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文档 > 推荐 >

老人家高龄去世安慰语言

编辑:  成考报名   发布时间:03-14    阅读:

篇一:《老年人的自我安慰》

老年人的自我安慰

养生保健

04-25 07:01

不要认为自己无用了。

进入老年,只是人生的一个阶段。虽然远离了青春的靓丽,告别了壮年的蓬勃,可依然具有独特的美丽。没有了工作,可是没有离开社会、没有脱离家庭,可以为社会或家庭做些力所能及的事;也可以做些自己原来想做而没有时间做的事。许多人离退休后,在诗、书、画、写作或其他方面成了气候,实现了自己的梦想。

不要盲目攀比。

各人的具体情况不同,没有什么可比性。“埋头喝自己的稀饭,别抬头看人家的油汤。”不要给自己定太高的期望值和追求目标,别跟人家比收入、比房子、比子女。要比,就比谁的老年生活过得舒心、快乐,比身体健康、多活几岁。 不要过分节俭。

老年人都有节俭的习惯,但到了这个年龄,舍不得吃穿、有病硬撑着、花钱的旅游就不去,这样的生活方式也不可取。钱不管拿多少,它都是用来为人服务的,花钱是为了使自己生活得更舒心,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如果花钱能买到休闲快

乐,能减轻劳累,能提高生活质量,那何必捂紧钱袋子呢?捂了大半辈子,到了该吃就吃、该穿就穿、该玩就玩的时候了! 不要失去兴趣。

老年人没有了年轻人的浪漫,但应有自己的兴趣爱好。不要人为去划分兴趣的高雅低俗,而要根据自己的实际,选择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不必在乎它是否光鲜与轰烈,也不必在乎别人的眼光和评论,你的感觉才是唯一的。生活本身就是一块调色板,调出你自己喜欢的色彩,你的生活就必然充实和快乐。

不要太过着急。

当今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生活的节奏越来越快,使得生活中需要的耐心也被“挤压”得剩下不多了。老年人除了尽量去适应,也还得保持一点耐心,让我们的心慢下来,让我们的生活节奏慢下来。“天地万物之理,皆始于从容,而卒于急促。”人每天都在往黄泉路上赶,再慢都觉得快了。而从容的生活,可以多看人生旅途的风景,也会给人生增添一份平安。 不要太多抱怨。

老年人的晚年幸福,是以心里的宁静为基础的。你若过多的抱怨,看天是灰的,看地是暗的,看什么人都不顺眼,看什么事都不顺心,就会把自己身边的幸福赶跑了。实际上,不管你有多少抱怨、如何抱怨,却什么也改变不了。“人间重晚情”,停止抱怨,你的晚年生活将会更精彩。

不要让烦恼缠着你。

生活总不会一帆风顺,碰上烦恼在所难免。但要记住“没有过夜的愁,不生过夜的气。”为生活中一些无谓的小事去自寻烦恼,特别是将烦心事、忧心事堆积于心,其结果是劳神伤身,降低自己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境由心造”,我们应该在这纷繁的世界中乐天知命,永远做自己心情的主人。你不去自寻烦恼,烦恼来了不上心,那你永远都开心。 不要让自己太累。

老年人为工作、为家庭、为子女劳累了大半辈子,该做的做了,该得的得到了,现在是自己享受生活的时候了。做点家务当锻炼,适当运动不过度。人生短暂,在老天给我们剩下不多的时间里,珍惜好每一天,活出轻松和美妙。

不要过分依赖。

人老了,需要子女、亲人一定的关爱和照顾。但从老年人自身的生理和心理保健来说,过度依赖也会产生不少副作用,甚至会加速衰老。过度依赖会增加无用感,加速身体和心理的老化;脑怕不用,身怕不动,过度依赖容易诱发疾病;过度依赖还会削弱自身的免疫力和抗病能力,不利于疾病的治疗和身体的康复。

不要太在意。

天道有常,人生有命。对功名利禄、顺逆进退、美丑胖瘦、喜怒哀乐、衣食住行、生老病死等,是啥就是啥,顺应自然,不必太过追求完美,太渴望圆满。逢事不必斤斤计较,对人不必耿耿于怀。“没心没肺”生活不累,生活中的事,有时你太在意了,往往会弄得自己伤心伤神,还会伤及别人,把自己和别人都弄得不开心。

篇二:《怎么说才能安慰失去亲人的人》

安慰失去亲人的话

生老病死是自然规律,去世是她最终的规宿,不必太伤心。

当现实不能改变,我们只能学会坚强,花开花落,世间万物都有始有终,属于自然规律,请不要伤心,生活还要继续。

生老病死,自然规律!不要太伤悲,你的孝心他会感应得到的!老人家高龄去世安慰语言

节哀顺变,我们现在应该对去世者的真诚祝愿,祝他老人家一路走好,在九泉之下安息吧!

生老病死是最寻常不过的事,人死不能复生,活着都人就应该好好活着,不然老人也不会安息。

你的亲人去世了,不要太伤心难过,在天国,他不会喜欢你这样消沉的,打起精神,努力吧,为了你的亲人。

死去的人安息了,活着的人要鼓起勇气重新面对生活,我会在你身边陪着你,支持你的!节哀顺变!

