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文档 > 推荐 >

关于友情的名字4个字

成考报名   发布时间:02-11    阅读:

关于友情的名字4个字篇一
《起名字不要用的48个字》

起名字不要用的48个字 1.“华”

谐音为滑,有可能会为人处事比较圆滑一点,从其意上把此字拆开来看为,人、匕、十,容易出刀伤,最后十字可以理解成为医院,还有可能是手术等,命主有偏头 疼或脑部疾病等。 通常名字中有华字的人,男人其长相都会不错,中年过后易发胖,脸型以长圆为主,女人以稍圆为主,也易发胖。

2.“笑”

笑字上面是双竹头,在婚姻上易出现二次之意,下面是个夭字,如果是女人此字为妖字,传说名字中带此字的女人这世为人多数前世为精灵所修人形,其笑字特别是小孩子最好是不要用这个字。通常名字中有笑字的女人,长相多数会比较妩媚,吸引力强,脸为下尖形。

3.“艳”

此字常会在女孩的名字里出现。艳字左半部分为丰字,丰字主财,如果此字和生肖月份配置的好的话会有财。属羊的女孩会心眼少,因为其羊少了上面的两点,命运也会很一般。

此字的右半部分为色字,若生日是6月到9月,则感情异性缘多,长相也会不错,且身材多数丰满,如果时局不好的,会有主动去勾引男人和有婚外情的发生。若是生在冬季则主感情会冷一些了。总体评价此字很一般,不太理想。通常名字中有“艳”字的女孩子身高会在164左右,身材多数较丰满,脸型为长型,瓜子型居多。眼带媚。

4.“超”

此字可以直接解为,走刀口,主凶,也就是说叫此字的人很有可能要在刀口下走一遭。这个字还主命主本人外向,交际广,有时好打架,脾气暴,急。

5.“一”

一字为一横之字,易出横事,(不过从政从军者要好一些),其一字又是死字头,生字尾,这一点也是不看好,一字在性情上易出现个性强,不听劝,万里有个一, 万一之事,侥幸度较差一些。此字不推荐为姓名常用字。 身材胖者居多,横着长自然胖了,不适合开车。 脸型方正者多。

6.“奕”

“奕”字,上半部分为亠意为出头早和有职位,再往下为“办”字形,意为办事有能力,有人帮。要注意的是要有头脑才行。最下面的就是大字了,意为把上面的亦 的能量又加大了一部分。其奕字属于姓名中的辅助字,起一个加大加强的作用,总体看此字属上吉字。 男人多数会主权,长相严厉一些,心大之人。脸型为标准稍长方型。

7.“斌”

斌字为文字与武字组成,通常理解为文武双全。此字中的文字旁意为此人出头早,有头脑,有一定的权力,此字中的武字意为命主脾气硬朗,说话厉害。但是此字存在着一个自我矛盾的问题,也就是说文字和武字是不能兼容的。 就像是秀才遇上了当兵的一样,有理讲不清,再说了在现实中,武力应该为第一的,说的算。可是此字却把文字放在了前面,还组成了一起为一个斌字,因此可以断命主容易自我矛盾,或外表文质彬彬,内心却较为火爆。说话底气足,有领导能力,好发号施令,长相中上,皮肤较好。

8.“梅”

梅是在冬季里开的一种有点冷艳的花。女性多漂亮,引人注目,但孤傲情困,婚姻多不顺,既有飘香之梅,也有枯败之梅。女人名字带此字,在婚姻感情上波动性 大。特别是生在梅花开的季节。生在夏秋季节名字里也有带梅字的,则说明花无开。主感情来的晚,或没有真感情受到伤害一类。

梅字还是分南北方的,也就是北方人在冬季梅花开时名字中叫梅才是真正的梅,会主长相好,而南方的就不是了。

因为梅有冬梅一说,其梅字为一木字和一每字。名字里出现此字者还会主女孩子稍胖一些,还主有点懒。当然这些是要去和生日属性相对的,并不是每个人

都这样,此字还与煤和没、霉字谐音,因此叫此字者命主多数会比较辛苦,特别是30岁以前。

9.“鑫”

此字为三金之字,头小脚大上下分散结构。品字形的字(磊、晶、品、)做事注意力不集中,呈三角形,婚姻上是不看好的,有三分之相。近年来五行五格姓名学兴 起,命里缺金的人在起改名时,命名师都会给选这个字,不论是男名女名用此的字多,很多商店铺名也多用这个字,这样一来就造成了此字被大量使用已至泛滥,有 运的字也没运了,相互挤压竞争,在事业上好变动不稳定,性情上不好管,三金太重易引导碰伤,砸伤,有一个朋友家的孩子名字当中就有这个“鑫”字,基本上每 年都会被砸伤,最近一次还把手指甲给砸掉了,此字现不推荐姓名常用字。

10.“欣”

谐音上为辛,有辛苦之意,为新,有新生之意。新生之意放在感情婚姻上是不看好的,一新就要变,一变就要乱。欣字本身为欠斤之字,就是欠斤量,欠火候,易掉 链子,其欣字的左半部份为斤字,此字为“斧”字尾,主凶,其欣字的右边部份为欠字,有欠意,主累,此人字与土为坎字,特别是土年就容易造成有坎。通常名字中带欣字的女孩在长相上通常都会不错,脸型稍有点长形,算是好看了。此字用在女孩子名字中易造成感情婚姻不好,不好管,个性太强。

11.“亮”

亮字是上下结构,其亮字的上半部份为高字的上半部份也就是高不全,不全的高字,只有高字头,只能出名一时,也就是在有好运的情况下露露头而已,其亮字的上半部又为一个言字少了两横,不全的言字,不喜欢说话,有苦说不出。 亮字的下半部份为沈字的右边也就是沉字尾,其沉字尾里还有一个几字,容易多变,这样看的话其亮字就不看好了,上面出风头,下面却要沉,有前运主其短,而后运却不看好。体型瘦者居多,长相少兴,父母家境都会较不错。

12.“雅”

雅字的左半部份为牙字,牙大家都知道是用来吃东西的,也就是具有破坏之意,容易主到事业和婚姻上的矛盾加重,有腐蚀之意,“雅”字的右半部份为“隹”字, 此字有“住”字形,住为停住之意,不利于发展,这个字是前面破坏,后面停住,不看好。雅字本身在谐音上,有,哑、压,之意,有苦说不出,压力大。通常名字中带有雅字的女人皮肤一般,有的易发黑,体质发弱,长相一般。

