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文档 > 推荐 >

论语十二则阅读及答案

成考报名   发布时间:03-11    阅读:

篇一:《《论语十二则》带答案》

七年级第一学期语文练习题(10)

一、填空。

1.《论语》是________家经典著作之一,内容主要是记录________________的言行。

2.孔子,名________,字________,________时期鲁国人。我国古代伟大的________家、_______家。 二、解释加点的词语。 1.人不知而不愠: .2.学而不思则罔: .3.三省吾身: .三、阅读。

⑴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⑵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⑶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⑷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

⑸子曰 :“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为政》) ⑹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

⑺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⑻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

⑼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子罕》)

⑽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

1.找出第⑮则中的通假字,给它注音并解释。

2.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知”字的意思。

①人不知而不愠( ) ②温故而知新( ) ③诲女知之乎( ) ...④知之为知之( )( ) ⑤是知也( ) ...3.“而”的用法有:表并列、表转折、表承接,请解释下列句子中“而”的用法。 ⑪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⑬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⑮学而不思则罔(

) ⑫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不亦说乎: .

思而不学则殆: .择其善者: ..

) ⑭温故而知新(

) ⑯择其善者而从之(

4.为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词选择正确的义项。

⑪见贤思齐焉( ) A、贤明 B、贤明的人 C、旧时敬词,用于平辈或晚辈 .

⑫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 A、反省 B、节省 C、国家行政区域 .⑬吾日三省吾身( ) A、太阳 B、日子 C、每天 .⑭更也,人皆仰之( ) A、更改 仰望 B、改错 仰望 C、改错 敬仰 .⑮子在川上曰( ) A、河边 B、船上 C、四川境内 .⑯德之不修( ) A、助词,的 B、主谓之间,无实义 C、它,代词 .

⑰是吾忧也( ) A、表判断 B、这 C、真实 .⑱知者不惑( ) A、知识 B、知识分子 C、聪明的人 .5.下列句子中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又要编杂志,又要跑发行,老李整天忙得不亦乐乎。 ....

B、王明的几次考试成绩都不理想,老师指出他基础不牢固,教导他学习应该常温故知新。 ....C、骄傲自满是求知的大敌,学而不厌才是学习的正确态度。 ....

D、武斌同学学习成绩一直遥遥领先,这归功于他经常向老师和同学请教,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勤奋好........学。 6.填空。

①《〈论语〉十则》告诉我们,学习必须要有 ②第⑪则讲了三个方面的内容,即

③课文中强调学习与思考必须结合起来的一则是

④“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这一则是孔子告诫弟子 就是

⑤孔子曾说过:“善人,不善人之师;不善人,善人之资(资:这里有借鉴的意思)。”用课文中的话说⑥“士不可以不弘毅”的原因是

⑦文中揭示儒家所倡导的待人接物的处世之道的句子是 。

⑧《论语》中认为能保持君子风格的一句 , ?

⑨在全国中学生夏令营北京会场开营仪式上,主持人说“孔子说过__________,___________!”对远道而来的朋友,我们感到由衷的高兴,欢迎大家来北京!“

⑩孔子认为可以终身奉行的一个字是 “ ”,并阐述为: , 。 7.“温故”和“知新”是不是两件并列的事?该如何理解?

8.“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这是借松柏之后凋比喻什么社会现象?

9.翻译下列句子

⑪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⑫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⑬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⑭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10.第⑱则中“重”和“远”分别表现在哪些地方?

11.宋开国丞相赵普曾说:“半部《论语》治天下。”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12. 在关于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方面,你还积累了哪些名言警句,请举出两例。

13.在孔子看来,“人不知而不愠”也是一种“君子风范”,那么作为“君子”应具有那些风范呢?

一、1.儒;孔子及其门徒

2.丘;仲尼;春秋;思想;教育 二、1.怨恨;同“悦”,愉快 2.迷惑;疑惑 3.反省;优点

三、1.“女”通“汝”,读rǔ,作“你、你们”讲;“是知也”中的“知”通“智”,作“聪明”讲

2.①了解 ②知道 ③记住 ④知道 知道⑤通“智”

3.⑴表并列⑵表转折⑶表并列⑷表承接⑸表转折⑹表承接 4.⑴B ⑵A ⑶C ⑷C ⑸A ⑹B ⑺B ⑻C 5.D

6.①正确的方法和态度

②学习方法;学习的乐趣;为人的态度即个人修养 ③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④言行要谨慎,不要夸大自己的知识和本领。 ⑤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⑥任重而道远

