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文档 > 推荐 >

英多成语

编辑:  成考报名   发布时间:03-16    阅读:

英多成语(篇一)
《包含-"英"-字的成语》

1▲草莽英雄 △cǎomǎngyīngxióng △典故:草莽:草丛,草野。旧时指在山林出没的农民起义或强盗们中的著名人物。 △出处:清·黄小配《洪秀全演义》第五回:“昔刘邦以亭长而定汉基,朱元璋以布衣而奠明祚……天命所属,多在草泽英雄。” △例子:胸前和肩膀上缠着眩着人眼的红色标帜,真是个“~”的气慨。(冯铿《红的日记》) 2▲盖世英雄 △gàishìyīngxióng △典故:盖世:压倒当世。超出当代所有的人。用以形容非常杰出的英雄人物。 △出处:元·无名氏《马陵道》第一折:“遮莫他盖世英雄,驱兵拥众。” 3▲含英咀华 △hányīngjǔhuá △典故:咀:细嚼,引伸为体味;英、华:这里指精华。比喻读书吸取其精华。 △出处:唐·韩愈《进学解》:“沈浸浓郁,含英咀华。” △例子:短小、精炼、深刻的文章,值得人们~。 4▲巾帼英雄 △jīnguóyīngxióng △典故:巾帼:古代妇女配戴的头巾和发饰,后借指妇女。指女子中的英雄。 △例子:新世界,旧乾坤,~叫九阍。(清·湘灵子《轩亭冤·赏花》) 5▲咀嚼英华 △jǔjuéyīnghuá △典故:咀嚼:用牙齿磨碎食物,比喻反复体会。英华:此指精华。比喻细细体会文章中的精华。

6▲乱世英雄 △luànshìyīngxióng △典故:乱世:动乱的不安定的时代;英雄:才能勇武超过常人的人。混乱动荡时代中的杰出人物。 △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识鉴》:“曹公少时见乔玄。玄谓曰:‘天下方乱,群雄虎争,拨而理之非君乎?然君实是乱世之英雄,治世之奸贼。” 7▲落英缤纷 △luòyīngbīnfēn △典故:形容落花纷纷飘落的美丽情景。 △出处:晋·陶潜《桃花源记》:“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 △例子:四次来游,满天满谷的~;树上剩得青叶与绿叶,更何处寻那淡红娇嫩的樱。(周恩来《四次游中山公园》) 8▲飒爽英姿 △sàshuǎngyīngzī △典故:飒爽:豪迈矫健;英姿:英勇威武的姿态。形容英俊威武、精神焕发的样子。 △出处:唐·杜甫《丹青引赠曹将军霸》:“褒公鄂公毛发动,英姿飒爽来酣战。” △例子:~五尺枪,曙光初照演兵场。中华儿女多奇志,不爱红装爱武装。(毛泽东《为女民兵题照》诗) 9▲淑质英才 △shūzhìyīngcái △典故:淑:善良;英:非凡。善良的品质,非凡的才能。 △出处:《后汉书·祢衡传》:“字正平,淑质贞亮,英才卓砾。” 10▲无名英雄 △wúm

íngyīngxióng △典故:姓名不被人知道的英雄人物。也指埋头苦干的人。 △例子:他做了好事从不留名,甘当~。 11▲雄姿英发 △xióngzīyīngfā △典故:姿容威武雄壮。 △出处:宋·苏轼《念妈娇·赤壁怀古》词:“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出嫁了,雄姿英发。” △例子:想君当年,~。(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五十七回) 12▲英雄气短 △yīngxióngqìduǎn △典故:指有才能的人因沉迷于爱情而丧失进取心。 △例子:倘若有冒功等事,岂不使~,谁肯替国家出力!(清·钱彩《说岳全传》第二十三回) 13▲英雄入彀 △yīngxióngrùgòu △典故:入彀:指进入弓箭的射程以内,比喻就范。天下英雄均已就范。 △出处:五代·王定保《唐摭言》卷一:“尝私幸端门,见新进士缀行而出,喜曰:‘天下英雄入我彀中矣。’” △例子:英雄尽入彀,帝王心始快。(清·黄遵宪《杂感》诗) 14▲英雄所见略同 △yīngxióngsuǒjiànlüètóng △典故:所见:所见到的,指见解;略:大略,大致。英雄人物的见解基本相同同。这是对意见相同的双方表示赞美的话。 △出处:《三国志·蜀书·庞统传》裴松之注引《江表传》:“天下智谋之士所见略同耳。”

