以奇计用兵,与民休息安定民心才能臣服天下。

治国须正,用兵须奇,顺应自然,才能达到无为而治。这是老子关于治国、用兵、平天下的基本策略。

二十四。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第五十八

【译解】:祸啊,福就依傍着它,福啊,灾祸就隐含其中。

这是老子具有辩证思想的名言。要正确对待祸福,从不利中看到有利,有利中发现不利。[系统屏蔽]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引用了这句话,说明了“好的东西可以引出坏的结果,坏的东西可以引出好的结果”。

二十五。治大国若烹小鲜。——第六十章

【译解】:治理大国就像烹煮小鱼(一样的道理)。

这是老子关于治国的方略。毛传云:“烹鱼烦则碎,治民烦则散。知烹鱼则知治民矣。” 二十六。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第六十三章

【译解】:处理困难的事,要从容易的地方入手,做大事要从细微处做起。

只有由易入难,积少成多,才能成就大事。

二十七。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第六十三章

【译解】:天下的难事,必定发生于容易,天下的大事,必定起于细微。

对天下大事难事,大处着眼,小处入手,没有办不成的。往往有为的人,从不大而化之一做事,却成就了大事。小事不做,大事不成!

二十八。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第六十四章

【译解】:做事要做在事情没有发生之前,处理祸乱一定要在祸乱发生之前。

老子提出了事物变化发展的观点。事物在量变之中,但还未形成质变之前,有的尚处于萌芽状态,就要及早动手解决。

二十九。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第六十四章

【译解】:合抱的大树,是从幼芽发起,九层的高台,是用一筐筐土积累的;千里远行,也是从脚下一步步走出来的。

揭示了量变与质变的深刻道理,只有从实际出发,一点点积累,才能成就大事。

三十。慎终如始,则无败事。——第六十四章 辅物

【译解】:对待结束时的工作,还像开始时一样认真,则做任何事都没有不成功的。 做事贵在坚持。谁笑到最后,谁笑得最好。

三十一。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第六十六章

【译解】:江海永远处于(百川)最低处,能纳百川,故能为河谷之王。

山海争水,水必归海。只有善于为下,善待他人,才能得到人们的拥戴和支持。

三十二。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第六十七章

【译解】:我有三件宝物永不放弃:一是慈爱,二是俭约,三是不逞强好胜。

老子提出“三宝”作为自己的理论基础。慈爱是“三宝”的出发点和归宿;生活上节俭及为政简约,是“三宝”的关键;“不敢为天下先”,才能处处争先,这是老子“三宝”的核心。

三十三。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与,善用人者为之下。——第六十八章

【译解】:善于为将帅的人从不夸逞勇武;善于作战者不轻易冲动发怒;善于战胜敌人的,不与敌人正面交锋,善于用人的人对人谦下。

“处下”与“不争

爱民群众篇

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清?黄宗羲)

释:天下的太平或者混乱,不在于一家的兴盛或衰亡,而是在于广大人民群众的忧愁或欢乐。

水有源,故其流不穷;木有根,故其生不穷。(宋?胡宏)

释:水因为有源头,所以其流才没有穷尽;树木因为有根,所以生长才没有穷尽。 大鹏之动,非一羽之轻也;骐骥之速,非一足之力也。(汉?王符)

释:大鹏的冲霄飞翔,不是靠一根羽毛的轻捷;骏马的疾速驰骋,不是靠一只腿脚的力量。

明堂所赖者唯一柱,然众材附止乃立;大勋所任者唯一人,然群谋济之乃成。(宋?石介) 释:房屋厅堂赖以支撑的是柱子,但是这柱子要有其他很多材料附上才能立住;大的功勋只给予一个人,但功勋要靠群众的谋划和努力才能建立。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唐?李世民)

释:水能够托载着船航行,但也能够把船打翻弄沉。

为政,通下情为急。 (明?薛渲)

释:为官从政的,掌握和了解下面的情况是最为急迫的。

足寒伤心,民寒伤国。 (汉?荀悦)

释:脚受了寒就会伤害心脏,民众寒了心就会伤害到国家。

天下是天下人之天下。 (宋?张端义)

释:天下是属于天下人的,不是一两个人的天下。

从来治国者,宁不忘渔樵。 (明?谢榛)