13.“森”

也是品字形的字,森字算是品字形的字当中最看好的一个字了,此字多数与佛有缘,有福份。 出名者居多,品字形的三分之字森字在其婚姻感情上易有波动,男人有森者会多数出现二太太,女人为森者会以多情为主,森字在性情上会为办事果断之人,具有号召力,喜唱歌。通常名字中有森字的男人身高会在175左右,身材较魁梧。皮肤一般,不过其长相都会不错。脸型为稍长。

14.“振”

振字为姓名中的常用字,此字为左右结构,左半部是个扌旁,提手旁是个动性大的偏旁,有事好动手,好惹事,提手惹事又易遇到反手,这样就容易被抓,振字的右半部份是个辰字,在音上不好,有沉意,两下一综合这个字不太好,尤其是犯事是很难逃脱法网的,名字中有此字者脾气易不好,急性子,做事利索,技巧性强的人。 通常名字中带有振字的男人身高多数会在173至183之间,身材魁梧,长相以严肃者居多。

15.“丽”

丽字多数为女孩子姓名用字,此字为上下结构,丽字的上半部份为一个“一”字,也是一横,字头有横压运,事业上易起步晚,丽字的下半部 份为两个月字的不全之符,感情上易出现不圆满,也为不全的“目”字,视力多数会不好,丽字是一个与季节有关的字,如果是出生在春夏两季的女孩名字中有丽字 的长相会相对要比出生在秋冬季节的女孩漂亮,因为丽得起来,丽字综合起来看为人和气,好交,人缘好。通常名字中带有丽字的女孩子身高多数会在158至 167之间,脸型以稍圆型,长圆型居多,皮肤好,灵感强。

16.“嘉”

“嘉”字如果按取大优先的方式来拆分的话是一个“喜”字和一个“力”字组成,力字是刀字出了头,有破坏之意,力字本身也是破坏,这样的话就是破喜了,对 婚姻不好。按平常法来拆份嘉字,上半部为一个吉字,吉字主命主家境好,下面为一个加字,加字主命主本人做事力度大,易我行我素,性格强,不好管,学业一 般,不会太理想。嘉字综合起来看有两口一力一士,说话有力度,从事权力工作较好,有很好的管理统筹能力。脸型长圆型,瓜子形者居多,外语好。

17.“哲”

“哲”字在音上有折音,在字上有“折”意,折上面为口,折音和折意易导致名字有此字的男孩子在上学期间不好好学习,不好管,甚者易顶撞师长,刀光剑影,好 打架,脾气不好,事业上有折,挫折多,辛苦。折下口易导致名字中有此字的人,说话不中听,伤人,说话哼,易得罪人,经过长期的研究分析,综合起来看此字并 不是一个十分好的字,此字对事物有很强的破坏作用,现在用者也是太多已泛滥,重字率太高。长相中等,皮肤易发黑。

18.“志”

志字的上半部份是个“士”字,下半部份是个“心”字,心被士压在了底下,事业上受压迫,压力大,士有士兵,小卒之意,心被此压易遇小人坏事,压运,不能很 好的放开发展自己,心字暴露在士字下面感情上易变动,不稳定,易被动受伤,志有志气一说,立志者,心为累,事为急,意为大,综合起来看此字是一个变性大的 字被运性强,心被士压,易有志难伸,事不好做。口才好,皮肤好。

19.“文”

“文”字的上半部为“亠”部事业上出头早,聪明好学,下半部为一个相互交差的错号,做事易自我矛盾,相互纠缠,“文”字是一个好上火的字,在性格上易导致 急性子,脾气不好,做事不计较后果,在身体上易产生与上火有关的毛病,

关于友情的名字4个字篇二
《关于友情》

关于友情

常听人说,人世间最纯净的友情只存在于孩童时代。这是一句极其悲凉的话,居然有那么多人赞成,人生之孤独和艰难,可想而知。我并不赞成这句话。孩童时代的友情只是愉快的嘻戏,成年人靠着回忆追加给它的东西很不真实。友情的真正意义产生于成年之后,它不可能在尚未获得意义之时便抵达最佳状态。

其实,很多人都是在某次友情感受的突变中,猛然发现自己长大的。仿佛是哪一天的中午或傍晚,一位要好同学遇到的困难使你感到了一种不可推卸的责任,你放慢脚步忧思起来,开始懂得人生的重量。就在这一刻,你突然长大。 我的突变发生在十岁。从家乡到上海考中学,面对一座陌生的城市,心中只有乡间的小友,但已经找不到他们了。有一天,百无聊赖地到一个小书摊看连环画,正巧看到这一本。全身像被一种奇怪的法术罩住,一遍遍地重翻着,直到黄昏时分,管书摊的老大爷用手指轻轻敲了敲我的肩,说他要回家吃饭了,我才把书合拢,恭恭敬敬放在他手里。

那本连环画的题目是:《俞伯牙和钟子期》。

纯粹的成人故事,却把艰深提升为单纯,能让我全然领悟。它分明是在说,不管你今后如何重要,总会有一天从热闹中逃亡,孤舟单骑,只想与高山流水对晤。走得远了,也许会遇到一个人,像樵夫,像隐士,像路人,出现在你与高山流水之间,短短几句话,使你大惊失色,引为终生莫逆。但是,天道容不下如此至善至美,你注定会失去他,同时也就失去了你的大半生命。

故事是由音乐来接引的,接引出万里孤独,接引出千古知音,接引出七弦琴的断弦碎片。一个无言的起点,指向一个无言的结局,这便是友情。人们无法用其他词汇来表述它的高远和珍罕,只能留住“高山流水”四个字,成为中国文化中强烈而飘渺的共同期待。

那天我当然还不知道这个故事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只知道昨天的小友都已黯然失色,没有一个算得上“知音”。我还没有弹拨出像样的声音,何来知音?如果是知音,怎么可能舍却苍茫云水间的苦苦寻找,正巧降落在自己的身边、自己的班级?这些疑问,使我第一次认真地抬起头来,迷惑地注视街道和人群。

差不多整整注视了四十年,已经到了满目霜叶的年岁。如果有人问我:“你找到了吗?”我的回答有点艰难。也许只能说,我的七弦琴还没有摔碎。 我想,艰难的远不止我。近年来参加了几位前辈的追悼会,注意到一个细节:悬挂在灵堂中间的挽联常常笔涉高山流水,但我知道,死者对于挽联撰写者的感觉并非如此。然而这又有什么用呢?在死者失去辩驳能力仅仅几天之后,

