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文档 > 推荐 >

与安有关的成语

成考报名   发布时间:02-13    阅读:

与安有关的成语篇一
《与安全管理有关的几个成语》

扁鹊三兄弟故事

据《史记》载,魏文侯曾问扁鹊说:“你们三兄弟中谁最善于当医生?”扁鹊回答说:“长兄医术最好,中兄次之,自己最差。”文侯说:“可以说出来听一听吗?”扁鹊说:“长兄治病,是治于病情未发作之前,由于一般人不知道他事先能铲除病因,所以他的名气无法传出去。中兄治病,是治于病情初起之时,一般人以为他只能治轻微的小病,所以他的名气只及于乡里。而我是治于病情严重之时,在经脉上穿针管来放血,在皮肤上敷药,所以都以为我的医术最高明,名气因此响遍天下。”这便是为后人所津津乐道的扁鹊三兄弟故事。

我觉得,扁鹊三兄弟行医故事至少可以给我们带来三点启示。

启示之一:事中防范好于事后防范,事前防范好于事中防范。北宋欧阳修有言: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小节不拘,蚁穴不堵,往往是酿成大祸的前兆。

启示之二:在乎制度建立,更要在乎制度执行。有制度而不落实,制度只能是一纸空文。 启示之三:要注重预防,但千万不要放松惩治。惩治不力,教育就没有说服力,制度就没有约束力,监督就没有威慑力。 曲突徙薪

发音 qū tū xǐ xīn

出处 《汉书·霍光传》:“臣闻客有过主人者,见其灶直突,傍有积薪。客谓主人,更为曲突,远徙其薪,不者且有火患,主人嘿然不应。俄而家果失火,邻里共救之,幸而得息。” 示例 ~广恩泽,愿亟靖海安天骄。(清·黄遵宪《福州大水行同张樵野丈龚蔼人丈作》)

解释:释义 曲:弯;突:烟囱;徒:迁移;薪:柴草。把烟囱改建成弯的,把灶旁的柴草搬走。比喻预防灾祸,防患未然的意思

相关词:防患未然、未雨绸缪

人谓主人曰:“……今论功而请宾,曲突徙薪亡恩泽,焦头烂额 为上客那?”

释义 “突”。烟囱。“徙”迁移。“薪”柴草。把烟囱改砌成弯曲的,把柴薪搬到远处去。比喻对可能发生的事故应防患于未然,消除产 生事故的因素。

故事 有个人到朋友家去作客,见主人家的烟囱是直的,灶边又堆了不少柴薪,觉得这样很危险,向主人建议说: “你这烟囱要改成弯曲的,柴薪要搬到远处去,不然容易发生火 灾啊。”主人不以为然,没有作声。不久,主人家果然失火,亏得邻居及 时赶来把火扑灭,才没有造成更大的损失。 事后,主人杀牛摆酒,酬谢前来救火的邻居。他特地请那些被火 烧得焦头烂额的人座在上首,其他的则按照出力大小安排座次,偏 偏没有请不久前建议他改砌烟囱、搬走柴薪的那位客人。 席问,有人对主人说:“如果当时你听从那客人的话,把烟囱改 砌成弯曲的,并把柴薪搬到远处,那么就不会失火,也就不必杀牛摆 酒了。今天你论功请客,却把你那客人忘了,这岂不是曲突徙薪亡 (没有)恩泽,焦头烂额为上客了吗?” ‟ 主人听了这番话,顿时省悟过来,马上把那客人请来,并奉他为 上宾。

出处《汉书·霍光传》

曲突徙薪

原文:客有过主人者,见其灶直突,傍有积薪。客谓主人:“更为曲突,远徙其薪;不者,且有火患。”主人嘿然不应。俄而,家果失火,邻里共救之,幸而得息。于是杀牛置酒,谢其邻人,灼烂者在于上行,余各以功次坐,而不录言曲突者。人谓主人曰:“乡使听客之言,不弗牛酒,弱亡火患。今论功而请宾,曲突徙薪亡恩泽,焦头烂额为上客耶?”主人乃寤而请之。

注释:⑴过:拜访。⑵傍:同“旁”,旁边。⑶不者:如果不这样的话。⑷嘿(m ò)然:不说话的样子。嘿,同“默”。⑸息:同“熄”,灭。⑹灼(zhuó )烂者:被火烧伤的人。灼,烧。⑺而不录:却不邀请。而,却;录,录用,此处指邀请。⑻乡(xià ng)使:当初如果。乡,同“向”,从前;使,假如。⑼寤:同“悟”,醒悟,觉悟。

译文:有一个过访主人的客人,看到(主人家)炉灶的烟囱是直的,旁边还堆积着柴草,便对主人说:“把烟囱改为拐弯的,使柴草远离(烟囱)。不然的话,将会发生火灾。”主人沉默不答应。不久,家里果然失火,邻居们一同来救火,幸好把火扑灭了。于是,(主人)杀牛置办酒席,答谢邻人们。被火烧伤的人安排在上席,其余的按照功劳依次排定座位,却不邀请提“曲突”建议的客人。有人对主人说:“当初如果听了那位客人的话,也不用破费摆设酒席,始终也不会有火患。现在评论功劳,邀请宾客,(为什么)提‘曲突徙薪’建议的人没有受到答谢、恩惠,而被烧伤的人却成了上客呢?”主人这才醒悟去邀请那位客人。