释:从来治理国家的人,都不能忘记最普通的老百姓。

块土不能阻狂澜,匹夫不能正颓俗。(宋?林逋)

释:一块土不能阻挡住汹涌的狂澜,个人不能纠正衰败恶劣的风俗。

仰高者不可忽其下,瞻前者不可忽其后。(三国?诸葛亮)

释:仰面向高处看,向高处走的不要忽视下面,往前看的不要忽视后边。

举大事,动众情,必协众心而后济。不能尽协者,须以诚意格之,恳言入之,如不格不入,须委曲以求济事。(明?吕坤)

释:干大事情,动大人众,必须协调一致、团结一心才能行动。如果不能协调,必须以诚意要求,以恳切的语言打动;如果还不行,就必须暂时委曲求全,以成大事。

取天下,守天下,只在一种人上加意念,一个字上做工夫。一种人是哪个?曰民。一个字是什么?曰安。(明?吕坤)

释:夺取天下,守卫天下,只需要在一种人身上打主意,在一个字上下功夫。这一种人是谁,回答是:“人民百姓”,这个字是什么?回答是“安定”。

治国之道,富民为始。 (汉?司马迁)

释:治理国家的道理,应从让人民富裕开始。

安得万里裘,盖裹周四垠。稳暖皆如我,天下无寒人。(唐?白居易)

释:哪里能得到万里大的皮衣,把天下四方都盖起来,使人们温暖都能和我一样,天下就没有受寒冷的人了。

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清?郑燮)

关于道德的古语与解释篇八
《道德经名句》

道德经名句

一信不足焉,有不信焉。——《道德经》(下略)第二十三章

【译解】:诚信不足,就会失去信任。

人无信不立,一个人不讲信用,就不能在社会上立足。

二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第八章

【译解】:最善良的品性如同水一样,水是天地间善的极致,给万物提供滋养,而自己却安居其下而不与之争 。

水是生命的源泉。这里用水比喻上善者的人格。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在日记中写道:“做人应该像老子所说的如水一般。没有障碍,他向前流去;遇到堤坝,停下来;堤坝出了缺口,再向前流去。容器是方的,它成为方形;容器是圆的,它成为圆形。因此它比一切都重要,比一切都强。”

三,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第七章

【译解】:天地长久,天地之所以能长久,是因其不是为自己而生存,所以能够 长久生存。

天地不自生,故能长生,老子以天地体现大道之品格而昭示人类社会。

四。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第二十三章

【译解】:狂暴的飓风刮不一早晨,倾盆大雨下不一天。

老子主张“希言自然”,即少施教令是合于自然的。飘风、骤雨不能持久,故尔:暴政是不会持久的。

五。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弛骋田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第十二章

【译解】:五颜六色使人眼花缭乱,五音(铿锵)使人听觉不敏,五味悦口使人口味败坏,驰马打猎使人心发狂,珍贵的财物使人偷和抢。 “五色”、“五音”“五味”本身是人类文化的组成部分,老子并非主张禁欲,而是反对纵欲。

六。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常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第九章

【译解】:把持拥有得多多的,不如适可而止。锤尖了又从而磨得锋利无比,不可能保持长久。满堂都是金玉,却无法永久的守藏。身处富贵而又骄纵无度,只能自取灾殃。

老子以盈满、锐利为譬喻,说明金玉满堂、富贵而骄者容易招来灾祸,主张“功遂,身退,天之道”。

七。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第二十二章

【译解】委曲反能求全,弯曲则能伸直,低洼反能充盈,破旧反能成新,少取反能多得,贪多反而迷惑。

以上六句是古代成语,老子主张用辩证的思想,来认识和把握社会生活的变化。

八。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第十六章

【译解】:使心灵达到虚的极致,坚守住静的妙境,就能从万物的变化中看到大道的存在。

只有符合于自然,才能体现主宰万物的道,只有符合于道,才能久远。

九。见素抱朴,少私寡欲。——第十九章

【译解】:保持本质淳朴无华,减少私心贪欲(就能为道无忧)。 老子提出素朴、寡欲的主张。丝不染为素,木未雕为朴,见素抱朴谓:不为外物所惑而失其本真。老子主张人不能没有欲望,但不可有贪欲,更不能纵欲。

十。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惟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第二十二章

