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文档 > 推荐 >

吴起立性文言文答案

成考报名   发布时间:03-20    阅读:

篇一:《文言文阅读及答案》

《〈论语〉十则》练习

一、默写

1.《〈论语〉十则》中论述个人修养的名句是:

2.在生活中、我们要表示应当向有长处的人学习常用《论语》中的 来表示。

3.《〈论语〉十则》中强调只要善于学习,到处都有老师的句子

4.《〈论语〉十则》中孔子强调学习要有端正的学习态度,不要不懂装懂的句子是: .

5.〈论语〉十则中孔子论述认真思考和努力读书的相互依存关系的句子是: , 。

6.《〈论语〉十则》中强调有创造性的见解和新发现的人才可以做老师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在生活中,表示要善于向有长处的人学习或随时以周围的人为鉴的意思,我们常常引用《〈论语〉十则》中孔子的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在生活中,我们要表示应当向有长处的人学习,常用《〈论语〉十则》中孔子的话:“ , ”来表示。

9.如果人人都能为他人着想,做到“ , ”,那么构建和谐社会的愿望就能早日实现。(用《〈论语〉十则》中的词句填空。

10.唐太宗有一句名言:“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由此可以联想到《〈论语〉十则》中孔子的话:“ , ”。

11.表示既善于从正面学习,也善于从反面借鉴的意思时,我们常引用《论语》中的话: , 。

12.不了解甚至误解自己时,孔子在《论语》中认为应当采取的正确态度是: , ?

13.APEC会议在重庆召开,山城百姓喜迎各国嘉宾,《论语》中有一句话可以表达这种喜悦;“ , ?”

14.《论语》十则》中强调不要不懂装懂的句子是: , , 。

15. 如何对待他人的优点和缺点呢?孔子说: , 。

二、比较阅读

(一)(2007年安徽省课改区)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论语》四则

①子日:“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②孔子日:“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①,友多闻,益矣。友便辟②,友善柔③,友便佞④,损矣。”(《季氏》)

③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④子夏日:“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矣。”(《子张》)

【注释】①[友谅]与诚信的人交朋友。谅,诚信。②[便辟]习于摆架子装样子,内心却邪恶不正。③[善柔]善于阿谀奉承,内心却无诚信。④[便佞]善于花言巧语,而言不符实。⑤[所亡]自己所没有的知识、技能,所不懂的道理等。亡,同“无”。⑥[所能]自己已经掌握的知识、技能,已懂的道理等。

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吴起立性文言文答案

(1)择其善者而从之 从: (2)学而不思则罔 罔: ..

(3)可谓好学也已矣 好: (4)日知其所亡 亡: ..

2.翻译下面的句子。

(1)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 (2)思而不学则殆。

3.按要求填写下面的表格。

4.结合自己的学习经历,谈谈你对第④则内容的理解。

(二)(2007年湖北武汉)阅读下面三段文字,完成1~5题。

[甲]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为政》)

[乙]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

[丙]孔子观于周庙,有敧①器焉。孔子问于守庙者曰:“此谓何器也?”对曰:“此盖为宥座②之器。”孔子曰:“闻宥座器,满则覆,虚则敧,中③则正,有之乎?”对曰:“然。”孔子使子路取水试之,满则覆,中则正,虚则敧。孔子喟然而叹曰:“呜呼!恶④有满而不覆者哉!”(《韩诗外传》)

【注】①敧(qī):倾斜。②宥(yòu)座:座位右边。“宥”通“右”。③中:这里指装水到一半。④恶(wū):哪里,怎么。

1.解释下面加点的字。

(1)知之为知之 为: (2)是知也 是: ..

(3)思而不学则殆 殆: (4)满则覆 覆: ..

2.翻译上面语段中加横线的文字。

(1)诲女知之乎?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孔子问于守庙者曰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丙]文中孔子“恶有满而不覆者哉!”的感叹给了我们什么启示?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几段文字内容都与学习有关,[甲]文和[丙]文谈的是学习______方面的问题;[乙]文谈的是学习方法方面的问题,孔子认为学习过程中______与______应该相结合。

5.(1)孔子为什么要“使子路取水试之”?请根据文意简要说明。

(2)孔子这样做有必要吗?谈谈你的看法,并结合文段内容说说理由。

《世说新语》

1.《世说新语》是 集,主要记述了 。

2.刘义庆是 宋文学家。

3.解释下列句子中的词语:吴起立性文言文答案

⑴过中不至(过: )⑵去后乃至(乃: 去: )

⑶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委: )⑷君与家君期日中(家君: ) ⑸元方入门不顾(顾: )

4.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⑴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⑵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5.友人未到,陈太丘就独自走了。如果你是陈太丘,你会怎么做?

6.“友人惭,下车引之”,而“元方入门不顾”,怎样理解元方的行为?

7.这个小故事的主要人物是谁?文章是怎样刻画主要人物的?

8.从故事主人的言谈中可知,做人要 。

9.当友人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时,元方是如何对答反驳的?

