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文档 > 推荐 >

有关吃的对联

成考报名   发布时间:02-25    阅读:

有关吃的对联第一篇
《饮食与对联》

饮食与对联

大千世界,芸芸众生,吃饭是第一件大事。对联是我国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文学形式。在这种传统的文学形式中,自然不乏有关饮食的内容。

“谷乃国之宝,民以食为天”。此联出自旧时粮店,语虽浅白,但其意宏大。“一餐不吃饿得慌”,这是铁定的真理。更多的饮食对联出自饭铺酒店,用于招徕顾客,如“享煮三鲜美,调和五味香。”“一枕黄粱熟,三餐白菜香。”“饭好菜香早晚便,茶热汤美老少宜。”“美味可待云外客,香气能引洞中仙。”“饭菜飘香引来顾客靠恨,鱼肉有味出自疱师二三。”“南北烹调闻香下马,东西饭菜知味停车。”“花样新蒸煮炒炸皆好,质量优色香味形俱全。”“店有佳肴但可随心拣几样,客爱名酒不妨就此喝一杯。”“饭菜花样多顾客停留谁肯去,茶酒味道香行人虽走欲重来。”诸如此类,无不带有鲜明的饭店特色和强烈的广告气息,饥饿时读来更是令人馋涎欲滴。

饮食之道是中国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之一,一些体现饮食文化的对联具有浓郁的文化气息。如:“辍箸停杯味还远,吟诗赏画兴更浓。”“李白借问谁家好,刘伶还言此处佳。”“枵腹而来充肠而去,既饱以德如愿以偿。”“竹叶杯中万里溪山闲送绿,杏花村里一帘风月独飘香。”“席上风生酒德刘伶曾作倾,盘中味美鱼鲜张翰不思乡。”这些对联内容精致、格调高雅。又如:“自饮自酌只要随时方便,小餐小吃何须顿饭成席。”“喝一碗糖冲米酒豆浆养血,吃几个油炸面窝糍粑提神。”“菜包糖包肉包包您满意,炸饼酥饼月饼俱甜心。”“油条大豆浆甜经济实惠,店铺小卫生好文化新风。”这此对联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朴素的平民风格。

有关吃的对联第二篇
《有关节日的对联》

有关吃的对联第三篇
《关于爱情的对联》

关于爱情的对联

上联:假名假姓假地址

下联:骗吃骗喝骗感情

横批:愿者上钩

上联:风在刮,雨在下,我在等你回电话 下联:为你生,为你死,为你守候一辈子 横批:发错人了

上联:爱国爱家爱师妹

下联:防火防盗防师兄

横批:恋爱自由

上联:看背影急煞千军万马

下联:转过头吓退百万雄师

横批:我的妈呀!