15▲英雄无用武之地 △yīngxióngwúyòngwǔzhīdì △典故:比喻有才能却没地方或机会施展。 △出处:《资治通鉴·汉纪·献帝建安十三年》:“英雄无用武之地,故豫州遁逃至此。” △例子:齐先生之所以~,岂不是当时腐败的社会所造成的吗?(沙叶新《陈毅市长》) 16▲英姿焕发 △yīngzīhuànfā △典故:英姿:英勇威武姿态;焕发:光彩四射。形容英俊威武的样子。 △出处:宋·苏轼《念妈娇·赤壁怀古》词:“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出嫁了,雄姿英发。” 17▲英姿飒爽 △yīngzīsàshuǎng △典故:英姿:英勇威武的姿态;飒爽:豪迈矫健。形容英俊威武、精神焕发的样子。 △出处:唐·杜甫《丹青引赠曹将军霸》:“褒公鄂公毛发动,英姿飒爽来酣战。”

英多成语(篇二)
《英汉成语对比的几个问题》

英多成语(篇三)
《汉英成语的比较与翻译》

英多成语(篇四)
《汉英成语的比较与翻译》

英多成语(篇五)
《英汉成语的比较与翻译》

第8卷第3期1997年9月郑州纺织工学院学报

JOURNALOFZHENGZHOUTEXTILEINSTITUTE

Vol.8 No.3Sep.1997

卫( 450007)

摘,并归纳了英汉成语翻译的几种方法,提

 成语,翻译,比较中图号 H31519

  本文所说的成语(idiom)泛指社会上广为流传且常为人们所用的谚语和习语等。成语好比一面镜子,极鲜明地反映出一个民族的文化的特点,它又好比调味剂,适时适量地运用可增强语言的表达能力,会使文章熠熠生辉。因此,对成语的正确理解与翻译十分重要,如果人家本意是放盐,你却译成搁醋,那么,不仅是无味,而且可能要变味了。本文就英汉成语的比较与翻译作一简要的论述。

  Theiswilling,buttheisweak

Castbefore1.2 体现了历史背景、风俗习惯的不同

不同的地理位置与环境,不同的民族文化,不同的历史背景均会产生迥然各异的习俗,都可能在各自的成语中反映出来。

例如,龙(dragon)在西方国家是邪恶与恐怖的象征,thegreatdragon指的是圣经中与上帝作对的恶魔撒旦(Sadan);而龙在我国一直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所有关于龙的成语均为褒义。例如:龙凤呈祥,生龙活虎等等。狗在汉语里总带些贬义,如狗急跳墙,丧家之犬,等等。而在英语成语中,狗几乎都以褒义或中性出现,例如:

topdog 最高位置的人物luckydog 幸运儿asfaithfulasadog 象狗一样忠诚

1 英汉成语的特点与比较

1.1 所用比喻的不同

大量英汉成语均运用了生动贴切的比喻,有些尽管意思完全对等,但所用喻体却千差万别。例如:

Killthethatlaysthegoldeneggs.

LookforaneedleinaLikeaina再例如,红眼病在英文中成了绿眼魔(green

eyedmonster),而英文中黄色报刊(theyellowpress)

Nowithout并非中文里的色情报刊,而是报道耸人听闻(sensa2

tional)新闻者。

1.3 一些成语出自历史事件、典故寓言和经典名著

blowhotandcold 出自伊索寓言,意思是反复

NeithernorLovelovemy无常

Loveisblind. 出自莎士比亚的一出戏剧《威尼

 收稿日期:1997-05-20

斯商人》意思是爱情使人看不到对方的缺点。

第3期            卫 华等:英汉成语的比较与翻译                三顾茅庐 源于三国时的历史故事,直译为

makethreecallsatthethatchedcottage,意译为re2peatedlyrequestsb.totakeuparesponsiblepost.topresssomeonetodosth.1.4 体现了宗教信仰的不同