人都是要去的,活着或者是死都不是你可以决定的,他老人家了去了另外一个地方生活比在人间幸福,节哀顺变。老人家高龄去世安慰语言

节哀顺便,不要太难过了。照顾好身体。

节哀吧,走的人不希望你不快乐。

你的亲人去世了,不要太伤心难过,在天国,他不会喜欢你这样消沉的,打起精神,努力吧,为了你的亲人。

你的亲人只是到了你看不到的地方,但是他们能看到你,他们不希望因为他们而让你过得不好,要让他们知道你是非坚强的人,不会让他们失望的。

亲人会在天上注视着你。陪伴着你。亲人一直都会在你身边。只是你看不到他了。

去的已经去了,但他一定不希望我们活着的人过得痛苦。他一定希望我们在表达了适度的悲哀之后,应该照样会好好地活着。他会在另一个世界为我们祝福的。

人死不能复生,我知道你伤心,难过,但是日子还是要照样过,现实生活不会因为你失去一个人,时间就停止,想哭就哭出来,我的肩膀借你靠,哭完以后请坚强,好好过日子,别让他走的不放心。

人之常情,每个人都无法去体会失去亲人的痛苦,我们只能在心里为死去的人默默祈祷,希望他们在另一个天堂也活过的很好。

上帝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你在失去一些东西的时候,也获得了一些宝贵的东西。人人都要拥有一颗感恩的心。

生老病死,一切都是自然现象 ;人生自古谁无死,只要常活我心中。

老人家高龄去世安慰语言

生老病死是自然现象,要节哀顺变!保重身体。

他是到另一个地方完成自己的任务,我们应该祝福他。因为他在与大自然亲密的接触。天天开心是最好的。

天下无不散之筵席。爷爷虽然离开他了,但是爷爷留下了许多东西,永远活在他的心中。

人生就是这样,想要拥有却不能够拥有,或许会使人们自暴自弃。确实失去,就要越坚强,过去的事就让它过去,无法挽回过去。就让我们坚强起来,失去了一个人,至少还有其他人,不会让我们觉得寂寞的。

人死不能复生,生者的坚强是对死者最好的安慰。我们已经长大,亲人不可能陪伴我们一生,我们终究要面对这一天,发生这样的事我也很难过,希望你坚强起来。

不要太难过,他老人家可看着我们呢。我们幸福了,他才能安心,这是他老人家最大的愿望,不是吗?

节哀吧,走的人不希望你不快乐 。

家人会在那边过的很好。一定不希望看到大家太难过。

生老病死本来就是应该的啊,所有人都会经历死亡,所以不要太伤心的,他/她也不希望看到你这样的。

每个人都有这一次,其实每个人都会面对,也许对老人来说离开是另一种生活的开始,而他们将会留在我们的心里。

我理解你现在的心情,但是老人已经走了,逝者不能重生!以后这个世界上我就是你最亲的亲人了,相信我----我一定负起责任让你幸福的,一定让你感受到家的温暖。

大家都不要伤心了,人生总归是要面对一死的,只要我们好好活着,他的在天之灵也好受些,伤心是解决不了问题的。我想应该行吧!节哀顺变!

我们开始老了,慢慢就要不断面对这样的离去,你没有办法阻止这样的事情发生,你做的只有接受,你能做的,就是在可把握的时光,处理好和亲人的感情,请节哀,哀换不回逝去的爱。

她老人家是解脱了,去享福了,人死不能复生,奶奶在天之灵肯定不希望儿孙如此伤心的。

人死不能复生,别那么难过,应该用你的表现来安慰他在天之灵,虽然他离开了,但是我

们活着的人依然要好好活下去。

人生都要经历这一刻,我为你母亲的离去感到悲痛,作为朋友我祝福你的母亲在天国得到永生和幸福。

越是要失去,就要越坚强,过去的事就让它过去,无法挽回过去。就让我们坚强起来,失去了一个人,至少还有其他人,不会让我们觉得寂寞的!

你的亲人只是到了你看不到的地方,但是他们能看到你,他们不希望因为他们而让你过得不好,要让他们知道你是非坚强的人,不会让他们失望的。

上帝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你在失去一些东西的时候,也获得了一些宝贵的东西。人人都要拥有一颗感恩的心。

他是到另一个地方完成自己的任务,我们应该祝福他。因为他在与大自然亲密的接触。天天开心是最好的。

天有不测风云,这些事是谁会愿意谁能想到的呢?失去了 那个曾经我们天天一起快乐生活的人,这怎能不让人难过,可是我们还能做什么呢?我想要是他在天堂看到你们不吃饭,他也会难过的。

我们生活在一种文化情况之中,沿袭的思惟支配着我们。你以为买房他人会何以瞧你,是用保守价值观衡量的。你潜意义的拒绝性行为也是保守熟悉的作祟。你在不盲目标依照他人的方式生在世,回想着。

你的亲人去世了,不要太伤心难过,在天国,他不会喜欢你这样消沉的,打起精神,努力吧,为了你的亲人。

你的亲人只是到了你看不到的地方,但是他们能看到你,他们不希望因为他们而让你过得不好,要让他们知道你是非坚强的人,不会让他们失望的节哀吧,走的人不希望你不快乐 。

人的一生,生老病死,都是有自然规划的,人年轻大了,总有一天会离开我们,也许你爷爷很爱你,所以你才会很伤心,但是更加你爷爷不希望你这么伤心,振作起来吧。

生老病死是自然规律,去世是她最终的规宿,不必太伤心。

当现实不能改变,我们只能学会坚强,花开花落,世间万物都有始有终,属于自然规律,请不要伤心,生活还要继续。

生老病死,自然规律!不要太伤悲,你的孝心他会感应得到的!