在他唯一的人生总结仪式里,这一友情话语乌黑鲜亮,强硬得无法修正,让一切参加仪式的人都低头领受。

当七弦琴已经不可能再弹响的时候,钟子期来了,而且不止一位。或者是,热热闹闹的俞伯牙们全都哭泣在墓前,那哭声便成了“高山流水”。

没有恶意,只是错位。但恶意是可以颠覆的,错位却不能,因此错位更让人悲哀。在人生的诸多荒诞中,首当其冲的便是友情的错位。

友情的错位,来源于我们自身的混乱。

从类似于那本连环画的起点开始,心中总有几缕飘渺的乐曲在盘旋,但生性又看不惯孤傲,喜欢随遇而安,无所执持地面对日常往来。这两个方面常常难于兼顾,时间一长,飘渺的乐曲已难以捕捉,身边的热闹又让人腻烦,寻访友情的孤舟在哪一边都无法靠岸。无所适从间,一些珍贵的缘分都已经稍纵即逝,而一堆无聊的关系却仍在不断灌溉。你去灌溉,它就生长,长得密密层层、遮天蔽日,长得枝如虬龙、根如罗网,不能怪它,它还以为在烘托你、卫护你、宠爱你。几十年的积累,说不定已把自己与它长成一体,就像东南亚热带雨林中,建筑与植物已不分彼此。谁也没有想到,从企盼友情开始的人生,却被友情拥塞到不知自己是什么人。川端康成自杀时的遗言是“大拥塞了”,可见拥塞可以致命。我们会比他顽泼一点,还有机会面对拥塞向自己高喊一声:你到底要什么?

只能等待我们自己来回答。然而可笑的是,我们的回答大部分不属于自己。能够随口吐出的,都是早年的老师、慈祥的长辈、陈旧的着作所发出过的声音。所幸流年,也给了我们另一套隐隐约约的话语系统,已经可以与那些熟悉的回答略作争辩。

他们说,友情来自于共同的事业。长辈们喜欢用大词,所说的事业其实也就是职业。置身于同一个职业难道是友情的基础?当然不是。如果偶尔有之,也不能本末倒置。情感岂能依附于事功,友谊岂能从属于谋生,朋友岂能局限于同僚。

他们说,在家靠父母,出外靠朋友。这种说法既表明了朋友的重要,又表明了朋友的价值在于被依靠。但是,没有可靠的实用价值能不能成为朋友?一切帮助过你的人是不是都能算作朋友?

他们说,患难见知己,烈火炼真金。这又对友情提出了一种要求,盼望它在危难之际及时出现。能够出现当然很好,但友情不是应急的储备,朋友更不应该被故意地考验。„„

不知出于什么原因,我们这个缺少商业思维的民族在友情关系上竟然那么强调实用原则和交换原则。

真正的友情不依靠什么。不依靠事业、祸福和身份,不依靠经历、方位和处境,它在本性上拒绝功利,拒绝归属,拒绝契约,它是独立人格之间的互相呼应和确认。它使人们独而不孤,互相解读自己存在的意义。因此所谓朋友也只不过是互相使对方活得更加自在的那些人。

在古今中外有关友情的万千美言中,我特别赞成英国诗人赫巴德的说法:“一个不是我们有所求的朋友,才是真正的朋友。”真正的友情都应该具有“无所求”的性质,一旦有所求,“求”也就成了目的,友情却转化为一种外在的装点。我认为,世间的友情至少有一半是被有所求败坏的,即便所求的内容乍一看并不是坏东西;让友情分担忧愁,让友情推进工作„„,友情成了忙忙碌碌的工具,那它自身又是什么呢?应该为友情卸除重担,也让朋友们轻松起来。朋友就是朋友,除此之外,无所求。

其实,无所求的朋友最难得,不妨闭眼一试,把有所求的朋友一一删去,最后还剩几个?

李白与杜甫的友情,可能是中国文化史上除俞伯牙和钟子期之外最被推崇的了,但他们的交往,也是那么短暂。相识已是太晚,作别又是匆忙,李白的送别诗是:“飞蓬各自远,且尽手中杯”,从此再也没有见面。多情的杜甫在这以后一直处于对李白的思念之中,不管流落何地都写出了刻骨铭心的诗句;李白应该也在思念吧,但他步履放达、交游广泛,杜甫的名字再也没有在他的诗中出现。这里好像出现了一种巨大的不平衡,但天下的至情并不以平衡为条件。即使李白不再思念,杜甫也作出了单方面的美好承担。李白对他无所求,他对李白也无所求。

友情因无所求而深刻,不管彼此是平衡还是不平衡。诗人周涛描写过一种平衡的深刻:“两棵在夏天喧哗着聊了很久的树,彼此看见对方的黄叶飘落于秋风,它们沉静了片刻,互相道别说:明年夏天见!”

楚楚则写过一种不平衡的深刻:“真想为你好好活着,但我,疲惫已极。在我生命终结前,你没有抵达。只为最后看你一眼,我才飘落在这里。”都是无所求的飘落,都是诗化的高贵。

真正的友情因为不企求什么不依靠什么,总是既纯净又脆弱。世间的一切孤独者也都遭遇过友情,只是不知鉴别和维护,一一破碎了。

为了防范破碎,前辈们想过很多办法。

一个比较硬的办法是捆扎友情,那就是结帮。不管仪式多么隆重,力量多么雄厚,结帮说到底仍然是出于对友情稳固性的不信任,因此要以血誓重罚来杜绝背离。结帮把友情异化为一种组织暴力,正好与友情自由自主的本义南辕北辙。我想,友情一旦被捆扎就已开始变质,因为身在其间的人谁也分不清伙伴们的忠实有多少出自内心,有多少出自帮规。不是出自内心的忠实当然算不

得友情,即便是出自内心的那部分,在群体性行动的裹卷下还剩下多少个人的成分?而如果失去了个人,哪里还说得上友情?一切吞食个体自由的组合必然导致大规模的自相残杀,这就不难理解,历史上绝大多数高竖友情旗幡的帮派,最终都成了友情的不毛之地,甚至血迹斑斑,荒冢丛丛。

一个比较软的办法是淡化友情。同样出于对友情稳固性的不信任,只能用稀释浓度来求得延长。不让它凝结成实体,它还能破碎得了么?“君子之交谈如水”,这种高明的说法包藏着一种机智的无奈,可惜后来一直被并无机智、只剩无奈的人群所套用。怕一切许诺无法兑现,于是不作许诺;怕一切欢晤无法延续,于是不作欢晤,只把微笑点头维系于影影绰绰之间。有人还曾经借用神秘的东方美学来支持这种态度: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不着一字,尽得风流;羚羊挂角,无迹可寻„„这样一来,友情也就成了一种水墨写意,若有若无。但是,事情到了这个地步,友情和相识还有什么区别?这与其说是维护,不如说是窒息,而奄奄一息的友情还不如没有友情,对此我们都深有体会。在大街上,一位熟人彬彬有礼地牵了牵嘴角向我们递过来一个过于矜持的笑容,为什么那么使我们腻烦,宁肯转过脸去向一座塑像大喊一声早安?在宴会里,一位客人伸出手来以示友好却又在相握之际绷直了手指以示淡然,为什么那么使我们恶心,以至恨不得到水池边把手洗个干净?