[简]防患于未然 [繁]防患於未然

在祸患发生之前就加以预防。语本《易·既济》:“君子以思患而豫防之。” 唐 陆贽 《论两河及淮西利害状》:“非止排难於变切,亦将防患於未然。” 清 程麟 《此中人语·成衣匠》:“善於治家者,尚其防患於未然哉。”亦作“ 防患于未然 ”。 王西彦 《夜宴》五:“昨天省里就来了密令,叫注意这个问题,说为了防患于未然。”亦省作“ 防患未然 ”。《明史·于谦传》:“中原多流民,设遇岁荒,啸聚可虞。乞敕内外守备各巡抚加意整饬,防患未然。” 鲁迅 《书信集·致曹聚仁》:“最可笑的是他们对于已经错定的,无可如何,毫无改革之意,只在防患未然,不许„新错‟,而又保护„旧错‟,这岂不可笑。”

江泽民:“隐患险于明火,责任重于泰山”

亡羊补牢 :::

成语解释 亡:逃亡,丢失;牢:关牲口的圈。羊逃跑了再去修补羊圈,还不算晚。比喻出了问题以后想办法补救,可以防止继续受损失。

作者出处 《战国策.楚策》:“见兔而顾犬,未为晚也;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

成语典故

这故事出自《战国策》。战国时代,楚国有一个大臣,名叫庄辛,有一天对楚襄王说:“你在宫里面的时候,左边是州侯,右边是夏侯;出去的时候,鄢陵君和寿跟君又总是随看你。你和这四个人专门讲究奢侈淫乐,不管国家大事,郢(楚都,在今湖北省江陵县北)一定要危险啦!”

襄王听了,很不高兴,气骂道:“你老糊涂了吗?故意说这些险恶的话惑乱人心吗?”

庄辛不慌不忙的回答说:“我实在感觉事情一定要到这个地步的,不敢故意说楚国有什么不幸。如果你一直宠信这个人,楚国一定要灭亡的。你既然不信我的话,请允许我到赵国躲一躲,看事情究竟会怎样。”

庄辛到赵国才住了五个月,秦国果然派兵侵楚,襄王被迫流亡到阳城(今河南息县西北)。这才觉得庄辛的话不错,赶紧派人把庄辛找回来,问他有什么办法;庄辛很诚恳地说:“我听说过,看见兔子牙想起猎犬,这还不晚;羊跑掉了才补羊圈,也还不迟。……”

这是一则很有意义的故事,只知道享乐,不知道如何做事,其结果必然是遭到悲惨的失败无疑。

“亡羊补牢”这句成语,便是根据上面约两句话而来的,表达处理事情发生错误以后,如果赶紧去挽救,还不为迟的意思。例如一个事业家,因估计事情的发展犯了错误,轻举冒进,陷入失败的境地。但他并不气馁,耐心地将事情再想了一遍,从这次的错误中吸取教训,认为“亡羊补牢”,从头做起,还不算晚呢!

羊逃跑了再去修补羊圈,还不算晚。比喻出了问题以后想办法补救,可以防止继续受损失。

防患于未然,可以避免突发的灾难,可以 使得未来的损失降低到最小。

亡羊而补牢,不如防患于未然。与其在事故发生之后再采取措施来弥补,不如在其之前就对可能发生的危机进行防范。试想一下,如果养羊人在狼来了之前,先把羊圈 的漏洞补好,那又如何会给狼可乘之机把羊叼走呢?在风暴之前修补屋顶,在洪水之前修筑堤坝,在荒年之前储备粮食,比起在风暴之后重建吹倒的房屋,在洪水之 后抗洪救灾,在荒年之后发粮赈济,防患于未然岂不是更优的选择呢?

居安思危,防患于未然,是智者避免灾祸的良方,是降低损失的最佳措施。在危机四伏的社会里,无论是国家还是个人,都应该牢牢握住防患于未然这把钥匙,打开通向安全平稳的未来的大门,并把灾难和不幸挡在门外。

与安有关的成语篇二
《安全相关成语典故》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在民族文化经典——成语中,蕴含着安全观念及安全方略,它们对树立牢固的安全观念,抓好安全工作有着许多有益的启示。

居安思危——出自《左传·襄公十一年》:“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意思是虽然处在平安的环境里,也要想到出现危险的可能;想到了出现危险的可能,那么思想上就能有所准备;思想上重视了,有准备了,则危险就不会出现。居安思危要求我们要有应付意外事件的思想准备。正如孔子所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老子所说“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安不忘危,预防为主,是我们抓好安全工作的指导思想和工作方针。居安思危,就必须做到警钟长鸣,经常反思。不能反思昨天的隐患、他人的事故,做不到安全警钟长鸣,安全毛毛雨常下,今天的安全就会转化成明天的事故。

防微杜渐——出自《元史·张桢传》:“有不尽者,亦宜防微杜渐而禁于未然。”比喻在坏思想、坏事情刚露头的时候就加以制止,不让他发展。从微小之事抓起,重视事物的“苗头”,使事故和灾祸刚一冒头就被制止。“千里之堤,溃于蚁穴”讲的就是这个道理。要做到防微杜渐,首先要树立“安全第一”、“安全无小事”的思想。安全工作只有从小处着眼,防微杜渐,才能抓住安全工作的关键。 曲突徙薪——出自《汉书·霍洌传》:“臣闻客有过主人者,见其灶直突,傍有积薪。客谓主人,更为曲突,远徙其薪,不者则有火患,主人嘿然不应。俄而家果失火„„”此段大意是客人让主人把直

的烟囱改为弯曲的烟囱,把柴火搬离灶台,否则将有火患,主人却不听,时间不长,主人家果然失火。比喻只有事先采取措施,才能防止灾祸。要加强安全知识教育和安全技能培训,使人们明了什么是安全,怎样才能安全,切不可“嘿然不应”,否则必“俄而家果失火”。 亡羊补牢——出自《战国策·楚策四》:“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意思是说,羊跑了再去修补羊圈,还不算晚。比喻出了问题以后想办法补救,可以防止继续扩大损失。古语“遭一蹶者得一便,经一事者长一智”,是说“吃一堑,长一智”;“前车已覆,后来知更何觉时”谓之“前车之鉴”。安全事故的教训是非常深刻的,它不仅付出沉重的经济代价?据统计,我国平均每年安全事故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高达2000多亿,相当于我国GDP总量2%,而且付出了惨重的生命代价?平均每年100万起各类安全生产事故,造成的死亡人数达14万左右?血的教训不吸取,不“补牢”,还会“亡羊”?后果将不堪设想。

