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文档 > 推荐 >

关于屡的成语

成考报名   发布时间:03-04    阅读:

篇一:《有关教育的成语100条》

与教育有关的成语100条

1. 教导有方:释 义 教育引导很有办法。

出 处 清·吴研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九十九回:“凡此种种,虽然是他叔祖教导有方,也是他福至心灵,官星透露,才得一变而为闻一知十的聪明人。”

2. 孟母三迁:释 义 孟轲的母亲为选择良好的环境教育孩子,三次迁居。

出 处 汉·赵歧《孟子题词》:“孟子生有淑质,幼被慈母三迁之教。”

3. 玉不琢,不成器:释 义 琢:雕。玉石不经,成不了器物。比喻人不受教育、不学习就不能有成就。出 处 《礼记·学记》:“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4. 因材施教:释 义 因:根据;材:资质;施:施加;教:教育。指针对学习的人的志趣、能力等具体情况进行不同的教育。

出 处 《论语·

为政》“子游问孝”、“子夏问孝”朱熹集注引宋程颐曰:“子游能养而或失于敬,子夏能直义而或少温润之色,各因其材之高下与其所失而告之,故不同也。”

5.

6. 讽一劝百:释 义 讽:用委婉含蓄的言语批评、指责;劝:劝告,。委婉含蓄地批评、指责一个,使大家都受到教育。

已亏乎?”

7.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语出《管子.权修》: “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比喻培养人才是长久之计,也喻培养人才很不容易.

8. 桃李满天下:语出《资治通鉴·唐纪·武后久视元年》:“天下桃李,悉在公门矣。” 桃李:指培养的后辈或所教的学生。比喻学生很多,各地都有。

9. 身教重于言教:语出《后汉书.第五伦传》:“以身教者从,以言教者讼.”用自身的行动来教育人比用语言来教育人更重要:语出《后汉书.第五伦传》:“以身教者从,以言教者讼.”用自身的行动来教育人比用语言来教育人更重要。

10. 耳提面命: 语出《诗经.大雅》.不但面对面教导他,还提着他的耳朵叮嘱他,形容严格要求, 殷切教诲。

11. 口讲指画: 语出韩愈《柳子厚墓志铭》.用手势辅助讲授,形容讲授生动的样子。 12. 有教无类: 语出《论语.卫灵公》.指不论什么人都可以受到教育。

13. 诲人不倦: 语出《论语.述而》教导人特别耐心,从不厌倦。

14. 因势利导: 语出《史记.孙子吴起列传》.指顺着事物的发展趋势而加以引导、教育。 循循善诱: 语出《论语.子罕》。指善于有步骤地引导别人,多形容教育得法。

16. 教学相长: 语出《礼记.学记》。指教和学双方相辅相成,互相促进,多指都是和学生之间互相促进,共同提高。

17. 春风化雨: 语出《说苑.贵德》。宜于万物生长的和风和适时的雨,比喻良好的教育,多用来称颂师长对15. 学生及晚辈潜移默化的教诲。

18. 薪尽火传: 语出《庄子.养生主》.指柴虽然烧完,火种却留传下来了,比喻通过师生传授,使学问、技艺得以一代代传承。

19. 比屋而封: 语出陆贾《新语.无为》.指贤人很多,几乎家家都可以封爵封地,形容教化遍及天下,人民淳朴贤良。

20.悬梁刺股: 只要付出时间和精力,就会有收获。也说的是只要下工夫,就会有收获,用以激励人发愤读书学习。悬梁刺股作为刻苦学习的成语典故,故事源自战国的苏秦和东汉的孙敬。悬梁见于《太平御览》卷三六三引《汉书》。《太平御览》卷载:“孙敬字文宝,好学,晨夕不休。及至眠睡疲寝,以绳系头,悬屋梁。后为当世大儒。”

21.学无止境:学无止境,用勤奋学习的方式适应环境。出自清朝刘开《问说》:“理无专在,而学无止境也,然则问可少耶?”学无止境的故事古今中外数不胜数,一个个故事不断地激励和鞭策人们奋进。

22.博学审问: 博:多;审:详细。广泛地学习,详细地询问。指求学时的态度和应循的途径。【出处】: 《礼记·中庸》:“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23.博学洽闻: 博学:广博。学问广博,见识丰富。【出处】: 《晋书·荀顗传》:“性至孝,总角知名,博学洽闻,理思周密。

