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文档 > 推荐 >

论语12张

成考报名   发布时间:02-26    阅读:

论语12张(一)
《论语十二章知识点》

《论语十二章》知识点复习

一、文学常识

1.《论语》是儒家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而成。它以语录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共20篇,世人称“半部《论语》治天下”

四书:《论语》《大学》、《中庸》、《孟子》 五经:《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

2.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思想的创始人。政治上主张“仁政”,“以德服人”,教育上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孔子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圣人”,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孟子与孔子并称“孔孟”,被联合国称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一。

二、生字注音

论(lún)语 不亦说(yuâ)乎 愠(yùn) 三省(xǐng)传(chuán)不习乎

逾(yú)矩(jǔ) 罔(wăng ) 殆(dài) 哉(zāi) 箪(dān) 陋巷(xiàng)

堪(kān) 肱(gōng) 笃(dǔ)志 陬邑(zōu yì)

三、重点字词解释及翻译

第一章

原文:子曰:“学 ∕ 而 时习之,不 亦 ∕说 乎 ?有朋∕自远方来,不 亦 ∕乐 乎?人不知∕而不 愠,不亦∕君 子 乎 ? ”

1.字词解释:时:按时 说:通“悦”,愉快 朋:志同道合的人

愠:生气,发怒 君 子 :指道德上有修养的人

2. 译文:孔子说:“学习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温习它,不也是很高兴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处

(到这里)来,不也是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

3. 课文探究:第1句:讲学习方法 第2句:讲学习的乐趣 第3句:讲个人修养

第二章

原文: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1.字词解释:日:每天 三省:多次反省 。 省;自我检查、反省。 三:泛指多 忠:尽心竭力 信:真诚,诚实 传:老师传授的知识

2.译文: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跟朋友往来是不是诚实呢?

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过呢?”

3.课文探究:本章强调治学的人重视道德修养

第三章

原文:子曰:“吾十有五∕ 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 惑,五十∕而知 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1.字词解释:有:通:“又”,用于零数和整数之间 立:独立做事情 惑:迷惑、疑惑

逾:越过、超过 矩:规范、规范

2.译文:孔子说:“我十五岁的时候立志于做学问;三十岁能够独立做事,自立于世;四十岁能通达事理,不为外物所迷惑;五十岁的时候知道哪些是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六十岁时能听得进不同意见;七十岁时能随心所欲,却不会逾越法度规矩。”

3.课文探究:本章是孔子自述他学习和提高修养的过程。

第四章

原文:子曰:“温故∕而知新,可∕ 以为师矣.”

1.字词解释: 故:旧的知识 知新:新的理解与体会 可以:可以凭借。 以:凭借 为:做,成为

2.译文: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从而得到新的体会与理解,可以凭借这成为老师。”

3.课文探究:本章谈学习方法。(强调“温故”,还要能“知新”,新旧知识相融合)

第五章

原文: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1.字词解释:而:表转折,却。 罔: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 殆:疑惑

2.译文:孔子说:“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迷茫而无所适从。只空想却不学习,就会有疑惑。”

3.课文探究:本章讲学习方法,阐述学习与思考的辩证关系,强调学思相结合。

第六章

原文:子曰:“ 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 乐。贤哉,回也!”

1.字词解释:贤:贤德、高尚 箪:盛饭用的圆形竹器 堪:能忍受 乐:乐趣

2.译文:孔子说:“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一箪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屋里,别人都忍受不了这

种清苦,颜回却不改变他好学的乐趣。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

3.课文探究:本章赞扬了颜回乐于学习、安贫乐道的品质。(学习态度)

第七章

原文:子曰:“知之者∕不如 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1.字词解释:之:代词,指学问和事业 好:喜欢、爱好 乐:以……为乐趣

2.译文:孔子说:“对于学习,知道怎么学习的人,不如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又不如以学习为乐

趣的人。”

3.课文探究:本章阐述了学习态度:以学习为快乐

第八章

原文: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 ∕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1.字词解释:饭:吃饭 名词作动词 水:冷水 肱:胳膊 于:对于

2.译文:孔子说:“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这中间了。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

3.课文探究:本章讲人的道德修养,提倡安贫乐道、淡泊名利的精神品质

第九章

原文: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 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字词解释: 焉 :于此,在其中 择:选择 善者:好的方面,优点 从:跟从、学习

2.译文:孔子说:“几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可以作我的老师的人。选择他们的优点去学习,看到他们

的缺(如果发现自己也有),就要改正。”

3.课文探究:本章讲学习态度:向一切人学习。不但要学习别人的长处,还要借鉴别人的短处,反省自己

有没有类似的毛病。

第十章

原文: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1.字词解释:川:河、河流 逝:流逝 斯:这 舍:舍弃

2.译文:孔子在河边感叹道:“时光就像这流水一样消逝,日夜不停呀!