10.友人“下车引之”的用意是 。

11.“元方入门不顾”以表示 。

12.元方入门后,友人会怎样?

(二)2.解释字词。

①期行( )②尊君在不( )③相委而去( )

④下车引之( )⑤尊君( )⑥家君( )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之”与“下车引之”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君子之学必好问 B.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C.使之冲烟而飞鸣 D.故时有物外之趣

4、《陈太丘与友期》这则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5.假如你独自在家,你父亲的同事有要事来找他,你会怎么回答呢?

(三)比较阅读

[甲]陈太丘与友期行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乙]昔吴起①出,遇故人而止之食。故人曰:“诺,期返而食。”起曰:“待公而食。”故人至暮不来,起不食待之。明日早,令人求故人。故人来,方与之食。起之不食以俟②者,恐其自食其言也。其为信若此,宜其能服三军欤③?欲服三军,非信不可也!

[注释]①[吴起]战国时著名的军事家。②[俟]等待。③[欤yú]句末语气词。

[丙]张吴兴年八岁,亏齿。先达知其不常①,故戏之曰:“君口中何为开狗窦②?”张应声答曰:“正使君辈从此中出入!”(选自《世说新语》)

17.给下列加点字注音:(2分)

①尊君在不? ②诺,期返而食。 ③狗窦..18.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4分)

①陈太丘与友期行 ②相委而去 ③故人来,方与之食 ④恐其自食其言也 ...(5)亏齿 ( )(6)故戏之 ..

19.根据语句意思,下列句子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期日/中 B.对/子骂父 C.下车/引之 D.故人至/暮不来

20.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②昔吴起出,遇故人而止之食。③、正使君辈从此中出入!

21文中的“尊君”、“君”、“家君”的称谓有何不同?(3分)

尊君:

君:

家君:

22、甲文中有两个表现“客”态度变化的词语,请找出来写在下面,并评价“客”是一个怎

样的人。(2分)

词语 评价

23.甲文中元方的回话“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理。”和丙文中张吴兴的回话“正使君辈从此中出入”是否得体在理?为什么?(2分)

24.读了[甲]段和[乙]段之后,你一定对“守信”有了进一步的认识。请结合文段内容谈谈你对“守信”的看法。(4分)

25、选文中的陈元方和张吴兴具有怎样共同的特点?

[甲]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日:“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日:“”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选自刘义庆《世说新语·方正》)

[乙]陈元方年十一时,候⑴袁公。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⑵?元方曰:“老父在太丘,强者绥⑶之以德,弱者抚之以仁,恣其所安,久而益敬。”袁公曰:“孤⑷往者尝为邺令,正行此事。不知卿家君法孤,孤法卿父?”元方曰:“周公、孔子,异世而出,周旋动静,万里如一。周公不师⑸孔子,孔子亦不师周公。”

注释:⑴候,拜访、问候。 ⑵履行,实践,做。 ⑶绥,安,安抚。 ⑷孤,封建时代王侯对自己的谦称。 ⑸师,学习。

1.解释词语

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不知卿家君法孤( )周公不师孔子( )

2.“法”字在古代汉语字典里有如下解释:⑴法令,制度;⑵方法,做法;⑶效法,仿效;⑷标准,法则。你认为“不知卿家君法孤,孤法卿父?”中的“法“的意思是: (只写序号)。(2分)

3.文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 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

B. 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

C. 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

D. 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

4.用现代汉语翻译划线的句子。(2分)

(1)

(2)

5.回答下面的问题

(1)“正行此事“中的”此事“指的是什么?

(2)你认为元方所说的“周公不师孔子,孔子亦不师周公”的言外之意是什么?

(3)结合两文,请你评价以下元方。

《〈论语〉十则》练习

一、略二、(一)1.(1)从:听从 或:采纳、听从(答“学习、跟从”也可) (2)罔:迷惑 或:迷惑不解、迷惑而无所得 (3)好:喜爱 或:喜好、喜欢 2.(1)与正直的人交朋友,与诚信的人交朋友,与见闻学识广博的人交朋友,是有好处的。(2)只是思考而不去学习,那就危险了。(“殆”翻译为“有害”或“精神疲倦而无所得”均可)3.第①则:三人行,必有我师,择善而从 第②则:择友之道 (意思对即可得分)4.要点:好学就是勤奋学习,学习新知,巩固旧知识。(扣住要点又能联系实际可得满分)(二)1.(1)为:是。 (2)是:这。 (3)殆:精神疲倦而无所得。 (4)覆:翻倒。2.(1)诲女知之乎:教导你的东西懂得了吗? (2)孔子问守庙的人说(或者:孔子向守庙的人询问道)3.—个人要谦虚,不要自满4.态度 学 思5.(1)孔子要(想)验证宥座器 (敧器)的特点。(2)有心要。因为孔子虽然听说过,但并没有亲眼见过。验证一下才能够确认。或答:“没有必要”,只要言之成理,也可以得分。例如:没有必要。因为孔子原本就听说过,而且当场又得到守庙者的证实,没有必要去麻烦。