节哀顺变,我们现在应该对去世者的真诚祝愿,祝他老人家一路走好,在九泉之下安息吧!

去的已经去了,但他必须不期望咱们活着的人过得痛苦。他必须期望咱们在表达了适度的悲哀之后,就应照样会好好地活着。他会在另一个世界为咱们祝福的!

你的亲人只是到了你看不到的地方,但是他们能看到你,他们不期望正因他们而让你过得不好,要让他们知道你是非坚强的人,不会让他们失望的。

人死不能复生,我知道你悲哀,难过,但是日子还是要照样过,现实生活不会正因你失去一个人,时刻就停止,想哭就哭出来,我的肩膀借你靠,哭完以后请坚强,好好过日子,别让他走的不放心

上帝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你在失去一些东西的时候,也获得了一些宝贵的东西。人人都要拥有一颗感恩的心。

请理解我的哀悼。

生老病死是最寻常但是的事,人死不能复生,活着都人就就应好好活着,不然老人也不会安息。

家人会在那边过的很好。必须不期望看到大家太难过。

去的已经去了,但他必须不期望咱们活着的人过得痛苦。他必须期望咱们在表达了适度的悲哀之后,就应照样会好好地活着。他会在另一个世界为咱们祝福的!

人死不能复生,生者的坚强是对死者最好的安慰。咱们已经长大,亲人不可能陪伴咱们生命,咱们终究要应对这一天,发生这样的事我也很难过,期望你坚强起来。

他是到另一个地方完成自我的任务,咱们就应祝福他正因他在与大自然亲密的接触天天开心是最好的老人家高龄去世安慰语言

我明白你此刻的情绪,但是老人已经走了,逝者不能重生!以后这个世界上我就是你最亲的亲人了,坚信我----我必须负起职责让你愉悦的,必须让你感受到家的温暖。

生老病死是最寻常不过的事,人死不能复生,活着都人就应该好好活着,不然老人也不会安息。

你的亲人去世了,不要太伤心难过,在天国,他不会喜欢你这样消沉的,打起精神,努力吧,为了你的亲人。

死去的人安息了,活着的人要鼓起勇气重新面对生活,我会在你身边陪着你,支持你的!节哀顺变!

人都是要去的,活着或者是死都不是你可以决定的,他老人家了去了另外一个地方生活比在人间幸福,节哀顺变。

节哀顺便,不要太难过了。照顾好身体。

人死不能复生,生者的坚强是对死者最好的安慰。我们已经长大,亲人不可能陪伴我们一生,我们终究要面对这一天,发生这样的事我也很难过,希望你坚强起来。

不要太难过,他老人家可看着我们呢。我们幸福了,他才能安心,这是他老人家最大的愿望,不是吗?

节哀吧,走的人不希望你不快乐 。

家人会在那边过的很好。一定不希望看到大家太难过。

生老病死本来就是应该的啊,所有人都会经历死亡,所以不要太伤心的,他/她也不希望看到你这样的。

人都是要去的,活着或者是死都不是你能够决定的,他老人家了去了另外一个地方生活比在人间愉悦,节哀顺变。

你的亲人只是到了你看不到的地方,但是他们能看到你,他们不期望正因他们而让你过得不好,要让他们知道你是非坚强的人,不会让他们失望的

人的生命,生老病死,都是有自然规划的,人年轻大了,总有一天会离开咱们,也许你爷爷很爱你,因此你才会很悲哀,但是更加你爷爷不期望你这么悲哀,振作起来吧。

大家都不好悲哀了,人生总归是要应对一死的,只要咱们好好活着,他的在天之灵也好受些,悲哀是解决不了问题的。我想就应行吧!节哀顺变!

生老病死本来就是就应的啊,所有人都会经历死亡,因此不好太悲哀的,他/她也不期望看到你这样的。

你的亲人去世了,不好太悲哀难过,在天国,他不会钟爱你这样消沉的,打起精神,发奋吧,为了你的亲人。

不好太难过,他老人家可看着咱们呢。咱们愉悦了,他才能安心,这是他老人家最大的愿望,不是吗?

她老人家是解脱了,去享福了,人死不能复生,奶奶在天之灵肯定不期望儿孙如此悲哀的。

天下无不散之筵席爷爷虽然离开他了,但是爷爷留下了许多东西,永远活在他的心中

节哀顺便,不好太难过了。照顾好身体。

当现实不能改变,咱们只能学习并领悟坚强,花开花落,世间万物都有始有终,属于自然规律,请不好悲哀,生活还要继续。

咱们开始老了,慢慢就要不断应对这样的离去,你没有办法阻止这样的事情发生,你做的只有理解,你能做的,就是在可把握的时光,处理好和亲人的感情,请节哀,哀换不回逝去的爱。

生老病死是自然规律,去世是她最终的规宿,不必太悲哀。

以实际行动来回报老人家,只有好好工作才对得起他的在天之灵

不好让他们挂念就好了,你也不好悲哀,毕竟人死不能复生,加油吧!