3.课文探究:本章讲时光易逝,应珍惜时间。

十一章

原文: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1.字词解释:三军:军队的通称 匹夫:普通人,男子汉。 夺;改变

2.译文:孔子说:“军队的主帅可以改变,但一个普通人的志气却不可改变。”

3. 课文探究:本章讲一个人应当坚定信念、矢志不渝。每一个人都应该有志向。

十二章

原文:子夏曰:“博学 ∕而 笃志,切问∕ 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1.字词解释:博:广泛 笃:忠实、坚守 切 :恳切 仁:仁德

2.译文:子夏说:“广泛地学习并坚守自己的志向,遇不明事能恳切地向别人提问并多考虑当前的事,仁德

就在其中了。”

3.课文探究:本章讲坚定信念、广泛学习。理论联系实际。(多学、多思、多问)

四、字词积累

(一)通假字

1.不亦说乎 说:通悦,愉快 2.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有:通又,用于整数和零数之间

(二)古今异义词语

1. 三省吾身(三,古义:泛指多 今义:表示确数)

2饮水(水,古义:冷水 今义:指所有的水)

3.可以为师矣(可以,古义:可以凭借; 今义:表示可能或能够)

(三)词类活用

1.学而时习之 时:名词作状语,按时 2.吾日三省吾身 日:名词作状语,每日

3.温故而知新 故、新:形容词作名词,旧的知识、新的理解与体会

4.传不习乎 传:动词作名词,传授的知识 5.饭疏食饮水 饭:名词作动词,吃饭

6.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乐: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乐

(四)一词多义

1. 可以为师矣 当、做、 2.志 志于学 立志

为人谋而不忠乎 替 博学笃志/不可夺志 志向

3. 表转折 不亦乐乎 快乐

温故而知新 表顺承 4 乐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以„„为乐趣

博学而笃志 表并列 乐亦在其中矣 乐趣

三十而立 表修饰 回也不改其乐 乐趣

5.之:书中自己总结

(五)特殊句式

1.省略句:可以为师矣。“以”后面省略代词“之” 其不善者而改之。句首省略动词“择”

2.判断句: 贤哉,回也!

(六)成语归类

1.不亦乐乎 2.温故知新 3.择善而从 4.三人行,必有我师5.博学笃志 6.三十而立

五、按要求默写

1.阐述“学”和“思”辩证关系的句子是:

2.求学应该谦虚,向一切人学习的句子: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3.新旧知识相结合的句子是:

4.当别人不了解自己、误解自己时,孔子提出不要焦虑:

5.孔子赞叹颜回安贫乐道的高尚品质的句子是: 回也不改其乐。

6.孔子在《述而》篇中论述君子对富贵的正确态度是: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7.唐太宗有一句名言“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由此我们可以联想到《论语》中孔子的话:

8.AAPP会议在重庆召开,山城百姓喜迎各国嘉宾,《论语》中有一句话可以表达这种喜悦;

9强调兴趣对学习的重要性的一句话是;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10.11.珍惜时间的句子是: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12.与“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不舍昼夜。

13.六、孔子名言锦句

1.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2.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3.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4.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5.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6.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7.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8.子曰:“父母在,不远遊,遊必有方。”

9.子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10. 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11.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12.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13.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已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14.小不忍,则乱大谋。

15.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论语12张(二)
《最新版《论语》十二章》

论语12张(三)
《《论语十二章》知识点归纳(教师版)》

一、文学常识填空

1.《论语》是儒家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语录体为主,记录了

孔子及其弟子言行。

《论语》与《大学》、《中庸》、《孟子》并称“四书”。共二十篇。

2.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儒家思想的创始人。相传他有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人。孔子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圣人”,

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孟子与孔子并称“孔孟”

二、略

三、解释加点词语

1. 学而时习之(按时复习)2.有朋自远方来(从 ) 3.人不知而不愠(了解)(生气,发怒 ) .....

4.不亦君子乎(指道德上有修养的人) 5.吾日三省吾身(每天)(多次反省 ) .....

6.与朋友交而不信乎(真诚,诚实)7.传不习乎(老师传授的知识) 8.三十而立(站立,站得住,这里指...

独立做事情) 9.四十不惑(迷惑,疑惑)10.不逾矩( 越过,超过)(规矩,规范)11.温故而知新(学过......

的知识)(得到)(新的理解与体会)12.学而不思则罔(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13.思而不学.

则殆(有害)14.可以为师矣(可以)(凭借)(做,当作)15.人不堪其忧(忍受)16.知之者不如好之者(懂........

得)(代词,„„的人)(喜欢,爱好)17.好知者不如乐知者(以„„为乐趣)18.饭疏食饮水(吃饭)(粗.....