长治久安——出自《汉书·贾谊传》:“建久安之势,成长治之业。”意思是建立永远安定太平的政局,实现久安的关键在长治,长治才能久安。实现长治久安,要层层落实安全工作责任制,把安全工作提高到践行“三个代表”的高度,抓严抓实;二要深入开展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要把安全质量标准化和安全整治、安全检查评估结合起来,以安全质量标准化检验安全整治、安全评估的效果,以安全整

治、安全检查评估推动安全质量标准化,努力提高单位的本质安全度。要始终坚持安全第一的思想。

成语中的安全观念,不失为安全警世良言。但面对复杂多变,形式多样的灾难和事故,仅以寥寥只言片语对待,失败就不能避免。正如《三十六计·总说》中所说:“阳阴燮理,机在其空;机不可设,设在其中。”我们只有居安思危、防微杜渐、曲突徙薪、亡羊补牢,才能做到长治久安;只有以变化和发展的眼光对待灾难和事故,才能在安全工作中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与安有关的成语篇三
《包含-"安"-字的成语》

序号成语

1安安稳稳

2安邦定国

3安邦治国

4安不忘危

5安步当车

6安常处顺

7安常守分

8安常守故

9安车蒲轮

10安堵乐业

11安堵如故

12安分守己

13安分知足

14安富恤贫

15安富尊荣拼音ānānwěnwěnānbāngdìngguóānbāngzhìguóānbùwàngwēiānbùdàngchēānchángchǔshùnānchángshǒufènānchángshǒugùānchēpúlúnāndǔlèyèāndǔrúgùānfènshǒujǐānfènzhīzúānfùxùpínānfùzūnróng成语典故形容十分安定稳当。邦:泛指国家。使国家安定巩固。使国家安定太平。在安全的时候不忘记危难。意思是时刻谨慎小心,提高警惕。安:安详,不慌忙;安步:缓缓步行。以从容的步行代替乘车。安:习惯于;处:居住,居于;顺:适合,如意。习惯于平稳的日子,处于顺利的境遇中。分:本分,自己分内的。习惯于平稳的生活,安守本分。习惯于日常的平稳生活,保守旧的一套。指守旧不知变革。让被征请者坐在安车上,并用蒲叶包着车轮,以便行驶时车身更为安稳。表示皇帝对贤能者的优待。安堵:相安,安定。犹言安居乐业。堵:墙壁,居所。故:原来的。像原来一样相安无事。分:本分。规矩老实,守本分,不做违法的事。安于本分,对自己所得到的待遇知道满足。使富有的人安定,贫穷的人得到救济。安:安逸;富:富有;尊:尊贵;荣:荣耀。安定富足,尊贵

荣华。也指安于富裕安乐的生活

16安国宁家

17安魂定魄

18安家立业

19安家落户

20安居乐业

21安老怀少

22安乐窝

23安良除暴

24安眉带眼

25安民告示

26安内攘外

27安贫乐道

28安贫乐贱

29安然如故

30安然无事ānguóníngjiāānhúndìngpòānjiālìyèānjiāluòhùānjūlèyèānlǎo huái shàoān lè wōānliángchúbàoānméidàiyǎnānmíngàoshìān nèirǎngwàiānpínlèdàoānpínlèjiànānránrúgùānránwúshì指治理国家。魂、魄:人的灵气、精神。指使人心安定。安置家庭,创立基业或事业。也指长期在一个地方劳动和生活。到一个新地方安家,长期居住。安:安定;乐:喜爱,愉快;业:职业。指安定愉快地生活和劳动。尊重老人,使其安逸;关怀年轻人,使其信服。泛指安静舒适的住处。安抚善良的人,铲除强暴的人。长了眉毛,有了眼睛。意思是同样是一个人。安定人心的布告。现也指把要商量的或要办的事情预先通知大家。原就药的疗效而言。后多指安定内部,排除外患。安于贫穷,以坚持自己的信念为乐。旧时士大夫所主张的为人处世之道。安于贫贱,并以此为乐。还象原来那样安安稳稳。犹言平安无事。

恙:病。原指人平安没有疾病。31安然无恙

32安忍无亲

33安如磐石

34安如泰山

35安身立命

36安身为乐

37安身之处

38安身之地

39安时处顺

40安室利处

41安适如常

42安土重迁

43安危相易

44安危与共

45安闲自得

46安闲自在

47安心定志ānránwúyàngānrěnwúqīnānrúpánshíānrútàishānānshēnlìmìngānshēnwéilèānshēnzhīchùānshēnzhīdìānshíchǔshùnānshìlìchùānshìrúchángāntǔzhòngqiānānwēixiāngyìānwēiyǔgòngānxiánzìdéānxiánzìzàiānxīndìngzhì现泛指事物平安未遭损害。安心于做残忍的事情,因而无所谓亲人。磐石:大石头。如同磐石一般安然不动。形容非常稳固。形容象泰山一样稳固,不可动摇。安身:在某处安下身来;立命:精神有所寄托。指生活有着落,精神有所寄托。身子安定就是快乐。指得以立足容身的地方。存身的地方。批在某地居住、生活,或以某地作为建业的根基。安于常分,顺其自然。形容满足于现状。指安全便利的处所。安静而舒适,象往常一样。指经过某种变动后,恢复了正常,使人感到舒适。土:乡土;重:看得重,不轻易。安于本乡本土,不愿轻易迁移。易:变易,转变。平安与危难互为因果,相互转换。共同享受安乐,共同承担危难。形容关系密切,利害相连。自得:自己感到舒适。安静清闲,感到非常舒适。安静清闲,自由自在。形容清闲无事。指安下心来。