陈太丘与友期行

(一)1.古代笔记小说、东汉末年到晋代之间士大夫清高放诞的言谈逸事、南朝 2.略 3.⑴超过⑵才;离开⑶丢下,抛弃⑷古代对人称自己的父亲⑸回头看4、略。5略。6略。7.元方,语言和行为 8.守信用、讲礼貌。 9.“君与家君期日中,……则是无礼。” 10.意识到自己错了,想博得元方的好感。 11.对友人不守信,说话不礼貌的行为表示抗议和蔑视。

2.①约定 ②通“否” ③丢下、丢弃 ④拉 ⑤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 ⑥对人称自己的父亲 3.C 4.做人要重礼守信 5.略。

比较阅读十、12.⑶13.D14.对于贫弱的仁,用仁义抚慰他们。15.⑴强者绥之以德,弱者抚之以仁,恣其所安⑵家君没有效法袁公,袁公也没有效法家君(家君与袁公谁也没有学谁)

(十) 1.① fǒu ② shí (2分,各1分)2.①约定 ②丢下,舍弃 ③才 ④害怕,担心 (4分,各1分)

3.C (2分)4.(4分,各2分)①正午已过(朋友)还没来,太丘不再等候,自己先走了,太丘走后那个朋友才来.②有一回吴起出门,遇到老朋友便留老朋友吃饭.5.(4分)答题要点:可从正面说,可从反面说.可就[甲]段来谈,可就[乙]段来谈,也可两段联系起来谈. 基本看法1分,结合文段适当展开2分,整体语言表达1分.例如:守信,是为人之道.守信之人,可使三军信服……不守信之人,则连七岁小儿都瞧不起他……[补充说明]若出现:赞同做人是该守信,但对吴起的守信事例有所质疑者,可给2分.//若出现:脱离文段内容泛泛而谈的,有扣守信者,最多给2分;没扣守信者不给分.

(1)约定 (2)才 (3)通“否” (4)玩耍 (5)缺 (6)嘲弄7.(3分)尊君: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 君:对人的敬称。家君:谦词,对人称自己的父亲。8.(2分)怒 惭 无信无礼,知错能改 9.(2分)言之有理即可10.(1分)聪明机智11.(2分)如:做人要重礼守信(做人要讲信用,懂礼貌)

篇二:《文言文训练 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

1.D 说:喜欢 2.C 本来(A.于是、就;才;B.代词、那些;大概、或许;D.和、同;结交、交好) 3.B (1)“蔡泽路上被抢劫”一句不属于表现他智慧与谋略的句子。(3)是范雎的行为。 4.A. 蔡泽的到来在当时对范雎并不构成威胁。 5.B.与文意相反。 译文:

蔡泽,燕国人。游学四方,向所在诸侯求取官位,(都没有获得机会。)到赵国,被驱逐。又前往韩、魏,在路上,所带行厨炊具又都给别人抢去了,于是蔡泽只好向西到秦国。蔡泽准备去见秦昭王,就(用计)先派人扬言,用以激怒秦国宰相范雎,说:“燕人蔡泽,是天下见识高超、口辩厉害的智慧之人,他一拜见秦王,秦王一定会使你窘迫而(蔡泽)定会夺取你的相位。”范雎听说后,派人召蔡泽来见。蔡泽进见,却只长揖之礼而不下拜,本来早就(惹得)范雎不高兴。等到接见后,蔡泽的态度又很倨傲放肆,范雎于是责备他说:你曾经扬言要取代我做秦国宰相,难道有件事吗?请允许我听听你的说法!”蔡泽说:“假使像商君、吴起、大夫种那样的结局,也可以作为祈向的愿望吗?”范雎料到蔡泽故意引用这三人之事,是要用这些说辞来堵住自己的嘴。于是就诡辩地回答说:“为什么不可以!像这三个人,本来就是仁义的极致,忠诚的标准。因此君子为保持节义可以以身殉难,视死如归。活着而受辱没,还不如为节义死去而荣耀。士人本来就有杀身成名的,只要仁义所在,即便死也无所怨恨,为什么不可以!”蔡泽说:“商君、吴起、大夫种作为人臣,做得对;但那些君主,却错了。所以,世人称这三人尽了忠孝之功而不得好报,难道羡慕他们那样不得好报而白死么!十人建功立业,难道不期望成全吗!性命和功名都得成全的,这是最好的愿望。功名可以使后世景仰而性命却失去的,这就次一等了;性命虽得苟全,但声名却蒙受污辱,这就是最下的一等了。”听到这里,范雎称许蔡泽的话。于是请他入座,待为上宾。过后几天,范雎上朝,把蔡泽的情况向秦昭王作了禀报。秦昭王召见蔡泽,同他谈话,大为喜悦,授予他客卿之位。范雎于是托言有病情昭王允话他归还相印。秦召王新宠蔡泽,于是授予蔡泽宰相之位,并在他的辅佐下灭了东周。蔡泽做秦相几个月后,有人说他的坏话,中伤他,蔡泽害怕被杀,于是就托言有病归还相印,秦昭王封他为纲成君。在秦国十多年,奉事昭王、孝文王、庄襄王,最后奉事秦始皇。蔡泽作为秦国使者出使燕国,在燕国三年,就让太子丹被送入秦国当了人质。太史公评论说:韩非子称“长袖善舞,多钱善贾”。这句话很可信啊。蔡泽等世上的一切辩士,虽然游说诸侯,但(大都是)到了头白也没有入仕的机会。这并非他们的计策拙劣,而是因为游说的力度不大。等到入秦作客,取得卿相之位,功垂天下的原因,是(游说力度)强弱形势本来就不一样,凭藉不同罢了。辩士也有偶然遇到好机会的;天下有很多象蔡泽一样的贤能之人,却没有遇到好机会,所以就不能尽展他们的才能,(这样的事)又哪能一一数得尽呢!然而,蔡泽如果不被厄境所困,又哪能激励自奋呢!