生老病死,一切都是自然现象;人生自古谁无死,只要常活我心中

篇三:《《老年护理》第11章 临终关怀试题及答案》

《老年护理》第11章 临终关怀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老年临终患者临终前最常见的症状是( A )

A.疼痛

B.恶心

C.头晕

D.压疮

E.呕吐

2、临终患者家属悲伤的表现不包括哪个方面( C )

A.情绪感觉方面

B.生理知觉方面

C.社会支持系统

D.认知方面

E.行为方面

3、临终关怀着重对临终患者进行的内容不包括( E )

A.疼痛的控制

B.情绪的支持

C.家属的心理指导

D.患者的灵性需求

E.X线照射

4、临终患者表现出怨天尤人,责怪命运不公,迁怒于他人。根据美国精神病学家伯乐·罗斯博士的临终患者心理分期,该种表现属于( B )

A.否认阶段

B.愤怒阶段

C.协议阶段

D.抑郁阶段

E.以上都不对

5、为老年临终患者提供的心理服务内容包括( D )

A.尊重患者

B.耐心解释消除疑虑

C.陪伴和聆听

D.满足合理要求

E.死亡教育

6、临终关怀的意义不包括( A )

A.缓解人口老龄化给我国带来的社会压力

B.提高临终者的生存质量,维护生命尊严

C.安抚家属子女、解决临终患者家庭照料困难

D.转变观念,真正体现人道主义精神

E.优化医疗资源的利用

7、下列哪项不是临终关怀的目的( D )

A.帮助患者认识死亡是一种自然过程

B.帮助患者处于舒适、安定状态

C.帮助患者提高生命质量

D.帮助患者延长寿命

E.帮助患者平静地接受死亡

8、下列哪一项不符合协议期临终患者表现(B )

A.患者的愤怒逐渐消退

B.患者很和善、很合作

C.患者有侥幸心理,希望是误诊

D.患者认为做善事可以死里逃生

E.患者开始接受了自己患了不治之症的事实

9、濒死期患者最后消失的感觉常是( B )

A.视觉

B.听觉

C.味觉

D.嗅觉

E.触觉

10、临终患者最早出现的心理反应期是( A )

A.否认期

B.愤怒期

C.协议期

D.忧郁期

E.接受期

11、世界上第一个现代临终关怀机构是( C )

A.美国新港临终关怀病院

B.西欧修道院

C.英国圣克里斯多弗临终关怀院

D.加拿大姑息护理协会

E.天津医学院临终关怀研究中心

12、对濒死期患者的心理护理下列哪项不妥( D )

A.理解患者的心理需求

B.对患者攻击行为应无声地接受

C.尽量满足患者的意愿

D.对患者否认期的言行应好心矫正

E.语言亲切,照顾要周到

13、对死者家属的护理不包括( E )

A.说明患者的病情及抢救过程

B.对患者遗物的整理与移交

C.态度真诚,表情同情、理解

D.有条件者,做好对死者家属的随访

E.尸体护理时,请家属在旁以便安慰

14、临终患者心理反应否认期可有( B )

A.患者忧郁、悲哀、关心亲人生活

B.极度疲劳、表情淡漠、嗜睡

C.患者心情不好对护士发脾气

D.患者不承认自己的病情,认为"不可能"

E.患者配合治疗,想尽一切办法延长自己的寿命

15、我国老年患者临终关怀组织形式主要有临终关怀专门机构、附设的临终关怀机构和(A

A.家庭临终关怀病床

B.北京松堂关怀院

C.中国心理卫生协会

D.肿瘤医院

E.李嘉诚基金会

16、目前影响我国老年患者临终关怀事业发展的主要因素包括( B )

A.国家有充足的支持资金

B.医务人员对临终关怀知识缺乏

C.老年人的健康状况越来越差

D.人们能接受"安乐死"的观点

E.没有充足的人力资源

17、在护理临终患者过程中,实施临终关怀的先决条件是( E )

A.资金 )老人家高龄去世安慰语言

B.精湛的护理技术

C.护理人员良好的心理素质

D.家属的配合

E.死亡教育

18、临终关怀护理的核心是( C )

A.给予

B.稳定情绪

C.关心

D.控制疾病的发展

E.减轻家属的负担

19、临终关怀护理最终是达到什么目的( B )

A.省钱

B.优死

C.延长死亡时间

D.缓解疼痛

E.治愈疾病

20、以下哪一点符合临终老年人的心理特征( E )

A.害怕

B.懦弱

C.恐惧

D.快乐

E.心理障碍加重

21、丧偶老年人的心理状态不包括( D )

A.麻木

B.怀念

C.内疚

D.放弃

E.恢复

22、对临终老年人实施心理护理,不包括以下哪一点( A )

A.观察病情变化

B.重视与弥留之际老年人的心灵沟通

C.耐心倾听和诚恳交谈

D.触摸

E.适时有度地宣传优死意义

23、患者王某,男,54岁,患胰腺癌广泛转移,病情日趋恶化,患者心情不好,对医务人员工作不满,常对其陪伴亲属发脾气。你认为该患者的心理反应处于何阶段( B )