⑦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⑧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⑨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⑩恕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7. 并非平列的两件事,关键在于要“知新”,这就需要独立思考了。 8. 君子的风度和才能只有在大难的时候才能体现出来。 9. ⑴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

⑵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得;只是空想却不读书,就有(陷入邪说的)危险。 ⑶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聪明智慧。

⑷看见贤人要想着向他看齐,看见不贤的人要反省自己有没有跟他相似的毛病。 10. “重”表现在“仁以为己任”上;“远”表现在“死而后已”上。

11. 精通《论语》就可以治理天下。这句话道出了《论语》在修身、治国方面的作用。 12. 略

13. 应具有高尚的道德,宽广的胸襟,善良的心地。

篇二:《《论语十二章》练习答案[1]》

2013年新人教版七年级《论语十二章》复习

一、文学常识填空 1.《论语》是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

《论语》与 、 、 并称“四书”。共二十篇。 2.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时期人,春秋末期的 、 、 , 思想的创始人。相传他有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人。孔子被后世统治者尊为“ ”,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孟子与孔子并称“ ”。

二、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论语( ) 不亦说乎( ) 不愠( ) 三省吾身( ) 传不习乎( ).....不惑( ) 不逾矩( )( ) 不思则罔( ) 不学则殆( ) ....一箪食( )曲肱而枕( )( )( ) 好之者( ) 笃志( ) ......三、解释加点词语 1. 学而时习之( ) ..2.有朋自远方来( ) .3.人不知而不愠( )( ) ..4.不亦君子乎( ) ..5.吾日三省吾身( )( ) ...6.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 .7.传不习乎( ) .8.三十而立( ) .9.四十不惑( ) .10.不逾矩( )( ) ..11.温故而知新( )( ) ...12.学而不思则罔( ) .13.思而不学则殆( ) .

14.可以为师矣( )( )( ) ...15.人不堪其忧( ) .

16.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 ) ...

四、通假字

1.不亦说乎 通,意思是2.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通,意思是五、古今异义词语 1.学而时习之 (时,古义: ;今义: 。习,古义: ;今义: ) ..2.吾日三省吾身(日,古义: ;今义: 。三,古义: ,今义: ) ..3.温故而知新(古义: ;今义: ) .

4.择其善者而从之(善者,古义: ;今义: 。从,古义: ;今义: 。) ...

( )

17.好知者不如乐知者( ) .

18.饭疏食饮水( )( )( ) ....19. 曲肱而枕之( )( ) ...20.不义而富且贵( ) ..21.于我如浮云( ) .

2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 ) ..23.择其善者而从之( ) ..24子在川上曰( ) ..

25.逝者如斯夫( )( ) ..26.不舍昼夜( ) .27.三军可夺帅也( ) ..28.匹夫不可夺志也( ) ..29.博学而笃志( ) .

30.切问而近思( )( ) ....

5.可以为师矣(古义: ;今义: ) ..六、一词多义

1.为:为人谋而不忠乎( )

可以为师矣( ) 2.而:人不知而不愠( )

温故而知新( )

七、词语活用归类

1.学而时习之( ) .2.吾日三省吾身( ) .3.传不习乎( ) .

4.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 ) ..5.饭疏食饮水( ) .6.择其善者而从之( ) .

7.温故而知新( )( ) ..

3.知:人不知而不愠( )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 温故而知新( ) 4.乐:不亦乐乎( )

好知者不如乐知者( )

八、成语归类(写出文中成语,至少五个)

九、按要求默写

1.阐述“学”和“思”辩证关系的句子是: 2.求学应该谦虚,正如《论语》中所说: 3.复习是学习的重要方法,且对学习者有重要的意义:4.当别人不了解自己、误解自己时,孔子提出不要焦虑: 5.孔子赞叹颜回安贫乐道的高尚品质的句子是: 6.孔子在《述而》篇中论述君子对富贵的正确态度是: 7.唐太宗有一句名言“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由此我们可以联想到《论语》中孔子的话: 。 十、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译文: 别人不了解我,我却不生气,不也是君子吗? 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译文: 几个人在一起行走,其中一定有我的老师。 3.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 天命,六十而 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 逾 矩。”

译文: 我十五岁就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能自立于世;四十岁(能通达事理,不为(外物)迷惑,五十岁的时候我知道哪些是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六十岁时能听得进各种意见;七十岁能随心所欲,而不会逾越规矩。” 4.子曰:“饭 疏食 饮 水,曲 肱 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 而富且贵,于 我如浮云。”论语十二则阅读及答案

译文: 孔子说:“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其中了。用不正当的手

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 5.吾 日 三 省 吾 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译文: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 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跟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呢?