粮)(冷水)

19. 曲肱而枕之(弯曲胳膊)(承接连词)20.不义而富且贵(不正当的手段)21.于我如浮云(对于)22.......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泛指多个,几个)(于此,意思是“在其中”)23.择其善者而从之(好的方面,优点)....

24子在川上曰(河流上,河边)25.逝者如斯夫(流逝)(这,指河水)26.不舍昼夜(舍弃)27.三军可夺.......

帅也(军队的通称)

28.匹夫不可夺志也(普通的人,男子汉)29.博学而笃志(忠实,坚守)30.切问而近思(恳切地提问)(多.......

考虑当前的事)

四、通假字

1.不亦说乎 说 通 悦 ,意思是 愉快

2.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有 通 又 ,意思是 古人在两位数的整数和零数之间常常加“有”字

五、古今异义词语

1.学而时习之 (时,古义:按一定时间;今义:时间。习,古义:复习;今义:学习) ..

2.吾日三省吾身(日,古义:每天;今义:一日。三,古义:泛指多数,今义:数词,三) ..

3.温故而知新(古义:旧的知识;今义:过去的,老的) .

4.择其善者而从之(善者,古义:优点;今义:善良的人。从,古义:跟从(学习);今义:跟从。) ...

5.可以为师矣(古义:可以凭借;今义:可能,许可) ..

六、一词多义

1.为:为人谋而不忠乎(替)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懂得)

可以为师矣(成为,做) 温故而知新(得到)

2.而:人不知而不愠(转折连词,却) 4.乐:不亦乐乎(愉快,快乐)

温故而知新(顺承连词,不译) 好知者不如乐知者(以„„为乐)

3.知:人不知而不愠(了解)

七、成语归类

1.不亦乐乎 2.温故知新 3.择善而从4.三人行,必有我师5.逝者如斯 6.匹夫不可夺志 7.富贵浮云8.箪食瓢饮

八、按要求默写

1.阐述“学”和“思”辩证关系的句子是: 学而不思则罔,死而不学则殆。

2.求学应该谦虚,正如《论语》中所说: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3.复习是学习的重要方法,且对学习者有重要的意义: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4.当别人不了解自己、误解自己时,孔子提出不要焦虑: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5.孔子赞叹颜回安贫乐道的高尚品质的句子是: 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6.孔子在《述而》篇中论述君子对富贵的正确态度是: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7.唐太宗有一句名言“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由此我们可以联想到《论语》中孔子的话: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

九、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译文: 别人不了解我,我却不生气,不也是君子吗?

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译文: 几个人在一起行走,其中一定有我的老师。

3.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译文: 我十五岁就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能独立做事情,四十岁能通达事理。

4.不义而富且贵,与我如浮云。

译文: 用不义的手段得到富与贵,对于我来讲就像那天上的浮云一样。

5.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译文: 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跟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过呢?

6.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译文: 军队可以被夺去主帅,男子汉却不可被夺去志气。 课外阅读训练:

乌篷摇梦到春江

叶文玲

①四年前,在青海戈壁滩竟日奔波时,被辉煌如火的大沙漠灼花了眼睛的我,曾经大发奇想:假如让富春江..

泻到这儿来,那该多好!

②那时,我并没见过富春江,却千百次做过有关她的梦,郁达夫屋住”兰江梦亦香”的诗文和叶浅予墨韵淋漓的画卷,早把我对富春江的梦幻濡染得又浓又甜,那绿沉沉的甜梦中,总是悠荡着乡思绵绵的乌篷船。

③我终于圆了梦。回归浙江仅两年,我已两次遂了与她相亲的心愿。一是去岁金秋,一在今年暮春,两次均作陪客,陪文朋艺友遨游;一棹轻波碧水路,兴致格外高昂,只觉得不枉我作悬肠念的富春江,比梦中更俏更娇美。

④两次遨游,都是旱路走,水路归。这行程颇使人得其佳妙:因为,当你迂回山间行行复行行不胜引颈张耳之苦时,突然,一条银练素带在前方闪闪烁烁起来,你兀的眼前一亮,倍觉这碧波粼粼一江水的鲜活可爱;待盼到归程荡舟起桨开始真正的春江游时,这漾波漫流的大水,更令你陶然如醉,神魂飞扬,彼时,你纵有千种愁思万般忧,也将全部消溶在这一江碧玉里。

⑤我始想,富春江的俏,恐怕全在于江流的曲折多姿,从她与新安江、兰江的汇合处下行,越见委婉袅娜;行过淹没在水中的乌石滩,行至流急涡回的七里泷,(A)富春江裙裾一闪,又闪出个江中之江葫芦湾。葫芦湾委实别致有趣,湾形毕肖一只毛茸茸嫩生生的青葫芦,壁立湾畔的奇岩崛石,似乎触手可及,掩映在老树青藤中的村居农舍,更添无限野趣。小船悄悄儿荡进湾来,船上人无不惊殊,若再到那流泻百尺飞珠迸玉的葫芦瀑下溅一溅,定会溅得你满身惬意。