A.忧郁期

B.愤怒期

C.协议期

D.否认期

E.接受期

篇四:《老人去世安慰的话》

1、亲人失去痛离别,苦为人之湿短袖。不知何时再相见,天上人间月满花。

2、人生都要经历这一刻,我为你母亲的离去感到悲痛,作为朋友我祝福你的母亲在天国得到永生和幸福。

3、请接受我的哀悼。老人去世安慰的话

4、你的亲人只是到了你看不到的地方,但是他们能看到你,他们不希望因为他们而让你过得不好,要让他们知道你是非坚强的人,不会让他们失望的。

5、去的已经去了,但他一定不希望我们活着的人过得痛苦。他一定希望我们在表达了适度的悲哀之后,应该照样会好好地活着。他会在另一个世界为我们祝福的!

6、我对你失去亲人深表哀悼。

7、生老病死乃人之常情。 生老病死,自然规律!不要太伤悲,你的孝心他会感应得到的!

8、以实际行动来回报老人家,只有好好工作才对得起他的在天之灵。

9、节哀吧,走的人不希望你不快乐 。老人去世安慰的话

10、你的亲人去世了,11、家人会在那边过的很好。一定不希望看到大家太难过。

12、确实失去,就要越坚强,过去的事就让它过去,无法挽回过去。()就让我们坚强起来,失去了一个人,至少还有其他人,不会让我们觉得寂寞的!

13、走了的人他们只是去了另外个世界。他们依然在看着你。

14、节哀顺便,不要太难过了。照顾好身体。

15、知道吗 如果你把他看做是上帝借给你的礼物 那么现在 上帝把礼物收回叻 你所能做的 是永远带着最美好的记忆。

16、为了爱你的人和你爱的人,一定要坚强的走下去。

17、听到悲伤的消息,我深表哀悼。

18、生老病死,自然规律!不要太伤悲,你的孝心他会感应得到的!

篇五:《空巢老人调查报告

[篇一:空巢老人调查报告]

由于农村地区长期以来一直实行以家庭为主的养老方式,子女供养是老年人晚年生活的重要保障,但随着承担主要赡养义务的农村青壮年劳动力的大量外流,长期两地分离使得外出子女无法为留守父母提供经常性的照料和关怀,家庭养老的基础受到了动摇,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空巢老人的健康和福祉。在老龄化、空巢化现象日益严重的今天,重视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应对空巢老人的各种问题,是加快推进居家养老服务的一项重要内容,关系到能否成功应对老龄化问题,关系到新农村建设的成败以及和谐社会的构建,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

一、农村空巢老人基本情况

全县老年人口76521人,占全县总人口的13、999%,高于全市平均水平的0、179个百分点。老龄化进程逐年加快。空巢老人调查报告

调查显示,全县农村60岁以上空巢老人32753人,占老年人口的39、86%,fǔ 部门和外出务工子女忽视的,建议采取以下措施丰富老人们的精神生活,减少他们的孤独与失落感。

1、当地政府可以以乡镇为单位设立心理咨询机构专门为留守老人服务,定期下乡主动了解老人的内心世界,发现问题就及时解决。乡镇政府领导和村委会成员可以经常下乡慰问留守老人。受访者中覃克阳老人,生育1男1女,女儿已出嫁,儿子已外出务工近5年,母亲已是94岁高龄,生活已不能自理,他就希望政府搞好野马河两岸河堤,方便老年人散步。还有黄玉林老人,平时酷爱跳广场舞,但是场地有限,希望政府帮她们硬化场地等等。因此,政府应因地适宜加大农村健身活动场所投入,让喜欢运动在老年人有地方去锻炼身体。多组织娱乐活动,比如组织举办晚会,开展适合老年人在文体活动等,丰富老人们的精神生活,减少他们的孤独与失落感。作为子女,应该多抽些时间常回家看看养育你的父母,即使再忙也常给家人打个电话,报个平安。

2、还应加强孝道宣传。一是大力宣传<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增强老年人的法律意识,依法维护老年人的合法权益。提高子女们的思想素质,加强思想道德建设,使他们真正明白关心老人,尊敬老人,赡养老人是他们义不容辞的责任。提高社会舆论监督的作用,实事求是地揭露一些虐待老人,不赡养老人等丑恶行经。政府以及村委也要对于这些行为进行调解,必要时还应求助于法律手段来解决。二是弘扬敬老爱老的优良传统,加强农村家庭美德教育,积极做好宣传教育工作,表彰敬老养老典型,让村民真正树立起尊重、关心、帮助老人的良好社会风尚。更要加强宣传邻里之间要互相帮助的力度。教育外出务工人员尊重父母,时时与父母保持联系;按时给老人寄钱送物;让老人无后顾之忧。

(六)安全知识

留守老人们很多都不懂得用火、用电安全的常识,因此政府要定期派工作人员走村串户,了解农村用电情况,向老人们讲解安全用电常识和当前电价执行标准,使老人们真正用上“明白电”、“放心电”。同时,工作人员还要深入到一些留守老人家里,查看线路,发现异常,就地解决,消除安全隐患。同时邻里之间要相互帮助,发现有安全隐患存在要及时消除。