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过呢? 6.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译文: 军队可以被夺去主帅,男子汉却不可被夺去志气。 7.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译文: 博览群书广泛学习而且能忠实地记住,恳切地提问,多考虑当前的事,仁德就在其中了。 8、子曰:“学而时 习之,不亦说乎? 学习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温习它,不也是很高兴的(一件事)吗 9、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到这里)来,不也是很快乐的(一件事)吗 10、子曰:“温 故 而 知 新,可 以 为 师 矣。”论语十二则阅读及答案

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后,能有新理解、新体会,就可以凭借(它)做老师了 。” 11、子曰:“学 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孔子说:“(只是)读书却不开动脑筋,就会迷惑;只是空想却不读书,就会有害。” 12、子曰:“贤哉,回也!一 箪 食,一瓢饮,在陋巷,人 不 堪 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

孔子说:“颜回(多么有)贤德啊!一竹篮子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巷子里别人都受不了那穷困的忧愁,颜回却依然自得其乐。颜回(多么有)贤德啊!” 13、子 曰:“知 之者不如 好之者,好之者不如 乐 之者。” 孔子说:“(对于学习),知道怎么学习的人,不如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不如以学习为乐的人。”

14、子曰:“三 人行,必有我师 焉 ;择 其 善者 而 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孔子说:“几个人在一块儿,在其中一定有我的老师,我要选择他们的长处来学习,他们的缺点(如果自己也有)就改正。”

15、子在 川 上曰:“逝 者如斯 夫,不 舍 昼夜。” 孔子对着滔滔江水,(感慨地)说:“时光就像这流去的江水一样,日夜不停呀!”

《咏雪》译文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译文:一个寒冷的雪天,谢太傅把家人聚会在一起,跟子侄辈们谈论诗文。一会儿,雪下得紧了,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他哥哥的长子胡儿说:“ 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论语十二则阅读及答案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译文:他哥哥的女儿道韫说:“不如比作柳絮凭借风满天飞舞。”太傅高兴得笑了起来。谢道韫是太傅大哥谢无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陈太丘与友期》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译文:陈太丘跟一位朋友约定一同出门,约好正午时碰头。正午已过,不见朋友来,太丘不再等候就走了。太丘走后,那人才来。太丘的长子陈元方那年七岁,当时正在门外玩。那人便问元方:“你爸爸在家吗?”元方答道:“(我父亲)等你好久都不来,他已经离开了。”

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译文:那人就发起脾气来,骂道:“真不是人!跟别人约好一块走,却把别人丢下,自个儿离开。”元方说:“您跟我父亲约好正午一同出发,您正午不到,就是不讲信用;对人家儿子骂他的父亲,就是失礼。”那人感到惭愧,便从车里下来拉元方(想跟元方握手),元方连头也不回地走进了自家的大门。 【重点词语】

[内集] [未若] [因] [儿女] [讲论文义]

[俄而] [骤] [差(chà)] [拟] 【期行】 期, 【日中】

【舍去】 舍, 去, 【乃】 [戏] 【尊君】 [顾] 【不】 [委] [君] [家君] [信] [引]

参考答案:

一、文学常识填空 1.《论语》是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 《论语》与《大学》、《中庸》、《孟子》并称“四书”。共二十篇。 2.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字,时期、教育家、政治家,儒家思想的创始人。相传他有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人。孔子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圣人”,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孟子与孔子并称“孔孟” 二、略

三、解释加点词语 1. 学而时习之(按时复习)2.有朋自远方来(从 ) 3.人不知而不愠(了解)(生气,发怒 ) .....4.不亦君子乎(指道德上有修养的人) 5.吾日三省吾身(每天)(多次反省 ) .....

6.与朋友交而不信乎(真诚,诚实)7.传不习乎(老师传授的知识) 8.三十而立(站立,站...得住,这里指独立做事情) 9.四十不惑(迷惑,疑惑)10.不逾矩( 越过,超过)(规矩,...规范)11.温故而知新(学过的知识)(得到)(新的理解与体会)12.学而不思则罔(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13.思而不学则殆(有害)14.可以为师矣(可以)(凭借)(做,....当作)15.人不堪其忧(忍受)16.知之者不如好之者(懂得)(代词,„„的人)(喜欢,爱....好)17.好知者不如乐知者(以„„为乐趣)18.饭疏食饮水(吃饭)(粗粮)(冷水) .....19. 曲肱而枕之(弯曲胳膊)(承接连词)20.不义而富且贵(不正当的手段)21.于我如浮云......(对于)2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泛指多个,几个)(于此,意思是“在其中”)23.择其善者....而从之(好的方面,优点)24子在川上曰(河流上,河边)25.逝者如斯夫(流逝)(这,....指河水)26.不舍昼夜(舍弃)27.三军可夺帅也(军队的通称) ...28.匹夫不可夺志也(普通的人,男子汉)29.博学而笃志(忠实,坚守)30.切问而近思(恳.......切地提问)(多考虑当前的事) 四、通假字