另一个比较俗的办法是粘贴友情。既不拉帮结派,也不故作淡雅,而是大幅度降低朋友的标准,扩大友情的范围,一团和气,广种博收。非常需要友情,又不大信任友情,试图用数量的堆积来抵拒荒凉。这是一件非常劳累的事,哪一份邀请都要接受,哪一声招呼都要反应,哪一位老兄都不敢得罪,结果,哪一个朋友都没有把他当作知己。如此大的联系网络难免出现种种麻烦,他不知如何表态,又没有协调的能力,于是经常目光游移,语气闪烁,模棱两可,不能不被任何一方都怀疑、都看轻。这样的人大多不是坏人,不做什么坏事,朋友间出现裂缝他去粘粘贴贴,朋友对自己产生了隔阂他也粘粘贴贴,最终他在内心也对这种友情产生了苦涩的疑惑,没有别的办法,也只能在自己的内心粘粘贴贴。永远是满面笑容,永远是行色匆匆,却永远没有搞清:友情究竟是什么?

强者捆扎友情,雅者淡化友情,俗者粘贴友情,都是为了防范友情的破碎,但看来看去,没有一个是好办法。原因可能在于,这些办法都过分依赖技术性手段,而技术性手段一旦进入感情领域,总没有好结果。

我认为,在友情领域要防范的,不是友情自身的破碎,而是异质的侵入。这里所说的异质,不是指一般意义上的差异,而是指根本意义上的对抗,一旦侵入会使整个友情系统产生基元性的蜕变,其后果远比破碎严重。显而易见,这就不是一个技术性的问题了。

异质侵入,触及友情领域一个本体性的悖论。友情在本性上是缺少防卫机制的,而问题恰恰就出在这一点上。几盅浓茶淡酒,半夕说古道今,便相见恨晚,顿成知己,而所谓知己当然应该关起门来,言人前之不敢言,吐平日之不便吐,越是阴晦隐秘越是贴心。如果讲的全是堂堂正正的大白话,哪能算作知己?如果只把家庭琐事、街长里短当作私房话,又哪能算作男子汉?因此,这

似乎是一个天生的想入非非的空间,许多在正常情况下不愿意接触的人和事就在这里扭合在一起。事实证明,一旦扭合,要摆脱十分困难。为什么极富智慧的大学者因为几拨老朋友的来访而终于成了汉奸?为什么从未失算的大企业家只为了向某个朋友显示一点什么便锒铛入狱?而更多的则是,一次错交浑身惹腥,一个恶友半世受累,一着错棋步步皆输。产生这些后果,原因众多,但其中必定有一个原因是为了友情而容忍了异质侵入。心中也曾不安,但又怕落一个疏远朋友、背弃友情的话柄,结果,友情成了通向丑恶的拐杖。

由此更加明白,万不能把防范友情的破碎当成一个目的。该破碎的让它破碎,毫不足惜;虽然没有破碎却发现与自己生命的高贵内质有严重羝牾,也要做破碎化处理。罗丹说,什么是雕塑?那就是在石料上去掉那些不要的东西。我们自身的雕塑,也要用力凿掉那些异己的、却以朋友名义贴附着的杂质。不凿掉,就没有一个像模像样的自己。

对我来说,这些道理早就清楚,经受的教训也已不少,但当事情发生之前,仍然很难认清异质之所在。现在唯一能做到的是,在听到友情的呼唤时,不管是年轻热情的声音还是苍老慈祥的声音,如果同时还听到了模糊的耳语、闻到了怪异的气息,我会悄然止步,不再向前。

该破碎的友情常被我们捆扎、粘合着,而不该破碎的友情却又常常被我们捏碎了。两种情况都是悲剧,但不该破碎的友情是那么珍贵,它居然被我们亲手捏碎,这对人类良知的打击几乎是致命的。

提起这个令人伤心的话题,我们眼前会出现远远近近一系列酸楚的画面。两位写尽了人间友情的大作家,不知让世上多少读者领悟了互爱的真谛,而他们自己也曾在艰难岁月里相濡以沫,谁能想得到,他们的最后年月却是友情的彻底破碎。我曾在十多年前与其中一位长谈,那么善于遣字造句的文学大师在友情的怪圈前只知忿然诉说,完全失去了分析能力。我当时想,友情看来真是天地间最难说清楚的事情。还有两位与他们同时的文坛前辈,其中一位还是我的同乡,他们有一千条理由成为好友却居然在同一面旗帜下成了敌人,有你无我,生死搏斗,牵动朝野,轰传千里,直到一场没顶之灾降临,双方才各有所悟,但当他们重新见面时,我同乡的那一位已进入弥留之际,两双昏花老眼相对,可曾读解了友情的难题?

同样的事例,可以举出千千万万。

可以把原因归之于误会,归之于性格,或者归之于历史,但他们都是知书达理、品行高尚的人物,为什么不能询问、解释和协调呢?其中有些隔阂,说出来琐碎得像芝麻绿豆一般,为什么就锁了这么一些气壮山河的灵魂?我景仰的前辈,你们到底怎么啦?