上联: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

下联:说不行就不行行也不行

横批:不服不行

上联:忆往昔,红米饭,南瓜汤,老婆一个,小孩一帮 下联:看今朝,白米饭,王八汤,小孩一个,老婆一帮 横批:与时俱进

上联:为你痴为你累为你受尽所有罪 下联:为你死为你狂为你咣咣撞大墙 横批:为爱疯狂

上联:爱与被爱都艰难

下联:有情有缘要时间

横批:情义无价

上联:爱已停牌,情也斩仓,缘分滑到跌停板 下联:思正牛市,想无熊市,感情无法投长线 横批:赶紧补仓

上联:男生,女生,穷书生,生生不息 下联:初恋,热恋,婚外恋,恋恋不舍 横批:生无可恋

上联:我爱的人名花有主

下联:爱我的人惨不忍睹

横批:命苦

上联:情已欠费爱已停机缘分不在服务区 下联:思无应答想也占线感情不能再充电 横批:心若移动如何联通

有关吃的对联第四篇
《对联》

对联源远流长,相传起于五代后蜀主孟昶。他在寝门桃符板上的题词“新年纳余庆,佳节号长春”,谓文“题桃符”(见《蜀梼杌》)。这要算我国最早的对联,也是第一副春联。(见《应用写作》1987年第1期《漫话对联》)对联的正规名称叫楹联,俗称对子,是我国特有的一种汉语言文学艺术形式,为社会各阶层人士所喜闻乐见。对联格律,概括起来,是六大要素,又叫“六相”,分叙如下:一是字数要相等。上联字数等于下联字数。长联中上下联各分句字数分别相等。有一种特殊情况,即上下联故意字数不等,如民国时某人讽袁世凯一联: “袁世凯千古;中国人民万岁。”上联‘袁世凯’三个字和下联‘中国人民’四个字是"对不起"的,意思是袁世凯对不起中国人民。对联中允许出现叠字或重字,叠字与重字是对联中常用的修辞手法,只是在重叠时要注意上下联相一致。如明代顾宪成题无锡东林书院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但对联中应尽量避免“同位重字”和“异位重字”。所谓同位重字,就是以同一个字在上下联同一个位置相对。:所谓异位重字,就是同一个字出现在上下联不同的位置。不过,有些虚词的同位重字是允许的,如杭州西湖葛岭联:桃花流水之曲;绿荫芳草之间。上下联“之”字同位重复,但因为是虚字,是可以的。不过,有一种比较特殊的“异位互重”格式是允许的(称为“换位格”),如林森挽孙中山先生联::一人千古;千古一人。二是词性相当。在现代汉语中,有两大词类,即实词和虚词。前者包括:名词(含方位词)、动词、形容词(含颜色词)、数词、量词、代词六类。后者包括: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象声词六类。词性相当指上下联同一位置的词或词组应具有相同或相近词性。首先是"实对实,虚对虚"规则,这是一个最为基本,含义也最宽泛的规则。某些情况下只需遵循这一点即可。其次词类对应规则,即上述12类词各自对应。大多数情况下应遵循此规则。再次是义类对应规则,义类对应,指将汉字中所表达的同一类型的事物放在一起对仗。古人很早就注意到这一修辞方法。特别是将名词部分分为许多小类,如.天文(日月风雨等)、 时令(年节朝夕等)、 地理(山风江河等)、官室(楼台门户等) 、草木(草木桃李等) 、飞禽(鸡鸟凤鹤等)等等。最后是邻类对应规则,即门类相临近的字词可以互相通对。如天文对时令、 天文对地理 、地理对宫室等等。三是结构相称。所谓结构相称,指上下联语句的语法结构(或者说其词组和句式之结构)应当尽可能

相同,也即主谓结构对主谓结构、动宾结构对动宾结构、偏正结构对偏正结构、并列结构对并列结构,等等。如李白题湖南岳阳楼联:水天一色;风月无边。此联上下联皆为主谓结构。其中,“水天”对“风月”皆为并列结构,“一色”对“无边”皆为偏正结构。但在词性相当的情况下,有些较为近似或较为特殊的句式结构,其要求可以适当放宽。四是节奏相应。就是上下联停顿的地方必需一致。:如:莫放 春秋 佳日过;最难 风雨 故人来。这是一副七字短联,上下联节奏完全相同,都是“二——二——三”。比较长的对联,节奏也必须相应。五是平仄相谐。什么是平仄?普通话的平仄归类,简言之,阴平、阳平为平,上声、去声为仄。古四声中,平声为平,上、去、入声为仄。平仄相谐包括两个方面:(一)上下联平仄相反。一般不要求字字相反,但应注意:上下联尾字(联脚)平仄应相反,并且上联为仄,下联为平; 词组末字或者节奏点上的字应平仄相反;长联中上下联每个分句的尾字(句脚)应平仄相反。 (二)上下联各自句内平仄交替。当代联家余德泉等总结了一套“马蹄韵"规则。简单说就是"平平仄仄平平仄仄"这样一直下去,犹如马蹄的节奏,如: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为平,●为仄。"学"字按《平水韵部》为入声)对联平仄问题不是绝对的,在许多情况下可以变通。如对联中出现叠字、复字、回文、谐趣、音韵等等,可以视具体情况而定。有的因联意需要时也可以例外。六是内容相关。什么是对联?就是既“对”又“联”。上面说到的字数相等、词性相当、结构相同、节奏相应和平仄相谐都是“对”,还差一个“联”。“联”就是要内容相关。一副对联的上下联之间,内容应当相关,如果上下联各写一个不相关的事物,两者不能照映、贯通、呼应,则不能算一副合格的对联,甚至不能算作对联。但对联的任何规则都有例外,“内容相关”也是如此。对联中有两类极特殊的对联。一是"无情对",上下联逐字逐词对仗工整,但内容毫不相关(或有似是而非的联系),上下联联意对比能造成意想不到趣味性。如:树已半寻休纵斧;果然一点不相干。上下联中,“树”、“果”皆草木类;“已”、“然”皆虚字;“半”、“一”皆数字;“寻”、“点”皆转义为动词;“休”、“不”皆虚字;“纵”、“相”皆虚字;“斧”、“干”则为古代兵器。全联以口语对诗句,更显出乎意料之趣味。二是分咏格诗钟。上下