1.不亦说乎 通2.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通,意思是间常常加“有”字 五、古今异义词语 1.学而时习之 (时,古义:按一定时间;今义:时间。习,古义:复习;今义:学习) ..2.吾日三省吾身(日,古义:每天;今义:一日。三,古义:泛指多数,今义:数词,三) ..3.温故而知新(古义:旧的知识;今义:过去的,老的) .

4.择其善者而从之(善者,古义:优点;今义:善良的人。从,古义:跟从(学习);今义:...跟从。) 5.可以为师矣(古义:可以凭借;今义:可能,许可) ..六、一词多义

1.为:为人谋而不忠乎(替)

可以为师矣(成为,做)

2.而:人不知而不愠(转折连词,却)

温故而知新(顺承连词,不译) 3.知:人不知而不愠(了解)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懂得)

篇三:《〈论语〉十二则 练习题——王德贵》

〈论语〉十二则 练习题

七年级(3)班 姓名: 得分:

一、给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每空1分 共14分)

论( )语 不亦说( )乎 而不愠( ) 三省( ) ....

传( )不习乎 不yú( )矩 罔( ) 贤哉( ) ...

在陋巷( ) 人不堪( ) 曲gōng( )而枕之 ..

( ) 思而不学则dài( ) 一dān( )食 第 1 页 共 1 页

1 、解释加点的字:(每两空1分 共6分)

时习: 不亦说乎: 不愠: ....吾日三省吾身: 不信: 传不习: ....

温故: 罔: 殆: ...

笃志: 肱: ..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

论语十二则阅读及答案

2 、翻译句子(每小题2分 共16分)

⑴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⑵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⑶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⑷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⑸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⑹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⑺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

⑻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3、按要求从本文找出1个例句。(6分)

学习方法的句子:

学习态度的句子:

修身做人的句子:

4 从本文找出2个成语,并解释。(6分)

成语:

解释: 成语:

解释:

5 你对本文的哪一则感受最深,谈谈你的理解。(4分)

答案:

第 2 页 共 2 页论语十二则阅读及答案

答案:

理解填空

1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 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

3 择其善者而从之 其不善者而改之

4 有朋自远方来 不亦乐乎

5 知之为知之 不知为不知

6吾日三省吾身 为人谋而不忠乎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传不习乎

7 三人行 必有我师 择其善者而从之 其不善者而改之

8、 恕 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

五 1 按一定时间 “悦”的古字 愉快 生气 发怒 每天 反省

真诚 诚实 老师传授的知识 旧的知识 迷惑 意思是感到迷惑而无所适从 有害 通“汝”你 通“智”聪明 刚毅

2 ⑴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

⑵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尽力了呢?跟朋友往来是不是真诚了呢?

⑶在温习旧知识后,能有新的体会和发现,就可以当老师了。

⑷看见贤人要想着向他看齐,看见不贤的人要反省自己有没有跟他相似的毛病。 ⑸几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

⑹士人不可以不胸怀宽广,意志坚定,因为他肩负着重大的使命,路程有很遥远。 ⑺(碰上)寒冷的冬天,才知道松柏是最后落叶的。

⑻ 自己所厌恶的事情,不要施加给别人。

3 学习方法:学而时习之 温故而知新

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

学习态度: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知之为知之 不知为不知

见贤思齐焉 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品德修养:人不知而不愠 不亦君子乎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

4 成语:温故知新 三人行,必有我师 任重道远 死而后已

见贤思齐 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 不亦乐乎 择善而从

解释:任重道远:肩负着重大的使命,路程有很遥远

比喻责任重大

择善而从: 选择其中好的跟着做,指能发现别人的优点

并学习这些优点。

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自己所厌恶的事情,不要施加给别人。

5 略 ( 任选一则 ,谈出体会则可。)