6.A 7.B 8.D 9.B

译文:

贺若弼,字辅伯,河南洛阳人,父亲贺若敦,因有武艺忠烈而闻名,在周任官为金州总管,遭宇文护妒忌而杀害。临刑时,叫贺若弼来对他说:“我一定要平定江南,但这志向没有实现,你一定要完成我的遗志;而且我是因舌头说话而死,你不可不引以为训。”接着用锥刺贺若弼舌头直到出血,警诫他讲话要谨慎。贺若弼少年时精神振奋,情绪激昂,有大志,勇敢而善于弯弓骑马,会写文章,博览群书,在当时很有名声。周齐王宇文宪闻名而很敬重他引他为记室。不久以后,被封当亭县公,升为小内史。周武帝时,上柱国乌丸轨对皇帝说“太子不具有做帝王的才能,臣也曾与贺若弼谈论过。”皇帝叫贺若弼来问,贺若弼知道太子地位不可动摇,恐怕祸难落到自己头上,就讲假话说:“皇太子道德学问日有提高,没有看到他的缺点。”皇帝沉默不言。贺若弼回来后,乌丸轨责备他背叛自己,贺若弼说:“君

主的口不密则失信臣下,臣下的口不密则生命难保,所以不敢轻易议论。”等到宣帝即帝位,乌丸轨最终被杀,而贺若弼则避免了杀身之祸。不久与韦孝宽一起征伐陈朝,攻克数十城,其中多数是贺若弼的计谋。拜官寿州刺史,改封襄邑县公。高祖杨坚为丞相,尉迟迥在邺城作乱,恐怕贺若弼有变化,派长孙平骑驿马去取代他。

高祖称帝,暗有并吞江南的打算,寻找可以担负此重大任务的人。高说:“朝延的大臣当中,从文武才干来说,没有一个比得上贺若弼的人。”高祖说:“您算说对了。”于是任命贺若弼为吴州总管,委任他平定陈朝的大事。贺若弼很高兴地把这件事作为自己的任务。与寿州总管源雄同任官于重镇。贺若弼送诗给源雄说:“交河是骠骑将军的帐幕,合浦是伏波将军的军营,勿使在骐阁上,没有我二人的名字。”他献上攻取陈朝的十项计策、皇帝认为很好赐给他宝刀。

开皇九年,大举征伐陈朝,任命贺若弼为行军总管。即将渡江,他用酒洒地祝愿说:“贺若弼亲受皇帝庙算谋略,远处去宣扬国家威望,征伐有罪的人,救民于水火之中,除去凶恶暴虐的罪犯。上天和长江,你们明鉴这一切。如果你们想使善人得到福气,坏人得到灾难,那么大军就能顺利渡江;如果事情与这相反,那么我们就在长江葬身鱼腹之中,死也不恨。” 早先,贺若弼请求沿江防守的士兵每在交接的时候,必定要集中在历阳。于是每次在历阳树立了许多旗帜,军营帐幕漫山遍野。陈朝人以为大兵来攻,征发了全国大部分士兵马匹来防御过后知道是隋驻防的士兵交替,他们许多征集的士兵也就散走了。后来多次这样,以为是平常的事,就不再布置兵力来防备了。到此,贺若弼率领大军渡江时,陈朝人竟根本没有察觉贺若弼袭击陈的南徐州,攻克了,抓获它的刺史黄恪。隋军军令严肃,秋毫无犯,有的士兵在民间沽买酒喝,贺若弼立即斩首。他进军驻屯蒋山的白土冈,陈朝将领鲁广达、周智安、任蛮奴、田瑞、樊毅、孔范、萧摩诃等率领强劲士兵抵抗。田瑞先攻贺若弼军,贺若弼把他打跑了。鲁广达等军相继进攻,贺若弼军屡屡败退,贺若弼估计他们士兵已经骄傲,而且疲劳就严厉督促将士们殊死战斗,于是大败陈军。

10.B 11.D 12.B 13.C 14.A

译文

王杲,字景初,是汶上县人。正德九年考中进士。(朝廷)任命他作临汾知县。(后来)提拔为御史,掌管查实陕西茶马事务。皇帝派遣太监出任兰、靖两地茶马经营。王杲上书说边疆穷苦,年成歉收,不适合再设置官吏让老百姓受累,没有得到回答。