2.2 替换法

有些英语成语很容易使人联想到形式、意思几乎等同的汉语成语,完全直译反倒使人迷惑不解,不如用现成的汉语成语。语成语替代如:

at三思而后行

中国主要信仰佛教、道教以及孔孟之道,许多成语与之有关,例如:

借花献佛

PresentBuddhawith Wherethere’sawill,there’sa一箭之遥   atastone’sthrow

祸不单行   Misfortunesnevercomesingly.

2.3 增减法

三个和尚没水吃

Oneboyisaathreeboysnoboy.

,LikeaclayBuddhistidolfordingariver

有些英语成语在翻成中文时,需要添枝加叶,以求结构平衡和朗朗上口。如:

burnone’sboatasightforsoreeyes临时抱佛脚

EmbraceBuddha’sfeetinone’shourofneed

英语国家主要信仰基督教,成语中常常涉及到上帝、撒旦等圣经中的人或事:

Manproposes,disposes.

而有些汉语成语在译成英文时,需要修枝剪叶,以求凝练。如:

花言巧语 finewords镜花水月 moonshineinwater随波逐流 gowiththestream称心如意 toone’sheart’scontent

2.4 直译加注法

谋事在人,helpsthosewhohelpthemselves.

2 翻译的基本准则及英汉成

有些成语蕴涵深奥的文化或历史背景,翻译过来时需要加以解释,不然难解其意。例如:

blueskylaw 蓝天法律(即防止欺诈行为,规范

语互译

  关于翻译,许多前辈及学术权威都提出了自己的理论,如严复的信达雅,林语堂的忠实、通顺、美,钱钟书的化境,以及直译与意译,总的来说都是要求译文能够真实、准确、巧妙地传达原文的言内言外之意,即意似;并尽可能地保留原文的文体与风格,即形似与神似。成语的翻译,也应遵照以上的原则,并根据成语的具体特点灵活运用,通常可归纳为以下几种方法:

2.1 直译法

证券交易的法律)

catch22 第二十二条军规(出自同名小说,比

喻两难的境地)

班门弄斧 toshowoffone’sproficiencywith

theaxebeforeLuBan,themastercarpenterinancienttime

叶公好龙 LordYe’sloveofdragons(fromthe

storythatLordYewassofondofdragonsthatheadornedhiswholepalacewithdrawingsandcarvingsofthem.Butwhenarealdragonpaidhimavisit,hewasfrightenedoutofhiswits.)

有些成语完全直译也能够被理解和接受,那么最好采用直译的方法,一方面不失真,另一方面也为对方语言增添了新鲜血液。如:

知足常乐 Happinessconsistsincontentment趁热打铁 strikewhiletheironishot

Helaughsbestwholaughslast.

3 成语翻译中应注意的问题

由于英汉成语的社会文化背景与内涵差别很大,语言修辞各不相同,所以成语互译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谁笑在最后,谁笑得最好

Knowledgeispower 知识就是力量

               郑州纺织工学院学报             1997年 第8卷3.1 准确理解,切勿望文生义

Afallintothe,againintothe例如:Idowanttomakesomesidemoney,butI

don’tlikebloodmoney.(我的确想赚点外快,可我不

吃一堑,长一智

戏类成语,如Nevertroubletroubletrou2

blesyou.trouble,其中两

想要不义之财)bloodmoney不是指血汗钱。

3.2 切记具体的语言环境

孤立的一个成语可有多种译法,但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往往只有一种是最恰当的。因此要根据原文风格以及上下文仔细推敲。例如Twoheadsbetterthanone.,,,,你别,不如翻成:,,或者干脆译成:别自找麻,如何翻得形神兼备,有待将来进一步探讨。

总之,成语虽然形式短小,但却蕴义丰富,英汉成语的互译既需要译者对中西方文化有深入的了解,又要对两种语言运用自如。那么在这里借用两句成语激励有志于此的人:

Wherethereisawill,thereisaway.Practicemakesperfect.