第 3 页 共 3 页

篇四:《论语十二章原文及翻译_论语十二章名句阅读答案》

<论语>是记载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语录,一共二十卷,11705个汉字,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写,是我国古代儒家经典著作之一,是首创语录体。汉语文章的典范性也源于此,儒家(在春秋战国时期与墨家对立)创始人孔子的政治思想核心是“仁”、“礼”和“中庸”。<论语>是记录孔子主要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关于孔子言行的一部书。
<论语>以记言为主,“论”是论纂的意思,“语”是话语。论语十二章原文及翻译_论语十二章名句阅读答案。<论语>成书于众手,记述者有孔子的弟子,有孔子的再传弟子,也有孔门以外的人,但以孔门弟子为主。
<论语>又善于通过神情语态的描写,展示人物形象。孔子是<论语>描述的中心,“夫子风采,慎施于人”,答司马中“仁者其言也

篇五:《论语十则原文及翻译_论语十则阅读答案》

原文
第一到第九则为语录体,第十则为对话体。这里所编的十则分别选自<学而>、<为政>、<里仁>、<述而>、<泰伯>、<子罕>和<卫灵公>。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yuè)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2曾子曰:“吾日三省(xǐng)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3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4子曰:“学而不思则罔(wǎng),思而不学则殆(dài)。论语十则原文及翻译_论语十则阅读答案。”(<为政>)
5子曰:“由,诲女(rǔ)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zhì)也。”(<为政>)
6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xǐng)也。”(<里仁>)
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8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
9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子罕(hǎn)>)
10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十则原文及翻译_论语十则阅读答案。”(<卫灵公>)

第一则:学习方法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yùn),不亦君子乎?” (<学而>)
孔子说:"学习并且按时地去复习,不也很快乐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很高兴吗?别人不了解我但我不生气,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
重点字词解释: (1)子:先生,指孔子。中国古代对于有地位、有学问的男子的尊称,有时也泛称男子。<论语>书中“子曰”的子,都是指孔子而言。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陬邑(现在山东曲 阜)人。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我国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
(2)学:孔子在这里所讲的“学”,主要是指学习西周的礼、乐、、书等传统文化典籍。
(3)时习:按时地去复习。在周秦时代,“时”字用作副词,意为“在一定的时候”或者“在适当的时候”。但朱熹在<论语集注>一书中把“时”解释为“时常”。“习”,指演习礼、乐;复习诗、书。也含有温习、实习、练习的意思。
(4)说:通假字,音yuè,实意“悦”的古体字,愉快的意思。
(5)朋:上古朋和友是有区别的:同门(师)为朋,同志为友。
(6)乐:与说有所区别。旧注说,悦在内心,乐则见于外。
(7)人不知:此句不完整,没有说出人不知道什么。缺少宾语。一般而言,知,是了解的意思。人不知,是说别人不了解自己。
(8)愠:拼音:yùn,生气,发怒。
(9)君子:道德上有修养的人。
补充词解释:
而:连词。(可译为并且)例:学而时习之。
转折。(可译为却) 例:人不知而不愠。
亦(yì):同样、也是。
乎:语气助词,表疑问语气,可译“吗”。
自:从。
知:了解。
本段理解:
第1句话讲的是学习方法。对于知识,“学”只是一个认识过程,“习”是一个巩固的过程,要想获得更多的知识,必须“学”与“习”统一起来。
第2句话讲的是学习乐趣。志同道合的人来访可以增进友谊,并且可互相学习、共同提高。
第3句话讲的是为人态度。“人不知”,后面省略了宾语“之”,可译为“我”或“自己”

第二则:为人处事
曾子曰:“吾(wú)日三省(xǐng)吾(wú)身:为(wèi)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chuán)不习乎?” (<学而>)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尽力呢 ?跟朋友交往是不是真诚,诚实呢? 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过了呢? "
重点字词解释:
(1)曾子:曾子姓曾名参(shēn)字子舆,生于公元前505~前436年,春秋战国间鲁国南武城(现在山东费县人),是被鲁国灭亡了的

●【往下看,下一篇更精彩】●

上一篇: 家庭幸福感言

下一篇: 牵挂的问后语

最新成考报名

  • 党员个人问题清单及整改措施范文(通...
  • 对照新时代合格党员的标准方面存在的...
  • 2023年党支部组织生活会征求意见四篇
  • 最美退役军人先进事迹材料3000字(通用8篇)
  • 对党支部的批评意见八篇
  • 党员民主评议个人对照检查材料【6篇】
  • 党支部班子对照检查材料范文五篇
  • 组织生活互评批评意见50条范文(精选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