嘉靖三年,皇帝将要派遣太监到苏州杭州督办织造业,王杲上书劝说(不要这样做),皇帝没有采纳。过了很久,王杲提升为太仆少卿,改任大理官,第二次升为左副都御史,提拔为户部右侍郎。河南地方出现严重的粮食歉收,(皇帝)委派王杲前往赈济。王杲请求紧急调发公款,皇帝命令拿出临清仓库银五万两资助这次行动。(王杲)到后,又请求调发十五万两白银。(老百姓中)得以保全性命的人数都没有办法计算。赈济事情办完后,皇帝赏赐银币。接着,王杲以右都御史的身份总督漕运事务。先例是,修缮漕运船只(的费用),军队负责十分之三,老百姓负担十分之七。总兵官顾寰认为军队和老百姓穷困衰败,请求调发两淮地区的结余的盐银七十万两(来承担),户部尚书李如圭不同意。王杲改变作法,以两年漕运的十分之三来折合,那省下的转移搬运费用来修理运输船只,不再加重军民的困苦,得到回答可以。

过了一年,王杲担任户部尚书。皇后的父亲安平侯方锐求讨张家庄马房一块地方。王杲说这块地方面积有二千多顷,是出产法定赋税的田产,不能够答应,应当拿大恩寺属于官府掌控的土地二十顷给他。皇帝听从了他的建议。当时,国库储备上报匮乏,各处边疆请求增加军饷(的要求)没有一个月没有,全国各地水旱灾害的情况又比较多,给事中李文进提请讨论增加储备和积蓄。王杲陈列了九项措施拿出来献给皇上,随即又献上节制财用的十项措施,全被皇帝采纳。过去的成法,每年水道运粮四百万石。王杲认为粮食有余但是开支不足,吴起立性文言文答案

(所以)遭遇天灾人祸大致上都会改用银两折抵,用来方便老百姓。一天,皇帝看见改用银两折抵的人数都超过了一半,非常吃惊,就拿这件事责问户部,王杲等人承认罪责所在。皇帝告诫从今以后必须遵守祖上的成法,不要轻易改变。

王杲掌管邦国大事,没有他不操劳的事情,皇帝极为倚重他。后来,皇帝发布诏书购买龙涎香,王杲好久都没有购进,皇帝因为这个而不高兴。给事中马锡弹劾王杲还有巡仓御史艾朴受贿,给事中历汝进说仓场尚书王炜也受贿,(几个人)一并送下监狱。王杲、艾朴发派去戍守边疆,王炜废弃为一般老百姓。王杲最后死在雷州戍守的地方。隆庆初,给事中辛自修等人替王杲雪洗冤屈。皇帝发布诏书,恢复王杲的官职,享受祭葬的待遇,赠与太子太保的头衔。

15、D(辟:征召) 16、C(“修以统亡国之忠臣”中的“以”是“认为”的意思,“具以沛公言报项王”中的“以”是“把”的意思。A组两个“乃”都是“于是”的意思,B组两个“于”都是“在”的意思,D组两个“而”都起顺承的作用。) 17、B(②修独将数骑径入其门,斩卢兄弟——表现王修的勇敢果断;③夫弃兄弟而不亲,天下其谁亲之!——表现王修的深明大义。⑤阅修家,谷不满十斛,有书数百卷——表现王修的廉洁)

18、D(“此举不为曹操理解”在文中没有根据)

译文:

王修,字叔治,北海营陵人。年七岁丧母,他的母亲在祭祀土地神那天去世,第二年邻里祭祀土地神时,王修想起了自己的母亲,十分悲痛,邻里听说后,为他中止了祭祀。初平年间,北海孔融召王修为主簿,驻守高密。高密有个姓孙的,一向强横,他的门客屡次犯法。(王修驻守高密期间)有强盗掠夺百姓后逃到孙家藏匿,官吏没法抓捕。王修率领官民围住孙家搜捕强盗,姓孙的抗拒,官民害怕不敢靠近。王修命令官民:“谁敢不进攻就与姓孙的同罪。”姓孙的害怕了,就交出了强盗。从此豪强都慑服了。不久,郡中有人造反。王修听说孔融有难,连夜赶往孔融那里。反贼刚起兵,孔融对左右说:“能冒着危险来救我的,只有王修!”刚说完这话,王修就赶到了。

当时胶东有许多贼寇,(孔融)又令王修驻守胶东。胶东人公沙卢家族势力大,自行构筑营堑,不肯接受官府征调。王修独自带着几个骑兵径直闯入他家,杀了他的兄弟,他惊愕得不敢妄动。王修抚慰其他人,从此胶乐贼寇大大减少了。孔融每次有难,王修即使休息在家,也没有不去救助的。孔融常常靠着王修免除灾难。