24.脱胎换骨:原为道教用语。指修道者得道以后,就转凡胎为圣胎,换凡骨为仙骨。现比喻通过教育,思想得到彻底改造。

25.不教之教:不以直接的教育方式而进行的教育。指在日常言行中很自然地进行的熏陶。

26.刑期无刑:刑罚在于教育人恪守法律,从而达到不用开的目的。

27.沂水春风:沂水:河水名,在山东省曲阜县境内,孔子出生地。春风:春天和暖的风,比喻良好的熏陶和教育。来自沂水的春风。比喻深受孔学的教育与熏陶。

迁”、

“三迁之教”比喻选择居住合适的环境以利于教育子女。关于屡的成语关于屡的成语

46.诲人不倦:: 诲:教导。教导人特别耐心,从不厌倦。【出处】: 《论语·述而》:“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47.学以致用: 为了实际应用而学习。【出处】: 李新《为有源头活水来》:“要结合实际工作和革命斗争的需要来学,学以致用,并且勤学苦学。”

48.活学活用:指灵活学习,善于运用

49.尊师重道: 道:指教师指引的应该遵循的道理,也指教师传授的知识。尊敬师长,重视老师的教导。

【出处】: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孔僖传》:“臣闻明王圣主,莫不尊师敬道。”

50.触类旁通:触类:接触某一方面的事物;旁通:相互贯通。掌握了某一事物的知识或规律,进而推知同类事物的知识或规律。【出处】: 《周易·系辞上》:“引而伸之,触类而长之,天下之能事毕矣。”

51.举一反三: 反:类推。比喻从一件事情类推而知道其他许多事情。出处: 《论语·述而》:“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52.学用结合:学习与实际应用相结合。

53立竿见影:. 在阳光下把竿子竖起来,立刻就看到影子。比喻立刻见到功效。出处: 汉·魏伯阳《参同契》卷下:“立竿见影,呼谷传响。”

54.率先垂范:褒义词,是指率先,带头;垂范,示范。带头做好表率,敬辞(用于对方)。

55. 白首北面:北面:古以南面为尊,北面为卑,此指学生敬师之礼。谓年老犹拜师受业。—— 关于教育的成语出处:《文中子·立命》:“夫子十五为人师焉,陈留王孝逸先达之傲者也,然白首北面岂以年乎?”

56.寓教于乐:从字面上来理解就是把教育寄予在乐趣里。通俗的来说,就是教育要通过艺术和美的形式来进行的一种教育方式。

57.谆谆教导:谆谆:恳切、耐心的样子。恳切、耐心地教导。【出处】: 《诗经·大雅·抑》:“诲尔谆谆,听我藐藐。”

58. 老师宿儒:宿儒:原指长期钻研儒家经典的人,泛指长期从事某种学问研究,并具有一定成就的人。指年辈最尊的老师和知识渊博的学者。亦作“老手宿儒”

59. 口传心授:指师徒间口头传授,内心领会。出处:明·解缙《春雨杂述·评书》:“学书之法,非口传心授,不得其精。” 60. 教无常师:受教育不必有固定的老师。出处:《尚书·咸有一德》:“德无常师,主善为师。”

61.名师出高徒:高明的师傅一定能教出技艺高的徒弟。比喻学识丰富的人对于培养人才的重要。

62. 能者为师:会的人就当老师。即谁会就向谁学习。出处:《礼记·学记》:“能博喻,然后能为师。”

63. 嘉言懿行:嘉、懿:善、美。有教育意义的好言语和好行为。

出处:《尚书·大禹谟》:“若允兹,嘉言罔攸伏,野无遗贤,万邦贤宁。”宋·朱熹《朱子全书·学五》:“见人嘉言善行,则敬慕而记录之。”

64. 嘉言善行:嘉:善、美。有教育意义的好言语和好行为。—— 关于教育的成语出处:《尚书·大禹谟》:“若允兹,嘉言罔攸伏,野无遗贤,万邦贤宁。”宋·朱熹《朱子全书·学五》:“见人嘉言善行,则敬慕而记录之。”

65. 青出于蓝:

青:靛青;蓝:蓼蓝之类可作染料的草。青是从蓝草里提炼出来的,但颜色比蓝更深。比喻学生超过老师或后人胜过前人。—— 描写教育的成语

出处:《荀子·劝学》:“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66. 青过于蓝: 青从蓝草中提炼出来,但颜色比蓝草更深。比喻学生胜过老师,或后人胜过前人。同“青出于蓝”。

出处:宋·朱熹《答吕季克书》:“其所著书乃如此,若《原说》者,则可谓青过于蓝矣。”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山谷下》:“东坡盖学徐浩书,山谷盖学沈传师书,皆青过于蓝者。”

67. 孺子可教:指年轻人可培养。

出处:《史记·留侯世家》:“父去里所,复返,曰:„孺子可教矣。‟”

68. 三人行,必有我师:

三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人可以作为我的老师。指应该不耻下问,虚心向别人学习。

出处:《论语·述而》:“三人行,必有吾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69. 师道尊严:本指老师受到尊敬,他所传授的道理、知识、技能才能得到尊重。后多指为师之道尊贵、庄严。(同师严道尊)

出处:《礼记·学记》:“凡学之道,严师为难。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学。”

70.授业解惑:授:教,传授。惑:疑难。传授学业,解除疑难。

71.桃李之教:指老师的教诲。

72.无师自通:没有老师的传授就能通晓。—— 描写教育的成语

出处:唐·贾岛《送贺兰上人》诗:“无师禅自解,有格句堪誇。”

73.学如穿井:穿:凿通。求学如同凿井。比喻在学习当中,学到的知识越深也就越难,因此为了获得更深的学问,必须要有百折不挠的进取精神。—— 关于教育的成语

74. 言传身教:言传:用言语讲解、传授;身教:以行动示范。既用言语来教导,又用行动来示范。指行动起模范作用。 出处:《庄子·天道》:“语之所贵者意也,意有所随。意之所随者,不可以言传也。”

75.一字之师:改正一个字的老师。有些好诗文,经旁人改换一个字后更为完美,往往称改字的人为“一字师”或“一字之师”。

出处:宋·计有功《唐诗纪事》:“郑谷改僧齐己《早梅》诗:„数枝开‟作„一枝开‟。齐己下拜,人以谷为一字师。”

76. 衣钵相传:

中国禅宗师徒间道法传授,常常举行授与衣钵的仪式。比喻技术、学术的师徒相传。

出处:《旧唐书·神秀传》:“昔后魏末,有僧达摩者,本天竺王子,以护国出家,入南海,得禅宗妙法,云自释迦相传,有衣钵为记,世相付授。” 77.父严子孝:父亲严格管教子女,子女依顺孝敬父亲。

78.渐仁摩义: 渐:浸润;摩:磨砺。用仁义感化教育百姓。【出处】: 《汉书·董仲舒传》:“立大学以教于国,设庠序以化于邑,渐民以仁,摩民以谊,节民以礼,故其刑罚甚轻而禁不犯者,教化行而习俗美也。”

79.化及冥顽: 冥顽:愚昧。教化普及到愚昧无知的人,使他们受到教育。形容教化普及,世风良好。

80.化民成俗:化:教育,感化;俗:风俗习惯。教育感化民众,使之形成良好文明的风俗习惯。

81.乐育人材: 育:培育。喜欢培育人材。用以赞颂学校或教育工作者。【出处】: 《诗经·小雅·菁菁者莪·序》:“菁菁者莪,乐育材也。君子能长育人材,则天喜乐之矣。”

82. 令之以文,齐之以武:令:命名,引申为施教;齐:使整齐。指用政治道义教育部队,用军纪军法来统一步伐。【出处】: 《孙子兵法·行军篇》:“卒未亲附而罚之则不服,不服则难用也;卒已亲附

篇二:《关于教育的成语》

关于教育的成语

按拼音索引

关于衣食住行的成语关于屡的成语

篇三:《关于教育的成语》

关于教育的成语

成语(点击查看详解)