三个臭皮匠抵个诸葛亮,谐,3.3 ,上口悦耳,汉语成语多是由四字或六字组成,言简意赅。

lookbeforeyou 先思后行Carekillsthe忧愁伤人

参 考 文 献

1 陈定安.英汉比较与翻译EnglishandChinese———AComparativeStudy1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912 北京外国语大学英语系汉英词典组.汉英词典:修订版.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5

3 胡文仲主编.英美文化辞典ADictionaryofBritishandAmericanCulture.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95

4 [英]M.J.墨菲编著.陈大宝,谢有兰编译.英语成语测试300题.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87

AboutTranslatingEnglishandChineseIdioms

WeiHua XingAiyun

(ZhengzhouTextileInstitute 450007 PRC)

  Abstract ThispapermakesabriefcomparativestudyonEnglishandChineseidioms,sums

upafewkindsoftranslatingmethodsandputsforwardsomeproblemsintranslatingEnglishandChineseidioms.

KeyWords idiom,translate,compare

(方润生 编发)

英多成语(篇六)
《英汉成语的异同与翻译》

英汉成语的异同与翻译

[ 2008-06-24 09:01 ]

成语既是一种结构固定而凝练、内涵丰富而深刻的语言现象,也是人类的历史和文化在人们所使用语言中的体现和反映。汉语和英语中都含有丰富的成语,在汉语中,成语指人们长期以来习用的,简洁精辟定型的词组或短语,而在英语中,成语则是具有特殊意义的短语( a phrase with a special meaning)由此可见,汉英两种语言有关成语的定义,无论是在其短语的外表形式,还是在其简洁精辟或者具有特殊意义的内在意义中等方面,概念基本相吻合。

汉语和英语中所包含的成语使用范围都很广,而且成语使用的频率都相当高。无论人们是在使用语言进行口语表达,还是在书写阐述中,都涌现出大量的成语。成语表达言简意赅,并且能增强修辞效果。成语的正确应用,往往在人们的叙述或评论中起到幽默生动或者画龙点睛的妙用效果。实际上,汉语成语和英语成语的表达具有一些相似性或共性。

第一,汉语和英语的成语都具有两个基本特征。一个特征是语义的统一性或整体性,一条成语所表达的是一个整体的意思。无论是理解汉语成语或英语成语,都只能从整体的意思来考虑,而不能分别理解词义。每一条成语的意思都不仅仅是构成词语意义的简单相加,更是不同的词组合后形成的那种语言的意境和代表的意义。另一个特征是其结构的固定性或定型性,即成语的词序结构一般不能随意更改或颠倒,也不能随意增减词,或者任意使用其它的词来替代某个词。

第二,按照汉语成语和英语成语的语法功能和结构成分来分析,汉语成语可以分成动词性、名词性、形容词性和副词性成语等四大类。英语成语也包括这四大类。

举个例子,汉语成语中的改恶从善就是一个动词性成语,而英语中类似的就有“turn over a new leaf(洗心革面)”,“take the preemptive opportunities”等。再比如说,成语“富丽堂皇(形容性成语)”和“千方百计(副词性成语)”也有与之相对应想似的英语成语,如,“(as)jolly as a sand boy”和“ tooth and nail ”等。

但是,英,汉两种语言在各自的发展经历了不同的漫长的历史过程。由于历史发展过程以及文化背景的不同,这两种语言中的成语自然有许多不同之处。

首先,汉语成语多数为四字格, 即由四个汉字所组成。如:破釜沉舟,弄巧成拙,抛砖引玉等。但是,英语成语由于构词的不同,因为产生许多成语的构词不等,有多有少,两个、三个、四个或五个单词甚至六个以上组成。比如说:narrow escape,,rains cats and dogs,和throw one‟s hat into the ring等等。

另外,英语名词性成语中没有谓语动词,如the early bird以及a hail of bullets中就没有谓语动词。然而,汉语成语结构中却可见主谓结构。四字格以外的成语,有很多包含了主谓结构。比如说水涨船高,纸上谈兵等。