48安营扎寨ānyíngzhāzhài安、扎:建立,安置;寨:防守用的栅栏。指部队驻扎下来。也

比喻建立临时的劳动或工作基地

俗:习俗。溺:沉溺,陷入。拘yújiùw安于故俗,溺ānyúgùsú,nì49于旧闻

50安于现状

51安于一隅

52安宅正路

53安枕而卧

54安之若命

55安之若素

56安坐待毙

57保国安民

58变危为安

59不安其室

60不安于室

61不安于位

62长安道上énānyúxiànzhuàngānyùyīyùānzháizhènglùānzhěnérwòānzhīruòmìngānzhīruòsùānzuòdàibìbǎoguóānmínbiànwēiwéiānbùānqíshìbùānyúshìbùānyúwèichángāndàoshàng守于老习惯,局限于旧见闻。形容因循守旧,安于现状。对目前的情况习惯了,不愿改变。隅:角落。安心在某一个角落。形容苟安一角,不求进取。比喻仁义。谓以仁居心,以义行事。放好枕头睡大觉。比喻太平无事,不必担忧。指人遭受的不幸看作命中注定,因而甘心承受。安:安然,坦然;之:代词,指人或物;素:平常。安然相处,和往常一样,不觉得有什么不合适。坐着等死。指不积极想办法,坐等灭亡。保卫国家,使人民安居乐业。变危急为平安。指已婚妇女又乱搞男女关系。指已婚妇女又乱搞男女关系。指不喜欢自己的职业,不安心工作。长安:古都名,在今陕西西安西

北。旧喻名利场所。

63长安居大不易chángānjūdàbùyì本为唐代诗人顾况以白居易的名字开玩笑。后比喻居住在大城

市,生活不容易维持。

比喻动荡不定的政局。

形容国家长期安定、巩固。6465长安棋局长治久安chángānqíjúchángzhìjiǔān

66除暴安良chúbàoānliáng铲除强暴,安抚善良的人民。67床上安床chuángshàngānchuá比喻不必要的重复。ng

68踧踖不安cùjíbùān恭敬而不安。意谓恭敬而不自然

的样子。

69

70使将要灭亡的保存下来,使极其cúnwángānwēi存亡安危危险的安定下来。形容在关键时刻起了决定作用。益:更加;势:权势。道德越高道高益安,势dàogāoyìān,shìgāoyì尚,为人处事好,就越安全;权

wēi高益危势越大,更容易滥用权力,刚愎

自用,就越危险。

定国安邦dìngguóānbāng邦:国家。治理和保卫国家,使

国家安定稳固。71

72富国安民fùguóānmín使国家富强,人民安居乐业。

苟安:暂且偷生;一隅:一个角

落。指一个小地方。暂且在一个

小地方偷安。指统治者对外来侵

略不进行抵抗。占据一个小地方

以偷安。苟且:得过且过;偷安:只图眼

前的安逸。只顾眼前的安逸,不

顾将来。

国家富强,人民安定。

泰:平安,安定。国家太平,人

民安乐。73苟安一隅gǒuānyīyú7475苟且偷安国富民安gǒuqiětōuānguófùmínān76国泰民安guótàimínān

77惶恐不安huángkǒngbùān内心害怕,十分不安。

计:计策,计谋;安:怎么,怎

样。如何制定计谋呢?78计将安出jìjiāngānchū

与安有关的成语篇四
《有关安全的成语小故事》

安全小故事(一)

上行下效

晋国曾流行一种讲排场、摆阔气的坏习气,晋文公便带头用朴实节俭的作风来纠正它,穿衣服不穿价格高的纺织品,吃饭也不吃两种以上的肉。不久以后,晋国人就都穿起粗布衣服、吃起糙米饭来。

启示:领导带头很关键。安全生产工作中,要落实企业安全生产的主体责任,明确企业主要负责人的安全责任。说的也是这个道理。如果企业的经营者始终把安全生产放在第一位,把社会责任放在第一位,坚持在安全的前提下生产,那么,这个企业的安全生产工作就能有效推进,就能真正落到实处。

蚁穴溃堤

古代,黄河岸边有一个村庄为了防止水患,村民们筑起了长堤。一天,有个老农偶尔发现蚂蚁窝一下子猛增了许多。老农心想:这些蚂蚁窝究竟会不会影响长堤的安全呢?老农要回村报告,路上遇见了他的儿子。老农的儿子听后不以为然地说:那么坚固的长堤,还害怕几只小蚂蚁吗?随即拉着老农一起下田了。当天晚上风雨交加,黄河水暴涨。咆哮的河水从蚂蚁窝始而渗透,继而喷射,最终长堤决口,淹没了沿岸的大片村庄。

启示:小事不慎,将酿大祸。安全生产同样如此,有时候忘戴一次安全帽,少拧一个小螺丝,都可能酿成大的事故。所以,凡事要从大处着眼,小处入手,不能放过任何一个细节。当发现不安全的隐患后,必须迅速进行整改,避免问题积累,浅水沟里翻船。

好好先生

后汉时,司马徽从不谈论别人的短处,跟人说话,不论好事坏事,都说“好”。一次,有人问他是否平安,他回答说“好”,有人向他诉说自己的儿子死了,他仍然回答说“很好”。他的妻子责备他说,“人家认为你有德行,才告诉你。你为什么听到人家说儿子死了,反而也说好呢?”司马徽说,“像你说的这些话,也很好啊!”