春风风人关于屡的成语

屡教不改

比屋可封

不教而杀

不教而诛

不可教训

春风化雨

东风化雨

反面教员

画荻教子

教妇初来,教儿婴孩

科班出身

累教不改

蒙以养正

孟母三迁

生聚教训

神道设教

市井之徒

十年生聚,十年教训

脱胎换骨

夏雨雨人

玉不琢,不成器

有伤风化

有教无类

不教之教

断杼择邻

三迁之教 解释 和煦的春风吹拂着人们。比喻及时给人以良好的教育和帮助 屡:多次,一次又一次;教:教育。经过多次教育,仍不改正 意思是在唐、虞时代,贤人很多,差不多每家都有可受封爵的德行。后比喻社会安定,民俗淳朴。也形容教育感化的成就。 教:教育;杀:处罚,杀死。不警告就处死。指事先不教育人,一犯错误就加以惩罚。 教:教育;诛:处罚,杀死。不警告就处死。指事先不教育人,一犯错误就加以惩罚。 教训:教育,教诲。对某人无法进行教育。 化:化生和养育。指适宜于草木生长的风雨。比喻良好的薰陶和教育。 指适宜于草木生长的风雨。比喻良好的薰陶和教育。 反面:坏的,消极的一面。指与人民为敌的人的言行,可以从反面教育人民。 荻:芦苇。用芦苇在地上书画教育儿子读书。用以称赞母亲教子有方。 指对一个人施加教育应该及时及早。 比喻具有受过正规教育或训练的资格。 多次教育,仍不改正。 指从童年开始,就要施以正确的教育。 孟轲的母亲为选择良好的环境教育孩子,三次迁居。 生聚:繁殖人口,聚积物力;教训:教育,训练。指军民同心同德,积聚力量,发愤图强,以洗刷耻辱。 神道:本指天教,即神明之理,后指关于鬼神祸福之说。利用鬼神迷信作为教育手段。 徒:人(含贬义)。旧指做买卖的人或街道上没有受过教育的人。 生聚:繁殖人口,聚积物力;教训:教育,训练。指军民同心同德,积聚力量,发愤图强,以洗刷耻辱。 原为道教用语。指修道者得道以后,就转凡胎为圣胎,换凡骨为仙骨。现比喻通过教育,思想得到彻底改造。 雨:前一个“雨”,名词,雨水;后一个“雨”,动词,下雨。有如夏天的雨落在人身上。比喻及时给人帮助和教育。 琢:雕。玉石不经雕琢,成不了器物。比喻人不受教育、不学习就不能有成就。 指对社会风俗、教育有不好影响的言行(多指男女关系方面)。 类:类别。不管什么人都可以受到教育。 不以直接的教育方式而进行的教育。指在日常言行中很自然地进行的熏陶。 孟母为了教育孟子不要中途荒废学业,用被割断的纱不成布来做比喻;孟母三迁居处,选择良好的环境,来影响孟子的成长。 汉·刘向《列女传》载:孟母带着年幼的孟子,起初住在公墓附近,孟子就模仿哭丧;后迁居集市,又跟着学商人

自吹自夸;孟母迁居学堂附近,孟子从此学习礼节,要求上学。后人用“孟母三迁”、“三迁之教”比喻选择居住

合适的环境以利于教育子女。

刑期无刑 刑罚在于教育人恪守法律,从而达到不用开的目的。

沂水:河水名,在山东省曲阜县境内,孔子出生地。春风:春天和暖的风,比喻良好的熏陶和教育。来自沂水的春风。比喻深受孔学的教育与熏陶。

易:交换。交换孩子进行教育。

因:根据;材:资质;施:施加;教:教育。指针对学习的人的志趣、能力等具体情况进行不同的教育。 谓有教育意义。

〖解释〗原为道教用语。指修道者得道以后,就转凡胎为圣胎,换凡骨为仙骨。现比喻通过教育,思想得到彻底改造。

〖解释〗教育引导很有办法。

〖解释〗洒水扫地,酬答宾客。封建时代儒家教育、学习的基本内容之一。

〖解释〗以:用;教:教育。引用法律条文充当教育的内容。

安静、细心、谦恭、敬重,古时儿童教育的要领 沂水春风 易子而教 因材施教 有风有化 换骨脱胎 教导有方 洒扫应对 以法为教 安详恭敬

●【往下看,下一篇更精彩】●

最新成考报名

  • 党员个人问题清单及整改措施范文(通...
  • 对照新时代合格党员的标准方面存在的...
  • 2023年党支部组织生活会征求意见四篇
  • 最美退役军人先进事迹材料3000字(通用8篇)
  • 对党支部的批评意见八篇
  • 党员民主评议个人对照检查材料【6篇】
  • 党支部班子对照检查材料范文五篇
  • 组织生活互评批评意见50条范文(精选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