总之,由于各个民族,国家的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具有一定的中共性,因此,英,汉两种不同的成语中显示出一定的共性与相似性,但是,各种民族的发展都具有一定的特性,以及受到各自地理,风俗,文化差异的种种影响,英,汉成语中又有着各种的特性,即差异性。

因此,要正确理解英语成语和汉语成语,就应该对两种语言发展的历史和文化背景有所了解,切不可望文生义。由于汉、英两族历史文化背景、传统习惯及思想方法等差异甚著,反映在成语的形象、含义及用法上也大不相同。这样,在英汉翻译中如何正确处理汉语成语的应用,就成了一个颇费思考的问题。由于语言、心理、社会和历史的原因,成语的真实含义同字面意义之间往往有不同程度的差异,所以,只有在深刻理解的基础上才能准确翻译和使用汉语成语和英语成语,不然就会闹出各种各样的笑话。

我们中国学生在用汉语来翻译英语成语的时候通常会用到以下三种方法:借用法,直译法和意译法。但是如何把自己要翻译的英语表达得有意义,具体形象,又要符合汉语的习惯,则是一件很细致,很复杂的工作。

1. 借用法。

汉语和英语都拥有丰富的语,有一些英语的隐喻成语,可以在汉语中找出设喻的思路 和比喻义都非常相似的对应成语。例如:to kill the goose that lays the golden eggs——杀鸡取卵,to give him an inch and he will take an ell――得寸进尺,得陇望蜀等。 但在这过程中要特别注意英语成语中隐喻与明喻的用法。比如隐喻中的the dead men‟s shoes,从字面上来看没有任何特别意义,而其隐喻意义却非常生动,指一个人在职业上无法求得升职,除非其上司退休或死亡。再比如a talk shop (or, a talking shop),从字面难解其义。其隐喻意义是“批评某个会议和组织中的讨论无实际意义”。看下面的例子。Governments which used to dismiss the UN as a mere „talking shop‟ ,now see possibilities for the international body to act more as a world policeman.而英语中明喻的相对会比较简单一些,明喻中通常会使用了引导词like或as,使语义清晰显现。比如like water off a duck‟s back和busy as a bee,前者意思是对人的批评或规范犹如掉在鸭子身上的水珠,根本不起作用,即“毫无意义,无效”。而后者意思更是简单明了了。这个与汉语中的“像”“似的”有点相像。

2. 直译法

直译法就是照字面翻译,把英语成语的形象也介绍到汉语中,直接翻译成汉语。例如:to play with fire(玩火),to show one‟s cards(摊牌)等。

3. 意译法

在直译与借用汉语成语都不妥当时,就得用通顺的汉语来解说英语成语的意义,也就是意译了。比如:a fly on the wheed可译为自以为有天大本事的人,by hook or by crook可译为不择手段的等等。

而在将汉语成语翻译成英语方面,则难倒了一大片人了。通常也是运用上面所讲的三种方法相似,都运用借用,直译,和意译三种方法。但是不同的是,对于四字的汉语成译,我们经常可以把它定义应分两部分:a.字面解释;b .翻译,即在实际英文造句中直接可用的翻译。打比方说夜长梦多,我们可以按照字面解释将其翻译为when night is long, dreams are many;,for a long delay may mean trouble。或如骑虎难下,我们可以翻译为ride a tiger and have no way to back down。有时,我们也可以直接用英

语中的成语翻译汉语成语,如爱屋及乌Love me, love my dog.,拆东墙补西墙rob Peter to pay Paul等。

总之,由于英汉成语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民族历史文化的结晶,因而在具体的翻译过程中,只有通过文化转换,“求同存异”,既保留原语的文化特色,能尽量充分地表达原文的意思,又符合英汉各民族语言习惯,使译文读者得到与原文读者相同的感受。此外,最好是系统地学习一下英美文学,了解一点英美历史和风土人情,掌握英语中丰富多彩的成语,同时也需要具备一定的中文修养,才能形神皆备地翻译出原文