⑥我还想,富春江的娇,也在于她的色泽,无怪她有“第二漓江”之称。那江水,真是澄于湖海碧于天,活脱脱是天神地母拣尽翡翠绿玉铺就的。行在江上望两岸,只见千嶂染翠,峰峰岭岭尽都浓浓淡淡的绿进去;立在船头看江心,只觉水底天上的云絮,一朵朵一团团,俱是深深浅浅的绿出来,真难说是山染绿了江,还是江浸绿了山,无怪朋友们相视叹曰:(B)喔,一到富春江,眼瞳都是绿的!

⑦我再想,富春江的美,更在于她无与伦比的静。由于电站的建成,益发使江水浪敛波平,所以,她虽还是千重涧水汇清流,但那汇和流,仿佛都是在水底暗处悄悄儿进行的,几十里水面竟没弄出丁点儿惊涛骇浪,“临流鼓棹,帆飞若驰\”的光景已不复见,那或顺流或逆水的千舟百舸,亦如动画一般悠悠来去,舒泰、自在极了。“鸥鸟亦知人意静,故来相近不相亲。”在轰轰闹闹的现代生活中,烦躁了城市的嚣音后,人们自然格外钟爱富春江这千金难买的幽静。

⑧奇山异水的富春江,钟灵毓秀,风物独绝,而七里泷碑文荟萃的严子陵钓鱼台,尤能展现她扬古启今的魅力。

⑨我又想,古往今来的人对严子陵如此仰慕,大概并不在乎已成百丈悬崖的钓台当年是否真能垂钓,而是敬崇这位先贤不慕富贵不媚皇亲的傲世风骨。试想,几请不出山宁作垂钓翁的归隐客,倘使活至今日,恐怕更要与阿谀奉承趋炎附势开后门发横财之类歪风邪道绝缘;而这位敢把脚搁在刘秀肚子上午睡的严光先生和喝了高粱酒“见了皇帝不磕头”的山东好汉们的神魂,又是何等的相通相似!

⑩哦,钓台不仅是一处风景点,更是历史老人垂落在江边的一只巨手,千年百载,以其特殊的膂力,撩拨着人们心头的重重波澜。

丰哉,富春江,乌篷摇梦梦越酣,惟愿年年得相觅。 1解释文章第一节中加点的一个词语?(2分)整日整天

2请分别用一句话概括作者在富春江的所想。(4分)

(1)我始想:富春江的俏,恐怕全在于江流的曲折多姿(2)我还想:富春江的娇,也在于水色碧绿清澈

(3)我再想:富春江的美,更在于她无与伦比的静 (4)我又想:富春江的人物独具魅力 3文中第⑥段写富春江的水,与其最相配的是 ( A)(3分)

A.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B。下见小潭,水尤清冽C.水何澹澹,山岛耸峙D。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4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任选一句)(4分)

(A)富春江裙裾一闪,又闪出个江中之江葫芦湾。(B)喔,一到富春江,眼瞳都是绿的!

我选A)用拟人的修辞方法,“闪”字传神地写出了富春江江景变化之快,表现江流的曲折多姿。(B)用夸张的修辞方法,突出了富春江江水的澄澈碧绿,表现出游人的陶醉之感。(其中修辞方法描写内容1分,效果及作用1分)

5请说说下面一句话的含义。(3分)

钓台不仅是一处风景点,更是历史老人垂落在江边的一只巨手,千年百载,以其特殊的膂lǚ力,撩拨着人们心头的重重波澜。

答:富春江严子陵钓台不仅是美丽的风景,更是不畏权势的传统精神的象征,千百年来,它让世人反思自己的人生态度。(风景美1分;传统精神1分;引人反思1分)

古诗赏析训练

(一) 赋得暮雨送李曹

(唐)韦应物

楚江微雨里, 建业暮钟时。 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

①②③④海门深不见,浦树远含滋。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

【注释】①海门:长江入海处,在今江苏省海门县。 ②浦树:水边的树。③含滋:湿润,带着水气。 ④散丝:雨丝,这里比喻流泪。

长江上笼罩着霏霏细雨,建业城的暮钟声回荡天际。船帆沾湿后沉沉的变的显重了,慢慢行走,归鸟途中缓缓低飞。天边的海门隐没了影迹,江岸的远树湿润了芳枝。此时相送别情无限,泪已沾襟雨又如丝。

(1) 全诗描写了暮雨中的哪些景物?(3分) 楚江、帆、鸟、海门

(2) 诗人在这首诗中抒发了怎样的情感?(2分)离别时依依不舍的情感

论语12张(四)
《论语100条》

博学于文,约之以礼

《论语》一百条

学而第一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①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②,不亦君子乎?”