关于友情的名字4个字篇三
《关于友情》

《关于友情》一常听人说,人世间最纯净的友情只存在于孩童时代。这是一句极其悲凉的话,居然有那么多人赞成,人生之孤独和艰难,可想而知。我并不赞成这句话。孩童时代的友情只是愉快的嘻戏,成年人靠着回忆追加给它的东西很不真实。友情的真正意义产生于成年之后,它不可能在尚未获得意义之时便抵达最佳状态。其实,很多人都是在某次友情感受的突变中,猛然发现自己长大的。仿佛是哪一天的中午或傍晚,一位要好同学遇到的困难使你感到了一种不可推卸的责任,你放慢脚步忧思起来,开始懂得人生的重量。就在这一刻,你突然长大。我的突变发生在十岁。从家乡到上海考中学,面对一座陌生的城市,心中只有乡间的小友,但已经找不到他们了。有一天,百无聊赖地到一个小书摊看连环画,正巧看到这一本。全身像被一种奇怪的法术罩住,一遍遍地重翻着,直到黄昏时分,管书摊的老大爷用手指轻轻敲了敲我的肩,说他要回家吃饭了,我才把书合拢,恭恭敬敬放在他手里。那本连环画的题目是:《俞伯牙和钟子期》。纯粹的成人故事,却把艰深提升为单纯,能让我全然领悟。它分明是在说,不管你今后如何重要,总会有一天从热闹中逃亡,孤舟单骑,只想与高山流水对晤。走得远了,也许会遇到一个人,像樵夫,像隐士,像路人,出现在你与高山流水之间,短短几句话,使你大惊失色,引为终生莫逆。但是,天道容不下如此至善至美,你注定会失去他,同时也就失去了你的大半生命。故事是由音乐来接引的,接引出万里孤独,接引出千古知音,接引出七弦琴的断弦碎片。一个无言的起点,指向一个无言的结局,这便是友情。人们无法用其他词汇来表述它的高远和珍罕,只能留住“高山流水”四个字,成为中国文化中强烈而飘渺的共同期待。那天我当然还不知道这个故事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只知道昨天的小友都已黯然失色,没有一个算得上“知音”。我还没有弹拨出像样的声音,何来知音?如果是知音,怎么可能舍却苍茫云水间的苦苦寻找,正巧降落在自己的身边、自己的班级?这些疑问,使我第一次认真地抬起头来,迷惑地注视街道和人群。差不多整整注视了四十年,已经到了满目霜叶的年岁。如果有人问我:“你找到了吗?”我的回答有点艰难。也许只能说,我的七弦琴还没有摔碎。我想,艰难的远不止我。近年来参加了几位前辈的追悼会,注意到一个细节:悬挂在灵堂中间的挽联常常笔涉高山流水,但我知道,死者对于挽联撰写者的感觉并非如此。然而这又有

什么用呢?在死者失去辩驳能力仅仅几天之后,在他唯一的人生总结仪式里,这一友情话语乌黑鲜亮,强硬得无法修正,让一切参加仪式的人都低头领受。当七弦琴已经不可能再弹响的时候,钟子期来了,而且不止一位。或者是,热热闹闹的俞伯牙们全都哭泣在墓前,那哭声便成了“高山流水”。没有恶意,只是错位。但恶意是可以颠覆的,错位却不能,因此错位更让人悲哀。在人生的诸多荒诞中,首当其冲的便是友情的错位。二友情的错位,来源于我们自身的混乱。从类似于那本连环画的起点开始,心中总有几缕飘渺的乐曲在盘旋,但生性又看不惯孤傲,喜欢随遇而安,无所执持地面对日常往来。这两个方面常常难于兼顾,时间一长,飘渺的乐曲已难以捕捉,身边的热闹又让人腻烦,寻访友情的孤舟在哪一边都无法靠岸。无所适从间,一些珍贵的缘分都已经稍纵即逝,而一堆无聊的关系却仍在不断灌溉。你去灌溉,它就生长,长得密密层层、遮天蔽日,长得枝如虬龙、根如罗网,不能怪它,它还以为在烘托你、卫护你、宠爱你。几十年的积累,说不定已把自己与它长成一体,就像东南亚热带雨林中,建筑与植物已不分彼此。谁也没有想到,从企盼友情开始的人生,却被友情拥塞到不知自己是什么人。川端康成自杀时的遗言是“大拥塞了”,可见拥塞可以致命。我们会比他顽泼一点,还有机会面对拥塞向自己高喊一声:你到底要什么?只能等待我们自己来回答。然而可笑的是,我们的回答大部分不属于自己。能够随口吐出的,都是早年的老师、慈祥的长辈、陈旧的着作所发出过的声音。所幸流年,也给了我们另一套隐隐约约的话语系统,已经可以与那些熟悉的回答略作争辩。他们说,友情来自于共同的事业。长辈们喜欢用大词,所说的事业其实也就是职业。置身于同一个职业难道是友情的基础?当然不是。如果偶尔有之,也不能本末倒置。情感岂能依附于事功,友谊岂能从属于谋生,朋友岂能局限于同僚。他们说,在家靠父母,出外靠朋友。这种说法既表明了朋友的重要,又表明了朋友的价值在于被依靠。但是,没有可靠的实用价值能不能成为朋友?一切帮助过你的人是不是都能算作朋友?他们说,患难见知己,烈火炼真金。这又对友情提出了一种要求,盼望它在危难之际及时出现。能够出现当然很好,但友情不是应急的储备,朋友更不应该被故意地考验。……不知出于什么原因,我们这个缺少商业思维的民族在友情关系上竟然那么强调实用原则和交换原则。真正的友情不依靠什