结束语:

尊老敬老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一直都在倡导要建设一个和谐的社会主义国家,留守老人是我们当前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他们很多都经历了新中国成立前后的心酸历史,他们是历史的见证者,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的社会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在社会发展繁荣的今天,我们更不能忘了那些留守在农村的老人们,让他们也能享受到社会发展的成果。全社会都应一起努力,帮助、关心他们,设身处地为他们的晚年生活着想,让他们衣食无忧,有病得到及时治疗,临终得到关怀,使他们能幸福、快乐、健康地度过晚年,真真切切感到社会、家庭、儿女给予他们的亲情和温暖。

[篇五:社区空巢老人调查报告]

xx社区位于凯里市西北面,东以文化路为界,邻洗马河街道,南以北京路为界,邻年夜十字街道,西以市府路为界,邻城西街道,北以营盘东西路为界,邻本街道的年夜阁社区和梁子巷社区。面积约0、24平方公里。辖区内驻有州、市党政机关、学校、企事业单位共66个,总人口人,其中60岁以上老人1072人,占总人口的9、8%,空巢老人24人,占老龄人口的2、24%,特困空巢老人6人,占空巢老人总数的25%。根据凯里市老龄工作委员会<关于展开城镇空巢老人生活状况调查的通知>(xx办发[xx]1号)精神及西门街道的相关要求,xx社区居委认真组织人员展开调查工作,现将调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调查对象

居住在本社区的空巢家庭老年人。

二、调研目的

调查了解空巢家庭老年人生活状况及存在的问题,总结帮扶空巢家庭老年人的经验做法,研究探讨对策办法,加强城镇空巢家庭艰巨老年人的帮扶工作,给上级党委研究老龄工作提供决策依据。

三、调研方法

对辖区空巢家庭老年人进行了问卷和入户调查。

四、调查成就

(1)空巢老人中女性多于男性,70岁以上的占多数。本次调查对象24人,男性9人,占被调查对象的37、5%,女性15人,占被调查对象的62、5%;60-69岁7人,占被调查对象的29、2%,70岁以上17人,占被调查对象的70、8%,其中80岁以上的6人,占被调查对象的25%。

(2)大部分是有工作单位的,生活来源靠退休金的占多数。在被调查的空巢老人中,有工作单位的20人,占83、3%,无工作单位的4人,占16、7%;以领取退休金为生活来源的20人,占83、3%,靠社会救助的2人,占8、3%,靠其它生活来源的2人,占8、3%。无一人靠子女资助。

(3)小学及肿恣文化程度占绝大多数。在被调查中,文盲1人,仅占4、2%,小学11人,占45、8%,初中6人,占25%,高中5人,占20、8%,大专1人,占4、2%。

(4)身体状况及生活能力。在被调查的24位老人中,身体健康的有15人,占62、5%,一般的5人,占20、8%,两项合计20人,占83、3%,身体差的4人,占16、7%;生活能自理的19人,占79、2%,身体不好的5人,占20、8%,其中有两位的眼睛残疾,视力相当低,生活难自理;

(5)子女状况及导致老人空巢的原因:子女状况不好的5人,占20、8%,一般的7人,占29、2%,精良的10人,占41、7%。无子女的2人,占8、3%。在有子女的空巢老人中,子女住在别处的17人,占70、8%,其它的5人,占20、8%。

可见,“空巢”老人家庭形成的主要原因是子女学习工作繁忙无暇顾及老人或子女长期在外地。

(6)空巢老人的愿望:

1、日常生活的帮助:在被问及空巢老人中,79、2%的老人认为无急需解决的问题,有20、8%的老人,急需解决生活、就医等各种问题。

2、出于生活习惯、饮食习惯等方面的考虑,在被及的空巢老人中有80%的不愿与儿女同住,82%的表示愿意到敬老院过集体生活。

五、调查反映的主要问题

空巢老人缺乏照料是本次调查反映出的主要问题。这种照料应该来自两方面。一是家庭成员照料,二是组织照料。调查中,有17人的子女不在身边,加上有5人的子女因其它原因没有与老人住在一起,在有子女的老人中,几乎都没有得到本人子女的照料;另一方面,由于组织机构、设施、人员等因素,导致关照服务的社会化程度低。组织照料还做得不够。如何通过轨制化的安排,建立有效的服务机制,不只是空巢老人的热切期盼 ,也是许多老龄工作者和城镇基层工作者深入思考、积极探索的问题。

六、对策建议

空巢老人家庭的出现,是社会进步的表现,是人们价值观改变的成就,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这个特殊群体的生活状况及其带来的社会问题让人忧心,亟待我们通过调查研究提出解决对策建议。

(一)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建立保障机制。首先应建立健全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轨制。其次,建立健全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制度和医疗救助制度。在调查中,有6位空巢老人的生活、身体特别不好,他们没有生活来源,只靠低保维持生活,且身体不好,视力差,他们非常期望政府、社会组织的关怀,所以,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建立保障机制可以适度缓解了老年人生活和就医压力。