联分别咏出不相干的两个事物;逐字逐词对仗工整;通过联意从某一点上把两件事物关连起来。分咏格诗钟有些类似无情对,还类似谜语,但不同点也很多,有兴趣的联友可作进一步研习。楹联强调内容相关,但又禁忌同义相对,称为“合掌”。所谓忌同义相对,指上下联相对的语句,其意思应尽量避免雷同,如“旭日”对“朝阳”、“史册”对“汗青”、“神州千古秀”对“赤县万年春”、“生意兴隆通四海”对“财源茂盛达三江”等,就属合掌。当然,个别非中心词语的合掌,或者合掌部分在联中比重很小,无伤大雅。情经典对联: 上联:情已欠费,爱已停机,缘份不在服务区 下联:思无应答,想也占线,感情不能再充电 横批:爱若移动,心无联通 古代经典对联 上联:好读书不好读书。 下联:好读书不好读书。 此联为【明】徐渭所作。上联指年少时好读书却不爱好读书,年老时爱好读书不好读书。 上联:理想莫享醴。 下联:前途弗图钱。 上联:独览梅花扫腊雪. 下联:细睨山势舞流溪. 此联的妙处在于上联急读如音阶:‘多来米发索拉西’。下联为方言读数字:‘一二三四五六七’。 上联:暑鼠凉梁,提笔描猫惊暑鼠。 原对:饥鸡盗稻,呼童拾石打饥鸡。 古对:渴鹤汲漈,令奴响枪击渴鹤。 此联又作‘暑鼠量梁’。 上联:暑鼠凉梁,笔璧描猫暑鼠惊竟沿檐,撞桩斯死,耄猫食尸。 原对:缺! 吾对:饥鸡盗稻,同童拾石饥鸡逸亦飞扉,碰棚彼毙,矢石落箩。 此联为网友改上联而出之新联,余勉而对矣。 上联:鸡饥争豆斗。 下联:鼠暑上梁凉。 上联:溪西犀喜戏。 下联:囿右鼬悠游。 上联:今宵消夏。 下联:明晌赏花 上联:士农工(宫)商角徴羽。 下联:寒热温凉(良)恭俭让。 上联:游西湖,提锡壶,锡壶落西湖,惜乎锡壶。 原对:缺! 古对:逢甲子,添家子,家子遇甲子,佳姿家子。 吾联:过九畹,擎酒碗,酒碗失九畹,久惋酒碗。 吾联:过桐岩,射彤雁,彤雁毙桐岩,痛焉彤雁。 九畹:三峡的九畹溪。 上联:泥肥禾尚瘦。 下联:晷短夜差长。 此联谐音‘尼肥和尚瘦’;‘鬼短夜叉长’。 上联:削发又犯法。 下联:出家却带枷。 此联为嘲一和尚犯法所作。 上联:禾花何如荷花美。 下联:莓子每比梅子酸。 上联:画庙庙画妙化庙。 下联:名园园名圆明园。 上联:玛瑙原非马脑。 下联:琅玕不是狼肝。 上联:下大雨麦子灌种。 下了:旱高地田禾必干。 此联谐音夏大禹;墨子【春秋】诸子(麦、