么。不依靠事业、祸福和身份,不依靠经历、方位和处境,它在本性上拒绝功利,拒绝归属,拒绝契约,它是独立人格之间的互相呼应和确认。它使人们独而不孤,互相解读自己存在的意义。因此所谓朋友也只不过是互相使对方活得更加自在的那些人。在古今中外有关友情的万千美言中,我特别赞成英国诗人赫巴德的说法:“一个不是我们有所求的朋友,才是真正的朋友。”真正的友情都应该具有“无所求”的性质,一旦有所求,“求”也就成了目的,友情却化为一种外在的装点。我认为,世间的友情至少有一半是被有所求败坏的,即便所求的内容乍一看并不是坏东西;让友情分担忧愁,让友情推进工作……,友情成了忙忙碌碌的工具,那它自身又是什么呢?应该为友情卸除重担,也让朋友们轻松起来。朋友就是朋友,除此之外,无所求。其实,无所求的朋友最难得,不妨闭眼一试,把有所求的朋友一一删去,最后还剩几个?李白与杜甫的友情,可能是中国文化史上除俞伯牙和钟子期之外最被推崇的了,但他们的交往,也是那么短暂。相识已是太晚,作别又是匆忙,李白的送别诗是:“飞蓬各自远,且尽手中杯”,从此再也没有见面。多情的杜甫在这以后一直处于对李白的思念之中,不管流落何地都写出了刻骨铭心的诗句;李白应该也在思念吧,但他步履放达、交游广泛,杜甫的名字再也没有在他的诗中出现。这里好像出现了一种巨大的不平衡,但天下的至情并不以平衡为条件。即使李白不再思念,杜甫也作出了单方面的美好承担。李白对他无所求,他对李白也无所求。友情因无所求而深刻,不管彼此是平衡还是不平衡。诗人周涛描写过一种平衡的深刻:“两棵在夏天喧哗着聊了很久的树,彼此看见对方的黄叶飘落于秋风,它们沉静了片刻,互相道别说:明年夏天见!”楚楚则写过一种不平衡的深刻:“真想为你好好活着,但我,疲惫已极。在我生命终结前,你没有抵达。只为最后看你一眼,我才飘落在这里。”都是无所求的飘落,都是诗化的高贵。三真正的友情因为不企求什么不依靠什么,总是既纯净又脆弱。世间的一切孤独者也都遭遇过友情,只是不知鉴别和维护,一一破碎了。为了防范破碎,前辈们想过很多办法。一个比较硬的办法是捆扎友情,那就是结帮。不管仪式多么隆重,力量多么雄厚,结帮说到底仍然是出于对友情稳固性的不信任,因此要以血誓重罚来杜绝背离。结帮把友情异化为一种组织暴力,正好与友情自由自主的本义南辕北辙。我想,友情一旦被捆扎就已开始变质,

因为身在其间的人谁也分不清伙伴们的忠实有多少出自内心,有多少出自帮规。不是出自内心的忠实当然算不得友情,即便是出自内心的那部分,在群体性行动的裹卷下还剩下多少个人的成分?而如果失去了个人,哪里还说得上友情?一切吞食个体自由的组合必然导致大规模的自相残杀,这就不难理解,历史上绝大多数高竖友情旗幡的帮派,最终都成了友情的不毛之地,甚至血迹斑斑,荒冢丛丛。一个比较软的办法是淡化友情。同样出于对友情稳固性的不信任,只能用稀释浓度来求得延长。不让它凝结成实体,它还能破碎得了么?“君子之交谈如水”,这种高明的说法包藏着一种机智的无奈,可惜后来一直被并无机智、只剩无奈的人群所套用。怕一切许诺无法兑现,于是不作许诺;怕一切欢晤无法延续,于是不作欢晤,只把微笑点头维系于影影绰绰之间。有人还曾经借用神秘的东方美学来支持这种态度: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不着一字,尽得风流;羚羊挂角,无迹可寻……这样一来,友情也就成了一种水墨写意,若有若无。但是,事情到了这个地步,友情和相识还有什么区别?这与其说是维护,不如说是窒息,而奄奄一息的友情还不如没有友情,对此我们都深有体会。在大街上,一位熟人彬彬有礼地牵了牵嘴角向我们递过来一个过于矜持的笑容,为什么那么使我们腻烦,宁肯过脸去向一座塑像大喊一声早安?在宴会里,一位客人伸出手来以示友好却又在相握之际绷直了手指以示淡然,为什么那么使我们恶心,以至恨不得到水池边把手洗个干净?另一个比较俗的办法是粘贴友情。既不拉帮结派,也不故作淡雅,而是大幅度降低朋友的标准,扩大友情的范围,一团和气,广种博收。非常需要友情,又不大信任友情,试图用数量的堆积来抵拒荒凉。这是一件非常劳累的事,哪一份邀请都要接受,哪一声招呼都要反应,哪一位老兄都不敢得罪,结果,哪一个朋友都没有把他当作知己。如此大的联系网络难免出现种种麻烦,他不知如何表态,又没有协调的能力,于是经常目光游移,语气闪烁,模棱两可,不能不被任何一方都怀疑、都看轻。这样的人大多不是坏人,不做什么坏事,朋友间出现裂缝他去粘粘贴贴,朋友对自己产生了隔阂他也粘粘贴贴,最终他在内心也对这种友情产生了苦涩的疑惑,没有别的办法,也只能在自己的内心粘粘贴贴。永远是满面笑容,永远是行色匆匆,却永远没有搞清:友情究竟是什么?强者捆扎友情,雅者淡化友情,俗者粘贴友情,都是为了防范友情的破碎,但看来看去,没有一个是好办法。原因可

能在于,这些办法都过分依赖技术性手段,而技术性手段一旦进入感情领域,总没有好结果。我认为,在友情领域要防范的,不是友情自身的破碎,而是异质的侵入。这里所说的异质,不是指一般意义上的差异,而是指根本意义上的对抗,一旦侵入会使整个友情系统产生基元性的蜕变,其后果远比破碎严重。显而易见,这就不是一个技术性的问题了。异质侵入,触及友情领域一个本体性的悖论。友情在本性上是缺少防卫机制的,而问题恰恰就出在这一点上。几盅浓茶淡酒,半夕说古道今,便相见恨晚,顿成知己,而所谓知己当然应该关起门来,言人前之不敢言,吐平日之不便吐,越是阴晦隐秘越是贴心。如果讲的全是堂堂正正的大白话,哪能算作知己?如果只把家庭琐事、街长里短当作私房话,又哪能算作男子汉?因此,这似乎是一个天生的想入非非的空间,许多在正常情况下不愿意接触的人和事就在这里扭合在一起。事实证明,一旦扭合,要摆脱十分困难。为什么极富智慧的大学者因为几拨老朋友的来访而终于成了汉奸?为什么从未失算的大企业家只为了向某个朋友显示一点什么便锒铛入狱?而更多的则是,一次错交浑身惹腥,一个恶友半世受累,一着错棋步步皆输。产生这些后果,原因众多,但其中必定有一个原因是为了友情而容忍了异质侵入。心中也曾不安,但又怕落一个疏远朋友、背弃友情的话柄,结果,友情成了通向丑恶的拐杖。由此更加明白,万不能把防范友情的破碎当成一个目的。该破碎的让它破碎,毫不足惜;虽然没有破碎却发现与自己生命的高贵内质有严重羝牾,也要做破碎化处理。罗丹说,什么是雕塑?那就是在石料上去掉那些不要的东西。我们自身的雕塑,也要用力凿掉那些异己的、却以朋友名义贴附着的杂质。不凿掉,就没有一个像模像样的自己。对我来说,这些道理早就清楚,经受的教训也已不少,但当事情发生之前,仍然很难认清异质之所在。现在唯一能做到的是,在听到友情的呼唤时,不管是年轻热情的声音还是苍老慈祥的声音,如果同时还听到了模糊的耳语、闻到了怪异的气息,我会悄然止步,不再向前。四该破碎的友情常被我们捆扎、粘合着,而不该破碎的友情却又常常被我们捏碎了。两种情况都是悲剧,但不该破碎的友情是那么珍贵,它居然被我们亲手捏碎,这对人类良知的打击几乎是致命的。提起这个令人伤心的话题,我们眼前会出现远远近近一系列酸楚的画面。两位写尽了人间友情的大作家,不知让世上多少读者领悟了互爱的真谛,而他们自己也曾在艰