(二)处理好居家养老及社会养老的关系。面临人口老龄化的挑战,养老方式是现在急需探索和解决的问题。由于我国特有的经济发展状况及几千年文化习俗的影响,目前我们应该推崇以居家养老为主,社会养老为辅的养老方式。要加强“孝道”文化宣传,提高民众家庭养老意识。要大力倡导敬老养老之风,弘扬传统美德,赞誉敬老养老先进,谴责不尽孝道行为,让“家家有老人,人人都要老”理念深入人心,使子女应承担的赡养和照料老人的义务落到实处。制订优惠政策,鼓励子女与老人同住,如建房时首先要考虑安排好老人的住房,给照料老年父母的子女每年增添休假期等。在社会养老方面,除了政府加强主导作用,建立健全保障机制和加大硬件设施建设的力度外,还要做一些有益的探索,比如构建空巢老人关爱服务体系。一是建立空巢老人数据库。将社区60岁以上空巢老人建立信息齐全、资料齐备、一人一档的数据库。二是建筑空巢老人关爱服务网络。通过组建空巢老人关爱服务队、展开“空巢老人关爱结对”活动,互助服务活动、抓好日常生活服务工作等,矫捷展开关爱服务工作。三是完善帮困救助体系。整合各种帮困资源,为生活艰巨的空巢老人提供人力、物力和财力等方面的帮助,坚持做到“重大节日面上帮、特困对象重点帮、突发事件及时帮”。四是健全应急预案机制。建立健全空巢老人结对关爱管理制度、上门察看制度、电话慰问制度、突发事件应急制度等,以保尽早发现和及时处理老年人的特殊困难,避免意外情况发生。

(三)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丰富老年人文化生活。在街道、社区各级党政领导支持下,调整充实社区老年组织机构,采取就地、小型、分散的原则,组织老年人展开娱乐、健身、读报、看电视、上老年电大、短途旅游等内容的各项活动,特别要鼓励、引导“空巢老人”走出家门,参加室内外各种活动。充分发挥老年活动中心的作用。改变过去单一搓麻将现象,设置电视、聊天、健身、棋牌等多种活动项目,组织老年人学习政治时事,开展各种趣味性的文化娱乐活动,吸引“空巢老人”融入其中,参与社会活动,消除孤独寂寞感。

(四)加强家庭监护,确保“空巢老人”安全。“空巢老人”家庭的出现,常使老人处于无人照顾,突发疾病抢救不及时,生命受到威逼状况,这是“空巢老人”面临的安全问题。社区要分工专人负责“空巢老人”家庭管理,调查摸清辖区内“空巢老人”家庭的基本情况,并建立家庭档案。组织社会闲散人员、下岗失业人员定点、定人为“空巢老人”提供买菜煮饭、购物、打扫卫生等低偿家政服务;组织志愿者、身体健康的低龄老人等成立爱心互助队伍,采取结对帮扶办法,对高龄、体弱动作不便且经济拮据的“空巢老人”提供无偿服务,解决“空巢老人”的生活照料问题。

[篇六:空巢老人调查报告]

民族街老年人口快速增长,人口老龄化特征比较明显。在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和全社会广泛关心下,老龄事业得到较快发展,在健全社会养老保障体系、完善社会养老保障制度、提高社会养老保障水平、切实维护老年人的利益、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

为进一步了解我街空巢老年人在生活、心理、精神及其他方面的需求,为市委、市政府制定关爱空巢老人的惠老政策提供科学决策依据,我街在武胜、万年、涂家、大董、和平五个社区进行了专题调查。调查对象为年满60周岁及以上并未与子女(晚辈)同住的老年人,由社区专职干部对老年人组织入户调查。调查采取问卷方式,由调查员按照事先设计的调查问卷,入户直接面对调查对象进行询问,由调查家庭中的空巢老人当面回答有关问题,并认真记录答案,当场回收问卷。现将我街空巢老人生活状况分析报告如下:

一、调查对象基本情况

根据调查问卷数据的综合汇总。这次调查对象总量191个。汇总结果显示如下:

性别分组:男性66人,占34、55%,女性125人,占65、45%。

年龄分组:60-69岁的33人占17、28%,70-79岁的91人占47、64%,80-89岁的62人占32、46%,90岁以上的8人占4、19%。

文化程度分组:文盲39人占20、42%,小学初中的112人占58、64%,高中中专22人占11、52%,大专及以上18人占9、42%。

婚姻状况分组:未婚7人占3、67%,丧偶的107人占56、02%,配偶健在的65人占34、03%,离异的8人占4、19%,再婚的4人占2、09%。

家庭存续时间分组:0-5年的29人占15、18%,5-10年的42人占21、99%,10-15年29人占15、18%,15-20年的32人占16、75%,20年以上的59人占30、89%。

现有子女分组:有1个子女的35人占18、33%,有2个子女的45人占23、56%,有3个子女的55人占28、8%,有4个子女以上的43人占22、51%,无子女的14人占7、33%

二、调查凸显出的主要问题

(一)医疗健康方面

1、空巢老人多数具有较高的生活自理能力,但身体疾病较多。能自理的老人153人;半自理的老人29人;不能自理的老人并一般日常生活行为需完全依赖他人的9人。调查对象的情况显示,大多数空巢老年人身体健康有些小毛病,但患有高血压、脑血管病、糖尿病等老年疾病的就有61人、另外还有27人患有严重疾病甚至癌症。