袁谭在青州,任王修为治中从事,别驾刘献多次诋毁王修。后来刘献犯了事,按律当死,王修为他说话,使刘献免于一死。当时很多人因此而更加推重王修。袁绍任王修为即墨令,后来王修又担任袁谭的别驾。袁绍死后,袁谭、袁尚有矛盾。袁尚攻打袁谭,袁谭战败,王修率领官民前去营救袁谭,袁谭很高兴,说:“挽救我军的,是王修啊!”由于袁谭战败,刘询在漯阴起兵反叛,各个城池纷纷响应。袁谭叹息说:“现在全州背叛我,难道是我没有德行吗?”王修说:“东莱太守管统虽地处海边,却没有反叛,他一定会来援救你的。”十几天后,管统果然丢下妻儿前来援救袁谭,他的妻儿却被反贼所杀,袁谭调管统任乐安太守。袁谭又想攻打袁尚,王修进谏:“兄弟间不停地相互攻击,这必然会导致败亡啊!”袁谭不高兴,但他明白王修的志节。后来他又问王修:“你有什么计算?”王修说:“兄弟好比左右手。(面临强大的外敌却)兄弟相斗,有如与人决头前先斩去自己右手,反而说‘我一定能取胜’,像这样做可以吗?一个人,连兄弟之情都不顾,天下还有谁会亲近他呢!您手下有谗人,总挑拨你们兄弟的关系,是为了谋求他们自己的一时之利,希望您堵上耳朵不要听他们的。如果能杀掉几个佞臣,兄弟重新和睦,你们就可以抵御四方,横行天。”袁谭不听,于是和袁尚开战,袁谭向曹操求救。曹操帮助袁谭攻下冀州后,袁谭又背叛了曹操,曹操于是率领大军在南皮攻打袁谭。王修当时正在乐安运粮,听说袁谭很危急,就带着属下士兵以及同僚数十人去救援,到了高密,听说袁谭已经死了,下马号哭:“没有了主公,我该咋办

啊?”于是报请曹操,要为袁谭收尸。曹操想知道他的真实意图,就沉默不应。王修又说:“我受袁家的厚恩,如果能为袁谭收尸,然后被处死,我没有什么遗憾的。”曹操赞赏他的忠义,让他为袁谭收尸。(曹操)任用王修督运军粮,来到乐安。袁谭灭亡后,各个城池都归顺了曹操,只有管统据守乐安不肯归顺,(俘获管统后)曹操令王修取其首级,王修认为管统是亡国之君的忠臣,就为他松了绑,让他去晋见曹操,曹操很高,赦免了管统。袁氏统治政策宽松,得势的官员敛财很多,曹操攻下邺城时,抄没了审配等人的财物数以万计。等到攻下南皮,察看王修家,谷物不到十斛,却有几百卷书。曹操感叹说:“王修不是徒有虚名啊!”于是尊其为司空掾,领衔金中郎将,调任魏太守。后改任奉尚。后来严才反叛,带着几十个追随者攻打掖门。王修听闻有变,调集车马未到,就率领属下步行到了宫门。曹操在铜爵台望见了他们,说:“来的人一定是王修。”王修说:“我吃朝廷的傣禄,朝廷有祸乱,我怎能躲避呢?京城有变,九卿各居其府虽然是旧习,却不符合(忠臣)赴难之义。”不久,王修病死在任上。

19、C A项:父辈、长辈。 B.下雪。 D.告别而去,“决”通“诀”。

20、D A.语气助词,表判断。 B.介词,趁机。C.副词,才。D.前者:介词,替,给;后者:动词,变成。 21、B ①③不正确 22、C

参考译文 苏武,字子卿,年青时因受父荫而任职,兄弟一同被保为郎官,后来苏武逐渐升迁,做了栘中厩监。天汉元年,单于刚继位,害怕汉朝乘机袭击,便说:“汉朝天子是我的长辈。”将所扣留的汉使全部放回。汉武帝赞赏他的义行,于是派苏武以中郎将的身份持旄节出使护送那些被扣留在汉的匈奴使者,并借此机会给送去丰厚的礼物,回应他的和平意向。苏武与副中郎将张胜以及常惠一同随行。已到匈奴以后,将带来的礼物呈送给单于。(可是)单于却更加傲慢无理,并非汉朝所希望的样子。

正在(匈奴)准备派使者送苏武等人回国时,适逢缑王和虞常等人于匈奴谋反,准备要杀死卫律。缑王曾私下拜访了张胜。单于大怒,要杀掉汉朝使者,他手下有人说:“最好是让他们投降。”单于便派卫律提审苏武,苏武对常惠等人说:“如果丧失气节有辱君命,即使活着,又有什么脸面回到汉朝去?”拔出佩刀自杀。卫律惊骇不已,急忙抱住苏武,又叫人飞马请来医生。

苏武伤渐愈后,单于用剑崭了虞常后,卫律说:“汉朝使者张胜图谋暗杀单于近臣,该判死罪,如受单于招抚投降则可赦免。”(说罢)举剑要刺张胜,张胜请求投降。卫律又对苏武说:“苏君,先前我背叛汉朝归附匈奴,承蒙单于大恩,赐给封号为王爵,拥有部众数万,马牛牲畜满山都是,这般荣华富贵。您如果今日归降,明天就和我一样。(反之)白白葬身荒漠,化为粪土,谁还知道你?你如听从我而归降,我即与你结拜兄弟,如今天不听我的劝告,日后再想见我,难道还能有机会么?”苏武痛骂卫律道:“你身为汉臣,不顾念朝廷恩典、君臣信义,反叛君主,背弃亲友,在蛮夷做投降的俘虏,我怎么会见你?”