【译解】:不只看到自己,便能更明了世事;不自以为是,反而能更彰显自己;不自我夸耀,反而能成就功业;不自高自大,所以能长期有所长进;因为不争,所以天下都难与之争。

“不争”被道家视为一种天道自然准则,它实际上是一种以不争为争的君子之术和处世之方。

十一。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第三十三章

【译解】:能了解别人的称为机智,能认识自己的才叫聪明。能战胜别人只能说明有力气,战胜自己才叫刚强。知道满足者(总感到)自己富有,身体力行者(才说明)他有远大的志向。

此为老子精神修养论。了解自己,反省自己,战胜自己,实为做人之至要。“自知者明”,“自胜者强”实为千古名言。

十二。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第二十四章

【译解】:踮起脚跟不能久立,跨步过大无法远行。自以为有见识的人反而不明白,自以为是的人是非不分,自我炫耀的人不能见功,自高自大的人不会有长进。

体现了老子的无为而治思想。只有不违背自然,不去强以为意,才能达到目的。

十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第二十五章

【译解】:人取法地,地取法天,天取法道,道纯任自然。

此句为老子理论的纲领,阐述了老子“道”的理论中与天、地、人之间的基本关系。“道法自然”,指出人类社会与自然界都必须效法“道”,而“道”只是效法自己而已。

十四。轻则失根,躁则失君。——第二十六章

【译解】:轻率就会失去根本,躁动就会失去主宰。

《老子校诂》云:“重谓寡欲自重,轻谓纵欲自轻,二者皆以治身言。静谓清静无为,躁谓急功好事,二者皆以治国言。”

十五。物壮则老。——第三十章

【译解】:事物达到强盛之时,也就走向衰老。

物极必反,盛极必衰。

十六。将欲翕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夺之,必固与之。——第三十六章

【译解】:要让其收缩,必先让其张大;要使其削弱,就先加强他;要废除他,就先让他兴盛,要想夺取他,就先给予他。

老子通过四对矛盾运动的分析,阐述了他的辩证法思想。他把这一原

则归结为“柔弱胜刚强”,并认为作战和治国不能离开这一原则。 十七。道常无为,而无不为。——第三十七章

【译解】:大道永远顺应自然而无为,但没有一件事不是它所为。这是老子哲学思想的重要命题。无为并非什么都不做,无不为是对无为的作用的最高评价。

十八。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第四十一章

【译解】:最方正的东西却看不到它的棱角,越贵重的器具做成的越慢,最大的声音听不到声音,最大的形象没有形迹。

此句老子意在解释为什么“道”的存在而常人难以理解。因为大道具有无限性,而常人的感官难以体察,是“无状之状,万物之象”。 十九。天下之至柔,驰骋于天下之至坚。——第四十三章

【译解】:天下最柔的东西,反而能驰骋穿越天下最坚硬的东西之中。 “柔弱胜刚强”,这是老子对自然的感悟,深刻提示了“道”的本性。 二十。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第四十四章

【译解】:过分爱惜名声必带来大的损伤,过多的积聚财物,必定给自己带来不幸。知足的人就不会遭受耻辱,知道适可而止,就不会给自己带来危险,这样才可以长久平安。

常人多轻身而徇名利,贪得而至危亡。“知足”、“知止”应当成为人们在生活中奉行的一个原则。

二十一。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第四十五章

关于道德的古语与解释篇九
《05年10月份的古汉语试题》

05年10月份的古汉语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 小题.每小题1 分,共20 分)

1 .下列各组汉字,全部是象形字的一组是【 】

A .女虎止人

B .甘卓又上

C .莫牛犬亦

D .石焦及末

2 .下列各组汉字,具有相同意符的一组是【 1

A .谷扣周呆

B .服腾骨胡

C .然烈燕炫

D .颖益渴衍

3 .下列句中加着重号的字属于简化字的一句是【 】

A .茵里畏征人未退。

B .今有措木渭隧砖夏后氏之世者,必局解禹笑矣。

C .有者半育而育,亡者取倍稍之息。

D .天之道,揖有余而奉不足。

4 .下列句中加着重号的字属于通假字的一句是【 】

A .吾人阴,秋豪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康,而待将罩。

B .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沈船。

c .今成姚民黄,士卒食芋寂,军然早握。

D .嫂她行甸伏,四拜自跪而榭。

5 .下列句中加着重号的字使用古字的一句是【 】

A .夫物之不杳,物之情也,或相倍褪,或相什伯,或相千茵。

B .终不得蹄漠,空自苦亡人之地,信羲安所早乎?