注:①说:读作“yuâ”,高兴的意思。

②愠:yùn,怨恨。

2、君子务本①,本立而道生。孝弟②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注:①务本:务,专心致力于;本,根基。

②弟:通“悌”(tì),敬爱兄长。

3、曾子①曰:“吾日三省①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②不习乎?”

注:①曾子:名参(shēn),字子舆,孔子的弟子。

②三省:三,表示多次;省,读作“xǐng”,自我检讨,反省的意思。 ③传:chuán,老师传授教导的内容。

4、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①。行有余力,则以学文①。”

注:①亲仁:亲近有仁德的人。

②文:文献,儒家《诗》《书》《礼》《易》《乐》《春秋》等文献。

5、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①于事而慎于言,就②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注:①敏:勤敏迅速。

②就:亲近,靠近。

6、子贡①曰:“贫而无谄②,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注:①子贡:姓端木,名赐,字子贡,孔子的弟子。

②谄:谄媚,奉承。

7、子曰:“不患①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注:①患:担心,忧虑。

为政第二

8、子曰:吾十有①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②。

注:①有:同“又”。

②从,随从。矩,法度之器,所以为方者。

9、子游①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②,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注:①子游:姓言,名偃,孔子弟子。

②养:“养父母”的“养”从前人读作 yàng。

10、子夏①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②,曾③是以为孝乎?”

注:①子夏:姓卜,名商,孔子弟子。

②馔:zhuàn,吃喝。

③曾:cãng,副词,竟然。

11、或谓孔子曰:“子奚不为政?”子曰:“书①云:‘孝乎惟孝、友于兄弟,施于有政②。’是亦为政。奚其为为政?”

注:①书:《周书·君陈》篇。

②施於有政:“有”字无义,加于名词之前,这是古代构词法的一种形态。

12、子张①问:“十世可知也?”子曰:“殷因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其或继周者,虽百世可知也。”

注:①子张:姓颛孙,名师,孔子弟子。

八佾(yì)第三

13、林放①问礼之本。子曰:“大哉问!礼,与其奢也,宁俭;丧②,与其易③也,宁戚④。”

注:①林放:鲁人。

②丧:丧礼。

③易:治理,指丧礼的仪节周到。

④戚:哀痛。

14、祭如在,祭神如神在。子曰:“吾不与①祭,如不祭。”

注:①与:yù,参与。

15、子曰:“周监于二代①,郁郁②乎文哉!吾从周。”

注:①二代:夏、商两代。

②郁郁:形容周礼繁盛多彩的样子。

16、定公①问:“君使臣,臣事②君,如之何?”孔子对曰:“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

注:①定公:鲁定公,公元前509-495年在位。

②事:侍奉,服事。

里仁第四

17、子曰:“里①仁为美。择不处②仁,焉得知?”

注:①里:这里可以看为动词,居住。

②处——chǔ,居住。

18、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①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②仁,造次③必于是,颠沛④必于是。”

注:①恶:音乌,wū,何处。

②违:离开。

③造次,急遽苟且之时。

④颠沛,倾覆流离之际。

19、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20、子曰:“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①也,无莫②也,义之与比。”

注:①适:dí,专主,指必然要做的事。

②莫:不可,指必须不能做的事。

21、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22、 子曰:“事父母几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

注:①几: jī,轻微,婉转。

23、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唯。”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24、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公冶长第五

25、子曰:“道不行,乘桴①浮于海。”

注:①桴:fú,古时用竹子或木头编成的木筏。

26、宰予①昼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杇②也,于予与何诛③?”子曰:“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于予与改是。”

注:①宰予:字子我,孔子的弟子。

②杇:wū,本义是泥瓦匠抹墙的工具,这里是“粉刷”的意思。

③诛:责备。

27、子贡曰:“我不欲人之加①诸我也,吾亦欲无加诸人。”子曰:“赐也,非尔所及也。”

注:①加:凌驾,施加。

28、子在陈①,曰:“归与!归与!吾党之小子狂简②,斐然成章,不知所以裁③之!”