卫律看苏武绝不可能投降,就报告了单于,单于却越发想招降他。于是将苏武囚禁在一个大地窖中,断绝他的吃喝。天下着雪,苏武躺着不动,把雪和着毡毛一起嚼碎咽下,竟然好几天不死。匈奴人都认为他是神佑。于是单于把苏武流放到荒无人烟的北海,要他放牧公羊,声言公羊生了羊羔才让他回去。

当初,苏武与李陵同为侍中。苏武出使匈奴的第二年,李陵投降了匈奴,不敢来见苏武。过了很久,单于派李陵到北海边(劝降),李陵为苏武置办了酒席乐舞,(席间)趁机对他说:“单于知道我与您向来交情深厚,所以让我来劝说您,单于随时欢迎你归降„„

苏武说:“我苏武父子没有什么功德,只因皇上提拔,才官至将军,爵封侯位,几兄弟得以做皇上近侍,一直甘愿为皇上肝脑涂地。今天我能牺牲性命报效国家,即使刀砍斧劈,赴汤蹈火,也甘心乐意!”李陵见苏武赤诚至极,喟然长叹说:“哎,真是义士!我和卫律真是罪恶滔天。”说罢泪洒衣襟,告别苏武而去。

篇三:《文言文阅读 吴起》

文言文阅读(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6题。

吴起者,卫人也,好用兵。齐人攻鲁,鲁欲将吴起,吴起取齐女为妻,而鲁疑之。吴起于是欲就名,遂杀其妻,以明不与齐也。鲁卒以为将。将而攻齐,大破之。鲁人或恶吴起曰:“起之为人,猜忍人也。其少时,乡党笑之,吴起杀其谤己者三十余人。鲁君疑之,起杀其妻以求将。夫鲁小国,而有战胜之名,则诸侯图鲁矣。且鲁、卫兄弟之国也,而君用起,则是弃卫。”鲁君疑之,谢吴起。

吴起于是闻魏文侯贤,欲事之。文侯问李克曰:“吴起何如人哉?”李克曰:“起贪而好色,然用兵,司马穰苴不能过也。”

魏文侯以为将,击秦,拔五城。起之为将,卧不设席,行不骑乘,与士卒分劳苦。文侯以吴起善用兵,乃以为西河守,以拒秦、韩。魏文侯既卒,起事其子武侯。武侯浮西河而下,中流,顾而谓吴起曰:“美哉乎山河之固,此魏国之宝也!”起对曰:“在德不在险。若君不修德,舟中之人尽为敌国也。”武侯曰:“善。”

田文既死,公叔为相,尚魏公主,而害吴起。因与武侯言曰:“夫吴起贤人也。臣窃恐起之无留心也。试延以公主,以此卜之。”吴起辞魏武侯。武侯疑之而弗信也。吴起惧得罪,遂去,即之楚。

楚悼王素闻起贤,至则相楚,明法审令,捐不急之官,废公族疏远者,以抚养战斗之士。要在强兵,破驰说之言从横者。故楚之贵戚尽欲害吴起。及悼王死,宗室大臣作乱而攻吴起,吴起走之王尸而伏之。击起之徒因射刺吴起,并中悼王。

太史公曰:世俗所称师旅,皆道吴起《兵法》,世多有,故弗论,论其行事所施设者,语曰:“能行之者未必能言,能言之者未必能行。”吴起说武侯以形势不如德,然行之于楚,以刻暴少恩亡其躯。悲夫!

《史记·吴起列传》)

1.对下列划线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

A.鲁君疑之,谢吴起 谢:谢绝、摒弃。

B.起事其子武侯 事:侍奉。

C.公叔为相,尚魏公主,而害吴起 害:陷害

D.明法审令,捐不急之官 捐:撤除。吴起立性文言文答案

2.下列个组句子中,划线的词的意思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吴起取齐女为妻,而鲁疑之

遏其生气,以求重价,而江浙之梅皆病

B.起之为人,猜忍人也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C.楚悼王素闻起贤,至则相楚

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

D.然行之于楚

然睹促织,隐中胸怀

3.下列各组句子中,分别表明吴起“善用兵”和“刻暴少恩”的一组是( )

A.将而攻齐,大破之

遂杀其妻,以明不与齐也

B.卧不设席,行不骑乘

吴起于是闻魏文侯贤,欲事之

C.以为将,击秦,拔五城

吴起惧得罪,遂去,即之楚

D.吴起说武侯以形势不如德

捐不急之官,废公族疏远者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的一项是( )