墨古同音);管仲:【春秋】人物;汉高帝:【汉】高祖刘邦;田何:【汉初】《易》学大师;比干:【商】纣的大臣。 上联:近世进士尽是近视,京师禁试进士,进士襟湿,巾拭。 原对:无! 上联:佛印水边寻蚌吃。 下联:东坡河上带家来。 上联:扬子江头渡杨子。 下联:焦山洞里住椒山。 上联:空中一朵白莲花,风捧奉佛。 下联:峡里几枝黄栗树,月远怨猿。 上联:玉澜堂,玉兰蕾茂方逾栏,欲拦余览。 下联:清宴舫,清艳荷香引轻燕,情湮晴烟。 上联:宝塔六七层,中容大鹤。 原对:通书十二页,里记春秋。 上联:霜降降霜,谁怜孀妇双脚冷。 下联:谷雨雨谷,我惜姑娘孤身寒。 此联是1943年《大公报》征联,由陈毅元帅对出,此联同时也是节气联。 上联:蒲叶桃叶葡萄叶,草本木本。 下联:梅花桂花玫瑰花,春香秋香。 上联:贾岛醉来非假倒。 下联:刘伶饮尽不留零。 上联:童子打桐子,桐子落,童子乐。 下联:丫头啃鸭头,鸭头咸,丫头嫌。 古对:和尚立河上,河上崩,和尚奔。 注:古乐字读 Luo 音。 上联:树上桐子,树下童子,童子打桐子,桐子落童子乐。 原对:屋前园外,屋内员外,员外扫园外,园外净员外静。 吾联:院后廊中,院里郎中,郎中行廊中,廊中幽郎中悠。 上联:先生磨墨,墨溅先生两脉墨。 原对:枚香烧煤,煤爆枚香双眉煤。 古对:牧童伐木,木伤牧童二目木。 吾联:铁拐熬胶,胶粘铁拐独脚胶。 新联:瞽者摸脂,脂糊瞽者十指脂。 上联:峰上栽枫,风吹枫动峰不动。 原对:路边宿鹭,露落鹭惊路难惊。 吾联:檐前憩燕,烟迷燕飞檐难飞。 上联:童子执桐木,撞铜钟,同声相应。 下联:妃嫔着绯衣,叩扉户,非礼勿言。 上联:新妇负薪归,涤新釜而煮新腐。 下联:道官观稻去,回道观而戴道冠。 上联:爹打弟,弟滚地,嫂嫂烧苕哄地弟。 下联:姐呼鸡,鸡藏箕,叔叔嗉黍引箕鸡。 上联:妈妈骑马,马慢妈妈骂马。 原对: 缺! 吾联:妞妞溜牛,牛蹴妞妞拗牛。 上联:何所长,何所长,何所长因何当所长。 原对:缺! 吾联:寿长老,寿长老,寿长老缘寿称长老。 新联:莫将骑,莫将骑,莫将骑切莫毁将骑。 此联上联指:何所长(姓何的所长),有何特长,何所长因何当『上』所长。下联指:寿长老(姓寿的长老),年龄又长又老,寿长老因为长寿称长老。新联为碧影所对,指:莫将骑(姓莫的将骑),千万别骑上马,莫将骑切莫毁掉自己将骑的名声。 上联:

和尚过河,手掣荷花何处插? 下联:侍郎游市,眼前柿树是谁栽? 吾联:委员入闱,脸上威风为甚猥! 上联:和尚法正,提汤上塔,大意失手,汤淌烫塔。 下联:裁缝老徐,与妻下棋,不觉漏眼,妻起弃棋。 上联:姑娘栽谷,谷秧掉姑娘脚前。 下联:指挥烧纸,纸灰飞指挥头上。 上联:嫂扫乱柴呼叔束。 下联:姨移破桶令姑箍。 吾联;妈抹脏物使妻弃。 此联为【明】唐伯虎和祝枝山所对。 上联:瞽者打鼓瞽打鼓。 原对:新妇负薪新负薪。 吾联:秃子擒兔秃擒兔。 上联:姥姥喝酪,酪落姥姥捞酪。 原对:舅舅架鸠,鸠飞舅舅揪鸠。 吾联:娃娃捉蛙,蛙藏娃娃挖蛙。 上联:雨打沙滩,沉一渚陈一渚。 古对:雨筑泥墙,捣一堵倒一堵。 下联:风吹蜡烛,流半边留半边。 自对:水中钉桩,进半寸浸半寸。 自对:霜过芭蕉,黄半边荒半边。 上联:围棋赌酒,一着一酌。 下联:坐漏读书,五更五经。 上联:李打鲤归岩,李沉鲤又出。 下联:风吹蜂落地,风停蜂再飞。 上联:黄黍地中走黄鼠,鼠拖黍穗。 下联:白杨树下卧白羊,羊啃杨枝。 吾联:花棘丛内跳花鸡,鸡穿棘梢。 上联:蚂蚁树下马倚树。 下联:鸡冠花前鸡观花。 上联的蚂蚁树指被白蚁蛀空的枯树。 上联:老鸦踏断老桠枝,鸦飞枝落。 下联:仙鹤归来仙壑涧,鹤唳涧鸣。 此联为刘攽对刘敞。 上联:鹰立树梢,月照影斜鹰不斜。 下联:猫伏墙角,风吹毛动猫未动。 上联:鸡站箕沿上,鸡压箕,翻箕扑鸡。 下联:驴系梨树下,驴挨梨,落梨打驴。 上联:髻上杏花何有幸。 下联:枝头梅子岂无媒。 此联为某妓对赵抃。 上联:读高中,望高中,死记大学。 原对:缺! 吾联:取花种,把花种,花间春秋。 吾联:同云长,观云长,云欲河图。 此联上联两‘中’字音不同意也不同,而且‘死记大学’谐音《史记》《大学》两书名。下两个下联一个指《花间集》《春秋》前‘种’指种子,后个指种植;一个指《韵语》《河图》前云长指关羽,后个通云涨。 上联:酒热不须汤盏汤。 下联:厅凉无用扇车扇。 此联上联后一‘汤’读‘烫’,下联后一‘扇’读‘煽’。 上联:朝官多戴朝冠。 下联:宫婢常持宫被。 此联为王守仁对某官。 上联:移椅倚桐同赏月。 下联:点灯登阁各观书。 此联相传为【宋】包拯破奇案的一联。 上联:天上星,地下薪,人中心,字义各别。 原对:云间雁,檐前燕,篱边鷃,物类相同。 吾联:园内猿,池里鸳,海中鼋,处物亦非。