注:①陈:陈国,位于今天的河南淮阳县一带。

②狂简:志大才疏。

③裁:剪裁,这里是“指导”的意思。

29、子曰:“巧言、令色、足恭①,左丘明②耻之,丘亦耻之。匿怨③而友其人,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

注:①足恭:足旧读为四声,十足的意思;足恭即过分恭敬的意思 ②左丘明:相传是《左传》的作者。

③匿怨:匿即隐藏,隐藏着内心的怨恨。

30、子曰:“十室之邑①,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

注:①十室之邑:只有十户人家的小地方。

雍也第六

31、子曰:“贤哉,回①也!一箪②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注:①回:姓颜,孔子弟子。

②箪:音dān,古代盛饭的竹器,圆形。

32、冉求①曰:“非不说子之道,力不足也。”子曰:“力不足者,中道而废。今汝画②。”

注:①冉求:孔子弟子。

②画:停止。

论语12张(五)
《论语及答案》

厦门大学嘉庚学院《论语》复习提纲 一、填空题:

1.什么叫做“儒”?冯友兰是这么说的:“ 就是人所需要的,与所需要的人。”

2.《说文解字》讲:“儒”:

3.胡适之先生讲,“儒”实际上就是:商朝的没落贵族,他们虽然丧失了爵位,但精通古代典籍学问,遂以教授古代文化为生,所以“儒”就是最早的教师。

4.唐朝大文学家韩愈在他著名的文章 《原道》禹以是传之汤,汤以是传之文、武、周公,文、武、周公传之孔子,孔子传之孟轲,轲之死不得其传焉。”

5.国学大师钱穆先生孔子儒家思想学说的评价是说:中国几千年的文化,上古两千年的文化,赖孔子以传,近古两千年的文化,赖孔子以开。上是传承了尧、舜、禹、汤、文、武、周公的圣人之道,所以孟子说“夫子之学,集大成者也”。

6.学习《论语》的时候,应当采用什么样的态度与方法?程子曰::“学者须将论语中诸弟子问处便作自己问,圣人答处便作今日耳闻,自然有得。虽孔孟复生,不过以此教人。若能于语孟中深求玩味,将来涵养成甚生气质!”

7.春秋时期,士也为之称。

8.在秦汉时期,士,称为士大夫时,则可以也常常是 的泛称;为士人时, 则一般特是指具有较高封建文化素养、从事精神文化活动的知识分子 。宋以后 ,士或士人一词逐渐成为 一般读书人的 泛称。

9.孔子回答子路的“士”是:切切偲偲,怡怡如也,可谓士矣。朋友切切偲偲,兄弟怡怡。

10.孔子回答子贡的三种不同层次的“士”是: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

宗族称孝焉,乡党称弟焉; 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抑亦可以为次矣。

11.教师则是人们需要的人。儒家兴起很早,而真正将儒家进行改造,使之成为一个学派的是 他创立儒家学派后,才在继承 古代思想文化的 基础上,建立了 人们所需要的 儒家思想。

12.君子,原本是指 国君之子 的意思。根据古代的宗法制度,国君之子(嫡长子)从小就要进行理想和人格的规范教育,所以自然成为个人修养上的楷模 。后来君子一词便被引申到 所有道德、学问修养极高

之人的统称 。

13.“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的译文是:君子就连吃一顿饭的时间也不违背所信的道

14.根据朱熹《论语集注》中对“信”的批注:

15.因为诸侯国国君是

16.“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的译文是:君子说话要谨慎,而行动要敏捷。

17.老子说:“天下莫 柔弱于水,而 德;故弱之

胜强坚。因其 无有, 故能入于 无之间,由此可知不言之教、无为之益也。”文中“无有”的意思是 即不见其形的东西, “无之间”的意思是: 没有缝隙的东西中 。

18.《国语·晋语》中说:“定身以行事谓之信。”“定身以行事”的意思是:坚持自身的人格来行事 。

19.公冶长第五24 子曰:“孰谓微生高直?或乞醯(xi)焉,乞诸其邻而与之。”其译文为:谁说微生高这个人爽直?有人跟他要点醋,他家没有,不直说没有,却到邻居那里讨来一点给那个人。”

20.子曰:“惠则足以使人”。这句话,按照阎韬的注释是:

21.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的意思是:性情过于直率就显得粗鲁,礼仪过于恭敬就显得虚浮,恰当的性情与礼仪,才是成熟的人该有的样子

22.《中庸》中,子曰:“仁者人也,亲亲为大。义者宜也,尊贤为大。亲亲之杀,尊贤之等,礼所生也。”。 的译文是:所谓仁,就是人性,以爱自己的亲人为最重要。所谓义,就是事事合宜,以尊敬贤德的人最为重要。亲人之爱有亲疏等差之别,贤能之士也有等级,礼节就是因此而产生的

。其中“杀”的意思是: 减少,降 。“等”的意思是: 等级 。

23.孔子所提倡的核心思想是:仁,其实质就是 爱人。

24.“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这段话是 孔子 所说的,见于《论语》 学而 篇中。

25.根据有子所说的为仁之本是:。这是依据孔子所说的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而领会、总结出来。有子所说这句话是见于《论语》 学而 篇中。

26.子曰:“何为其然也?君子可逝也,不可陷也,可欺也,不可罔也。”这是回答 宰我 的问话。句子中的“何为其然也?”的意思是: 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逝”的意思是:往。这里指到井边去看并设法救之