英多成语(篇七)
《英汉成语的比较与翻译》

2009年・10月・下期

学 术 ・ 理 论

现代企业教育

英汉成语的比较与翻译

李迎春

(绵阳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 四川 绵阳 621000)

摘要:成语是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反映出一个民族和一个文化的特点。如何理解以及如何翻译成语就成为外语学习者面临的一个语言难点,也是外语学习者必须要解决的一个问题。现从英汉成语的若干差异,初步探讨理解与翻译英汉成语的问题。关键词:英汉成语 比较 翻译

成语是一种特殊语言,它是人们长期以来习用的、简洁精辟的定型词组或句子,具有浓厚的民族、历史和地方色彩。从广义上说,成语包括谚语、习语、俗语和典故等,是一种在意义上和搭配上都比较稳定的语言结构,因而为人们所喜闻乐用,广泛流传。由于中英两国语言和历史发展的背景不同,各有不同的成语色彩和特点,翻译时就要考虑这些特点,要把具有这些特点的成语在译文里恰到好处地表选出来是很不容易的。现从英汉成语中所反映的文化差异方面略作比较,探讨英汉成语的翻译方法。

一、英汉成语中所反映的文化差异

文化的定义最早是由英国人类学家泰勒(E.B.Tylor)提出来的。他在《原始文化》一书中,给文化下了一个比较经典的定义:风俗以及人作为社会成员而获得的任何其他能力和习惯。”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每一种语言都具有民族文化的烙印。英汉成语的若干差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社会习俗上的差异

风俗习惯的差异是文化差异的一个主要方面,在成语当中有较多的反映,特别是在动物形象上。例如:英语中的dog被视为一种宠物,英国人普遍对狗有好感,很多家庭都养狗,由此产生了一些与狗有关的成语。如:Love me,love my dog(爱屋及乌),topdog(重要的人),Every dog has his day(凡人皆有得意日)等。而汉语中的狗则多带有贬义色彩,常用来形容和比喻坏人坏事。例如:狗仗人势、狗胆包天、狼心狗肺等等。不同的民族心理对不同的事物做出了迥异的价值取向。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龙象征着吉利,汉语中与龙有关的成语一般都含褒义。如“望子成龙”、“龙凤呈祥”等。然而在西方人看来“dragon”(龙)是一种凶残肆虐的怪物,称为:“mythical monster like reptile”(像爬行动物般的神秘巨兽),常用来比喻邪恶势力或恶人。

2.历史背景上的差异

中国是以农立国,农业人口多。比喻花钱浪费,大手大脚,英语是spend money like water,而汉语是“挥金如土”。英国是一个岛国,土地资源十分有限,航海业和渔业十分发达,英语中有很多关于船和水的成语,如plains ailing(一帆风顺),to go with thestream(随波逐流),to keep one's head above water(奋力图存)等。

中国人与英国人如果不互相了解各自的文化,就很有可能产生误解。例如对于“西风”和“west wind”的理解,由于两国的地理位置不同,当大西洋上的西风刮起来的时候,在英国正是春天来临、万物复苏的季节,而在中国,则正是深秋或隆冬,天气变冷,树木凋零。因此,“west wind ”对于英国人和“西风”对于中国人所产生的联想必然是截然不同的。英国人喜欢“西风”,它给英伦三岛送去春天,有“西风报春”之说。英国大诗人雪莱

现代企业教育Bysshe Shelly )在《西风颂》(Ode to the West Wind )中就对westwind 进行了高度的赞扬,在诗的最后,诗人名传千古的佳句表达了他对未来的美好憧憬和坚定信念:Oh,the west wind,if wintercomes,can spring be far behind?(啊,西风,假如冬天已经来临,春天还会远吗?然而,“西风”这一英国人心目中的美好形象在汉语中却成为了凄凉、萧条的代名词。如马致远在《天净沙・秋思》中写道:“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在这句中,3.比喻上的差异

形象相似的汉英成语,喻义却经常并不一样,这是因为它们反映了各自语言的不同民族文化特点。例如:中国人经常用成语justlike mushroom”(犹如蘑菇一样多)来形容同样的意思。竹子不是英国土生土长的植物,甚至连“bamboo”这个词也是引进来的外来词。因此,英国人不可能以竹笋做成语的形象来比喻。试比较:

To shed crocodile tears猫哭老鼠As cunning as a dead pig像狐狸一样狡猾As timid as a hare胆小如鼠4.历史典故上的差异

英汉两种语言中还有大量由历史典故形成的习语,这些成语结构简单,意义深远,往往是不能单从字面意义去理解和翻译的。如“朝秦暮楚”、“卧薪尝胆”、“叶公好龙”等等。每一个历史典故和成语都包含有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都是一个生动的历史故事。中国文化如此,西方文化亦如此。《圣经》中仅收入辞典的典故就有700条,莎士比亚作品的典故更是熠熠生辉,有些莎士比亚作品的人物和事件本身就成了典故。

二、英汉成语翻译的原则和方法

成语大都有鲜明的形象,适宜于用来比喻事物,因而往往带有民族色彩和地域色彩。译者除了忠实地表达原文成语的意义外,还应尽可能保持原文成语的形象比喻、丰富联想、修辞效果等。成语翻译的好坏对整个译文的质量有着直接的影响。

某些英语成语和汉语成语在内容和形式上都相符合。翻译这些时,可以照字面翻译,把英语成语的形象也介绍到汉语中,直接翻译成汉语,也就是直译的方法,如:

To play with fire玩火To show one's cards摊牌Walls have ears隔墙有耳To be on thin ice 如履薄冰

英汉语言有其共性,也有其个性。在直译与借用汉语成语都不妥当时,就得用形象近似的汉语成语意译,即“易其形式,存其精神”。比如:by hook or by crook(不择手段),Nothing venture,129

“文化是一个复合体,其中包括知识、信仰、艺术、法律、道德、(“西风”被赋以悲凉的意义。

“雨后春笋”来形容事物的迅速发展和大量涌现。英语则用“ MODERN ENTERPRISE EDUCATION

文 史 研 究

英汉文化差异与汉语谚语的翻译

陈君瑞

(郑州科技学院 河南 郑州 450064)

摘要:英国哲学家培根说过:“一个民族的智慧和精神都包含在它的谚语之中。”谚语是一个民族智慧的结晶,但由于英汉民族在很多方面存在着巨大差异,因此形成了不同的文化。谚语的产生和使用在各自的文化中表现出了独有的特色。如何把汉语谚语恰当的翻译成外语,从而达到交流的目的,是很多译者都需要考虑的问题,而文化差异就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本文着重探讨了在尊重文化差异的前提下,汉语谚语翻译的几种方法。关键词:文化差异 谚语 翻译

谚语作为一种以简单通俗的语言来表达深刻道理的语句,常为人们所引用。在国际交往中,人们喜欢引用本国或外国的谚语,因此,正确翻译谚语在交流中具有重要的意义。针对不同的情况需要采用不同的翻译技巧,将汉语谚语所承载的文化特色和文化信息最大限度地传译给外国读者,帮助外国读者消除或减少语言及文化障碍,从而达到有效交流的目的。把汉语谚语准确翻译成英语,译者们熟悉和掌握两种语言以及文化是非常重要的,因此我们要从各国的风俗习惯、文化背景、人文地理等各个方面去把握谚语的内在含义,力求做到“信”、“达”、“雅”。下面通过大量实例来具体说明英汉文化差异在汉语谚语的翻译中的应用。

(1)失败是成功之母 (Failure is the mother of success)(2)出生牛犊不怕虎(New-born calves make little of tigers),在这个例子中,如果意译为:Young people are fearless,当然理解起来没有问题,但失去了原文的活力,在此情况下,直译法要好于意译法。

二、意译法

由于一部分谚语在语言结构及文化背景方面具有很大的不同,因此无法进行直译,以免让读者不知所云,或使译文牵强附会。对于这部分译文我们只能采用意译法将谚语所蕴含的寓意准确传达出来。