C .徙左右,皆肘之,使立朴俊。斡厥像定其右。

D .今秦攻趟,戟腾BlJ 兵器,我承其敝。

6 .下列各组汉字,全是形声字且声符相同的一组是[

A .里地封肚

B .湖黍泰诸

C .伙熬炎烧

D .徒吐杜肚

7 .下列各组汉字,属于异体字的一组是【

A .赴― 言卜

B .振― 娠

C .敖― 殊

D .黯一一溪

8 .下列句中加着重号的字使用引申义的一句是[

A .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赞己。

B .龄予舆何殊?

C .其御之妻提阴同而窥其夫。

D .势不同而理同。

9 .下列各组词,全部是双声联绵词的一组是【

A .栗烈甸旬

B .透渔摇言

C ,萧瑟吹嘘

D .荒忽爪牙

10 .下列各组同义词,词义差别属于程度深浅轻重不同的一组是【

A .人― 民

B .坐― 跪

C .凯― 蛾

D .睡― 寝

11 .下列辨析“恭”和“敬”词义差别的表述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 “恭”可以作动词带宾语;“敬”没有动词用法。

B . “敬”表示一般的对人尊敬;而“恭”则表示对人非常尊敬。

C . “敬”多用于对人有礼貌,不怠慢;“恭”多指对事严肃认真,不掉以轻心。

D . “恭”多指对人有礼貌,不怠慢;“敬”多指对事严肃认真,不掉以轻心。

12 .下列句中,“道”字用本义的一句是【

A .臣之所好者,道也。

B .提爵子之道,具d 市贾不贰。

c .邦有道具U 仕,邦熬道则隐。

D .北欲大泽,未至,道渴而死。

13 .下列句子,“而”连接的前后两项在事理上有因果关系的一句是【

A .是以璧人虑上而民不重,虎前而民不害。

B .止子路宿,毅鹅焉黍而食之。

C .故薄秦相赞趟而阴不通。

D .故拔一圃,而天下不以焉暴。

14 .下列句子,“赞”引进比较对象的一句是【 】

A .上古鼓砖道德,中古逐砖智媒,富今争龄氧力。

B .故祸莫楷砖欲利,悲莫痛转侮心。

C .精句跷女女赞王,大夫女女龄大夫。

D .赞杳团之士,吾必以仲子篇巨擎焉。

15.“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遇也。”句中加着重号的“子”是宾语却没有前置,原因是【 】

A . “子”所在的句子不是真正的否定句。

B . “子”是名词,不符合宾语前置的条件。

C .动词“用”的宾语只能放在它的后面。

D .古汉语宾语的位置本来就是任意的,“子”放在动词后面是这种任意性的表现。

16 .下列句子,有使动用法的一句是【】

A .有里人作,搏木焉巢以避群害,而民锐之,使王天下。

B .今有美亮、舜、渴、武、禹之道龄富今之世者,必篇新望笑矣。

C .餐借而勤峙,具U 天不能病。

D .夫古之镶天子者,是去盈尸,之餐而靡臣虏之劳也,故傅天下而不足多也。

17 .下列句子加着重号的“乎”作介词、引进动作行为主动者的一句是【】

A .鹅喝狗吠相阴,而逢乎四境。

B .江漠以灌之,秋喝以暴之,搞搞乎不可尚已!

C .志乎古,必遣乎今。

D .生乎吾前,其固道也,固先乎吾。

18 .《 说文解字注》 的作者是【 】

A .爵慎

B .段玉裁

C .王绮

D .朱酸馨

19 .古注中所谓的“传注体”是指【 】

A .既解释古书正文,又解释前人注文的注释类型

B .只解释古书正文的注释类型

C .在同一本古书下汇集各家注释的注释类型

D .专门为古籍正文和注文作反切注音的注释类型

20 .律诗同一联出句和对句的平仄相反,称作【 】

A .粘

B .对

C .失粘

D .失对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 , J 灌,每小题2 分,共10 分)