“陷”的意思是: 陷入 。“欺”的意思是: 被欺骗 。“罔”的意思是: 迷惘 。

27.在宗法制度下,正妻的第一个孩子叫 子,第二个孩子叫

28.《论语.子路》中亦有:子贡问曰:“乡人皆好之,何如?”子曰:“未可也。”“乡人皆恶之,何如?”子曰:“未可也。不如乡人之善者好之,其不善者恶之。” 的译文: 子贡问孔子说:“全乡人都喜欢、赞扬他,这个人怎么样?”孔子说:“这还不能肯定。”子贡又问孔子说:“全乡人都厌恶、憎恨他,这个人怎么样?”孔子说:“这也是不能肯定的。最好的人是全乡的好人都喜欢他,全乡的坏人都厌恶他。”

29.仁者应当“能好人,能恶人”。的意思是:真正的仁爱,一定是能够是非分明、恩怨分明。所以,爱憎分明、疾恶如仇的人,才是心中有着大仁大爱的人。 。

30.《孟子.离娄上》:,惟义所在。”子舆轲

30.孔子大约宰,岁任小司空,岁任大司寇,岁时,受季桓子委托,摄行相事。

31.孔子岁时,第一次适齐,岁时,鲁国君臣接受了齐国所赠的文马美女,终日迷恋声色。

孔子则大失所望, 55 岁时,孔子弃官离鲁,带领弟子周游列国。

32.公元前年(鲁哀公十一年),鲁国季康子听了孔子弟子的劝说,才派人把他从 国迎接回来。此时,孔子已经 68 岁。

34.孔子时,他的夫人去世,岁时,孔鲤去世,岁时,颜回去世,子与世长辞。

35.在宗法制度下,由长子形成的家庭体系叫 大宗 国君,大夫之君叫 家君 ,如果是天之子就叫 天子 ,公之子就是 公子 ,君之子就是 君子 。大宗里的男性就简称 君子 。

36.《论语·里仁篇》: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的意思是:只有那些有仁德的人,才能爱人和恨人

37.儒家与诸子百家最大的不同就是,诸子百家都只是思想家,而儒家既是思想家,又是 ,这也是儒家为什么能从诸子百家中脱颖而出,最终成 为中华文化正统的重要原因。而对我们当代人最有用,又最能集中展现儒家思想的经典莫过于 《论语》 。

38.“士”,古代是指 贵族的后裔 ,有身份的人,才能称为士。也是最高级的 百姓 ,最底层的 贵族 。后演变为对 知识分子 的泛称。 因为古代学在官府,只有士以上的贵胄子弟才有 文化知识 。

39.春秋时代,各国之间征战不休,有些卿大夫为扩大影响,巩固地位,设法招徕士众以张声势,很多

便成为 ,从此中国历史上又出现了一批专门从事 的士„„

40.班固在 《汉书·艺文志》 说: 《论语》者,孔子应答弟子,时人及弟子相与言而接闻于夫子之语也。当时弟子各有所记,夫子既卒,门人相与辑而论纂, 故谓之《论语》。”

41.《傅子》也说::“昔仲尼既没,仲弓之徒追论夫子之言,

谓之《论语》。”

42.《论语》并不是由某一个人编著的。是由

其中还包括 曾参、子张、子夏、闵子骞的学生 。

43.曾参与孟敬子的讲话是他弥留之际的最后一次讲话,时年为以来,很多人都认为将《论语》最后加工成书的是曾参的学生。那么,《论语》最后加工成书的时间应当为 战国初期、公元前436 年之后。

44.《论语·泰伯篇》中记载:曾子有疾,孟敬子问之。曾子言曰:也善。君子所贵乎道者三:动容貌,斯远暴慢矣;正颜色,斯近信矣;出辞气,斯远鄙倍矣。笾豆之事,则有司存。

45.《论语》的版本,据 20 篇, 《齐论语 》 22 篇, 《 古论语 》 21 篇。

46.西汉末年,安昌侯以为 《 论语 》作注,就是以 《 张侯论 》 作依据。我们今天所见的《论语》也就是《 论语注 》。

47.历来为《论语》作注的书很多,较为主要的有:三国时魏国 何晏 的 《论语集解 》 ,南北朝梁 的代皇侃 《 论语义疏 》 ,宋 邢昺 的 《 论语注疏 》,南宋 朱熹 的 《 论语集注 》,清 刘宝楠 的《 论语正义 》,近代 程树德 的《论语集解》,杨树达的《 论语疏证 》。解放后,影响较大的则是杨伯峻的《 论语译注 》 。