1. 我们中文中常说的 “庆父不死,鲁难未已”应该怎么来翻

一、直译法译呢?如果我们根据字面意思会翻译成:Until Qing Fu is done away直译法能使译文和原文在形式、内容和功能上保持对等,同with,the crisis in the state of Lu will not be over. 但由于外国人对我们时传递了中国民族文化,它是汉语成语英译的一种主要的、有效中国文化的不了解,他们不知道庆父是谁,也不知历史上的鲁的翻译方法。直译法一般适用于通过直译就能很好的表达出原文国,所以这样的译文达不到交流的效果。如果我们把它翻译成如的意思,不会让别人产生误解的情况。英语和汉语两种语言中都下译文,就很好理解了。There will always be trouble until the trouble-有许多“形”同“意”合的谚语。在不同的文化条件下,由于各maker is removed. 再比如说,汉语中“赔了夫人又折兵”直译为国在自然环境、社会发展阶段、社会活动等方面存在着相似性,“give one's enemy a wife and lose one's soldiers as well,但这样的译文会造成了各国在文化的某些方面上产生了相似性。因此,不同语言让别人误解,因为这出自三国典故,所以不知道本典故含义,理间常存在着大量相同或相似的概念、词汇、习惯表达等。像许多解起来是很费劲的。所以我们应该这样来翻译:suffer a double loss汉语谚语中“形同意合”的情况都可以采用直译法。比如说:眼instead of making a gain.[1]不见为净或者眼不见,心不烦,我们可以根据字面意思翻译为:2. 中国人一般用狗来比喻坏人坏事,但英美国家的人认为狗Out of sight, out of mind,这样的译文不会让读者产生任何误解的,是他们忠实可靠的朋友,因此在翻译中要多加注意。比如汉语中所以采用直译法非常合适。再比如说:上帝帮助那些自己帮助自的爱屋及乌,我们应该翻译为Love me, love my dog,意思为任何己的人或自助者天助之我们也可以采用直译法,翻译为God helps希望与我保持友谊的人,都必须接受和容忍所有属于我的东西,those who help themselves,朗朗上口,容易理解。下面的例子同样我的个人爱好和我的观点意见。再比如说,我们中文中的“人人如此。都有得意的一天”我们不能按照字面意思简单的翻译为“Every

nothing gain(不入虎穴,怎得虎子),neither fish nor flesh(不伦不类)。

在汉英成语比较研究中我们发现,有一部分汉语成语在英语中可以找到在意义和用法上与其对等或基本对等的成语,对于这部分成语英译时我们可采取套译的方式来处理,以给读者一种生动感和亲切感。如“不到黄河心不死”应译为“Until all is overambition never dies.”若直译为“Until the Yellow River is reached ambi-tion never dies.”外国读者未必了解黄河在我们中国的含义,因而不知所云。又如“走马观花”译为“Look at flowers while riding onthe back of galloping horse- give a cursory glance.”这样原文的意义和形象在最大程度上表现出来。

总之,英语成语的翻译对从事英语学习和研究的人们来说,除了掌握英语知识和英语文化之外,还需要扎实的母语文字和文

化功底。在翻译时要重视原文成语的思想内容,正确理解成语的深刻含义,最大程度传达成语中蕴涵的文化色彩。

参考文献:

[1]郑斌.英汉成语比较与翻译[J].湖北教育学院学报,2007,(5).[2]文小兵.英汉成语的对比翻译[J].外国语言文学论丛.成都: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4.12.

[3]车美霞.英汉成语文化差异的比较与翻译[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6,4(5).

[4]张培基,喻云根,等.英汉翻译教程[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80.9. □

130现代企业教育 MODERN ENTERPRISE EDUCATION

●【往下看,下一篇更精彩】●

下一篇: 田野的签名

最新成考报名

  • 党员个人问题清单及整改措施范文(通...
  • 对照新时代合格党员的标准方面存在的...
  • 2023年党支部组织生活会征求意见四篇
  • 最美退役军人先进事迹材料3000字(通用8篇)
  • 对党支部的批评意见八篇
  • 党员民主评议个人对照检查材料【6篇】
  • 党支部班子对照检查材料范文五篇
  • 组织生活互评批评意见50条范文(精选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