A.齐国进攻鲁国时,鲁国想用吴起做将军,又因吴起娶了齐国女子为妻而猜疑他。吴起为谋取将军职位,就杀掉自己的妻子,以表明他不依附齐国的立场。

B.魏文侯听说吴起贤明,又很有军事才能,就重用吴起为将军,让他率兵进攻秦国,夺取了五座城池。

C.公叔做宰相时候,忌妒吴起,就向魏武侯进谗,吴起害怕获罪,就离开魏国,马上到楚国去了。

D.吴起在楚国担任相职,申明法度,赏罚分明,裁减闲职,废除部分贵族爵位,触犯了王室大臣的利益,终于在楚悼王死后招致杀身之祸。

5.联系全文看,下列对文末太史公司马迁一段话的认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司马迁充分肯定了吴起具有很高的军事才能,其军事著作《兵法》在世上广泛流传。

B.借用吴起劝说武侯推行仁政,而自己在楚国行事刻暴少恩,说明“能行之者未必能言,能言之者未必能行”的道理。

C.司马迁认为正是由于吴起行事残暴狠毒,缺少仁德,才招致在楚国的杀身之祸。

D.吴起既事鲁君,又事魏文侯、武侯,终事楚悼王,太史公认为他缺乏从一而终的忠君思想。

6.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美哉乎山河之固,此魏国之宝也!

译文:

(2)要在强兵,破驰说之言从横者

译文:

⑶然行之于楚,以刻暴少恩亡其躯

译文:

篇四:《文言文北人食菱阅读答案_北人食菱翻译赏析》

文言文<北人食菱>选自小学文言文大全其诗文如下:
北人生而不识菱者,仕于南方。席上食菱,并壳入口。或曰:“食菱须去壳。”其人自护其短,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清热也。文言文北人食菱阅读答案_北人食菱翻译赏析。”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
夫菱角生于水中而曰土产,此坐强不知以为知也。
[注释]
1并:连同
2去:去除,去掉
3欲:想要
4坐:因为,由于
5或:有的人
6而:表转折,此指却
7曰:说
8菱:俗称菱角,形状像牛头,紫红色,水生植物,果实可以吃。性喜温暖和充足阳光,9北人:北方人
10以:用来
11强(qiǎng):本文中指“勉强”
12仕:(仕途)在……做官
13啖:吃
14并壳:连同皮壳
15啖:食用,此可指吃
16何:哪里
17识:知道
18答:回答
19护:掩饰
20短:缺点,短处
21席:酒席
[译文]
北方有个自从出生就不认识菱角的人,在南方做官,(一次)他在酒席上吃菱角,(那个人)连角壳一起放进嘴里吃。有的人说:“吃菱角必须去掉壳再吃。”那人为了掩饰自己的缺点,(护住自己的短处),说:“我并不是不知道,连壳一起吃进去的原因,而是想要清热解毒。”问的人说:“北方也有这种东西吗?”他回答说:“前面的山后面的山,哪块地没有呢?”菱角生长在水中,却说是在土里生长的,这是因为他勉强地把不知道的当作知道的。文言文北人食菱阅读答案_北人食菱翻译赏析
[鉴赏]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如果强不知以为知,就会闹出笑话,被人耻笑。世上的知识是无穷无尽的,而个人的认识能力是有限的,只有虚心潜学,才能得到真知。
讽刺的生命在于真实。这则小故事不仅在情节构思上遵循了生活的真实,更在于北人强不知以为知的做法与表现在现实生活中极具普遍性与代表性。

篇五:《饮酒其五阅读答案_饮酒其五翻译赏析_作者陶渊明》

<饮酒>作者是宋代文学家陶渊明。其全诗如下: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饮酒其五阅读答案_饮酒其五翻译赏析_作者陶渊明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译文]
我家建在众人聚居繁华道,可从没有烦神应酬车马喧闹。要问我怎能如此超凡洒脱,心灵避离尘俗自然幽静远邈。东墙下采撷清菊心情徜徉,猛然抬头喜见南山胜景绝妙。暮色中缕缕彩雾萦绕升腾,结队的鸟儿回翔远山的怀抱。南山仰止啊,这有人生的真义,我该怎样表达内中深奥!。饮酒其五阅读答案_饮酒其五翻译赏析_作者陶渊明
[鉴赏]
全诗的宗旨是归复自然。而归复自然的第一步,是对世俗价值观的否定。自古及今,权力、地位、财富、荣誉,大抵是人们所追求的基本对象,也便是社会所公认的价值尺度。尽管庄子早就说过,

●【往下看,下一篇更精彩】●

最新成考报名

  • 党员个人问题清单及整改措施范文(通...
  • 对照新时代合格党员的标准方面存在的...
  • 2023年党支部组织生活会征求意见四篇
  • 最美退役军人先进事迹材料3000字(通用8篇)
  • 对党支部的批评意见八篇
  • 党员民主评议个人对照检查材料【6篇】
  • 党支部班子对照检查材料范文五篇
  • 组织生活互评批评意见50条范文(精选3篇)