启示:好好先生在我们的生活当中时常看到。但是,从事安全生产工作的人,切记不能当好好先生,不能随波逐流。因为,安全生产工作来不得半点马虎,在事故隐患面前当好好先生,就可能酿成事故。

螳螂捕蝉

园中有一棵榆树,树上有一只知了。知了鼓动翅膀鸣叫,准备吮吸些清凉的露水,却不知道有只螳螂正在它的背后。螳螂伸出两只像砍刀一样的前臂,打算把知了逮住吃掉。螳螂正要捉知了的时候,却不知道黄雀就在它的后面。黄雀伸长脖子,想吃掉螳螂。黄雀正想啄

食螳螂时,却不知道榆树下面有个拿着弹弓的小孩,把皮筋拉得长长的,正在瞄准它。孩子一心想射杀黄雀时,却不知道前面有个深坑,后面还有个树桩子。

启示:企业发展是主旋律,企业追求经济效益也是市场经济的需要。但是,螳螂捕蝉的寓言告诉我们:人们在追求眼前利益时,往往容易忽视后面隐藏着的危险;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往往容易追求生产速度,而忽视生产的运行状态;在生产投入和安全投入上,往往容易考虑生产上加大投入去追逐效益最大化,而忽视安全投入。

宣王好射

周宣王喜欢射箭,并且喜欢别人称赞他的臂力过人,能用强弓。其实周宣王的弓,不过三石的力气就能拉开。周宣王把这张弓交给左右的人传看。左右的人都试着拉,但只把弓拉到一半,就装着拉不动的样子,恭维地说:“这张弓没有九石的力气拉不开。除了大王之外,谁还能够使用这张弓呢?”周宣王听了,非常得意。虽然他所用的弓不过只用三石的力气,但直到死他仍以为他用的弓需用九石的力气。三石是实际,九石是虚名。周宣王喜欢虚名而脱离了实际。

启示:安全生产工作不能图虚名。有些企业在安全生产工作中,做表面文章,徒有虚名,为了应付安全检查,搞突出行动,贴标语,挂横幅,写报告,形式做得很不错,结果检查结束了,安全工作也放松了。这样的虚名,于己有害,检查本身也成为一种形式,徒有虚名了古代思想家荀子说过“防为上、救次之、戒为下”。“防”主要是指超前教育,是一种事前的自我约束、软约束;“救”与“戒”则主要依靠检查监督,采用记录、谴责的手段督促纠正,带有强制性,是一种事中、事后的外在约束、硬约束。“救”与“戒”并非上策,只是安全管理的最后手段。

与安有关的成语篇五
《包含-"安"-字的成语》

1▲安安稳稳 △ānānwěnwěn △典故:形容十分安定稳当。 △出处:元·无名氏《抱妆盒》第四折:“小储君倒也安安稳稳守着妆盒做护身符,则是我陈琳兢兢战战抱着个天大闷葫芦”。 2▲安邦定国 △ānbāngdìngguó △典故:邦:泛指国家。使国家安定巩固。 △出处:元·关汉卿《哭存孝》第二折:“我本是安邦定国李存孝,今日个太平不用旧将军。” △例子:荐贤举善是吾心,~访知音。(明·无名氏《伐晋兴齐》第一折) 3▲安邦治国 △ānbāngzhìguó △典故:使国家安定太平。 △出处:明·无名氏《伐晋兴齐》:“荐贤举善是吾心,安邦治国访知音。” △例子:~平天下,自有周公孔圣人。(冰心《斯人独憔悴》) 4▲安不忘危 △ānbùwàngwēi △典故:在安全的时候不忘记危难。意思是时刻谨慎小心,提高警惕。 △出处:《周易·系辞下》:“是故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礼,是以身安而国家可保也。” △例子:何小姐是从苦境里过来的,如今得地身安,安不忘危,立志要成全起这份人家,立番事业。(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三十回) 5▲安步当车 △ānbùdàngchē △典故:安:安详,不慌忙;安步:缓缓步行。以从容的步行代替乘车。 △出处:《战国策·齐策四》:“晚食以当肉,

安步以当车,无罪以当贵,清静贞正以自虞。” △例子:反正路不远,我们还是~吧! 6▲安常处顺 △ānchángchǔshùn △典故:安:习惯于;处:居住,居于;顺:适合,如意。习惯于平稳的日子,处于顺利的境遇中。 △出处:《庄子·养生主》:“安时而处顺,哀乐不能入也。” △例子:他长期以来~,缺乏锻炼,因而经不起挫折。 7▲安常守分 △ānchángshǒufèn △典故:分:本分,自己分内的。习惯于平稳的生活,安守本分。 △出处:宋·朱熹《朱子语类》卷二十四:“如有一般人,只安常守分,不恁求利,然有时意思亦是求利,察其所安,又看他心所安稳处,一节深一节”。 8▲安常守故 △ānchángshǒugù △典故:习惯于日常的平稳生活,保守旧的一套。指守旧不知变革。 △出处:明·海瑞《申军门吴尧便宜五事文》:“本院非安常守故人也。至任以来,千万人以鼓舞作兴,翻然改革望之矣。” △例子:他长期以来~,缺乏锻炼,因而经不起挫折。 9▲安车蒲轮 △ānchēpúlún △典故:让被征请者坐在安车上,并用蒲叶包着车轮,以便行驶时车身更为安稳。表示皇帝对贤能者的优待。 △出处:《汉书·武帝纪》:“遣使者安车蒲轮,束帛加壁,征鲁申公。” △例子:申公待聘,~。(明·张岱《寿周霞城八十》)