21 .下列各组字,属于古今字关系的有【】

A .茎姜

B .昏婚

C .州洲

D .没段

E .陈阵

22 .下列各句中加着重号的字,用引申义的有【 】

A .吾年十九,始来京城。其援四年,而寿视汝。

B .锗侯之所亡,典耽败而亡者,其育亦百倍。

c .若纲在纲,有修而不紊。

D .武丁朝锗侯,有天下。

E .苟有险,余必下推卓。

23 .下列句子:包含名词作概的有【 】

A .君子之夙,山高水畏。

B .友夙而子雨。

c .横庭天下,廷锐锗侯之王。

D .不耕而食,不盒而衣。

E .叩石望壤,箕备速转渤海之尾。

24 ,下列句子,包含“典”作介词引进比较对象的有【 】

A .受峙典治世同,而殃祸典治世界。

B .毅人以挺舆刃,有以界乎?

C .吾典女弗如也。

D .吾典徐公孰美?

E .孰其手而典之谋。

25 .《 毛诗故训傅》 对· 相鼠有皮,人而熟锣的各项注释,属于词义注释的有

A .相,视也。

B .黑植倦者,雌居尊位,猫扁筒昧之行。

c .像,威撬也。

D .虎,昌窟反。

E .行,下孟反。

三、释词题(本大题共10 小题,每小题1 分,共10 分)

(一)解释下列句中加着重号的词。

26 .项伯即人兑沛公,沛公奉危酒篇妻。

奉:

27 .八月剥案,十月镬稻。

剥:

28 .绝霎氧,负青天,然后圆南,且遭南冥也。

绝:

29 .数之以王命,取赂而遗。

路:

30 .杳揩者,志怪者也。

(二)说明下列句中加着重号词的词性和意义;如果没有实在意义,则说明其语法作用。 31 .武以始元六年春至京邮。

以:

32 ,夫日月之有触,夙雨之不峙,… … 是熬世而不常有之。

夫:

33 .其冬,丁令盗武牛羊。

其:

34 .若夫乘天地之正… … 以游熬窑者,彼且恶乎待哉?

恶:

35 .食之,比尸气下之客。

之: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4 小题,共20 分)

36 .写出下列各假借义的后出本字,并据此说明什么是后出本字。(7 分)

( l ) “辟”本义是刑法,借作“躲开”义,后出本字是()。

( 2 ) “戚”本义是一种武器,借作“忧愁”义,后出本字是()。

( 3 ) “采”本义是“探摘”,借作“色泽”义,后出本字是()。

( 4 ) “扁”本义是“身鸦”,借作感叹词,后出本字是()。

( 5 ) “舍”本义是“房舍”,借作“抛弃”义,后出本字是()。

37 .指出下列句中的代词,并说明它们是哪类代词。(5 分)

( l )寡人将推朝而可?

( 2 )所毅大臣,多吕后力。

( 3 )团人莫敢言,道路以目。

( 4 )汝心之固,固不可撤。

( 5 )是身也,海逢则将徙龄南冥。

38 .根据以下例句,分析说明“恨”、“怨”、“展”、“履”古今词义发生的变化。(5 分) ( l )《 报任安害》 :“而畏逝者魂魄私恨艇舅。”

( 2 )《 漠害· 酥武傅》 :“子高父死亡所恨。”

( 3 )《 史纪· 秦本纪》 :“缪公之攀此三人人龄骨髓。”

( 4 )《 漠害· 殊武傅》 :“固淇天子甚攀街律。”

( 5 )《 爵行》 :“展大小同,则育相若。”

( 6 )《 持· 魏夙· 葛展》 :“纠纠葛辱,可以履霜。”

( 7 )《 墨子· 青羲》 :“予子冠尽而断子之手足,子岛之乎?"

39 .请将下列文句空缺的上句或下句补充完整(可以写简化字)。(3 分)

( 1 )填然鼓之,兵刃既接,( ) ,或百步而援止。

( 2 ) ( ) ,焦敷不可滕食也。

●【往下看,下一篇更精彩】●

最新成考报名

  • 党员个人问题清单及整改措施范文(通...
  • 对照新时代合格党员的标准方面存在的...
  • 2023年党支部组织生活会征求意见四篇
  • 最美退役军人先进事迹材料3000字(通用8篇)
  • 对党支部的批评意见八篇
  • 党员民主评议个人对照检查材料【6篇】
  • 党支部班子对照检查材料范文五篇
  • 组织生活互评批评意见50条范文(精选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