关于友情的名字4个字篇四
《关于名字》

关于名字

我的名字有我的回忆、欢乐、朋友„„

幻风恋:本来只是喜欢风,后来又看到一个“幻”挺有意思的,而且“幻”常常会给人一种蒙胧而神秘的色彩。虽然自己不是常常幻想,但至少有过。而且喜欢在自己自以为是的文字里叫自己幻风。幻风本来已经很好了,“恋”只是自己文字的题目――《幻恋》。两者结和才有了我自己现在的名字幻风恋。 喜欢风,喜欢风的飘逸轻柔还有风的百折不饶。也希望自己某天和风一样的轻柔、从容、坚强。也许这才是幻风恋的真正意思吧。对人对事如风,从容而不造作。风,吹不走别人的思绪。风,带不走自己的忧伤。匆匆而来,匆匆而去。不留下任何痕迹。

蓝色紫水晶:蓝色和紫色一直是我最喜欢的颜色。喜欢蓝色代表的那份纯洁:喜欢紫色代表的那份高贵,

喜欢水晶代表的那份明澈。净透。

这是我的网名。不知什么时候想起这个名字的,也许只是偶然,也许是必然。把自己喜欢的事物联系在一起组成一个名字。最后我给了这个名字一个解释,是关于朋友的:希望和朋友之间的友谊可以像蓝色一样的纯洁:像水晶一样的明澈;最后拥有自己的一片独有的空间。

蓝色天堂鸟:蓝色依旧是我喜欢的色彩。也喜欢天堂那份独有的清幽、淡雅。没有彼此之间的猜疑、纷争。然后像鸟儿一样的自由自在的在天空飞翔。这是我很久以前的一个幻想,现在看来至少有点无赖也有点天真。但我所看到和自己的幻想相差太远。也许正是因为的无赖人们才会想像天堂的存在。至少在看现实太残忍的时候可以想像天堂的存在的。给自己一点安慰也不错的。我依旧给了它一个解释,给自己的:“天空虽然没有留飞鸟的痕迹,但我已经飞过。”

天天樱:我很久以前用过的名字,到现在已经很久没有用过了。但这个名字在翻书时还是常常可以看到的。记得那时盛诀在我书上写满了“天天樱”。后来她真的把这几个字写得很棒。其实当时再给自己取这个名字时只是因为喜欢一个叫小樱的卡通人物罢了。后来文杰给了我一种新的意思:“樱就是樱花,武大里有樱花,天天樱就是天天努力学习,努力考入武大。我的成绩是怎么也考不到武大的。”不过我依就接受了这种解释,至少它是朋友的一份鼓励与支持。不知什么时候天天樱的大名被语文老师赋予了一种新的解释:“樱代表樱花,看到樱花就高兴,所以,天天樱就是天天开心的意思。”我没有反对,也就是这一次我才没有用这个名字的。因为盛诀也因为其它„„

金诺:这是我很久以前在一本书上看到的,意思是一诺千金。记得自己也说过要一诺千金的。所以盗用了这个名字。喜欢一诺千金的自己,也喜欢一诺千金的朋友。

枫叶子:枫叶即使飘落也会给人一种美丽而释然的感觉。如花一样的红。在秋高气爽的时候有这样一点难得的红色不也是一种美丽吗?枫叶的飘落至少是一种从容,一种洒脱。不会给人带来悲凉的感觉。一直不喜欢悲秋这种说法。秋天有秋天的天高气爽,秋天有秋天的硕果累累。为什么要让秋天给自己的生活增加一点悲凉的色彩呢?绯红的枫叶永远都是秋天独有的色彩。美丽从容。这是我送给周芳的名字。

阳光雨:阳光有阳光的色彩,雨有雨的洒脱。虽然阳光和雨很少同现天宇。但我却片喜欢阳光和雨同现天宇的感觉。不知道会不会有雨和阳光共有的七彩。我却是一次都没有看见过。小时候常常和小伙伴一起去追彩虹,直到跑累了然后听见父母殷切的呼唤然后一起跑回家。那种感觉长大以后便消失了。不再去追彩虹,父母的殷切的呼唤也被时光带到了遥远的过去。喜欢雨的洒脱,喜欢阳光的轻柔。喜欢七彩的美丽。这个有着我童年的美好记忆的名字我送给了盛诀。

我的名字我的记忆,我的名字我的欢乐。我的名字我的朋友„„

关于友情的名字4个字篇五
《友情ppt》

关于友情的名字4个字篇六
《关于友情散文》

关于友情

常听人说,人世间最纯净的友情只存在于孩童时代。这是一句极其悲凉的话,居然有那么多人赞成,人生之孤独和艰难,可想而知。

我并不赞成这句话。孩童时代的友情只是愉快的嘻戏,成年人靠着回忆追加给它的东西很不真实。友情的真正意义产生于成年之后,它不可能在尚未获得意义之时便抵达最佳状态。

其实,很多人都是在某次友情感受的突变中,猛然发现自己长大的。仿佛是哪一天的中午或傍晚,一位要好同学遇到的困难使你感到了一种不可推卸的责任,你放慢脚步忧思起来,开始懂得人生的重量。就在这一刻,你突然长大。 我的突变发生在十岁。从家乡到上海考中学,面对一座陌生的城市,心中只有乡间的小友,但已经找不到他们了。有一天,百无聊赖地到一个小书摊看连环画,

正巧看到这一本。全身像被一种奇怪的法术罩住,一遍遍地重翻着,直到黄昏时分,管书摊的老大爷用手指轻轻敲了敲我的肩,说他要回家吃饭了,我才把书合拢,恭恭敬敬放在他手里。