10▲安堵乐业 △āndǔlèyè △典故:安堵:相安,安定。犹言安居乐业。 △出处:三国魏·钟会《檄蜀文》:“百姓士民,安堵乐业。农不易亩,市不回肆。” 11▲安堵如故 △āndǔrúgù △典故:堵:墙壁,居所。故:原来的。像原来一样相安无事。 △出处:《史记·高祖本纪》:“诸吏人皆案堵如故。”汉·荀悦《汉纪·高祖纪》:“吏人皆安堵如故,民争献牛洒。” △例子:当涂、徽州、得以~,皆先生一谑之力也。(清·张岱《王谑庵先生传》) 12▲安分守己 △ānfènshǒujǐ △典故:分:本分。规矩老实,守本分,不做违法的事。 △出处:宋·袁文《翁牖闲评》八:“彼安分守己,恬于进取者,方且以道义自居,其肯如此侥幸乎?” △例子:从此养好了,可要安分守己,再别胡行乱闹了。(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七十二回) 13▲安分知足 △ānfènzhīzú △典故:安于本分,对自己所得到的待遇知道满足。 △出处:宋·洪迈《容斋随笔·三笔·人当知足》:“其安分知足之意终身不渝。” △例子:这吴推官若是~的人,这也尽叫是快活的了。(清·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九十一回) 14▲安富恤贫 △ānfùxùpín △典故:使富有的人安定,贫穷的人得到救济。 △出处:《周礼·地官·大司徒》:“

以保息六养万民:一曰慈幼,二曰养老,三曰振穷,四曰恤贫,五曰宽疾,六曰安富。” △例子:各国都应采取一些~的措施,以保障社会的安定。 15▲安富尊荣 △ānfùzūnróng △典故:安:安逸;富:富有;尊:尊贵;荣:荣耀。安定富足,尊贵荣华。也指安于富裕安乐的生活。 △出处:《孟子·尽心上》:“君子居是国也,其君用之,则安富尊荣。” △例子:主仆上下都是~,运筹谋画的竟无一个。(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二回) 16▲安国宁家 △ānguóníngjiā △典故:指治理国家。 △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方正》:“大丈夫将终,不问安国宁家之术,乃作儿女子相问。” 17▲安魂定魄 △ānhúndìngpò △典故:魂、魄:人的灵气、精神。指使人心安定。 △出处:明·汤显祖《牡丹亭》第三十四出:“不寻常,安魂定魄赛过反精香。” 18▲安家立业 △ānjiālìyè △典故:安置家庭,创立基业或事业。也指长期在一个地方劳动和生活。 △例子:你们父子帮助我~,我一辈子也忘不了。(染斌《红旗谱》第一卷) 19▲安家落户 △ānjiāluòhù

△典故:到一个新地方安家,长期居住。 △例子:台湾每年可收二三季,我们去只要辛苦得几个月,就可以~了。(郭沫若《郑成功》第四章) 20▲安居乐业 △ānjūlèyè △典故:安:安定;乐:喜爱,愉快;业:职业。指安定愉快地生活和劳动。 △出处:《老子》:“民各甘其食,美其服,安其俗,乐其业,至老死不相往来。”《汉书·货殖列传》“各安其居而乐其业,甘其食而美其服。” △例子:反动军阀的残暴统治,使广大人民无法~,只能四处逃亡。 21▲安老怀少 △ānlǎo huái shào △典故:尊重老人,使其安逸;关怀年轻人,使其信服。 △出处:《论语·公冶长》:“子路曰:‘原闻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例子:诚为枉法营私,原王章所不宥;要知~,亦圣道之大同。(《儿女英雄传》第三十五回) 22▲安乐窝 △ān lè wō △典故:泛指安静舒适的住处。 △出处:宋·邵雍《无名公传》:“所寝之室谓之安乐窝,不求过美,惟求冬暖夏凉。” △例子:疏帘竹簟山茶碗,此是幽人~。(宋·辛弃疾《题鹤鸣亭》诗) 23▲安良除暴 △ānliángchúbào △典故:安抚善良的人,铲除强暴的人。 △出处:宋·李昉《太平广记》:“舍之职责,在乎除暴安良。”

与安有关的成语篇六
《浅析成语中的哲理与安全启示》

浅析成语中的哲理与安全启示

袁 莉

在今年全国安全生产工作会议上,温家宝总理指出:“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不难于听言,而难于言之必效。”也就是说,抓好安全工作的关键不在于立法,而在于如何贯彻落实,这一点在电力企业显得尤为重要。怎样才能将安全工作真正落到实处呢?笔者想起了一些有关安全的成语,它们中蕴含着许多安全观念及安全方略,对水电公司树立牢固的安全观念,抓好安全工作有着许多有益的启示。

亡羊补牢

“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意思是说,羊跑了再去修补羊圈,还不算晚;比喻出了问题以后如果及时想办法补救,可以防止继续受损。例如水电公司历史上几个典型的安全事故——

1978年8月17日下午,机电队外线班在铝厂架设高压线时,由于现场指挥混乱,冯某违章作业不在0.4KV线路上挂接地线,当冯某从杆上下来经过低压线路时,线路上已经带电,冯某当场触电坠落,后脑着地身亡。

1995年8月3日10时,电修车间在集控台后面工作时,由于图纸与实际接线不相符(仅几个毫米的误差),而工作人员在测验时触及了跳闸回路接板,造成112#开关误跳闸,引起大面积停电。

2005年9月25日徐家沟开关站发生一起带负荷拉刀闸事故,造成徐14开关跳闸,徐新线停电;徐15、徐16线路线供电的铝业五万吨厂用主电源

失压脱的动作,切除全站负荷;110KV系统受到较大冲击。„„

这些事故归结起来都不外乎规章制度执行不力,监护者责任心不强,当事人思想麻痹或心存侥幸等因素。这些事故不断警示我们,要扎牢“安全篱笆”,不仅要从错误中汲取教训,找出对策,杜绝同类事故的发生,而且在安全管理工作中要有超前意识,从思想上认识到“祸患积于忽微,防范胜于救灾”,才不会重复出现“亡了羊再去补牢”这样的错误。