有关吃的对联第五篇
《中国历史上关于茶的对联》

关于茶的对联大全

中国宋代茶对联

(1)春风解恼诗人鼻;非叶非花自是香。 (杨万里)

(2)潞公煎茶学西蜀;定州花瓷琢红玉。 (苏轼)

(3)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 (杜耒)

(4)磨成不敢付僮仆;自看雪汤生玑珠。 (苏轼)

(5)坐客皆可人;鼎器手自洁。 (苏轼)

(6)蜀土茶称圣;蒙山味独珍。 (文同)

(7)何须魏帝一丸药;且尽卢仝大碗茶。 (苏轼)

(8)青灯耿窗户;设茗听雪落。 (陆游)

(9)茶映盏毫新乳上;琴横荐石细泉鸣。 (陆游)

(10)寒涧挹泉供试墨;堕巢篝火吹煎茶。(陆游)

(11)更作茶瓯清绝梦;小窗横幅画江南。(陆游)

(12)长安酒价减千万;成都药市无光辉。(范仲淹)

(13)银瓶泻油浮蚁酒;紫碗铺粟盘龙茶。(苏轼)

(14)春烟寺院敲茶鼓;夕照楼台卓酒旗。(林逋)

(15)茶鼓适敲灵鹫院;夕阳欲压赭圻城。(陈选)

(16)寒泉自换菖蒲水;活火闲煎橄榄茶。(陆游)

(17)黄金碾畔绿尘飞;碧玉瓯中翠涛起。(范仲淹)

(18)小石冷泉留翠味;紫泥新品泛春华。(梅尧臣)

(19)样叠鱼鳞碎;香分雀舌鲜。 (佚名)

(10)绿甲蝉膏泛;红丁蟹眼遮。 (佚名)

(21)舌本芳频漱;头纲味最佳。 (佚名)

(22)瀹泉尝玉茗;泼乳试金瓯。 (佚名)

(23)茶甘酒美汲双井;鱼肥稻香派百泉。(黄庭坚)

(24)青青翠竹尽是法身;郁郁黄花无非般若。(佚名)

(25)兼然幽兴处;院里满茶烟。 (佚名)

(26)吟诗不厌捣香茗;乘兴偏宜听雅弹。(佚名)

(27)茶香高山云雾质;水甜幽泉霜当魂。(佚名)

(28)心随流水去;身与风云闲。 (佚名)

中国元代茶对联

(1)茶鼎夜烹千古雪;花影晨动九天风。 (黄镇成)

(2)欲试点茶三味手;上山亲汲云间泉。 (韩奕)

(3)入社陶公宁止洒;品泉陆子解煎茶。 (韩奕)

(4)玉杵和云春素月;金刀带雨剪黄芽。 (耶律楚材)

(5)舌底朝朝茶味;眼前处处诗题。 (张可久)

(6)诗床竹雨凉;茶鼎松风细。 (张可久)

(7)乘兴诗人棹;新烹学士茶。 (张可久)

(8)媚春光草草花花;惹风声盼盼茶茶。 (张可久)

中国明代茶对联

(1)半壁山房待明月;一盏清茗酬知音。 (佚名)

(2)待到春风二三月;石炉敲火试新茶。 (魏时敏)

(3)卧云歌德;对雨著“茶经”。 (詹同)