那本连环画的题目是:《俞伯牙和钟子期》。

纯粹的成人故事,却把艰深提升为单纯,能让我全然领悟。它分明是在说,不管你今后如何重要,总会有一天从热闹中逃亡,孤舟单骑,只想与高山流水对晤。走得远了,也许会遇到一个人,像樵夫,像隐士,像路人,出现在你与高山流水之间,短短几句话,使你大惊失色,引为终生莫逆。但是,天道容不下如此至善至美,

你注定会失去他,同时也就失去了你的大半生命。

故事是由音乐来接引的,接引出万里孤独,接引出千古知音,接引出七弦琴的断弦碎片。一个无言的起点,指向一个无言的结局,这便是友情。人们无法用其他词汇来表述它的高远和珍罕,只能留住“高山流水”四个字,成为中国文化中强烈

而飘渺的共同期待。

那天我当然还不知道这个故事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只知道昨天的小友都已黯然失色,没有一个算得上“知音”。我还没有弹拨出像样的声音,何来知音?如果是知音,怎么可能舍却苍茫云水间的苦苦寻找,正巧降落在自己的身边、自己的班级?这些疑问,使我第一次认真地抬起头来,迷惑地注视街道和人群。

差不多整整注视了四十年,已经到了满目霜叶的年岁。如果有人问我:“你找到了吗?”我的回答有点艰难。也许只能说,我的七弦琴还没有摔碎。

我想,艰难的远不止我。近年来参加了几位前辈的追悼会,注意到一个细节:悬挂在灵堂中间的挽联常常笔涉高山流水,但我知道,死者对于挽联撰写者的感觉并非如此。然而这又有什么用呢?在死者失去辩驳能力仅仅几天之后,在他唯一的人生总结仪式里,这一友情话语乌黑鲜亮,强硬得无法修正,让一切参加仪式的人都低头领受。

当七弦琴已经不可能再弹响的时候,钟子期来了,而且不止一位。或者是,热热闹闹的俞伯牙们全都哭泣在墓前,那哭声便成了“高山流水”。

没有恶意,只是错位。但恶意是可以颠覆的,错位却不能,因此错位更让人悲哀。在人生的诸多荒诞中,首当其冲的便是友情的错位。

友情的错位,来源于我们自身的混乱。

从类似于那本连环画的起点开始,心中总有几缕飘渺的乐曲在盘旋,但生性又看不惯孤傲,喜欢随遇而安,无所执持地面对日常往来。这两个方面常常难于兼顾,时间一长,飘渺的乐曲已难以捕捉,身边的热闹又让人腻烦,寻访友情的孤舟在哪一边都无法靠岸。无所适从间,一些珍贵的缘分都已经稍纵即逝,而一堆无聊的关系却仍在不断灌溉。你去灌溉,它就生长,长得密密层层、遮天蔽日,长得枝如虬 龙、根如罗网,不能怪它,它还以为在烘托你、卫护你、宠

爱你。几十年的积累,说不定已把自己与它长成一体,就像东南亚热带雨林中,建筑与植物已不分彼此。

谁也没有想到,从企盼友情开始的人生,却被友情拥塞到不知自己是什么人。川端康成自杀时的遗言是“大拥塞了”,可见拥塞可以致命。我们会比他顽泼一点,还有机会面对拥塞向自己高喊一声:你到底要什么?

只能等待我们自己来回答。然而可笑的是,我们的回答大部分不属于自己。能够随口吐出的,都是早年的老师、慈祥的长辈、陈旧的著作所发出过的声音。所幸流年,也给了我们另一套隐隐约约的话语系统,已经可以与那些熟悉的回答略作争辩。

他们说,友情来自于共同的事业。长辈们喜欢用大词,所说的事业其实也就是职业。置身于同一个职业难道是友情的基础?当然不是。如果偶尔有之,也不能本末倒置。情感岂能依附于事功,友谊岂能从属于谋生,朋友岂能局限于同僚。

他们说,在家靠父母,出外靠朋友。这种说法既表明了朋友的重要,又表明了朋友的价值在于被依靠。但是,没有可靠的实用价值能不能成为朋友?一切帮助过你的人是不是都能算作朋友?

他们说,患难见知己,烈火炼真金。这又对友情提出了一种要求,盼望它在危难之际及时出现。能够出现当然很好,

但友情不是应急的储备,朋友更不应该被故

意地考验。

……

不知出于什么原因,我们这个缺少商业思维的民族在友情关系上竟然那么强调实用原则和交换原则。

真正的友情不依靠什么。不依靠事业、祸福和身份,不依靠经历、方位和处境,它在本性上拒绝功利,拒绝归属,拒绝契约,它是独立人格之间的互相呼应和确认。它使人们独而不孤,互相解读自己存在的意义。因此所谓朋友也只不过是互相使对

方活得更加自在的那些人。

在古今中外有关友情的万千美言中,我特别赞成英国诗人赫巴德的说法:“一个不是我们有所求的朋友,才是真正的朋友。”真正的友情都应该具有“无所求”的性质,一旦有所求,“求”也就成了目的,友情却转化为一种外在的装点。我认为,世间的友情至少有一半是被有所求败坏的,即便所求的内容乍一看并不是坏东西;让友情分担忧愁,让友情推进工作……,友情成了忙忙碌碌的工具,那它自身又是什么呢?应该为友情卸除重担,也让朋友们轻松起来。朋友就是朋友,除此之外,无所求。

其实,无所求的朋友最难得,不妨闭眼一试,把有所求的朋友一一删去,最后还剩几个?

关于友情的名字4个字篇七
《第4章 键名字与合体字》

关于友情的名字4个字篇八
《床垫起名(提供4个名字)》

床垫起名(提供4个名字)

名字+说明+商标查询结果

1、 至尊棕宝

说明:再没有比至尊高的了吧,棕宝,突出天然材质的精选。

商标查询结果:

2、 华棕

说明:华,中华之意。中华之棕,天然出众 商标查询结果:

3、 墨宝 或者 黛宝

说明:墨或黛均是棕的颜色写照;宝,是价值的表达。墨宝,睡梦之宝;黛宝,睡梦之宝。

●【往下看,下一篇更精彩】●

最新成考报名

  • 党员个人问题清单及整改措施范文(通...
  • 对照新时代合格党员的标准方面存在的...
  • 2023年党支部组织生活会征求意见四篇
  • 最美退役军人先进事迹材料3000字(通用8篇)
  • 对党支部的批评意见八篇
  • 党员民主评议个人对照检查材料【6篇】
  • 党支部班子对照检查材料范文五篇
  • 组织生活互评批评意见50条范文(精选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