防微杜渐

“有不尽者,亦宜防微杜渐而禁于未然。”比喻在坏思想、坏事情刚开始萌芽的时候就加以防范,阻止其恶性发展。这就要求我们要不断加强安全监督检查。

一是建立一种积极向上的安全文化氛围。这是安全管理工作事前监督体系的重要环节,也是今后水电公司的必由之路,可探索通过理论指导安全生产、制度管理安全生产、技术提升安全生产、道德约束安全生产和情感促进安全生产等方面,使职工达到思想和认识上的统一,形成一个内部关系和谐的企业安全文化机制。

二是对职工在生理上、心理上、细节上存在的不安全隐患进行监督。这就要求我们的监管人员练就一套“火眼金睛”和“明察秋毫”的本事,生理上看其是否有生病、疲劳、精神状态不佳等现象;心理上看其平常做事是否有马虎凑合、注意力不集中的毛病;细节上看其劳保着装是否规范、工器具是否已检查完好无损,工作票、操作票是否填写正确等问题,做到及时纠错。

三是对人为安全隐患进行监督。对不符合安全操作规程,为图方便而抱

着侥幸心理的习惯性违章行为要敢于较真、坚决制止;对那些似懂非懂,只知其一不知其二者要铁面无私,当场纠错;对平时学习不踏实、不懂装懂者,避免其进入施工现场单独操作,同时加强事前防错培训。

四是发现问题及时整顿。安全工作的重点应从事后处理转移到事前监督上来,这方面要求我们在安全管理上,要备足“安全课”,系紧“安全结”,拉好“警示绳”,善于总结和偏纠,把别人的事故当成自己的教训,时刻做到警醒和自纠,把小问题当成大问题来看待,把带有倾向性和危害性的现象消灭在萌芽状态。

五是加强安全生产检查和自查自纠。安全部门可采取定期或不定期的专项检查,发现问题一查到底,限期整改;车间、班组要进行日巡视、周检查,加强对设备的检验、检测,对排查出的隐患进行闭环式管理,建立隐患治理档案,并将其列入日常安全检查范围,做到措施到位、整顿到位、落实到位。

居安思危

“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意思是虽然处在平安的环境里,也要想到出现危险的可能,有了准备则可避免危险的出现。这个成语启示我们不仅要在思想上紧绷有安不忘危这根弦,而且要在提高职工的安全素质上下足功夫。

首先是“学”字当先。一向书本学。公司可根据不同工种特性,订购专业书籍发放到车间、班组或个人,并要求各车间制定统一的学习计划,督促员工潜心学习,做到一本一本地啃,一字一字地抠,将最新的安全知识和行业标准、规定、制度等知识烂熟于心;二向师傅学。推选安全责任心强、专

业技术出众的同志与青工结成安全对子,培养安全后备人才,在导师带徒过程中,青工要放得下架子,下得了功夫,虚心请教,认真总结,不断增加工作经验的积累;三向实践学。经常开展岗位练兵活动,真正把所学到的知识一个萝卜一个坑的对号入座,严格操作标准,杜绝形式主义这种坏习惯的养成。

其次是“训”字当前。一是建立有效的教育培训链。相关部门在完成公司规定动作的基础上,创新培训外延。如:邀请以往事故伤害者现身说法、在发生事故或违章现场进行直观培训、加强同行业的交流和“取经”。二是扩展安全培训内涵。如:每周开展一次安全学习、咨询日,由公司安全专业人员“座诊”,专门进行解疑答惑;每月开展一次安全服务周活动,深入一线,服务基层;每年以“安全活动月”为契机,如:组织开展安全事故案例分析会、安全巡回主题演讲、安全DV大赛、安全摄影展、安全黑板报展评等,并与报刊和电视台建立联系点,报道安全工作中的先进典型,激励全员比、学、赶、帮、超的精神。

三是“教”字当重。公司安全部门抓安全教育着重于安全知识在员工中的普及;各车间则侧重于抓员工对所管辖设备的性能原理、工艺流程的熟练程度;一线班组主要抓员工在实际操作中是否对安全规程能够应用自如。只有这样,才能在职工思想中形成一道安全防线和屏障。

长治久安

“建久安之势,成长治之业。”意思是建立永远安定太平的政局,实现久安的关键在长治,长治才能久安。要想真正实现长治久安,就必须建立安

全生产长效管理机制。

一是抓制度执行力。层层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根据不同岗位的实际情况,量体裁衣,制订操作性强的安全生产目标责任制,层层分解并签订责任状。同时,完善各项规章制度,量化考核指标,做到奖罚有据,并将安全工作监管不到堂、监护不到位、监控不彻底的单位和个人一并纳入考核范围,形成一个健全的“责任链”,奖得让人心动,罚得让人心痛,而对事故责任一律采取“三堂会审”,坚持 “三不放过”。

二是推行精细管理。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和质量体系作为两个比较完善和成熟的工作体系,在水电公司运行几年来,仍出现了2005年的“9.25”安全事故,其主要症结就是对体系的执行力度不够。因此,贯彻落实安全生产全过程中的风险控制管理是预防事故发生的头等大事。只有把“以人为本、关爱生命、关注健康”作为重点,严抓规章制度的执行,做好危险源辩识和安全性评价,杜绝违章和危险性行为,真正将安全措施落实到生产的每个环节,确保职业健康安全目标的实现。同时,将质量标准化和安全整治、评估相结合,用质量标准化检验职业安全健康管理的效果,不断推动安全质量标准化,形成安全函盖质量、质量支撑安全的良性循环。