48.孔子时期,原先“士”的身份是指,也就是最高级的之后演变为 一般读书人 的泛称。

49.孔子是他那个时代最博学的人。他的学问是:上集 历代圣王学问之大成 ,他修订的儒经也是历代圣王集体智慧 的结晶。诸子百家各有智慧,但都是个人的智慧,儒家的智慧则是中华民族集体智慧 的结晶。下启 中华民族两千多年的思想文化 与长治久安。

50.孔子在继承了历代圣王思想的基础上又创立了 以人为本的仁爱

论语12张(六)
《《论语》十二章》

《论语》十二章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 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

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 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

3、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 4、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 5、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

6、子曰:“ 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 7、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 8、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 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

9、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 者/而改之。” 10、子在川上曰: 11、子曰:

12、子夏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三军/可夺帅也,/不可夺志也。” “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1、孔子说:“学了(知识)又按时复习它,不也是很高兴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是很快乐吗?人们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生气,不也是君子吗?”

2、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和朋友交往是否诚实?老师传授的学业是否复习了?”

3、我十五岁开始立志做学问,三十岁能自立于世,四十岁遇事能不迷惑,五十岁的时候知道哪些是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意见,到七十岁能随心所欲,又不会逾越规矩。 4、孔子说:温习旧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理解与体会,就可以当老师了。 5、孔子说:“只学习不思考,就会迷惑;只空想而不学习,就会有害。” 6、孔子说:“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一箪饭,一瓢水,

住在简陋的小巷子里,别人都忍受不了那穷困的忧愁,颜回却依然自得其乐。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

7、孔子说:“对于学习,知道怎么学习的人,不如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又不如以学习为乐的人。”

8、孔子说:“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这其中了。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

9、孔子说:“几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可以作我的老师的人。我选择他的优点来学习,(看到自己也有)他们的缺点就要改正。”

10、孔子在河边感叹道:“时光就像这流水一样消逝,日夜不停!”

11、孔子说:“军队的可以改变主帅,但哪怕一个普通人,也不可以改变志气。” 12、子夏说:“广泛地学习,坚守自己的志向,恳切地提问并

福州超德中学2013-2014学年七年级上语文练习卷(八) (经典《论语十二章》专题练习) 七年级 高艳珍 一、文学常识填空

1.《论语》是 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 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

《论语》与 、 、 并称“四书”。共二十篇。

2.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 ,字 , 时

期 人,春秋末期的 、 、 , 思想的创始人。相传他有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人。孔子被后世统治者尊为“ ”,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孟子与孔子并称“ ”。 二、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论语( ) 不亦说乎( 传不习乎( )不惑( 则罔( ) 不学则殆( 一箪食( )曲肱而枕( 笃志( ) 三、解释加点词语

1. 学而时习之( )

2.有朋自远方来( ) 3.人不知而不愠( )(4.不亦君子乎( ) 5.吾日三省吾身( )(6.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7.传不习乎( ) 8.三十而立( ) 9.四十不惑( )

) 不愠( ) 不逾矩( )

)( )( )

) ) 三省吾身( )( ) ) 好之者( ) 不思 ) )

10.不逾矩( )( ) 11.温故而知新( )( ) 12.学而不思则罔( ) 13.思而不学则殆( )

14.可以为师矣( )( )( ) 15.人不堪其忧( )

16.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 )

17.好知者不如乐知者( 18.饭疏食饮水( )( 19. 曲肱而枕之( )( 20.不义而富且贵( ) 21.于我如浮云( )

2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23.择其善者而从之( )24子在川上曰( )

25.逝者如斯夫( )( 26.不舍昼夜( ) 27.三军可夺帅也( ) 28.匹夫不可夺志也( )29.博学而笃志( )

30.切问而近思( )( (

)( ) ( ) )

) ) ) ) ) )

四、通假字

1.不亦说乎 通 ,意思是 2.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通 ,意思是 五、古今异义词语

1.学而时习之 (时,古义: ;义: ;今义: )

2.吾日三省吾身(日,古义: ;义: ,今义: )

3.温故而知新(古义: ;今义:4.择其善者而从之(善者,古义: 古义: ;今义: 。)

5.可以为师矣(古义: ;今义:六、一词多义

1.为:为人谋而不忠乎( ) 可以为师矣( )

2.而:人不知而不愠( ) 温故而知新( ) 七、词语活用归类

3.知:人不知而不愠( )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

今义: 今义: )

;今义: ) 。习,古。三,古 。从,

●【往下看,下一篇更精彩】●

最新成考报名

  • 党员个人问题清单及整改措施范文(通...
  • 对照新时代合格党员的标准方面存在的...
  • 2023年党支部组织生活会征求意见四篇
  • 最美退役军人先进事迹材料3000字(通用8篇)
  • 对党支部的批评意见八篇
  • 党员民主评议个人对照检查材料【6篇】
  • 党支部班子对照检查材料范文五篇
  • 组织生活互评批评意见50条范文(精选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