2、空巢老人就医状况不容乐观。通过统计看每月医药费支出状况的人数,每月支出100-500元钱的多达106人,500-100的有27人,1000元以上的有18人,在100元以下的仅40人。调查显示,有155为老人认为目前最担心的事情就是疾病,这给空巢老人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压力。

(二)经济收入方面

1、调查对象中,女性人数几乎是男性的一倍,但有属于自己名下的房产人数男性却比重较大,且退休金大多数都在1000元-1500元,仅仅够维持生活。

2、空巢老人中基本生活开支都不大,每月开支500-1000元的112人,1000-2000元的48人,2000元以上的13人,但对于自费购买助老呼救设备,还是有150人认为无力购买,并有182老人希望政府购买。

(三)生活安排和精神慰籍方面

1、空巢老人文化娱乐生活比较缺乏。其中108位老人主要就是在家做家务、和邻居聊天散步,有98人选择看电视、听广播、阅读,积极参加文体活动、唱歌、跳舞、旅游等的仅56人,没有一个人上老年大学,甚至有23位老人没什么事干也缺少人说话常感到空虚和寂寞。

2、调查结果显示,子女关心空巢老人生活状况的有167人,但仍然有20人对老人漠不关心,并且160为老人半年之内会见面,但有9位老年人很长时间都很难和子女见面。

3、空巢老人调查结果显示,大多数老年人还是不太接受到养老院养老的方式,仍然愿意保持中国传统的家庭养老但他们同时也希望得到社会和政府的帮助与关照。

4、大多数空巢老人对于“爱心门铃”、“红飘带”、“一键通”等助老呼救系统还持有保守态度仅61人表明需要,还有130命都表示不太需要。

三、建议及对策

(一)不断完善城市的养老保险制度

在基本养老保险这一块,要切实保证老年人口的养老金的增长水平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保持一致,使老年人口能够共享社会经济发展的成果,尤其要适当提高企业离退休人员的养老金水平,在配偶遗嘱补贴、社会养老补贴等方面,也要适时不断提高这方面的待遇水平,以使那些主要依靠这些收入来源生活的老人能够维持起码的基本生活。

(二)重视老年人的医疗保障及医疗服务

老年人口的身体状况决定了他们对医疗社会保障水平的需求要高于一般人,而与此同时,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又使得老年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比例日益增大,这就导致了老年人口的医疗需求日益增大。因此目前应继续大力推进城市医疗卫生资源配置结构的调整,加快部分医疗卫生资源向社区的转移,从而增加社区老年医疗卫生服务的供给能力;而社区对老年人口提供的医疗服务应是全方位的,不仅包括疾病的治疗,还应包括其他方面的服务,如医疗咨询,对疾病防治的大力宣传、倡导健康的生活的生活方式、普及老年照料和护理知识等。

(三)加快社区照料服务的发展

政府应加大这方面的投入力度。对于我街这种老城区,空巢老人普遍感兴趣的是政府买单的免费服务,而目前能够享受这种免费服务的老年家庭数量极少。因此,政府应考虑到部分老年家庭的特殊情况,放宽实施免费服务的条件限制,以使更多的老年家庭获益。同时,应加强社区照料服务的整合和宣传工作。

(四)关注“空巢”老人的精神文化生活

首先,要大力倡导“敬老、养老、助老”的传统美德。教育空巢老人的子女在精神慰籍方面履行赡养义务,常回家看看,多关心老人。动员和组织广大青年和社会公众加入到为空巢老人服务的志愿者行列中来,充分发挥志愿者在空巢老人精神慰籍方面的作用。

其次,要加强社区文化体育设施及场所的建设,要想方设法增加社区的文体设施及场所的建设,要动用政府和社会等方方面面的力量。

再次,社区要经常组织开展老年人喜闻乐见的文体活动。活动形式要尽可能丰富,只有这样才能满足更多空巢老年朋友们的需求,将更多的老人吸引到社区中来。

最后,社区工作人员在工作中要充分发挥主动性,了解社区空巢老人的基本情况,多多关心和探望他们。尤其是经常探望那些因种种原因不常出门活动的空巢老人,了解他们的需求并尽可能给予帮助,要特别关心独居空巢老人。

此次开展的城市空巢老人基本生活状况普查时间紧、范围广、受众面宽,虽然存在着一定的困难,但如果能够为市委政府制定惠老政策提供科学依据,将来能够使老人们从这项工作中得到了切实贴心的实惠,一切困难都是可以克服的。我们为老服务脚步不会停歇,将继续秉承政治强、业务精、作风实、讲奉献的一贯作风,更好地为老年人服务,努力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教、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的工作目标是我街全体老龄工作人员的执着追求!

●【往下看,下一篇更精彩】●

上一篇: MSN个性签名

下一篇: 给自己留言简短

最新成考报名

  • 党员个人问题清单及整改措施范文(通...
  • 对照新时代合格党员的标准方面存在的...
  • 2023年党支部组织生活会征求意见四篇
  • 最美退役军人先进事迹材料3000字(通用8篇)
  • 对党支部的批评意见八篇
  • 党员民主评议个人对照检查材料【6篇】
  • 党支部班子对照检查材料范文五篇
  • 组织生活互评批评意见50条范文(精选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