(4)小桥小店沽洒;初火新烟煮茶。 (杨基)

(5)蚕熟新丝后;茶香煮洒前。 (杨基)

(6)花沟安钓艇;蕉地著茶瓯。 (德祥)

(7)春风修禊忆江南;洒榼茶炉共一担。 (唐寅)

(8)寒灯新茗月同煎;浅瓯吹雪试新茶。 (文征明)

(9)草堂幽事许谁分;石鼎茶烟隔户闻。 (浦瑾)

(10)平生于物之无取;消受山中水一杯。(孙一元)

(11)加起炊茶灶;声闻汲井瓯。 (吴兆)

(12)幽人采摘日当午;黄鸟流歌声正长。(佚名)

(13)竹灶烟轻香不变;石泉水活味逾新。(蓝仁)

(14)冷然一啜烦襟涤;欲御天风弄紫霞。(潘允哲)

(15)济入茶水行方便;悟道庵门洗俗尘。(周杏村)

(16)闲是闲非休要管;渴饮清泉闷煮茶。(选自《金瓶梅》)

(17)风流茶说合;洒是色媒人。 (选自《金瓶梅》)

中国清代茶对联

(1)汲来江水烹新茗;买尽青山当画屏。 (郑板桥 镇江焦山吸江楼)

(2)花笺茗碗香千载;云影波光一楼。 (何绍基)

(3)一瓯解却山中醉;便觉身轻欲上天。 (崔道融)

(4)味为甘露胜醍醐;服之顿觉沉疴苏。 (葛长庚)

(4)扫来竹叶烹茶叶;劈碎松根煮菜根。 (郑板桥 四川青城山天师洞联)

(5)国不可一日无君;君不可一日无茶。 (乾隆与大臣联)

(6)竹露松凤蕉雨;茶烟琴韵书声。 (张鳌)

(7)坐,请坐,请上坐;茶,敬茶,敬香茶。(郑板桥)

(8)烹调味尽东南美;最是工夫茶与汤。 (冼玉清)

(9)试院煎茶并饮甘泉一勺水;,仙潭分竹常平苦海万重波。(王师俭)

(10)润畦舒茶甲;暧树拆花枪。(黄遵宪)

(11)拣茶为款同心友;筑室因藏善本书。(张延济)

(12)白菜青盐糁子饭;瓦壶天水菊花茶。(郑板桥)

(13)墨兰数枝宣德纸;苦茗一杯成人窑。(郑板桥)

(14)楚尾吴头,一片青山入座;淮南江北,半潭秋水烹茶。(郑板桥)

(15)山光扑面因朝雨;江水回头为晚潮。(郑板桥)

(16)雷文古泉八九个;日铸新茶三两瓯。(郑板桥)

有关吃的对联第六篇
《对联》

轻松对对联技巧点拨 (2011-11-20 04:45:00)

转载▼

标签: 分类: 教学博苑

纪晓岚

后蜀

对联

下联

上联

杂谈

轻松对对联技巧点拨

教学目标

1、了解对联的有关知识 ;2、学会对对联.

教学重点 懂得如何对对联

教学难点 在给出上联或下联的情况下,能对出下联或上联。

课时安排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讲一个与对联有关的故事,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故事一)明人解缙,门对富豪的竹林。除夕,他在门上贴了一副春联: 门对千根竹, 家藏万卷书。

富豪见了,疑有讽己之意,叫人把竹砍掉。解缙深解其意,于上下联各添一字:

门对千根竹短, 家藏万卷书长。

富豪更加恼火,下令把竹子连根挖掉。解缙暗中发笑,在上下联又添一字:

门对千根竹短无,家藏万卷书长有。

富豪气得目瞪口呆。

(故事二) 纪晓岚9岁那年,到县里参加童子试。入考场前,他手里正拿着一截树枝和几个相识的考生玩耍。这时,担任主考的教谕来了,纪晓岚赶忙把树枝藏在袖筒里,一本正经地向教谕大人问好。

先生看着这个小机灵鬼,心中十分喜欢,便把他叫到身边说道:“你这个小顽童,生得倒挺机灵,不知你的书念得如何?”纪晓岚的娃娃脸上,两只大眼晶晶闪亮,看着教谕说道:“一会儿入场考试,大人就会晓得了。”他这么一说,把教谕大人逗乐了,说道:“现在未入考场,我倒要先试你一试。”说完,教谕给纪晓岚出了一联,要他来对,这句上联是:"小童子暗藏春色。"纪晓岚听了,脸上微微一红,便扑嗤一下笑出声来,想是先生看到了自己刚才顽皮的样子。便赶忙回答了一句下联:“老宗师明察秋毫。”