三是抓安全监管。每项工作开展前都要做到安全布置、计划周全、职责明确、监管到位,并根据每一时期职工的思想倾向和季节变化,讲明安全注意事项和有关事故教训;组织对负责重点部位或实际操作人员进行重温和抽考安全操作规程;在施工现场,根据情况选择制定安全操作流程图、放置移动黑板,标明每项操作步骤,并指定专人负责进行现场监护、监督和监查,形成有效的安全监管合力。

与安有关的成语篇七
《成语典故:安如泰山》

成语典故:安如泰山

“安如泰山”这则成语来源于的《上书谏吴王》,原文是“能听忠臣之言百举必悦。必若所欲为,危于累卵,难于上关;变所欲为,易于反掌,安于泰山。”

枚乘,字叔,西汉淮阴(今属江苏)人,是汉代著名的文学家。汉景帝时,他在吴王刘濞府中担任郎中。

吴国是当时诸侯中的大国,吴王刘濞野心很大,图谋叛乱。汉景帝任用很有才能的晁错为御史大夫,晁错主张削减各诸侯国的领地,加强中央的权力。刘濞看到一些诸侯王纷纷被削减了领地,知道自己也在所难免,于是联络其他的几个诸侯准备叛乱。

枚乘写了《上书谏吴王》对刘濞进行劝谏。在谏书中,他说:“您要是能够听取忠臣的话,一切祸害都可以避免。如果一定要照自己所想的那样去做,那是比磊鸡蛋还要危险,比上天还要艰难的;不过,如果尽快改变原来的主意,这比翻手掌还容易,也能使地位比泰山还稳固。”

公元前154年,刘濞以“清君侧、杀晁错”为名,起兵叛乱。汉景帝听信谗言,杀了晁错,向诸侯王们表示歉意。

枚乘在此时又写了《上书重谏吴王》,劝刘濞罢兵。刘濞还是不肯回头。不久,汉朝大将周亚夫率领军队打败了叛军。吴王刘濞被杀。

与安有关的成语篇八
《安全与成语的联系》

安全与成语的联系

苏州市张浦新昆学校——郭军波

高中积累了很多成语,当时只是为了高考而死记硬背,从来不考虑与实际生活中的联系,近年来随着对学校工作的深入理解,对学校安全工作的重视,联想起安全与成语之间的关系,或许对我们的工作有所警示。

安全工作之目的——长治久安。出于《汉书•贾谊传》“建久安之势,成长治之业”。这不仅是治国的策略,而且在生活,学校安全工作中也应该实施这一策略,即安全工作必须常抓不懈。这也是我们常说的安全工作要天天讲,天天抓,时时讲,时时抓,成为一种学校工作常态,而不是一种应急状态。

安全工作之基础——未雨绸缪。出于《诗经•幽风•鸱鸮》:“迨天之未阴雨,彻彼桑土,绸缪牖户”。尽管天未下雨,也需补好房屋,以防雨患,这也是体现安全问题重于预防的基本策略。当我们处在安全状态时要想到不安全的状态,学会把握好此时的安全态,预防和避免彼时的不安全态的出现。看到一件事就要想到是否存在不安全的因素,应该怎样去克服,怎样去解决。

安全工作之重心——居安思危。出于《左传•襄公十一年》:“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安不忘危,预防为主”。孔子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即学校安全工作中必须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有“预”才能成功地“预防”。特别是班主任工作,一刻不能放松,心和学生在一起,时刻关注孩子动向,头疼发热都不可掉

以轻心,立即引起重视。

安全工作之措施——亡羊补牢。出于《战国策•楚策四》“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尽管已受损失,也要想办法来补救,以避免再受更大的损失。古人云:遭一蹶者得一便,经一事者长一智,即“吃一堑,长一智”、 “前车之鉴”这些良言古训也正是我们处理事故经验教训。在学校安全问题上要做到 “可控,可把握,可解决”。安全工作平时操心,到时才不费心;平时小题大做,到时才能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除了做到以上四个成语所提到的内容外,安全工作还要做到防微杜渐。防微杜渐出于《元史•张桢传》“有不尽者亦宜防微杜渐而禁于未然”。这就是我们常说的从微小事抓起,重视事故苗头,把事故消灭在萌芽中。所谓细节决定成败要求学校管理者不光要有宏观思维,还要从安全角度来重视微观,重视细节,两者同时兼顾。 安全工作要彻底摒弃细节无碍的思想,就必须牢固树立“天下之事,必做于细”的理念,深刻领会“小洞不补,大洞吃苦”的丰富内涵,增强“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的危机意识。尤其是在工作繁忙、任务紧迫之时,更要牢固树立再紧、再忙、再急,也不能放过任何一个安全细节的意识。

安全工作要在实际中做到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就要挤出时间,常到学生活动集中区去,细看、细听、细问、细记,不留盲区,不留死角。坚持一年四季一个样、黑夜白天一个样,领导检查和不检查一个样,及时全面掌握学校重点要害的安全情况,制定可行性、针

对性的整改措施和方案,及时消除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防患于未然。

安全工作要在实践中不放过细节,就要做有心人,带着规章制度、规范程序和安全思路,去发现细节,关注细节,寻找细节,特别要善于寻找在“老经验”、“老习惯”掩盖下不以为然的细节,不放过安全隐患上的蛛丝马迹。在实际施工现场中,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时常问问自己:今天,我注意安全了吗?我把细节都做好了吗?这些成语我是真的弄懂了并运用到实践中去了吗?

●【往下看,下一篇更精彩】●

最新成考报名

  • 党员个人问题清单及整改措施范文(通...
  • 对照新时代合格党员的标准方面存在的...
  • 2023年党支部组织生活会征求意见四篇
  • 最美退役军人先进事迹材料3000字(通用8篇)
  • 对党支部的批评意见八篇
  • 党员民主评议个人对照检查材料【6篇】
  • 党支部班子对照检查材料范文五篇
  • 组织生活互评批评意见50条范文(精选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