二、对联的起源

张贴桃符:秦汉以前,民间每逢过年就有悬挂桃符(神荼和郁垒)的古老风俗。 元日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

符。

到了唐以后,有人开始把桃符上的门神神荼和郁垒换成了秦琼和尉迟恭。 第一副对联:新年纳余庆, 嘉节号长春。——五代时期后蜀王孟昶作

三、如何对对联

对联的上句叫上联(也叫出句)下句叫下联(也叫对句)

对联的特点为:

1、字数相等。 上下联的字数必须相等。

例:删改下面一副对联的上联,使之对仗工整。

上联:苟有恒,何必要三更才入眠五更就起床

下联:最无益,莫过一日曝十日寒

改后上联:苟有恒,何必三更眠五更起

2、词性相同。 如实词对实词,虚词对虚词;实词里要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等。

例:请适当调整下联词语顺序,使上下联对仗工整。

上联:胜地据淮南,看云影当空,与水平分秋一色;

下联:桥过下扁舟,何处问箫声,有人吹到三更月。 (扬州二十四桥联) 改后下联:扁舟过桥下,问箫声何处,有人吹到月三更。

3、结构相对。 上下联的结构要并列对并列,偏正对偏正,主谓对主谓,动宾对动宾。

墙 上 芦 苇,头 重 脚 轻 根 底 浅;

山 间 竹 笋,嘴 尖 皮 厚 腹 中 空。

└—┘ └—┘ └—┘ └—┘ └—┘ |

方位 并列 主谓 主谓 方位 │

└————┘ │ │ └——┘

偏 正 │ │ 主谓

└┬┘ └———┴—————┘

│ 并列

└———————————┘

主 谓

例:(北京西城区第三次模拟考试第23题)下面这副对联有明显对仗不工整的地方,在不改动字句的前提下,请分别调整上下联词语顺序,使上下联对仗工整,合乎对联的要求。

纵目登阁鸢飞鱼跃千帆竞

览胜抒怀水木清华万类荣

答案:登阁纵目鸢飞鱼跃千帆竞

览胜抒怀水清木华万类荣

4、内容相关。 上下联的意义要相互联系。

正对。上下联从两个角度、两个方面表现同一事理,表示相似、相关的关系,在内容上互相补充,互相衬托。 如:十里春风,长安两路;千年晓月,永定一桥。 反对。上下联是相反或相对的两类事物,或者是一个事物相反或相对的两个方面,互相对照,相反相成。如: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串对:又名流水对。上下联内容从事物的发展过程或因果、条件、假设等方面相关联,反映出句和对句的意思相连贯,对句补充出句之意,二者不可颠倒。 如:一着不慎/满盘皆输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

5、平仄相合,仄起平收。即上联末字是仄声,下联末字是平声。

如: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坐北朝南吃西瓜皮往东放,自上而下看左传书往右翻。

对联的禁忌: 1、忌“合掌”。即上下联意思相同。

2、忌“同字”。上下联中不可有相同的字。

如,“科学能致富”对“艺术能修身”就犯忌。

可改为:“科学能致富”对“艺术能可修身”。

读一读《声律启蒙》

云对雨,雪对风,晚照对晴空。来鸿对去燕,宿鸟对鸣虫。

天对地,雨对风,大陆对长空。山花对海树,赤日对苍穹。

春对夏,秋对冬,暮鼓对晨钟。观山对玩水,绿竹对苍松。

无对有,实对虚,作赋对观书。绿窗对朱户,宝马对香车。

第二课时

四、对联的种类

按时间和场合分:①春联②行业联③喜联④寿联⑤挽联

练习 给下列对联归类,把相应的序号填写在括号里。

有关吃的对联第七篇
《古代经典对联》

古代经典对联

昭烈庙:

上联:一杯土,尚巍然,问他铜雀荒台,何处寻漳河疑冢? 下联:三足鼎,今安在?剩此石麟古道,令人想汉代官仪。

此联为【清】人完颜崇实撰。漳河疑冢指曹操在漳河边的七十二个疑冢。

上联:合祖孙,父子,兄弟,君臣,辅翼在人纲,百代存亡争正统。 下联:历齐楚,幽燕,越吴,秦蜀,艰难留庙祀,一堂上下共千秋。 此联为【近人】刘咸荥撰。上联是说昭烈庙中合祀的诸人,体现了祖孙指刘备与刘谌;父子指关羽、张飞与其子关兴、张苞;兄弟指刘备、关羽、张飞;君臣指刘备与其文武群臣。下联是说刘备在东汉末年黄巾起义后,起兵与群雄争夺江山,经历了齐、楚、幽燕、越吴、秦、蜀等地,最后才在蜀称帝。

上联:使君为天下英雄,正统攸归,王气钟楼桑车盖。

下联:巴蜀系汉朝终始,遗民犹在,霸图余古柏祠堂。

此联为【清】完颜崇实撰书。上联‘桑车盖’指陈寿《三国志·蜀书·先主传》载刘备屋舍东南角有一株桑树高五丈余,远望如车盖,时人说他家有王气气。下联指史称刘邦创立汉朝,先从汉中还定三秦,然后统一天下,刘禅在成都降魏,汉朝才最后灭亡,所以说巴蜀关系到汉

朝的始终。

夷齐祠:

上联:几根傲骨头,撑拼天地。

下联:两个饿肚皮,包罗古今。

项羽祠:

上联:此地疑仙:蓬莱、瀛洲、方丈?

下联:不知有汉:美人、名马、英雄。

上联:但以诗书教子弟。

下联:莫将成败论英雄。

留候张良祠:

上联:辞汉万户。

下联:送秦一锥。

上联:前追齐尚父。

下联:下启武乡候。

上联:壮士奋挥锥,报韩已落秦皇胆。

下联:大王烦借箸,兴汉终函项羽头。

岳飞庙:

上联:若斯里朱仙不死,知当日金牌北如,三字含冤定击碎你这极恶滔天黑心宰相。

下联:即此邻关圣犹生,见此间铁骑南旋,万民哭留必保全我那精忠报国赤胆将军。

朱仙镇岳庙

张桓候张飞祠:

上联:翼德威明,鄙阿瞞如小儿,能视豫州同骨肉。

下联:王陵忠义,弃项羽若敝履,独知刘季是英雄。

此联是张飞王陵祠联。

周瑜祠:

上联:大帝君臣同骨肉。

下联:小乔夫婿是英雄。

孙夫人祠:

上联:毕竟阿兄生负汉。

下联:可怜之子死依刘。

此联为芜湖临江矶。

唐寅祠:

上联:身后是非,盲女村翁多乱说。

下联:眼前热闹,解元才子几文钱。

李白祠:

上联:我辈到此惟饮酒。

下联:先生在上莫吟诗。

上联:谢宣城何许人,只凭江上五言诗,要先生低头。 下联:韩荆州差解事,肯让阶前三尺地,容国士扬眉。

苏轼祠:

上联:一门父子三词客。

下联:千古文章八大家。

上联:其人其德其才,与历史长存不朽,斯为世仰。 下联:乃父乃兄乃弟,本家学渊源有自,故尔风高。 此联为【近代】冯健吾题四川眉山三苏祠。

夏禹祠:

上联:三过其门,虚度辛壬癸甲。

下联:八年于外,平成河汉江淮。

天后宫:

上联:补天娲神,行地母神,大哉乾,至哉坤,千古两般神女。 下联:治水禹圣,济川后圣,河之清,海之晏,九州一样圣功。

洞庭湖君山庙虞帝二妃祠:

上联:依旧英皇偕癸北。

下联:如闻环佩响丁冬。.

此联癸北是嫔滕之亚。

吕祖堂:

上联:遇有缘人,不枉我望穿眼孔。

下联:得无上道,只要汝立定脚跟。

孟姜庙:

上联:始皇安在哉?万里长城筑怨。

下联:姜女未亡也,千秋片石铭贞。

漂母祠:

上联:姓氏隐同黄石远。

下联:英雄识在酂候先。

●【往下看,下一篇更精彩】●

下一篇: 验,的成语

最新成考报名

  • 党员个人问题清单及整改措施范文(通...
  • 对照新时代合格党员的标准方面存在的...
  • 2023年党支部组织生活会征求意见四篇
  • 最美退役军人先进事迹材料3000字(通用8篇)
  • 对党支部的批评意见八篇
  • 党员民主评议个人对照检查材料【6篇】
  • 党支部班子对照检查材料范文五篇
  • 组织生活互评批评意见50条范文(精选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